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历朝世系表(附民国)

中国历朝世系表(附民国)

中国历朝世系表(附民国)
中国历朝世系表(附民国)

中国历朝世系表(附民国)

注:BC,指公元前

五帝(约BC26世纪至BC22世纪)→ 黄帝→ 颛顼→○3帝喾→○4尧→○5舜(舜禅让帝位于禹)(五帝系原始社会的传说)

夏(约BC21世纪至约BC16世纪)→○1禹→○2启→○3太康→○4仲康→○5相→○6少康→○7杼→○8槐→○9芒→○10泄→○11不降→○12扃→○13廑→○14孔甲→○15皋→○16发→○17履癸(桀)

为商汤所灭夏朝十七王共约400余年

商(后定都于殷(今安阳)约BC16世纪初至约BC11世纪)→○1汤(太乙)

→○2太丁→○3外丙→○4仲壬→○5太甲→○6沃丁→○7太庚→○8小甲→○9雍己→○10太戊→○11仲丁→○12外壬→○13河亶甲→○14祖乙

→○15祖辛→○16沃甲→○17祖丁→○18南庚→○19阳甲→○20盘庚(迁殷都,故商也称殷)→○21小辛→○22小乙→○23武丁→○24祖庚→○25祖甲

→○26廪辛→○27康丁→○28武乙→○29文丁→○30帝乙→○31帝辛(商纣王)

周武王伐纣灭商

商朝三十一王约600年

周(约BC11世纪-BC256)

西周(约BC11世纪至BC771,都镐京(今西安)姬姓)→○1武王姬发→○2成王姬诵→○3康王姬钊→○4昭王姬瑕→○5穆王姬满→○6共王姬繄扈→○7懿王姬囏→○8孝王姬辟方→○9夷王姬燮→○10厉王姬胡→共和执政(周公,召公)(庚申BC841-癸酉BC828共14年中国历史开始有

纪年)→○11宣王姬静(甲戌BC827年-己未BC782,在位46年)→○12幽王姬宫涅(庚申BC781年-庚午BC771,在位11年)

幽王烽火戏诸侯,死于骊山,太子姬宜臼东迁,史称东周

西周十二王十三传约300余年

东周(BC770-BC256都洛邑(今洛阳)姬姓)→○1平王姬宜臼(辛未BC770-辛酉BC720,在位51年)→○2桓王姬林(壬戌BC719-甲申BC697,在位23年)→○3庄王姬佗(乙酉BC696-己亥BC682,在位15年)→○4釐王姬胡齐(庚子BC681-甲辰BC677,在位5年)→○5惠王姬阆(乙巳BC676-己巳BC652,在位25年)→○6襄王姬郑(庚午BC651-壬寅BC619,在位33年)→○7顷王姬壬臣(癸卯BC618-戊申BC613,在位6年)→○8匡王姬班(己酉BC612-甲寅BC607,在位6年)→○9定王姬瑜(乙卯BC606-乙亥BC586,在位21年)→○10简王姬夷(丙子BC585-己丑BC572,在位14年)→○11灵王姬泄心(庚寅B从571-丙辰BC545,在位27年)→○12景王姬贵(丁巳BC544-辛巳BC520,在位25年)→○13悼王姬猛(辛巳BC520,在位数月)→○14敬王姬匄(壬午BC519-乙丑BC476,在位44年)周平王元年BC770起到周敬王4年的BC476期间,共295年为春秋时期,周朝历十四王→○15元王姬仁(丙寅BC475-壬申BC469,在位7年)→○16贞定王姬介(癸酉BC468-庚子BC441,在位28年)→○17哀王姬去疾(庚子BC441,在位数月)→○18思王姬叔(庚子BC441,在位数月)→○19考王姬嵬(辛丑BC440-乙卯BC426,考王在位15年,迁都河南(今洛阳西)自此失去天子国地位,成为小国)→○20威烈王姬午(丙辰BC425-己卯BC402,在位24年)→○21安王姬骄(庚辰BC401-乙巳BC376,在位26年)→○22烈王姬喜(丙午BC375-壬子BC369,在位7年)→○23显王

姬扁(癸丑BC368-庚子BC321,在位48年)→○24慎靓王姬定(辛丑BC3

20-丙午BC315,在位6年)→○25赧王姬延(丁未BC314-乙巳BC256,在位59年)

周元王姬仁元年BC475到赧王59年BC256,共220年为战国时期,周朝此间历十一王

秦昭王51年BC256年派兵灭周

东周二十五王共二十五传共515年

周朝三十七王(悼王、哀王、思王在内)三十八传共800余年秦(嬴姓,都咸阳,庚辰BC221-乙未BC206)昭王嬴则(昭襄王嬴稷)(乙卯BC306-庚戌BC251,在位56年)→孝文王嬴柱(辛亥BC250,在位1年)→庄襄王嬴子楚(壬子BC249-甲寅BC247,在位3年)→○1秦王(始皇帝)嬴政(乙卯BC246-庚辰BC221(称帝)-辛卯BC210,在位37年,称帝12年)→○2二世皇帝嬴胡亥(壬辰公元前209-甲午BC20

7,在位3年)→○3嬴子婴(甲午BC207年8月,在位46日,10月降汉)

汉王刘邦甲午年十月入咸阳,子婴降

秦朝二帝三传15年

汉(西汉新朝更始和东汉,乙未BC206-庚子220)

西汉(乙未BC206-乙酉25都长安(今西安)刘姓)→○1汉高祖刘邦(乙未BC206-丙午BC195,在位12年)→○2惠帝刘盈(丙午BC195年5月-癸丑BC188,在位7年)→高后吕雉(甲寅BC187-辛酉BC180执政8年)→○3文帝刘恒(辛酉BC180年闰9月-甲申BC157年,在位23年)

→○4景帝刘启(甲申BC157年6月-庚子BC141年,在位16年)→○5武帝刘彻(庚子BC141年1月-甲午BC87年,在位54年)→中国历史上有年号始于武帝(年号共11次改,建元6年,元光6年,元朔6年,元狩6年,元鼎6年,元封6年,太初4年,天汉4年,太始4年,征和4年,后元2年)→○6昭帝刘弗陵

(甲午BC年2月-丁未BC74,在位13年)→共3次改元,始元6年,元凤6年,元

平1年→○7宣帝刘询(丁未BC74年7月-壬申BC49年,在位25年)→共7次改元,本始4年,地节4年,元康4年,神爵4年,五凤4年,甘露4年,黄龙1年

→○8元帝刘奭(壬申BC49年12月-戊子BC33年,在位16年)→共4次改元,初元5年,永光5年,建昭5年,竟宁1年→○9成帝刘骜(戊子BC33年6月-甲寅BC7年,在位26年)→共7次改元,建始4年,河平4年,阳朔4年,鸿嘉4年,永始4年,元延4年,绥和2年→○10哀帝刘欣(甲寅BC7年4月-庚申BC1年,在位7年)→共3次改元。建平4年,(太初)1年,元寿2年→○11平帝刘衎(庚申BC1年9月-乙丑5年,在位5年,年号元始)→○12孺子刘婴(王莽居摄,丙寅6年-戊辰8年摄政3年)┉┉莽毒死孺子(年号,居摄3年,(初始)1年)

┉┉新朝王莽(己巳9年-癸未23年9月篡位称帝15年)┉┉癸未23年绿林

军推刘玄为帝(共3次改元,始建国5年,天凤6年,地皇4年)┉┉更始帝刘玄(癸未23年2月-乙酉25年9月,在位3年)

乙酉25年赤眉军入长安刘玄投降,不久被绞死

西汉十一帝十五传共231年

东汉(乙酉25年-庚子220年,都洛阳,刘姓)

→○1光武帝刘秀(乙酉25年6月-丁巳57年,在位33年→共2次改元,建武31年,建武中元2年)→○2明帝刘庄(丁巳57年2月-乙亥75年。在位18年,年号永平)→○3章帝刘炟(乙亥75年8月-戊子88年,在位14年)→共3次改元,建初8年,元和3年,章和2年→○4和帝刘肇(戊子88年3月-乙巳105年,在位17年)→2次改元,永元16年,元兴1年→○5殇帝刘隆(乙巳105年12月-丙午106年,在位1年,年号延平)→○6安帝刘祜(丙午106年8月-乙丑125年3月,在位20年,少帝继位数月后死)→共五次改元,永初7年,元初6年,永宁1年,建光1年,延光4年)→○7顺帝刘保(乙丑125年11月-

甲申144年,在位20年)→5次改元,永建6年,阳嘉4年,永和6年,汉安2年,

建康1年→○8冲帝刘炳(甲申144年8月-乙酉145年1月,在位5个月,年号永嘉)→○9质帝刘缵(乙酉145年1月-丙戌146年6月,在位1年余,年号本

初)→○10桓帝刘志(丙戌146年闰6月-丁未167年6月,在位21年)→7次改元,建和3年,和平1年,元嘉2年,永兴2年,永寿3年,延熹9年,永康1年→○11灵帝刘宏(丁未167年12月-戊辰188年,在位21年)→4次改元,

建宁4年,熹平6年,光和6年,中平5年→○12少帝刘辩(己巳189年在位半年,

2次改元,光熹昭宁)→○13献帝刘协(己巳189年9月-庚子220年,在位31年,4次改元,初平4年,兴平2年,建安24年,延康1年)

曹操死后,次子曹丕废献帝,自称帝

东汉十三帝十三传共196年

两汉(西汉东汉)共二十四帝二十八传426年

三国(庚子220年-庚子280年曹丕称帝始吴国亡止)

蜀(辛丑221年4月-癸未263年11月,都成都,刘姓)→○1昭烈帝刘备

(辛丑221年4月-癸卯223年5月,在位3年,年号章武)→○2后主刘禅(癸卯223年5月-癸未263年11月,在位41年,4次改年号,建兴15年,延熙20年,景耀5年,炎兴1年)

癸未年263年11月魏相司马昭兵临成都,刘禅出降,封安乐公

蜀国二帝二传共43年

吴(壬寅222年-庚子280年都建业(今南京),孙姓)→○1大帝孙权(壬寅222年10月建国-己酉229年称帝-壬申252年,在位31年)→6次改元,黄武7年,黄龙3年,嘉禾6年,赤乌13年,太元1年,神凤1年→○2会稽王孙亮(壬申252年4月-戊寅258年,在位7年)→3次改元,建兴2年,五凤2年,太平2年→○3景帝孙休(戊寅258年10月-甲申264年,在位6年,年号永安)→○4末帝乌程侯孙皓(甲申264年7月-庚子280年3月,在位17

年)→8次改元,元兴1年,甘露1年,宝鼎3年,建衡3年,凤凰3年,天册1年,天玺1年,天纪4年

庚子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六路出兵攻吴,孙皓出降,封归命侯

吴国四帝四传59年

魏(庚子220-庚子280年曹丕称帝始吴国亡止)→○1文帝曹丕(庚子220年10月-丙午226年4月,在位7年)→年号黄初→○2明帝曹叡(丙午226年5月-己未239年1月,在位13年)→3次改元,太和6年,青龙4年,景初3年

→○3齐王曹芳(己未139年1月-癸酉253年,在位15年)→2次改元,正始9年,嘉平5年→○4高贵乡公曹髦(甲戌254年10月-庚辰260年,在位6年)→2次改元,正元2年,甘露四年→○5元帝曹奂(陈留王)(庚辰260

年6月-乙酉265年12月,在位6年)→2次改元,景元4年,咸熙2年

此间曹魏政权决于司马昭,乙酉年;昭之子司马炎代曹称帝,曹奂被废为陈留王,司马炎建立西晋

魏国五帝五传共45年

晋(乙酉265年-庚申420年6月)

西晋(乙酉265年12月-丙子316年12月都洛阳司马氏)→○1武帝司马炎(乙酉265年12月-庚戌290年4月,在位26年)→4次改元,泰始10年,咸宁5年,太康10年,太熙1年→○2惠帝司马衷(庚戌290年4月-丙寅306年11月,在位17年)→10次改元,永熙1年,永平1年,元康9年,永康1年,永宁1年,太安2年,永安1年,建武1年,永兴2年,光熙1年→○3怀帝司马炽(丙寅306年11月-癸酉313年4月,在位6年,此间出现永嘉南渡)→年号

永嘉→○4愍帝司马邺(癸酉313年4月-丙子316年12月1日,在位4年,年号建兴)

匈奴贵族刘曜父子攻破洛阳和长安,愍帝被俘到平阳(今山西襄汾),被杀

西晋四帝四传共53年

东晋(丁丑317年-庚申420年,都建康(今南京)司马氏)→○1元帝司马睿(丁丑317年3月-壬午322年闰11月,在位6年)→3次改元,建武1年,太兴4年,永昌1年→○2明帝司马绍(壬午322年闰11月-乙酉325年,在位3年,年号太宁)→○3成帝司马衍(乙酉325年闰8月-壬寅342年,在位17年)→2次改元,咸和9年,咸康8年→○4康帝司马岳(壬寅342年6月-甲辰344年,在位2年,年号建元)→○5穆帝司马聃(甲辰344年9月-辛酉361年4月,在位17年)→2次改元,永和12年,升平5年→○6哀帝司马丕(辛酉361年5月-乙丑365年,在位4年)→2次改元,元隆和1年,兴宁3年→○7废帝司马奕(海西公)(乙丑365年2月-庚午370年,在位5年,年号太和)→○8简文帝司马昱(辛未371年11月-壬申372年7月,在位2年,年号咸安)→○9孝武帝司马曜(壬申372年7月-丙申396年,在位24年)→2次改元,宁康3年,太元21年→○10安帝司马德宗(丙申396年9月-戊午418年,在位23年)→3次改元,隆安5年,元兴3年,义熙14年→○11恭帝司马德文(戊午418年12月-庚申420年6月,在位2年,年号元熙)东晋大将、南朝的建立者刘裕废恭帝,建立宋,南朝开始

东晋十一帝十一传共104年

两晋共十五帝十五传156年

南北朝(庚申420-乙酉589年)

北朝(己卯439-辛丑581年)

十六国(甲子304年-己卯439年)

303年巴氏人李特建成汉,347年被东晋灭。

304年匈奴人刘渊建立汉(前赵),329年被后赵灭。

317年汉人张寔建前凉,376灭于前秦。

319年羯人石勒建后赵, 351年灭于冉魏。

337年鲜卑人慕容皝建前燕,370年灭于前秦。

350年汉人冉闵建冉魏,352年灭于前燕。

350年氏人苻洪建前秦 ,394年灭于西泰。

384年鲜卑人慕容泓建西燕,394年后燕灭之。

384年羌人姚苌建后秦,417年灭于东晋。

384年鲜卑人慕容垂建后燕407年灰于北燕。

385年鲜卑人乞伏国仁建西秦,431年夏灭之。

386年氏人吕光建后凉,403年后秦灭之。

397年鲜卑人秃发乌孤建南凉,414年西秦灭之。

397年匈奴人段业建北凉,439年北魏灭之。

398年鲜卑人慕容德建南燕,410年东晋灭之。

400年汉人李暠建西凉,421年北凉灭之。

407年汉人高云建北燕,436年北魏灭之。

407年匈奴赫连勃勃建夏,431年吐谷浑灭之。

西晋末年,上层分子纷纷起兵,各建政权共十八国,史称“十六国”,自刘渊称王起

十六国从304年刘渊称王,到439年北魏灭北凉(北朝开始)共136年

北魏(丙戌386年1月-甲寅534年,都平城(今大同)后迁洛阳,姓拓跋氏,后改姓元)→○1道武帝拓跋珪(丙戌386年-己酉409年,在位24年)→4次改元,登国10年,皇始2年,天兴6年,天赐5年→○2明元帝拓跋嗣(己酉409年10月-癸亥423年,在位15年)→3次改元,永兴5年,神瑞2年,泰常8年→○3太武帝拓跋焘(癸亥423年11月-壬辰452年,在位30年)→6次改元,始光4年,神?4年,延和3年,太延5年,太平真君11年,正平1年→安南王拓跋余(壬辰452年3-10月年号承平)→○4文成帝拓跋濬(壬辰452年10月-乙巳465年,在位14年,4次改元)→兴安2年,兴光1年,太安5年,和平6年)→○5献文帝拓跋弘(乙巳465年5月-庚戌470年,在位5年)→2次改元,天安1年,皇兴4年→○6孝文帝元宏(辛亥471年8月-己卯499年,在位29年,3次改元)→延兴5年,承明1年,太和23年)→○7宣武帝元恪(己卯499年4月-乙未515年,在位16年,4次改元)→景明4年,正始4年,永平4年,延昌3年→○8孝明帝元诩(乙未515年1月-戊申528年,在位14年)→5次改元,熙平2年,神龟2年,正光5年,孝昌3年,武泰1年

→○9孝庄帝元子攸(戊申528年4月-己酉529年,在位2年,年号建义1年,永安2年)→○10长广王元晔(庚戌530年10月年号建明)→○10节闵帝元恭(辛

亥531年2月-壬子532年4月在位8个月,年号普泰)→安定王元朗(辛亥531年

10月年号中兴)→○11孝武帝元修(壬子532年4月-甲寅534年10月,在位3年,年号太昌,永兴1年,永熙3年)

东魏(甲寅534-庚午550都邺(今临漳)→○1孝静帝元善见(甲寅534年10月-庚午550年5月,在位17年,4次改元,天平4年,元象1年,兴和4年,武定8年)西魏(乙卯535-丙子556都长安(今西安)→○1文帝元宝炬(乙卯535年-辛未

551年,在位17年,年号大统)→○2废帝元钦(辛未551你那-癸酉553年,在位2

年)→○3恭帝拓跋廓(甲戌554-丙子556年12月,在位3年)

孝武帝受高欢迫胁逃往关中,欢立元善见,是为东魏

关中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炬,是为西魏

北魏十一帝十四传共150年

东魏一帝一传17年

西魏三帝五传23年

北魏、东魏、西魏合称后魏,计十五帝十八传

北齐(庚午550-丁酉577年,都邺,高姓)→○1文宣帝高洋(庚午550年5月-己卯559年在位10年年号天保)→○2废帝高殷(己卯559年10月-庚辰560年,在位1年年号乾明)→○3孝昭帝高演(庚辰560年8月-辛巳561年11月,在位1年,年号皇建)→○4武成帝高湛(辛巳561年-甲申564年,在位3年,2次改元)→太宁1年,河清3年→○5后主高纬(己酉565年4月-丙申576年,在位11年,3次改元)→天统5年,武平6年,隆化1年→○6幼主高恒(丁酉577年在位1年,年号承光)

东魏政权,高欢执政,欢死后,子高洋废帝自立,建北齐

北齐六帝六传28年北周灭之

北周(丁丑557-辛丑581年2月,都长安,宇文氏)→○1孝闵帝宇文觉(丁丑557年,在位1年)→○2明帝宇文毓(丁丑557年-庚辰560年,在位3年,后定年号武成)→○3武帝宇文邕(庚辰560年4月-戊戌578年,在位18年,4次改元)→保定5年,天和6年,建德6年,宣政1年→○4宣帝宇文赟(戊戌578年6月-己亥579年,年号大成)→○5静帝宇文阐(己亥579年2月-辛丑581年2月,在位2年,年号大象、大定)

西魏大将宇文觉废帝自立,建北周

北周五帝五传25年

北朝(不包括十六国)共143年

南朝(庚申420-乙酉589年)

宋(庚申420年6月-己未479年3月,都建康刘姓)→○1武帝刘裕(庚申420年6月-壬戌422年,在位3年,年号永初)→○2少帝刘义负(壬戌422年5月-甲子424年8月,在位1年,年号景平)→○3文帝刘义隆(甲子424年8月-癸巳453年,在位30年,年号元嘉)→○4孝武帝刘骏(癸巳453年4月-甲辰464年,在位11年)→2次改元,孝建3年,大明8年→○5前废帝刘子业(甲辰464年闰5月-乙巳465年,在位1年,2次改元,永光、景和1年)→○6明帝刘彧(乙巳465年12月-壬子472年,在位7年)→2次改元,泰始7年,泰豫1年→○7后废帝刘昱(壬子472年4月-丙辰476年,在位4年,年号元徽)→○8顺帝刘凖(丁巳477年7月-己未479年4月,在位3年,年号昇明)

宋朝禁军将领萧道成废顺帝自立,建齐国

宋朝八帝八传共60年

齐(己未479年4月-壬午502年3月,都建康萧姓)→○1高帝萧道成(己未479年4月-壬戌482年,在位4年,年号建元)→○2武帝萧颐(壬戌482年3月-癸酉

493年,在位11年,年号永明)→○3郁林王萧昭业(癸酉493年7月-甲戌494年,在位1年,年号隆昌)→○4海陵王萧昭文(甲戌494年7月在位3个月,年号延兴)→○5明帝萧鸾(甲戌494年10月-戊寅498年,在位5年,年号建武4年,永泰1年)→○6东昏侯萧宝卷(戊寅498年7月-庚辰500年,在位2年,年号永元)→○7和帝萧宝融(辛巳501年3月-壬午502年3月,在位1年,年号中兴)

齐国内乱,刺史萧衍乘机夺帝位,建立梁国

齐朝七帝七传24年

梁(壬午502年4月-丁丑557年10月,都建康,萧姓)→○1武帝萧衍(壬午502

年4月-己巳549年,在位48年,7次改元)→天监18年,普通7年,大通2年,中人通6年,大同11年,中大同1年,大清3年→○2简文帝萧纲(己巳549年5月-辛未551年,在位1年年号大宝)→豫章王萧栋(辛未551年8月-壬申552年,在位数月,年号天正)→武陵王萧纪(壬申552年4月-11月年号天正)→○3元帝萧

绎(壬申552年11月-甲戌554年,在位3年,年号承圣、天正)→贞阳侯萧渊明

(乙亥555年5-10月年号天成)→○4敬帝萧方智(己亥555年10月-丁丑557年10月,在位2年,年号绍泰、太平)

侯景之乱后,陈霸先有功封陈王,后废敬帝自立,建陈朝

梁朝四帝七传56年

陈(丁丑557年10月-己酉589年1月,都建康,陈姓)→○1武帝陈霸先(丁丑557年10月-己卯559年6月,在位2年,年号永定)→○2文帝陈蒨(己卯559年6月-丙戌566年在位7年,年号天嘉6年,天康1年)→○3废帝临海王陈伯宗(丙戌566年4月-戊子568年,在位2年,年号光大)→○4宣帝陈顼

(己丑569年-壬寅582年,在位14年,年号太建)→○5后主陈叔宝(壬寅582年1月-己酉589年1月,在位7年,年号至德4年,祯明3年)

北朝北周大将隋国公杨坚建隋,己酉年攻入建康,陈亡

中国统一陈五帝五传33年

隋(辛丑581年-己卯619年都大兴(今西安)杨姓)→○1文帝杨坚(辛丑581年2月-甲子604年,在位24年,年号开皇20年,仁寿4年)→○2炀帝杨广(甲子604年7月-丁丑617年,在位13年,年号大业)→○3恭帝杨侑

(丁丑617年11月-戊寅618年,在位1年年号义宁、大业)→○4越王杨侗(戊寅618年5月-己卯619年4月,年号皇泰)

618年炀帝扬州被杀,隋亡

隋朝两帝四传38年

唐(戊寅618年-丁卯907年4月,都长安李姓)→○1高祖李渊(戊寅618年5月-丙戌626年,在位9年,年号武德)→○2太宗李世民(丙戌626年8月-己酉649年,在位23年,年号贞观)→○3高宗李治(己酉649年6月-癸

未683年12月,在位35年)→14次改元,永徽6年,显庆5年,龙朔3年,麟德2年,乾封2年,总章2年,咸亨4年,上元2年,仪凤3年,调露1年,永隆1年,开

耀1年,永淳1年,弘道1年→○4中宗李显(癸未683年12月,在位数月,年号嗣圣)→○5睿宗李旦(甲申684年2月在位数月年号文明)→武后(甲申684年9月-己丑689年,执政5年)┉┉4次改元,光宅1年,垂拱4年,永昌1年,载初1年┉┉周皇帝武则天(庚寅690年9月-甲辰704年,在位15年)→13次改元,天授2年,如意1年,长寿2年,延载1年,证圣1年,天册万岁1年,万岁登封1年,万岁通天1年,神功1年,圣历2年,久视1年,大足1年,长安4年→中宗李显(己巳705年-己酉709年,在位5年,2次改元)→神龙2年,景龙3年→少帝李重茂(庚戌710年6月,年号唐隆)→睿宗李旦(庚戌710年6月-壬子712年,在位3年)→3次改元,景云2年,太极1年,延和1年→○6玄宗李隆基(壬子712年8月-乙未755年,在位44年)→3次改元,先天1年,开元29年,天宝14年→○7肃宗李亨(丙申756年7月-壬寅762年,在位6年)→4次改元,至德2年,乾元2年,上元2年,宝应1年→○8代宗李豫

(壬寅762年4月-己未77年,在位17年,3次改元)→广德2年,永泰1年,大历14年→○9德宗李适(己未779年5月-甲申804年,在位25年)→3次改元,建中4年,兴元1年,贞元20年→○10顺宗李诵(乙酉805年1-8月,年号永贞)→○11宪帝李纯(乙酉805年8月-庚子820年,在位15年,年号永和)→○12穆宗李恒(庚子820年闰1月-甲辰824年,在位4年,年号长庆)→○13京宗李湛(甲辰824年1月-丙午826年,在位2年年号宝历)→○14文宗李昂(丙午826年12月-庚申840年,在位14年)→大和9年,开成5年→○15武宗李炎(庚申840年1月-丙寅846年,在位6年,年号会昌)→○16宣宗李忱(丙

寅846年3月-己卯859年,在位14年,年号大中)→○17懿宗李漼(己卯859年8月-癸巳873年,在位15年,年号咸通)→○18僖宗李儇(癸巳873年7月-戊申888年在位16年)→5次改元,乾符6年,广明1年,中和4年,光启3年,文德1年→○19

昭宗李晔(戊申888年3月-甲子904年,在位17年)→7次改元,龙纪1年,大顺2

年,景福2年,乾宁4年,光化3年,天复3年,天祐1年→○20哀帝李柷(甲子904年8月-丁卯907年4月,在位4年,年号大祐)

宣武节度使、梁王朱全忠灭唐,建后梁唐朝二十帝二十五传共290年

五代十国(丁卯907年-己卯979年)

五代(丁卯907年-庚申960年)

后梁(丁卯907年4月-癸未923年10月都汴(今开封)朱姓)→○1太祖朱温(丁茂907年4月-壬申912年,在位6年年号开平4年、乾化2年)→朱友珪(癸酉913年执政数月,年号凤历)→○2末帝朱友贞(癸酉913年2月-癸未923年10月,在位11年)→3次改元,乾化2年,贞明6年,龙德3年┉沙陀部人李存勗灭后梁,建后唐┉后唐(癸未923年——丙申936年,都洛阳,李姓)→○1庄宗李存勗(癸未923年4月-丙戌926年,在位4年,年号同光)→○2明宗李嗣源(李亶)

(丙戌926年4月-癸巳933年,在位8年)→2次改元,天成4年,长兴4年→○3闵帝李从厚(癸巳933年12月-甲午934年4月,年号应顺)→○4末帝李从珂(甲午934年4月-丙申836年,在位3年,年号清泰)┉沙陀人石敬瑭勾结契丹灭后唐,建后晋┉后晋(丙申936年-丙午946年都汴,石姓)→○1高祖石敬瑭(丙申936年-壬寅942年,在位7年,年号天福)→○2出帝石重贵(壬寅942年6月-

丙午946年12月,在位4年,年号天福1年、开运3年)┉契丹人灭后晋沙陀人刘知远乘机建后汉┉后汉(丁未947年-庚戌950年都汴,刘姓)→○1高祖刘知远(丁未947年2月-戊申948年,在位2年年号天福、乾祐)→○2隐帝刘成祐(戊申948年2月-庚戌950年,在位2年,年号乾祐)┉庚戌950年后周灭之┉后

周(辛亥951年-庚申960年,都汴,郭姓,柴姓)→○1太祖郭威(辛亥951年-甲寅954年1月,在位3年,年号广顺3年,显德1年)→○2世宗柴荣(甲寅954年-

己未959,在位6年号显德)→○3恭帝柴宗训(己未959年6月-庚申960年,在位1年,号显德)

后梁二帝三传17年后唐四帝四传14年后晋二帝二传12年后汉二帝二传4年后周三帝二姓三传10年

十国(壬戌902-己卯979,共78年)

902年杨行密建吴国,937年灭于南唐。

907年钱缪建吴越,978年灭于宋。

907年王建建前蜀,925年灭于后唐。

909年王知审建闽,945年灭于南唐。

917年刘龚建南汉,971年灭于宋。

924年高季兴建荆南(南平)963年宋灭之。

927年马殷建楚,951年灭于南唐。

934年孟知祥建后蜀,965年宋灭之。

937年徐知诰(李昪)建南唐,975年灭于宋。

951年刘旻建北汉,979年灭于宋。

陈桥兵变,赵匡胤篡位,建北宋

宋(庚申960-己卯1279)

北宋(庚申960-丙午1126,都开封,赵姓)→○1太祖赵匡胤(庚申960年-己亥

975年,在位17年,3次改元)→建隆3年,乾德5年,开宝8年→○2太宗赵光义(丙子976年10月-丁酉997年,在位22年,5次改元)→太平兴国8年,雍熙4年,端拱2年,淳化5年,至道3年→○3真宗赵恒(丁酉997年3月-壬戌1022,在位25年)→5次改元,咸平6年,景德4年,大中祥符9年,天禧5年,乾兴1年→○4仁宗赵祯(壬戌1022年2月-癸卯1063,在位41年)→9次改元,天圣9年,明道2年,景佑4年,宝元3年,康定1年,庆历8年,皇祐5年,至和2年,嘉祐8年→○5英宗赵曙(癸卯1063年4月-丁未1067,在位4年,年号治平)→○6神宗赵顼(丁未1067年1月-乙丑1085年,在位18年)→2次改元,熙宁10年,元丰8年

→○7哲宗赵煦(乙丑1085年3月-庚辰1100年,在位15年)→3次改元,元祐8年,绍圣4年,元符3年→○8徽宗赵佶(庚辰1100年1月-乙巳1125年在位25年)→6次改元,建中靖国1年,崇宁5年,大观4年,政和7年,重和1年,宣和7年

→○9钦宗赵桓(乙巳1125年12月-丙午1126年,在位1年,年号靖康)

靖康之难,二帝被掳,赵构南迁

北宋九帝九传168年

南宋(丁未1127-乙卯1279年,都杭州,赵姓)→○1高宗赵构(丁未1127年5月-壬午1162,在位36年)→2次改元,建炎4年,绍兴32年→○2孝宗赵眘(壬午1162年6月-己酉1189年,在位27年)→三次改元,隆兴2年,乾道9年,淳熙16年→○3光宗赵惇(己酉1189年2月-甲寅1194,在位5年,年号绍熙)→○4宁宗赵扩(甲寅1194年7月-甲申1224,在位30年)→4次改元,庆元6年,嘉泰4年,开禧3年,嘉定17年→○5理宗赵昀(甲寅1224年8月-甲子1264,在位40年)

→8次改元,宝庆3年,绍定6年,端平3年,嘉熙4年,淳祐12年,宝祐6年,开庆1年,景定5年→○6度宗赵禥(甲子1264年10月-甲戌1274,在位10年,年号咸淳)→○7恭帝赵?(甲戌1274年7月-丙子1276,在位1年,年号德祐)→○8端

宗赵昰(丙子1276年5月-戊寅1278,在位3年,年号景炎)→○9帝昺赵昺(戊寅1278年4月-己卯1279,在位2年,年号祥兴)

陆秀夫在广州负帝昺投海死南宋九帝九传153年

两宋十八帝十八传320年

辽(始称(契丹)后改辽,丁卯907-乙巳1125都皇都(今宁巴林古旗))→○1辽太祖耶律阿保机→○2辽太宗耶律德光→○3世宗耶律阮→○4穆宗耶律璟→○5景宗耶律贤→○6圣宗耶律隆绪→○7兴宗耶律宗真→○8道宗耶律洪基→○9天祚帝耶律延禧┉┉耶律大石北迁

辽(契丹)九传218年

金(乙未1115年-甲午1234完颜氏,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附近))→○1太祖完颜阿骨打→○2太宗完颜晟→○3熙宗完颜亶→○4海陵王完颜亮→○5世宗完颜雍→○6章宗完颜璟→○7卫绍王完颜永济→○8宣宗完颜珣

→○9哀宗完颜守绪→○10末帝完颜承麟

金朝十传共120年

西夏(壬申1032年-丁未1127年,赵姓,都兴庆府(今银川))→○1景宗赵元昊→○2毅宗赵谅祚→○3惠宗赵秉常→○4崇宗赵乾顺→○5仁宗赵仁孝→○6恒宗赵纯祐→○7襄宗赵安全→○8神宗赵遵顼→○9献宗赵德旺→○10末主赵睍

西夏十传共95年

元(丙寅1206年-戊申1368年,都大都(今北京),孛儿只斤氏)→○1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丙寅1206-丁亥1227,在位22年)→“监国”孛儿只斤拖雷(戊子1228,监国1年)→○2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己丑1229年8月-辛丑1241,在位13年)→乃马真后“称制”(壬寅1242-乙巳1245年7月,称

制4年)→○3安宗孛儿只斤贵由(丙午1246年7月-戊申1248,在位3年)→海迷失后“称制”(己酉1249年3月-辛亥1251年6月,称制3年)→○4宪宗孛儿只斤蒙哥(辛亥1251年6月-己未1259年,在位9年)→○5十足孛儿只斤忽必烈(庚申1260年3月-1271年改国号为元-甲午1294年,在位36年,2次改元,中统4年,至元31年)→○6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甲午1294年4月-丁未1307,在位13年,2次改元,元贞2年,大德11年)→○7武宗孛儿只斤海山(丁未1307年5月-辛亥1311,在位4年,号至大)→○8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辛亥1311年3月-庚申1320,在位9年,2次改元,皇庆2年,延祐6年)→○9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庚申1320年3月-癸亥1323年,在位3年,号至治)→○10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癸亥1323年8月-戊辰1328,在位5年,2次改元,泰定4年,致和1年)→○11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戊辰1328年9月,号天顺)

→○12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耳(戊辰1328年9月-己巳1329年1月,在位1年,号天历)→○13明宗孛儿只斤和世?(己巳1329年1月号天历)→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耳(己巳1329年8月-壬申1332年,年号至顺)→○14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壬申1332年10月号至顺)→○15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癸酉

1333年6月-戊申1368,在位36年3次改元,元统2年、至元6年、至正28年)┉┉明朝建立,顺帝迁漠北,二传后改称“鞑靼国”

元朝十五帝十九传共136年,(1271年改称元-1368年北迁,历98年)

明(戊申1368年-甲申1644年,朱姓,都北京,南京)→○1明太祖朱元璋(戊申13680-戊寅1398,在位31年,年号洪武)→○2惠帝朱允炆(戊寅1398年闰5月-壬午1402,在位4年,年号建文)→○3成祖朱棣(壬午1402年6月-甲辰1424,在位22年,年号永乐)→○4仁宗朱高炽(甲辰1424年8月-己巳1425年6月,在位1

年,年号洪熙)→○5宣宗朱瞻基(乙巳1425年6月-乙卯1435年,在位10年,年号宣德)→○6英宗朱祁镇(乙卯1435年1月-己巳1449,在位14年,年号正统)┉○7代宗朱祁钰(己巳1449年9月-丙子1456,在位7年,年号景泰)┉英宗朱祁镇(丁丑1457年1月-甲申1464,在位8年,年号天顺)→○8宪宗朱见深(甲申1464年1月-丁未1487,在位23年,年号成化)→○9孝宗朱祐樘(丁未1487年9月-乙丑1505,在位18年,年号弘治)→○10武宗朱厚照(乙丑1505年5月-辛巳1521,在位16年,年号正德)→○11世宗朱厚熜(辛巳1521年4月-丙寅1566,在位45年,年号嘉靖)→○12穆宗朱载垕(丙寅1566年12月-壬申1572,在位6年,年号隆庆)→○13神宗朱诩钧(壬申1572年6月-己未1619,在位47年,年号万历)→○14光宗朱常洛(庚申1620年8月年号泰昌)→○15熹宗朱由校(庚申1620年9月-丁卯1627,在位7年,年号天启)→○16思宗朱由检(丁卯1627年8月-甲申1644年,在位17年,年号崇祯)┉┉1644年3月19日夜,自成入京,思宗景山自缢,明亡┉┉(福王弘光帝朱由崧┉韩王┉唐王┉桂王,甲申1644年┉┉辛丑1661年)

明朝十六帝十七传277年

清(甲申1644-辛亥1911爱新觉罗氏都北京)→○1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丙辰1616-丁卯1627,在位11年,年号天命)→○2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丙寅1626年9月-丙子1636,(天聪)-癸未1643年8月(崇德))→2次改元,天聪10年,崇德8年→清从1616建国始-1644入关前称后金,入关后-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称清┉→○3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癸未1643年8月-辛丑1661,在位18年,年号顺治)→○4圣祖爱新觉罗玄烨(辛丑1661年1月-壬寅1722,在位61年,年号康熙)→○5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壬寅1722年11月-乙卯1735,在位13

年,年号雍正)→○6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乙卯1735年8月-乙卯1795,在位60

年,年号乾隆)→○7仁宗爱新觉罗颙琰(丙辰1796-庚辰1820,在位25年,年号嘉庆)→○8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庚辰1820年8月-庚戌1850,在位30年,年号道光)→○9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庚戌1850年1月-辛酉1861年,在位11年,年号咸丰)→○10穆宗爱新觉罗载淳(辛酉1861年7月-甲戌1874,在位13年,年号同治)→○11德宗爱新觉罗载湉(甲戌1874年12月-戊申1908,在位34年,年号光绪)→○12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戊申1908年10月-壬子1912年2月11日,在位

3年)┉┉辛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壬子1912年2月12日晨,宣统帝退位

清朝十二帝十二传296年(入关算起则268年)

中华民国(壬子1912年-己丑1949年)

壬子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开始以民国纪元,同年2月13日辞职。

壬子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任临时大总统,癸丑1913年10月4 日任正式大总统,黎元洪任副总统。

乙卯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以明年为“洪宪元年”至1916年3月被迫取消帝制,仍称大总统,同年6月6日袁死。

丙辰1916年6月7日黎元洪任代理大总统,1917年7月张勋拥清废帝溥仪复辟,黎出走,同年黎通电去职。

丁巳1917年8月1日冯国璋任总统至戊午1918年8月被段祺瑞所迫下台。

戊午1918年9月4日段祺瑞的“安福国会”选徐世昌为总统,至壬戌1922年6月退职。

壬戌1922年6月11日黎元洪任总统,至1923年6月13日黎被迫下台离京。

癸亥1923年10月5日曹锟贿选任总统,至甲子1924年11月2日曹宣告去职。

甲子1924年11月24日段祺瑞任临时政府“执政”,至丙寅1926年4月临时执政府倒台。

丁巳1917年9月10日非常国会在广州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选孙中山为军政府大元帅。

辛酉1921年4月7日选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至乙丑1925年3月12日病逝。

乙丑1925年7月1日广东军政府改组为国民政府,汪精卫任主席,丁卯1927年国民政府迁武汉。

丙寅1926年6月6日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翌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戊辰1928年2月2日国民党决定蒋介石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军事委员会主

席,谭延闿任政府主席,同年10月8日蒋任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后因与在广州的汪精卫的矛盾于辛未1931年12月22日蒋辞去国民政府主席职务。

辛未1931年12月28日林森任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1937年国民政府迁重庆,1943年8月1日林森卒。

癸未1943年9月13日蒋介石任国民政府主席,1946年5月迁南京。

戊子1948年5月1日伪“国民大会”选蒋介石、李宗仁任正副总统。己丑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覆灭。

(壬申1932年3月9日傀儡溥仪在长春任伪满洲国“执政”,年号大同。甲戌1934年3月任伪“满洲国”皇帝,至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止,年号康德,共12年。)(庚辰1940年3月30日日伪南京政府成立,汉奸汪精卫任代理主席,1944年11月10日汪死于日本,由陈公博代理主席,至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告投降止)。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世系表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世系表 中华黄帝王朝纪元前2698年建立 第一代首任黄帝姬轩辕首都有熊(河南新郑) 第二代长子姬玄嚣生子蟜极次子姬昌意帝子第2任姬己挚BC2598年—BC2515年 第三代姬蟜极第3任玄帝姬颛顼BC2515—BC2437年 第四代第4任俈帝姬夋BC2437—BC2367年姬穷蝉生子敬康 第五代第5任姬挚BC2367—BC2358年第6任尧帝姬伊放勋 BC2358—BC2258年敬康/句望 第六代姬句望 第七代姬桥牛 第八代姬瞽叟 第九代第7任舜帝姬姚重华BC2255—BC2208年 黄帝王朝BC2698-BC2208年共7帝立国491年 大夏王朝BC23世纪—BC18世纪首都安邑(山西夏县) 第1任禹帝姒文命BC2205—BC2198年姒文命也是黄帝姬轩辕的后裔第2任姒启 第3任姒太康第4任姒仲康 第5任姒相第6任后羿(妻嫦娥)第7任寒浞 第8任姒少康 第9任姒杼 第10任姒槐 第11任姒芒 第12任姒泄 第13任姒不降 第14任姒扃 第15任姒廑 第16任姒孔甲 第17任姒皋 第18任姒发 第19任桀帝姒履癸BC1819—BC1766年 大夏王朝共19王立国440年 大商王朝BC18世纪—BC12世纪首都亳邑(河南商丘) 第1任成汤帝子天乙原都亳邑227年 第2任子外丙第3任子仲壬第4任伊尹

第6任子沃丁 第7任子太庚 第8任子小甲 第9任子雍己 第10任子太戊 第11任子仲丁一迁嚣邑(河南荥阳)24年 第12任子外壬 第13任子河亶甲二迁相邑(河南内黄)10年 第14任子祖乙三迁耿邑(山西河津)9年四迁邢邑(河北邢台)117年第15任子祖辛 第16任子沃甲 第17任子祖丁 第18任子南庚 第19任子阳甲 第20任子盘庚五迁殷邑(河南安阳)204年(此时商朝也称殷朝) 第21任子小辛 第22任子小乙 第23任子武丁 第24任子祖庚 第25任子祖甲 第26任子廪辛 第27任子康丁 第28任子武乙六迁朝歌(河南淇县)行都77年 第29任子太丁(文丁) 第30任子帝乙 第31任纣帝子受辛 大商王朝共31王立国662年 大周王朝之西周BC12世纪—BC771年首都镐京(陕西西安) 第1任天王姬发(武王) 第2任成王姬诵(周公姬旦摄政八年) 第3任康王姬钊 第4任昭王姬瑕 第5任穆王姬满中国第一部成文法典,大臣吕侯制定,史学家称"吕刑". 第6任共王姬翳扈 第7任懿王姬囏 第8任孝王姬辟方

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黄帝王朝纪元前2698年建立BC2698-BC2208年共7帝立国491年 第一代首任黄帝姬轩辕首都有熊(河南新郑) 第二代长子姬玄嚣生子蟜极次子姬昌意帝子 第2任姬己挚BC2598年—BC2515年 第三代姬蟜极 第3任玄帝姬颛顼BC2515—BC2437年 第四代 第4任俈帝姬夋BC2437—BC2367年 姬穷蝉生子敬康 第五代 第5任姬挚BC2367—BC2358年 第6任尧帝姬伊放勋BC2358—BC2258年敬康/句望 第六代姬句望 第七代姬桥牛 第八代姬瞽叟 第九代 第7任舜帝姬姚重华BC2255—BC2208年 大夏王朝BC23世纪—BC18世纪首都安邑(山西夏县)共19王立国440年 第1任禹帝姒文命BC2205—BC2198年姒文命也是黄帝姬轩辕的后裔 第2任姒启 第3任姒太康 第4任姒仲康 第5任姒相 第6任后羿(妻嫦娥) 第7任寒浞 第8任姒少康 第9任姒杼 第10任姒槐 第11任姒芒 第12任姒泄 第13任姒不降 第14任姒扃 第15任姒廑 第16任姒孔甲 第17任姒皋 第18任姒发 第19任桀帝姒履癸BC1819—BC1766年 大商王朝BC18世纪—BC12世纪首都亳邑(河南商丘)共31王立国662年第1任成汤帝子天乙

第2任子外丙 第3任子仲壬 第4任伊尹 第5任子太甲 第6任子沃丁 第7任子太庚 第8任子小甲 第9任子雍己 第10任子太戊 第11任子仲丁一迁嚣邑(河南荥阳)24年 第12任子外壬 第13任子河亶甲二迁相邑(河南内黄)10年 第14任子祖乙三迁耿邑(山西河津)9年四迁邢邑(河北邢台)117年 第15任子祖辛 第16任子沃甲 第17任子祖丁 第18任子南庚 第19任子阳甲 第20任子盘庚五迁殷邑河南安阳)204年(此时商朝也称殷朝) 第21任子小辛 第22任子小乙 第23任子武丁 第24任子祖庚 第25任子祖甲 第26任子廪辛 第27任子康丁 第28任子武乙六迁朝歌(河南淇县)行都77年 第29任子太丁(文丁) 第30任子帝乙 第31任纣帝子受辛 大周王朝之西周 BC12世纪—BC771年共37王立国879年第1任天王姬发(武王) 第2任成王姬诵(周公姬旦摄政八年) 第3任康王姬钊 第4任昭王姬瑕 第5任穆王姬满中国第一部成文法典,大臣吕侯制定,史学家称"吕刑". 第6任共王姬翳扈 第7任懿王姬囏 第8任孝王姬辟方 第9任夷王姬燮 第10任厉王姬胡BC841—BC828(周公召执政BC841年中国历史开始有纪年) 第11任宣王姬静BC827—BC782年在位46年 第12任幽王姬宫湦BC781—BC771年在位1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结束。

古代韩国历朝历代帝王世系

檀君朝鲜(实属传说):公元前2333年—公元前238年王俭(檀君) 扶娄 嘉勒 乌斯丘 丘乙 达门 翰栗 于西翰 阿述 鲁乙 道奚 阿汉 屹达 古弗 代音 尉那 余乙 冬奄 侯牟苏 固忽 苏台 索弗娄

延那率那邹鲁豆密奚牟摩休奈休登口邹密甘勿奥娄门沙伐买勒麻勿多勿豆忽达音音次乙于支勿理丘勿

普乙 古列加 箕子朝鲜:约公元前1122 年—公元前194年 箕子子胥余在位时间:约公元前1122年—公元前1082年庄恵王子松在位时间:公元前1082年—公元前1057年敬孝王子询在位时间:公元前1057年—公元前1030年恭贞王子伯在位时间:公元前1030年—公元前1000年文武王子椿在位时间: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972年 太原王子礼在位时间:公元前972年—公元前968年 景昌王子庄在位时间:公元前968年—公元前957年 兴平王子捉在位时间:公元前957年—公元前943年 哲威王子调在位时间:公元前943年—公元前925年 宣恵王子索在位时间:公元前925年—公元前896年 谊襄王子师在位时间:公元前896年—公元前843年 文恵王子炎在位时间:公元前843年—公元前793年 盛徳王子越在位时间:公元前793年—公元前778年 悼怀王子职在位时间: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76年 文烈王子优在位时间:公元前776年—公元前761年 昌国王子睦在位时间:公元前761年—公元前748年 武成王子平在位时间:公元前748年—公元前722年

贞敬王子阙在位时间:公元前722年—公元前703年乐成王子怀在位时间:公元前703年—公元前675年孝宗王子存在位时间:公元前675年—公元前658年天老王子孝在位时间:公元前658年—公元前634年修道王子立襄在位时间:公元前634年—公元前615年徽襄王子通在位时间:公元前615年—公元前594年奉日王子参在位时间:公元前594年—公元前578年徳昌王子仅在位时间: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60年寿圣王子翔在位时间:公元前560年—公元前519年英杰王子藜在位时间:公元前519年—公元前503年逸民王子冈在位时间:公元前503年—公元前486年济世王子混在位时间:公元前486年—公元前465年清国王子璧在位时间:公元前465年—公元前432年导国王子澄在位时间:公元前432年—公元前413年赫圣王子骘在位时间:公元前413年—公元前385年和罗王子谓在位时间:公元前385年—公元前369年 高句丽(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 东明王高朱蒙B.C.37—B.C.20 琉璃王高类利B.C.19—17 太武神王高无恤18—43 闵中王高解邑朱44—47 慕本王高解忧48—52 太祖大王高宫53—45 次王高遂成146—164 新王高伯固165—178 故国川王高男武179—196

中国古代皇帝顺序列表大全

秦赵氏 [4] [5] (皇帝之名由此始)始皇帝讳政 二世皇帝讳胡亥 三世皇帝讳子婴 汉刘氏 太祖高皇帝讳邦 孝惠皇帝讳盈 太宗孝文皇帝讳恒 高宗孝景皇帝讳启 世宗孝武皇帝讳彻 孝昭皇帝讳弗陵 中宗孝宣皇帝讳询 高宗孝元皇帝讳奭 统宗孝成皇帝讳骜 孝哀皇帝讳欣 元宗孝平皇帝讳衎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 显宗孝明皇帝讳庄 肃宗孝章皇帝讳炟 穆宗孝和皇帝讳肇 孝殇皇帝讳隆 恭宗孝安皇帝讳祜 敬宗孝顺皇帝讳保 孝冲皇帝讳炳 孝质皇帝讳纘 威宗孝桓皇帝讳志 孝灵皇帝讳宏 孝献皇帝讳协 魏曹氏 太祖武皇帝讳操 祖文皇帝讳丕 烈祖明皇帝讳叡 邵陵县公讳芳 高贵乡公讳髦 元皇帝讳奂 蜀汉刘氏 昭烈皇帝讳备 孝怀皇帝讳禅 吴 高祖武烈皇帝讳坚 世宗桓皇帝讳策 太祖大皇帝讳权 会稽王讳亮 景皇帝讳休

末皇帝讳晧 晋司马氏 太祖高皇帝讳懿世宗景皇帝讳师 太宗文皇帝讳昭世祖武皇帝讳炎孝惠皇帝讳衷 孝怀皇帝讳炽 孝湣皇帝讳邺 中宗元皇帝讳睿 肃宗明皇帝讳绍 显宗成皇帝讳衍 康皇帝讳岳 孝宗穆皇帝讳聃 哀皇帝讳丕 废皇帝讳奕 太宗简文皇帝讳昱烈宗孝武皇帝讳曜安皇帝讳德宗 恭皇帝讳德文 南朝 宋刘氏 高祖武皇帝讳裕 少帝讳义符 太祖文皇帝讳义隆世祖孝武皇帝讳骏前废帝讳子业 太宗明皇帝讳彧 後废帝讳昱 顺皇帝讳准 南朝 齐萧氏 太祖高皇帝讳道成南齐世祖武皇帝讳赜前废帝讳昭业 後废帝讳昭文 高宗明皇帝讳鸾 炀皇帝讳宝卷 和皇帝讳宝融 南朝 梁萧氏 高祖武皇帝讳衍太宗简文皇帝讳纲元皇帝讳绎

敬皇帝讳方智 南朝 陈陈氏 高祖武皇帝讳霸先 世祖文皇帝讳蒨 废帝讳伯宗 高宗孝宣皇帝讳顼 後主讳叔宝 隋杨氏 高祖文皇帝讳坚 炀皇帝讳广 恭皇帝讳侑 唐李氏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讳渊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讳治 则天顺圣皇后/武周圣神皇帝讳曌 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讳显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讳旦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讳隆基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讳亨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讳豫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讳适 顺宗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讳诵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讳纯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讳恒 敬宗睿武昭湣孝皇帝讳湛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讳昂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讳炎 宣宗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讳忱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讳漼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讳儇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讳晔 昭宣光烈孝皇帝讳祝 宋赵氏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讳匡胤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讳炅 真宗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讳恒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讳祯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讳曙 神宗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讳顼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讳煦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讳佶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讳桓

中国各朝代王朝世系表格模板

精心整理 中国各朝代王朝世系表 夏世系表(约公元前21—16世纪,姒姓) 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杼)—槐—芒—泄—不降—扁—廑(胤甲) -孔甲-皋-发-桀(履癸) 商世系表(约公元前16—11世纪,子姓) 大乙(汤)—大丁—外丙—中壬—大甲(太宗)—沃丁—大庚—小甲—雍已—大戊( 中宗)—中丁—外壬—河禀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 小辛—小乙—武丁(高宗)—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 辛(纣) 西周世系表武王(发)燮)—孝王东周世系表平王(宜臼)王(壬臣)东周世系表元王(仁)威烈王(午)嵬)—桓公(惠公(秦世系表(始皇帝(政)西汉世系表高帝(太祖,彻)—昭帝()—孺子(东汉世系表光武帝(恭宗,祜)王,辩)三国世系表(一)魏国(祖,睿)—齐王(芳)—高贵乡公—陈留王(奂,禅于司马炎) (二)蜀国(公元221---263年,刘姓)昭烈帝(备)---后主(禅,为魏所灭) (三)吴国(公元222---280年,孙姓)大帝(权)—会稽王(亮)—景帝(休)—末 帝(皓,为西晋所灭) 西晋世系表(公元265---316年,司马姓) 武帝(世祖,炎)—惠帝(衷)—怀帝(炽,为匈奴族所俘)—吴王(晏)—愍帝(邺,为 匈奴族所灭) 东晋世系表(公元317---420年,司马姓) 东晋十六国简表 元帝(中宗,睿)—明帝(肃宗,绍)—成帝(显宗,衍)—康帝(岳)—穆帝(孝宗,聃) —哀帝(丕)—废帝(海西公,奕)—简文帝(太宗,昱)—孝武帝(曜)—安帝(德宗)

—恭帝(德文,禅于刘裕) 南朝世系表(公元420---589年) (一)宋(公元420---479年,刘姓)武帝(高祖,裕)—少帝(义符)—文帝(太祖, 义隆)—孝武帝(世祖,骏)—前废帝(子业)—明帝(太宗)—后废帝(昱)—顺帝(禅 于萧道成) (二)齐(公元479---520年,萧姓)高帝(太祖,道成)---武帝(世祖,赜)—昭业 —海陵王(昭文)—明帝(高宗,鸾)—东昏侯(宝卷)—和帝(宝融,禅于萧衍) (三)梁(公元502---557年,萧姓)武帝(高祖,衍)—简文帝(太宗,纲)—元帝( 世祖,绎)—敬帝(方智,禅于陈霸先) (四)陈(公元557---589年,陈姓)武帝(高祖,霸先)—文帝(世祖)—废帝(伯宗 )—宣帝(高宗,顼)—后主(叔宝,灭于隋) 北魏世系表(公元386---534年,鲜卑族拓跋部,孝文帝时改本姓拓跋为元) 世祖,焘) 元宏) )—安定王( 五代世系表 十国简表 后梁(公元 灭) 后唐(公元923--936年,沙陀部,李姓)太祖(克用)-庄宗(存勖)-明宗(嗣源,李克用养子)-闵帝(从厚)-末帝(从珂,李嗣源养子,为后晋所灭) 后晋(公元936--946年,沙陀部,石姓)高祖(敬瑭)-出帝(重贵,石敬瑭养子,为契丹所灭) 后汉(公元947--950年,沙陀部,刘姓)高祖(知远)-隐帝(承佑,为后周所灭) 后周(公元950--960年)太祖(郭威)-世宗(柴荣,郭威养子)-恭帝(柴宗训,禅于赵匡胤) 辽世系表(公元916--1125年,契丹族,耶律姓) 太祖(阿保机)-太宗(德光)-义宗(倍)-世宗(阮)-穆宗-景宗(贤)-圣宗(隆绪)-兴宗(宗真)-道宗(洪基)-天祚帝(延禧,为金所灭

中国历史朝代皇帝列表大全

中国历史朝代皇帝列表大全 一、中国古代皇帝概况: 中国历代皇帝到底有几位?各说不一,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代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尝试从廿五史等工具书中搜集大量帝王资料,编制一览表,包括朝代、称号、生殁年代、在位年代、登基岁数、年号等,并在备注中列出死因。试将这四百多位帝王之资料浓缩在此文中。 中国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内。其余约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过八十岁的只有五位,即最长寿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萧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81)、宋高宗赵构(80)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80)。 超过七十岁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国吴大帝孙权(70)等。 超过六十岁的有38位,包括汉武帝刘彻(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杨坚(63)和汉高祖刘邦(61)等。 超过五十岁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岁到49岁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赢政(49)、宋太祖赵匡胤(49)、南唐后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极(41)等。 30岁到39岁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绪皇帝(37)、咸丰皇帝(30)等。 20岁到29岁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赢胡亥(23)、顺治皇帝(23)等。 10岁到19岁的有28位。 而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岁的汉质帝刘缵,六岁的元宁宗、两岁的汉冲帝刘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满周岁就死去的汉殇帝刘隆。 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为。然而,有些皇帝才几岁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几十年,而且影响相当深远。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汉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过40年的有11位,包括辽圣宗(49年)、明神宗万历帝(48年)、梁武帝(47年)、辽道宗(46年)、元顺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

中国历代王朝表

中国历代王朝表 皇帝、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东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周)、五代十国、宋辽金西夏、元、明、清 黄帝王朝BC2698-BC2208 【共7帝立国491年】 第一代黄帝姬轩辕第九代舜帝姬姚重华 大夏王朝BC23世纪—BC18世纪首都安邑(山西夏县)【共19王立国440年】 第1任禹帝姒文命BC2205—BC2198年第19任桀帝姒履癸BC1819—BC1766年 大商王朝BC18世纪—BC12世纪首都亳邑(河南商丘)【共31王立国662年】 第1任成汤帝子天乙 第11任子仲丁一迁嚣邑(河南荥阳)第13任子河亶甲二迁相邑(河南内黄)10年 第14任子祖乙三迁耿邑(山西河津)9年四迁邢邑(河北邢台)117年 第20任子盘庚五迁殷邑(河南安阳)204年(此时商朝也称殷朝) 第28任子武乙六迁朝歌(河南淇县)行都77年第31任纣帝子受辛 大周王朝之西周BC12世纪—BC771年首都镐京(陕西西安)【共37王立国879年】 第1任天王姬发(武王) 第12任幽王姬宫湦BC781—BC771年在位1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结束。 大周王朝之东周BC770—BC256年首都洛邑(河南洛阳) 第13任平王姬宜臼BC770—BC720年在位51年【春秋时代开始】 第26任敬王姬匄BC519—BC476年在位44年【春秋时代BC770-BC476共295年】 第27任元王姬仁BC475—BC469年在位7年【战国时代开始】 第31任考王姬嵬BC440—BC426年在位15年【迁都洛阳西,失去天子国地位成为小国】 第37任赧王姬延BC314—BC256年在位59年 大秦王朝BC221—BC206年首都咸阳(陕西西安) 共2帝3传立国15年 第1任秦始皇帝嬴政BC246—BC209年在位37年【秦王政26年庚辰BC221年灭六国,完成统一,第一次统一全国,称始皇帝.】 第3任三世皇帝秦王嬴子婴BC207年在位数月 西楚王朝BC206—BC202年首都彭城(江苏铜山) 【共1王立国5年】 第1任西楚霸王项羽BC206—BC202年在位5年 大汉王朝BC206—公元220年 西汉王朝BC206—公元9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共15帝立国215年】 第1任高帝刘邦BC202—BC194年在位9年 第3任废帝刘恭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 第4任废帝刘弘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BC187—BC179年摄政8年 第15任孺子刘婴(公元6—9年)王莽摄政4年西汉王朝END 新王朝公元9—23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共1帝立国15年 第1任新皇帝王莽9—23年在位15年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2

XX历代皇帝世系表(XX 清) 一、xx 历史朝代歌 夏后XXXX东周,XXXX收。XX东汉XX,西晋东晋兼XX。匈奴羯氏XXXX,XX 代北后称雄。XXXX是南朝,北魏XX称北朝。北周灭齐传于XX,XX又灭XX再统一。随灭XX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XX 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XX。 五代XX汉周,宋朝XXXX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XX北宋消。南宋偏安在XX,XX 兴起国号元。 灭XXXX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明代共传十六君,XX初起号后金。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XX。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党。 二、历代皇帝世系表 秦(公元前221 年——公元前207 年)历三帝,共统治建 15年 都: XX (今XXXX 市XX)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 221年——公元前 210 年)在位十二年 秦二世胡亥(公园前 209年——公元前 207 年)在位三年 秦末世子婴(立之即废) 西汉(公元前 206年——公元 8年)历十三帝,共统治 214年 建都: XX (今 xxxx ) xx 挟汉少帝称制) 汉文帝刘恒(公元前 179年——公元前 157 年)在位二十三年 年号: 、/. I —[ 前元、后元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 156年——公元前 141 年)在位十六年 年号: 前元、中元、后元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 140年——公元前 87 年)在位五十四年 年号: 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 汉昭帝刘弗陵(公元前 86 年——公元前 74年)在位十三年 年号: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 汉惠帝刘盈(公元前 汉高后吕雉(公元前 (注: 206 年——公元前 194 年——公元前 187 年——公元前 195 年)在位十二年 188 年)在位七年 180 年)在位八年

中国历代纪元简表

中国历代纪元简表 中国历代纪元简表中国历史朝代表我历代纪元表 中国历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楚吴 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中国历史朝代表朝代时间 原始社会 170 万年前—前 2070 年 奴隶社会 夏前 2070 年—前 1500 年 商前 1500 年—前 1046 年 周 西周前 1046 年—前 771 年 东周 春秋前 770 年—前 476 年 封建社会 战国前 475 年—前 221 年 齐楚燕韩赵魏秦 秦前 221 年—前 207 年 汉西汉(新)前 202—8 年( 8—23 年) 东汉 25 —220 年 三国 魏220 — 265 年 蜀 221 —263 年 吴222— 280 年 西晋 265 —316 年 十六国 东晋 317 —420 年

十六国 304 —439 年 南北朝 南朝 宋420 — 479 年 齐479 —502 年 梁502 —557 年 陈 557 —589 年 北朝 北魏 386 —534 年 东魏 534 —550 年 北齐 550 —577 年 西魏 535 —557 年 北周 557 —581 年 隋581 — 618 年 唐 618 —907 年 五代 后梁 907 —923 年 后唐 923 —936 年 后晋 936 —946 年 后汉 947 —950 年 后周 951--960年 十国 902 —979 年 辽916 —1125 年 北宋 960 —1127 年 南宋 1127 —1279 年 西夏 1038 —1227 年 金1115 — 1234 年 元 1271 — 1368 年 明 1368 — 1644 年 清(鸦片战争以前)1644— 1840 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1841 — 1912 年 中华民国 1912 — 1949 年 社会主义社会 夏 约前 21 世纪——前 16 后汉947—— 950世纪 十 约前 16 世纪——前 11 世 商国后周951—— 960 纪 西周前 11 世纪——前 771十国④902—— 979 周 东周前 700——前 256 宋 南宋960—— 1127春秋时代前 770——前 476北宋1127—— 1279战国时代①前 475——前 221辽907—— 1125秦前 221——前 206西夏1032—— 1227 汉西汉②前 202——公元 23金1115—— 1234东汉25—— 220元1279—— 1368

中国历代君主世系简表

中国历代君主世系简表 上古时代炎帝神农氏 黄帝轩辕氏 少昊金天氏 颛顼高阳氏 帝喾高辛氏 帝挚高辛氏 唐尧放勋 虞舜重华夏: (前2070—前1600),禹(姒文命)始建国,亡于商。姒姓。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建都: 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东),帝禹建立夏朝时所定首都;阳翟(今河南禹州),帝禹迁都; 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帝启迁都…… 1、夏禹45年 2、帝启29年 3、太康29年 4、仲康l3年; 5、帝相28年--(羿-寒浞) 6、少康21年 7、帝杼17年;

8、帝槐44年9、帝芒l8年lO、帝泄21年l1、不降59年; l2、帝扃2l年l3、帝廑2l年l4、帝孔甲3l年l5、帝 皋l1年; l6、帝发l1年17、履癸52年。商: 商王朝(前1600—前1046),高祖太武王成汤(子履)灭夏建立王朝; 世祖文成王盘庚(子旬)迁殷后又称为殷朝(前1300—前1046),亡于周。 其实在之前的几百年,子契因为随禹治水有功,被虞舜封于商。 从此商先后作为虞、夏的诸侯国,一直到商汤灭夏成为商朝。商朝首都也特别多,这里说商王朝建立以后的三个著名都城: 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高祖太武王成汤迁都; 殷(今河南安阳):世祖文成王盘庚迁都; 朝歌(沬,今河南淇县),武祖烈王武乙迁都。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 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

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周: 1.西周王朝(前1046—前771),武王(姬发)灭商建立王朝,结束于犬戎。 在此之前,后稷姬弃被虞舜封于邰,作为虞、夏、商的诸侯国。 此后,一度改国号豳(邠,今陕西郴县),至太王(文王的父亲)时期才改国号周。 周在成为王朝之前也数次迁都,灭商后以镐京(西都宗周,今陕西西安长安西北)为首都。 不久,成王(姬诵)又以洛邑(东都成周,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为陪都。 2.东周王朝(前770—前256),平王(姬宜臼)迁国,亡于秦。 东周起先以陪都王城(洛邑/河南,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为首都; 后来,又以成周(洛阳,今河南洛阳白马寺东)为都城,实际上两座城都在今天的洛阳内。西周: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1(1)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 (上古——周) 上古时代 炎帝神农氏 黄帝轩辕氏 少昊金天氏 颛顼高阳氏 帝喾高辛氏 帝挚高辛氏 唐尧放勋 虞舜重华 夏朝(约公元前2146-1675年)共统治466年 建都:安(今山西雯县) 夏始于禹,终于桀,共17帝。夏时,开始出现私有制,氏族社会的 禅让制度走到了尽头,被世袭制取代。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 制社会。夏朝姒姓。 宗神夏禹姒文命(黄帝的玄孙)在位45年 夏启姒启在位29年 太康在位29年 仲康在位13年 相在位28年 寒浞(亲信,篡权)在位40年 少康在位21年 杼在位17年 槐在位44年 芒在位18年

泄在位21年 不降在位59年 扃在位21年 胤甲(又名廑)在位21年 孔甲在位31年 皋在位11年 发在位11年 夏桀姒履癸在位52年 商朝(约公元前1674—公元前1117年)共统治557年,历三十帝。 建都:朝歌,又名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 庙号/谥号年号姓名在位 商太祖汤子天乙 30年 商代王太乙子以跌 1年 商哀王外丙子胜 2年 商懿王仲壬子庸 4年 商太宗太甲子至 12年 商昭王沃丁子绚 29年 商宣王太庚子辩 25年 商元王雍已子密 13年 商中宗太戊子伷 75年 商孝成王仲丁子庄 11年 商思王外壬子发 15年 商前平王河亶甲子整 9年 商穆王祖乙子藤 19年 商桓王祖辛子旦 16年 商僖王沃甲子逾 5年 商庄王祖丁子新 9年 商顷王南庚子更 6年 商悼王阳甲子和 7年 商世祖盘庚子旬 42年 商章王小辛子颂 3年 商惠王小乙子敛 10年 商高宗武丁子昭 59年 商后平王祖庚子跃 11年 商世宗祖甲子载 33年 商甲宗廪辛子先 4年 商康祖庚丁子嚣 8年 商武祖武乙子瞿 35年 商匡王文丁子托 13年 商德王帝乙子羡 21年 商纣王帝辛子寿 30年

秦汉皇帝历代列表

约公元前900年东周孝王封赢非子于秦邑(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始建秦国。 秦非子 秦公伯 秦仲 秦庄公前821年-前778年在位44年 秦襄公前777年-前766年在位12年 秦文公前765年-前716年在位50年 秦静公 秦出子前703年-前698年在位6年 秦武公前697年-前678年在位20年 秦德公前677年-前676年在位2年 秦宣公前675年-前664年在位12年 秦成公前663年-前660年在位4年 秦穆公前659年-前621年在位39年 秦康公前620年-前609年在位12年 秦共公前608年-前604年在位5年 秦桓公前603年-前577年在位27年 秦景公前576年-前537年在位40年 秦哀公前536-前501年在位36年 秦夷公 秦惠公前500年-前491年在位10年

秦悼公前490年-前477年在位14年 秦厉共公前476年-前443年在位34年 秦躁公前442年-前429年在位14年 秦怀公前428年-前425年在位4年 秦灵公前424年-前415年在位10年 秦简公前414年-前400年在位15年 秦惠公前399年-前387年在位13年 秦出公前386年-前385年在位2年 秦献公前384年-前362年在位23年 秦孝公前361年-前338年在位24年 秦惠文王前337年-前311年在位27年 秦武王前310年-前307年在位4年 秦昭襄王前306年-前251年在位56年 秦孝文王前250年-前250年在位1年 秦庄襄王前249年-前247年在位3年 秦始皇帝前246年-前222年 秦朝皇帝列表 前221年赢政统一全国,国号仍用秦,自称始皇帝。秦帝国(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自秦始皇至秦王子婴,共传三帝,享国十五年。

中国历代世系——十六国

中国历代世系——十六国世系介绍 ●304年——439年,始匈奴贵族刘渊建汉止439年北魏拓跋焘灭北凉统一北方,共一百三十多年间。此阶段内迁各族统治者和汉族官僚地主在混战格局中纷纷建立政权。以383年秦晋淝水之战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十六国各国世系。【皆为在位时间】 【一】汉【匈奴】【306-318】 ①光武帝刘渊【306-316】——②昭武帝刘聪 【316-318】——③灵帝刘架【318】 【二】前赵【匈奴】【318-329】 ①秦王刘曜【318-329】 【三】成汉

①武帝李雄【314-320】——②幽公李期 [334-338]——③昭文帝李寿【338-343】——④归义侯李势【343-347】 【四】前凉 ①昭公张室【314-320】——②成公张茂【320-324】——③文公张俊【324-345】——④桓公张重华【346-353】——⑤威公张作 【354-355】——⑥充公张玄靓【348-359】——⑦归义侯张无锡【363-376】 【五】后赵【羯】

①高祖石勒【319-333】——②海阳王石宏【333-334】 【唯一自知之明的禅位皇帝】——③太祖石虎【334-349】——④彭城王石遵【349】——⑤义阳王石鉴【349】——⑥新兴王石袛【350-351】 ——⑦武悼天王冉闵【350-352】【冉魏】 【六】前燕【鲜卑族】 ①文明帝慕容皝【333-348】——②景昭帝慕容俊 【348-360】——③【360-370】幽帝慕容暐 【七】前秦【氐族】

①惠武帝符洪【350】——②明帝符建【350-355】——③ 厉王苻生【355-357】【暴君独眼龙】——④宣昭帝苻坚 【357-385】——⑤哀平帝苻丕【385】 ——⑥高帝苻登【386-394】——⑦后主符崇【394】【八】后秦【羌族】

姬周王朝秘史系列 纪年(表)篇

姬周王朝秘史系列纪年(表)篇 【姬周宗族发源世系表】始祖黄地氏部落(传说居于吉水之畔,故而后裔以姬为尊氏) 古姬字祖先黄帝姬轩辕(公元前2746――前2697年登基。祖上称登基年为黄历元年或道历元年)(华邦民族部落大一统的黄帝,人文始祖) 圣帝姬轩辕先祖帝帝喾(轩辕黄帝嫡二十七世继承人,华邦民族部落的大首领)先祖姬弃(帝喾嫡长子,本名姬稷,(黄历600年)失去了华邦部落大首领的位置。姬稷失去大首领后,担任掌管农耕的大司农官职——后稷。 神稷姬稷所以其后继嫡裔统称为后稷)先祖后稷传说帝舜至夏朝初期掌管农耕不窋传说夏朝孔甲时期鞠传说夏朝末期公刘不详庆节不详皇仆不详 差弗不详毁隃不详 公非不详高圉传说商朝时期不详亚圉传说商朝盘庚时期不详公祖类不详周太王姬亶父(公)(公元前1235年—前1171年)(周天王追尊,大周王朝的开拓者)黄帝纪元

1462年诞 太王姬亶父(因记载缺失,故先祖尊名不全,姬稷嫡三十七世主宗世子姬亶父) 王季姬历(牧)(公元前1171——前1158年在位时间14年。因故被商君主祭神)(周天王追尊)(商帝文丁册封牧师。商制牧师,相当于周制封邦候爵爵位)周文王姬昌(伯)(公元前1186—1158--1116--前1109年)(周天王追谥)商帝文丁册封西伯。商制伯,相当于周制封邦公爵爵位) 圣王姬昌(姬昌,姬周王朝的奠基者,德礼宗法的制定者,嫡后尊称为圣王) 姬周王朝世系表姬周王朝黄帝 纪元1593年代商(公元前1106—公元前256)京师\镐京\洛邑姬周王朝——宗周(公元前1106—公元前771年)共336年\京师\镐京第1任—周天王姬发(公元前1151——1117—1109--1106—前1103年)在天王位3年(祖上说:“天王居大位仅六载余”。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封建王朝,周天王姬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国王, 周天王姬发国史惯称为周武王。因开国国君姬发自称天王,故其嫡裔王位继承者均称天子)第2任—成王姬诵(前1115---1103--1095—前1065年)在位38年周公姬

中国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中国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一、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华黄帝王朝纪元前2698年建立 第一代首任黄帝姬轩辕首都有熊(河南新郑) 第二代长子姬玄嚣生子蟜极次子姬昌意帝子第2任姬己挚 BC2598年—BC2515年 第三代姬蟜极第3任玄帝姬颛顼BC2515—BC2437年 第四代第4任俈帝姬夋BC2437—BC2367年姬穷蝉生子敬康 第五代第5任姬挚BC2367—BC2358年第6任尧帝姬伊放勋 BC2358—BC2258年敬康/句望 第六代姬句望 第七代姬桥牛 第八代姬瞽叟 第九代第7任舜帝姬姚重华BC2255—BC2208年 黄帝王朝BC2698-BC2208年共7帝立国491年 大夏王朝BC23世纪—BC18世纪首都安邑(山西夏县) 第1任禹帝姒文命BC2205—BC2198年姒文命也是黄帝姬轩辕的后裔 第2任姒启

第3任姒太康第4任姒仲康 第5任姒相第6任后羿(妻嫦娥)第7任寒浞 第8任姒少康 第9任姒杼 第10任姒槐 第11任姒芒 第12任姒泄 第13任姒不降 第14任姒扃 第15任姒廑 第16任姒孔甲 第17任姒皋 第18任姒发 第19任桀帝姒履癸BC1819—BC1766年 大夏王朝共19王立国440年 大商王朝BC18世纪—BC12世纪首都亳邑(河南商丘)第1任成汤帝子天乙原都亳邑227年 第2任子外丙第3任子仲壬第4任伊尹 第5任子太甲 第6任子沃丁 第7任子太庚

第8任子小甲 第9任子雍己 第10任子太戊 第11任子仲丁一迁嚣邑(河南荥阳)24年 第12任子外壬 第13任子河亶甲二迁相邑(河南内黄)10年 第14任子祖乙三迁耿邑(山西河津)9年四迁邢邑(河北邢台)117年 第15任子祖辛 第16任子沃甲 第17任子祖丁 第18任子南庚 第19任子阳甲 第20任子盘庚五迁殷邑(河南安阳)204年(此时商朝也称殷朝)第21任子小辛 第22任子小乙 第23任子武丁 第24任子祖庚 第25任子祖甲 第26任子廪辛 第27任子康丁 第28任子武乙六迁朝歌(河南淇县)行都77年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

中国历代皇帝世系表(秦——清) 一、中国历史朝代歌 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 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 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于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随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梁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党。 二、历代皇帝世系表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历三帝,共统治15年 建都: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在位十二年秦二世胡亥(公园前209年——公元前207年)在位三年秦末世子婴(立之即废)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历十三帝,共统治214年 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6年——公元前195年)在位十二年汉惠帝刘盈(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88年)在位七年汉高后吕雉(公元前187年——公元前180年)在位八年(注:吕雉挟汉少帝称制) 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57年)在位二十三年年号:前元、后元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56年——公元前141年)在位十六年 年号:前元、中元、后元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在位五十四年 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 汉昭帝刘弗陵(公元前86年——公元前74年)在位十三年 年号:始元、元凤、元平 汉宣帝刘询(公元前73年——公元前49年)在位二十五年 年号: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 汉元帝刘奭(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在位十六年 年号:初元、永光、建昭、竟宁 汉成帝刘骜(公元前32年——公元前7年)在位二十六年 年号: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 汉哀帝刘欣(公元前6年——公元前1年)在位六年 年号:建平、太初元将、元寿 汉平帝刘衎(公元1年——公元5年)在位五年 年号:元始 汉孺子婴(公元6年——公元8年)在位三年 年号:居摄、初始 新朝王莽(公元9年——公元23年)在位十四年 年号:始建国、天凤、地皇 淮阳王刘玄(公元23年——公元25年)在位三年 年号:更始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历十三帝,共统治196年 建都:洛阳(今河南洛阳) 汉光武帝刘秀(公元25年——公元57年)在位三十三年 年号:建武、建武中元 汉明帝刘庄(公元58年——公元75年)在位十八年 年号:永平

中国历代帝王谱(中国风系列)

中国历代帝王谱(包括实际执掌朝政的人) 盘古氏就是我们都熟知的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传说天地是由盘古用斧开的,这一故事到了北魏,经郦道元传入北方。从此,盘古由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而发展成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有巢氏 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他是传说中发明巢居的人。这一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穴居而进入巢居的情况。 女娲氏 女娲的名字最早出自屈原的《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娲的身体,是谁造出来的。传说女娲炼七彩石补天,并造就了人类。,这是母系社会神话的反映。 燧人氏 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记载。 伏羲氏 伏羲氏又称包牺氏,他对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包牺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他还发明“结绳为网以渔”,造福于民。 神农氏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炎帝。炎帝是中国的太阳神,又说他是农业之神,教民耕种,他还是医药之神,相传就是神农尝百草,创医学。传说神农死于试尝的毒草药。 黄帝 黄帝是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 皇帝生性灵活,能说会道,道德情操高尚,被拥为西北方游牧部族的首领。他联合炎帝,打败由蚩尤率领的九黎族的入侵,代神农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成为“黄帝”。相传黄帝时期有许多创造和发明,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算数、医学等。 历史上尧,舜,夏,商,周,都是黄帝的后裔,故称“轩辕后裔”,“炎黄子孙”。 颛顼 颛顼,姓姬,号高阳。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二十岁时,黄帝将帝位传给了他。 即位后,进行政治改革,颛顼又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被黄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颛顼时,仍信奉巫教,杂拜鬼神。颛顼禁绝巫教,强令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促进了族与族之间的融合。他在位78年,死时90多岁,颛顼子孙很多,屈原就是自称颛顼的后裔。 帝喾 帝喾,姓姬,号高辛,黄帝的曾孙。帝喾在位时人才济济,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帝喾在位70多年。 尧帝 尧帝,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 尧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的禅让。 舜帝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好有虞氏,故称虞舜。舜之父瞽叟,其弟名象。由于四岳的推举,尧命他接替自己的首领职位,并把两个女儿给他作妻室。《尧典》所记舜的主要事迹有:命后稷按时播植百谷;挖沟开渠以利灌溉;疏通河道,治理洪水;公布五

中国古代历代世系介绍——五代

中国古代历代世系介绍——五代世系 ■五代【907-960】 【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至赵匡胤建北宋。唐灭亡后,在中原一带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凡53年共更换了八姓一十四君。后梁一个短暂时期都城在洛阳,后梁大部分及其他三个朝代都城皆在开封。后梁、后周为汉人,后唐、后晋、后汉为沙陀族人。五代时北方战乱不休。】 ●后梁世系表【907-923】【朱姓】 (1)太祖朱温——(2)末帝朱瑱【有贞】 【一】太祖朱温 【852-912】,在位5年【907-912】,葬于河南伊阙县,年号【开平、乾元】。幼年曾为佣人,后投奔黄巢立下战功,882年投降唐朝,又为唐建立战功,唐僖宗赐名全忠。昭宗即位时,与李克用展开“皇帝争夺战”,后宰相崔胤与昭宗诛杀宦官,至书朱温前来救驾,朱温入关诛杀宦官,又逼昭宗下诏降封崔胤,随后将其杀死,又逼昭宗千都洛阳,三个月后杀掉昭宗,立13岁的李祝为帝,又将昭总所有儿子杀掉,并在白马驿将朝中重臣30余人杀掉投入黄河。907年将哀帝废掉登基称帝,改名朱晃,建立后梁。称帝后与李克用唱对台戏。907年李克用病死,李存勖即位,朱温率军北伐李存勖,大败而归。朱温夫人死后行乱伦之举,将众儿媳召入宫中侍寝,视作嫔妃。养子朱友文之妻得到宠爱,而被立为太子,其另一子朱友珪不满,发动宫廷政变,杀朱温,又将朱友文杀死,自己登上皇位。【60岁】 ▲郢王朱友珪 【?-913】,在位一年【912-913】,年号【凤历】。912年朱友圭杀掉朱温即位。其母原是妓女,朱友珪与父亲和其他兄弟不和后来朱温以宠信儿媳的缘故立养子朱友文为太子,朱友圭不平,912年发动政变,将朱温杀死,然后称帝。称帝后不理朝政,纵情声色,大权交给朱友贞。913年朱友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