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包医教学团队简介

包医教学团队简介

我校2012年度自治区级教学团队:人体解剖学教

学团队

发布时间:2013-12-31 10:20 点击: 58 【字号:大中小】

1、团队带头人主要业绩简介和照片;

崔成立,男,1968年9月1日出生,河北省张家口人,教授,现任内蒙古解剖学会副理事长、内蒙古应用解剖研究所所长。1986年9月~1991年7月在包头医学院原医学系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95年9月~1998

年6月在内蒙古医学院基础医学部读人体解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01年3月,任教务处副处长。2002年7月,晋升副教授,同年遴选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005年7月,晋升教授。2004年3月,任教研室主任。2002、2004连续两次被评为自治区“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员。2005年底,被评为院学科带头人。2006年4月,任教务处处长。2013年6月,任包头医学院副院长.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坚持参加学院、基础部的各项政治活动。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坚持政治理论学习,重视思想素养的不断自我改造与提高,遵纪守法。团结并关心同志,热爱本职工作,能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坚持作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重视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提高。

从事教学工作来,主要承担系统解剖学教学工作。1999年断层解剖学选修课开设之初,在师资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主动承担起了部分教学任务,为课程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工作过程中,能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教学工作能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教学效果良好。1998年曾获得包头医学院第一届青年教师理论授课比赛一等奖。

重视开展科研工作。刚参加工作就主动参与到教研室的科研活动中,努力培养自身科研思维与能力。作为协作者,曾先后参与《内蒙古地区蒙古族成人体质调查》、《副神经

的应用解剖研究》、《臂内侧入路臂丛阻滞麻醉的应用解剖研究》、《肱二头肌短头腱喙肱肌腱联合转位修复肩锁关节脱位的应用解剖研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包头市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作为主持人,承担了《颈丛神经皮支修复面神经离断或缺损性损伤的应用解剖研究》、《纯静脉皮瓣的实验研究》等自治区教育厅重点课题、自治区卫生厅课题各一项。参加工作以来,在国家级核心专业期刊及省级专业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获包头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2003年,遴选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已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20余名。

完成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教研室的各项建设中。在人体解剖学陈列室的创建、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建设、学科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作为编者参编了《人体解剖学》(崔慧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7版),作为副主编参与了《基础医学课程实验指导》(分别由杜頲、李成义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第1、2版)的编写工作,作为编者参与了《断层解剖学》(薛红旗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参与的教学研究2005年获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各1项以及多项学院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2、团队主要成员构成和集体照;

团队基本情况

经过多年的建设,人体解剖学教学团队现已形成一支年富力强、精神饱满、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教学队伍。多年来,本团队主讲教师一直保持者严谨的教学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教学质量在自治区相同学科名列前矛。

人体解剖学教学团队共有教师20人,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9,助教1人。其中博士3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9人,学士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有两人先后被评为自治区人才“321”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团队年龄结构

合理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年龄结构:50岁以上4名, 40-50岁4名,30-40岁12名名。

本教学团队承担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口腔解剖学、麻醉解剖学、运动解剖学和美学解剖学等7门课程,在我院各专业基础医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学团队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完善师资队伍的梯队建设机制。近年来团队培养的青年教师多次荣获校级教学比赛的大奖。

教学团队在完成教学工作之余,积极从事教学改革研究和科学研究。多年来,团队在设备陈旧简陋,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获得了多项科技进步奖。依托前辈人的科研积淀和学院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团队目前在应用解剖学、生殖生物学、神经损伤与再生和运动康复与健康等四个研究方向上开展科研工作;承担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科研经费30余万元;在各级学术杂志发表教改和科研文章数十篇,先后参编教材十余册。

团队设置特色

人体解剖学教学团队承担本专科不同专业7门课程,是医学院承担课程最多的教学团队。团队提出并践行了一系列教改措施,将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及国内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融入到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合理地处理了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发展、技能培养与素质发展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明确了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内容体系,丰富了教学方法,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团队首创将人体解剖学各门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小班授课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团队努力探讨教学规律,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教学改革措施

在教学改革方面,团队始终以教学为中心,明确“质量是生命线”,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以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为依据,加强本团队的重点课程建设。本团队在教学环节中,以多媒体网络与实际标本制作为导向实施教学改革,以多媒体网络与实际标本制作为基础创建优质课、精品课,以人体生命科技馆为内容完善实验室建设。重点措施包括:

①重点抓好教学方法的改革。

②进一步完善多媒体课件,逐步提高教师多媒体授课质量。

③将人才培养理念渗透到培养目标中,渗透到课程建设中。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④继续加强自治区精品课程《人体解剖学》课程建设,完善和发展精品课程各项指标。

⑤在课程建设方面,通过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率先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在能力培养上突出开放性,实践性的课程体系。

在实践教学的改革方面,围绕实验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制作标本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建设实践教学平台,结合学科兴趣小组、学生社团活动、参加各类技能竞赛等一系列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行综合培养。

资源建设方面

在资源建设方面,我室建立的人体生命科技馆,现在作为包头市开放性科普基地。面积为200平方米,内有标本陈列橱20只,标本200余件。陈列室内按系统解剖学及局部解剖学安排的各种类型标本,包括各种变异标本,每学期组织同学在课内或课外去陈列室观看标本,增强了感性认识并扩大了知识面。

本教学团队所承担的全部课程的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及多媒体课件全部上传到包头医学院网站下属的基础学院教学园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学习并下载相关的教学材料。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以及网络留言的方式与老师沟通,拓展了师生之间的沟通途径。

科研、教研转化教学情况

科研转化教学情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出版教材、著作情况;二是教师将其科研成果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之中;三是教师吸收学生参加其科研项目,使学生真刀实枪地得到训练。

(1)出版教材、著作情况

教材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和依据,是教师科研成果转为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

教学团队从人体解剖学教学实际需要出发,调整和修订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内容,建立和完善与相关学科和临床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内容体系,教材建设从基础医学教学需要出发,将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及临床病例结合起来,建立健全了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教学为主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方法体系。

(2)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情况

①纵向课题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本教学团队成员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科研课题,及时有效地将前沿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当中。

②横向课题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首先,教学团队成员所主持的各类横向课题为研究生提供大量实践机会。其次,横向课题成果转化为临床治疗开辟新的手段提供了资料积累,而新的临床手段又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

(3)教师吸收学生参加其科研项目,使学生真刀实枪地得到训练

科研转化教学的特色之一是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组教师都能吸收研究生、本科生参加科研项目,研究内容涉及应用解剖学和生殖生物学等,研究方法有答题解剖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手段。在科研中,同学们不仅同教师完成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还完成了大量的数据录入、数据分析处理、文字处理、图件编制等工作。其中有不少同学独立地完成了这些科研项目中的小的子题,有的同学毕业后不久就成了单位的技术骨干力量。实践证明,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是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能力,以科研促教学,将科研转化为教学的重要方法。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还可以因材施教,培养和发现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科研人才。

(供稿单位:未知)

?上一篇:我校2011年度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教学团队

?下一篇:校团委对基层团组织和校学生会2013年实绩目标考核结束

版权所有:包头医学院地址: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建设路31号邮编:014040 电话:0472-*******

0472-******* 0472-*******

传真:0472-******* 网站制作:包头医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蒙ICP备05000543号

我校2011年度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劳动卫生与环

境卫生教学团队

发布时间:2013-12-30 10:19 点击: 21 【字号:大中小】

1、团队带头人主要业绩简介和照片;

王素华,女,1968年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生导师,三级教授。1991年毕业于包头医学院获得学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正在攻读山东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学位。现任包头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兼任自治区卫生政策学术咨询专家、自治区卫生教育培训专家委员会成员。包头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近些

年获得自治区级教学名师、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坛新秀奖、自治区“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内蒙古青年科技创新奖、包头市“5512工程”领军人才、包头市首届新世纪人才工程青年学术带头人、包头医学院教学能手、包头医学院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自1991年以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至今,一直从事于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治学严谨,教风端正,诚信育人,为人师表,多次被评为包头医学院“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先进个人,包头医学院青年教师理论及教案评比中获得一、二等奖。在完成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从事科研工作。作为团队带头人领导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创新团队为包头市“5512工程”创新团队。作为主持人和主要参加人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科研项目约20项,主要的研究方向为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与职业流行病学。现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稀土氧化物(氧化钕/氧化镨)致肺损伤作用及机制研究》)、内蒙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电解稀土钕镨作业职业卫生评价及对工人健康效应研究》)、教育厅科技项目一项及卫生厅疾病预防控制横向联合课题一项等。作为项目主持人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作为第二作者分别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和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于2009年完成的内蒙古自治区“十

一五”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规划项目《加强预防医学专业教育,培养防治结合的新型医生》获得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兼任《包头医学院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华卫生监督与健康》杂志编委。发表科研论文40多篇。作为副主编和编委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

2、团队主要成员构成和集体照;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教学团队主要成绩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教学团队是由包头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素华教授作为带头人的具有高等教育鲜明特色的创新型、学术型教学团队,团队有4名教授、4名副教授,2名讲师,1名助教和2名高级实验师,主要承担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和包头医学院特色专业——预防医学专业的主要课程《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和《环境卫生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任务,承担卫生检验专业《空气理化检验》和《水质理化检验》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任务,同时还开设了医学相关专业的选修课,如《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全科医学概论》、《临床职业病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等课程。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教学团队先后申请各级各类教学改革立项5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10篇,并获得包头医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由本教学团队承担主持的内蒙古自治区“十一五”教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加强预防医学教学改革,培养防治结合的新型医生》于2009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教学团队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面上项目5项,国际横向联合项目3项,其他横向联合项目3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内蒙古教育厅项目6项,包头医药卫生基金项目5项。发表论文80余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