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巧用勾股定理解决几何问题试题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巧用勾股定理解决几何问题试题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巧用勾股定理解决几何问题试题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巧用勾股定理解决几何问题试题

巧用勾股定理解决几何问题

分析考点

一、勾股定理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应用技巧

1. 构造直角三角形

根据题意,合理构造直角三角形,比如等腰三角形中的求值或面积问题,经常作高构造直角三角形。

如:在ABC中,AB=AC=5,BC=8,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答案:12。

2. 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

将三角形的边用同一未知数表示,列出方程,解出所求值。

(1)在翻折问题中,大多数求值都是这种应用

如: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8,AD=6,折叠纸片使AD边与对角线BD重合,折痕为DG,则AG的长为多少?

答案:3。

(2)求折断物体长度时,使用方程

如:一根竹子高10尺,折断后竹子顶端落在离竹子底端3尺处,折断处离地面高度是多少?

答案:91

20

尺。

3. 分类讨论思想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并没有指明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因此要分类讨论。如: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是3cm和4cm,求第三边的长。

答案:5cm 或7cm 。

4. 数形结合思想

几何与代数问题的综合。

如:在一棵树的5米高处有两只猴子,其中一只爬下树走向离树10米的池塘,而另一只爬到树顶后直扑池塘,如果两只猴子经过的距离相等,问这棵树有多高?

答案:7.5米。

二、特殊几何图形中的勾股定理计算规律 1. 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

(1)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2)6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30°角所对直角边的3倍。

2. 等边三角形

高等于边长的

2

3

倍。

总结:

(1)勾股定理的几何应用是学习的重点内容,要在直角三角形中灵活运用。

(2)要有意识的训练自己辅助线的添加,经常性的思考不同问题的不同添加法。

巧妙解题

例题 A 1A 2B 是直角三角形,且A 1A 2=A 2B=a ,A 2A 3⊥A 1B ,垂足为A 3,A 3A 4⊥A 2B ,垂足为A 4,A 4A 5⊥A 3B ,垂足为A 5,…,A n+1A n+2⊥A n B ,垂足为A n+2,则线段A n+1A n+2(n 为自然数)的长为( )

A.

n

a 2 B.

1

)2( n a C.

2

a D.

n

a

2

解析:先根据勾股定理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 2A 3及A 3A 4的长,找出规律即可解答. 答案:∵△A 1A 2B 是直角三角形,且A 1A 2=A 2B=a ,A 2A 3⊥A 1B ,∴A 1B=22a a =a 2, ∵△A 1A 2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 2A 3=A 1A 3=

21

A 1B=22a =12

a ,

同理,△A 2A 3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 2A 3=A 3B=

2

2a

,A 3A 4⊥A 2B ,A 2B=a ,A 3A 4=A 2A 4=21A 1B=2a 2

2,

∴线段A n+1A n+2(n 为自然数)的长为

n

a 2

故选A 。

点拨:规律性题目,涉及到等腰三角形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A 2A 3及A 3A 4的长,并找出规律.

勇夺满分

分类讨论求值

近年来,在各地中考试题中涉及“分类讨论”的问题十分常见,因为这类试题不仅考查同学们的数学基本知识与方法,而且考查了同学们思维的深刻性。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因考虑不周全导致失分的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平时的学习中,尤其是在中考复习时,对“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渗透不够。所以同学们要充分考虑不同情况下的求值。

例题 在△ABC 中,AB=13,AC=15,BC 边上的高AD=12,则边BC 的长是( )

A. 14

B. 4

C. 14或4

D. 56

解析:分两种情况讨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求得BD 、CD ,再由图形求出BC ,在锐角三角形中,BC=BD+CD ,在钝角三角形中,BC=CD-BD .

答案:解:(1)如图,锐角△ABC 中,AB=13,AC=15,BC 边上高AD=12,

在Rt △ABD 中AB=13,AD=12,由勾股定理得:BD 2=AB 2-AD 2=132-122

=25,则BD=5,在Rt

△ACD 中AC=15,AD=12,由勾股定理得:CD 2=AC 2-AD 2=152-122

=81,则CD=9,故BC 的长为BD+DC=9+5=14;

(2)钝角△ABC 中,AB=13,AC=15,BC 边上高AD=12,

在Rt △ABD 中AB=13,AD=12,由勾股定理得:BD 2=AB 2-AD 2=132-122

=25,则BD=5,在Rt

△ACD 中AC=15,AD=12,由勾股定理得:CD 2=AC 2-AD 2=152-122

=81,则CD=9,故BC 的长为DC-BD=9-5=4.综上可得BC 的长为14或4.故选C .

(1) (2)

生活中的勾股定理方案设计

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勾股定理。

例题 某园艺公司对一块直角三角形的花园进行改造,测得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6米,b=8米.现要将其扩建成等腰三角形,且扩充部分是以b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则扩建后的等腰三角形花圃的周长为( )米

A. 32或20+45

B. 32或36或

380 C. 32或380

或20+45 D. 32或36或3

80或20+45

解析:由于扩充所得的等腰三角形腰和底不确定,若设扩充所得的三角形是△ABD ,则

应分为①AB=AD ,②AD=BD 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答案:解:如图所示:

在Rt △ABC 中,∵AC=8m ,BC=6m ,∴AB=10m ,

如图1,当AB=AD 时,DC=BC=6m ,此时等腰三角形花圃的周长=10+10+6+6=32(m ); 如图2:当AD=BD 时,设AD=BD=x (m );Rt △ACD 中,BD=x (m ),CD=(x-6)m ; 由勾股定理,得AD 2

=DC 2

+CA 2

,即(x-6)2

+82

=x 2

,解得x=3

25; 此时等腰三角形绿地的周长=

325×2+10=3

80(m ). 当AB=BD 时,在Rt △ACD 中,AD=22CD AC +=22)610(8-+=45,

∴等腰三角形绿地的周长=2×10+45=20+45(m ).

故选C .

平行自测

(答题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 观察以下几组勾股数,并寻找规律:①4,3,5;②6,8,10;③8,15,17;④10,24,26;…,根据以上规律的第⑦组勾股数是( )

A. 14、48、49

B. 16、12、20

C. 16、63、65

D. 16、30、34

2. 如图,一个长为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那么梯子的底端的滑动距离( )

A. 等于1米

B. 大于1米

C. 小于1米

D. 不能确定

*3. 已知△ABC 是斜边长为1cm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以Rt △ABC 的斜边AC 为直角边,画第二个等腰Rt △ACD ,再以Rt △ACD 的斜边AD 为直角边,画第三个等腰Rt △ADE ,…,依此类推,第n 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 )

A. n 2cm

B. 12-n cm

C. 2n

cm D. 12+n cm

*4. 如图所示,一只小蚂蚁从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顶点A出发,经过每个面的中心点后,又回到A点,蚂蚁爬行最短程S满足()

A. 5<S≤6

B. 6<S≤7

C. 7<S≤8

D. 8<S≤9

**5. 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点D、E在BC上,且∠DAE=45°,现将△ACE绕点A旋转至△ABE′处,连接DE′和EE′,则下列结论中①AB⊥DE′②∠ADE=∠BAE ③△AE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④AD⊥EE′⑤BD2+CE2=DE2正确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二、填空题:

*6. 如图,一牧童在A处放羊,牧童的家在B处,A、B距河岸的距离AC、BD分别为500m 和700m,且C、D两地相距500m,天黑前牧童要将羊赶往河边喝水再回家,那么牧童至少应该走 m.

*7. 如图,为安全起见,幼儿园打算加长滑梯,将其倾斜角由45°降至30°.已知滑梯AB的长为3m,点D、B、C在同一水平地面上,那么加长后的滑梯AD的长是 m.

**8. 勾股定理是初等几何中的一个基本定理.这个定理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勾股定理的证明颇感兴趣,我国古代三国时期吴国的数学家赵爽创造的弦图,是最早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所谓弦图是指在正方形的每一边上各取一个点,再连接四点构成一个正方形,它可以验证勾股定理.在如图的弦图中,已知:正方形EFGH的顶点E、F、G、H 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DA、AB、BC、CD上.若正方形ABCD的面积=16,AE=1;则正方形EFGH的面积=

**9. 图(1)是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经过第一次“生长”后,在它的左右肩上生出两个小正方形,其中三个正方形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图(2);经过第2次“生长”后变成图(3),经过第3次“生长”后变成图(4),如果继续“生长”下去,它将变得更加“枝繁叶茂”,这就是美丽的“勾股树”.已知“生长”后形成的图形中所有正方形的面积和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请你利用这一规律求:①经过第一次“生长”后的所有正方形的面积和为________,②经过第10次“生长”后,图中所有正方形的面积和为:

三、解答题:

*10. 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幅“弦图”,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如图1).图2由弦图变化得到,它是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正方形EFGH、正方形MNKT的面积分别为S1,S2,S3,若S1+S2+S3=10,则S2的值是多少?

**11. 已知:如图,点O是等腰直角△ABC斜边AB的中点,D为BC边上任意一点.操作:在图中作OE⊥OD交AC于E,连接DE.探究OD、BD、CD三条线段之间有何等量关系?请探究说明.

**12. 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1,0)、B(0,1),∠ABO的平分线交x轴于一点D.

(1)求D点的坐标;

(2)如图所示,A、B两点在x轴、y轴上的位置不变,在线段AB上有两动点M、N,满足∠MON=45°,下列结论①BM+AN=MN,②BM2+AN2=MN2,其中有且只有一个结论成立,请你判断哪一个结论成立,并证明成立的结论.

(1)(2)

参考答案

1. C 解析:根据题目给出的前几组数的规律可得:这组数中的第一个数是2(n+1),

第二个是:n (n+2),第三个数是:(n+1)2

+1,故可得第⑦组勾股数是16,63,65.故选C . 2. B 解析:如图,AC=EF=10米,AB=8米,AE=1米,求CF ;∵∠B=90°,由勾股定理得,BC=6米,又∵AE=1米,BE=7米,EF=10米,由勾股定理得,BF=51米,∵51>49,即51>7,∴51-6>1.故选B .

3. B 解析: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直角边长度的2倍,第二个△(也就是△ACD )的斜边长:1×2=2;第三个△,直角边是第一个△的斜边长,所以它的斜边长:

2×2=(2)2;…;第n 个△,直角边是第(n-1)个△的斜边长,其斜边长为:

(2)n ?1

.故选B .

4. B 解析:正方体展开图形为:则蚂蚁爬行最短程S=5+2

211+=5+2.即6<S≤7.故选B .

5. D 解析:(1)∵△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ABC=∠C=45°,∵∠ADE=∠ABC+∠BAD ,∠BAE=∠DAE+∠BAD ,∵∠DAE=45°,∴∠ADE=∠BAE ;∴②正确。(2)∵△ACE 绕点A 旋转至△ABE′处,∴AE=AE′,∠EAC=∠E′AB ,∵∠BAC=90°,∴∠E′AB +∠BAE=90°,∴∠EA B ′+∠BAE=90°,∴△AE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③正确。(3)∵∠DAE=45°,∠BAC=90°,∴∠EAC+∠BAD=45°,∵∠EAC=∠E′AB ,∴∠DAE′=∠EAD =45°,∵△AE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 ⊥EE′,∴④正确。(4)∵∠C=∠E′BA=∠DBA =45°,

∴∠E′BD=90°,∵EC=E′B,∴BD 2+CE 2=DE 2

,∴⑤正确,综上所述∴②③④⑤项正确.故选D .

6. 1300 解析: 解:作A 关于CD 的对称点E ,连接BE ,并作BF ⊥AC 于点F .

则EF=BD+AC=700+500=1200m ,BF=CD=500m .在Rt △BEF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22

BF EF +225001200+米.

7. 32 解析:设AC=xm ,∵∠ABC=∠BAC=45°,∴BC=xm ,∵滑梯AB 的长为3m ,∴2x 2

=9,解得x=

3

22

,∵∠D=30°,∴AD=2AC, ∴AD=32m ,故答案为:32。 8. 10 解析: ∵四边形EFGH 是正方形,∴EH=FE ,∠FE H=90°,∵∠AEF+∠AFE=90°,

∠AEF+∠DEH=90°,∴∠AFE=∠DEH ,∵在△AEF 和△DHE 中, A D AFE DEH EF HE ∠∠????

∠∠??????

===∴△AEF

≌△DHE (AA S ),∴AF=DE ,∵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6,∴AB=BC=CD=DA=4,∴AF=DE=AD-AE=4-1=3,在Rt △AEF 中,EF=22AF AE +=10,故正方形EFGH 的面积

=10×10=10.故答案为:10.

9. 2;11 解析:如图2:设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a 、b 、c .根据勾股定理,得a 2

+b 2

=c 2

即:正方形A 的面积+正方形B 的面积=正方形C 的面积=1;所有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2=(1+1)×1;图(3)正方形E 的面积+正方形F 的面积=正方形A 的面积,正方形M 的面积+正方形N 的面积=正方形B 的面积,正方形E 的面积+正方形F 的面积+正方形M 的面积+正方形N 的面积=正方形A 的面积+正方形B 的面积=正方形C 的面积=1,所有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3=(2+1)×1…推而广之,“生长”了n 次后形成的图形中所有的正方形的面积和是(n+1)×1,则:“生长”了10次后形成的图形中所有的正方形的面积和是(10+1)×1=11.

故答案为:2;11。

10. 解:∵图中正方形ABCD 、正方形EFGH ,正方形MNKT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CG=NG ,CF=DG=NF ,∴S 1=(CG+DG )2=CG2+DG2+2CG?DG=GF2+2CG?DG,S 2=GF2,

S 3=(NG-NF )2=NG2+NF2-2NG?NF =GF 2

-2NG ·NF ,

∵S 1

+S 2+S 3=10=GF2+2CG?DG+GF2+ GF2-2NG?NF=3GF2,∴S 2的值是:

3

10 11. 解:如图,关系为2OD 2

=BD 2

+CD 2

.作OE ⊥OD 交AC 于E ,连接OC 、DE ,得到△OBD ≌△

OCE 从而Rt △DCE 与Rt △EOD 中,CE 2+DC 2=DE 2,OD 2+OE 2=DE 2由BD=CE ,OD=OE ,所以2OD 2=BD 2+CD 2

,(也可过O 作BC 垂线).

12. 解:(1)过点D 作DE ⊥AB 于E ,设D 点坐标为(m ,0),根据题意得:OB=1,

OA=1,OD=m ;在Rt △AOB 中,AB 2

=OA 2

+OB 2

,所以AB=2,∠A=45°;在△DOB 和△DEB 中,

DOB DEB OBD EBD BD BD ???????∠=∠∠=∠=???

∴△DOB ≌△EDB (AAS ),∴OD=ED=m ,OB=EB=1;在△AED 中,∠A=45°,∠AED=90°,∴DE=AE=m ,∴1+m=2,∴m=2-1,∴D 点坐标为(2-1,0).

(2)结论②正确;过点O 作OE ⊥OM ,并使OE=OM ,连接NE ,AE 在△MOB 和△EOA 中,

OB OA MOB AOE OM OE =∠=∠=??

???

∴△MOB ≌△EOA (SAS )

,∴BM=AE ,∠B=∠OAE ,在△MON 和△EON 中,OM OE MON NOE 45ON ON =∠=∠=?=??

???

∴△MON ≌△EON

(SAS );∴MN=EN ,又∵∠NAE=∠NAO+∠OAE=90°,∴△NAE 为直角三角形,∴NA 2

+AE 2

=NE 2

∴BM 2

+AN 2

=MN 2

,即结论②正确.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和答案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第6章平行四边形 一、选择题 1. 菱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A.对角相等B.四边相等C.对角线互相平分D.四角相等2.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长为x、y,一边长为12,则x、y的值可能是() A.8和14 B.10和14 C.18和20 D.10和34 3. 下列说法中的错误的是( ). A.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B.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C.一组对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D.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 矩形的两条对角线所成的钝角为120°,若一条对角线的长是2,那么它的周长是() A.6 B.C.2(1+ )D.1+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C.平行四边形的对角互补,邻角相等 D.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6. 若∠α与∠β的两边分别平行,且∠α =(x+10)°,∠β =(2x-25)°,则∠α的度数为() A.45°B.75°C.45°或75°D.45°或55°7. 若菱形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10cm和24cm,则这个菱形的周长为()A.13cm B.26cm C.34cm D.52cm 8. 正五边形各内角的度数为() A.72°B.108°C.120°D.144° 9. 如图所示,EF过矩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O,且分别交AB,CD于点E,F,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矩形ABCD面积的(). A.B.C.D.

10. ABCD中, ∠A比∠B小20 0 ,则∠A的度数为( ) A.60 0 B.80 0 C.100 0 D.120 0 11. 若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40°,则这个多边形是() A.六边形B.八边形C.九边形D.十边形 12.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是() A.四边形B.五边形C.六边形D.八边形 二、填空题 13. 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1,0)(0,2)(2,0),则在第四象限的第四个顶点 的坐标为___________。 14. 已知正方形ABCD中,点E在边DC上,DE=2,EC=1(如图),把线段AE绕点A旋转, 使点E落在直线BC上的点F处,则F、C两点的距离为____________ . 15. 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实验田里种植四种不同的农作物,现将该实验田划成四个平行四边形地块(如图),已知其中三块田的面积分别是10m 2 ,15m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几何题训练含答案

八年级习题练习 四、证明题:(每个5分,共10分) 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 ⊥BC 于E ,CF ⊥AD 于F ,求证:BE = DF 。 2、在平行四边形DECF 中,B 是CE 延长线上一点,A 是CF 延长线上一点,连结AB 恰过点D ,求证:AD ·BE =DB ·EC 五、综合题(本题10分) 3.如图,直线y=x+b (b ≠0)交坐标轴于A 、B 两点,交双曲线y=x 2 于点D , 过D 作两坐标轴的垂线DC 、DE ,连接OD . (1)求证:AD 平分∠CDE ; (2)对任意的实数b (b ≠0),求证AD ·BD 为定值; (3)是否存在直线AB ,使得四边形OBCD 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直线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F E D C B A F E D C B A

4.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2,CD=1 ,∠A=60度,∠D=∠B=90度,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S 5.如图,梯形ABCD 中,AD//BC,AB=DC. 如果P 是BC 上任意一点(中点除外),PE//AB ,PF//DC ,那么AB=PE+PF 成立吗?如果成立,请证明,如果不成立,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证明题 1、证△ABE ≌△CDF ; 2、 ??? ?∠=∠?∠=∠?A BDE AC DE B ADF BC DF △ADF ∽△DBE BE DF DB AD =? 综合题 1.(1)证:由y=x +b 得 A (b ,0),B (0,-b ). ∴∠DAC=∠OAB=45 o 又DC ⊥x 轴,DE ⊥y 轴 ∴∠ACD=∠CDE=90o ∴∠ADC=45o 即AD 平分∠CDE.

八年级数学几何图形练习题

八年级数学几何图形练 习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第 2 题 F E D C B A 八年级下册数学——几何图形 1.已知一个菱形的周长是20cm ,两条对角线的比是4∶3,则这个菱形的 面积是( ) A .12cm 2 B . 24cm 2 C . 48cm 2 D . 96cm 2 2.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已知AD=8,折叠纸片使AB 边与对角线AC 重 合,点B 落在点F 处,折痕为AE ,且EF=3,则AB 的长为( )A .3 B .4 C .5 D .6 3.如图,点O 是矩形ABCD 的中心,E 是AB 上的点,沿CE 折叠后,点B 恰好与点O 重合,若BC=3,则折痕CE 的长为( ) A. 23 B. 332 C. 3 4.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DE ∥AC ,CE ∥BD .(1)求证: 四边形OCED 是菱形;(2)若∠ACB =30,菱形OCED 的面积为,求AC 的 长。 5.矩形ABCD 中,AE 平分∠BAD 交BC 于E,∠CAE=15°,求证:①△ODC 是等 边三角形;②BC=2AB 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C=75°,AF ⊥BC 于点F BD 于点 E ,若DE=2AB ,求证∠AED 的度数。 A F B E B O 第3题

D C 7.如图,在△ABC中,∠B=90°,AB=6 cm,BC=8 cm.将△ABC沿射线BC 方向平移10 cm,得到△DEF,A,B,C的对应点分别是D,E,F,连接AD.求证:四边形ACFD是菱形。

(完整)青岛版初二数学下册知识手册

初二数学 考点二、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用符号“□ABCD”表示,如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对角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若一直线过平行四边形两对角线的交点,则这条直线被一组对边截下的线段以对角线的交点为中点,并且这两条直线二等分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S平行四边形=底边长×高=ah 考点三、矩形 1、矩形的概念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矩形的性质

(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2)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4)矩形是轴对称图形 3、矩形的判定 (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4、矩形的面积 S矩形=长×宽=ab 考点四、菱形 1、菱形的概念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 (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2)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4)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3、菱形的判定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4、菱形的面积 S菱形=底边长×高=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考点五、正方形 1、正方形的概念 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的性质 (1)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2)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2019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试题第8章测试卷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x=-1不是下列哪一个不等式的解() A. 2x+1≤-3 B. 2x-1≥-3 C. -2x+1≥3 D. -2x-1≤3 2.如果a+b>0,ab>0,那么() A. a>0,b>0 B. a<0,b<0 C. a>0,b<0 D. a<0,b>0 3.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应表示为() A. B. C. D. 4.不等式x﹣2≤0的解集是() A. x>2 B. x<2 C. x≥2 D. x≤2 5.从下列不等式中选一个与x+2≥1组成不等式组,若要使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1,则可以选择的不等式是() A. x>﹣2 B. x>0 C. x<0 D. x<﹣2 6.两条纸带,较长的一条长23 cm,较短的一条长15 cm.把两条纸带剪下同样长的一段后,剩下的两条纸带中,要求较长的纸带的长度不少于较短的纸带长度的两倍,那么剪下的长度至少是( ) A. 6 cm B. 7 cm C. 8 cm D. 9 cm 7.不等式3x﹣1≤12﹣x的正整数解的个数是() A. 3 B. 4 C. 5 D. 6 8.函数y=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可表示为() A. B. C. D. 9.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x﹣1<0的解集,正确的是()

A. B. C. D. 10.若关于x的不等式组无解,则a的取值范围为() A. a<4 B. a=4 C. a≤4 D. a≥4 11.不等式﹣3x+6>0的正整数解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无数多个 12.已知点M(1﹣2m,m﹣1)在第一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3.当a________时,(2+a)x﹣7>5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14.自编一个解集为x≥2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________. 15.不等式x≥﹣1.5的最小整数解是 ________ 16.若代数式3x﹣1的值大于3﹣x,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7.不等式组的最小整数解是________ 18.已知方程|x|=ax+1有一个负根但没有正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9.若点P(x,y)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第四象限内的一点,且满足2x﹣y=4,x+y=m,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0.如图,数轴上表示的不等式的解________. 21.一次生活常识竞赛一共有25道题,答对一题得4分,不答得0分,答错一题扣2分,小明有2题没答,竞赛成绩要超过74分,则小明至多答错________道题. 22.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共有4个,则a的最小值为________.

八年级数学下册几何知识总结及试题

八年级数学下册几何知 识总结及试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图形的旋转 概念:将图形绕一个顶点转动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称为旋转角。图形的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只改变图形上点的位置 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所得到的图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距离相等,两组对应点分别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相等。 基本画法:将图形上的一些特殊点与旋转中心连接,以旋转中心为圆心,连线段长为半径画图,按照旋转的角度来找出对应点,再画出所有的对应线段。 典型题:确定图形的旋转角度、确定图形的旋转中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作图题、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1、中心对称的概念一个图形绕某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 形关于这点对称,也称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2、中心对称的性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 分。 3、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把一个图形绕某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中心对称图形上的每一对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都被对称中心平分。 角线互相平分。 3、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条件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概念)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4)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5、反证法 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明的方法,不是从已知条件出发直接证明命题的结论成立,而是先提出与结论相反的假设,然后由这个“假设”出发推导出矛盾,说明假设是不成立的,因而命题的结论是成立的。 常见题型:运用性质求值、添加条件题、实际问题相结合、体现数学思想的题型、 例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D>BC,BC=6cm,点P、Q分别以A、C点同时出发,P以1cm/ s 的速度由点A向点D运动,Q以2cm/s的速度由C出发向B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秒.则当x=时,四边形ABQP是平行四边形. §矩形、菱形、正方形 1、矩形的概念和性质 有一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矩形也叫做长方形。矩形是特殊的平时行不行,它除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外,还具有的性质: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判定矩形的条件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菱形的概念与性质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6-11章全册综合测试题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6-11章全册综合测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B C D 2.在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C.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3. 1 ,0.1010010001 3 π???(相邻两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0),其中无 理数是()个. A.1 B.2 C.3 D.4 4.如图,在△ABC中,∠ACB=90°,BC的垂直平分线EF交BC于点D,交AB于点E,且BE=BF,添加一个条件,仍不能证明四边形BECF为正方形的是( ) A.BC=AC B.CF⊥BF C.BD=DF D.AC=BF 5.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它的第三边长为() A.5 B C.5或4 D.5 6.函数y=﹣4x﹣3的图象经过() A.第一、二、三象限B.第一、二、四象限 C.第二、三、四象限D.第一、三、四象限 7.如图,Rt△ABC沿直角边BC所在直线向右平移到Rt△DEF,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BE=EC B.BC=EF C.AC=DF D.△ABC≌△DEF 8.如图,在矩形ABCD中,E,F,G,H分别为边AB,DA,CD,BC的中点.若AB =2,AD=4,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3 B.4 C.6 D.8 9.下列图形中,绕某个点旋转180°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有() (1)正方形;(2)等边三角形;(3)长方形;(4)角;(5)平行四边形;(6)圆.A.2个B.3个C.4个D.5个 10.化简:) A B C.D. 11.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 20 x x a +> ? ? -≤ ? 的整数解共有4个,则a的最小值为() A.2 B.2.1 C.3 D.1 12.已知(﹣5,y1),(﹣3,y2)是一次函数y= 1 3 -x+2图象上的两点,则y1与y2 的关系是() A.y1<y2B.y1=y2C.y1>y2D.无法比较二、填空题 13a=_____.14.一次函数y=﹣x﹣3与x轴交点的坐标是_____. 15.如图,将一根25㎝长的细木棒放入长、宽、高分别为8㎝、6㎝和 方体无盖盒子中,则细木棒露在盒外面的最短长度是㎝.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平行四边形单元测试题

平行四边形单元测试卷-命题:寿光泉水叮咚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总分____ 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 .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B .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C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D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菱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A .对角相等 B .四边相等 C .对角线互相平分 D .四角相等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D 的顶点A 、B 、D 的坐标分别是(0,0),(5,0)(2,3),则顶点C 的坐标是( ) A .(3,7) B.(5,3) C.(7,3) D.(8,2) 4、已知菱形的边长和一条对角线的长均为2cm ,则菱形的面积为( ) A.2 4cm 2 C.2 D.2 3cm 5、如图,在菱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如果EF=2,那么ABCD 的周长是( ) A .4 B .8 C .12 D .16 6、如图,在 ABCD 中,AD=2AB ,CE 平分∠BCD 交AD 边于点E , 且AE=3,则AB 的长为( ).(A)4 (B)3 (C) 5 2 (D)2 7、如图,在?ABCD 中,E 是AD 边上的中点,连接BE ,并延长BE 交CD 延长线于点F ,则△EDF 与△BCF 的周长之比是( )A 、1:2 B 、 1:3 C 、 1:4 D 、1:5 ⑥ ⑦ ⑧ ⑨ 8、如图,菱形ABCD 中,∠B=60°,AB=4,则以AC 为边长的正方形ACEF 的周长为( ) A .14 B .15 C .16 D .17 9、已知菱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为6和8,M 、N 分别是边BC 、CD 的中点,P 是对角线BD 上一点,则PM+PN 的最小值= . 10、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尺ABC 和DEF 在直线l 上滑动.要使四边形CBFE 为菱形,还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写出一个即可) 11、如图,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正三角形OEF 绕点O 旋转.在旋转过程中,当AE =BF 时,∠AOE 的大小是 .

八年级下数学几何题(有答案)

八年级下期末复习5 如图1,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在CD上,∠DAE的平分线交CD于F,BG⊥AF于G,交AE 于H. (1)如图1,∠DEA=60°,求证:AH=DF; (2)如图2,E是线段CD上(不与C、D重合)任一点,请问:AH与DF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3,E是线段DC延长线上一点,若F是△ADE中与∠DAE相邻的外角平分线与CD的交点,其它条件不变,请判断AH与DF的数量关系(画图,直接写出结论,不需证明).

证明:(1)延长BG交AD于点S ∵AF是HAS的角的平分线,BS⊥AF ∴∠HAG=∠SAG,∠HGA=SGA=90°又∵AG=AG ∴△AGH≌△AGS ∴AH=AS, ∵AB∥CD ∴∠AFD=∠BAG, ∵∠BAG+∠ABS=∠ABS+∠ASB=90°∴∠BAG=∠ASB ∴∠ASB=∠AFD 又∵∠BAS=∠D=90°,AB=AD ∴△ABS≌△DAF ∴DF=AS ∴DF=AH. (2)DF=AH.

同理可证DF=AH. (3)DF=AH 如图,在△ABC中,点O是AC边上的一个动点(点O不与A、C两点重合),过点O作直线MN ∥BC,直线MN与∠BCA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与∠DCA(△ABC的外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1)OE与OF相等吗?为什么? (2)探究:当点O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3)在(2)中,当∠ACB等于多少时,四边形AECF为正方形.(不要求说理由) 解:(1)如图所示:作EG⊥BC,EJ⊥AC,FK⊥AC,FH⊥BF, 因为直线EC,CF分别平分∠ACB与∠ACD,所以EG=EJ,FK=FH, 在△EJO与△FKO中,

青岛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学期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已经开始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和期末测试来看,有少数学生认真,各方面表现突出,学习成绩过硬,学习比较努力,学习成绩优良,能按时完成作业,每次作业都能自觉完成。相反,每个班级还有部分同学要老师监督下才能完成,而且这些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够灵活,学习不够努力,缺乏学习自觉性,学习成绩不理想。要在本期获得理想发展,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1、有利因素: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数学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培养,数学知识掌握得较好,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和思考问题,上学期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2、不利因素:学生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些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学生欠缺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书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科书以内容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为根本出发点;以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以“容易写、有趣些、鲜活些”作为本书的指导思想。 1、教材的编写思路、框架、内容、体现的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情况和要求; (1)“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数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掌握中学数学最基本内容,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和实际应用打好基础。 (3)每章内容分清主次,加强基础,增加弹性。 (4)根据学生的实际基础情况,便于教师“教”与学生“学”。 2、教材的编写体系、切入视角、呈现方式、内容选择与图表系统; (1)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应用和拓展;(2)问题情境——激发动机——展现知识——实现应用。教材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其实现方式可以是:(1)改变教材中一些问题的提问方式;(2)教学内容的叙述中适当留下一些空白。 3、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重难点与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分类、勾股定理、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法、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列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有关问题图形变换 1、平行四边形类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初二数学下册几何题

初二数学下册几何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等腰梯形的周长为22cm,中位线长是7cm,两条对角线中点连线长为3cm,则梯形各边的长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梯形的一条对角线将中位线分成两部分的比是3:7,则中位线将梯形分成两部分的面积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菱形的周长20cm,一边上的高是4.8cm,较短的对角线长6cm,较长对角线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AD=4,P为AD上一动点, PE⊥AC于E,PF⊥BD于F,则PE+PF的值为____________ 5、分别连结矩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各边的中点,所得四边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6、8、10,则由它的中位线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周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等腰梯形的中位线长为6cm,腰长为5cm,则周长为_____________。 8、菱形ABCD中的一边与两条对角线夹角的差是20°,则该菱形各内角度数是_____ 9、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等腰梯形的高为5cm,则梯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已知菱形的面积为96cm2,对角线长为16cm,则此菱形的边长为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已知:如图,D为△ABC的边AB的中点,E在AC上,CE= 1/3AC,BE、CD交于O点,若OE=2,则OB=() A、2 B、4 C、6 D、8 12、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B+∠C=90°,E、F分别是 AD、BC的中点, 若AD=5cm,BC=13cm,则EF=()cm. A、4 B 、5 C、6.5 D、9 13、已知:△ABC的周长是a,D、E、F分别是△ABC三边的中点,在△DEF的内部再作这样的三角形……,则作出这样的第n 个三角形其周长为() A、a B、2a C、1/2a D、(1/2)n a 1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和8cm,则菱形的高为() A、24/5 B、48/5 C、6/5 D、12/5 15、如图,AB∥CD,,AE⊥CD,AE=12,BD=15,AC=20, 则梯形面积为() A、130 B、140 C、150 D、160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如图,MN是梯形ABCD的中位线,BC=5AD, 求四边形AMND与四边形ABCD的面积之比 2、等腰梯形的一个底角为45°,高为h,中位线长为m,求梯形下底的长

八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几何综合复习-人教新课标版

平面几何综合复习 【典型例题】: 例3、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延长AB 到D ,使BD =AB ,取AB 的中点E ,连结CD 和CE 求证:CD =2CE 分析:(1)要证长线段CD 是某小量的2倍,可在长线段上截取一半,这种方法,叫“截取法”或(折半法),要证CD =2CE ,可考虑在CD 上截取一半,再证明CE 等于CD 的一半即可。 证明: 过B 点作BF //AC 交CD 于F , AB =BD ∴=DF CF ,且BF AC =1 2 AB AC ACB //,∴∠=∠2 BF AC ACB //,,∴∠=∠∴∠=∠112 又 BE AB BF AC BE BF ==∴=121 2 ., 在??CEB CFB 和中 BE BF BC BC =∠=∠=??? ? ?12 ∴?∴==??CEB CFB EC CF CD ,1 2 即CE =2EC 分析:(2)这类题目还可以将短线延长,或说加倍法,证它等于长线段的方法,也称“拼加法”。 提示: 将CE 延长到G ,使EG =CE , 连结AG ,BG ,可证明?ACG ??BDC ,从而得到CG =CD ,因而有CD =2CE 。 例4、已知: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在AB 、AC 上,BD=CE ,BE 、CD 的中点分别是M ,N ,直线MN 分别交AB ,AC 于点P 、Q 求证:AP=AQ 分析:这是一道已知中点求证线段相等的问题,往往可以通过中位线,将条件、结论分别转移到可以建立直接联系的图形上,此题要证AP =AQ ,就要证 ∠=∠APQ AQP M N , ,分别是BE 、CD 中点,且BD =CE ,又 BC 是?BDC 和?BCE 的公共边,∴取BC 的中点F ,再连MF 、NF , 就可以通过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将已知条件以及要证明的 ∠=∠APQ AQP 等量代换到?FMN 中,从而可证得AP =AQ 。 证明: 取BC 的中点F ,连结FM ,FN ∵M ,N 分别是 BE CD ,的中点

最新初中数学青岛版八年级下册期中数学试卷(附答案)

期中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 1.有下列说法:(1)无理数就是开方开不尽的数;(2)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3)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零、负无理数;(4)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其中正确的说法的个数是() A.1B.2C.3D.4 2.下列各组数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 A.6,8,12B.1,4,C.3,4,5D.2,2, 3.若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各边的中点所得四边形是矩形,则四边形ABCD一定是() A.矩形 B.菱形 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 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4.()2的平方根是x,64的立方根是y,则x+y的值为()A.3B.7C.3或7D.1或7 5.若不等式的解集是x>a,则a的取值范围是()A.a<3B.a=3C.a>3D.a≥3 6.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 B. C. D. 7.已知点P(2﹣4m,m﹣4)在第三象限,且满足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P

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8.如图所示,四边形OABC是正方形,边长为4,点A、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点P在OA上,且P点的坐标为(3,0),Q是OB上一动点,则PQ+AQ的最小值为() A.5B.C.4D.6 二、填空题 9.计算:+(π﹣2)0﹣()﹣1=. 10.的算术平方根等于. 11.一个正数x的平方根为2a﹣3和5﹣a,则x=. 12.如果关于x的不等式(a+1)x>a+1的解集为x<1,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 13.如图,在菱形ABCD中,M、N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AM=AN=MN=AB,则∠C的度数为. 14.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分别是3、5、2、3,则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是.

八年级数学下册 平面几何经典难题训练 沪科版

经典难题(一)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PAD =∠PDA =150 .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CC 1、DD 1 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 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经典难题(二) A P C D B A F G C E B O D D 2 C 2 B 2 A 2 D 1 C 1 B 1 C B D A A 1 B

F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 ,求证:AH =AO .(初二) 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 、C 及D 、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 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 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 经典难 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

(完整版)青岛版初二数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初二数学下册教案 2014 12 6.4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中位线的概念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2. 能够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 3.通过定理证明及一题多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应用 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二、学习过程: 温故知新: 1、怎样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拼与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三角形中位线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1) .三角形中位线定义: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创设情境: 如图,为了测量一个池塘的宽BC,在池塘一侧的平■地上选一点A,再分别找出线段AB、AC的中点D、E,若测出DE的长,就可以求出池塘的宽BC,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6、三角形中位线有什么性质? 7、证明你的结论 已知:如图,DE是^ ABC勺中位线. 求证:DE// BC, DE=BC (二)自学例 题: 如图,四边形ABCD四边的中点分别为E,F,G,H, 求 证:四边形EFGH平行四边? 巩固提升: 1、已知三角形各边长分别是8cm,10cm和12cm. 求:以各边中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周长. 2、求证: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与第三边 课堂小结:让学生自由发言,谈出本节课的收获,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达标检测:(学生独立完成) 1、如图;三角形三条中位线组成的图形与原三角形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学习了三角形中位线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探索新知: (一)自主学习课本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你能将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吗 2. 右图中的线段是怎样构成的? .3、一个三角形有几条中位线?找出图中的中位线 (面积和周长)?说说你的理由。 2、已知:在四边形ABC呻,AB=CD E、F、G分别是 4你能说出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中线的区别吗? 5、度量Z ADE与Z B,量出线段DE与BC的长你发现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边AB,CD,AC,BD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

八年级下册数学几何压轴题

八年级下册数学几何压轴题 1.如图,已知菱形ABCD中,∠ABC=60°,AB=8,过线段BD上的一个动点P(不与B、D重合)分别向直线AB、AD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F. (1)BD的长是---------------------; (2)连接PC,当PE+PF+PC取得最小值时,此时PB的长是-----------------------------; 2.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BC=6cm. 射线AG//BC,点E从点A出发沿射线AG以1cm/s的速度运动,同时点F 从点B出发沿射线BC以2cm/s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 (1)连接EF,当EF经过AC边的中点D时,求证:△ADE≌△CDF; (2)填空:①当t为--------------------s时,四边形ACFE是菱形; ②当t为何值时,EF⊥BC,并加以说明; 3.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33,BC=6,沿EF折叠后,点C落在AB边上的点P处,点D落在点Q处,AD与PQ相交于点H,∠BPE=30°;⑴求BE、QF的长;⑵求四边形PEFH的面积;

4.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cm,∠DBC=30°,动点P以2cm/s的速度,从点B出发,沿B→D的方向,向点D 运动;动点Q以3cm/s的速度,从点D出发,沿D→C→B的方向,向点B移动.若P、Q两点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目的地时整个运动随之结束,设运动时间为t秒. (1)求△PQD的面积S(cm2)与运动时间t(s)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2)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得△PQD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 如图1,在△OAB中,∠OAB=90°,∠AOB=30°,OB=8.以OB为边,在△OAB外作等边△OBC,D是OB的中点,连接AD并延长交OC于E. (1)求证:四边形ABCE是平行四边形; (2)如图2,将图1中的四边形ABCO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折痕为FG,求OG的长. 6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BCD=90°,AB=AD=10cm,BC=8cm.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3cm的速度沿折线ABCD方向运动,点Q从点D出发,以每秒2cm的速度沿线段DC方向向点C运动.已知动点P、Q同时发,当点Q运动到点C时,P、Q运动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 (1)求CD的长; (2)当四边形PBQD为平行四边形时,求四边形PBQD的周长; (3)当点P在AB、CD上运动时,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BPQ的面积为20cm2?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 一、选择题把答案填写在答题框里(每题3分,共60分) ⒈下列图形: 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个数为 (A )1 (B )2 (C )3 (D )4 ⒉下列等式不成立的是 ( ) (A ))4)(4(162+-=-m m m (B ))4(42+=+m m m m (C )22)4(168-=+-m m m (D )22)3(93+=++m m m ⒊下列由左边到右边的变形,属于分解因式的是( ). A.))((22y x y x y x -+=- B.(x+2)(x+3)=652++x x C.5)3(532++=++x x x x D.2))((222+-+=+-n m n m n m 4、、 下列多项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A 、22)(b a -+ B 、mn m 2052- C 、22y x -- D 、92+-x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角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的线段长相等.

②角是轴对称图形. ③ 线段不是轴对称图形. ④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④ 6、如果把 y x y 322-中的x 和y 都扩大5倍,那么分式的值( ) A 、扩大5倍 B 、不变 C 、缩小5倍 D 、扩大4倍. 7.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 ,BE 、CD 分别是底角的平分线,DE ∥BC ,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不另加字母)有(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8.如图,∠BAC=130°,若MP 和QN 分别垂直平分AB 和AC, 则∠PAQ 等于 ( ) A.50° B.75° C.80° D.105° 9. 在△ABC 中,AB=AC ,BC=5cm ,作AB 的中垂线交另一腰AC 于D ,连结BD ,如果△BCD 的周长是17cm ,则腰长为 ( ) A 、12cm B 、6 cm C 、 7 cm D 、5 cm 10、将多项式3222231236b a b a b a +--分解因式时,应提取的公因式是( )A 、ab 3- B 、223b a - C 、b a 23- D 、333b a - 11、下列关于分式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当x=2时, 21-+x x 的值为零. B.无论x 为何值,1 3 2+x 的值正数 M Q A P N C B

八年级数学下册几何知识总结及试题

§9.1 图形的旋转 概念:将图形绕一个顶点转动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称为旋转角。图形的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只改变图形上点的位置 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所得到的图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距离相等,两组对应点分别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相等。 基本画法:将图形上的一些特殊点与旋转中心连接,以旋转中心为圆心,连线段长为半径画图,按照旋转的角度来找出对应点,再画出所有的对应线段。 典型题:确定图形的旋转角度、确定图形的旋转中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作图题、 §9.2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1、中心对称的概念一个图形绕某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称这两 个图形关于这点对称,也称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2、中心对称的性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 平分。 3、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把一个图形绕某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中心对称图形上的每一对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都被对称中心平分。 §9.3 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条件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概念)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4)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5、反证法 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明的方法,不是从已知条件出发直接证明命题的结论成立,而是先提出与结论相反的假设,然后由这个“假设”出发推导出矛盾,说明假设是不成立的,因而命题的结论是成立的。 常见题型:运用性质求值、添加条件题、实际问题相结合、体现数学思想的题型、 例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D>BC,BC=6cm,点P、Q分别以A、C点同时出发,P以 1cm/ s的速度由点A向点D运动,Q以2cm/s的速度由C出发向B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秒.则当x=时,四边形ABQP是平行四边形. §9.4 矩形、菱形、正方形 1、矩形的概念和性质 有一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矩形也叫做长方形。矩形是特殊的平时行不行,它除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外,还具有的性质: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2、判定矩形的条件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菱形的概念与性质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除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4、判定菱形的条件 (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概念) (2)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5、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条件 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正方形不仅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且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特殊的矩形,也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特殊的菱形。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一切性质。 判定正方形的条件: (1)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概念)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9.5 三角形的中位线 1、三角形中线的概念和性质 连接三角形两边重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