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由贸易区专题书目推荐概述

自由贸易区专题书目推荐概述

自由贸易区专题书目推荐概述
自由贸易区专题书目推荐概述

彻底搞懂中国自由贸易区优惠

作者:刘德标,祖月主编

出版社:中国海关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8-1

内容简介:走进21世纪的10年,中国已经签订了8个自由贸易协定和1个优惠贸易协定。但是,中国企业对“自由贸易区与区域贸易协定的关系”还不知晓,对“自由贸易区优惠的游戏规则”认识不够。因此,本书致力于普及自由贸易区知识,对中国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进行介绍、比较、分析,从而帮助读者掌握立法内容,明确运行机制,熟悉操作规程。本书力图从纵横两个方面阐述。纵向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走进中国自由贸易区;第二部分,中国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第三部分,内地与港澳签署的《安排》;第四部分,中国签署的《亚太贸易协定》,并汇编了中国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目录作为附录。横向又分为五个部分,即货物贸易关税的优惠,区域原产地规则的优惠,服务贸易承诺的优惠,投资的优惠,其他经济合作的优惠。而且,在具体章节后面,都附有“中国-××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证书及填制说明”。

重叠式自由贸易区理论与实证研究

作者:成新轩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8-1

内容简介:重叠式自由贸易区是21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中一个突出现象。重叠式自由贸易区并非传统自由贸易区简单的叠加,而是对传统自由贸易区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书从原产地规则的角度,分析了重叠式自由贸易区的短期经济效应和长期经济效应,并运用实证的方法进行验证。探讨了重叠式自由贸易区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提出了原产地规则的国际协调思路,分析了以中国为轮轴的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发展对策。

创建中俄自由贸易区问题探索

作者:赵传君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1-1

内容简介:中国与自己的最大邻国、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最具市场潜力的经贸合作伙伴——俄罗斯还没有实现贸易自由化,是中俄两国具不具备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条件?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将会产生怎样的经济效应、战略效应和区域安全效应?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需要解决哪些难题和障碍?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应选择何种模式和监管机制?如何加速推进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对于上述问题,本书作者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给出了令人信服的明确答案,提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独到见解。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概论

作者:蒋满元主编

出版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8-1

内容简介:本书内容包括: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导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等内容。

空港自由贸易区理论与实践探索

作者:《首都空港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编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1-1

内容简介:本书集系统性、理论性、超前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一是具有系统性,主要体现在本书以首都临空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并进一步对空港自由贸易区的演进规律、带动作用、功能定位、战略实施步骤以及政策支持等进行了系统性的剖析。二是具有理论性,本书着重对空港型自由贸易区的演化发展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从中探索出了一般性规律。三是具有超前性,目前国内还没有空港自由贸易区,更没有研究空港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发展方面的专著,本书的出版将对空港型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四是具有实用性,本书对首都建设空港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实施步骤和政策建议,对于首都空港自由贸易区的运作和管理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对于国内外其他地区建设和发展空港型自由贸易区也具有借鉴意义。

中国与澳大利亚建立自由贸易区研究

作者:张海森著

出版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1-1

内容简介:本书对中澳经贸关系发展进行了回顾,系统地比较了各自的对外贸易政策、FTA 战略,对双方产业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全面的比较,测算了主要产业的比较优势,运用美国普度大学开发的并在国外广泛使用的全球贸易分析预测模型(GTAP)模拟中国与澳大利亚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影响。在模拟方法上,不仅考虑静态效应,同时考虑长期内贸易、投资和收入的内在联结机制,模拟资本内生化条件下,建立中澳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长期动态影响,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于双方建立自贸区存在的问题和机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政治经济研究

作者:李艳丽著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2-1

内容简介:随着多边贸易体系对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作用逐渐减弱,尤其是多哈回合的失败,一些国家开始转向了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战略,中国即是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启动本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的。中国作为一个自由贸易区战略启动较晚的新兴大国,在制定和执行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过程中出现了较显著的“非经济”因素考虑的特征,传统的单纯从福利角度分析自由贸易区参与国经济得失的分析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要。本文运用政治经济的分析方法对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进行解析,并同时参照美国、日本等大国的战略实践,为完善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提供政策建议。

自由贸易区战略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服务于一国多元化的战略意图。《中国经济文库·理论经济学精品系列(2):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政治经济研究》从三个层面来研究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目标与执行效果。首先研究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经济效应,并引用引力模型,将自由贸易区虚拟变量加入引力模型中,研究其对双边贸易量的影响。回归结果认为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逐年下降,自由贸易区战略中的“非经济”因素考虑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次研究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与国际安全的关系,认为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与石油安全以及反对国际恐怖主义密切相关。最后研究自由贸易区战略对中国大国“和平崛起”战略的影响,认为中国充分运用了自由贸易区战略,为大国崛起战略的执行谋求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国经济文库·理论经济学精品系列(2):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政治经济研究》的创新首先主要体现在研究视角的创新。本书运用政治经济的分析方法,不但对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进行研究,而且将国际关系的相关理论也纳入分析中,研究自由贸易区战略在国际安全和大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本书的创新还体现在观点的创新。《中国经济文库·理论经济学精品系列(2):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政治经济研究》认为自由贸易区战略可以运用到多个战略意图中去。对于促进国家石油安全、应对国际恐怖主义以及维护巩固大国地位等,自由贸易区战略都可以是比较有效的战略手段,为实现中国不同的国家战略意图作出贡献。

北美自由贸易区贸易救济法律制度研究

作者:史晓丽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5-1

内容简介:《北美自由贸易区贸易救济法律制度研究(1952-2012)》是一本综合运用现代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对北美自由贸易区贸易救济法律制度进行研究的学术著作。全书分为六章,从“NAFTA贸易救济法律制度的模式”、“NAFTA保障措施法律制度”、“NAFTA反倾销和反补贴法律制度”、“NAFTA贸易救济制度与WTO规则的相符性”、“NAFTA贸易救济争端案件引发的管辖权问题”及“中外区域贸易协定贸易救济法律制度及对NAFTA的借鉴”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全书体例清晰,资料翔实,学术价值颇高。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领导干部知识百问百答

作者:马勇,贺磊,杨建美编著

出版社:云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7-1

内容简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知识百问百答》是目前国内少有的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众知识读本。它们的文字简洁,内容通俗易懂,从专业的角度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行了全方位介绍,是面向广大公众和各基层干部领导的知识读本。

东亚自由贸易区(EAFTA)的路径选择研究

作者:胡庆江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1

内容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在新一轮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竞争格局中,东亚自由贸易区(EAFTA)成为东亚地区与欧美地区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竞争的一种新思维和新形式。然而,由于成员国特殊的政治经济关系,东亚自由贸易区(EAFTA)的建成将面临任何其它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从未有过的挑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文库:东亚自由贸易区(EAFTA)的路径选择研究》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出发,深入探讨了影响东亚自由贸易区(EAFTA)路径选择的经济基础和约束条件,通过对南北型自由贸易区路径选择的比较研究,指出了东亚国家应如何借鉴EU、NAFTA的成功经验并吸取APEC自由贸易安排的教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文库:东亚自由贸易区(EAFTA)的路径选择研究》最后探讨了东亚自由贸易区(EAFTA)路径选择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从时间角度提出了东亚自由贸易区具体的最优现实路径以及我国参与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对策和途径。

中日建立自由贸易区问题研究

作者:徐梅等著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7-1

内容简介: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世界贸易组织(WTO)多边贸易谈判步履维艰,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各国和地区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作为WTO的最大例外,缔结自由贸易协定(FTA),建立自由贸易区,以其主动性、灵活性和广泛性等优点,成为各国和地区区域化对策的主要内容,乃至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一大潮流,大有顺之者兴、逆之者衰的趋势。

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2008年版《通商白皮书》中的资料,2007年,韩国、日本和美国已签署和正在谈判的FTA分别覆盖各自对外贸易额的50.6%、34.7%和42.1%,澳大利亚、墨西哥的这一比重在2006年就达到58.6%和86.7%,而我国已签署和正在谈判的FTA仅涵盖对外贸易额的25.3%。这对我国进一步发展对外经贸关系极为不利。

APEC走向亚太自由贸易区问题研究

作者:宫占奎,刘晨阳主编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2-1

内容简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1989年成立,1994年确立茂物目标,即APEC发达成员与发展中成员分别于2010年和2020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1995年制定的《大阪行动计划》将茂物目标具体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内容包括4个领域,便利化内容包括11个领域,同时确定了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基本原则。从1996年开始,APEC各成员为实现茂物目标提交自己的单边行动计划(IAP),并从1997年1月起推进APEC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到目前为止,APEC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也实施了11年。在此期间,APEC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也有不足。

为了使APEC成员的承诺得到落实,APEC始终注重评估工作。1998年,APEC部长级会议提出,依据APEC原则、目标和纲领对各成员的IAP进行总体评估。1999年初,APEC 高官会承诺进行IAP的独立评估,并责成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PECC)对APEC总体进展进行评估。

商业模式变革文献综述

商业模式变文献综述 1.商业模式的概念 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商业模式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各界的高度认可与重视。众多企业在有效利用商业模式的情况下,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但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还是不够系统、完善。一般定义: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对于商业模式的真正含义,理论界没有形成统一的权威解释。笔者将对商业模式的四个角度对其概念进行综述。 经济(盈利)角度:经济类的定义仅仅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的经济模式,其本质内涵为企业获取利润的逻辑。与此相关的变量包括收入来源、定价方法、成本结构、最优产量等。许多研究者都从这个角度对商业模式进行了概念界定和本质阐述。Stewart 等 ( 2000 ) 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能够获得并且保持其收益流的逻辑陈述。Rappa ( 2000 ) 则认为商业模式的最根本内涵是企业为了自我维持,也就是赚取利润而经营商业的方法,从而清楚地说明企业如何在价值链 ( 价值系统) 上进行定位,从而获取利润。Hawkins ( 2001) 把商业模式看作是企业与其产品/ 服务之间的商务关系,一种构造各种成本和收入流的方式,通过创造收入来使企业得以生存。Af uah 等 ( 2001 ) 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获取并使用资源,为顾客创造比竞争对手更多的价值以赚取利润的方法。商业模式详细说明了企业目前的利润获取方式、未来的长期获利规划,以及能够持续优于竞争对手和获得竞争优势的途径。 运营角度:运营类定义把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的运营结构,重点在于说明企业通过何种内部流程和基本构造设计来创造价值。与此相关的变量包括产品/ 服务的交付方式、管理流程、资源流、知识管理和后勤流等。也有许多研究者从这个角度对商业模式进行了概念界定和本质阐述。Timmers 将商业模式定义为表示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架构,内容包含对不同商业参与主体(business actors) 及其作用、潜在利益和获利来源的描述。Mahadevan 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与商业伙伴及买方之间价值流(value stream) 、收入流(revenuestream) 和物流(logistic stream) 的特定组合。Applegate 把商业模式说成是对复杂商业现实的简化。通过这种简化,商业模式可用来分析商业活动的结构、结构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商业活动响应现实世界的方式。Amit 等把商业模式看作是一种利用商业机会创造价值的交易内容、结构和治理架构。他们描述了由公司、供应商、候补者和客户组成的网络运作方式。 战略角度:战略类定义把商业模式描述为对不同企业战略方向的总体考察,涉及市场主张、组织行为、增长机会、竞争优势和可持续性等。与此相关的变量包括利益相关者识别、价值创造、差异化、愿景、价值、网络和联盟等。目前来看,国外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大部分属于这个范畴。KMLab 顾问公司(2000) 将商业模式定义为关于企业如何在市场上创造价值的描述,内容包括企业的产品、服务、形象与配销的特定组合,还包括用以完成工作的人员与作业基础建设的基本组织。Linder 等(2000) 认为商业模式是组织或者商业系统创造价值的逻

我国自由贸易区域战略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自由贸易区域战略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08—3班 姓名:李一楠 学号:0876802324 指导老师:吕跃聪

摘要: 以自由贸易协定(FTA)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在全球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在全球多边贸易谈判进展缓慢的国际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我国要积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全面、深入、有效地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应在澄清概念内涵的同时,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自由贸易区发展方向。 关键词:自由贸易战略现状发展

目录 1我国自由贸易区战略背景 (4) 1、1我国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时间 (4) 1、2我国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情况 (4) 1、2、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过程 (4) 1、2、2我国自由贸易区建立范围 (5) 1、3我国自由贸易区的特点 (5) 1、4我国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意义 (5) 2我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分析 (6) 2、1我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目标 (6) 2、2我国自由贸易区战略方向 (7) 2、3我国自由贸易区的战略选择 (7) 2、3、1战略主动 (7) 2、3、2战略区域 (7) 3我国自由贸易区现状 (8) 3、1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现状 (8) 3、2我国自贸区战略特点 (9) 3、3我国自由贸易区实施效果 (9) 3、3、1中国-东盟自贸区 (9) 3、3、2中国-智利自贸协定 (9) 3、3、3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协定 (10) 3、3、4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 (10) 3、3、5中国-新加坡自贸协定 (11) 3、3、6中国-秘鲁自贸协定 (11) 3、3、7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 (11) 4我国自由贸易区问题分析 (12) 4、1自由贸易区发展的障碍 (12) 4、2成员国间的摩擦和矛盾 (12) 4、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经贸结构的雷同化 (13) 4、4缺少核心的经济力量和协调机制 (13) 4、5自由贸易区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13) 4、6“重贸易,轻投资”的不平衡 (13) 4、7“政府推得快,企业跟得慢”的不平衡 (14) 5我国自由贸易区发展前景及对策 (14) 5、1我国自由贸易区前景展望 (14) 5、2我国自由贸易区发展对策 (15) 5、2、1双边积极合作,开拓服务贸易新领域 (15) 5、2、2创造条件,加大对外直接投资 (15) 5、2、3普及自贸区知识 (16) 5、2、4扩大政策利用广度,实现贸易延伸 (16) 6参考文献 (16)

中国语言学必读必备书目400种

中国语言学必读必备书目400种 北京大学语言学院推荐 (英)The Categories(范畴):亚里士多德 (英)THE DEVIL’S DICTIONARY(魔鬼词典)-- AMBROSE BIERCE(阿姆布诺斯·比尔斯) (英)The Foolish Dictionary(愚蠢的词典)-- Gideon Wurdz(吉顿·伍兹) (英)表述和意义:言语行为研究[美]塞尔[Searle,J.R.] (英)词汇、语义学和语言教育[英]哈切(Hatch,E (英)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语言习得 (英)当代句法理论通览 (英)当代语义理论指南--[美]拉宾(Lappin,S.)著 (英)德里达--诺利斯 (英)汉语方言的连续变化变调模式--陈渊泉 (英)话语分析入门:理论与方法[美]吉(Gee,J.P.)著 (英)会说话的哺乳动物:心理语言学入门 (英)剑桥语言百科词典 (英)交际语言教学论 (英)句法:结构、意义与功能 (英)跨文化交际:语篇分析法[美]斯科隆(Scbllon,R.)等著 (英)历史语言学 (英)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 (英)乔姆司基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英)人类语言学入门 (英)认知语言学入门 (英)社会语言学教程 (英)言语的萌发:语言的起源和进化 (英)言语行为:语言哲学论[美]塞尔(Searle,J.R.)著 (英)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英)英诗学习指南:语言学的分析方法[英]利奇(Leech,G.N.)著 (英)语法化学说 (英)语料库语言学 (英)语料库语言学入门[新]肯尼迪(Kennedy,G.)著 (英)语言和人 (英)语言类型学与普通语法特征--Croft (英)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Sapir (英)语言迁移:语言学习的语际影响[美]奥德林(Odlin,T.)著 (英)语言心理学[美]卡罗尔(Carroll,D.W.)著 (英)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 (英)语言学教程--Radford (英)语言学课题:语言研究实用指南 (英)语言学理论:对基要原著的语篇研究 (英)语言学入门[英]普尔(Poole,S.C.)著 (英)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中的错误:错误分析探讨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解读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解读 2019年8月30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广西自贸试验区)举行揭牌仪式,正式启动了建设工作。为高标准建设好自由贸易试验区,2019年12月23日,自治 (桂政发〔2019〕区人民政府印发了《促进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政策》 53号),从支持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等11个方面提出了30项优惠措施,简称“广西自贸三十条”。 一、为什么要出台《支持政策》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毗邻东盟、沿海沿边,特色鲜明。发展目标就是要“建成引领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鹿心社书记强调,自贸试验区建设要打好特色牌,着力探索首创性改革,发挥政策叠加优势,加快发展优势产业。陈武主席在调研广西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时指出,要举全区之力推动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制定的支持政策要管用、够力。按照鹿心社书记、陈武主席的指示精神,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指挥部结合广西开放发展的现实需求,借鉴其他自贸试验区建设经验、做法,制定了支持政策。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 一是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发展路径: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政策创新为支撑、以产业发展为导向,注重三者有机结合,推动自贸试验区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积极支持各片区开展自主性、差异化改革,在推动中国—东盟国际经贸合作中探索新机制、新政策。加强政策集成,促进自贸试验区与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中国—东盟信息港、中马“两国双园”、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平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建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 二是着力形成“四最五集聚”的发展态势: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形成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系,是建设自贸试验区的关键目标。“四最”,就是要把自贸试验建成我区“产业转型升级最具潜力、开放合作最具优势、创新创业最具活力、体制功能最为完善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五集聚”,就是要在自贸试验区“推动高端产业集聚、跨境产业集聚、功能平台集聚、制度创新集聚、优秀人才集聚,形成开放型经济新动能”。 三是着力打造“两高、两低”的特殊经济区: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产业竞争力是加快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通过政策集成,提升企业获得感,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活力,把自由贸易区建成高度自由、高度便利,低成本、低税负的特区。 按照这样的考虑,我们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的优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34条,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国家税法的时候,除应由国家统一审批的减免税收项目以外,对属于地方财政收入的某些需要从税收上加以照顾和鼓励的,可以实行减税或者免税”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入区企业优惠和奖励,体现优先和特殊支持,形成了“广西自贸三十条”政策。 二、《支持政策》重点支持哪些领域 “广西自贸三十条”聚焦改革优先权、产业发展、财税金融、招商激励、引进人才、产

商业模式、共生体与商业生态:案例与理论

商业模式、共生体与商业生态:案例与理论 魏炜朱武祥林桂平 摘要:商业模式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只包括核心利益相关者、微观视角的商业模式或包括所有宽泛利益相关者、宏观视角的商业生态。本文在商业模式和商业生态之间建立起中观视角的新概念——共生体,为同个商业生态中不同商业模式的企业建立起同一个坐标系,使不同商业模式的企业之间进行比较成为可能;也为企业创新、重构商业模式提供更为广阔但又不过于宽泛的利益相关者视角。为更好阐述理论,本文采取DG公司的商业模式重构过程作为共生体概念导入、逻辑解释和理论体系建构的单案例研究样本。关键词:商业模式共生体商业生态利益相关者 Abstract: The essence of a business model defines a transaction structure that involves stakeholders. In this article, we examine the transaction structure, including transaction relationship, forms and so on, among these stakeholders, and introduce a new concept of “symbiont”, the aggregation of the business model of the focal firm as well as the business models of its stakeholders. By proposing this innovative concept, we bridge the gap between macro (Business Ecosystem) and micro (Business Model) views and therefore broaden our thinking of business model. The concept of “symbionts” in business model that we create provides a share coordinate system for different business models in the same business ecosystem, making it possible to compare different business models directly. What’s more, it allows us to analyze a focal firm's business model in a micro viewpoint, which may suggests how to restructure or reform the focal firm in a surgical way based on the anatomic picture of the company. We focus on th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of an old-lined agriculture firm in China to better explain our theory. Key Words:Business Model, Symbionts, Business Ecosystem, Stakeholders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管理学科,研究对象为企业组织及其内部各部门、人员等之间的关系和业务活动、管理活动。视角从微观到宏观分别为人员、组织和产业。评价标准则为运营的业绩指标——如何更好地发挥既定资源禀赋的最大能力。 商业模式研究对象为焦点企业(商业模式研究的对象)及其利益相关者,考察他们之间的交易关系、交易方式等组成的交易结构总和。视角进一步拓展,微观至焦点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处于企业内部、具备独立投入产出、独立利益诉求、独立权利配置,如物流、信息平台、支付平台等),宏观至整个商业生态,包括焦点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如企业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竞争对手,甚至焦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相关者,如供应商的供应商、客户的客户、竞争对手的合作伙伴等等。评价标准则是价值的创造、传递效率。观察价值如何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创造和传递,焦点企业从中获得多大的价值等。 这种视角的拓展,具备三方面意义:第一,从商业生态等宏观结构定位焦点企业的价值

语言学参考书籍总汇汇总

语言学参考书籍总汇 总结了包括语言学、语用学、翻译、跨文化交际、二语习得、测试、教学法等方向的参考书籍 社会心理语言学上海外教王德春2000 对比语言学概论上海外教许余龙2000 语义学上海外教李瑞华2000 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上海外教王寅2001 国俗语义研究上海外教吴友富1999 当代西方语法理论上海外教俞如珍2000 英汉修辞比较研究上海外教胡曙中1999 美国新修辞学研究上海外教胡曙中1999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上海外教李瑞华2000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上海外教李自俭1999 现代修辞学上海外教王德春2001 辞格与词汇上海外教李国南2001 中国英汉翻译教材研究(1949-1998) 上海外教张美芳2001 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上海外教黄国文2001 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上海外教朱永生2001

现代语言学丛书上海外教 新编心理语言学上海外教桂诗春2000 心理语言学上海外教桂诗春2000 语言问题探索上海外教王宗炎2000 生成语法理论上海外教徐烈炯2000 美国语言学简史上海外教赵世开1999 汉语的语义结构和补语形式上海外教缪锦安2000 应用语言学上海外教刘涌泉2000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外教胡壮麟2000 神经语言学上海外教王德春2000 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上海外教冯志伟1996 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上海外教戚雨村2000 语言学和语言的应用上海外教王宗炎2000 语言系统及其运作上海外教程雨民1998 模糊语言学上海外教伍铁平2000 汉英对比语法论集上海外教赵世开2000 语言共性论上海外教程工2000 语义学教程上海外教李福印2000 教学篇章语言学上海外教刘辰诞2000 英语语言学纲要上海外教丁言仁2001 交际法英语教学和考试评估上海外教徐强2000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上海外教朱永生2001

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的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献对比研究

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的文献综述 【摘要】动态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企业的需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市场的发展趋势,商业模和战略的动态变化成为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而在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方面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如何,这是本文的关注重点。本文从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纷繁复杂的研究框架中选取了现阶段更受关注的四点——管理者认知在战略中的作用、商业模式转型、战略转型的驱动因素以及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作为论述重点,对国内外的研究做出梳理 【关键词】管理者认知商业模式战略转型多元化 一.管理者认知在战略中的作用 尚航标、李卫宁和蓝海林(2013)给管理认知做出了如下定义:管理认知是企业战略决策者在进行战略决策时所用到的一种知识结构。管理认知通过提供信息搜寻功能、信息解释功能和行动逻辑功能来影响企业战略决策,进而影响企业绩效并决定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 在过去的20年中,管理者和组织认知(MOC,managerial and organizational cognition)在战略管理研究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Walsh,1995;Huff,2005;杨迤等,2007;Kaplan,2011)。SuchetaNadkarni and Pamelas.Barr(2008)将管理认知划分为注意焦点(attention focus)和环境—战略因果逻辑(environment-strategy casual logics)。其中注意焦点是指高层管理者对他们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主观认知程度,这些认知受一个(或多个)领域的观念的支配,而忽视其他领域。Daft and Weick (1984)认为关于环境与战略之间因果关系有两种不同的逻辑方式,一种是环境驱动模式(environment-driven)所代表的确定逻辑(deterministic logics),一种是解释驱动模式(interpretation-driven)所代表的前摄逻辑(proactive logics)。在环境驱动模式中,高管认为环境决定战略,因为高管所感知的环境是确定的、剧烈的、可测量以及有决定因素的,他们先了解那个环境的需要继而提出反应战略。在解释驱动模型中,高管根据战略来确定环境,因为高管所面对的环境是更不确定和更难分析的。武亚军(2013)将MOC的研究领域归纳为三个:一是行为决策理论研究,它关注认知偏见、简化原则等在战略决策中的应用及调整;二是认知地图和认知结构研究,它主要关注管理者的认知方法;三是认知结构与战略管理过程的联系,包括战略形成和实施过程。武亚军运用认知地图和扎根方法对华为公司领导人任正非进行分析,发现了“战略框架式思考”和“悖论整合”两个典型认知模式,在中国转型发展的复杂动态环境下,任正非的这种思维模式具有有价值、稀缺、难模仿、难替代等特征,是华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来源。 管理者认知在企业战略形成、推进及转型等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达成了一致。Tushman & Romanelli (1985)指出,高管的变革与继任是克服转型障碍的重要机制。Tushman等(1985)的研究发现公司绩效的下滑并不能直接推动战略转型的实施,而是否存在新任管理者是关键的调节因素。Loasby(2002)认为,企业成长阶段演进及相应的组织变革,都与企业管理者对未来变革和成长机会的认知变化发生直接关系。Yokota & Mitsuhashi(2008)的研究发现,新任管理者是否可以推动战略转型的实施取决于其是否可以改变战略决策的过程;高管的变更与继任并不是触发战略转型的充分条件,只有当高管变更后管理者价值观和利益偏好发生改变时,战略转型才会实施。在国内,薛有志等也认为管理者的认知过程是形成战略的组织因素中必不可少的动态要素;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将优化高管团队构成和改善经营者战略思维作为提升企业战略决策能力的关键;尚航标黄培伦(2010)在对万和集团的案例研究中提出了有限理性视角下企业管理者认知对企业竞争优势

浙江省家具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浙江省家具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前言 对“竞争力”进行系统的研究始于1980年,在达沃斯举办的欧洲经济论坛年会结束后参会者将国际竞争力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开始进行研究,并与1986年发表了首份国际竞争力报告。从此,竞争力逐渐被国家政府和企业界所重视,竞争力理沦也逐渐在经济领域被广泛使用,并延伸出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区域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等一系列相关概念。 一、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 产业国际竞争力是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概念,目前对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很多,但没有能够完全的定论何为产业国际竞争力。 1985年,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WEF)就首次提出了产业为国际竞争力的概念,认为国际竞争力是“一国企业能够提供比国内外竞争对手更优质量和更低成本的产品与服务的能力”。 1991年,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IMD)和世界经济论坛将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定义为“在世界范围内一国企业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与服务的能力,其价格和非价格特性比国内外竞争对手更具有市场吸引力”[1]。 1994年,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和世界经济论坛修改了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和评价准则,认为“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或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2]。 1996年,世界经济论坛将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一国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持续高速增长的能力”。 2003年,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认为,国际竞争力是“一国创造与保持一个能够使企业持续产出更多价值、人民拥有更多财富的环境的能力”[3]。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把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一国能够在自由公正的市场条件下生产产品和服务,而这些产品和服务既能达到国际市场的检验标准,又能使该国人民的实际收入保持不变并有所提高的能力”[4]。

语言学各门课程教材及推荐书目-(简明版)

课程名称:语言学流派 刘润清(编著),1995,《西方语言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蓝纯(主编),2007,《语言导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课程名称:语义学 Saeed, J. I. 2000. Seman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Lyons, J. 2000. Linguistic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课程名称:认知语言学 Evans, V. & Green, M. 2006.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课程名称:语音学与音系学 Carlos Gussenhoven, Haike Jacobs. 2011. Understanding Phonology.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Peter Ladefoged. 2009. A Course in Phone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课程名称:语用学 Rose, Kenneth R. & Gabriele Kasper. 2001. Pragma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Verschueren, Jef. 2000.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A text that reconsiders th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pragmatics, i.e. regarding it as a perspective into language and language use.) 课程名称:文体学 王佐良,1987,《文体学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张德禄,2005,《语言的功能与文体》。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天津自贸区政策解读要点要点

天津自贸区政策要点 一、有效降低投资门槛 1.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15类、50项、122条)。 2.在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允许自担风险到各国各地区自由承揽项目,对不涉及敏感国家和地区、敏感行业的境外投资项目全部实行备案制。 3.鼓励设立从事境外投资的股权投资企业和项目公司,支持设立从事境外投资的股权投资母基金。 二、推动贸易转型升级。 4.搭建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贸易促进平台。 5.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并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海关监管、检验检疫、退税、跨境支付、物流等支撑系统。 6.发展服务外包业务,建设文化服务贸易基地。 7.建设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天津示范中心,探索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8.建立华北地区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 9.开展知识产权跨境交易,创新知识产权投融资及保险、风险投资、信托等金融服务,推动建立知识产权质物处置机制。 10.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11.支持进口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及零部件和资源类商品。 12.支持开展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平行进口汽车应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进口商应承担售后服务、召回、“三包”等责任,并向消费者警示消费风险。 13.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管理服务模式。 14.在执行现行税收政策前提下,提升超大超限货物的通

关、运输、口岸服务等综合能力。 15.扶持和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从事国际采购的中小企业提供通关、融资、退税、国际结算等服务。 16.鼓励国内期货交易所在自贸试验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开展业务,扩大期货保税交割试点品种,拓展仓单质押融资等功能,推动完善仓单质押融资所涉及的仓单确权等工作。 17.依法合规开展大宗商品现货交易。 18.允许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保税展示交易平台 19.开展境内外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维修业务试点。 20.探索开展境外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再制造业务试点。 21.允许外商开展机电产品及零部件维修与再制造业务。 22.推动建立检验检疫证书国际联网核查机制,推进标准和结果互认。 23.改革和加强原产地证签证管理。 24.推动实施第三方结果采信。 25.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国际船舶管理企业。 26.放宽在自贸试验区设立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国际船舶企业的外资股比限制。 27.允许外商以合资、合作形式从事公共国际船舶代理业务,外方持股比例放宽至51%。 28.建设中国北方国际航运融资中心,鼓励境内外航运保险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等航运服务中介机构设立营业机构并开展业务。 29.在落实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相关配套政策基础上,中方投资人持有船公司的股权比例可低于50%。 30.充分利用现有中资“方便旗”船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船舶在自贸试验区落户登记。 31.推动海运集装箱和航空快件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发展。 32.允许中资公司拥有或控股拥有的非五星旗船,试点开

赢利模式文献综述

硕士研究生文献综述报告 一、引言 一个企业能否寻找到一套优秀、成熟的赢利模式,往往是这个企业能否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赢利模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短缺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初期经历了要素驱动、能力驱动之后,到了充分竞争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便要由赢利模式来决定。实际上,当今成功企业的战略,其根本已经不再是公司本身,甚至不再是整个行业,而是企业的整个价值创造系统,也就是企业的赢利模式。 二、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国外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以2003年为界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03之前的这个阶段称其为开创性阶段;之后的阶段为综合性阶段。在开创性阶段,人们普遍以概念研究为重点,采用归纳逻辑思维方法从大量案例研究中总结规律,归纳出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分类方法、变革路径、评估方法。在综合性阶段,人们对于概念的研究普遍采用“博采众长”的方法,对前人的研究成果按照主客观要求进行整合,得出自己的概念定义;对赢利模式的构成、表述、演化、评估多数采取演绎的逻辑思维方式进行研究,在人们比较普遍接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特定领域或特定现象得出特定的结论。本文的阶段划分当然不是绝对的,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给出的一个大概的描述。 1、代表性学者著作简介 表1:企业设计要素

资料来源: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等著,凌晓东等译,发现利润区【M】.北京:中心出版社,2003.13.页 表2 :赢利模式构成要素代表性观点[10,11] 3、赢利模式的分类研究综述 分类研究是赢利模式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多数文献中关于赢利模式分类的描述是非结构性的,这使得很难准确识别和区分具体的商业模式,也很难评价每个商业模式所需要的资源和基础设施。并且,这些赢利模式分类研究一般都没有提供一个框架使得

中英自由贸易区可行性分析【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中英自由贸易区可行性分析 材料来源情况: 本文参考文献的来源主要来自于市场上正式出版的各种关于自由贸易区的专著以及各种关于国际贸易、自由贸易区、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等方面的专业经济学杂志、学报、报纸报道,经及从互联网上获得相关的数据库资源。此外还参考了部分高校的硕士、博士的毕业论文;相关数据的获得主要来自市场上出版的各种年签以及商务部等国家政府网站上向社会公开公布的统计数据。 文献综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半个多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贸总协定(GATT)及其随后的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代表的全球范围的多边贸易体制和以欧洲经济共同体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并驾齐驱,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共同构成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大势,二者互相促进,共存共荣,却不能相互替代。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既可能作为经济全球化必不可少的先行步骤,促进世界经济的逐步融合,又可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巨大障碍。GATT/WTO在确立自身全球贸易领导者位的同时,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议、监督和引导的重任,通过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宽容与规范更好地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自身的消极影响,使之在不偏离贸易自由化的轨道上快速前行,成为对WTO多边贸易体制的有益补充。从这个意义上讲,GATT/WTO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关税同盟理论则奠定了现代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基础,以此为蓝本先后出现了大市场理论、协议性分工理论,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局部均衡到一般均衡,分析方法日趋多样化。 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简称FTA)是指两个或两上以上的国家/地区(包括单独关税区)为实现相互之间的贸易自由化所进行的地区性贸易安排。国外学者对自由贸易区的研究比较多,成果也很丰富,FTA对区域内经济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由于区域内成员方相互之间取消关税和贸易数量限制措施所产生的各成员方贸易发展的直接效果,二是缔结FTA后由于区域内生产效率提高和资本积累增加所导致的各成员方经济增长加快的间接效果;二者也分别被称为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前者以维纳(Jacok Viner)的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为主,这也是现代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核心;后者则相对较为复

研究生语用学学习参考书目

语言学基础 1. R.H. Robins General Linguistics (外研社) 2. F. de Saussur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3. R.H. Robins A short History of Linguistics 4. George Yule The Study of Language 5. Stuart C. Poole 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6. Andrew Radford Martin Atkinson David Britain Harald Clahsen Andrew Spencer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7. H.G. Widdowson : Linguistics (外教社) 8.索绪尔第三次普通语言学教程屠友详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9 语言论布龙菲尔德商务印书馆 10 语言要略Dwight Bolinger 原著(汉译本)外研社 11 普通语言学基础王钢湖南教育出版社 12 语言学教程王振昆谢文庆外研社 13 语言学和语言的应用王宗炎外教社 14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15 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戚雨村外教社 16 语言问题探索王宗炎外教社 17 现代英语语言学概论戴炜栋束定芳周雪林陈夏芳外教社 18 西方语言学流派刘润清外研社 19 许国璋论语言许国璋外研社 20 语言学新解熊学亮复旦大学出版社 21 语用学教程胡壮麟北京大学出版社 22 美国语言学简史赵世开外教社 语言学分支,流派,应用及交叉学科 1 语义学导论伍谦光湖南教育出版社 2 语义学Geoffrey Leech 外教社(汉译本) 3 Linguistic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 John Lyons 外研社 4.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A. K. Halliday 外研社 5 当代句法学导论温宾利外研社 6 英语语体学程雨民外教社 7 文体学概论秦秀白湖南教育出版社 8 语用学概论何自然湖南教育出版社(修订版何自然冉永平)9.新编语用学概要何兆熊外教社 10.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何自然外教社 11.语用学探索何自然世界图书出版社 12.语用学教程索振羽北京大学出版社 13 认知语用学概论熊学亮外教社 14 语用学讲稿notes on pragmatics 何自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5 语用学文献选读何兆熊主编外教社 16 话语理解的语用学文旭四川辞书出版社 17 语用与认知何自然冉永平主编外研社

自贸区金融政策解析

自贸区金融政策解读 暨中小微企业自贸区跨境融资策略培训班 日期:年上海月日;深圳月日 讲师:陈老师 学费:¥元人(含授课费、资料费、天午餐及茶点等) 本课程有名额限制,额满顺延到下期,欲报名从速。 【博传培训;咨询热线;客服】 【培训对象】适合所有中小微企业及大中型企业老板,财务,营销,海外投融资等人员 课程背景: 中小微企业跨境融资一直是一个难题,现在自贸区的建设,为中小微企业跨境融资提供了一个 切实可行的平台。而如何合理合法地利用自贸区的优势,实施跨境融资,本课程,将通过详实的案例和政策解读,为中小微企业跨境融资进行点评,为中小微企业跨境融资提供策略和方法。 粤津闽三大自贸区挂牌已有半个月,银行纷纷跻身其中布局跨境金融业务。据了解,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以及浦发、中信、兴业、招商等多家股份制银行,都在建基于跨境融资业务的综合金融创新平台,通过“一站式”服务增加跨境贷款投放量。 在自贸区政策下,跨境贷款融资成本低。广东自贸区的《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企业可申请跨境人民币贷款,这一政策在自贸区内延续。农行广东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跨境贷款业务的优惠利率为.至,远比境内融资低。 同时,允许企业借外币外债,这意味着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大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做相应的套期保值,如远期结售汇、期权等方式,锁定汇率。 【课程大纲】 一、自贸区金融与离岸金融政策解读 、跨境投融资与跨境信托 、离岸金融与离岸金融衍生 、全球供应链贸易融资 、自贸区跨境融资租赁 二、自贸区离岸金融业务 *跨境投融资汇兑便利化(人民币与外汇业务同区化) *跨境财富管理,离岸金融业务 .离岸对冲基金 .离岸置业(房地产) .离岸与跨境资产管理 .离岸投资与离岸资产重组 .离岸消费 .跨境人民币资产管理与离岸人民币业务 .金融资产离岸管理 .金融租赁与离岸金融租赁 三、自贸区账户与跨境融资平台 、自贸区央行条细则解读

电子商务前沿【文献综述】

湖北工程学院 2017—2018学年度第1学期期末考核答卷 考核课程: 电子商务前沿讲座 考核类型:考查 考核形式:开卷(文献综述) 学生所在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 班 级: 0153005441 试 卷 A 大学生网络营销能力秀始于2009年,是高校竞赛式网络营销教学实践平台,锻炼和培养大学生的网络营销核心能力,每个学期各举办一期,到2016年下半年已进行16期,超过7000个大中专院校的20万师生参加过网络营销能力秀。能力秀——网络营销开始的地方。 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及模式创新文献综述 前言 研究背景: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到 2015年 12月底,我国网民 规模已达到 6.88 亿,全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 50.3%。其中,手机用户规模达到了 6.20亿,并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而且 2016 年,全国的网上购物、网络团购等类似业务再创新高。据统计数据显示,在2016年6 月底,我国网民达7.10亿,其中手机网民达6.56亿,在这种环境下,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企业的蓬勃发展,而传统零售企业的经营发展受到了电子商务的重创,生意惨淡,面对这样的局势,就要求线上线下相结合,发展移动电子商务,以求实体经济和网络经济平衡发展。 研究目的:通过搜集大量文献和其他网络资源,研究不同学者对电子商务的商业模 式的概念理解、商业模式的创新,最后对现有商业模式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引起更多的学者关注这一问题,并为研究商业模式的学者提供参考价值。

研究意义:理论意义:第一,推动移动电子商务事业理性发展。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好坏影响着移动电子商务顺利进展。本文所研究的商业模式将给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带来更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理性全面的发展空间。 第二,本文借助移动网络技术,探索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将商业模式的各个组成部分细分,促使研究的理论方法更加全面。 第三,有利于进行学术交流。对移动电商的商业模式进行相关理论的探索,可以促进学者之间学术交流,同时也为今后从事这一领域研究学者提供参考。 实践意义:第一,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研究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使其更好地发展,给 用户提供服务带来便利,企业明确自身的责任,维护自身的利益。促进企业与企业间合作,达成利益共享。 第二,促进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分析移动电商的商业模式,对促进社会经济产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电子商务活动的进展是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是电子商务发展方向及成败的重要指标,现阶段我国对商业模式的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对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研究,有利于传统企业选择正确的商业模式,推动移动电子商务在新时代的发展。 一、商业模式、特点及评价 (一)核心概念 1.商业模式概念 刘丽侠[1]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模式,能够为企业创造利益的模式,它最基本的核心内容就是创造与实现价值。它也是由一系列生产、销售、运营等经济实体之间的商业活动,能够为用户提供服务,创造企业的价值,以及建立良好的协作网络关系,节约大量的成本,创造属于自己本企业的模式。宋娜[2]商业模式的基本含义就是指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即企业在一定的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如何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李沂濛[3]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的大方向的布局,从一个产品被生产出来,到交付运营部门进行包装和宣传,包括管理部门在内部各部门间的协调,直到产品走向市场,最终收回资金流,是一个具有详细规划和规定的运作流程,企业关注的不仅仅是盈利,而是如何保持持续盈利,即站在客户的角度在满足客户的要求同时,为自己创造商誉等无形资本,让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虽然研究的角度不同,但他们都肯定了顾客价值,顾客要求,企业的所有活动、所有目标的实现都以客户创造价值展开,商业模式是一种体系,它能给企业带来很好的生存和发展途径,它能够使企业保持持续盈利的活力。 2.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概念 移动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是指在移动网络技术的研究背景下,进行商务活动的参与主体之间开展商业活动,并能使其企业创造价值,最终获得利润。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是在智能终端上开展商业活动,需要移动运营商的移动网络支持,平台提供商搭建一个平台供内容服务商将服务呈现给用户,在整个流程进展中,双方互赢互利共同创造企业的价值。在整个商务过程中,商业模式贯穿每一个环节,是由企业的内部资源,盈利模式,外部协作模式,支付模式,商家信用等级等部分组成,借助移动网络技术和物联

上海自贸区的影响和发展的文献综述

上海自贸区的影响和发展的文献综述 专业:班级:姓名:指导老师: 1.引言 随着中国加入WTO,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同时,中国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需继续坚持扩大开放的战略,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推动全球化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入世十多年的经验显示,开放引入竞争激发了中国企业的活力。当前尤其需要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企业转型,为经济注入活力,推动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实现。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国家战略,是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这项重大改革是以制度创新为着力点,重在提升软实力,各项工作影响大、难度高。 2.上海自贸区成立的背景及原因 2013年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该自由贸易园区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市面积的1/226,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推动上海中心建设,对于上海而言,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推行,获得机会的不仅是贸易领域,对于航运、金融等方面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上海自贸区很可能以“一国之内”自由贸易区的形式出现,它采取特殊的监管政策和优惠税收,对一国内的转口贸易、离岸贸易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离岸金融和航运服务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将会促使上海成为继伦敦、鹿特丹之后另一大转口贸易港,对我国的外贸也将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上海自贸区自筹备以来,主要工作方向有两个: 对外:负面清单模式,推动投资领域开放,与国际规则相接轨,与双边多边区域经济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