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汇总 (2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汇总 (2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汇总 (2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汇总 (2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

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12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您解决问题,这是我们的宗旨,欢迎您下

载使用!

(共27套)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

册)教案汇总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

系.

2、会用表测时间

3、知道什么是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停表的使用和测量时间.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难点】1、单位的换算. 2、停表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停表、时钟、蚊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学习了长度单位及长度的测量,在生活中时间的测量也经常用到,咱们这节课就学习时间的测量.

二、新课教学

1、时间的单位

请同学们看课本13、14页,知道时间的单位有哪些,如何使用表测时

间完成学案(一)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

其它的时间单位:年(y)、天(d)、时(h)、分(min)、毫秒(ms)、

微秒(μs).

2、时间的测量

请同学门观察图1.1—6和图1.1—7,它们的量程、分度值分别是多少?

同学相互帮助,共同搞清楚停表的使用方法,完成学案(二)

(二)学生活动

活动1、知道了停表的使用方法,下面同学们练习使用停表,测量

自己脉搏跳动十次所用的时间是多少?一分钟内你的脉搏跳动的次数

是多少?

学生开始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2、时间的估测

估测1分钟的时间长短

请三个同学上台面向黑板,其余同学当裁判,讲台桌上的大时钟面

向“裁判”,教师喊计时开始,三名若认为1min时间到则举手,比比看

谁对1min的时间估测更准一些.

活动3.如何测出一盘蚊香燃完所需的时间?

学习了时间的测量,请同学们想一想一盘蚊香燃完所需的时间怎样

测量,请结合所测时间的特点,找出合适的测量方法,小组内可进行交

流.

学生讨论测量方法,教师指导,完成学案(三)

测量方法:①直接用手表测量;

②利用比例测出一小段燃完所需时间即可.

(三)自学

生活中我们的测量值和实际的真实值总会有差异,这就是误差,误差可消除吗?可减小吗?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4页误差,

2、看课本15页科学世界,了解国际单位的统一,解决学案(四)

(四)小结

通过对一些特殊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问题的探讨,除了掌握这些简单

的物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你的学习生活当中处理问题的时候,要

善于把你的思路打开,如此你才能学好物理.

三、布置作业(课下完成)

1.完成练习册题目;

2.自制一个1米的厘米刻度尺,并用它测量课桌的高度和长度.

【板书设计】

1.1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1、时间的单位

2、时间的估测

3、时间的测量

4、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

【课后反思】:

第一章机械运动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测量长度并正确记录.

3、了解计量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能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 Array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长度.

【教学难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 体检时量

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 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长

度和时间的测量. 完成学案(一)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一)、长度的单位

要想学会长度的测量,咱们首先学习长度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自学:让学生阅读课本10—12页,了解长度的单位,测量工具

及测量方法.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用什么符号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

哪些长度单位,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何?

自学结束后完成学案学习内容(二)

(二)、长度的测量

教师展示各种类型的长度测量工具:尺子、三角板、米尺、卷尺、游

标卡尺(精度高)、螺旋测微器(精度高)等.

请学生们观察自己的刻度尺,了解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测量范

围是多少?分度值是多少?完成学案学习内容(三)

学生自学:请看课本12页实验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 刻度尺怎样放置?怎样读数?

数据怎样记录?

知道了刻度尺的使用,完成学案(四)

(教师巡视,并对同学进行指导)

(三)、想想议议,估测长度Array请学生们分组交流总结身上那些部分长度分别是1厘米,1分米,1

尺,并练习利用它们估测物体长度. 完成学案(五)

学生活动:估测一下黑板的长度是多少?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

多少

(请3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

(四)、知识拓展,特殊长度的测量

请同学们讨论以下问题:

问题1.如何测量一个碗口的周长?

测量方法:①直接用卷尺测量;②化曲为直:用细线绕硬币一周再拉直测

量或将硬币在直线上转圈;③利用圆周公式C=2πr=πd:4、利用几何

方法(有多种方法)找到直径来测量.

问题2.如何测量家到学校的距离?

说明:上述两个问题先分析特点,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一一评价. 鼓励学

生多找方法,并尽量找到简单实用的方法. 完成学案(六)

(五)、小结

本节课我们进行了长度测量的学习,通过同学们的活动,学会了测量

工具的使用,大家积极参与,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望在今后的学习

中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多动手,多动脑.

三、作业布置动手动脑学物理:1、2

【板书设计】

1.1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2、长度的估测

3、长度的测量

4、特殊长度的测量

1.2运动的描述(教案)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会选择参照物;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夜空的彗星、飞奔的猎豹、爬行的蜗牛这些生活中的事例让我们体验Array到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宇宙中的物体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大家感觉到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物体的运动.

(板书本节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想想议议

请同学们看课本图1.2-1形形色色的运动,这些运动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他们是运动的?完成学案(一)(组内可讨论)

(二)自学

1.机械运动

请同学们阅读16-17页,举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实例并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总结什么是机械运动,宇宙中还有那些不同形式的运动?各种不同形式的运动说明什么?

学生自学并完成学案(二:1、2),进行组内交流

2、参照物

既然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在做机械运动,可为什么我们还常说××物体是静止的呢?如黑板是静止的,房屋、树木是静止的等等. 怎样确定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呢?

请同学么阅读17、18页学习什么是参照物,根据参照物怎样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学生自学后可进行组内交流,并完成学案(二:3、4、5)

(三)学生活动、探究

请同学们做下面的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并思考问题:

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学生动手做后交流,并完成学案(三)并展示

同学们学习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判断,又动手做了实验,我如果说课本是运动的,对吗?请

你针对所做实验进行分析交流,看看得出什么结论?Array交流后展示

(四)想想议议

同学们看课本第18页图1.2--5想一想,图中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各个物

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完成学案(四)

学生完成后分组展示

(五)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会判定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运动的知

识很多,今后我们再一起探究.

三、作业布置

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

【板书设计】

1.2 运动的描述

(一)、机械运动

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自然界的物体都是运动的,即运动是绝

对的.

(二)、参照物

1.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

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选择不同的参

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后反思】:

1.3运动的快慢(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理解匀速直线运动,了解平均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学而致用的思想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平均速度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下面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机械运动的知识.

(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自学交流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20、21页内容,学习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完成学案(一),自学后组内展示.

(二)想想议议

请同学们看21页和22页想想议议,完成学案(二).

(三)自学规范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通过计算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关于速度的应用计算步骤有哪些要求呢?请同学们看课本21页例题,总结规范自己的解题过程.

1)认真审题、读懂题意.

位统一为所需的单位.

3)解题过程,要求写出根据公式(或由公式得到的导出式),然后按公式

逐项代入已知数值和单位.

4) 代入后检查数值、单位是否统一到符合求答要求,最后得出计算结

果.

(四)尝试展示

根据同学们的总结,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完成学案(四). 教师

巡回辅导.

等同学们完成后,在班内展示.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速度的

计算公式是以后我们学习的关键,我们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

技巧,会从不同的信息渠道收集关于速度计算的条件,然后应用公式

进行计算.

三、作业布置

P22动手动脑学物理3、4.

【板书设计】

1.3 运动的快慢

一、机械运动的分类:

1.按路程的曲直: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2.按速度的变化:匀速运动:变速运动.

二、匀速直线运动:

三、平均速度

1.概念: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运动物体,由于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变化的,人们常用平均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变速直线运动计算公式;

【教后反思】:

1.3运动的快慢(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通过分析比较和计算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 理解速度公式的意义及速度单位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比较法探究如何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用观察和分析的观点认识身边事例,了解“运动快慢”.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如:在田

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

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

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 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我

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想想议议

看课本19页想想议议,组内讨论、小组展示. 完成学案(一)

(二)交流讨论

在跑步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完成学案(二)

(三)自学思考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19、20页完内容,物理学中要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完成学案(三),自学后组内展示

(四)观察交流

请同学们观察20页图1.3-2学会读汽车速度表,看20页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 完成学案(四)(组内交流)

三、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2

【板书设计】:

1.3 运动的快慢

一、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

2.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

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采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 即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方法:用速度这个物理量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它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公式:;v=s/t

单位:即m/s;常用单位是km/h. 1m/s=3.6km/h

【课后反思】:

1.4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2.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

【课前准备】秒表、小红旗、口哨、长卷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在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想知道一个物体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

今天我们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

二、新课学习

(一)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小车从斜面滚下实验,并改变斜面的倾角做三次.

请同学们观察思考,完成学案(一)并组内展示

同学们知道了本实验的目的、实验器材、所测物理量及注意事项,

下面分组做实验.

首先请同学们学习课本23页内容,明确具体的实验过程.

做实验时组内同学要明确分工有条理地进行,避免挣抢.实验中

要严肃认真,操作仪器要准确,记录数据要讲究实事求是,把测量结

果填在23页的表格内.

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展示

请同学们组内交流本次试验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并总结要做好本

实验有哪些注意事项

同学们交流后完成学案(三)展示

(四).自学交流

请同学们看课本24页科学世界,了解超声波测距离的原理,并完

成学案(四)

(五)小结

我们今天测量了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主要是把路程和

时间测量出来就可以了. 如果我们要测量其他物体如火车、汽车……

的平均速度,你会设计实验方案吗?请同学们下去思考一下.

在实验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的合作与协调也是实验成功的重要

原因,只有好的实验方案配合默契的协调,客观的记录才能得到科学

合理的实验结果.

老师点评一些同学或小组的表现,指出高效和低效的原因,养成

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

【板书设计】

1.4测量平均速度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器材

4、实验过程

【教后反思】: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了解回声现象

3.知道人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探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教学难点】利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解释有关声现象.

【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远处一道闪电划过漆黑的夜空,过一会才听到隆隆的雷声. 这个现象表明,远处的声音传到我们的耳朵需要一段时间. 电影《铁道游击队》里,战士们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听声音,可以判断看不见的火车的远近.

这些都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

关. 今天我们来学习了解有关声速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自学

请自学课本29页“声速”部分. 并完成学案()一Array(二)发现与思考

请同学们学习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交流讨论学案上问题(二),并小组展示.

(三)阅读了解

贝多芬是优秀的作曲家但是他是聋子,你想知道他是怎样感知

声音的吗?请学习科学世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完成学案(三)

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

1.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2.人们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的时间间隔最短是0.1S. 少于0.1S 人们不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会觉得声音更响亮.

3.骨传导.

三、布置作业

课本31页3、4、5

【板书设计】

1.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2.回声

3.骨传导

【课后反思】

第二章声现象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Array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以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

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

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

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橡皮筋、塑料尺、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

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

人感到刺耳难听.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

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今天我们来学习认识有关的声现象.

二、进行新课

(一)自学思考

同学们想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请同学们看课本27页“想

想做做”完成学案(一)

教师巡回参与各个小组问讯学习情况,了解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共识,并及时点拨.

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蝈蝈的叫声是蝈蝈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

保存下来.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

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

音的方法.

(二)实验探究

我们一起来探究.

结合学案(三)教师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感受新知

[演示]

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

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请同学们注意声音有

什么变化

1、请同学们再注意观察: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

什么变化?

2、启发学生思考,由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经过同学们的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同学们得出了真空不能传

声的正确结论. 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

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实

际上,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了空气这种介质.

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我们周围充满了

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看录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并完成学案(三)

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以击鼓为例: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

左侧的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稀疏.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四)想想做做议议

同学们已经知道气体都可以传声.那么,声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吗?请同学们看课本想想做做,并完成学案(四).

(五)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三、布置作业

课本31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

【板书设计】

1.声音的产生:发声体的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传声

【课后反思】

2.2 声音的特性(教案)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

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

界、热爱科学的品质.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教学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

钢尺(若干)、音叉、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锯条、硬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乐音有三个特性. 本节我们来共同学习声音的特性.

二、进行新课

(一)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1.硬纸片在锯条上划过发声,感受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2.尺振动发声. 改变尺伸出的长度再做几次,感知音调的变化

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探究活动.

(二)动手动脑

请同学们想办法使尺发声.. 完成学案(一)

(教师提示)要压住放在桌面上的部分,

不能是尺拍打桌面发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 小误差。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 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 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 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 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的方法比较。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声音传播路程:S=V*T,距离L= S/2(注意:请各位同学一定要认真审题再下结论) 四、声音的特性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辨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靠音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完全归纳

什么是物理? 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怎么学?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物体振动 传播:介词 例子:月球 概念: 声波:声以波的形式传播 声速:15°空气340米/m 测量声速? 固体,液体,气体?看表 声源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 人耳朵,振动——听小骨——听觉神经,前额、耳后的骨头,牙齿,头骨,颌骨 双耳效应 (正是通过对这种声像定位原理的逆向运用,人们发明了最早的也是最简单的双声道立体声系统,即在录制声音时,在不同的位置用两只话筒进行录音,而在重放时则使用两路独立的放大器和两个扬声器,从而使听者可以较准确地判断出录音中不同音源的准确位置。) (立体声具有强烈的空间感(方位感和深度感),用一套高水准的双声道音响系统播放音乐节目时,听众几乎感觉不到音箱的存在,整个乐队就像活生生地坐在你面前演奏一样。) 三、声音的特性 音调 钢尺(振幅、音调):振动、频率和音调,乐器 频率,赫兹Hz(一秒振动一次),人20-----20,000Hz 次声波,超声波 猫:60-65,00Hz 火山、地震、蚊子 响度与振幅(鼓,力量大,幅度大,绷紧) 音色(颜色、脸色) 瓶子做的乐器 题:2s做700次振动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五、声的利用 生活中的例子:

唱片(发音盒), 问题: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_____,声音能靠一切物质传播,真空_____传声 ?声音要靠____________传播。若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其传播速度是________米/秒 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述符合科学道理吗?解释一下你的看法。 我国考古队员利用超声波探测沉船,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米每秒,如果探测声呐从海面发出信号,信号从发出到遇到沉船,再到被声呐接受所花时间为0.024秒,求沉船在海面下多深处 1.光的传播自然光源: 1.1.光源:自身正在发光,且能持续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1.1.1.自然光源:如水母、太阳、萤火虫、星星等。 1.1. 2.人造光源:如电灯、手电筒、蜡烛等。(注意:不月亮是光源) 1.1.3.光的传播: 1.1.4.可以看见是因为光从光源到了眼睛。 1.1.5.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条直线叫光线。(在同一 种介词中) 1.1.6. e.g, 隧道挖着 1.1.7. e.g.小孔成像实验,画光的径迹图。 1.1.8.光的传播速度: 1.1.8.1.比声音快(先看闪电后听打雷) 1.1.8. 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2.99792*1000000000m/s, 计算时取c=3*100000000m/s (宇宙间最快的速度) 1.1.8.3.光在水中的速度为真空的3/4, 在玻璃中的为真空中的2/3. 1.1.8.4.光速绕地球(7.5圈/1s),光速到太阳(1000km/h, 17年;光8min) 1.1.8.5.光年: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牛郎、织女,16光年) 1.1.8.6.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比邻星4.3光年 1.1.8.7.最近的星系,小麦哲伦云(16万-19万光年);仙女座大星云(225万光年); 测到最远140亿光年。 1.1.9.可以看见的 2.光的反射 a)反射:遇到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发射(水面,玻璃) b)实验:反射光的射出方向。 c)求反射角。 d)反射光线所在平面。 e)法线,入射角=反射角(i=r) f)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发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 入射光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g)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h)漫反射: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 八年级上物理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 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 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 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常考点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 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 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三个特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物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 2.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 换算关系:1m/s=3.6km/h。 计算公式:v=ts 其中:s——路程——米(m);或千米(km) t——时间——秒(s);或小时(h) v——速度——米/秒(m/s);或千米/小时(km/h) v=ts,变形可得:s=vt,t=vs。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ts。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部完整版

马店小学霸教育培训学校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备课2017人教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 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 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1—1长度和 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 1.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 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 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锁定目标 1.(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 2、知道测量由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 3、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预习巧导航 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m= dm= cm= mm= nm 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一放:刻度尺要放,刻度要。 二读:视线要与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 三记:记录的结果由和组成。 例:1.林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 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

㎝ 2 3 1 ㎝ 2 3 1 (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______; 2. 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 、 和 。 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___cm ;乙_____cm ;丙______cm. 3、如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其中,A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不正确.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 4、测得一物体长28.4 cm ,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 __,准确值是____ _,估计值是_ __; (二)、误差: 1、.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 、8.45cm 、8.56cm 、8.44cm 、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2、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 .在测量中应力求准确,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C .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 .天平没有调节就进行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新初二一定要看看! 无论你是即将踏入八年级刚接触物理的同学,还是初三将要中考的同学,都应该看看!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单位——衡量万物的标尺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全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师寄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学习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5.通过相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习重点: 1.知道什么是单位,以及引入单位概念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力图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习惯。 学习难点: 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误差。 学习过程: 一、思维启动,提出问题 根据速度公式,求速度应知道和。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思考一下对这两个物理量应如何测量呢? 二、进行新课,科学探究

(一)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1)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观察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2)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 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 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 2.长度的单位 (1)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2)阅读课文第11页,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了解“米”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s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1米。 (3)认真阅读课本,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3.阅读一些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 4.刻度尺的使用 总结刻度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5.分组实验。测量物理课本宽度。 (1)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 (2)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 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方法一(卡尺法):图1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如图2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 ( ) A 、相等 B 、甲高于乙 C 、甲低乙 D 、不能判定 2、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 ) A 、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 B 、人呼出的水蒸气 C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 D 、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3、如图是甲物质吸热,乙物质放热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B.甲、乙物质都是晶体 C.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D.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 4、在炎热的夏天,放在碗中的冰棒慢慢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冰棒的温度:( ) A 、不变B 、降低C 、升高 D 、先降低后升高 5、在25℃的房间里,将温度计从25℃的酒精中取出,它的示数将( ) A 、先下降后上升 B 、上升 C 、下降 D 、先上升后下降 6、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 A 、一定降低 B 、一定升高 C 、一定不变 D 、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 7、松香在熔化过程中会:( ) A 、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B 、放热,温度不变 C 、吸热,温度不变 D 、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 B. 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 C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 D. 樟脑丸在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 9、海波的熔点为48℃,那么48℃的海波处于:( ) A 、固态 B 、液态 C 、固液共存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10、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 ) A. 凝固、液化、凝华 B. 熔化、液化、凝华 C.汽化、液化、升华 D. 熔化、汽化、升华 11、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 ) A 、凝固 B 、升华 C 、先升华后凝华 D 、凝华 12、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并看到 “白气”,这现象( ) A 、液化 B 、汽化 C 、先汽化后液化 D 、先熔化后汽化 13、两支用后没甩过的体温计,示数都是38℃,用它们分别测量体温37.5℃和38.5℃的两个病人,这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 ) 时间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试题及答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 A 、相等B 、甲高于乙C 、甲低乙D 、不能判定 2、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 A 、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 B 、人呼出的水蒸气 C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 D 、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3、如图是甲物质吸热,乙物质放热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B.甲、乙物质都是晶体 C.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D.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 4、在炎热的夏天,放在碗中的冰棒慢慢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冰棒的温度:() A 、不变B 、降低C 、升高D 、先降低后升高 5、在25℃的房间里,将温度计从25℃的酒精中取出,它的示数将() A 、先下降后上升B 、上升C 、下降D 、先上升后下降 6、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A 、一定降低 B 、一定升高 C 、一定不变 D 、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 7、松香在熔化过程中会:() A 、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B 、放热,温度不变 C 、吸热,温度不变 D 、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 B.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 C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 D.樟脑丸在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 9、海波的熔点为48℃,那么48℃的海波处于:() A 、固态B 、液态C 、固液共存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10、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 A. 凝固、液化、凝华 B.熔化、液化、凝华 C.汽化、液化、升华 D.熔化、汽化、升华 11、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 A 、凝固B 、升华C 、先升华后凝华D 、凝华 12、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并看到“白气”,这现象() 时间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刻度尺、卷尺、米尺等。 (2)长度单位:国际单位:米(m)、常用单位:km、dm、cm、mm、μm、nm 换算关系:1km=103m 1mm=103μm 1μm=103nm 1nm=10-3μm 1nm=10-9m (3)估测:黑板长2.5m、课桌高0.7m、指甲宽 1cm、铅笔芯直径1mm、新铅笔长1.75dm。(4)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三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②会放:刻度尺要紧贴并平行于被测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③会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会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 值和单位组成)。 (5)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①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 ②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圆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 ③测跑道长度等常用轮滚法(化直为曲) ④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 2.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古代)日晷、沙漏、脉搏;(现代)钟表、秒表(停表) (2)单位:国际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h)、分(min) 3.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无法消除;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而假定不动的物体。 (2)除被研究对象以外,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①确定被研究对象; ②选参照物;(即假定不动的物体) ③判断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3)不能选取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4)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论一般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精简版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 二、运动的描述 1、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 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 t 其中:s —路程—米(m);t —时间—秒(s);v —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 -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 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或km·h -1,1m/s =3.6km/h 。v =s t ,变形可得:s =vt ,t =s v 。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 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 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读数:表中 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 ,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 t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 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2012新人教版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要包含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 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 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 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3.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定义: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 慢程度 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 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 固 >v 液 >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 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 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17m。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 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上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 声的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V液>V气)真空不能传声。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声纳系统) 4.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 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 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 声音等级的划分 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 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10.声的利用:(1)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如B超、声纳、雷达等)(2)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洁牙、超声波碎石、清洗精密零件等) 第二部分光现象及透镜应用 (一)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