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播学考研题库 经典教材课后习题(第九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圣才出品】

传播学考研题库 经典教材课后习题(第九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圣才出品】

传播学考研题库 经典教材课后习题(第九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圣才出品】
传播学考研题库 经典教材课后习题(第九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圣才出品】

第九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1.什么是传播制度?为什么说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答:(1)传播制度的含义

传播制度是指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传播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反映,其内容是十分复杂的,它体现了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

(2)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其主要原因有:

①传播制度是社会制度的反映。社会制度是一个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围绕着一定目标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的和正式的社会规范体系,它体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传播制度作为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反映,也同样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②传播制度中包括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问题。传播制度中既包括媒介与政府的关系问题,也包括媒介与社会群体以及广大受众的关系问题;既包括言论出版的自由与权利问题,也包括言论出版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问题;还包括竞争与秩序、生产与消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因此,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2.国家和政府对传媒的政治控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是媒介控制的主要方面。这种控制的目的,是通过规定大众传播体制,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障媒介活动为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的实现服务。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

规定所有制形式是政治控制的主要内容,是确立传播体制的前提。采用什么样的所有制形式,主要取决于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社会历史文化以及传媒本身的性质也对所有制形式的确立产生重要影响。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报纸、书籍等印刷媒介的控制较为宽松,一般采用私有企业制度;对广播、电视等电波媒介的控制则比较严格。社会主义国家的大众传播媒介所有制是公有制。

(2)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

包括对传媒的创办进行审批、登记;分配传播资源;对媒介活动进行多方面的监督管理等。由于大众传播是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媒介经济活动的规范化管理也是国家和政府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许多国家,商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经济法规对传媒活动也是适用的。

(3)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

限制或禁止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和不同社会制度下是不同的,但一般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与国家制度或意识形态有关的内容;②国家安全及国防机密;③名誉侵权和隐私侵权;④淫秽和非法出版物;⑤对公众利益和社会文明风气有害的其他内容。

(4)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

国家和政府的控制并不都是限制性的,积极的指导和扶持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历史上,许多国家都为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过优惠政策,例如降低印刷品邮费、对某些亟待发展的媒介行业实行免税制或津贴制等。近年来,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各国政府都对发展传播事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如果过去国家和政府对传播事业的宏观调控的重点在于国内,那么在今天,这种调控已经有了明显的全球战略的性质。

3.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垄断资本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控制传播事业?

答: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传播媒介的控制权主要掌握在垄断资本手中。垄断资本控制传播事业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以强大的资本做后盾成立超大型媒介联合企业,对大众传播事业的主要部分实行垄断。

(2)通过他们控制的议会党团或院外活动集团对公营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干预。

(3)通过提供广告或赞助来间接地控制和影响其他中小媒介的活动。

因此,垄断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众传播事业的最大特征,特别是在工业资本、银行资本和媒介资本发生了密切融合(交叉所有)的今天,这种垄断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4.为什么说受众对传媒活动拥有监督控制的权利?受众行使这种权利的手段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1)受众对传媒活动拥有监督控制权的原因

广大受众对传播媒介的活动拥有进行社会监督的正当权利,这是因为在现代社会里,大众传播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许多传播内容,例如报道的新闻或传播的信息是否真实、刊登的广告是否可靠、提供的文化和娱乐内容是否健康有益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受众的利益。

(2)受众行使监督控制权的主要手段

受众对媒介活动进行社会监督控制的手段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①个人的信息反馈。即以来信、来电和来访等形式直接表达对媒介活动的意见、建议、批评或抗议。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受众监督方式。

②结成受众团体,以群体运作方式对媒介活动施加影响。例如日本有一个“大众传播市

民会议”的受众团体,他们从一般受众的立场出发对传媒活动进行分析和批评,并发行自己的月刊《传媒市民》,具有较广泛的社会影响。

③诉诸于法律手段。如果媒介提供的虚假报道或广告直接损害了受众的实际利益,或媒介内容侵犯了公民的名誉权或隐私权等,公民可以向法律机构提起诉讼,要求对传播媒介的违法行为进行法律制裁和补偿自己的损失。

④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大多数传媒机构都有经营目的,发行量和收视率是它们的生命线。对那些性质恶劣的媒介或信息产品,受众可以采取拒买、拒看、拒听行动,这也是受众对媒介活动发挥控制影响的最后手段。

5.简析极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

答:极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体现了极权主义政治制度理论的观点,它的最大特点,是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

(1)极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产生的背景

极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是在15世纪中叶近代印刷技术发明后不久欧洲封建专制主义的气候下产生的,其目的是为了维护专制统治。

15世纪中叶的欧洲,印刷术的发明导致了近代报刊的诞生。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革命的发展,欧洲各国出现了不少反对封建专制、宣传新兴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书籍和报刊。封建王朝和专制政府把这些出版物视为对自己统治地位的巨大威胁,迅速采取了严厉的管制和镇压措施。极权主义的媒介制度以及它所内含的规范理论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

(2)极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维护国王和专制国家的利益;②报刊必须绝对服从于权力或权威,不得批判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政治价值;③政府有权对出版物进行事先检查,这种检

查是合法的;④对当权者或当局制度的批判属于犯罪行为,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

(3)对极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的分析

极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是与极权主义制度相适应,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媒介规范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极大地限制了现代新闻传播业的发展。

6.简析自由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

答: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也称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其核心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即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

(1)自由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产生的背景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是在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同极权主义制度及其规范理论的斗争中形成的。

17、18世纪遍布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使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在媒介方面就表现为自由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

(2)自由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的主要内容

自由主义理论的主要原理原则包括:①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②除人身攻击以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这种批评是正当合法的;③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④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

(3)对自由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的评价

①自由主义理论对打破极权主义专制制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早期自由主义理论对打破极权主义专制制度和等级支配观念,确立自由、平等和权利思想起了巨大的作用。

②自由主义理论与资本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它保障的只能是私有资本的利益。以后的

历史发展也证明,自由主义理论没有也不可能实现它最初设想的社会理想。相反,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自由主义理论本身也发生了蜕变,成了维护垄断资本利益的理论;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则进一步演变成了个别传播大国推行文化帝国主义的理论。

③自由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强调的是传播者的权利,而没有涉及作为公众的受传者的权利。

④这个理论谈论的对象是意见、观点或思想的自由,而没有更多地考虑到作为私有企业营利活动的信息传播的性质和影响问题。

7.“观点的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是现代自由主义理论中的两个重要原则,这两个原则所依托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答:美国学者F.S.席伯特指出,现代自由主义理论中两个重要原则——“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是从弥尔顿的思想发展而来的。这两个原则的基本假设有:(1)人是希望了解真理并愿意服从真理的;

(2)为了接近真理,唯一的方法就是保证各种不同意见能够在“公开的市场”上进行自由竞争;

(3)人们的意见不可能都是相同的,应该以承认他人的权利为前提,保障每个人自由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

(4)在各种不同意见的讨论和碰撞中,最终能够产生出一般人所能承认的最合理的意见。

8.简析社会责任理论。

答:社会责任理论是继自由主义理论之后出现的又一种媒介规范理论。它由美国新闻自

自媒体发展现状分析

自媒体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尤其是自媒体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传统的广告运作模式正在受到严峻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围绕自媒体的特点和自媒体时代下广告的转型问题展开讨论。本文,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自媒体广告的发展概况以及自媒体广告的发展模式,一起来了解一下! 自媒体广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基于自媒体的发展速度和特点,学者们普遍认为应该充分利用自媒体的优势,迎接自媒体时代广告发展的机遇。目前国内学者讨论的焦点主要是广告对于丰富多样的自媒体平台的利用和广告形式的创新。这些平台包括QQ、手机短信、博客、微博、播客、维基、P2P下载、社区、分享服务等。 形式的创新则是学者们讨论的热点话题,有学者从营销学的角度分析了自媒体上广告营销活动的发展创新。自媒体可以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向沟通,把消费者数据挖掘和产品信息的智能推送完美的结合到一起。企业既可以通过网络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介绍,又可以收集消费者需求信息,并据此进行产品生产,甚至个性化定制。很大部分学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发展最快的微博上,微博营销、微博广告的研究是很多学者感兴趣的话题。胡卫夕、宋逸在《微博营销——把企业搬到微博上》一书中谈到微博不仅掀起了一场互联网领域的“微革命”,同时在商业领域,微博的即时性、传播性、便捷性也足以让它在营销界引起一场革命。微博的未来是一个以人为中心、以个体为单位的群体多维、多边、实时的互联网平台,将成为企业有效的实施营销平台,多种商业模式将从此诞生。 自媒体广告模式解读: 在对自媒体广告的研究中,从传播学角度进行的理论分析的文章比较少,应用的理论包括自媒体传播模式的创新,意见领袖的作用发挥。大多数学者从营销学的角度对自媒体广告进行分析。 1、传播模式 自媒体突破的传统的传播模式的限制,实现了传播模式的巨大创新。虽然没有形成权威的传播模式以供参考,但这方面的研究和讨论较多。植勇在《浅析自媒体时代微博客与社会管理互动》一文中认为自媒体和传统媒体传播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传统媒体是以单向传播为主,而自媒体是双向传播,并且可能出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等传播形式。而微博带来的自媒体时代,更加将自媒体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传统的传播过程包括传者、

北邮研究生考试传播学专业真题(5年)

北邮传播学真题 2007 传播学 一、名词解释(40分) 1、传播学的中国化 2、信息社会 3、“5W模式” 4、拟态环境 5、传播制度 6、怀特的把关模式 7、“上限效果”假说8文化帝国主义 二、简答题(50分) 1、简述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2、试述传播学家哈特对媒介系统的分类。 3、简述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4、如何理解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和公益性? 5、什么是“全球传播”?如何理解“全球传播”? 三、论述题(60分) 1、简述莱特和施拉姆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理论概括,并做简要评价。 2、阐述资本主义媒介规范理论中的“社会责任理论”和“民主参与理论”,并做简要评价。 3、简述近年来新媒介发展趋势的特点,并对互联网媒介的发展趋势做一简要描述。 4、结合“沉默的螺旋”理论,试论述现代社会中的大众传播和舆论的关系,并做简要分析。 大众文化 一、回答问题(40分) 1、大众文化 2、大众传播 3、网络文化 4、互联网 5、人际传播 6、跨文化传播 7、通俗文学8亚文化 二、简要回答(60分) 1、互联网的起源。 2、大众文化的特征。 3、网络中的传播。 4、网络文化的特色。 三、论述(50分) 1、大众媒介对大众文化发展的影响。 2、网络时代的艺术审美与传统的艺术审美之比较。

2008 传播学 一、名词解释(40分) 1、传播隔阂 2、后工业社会 3、讯息 4、廉价报纸 5、社会责任理论 6、传播媒介 7、知晓权 8、世界信息流通失衡 二、简答题(50分) 1、为什么说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简述人类传播发展的历史过程。 3、简述受众对媒介活动进行社会监督控制的必要性和主要手段。 4、简述关于社会传播的“文化指标研究”的主要内容。 5、简述1980年“教科文组织麦克布莱德大会”决议的要点。 三、论述题(60分) 1、阐述美国的赖利夫妇和德国的马莱克兹关于传播过程系统模式的理论,并做简要评价。 2、阐述麦克卢汉的媒介学说的三个主要内容,并做简要评价。 3、阐述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和环境化”现象,并简要谈谈你对互联网作为一种“拟态环境”的认识。 4、阐述“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内容及特点,并简要概括其理论意义。 大众文化 一、回答问题(30分) 1、大众文化 2、数字鸿沟 3、网络文化 4、把关人 5、意见领袖 6、文化帝国主义 二、简要回答(60分) 1、什么是跨文化传播,它与跨国传播有何区别? 2、试分析网络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3、网络时代的艺术和审美有何新特点? 4、在网络中,文化的同质化是如何形成的? 三、论述(60分) 1、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一方面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化,另一方面在急剧加速文化的同质化,请就此谈一谈你自己的看法。 2、如何看待网络传播时代传统新闻媒介的优势和劣势? 3、试从大众文化的角度分析易中天现象。 2009年北京邮电大学传播学真题 传播学理论

自媒体的传播学解读

从传播学视角解读自媒体 “自媒体”(We Media)的定义由美国的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学者提出,认为“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化程度的提高,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电子布告栏系统),podcasting(播客),Blog(博客)和microblog/weibo(微博),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社会性网络服务),group message(手机群发)等普通大众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的“自媒体”平台大量涌现,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们通过这些平台随时随地用文字、声音或图像在互联网上传播信息,信息被自由的传播者随意的传播,影响力迅速攀升。 一、自媒体的本质:信息共享的即时交互平台 (一)自媒体的定位:区别于他媒体与平台媒体 从自媒体的概念可以发现,除了“普通大众提供与分享本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之外,按照参与、使用主体的不同以及所代表的观点立场的不同,还存在着或为政府与他人言论的他媒体、或中立的论坛性质的平台媒体。这三类当前主要的媒体类型中,自媒体有着与其它媒体相区别的显著特征。 自媒体言论自由、审查阙如。以博客传播为例,以个人为主体,以相对清晰的身份定义面向他人、依托独立的个人主页空间展开交往互动并借助链接和引用通告(Trackback)等技术特质建立文本关联和社区人际关系,或自主采集新闻、自拍DV等可以成为“草根记者”,或记录心情、叙写游记等实现某一圈内交流,或转帖、被转帖等实现群体互动。这种传播方式同时具备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性质,通过参与公共信息的生产和流通过程,重构媒介空间的信息格局和消解权威机构的信息控制势力。 他媒体(官媒体)或为政府代言,有义务接受审查。他媒体是相对于自媒体而提出的,在这里将他划分为不是“We Media”,也不发挥平台媒体作用的官方媒体。如大量的政府官方媒体、企业官方媒体、行业协会官方媒体等,是站在官方立场对所报道的信息进行选择过滤、把关引导的大众传播。此外,平台媒体则言论中立,其维护者发挥监管作用。平台媒体只是提供信息交流、事务处理的环境场所,大家可进行工作、生活等各种话题的提问与解答、学习与交流、分享与信息获取,主要发挥网络交流的平台功能。然而,这三种媒体也有交叉或互换的时候,比如人人网、Facebook,发挥平台媒体的功能,但同时又是一个个自媒体共同构建的。 虽然不管是自媒体、他媒体还是平台媒体,都只是一种功能的划分,归属的界定,但自媒体显著的自由话语权意味着自媒体所储备和将爆发的传播力量。正如尼尔·波兹曼提出“媒介即隐喻”,认为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信息”不如说“更像是一种隐喻,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这个世界。”自媒体的出现,就是一种新的力量的隐喻,一种新的技术背景下的新信息传播方式的变迁,而“一种信息传播的方式所带来的社会变迁,绝不至于它所传递的内容,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它本身定义了某种信息的象征方式、

自媒体时代的消息传播问题分析

自媒体时代的消息传播问题分析 摘要 本文针对自媒体平台上信息传播过程问题,选择合适的自媒体平台和信息建立一系列相应的模型。文中通过类比生物学中传播病的传播方式和物种增长的特点,分别建立改进的SIR传播模型、关联信息相互作用的IDM模型等。然后使用MATLEB,R软件,通过具体数据,定量地对模型进行仿真模拟,探究出不同类型在同一自媒体和相同类型在不同自媒体中传播过程的差异,并根据建立的相关模型,给自媒体平台管理提出意见。 针对问题一,建立SIR传播模型,用以研究信息在自媒体平台上传播过程。首先,选取很具有代表性的自媒体平台微博,作为信息发布的平台,并对其信息传播特点进行分析。然后利用物理学中平均场近似法,把微博网络的节点信息交互作用平均化,并把微博的全部用户看做一个种群,把信息在微博用户中的传播看做病毒在种群中的传播,把各个用户看做节点,最后在此基础上,建立SIR传染模型,达到合理对信息在自媒体平台传播过程的模拟。 针对问题二,建立关联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IDM模型,解决两个相关联信息之间的泛化竞争传播问题。根据SIR传播模型的基础上,把两个相互关联的信息在自媒体中的传播,分解为在子网络中的子让增长过程和不同子网络间的扩散问题。对Fisher模型和Diffusive Logistic模型进行改进,建立关联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IDM模型,得出两个相关联信息之间相互促进或抑制的条件,进而得出关联信息出现后,原信息的传播变化。 针对问题三,在SIR传播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采集历史具体数据,定量的对不同类型的信息在相同自媒体平台和相同信息在不同自媒体平台中传播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可视化的结果,具体分析出存在的相似与差异,并对问题一模型进行定量的验证。 针对问题四,在SIR传模型播关联信息相互的IDM的模型以及问题三定量的验证的基础上,在自媒体管理的管理中,对于不良信息,管者不能听之任之,应做到在关键节点,进行“疏”,“堵”有度,科学控管。 关键词:自媒体SIR传播模型IDM模型信息传播

新闻传播学年考研真题(含复试)与典型题(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圣才出品】

第4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4.1 考点难点归纳 一、作为工具或技术的传播媒介 1.传播媒介的含义 (1)含义一: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 (2)含义二: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 这两种含义中媒介指示的对象和领域是不同的,但无论哪种意义上的媒介,都是社会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要素。 2.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1)媒介即讯息。即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 (2)媒介是人的延伸。即媒介是人的感官能力的延伸或扩展。印刷媒介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则是视听觉的综合延伸。即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性质的社会影响。 (3)“热媒介”与“冷媒介”。“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收者不需要动员太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冷媒介”则相反,传递的信息少而模糊,接收者在理解时需要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的配合。 3.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

(1)“电视人”的概念。 ①“电视人”是日本学者林雄二郎在将印刷媒介环境和电视媒介环境中完成社会化过程的两代人加以比较后提出的概念,强调电视对现代人社会化过程的巨大影响,是对现代人行为方式特征的一种概括。 ②“电视人”是指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与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长的他们的父辈重理性、重视逻辑思维的行为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由于收看电视是在背靠沙发、面向荧屏的狭小空间中进行的,这种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较其父辈弱。 (2)“容器人”的概念。 ①“容器人”是日本学者中野收用来描述现代人行为特点的概念。他认为,在大众传播时代特别是在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的、封闭的;“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因为他们相互之间都不希望对方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保持一定距离便成了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 ②“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也像不断切换镜头的电视画面一样,力图摆脱日常繁琐性的束缚,追求心理空间的移位、物理空间的跳跃。 ③这一概念强调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人社会化和人格形成过程的影响。 (3)“媒介依存症”。 “媒介依存症”是现代人的一种社会病理现象,其特点有:①过度沉迷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②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③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

自媒体的传播学解读(有批注)

自媒体的传播学解读(有批注) 自媒体的传播学解读 《新闻与传播研究》(京)2011年5期第4?11页【作者简介】代玉梅,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 院讲师,博士生 “自媒体”(We Media)的定义由美国的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学者提出,认为“ WeMedia 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化程度的提高,BBS(Bullet in Board System 电子布告栏系统),

Podcasting (播客),Blog(博客)和micro blog/weibo(微博),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社会性网络服务),groupmessage(手机群发)等普通大众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的“自媒体”平台大量涌现,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们通过这些平台随时随地用文字、声音或图像在互联网上传播信息,信息被自由的传播者随意的传播,影响力迅速攀升。 一、自媒体的本质:信息共享的即时交互平台 (一)自媒体的定位:区别于他媒体与平台媒体 从自媒体的概念可以发现,除了“普通大众提供与分享本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之外,按照参与、使用主体的不同以及所代表的观点立场的不同,还存在着或为政府与他人言论的他媒体、或中立的论坛性质的平台媒体。这三类当前主要的媒体类型中,自媒体有着与其它媒体相区别的显著特征。 自媒体言论自由、审查阙如。以博客传

播为例,以个人为主体,以相对清晰的身份定义面向 他人、依托独立的个人主页空间展 开交往互动并借助链接和引用通告(Trackback )等技术特质建立文本关联和社 区人际关系,或自主采集新闻、自拍DV等可 以成为“草根记者”,或记录心情、叙写游记等实现 某一圈内交流,或转帖、被转帖等实现群体互动。这 种传播方式同时具备大众 传播、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性质,通过参与公共信息的生产和流通过程,重构媒介空间的信息格局和消解权威机构的信息控制势力。 二、他媒体(官媒体)或为政府代言,有义务接受审查。他媒体是相对于自媒体而提出的,在这里将他划分为不是“ We Media”,也不发挥平台媒体作用的官方媒体。如大量的政府官方媒体、企业官方媒体、行业协会官方媒体等,是站在官方立场对所报道的信息进行选择过滤、把关引导的大众传播。此外,平台媒体则言论中立,其维护者发挥监管作用。平台媒体只是提供信息交流、事务处理的环境场所,大家可进行工作、生活等各种话题的提问与解答、学习与交

自媒体的传播学解读(有批注)

自媒体的传播学解读 《新闻与传播研究》(京)2011年5期第4~11页 【作者简介】代玉梅,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讲师,博士生 “自媒体”(We Media)的定义由美国的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学者提出, 认为“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 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化程度的提高,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电子布告栏系统),Podcasting(播客),Blog(博客)和micro blog/weibo(微博), 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社会性网络服务),groupmessage(手机群发)等普通大众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的“自媒体”平台大量涌现,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们通过这些平台随时随地用文字、声音或图像在互联网上传播信息,信息被自由的传播者随意的传播,影响力迅速攀升。 一、自媒体的本质:信息共享的即时交互平台 (一)自媒体的定位:区别于他媒体与平台媒体 从自媒体的概念可以发现,除了“普通大众提供与分享本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之外,按照参与、使用主体的不同以及所代表的观点立场的不同,还存在着或为政府与他人言论的他媒体、或中立的论坛性质的平台媒体。这三类当前主要的媒体类型中,自媒体有着与其它媒体相区别的显著特征。 自媒体言论自由、审查阙如。以博客传播为例,以个人为主体,以相对清晰的身份定义面向他人、依托独立的个人主页空间展开交往互动并借助和引用通告(Trackback)等技术特质建立文本关联和社区人际关系,或自主采集新闻、自拍DV等可以成为“草根记者”,或记录心情、叙写游记等实现某一圈交流,或转帖、被转帖等实现群体互动。这种传播方式同时具备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性质,通过参与公共信息的生产和流通过程,重构媒介空间的信息格局和消解权威机构的信息控制势力。 二、他媒体(官媒体)或为政府代言,有义务接受审查。他媒体是相对于自媒体而提出的,在这里将他划分为不是“We Media”,也不发挥平台媒体作用的官方媒体。如大量的政府官方媒体、企业官方媒体、行业协会官方媒体等,是站在官方立场对所报道的信息进行选择过滤、把关引导的大众传播。此外,平台媒体则言论中立,其维护者发挥监管作用。平台媒体只是提供信息交流、事务处理的环境场所,大家可进行工作、生活等各种话题的提问与解答、学习与交流、分享与信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考研各方向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考研各方向介 绍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各方向介绍 传播学(050302) 1.理论传播与传播史方向 在经济、社会日益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传播学已经成为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本研究方向在传播学学术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该学术体系的基础理论。 本研究方向的特点是在从传播历史发展入手研究传播活动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侧重于研究代表传播发展方向的,以广播电视、互联网为主体的传播活动及其规律。传播学所具有的跨学科特征决定了其研究方法的综合与多元。宏观上,本方向研究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把握传播活动的过程、机理和效果等的基本规律,从新的学术角度,用新的研究方法探讨、开拓传统学术领域;微观上,本研究方向结合我国传播业,尤其是广播电视业、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实践,研究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传播的手段、受众、改革等重大问题。 本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各级各类传播媒体、政府相关机构、企事业宣传或公关部门等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同时兼顾学生理论、科研及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学生将形成宽厚的人文及社会科学基础,全面掌握传播学原理、理论框架和实践技能,具备对传播现象、媒介实践的批判及反思能力,成为具有现代传播理论素养、适应当前信息传播业以及媒介研究、教育领域实际需要的专业化的应用人才。 本方向的专业复合性要求具有相对宽泛的知识基础,为学生开设了传播全球化研究、基础统计学、传播学理论研究文化与传播研究、传播研究方法等重要的传播学基础课程,同时也为学生世界政治与中国外交、文化外交研究、新媒体传播形态与传播规律研究、跨文化传播研究等选修课程。这些课程不但加强了传播理论课程的比重,也更加有效提高了课程之间的延续性和连贯性。 2.应用传播学方向 本研究方向为应用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宏观层面的媒介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制的研究、媒介发展战略研究,中微观层面的媒介策划、媒介品牌、媒介营销等研究。本方向研究依托传媒大学的综合学科交叉平台,如与传媒经济研究、受众研究、媒介市场调查研究、广告学研究等的有机结合,依托长期以来形成的与各种强势媒介的有效关联,使媒介经营管理研究具有学科延展性、专业贴近性和内容实用性的优势。 本研究方向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新闻传播学和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通过理论学习及深入传媒一线参与实践,通晓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媒介的经营管理实务。媒介经营管理作为新兴的交叉型应用型学科,研究方法较为综合,总体强调第一手资料的占有,着重与传媒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和本学科理论发展相联系。 本研究方向为传媒产业培养应用与研究并重型人才,硕士生具备传媒专业素养以及经营管理

自媒体时代的媒体过度解读

自媒体时代的媒体过度解读-新闻学 自媒体时代的媒体过度解读 【摘要】当今时代自媒体高速发展,自媒体自身的特性和表达方式,极易导致媒体对某些事件过度解读,而两级传播中舆论领袖又容易使新闻事实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偏差,进而影响社会稳定。这就要求新闻从业人员要自觉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坚守“让事实说话”的原则。同时,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更应加强沟通交流,互相借鉴。 关键词自媒体过度解读媒介融合 鲁迅先生曾在《小杂感》中这样写道:“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私生子。”这句话在当时本是用来比喻国人的想象力的,但如今用在新兴媒体对新闻事件的过度解读也比较合适。 一、媒体的过度解读 解读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主要有:1、阅读解释2、分析;研究;3、理解;体会。笔者认为,解读就是指对某件事、某个现象、某个政策进行分析、研究,理解体会。过度解读我们可以理解为对某件事、某个现象、某个政策进行分析、研究,理解体会,偏离了正确的范围。 2014 年12 月27 日,原新浪网总编辑、现小米公司副总裁陈彤(微博名为@老沉)发表微博“40000 斤黄金,20 吨”。原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在之后的几小时内由于媒体的过度解读不断升温,最后演变成了“赵本山涉黑被抓,从其家中搜出40000 斤黄金”的闹剧,后经当事人陈彤解释,那条引发如此轩然大波的微博只是近期热映电影《智取威虎山》里的一句台词。事情的发展过程不禁让人哑然失笑,媒体的过度解读实在容易让不明真相的人陷入迷惘。

二、导致过度解读的原因 通过对过度解读的案例加以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自媒体在对新闻事件的过度解读上“功不可没”。大多数过度解读的新闻都是在自媒体的平台上升温发酵,进而演变成为舆论闹剧,使得媒体的公信力下降,引发信任危机。我们对频发过度解读的自媒体进行分析,可以找到以下两个原因: 1、自媒体的特性与表达方式 自媒体在当今时代的定义,已远远跳过web2.0 时代:以博客为代表,进入到web3.0 时代:以微博、微信、朋友圈为代表。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和自主化是自媒体传播时代最为突出的特点,因此也导致了自媒体具有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特性。 自媒体注重具有新奇、刺激、趣味、离奇、怪异等内容的新闻,强调吸引受众的眼球,新闻报道的泛娱乐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并且呈现出从八卦新闻、明星绯闻向社会新闻蔓延,从娱乐版面向新闻版面扩张,从街头小报、网络媒体向传统媒体渗透的趋势。我们不难发现,在微博、微信、朋友圈泛滥的各种过度解读的事件中,自媒体的表达方式都呈现出随意化、平民化的倾向。没有对事件背景进行深入的调查,仅凭个人的想象就对事件进行“剖析解读”;没有对相关当事人、知情者、参与者进行采访,仅通过同样不确定来源真实性的所谓“真相爆料者”的言语就进行“深入报道”;或是并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便对一些专业要求极高的新闻事件评头论足、发表意见,做所谓“深度解读”,这些都会导致媒体对新闻事件过度解读的频频发生。 2、两级传播的作用 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于1940 年提出“两级传播理论”。该理

北京邮电大学真题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部分回忆版

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部分: 一、名词解释 40分(每小题5分) 1、大众文化 2、大众传播 3、网络文化 4、互联网 5、人际传播 6、跨文化传播 7、通俗文学 8、亚文化 二、简答题 60分(每小题15分) 1、互联网的起源 2、大众文化的特征 3、网络中的传播 4、网络文化的特色 三、论述 50分(每题25分) 1、大众媒介对大众文化发展的影响 2、网络时代的艺术审美与传统的艺术审美之比较 2008年 传播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1、传播隔阂 2、后工业社会 3、讯息 4、廉价报纸 5、社会责任理论 6、传播媒介 7、知晓权 8、世界信息流通失衡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为什么说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简述人类传播发展的历史进程。 3、简述受众对媒介活动进行社会监督控制的必要性和主要手段。 4、简述1980年“教科文组织麦克布莱德大会”决议要点。 5、简述关于社会传播的“文化指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阐述美国的赖利夫妇和德国的马莱克兹关于传播过程系统模式的理论,并作简要评价。 2、阐述麦克卢汉的传播学说的三个主要内容,并作简要评价。 3、阐述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并简要谈谈你对互联网作为一种“拟态环境”的认识。 4、阐述“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内容及特点,并简要概括其理论意义。 大众文化于网络传播

一、回答问题:30分(每小题5分) 1、大众文化 2、数字鸿沟 3、网络文化 4、把关人 5、意见领袖 6、文化帝国主义 二、简要回答:60分(每小题15分) 1、什么是跨文化传播,它与跨国传播有何区别? 2、试分析网络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3、网络时代的艺术和审美有何新特点? 4、在网络中,文化的同质化是如何形成的? 三、论述:60分(每题20分) 1、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一方面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化,另一方面在急剧加速文化的同质化,请就此谈一谈你自己的看法。 2、如何看待网络传播时代传统新闻媒介的优势和劣势? 3、是从大众文化的角度分析易中天现象。 2009年 传播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社会信息系统的“双重偶然性” 2、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3、传播过程的序列性 4、大众传播的负面功能 5、民主参与理论 6、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和公益性 7、“沉默的螺旋” 8、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的三阶段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传播学的中国化的基本含义。 2、简述文字传播的意义与局限。 3、简述施拉姆提出的“循环模式”和“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4、简述国家和政府对传播媒介实行政治控制的主要内容。 5、简述卡茨曼“信息沟”理论的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阐述怀特的新闻“把关”模式和盖尔顿、鲁治的新闻选择标准理论,并谈谈你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把关”的认识。 2、阐述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并就大众传播在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影响做一简要评价。 3、阐述当今全球性信息传播系统的发展对人类世界的影响和对国际传播媒介的改变,并就“文化帝国主义”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

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知识点:新闻媒介的受众

2018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知识点:新闻媒介的受众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是研究新闻活动、传播活动及其他人类传播现象的学科。小编整理了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的知识点:新闻媒介的受众,供2018考研学子参考。 第一节受众是谁 媒介受众观的衍变伴随着媒介发展和变革的过程,两者相互作用,又互为因果。当代新闻媒介变革的每一步在一定意义上都取决于媒介受众观的革新变化。 1、受众是学生 在媒介面前,受众是受教育对象。 必须承认,在特定历史时期,针对特定的历史需要,媒介的这种受众观有其不可否认的内在合理性。 但媒介的本质属性是社会的耳目,是社会信息、交流沟通的工具。因此,教育是其附属的功能,不是第一位的,更不是全部的功能。这就决定了从长远和整体来看,媒介不能只把受众当作学生,只有在特定时期,承担特殊使命的媒介方才适用。 2、受众是接受指挥的芸芸众生 报纸的内容是指示、命令,报纸是司令员,指导员。法西斯,“四人帮”期间就是如此。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3、受众是消费者 这是一切商业性媒介最容易接受也最愿意信奉的受众观。。在这里,媒介等同于企业,执行利润最大化原则。 满足受众需要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争取消费者,争取广告,获取最终利润。存在着二次消费和买卖。

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原则转化为受众群的追逐。热门最大的共通点是:娱乐。因此娱乐化成为商业性媒介的共同趋向。 4、受众是公民 这是国有或公营媒介的受众观。 把受众看成公民以维护公民权作为媒介责任和运营基础,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和市场经济内在运作机制在媒介观上的折射和反映。 在西方媒介史上把受众当做公民,在理论上集中体现为社会责任论的出现。在媒介运作模式上最具代表性的是欧美各国的公共广播电视业,在法律上则突出表现为现代知情权(知晓权)在观念上的提出和在法律上的确认。 第二节受众是新闻媒介的参与者 早期对受众作用认识不足,“魔弹论”。 受众以各种形式的反馈向记者、编辑,向媒介的决策者们发出“指令”。 受众对新闻媒介最经常、最权威的评价就是对各种各样媒介的接触程度,即报纸的发行量、电台节目的收听率、电视节目的收视率。 受众对新闻媒介的决定性影响:1、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表面看是由媒介负责人,编辑、记者决定的。长远看是受众决定的。2、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读者的文化底蕴决定了报纸的风格3、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举措4、受重视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 中国,王中的“读者需要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得以确认。对受众的真正重视和尊重,是在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后,新闻媒介真正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后。中国的新闻媒介从这时候开始了从以传者为中心到以受者为中心的过渡。

自媒体传播特点和优势分析

自媒体传播特点和优势分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自媒体”依托个人终端即时通信的蓬勃兴起,成为普通大众使用最广泛的传播平台,自媒体带来了“人人皆记者”、“人人皆媒体”的惊人态势。截至2014年6月,中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75亿,这标志着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一、自媒体的形成及作用分析 自媒体这一概念源于一位硅谷最著名的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Dan Gillmor),他在2002年提出了一个非常具有震撼力的新概念:we media。他说,1.0是指传统媒体或旧媒体(old media),2.0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新媒体(new media)或者叫跨媒体,而3.0就是以博客为趋势的we media。在博客最初进驻中国的时候,国内对we media尚无明确的中文译名,有人翻译成个人媒体或自媒体。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微博、个人日志、个人主页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Facebook”和“Twitter”,及中国的Qzone、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和人人网、微信公众平台等。我们常用的新浪、腾讯微博,就是自媒体的一种表现形式,微博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迅速普及,成为个人发布信息、获取信息、共享信息、平等对话的一种重要途径,正逐步替代广播报纸、

电视等传统平面媒体,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互联网是自媒体产生的基础,大量网民利用、网络社区等方式,发布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通过网络的放大作用,达到制造社会舆论,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效果。自媒体时代的显著特征是自主交叉互播,当编发、转发、评论等行为成为人类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时,这标志着自媒体时代的正式来临。 对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而言,其运作无疑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它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去维系。同时,一个媒介的成立,需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层层核实和检验,其测评严格,门槛极高,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然而“自媒体”却可以简单的跨越这些门槛。新浪博客、优酷播客等所有提供自媒体的网站上,用户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注册申请,根据服务商提供的网络空间和可选的模板,就可以利用版面管理工具,在网络上发布文字、音乐、图片、视频等信息,创建属于自己的“媒体”。拥有自媒体,不需要投入任何成本,也不要求有任何的专业技术知识。其进入门槛低,操作运作简单,自媒体受到平民大众的普遍欢迎,发展迅速令世人震惊。据统计,全国5亿网民中有3亿人使用微博,每天帖子更新数量达2亿多条。自媒体发挥出“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的作用,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传播特征,使得新闻自由度大幅度提高,传媒生态

自媒体传播特点和优势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313583041.html, 自媒体传播特点和优势分析 作者:印蕾 来源:《活力》2015年第06期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自媒体”依托个人终端即时通信的蓬勃兴起,成为普通大众使用最广泛的传播平台,自媒体带来了“人人皆记者”、“人人皆媒体”的惊人态势。截至2014年6月,中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75亿,这标志着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一、自媒体的形成及作用分析 自媒体这一概念源于一位硅谷最著名的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Dan Gillmor),他在2002年提出了一个非常具有震撼力的新概念:we media。他说,1.0是指传统媒体或旧媒体(old media),2.0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新媒体(new media)或者叫跨媒体,而3.0就是以博客为趋势的we media。在博客最初进驻中国的时候,国内对we media尚无明确的中文译名,有人翻译成个人媒体或自媒体。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微博、个人日志、个人主页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Facebook”和“Twitter”,及中国的Qzone、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和人人网、微信公众平台等。我们常用的新浪、腾讯微博,就是自媒体的一种表现形式,微博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迅速普及,成为个人发布信息、获取信息、共享信息、平等对话的一种重要途径,正逐步替代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平面媒体,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互联网是自媒体产生的基础,大量网民利用、网络社区等方式,发布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通过网络的放大作用,达到制造社会舆论,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效果。自媒体时代的显著特征是自主交叉互播,当编发、转发、评论等行为成为人类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时,这标志着自媒体时代的正式来临。 对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而言,其运作无疑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它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去维系。同时,一个媒介的成立,需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层层核实和检验,其测评严格,门槛极高,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然而“自媒体”却可以简单的跨越这些门槛。新浪博客、优酷播客等所有提供自媒体的网站上,用户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注册申请,根据服务商提供的网络空间和可选的模板,就可以利用版面管理工具,在网络上发布文字、音乐、图片、视频等信息,创建属于自己的“媒体”。拥有自媒体,不需要投入任何成本,也不要求有任何的专业技术知识。其进入门槛低,操作运作简单,自媒体受到平民大众的普遍欢迎,发展迅速令世人震惊。据统计,全国5亿网民中有3亿人使用微博,每天帖子更新数量达2亿多条。自媒体发挥出“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的作用,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传播特征,使得新闻自由度大幅度提高,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 二、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媒体相比较的传播特点

浙江大学传播学考研试题

浙江大学1999年传播理论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传播 2、信息 3、符号 4、媒介 5、新闻价值 二、简答题 1、新闻与新闻传播的区别是什么? 2、新闻与宣传的关系是什么? 3、怎样正确对待受众的反馈? 4、人类传播史上发生了哪几次重大革命?它给我们的启迪是什么? 三、论述题 1、论抵御西方信息侵略的对策与措施。 2、论传播效果的特征与构成。 3、论市场经济时代的传媒角色与功能。 浙江大学2000年广告学与媒介管理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媒介组合 2、跟进者定位 3、广告策划 4、有效到达率 5、AE模式 二、简答题(4题任选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在广告中体现附加价值的作用 2、广告效果的特性 3、国际广告创意发展三阶段 4、4C组合的本质特征 三、分析题(20分) “品牌延伸”问题是目前广告界讨论中的热点问题。请能运用有关“品牌延伸”的科学理论,分析海尔企业与娃哈哈企业两者所实施的“品牌延伸”战略,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我国广告市场中三大基本要素现存关系分析。 2、媒介产业化过程中的广告管理。 浙江大学2000年广播电视新闻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10% 1、现场报道(广播) 2、解说 3、板块节目 4、镜前采访 5、标志音乐 二、简答题30% 1、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特点是什么? 2、现场报道中记者的作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3、电视新闻的视听构成主要是哪些方式?特点是什么? 4、主持人节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同期声在电视节目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为什么? 6、为什么广播新闻搞写作时要强调"重复"?它与"简洁明了"的要求是否矛盾? 三、论述题45% 1、试析电视新闻述评的结构形式 2、用声音和画面形式构成的新闻报道与文字报道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你是否同意"收听(视)率高的节目就是质量好的节目"这种说法.为什么? 四、写作15% 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广播稿(略)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824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3年北京邮电大学824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考研真题及详解 北京邮电大学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824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 一、名词解释(5×6=30) 1.文化工业 2.公共领域 3.人肉搜索 4.“六度分隔”理论 5.网络社区 6.维基传播 二、简答题(4×15=60) 1.简述文化研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2.谈谈你对大众文化娱乐性对青年群体影响的看法。 3.简述你对网络游戏特性的理解。 4.简述网络文化精神的主要特点。

三、论述题(2×30=60) 1.结合传播学理论和事例说明微博传播的特点以及对网络舆论的影响。2.网络新闻传播中多个层次的把关人。

参考答案: 北京邮电大学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824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 一、名词解释(5×6=30) 1.文化工业 答:文化工业是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文化工业概念的批判性含义包括两个层面:①文化工业以艺术为名义,兜售的是可以获取利润的文化商品,使大众的闲暇时间变为另一种被剥削的劳动。②文化工业具有浓厚而隐蔽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人们忘乎所以地享受文化快感时,隐蔽地操纵了人们的身心乃至潜意识活动。它是一种使控制变得更密不透风,使统治秩序变得更坚固的“社会水泥”。这个概念暗示了现代大众文化的本质属性,表明它不过是商品生产与消费体系的产物。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作为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广泛地产生于发达工业社会。它批量地制作和传播大众文化的手段和载体,以独特的大众传播媒介如电影、电视、收音机和报刊、杂志等,操纵了非自发的、物化的虚假文化,成为束缚意识的工具和独裁主义的帮凶,并以较从前更为巧妙有效的方式(即通过娱乐)来欺骗和奴役大众,从而最突出地显示了启蒙向意识形态的倒退,进入了大众蒙昧的阶段。

国关院国际关系专业国际文化与传播方向考研历年真题

育明教育2014年各高校政治学&国际关系&外交学考研专业课基础班视频课程+全套真题、笔记等全套资料+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1680~3000元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国际关系考研攻略 国际关系专业历年考研真题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国际文化与传播方向真题 2005年国际文化与传播方向专业综合 一、名词解释 1、邸报 2、传播媒介 3、受众 4、大众传播 5、培养分析理论 6、传播主权 7、文化帝国主义 8、国际公共关系 二、简答题 1、拉斯韦尔公式与大众传播学研究五大领域 2、简析传播学发展中的两大学派 3、简析国际文化传播与国内同文化传播的异同 4、简析“道并行而不相悖”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当今世界文化交流的启示性意义 三、论述题 1、最早提出软实力概念的美国学者约瑟夫.奈认为:作为综合国力的软实力,其实质是一种“通过吸引别人而不是强制他们来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的能力。”而文化亲和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面,请你就此谈谈如何开展文化传播才能更好的营造对我国有礼的,宽和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以服务于我国“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 2006年国际文化与传播方向专业综合 一、名词解释 1、博客 2、把关人 3、公众 4、意见领袖 5、财经传播 6、遣唐使 7、文艺复兴 8、和平崛起 二、简答题 1、试结合信息社会中因特网这一传播新媒体,简析马歇尔.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的观点 2、当今美国公共关系理论研究中有所谓的“管理学派“、语义学派和整合营销传播学派,请

选择其中一个学派,简述其对公共关系的基本观点,并说明其主要的学术代表人物。 3、“软实力”(又译软权力、软力量,soft power)这一概念最早是谁在什么时候提出的?其主要含义是什么? 4、简述大众传播的信息的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 二、论述题 端午节最早发源于哪一个国家?2005年11月,以“江陵端午祭”名义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获得成功的又是哪一个国家,此前,我国民间舆论曾就与该国所谓的“端午申遗之争”进行过一年多的争论,那么从历史文化传播和文化软实力的角度看,我们应当抱着什么样的理性态度和认识?请谈谈你的看法 2007年国际文化与传播方向专业综合 一、名词解释 1、议程设置功能 2、双向平衡模式 3、能指与指指 4、拟态环境 5、文艺复兴 6、文化外交 二、简答题 1、简述中国古代文明对人类印刷传播发展的贡献 2、建大何为“文化帝国主义”? 3、简述传播模式与传播现象及传播模式与传播理论的关系 4、简述贯穿“卓越公共关系研究”结论中的战略性原则和平衡性原则 三、论述题 1、加拿大学者马歇尔. 麦克卢汉在其《理解媒介》一书中指出:“凭借分解切割的、机械的技术,西方世界取得了三千年的爆炸性的增长,现在它正在经历内向的爆炸(又翻译成内爆)”在机械时代,我们完成了身体在空间范围内的延伸,以至于能拥抱全球,就我们这个行星而言,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已不复存在。我们正在迅速逼近人类延伸的最后一个阶段—从技术上模拟意识的阶段 2、试解析麦克卢汉上述的“内爆“观念。 2008年国际文化与传播方向专业综合 一、名词解释 1、海上丝绸之路 2、汉学 3、中体西用 4、符号 5、数据挖掘 6、传媒接近权 二、简答题 1、以佛教传入中国本土化为例简述中国文化的兼容并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