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历史的主体(哲学)导学案

社会历史的主体(哲学)导学案

第十一课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2018.1

高二班姓名学

习目标1、识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2、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学习重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自研自探环节自学指导: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完成下列导学案内容,理解课本课重点知识,特别要记下不明白的问题,以备课内交流讨论解决。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地位:

①人是社会历史的。社会历史是由构成的,每个人都是历史活动的,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②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的历史,是创造的历史。

2.人民群众的概念。

①人民群众是指,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其主体部分是。

②在我国现阶段,、、

和,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3.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于历史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人民群众是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的决定力量。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坚持的意义:

①是,

②也是。

2、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

3、党的群众路线。

①地位: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的和。

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地位。

今日你的问题是:,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认真夯实基础知识,并结合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合作探究学习,在讨论的过程中,珍惜时间、做好记录。

合作探究环节探究并准备展示相关内容:

①两人小对子:头碰头相互交流自设问题。②多人互助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探讨以下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活动:辩正误,说道理

https://www.doczj.com/doc/f310484093.html,1

.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

2.群众观点就是群众路线。()

3.“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因此杰出人物创造了历史。() 4.生产力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5.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探究二: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党和政府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运用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着力保障和

改善民生。

展示1、展示本组疑惑的问题。

2、展示探究的问题,学做时政评论员。

课堂检测要求:独立完成检测题,小组交流展示答案,纠错订正。

1.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下面对人民群众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民群众指广大劳动群众②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③人民群众在不同的国家范围不同④人民群众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范围不同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听群众讲故事来搜集素材。这说明了()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③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④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

3.“群众是一串‘零’,再多也是零;杰出人物则是这串‘零’前的非零实数,一加到零前,就成了一个天文数字。”此观点( )

A.肯定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否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告诫杰出人物一定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D.正确反映了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习近平指出,反恐怖斗争要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筑起铜墙铁壁,使暴力恐怖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①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要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④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5.下列选项中,体现群众观点的是( )

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④横眉冷对干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唐太宗曾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今天,我们常用“木无本则枯,水无源必竭”来告诫政府官员。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B.办事情应立足整体,搞好局部

C.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D.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7.“镜子,是光亮的,世界上最亮的镜子,莫过于群众的眼睛。”这告诉我们() A.客观与主观相符合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D.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课学习的内容。

学后反思1、你完成本“案”的情况()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2、你在本节课上的表现情况() A.很积极主动 B.较积极主动 C.一般 D.较差

3、学习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问题没有弄明白?

4、本课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考察的是哪些知识点,你能不能想一个办法避免类似错误的出现?

《社会历史的主体》导学案参考答案 2017.12

探究一:自主探究活动:辩正误,说道理

1.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主体部分是劳动群众,说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就缩小了人民群众的外延。

2.群众观点就是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是指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是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3.“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因此杰出人物创造了历史。()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

4.生产力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5.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但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

探究二:运用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答案(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群众。所以党和政府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2)党和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课堂检测:1. C 2.D 3.B 4.A 5.B 6.A 7.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