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设计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设计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设计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设计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和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对农民造成的沉重负担。了解中国古代的土地集中现象和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要适当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根据学参要求积极进行探究活动以强化对中国古代农业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古代中国的农业文明高度发达,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进步,这是我们炎黄子孙应感到骄傲和自豪的。通过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学习增加历史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重难点突破】

重点: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2、影响农业经济的因素。

难点: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一、农业的起源

1.“神农”的传说

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

黄河流域—种植粟、麦

2.农耕格局长江流域—种植水稻

思考1:我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南北不同特色的农耕格局?这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气候不同;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

思考2: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自然条件、技术、水力、土地制度、政策、劳动者等。

[过渡]阅读课本,找一找: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工程的兴修。

二、生产技术的进步

1、表现:

(1)耕作方法: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从原始农业的产生到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在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沤制绿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说明:①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主要表现: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以施肥、灌溉为代表的生产技术的提高。

②“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2)工具材质:石器→青铜→铁器

工艺:打制→磨制→炼铸造

(3)动力:人力→畜力→自然力

2、评价: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局限: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三、水利的兴修

1.大禹治水

2.水利工程的兴修都江堰(战国)

郑国渠(战国)

3.王景治黄河(东汉)

4.井渠法:主要应用于干旱地区。

[过渡]阅读课本,找一找:古代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赋税沉重;徭役沉重;土地兼并。

四、农民沉重的负担

1.沉重的赋税

封建王朝都要向农民征收比率和数额不同的赋税。

古代赋税有田租、户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及其杂税。

农民的赋税成为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并奠定了古代帝国富强和繁荣的基础。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泰半之赋”,使农民负担沉重。

2.繁重的徭役

秦隋王朝力役繁重,严重破坏经济,使社会动乱。

五、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形态的演变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2.古代土地私有制确立的过程

3.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

◆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

(1)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因为自耕农是国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

(2)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的统治。

[课堂小结]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1)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2)小农经济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态。

(4)小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5)封建国家为稳定小农,大都采取了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课堂讨论:中国古代历朝都发生民众暴动。为什么农民会被逼上反抗的道路?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中国古代绘画

中国古代绘画 中国古代绘画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遗迹可上溯到远古的岩画和新石器时代彩陶上丰富的装饰纹样。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运用线造型的方法表现物象的能力已经相当熟练,以线描的绘画技法成为民族传统的绘画风格,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绘画逐步成了完成的体系,文明于世界。 中国古代绘画根据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类。(分三大类阐述中国古代绘画的成就。) 人物篇 展示《人物龙凤图》,帛画战国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的画在丝织物上的绘画作品《人物龙凤帛画》。侧身站立的女子双手合掌视乎在祈祝什么,女子形象的上方是一只腾空飞舞的凤鸟,在女子和飞鸟的前画是一只向上升腾的龙,这些描绘说明这些作品的用途和后来在湖南马王堆汉墓发现的帛画一样,表示引导死者的魂魄升入天国。虽然这是一幅勇于丧葬仪式的道具,但作画者在布局、造型、描绘技法等方面都经过一番苦心经营,特别画中的形象都以流畅的勾勒,线条遒劲有力,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绘画以线条作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传统在战国时代已经形成。 东晋时期被称为才杰、画杰、诗杰的著名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可以看到我国魏晋时期的绘画风貌。 《洛神赋图》原系曹操之子、著名文学家曹植所作,以他经过洛水时梦中遇见洛神互相爱恋的故事,寄托他在爱情生活时的痛苦。《洛神赋》文词凄切,是赋文中的杰作。顾恺之依赋作图,以长卷形式描绘曹植赋文中这段浪漫的故事。《洛神赋图》既有装饰画的手法,又有写实梦幻般的意境,画中景色的描绘更是开中国山水画的先河。

唐代的人物画在传统的基础上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以恢宏大度的形象,充实明快的线条,辉煌灿烂的色彩,卓越的艺术成就,写下了中国美术史上的辉煌之页。 唐代初期著名画家阎立本所作的《历代帝王图》描绘了两汉甚隋代十三个帝王的肖像,画家通过形象的塑造细致的刻画了每个帝王的相貌、个性和气质。对于开国创业的英明君主,在表现他们的貌宇堂堂——晋武帝司马炎像。而对丧权辱国的昏庸君主,则重在表现他们的萎靡不振——陈后主陈叔宝像。这些帝王肖像还有明显的政治见解。 阎立本传世的最重要作品是《步辇图》,它取材于唐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与当时藏族土番王的联姻的文件,文成公主入藏,不仅加强了中原与西藏的联系,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团结,而且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西藏的发展,画面上描绘的是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往长安迎娶文成公主的使者禄东赞的情景。唐太宗乘坐在以人力抬起的步辇上,不仅具有帝王风度,还使人感到亲切真诚,前后左右的宫女有的抬辇、扶辇,有的张伞、持伞、玉质花容、姿态不一。 盛唐时期著名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是描绘一群雍容华贵的唐代贵族妇女的工笔重彩人物画,全画大致可分为采花、赏花、闲步、戏犬四个段,简练的线条和明丽的色彩,典雅的风格,塑造的盛唐时期贵族女的典型形象——丰颊体肥,也是研究唐代服饰的重要资料。 唐代著名画家韩干,善画人物,尤精画马,《牧马图》画一马倌骑在白马上,另一黑马随之缓行,不用画任何背景,黑、白二马各部分比例匀称,透视解剖也很准确,用色虽是浅设色,但由于在黑白对比色中加上少量的朱红使人感觉并不单调,马倌的形象威武有力,双眼炯炯有神,显示了高超的写实能力。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著名画家顾闳中唯一的传世作品,也是我国绘画史上不可多得的具有高度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他是画家受南唐李后主之命,亲身观察了韩熙载的家庭生活而画成的,对于此画的产生,传统的说法是画家如实表现了韩熙载为逃避尖锐政治斗争而故意纵情声色,也有人认为是李后主想中庸韩

人美版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设计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如果上溯到原始社会的彩陶时期,中国绘画已经过了七千年左右的发展历程。在如此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绘画艺术瑰宝。高中学生知识面广求知欲强,虽具备一定中国绘画的基础知识但缺乏对中国古代绘画系统的了解。本课仅从岩画、陶画、帛画、壁画、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中撷取部分作品,供学生领略中国古代绘画的风采。 二、教学思路设计: 本课涵盖面非常广,由于时间有限,很难在一节课中对中国画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详细的介绍。因此,我把课文分成两节课来完成,本节课只完成第一部分。 第一课时:对中国古代绘画发展的历程作概括性的讲解与展示,挑选个别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与作品进行详细分析,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欣赏绘画作品的方法。 第二课时: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收集中国古代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相关作品与画家生平资料,并在老师的引导下作专题的交流与探讨。 教师教学方面的设想:

充分发挥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势,以感性的语言传递给学生美的信息。 通过精心设计质疑,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学会分析欣赏作品的方法。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以大量的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震撼。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中国历史、社会、文化来综合讲解。将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比较,以便更加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 学生学习方法的设定: 自主探究,参与互动:课前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充分预习,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提出质疑,充分体现高中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待课堂中与老师交流与探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的代表性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知,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绘画风格的分析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国古代绘画背后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及价值地位,能在广泛的文化、历史背景下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所包涵的艺术和文化真谛。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教案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 王晓云 教材分析 本节是欣赏课,重点通过学生的对作品的欣赏感受,了解中国渊源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如果上溯到原始社会的彩陶时期,中国绘画已经过了七千年左右的发展历程。在如此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绘画艺术瑰宝。高中学生知识面广求知欲强,虽具备一定中国绘画的基础知识但缺乏对中国古代绘画系统的了解。本课仅从岩画、陶画、帛画、壁画、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中撷取部分作品,供学生领略中国古代绘画的风采。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从原始时期的岩画、陶画、帛画到山水、花鸟画、人物画高峰期的代表性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知,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 努力提高学生基本的艺术素养和欣赏绘画的能力。 使学生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发展脉络、演变、以及多种风貌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1、高艺术美欣赏能力,以欣赏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和特点,引导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 2、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和知识文化底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学方法: 1、比较分析法 2、运用投影仪辅助教学。 3、引导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中国画的种类 从题材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从形式分为:工笔、写意两种 工笔的特点是:工整细致 写实写意的特点是:简练夸张变形 一、早期的独幅绘画作品---帛画、 中国是最早掌握养蚕的国家,丝织业的发展成就了中国最早独幅绘画的产生。这就是中国绘画的雏形———帛画。 例:以课文中《龙凤仕女图》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帛画的艺术特色(线条勾勒、平涂着色、构图完整、造型生动)和产生的时代背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旗帜,具有一定的宗教迷信色彩),了解帛画对今天中国绘画所产生的重大意义(奠定了中国画以线条为主的表现形式)。 设计理由:事先设置问题,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思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思考问题: 1、是帛画? 2、《龙凤仕女图》和《人物御龙图》主要画的内容是什么? 二、敦煌莫高窟壁画 --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 1、什么是壁画?

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9课

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 第9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课时:1课时 教学思路: 中国画从题材内容来分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类。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属于民族文化传统类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激发民族审美情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程序这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加以论述。 课业类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 让学生对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探索重点: 引导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探索难点: 涵盖面比较广,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我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比较分析法:通过中国作品《朝元图》与外国作品《蒙娜丽莎》的比较,学生能够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结论:中国古代人物画主要的造型手段是“线条”。 2、引导探究法: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绘画作品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如果让学

生独自找出审美的切入点,并展开欣赏,最后得到健康审美感受,是比较困难的。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所以我采用

“引导探究法”。 3、八字教学法: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所以我教给学生美术作品欣赏的方法:描述—感受—理解—评论。这是“授人以渔”的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4、运用投影仪辅助教学。 学法(主要培养其思维能力) 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在教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方法的同时,也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比如: 1、描述:形象思维为主。 2、感受:由形象思维转为抽象思维为主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3、理解 4、评论:上升为创新思维 教学程序 组织教学:2分钟 检查学生准备情况,师生问好 教学设计分析、评价、反思、 体会 学习欲望1、导入:导入探究课题:由祖国灿烂文化,优秀绘画 传统导入课题“形神兼备迁想妙得”,讲解关键词“形” “神”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上溯到原始 社会的彩陶时期,中国绘画已经过了7000年左 右的发展历程。在漫长的发展中,中华民族的祖 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绘画艺 术。中国画从题材内容来分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 花鸟画三大类。这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绘画 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猛虎捕食图(黑山 岩画,新石器时代) 意在激活学生的思 维,使学生对中国古 代绘画产生浓厚的 兴趣。

中国美术史画论专题

中国画论专题 一、魏晋时期: 1、背景缘起:艺术史论的发展是和艺术创作的繁荣密切相关的。两汉以来文艺创作的长足进步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既需要理论的总结和指导,也需要提出文艺评论(批评)的标准,这更促进了文艺理论的发展。同时,魏晋以来玄学的兴盛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为社会生活带来新的风气。玄学清议和人物品藻直接影响到文学艺术,首先是在文学中出现了第一批理论文章和专著。理论探讨的氛围和文学作品的风气引起了人们对于绘画理论的关注。以顾恺之的论画和谢赫的画品为代表的著述,是绘画史上最早出现的理论专著。 2、顾恺之的画论: 顾恺之的画论著述流传下来的有《画云台山记》和《论画》两篇。 《画云台山记》是篇绘画创作构思性笔记,《历代名画记》征引《论画》和《魏晋胜流画赞》两篇文字,实际上均是顾恺之《论画》中的不同段落,前面是画评,后面是摹写要法。顾恺之明确地提出了绘画表现对象的要求,“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尔,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这里他继承了战国时期朴素的唯物主义而有了进一步的发挥。 顾注重人物画的“传神”,认为“四体妍媸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在阐明传达人物神情气质的同时,又强调绘画技巧的重要性,其认为临摹时要对原作进行深刻理解,才能自然而准确地再现,提出“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 顾恺之论画的功绩在于把对绘画的一般性论述提高到独立的理论认识高度,从而开创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研究的领域,是继卫协之后极重神韵的画家,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绘画“六法”的产生,古代绘画千余年来对气韵、神采的追求,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与他的理论相关。 3、谢赫的《画品》 谢赫是南齐(479-502)前后的画家、理论家,以时装人物和肖像画为题材进行创作,但主要贡献在绘画理论方面。 《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分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同时也对曹不兴以来的27为画家分别品第高下。 提出绘画的功能:“明劝诫,著深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承继了曹植“存乎借鉴者,图画也”的理论思想,十分明确地概括出绘画创作与政教密切相关的理论主张。 “六法”是:“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气韵生动是把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骨法用笔是指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应物象形、随类赋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山水篇》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山水篇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三中学张利梅 学生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一方面,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通过语文和历史课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和历史知识。这对中国画的欣赏、体悟非常有利。另一方面,他们具备了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在新课改后,小组协作学习已经成为大家喜爱的学习方式。这为本课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必备的基础。 教材分析:这一课内容宽、知识面广,涉及到了高中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语文知识等,知识的综合性不仅学生感兴趣,我也喜欢研究,一节课讲完学生绘画知识了解得有点肤浅,于是我从中国古代绘画分类把本科整理成3节,深入浅出的从多角度给学生展示中国画的魅力。 教学目标:了解代表性作品,探究各种山水画画风格特点,加深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了解,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山水作品的时代特色及其风格演变。 教学难点:山水作品时代特色的归纳及其风格演变。 教学策略:采取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让大家仔细地、反复地品读作品。通过比较、分析,共同探究不同时代作品的特色,并联系历史、语文知识,来加深对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转变的角度来发现这些艺术特色的深层原因,使大家获得较为深刻的审美体验,同时,

还可以欣赏体会诗、画等传统文化贯通交融所形成的中国文化,激发起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产生民族自豪感。另外,引导大家通过探究,看到文化的变迁与时代背景之间的联系,鼓励大家养成尝试利用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去探索和研究艺术、了解作品,获得较深层次的了解和感悟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古代绘画原大挂图若干宣纸毛笔墨汁盘子笔洗。 生:美术书纸笔 教学过程:导入(周围作品)——两宋作品品鉴对比(学生活动)——诗词与两宋绘画风格之对比(学生活动)——山水画特点——老师示范课堂练习——课堂小结 导入: 师:中国古代绘画的三大画科分别是人物、花鸟和山水。中国山水画的成就超过了其他许多艺术部类,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罕见的瑰宝。这些附着中国人敏感心灵和微妙哲学的千古佳沉默不语却光华万丈,荡涤心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它们的魅力。 出示课题:中国古典绘画赏析 (通过幻灯片欣赏北宋作品《溪山行旅图》)

中国古代美术课程简介

《中国古代美术》课程简介 一、课程号:04122580 二、课程名称:《中国古代美术》(Ancient Arts of China ) 三、周学时:3-0 学分: 预修课程:素描、博物馆学 课程主要内容: 从博物馆学与艺术学的角度,学习中国古代美术品和实用美术品的发生、发展、演变流程。掌握古代美术的重要文献纪载,古代各类美术作品的源起及传承和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历史地位。熟悉古代美术家和工艺美术家及理论。了解宋元以后文人绘画的传播。比较古代美术品和工艺美术品的艺术特点。 六、推荐材料: 《中国美术史》王伯敏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中国书画》杨仁恺主编,上海古藉出版社出版 《中国古代美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美术(Ancient Arts of China) 一、课程号:04122580 二、周学时:3-0 学分:3 三、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1.教学目的:从研究博物馆学与艺术学专业的角度,学习中国古代美术的发生、发展。 2.基本要求: (1)掌握工艺器皿、雕塑、建筑、墓室、石窟等装饰绘画艺术发展演变流程。 (2)掌握有关于美术作品的古代文献记载。 (3)掌握古代各朝代绘画艺术各种画种、画派的源起和传承及其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历史地位。 (4)熟悉中国古代著名美术家以及绘画理论。 (5)了解宋代以后文人绘画的传播。 (6)比较古代美术品与工艺美术品的艺术特点,以便于懂得全面欣赏中国古代艺术作品。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每周3学时,共17周 主要内容: 第一章史前及先秦美术(5学时) 第一节史前美术(3学时) 一、旧石器时期晚期的装饰品 二、石器时期陶文化产生的奥秘 三、从陶塑、陶绘上看新石器时期的雕塑艺术与绘画艺术 四、装饰的形成 第二节先秦美术(2学时) 一、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大庆市第五十八中学李金燕 课时:1课时(第十六周)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绘画、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和特点,学生并尝试如何欣赏古代美术作品。 2。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作业要求: 每人根据所学知识,试析一件古代艺术作品(欣赏过的或者从"自学教材"中选择均可)。要求从体裁、内容、表现方法、历史背景以及个人的感受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文字限定500字左右。 课业类别:欣赏课。 教学重点: 1。中国古代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主要特点; 2。中国古代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古代雕塑欣赏;古代美术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及作品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表扬认真搜集古代美术作品和资料的学生(2分钟) 二、导入新课:可以复习观赏艺术品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进行导

入,针对不少学生面对一件古代美术作品不知如何欣赏,不知好在哪里的情况入手,激起学生兴趣。(1分钟) 三、讲授新课: (一)扳书课题: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二)出示本课学习提要: 1。中国古代绘画分为哪几类?各类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中国古代绘画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3。欣赏古代绘画的一般方法。 4。中国古代雕塑包括哪几部分? 5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的艺术特点及其作用。 (三)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 1、请学生读第18页第一自然段"中国。。。三大类",让全班同学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下波纹线。 2、请学生读课本有关自然段"中国。。。根本要求",让学生在"线条、传神"下画波纹线。 3、依次欣赏二幅人物画 《韩熙载夜图》《历代帝王图》 人物、题材、内容、形象特征、造型。 以传神为塑造形象的基本要求,分析人物动态表情及相关关系。 提炼主题思想。 概括地讲,基顺序为:题材内容--形象分析--造型--提炼主题--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宋元山水鉴赏》教学设计课题

教学设计

二、以大观小的北宋山水画 播放《溪山行旅图》视频。 出示投影《溪山行旅图》。 提问:(1)“行旅”在哪里? (2)为什么人画得这么小? 1.以大观小 这就是中国画中所说的“丈山尺树,寸马豆人”,是中国画表现宏大空间时常用的“以大见小”的方法。 2.构图 提问: (1)天空与山哪个是描绘的主题?(投影上以线画出天与山的分界。) (2)那一部分山体面积最大?(投影上演示山的层次分 割。) (3)这样的画面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处于画面的这个区域被大山占据了。山顶天立地,构图非常饱满。我们把画面最中心的这个区域叫做1号区域。请大家记住这个区域。 北宋时期其他山水又是什么样呢?(出示投影成、关仝的作品。) 提问: (1)你能看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吗? (2)这些作品你感觉像雄强的男性还是柔和的女性呢? 北宋时期的作品,无论是宽的雄强,成的旷远,还是关 仝的峭拔,都给人一种雄阔、浑厚、整体的感觉,努力 表现天地之无限,宇宙造化之壮观。然而南宋的山水就 完全不同了。 在画面上找 到人物。 为了显示山的高大。 山是主体。 最远处的。 有气势。 山或作为主体的树在画 面的正中央, 顶天立地,构 图饱满。 1号区域被山或树占据。 男性。 三、以小显大的南宋山水画 出示《深堂琴趣图》。伴随着优美的琴声,请你仔细看一看,画中画了些什么? 1.留白:明明什么都没画的空白,为什么会让人想到是天空呢? 留白的手法是国画所特有的。南宋的山水画尤其注意留 白。留白给了人更多的想象空间,如同文学中的“言外 房屋、树木、弹琴的人、桥、仙鹤、远山、天空等 想像出来的。

之意”,音乐中的“弦外之音”。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一句“此时无声胜有声”。在画中叫“无画处皆成妙境”,这是一种境界的提升。 2.构图:画中的留白比北宋的山水画大还是小?景物画 在什么位置?1号区域有没有被顶天立地的山占据? 南宋的山水舍弃了繁杂的景物,“取其繁华,采其大要”,摒弃 一切无用的景物,以一当十,高度集中,却给人更大的想象空间。 这种局部特的写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3.意境:绿树环抱中的精美房舍里,一位雅士正在抚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南宋山水追求诗一般的意境。 (看视频,了解更多的南宋山水作品。) 提问:请你用一个词概括你对南宋山水的印象。 与北宋山水不同,南宋山水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秀丽优雅、充满诗情画意的风格。南宋的雅士们在画中表现了他们 的精神追求,他们或临流抚琴,或泛舟湖上,或秉烛夜游,或倚窗赏瀑,向往着一种幽闲的生活。 4.发达的小品画:我们看到许多南宋的山水画都是圆形的,为什么是圆形的?(出示团扇。) 虽然在扇面上作画的传统早已有之,但南宋的秀美精巧的画风在团扇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形式与风格结 合的更加完美。因此南宋画扇、卖扇、藏扇之风盛行,并出现了扇铺和画商。(出示不同扇面投影) 提问:这些扇面画有何相似之处? 画家马远、夏圭因构图的形式特点而得“马一角”“夏半边”之名。(出示马远《踏歌图》) 南宋的作品除了小品,也有大画,不过,依然是喜欢采用边角构图,画风秀丽,充满抒情诗意。 没有。 景物画在一角。 优雅,有情调。 秀美、优美、 幽静等。 是团扇的扇 面。 构图相似,景物都在边角 上。 四、诗词与绘画的意境 南宋作品充满诗的意境。我们常说诗情画意。诗和画是分不开的。 提问: 1.大家学过一首古诗《望岳》,(出示投影)你觉得它的意境和北宋山水相似还是和南宋山水相似?为什么? 北宋。有气势。 学生思考作 答。

第9课《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教案

第9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对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美育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 涵盖面比较广,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探究课题 由祖国灿烂文化,优秀绘画传统导入课题“形神兼备迁想妙得”,讲解关键词“形”“神”。 二、新知探究 (一)我国早期的独幅绘画作品——帛画 重点介绍我国古老的帛画《龙凤仕女图》,了解中国画基本形态确立时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风貌。 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本1—2段,请第一组的一位同学回答,同组的同学补充,教师总结讲述。—— 《龙凤仕女图》这幅古画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旌幡,反映了当时楚国

上层社会流行的死后升天的意识。在画面中,描绘了龙凤在引导墓主人的灵魂升天的情景:画面右下方有一位侧身行进的妇女,发髻高盘,阔袖长袍,双手合十,其上方有一龙一凤,正腾空飞舞,引导仕女前行。此画以毛笔绘成,画法为线条勾勒兼平涂着色,构图主次分明,造型生动。 (二)敦煌莫高窟壁画 了解《鹿王本生图》绘画故事情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三)中国古代人物画 《步辇图》:阎立本这幅作品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 《文苑图》韩晃描绘了文人雅集的场景。构图疏密得当,设色淡雅,设色淡雅,笔法细劲流利,衣纹略作颤笔,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动态各异、形神兼备。 《采薇图》:画中人物刻画生动传神,森森然正气溢与笔端。衣纹简劲爽利,以衬托人物刚直不阿的性格。树石画法粗简,墨色湿润。 《张卿子像》:明代肖像画的代表作,画家对人物面部的刻画细腻,富有体积感,衣纹用笔简洁,人物比例适度,体态自然,栩栩如生,体现出画家非凡的观察与表现能力。 《渔翁渔归图》:清代画家黄愼的作品,画面人物动态生动,富有生活情趣。此图为水墨大写意,水墨交融,画家以狂草入画,画风粗豪奔放,气势贯通,别具一格。 (四)中国古代山水画 重点欣赏:(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画作品)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史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史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史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美术鉴赏课,学习了陶瓷绘画等方面的知识,我自小对绘画就小有兴趣,这门课满足了我对绘画艺术鉴赏方面的需求。下面就来谈谈我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方面的一些知识,我国的绘画历史悠久,它的发源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距今至少有七千余年历史。在漫长的艰苦岁月中,我们古代的人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在发展生产、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创造才能,从而创造了绘画这一门艺术。 最初的中国绘画,是画在陶器、地面和岩壁上的,渐而发展到画在墙壁、绢和纸上。使用的基本工具是毛笔和墨,以及天然矿物质颜料。在无数知名和不知名的画家不断探索、创新的努力之下,逐渐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并有着自己独立的绘画美学体系,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存世量之大,也是世界上少有的,是我们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艺术的奇葩。 商、周时期的绘画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绘画应用的范围主要是帛画,壁画、章服以及青铜器、玉器、牙骨雕刻、漆木器等的纹饰。早期基本上是装饰性图案,到西周以后,开始有以表现人物活动为主的纪事性绘画作品,绘画的作者是百工。从风格上看,商代庄严神秘而缛丽,西周趋于典雅,春秋以后绘画内容逐渐更多地反映社会生活,形象活泼生动,技巧上有着巨大的飞跃。 秦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早期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国势强盛,疆域广阔,这时期的绘画重视绘画的政治功能和伦理教化作用。具有雄厚博大、昂然向上的总的统一的时代风格,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第一个发展高潮。汉代习俗事死如生,以厚葬为德,薄殓为鄙,这就是使得装饰坟墓,为死者表彰功德的绘画活动规模和数量都达到了空前高涨的程度。魏晋南北朝和隋朝是我国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除了绘画的技术技巧渐趋成熟外,著名的画家成批涌现,开始对绘画整体认识作系统的理论探讨和品评。随着佛教的传播,宗教绘画也乘势兴起,这些都是其发展的标志。这个时代在绘画的创作理论总结、作品的评论上,较之前代再不是只言片语了,而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有了专门的著述。这是一种开创,石窟寺的开凿,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在中国兴盛起来的。石窟中除了石雕或泥塑造像以外,还有大量的壁画。

第9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第9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知识整合 1.我国最早独幅绘画作品是帛画,《龙凤仕女图》《人物御龙图》是我国最古老的独幅画。 2.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国石窟中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处。敦煌莫高窟壁画作为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 3.中国古代人物画:历史悠久,史料记载,春秋时代就有表现人物的绘画。东晋画家顾恺之既有著述又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作品传世。至隋唐五代,人物画日趋成熟。中国人物画重视人的神情、情态和性格的表现;为了突出画中人物,常常不画背景,在衣纹表现上则突显笔法与线条之美。设色则以渲染之法随类赋彩,形成鲜明的中国人物画风格。 4.中国古代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目前国内现存最早的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它早于西方的风景画近千年。中国古典山水画不仅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认识与感受,还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南宋之前的山水画,更注重对客观景物的描绘。南宋山水画更倾向表现作品的意境。元代的画家更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和个性风格的呈现。 5.中国古代花鸟画:中国花鸟画具有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优良传统。宋代是中国古代“花鸟写生”的高峰期,宋徽宗赵佶是杰出的代表之一。文人画是带有文人情趣,流露着文人

思想的中国传统绘画样式之一。一般讲究“书卷气”,注重书法用笔,强调笔墨情趣;明代,以徐谓等人为代表的大写意花鸟画,不拘形似地借助于笔墨及题跋,表达艺术家的个性与情怀,对后世大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具有革新精神的画家继承和发扬了大写意画法传统,使写意花鸟画进一步向前发展。 自我测评 一、填空题 1.敦煌莫高窟北魏壁画____________是根据《佛说九色鹿经》而绘制的佛本生故事画。整幅壁画呈__________式构图,巧妙地表现了本生故事的情节。 2.中国山水画起源于___________时期。目前国内现存最早的山水画是______代展子虔的____________,它早于西方独立的风景画近千年,反映了我国古代的________情趣与文化境界。中国古典山水画,不仅要求画家把对自然景物的认识与感受表现出来,还要求创造出情景交融的____________。 3.______代是中国古代“花鸟写生”的高峰期(即中国花鸟画的繁荣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__________画院。 4.________是带有文人情趣,流露着文人思想的中国传统绘画样式之一,一般讲究“书卷气”,注重____用笔,强调______。 二、综合题 1.人物画作为中国画的三大画料之一,曾经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绘画还没有独立发展起来之时,人物画是主要的绘画表现方式,曾经承担过重要的政治和教化功能。

中国美术史简述

中国美术史简述 中国美术史经典资料 晚期马家窑文化(马厂、半山、马家窑) 二、彩陶文化的特征: 1、型制 2、纹饰:典型纹饰与作品 3、手法:线描平涂综合 陶器----人类利用泥土的烧制造的实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按用途分3: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按陶质分4:红、灰、白、黑;按器表装饰分4:拟形陶,彩陶,印纹陶,素陶 装饰纹样分3: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山大本课题 拟形陶----指将器外形做成某种事物形象的陶器,如狗形陶,鹰形陶等。就功能说,它具有同类器皿的实用功能;从外表看,它又是一种史前雕塑。 彩陶----指器表带有彩绘纹样装饰的史前陶器。多以红黑白黄赭等颜色绘成纹样,色彩沉稳浑朴,纹样造型概括简练,并具有较强的主观抽象性。有几何、植物、动物、人物纹样,是史前美术品中装饰最精美,内容最丰富,艺术成就最高的艺术形式。山大本科题陶塑的创作手法分为:模仿性、幻想性、抽象性山大本科题 (一)青铜器概述 青铜器类别“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器、车马器”功用及其文化内涵 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功能上大体可分为四类: (1)礼器:商周时期,一些日用青铜器由于用作祭祀和典礼时的陈设而被赋于特殊意义,成为青铜礼器。如鼎、鬲、尊等。 (三)战国帛画 《人物龙凤帛画》画中人物为一宽袖长裙,合掌侧立的上流社会的女性形象。其上方画一展翅扬尾的凤鸟和一只张举双足,身姿劲健,尾部卷曲的龙。所表现的是此女子的“灵魂”在被想像为具有神异力量的龙、凤引导下,升往仙境的情景。画面上墨笔线条运转有节奏韵律感,黑白块的对比,点、线、面结合,使形象既有一定的重量感而又生意盎然。理想化的凤鸟形象,是综合了自然界的雉、孔雀等羽毛华丽的鸟类特点创造而成,并赋予作为神灵的凤鸟形象以雄健奔放,轩昂非凡的气势。 《人物御龙帛画》画中是一位头戴高冠,身穿长袍,一手握剑,一手拉缰,驾龙升天的中年男子形象内容与上一《人物龙凤帛画》相仿,形式也近似,帛画,标志着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风格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形成,是中国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战国时期帛画:都表达了,死者生前立场景或死后生者对死者的美好寄托,女的景物的为雉、孔雀等华丽的鸟类,男的舞剑、龙升天)。 西汉马王堆帛画:天地人神混杂的图象山大本科题 汉代绘画遗存中最精彩的当数帛画,而其中最令人动魄惊心的便是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T字形“非衣”,系驮侯利仓之妻盖棺的吉祥物。

高中美术鉴赏(人美版)-9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试讲稿)

9.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PS:(本试讲稿以口述为主,考生请有效记忆或背诵,本人亲自整理编写,亲测已过,试讲需要考生自问自答,一个人表演出有学生的课堂氛围,脱稿、丰富个人肢体语言。预祝考生马到成功)(本文为2课时,但试讲时间有限,十几分钟基本能完成一个课时就OK了。第二课时考生选择记忆) 一、导入:大家应该知道最近由刘德华和林志玲主演的电影《富春山居图》吧!其实这部电影围绕的就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为故事蓝本的一部电影。其实我们中国的绘画历史悠久。在古代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像《富春山居图》一样的优秀的绘画作品。就让我们一起按照历史的脚步,去探索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优秀的绘画作品吧!欢迎进入我们的第九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二、按照历史的脚印我们能看到我国早期的独幅绘画作品----帛画。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书本第46页的三幅帛画作品。然后根据文字说明思考下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 中国古代的绘画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中国绘画已经经历的7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了。而这些绘制于丝帛上的艺术作品不仅仅是反映了当时的绘画水平,而且还表明了中国画的基本形态的确立。《龙凤仕女图》是在新中国成立那一年1949年在湖南长沙陈家大山出土的。这幅古画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旌幡,反映了当时楚国上层社会流行的死后升天的意识。在画面中,描绘了龙凤在引导墓主人的灵魂升天的情景:画面右下方有一位侧身行进的妇女,发髻高盘,阔袖长袍,双手合十,其上方有一龙一凤,正腾空飞舞,引导仕女前行。其艺术特色:线条勾勒、平涂着色、构图完整、造型生动。对今后绘画所产生的重大意义:奠定了中国画以线条为主的表现形式。 三、我们以前都学过一篇语文课文《敦煌莫高窟》,这是一篇介绍我国敦煌莫高窟避画的一篇文章。敦煌莫高窟笔画是一座非常丰富的艺术宝库。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一副壁画《鹿王本生图》。然后请一位同学给我们说说这幅作品的小故事。这幅作品叙述了怎样的佛教故事?反映了什么样的佛学道理? (“鹿王本生”说的是释迦牟尼前生是一只九色鹿王,他救了一个落水将要淹死的人反被此人出卖的故事。本生故事画是表现“舍己救人”这一题材的。上边的故事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宣传的是善恶报应思想,赞扬了九色鹿王的无私精神。) 其中的艺术特色:线条流畅自如、遒劲有力,色彩浓重自然,富于装饰之美。

中国古代美术史教案范文整理

中国古代美术史教案 中国美术史教案之史前美术 教学内容:史前美术 教学日期: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史前美术。 教学重点:彩陶 授课过程: 史前美术 节概述 史前美术的概念是指没有确切文字历史记载之前的历史。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空间。目前学术界较为通行的分类方法是将其划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就现有的出土文物来看,宽泛意义上的美术已初见端倪。旧石器时代的美术主要体现于这一时期所使用的石器工具上。新石器时代的美术则转向了器用。陶器的发明,在实用性的前提下,发展了美的造型和装饰。所以新石器时代的美术绝大部分都与陶器的发展密切相关,这时期的绘画和雕塑也在陶器的造型和装饰上得到表现。另外,岩画、地画、壁画、玉石雕刻等工艺也得到了发展。

第二节时代分期和主要遗址 目前我国所知出土有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文化遗物的遗 址大约有两百多处,下面仅介绍其中较为重要部分:旧石器时代早期 西城西侯度文化遗址,距今约180万年,是中国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发现有石器工具、动物化石和火烧遗迹。 云南元谋人文化遗址,距今约为170万年,发现有中国已知最早的人类化石以及石器工具、动物化石和火烧遗迹。 此外,河北阳原小长梁、东谷坨文化遗址,距今约100万年;陕西蓝田公王岭蓝田人文化遗址,距今约10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文化遗址,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均发现有人类化石、石器和火烧痕迹。 旧石器时代中期 西襄汾丁村人文化遗址,距今20万年,发现有人类化石、石器工具和动物化石。 陕西大荔甜水沟大荔人文化遗址,距今10万余年,有人化石、石器工具和动物化石。 西阳高许家窑人文化遗址,距今19万余年,有人类化石、石器工具,骨角器和动物化石。 旧石器时代晚期 辽宁海城小孤山文化遗址距今4~2万年;山西朔县峙峪人文化遗址,距今2.8万年;宁夏灵武水洞沟文化遗址,距万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泼墨仙人图 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 今杭州) 。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 《泼墨仙人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可以说是梁楷与画院画风决绝后,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在绘画创作中所创“减笔”画之杰作。画面上的仙人除面目、胸部用细笔勾出神态外,其他部位皆用阔笔横涂竖扫,笔笔酣畅,墨色淋漓,豪放不羁,如入无人之境。 作者在构造人物形象时,有意夸张其头额部分,几乎占去面部的多半,而把五官挤在下部很小的面积上,垂眉细眼,扁鼻撇嘴,既显得醉态可掬,却又诙谐滑稽,令人发笑,以生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生命态度,极尽嬉笑怒骂之态。据画史记载:梁楷为人不拘小节,好酒,自得其乐,狂放不羁,且任性高傲,在艺术上有自己的创见,不肯随波逐流,因而有“梁疯子”之称。应该说梁楷所画的不是“仙人”,而是他自己的写照。梁楷在他艺术生涯的前期,曾受画院“格律”的严格训练,人物画继承李公麟之画风,后因作者本人的素质和历史因素,梁楷凭着这股“疯”劲,反对因循守旧,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造发展,因而他在中国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秋江渔隐图 轴,绢本,墨笔,纵:37厘米,横:29厘米 此图画面单纯,一老渔翁怀抱木桨,蜷伏在船头酣睡。小舟停泊在芦苇丛中。这幅作品体现了马远人物画创作的造诣,画处于静态的人物,已达到妙化入境的地步。老渔翁头部处理很见功底,眉、发、胡须的画法用的是传统的线描法,但对脸颊、鼻尖、眉宇、下唇、眼窝的晕染,却富有体积感,这在古代传统绘画里是一个突出而少见的表现手法,即使在马远其它人物画作品里也没这幅画运用得这么成功。另外,他能娴熟地用线条表现物象的质感,如水的轻盈、布衣的皱褶和船板的木质等。几枝将枯未枯的芦苇轻轻摇摆,秋风萧索,细波粼粼,渲染出一片静谧的秋意,画面气氛烘托较为成功。

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史及著名画家

发展史 国绘画又名国画,是现代人为区别于西洋画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泛称。它包括卷轴画、壁画、年画、版画等各种各样的门类。有时特指以中国独有的笔墨等工具材料按照长期形成的传统而创作的绘画。中国画现分为三大画科: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有工笔与写意两大种画法;有卷、轴、册、屏等多种装裱形制。 一、中国绘画发展概况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仅从已知独幅的战国帛画算起,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如果从内蒙古、甘肃、山东、新疆以及东北各地的原始岩画及1986年发现于甘肃秦安大地湾原始地画来看,它的历史已不下5000年。以汉族为主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采的形式手法,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绘画。明清以来,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随着封建社会的崩溃,外来绘画艺术不断传入,丰富了中国绘画的体裁。中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使画家从中得到吸收和借鉴,中国绘画创作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油画、水彩画、漫画、宣传画等相继发展起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各个画种都展示出新的面貌。 (一)中国古代绘画 中国绘画的最早遗迹可上溯到远古的岩画和繁荣于新石器时代彩陶器上的装饰纹样。黄河上、中游是彩陶繁盛的地区。分布在渭水、泾水流域一带的老官台文化(距今约7000~8000年间)已有绘着简单纹样的彩陶。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彩陶。新石器时代的绘画,技巧上尚处于稚拙阶段,但已具有初步造型能力,对人物、鱼、鸟等外形动态亦能抓住主要特征,并表现作者的信仰、愿望,用以美化生活,犹如一片绚丽的彩霞,映现了中国绘画史的黎明。 商、周时期的绘画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绘画应用的范围主要是壁画、章服以及青铜器、玉器、牙骨雕刻、漆木器等的纹饰。早期基本上是装饰性图案,到西周以后,开始有以表现人物活动为主的纪事性绘画作品,绘画的作者是百工。从风格上看,商代庄严神秘而缛丽,西周趋于典雅,春秋以后绘画内容逐渐更多地反映社会生活,形象活泼生动,技巧上有着巨大的飞跃。 秦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早期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国势强盛,疆域广阔,丝绸之路沟通着中外艺术交流,秦汉王朝与相邻各族也有密切的接触,这时期的绘画更加重视绘画的政治功能和伦理教化作用。具有雄厚博大、昂然向上的总的统一的时代风格,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第一个发展高潮。这时期的主的绘画形式是纯绘画的宫殿壁画、地上建筑壁画、墓室壁画及与此相关的画像石、画像砖等。秦代为了宣扬秦始皇统一大业及其拥有的无上权威,而建造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内部,绘制有许多壁画。汉代,从宫室殿堂到贵族官僚的府邸、神庙、学堂及豪强地主的宅院,几乎无不以绘画进行装饰。汉代习俗事死如生,以厚葬为德,薄殓为鄙,这就是使得装饰坟墓,为死者表彰功德的绘画活动规模和数量都达到了空前高涨的程度。东汉赵岐甚至在活着的时候,就为自己的坟墓准备壁画。画像石是东汉时期重要的美术作品。因以刀代笔施于石材平面上的绘画,因此称石刻画。其题材内容与墓室壁画大致相同。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四川、陕北等地区,江苏、陕西、山西、安徽、河北、湖北

中国古代绘画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方案选自人美版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第9课 教师:缪爽 现任职学校:北京市北苑中学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方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从原始时期的岩画、陶画、帛画到山水、花鸟画、人物画高峰期的代表性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知,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 (2)、过程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基本的艺术素养和欣赏绘画的能力。 (3)、情感目标: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发展脉络和演变以及多种风貌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1.涵盖面比较广,中国古代绘画经历几千年的发展过程,所以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只能从宏观角度进行欣赏。 2.提高艺术审美欣赏能力,以欣赏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和特点,引导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 3.对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和知识文化底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参与互动:课前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充分预习,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提出质疑,充分体现高中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待课堂中与老师交流与探讨。 欣赏、讨论、讲授、示范等。

问题二: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制造并使用工具) 随着历史的进程和人类自身的进步,大约在10000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人类不仅懂得制造陶器还学会了绘制简单的图案来装饰陶器,这不得不说是人类艺术文化的一次大的进步。图片展示(手法简练、笔触粗矿的陶画)。 例:让学生通过和岩画图案的对比,总结出陶画纹案的特点。 问题三:中国还有哪些别称?(丝绸之国,瓷器之都)用历史的相关知识背景再头脑中构建陶器的艺术特色。 总结陶画和岩画图案的特点,例如:陶画更注意生活化,一般是对称和均衡的表现方式,岩画一般是祭祀和社会生活的表现,大多是动物造型和狩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