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质各项目指标

水质各项目指标

水质各项目指标
水质各项目指标

水质中常用的指标有哪些

水质中常用的指标有哪些? 1、有机化学指标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简称DO)指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O2),简称DO)。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大气压、水温及含盐量等因素有关。大气压力下降、水温升高、含盐量增加,都会导致溶解氧含量减 低。一般清洁的河流,DO可接近其温度的饱和值,当有大量藻类繁殖时,溶解氧可能过饱和;当水体受到有机物质、无机还原物质污染时,会使溶解氧含 量降低,甚至趋于零,此时厌氧细菌繁殖活跃,水质恶化。水中溶解氧低于3~4mg/L时,许多鱼类呼吸困难,窒息死亡。溶解氧是表示水污染状态的重 要指标之一。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简称COD)化学需氧量是指以重铬酸钾(K2Cr2O7)或高锰酸钾(KMnO4)为氧化剂,氧化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所消耗氧化剂的量,结果折算成氧的量(以mg/L计)。水中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物和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无机物。化学需氧量反应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基于水体被有机物污染是很普遍的现象,该指标也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综合指标之一,在与水质有关的各种法令中均采用它作为控制项目。注:我国颁布的环境地面水质标准(1988年)中,规定了以酸性重铬酸钾法测得的COD值称为化学需氧量,(简称CODCr),而将高锰酸钾法测得的COD值称为高锰酸盐指数,(简称CODMn)。高锰酸盐指数,耗氧量(CODMn)高锰酸盐指数,又称为耗氧量,是反映水体中有机及无机可氧化物质污染的常用指标。定义为:在一定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氧化水样中的某些有机物及无机还原性物质,由消耗的高锰酸钾量计算相当的氧量。它反映了水中悬浮和溶解的可被高锰酸钾氧化的那一部分无机物和有机物的量。高锰酸盐指数在以往的水质监测分析中,亦有被称为化学需氧量的高锰酸钾法。但是,由于这种方法在规定条件下,水中有机物只能部分被氧化,并不是理论上的需氧量,也不是反映水体中总有机物含量的尺度,因此,用高锰酸盐

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物理性水质标准 感官物理性状指标:如温度色度臭味浑浊度透明度等 其他物理性水质指标:总固体悬浮行固体溶解固体可沉固体电导率等 ●化学性水质指标 一般化学性水质指标如:PH 碱度硬度各种阳离子各种阴离子总含盐量一般有机物质等 ●有毒化学性水质指标:各种重金属氰化物多环芳烃各种农药等 ●氧平衡指标: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需氧量等 1 浑浊度 指水中不溶解物质对光线透过时所产生的阻碍程度。一般来说,水中的不溶解物质越多,浑浊度越高,但两者并没有固定的定量关系。气大小与不溶解物质的数量与浓度有关系,而且,还与这些不容颗粒物的颗粒尺寸,性状和折射指数有关。 浊度单位即在蒸馏水中含有1mg/L的SiO2称为一个浑浊度单位或1度。 散射浊度单位(NUT) 一种由一定浓度的硫酸肼[(NH2)SO4·H2SO4]和六甲基四胺[(CH2)6N4]混合而成的化合物,配制的浑浊液作为测定散射光强度的标准参考浑浊液。 2 色度 水的色度有真色和假色之分,真色是由于水中所含溶解性物质和胶体物质所致,即除去水中悬浮物质后所呈现的颜色;表色指包括溶解物质胶体物质和悬浮物质共同引起的颜色。测定方法是铂钴标准比色法。先用氯铂酸钾(K2PtCl2)和氯化钴(CoCL.6H2O)配成与天然黄色色调相同的标准比色系列,1L水中含有相当于1mg铂时所产生的颜色规定为1 度,已成为1 个真色单位。 3 固体(solids) 水中固体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将一定体积的水样蒸发至干时所剩余的固体总量,也叫蒸发残渣。常用的蒸发温度为103-105°C,在此温度下烘干的残渣保留结晶水和部分吸着水,重碳酸盐转变为碳酸盐,而有机物挥发较少,这样所得的残渣总量为总固体,单位mg/L计。 水中固体按溶解性可分为溶解固体和悬浮固体。如对水样进行过滤操作,则滤液(包括溶解物质和部分胶体物质)在103-105°C下烘干后的残渣就是溶解固体残量也称“总可虑残渣”。过滤方法有石棉古氏坩埚法和孔径0.45μm的滤膜,两种方法的结果会有出入。 挥发行固体是指在一定温度下,(通常为600度)将水中经蒸发干燥后的固体灼烧而失去的质量,故也称“灼烧减重”。 4 电导 水中溶解盐类都是以离子状态存在的,它们都有一定的导电能力。水的导电能力大小可用电导来衡量。水中的溶解盐类越多,水中的离子数目也越多,水的电导也越高。比电导也称为电导率。它是指25摄氏度时长1米横截面积为1平方水中的电导值。单位是mS/m或μS/cm 电导是电阻的倒数,电阻率越大说明水中的溶解盐类越少。电阻率的单位是Ωcm 对于天然水,溶解固体浓度与电导有以下经验公式: TDS=(0.55-0.70)γ 式中TDS-水中溶解固体的量,mg/L γ-25°C时的电导率,μS/cm 5 总含盐量与离子平衡 水中所含各种溶解性矿物盐类的总量称为水的总含盐量,也称总矿化度.

水质全分析标准

第一章测定总则及一般规定 §1—1 总则 1.实验室应具有化学分析的一般仪器和设备,如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电导仪、pH、pNa、pX计等和常用的玻璃仪器以及电炉、高温炉、烘箱、水浴锅、计算器等设备。此外,还应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和所需等级的化学药品。 2.为保证分析数据的质量,分析操作者应掌握各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对所测试的结果能进行计算和初步审核。 3.对使用的贵重精密仪器或进行低含量分析时,为了保证仪器的灵敏度和分析数据的可靠性,必须采取防尘,防震、防止酸、碱气体腐蚀的有效措施。 4.使用对人体有害的药品(例如汞,氢氟酸及有毒害的有机试剂等)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和保健措施。 §1—2 一般规定 1.仪器校正: 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对分析天平砝码,应定期(1~2)年进行校正;对分光光度计等分析仪器应根据说明书进行校正,对容量仪器,如: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可根据实验的要求进行校正。 2.空白试验: 2.1 在一般测定中,为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以空白水代替水样,用测定水样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测定,其测定值称为空白值。然后对水样测定结果进行空白值校正。 2.2 在微量成分比色分析中,为校正空白水中待测成分含量,需要进行单倍试剂的空白试验。单倍试剂空白试验,与一般空白试验相同。双倍试剂空白试验是指试剂加入量为测定水样所用试剂量的两倍,测定方法和步骤均与测定水样相同。根据单、双倍试剂空白试验结果可求出空白水中待测成分的含量,对水样测定结果进行空白值校正。 3.空白水质量;测定方法中的“空白水”是指用来配制试剂和作空白试验用的水,如蒸馏水、除盐水、高纯水等。对空白水的质量要求规定如下: 空白水名称质量要求 蒸馏水电导率<3μS/㎝(25℃) 高锰酸钾试验合格 除盐水电导率<1μS/㎝(25℃)高锰酸钾试验合格 高纯水电导率(混床出口,25℃)<0.2μS/㎝;Cu,Fe,Na<3μg/L;SiO2<3μg/L 4.干燥器;干燥器内一般用氯化钙或变色硅胶作干燥剂。当氯化钙干燥剂表面有潮湿现象或变色硅胶颜色变红时,表明干燥剂失效,应进行更换。 5.蒸发浓缩:当溶液的浓度较低时,可取一定量溶液先在低温电炉上进行蒸发,浓缩至体积较小后,再移至水浴锅里进行蒸发。在蒸发过程中,应注意防尘和爆沸溅出。 6.灰化:在重量分析中,沉淀物进行灼烧前,必须在电炉上将滤纸彻底灰化后,方可移入高温炉燃烧。在灰化过程中应注意不得有着火现象发生,必须盖上坩埚盖,但为了有足够的氧气进行坩埚,坩埚盖不应盖严。 1

最新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

1 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 2 1、有机化学指标 3 4 溶解氧 (Dissolved oxygen简称DO) 5 指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O2),简称DO)。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大气压、水6 温及含盐量等因素有关。大气压力下降、水温升高、含盐量增加,都会导致溶7 解氧含量减低。 8 一般清洁的河流,DO可接近其温度的饱和值,当有大量藻类繁殖时,溶解9 氧可能过饱和;当水体受到有机物质、无机还原物质污染时,会使溶解氧含量降10 低,甚至趋于零,此时厌氧细菌繁殖活跃,水质恶化。水中溶解氧低于3~4mg/L 11 时,许多鱼类呼吸困难,窒息死亡。溶解氧是表示水污染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12 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简称COD) 13 化学需氧量是指以重铬酸钾(K2Cr2O7)或高锰酸钾(KMnO4)为氧化剂,氧化14 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所消耗氧化剂的量,结果折算成氧的量(以mg/L计)。水中15 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物和亚xiao 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无机物。化学需氧量16 反应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基于水体被有机物污染是很普遍的现象,17 该指标也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综合指标之一,在与水质有关的各种法令中均18 采用它作为控制项目。 19 注:我国颁布的环境地面水质标准(1988年)中,规定了以酸性重铬酸钾法20 测得的COD值称为化学需氧量,(简称CODCr),而将高锰酸钾法测得的COD值21 称为高锰酸盐指数,(简称CODMn)。 22 高锰酸盐指数,耗氧量(CODMn)

23 高锰酸盐指数,又称为耗氧量,是反映水体中有机及无机可氧化物质污染24 的常用指标。定义为:在一定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氧化水样中的某些有机物及25 无机还原性物质,由消耗的高锰酸钾量计算相当的氧量。它反映了水中悬浮和26 溶解的可被高锰酸钾氧化的那一部分无机物和有机物的量。 27 高锰酸盐指数在以往的水质监测分析中,亦有被称为化学需氧量的高锰28 酸钾法。但是,由于这种方法在规定条件下,水中有机物只能部分被氧化,并29 不是理论上的需氧量,也不是反映水体中总有机物含量的尺度,因此,用高锰酸30 盐指数这一术语作为水质的一项指标,以有别于重铬酸钾法的化学需氧量,更31 符合于客观实际。 32 CODcr一般为CODMn的2到5倍,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的数据基本上都在33 这个范围 34 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BOD) 35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36 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同时亦包括如硫化物、亚铁等还原性无37 机物质氧化所消耗的氧量,但这部分通常占很小比例。 38 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好氧分解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 39 1)含碳物质氧化阶段,主要是含碳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40 2)硝化阶段,主要是含氮有机化合物在硝化菌的作用下分解为亚xiao 酸盐41 和xiao 酸盐。约在5-7日后才显著进行。故目前常用的20℃五天培养法(BOD5 42 法)测定BOD值一般不包括硝化阶段。 43 BOD是反映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也是研究废水的可生化降解44 性和生化处理效果,以及生化处理废水工艺设计和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

水质基本指标

水质基本指标 1.浊度: 是反映天然水及饮用水的物理性状的一项指标,天然水的浊度是由于水中含有泥沙、粘土、有机物、微生物等微粒悬浮物所致。国标要求≤3度,特殊情况不超过5度。 2.细菌总数: 是指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经24小时培养,所生长的细菌菌落的总数。国标要求≤100个/mL。所测定的细菌总数增多,说明水被生活废弃物污染,但不能说明污染的来源,因此必须结合总大肠菌群来判断水污染的来源和安全程度。 3.总大肠菌群: 在饮用水的微生物安全检测中,普遍采用正常的肠道细菌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而不是直接测定肠道致病菌。总大肠菌群是指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在37℃生长时能使乳糖发酵,在24小时内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总大肠菌群含量是指每升水样所含有的总大肠菌群的数目。水样中总大肠菌群的含量,表明水被粪便污染的程度,而且间接表明有肠道致病菌存在的可能性。国标值≤3个/L。 4.余氯: 指水经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余留在水中的氯。 国标要求:在与水接触30分钟后,余氯应不低于0.3mg/L。集中式给水、除出厂水应符合上述要求外,管网末梢水应不低于0.05mg/L。 5.生化需氧量(BOD) 生化需氧量(BOD)是指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被微生物生化降解时所消耗的氧气量,是一种以微生物学原理为基础的测定方法。所有影响微生物降解的因素,如温度、时间等将影响BOD的测定。最终的BOD是指全部的有机物质经生化降解至简单的最终产物所需的氧量。一般采用20℃和培养5天的时间作为标准。以BOD表示,通常用毫克/升或ppm作为BOD的量度单位。 6.什么是化学需氧量(COD) 化学需氧量(COD),是在一定条件,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表示,它是指示水体被还原性物质污染的主要指标,还原性物质包括各种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和硫化物等,但水样受有机物污染是极为普遍的,因此化学需氧量可做有机物相对含量的指标之一。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根据所用氧化剂的不同,分为高锰酸钾法和重铬酸钾法。高锰酸钾法操作简便,所需时间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状况,常被用于污染程度较轻的水样,重铬酸钾法对有机物氧化比较完全,适用于各种水样。

水质指标

水质指标 环境监测角度的水质5参数是:PH 水温浊度电导率溶解氧 水质指标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物理的,生物的和化学的指标。 (一)水质的物理指标 水体环境的物理指标项目颇多,包括水温、渗透压、混浊度(透明度)、色度、悬浮固体、蒸发残渣以及其它感官指标如味觉、嗅觉属性等等。 (二)水质化学指标 利用化学反应、生物化学的反应及物理化学的原理测定的水质指标,总称为化学指标。由于化学组成的复杂性,通常选择适当的化学特性进行检查或作定性、定量的分析。根据不同的分析方法可以把化学指标归纳如下: 1.中和的方法包括水体的碱度、酸度等; 2.生成螯合物的方法如Ca2+ Mg2+及硬度等; 3.加热和氧化剂分解法将含生物体在内的有机化合物的含量以加热分解时产生CO2的量[总有机碳(TOC);微粒有机碳(POC)]、分解时消耗的氧量[总耗氧量(TOD)]或消耗氧化的量[化学耗氧量(COD)]来表示的指标; 4.生物化学反应的方法论以生物化学耗氧量(BOD)为代表,是测定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时所需消耗的氧量,包括测定微生物在呼吸过程中产生的CO2的量以及利用脱氢酶等酶活性法来测定有效生物量等指标; 5.氧化还原反应及沉淀法。最典型为溶解氧含量及氯离子含量等指标。 6.电化学法。有水的电导率,氯化-还原电位(pE)以及包括pH在内的离子选择电极的各种指标,如F-、NH4+以及许多金属离子; 7.微量成分。以仪器分析为主要检测手段。包括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液相色谱法,中子活化分析法以及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等。 随着自动化分析技术的发展,水质指标的调查、监测分析已经逐步使用自动测试系统。该系统一般由采样装置,水质连续监测仪器,数据传输、记录及处理几部分组成,其特点是自动化、仪器化和连续性。目前已采用自动化试系统的有:水温、Ph、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混浊度、悬浮物、溶解氧、COD、TOC、TOD、某些金属离子、氰化物等等。

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

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是什么? 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主要有: (1)臭味,是判断水质优劣的感官指标之一,清洁水是无臭的,受到污染后才产生臭味。 (2)水温,是水体一项物理指标。水体水温升高.表明受到新污染源的污染。 (3)浑浊度.地面水浑浊主要是泥土、有机物、微生物等物质造成的。浑浊度升高表明水体受到胶体物质污染。我国规定饮用水的浑浊度不得超过5度。 (4)pH值,是水中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pH值为7表示水为中性,大于7 的水呈碱性,小于7的水呈酸性。清洁天然水的pH值为6.5—8.5,PH值异常,表示水体受到酸碱性的污染。 (5)电导率,是测定水中盐类含量的一个相对指标。溶解在水中的各种盐类都是以离子状态存在的,因此具有导电性,所以导电率的大小反映出水中可溶性盐类含量的多少。 (6)溶解性固体.主要是溶于水中的盐类,也包括溶于水中的有机物、能穿透过滤器的胶体和微生物,因此溶解性固体的大小反映上述物质溶于水中的多少。 (7)悬浮性固体,包括不溶于水的淤泥、粘土、有机物、微生物等细微物质。悬浮物的直径一般在2mm以下。它是造成水质浑浊的主要来源,是衡量水体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 (8)总氮,是水中台有机氯、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氯的总量,简称总氮,主要反映水体受污染的程度。 (9)总有机碳(TCO).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总量,折合成碳计算。总有机碳含量是反映废水中有机物总量,是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10)溶解氧(DO),是评价水体自净能力的指标。溶解氧含量较高,表示水体自净能力强;反之表示水体中污染物不易被氧化分解,此时厌氧性菌类就会大量繁殖,使水质变臭。 (11)生化需氧量或生化耗氧量(一般指五日生化学需氧量)BOD,水中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从而消耗了水中的氧。因此生化需氧量的大小能反映水体中有机物质含量的多少、说明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 (12)化学需氧量(COD),是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需氧污染物质时所消耗的氧量,主要反映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COD数值越大,说明水体受污染越严重。 (13)细菌总数,反映水体受到生物性污染的程度。细菌总数增多表示水体的污染状况恶化。 (14)大肠菌群,是表示水体受人畜粪便污染的程度。大肠菌群越高,水体污染越重。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规定大肠菌指数每升水不得大于3个。 什么叫化学需氧量(COD)? 所谓化学需氧量(COD),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有各种有机物、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但主要的是有机物。因此,化学需氧量(COD)又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随着测定水样中还原性物质以及测定方法的不同,其测定值也有不同。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与重铬酸钾氧化法。高锰酸钾(KMnO4)法,氧化率较低,但比较简便,在测定水样中有机物含量的相对比较值时,可以采用。重铬酸钾(K2Cr2O7)法,氧化率高,再现性好,适用于测定水样中有机物的总量。有机物对工业水系统的危害很大。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的水在通过除盐系统时会污染离子交换树脂,特别容易污染阴离子交换树脂,使树脂交换能力降低。有机物在经过预处理时(混凝、澄清和过滤),约可减少50%,但在除盐系统中

10种水质分析标准物质

10种水质分析标准物质 研制报告 水利部水环境监测评价研究中心 二〇〇五年十月

目 录 一、前言 二、国内外标准物质发展状况 三、标准物质的制备原则与程序 3.1 制备原则 3.2 制备程序 3.3 主要实验条件 3.4 制备用水 3.5 配方设计 3.6 制备过程 四、标准物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 4.1 均匀性检验 4.2 稳定性检验 五、标准物质的定值 5.1 定值原则 5.2 定值数据处理方法 5.3 定值结果 5.4 测定指标的精度 六、结论 七、主要参考文献 附件1 水中总磷、总氮标准物质及总氮标准溶液研制报告 2 8种水质分析有机标准物质研制报告

10种水质分析标准物质研制报告 一、前 言 标准物质是统一量值,实行水质准确监测的基础。目前水利部门已经建立起初具规模的水环境、水资源监测评价体系。水环境监测站(点)3240个,覆盖了全国主要江河湖库;由部中心、7个流域机构和30个省级的水环境监测中心的250多个监测分析室,组成了一个全国性系统完整的监测网络,在全国水资源评价、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城市供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以及其它与水有关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以提高水质数据利用率和权威性,水利部水文局从1985年起开展了水利系统水分析质量控制工作,并于1986年责成部水质中心承担标准物质系列的研制工作,至今已有45种标准物质(包括48种参数),其中无机标准物质29种,有机标准物质16种,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国家二级标准物质,我中心已成为水利部门标准物质研制的唯一重要基地。 随着近代工业,尤其是有机化工、石油化工、医药、农药、杀虫剂以及除草剂等生产工业的迅速发展,造成水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二十一世纪水资源保护工作重点将转向流域总量控制和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的痕量有毒有机污染物的控制上。目前通常采用常规综合指标BOD、COD来控制有机污染,已存在很大的不足,它们控制不了那些存在于水中的微量或痕量有毒有机物造成的污染,因为这些化学毒物对COD的贡献很小,甚至没有贡献。七十年代开始,随着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GC、GC/MS,HPLC技术的完善,各先进国家采取了有力措施对有毒有机物污染进行污染监测及控制。从70年代中期起,美国EPA颁布了65类129种优先控制的有毒污染物,其中有毒有机物占114种。在这方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根据国内有

锅炉水质指标及水质标准

锅炉水质指标及水质标准 (一) 水质指标 水质指标时表示水的质量好坏的技术指标。主要有以下几项: 1.悬浮物。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将水过滤分离得到的不溶于水的物质的含量,单位mg/L 。 2.硬度(YD )。水中能够形成水垢或水渣的钙、镁盐的总含量,包括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 暂时硬度直重碳酸盐硬度,即23)(HCO Ca ,23)(HCO Mg 硬度,可以再加热煮沸过程 中使之沉淀消除;永久硬度指非碳酸盐硬度,包括钙,镁的硫酸盐和氯化物等。暂时硬度和水永久硬度简称暂硬和水硬。 表示硬度的单位有以下几种,其中(1)为我国法定单位,(2)及(3)是国外常见单位,也是国内过去的惯用单位。 (1)mmol/L (毫摩尔/升):每升水中含有钙、镁离子的一价毫摩尔数或钙、镁盐的一介毫摩尔数,及以一价离子为基点的毫摩尔数。它在数值上与过去使用的毫克当量/升相同。采用本单位便于进行化学反应计算;同时,既可以表示某种物质,也可以表示该物质中的正离子或负离子。 (2)德国度:与每升水中含10mg CaO 相当的钙、镁盐或钙、镁离子的含量,叫做1德国度或简称1度。 由于1mmol/L 的CaO 是28mg/L ,所以, 1度= 28 10 mmol/L=0.357mmol/L 1mmol/L=2.8度 (3)ppm (百万分单位):指1百万份水中含有1份3CaCO ,或者每升水中含有 1mg 3CaCO 这样的硬度。 由于3CaCO 的一价摩尔质量为50g/mol ,1mmol/L 3CaCO 是50mg/L 3CaCO ,所以有: 1ppm= 50 1 mmol/L=0.02mmol/L 1ppm=0.02×2.8度=0.056度 1mmol/L=50ppm 1度=17.86ppm 3.碱度(JD )。水中由于离解或者水解而使- OH 浓度增加的物质的总含量,称为碱度。 水中碱度主要由碱及碳酸盐、重碳酸盐、磷酸盐等构成。由碱直接离解出- OH 者叫氢 氧根碱度;由碳酸根、重碳酸根水解出- OH 者叫碳酸根碱度及重碳酸根碱度。 水中暂硬是钙、镁的重碳酸盐,在水中也水解出- OH ,因此暂硬也构成碱度,叫暂硬 碱度。暂硬碱度是碳酸盐碱度及重碳酸盐碱度的一部分。 纳与负离子构成的碱度,如NaOH ,3NaHCO ,32CO Na ,43PO Na 等,叫钠盐碱

最新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

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 1、有机化学指标 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简称DO) 指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O2),简称DO)。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大气压、水温及含盐量等因素有关。大气压力下降、水 温升高、含盐量增加,都会导致溶解氧含量减低。 一般清洁的河流,DO可接近其温度的饱和值,当有大量藻类繁殖时,溶解氧可能过饱和;当水体受到有机物质、无机还原物质污染时,会使溶解氧含量降低,甚至趋于零,此时厌氧细菌繁殖活跃,水质恶化。水中溶解氧低于3~4mg/L时,许多鱼类呼吸困难,窒息死亡。溶解氧是表示水污染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简称COD) 化学需氧量是指以重铬酸钾(K2Cr2O7)或高锰酸钾(KMnO4)为氧化剂,氧化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所消耗氧化剂的量,结果折算成氧的量(以mg/L计)。水中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物和亚xiao 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无机物。化学需氧量反应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基于水体被有机物污染是很普遍的现象,该指标也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综合指标之 一,在与水质有关的各种法令中均采用它作为控制项目。 注:我国颁布的环境地面水质标准(1988年)中,规定了以酸性重铬酸钾法测得的COD值称为化学需氧量,(简称CODCr),而将高锰酸钾法测得的COD值称为高锰酸盐指数,(简称CODMn)。 高锰酸盐指数,耗氧量(CODMn) 高锰酸盐指数,又称为耗氧量,是反映水体中有机及无机可氧化物质污染的常用指标。定义为:在一定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氧化水样中的某些有机物及无机还原性物质,由消耗的高锰酸钾量计算相当的氧量。它反映了水中悬浮和溶解 的可被高锰酸钾氧化的那一部分无机物和有机物的量。 高锰酸盐指数在以往的水质监测分析中,亦有被称为化学需氧量的高锰酸钾法。但是,由于这种方法在规定条件下,水中有机物只能部分被氧化,并不是理论上的需氧量,也不是反映水体中总有机物含量的尺度,因此,用高锰酸盐指数这一术语作为水质的一项指标,以有别于重铬酸钾法的化学需氧量,更符合于客观实际。 CODcr一般为CODMn的2到5倍,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的数据基本上都在这个范围 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BOD)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同时亦包括如硫化物、亚铁等还原性无机物质氧化所消耗的氧量,但这部分通常占很小比例。 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好氧分解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 1)含碳物质氧化阶段,主要是含碳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2)硝化阶段,主要是含氮有机化合物在硝化菌的作用下分解为亚xiao 酸盐和xiao 酸盐。约在5-7日后才显著进行。故 目前常用的20℃五天培养法(BOD5法)测定BOD值一般不包括硝化阶段。 BOD是反映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也是研究废水的可生化降解性和生化处理效果,以及生化处理废水工艺 设计和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 总磷(Total Phosphorus简称TP) 总磷为控制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指标。以水中可被强氧化物质氧化转变成磷酸盐的各种形态磷的总量计。磷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也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如果水中的磷超过临界浓度后,就会刺激水生植物的生长,以至发生“藻花”,造成水 体的富营养化。 磷是由若干不同途径进入水体的,如排放含磷化合物的废水,农田的地表径流,以及畜牧场等。近年来,由于含磷洗涤 剂和其他日用含磷物质的使用,也增加了磷的排放量。 氨氮(Ammonia nitrogen简称NH3-N) 水中的氨氮是指以游离氨NH3(也称非离子氨)和离子氨NH4+形式存在的氮。对地面水,常要求测定非离子氨。两者的组成比决定于水的pH值和温度,当pH值偏高时,游离氨的比例较高,反之,则氨盐的比例较高。 水中氨氮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机物受微生物作用的分解产物,焦化、合成氨等工业废水,以及农田排水等。氨氮含量较高时,对鱼类呈现毒害作用,对人体也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循环水水质控制指标及注释

序号项目控制指标注释 1 PH 7.0-9.2 在25℃时pH=7.0的水为中性,故pH=7.0-9.2的水大体上属于中性或微碱性的范围;冷却水的腐蚀性随pH 值的上升而下降;循环水的pH值低于这一范围时,水的腐蚀性将增加,造成设备的腐蚀;循环水的pH值高 于这一范围时,则水的结垢倾向增大,容易引起换热器的结垢。 2 悬浮物≤10mg/L 悬浮物会吸附水中的锌离子,降低锌离子在水中的浓度;一般情况下,循环冷却水的悬浮物浓度或浊度不应大 于20mg/L,当使用板式、翅片管式或螺旋板式换热器时,悬浮物浓度或浊度不宜大于10mg/L。 3 含盐量≤2500mg/L 含盐量也可通过电导率来间接表示,天然淡水的电导率通常在50-500μS/cm;电导率与含盐量大致成正比关 系,其比值1μS/cm的电导率相当于0.55-0.90mg/L的 含盐量;在含盐量高的水中,Cl-和SO42-的含量往往较高,因而水的腐蚀性较强;含盐量高的水中,如果Ca2+、 Mg2+和HCO3-的含量较高,则水的结垢倾向较大;投加缓蚀剂、阻垢剂时,循环冷却水的含盐量一般不宜大

于2500mg/L。 4 Ca2+离 子30≤X≤200mg/L 从腐蚀的角度看,软水虽不易结垢,但其腐蚀性较强,因此循环水中钙离子浓度不宜小于30mg/L;从结垢的角度看,钙离子是循环水中最主要的成垢阳离子,因此循环水中钙离子浓度也不宜过高;在投加阻垢分散剂的 情况下,钙离子浓度的高限不宜大于200mg/L。 5 Mg2+离 子镁离子也是冷却水中一种主要的成垢阳离子,循环水中镁离子浓度不宜大于60mg/L或2.5mmol/L(以Mg2+计);由于镁离子易与循环水中的硅酸根生成类似于蛇纹石组成的不易用酸除去的硅酸镁垢,故要求循环水中镁离子浓度遵从以下关 系:[Mg2+](mg/L)*[SiO2](mg/L)<15000式中[Mg2+ ]以CaCO3计,[SiO2]以SiO2计 6 铜离子浓 度 0.1mg/L 循环水中的铜离子会引起钢和铝的局部腐蚀,因此循环水中的铜离子浓度不宜大于0.1mg/L。 7 铝离子浓≤0.5mg/L 天然水中铝离子的含量较低,循环水中的铝离子往往是由于补充水在澄清过程中添加铝盐作混凝剂而带入的;

水质与水质标准

第2章水质与水质标准 2.1 天然水中杂质的种类与性质 2.1.1 天然水体中的杂质 天然水中存在的杂质主要来源于所接触的大气、土壤等自然环境,同时人类活动产生的各种污染物也会进入天然水体。 (1)按水中杂质的尺寸,可以分为溶解物、胶体颗粒和悬浮物3种,它们的尺寸和外观特征如表2-1所示。 表2-1水中杂质的尺寸与外观特征 悬浮物:主要是泥砂类无机物质和动植物生存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或死亡后的腐败产物等有机物。 胶体:主要是细小的泥砂、矿物质等无机物和腐殖质等有机物。 溶解物:主要是呈真溶液状态的离子和分子,如Ca2+、Mg2+、Clˉ等离子,HCO3-、SO42-等酸根,O2、CO2、H2S、SO2、NH3等溶解气体分子。 (2)从化学结构上可以将水中杂质分为无机物、有机物、生物等几类。 无机杂质:天然水中所含有的无机杂质主要是溶解性的离子、气体及悬浮性的泥砂。溶解离子有Ca2+、Mg2+、Na+等阳离子和HCO3-、SO42-、Clˉ等阴离子。 有机杂质:天然水中的有机物与水体环境密切相关。一般常见的有机杂质为腐殖质类以及一些蛋白质等。生物(微生物)杂质:这类杂质包括原生动物、藻类、细菌、病毒等。这类杂质会使水产生异臭异味,增加水的色度、浊度,导致各种疾病等。 (3)按杂质的来源可以分为天然的和污染性的物质。 2.1.2 各种典型水体的水质特点 一般可以将天然水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大类,地表水又可以分为江河水、湖泊水库水、海水等。(1)江河水 江河水的含盐量和硬度都比较低。含盐量一般在70~900mg/L之间,硬度通常在50~400mg/L(以CaCO3计)之间。 (2)湖泊、水库水 主要由江河水供给,水质特点与江河水类似。但浊度一般较低,含盐量和硬度较江河水高。 (3)海水 海水的主要特点是高含盐量,在7.5~43.0g/L之间。含量最多的约是氯化钠(NaCl),约占83.7%,其他盐类还有MgCl2、CaSO4等。 (4)地下水 含盐量一般在100~5000mg/L之间,硬度通常在100~500mg/L(以CaCO3计)之间。地下水的水质和水温一般终年稳定,较少受外界影响。 2.2 水体的污染与自净 2 .2.1 水中常见污染物及来源 按化学性质,可以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按物理性质,可以分为悬浮性物质、胶体物质和溶解性物质。 1、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耗氧有机污染物

基础及水质指标

第一章水质概述 第一节常用化学名词概述 一、化学基本概念 (一)物质的量、摩尔质量 由于分子、原子太微小,用它们计量不方便,需要使用一个适当的物理量——物质的量进行计算。 物质的量是反映某系统中物质基本单元多少的物理量。或者说,物质B的物质的量n B是用系统中所含基本单元B的粒子数N B来确定(或衡量)的一个物理量。物质B的物质的n B与物质B的基本单元B的粒子数N B的关系如下式所示 nB=N B/L(L: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231023mol-1) 国际上规定物质的量的单位名称叫做“摩尔”,它也是我国现行的法定基本计量单位之一,单位符号为mol。 摩尔质量在计算及使用上比较方便,它是物质的量的一个导出量,是表达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的。摩尔质量(M B)的定义为质量(m)除以物质的量(n B),即M B=m/n B。摩尔质量的单位是Kg/mol,化学分析中常用的单位为g/mol。例如: H2SO4的摩尔质量:M(H2SO4)=98g/mol 或 者M(1/2 H2SO4)=49 g/mol 注意:在法定计量单位中,用到物质的量浓度或摩尔质量时,必须指明基本单元,否则所说的摩尔就没有明确的意义了。 (二)酸和碱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就是酸;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就是碱。一种酸给出质子后,其剩余的部分就是碱;同理,一种碱接受质子后,其生成物便为酸。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表示如下 HA(酸) ==== H+ +A- (一色)(另一色)

可见,酸和碱是不能彼此分开的,而是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中。酸和碱的这种依存关系称为共轭关系。即HA是A-的共轭酸,A-是HA 的共轭碱。 同时,该理论认为,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的转移。例如HCl在水中的解离是由于作为溶剂的水起着碱的作用,而NH3.H2O在水中的解离是由于作为溶剂的水起着酸的作用。所以,我们认为,这些反应,都是酸碱反应,只不过在不同场合,H2O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在实际中,常用酸碱滴定法来测定未知物质的浓度,该法常借助于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指示滴定的终点。酸碱指示剂是结构复杂的有机酸或有机碱,因其酸式和共轭碱式具有不同的结构,因而呈现不同的颜色。当溶液pH值改变时,指示剂或给出质子由酸式变为共轭碱式,或接受质子由碱式变为共轭酸式,由于结构的变化而引起颜色的改变。表2-1是常用的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 表2-1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 目前大多数电厂常用的酸主要是盐酸(HCl),作为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剂及设备的清洗剂。盐酸(HCl)和硫酸(H2SO4)也是化学试验中常用的药剂,它们都有腐蚀性,浓盐

注水水质标准

大庆油田油藏水驱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 Q/SY DQ0605-2006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庆油田油藏注水水质的基本要求、水质指标、分析方法及水质监测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大庆油田油藏不同渗透层对注水水质的要求和油藏注入水的水质分析。含聚合物注水和三元驱注水暂时参照执行该方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13916 冲压件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 SY/T 5329-1994 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 SY/T 5523-2000 油气田水分析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3.1 悬浮固体suspended solid 悬浮固体通常是指在水中不溶解而又存在于水中不能通过过滤器的物质。在测定其含量时,由于所用的过滤器的孔径不同,对测定的结果影响很大。本标准规定的悬浮固体是指采用平均孔径为0.45um的纤维素脂微孔膜过滤,经汽油或石油醚溶剂洗去原油后,膜上不溶于油水的物质。 3.2 悬浮物颗粒直径中值mean value of diameter of suspended particles 颗粒直径中值是指水中颗粒的累积体积占颗粒总体积50%时的颗粒直径。 3.3 含油oil-bearing 含油是指在酸性条件下,水中可以被汽油或石油醚萃取出的石油类物质,称为水中含油。 3.4 铁细菌ferrobacteria 能从氧化二价铁中得到能量的一群细菌,形成的氢氧化铁可在细菌膜鞘的内部或外部储存。 3.5 腐生菌(TGB)saprophytic bacteria 腐生菌是指“异养”型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他们从有机物中得到能量,产生粘性物质,与某些代谢产物累积沉淀可造成堵塞。 3.6 硫酸盐还原菌(SRB)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 硫酸盐还原菌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将硫酸根离子还原成二价硫离子,进而形成副产物硫化氢,对金属釉很大腐蚀作用的一类细菌,腐蚀反应中产生硫化铁沉淀可造成堵塞。 4 油藏水驱注水水质 4.1 水质基本要求 a)水质稳定,与油层水相混不产生沉淀;

常用的水质指标

1.常用的水质指标:物理指标①感官性物理指标:温度、色度②其他物理指标:总固体、悬浮固体、等;化学指标①一般的化学指标:PH值、酸碱度、硬度②毒理学化学指标:重金属、氰化物、氟化物③有关氧平衡的化学指标: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生物学指标:包括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数等。 2.大气污染物分类: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有机化合物,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 3.除尘器分哪几类:机械除尘器: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旋风除尘器;湿式除尘器:泡沫除尘器;过滤除尘器:袋式除尘器;静电除尘器:包括干式或湿式静电除尘器; 4.软化、除盐的基本方法:软化基本方法:⑴加热软化法:只能去除碳酸盐硬度⑵药剂软化法:常用石灰法、石灰—纯碱法,能去除绝大部分钙离子,镁离子,还有少量残余硬度⑶离子交换法:利用离子交换剂将钙离子,镁离子转化为钠离子,去除较彻底。除盐基本方法:离子交换法、蒸馏法、电渗析法、反渗透等 5.滤池过滤的机理:分为阻力截留、重力沉降和接触絮凝三种 6.生物脱氮:通过微生物作用将水体中有机氮转化为铵态氮,进一步转化为硝态氮,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的过程。氨化,硝化,反硝化反应、 7. 烟气脱硫、脱氮常用方法。 脱硫方法:干法烟气脱硫(1)电子束法(2)气相催化氧化法; 半干法烟气脱硫(1)旋转干燥喷雾法(2)炉内喷钙增湿活化法;湿法脱硫 脱氮方法:氧化还原法(1)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液体吸收法(1)水吸收法(2)酸吸收法(3)碱液吸收法 8. 折点加氯:折点加氯法脱氮是利用废水中的氨氮与投加的游离氯互相反应生成气态氮以除去废水中氨氮的方法。采用的加氯量应以折点相应的加氯量为准,水中含有余氯用活性炭吸附法脱除余氮。 9.混凝的机理:通过向水中投加一些药剂(通常称为混凝剂及助凝剂),使水中难以沉淀的颗粒能互相聚合而形成胶体,然后与水体中的杂质结合形成更大的絮凝体。絮凝体具有强大吸附力,不仅能吸附悬浮物,还能吸附部分细菌和溶解性物质。絮凝体通过吸附,体积增大而下沉 10.UASB反应器废水被尽可能均匀的引入反应器的底部,污水向上通过包含颗粒污泥或絮状污泥的污泥床。厌氧反应发生在废水和污泥颗粒接触的过程。在厌氧状态下产生的沼气(主要是甲烷和二氧化碳)引起了内部的循环,这对于颗粒污泥的形成和维持有利。在污泥层形成的一些气体附着在污泥颗粒上,附着和没有附着的气体向反应器顶部上升。上升到表面的污泥撞击三相反应器气体发射器的底部,引起附着气泡的污泥絮体脱气。气泡释放后污

全球饮用水水质标准

全球饮用水水质标准 人类对饮用水安全的关注 饮用水的安全性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微量分析和生物检测技术的进步,以及流行病学数据的统计积累,人们对水中微生物的致病风险和致癌有机物、无机物对健康的危害,认识不断深化,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各国相关机构纷纷修改原有的或制订新的水质标准。了解和把握国际水质的现状与趋势,对于我们重新审视和修订已沿用多年的现行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满足新形势下我国城乡居民对饮水水质新的需求,加强对人体健康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饮用水水质标准的现状 目前,全世界具有国际权威性、代表性的饮用水水质标准有三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饮用水水质准则》、欧盟(EC)的《饮用水水质指令》以及美国环保局(USEPA)的《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其它国家或地区的饮用水标准大都以这三种标准为基础或重要参考,来制订本国国家标准。如东南亚的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香港,以及南美的巴西、阿根廷,还有南非、匈牙利和捷克等国家都是采用WHO的饮用水标准;欧洲的法国、德国、英国(英格兰和威尔士、苏格兰)等欧盟成员国和澳门则均以EC指令为指导;而其它一些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日本同时参考WHO、EC、USEPA标准;我国和我国的台湾省则有自行的饮用水标准。 三部重要的水质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饮用水水质准则》作为世界性的权威水质标准,是各国制订水质标准的重要参考,并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增长和人类对健康的日益重视而不断发展。考虑到全球多个国家地方社会习俗、经济、文化、环境的差异,因而水质指标较完整,但指标值并非是严格的限定标准,各国可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在1993年到1997年期间,WHO分三卷出版了《饮用水水质准则》第二版,其中包括:第一卷,建议书(1993);第二卷,健康标准及其它相关信息(1996);第三卷,公共供水的监控(1997)。最近WHO在《准则》中增加了"微囊藻毒素"指标,表明对蓝藻产生的藻毒素的健康影响给予高度重视。 欧共体(欧盟前身)理事会在1980年对各成员国提出《饮用水水质指令》(80/778/EC),指标比较完整,要求也比较高。该指令成为欧洲各国制订本国水质标准的主要框架。1991年底,欧盟成员国供水协会对《饮用水水质指令》80/778/EC实施以来的情况作了总结,认为尽管该指令对10年来欧洲饮用水水质的改善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执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缺点:未能提供合适的法律架构以应对原水水质的变化,以及生产、输送饮用水所遇到技术困难;此外,该指令在1975年开始起草,其中的指导思想和水质参数在当时的情况下是适宜的,但没有将近年来水行业的科技进步纳入其中。由此,1995年,欧盟对80/778/EEC进行了修正,1998年11月通过了新指令98/83/EC。指标参数由66项减少至48项(瓶装水为50项)。新指令更加强调指标值的科学性,与WHO指导标准的一致性。 美国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分一级规则和二级规则两部分。一级规则是强制性标准,通过规定最大污染物浓度或处理技术来执行。美国最新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2001年3月颁布),共列了101项(包括计划实施的),分为两部分,一级法规(强制性标准),共86项指标,其中无机物16项,有机物35项,农药19项,消毒剂及消毒副产物7项,微生物学指标7项,放射性指标4项;二级法规(非强制性标准),

水质分析方法国家标准汇总

https://www.doczj.com/doc/f31971718.html,/search/s_d_%CB%AE%D6%CA%B7%D6%CE%F6%B7%BD%B7%A8%B9%FA%BC %D2%B1%EA%D7%BC%BB%E3%D7%DC_1.htm下载网址 水质分析方法国家标准汇总详细下载目录 水质分析方法国家标准汇总(一) 目录:pH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超声波明渠污水流量计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电导率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 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氯气校正法) 高锰酸盐指数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工业废水总硝基化合物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工业废水总硝基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海洋监测规范第一部分:总则 环境甲基汞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水质分析方法国家标准汇总(二) 目录:环境中有机污染物遗传毒性检测的样品前处理规范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 溶解氧(DO)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水和土壤质量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 水质-1,2-二氯苯、1,4-二氯苯、1,2,4-三氯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水质-甲基肼的测定(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 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水质-氨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水质-铵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水质-铵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 水质-铵的测定(蒸馏和滴定法) 水质-钡的测定(电位滴定法) 水质-钡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水质-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N-(1-萘基)乙二胺偶氮分光光度法) 水质-苯并(a)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水质-苯系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水质-吡啶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水质-丙烯腈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水质分析方法国家标准汇总(三)(已下载) 目录: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