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方法概论(1-8))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方法概论(1-8))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方法概论(1-8))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方法概论(1-8))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

(第1章-第8章)

第一章大学教育内容的组织

一、是非判断题

1.狭义的课程概念包括了学校所教各门科目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2.狭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

3.按照课程基础性可以把课程分为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4.实践性课程有利于培养学习的主动性,是大学课程的主要部分。(×)

5.课程计划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教学工作和考核教学效果的基本指南。(×)6.课程并不等同于科学,大纲和教材也不是有关学科的简单缩写。(√)

7.从实质来看,课程是人们根据教育目的,把教育内容按类别及一定过程组织起来的一个知识的或观念的系统。(√)

8.选修课程中,限制性选修课程与非限制性选修课程的划分主要根据与培养目标的相关程度。(√)

9.必修课程可以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程包括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等。(√)

10.“拼盘式”课程主要用于人文.社会类的学科课程。(×)

11.“拼盘式”课程着眼于适应学生不同发展方向,“套餐式”课程侧重于扩大学生知识面(×)12.实践性课程是以科学知识的理论体系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

13.实验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14.课程计划是一个专业的全部课程所形成的体系结构。(√)

15.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指其整体性和有序性。(√)

16.课程计划纵向的系统性是指课程之间存在着的密切的联系及完整性。(×)

17.教学大纲是针对一门课程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一门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及其体系,教学进度安排以及对教学法的要求等。(√)18.教科书是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材料(√)

19.大学教学应反映学科研究的前沿,因此本科教学的教科书应尽量体现研究的新进展和争议。(×)

20.我国高等教育常用的组织形式有:讲授、讨论、习题课、实验、实习、参观和指导论文或指导设计。其中讲授、讨论、习题课属于课堂理论教育;实验、实习、参观和指导论文或指导设计则是实践性教育。(√)

21.在教授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语言是传递知识信息的主要工具。(√)

22.习题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3.生产实习的内容涵盖整个专业的知识,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理论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以获得相关的实际知识和技能。(√)

24.毕业论文是在学生学完课程计划规定的某一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后进行的。(×)25.语言是人们在意识交流时所采用的信息的抽象形式。(×)

26.模型往往突出反映原形的主要特征,剔除了非主要特征。(√)

27.信息的选择是为了提高教育效果而有选择地采用某种信息形式种类的问题。(√)28.合作教育学强调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外部的学习压力。(×)

29.讲授是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所有阶段高等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占重要地位。(×)

30.实验可以分为感知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观察性试验三种(×)

31.生产实习又称课程实习,它的内容仅限于所学课程要求的实习任务,与课程的课堂教学紧密配合(×)

32.毕业论文是在日常作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要求的大作业,旨在培养本科生独立地运用一门课程或几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使用符号的主要目的是使信息形式简单化,因此使用的符号越多,教育效率越高(×)34.模型.音像和实物都是具体的信息形式,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只起集中学生注意力作用,因此在理工科教学中运用较多。(×)

35.模型往往突出反映原形的主要特征,剔除了非主要特征(√)

36.教师运用模型、音像和实物进行教学时,展示的时间越长越好(×)

37.对信息形式类型的选择主要受制于教育内容的特点(√)

38.教师把知识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接受(√)

39.要用教育信息的形式判断学习方式是接受还是发现(×)

40.对于重点内容,由于需要加深理解,就应当采用接受式学习(×)

41.主动信息由环境自发地提供的信息(×)

42.状态控制型教育模式关注学生行为状态的变化过程(×)

43.先行组织者的特点是以教育目标作为依据,以学生所达到的程度这一反馈信息作为学习过程控制的基础(×)

44.在指导性教学过程中,师生处于平等地位,学生更容易感受到努力学习的责任,主动地调整自己以便更好地学习(×)

45.掌握学习是美国学者布鲁姆提出来的,他认为只要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具备必备的知识,肯下功夫,则绝大多数人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

46.课程一词的最早者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其1861年出版的《教育论》中提出的。(√)47.赫尔巴特认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要从观察开始,须经历四个步骤:观察、记忆、理解、练习(×)

二、单项选择题

1.课程也称为( D )。

A.教学目标 B.教学计划 C.教学内容 D.教学科目

2.西方最早提出课程概念的是( B )

A.夸美纽斯 B.斯宾塞 C.苏格拉的 D.赫尔巴特

3.作为“某一专业门类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的共同基础”的课程是( B )

A.公共课 B.基础课 C.专业基础课 D.专业课

4.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划分的依据是:( A )

A.课程信息表现形式 B.学生修习的必要性 C.课程的基础性 D.课程的内容特点5.通常与学分制相联系的课程是( B )

A.必修课程 B.选修课程 C.理论课程 D.实践课程

6.课程计划编制中强调“课程的安排要有合理顺序”指的是。( C )

A.课程计划的横向系统性 B.课程计划内容的系统性

C.课程计划的纵向系统性 D.课程计划的顺序性

7.下列选项中哪些不属于编制课程计划应当遵循的原则( B )

A.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B.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C.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D.保证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8.目前,我国高等本科教育的总学时一般为( B )学时以上。

A.1500 B.2000 C.1800 D.3000

9.经验证明,对于大学本科,一门课程一周最好不要超过( C )学时。

A.4 B.5 C.6 D.7

10.大学本科每学期的课程门数,一般以( B)为宜,其中同一学期难度较大的课程不宜超过

4门。

A.5—6 B.5—7 C.6—7 D.6—8

11.下列选项哪些不是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编写应当坚持的原则( B )

A.教科书的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B.结合专业需要建立严谨的课程体系

C.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D.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

12.教师把知识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学习方式是( B )

A.发现 B.接受 C.有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13.下列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C )

A.接受是传递文化科学知识的一个主要手段

B.发现是指学习的内容与结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得出的

C.学生如果在接受中学习,则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效果都比较好

D.接受与发现的关系应当是互补的,而不应偏废哪一个

14.学与思的关系是( D )

A.学比思重要,因为没有知识无法思考 B.思比学重要,因为学而不思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

C.学与思是两个过程,无法判断哪个更重要 D.学与思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15.提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从观察开始,并认为应当经历四个步骤:观察、记忆、理解、联系”的是教育家:( C )

A.斯金纳 B.杜威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16.主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从观察开始,并认为应经历观察.记忆、理解、练习四个步骤是( A )的教育过程模式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斯金纳

17.提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状态变化的步骤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是哪位教育家( B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布卢姆

18.坚持“从做中学”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家( A )

A.杜威 B.斯金纳 C.布鲁纳 D.布卢姆

19.认为“只要学生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具备掌握该项学习任务必备的知识、技能、肯花时间,则绝大多数人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成绩”的是( D )

A.程序性教学 B.启发式教学 C.发现式学习 D.掌握式学习20.世纪50年代,提出程序教学的是( B )

A.杜威 B.斯金纳 C.布卢姆 D.罗杰斯

21.( C )认为只要学生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具备掌握该项学习任务必备的知识、技能,肯花时间,则绝大多数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成绩

A.杜威 B.斯金纳 C.布卢姆 D.罗杰斯

22.提出“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教育模式是( B )

A.先行组织者模式 B.掌握学习 C.程序教学 D.教育过程模式23.提出非指导性教学的是教育家( A )

A.罗杰斯 B.赞科夫 C.洛扎诺夫 D.巴甫洛夫

24.提出暗示教学法的是( D )

A.罗杰斯 B.赞科夫 C.洛扎诺夫 D.巴甫洛夫

25.学校安排教育内容和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 C )

A.教科书 B.教学大纲 C.课程计划 D.课程标准

26.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编制的学校教育工作的总的规划和实施方案是指( C ) A.教科书 B.教学大纲 C.课程计划 D.课程标准

27.教师用语言系统地.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育组织形式是( C ) A.讨论课 B.习题课 C.课堂讲授 D.指导论文或设计

28.上好讨论课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C )

A.讨论前要准备 B.讨论中要引导 C.讨论时语言要有艺术性 D.讨论后要总结29.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运用知识解决事先设定的问题来培养能力的教育组织形式是( B )

A.讨论课 B.习题课 C.实验 D.指导论文或设计

30.( C )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从事科学研究的求实与探索精神

A.讨论课 B.习题课 C.实验 D.指导论文或设计

31.组织学生到社会活动现场参与一定的实际工作,以获得有关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组织形式是( B )

A.实验 B.实习 C.参观 D.习题课

32.与讲授相结合,便于学生了解所讲授的知识的是( B )

A.准备性参观 B.并行性参观 C.指导性参观 D.总结性参观

33.学年论文或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课程计划规定的某一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后进行的,对于四年制的大学本科学生来说,这项活动一般开始于( C )

A.一年级 B.二年级 C.三年级 D.四年级

34.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门课程或几门课程的知识来解决综合性的问题的教育组织形式是( D )

A.讨论课 B.习题课 C.实验 D.论文或设计

35.人们在意识交流时所采用的信息的抽象形式指的是( B )

A.语言 B.符号 C.模型 D.图像

36.在使用符号时要精心设计,注意要求不包括( C )

A.规范 B.系统 C.生动 D.清晰

37.教师运用模型.音像和实物进行教学的注意要求中不包括( B )

A.简洁 B.讲究艺术性 C.与讲授相结合 D.讲究展示的方法

38.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人物事件的描述或对人的主观感受的说明,比较合适的信息形式是( C )

A.符号 B.音像 C.语言讲述 D.数学符号

39.重视学生通过活动来开发主动信息并充分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 C)教育过程模式的特点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斯金纳

40.在学习正式内容之前给学生呈现的一种引导性内容是指( B )

A.程序教学 B.先行组织者 C.非指导性教学 D.掌握学习

41.( C )的实质是反对用奖惩这一外在压力来控制教育状态,而是主张发挥学生的热爱学习的内在动力,以此作为建立良好学习状态的基础

A.先行组织者 B.非指导性教学 C.合作教育学 D.暗示教学

42.愉快而不紧张,无杂念干扰,服从权威般地无对抗性地接受内容是( D )模式要使学生达到的状态

A.先行组织者 B.非指导性教学 C.合作教育学 D.暗示教学

43.被动信息是( B )

A.首先由学生先作用于环境而后引发出来的信息 B.由环境自发地提供的信息

C.无法由学生直接获得的信息 D.可以由学生直接获得的信息

三、多项选择题

1.大学的课程按照基础性通常分为哪些类型( ABCD )

A.公共课 B.基础课 C.专业基础课 D.专业课

2.我国规定的公共课程类型有( ACD )

A.政治类 B.艺术类 C.外语类 D.体育类

3.根据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相关程度,可以把选修课程分为(AC)

A.限制性选修课程 B.公共性选修课程 C.非限制性选修课程 D.基础性选修课程4.选修课程通常可以分为( BC )

A.“套餐式”课程 B.限制性选修课程 C.非限制性选修课程 D.“拼盘式”课程5.理论性课程的主要特点有(ACD )

A.理论性课程属于间接经验 B.理论性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C.理论性课程系统性强 D.理论性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研究能力

6.理论性课程的特点和作用有( ABC )

A.课程内容属于间接经验 B.课程的理论性较强

C.有利于培养理论研究能力 D.有利于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实践性课程的基本特点有( ABD )

A.实践性课程属于直接经验 B.实践性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C.实践性课程更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 D.实践性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8.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编制课程计划应当遵循的原则( ABCD )

A.前瞻性 B.合理分配课程门数与教学时数

C.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D.保证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9.编制课程计划时处理思想与业务、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健康的关系时应当注意的问题有:(ABCD )

A.在重视学生业务学习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B.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发展学生的能力

C.加强理论性教学的同时,重视实践性课程的教学

D.强调学生学习的同时,注重学生健康身心的培养

10.课程计划编制遵循的原则是(ABC)

A.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B.保证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C.统一性和灵活性 D.少而精原则11.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是指其( AC )

A.整体性 B.间接性 C.有序性 D.客观性

12.课程计划的前瞻性要求组织和安排教育内容应当有“超前”意识,这种“超前”意识的含义包括(CD)

A.教学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B.要将教学内容提前引入,促进学生“超前”发展

C.及时引进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观点新成果

D.考虑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

13.教科书的编制要遵循的原则有(ABCD )。

A.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 B.理论与实际统一

C.科学体系与教学法要求相统一 D.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14.在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关系的论述上,下列哪一种论述是正确的( AB )

A.课程计划时制定教学大纲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的纲领

B.一门课的教学大纲是本专业的课程计划某一局部的细化,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C.教学大纲是教学的基础,课程计划是教学大纲的细化,教科书时课程计划的具体化 D.教学大纲是教学的基础,课程计划等同教科书的计划,是教科书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15.下列选项中哪些是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 ABCD )

A.注意科学性与思想性 B.注意逻辑和结构

C.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 D.语言要有艺术性

16.上好讨论课的基本要求是:( BCD )

A.讨论课前要布置阅读作业 B.讨论前要准备 C.讨论中要引导 D.讨论后要总结

17.为了上好习题课,下列选项中教师应注意的环节有( BCD )

A.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 B.编写或选择习题

C.要使学生做好准备 D.即使反馈评价结果

18.实验可以分为哪些类型(ABC )

A.感知性实验 B.验证性实验 C.设计性实验 D.观察性试验

19.大学的实习通常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CD )

A.毕业设计 B.毕业论文 C.教育实习 D.生产实习

20.一般说来,选择教育组织形式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ABCD )

A.培养目标 B.教学内容 C.学生的情况 D.学校的教育条件

21.教育信息的形式主要有哪些类型( BCD )

A.词汇 B.语言 C.符号 D.模型.图像.实物

22.教育过程中对语言的要求有以下方面:( ACD )

A.规范.简明 B.幽默.风趣 C.语音清楚.语调节奏优美 D.生动

23.使用符号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 AC )

A.规范.简明 B.简洁.明了 C.系统.清晰 D.讲究艺术24.教师运用模型.音像和实物进行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ABC )

A.简洁 B.与讲授相结合 C.讲究展示的方法 D.讲究艺术性

25.教育模式是某种教育思想和具体方法、步骤和程序等的有机结合,当这种结合体现出某种较稳定的特点时,就构成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总体上可以将教育模式分为( CD )A.主动获得信息模式 B.被动获得信息模式

C.过程控制型教育模式 D.状态控制型教育模式

25.属于过程控制型教育模式的有( BD )

A.非指导教学 B.先行组织者 C.合作教育学 D.程序教学

27.属于状态控制型教育模式的有( ABC )

A.奖惩式 B.高难度教学 C.暗示教学 D.程序教学

28.在以下我国高等教育常用的组织形式中,属于理论课程教育是( ABC ) A.讲授 B.讨论 C.习题课 D.指导论文或设计

29.参观是组织学时到有关现场进行观察以补充课堂所学知识的教育组织形式,可以分为几类(ABD)

A.准备性参观 B.并行性参观 C.指导性参观 D.总结性参观

30.在教育的过程中对语言的要求有( ABCD )

A.规范简明 B.语音清楚 C.语调节奏优美 D.生动

31.以下哪些属于过程控制型教育模式( AB )

A.程序教学 B.掌握学习 C.合作教育学 D.暗示教学

32.以下哪些属于状态控制型教育模式( ACD )

A.奖罚式 B.先行组织者 C.非指导性教学 D.高难度教学

33.关于高难度教学描述正确的有( BCD )

A.“高难度”指越难越好 B.“跳一跳能摘到的桃子”

C.目的是要造成学生思考的动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D.利用教育内容信息兼做调节信息

第二章大学本科教学方法新进展

一、是非判断题

1.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以案例为媒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2.案例教学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哈弗商学院。1990年后,我国教育界开始采用案例教学法(√)

3.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掌握和引导讨论方向,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4.案例教学耗时较多,因此,选择案例要少而精,不宜过多(√)

5.美国国家双语教育协会将双语教学定义为使用两种语言作为媒介的课堂教学(√)

二、单项选择题

1.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任务,来培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称为(B)

A.案例教学 B.任务驱动型教学 C.项目驱动型教学 D.问题驱动教学

2.项目驱动型教学的实施步骤不包括(D)

A.确定项目与制定计划 B.实施计划与检查评估 C.归档或应用 D.结项与改进3.在校园中和课堂上都只用外语交流和教学,不是用使用母语,让学生在外语的环境中熏陶,形成使用外语思维的习惯,这是(C)

A.外语教学 B.嵌入式双语教学 C.沉浸式双语教学 D.保留式双语教学

三、多项选择题

1.采用案例教学需要具备如下条件(ABCD)

A.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知识、课堂驾驭力、案例教学经验等,否则难以承担指导职责。

B.学生必须具备案例分析所需要的相关知识。

C.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种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课堂气氛。

D.采用的案例必须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2.案例教学方法的优点是(ABCD)

A.案例教学生动直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B.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技能

C.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D.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案例一般分为(ABCD)

A.实证性案例 B.分析性案例 C.模拟性案例 D.调研型案例

4.在任务驱动型教学中,任务设计除了要趣味性.目标明确性外,还应做到(BCD)。

A.系统性 B.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 C.为学生的自主发挥留有余地 D.层次分明5.项目驱动型教学的特点是(ABC)

A.开放性 B. 综合性 C.实践性 D.连续性

第三章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一、是非判断题

1.科研能力是指在科学研究活动中所需要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

2.形成科研能力所需要的大学生自身的基础素质,我们成为科研素质。(√)

3.观察方法通常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两大类。(√)

4.培养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重点,但创新能力并不是科研能力的核心。(×)

5.创新能力是科研能力的核心。(√)

6.与他人增进了解.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是合作能力。(×)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那些不是获取信息能力的要素( D )

A.较强的信息意识 B.熟练掌握信息工具和获取信息的方法

C.科学地处理信息的能力 D.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2.下列哪一个选项不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注意的问题( B )

A.建立一种鼓励独立思考.提倡求异思维.重视发现疑问的教育环境

B.在大学生中设立创新基金,鼓励大学生从事创新研究

C.重视讨论课.辩论课.学生的论文或设计的答辩

D.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3.良好的学术道德主要体现不包括( A )

A.扎实的知识基础 B.虚心态度和学习精神

C.淡泊名利,严谨治学 D.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4.科学研究的根本特征在于( D )

A.学会观察与思考 B.培养强烈求知欲 C.培养坚强意志 D.探索未知和创新5.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我提高学识.自我长进的能力是( B )

A.科研能力 B.自学能力 C.获取信息能力 D.创新能力

6.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角度看,只有具有较强的( B ),才能保证毕业以后又“后劲”,在新的环境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A.生活能力 B.自学能力 C.获取信息能力 D.创新能力

7.让学生参与获取信息的实际工作,可以培养学生在获得信息方面的( B )A.理论水平 B.动手能力 C.思维能力 D.思考能力

8.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是( A )

A.建立一种鼓励独立思考、提倡求异思维、重视发现疑问的教育环境

B.重视讨论课、辩论课、学生的论文或设计的答辩

C.在大学生中设立创新基金,鼓励大学生从事创新研究

D.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9.学生以( C )方式参加科研项目时,既容易完成,又能够锻炼独立工作能力A.自己设立项目自主研究 B.做导师的科研助手

C.独立承担科研项目中的一定环节或一部分 D.直接负责科研项目

10.我国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主要方式不包括( A )

A.自己设立项目自主研究 B.做导师的科研助手

C.独立承担科研项目中的一定环节或一部分 D.直接负责科研项目

三、多项选择题

1.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科研素质有( ABCD )

A.高尚的学术道德 B.扎实的科研基础 C.强烈的求知欲和坚强的意志 D.创新意识2.科学研究活动类型包括(AC)

A.观察 B.想象 C.理论思维 D.记忆

3.良好的学术道德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BCD )

A.勇于坚持真理,具有科学忠诚精神 B.坚持虚心态度和学习精神

C.淡泊名利,严谨治学 D.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4.扎实的科研基础包括。( BC )

A.经历了严格的科学方法训练 B.要有宽厚扎实的知识基础

C.要能够灵活运用科学研究方法 D.有丰硕的科研成果

5.科学研究包括了以下几种类型的活动。( BC )

A.实验 B.观察 C.理论思维 D.理论概括

6.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形成科研能力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 ABC )A.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只能传授重要的基础性知识

B.科研需要了解最前沿,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跟不上研究发展

C.大学生毕业后的个人发展需要自学能力作为基础

D.与科研直接相关的知识通常是无法从课堂获得的

7.在大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方法有( ABCD )

A.开设指导自学的课程或讲座 B.开设“导论类课程”

C.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教学,激发求知欲 D.直接指定自学内容,定期检查自学结果8.培养大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方法有( ABCD )

A.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 B.让学生参与获取信息的实际工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C.重视文献检索课 D.强化自身修养,提高抵御信息垃圾的能力

9.目前我国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主要方式有( BCD )

A.自己设立项目自主研究 B.做导师的科研助手

C.独立承担科研项目中的一定环节或一部分 D.直接负责科研项目

10.科研项目在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方面的作用主要有( ABCD )

A.有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了解科研前沿 B.有利于养成从事科研的动手能力

C.有利于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D.有利于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和遇事想办法的良好态度

11.下列选项中,获取信息能力的要素有(ABC)

A.较强的信息意识 B.熟练掌握信息工具和获取信息的方法

C.科学地处理信息的能力 D.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12.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ABD)

A.建立一种鼓励独立思考、提倡求异思维、重视发现疑问的教育环境

B.重视讨论课、辩论课、学生的论文或设计的答辩

C.在大学生中设立创新基金,鼓励大学生从事创新研究

D.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大学生的社会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是非判断题

1.交往定向是指人们寻求交往的努力程度或者欲望。(×)

2.社会交往能力使是指合理地分配人们工作.控制人们的行为时期完成某种任务的能力(×)

3.交往倾向比较弱的人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显得比较被动,交往范围也比较小。(√)4.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能力应当从两个方面入手: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观念,在社会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活动能力。(√)

5.审美情趣指产生美感的对象范围。(√)

6.人的意志与承受力是独立的,不受许多其他心理因素影响。(×)

7.在一定程度上性格是可以培养的,大学生相对于中学生,他们的性格已经相当成熟,但还有一定的可塑性。(√)

8.情绪情感的取向与表现形式,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发展程度。(√)

9.大学生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当代大学生的能力都很强,因此不需要教师的指导。(×)10.大学生的劳动只能奉献给社会和事业,但不能营利机构和有营利目的的个人。(√)11.大学生组织领导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组织大学生到社会兼职(×)

12.审美情趣指产生美感的对象范围(√)

13.能够感觉到愿望与现实的矛盾是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特点之一(√)

14.大学生个性基本形成,情绪情感基本稳定(×)

15.大学生相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的性格已经相当成熟,但还有一定的可塑性(√)16.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具有鲜明的层次性(√)

二、单项选择题

1.与他人增进了解.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是:( A )

A.社会交往能力 B.合作能力 C.组织与领导能力 D.审美能力

2.对于交往对象的选择性在心理学上通常用哪一个词汇表示。( D )

A.交往特征 B.交往意愿 C.交往倾向 D.交往定向

3.下列选项中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无关的是( B )

A.重视学风建设,在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 B.开展审美讨论,提高审美层次

C.引导大学生在各种社会活动中感受美 D.适当开设课程,引导审美情趣4.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培养大学生的意志与承受能力的( B )

A.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高尚动机 B.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

C.培养学生形成坚强而有韧性的性格 D.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意志

5.人们寻求交往的努力程度或者欲望是指( D )

A.交往意识 B.交往能力 C.交往定向 D.交往倾向

6.有许多学生不是不想与人交往,有的甚至是非常渴望交往,但在实际上却往往无法做到,这是受( D)的制约造成的

A.交往定向 B.交往倾向 C.交往意识 D.交往能力

7.当代大学生的合作观念的内容不包括( D )

A.懂得合作能干大事的道理 B.有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精神

C.有识大体、顾大局的心胸 D.明确义利,知道进退

8.组织领导能力的要素不包括( A )

A.具有沟通人际关系的能力 B.善于制定计划.善于决断

C.善于调动下属积极性 D.具有理性行为能力

9.从参加社会活动的角度看,大学生最常见的社会活动形式是( C )

A.学习活动 B.家庭活动 C.校内活动 D.校外活动

三、多项选择题

1.社会能力指参与社会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包括以下几种能力:( ABCD )

A.社会交往能力 B.合作能力 C.组织与领导能力 D.审美能力

2.影响大学生交往能力的主要因素有( ACD )

A.易变因素 B.情感因素 C.稳定因素 D.一般的能力因素

3.当代大学生的合作观念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ABC )

A.明确义利,知道进退 B.有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精神

C.有识大体.顾大局的心胸 D.懂得合作能干大事的道理

4.领导能力至少应当包括以下方面的要素( ABC )

A.善于调动下属积极性 B.善于制定计划、善于决断

C.具有理性行为能力 D.具有沟通人际关系的能力

5.大学生组织领导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 CD )

A.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度

B.组织大学生到社会兼职

C.开设一些有关领导科学、管理科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

D.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培养实际组织领导能力

6.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具有的特点是( ABCD )

A.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 B.能够感觉到愿望与现实的矛盾

C.个性基本形成 D.情绪情感波动大

7.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是( BC )

A.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高尚动机 B.培养大学生的意志与承受能力

C.培养和调节情绪情感 D.加强大学生的自我修养

8.培养大学生的交往能力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ABC )

A.培养交往倾向 B.培养良好的交往定向观念

C.鼓励适当交往,培养交往能力 D.培养强烈的交往意识

9.在交往能力中,特别重要的有( AB )

A.表达能力 B.理解能力 C.合作能力 D.领导能力

10.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 ABCD )。

A.引导大学生在各种社会活动中感受美 B.适当开设课程,引导审美情趣

C.开展审美讨论,提高审美层次 D.重视校风,净化审美环境

11.培养大学生的意志与承受能力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ACD )。

A.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高尚动机 B.培养良好的态度

C.培养学生形成坚强而有韧性的性格 D.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意志

12.教师培养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应当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ABCD )。

A.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B.引导学生养成高尚的精神境界

C.鼓励学生以幽默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D.教师要帮助学生合理转移不良的情绪情感

第五章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一、是非判断题

1.价值是人们对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标准。(×)

2.道德观影响和决定着人们对生活、学习、工作等人生基本问题的看法。(×)

3.享乐主义人生观是一种病态的人生观,是一些人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的反映。(×)4.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行为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5.道德行为受道德观的影响,但道德行为还需要意志的支持才能实现。(√)

6.对大学生思想品德进行情景熏陶的教育中,情景主要是社会情境。(×)

7.只有自责才能促进转变,因此在大学生品德教育中引导自省的教育方法主要是使学生产生自责心理。(×)

8.品德是指个人思想言行与一定社会的政治规范.思想规范和道德规范的一致程度(√)9.道德体系中最为基础的层次是职业道德(×)

10.具有良好的道德观一定能够导致良好的道德行为(×)

11.社会责任感能够引起对社会的奉献行为(√)

12.民主和法制观念的培养是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13.运用典型示范法要有好的典型,因此典型必须是伟人或英雄模范(×)

二、单项选择题

1.个人品德的内在基础是( C )

A.伦理品质 B.政治品质 C.思想品质 D.道德品质

2.道德体系中最基础的层次是( A )

A.社会公德 B.公民道德 C.职业道德 D.婚姻家庭道德

3.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B )

A.价值观 B.职业道德 C.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D.民主和法制观念

4.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A )

A.以情感人 B.行为实践 C.评价引导 D.环境熏陶

5.德育理论认为个体的品德结构不包括:( D)

A.政治品质 B.思想品质 C.道德品质 D.伦理品质

6.高等学校必须将( B )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

A.智育 B.德育 C.体育 D.美育

7.人所具有的反映一定道德标准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面的稳固特征是指( C)A.政治品质 B.思想品质 C.道德品质 D.伦理品质

8.人们对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标准是( B )

A.人生观 B.价值观 C.道德观 D.世界观

9.片面理解人生,忽视了人的崇高的一面和相应的精神需要,把人与一般动物等同起来的是

( A )

A.享乐主义人生观 B.极端利己主义的人生观

C.悲观厌世人生观 D.实用主义人生观

10.人们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而必须共同遵循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指( C )A.家庭婚姻道德 B.职业道德 C.社会公德 D.伦理道德

11.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方法是( B )

A.行为实践 B.说服教育 C.情境熏陶 D.引导自省

12.对大学生品德培养方法中有利于把道德观念外化为道德行为和有利于培养道德意志的方法是( A )

A.行为实践 B.评价激励 C.引导自省 D.情境熏陶

13.不直接批评教育,而是在各种活动中影响人的思想和情感的是( C )法的主要特点A.行为实践 B.说服教育 C.情境熏陶 D.引导自省

14.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从而不断地总结提高的一种思想修养方法是( D )

A.行为实践 B.说服教育 C.情境熏陶 D.引导自省

三、多项选择题

1.德育理论认为个体的品德包括了( BCD )

A.伦理品质 B.政治品质 C.思想品质 D.道德品质

2.道德品质是人所具有的反映一定道德标准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面的稳固特征,它包括( AC )

A.道德意识 B.道德思想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3.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ABCD )

A.人生观 B.道德观与道德实践能力 C.民族感情 D.友爱与协作精神

4.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教育的主要方法包括( ACD )

A.以理服人 B.典型示范 C.以情感人 D.表扬鼓励为主

5.以理服人的主要方法有( ABCD )

A.把理讲透.说清 B.掌握有关事实

C.把握说服教育的时机 D.讲究针对性和准确性

6.对大学生进行评价引导的教育时需要注意( ABD )。

A.评价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B.评价的深刻性

C.评价的隐蔽性 D.评价的全面性、准确性、公正性

7.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行为实践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ABCD )

A.行为实践是全方位的 B.指导行为实践是经常性的

C.要及时了解学生的行为状态 D.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8.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行为实践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ABCD )

A.行为实践是全方位的 B.指导行为实践是经常性的

C.及时了解学生的行为状态 D.注意自己的形象

9.情境熏陶的重要特点是( AC )

A.间接性 B.直接性 C.生动性 D.灵活性

10.对大学生思想品德进行情境熏陶的教育中,情境可以分为(AD)

A.社会情境 B.学校情境 C.家庭情境 D.自然情境

第六章大学生发展评估与问题诊断

一、是非判断题

1.大学生发展评估就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进行判断。(√)

2.分析大学生的品德主要是看他认识到什么(×)

3.评价大学生发展水平最简单最基本的评价方法是观察法。(√)

4.设计用来观测学生协作观念与能力试验的是心理学家皮亚杰(×)

5.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发展过程,包括识记、再认、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6.认知能力主要通过心理测试进行评估。(×)

7.心理素质是人对事物的反映与态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心理素质评价方法有心理测量和日常观察两类。(√)

8.意志是人们在通常情况下有目的的控制.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

9.客观性题目适合于测量较高层次的内容。(×)

10.主观性题目能够在学生的答案中包括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利于教师进一步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为及时调节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提供较全面的信息。(√)

11.心理健康是指学生具有正常协调知、情、意、行,善于处理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各种关系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状态。(√)

12.人的智力各不相同,大学教学难度较大,大学生中学业成绩不良主要是学生智力达不到要求造成的,这正是需要高考选拔的原因(×)

13.我国有着悠久的科举考试制度历史,形成于宋代(×)

二、单项选择题

1.以下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大学生与中学生相比较的记忆特点( B )

A.较多地进行有目的的记忆 B.机械记忆得到不断发展

C.意义理解记忆占主导地位 D.记忆品质得到了全面发展

2.考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于什么时代的科举制度本质上是一种考试制度(B)A.汉代 B.隋唐 C.宋代 D.明清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大学生发展评估的调查方法的是( D )

A.座谈 B.访问 C.问卷 D.查阅档案

4.下列不属于人格障碍表现形式的是(D)

A.无情型 B.多疑型人格 C.行为偏离或认识偏离 D.神经衰弱

5.设计用来观测学生协作观念与能力试验的是心理学家( A )

A.明顿 B.艾伟 C.皮亚杰 D.格塞尔

6.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在体验是指( B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7.评价行为者的品德水平的主要依据是( D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8.道德认识的能动作用的体现,是根据自己的道德观念,克服非道德欲望的能力是指( C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9.大学生可以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记录听课内容,同时还可以思考分析接受到的信息,原因是( D )

A.注意的范围扩大 B.注意的稳定性增强

C.注意的转移更加具有主动性 D.注意的分配趋于熟练

10.关于大学生注意的范围的测验表明,在0.1秒以内,大学生能注意到( A )个没有联系的外文字母。

A.4—6 B.2—4 C.6—8 D.8—10

11.人脑试图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的过程是指( C)A.记忆 B.注意 C.思维 D.知觉

12.认知能力评估涉及的具体方法不包括( B)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试法 D.情景测验法

13.大学生们会因为一场球赛的胜利而欣喜若狂,也会因遇到挫折而灰心丧气,这是大学生

情绪(B)特征的体现。

A.比较高亢兴奋 B.易起伏波动 C.文饰性 D.趋于稳定

14.由社会心理刺激引起的大脑功能性紊乱,伴随着消极的情绪体验和精神过度紧张而出现的一种障碍是大学生心理障碍( C )症状的表现。

A.抑郁 B.恐惧焦虑 C.神经衰弱 D.人格障碍

15.不属于人格障碍表现类型的是( D )

A.行为偏离或认识偏离 B.多疑型人格 C.无情型 D.抑郁

三、多项选择题

1.大学生发展评估一般从哪些方面进行( ABCD )。

A.政治思想评价 B.学力评价.智能评价 C.个性发展评价 D.体质健康评价2.品德构成的主要因素包括( ABCD)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3.认知能力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BCD)

A.评估意志发展水平 B.评估注意发展水平

C.评估记忆发展水平 D.评估思维发展水平

4.大学生注意力发展具有哪些特点( ABCD )

A.注意的范围扩大 B.注意的稳定性增强

C.注意的转移更加具有主动性 D.注意的分配趋于成熟

5.大学生情绪方面的主要特征表现在(BCD)

A.情绪情感反应比较强烈 B.情绪比较高亢兴奋

C.情绪易起伏波动 D.文饰性

6.与中学生相比,大学生的意志发展具有哪些特点( ABC )

A.意志更加坚强 B.意志行为理性化 C.意志行为高尚化 D.意志行为现实化7.与中学生相比较,大学生记忆方面的特点有( ABD )。

A.较多地进行有目的的记忆 B.意义理解记忆占主导地位

C.机械记忆得到不断发展 D.记忆敏捷性、持久性和准确性等品质得到了全面发展8.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评估主要包括( ABD )

A.运动能力评估 B.发育状态评估 C.耐力与速度评估 D.健康评估

9.客观性试题的主要优点是( BCD )

A.容易命题,答案一致 B.评分标准客观、争议少

C.能够覆盖更多考试内容,提高测验全面性 D.可以机械阅读,考试效率高10.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障碍症状主要有哪些( ABCD )

A.抑郁 B.恐惧焦虑 C.神经衰弱 D.人格障碍

11.大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一般特点有( BD )。

A.思维的深刻性增强,能够进行复杂的思维

B.能够通过假设和理论观念进行思维

C.思维的发散性进一步发展,具有较强的联想能力

D.思维更加注重未来,注重自我分析和人际关系

12.社会能力评估的方法有( ACD )。

A.实际观察 B.实验 C.心理测试 D.面试

13.客观性试题的主要优点有( ABC )。

A.评分标准客观、争议少 B.可以机器阅卷,保证阅卷质量

C.覆盖更多考试内容,提高测验全面性 D.答案唯一,适用于测量较高层次内容14.大学生发展评估常用的调查法有( ABCD )。

A.座谈 B.访问 C.问卷 D.测验

15.心理健康的标准一般包括( ABC )。

A.智力正常 B.有安全感 C.情绪稳定 D.心理与行为与年龄不符

16.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障碍症状主要有( ABCD )。

A.抑郁 B.恐惧焦虑 C.神经衰弱 D.人格障碍

第七章大学生类别与教育特点

一、是非判断题

1.专科教育注重知识的广泛性.融合性和实用性,而不强调各门学科知识间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主张把知识与技能分解为若干知识单元与技能单元,建立起与学科体系不同的模块化综合课程体系。(√)

2.专科教育一般以知识为本位,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体系。(×)

3.专科教学与本科生教学相比,在课堂教学中讲课时数较少,习题课比重较小。(×)4.本科教育质量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基本教育水平和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是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5.有人认为专科教育的基础理论应当以“够用.必需”为主,减少理论推导,着重理论的应用,你认为这样的观点正确吗?(√)

6.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可分为三个培养层次,由低到高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7.在课程设置上,专科教育注重知识的广泛性.融合性和实用性,同时强调各门学科知识间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

8.研究生是继大学本科教育之后的高一级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

9.截止到2010年,我国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十二个学位系列(√)

10.一般认为,复合型人才指知识面广、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特征哪一个不是复合型人才必须具有的特征( C )

A.较强的动手能力 B.知识面广 C.懂技术 D.懂管理

2.技术型人才除了具有广泛而扎实的知识基础外,还应具备( A )

A.一定的技能 B. 较强的管理能力 C.较强的分析能力 A. 合作能力

3.联系群众,作风民主.正派,办事公道是(C)的基本特征。

A.科研型人才 B.技术型人才 C.管理型人才 D.复合型人才

4.具有广泛而扎实的知识基础和一定的技能是(B)的基本特征。

A.科研型人才 B.技术型人才 C.管理型人才 D.复合型人才

5.目前我国设立的硕士.博士等高级学位层次的教育,可以看作是专门为了培养(A)所设立的培养制度。

A.科研型人才 B.技术型人才 C.管理型人才 D.复合型人才

三、多项选择题

1.我国高等教育所培养的除了科研型人才外,还有( ABC )

A.技术型人才 B.管理型人才 C.复合型人才 D.专业型人才

2.专科教育的特点是(ACD)

A.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B.以理论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

C.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设置 D.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设置

3.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方式主要特征表现在( AB )

A.通过导师个别指导与培养 B.采取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C.统一的培养方案 C. 以理论研究为主

4.科研型人才的主要特征是( ACD )

A.具有较深.较广的本学科基础知识和较全面的专业知识 B.具有很强抽象思维能力 C.有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和动手以及组织协调能力 D.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

5.目前,我国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主要模式有( ABC )

A.实行第二学士学位制 B.实行主副修制 C.实行多证书制 D.实施联合培养形式

第八章研究生教学

一、是非判断题

1.研究生教育质量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基本教育水平和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是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

2.研究生教育不属于大学教育。(×)

3.研究生的身心发展都已经达到了成熟程度。(√)

4.在研究生培养中,导师发挥核心作用。(√)

5.科研型人才毕业后主要从事教学或研究工作。(√)

6.MPA是工商管理硕士的简称,培养的是一种应用型管理人才。(×)

7.在课程设置方面,通过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例扩大学生知识面,以此培养复合型人才。(√)8.MPA是公共管理硕士的简称,主要面向工商企业,培养高级工商管理人才。

9.在课程设置方面,通过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例扩大学生知识面,以此培养复合型人才。(√)10.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有在三个培养层次,即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11.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和引导能力(√)

12.问题设计是PBL教学法的基础,问题设计得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二、单项选择题

1.在高等教育的各个层次中,特别重视应用性教育,重视实践操作技能的应当是( D )

A.高职教育 B.专业学位教育 C.本科教育 D.专科教育

2.我国高等教育中专业设置最为宽泛的是( C )

A.博士研究生教育 B.硕士研究生教育 C.本科教育 D.专科教育3.截止到2009年,我国授予学位的系列共有多少个学科门类( C )

A.250个 B.600个 C.12个 D.15个

4.教育质量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基本教育水平和社会声誉,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是( B )。

A.专科教育 B.本科教育 C.研究生教育 D.科研水平

5.教育部规定的本科教育专业目录约为( A )个专业。

A.250 B.300 C.350 D.400

6.( B )要求专业设置必须严格遵循专业目录规定。

A.专科教育 B.本科教育 C.硕士研究生教育 D.博士研究生教育

三、多项选择题

1.专科教育的基本特点是( ABCD )

A.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B.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设置

C.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设置 D.实践教学环节相对突出

2.在课程设置上,专科教育注重知识的( ABD )。

A.广泛性 B.融合性 C.完整性 D.实用性

3.我国要求专业设置必须严格遵循专业目录规定的是( ABC )

A.博士研究生教育 B.硕士研究生教育 C.本科教育 D.专科教育

4.我国目前的正式研究生教育主要有哪些类型( ABC )

A.博士研究生 B.硕士研究生 C.专业学位研究生 D.在职申请学位研究生

5.在培养方式上采用班级授课制的高等教育是( BCD )

A.研究生教育 B.本科教育 C.专科教育 D.非学历的成人教育

6.纵观近百年世界各国本科教育教学制度的模式主要有( AB )。

A.学分制 B.学年制 C.学年学分制 D.学分学年制

7.按照主要从事的工作性质及其特点,可以将大学培养的人才分为几种类型( ABCD ) A.科研型人才 B.技术型人才 C.管理型人才 D.复合型人才

8.技术型人才的基本特征是( CD )

A.联系群众、作风民主 B.作风正派.办事公道

C.具有广泛而扎实的知识基础 D.具有一定的技能

9.目前我国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主要模式有( ABD )

A.第二学士学位制度 B.主辅修制度 C.挂职锻炼制度 D.多证书制度10.研究生教育在培养方式上的特征有( BC )。

A.班级授课制 B.导师制 C.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 D.小组授课制

11.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的步骤是( ABCD )

A.教师提出问题 B.分析问题 C.解决问题 D.结果评价

12.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问题设计除了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有,还应遵循( ACD )A.要有明确的目标 B.系统性 C.难度相当 D.面向全体学生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分章习题

§1 大学教育内容的组织 【单项选择题】 1.西方最早提出课程概念的是。 A.夸美纽斯;B.斯宾塞;C.苏格拉的;D.赫尔巴特。 ↘↘↘在西方,课程一词的最早提出者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他在1861年出版的《教育论》中把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称为curriculum(课程)。 2.作为“某一专业门类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的共同基础”的课程是。 A.公共课;B.基础课;C.专业基础课;D.专业课。 ↘↘↘按课程基础性分: 公共课程:所有大学里的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必修的课程。 (政治类、外语类、体育类) 基础课程:某一专业门类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的共同基础。 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某专业的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 (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 专业课程:根据国家对该专业大学毕业生在业务素质上特殊要求而设置的课程。 (专业理论课、专业技术课、专业实践课) 按对学生修习的必要性分: 必修课程: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 (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个人可以有选择地修习的课程。 (限制性选修课程:套餐式、拼盘式;非限制性选修课程)按课程的信息表现形式分: 理论性课程:以科学知识的理论体系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 实践性课程:以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活动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 3.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划分的依据是。

A.课程的信息表现形式;B.学生修习的必要性; C.课程的基础性;D.课程的内容特点。 ↘↘↘按课程基础性分: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 按对学生修习的必要性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按课程的信息表现形式分:理论课程、实践课程。 4.通常与学分制相联系的课程是。 A.必修课程;B.选修课程;C.理论课程;D.实践课程。 5.课程计划编制中强调“课程的安排要有合理顺序”指的是。 A.课程计划的横向系统性;B.课程计划内容的系统性; C.课程计划的纵向系统性;D.课程计划的顺序性。 ↘↘↘课程计划的横向系统性:课程之间存在着的密切联系及完整性。 课程计划的纵向系统性:课程的安排要有合理顺序。 6.下列选项中哪些不属于编制课程计划应当遵循的原则。 A.符合专业培养目标;B.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C.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D.保证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编制课程计划的原则: 1)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2)保证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3)合理地分配课程门数和教学时数; 4)前瞻性; 5)统一性和灵活性。 7.我国高等本科教育的总学时一般为。 A.2200学时;B.2000学时;C.1800学时;D.2600学时。 8.一般说来,大学本科一门课程每周最好不要超过。 A.12学时;B.10学时;C.8学时;D.6学时。 9.大学本科每学期的课程门数以多少为宜,其中同一学期难度较大的课程不宜超 过4门。 A.5-9门;B.6-8门;C.5-7门;D.4-6门。 10.下列选项哪些不是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编写应当坚持的原则。 A.教科书的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B.结合专业需要建立严谨的课程体系; C.理论与实际相统一;D.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 ↘↘↘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编写的原则: 1)教学大纲要符合课程计划的要求;

高等教育法律法规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 第一章教育法基本原理 1、简述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①保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原则;②教育的公共性原则;③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④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 2、试述教育法体系的基本结构。 纵向和横向结构 3、试述我国的基本教育制度。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4、我国有哪些现行有效的教育法律? 七部 1980:《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最新修改 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二章教育法制与教育管理 1、如何理解教育法制。 三种含义: 1)、指国家制定的有关教育的法律和制度,是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制度的总合。 2)、指有关教育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活动过程。 3)、将其理解为依法治教,按照依法治理的原则和方式来管理和规范各种教育活动。 2、试述教育法制的特征。(P36) 1)能保障国家教育权的有效行使;2)能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3)能保障学校自主办学;4)有完善的立法制度和法规体系;5)有明确的法律责任规定;6)有完善的法律监督制度;7)有与法治社会相适应的法律文化。 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依法执教。 依法执教指依照法律管理教育事业。具体而言,是指国家机关以及有关机构依照有关教育的法律规定,在其职权范围内从事有关教育的治理活动,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依照有关教育的法律规定,从事办学活动、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其他有关教育的活动。 依法执教包括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依法执教 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 1)加强制度建设。2)保护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3)完善民主监督机制 第三章教育法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1、简述教育立法的程序。 1)教育法律议案的提出;2)教育法律草案的审议;3)教育法律的通过;4)教育法律的公布。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试卷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高等教育包括( A ) A.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B.专科教育和本科教育 C.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D.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2.高等教育分为( D ) A.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B.专科教育和本科教育 C.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D.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3.《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 C ) A.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B.与全民所有制企业同类人员大体持平。 C.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D.高于全民所有制企业同类人员。 4.《教育法》中关于“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这一条款属于( B ) A.操作性规范 B.禁止性规范 C.义务性规范 D.抑制性规范。 5.高校办学自主权的重要内容有( D) A.学科、专业设置权 B.招生权 C.教学自主权 D.以上都对 6.《教育法》中关于“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个人依法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这一条款属于( B ) A.义务性规范 B.授权性规范 C.允许性规范 D.权利性规范。 7.根据《教师法》规定,对教师的考核应当( B ) A.公开、公正、公平 B.客观、公正、准确 C.公平、客观、准确 D.客观、公正、公开 8.《教师法》规定教师考核评估的内容有哪些?( A ) A.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 B.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 C.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文化业务素质 D.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9.下列各项中,( D )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 A. 学校资金 B.学校名誉 C. 教师讲课 D.学生受教育权 10.教育法的( D )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严格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行事,使教育法得以实施的活动。 A. 实施 B.适用 C. 解释 D. 遵守 11.就现行法而言,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主要采取( B )责任原则。 A.公平 B.过错 C.严格 D.补偿 12.构成教育法律规范的要素有三个,请把下列选项中不是的挑出来:( D ) A.法定条件 B.行为准则 C.法律后果 D.法律责任 13.不属于我国人身伤害责任认定的归责原则的是:( C )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高校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绪论 课程内容 第一节高等教育及高等教育学 一、高等教育 (一)高等教育的概念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性、学术性的社会活动。 (二)高等教育的发展 1、国外高等教育的演变 2、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高等教育学 (一)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高等教育学是以高等教育现象中的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和提示高等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 1、有助于高校教师系统的了解高等教育,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 2、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有助于推动高校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 4、有助于高校教师有专业化发展 第二节高等教育及社会的关系 一、高等教育及政治的关系

(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表现为政治决定着教育的性质。教育为政治服务主要体现在四个基本方面: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 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目的、内容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高等教育一方面受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又能动地作用于政治。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实现其政治理想。 1、通过传播政治观点、思想意识促进受教育者的政治社会化 1.2、通过培养政治、法律、管理等专门人才服务于政治 2.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一、二、高等教育及经济的关系 高等教育及经济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起着制约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育及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发展,两者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 (一)(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作用 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引起一切人类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同样也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变革的决定因素。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1.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最新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1)复习进程

素质教育概论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激活每位学生()发展,使之明确自己正确的发展方向,要比教给他们任何具体知识本身更重要。 A 学习潜能B发展潜能C 素质潜能D个性潜能 2、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根本的是使学生开拓、()地学习。 A持续性B自发性C开创性D创造性 3、从社会心理学的观点看,()是指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主动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A科学内化B个体内化C知识内化D教育内化 4、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最大功绩与贡献在于()。 A给学生传授多少经验、知识B开出多少实验C培养哪些技能D能在多大程度上激活学生的个性潜能,并促使这种个性潜能持续不断地发展 5、()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发展。A素质教育B目标教育C成人教育D高等教育 6、素质形成本身,就是在某一学科领域获得独立准确的()判断。 A精神价值B内在价值C外在价值D实际价值 7、()阶段的素质教育应当充分地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其充分地发展自己并充分地参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 A科学教育B社会教育C家庭教育D基础教育 8、()是对社会、他人有益而无害的独特人格品质。 A 个人品德修养B科学文化素质C独立人格素质D思想道德素质 9、教育思想或()始终同教育的根本职能、目的联系在一起。它是教育者对整个教育现象的总体认识,是对教育前提的深入思考、全面把握。 A施教思想B教育水平C教育经验D教育方法 10、1997年,国家教委在烟台市(),标志着素质教育开始成为全国范围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A 举办的“21世纪新型人才培养研讨会”B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C 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 11、()虽不是教育方法本身,但它在很大程度甚至根本上,影响乃至制约良好的施教方法的产生与运用。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实用文档% .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源:作者:新闻发布:梁玉玺发布时间:13-03-28 15:20:33 点击:20091 2011年12月23日,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颁布《高等 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就贯彻落实《规范》有关工作发出通知。这是继2 008年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重新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后,首次制订印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从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个方面,对高校教师职业责任、道德原则及职业行为提出了要求: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师职责,维护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 二、敬业爱生。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终身学习,刻苦钻研。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三、教书育人。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严慈相济,教学相长,诲人不倦。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不得从事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 四、严谨治学。弘扬科学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发扬民主,团结合作,协同创新。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劳动和学术成果,维护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诚实守信,力戒浮躁。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 五、服务社会。勇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服务。传播优秀文化,普及科学知识。热心公益,服务大众。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自觉承担社会义务,积极提供专业服务。坚决反对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六、为人师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引领社会风尚。言行雅正,举止文明。自尊自律,清廉从教,以身作则。自觉抵制有损教师职业声誉的行为。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试题 及答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试题 一、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位证书制度 2.其他高等教育机构 3.高等学校 4.教师聘任制度 5.教师的权利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4分,共24分) 1.根据高等教育法的规定,我国高校应当以教学为中心。X 2.高等教育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普通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X 3.根据教育法的规定,国家实行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X 4.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核、批准手续。V 5.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长或者行政负责人必须由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具备国家规定任职条件的公民担任。V 6.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积极参加当地的社会公益活动。X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高等教育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设立高等学校,应当具各教育法规定的基本条件。那么,根据教育法的规定,设立 高等学校应当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2.简述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3.高校教师取得教师资格,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4. 教育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根据《教师法》的规定,教师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5.写出我国的教育方针。 四、论述题。3题共26分) 1.阐述高校党委和高校校长的职权分工(8分) 2.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的权利。请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即在教学工作中,应当如何做到对学生学业成绩和品行的公正评价(8分) 3.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做到依法执教 (10分)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一、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位证书制度:教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实行学位证书制度(2分)。学位授予单位依法对达到一定学术水平 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相应的学位,颁发学位证书(2分)。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教育学)

论述题 1、论述教育得起源? 答:(一)本义教育起源论,本义教育起源论有四种代表性观点: 1)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就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得人类与动物共有得本能行为。 2)心理起源论:教育最初起源于原始人类得那种具有教育意味得无意识模仿。 3)劳动起源论:劳动创造了人类与社会:劳动过程得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积累得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考古学与人类学研究证明:人类原始时代教育活动已经存在了,教育就是一种永恒得社会现象。 4)社会实践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人得社会实践或社会实际生活需要。 (二)科学教育起源论:学校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初期得"男女儿童、少年与老人群"得共同活动。 (三)民族文化起源论:教育就就是起源于民族文化得。 总之,心理起源论把教育得发生归因于人得心理原因,不妥当,劳动起源论与社会实践起源论这两种观点实质并没有根本得分歧。给予肯定得: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起源论只就是把它们作为研究教育起源问题得存案即可。 2、论述当今教育得发展趋势? 答:1)走向国际化,在当今这种各国经济形成了相互依赖,共生共存,共同发展得趋势下,各国必须实行开放性教育,开展国际间教育合作与交流;实行人才交*培养;开设各种程度得国际政治、经贸、文化、外交、经济技术合作、风俗与礼仪教育课程,加强外国语教育等等,这些都就是教育得国际化。总之,当今与未来世界得主流仍然就是与平、合作与发展,在这样得背景下,各国教育走向国际化,将就是不可避免得趋势。2)世纪就是信息社会时代,各种信息系统与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运转得神经中枢,计算机极其软件系统走进家庭、学校、教室,各级学校得课程软件将会开发出来,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将会通过计算机系统连成网络。3)科学成为主导课程;21世纪世界竞争将就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与更新速度得竞争,因此科学课程将成为主导课程。4)体现新人文精神:就是指60年代以来形成得人类生存环境意识与平与民主及人伦道德等等。各国课程内容增加了环境科学与环境保护,国际文化交流课程、新得道德哲学与伦理教育课程,个性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在未来得社会这些课程将会开设得更普遍,内容更丰富。 3、论述教师得合理知识结构? 答:1)粗深得专业知识:对本专业知识要达到精深得境地,还要站在学科发展得新成果、新成就,用最新得知识武装与丰富自己,成为该学科领域得专家。2)广博得科学文化知识:教师不能将自己禁锢在专业知识得狭小天地,必须不断拓宽知识面,掌握大量得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满足学生得求知欲,也有助于发燕尾服自己得专业知识。3)多方面得教师理论知识:作为21世纪学校得教师必须了解与掌握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发展心理学、教育管理学,学校卫生学等方面得知识就是十分必要得。4)科学得方法论知识:教师具备方法得知识,不仅有助于个人得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得完成,也有利于指导学生。 4、论述教师得最佳智能结构? 答:教师得智能结构就是指为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须具备得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表述如下:1)一般知识得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2)语言表达能力:包括三种即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与体态语言。3)组织管理能与:教师只有具备计划、组织、决策、协调、监督、指导、激励等方面得能力,才具备了一定得组织管理能力。4)教育能力:(见简述题)5)教育科研能力:包括本专业领域得专门研究、学术讨论,教育教学方面得研究与探讨。6)信息处理能力:信息选择与加工能力7)创新能力8)人际交往能力。 5、试结合当今素质教育得含义及意义?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方法概论习题及答案1

单项选择题 D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是出自于中古代哪一部著作() (A)《学记》 (B)《师说》 (C)《颜氏家训》 (D)《进学解》 C 2、陶行知提出了“五大解放”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五大解放”分别是解放儿童的双手、儿童的嘴、儿童的时间、儿童的空间和() (A)解放儿童的眼 (B)解放儿童的脚 (C)解放儿童的脑 (D)解放儿童的思维 B 3、上海市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 () (A)勤学、博学、眼学、实学 (B)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C)勤学深思、博学求精 (D)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D 4、顾泠沅主持进行的“青浦实验”的主要成果是() (A)尝试教学 (B)自学辅导教学 (C)情境教学 (D)尝试指导-效果回授 B 5、将教学看成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艺术”是哪一位教育家() (A)杜威 (B)夸美纽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D 6、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与意义学习”思想的是() (A)加涅 (B)布鲁纳 本资料由育路论坛资料,需要更多资料请访问https://www.doczj.com/doc/f53325485.html,

(C)巴班斯基 (D)罗杰斯 A 7、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不同的九种智力,这九种智力代表了每个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发展出来。这一全新的智力理论的中央意义是积极的学生观、()和灵活多样的评价观。 (A)“对症下药”式的教学观 (B)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 (C)创造性的能力 (D)无法用智力测验测出。 C 8、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知识是()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经验性知识 B 9、以案例性知识占主导的教师类型是() (A)职初教师 (B)有经验教师 (C)专家型教师 (D)发展性教师 A 10、在课堂观察中,主要可以围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对学生来说可以围绕参与状态、思维状况、情绪状态和()。 (A)交往状况 (B)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C)上课的坐姿 (D)课堂气氛 A 11、按本教材的分类“偏才、怪才、退学生”是属于() (A)另类学生 (B)学生困难学生 (C)好学生 (D)优等生 D 12、哪位心理学家的信息加工模型是最有代表性的学习与记忆信息加工模型() 本资料由育路论坛资料,需要更多资料请访问https://www.doczj.com/doc/f53325485.html,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知识要点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知识要点 1.我国新时期依法治教的背景 一、新《宪法》的理念 1、以人为本 2、尊重和保障人权 3、正当程序原则 二、教育法律的范式转型 1.从单向度的政府选择模式到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的相互博弈; 2.从制度意义上的公益性到实践意义上的公益性; 3.从教育效率到教育公平。 三、事业单位改革 1.事业单位的概念 “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的目的,由国家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2. 传统事业单位制度的特征 (1)政治、社会保障、服务功能的合一性; (2)资源的不可流动性 (3)事业单位主体之间的身份关系 3.事业单位改革的内容 (1)从单位到法人:自主权 (2)从财政拨款制到分类管理:经费体制改革 (3)从任命制到聘任制:人事制度改革 (4)从平均分配到差别分配:分配制度改革 2.我国已经通过的教育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年2月12日通过,1981年1月1日起施行,共20条); 《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通过,1986年7月1日起施行,共18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10月31日通过,1994年1月1日起施行,共43条)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通过,1995年9月1日起施行,共84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5月15日通过,1996年9月1日起施行,共40《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8月29日通过,1999年1月1日起施行,共69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年12月28日通过,2003年9月1日起施行,共68条)。 3.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 学校是指经教育行政主管机关批准或登记注册,以实施学制系统内各阶段教育为主的教育机构。 《高等教育法》第六十八条:本法所称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 学校的法律地位是指其在法律上享有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 4.高等学校的权利和义务 高等学校的权利: (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学校权 (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权 (3).招收学生权 (4).学籍管理权 (5).对受教育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权 (6).聘任并管理教师及其他职工权 (7).对本单位设施和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权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_判断题

【判断题】法通过义务性规范来进行非确定性指引 【答案】错 授权性规范是指授于公民、公职人员、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可以自行抉择做或不做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命令性规范是规定主体必须做出某种积极行为的法律规范。根据这类规范,主体必须履行自己的责任。 禁止性规范通常称为禁止性规定,是“命令当事人不得为一定行为之法律规定”,属于“禁止当事人采用特定模式的强行性规范”。 禁止性规范和命令性规范称为义务性规范;把授权性规范称为任意性规范。 【判断题】法律上讲的权利就是普遍意义上的人的权利,即人权 【答案】错 权利是法律赋予权利主体作为或不作为的许可、认定及保障。 人权不仅包括公民政治权利, 而且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不仅包括个人人权,还包括集体权。 【判断题】普及法律知识的重点是国家公务人员,因为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国家公务人员 【答案】错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依法治国真正的、本原性的主体。 【判断题】我国教育政策是教育法规的具体化 【答案】错 教育法律、法规往往是把行之有效的教育政策规范化、具体化,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法律法规的依据。

【判断题】教育法规是人类社会的产物,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伴随着教育的存在而存在 【答案】错 法律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并非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 【判断题】教育道德是人类社会的产物,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答案】错 道德不会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判断题】法律后果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违背教育法律规范所确定的行为准则进行某种行为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应承担的否定性后果 【答案】错 法律后果可以分为肯定性法律后果和否定性法律后果 【判断题】只有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直接原因时,违法行为人才承担教育法律责任 【答案】错 对于某一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的方式并不限于一种,可以在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同时,追究民事法律责任或者刑事法律责任,甚至三种形式可以并处。不同的法律责任对因果关系的认定要求也不尽相同。 【判断题】无过错责任原则也是教育法律责任的一项基本归责原则 【答案】错 对学校归责时,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为主,兼顾公平原则。 【判断题】任何单一的法律规范都应包含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法律后果这三个组成部分 【答案】错 完整的法律规范包含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法律后果这三个组成部分,但并非所有的法律规范都包含这三个要件。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教育学

1.1简述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的表现: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领导权由谁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和经济力量来掌握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决定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阶级地位导致的政治上的不平等反映在高等教育领域就是教育机会不平等。我国在制度规定工农子弟享有教育权,并采取各措施使学生有同等的入学竞争机会);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一国家的政体与高等教育有密切关系,表现在政体对高等教育体制的影响,同一性质的政权可用不同形式进行管理); 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在一定社会中教育应怎样发展受到社会政治影响,国家通过制定教育方针政策法令以及规定教育目的来贯彻)。 1.2简述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的表现: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个体政治化反映在高等教育中,以开设政治理论课、思想教育课的形式来进行,或在相关学科中渗透有关政治教育理念); 2.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任何统治阶级都要为本阶级培养和选拔统治人才,在我国,高等学校也承担了培养有高学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的管理人才); 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受教育程度越高,民主意识越强,能促进民主政治发展)。 论述一:高等教育与政治关系1.1+1.2。 1.3简述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的表现: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办高等教育,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这需要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保证); 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就要求有什么样的教育体制,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要适应经济体制的要求,否则陈旧的人才将无法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 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培养的各种规格、类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数量、质量,制约着高等教育的规模); 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经济结构的变化了必然导致与经济结构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结构发生变化)。 1.4简述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的表现: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高校培养人才,为生产服务,促进经济增长); 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高校教育有前瞻性地培养具有创新超前意识的人才,促进经济结构完善); 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高等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文化技术水平,改善劳动质量,提高收入)。 论述二:经济对高等教育作用1.3+1.4。 1.5简述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反作用):1.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高等教育加工已有的科学技术,为新人所继承,并不断丰富,为新的科学发明打下基础); 2.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而发挥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高校科研力量集中,学科齐全,学术思想活跃等特点成为科研一重要方面军,为新的科学发展做贡献)。 1.6简述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1. 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 2. 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3. 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1.7为什么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培养专门人才是大学产生之日起就具有的职能,无论大学如何发展,培养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工作的中心,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培养专门人才这一使命来展开。); 1.8为什么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科研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有助力于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其次,有助于提高教师水平,再次能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能力); 1.9为什么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除培养人才,高校还通过各种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尤其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a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社会的客观需要,高校能担负起对社会各方面工作的指导咨询责任,帮助社会解决各种理论与实际问题;b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服务社会,高校了解社会对人才和科技的需求情况,以便更好培养人才,有助于高校理论联系实际,丰富教学,有助于提高生产力。c现代高校社会服务范围广泛,主要形式有: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装备服务。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AB答案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练习卷A 一、判断题: 1.F 2.T 3.F 4. F 5.T 6.T 7.F 8.F 9.T 10.F 11.T 12.F 13.F 14.T 15.T 16.T 17.T 18.F 20.T 21.T 22.F 23.T 24.T 25.F 26.T 27.T 28.F 29.F 30.F 31.T 32.F 33.F 34.T 35.F 36.T 37.F 38.T 39.F 40.T 二、单项选择题 1.A 2.C 3.C 4.A 5.A 6.B 7.C 8.C 9.C 10.A 11.A 12.B 13.C 14.B 15.A 16.B 17.B 18.C 19.C 20.B 三、多项选择 1.ABC 2.ABD 3.AD 4.ABD 5.ABD 6.ABD 7.ABC 8.AB 9.ABCD 10.ABD 11.AB 12.AC 13.ACD 14.ABC 15.ABCD 16.ACD 17.ACD 18.B 19.D 20.ACD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练习卷B 一、判断题 1.T 2.F 3.T 4.F 5.T 6.T 7.F 8.T 9.T 10.T 11.F 12.F 13.T 14.T 15.T 16.F 17.T 18.F 19.F 20.F 21.F 22.T 23.F 24.F 25.T 26.F 27.T 28.T 29.T 30.F 31.T 32T 33.F 34.F 35.F 36.T 37.F 38.T 39.T 40T 二、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C 5.B 6.B 7.A 8.B 9.A 10.C 11.B 12.C 13.B 1 4.A 1 5.B 1 6.B 1 7.C 1 8.A 1 9.A 20.B 21.B 22.B 23.A 24.B 25.B 26.B 27.C 28.C 29.B 30.A 31.C 32.A 33.C 34.B 35.C 36A 37.B 38.B 39.C 40.A 三、多项选择题 1.C 2.AC 3.ABCD 4.ACD 5.ABD 6.ABC 7.AC 8.ABC 9.AD 10.BCD 11.ACD 12.BC 13.AD 14.AC 15.BCD 16.AD 17.ABD 18.ABD 19.AB 20.AD

高校教师高等教育法规+(原创--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论文 (高校教师高等教育法规) 浅谈我国高校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现状 (论文题目) 身份证号: 培训地点: 论文评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 浅谈我国高校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现状 【摘要】在全球一体化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也越发强烈的认识到,教育发展和科技进步在现在已成为各国在国际竞争中保持强劲动力的内生产力量和战略性支柱。我国的高等院校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基地,是培养建设社会主

义接班人的摇篮。教师与学生想要更好地进行教学,就必须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极为密切,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教师就必须要知道和了解高校学生在学校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这样不仅能很好的维护学生的权益,更而且能更好履行教师的职责,为之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好务。 关键词:大学生;权利;义务;法律意识。 一,大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从教育法方面来看的,学生的本质属性一般包括三个层面的意思:1,是国家社会成员,是国家公民;2、是在依法成立或法律认可的学校或是其他教育机构按规定条件具有或获得学籍的公民;3、是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够中接受教育的公民。然而大学生地权利和义务是并存我们在履行自己义务的时候,千万别忘掉或忽略了自身的权利。在高等教育的领域,学生是在依法成立或是国家许可的高等院校及其他高等机构认可的。在这里学生是实施教育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教育活动的参与者;那么他们和教师一样都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即享有教育的权利又承担着教学义务。在教育的法律关系中,学生是其中的主体,而法律的核心内容又是权利和义务。因此,在大量的教育法律法规中都对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作出相应的规定的,这对大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就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首先,在很多时候我们都只关注学生应尽的义务,却忽略了学生应享受的权利;我们都只关心自己的权利,却忽略了自己应尽的义务。好比:在课堂上我们经常要求学生电话静音,更不能接打电话;可是我们却在课堂上看手机发短信;更有甚者自居高位,已强压之态去面对和管理学生;从不站在学生立场考虑问题。试问这样的教师怎么能让学生信服。其实在我们现实工作中。这样的情况还是非常普遍,造成这样的现状发生,也与我们教育工作者也不无关系。不仅如此,有的教师甚至还做出一些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严重危害的违法行为,如利用学生,帮助其进行学术造假,伪造文件,抄袭等。这样的行为不但有辱教师的职业使命,更是完全不顾学生的前途,把学生推向违法犯罪的边缘表现;一旦出事,马上与学生划清界限,与自己撇清关系。这样的教师目前在各大高校中还存在着。他们不只是违反了教师的师德师风,还是触犯我国法律的严重表现。若我们学生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往往很难做出选择。一方面是自己的老师或导师;一方面又是自己的良心道德乃至法律。一不小心就容易走错。有的可能是自愿的,也是很多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资料练习题答案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练习题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法规——亦可称教育法、教育法律或教育法律法规,它是统治阶级根据自己在教育方面的意志,通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调整有关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教育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的总和。 2、教育法律关系——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人们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教育法律关系同样也由三个要素构成,即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 3、教育法律规范——是由国家颁布并通过一定的教育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教育行为规则。一个完整的教育法律规范应当包括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法律后果三要素。 4、教育立法——教育立法是由国家政权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和行使国家教育权的行政机关,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和一定社会的教育秩序,根据其权限和一定的程序,以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为基础,制定、修改或废止教育法律规范的活动。 5、教育法律责任——教育法律责任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

了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其主要包括三种方式: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 6、教育法规的适用——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将法律适用于具体人和组织的专门活动。 7、教育制度(广义)——根据国家的性质所确立的教育目的、方针和开展教育活动的各种机构的体系和运行规则的总和。 8、狭义的教育制度——指有组织的教育和教学的机构体系及各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 9、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是指经主管机关批准设立或登记注册的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机构,其中既包括学制系统以内,以实施学历教育为主的教育机构,又包括各种实施非学历教育的教育机构。 10、学位——国家或国家授权的教育机构授予个人的一种终身的学术性称号,表明学位获得者所达到的学术或专业水平。 11、教育督导——教育督导是指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为保证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对所辖地区的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制度。 12、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是指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或经认

高校岗陪教师资格证新版多选题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多选题 1、16世纪,在传统大学之外,欧洲出现的新型独立学院是(人文学院、神学院)。 2、17世纪开始,欧洲出现了不同于中世纪大学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大致可分为(独立学院、专门学院)。 3、1810年德国教育家洪堡创办柏林大学时,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独立性、自由与合作相统一)原则。 4、18-19世纪德国大学改革运动中,(哈勒大学、哥廷根大学)首次废弃了中世纪大学流传下来的经院主义课程,使哲学脱离神学成为独立的学科。 5、1984年,伴随着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形成了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以国家任务为主,以招收(委培生、自费生)为辅的招生形式和录取办法。 6、19世纪英国发动了新大学运动,其特点包含(打破宗教信仰限、重视技术教育、提倡多元捐资办学)。 7、柏林大学的章程规定,教师实行等级制,由(助教、副教授、教授)组成。 8、持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的主要代表是(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 9、从16世纪开始,高等教育受(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人文主义)影响并逐步扩大。 10、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高等教育评价理论的主要特征是(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分离、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同一、评价主体价值中立)。 11、从大学理念的内涵构成上来看,它包括(大学理想、大学信念、大学精神、大学使命)等成分。12、从历史上看,高等教育的教学、 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分别源自(中 世纪西欧、德国和美国、中世纪大 学、柏林大学和美国“赠地学院”)。 13、从西方中世纪起,就已经存在 的古老专业是(医师、教师、律师、 牧师)。 14、从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时代背景 和发展历程来看,中世纪大学具有 的特征是(自治性、国际性、民主 性、职业性)。 15、大学的根本使命是(培育专门 人才、传承人类文明、探求科学真 理、推动社会进步)。 16、大学的文化功能的特性包括(基 础性、上层性、民族性、国际性)。 17、大学面临着的“理念危机”是 (大学使命的弱化、大学观念的落 后、大学精神的失落、大学目标的 混乱)。 18、大学目标是大学在(培养人才、 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提升创新) 的总的要求或实际标准。 19、大学社会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 服务的形式日趋多样,主要形式有 (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 装备服务)。 20、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基本途径包 括(传播知识、推广技术、提供信 息、专家服务)。 21、当代大学精神的主要体现是(自 由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创 新精神)。 22、当今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发 展变化的主要特点包括(内容和 形式更加丰富,日趋多样化、与社 区相互合作,使服务呈现双向性、 高等学校社会服务实体化、社会服 务范围更为广阔)。 23、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多样化, 主要表现为(高等院校的层次多样 化、高等院校规模的多样化、教育 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学生成分的多 样化)。 24、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主要包括(高等教育普及化、高等 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信息化、高 等教育质量观的多元化)。 25、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应然 追求包括(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树立全面发展的目的观、加强智能 的教育)。 26、对高等教育目的的贯彻执行应 建立一个由(抽象到具体、长远到 近期、整体到局部)的不同层次的 转化体系,遵循由高等教育目的到 高校培养目标再到专业目标、课程 目标直至单元作业目标的路径。 27、多年来,我国尝试着进行了一 系列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这 些改革的主要方向是( A. 扩大高 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B. 高考制度 的改革从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原则出发、C. 增加对学生实践能 力和综合素质考核的比重、D. 培养 多样化人才)。 28、俄罗斯实行新体制的院校基本 与国际上通行的学位体制接轨,包 括(A. 学士学位教育、B. 不完全 高等教育、C. 硕士学位教育、D. 专 家资格教育)。 29、二战后,教育平等日益成为各 国推行民主政治时所要考虑的重要 内容,主要表现为(A. 就学权利平 等、B. 教育条件平等、C. 教育过 程平等、D. 教育结果平等)。 30、法国短期技术大学的培养对象 包括(高中应届毕业生、在职工 人)。 31、高等教育比较法的类型包括(相 异比较、同类比较、横向比较、纵 向比较)。 32、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高等教 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但过快的发展 速度,也带来了诸多的现实问题, 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中精英教育 被弱化、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高 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被忽视、高 等教育市场化观念被诱发)。 33、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标志是(世 界留学生规模剧增、合作办学趋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