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人的北平》优质教学设计

《动人的北平》优质教学设计

《动人的北平》优质教学设计
《动人的北平》优质教学设计

附件: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传统文化故土和西方文化新壤混合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

三、朗读课文

四、聚焦题目,以题解文。

本文的体裁?散文有什么特点?

五、分析课文,探讨问题

1、文章写了北平哪些“动人的”方面?

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

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

北平是一个珠宝之城

北平像是一个国王的梦境

北平是清净的,它是一个住家的城市

北平有多样性——多样的人

北平有五颜六色旧与新的色彩

北平是理想的居住城市

2、文章看似很“散”,它是怎样的整合起来的呢?

提纲统领全篇,各段展开分述

文章围绕北平的“性格”来写:老城、豪爽、包容、守旧容新等

3、本文“形散神聚”体现在哪些方面?

形:“动人的”每一处美景,每一幅图画,老成、豪爽、包容、守旧容新

神:作者的情感:无比热爱、眷恋之情——优雅情怀

(联系故都的秋神:清、静、悲凉)

4、了解作者喜爱北平的原因——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5、细细品读字里行间的“动人”。

A.小组讨论(3分钟)

B.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句或哪一段,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6、鉴赏本文的意境美——闲淡、优雅

7、归纳总结本文的艺术魅力:散文的三美:结构美、意境美、语言美。

作者独特的审美眼光(最平常的物、最平常的事都是审美的心境、心灵的镜像)。

从选材、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进行对比进而明确本文“形”与“神”的完美结合的方法。

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十一)+动人的北平+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动人的北平 一、散文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动人的北平》第2~5自然段,完成1~3题。 1.第2自然段反复说北平“不理这回事”,第③自然段反复说“谁去理那回事”,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主要是为了说明“北平是宽大的。它包容着新旧两派,但它本身并不稍为之动摇”这个特点。文章用了形象的说法,反复举例,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第4自然段:“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根脉深入地中,藉之得畅茂。在它的树荫下与枝躯上寄生的,有数百万的昆虫。这些昆虫如何能知道树的大小,如何生长根,在地下有多深,还有在别枝上寄生的是什么昆虫?”请对此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这几句话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北平比作是一棵古树,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北平城的古老、繁荣、包容以及它所蕴有的无限的底蕴和内涵。而这些是北平城的居民及其他很多人所不能够了解的。 3.第5自然段中写道“一个人总觉得他不了解北平”,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作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北京城的包容。它的包容使它呈现多样化的表现,让人不能够充分地了解它。同时它的包容还因时代的不同而呈现更多的表现形式,所以让人无法了解。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想北平 老舍 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

《动人的北平》导学案答案

《动人的北平》导学案答案 【课内探究1】文章的第一段写北平的什么特点?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写了北平老成、豪爽、宽大、包容、守旧融新的特点。 这一段是全文的总起段,概括介绍了北平的特点,具有总领全文内容的作用。【课内探究2】第二、三段写了北平的什么特点?又是如何写的? 这两段表现了北平新与旧、雅与俗共存的特点。作者采用对比的方法,呈现了北平特有的各色共存的城市景象,由此体现北平包容新旧、宽怀大量的特点。【课内探究3】作者眼中的北平“动人”之处何在? 在作者看来,古老而时新的北平无处不动人。一是自然风光动人,你看:“……面前就是西山,景色迷人,可以数月忘返。”可见作者极其沉醉于故都的自然风光。二是城市景象动人,这里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无数建筑物,整个城市就像一座“珠玉之城”。三是寻常百姓的街巷院落风光动人。四是平民百姓形象和他们的生活景象动人。五是整个北平的文化气息(包括新旧共融的文化气息)动人。【课内探究4】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北平成为理想的居住城市”的几个原因。 第一、道路及其宽阔。第二、生活“舒适可爱”。第三、老百姓善良、淳朴。【课内探究5】文章对北平的动人之处做了许多细致入微的描写刻画,细细品味下列语段,看看作者是如何做到“形散神聚”。 (一)分析下列语段,看看这些细节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这段文字着眼于饮食内容,落笔于饭馆的历史、招牌、堂倌等细节。由这些细节可以看出饭馆里氛围很是浓郁,堂倌的形象、声音、动作等都生动有趣,仿佛呼之欲出,北平饭馆那种特有的让人亲切、热情的感觉跃然纸上,作者对它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2.这段话写了居民院落的细节,由院落写到院内的陈设,院内栽培的树木;又由树木写到院里种植的果木蔬菜。不仅写出了居民院落的清静明亮,而且表现了它的丰富闲适,突出北平宜居的种种好处。总之,处处流露出对北平的喜爱欣赏。3.以紫禁城为中心,写了城壕、墙垣、亭台、中轴路、鼓楼等,内容具体而繁多,如数家珍,似有不嫌啰嗦之意,其实是作者自豪、赞美之情的真实表露。(二)通过对以上细节的分析体会,你是如何把握“形散神聚”的,请谈谈你的理解。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一 圆:圆的面积(二)》 优质课获奖教案_0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9~71例1、例2。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2.能够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3.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具准备】 1.CAI课件; 2.把圆8等分、16等分和32等分的硬纸板若干个; 3.剪刀若干把。 【教学过程】 一、尝试转化,推导公式 1.确定“转化”的策略。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当我们还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是利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预设: 引导学生明确:我们是用“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同学们再想想,我们又是怎样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呢? 师:对了,我们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转化”成其它图形的方法来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2.尝试“转化”。 师:那么,怎样才能把圆形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呢?(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请大家看屏幕(利用课件演示),老师先给大家一点提示。 师:(教师配合课件演示作适当说明)如果我们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16份(如图三),其中的每一份(如图四,课件闪烁其中1份)都是这个样子的。同学们,你们觉得它像一个什么图形呢? 师:是的,其中的每一份都是一个近似三角形。请同学们再想一想,这个近似三角 形这一条边(教师指示)跟圆形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

引导学生观察,明确这个近似三角形的两条边其实都是圆的半径。 师:如果我们用这些近似三角形重新拼组,就可以将这个圆形“转化”成其它图形了。同学们,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已经等分好了的圆形,请你们动手拼一拼,把这个圆形“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开始吧! 预设: 学生利用这种近似三角形拼组图形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加强巡视和有针对性的指导,既鼓励学生拼出自己想象中的图形,又要引导他们拼出最简单、最容易计算面积的图形。一般情况下,学生会拼出如下几种图形(如图五、图六、图七)。 3.探究联系。 师:同学们,“转化”完了吗?好,请大家来展示一下你们“转化”后的图形。 预设: 分组逐个展示,并将其中“转化”成长方形的一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如果有小组转化成了不规则的图形,教师应及时引导他们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平面图形。 师:好,各个小组都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你们把一个圆形“转化”成了现在的图形之后,它们的面积有没有改变?请小组内讨论。 师:谁来告诉大家,它们的面积有没有改变? 师:是的,没有改变,就是说: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 师:虽然我们现在拼成的是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但是如果把圆等分成32份、64份、128份、256份……一直这样下去分成很多很多份,拼成的图形就变为真正的长方形(课件演示,如图八)。 4.推导公式。 师:现在我们就来看这个长方形。同学们,如果圆的半径为r,你们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吗?现在请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 师:好,同学们,谁能首先告诉老师,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 预设: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演示课件,同时闪烁圆的半径和长方形的宽,并标示字母r,如图九。

013《想北平》导学案附答案

ZX-YW-10-013 《想北平》导学案 编写人:张楠审核人:贺贞冰编写时间:2013-09-03 【学习目标】(带着目标努力,带着梦想飞翔) 1.掌握关于老舍的文学知识,了解散文的主要特征, 2.能够感受作者质朴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故乡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3.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我感受的写法。 【重点难点】 1.体会浓厚的眷恋思乡之情,领悟文章的人文精神。 2.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 【学法指导】 1.充分预习,读熟文本基础上认真研读学案内容。 2.规范书写,自主完成;小组合作探讨,答疑解惑。 【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含义。 2、老舍(1899~1966),一位京味很浓的现、当代作家。原名( ),字(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他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等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学习过程】 合作探究 1.快速浏览课文并回答:文中哪几节直接写到了北平的特点? 2.齐读第4、5节,思考:在这两段中作者写出了北平的哪些特点呢? 3.思考讨论:这些特点在文中又是如何具体表现的呢? 4、齐读第6、7小节,思考并回答:在这一段中作者又写出了北平的什么特点呢? 5、我们再来看一看他在这篇文章中又是如何“想”的呢?(过渡到1—3节的学习) 6、作者反复说我对北平的爱“说不出”,到底说出来没有?怎样说的? 7、思考探究:文章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束全文,这一笔好在哪里? 【课后练习】(试试你的身手吧!)

课内阅读题 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我单摆浮搁的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语言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_____________,以便刺激;在北平,_________________。 8.对前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强调北平地方大,事情多,而自己知道的太少,是为了表明本文是写“我的北平” B、作者用对自己的母亲的爱来类比对北平的爱,突出了爱的真挚深厚 C、作者反复说自己“爱北平”“想说而说不出”,是指“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 D、第3段中,作者用杜鹃作比喻,是取杜鹃啼声悲切的特点。 9.第2段中,作者说“每一细小的事情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 10.分析第4段中“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一句在文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反思】 1、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会了吗? 2、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3、关于本篇文章还有哪些问题?

圆的面积教案(公开课)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六年级数学上册第67-68页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公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达标规程:操作---观察---引用---概括---记忆---应用 教学准备: 学生:圆形纸板、剪刀、彩笔、三角板等学具。 教师:相应课件或圆的面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422020.5 2 2 n 12.56 - n 2、已知圆的半径r,怎样求圆周长? 已知圆的半径r,圆周长的一半怎样求?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首先利用课件或教具演示,让学生直观感知画圆留下的轨迹是条封闭的曲线;其次,在内填充颜色并分离,让学生明确:这条封闭的曲线长度是圆的周长;填充的部分是曲线围成的面是圆的面积。接着,让学生摸一摸手中圆形纸片的面积和周长,亲身体验一下,并理解圆的面积指的是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 、以幻灯片1的情境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预设:(出示幻灯片1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请看上面的这幅图,想一想,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学生观察思考)师:请你来说说。生1:我发现图上有一匹马拴在了树上。 师:请你也来说说。生2:我发现马儿吃草的最大范围可能是个圆形。 师:哦,是个圆形,还有没有?请仔细观察。生:我发现一个马儿提出了一 个问题。 师:这个问题是什么?生:这个小马说“我的最大活动范围有多大?”。 师:你们能帮它解决这个问题吗?怎么办?(生:我认为要知道用多大范围, 就得知道马儿它走过的圆形面积。) 师:只要知道圆的面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是吧?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三、探究新知。 (一)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 ?确定“转化”的策略。

想北平导学案

想北平 学习目标: 1.反复研读,体会作者对北平母亲般的爱和眷恋思乡之情。 2.了解本文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的手法。 3.学习评点手法,用评点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文章独特的体验。 学习方法: 1.诵读法,在朗读中注意语言的节奏和情感。 2..评点法,在书上用不同的符号圈点勾画是“点”,针对勾画的文字进行概括、写体会,写赏析,写出联想想象的内容或者是质疑是“评”。 知识积累 1.作家作品。 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 ,剧本、。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他所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浓浓的“京味”。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被授予称号。 2.基础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 廿.什刹 ..海菜圃.粘.合 (设计理念,让学生积累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 温故知新 1.回忆文人笔下的思乡诗词句。 举头望明月,。(李白《静夜思》) 仍怜故乡水,。(李白《渡荆门送别》) 独在异乡为异客,。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的瓜洲》) (设计理念。根据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策略,帮助学生在已知和新知之间建立联系)导学过程 1.文章题目是“想北平”,老舍所想的北平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作者通过哪种手法来表现北一特点的呢?。请找出事例具体分析。 2.思考P52页对话栏的问题。如果让你来写,会怎样写。会和本文有什么不同,这给 我们怎样的写作启示。

(设计前两个问题,是想让学生了解文本的主要写作手法,并能在以后的写作实践中应用) 选材特点: 写作启示: 3.研读前三段,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老舍对北平情感的句子,在对话栏写下你的见解。 (评点是一种阅读学习的好方法。我国古代许多评点范本,如脂砚斋对《红楼梦》的评点。通过这个环节教会学生用评点的方法来阅读,来表达自己对文本的个性解读) 示例: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化用杜鹃啼血的典故,表明对北京浓挚的爱。 4.前三段哪句话可作为中心句,前三段在文章中的必要性在哪里。 (设计此问题,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散文这种体裁的写法) 提示:从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入手 中心句: 必要性: 5.联系背景,分析最后一节表现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文章以此收笔,好在哪里。 (设计此问题,是让学生知人论世,能结事背景对文本作深层理解) 情感: 作用: (这四个问题的设计,并没有遵循课文顺序,是用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由“形”到“散”,由易到难) 应用拓展 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中,有故乡的花草、树木、人物、事件,而故乡的花草、树木,甚至一处墙角,一块砖瓦都留存着我们的激情、我们的欢笑、我们的怅惘,请同学们以“想家”或“想家乡”为话题写一段文字,畅谈家乡让你牵挂的人、景、物。(150字左右) (设计理念是将阅读鉴赏和表达交流结合,将在阅读教学中学到的技巧用在写作实践

动人的北平教案结稿

动人的北平 林语堂 教学目的: 1、以形探旨,把握文章的内涵。 2、探究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3、解读作者的人文情怀。 4、品味意蕴深厚的语言。 教学重点: 把握主旨,探究形神关系 教学难点: 作者人文情怀的解读 教学计划: 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探究内容主旨。 第二课时:重点品味语言。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探究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学步骤: 一、预习检测 1、加点字注音 wú jī jù lǚ pì yùǎi qí 魁梧木屐草屦革履媲美老妪和蔼祈祷 qú shì luǒ lán lǚ xié fà fǎng chà 繁华街衢嗜好裸体褴褛诙谐珐琅画舫什刹海 2、文学常识 ①林语堂,(时代)著名散文家、小说家、学者。曾发起创办《语丝》《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为“论语派”主要代表。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小说《红牡丹》,杂文集《剪拂集》《大荒集》《我的话》《锦绣集》《幽默小品集》《行素集》《欧风美雨》《月亮与臭虫》《啼笑皆非》《无所不谈》等。 ②“形”与“神”是散文的基本元素,散文的“”,主要指散文的选材广博和行文方式多样;散文的“”,主要指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绪、主题、意蕴、发展线索等。散文最大的特点是“”。

答案:现代《京华烟云》形神形散而神不散 二、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 林语堂已然成了历史的回忆,而他的作品却凝结成了珍珠,熠熠生辉,充实我们的头脑,丰盈我们的智慧。今天就让我们在记忆的珠海里探珍赏奇,去欣赏上个世纪初伟人笔下的《动人的北平》。 冠以“北平”就有了历史的深沉感,在走近历史之前,先让我们看看现代的北京留给我们什么印象。 课前作业展示: 1、片段练习:写写心中的北京 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精神、特点,这些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开放的城市、热情的人民、博大的文化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 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 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段100-200字的文段,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 学生作品展示: 一提到北京,首先印入眼帘的是故宫,那金碧辉煌的建筑见证了历史发展的轨迹,她经历了时代的更替,但时间的流逝并未给他打上沧桑的烙印,她那屹立的身躯不正象征着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的精神么?故宫是北京永恒不变的符号。 ————张家宁 听不到那古老而悠长的叫卖声或许微有缺憾,但耳边充盈的那爽朗耐听的京片子,是否还有一丝京剧的韵味儿?微熏风中,你听到胡同口儿那一把京胡的绵软京音儿,阳光印着微青的影壁,鸽哨响彻晴空,能不沉醉?那是向后人诉说历史的符号,是北京的符号。 ————尹梦玲 四合院以其古老雅致、结构精巧为世人所瞩目。它或处于繁华街衢,或处于幽静深巷,封闭保守恰如老北京人长久形成的心理特点,古老传统蕴含着浓浓的怀旧情结。北京的四合院是当之无愧的北京的符号。 ————李孟令 2、积淀了千年的文化底蕴的古都北京,以它传统的建筑、浓厚的民俗、精深的文化为我们所熟知。2008年之后,北京成了奥运的符号,而福娃,鸟巢,水立方,又成了北京的崭新的符号。而现在我们的视角将向前追溯,上个世纪初,当北京还被称为北平的时候,什么是它的符号呢? (自由诵读 2分钟)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圆的面积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圆 的面积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圆的面积》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十一册94-95页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例3以及面积公式的运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体验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公式. 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类比、极限的思想。 3、通过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观察、猜想、验证的实验方法与态度。 教学重点 圆面积的公式推导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圆经过无数等分剪拼后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并且发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 教具、学具准备 有关圆面积的课件,彩色圆形纸片(每小组1个),剪刀(每组2把).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形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花园里新建了一个圆形花坛,为了让花坛更漂亮,管理员叔叔打算给花坛铺上草坪,需要多少平方米的草坪呢?这实际上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揭示课题,板书:圆的面积 二、充分感知,理解圆的面积的意义。 提问:什么叫圆的面积呢?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用你喜欢的 方式感受一下圆的面积,告诉大家圆的面积指的是什么? 课件显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你认为圆面积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引导转化: 回忆学过的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推导过程,这些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共同点?那么能不能把圆也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来推导面积计算公式? 2、动手尝试探索。 (1)分小组动手操作,剪一剪,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图形? (2)展示交流并介绍:你拼成了什么图形?在拼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如果我们再继续等分下去,拼成的图形会怎么样? 小结:随着等分的份数无限增加,可以把圆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你能否根据圆与剪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想出圆的面积公式?

2011-2012想北平导学案

《想北平》导学案 编制人:王秀玲王海伟赵健审核人:刘常艳领导签字: 【使用说明】 1.先读书,注重勾画重要基础知识和喜欢的好句子,所谓的好句子就是语言优美,表意深刻的句子,重视自己的品读感悟。5分钟 2.用心学习导学案的要求,第二次读书试着在学案的提示下勾画文本,概括信息。7分钟 3.结合探究题目的要求,再次重点阅读文本,完成学案。18分钟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圃”“刹”等基础知识,提高领悟散文情感的能力。 2.反复诵读,合作探究,学习作者写平凡事物、用对比衬托方法表达情感的方法。 3.激情投入,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增强家国意识。 一、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1.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一位京味很浓的现、当代作家。老舍一生写下了约800万字的作品,以长篇小说和话剧著称于世。他的以描写北平生活为基调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是他的代表性作品。解放后,以话剧《龙须沟》获得了“人民艺术家” 的光荣称号。他的作品被翻译成20多在种文字,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在世界上广为流传,使之成为了世界性的大家。 2.背景:这篇文章写于抗战爆发前夕的1936年。1936年的老舍正在青岛的山东大学任教,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此时,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想念家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老舍应上海《宇宙风》杂志的征文写下了这篇散文。二、诵读品味,稳扎稳打 本文浓缩了作者沉甸甸的的情感,请用心朗诵,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加上自己的批注,同时每段标上序号,勾画重要的基础知识(字音、字形、近义词、成语、标点),认真巩固落实。1.字音 讨教 ..(tǎo jiào) 什.(shí)刹.(chà)海苇(wěi)叶辜.(gū)负菜圃(pǔ) 廿.(niàn) 粘.(nián)合粘.(zhān)贴湍.(tuān)流揣.(chuǎi)测揣.(chuāi)在怀里 2.字形 脾气稗官野史不无裨益空旷粗犷风景名胜以此类推摇篮僻静园林 3.辨析下列词语 ①北平的好处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休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 答案:空闲。“空闲”强调“空”,指时间的充裕,空间的宽敞;“休闲”强调“休”,指身心的调节。 ②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何况)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和西山呢! 答案:况且。“何况”表示意思进一层,带有前后对比的意味;“况且”也表示意思进一层,但只表示进一步说明,没有前后对比的意味。 1.老舍爱北平的情感是怎样的?为什么在题目中用“想”而不用“写”或“记”? 2.作者主要用了怎样的手法来表现了北平怎样的特点?试分析。

2-1-1动人的北平

2-1-1动人的北平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魁梧.(wú)木屐.(jī)老妪.(ōu) B.媲.(pì)美楼榭.(xiè) 珐.(fà)琅 C.镶嵌.(qiàn) 墙垣.(huán) 画舫.(fǎng) D.街衢.(qú) 芭蕉.(jiāo) 紫禁.(jǐn)城 【答案】B(A妪:yù,C垣:yuán,D禁:jì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洽谈厮杀方枘圆凿多行不义必自毙 B.讫今睿智骨鲠在喉不敢跃雷池一步 C.商榷通宵鞭辟入理置之死地而后生 D.膨胀喋血和衷共计初生牛犊不怕虎 【答案】A(B项中,“讫”为“迄”“跃”应为“越”;C项中,“理”应为“里”;D项中,“计”应为“济”) 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卑污(品格卑劣,心地肮脏)摩登(时髦) B.留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C.安详(从容不迫,稳重)景仰(佩服尊敬) D.达观(性格开朗)豪爽(豪放直爽) 【答案】D(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很开)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汪涵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主持人,常常妙语连珠, 巧言令色 ....,亲和力很强,拥有广泛的支持者,凡他主持的节目都有很

高的收视率。 B.一位外地的教授朋友,同我谈起了景德镇,他对那些闻名遐 迩的瓷器不赞一词 ....,而是深情地说:你们这里的风景,真优美啊! C.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干部与群 众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切不可胶柱鼓瑟 ....,止步不前。 D.沿河上百家企业的废水未经净化就直接排入河中,长此以往 ....,就形成了今天这种两岸草木枯萎,河中鱼虾灭绝的状况。 【答案】C(C.“胶柱鼓瑟”比喻固执拘泥,不能变通。A.感情色彩不当。“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 B.望文生义。“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D.不合语境。“长此以往”指长期这样下去,后面引出的应是将出现的不好的结果。) 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的是作者眼中的北平,既描写了当时北平自然的、文化的和生活的各种景象,又写出了北平的独特“性格”和它的“动人”之处,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深厚感情。 B.开篇一段,总体上写北平人的特点,写出了北平人“老成”“豪爽”“宽大”“包容”的品格。与这些“品格”相配的是它的“魁梧”的形象。 C.第二段以下的几段就集中表达这两种特点:新与旧、雅与俗相杂共容,体现“包容”;“一株古木老树”之喻,体现“老成”。 D.从“北平是一个‘珠玉之城’”开始,文章从多个方面展现北平古都的形象和性格。描写的方面有:宫殿亭园楼榭湖水、街市、院落住家、杂色人等、建城布局、紫禁城、道路、市民生活、休闲方式等。

动人的北平阅读答案

动人的北平阅读答案 【篇一:《动人的北平》教案】 >【学习目标】: 1、整体阅读,筛选重要语句,品味鉴赏北平的动人之处,体会其中 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找出作者抒情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北平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 爱生活的感觉。 3、结合文中语句,体会作者语言的特点。 4、通过细读,探究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重点难点】:品味鉴赏北平的动人之处,理解作者情感 【学习方法】:品读、鉴赏、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2课时 【学习过程】:课前准备:播放音乐《北京北京》或者献歌一首(因时而异) 1、导入新课 有那样一个地方,夏天里胡同的槐花,秋天里胡同口烤白薯的香气,还有初冬时悬挂在树梢上仿佛咸鸭蛋黄似的红红的日头。依稀听见 小贩的叫卖声,风车的嗡嗡声,茶馆的说书声??这个地方就是今天 的北京,过去的北平。说起北平的往事啊,真是绵长而悠远,那你 知道“北平”这一称呼的由来以及变迁么? 元大都-----北平府(1369朱元璋)---北京(1399朱棣)---北平(1928南京国民政府)---北京(1937日伪政府)---北平(1945日 寇投降后)---北京(1949中国人民政协) 1369年6月,常遇春荡平了大都附近元的残余军队。战报送达朝庭,朱元璋便以“蓟北悉平”为名,将元大都改为“北平府”。这也就是北 京也称北平的来历。 1399年,燕王朱棣在北平发动“靖难之变”,历 经近三年的征战,攻占了南京,从其侄子手中抢得了皇帝的宝座。 并在1403年(即永乐元年)将北平府改为了“北京”,后又迁都北京。北京这个称谓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了。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由北京退回沈阳,南京国民党政府任命阎 锡山为京津卫戍总司令,6月20日宣布改直隶省为河北省,改北京 为北平。 1937年7月29日,北平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日伪政府于1937年 10月12日,将北平又改为北京。1945 年日寇投降后,又改为北平。

想北平导学案教师篇

《想北平》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类比手法,体会细节描写,学习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2、以文章为切入点,了解北京的市民文化,体会作者浓烈的思乡情,爱国情; 一、导入 同学们,你觉得一个人在什么时候最能想起自己的故乡?(失意时,《故乡的云》;得意时,衣锦还乡;年老的时候,落叶归根,身处异国他乡的时候……) 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有一篇脍炙人口,关于怀念故土的美文——《想北平》!谁能告诉我这篇散文是在一个背景下写下的,是什么勾起了作者的故园情?(检查上节内容) 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在青岛,不在北平(北京在1928-1949年间称北平)。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日本侵略需要“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想念家乡,写下这篇抒发自己情感的散文。 其实,爱故乡就是爱国的一种具体体现,一个热爱故乡的人也一定深爱着他的祖国,他的人民。今天就让一起走进这篇《想北平》!去体会那一份浓浓的故土情、爱国情。 二、合作探究

1、作者对北平有着怎样的感情?请从课文1—3段中找出原句并简析。文中有一句表达感情的句子反复出现,请找出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这“说不出”在二、三两段中4次出现,有何作用? (情到深处反无声——“说不出”正是爱到极点的表现。反复强调,表明爱得非常深厚,只是“说不出而已”。有时候,人们对于自己熟悉的事物往往不知道从何说起,而对于过于浓烈感情也常常不能轻易道出。) 2、作者为了让读者能够更真切体会他对北平的那种爱,提到了他的母亲,文中是怎么说的?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并说说运用这种手法在表达方面的好处。 类比。类比其实就是“比较类推”,类比修辞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摩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作用:类比的作用是借助类似的事物的特征刻画突出本体事物特征,更浅显形象地加深本体事物理解,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言语是不够变现我的心情的,只有肚子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3、老舍有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也选入了我们的中职教材,哪个组可以给我们简单地谈一谈?这篇文章的末尾写到:“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你能在《想

《动人的北平》教案

《动人的北平》教案 一、导入新课 (PPT显示现在北京的图片)现在北京作为我们中国的首都,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一座国际化的现代大都市,这里景色迷人,这里高楼林立,这里是万千中国人向往的地方。(显示老北京的图片)看着这些古朴的照片,时光倒流到七十年,北平在林语堂的心里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跟随散文名家林语堂,走进这座古城——北平。感受一下北平的动人之处。 二、首先我们来找一找文中概括北平特点的句子,透过这些句子一起初步感受一下北平的动人之处。(同学一边回答,教师一边板书关键词) 珠玉之城梦境贫富共居清静住家的城市 魁梧的老人老成古木老树,多样性五颜六色旧的与新的色彩理想的居住城市 三、文章第一段写了北平的什么特点?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特点:老成、豪爽、宽大、包容、守旧融新 作用:是全文的总起段,概括介绍了北平的特点,具有总领全文的作用 四、同学们发现了吗?找到第11段后就不太找到“北平是”“北平像”“北平有“之类的概括性句子了。(带领学生齐读11段)使北平成为理想的居住城市的原由,可列举下列三点加以说明。这三点是什么呢? 文章虽然篇幅很长,只要我们找到这些关键句子,就能拎起思路的“牛鼻子”(多媒体展示文章结构)五、读到这儿,呈现在我们脑海中的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古都的标志,而是一幕幕普通场景,一个个平常镜头,这些最普通,最平常的人与事为什么会深深打动林语堂呢?接下来,我们就深入到这个城市生活的细枝末节中去,请自由朗读你觉得最“动人”的段落或细节,选一处城市的深入评析文字背后蕴涵着的北平“动人”品格和文化内涵。 (教师多媒体展示交流“看点”:语言特点,作者情感,城市文化,个人感悟。学生朗读思考,小组交流5分钟,然后自主回答) 六、学生交流 1、第8段。这些话充分体现了作者追求闲适幽静的生活,这里不仅有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也有现代生活的便利,这种农村幽静生活和城市舒适生活的结合、理想生活和现实生活的结合,不得不让我们对北平油然而生一种向往之情。 (你点评得很好,读得也好,读出了作者身处繁华都市却获得了宁静自在的心境。大家还有喜欢这段话的吗?请再补充自己的感受。) 2、“桃就是桃,柿就是柿”这句话让我联想到现代社会中消费者的权益经常被侵犯,我们吃的食品都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是不是新鲜?是不是对身体有益?北平果蔬的新鲜,让我想到北平人的淳朴真诚的人性美。教师板书:悠闲自然 3、我想说说第5自然段,这是对北平古老悠久的特点的描写,很富有跳跃性,从驼背老人到老画家,到踢毽子的老人,这些人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体现了北平是不同角色的人的古老和包容。 师:你怎么看出这些老人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呢?生:“后悔没有早日遇见他”

《圆的面积》优秀教案讲课稿

圆的面积 教学内容:《圆的面积》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第11——1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3、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投影仪,CAI课件,等分好的圆形纸片 学生准备:等分好的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上公园吗?来,让我们一起去公园瞧一瞧。(播放公园喷水头正在给草地浇水的场面)到了公园,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喷水头正在浇灌草地。 师:你能提出一两个数学问题吗? 生1:喷水头旋转一周,喷到水的地方形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生2:浇灌了多大面积的草地? …… 师:这些问题都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浇灌了多大面积的草地。 师:刚才有的同学看到喷水头旋转一周形成了一个圆形,求浇灌部分的面积,实际上就是求(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指的是哪一部分?我们把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师:继续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圆的面积越来越大。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半径长了,面积也就大了;半径决定圆的面积。 师:看来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是有关的。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首次探究自主估算巧设玄机 师: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到底有什么关系?你准备怎样去寻找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生:我们如果能先确定半径,再试着找出它的面积,也许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习纸:正面画有两个圆,上面标有半径的长度;背面在方格纸中画有与正面同样大小的圆。】 (1)师:好,这儿有两个圆,一个半径是1厘米,另一个半径是2厘米。任选一个你能估出它的面积吗? 生试估,师评价。 (学生有点困难时) 师:请大家翻到学习纸的背面,有两个与正面面积相等的两个圆,这里每个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那每个方格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再试估一下,你选择的圆面积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的? (2)师:再请大家拿出手中的圆片,你能估出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可能有:贴到方格纸上;对折再对折,量出半径。 师:你是怎么想的?还真有办法!刚才我发现有更奇特的方法。 能不能将上面两种方法综合一下。 (3)师:刚才我们在估算圆的面积时,都有意无意的拿圆的面积与圆外的大正方形的面积比。(出示图) 师:如果不知道一个圆的半径,你还能表达出它的大概面积吗? 生:(先计算)圆的面积小于4r2。 师:谁来说说这里r2指的是哪部分的面积呢? 生:小正方形的面积。

《想北平》导学案

《想北平》导学案 【使用说明】 1.充分预习,读熟文本基础上认真研读学案内容。 2.规范书写,自主完成;小组合作探讨,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 一、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老舍(1899-1966),满族,北京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出身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推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一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著作颇丰,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祥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等。 2、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抗战爆发前夕的1936年。1936年的老舍正在青岛的山东大学任教,而那时的北京不但失去了国都的地位而改称“北平”已经有八年,并且伴随着华北局势的日益吃紧又逐渐沦落为岌岌可危的“边塞”。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老舍应上海《宇宙风》杂志有关北平的征文写下了这篇散文。 二、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含义。 2、老舍(1899~1966),一位京味很浓的现、当代作家。原名------------,字-----------。曾因创作优秀话剧《》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他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等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2、加点字注音 浸湿()黏合()什刹海()参差() 菜谱()空旷()濒临()道观()3、根据注音写汉字 期年( ) zhé ( )伏隐dùn ( ) zhì( ) 息 jué ( )悟 hào ( )天

《动人的北平》教案3

动人的北平》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及其散文风格,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形散神不散” 的特点,提高分析文章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及质疑思考,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文本的人文价值和作者的大爱情怀。 【学情分析】 作为高二年级的学生,应该对散文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所以,教学的重难点设在了理解文本基础上的质疑思考上,放在了挖掘文本价值、理解作者情怀上。希望通过文本的阅读,激发学生深入挖掘文章内涵的兴趣,激发学生品读散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2 、通过合作探究及质疑思考,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 【教学难点】 体悟文本的人文价值和作者的大爱情怀。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班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地方,能不能分别用两句话形容一下自己的家乡和你现在所在城市天津?(学生发言) 二、解决重点: 1、自主阅读。要求:结合学案中关于作者的介绍和生字词阅读课文,同时思考问题“文章的结构是‘总分'式还是‘总- 分-总'式”?

2、 同学发言。(设计说明: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就是对文章内容充分理解的过程。) 3、 让同学用四字格词语概括北平动人的因素。 (自然风光城市景象寻常百姓文化气息建筑格局生活方式常人心态等) 4、 文本赏析 请同学畅谈本文最打动自己的是哪一段,读出来并谈原因。 三、突破难点: 1质疑思考:对于文本, 有没有你不理解或者不认同,或者觉得不能体现北平特色的地方, 为什么? (预设:第4段在结构上的问题,第 9段和17段的内容等) 2、同学发言。 3、教师结合林语堂的经历和写作风格,分析文本。 四、小结: 五、板书设计: 自然风光 城市景象 寻常百姓 生活方式 林语堂 六、布置作业: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进行赏析。 2、如果你认为文章结构完整,结尾充分,请说明理由?如果认为文章还需要一个结尾,请 续写一个结尾? 人文精神 动人的北平 文化气息 建筑格局 、老成、包容 形散神不散 大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