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协调性材料和耐久性材料

环境协调性材料和耐久性材料

环境协调性材料和耐久性材料
环境协调性材料和耐久性材料

环境协调性材料和耐久性材料

摘要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目前,在充分认识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之后,各级政府部门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普遍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环境保护产业这一新兴的经济门类,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最具生机活力的产业部门之一。众所周知,材料、能源、信息是未来经济社会的三大支柱,材料更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物质基础。所以,在传统材料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开发新型环境协调性材料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针对环境协调性材料和耐久性材料进行说明,并阐释其原理、开发方法、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绪论

在各国大力发展经济的今天,人类已经开始越来越多的注意到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的理念。i材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导。90年代初期以来,在国际新材料的研究中,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即生态环境材料,由于环境问题以及环境问题的复杂化、多层次化和全球化,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得人心,人们越来越重视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能。ii

环境协调性是指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尽可能少、对生态环境影响小、循环再生利用率高。它要求从材料制造、使用、废弃直至再生利用的整个寿命周期中都必需具有与环境的协调共存性。生态环境材料可以指赋予传统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以特别优异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它并不仅仅特指新开发的新型材料。生态环境材料还包括那些直接具有净化和修复环境等功能的材料。

日本的山本良一教授1992 年研究材料与环境间的关系时指出:传统材料科学在产品的设计和使用方面,重在改善与提高材料的潜在性能,而几乎未考虑开发工作对环境、资源、生态平衡所造成的威胁,因此一定程度上也给材料的再生循环利用增加了难度,属于环境不友好产品。iii

1.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传统的材料设计主要是开发高性能材料,结果使材料的组成越来越复杂,造

成材料再生循环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设计困难是将方法应用到材料设计过程中产生的新概念,它要求在设计时要充分兼顾性能、质量、成本和环境协调性,从环境协调性的角度对材料设计提出指标及建议。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设计主要研究材料在再生循环过程中的性能演变机理及其影响研究再生循环过程中去除有害杂质技术和使杂质无害化技术研究通用合金技术材料的性能预测技术等。

2.制约环境协调性材料开发的关键问题

环境协调性材料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材料产业界保持市场竞争力及改善环境的核心手段之一,得到了众多方面的认同与推行。然而,和许多新生事物一样,在实施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重重阻力,所以,在现行条件下,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

2.1企业自身障碍(内因)

多数企业目前仍缺乏研究工作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与资金供给,推行起来当然困难,可是有些企业即便具备了相当的实力,但职能部门的管理协调水平偏低,职工中也部分存在环境意识薄弱或缺乏岗位技能的系统培训问题,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往往难以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也无法独立完成项目计划;加之环境协调性材料的开发是一项长远战略,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边际效益不明显,技术成熟度(部分由于专利拥有者的人为保密)甚至比不上现今某些生产过程,价值短时间内难以转化,对企业直接经济回报和近期财政收益来说,常常被认为是巨大损失,因此那些急功近利的企业,原则上同意环境协调这种提法,但如无法律强制执行,多数不愿意把材料开发方案列入其总体投资规划之中。

2.2大环境影响(外因)

法律法规管理力度不够。有些环保主管部门对任意排放污染行为态度不坚决,睁只眼闭只眼,或是片面强调不超过有关法规限定的排放标准。

环境意识薄弱。多数企业只对最终成品感兴趣,因为对他们来说,成品就是生产力,而对生产工艺的具体细节及控制不太注重,错误地认为,只有产品才是与企业利益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环境的污染与治理是环保部门的事,淡化了环境是社会公共财富,人人都有对环境承担保护义务的观念。同时来自上级主管部

门的经济鼓励措施也是促成企业过分强调短期效益,而忽视长远环境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企业财力有限,无法筹集资金的投入,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材料的耐久性

材料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能保持其原有性能不变,并不被破坏的性能,统称为耐久性,它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的性质。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除受到各种外力作用外,还要受到环境中自然因素的破坏作用,这种破坏作用可分为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耐久性的简洁准确的表述为:材料潜在的抵抗其自身或环境因素长期破坏作用的能力。iv按功能设计材料的耐久性,是耐久性研究的发展趋势。v例如混凝土,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问题,不仅影响到结构的使用寿命,更加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vi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是保护优秀历史建筑的关键。建筑物是由建筑材料筑成,建筑物的耐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材料的耐久性。vii耐久性设计就是按工程要求设计材料的耐久性,是耐久性研究的发展趋势。viii

4.影响耐久性的因素

4.1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主要包括机械作用、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及大气作用等。机械作用包括冲击、疲劳荷载,以及各种气体、液体和固体引起的磨耗等。物理作用包括光、热、电、干湿变化、温度变化、冻融变化等,可使材料的结构发生变化,长期或反复作用会使材料逐渐破坏。化学作用包括各种酸、碱、盐及其水溶液和各种腐蚀性气体对材料产生侵蚀作用,使材料产生质的变化而被破坏。生物作用包括菌类、昆虫对材料产生腐朽、虫蛀等破坏。大气作用是指在阳光、空气及辐射作用下,沥青与高分子材料会逐渐老化、变形而被破坏。ix

4.2 内在因素

内在因素是造成材料耐久性下降的根本原因。内在因素主要包括材料的化学成分或组成性质、结构和构造性质。当材料的成分或组成易溶于水或其他液体,或易与其他物质产生化学反应时,材料的耐久性、耐蚀性等较差;无机矿物质脆

性材料在温度剧变时,耐急冷急热性较差;晶体材料较同组成的非晶体材料的化学稳定性高;含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的有机材料,抗老化性较差;构造为开口贯通且空隙率较大的材料,耐久性通常较差;密实性较大的材料,耐久性通常较好。x

5.促进协调性材料开发产业化的建议

一、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充分认识到开发环境协调性材料对当前经济发展和长远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破除现阶段存在于社会某些层次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以及先发展,再还原的近利观念,逐步将开发工作纳入产业政策、优惠信贷、税收政策中去;通过技能培训,提高职能部门对生产制度、生产部门对过程控制的管理水平。

二、结合材料生命周期全过程,首先应考虑的是清洁能源及原材料的使用。为此,有必要对现行的产业和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发展少污染甚至无污染产业,给材料开发提供少污染甚至无污染的产品、能源和原材料;其次,运用系统工程学观点,对自然界生物体生命活动过程行为规律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将这些规律、机理借鉴过来,应用到环境协调性材料研制中,也是一条有望开发智能型环境协调性材料的新思路。

三、进行物料闭路循环设计,减少生产过程的跑、冒、漏现象,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和原材料,搞好原料的就地再利用,实现最大程度上的内部物料循环。

四、在材料生命周期的另2 个重要环节——原材料采掘和产品使用上,研究工作关注较少,而事实上很多环境问题与这2个环节密切相关,所以必须将生产过程与原材料采掘结合起来进行内部管理优化,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攻关,尽可能地实现源头的污染物零排放,同时有必要刺激公众消费方式的根本转变,使消费环境协调产品成为一种自觉的普遍行为。

结语

环境协调思想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科技模式,它发挥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从材料的设计、加工、包装、使用、失效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负效应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环境协调性材料生产是经济、环境与社会的有机结合体,它既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企业产品在国际和国内

市场的竞争力,并使污染物排放大大减少,相应地减少管端处置的压力,而且处理设施投资及运行维护费用也降低,间接地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研究工作紧紧围绕减少污染、改善环境的宗旨,更多地注意了污染的预防,有效地摒弃了长期以来管端处理的各种弊端,不存在二次污染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环境问题。另一方面,环境协调性产品的研究为提高产品质量及保证环境安全方面创造了条件,特别是联合国环境署及其他政府机构在绿色科技上所作的努力,以及世界各国对环境协调性材料的重视程度,都为开发与研究工作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该类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铺平了道路。因此,环境协调性材料开发是保护环境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它不仅仅是材料生产领域的革新,也是生产管理和环保意识领域的深化。

i张光磊, 杨宏, 李彦芳, 付华, 吕臣敬. 环境协调性陶瓷材料的发展及其探讨.

中国陶瓷. 2009, 06: 57-61

ii石孝洪, 李军, 桑雪梅. 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设计. 重庆环境科学. 2003, 07: 54-57

iii杨伏生, 葛岭梅. 环境协调性材料. 环境科学研究. 2000, Vol. 13, No . 4: 56-58

iv李志国, 葛勇钮, 钮长仁. 《建筑材料学》中有关材料耐久性概念的评述. 建材

高教理论与实践. 1997, 01: 48-50

v李志国, 葛勇钮, 钮长仁. 材料耐久性机理及控制的理论研究. 哈尔滨建筑大学

学报. 1996, 12: 79-84

vi王海龙. 混凝土结构材料耐久性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1, 04: 27-31

vii王金前.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材料耐久性分析及其处理技术. 住宅科技. 2009, 11: 56-60

viii姚燕. 中国混凝土材料耐久性研究的新进展. 中国水泥. 2002, 12: 39-42

ix李兆先. 土木建筑材料化学性质和耐久性的分析. 科技信息. 21

x徐建军. 谈建筑材料的耐久性与环境协调性. 民营科技. 2012,02:273

浅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

④ XXXXXXX(XX)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浅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 学习中心:XXXXXX 年级专业:函授XXX 专升本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 指导教师:X X X职称:副教授 导师单位:威海职业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论文完成时间:2012 年 6 月30 日

XXXXXXX(XX)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发给学员xxx 1.设计(论文)题目:浅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 2.学生完成设计(论文)期限:2012 年 1 月30 日至2012 年6 月30 日3.设计(论文)课题要求: 1)、重点论述提高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2)、论文字数不少于6000字。 3)、论文要求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论据缺凿,论点明确,有说服力。 4)、要从安全角度分析,从各个方面去论述。 5)、针对论文所重点阐述的内容,广泛查阅相关资料,为论文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有力的证据。 4.实验(上机、调研)部分要求内容: 如果条件具备,可深入企业进行实际调研,写出调研报告,为论文写作提供充分的素材 5.文献查阅要求: 广泛查阅与本文相关的文献材料,为论文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通知注意文献材料的真实性。 6.发出日期:2012 年 1 月30 日 7.学员完成日期:2012 年 6 月30 日 指导教师签名: 学生签名:

摘要 混凝土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各种环境条件作用下,不需要额外的费用加固处理而保持其安全性、正常使用和可接受的外观能力。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有很多,本文通过从混凝土的渗透破坏、冻融破坏、侵蚀性介质的腐蚀、碱骨料反应、碳化和钢筋锈蚀六个方面论述了混凝土发生耐久性失效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对混凝土耐久性问题进行了研究。最终提出从混凝土材料的选择、结构设计和质量的生产控制三方面进行提高混土耐久性的处理措施。混凝土结构以其整体性好、耐久性好、可塑性强、维修费用少等优点广泛使用,随着混凝土结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大量的混凝土结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提前失效,达不到预定的服役年限,混凝土耐久性发生失效现象日趋严重。 关键词:混凝土;耐久性;影响因素;措施

生物对环境地适应性

如何提高生物对污染环境的 适应性能力 一、什么叫生物的适应性 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比如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可见它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但生物体的有些适应特征(如北极熊的白色、绿草地中蚱蜢呈绿色等等)是通过遗传传给子代的。并非生物体接受某种刺激后才能产生,这与应激性是不同的。下面是几种典型适应性的实例: 1.保护色 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保护色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水母、海鞘等水生生物的躯体近乎透明,能巧妙地隐身于水域中;昆虫的体色往往与它们所处环境中的枯叶、绿叶、树皮、土壤等物体的色彩非常相似;生活在草地、池塘中的青蛙是绿色的,活动在山间溪流石块上的棘胸蛙却是深褐色的,而树蛙则随着它所栖息的不同树种而具有不同的体色;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和白熊,毛是纯白色的,与冰天雪地的环境色彩协调一致,这有利于它们捕猎动物许多鱼类背部颜色深,腹部色

浅,从上向下看,与水底颜色一致,从下向上看,却又像天空。分割色是保护色的又一种形式,如虎、豹、斑马、长颈鹿身上都有鲜艳的花纹,在光暗斑驳的环境配合下,能使其轮廓模糊不清。某些种类的比目鱼和蜥蜴能随背景变化而改变体色,以保护与环境的协调,这又是保护色的一种形式。还有些动物在不同的季节具有不同的保护色。例如,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体表的羽毛是纯白色的,一到夏天就换上棕褐色的羽毛,与夏季苔原的斑驳色彩很相近。有些蝗虫在夏天草木繁盛时体色是绿色的,到了秋末则变为黄褐色。 2.警戒色 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叫做警戒色。例如,黄蜂腹部黑黄相间的条纹就是一种警戒色。据有人研究,鸟类被黄蜂螫一次,会记忆几个月,当它们再见到黄蜂时就会很快地避开。有些蛾类幼虫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身上长着毒毛,如果被鸟类吞食,这些毒毛就会刺伤鸟的口腔黏膜,吃过这种苦头的鸟再见到这些幼虫就不敢吃了。又如欧洲有一种塔蛛,腹部呈现红色,其皮肤腺能分泌毒液,当它受到攻击时,其腹部向上,显示红色肚皮以示对天敌的“警告”。其他如瓢虫的斑点,毒蛇鲜艳的花纹等。警戒色的特点是色彩鲜艳,容易识别,能够对敌害起到预先示警的作用,因而有利于动物的自我保护。 3.拟态 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叫做拟态。例如,竹节虫的形状像竹枝,尺

混凝土的耐久性

一、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混凝土抵抗物理和化学侵蚀(如冻融、高温、碳化、硫酸盐侵蚀等)的作用并长期保持其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外观完整性,从而未维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正常使用的能力。 主要取决于:混凝土抵抗腐蚀性介质侵入的能力; 硬化后体积稳定性好,无裂缝发生,抵抗腐蚀性介质侵入的性能好; 硬化水泥浆中毛细管孔隙率,以及引入空气量。 简单的说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指标一般包括: 1 混凝土的碳化 2 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 3 碱-骨料反应 4 混凝土冻融破坏 5 氯离子侵蚀 二、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原材料的选择 1. 水泥水泥类材料的强度和工程性能,是通过水泥砂浆的凝结,硬化形成的,水泥石一旦受损,混凝土的耐久性就被破坏,因此水泥的选择需注意水泥品种的具体性能,选择碱含量小,水化热低,干缩性小,耐热性,抗水性,抗腐蚀性,抗冻性能好的水泥,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水泥强度并非是决定混凝土强度和性能的唯一标准,如用较低标号水泥同样可以配制高标号混凝土。因此,工程中选择水泥强度的同时,需考虑其工程性能,有时,其工程性能比强度更重要。 2.集料与掺合料集料的选择应考虑其碱活性,防止碱集料反应造成的危害,集料的耐蚀性和吸水性,同时选择合理的级配,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大量研究表明了掺粉煤灰,矿渣,硅粉等混合材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改善混凝土内孔结构,填充内部空隙,提高密实度,高掺量混凝土还能抑制碱集料反应,因而掺混合材混凝土,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有效措施。即近年来发展的高性能混凝土。 3. 混凝土的设计应考虑耐久的要求混凝土配比的设计配合比设计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工作性的同时应考虑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和用水量,降低水化热,减少收缩裂缝,提高密实度,采用合理的减水剂和引气剂,改善混凝土内部结构,掺入足量的混合料,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结构构件应按其使用环境设计相应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预防外界介质渗入内部腐蚀钢筋。结构的节点构造设计也应考虑构件受局部损坏后的整体 耐久能力。结构设计尚应控制混凝土的裂缝的开裂宽度。 4. 混凝土工程施工应考虑结构耐久性混凝土的拌制尽量采用二次搅拌法,裹砂法,裹砂石法等工艺,提高混凝土拌合料的和易性,保水性,提高混凝土强度,减少用水量;大体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浅谈

网络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浅谈 学习中心: 层次:专科起点本科 专业:土木工程 年级: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3 年11 月14 日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浅谈 内容摘要 混凝土由于其具有经济、耐久、节能等众多优点, 而成为重要的建筑材料, 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作为目前世界最大宗的人造建筑材料, 其在给人类带来巨大文 明进步的同时 , 也面临由此造成的严峻的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传统意义上的混 凝土由于自身结构材料和使用环境的特点, 还存在着严重的耐久性问题, 已不能满足混凝土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 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是实现混凝土 环保化、节约化的积极有效措施。本文综述了耐久性对混凝土的重要意义, 并着重分析了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最后介绍了目前世界上提高混凝土的耐久 性的研究结果以及目前国际上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要求。 关键词:耐久性;混凝土;影响因素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浅谈 目录 内容摘 要 .................................................. ..................................................... ....................I 引言......................................... ......................................... ......................................... . 1 1 绪论......................................... ......................................... ......................................... . 2 1.1 混凝土耐久性问题的提出................................................... (2) 1.2 混凝土耐久性的概 念 .................................... ........................................ (2) 2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分 析 ........................................... (3) 2.1 混凝土冻融破 坏 .................................... ........................................ (3) 2.1.1 破坏机 理 .......................... ............................. ............................. (3) 2.1.2 影响因 素 .......................... ............................. ............................. (4) 2.2 混凝土渗透破 坏 .................................... ........................................ (4) 2.2.1 破坏原 因 .......................... ............................. ............................. (4) 2.2.2 影响因 素 .......................... ............................. ............................. (5) 2.3 碱骨料反 应 ..................................... ........................................ (5) 2.3.1 破坏原 因 .......................... ............................. ............................. (5) 2.3.2 影响因 素 .......................... ............................. ............................. (6) 2.4 混凝土的碳 化 .................................... ........................................ (6) 2.4.1 破坏原 因 .......................... ............................. ............................. (6) 2.4.2 影响因 素 .......................... ............................. ............................. (7) 2.5 钢筋锈 蚀 ..................................... ........................................ (7) 2.5.1 破坏原 因 .......................... ............................. ............................. (7) 影响因 素 ..........................

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技术措施

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技术措施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寿命要求一般为40~50年,有的要求上百年。而现实中,处于腐蚀环境中的混凝土远远达不到设计寿命要求,有的在15~20年就出现了钢筋锈蚀破坏,甚至不足五年就开始修复。此方面的花费是惊人的,已经是一个重大经济问题。因此,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措施主要包括两大类:基本措施和补充措施。基本措施的基本内容是:通过仔细设计与施工,最大限度地提高混凝土本身的耐久性,在使用中保持低渗透性,以限制环境侵蚀介质渗透混凝土,从而预防钢筋锈蚀。 ①最大限度地改善混凝土本身性能,是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许多措施中最经济合理的。 (1)结构采用耐久性设计。 (2)提高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质量。 (3)采用高性能混凝土。 ②补充措施是指:环境侵蚀作用特别严重时,或设计、施工不当,单靠上述基本措施还不能保护混凝土结构必要的耐久性时,需要另外增加的其他防护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采用耐腐蚀钢筋。 (2)对混凝土进行表面处理。 (3)混凝土中掺加阻锈剂。 (4)电化学保护

结构设计 1、结构选型和细部设计 频繁地干温交替会加剧钢筋锈蚀,所以在结构选型和细部设计时,应昼限制混凝土表面、接缝和密封处积水,加强排水,尽量减少受潮和溅湿的表面积。 由于环境侵蚀介质在构件棱角或突出部分可以同时从多方面侵入混凝土,而凹入部分易积存侵蚀介质、应力异常,因此从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角度出发,混凝土构件选型应力戒单薄、复杂和多棱角。预计腐蚀破坏严重的构件应便于检测、维护和更换。 2、控制裂缝 不可控制的裂缝包括混凝土塑性收缩、沉降或过载造成的裂缝,常为较宽的裂缝,应针对成因采取措施预防开裂,即使难以预料也应加以引导,使其发生于次要部位或便于处理的位置。 可控制裂缝是靠传统的结构设计知识,按结构几何尺寸与荷载可以合理预防和控制的裂缝。 七、提高海工混凝土耐久性的技术措施 国内外相关科研成果和长期工程实践调研显示,当前较为成熟的提高海洋钢筋混凝土工程耐久性的主要技术措施有: (1)高性能海工混凝土 其技术途径是采用优质混凝土矿物掺和料和新型高效减水剂复合,配以与之相适应的水泥和级配良好的粗细骨料,形成低水胶比,低缺陷,高密实、高耐久的混凝土材料。高性能海工混凝土较高的抗

电子电气设备环境适应性及可靠性通用试验规范;完整版

电子电气设备环境适应性及可靠性通用试验规 范;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目录 1 范围.............................................................. 2 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被测设备(DUT) Device Under Test(DUT).................... 3.2 负荷代码.................................................... 3.3 试验代码.................................................... 3.4 允许的试验参数公差.......................................... 3.5 温度和电压术语定义.......................................... 3.6 运行状态 Operating Type ..................................... 3.7 功能状态等级(FSC) Functional Status Class(FSC).......... 4 一般要求.......................................................... 4.1 电子电气零部件设计寿命...................................... 4.2 可靠性目标.................................................. 4.3 试验样品数.................................................. 4.4 试验代码....................................................

耐久性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耐久性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制定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搅拌工序、运输工序、浇筑工序、振捣工序、养护工序。 耐久混凝土施工前,事先确定并培训专门从事耐久混凝土关键工序过程施工的操作人员和记录人员。 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每一工作班正式称量前,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核。定期或随时(雨天)测定骨料的含水率,每一工作班不少于二次。当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增加测定次数,并依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用水量和骨料用量。搅拌耐久混凝土时,先向搅拌机中投入细骨料、水泥和矿物掺和料,搅拌均匀后,加水并将其搅拌成砂浆,再向搅拌机投入外加剂,充分搅拌后,再投入粗骨料,并继续搅拌均匀为止。上述每一投料阶段的搅拌时间不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不少于3min。原材料的投放顺序及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严格执行,不无故更改,未经批准不得任意延长和缩短搅拌时间。 耐久混凝土运输设备能确保浇筑工作连续进行,其运输能力与搅拌设备的搅拌能力配合适宜。确保运输设备不漏浆和不渗水。在运输混凝土过程中,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做到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泵送施工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加强组织和调度工作,确保连续均匀供料。 浇筑前,仔细检查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并指定专人作重复性检查。保护层垫块的尺寸保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其形状(工字形或锥形)有利于钢筋的定位。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视气温而调整,一般不超过25℃。对于构件最小断面尺寸在300mm以上的结构,尽可能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负温气候条件下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低于12℃。控制新浇混凝土

与邻接的己硬化混凝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大于20℃。 预应力混凝土梁体采用快速、稳定、连续、可靠的浇筑方式一次浇筑成型。 采用插入式高频振捣器时,采用垂直点振方式振捣。每点的振捣时间以表面泛浆或不冒大气泡为准,一般不超过30s,避免过振。振捣按规定的工艺设计路线和方式进行,防止随意加密振点和漏振及任意延长同一振点的振捣时间。 混凝土振捣完毕后,立即对暴露面混凝土进行覆盖,并及时采取适当的保温保湿养护措施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对采用带模养护的混凝土结构,保证模板按接缝处混凝土不失水干燥。新浇立面混凝土振捣24~48h后且强度发展至对结构安全性无不利影响时,可略微松开模板,并浇水养护7d以上。对于具有大面积暴露面的结构,振捣结束后,立即将暴露面混凝土抹平,再用土工布、草帘等覆盖后,及时采取洒水喷雾等保湿措施养护14d以上,以减少混凝土的暴露时间,防止表面水分过分蒸发。混凝土拆模后,迅速采用土工布、草帘等将暴露面混凝土进行覆盖,并采取切实措施,保证混凝土表面保持潮湿状态,然后再用塑料布将土工布、草帘等保湿材料包裹完好,进一步对混凝土进行养护28d以上。保护覆盖物完好无损,且彼此搭接完好,其内表面具有凝结水珠。混凝土养护期间,选择有代表性的结构进行温度监控,定时测定混凝土芯部温度、表层温度以及环境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环境参数,并根据混凝土温度和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养护制度,严格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满足规范的要求。

环境适应性大纲

编号:xxxx 环境适应性大纲与分析 xxxxxxxx 页脚内容4

签署页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标审:日期: 会签:日期: 批准:日期:

1、范围 1.1 主体内容 本大纲规定了环境适应性工作的一般要求和详细要求,以及环境适应性评价等。 1.2 适用范围 本大纲适用于xxxxx寿命周期内的研制、生产阶段,环境适应性大纲的编制、实施和检查。 2、引用文件 GJB150A-2009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 3、编制依据 《xxxxx技术协议》; 4、一般要求 4.1环境适应性工作目的 确保产品达到规定的环境适应性要求,以满足系统的战备完好性和任务成功性要求,减少寿命周期费用。应在装备论证、研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开展环境适应性工作,确定合理的环境适应性要求,并以合理的费用确保装备满足规定的环境适应性要求。 4.2 环境适应性工作基本原则和要求 4.2.1遵循预防为主,早期投入的方针,并将环境适应性设计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4.2.2环境适应性工作与产品整机和系统的研制工作统一规划、协调进行; 4.2.3采用成熟的环境适应性设计准则,控制新技术、新工艺、新器材在产品中所占得比例,并分析类似产品在环境适应性方面的缺陷,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a)一是采取改善环境或减缓环境影响的措施 b)二是采用耐环境能力强的结构、材料和工艺。 4.2.4加强对研制、生产过程中安全性工作的监督与控制,严格进行环境适应性评审; 4.2.5产品设计应满足环境适应性要求。

4.3 环境适应性工作计划 按产品研制计划要求,产品研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项目确定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样品研制阶段、设计定型阶段。环境适应性工作计划见表4。 5、详细要求 5.1 项目确定阶段 由项目组长,依据产品合同和技术协议书提出要求,进行收集、整理同类产品环境适应性要求和设计技术方案,进行本产品的任务论证和环境适应性论证,也可以合并到方案论证中同时进行,并形成任务论证报告或环境适应性论证报告。 5.2 方案设计阶段 5.2.1环境适应性设计方案 由项目组长编制环境适应性方案设计报告,一般可以与产品方案设计报告同时进行,需要时,也可单独进行。 5.2.2 编制大纲 由项目组长编制环境适应性大纲,经技术部经理审核,总工或副总工批准后实施。 5.2.3 大纲评审 由技术部组织产品环境适应性大纲的评审,以确保环境适应性大纲的合理性、可行性、经济性,一般可以与产品可靠性、保障性、环境适应性大纲同时评审,需要时,也可以单独评审。 5.3 样品研制阶段

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述评_周维

混凝土技术发展的一个终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延长其使 用寿命,也即耐用性(Serviceability)问题。这就对混凝土的长期性能特别是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混凝土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其目标就是要使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等实现良性循环,尽量减少造成修补或拆除的浪费和建筑垃圾,大量利用优质的工业废弃物和矿石,尽量减少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1]。 1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可定义为“在使用过程中经受气候变化、化学侵蚀、磨蚀等各种破坏因素的作用而能保持其使用功能 的能力”[2-3] 。一般混凝土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要求在50年以上,很多国家对桥梁、水电站大坝、海底隧道、海上采油平台、核反应堆等重要结构的混凝土耐久性要求在100年以上。气候条件适中的陆上建筑物,应要求混凝土在200年内安全使用。我国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应按照环境类别和设计使用年限进行,分为50年和100年2个耐久性预期目标,对于重大、重要工程应按照100年寿命来设计混凝土。近几年来,我国已有不少工程的混凝土设计寿命达到100年,这些工程大都结合环境条件和特点,采取专门有效的措施,以充分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耐久 性设计要求。比较著名的百年工程有三峡大坝、东海大桥、南 京地铁1号线、崇明越江通道北港桥梁、重庆朝天门大桥空心桥墩、杭州湾大桥等[4]。 但是近几十年以来,混凝土构筑物因材质劣化造成失效以至破坏崩塌的事故在国内外也是屡见不鲜,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国际上混凝土的大量使用始于20世纪30年代,到五六十年代达到高峰[1]。许多发达国家每年用于建筑维修的费用都超过新建的费用。 过去,除了大型水利工程外,我国混凝土工程的耐久性问题长期不受重视,混凝土结构没有达到预期的使用寿命,受环境作用过早破坏的实例很多,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很大。由于许多工程设计只满足荷载要求,而没有提出耐久性的要求,使已建成的混凝土构筑物存在耐久性隐患。我国在50年代兴建的水电站大坝有很多已经成为“病坝”,我国的混凝土工程量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突飞猛进,可以预见,耐久性不佳的混凝土工程的劣化问题将会日趋严重。因此,混凝土耐久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1混凝土的耐久性破坏 混凝土耐久性涉及到混凝土性能的方方面面,是影响混凝土使用寿命的首要因素。造成混凝土耐久性不佳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可分为:(1)物理破坏:由温度变化引起的收缩膨胀裂缝(这是由于混凝土内骨料和硬化水泥浆体不同的温度膨胀系数而引起),如冻融循环、除冰盐分对混凝土的剥蚀等;(2)化学破坏:由混凝土内部材料引起的碱骨料反应以及外部侵蚀性离子(Cl-)引起的诸如钢筋锈蚀、硫酸盐侵蚀(SO42-)以 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述评 周维1,朱惠英2 (1.广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广西南宁 530011; 2.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广西南宁530011) 摘要:从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和混凝土技术可持续发展方面概述现代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混凝土技术发展的根 本方向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与地球资源环境和谐共生的发展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提高其使用寿命。 关键词:混凝土;耐久性;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TU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02X(2007)09-0077-05 Reviewofdurabil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ofconcrete ZHOUWei1,ZHUHuiying2 (1.GuangxiBuildingEngineeringQualityInspectionCenter,Nanning530011,Guangxi,China;2.GuangxiBuildingScienceResearch&DesignInstitute,Nanning530011,Guangxi,China) 收稿日期:2007-05-12 作者简介:周维,男,1965年生,广西柳州人,高级工程师。通迅联系 人: 朱惠英。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浅析建筑设计风格与环境的协调性

浅析建筑设计风格与环境的协调性 发表时间:2018-07-16T10:52:10.5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6期作者:韩亚明 [导读] 摘要:在建筑设计中,设计风格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武汉市燃气热力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在建筑设计中,设计风格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因此,建筑设计应高度重视设计风格与环境的协调,解决建筑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相应环境问题,并对环境进行补充。实现可持续持续发展的目的。本文分析了建筑设计风格的特点,以及建筑设计风格与环境的关系,探讨了各种促进建筑设计风格与环境协调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设计;设计风格;协调性 1 建筑设计风格的概念及特点 1.1建筑设计风格的基本概念 建筑设计风格是指建筑设计内容和外观中反映的特征。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建筑布局,形式构成,艺术加工,操作技巧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独特完美的意境。建筑设计的风格取决于不同时期的政治,社会,经济,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限制,以及建筑设计理念,观点和艺术成就的影响。 1.2建筑设计风格的特点 尽管建筑设计具有不同的学派和不同的创作倾向,但其风格具有共性,即复杂形式中蕴含着对功能和空间本质的追求,使建筑更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它将建筑形式要素之间的关系简化为功能之间的关系,强调“形式追随功能”。因此,建筑设计风格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种风格或一个人的建筑设计工作的主要思想和艺术特征。 2 建筑设计风格与环境的协调性 2.1建筑设计风格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的初始要求很简单,功能相对简单。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建筑的追求并不满足于防雨防寒,更关心的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例如:建筑设计风格是否与环境相协调,是否能满足人们对学习,工作,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建筑设计风格与环境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也就是说,建筑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建筑设计的质量将对环境产生直接影响。环境也对建筑设计风格有直接影响,因为不同的建筑设计风格适合不同的环境。可以看出,环境的特点决定了建筑的设计风格,而建筑设计风格反过来影响了环境。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 2.2建筑设计风格与环境的协调性 首先,建筑设计的风格必须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目前,相当数量的建筑物在设计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即使是建筑物的建设也毫不犹豫地打破了自然环境。这种现象不利于建立和谐社会,也不利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师应该欣赏建筑的内涵。设计中的环境考虑范围不应局限于小范围,而应考虑到大自然环境因素。为了更好地协调建筑设计风格与自然环境,实现完美融合,建筑设计风格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突出了建筑的独特魅力。建筑师必须有长远眼光,充分考虑建筑设计。风格与自然环境的长期发展关系,力求使建筑设计风格最大限度地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这是现代建筑设计师必须争取的方向。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建筑设计中越来越重视建筑设计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尤其是建筑物的温暖,照明,通风和降噪等环保和节能因素。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将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根据自然环境的特点和优势,利用自身优势避开劣势,巧妙地将建筑设计风格与优美环境相结合,实现内部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为人们创造一个绿色,安全,优雅,舒适的生活环境。 其次,建筑设计风格要与人文环境相协调。没有单独的建筑存在孤立。它必须与周围环境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建筑设计风格是人类环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筑设计风格需要环境的对比以相互补充,建筑设计风格直接影响人的环境。另外,人文环境的特征也决定了建筑设计的风格。在设计建筑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人性的满足感,即建筑可以为业主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以及他们带来的舒适。每个人的生活水平,社会经历,人格素质,职业地位,种族,性别,地理环境等因素使得这些不同的个体对建筑的要求不尽相同,建筑设计风格也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一种有效的手段。由此可以看出,建筑设计风格必须与人文环境相协调,有利于建筑本身和人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3促进建筑设计风格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措施 首先,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建筑设计中,其设计风格可能与自然环境的保护相冲突。例如,为了增强人居环境的舒适性,有必要安装空调。其结果是空调器产生的热量被排放到室外,从而室外温度更高,城市的热岛效应增强,环境遭到破坏。为了平衡内外环境,有必要加强对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减少对电气设备的依赖;利用地源热泵,水源热泵,沼气发电等减少自然资源的损失;合理选择地方建筑材料可以降低建设成本,节省自然资源,而地方建筑材料直接形成建筑的特色,使建筑成为当地文化的载体;垂直绿化,在每个建筑中同时,大量的绿色盆栽种植在公共场所的地板上。同时,攀援植物种植在建筑物的外墙上以阻挡阳光照射,植物本身的光合作用被用于蒸发和吸收热量以带走部分热量。外部世界形成了一个过渡空间。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在某些情况下,建筑本身需要作出一定的让步。例如,一些重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建筑师将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以减少空调设备的数量或使用空调。积极主动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减少城市化,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建筑物周围的自然环境,使建筑物更加环保。 其次,加强对地理环境的合理应用。在自然界,有各种地形。因此,在建筑物的选址和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地理环境的影响,加强地理环境的合理利用。在建筑的发展中,它始终重视当地的条件,使建筑与地理环境完美融合,从而创造出独特的建筑景观。由于地理环境决定了建筑物的大小和高度,地理环境是建筑设计和施工阶段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例如,在中国西南山区,由于地理环境复杂,建筑施工的难度远大于平原地区。因此,建造过高的建筑物是不合适的,以避免影响当地的地形地貌,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适应这种复杂的地理环境。环境可以沿着斜坡的轮廓以梯子状布置。悬挂建筑物和悬挂地板的建造被用来协调跑步机和平台等设施的使用与地理环境。这不仅能够满足日常生产的需要,而且要符合当地的条件。再如,中国着名的黄土高原据说是黄土原始土壤,黄土的特征是土壤疏松易下沉。这种类型的地形不适合建造高楼。否则,这不仅会影响建筑本身的安全性,还会影响当地的地理环境,并可能导致当地水土流失的加剧。总而言之,要加强对地理环境的合理利用,使建筑更加精神,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同时也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再次,努力营造一个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氛围。由于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密不可分,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建筑物的意境建构,以营造与周

飞机对环境的适应性

飞机对环境的适应性 在GJB4293《装备环境通用要求》中,环境适应性的定义为:“装备在其寿命期预计可能遇到的各种环境的作用下能实现其所有功能、性能和( 或) 不被破坏的能力,是装备的重要质量特性之一”。从可靠性的概念可知,环境是可靠性设计和分析的第一要素,军用飞机在贮存、运输和执行任务的各个环节中,经受着相当严酷的环境条件(包括气候、机械、电磁等)的考验。大量事实表明,环境是导致包括军用飞机在内的各种武器装备失效和功能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温差大,西部风沙干燥,南方沿海温热盐雾,尤其是还有被称之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造成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千差万别。其气候环境、化学环境、高原环境都对装备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对飞机而言,其不仅要在陆海空等范围内使用,军用飞机还将在敌方武器威胁环境、电子战环境,甚至生化、核环境等作战环境中使用。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必须对军用飞机的环境适应性要求及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使之更好适应我国复杂多样的各种环境。 1、飞机环境适应性研究的必要性 近几年, 我国的军用飞机建设的发展步伐十分迅速。飞机的研制由过去的重点考虑性能,转移到性能、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以及价格的综合考虑,尤其是装备的环境适应性在研制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重视,正逐步向系统化的方向迈进。因此提高飞机的环境适应性是一项十分迫切而又艰巨的战略任务,必须加以高度重视。环境技术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 军用飞机面对的环境可分为两大部分:自然环境和作战环境(如图1所示)。 图1 影响飞机环境适应性因素分类图

自然环境是指某地域作为战场之前已有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和,包括:地形、气候、海情、植被、辐射,以及存在于地球表面及其附近的其他环境因素。作战环境指某一地域中以前并不存在,只是作为战场以后由于敌我双方的交互作用才产生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和,包括:目标特性、电子战环境、火力、核辐射、化学武器、友邻部队情况等。这两类因素共同作用时,会对飞机的性能造成严重的影响。 军用飞机不适应预定环境而造成的损失比比皆是,美军沿海空军基地以此故障调查表明,引起故障的原因中,气候环境占73%,机械环境占27%。美国近年环境腐蚀( 化学损伤之一)损失达3000亿美元/年,约占其GDP的3%。军工产品的环境腐蚀更为严重。为此将增加修理、更换和后勤保障的难度,减少训练时间,降低装备的完好率,缩短使用寿命,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表1 部分环境对飞机的影响及典型故障 由于篇幅的限制以及某些资料来源不足的原因,同时鉴于对飞机环境适应性评价的多因素和多层次性以及环境影响因素的随机不确定性, 因此,在诸多环境因素中,我们只能针对几个影响性较大因素来进行分析。 2、温度对飞机的影响 根据相关资料的报道,机载设备在使用中发生的故障有52%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其中温度的

材料的耐久性与其影响因素

材料的耐久性与其影响因素 建筑材料的耐久性 材料在建筑物中,除要受到各种力的作用之外,还经常要受到环境中许多自然因素的破坏作用。这些破坏作用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及生物的作用。 物理作用可有干湿变化、温度变化及冻融变化等。这些作用将使材料发生体积的胀缩,或导致内部裂缝的扩展。时间长久之后即会使材料逐渐破坏。在寒冷冰冻地区,冻融变化对材料会起着显著的破坏作用。在高温环境下,经常处于高温状态的建筑物或构筑物,选用建筑材料要具有耐热性能。在民用和公共建筑中,考虑安全防火要求,须选用具有抗火性能的难燃或不燃的材料。 化学作用包括酸、碱、盐等物质的水溶液以及有害气体的侵蚀作用。这些侵蚀作用会使材料逐渐变质而破坏。 砖、石料、混凝土等矿物材料,多是由于物理作用而破坏,同时也可能会受到化学的破坏作用。金属材料主要是由于化学作用而引起的腐蚀。 材料的耐久性,实际上是一项综合性质。它是指材料在上述多种因素作用之下,能够经久不变质、不破坏,而尚能保持原有性能的性质。 影响耐久性的因素 影响材料耐久性的外部因素,往往又是通过其内部因素而发生作用的。 与材料耐久性有关的内部因素,主要是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构造的特点。当材料含有易与其他外部介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成分时,就会造成因其抗渗性和耐腐蚀能力差而引起的破坏。如玻璃因其玻璃体结构所呈出的导热性较小,而弹性模量又很大的原因,使其极不耐温度剧变作用。材料含有较多的开口孔隙,会加快外部侵蚀性介质对材料的有害作用,而使其耐久性急剧下降。 影响材料耐久性的外部作用因素是多样的。环境的干湿、温度及冻融等物理

作用都会引起材料的体积胀缩,周而复始会使材料变形、开裂甚至是破坏。材料长期与酸、碱、盐或其它有害气体接触,会发生腐蚀、碳化、老化等化学作用而逐渐丧失使用功能。与材料有关的内部因素,主要是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构造的特点。 如影响土工格栅耐久性的主要因素: 土工格栅的原材料是高分子聚合物。这种物质是链节结构,它对氧化(老化)十分敏感,容易发生降解反应和交换反应,导致材料破坏。为此,土工格栅的使用寿命自然引起工程人员的高度关注。 氧化包括热和温度引起的热氧化,以及阳光中紫外线产生的光氧化。其中光氧化的破坏作用很强,因为紫外线具有很大能量,能切断聚合物的分子链,或引发光氧化反应。此外,影响土工格栅材料耐久性的还有化学与生物侵蚀、干湿作用、冻融变化和机械磨损等,但以日照紫外线的影响最重要。 各种原材料抗紫外线的能力以聚丙烯和聚酰胺最差,聚酯最佳,聚乙烯、聚氯乙烯介乎其间,颜色浅的比深的差。由于老化是从表层逐渐向内部发展,故土工格栅厚的较薄的耐老化。 简化归结,材料的耐久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1、于载荷大小有关:(载荷大,则寿命低,载荷小,则寿命长) 2、于载荷性质有关:(静载荷寿命长、冲击载荷寿命短、单向量载荷寿命长、交变载荷寿命短) 3、于使用温度有关:(温度高,则寿命低,温度低,则寿命长) 4、于使用频率有关:(使用频率高,则寿命低,使用频率低,则寿命长) 5、于使用环境有关:(在腐蚀性环境、如海洋、化工厂等环境中,则材料的寿命短)

浅谈道路建筑材料的环境协调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31581310.html, 浅谈道路建筑材料的环境协调性 作者:王晓乾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4期 摘要:简要介绍环境材料的概念,从提高材料性能、节约天然资源、充分利用废弃物以及净化环境方面讨论道路建筑材料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性;提出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评价道路建筑材料与环境的协调性。 关键词:环境材料;环境协调性;生命周期评价 Abstract: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material from the environment,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materials, saving natural resources, make full use of waste and purifying the environment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road building materials and environmental coordination; presented by the method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 evaluation of pavement construction materials and environment coordination.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environment; life cycle assessment 中图分类号:U4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迅猛发展,道路建筑材料作为公路及其构筑物的物质基础得到了大量的使用。而道路建筑材料原材料的采集会导致资源的枯竭;道路建筑材料的制造要消耗能量,产生与地球温室效应和酸雨相关的污染;公路的改建和扩建又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等。因此思考道路建筑材料的环境协调性是非常必要的,其关系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材料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人类对自然平衡的干预已超过了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不同水平的自然平衡都已濒临自我修复的极限,从而引出了如资源枯竭、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1]。 在此背景下, 20世纪90年代初, 日本学者山本良一等人首次提出了环境材料的概念, 受到 世界各国材料工作者的积极响应。 环境材料英文名称为Ecomaterials(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Materials或Ecological Materials),可以解释为具有环境意识的材料或生态学材料,强调的是材料在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的前提下还具有最佳的环境协调性。环境材料应该具备3个主要特征:在保证良好的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首先要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避免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容易回收和再利用。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影响因素

浅谈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主要因素及防护措施随着混凝土的广泛应用,混凝土的耐久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了,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工程质量的优劣对整个工程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混凝土结构以其整体性好、耐久性好、可塑性强、维修费用少等优点广泛使用于整个20世纪,发现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则是在60至7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的混凝土桥使用了三四十年后,纷纷进入老化期。人们始料不及的是混凝土材料在不利的环境、运用条件下,出现了一系列影响结构耐久性的物理、化学现象,如结构混凝土的碳化、保护层剥落、裂缝的发展、钢筋锈蚀、渗透冻融破坏、混凝土集料的化学腐蚀等等。我国七十年代后期建造的混凝土桥梁亦发现有严重的开裂现象。因而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已成为结构工程师们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概括起来是指混凝土抵抗周围不利因素长期作用的性能。结构耐久性问题主要表现为:混凝土损伤;钢筋的锈蚀、脆化、疲劳、应力腐蚀;以及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锚固作用的消弱等三个方面。从短期效果而言,这些问题影响结构的外观和使用功能;从长远看,则为降低结构安全度,成为发生事故的隐患,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下面从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和提高耐久性的技术措施两个方面来探讨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有这么几点: (1)抗冻失效。 原因:混凝土的抗冻性等级过低。寒冷地区,有较长的冰冻期,渗入到混凝土中的水结冰又融化,如此反复,使混凝土的裂缝不断扩大,导致结构慢性破坏作用。冻融的结果,加剧了碱-骨料反应、盐腐蚀的破坏作用。碱-骨料反应、盐腐蚀、冻融作用是混凝土结构的三大主要破坏因素,都因水进入混凝土内部引起。混凝土结构是多孔的,在塑性期或硬化初期会因水分蒸发造成早期开裂。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早期产生的裂缝会随着反复荷载的冲击逐渐扩展。如果没有完善的防水系统,带有腐蚀性物质的水就会从孔隙渗入到混凝土中和从裂缝中流入到混凝土中。在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损害,它导致混凝土性质改变。 处理方法:1,调整配合比方法。主要适用于在0℃左右的混凝土施工。具体做法:①选择适当品种的水泥是提高混凝土抗冻的重要手段。试验结果表明,应使用早强硅酸盐水泥。该水泥水化热较大,且在早期放出强度最高,一般3d抗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