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原理-精讲6官方笔记

计算机网络原理-精讲6官方笔记

计算机网络原理-精讲6官方笔记
计算机网络原理-精讲6官方笔记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六节课官方笔记

目录

一、本章知识点

二、配套练习题

一、本章知识点及

【知识点1】TCP流量控制

流量控制的目的是协调协议发送方与接收方的数据发送与接收速度。基于滑动窗口协议实现流量控制时,发送窗口的大小反映了接收方接收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知识点2】TCP拥塞控制

一、拥塞:是指太多主机以太快的速度向网络中发送太多的数据,超出了网络处理能力,导致大量数据分组“拥挤”在网络中间设备(如路由器)队列中等待转发,网络性能显著下降的现象。后果:网络时延增加;大量分组被丢弃。

二、拥塞控制:就是通过合理调度、规范、调整向网络中发送数据的主机数量、发送速率或数据量,以避免拥塞或尽快消除已发生的拥塞。

例如:ATM是在网络层进行拥塞控制;Internet是在传输层进行拥塞控制。

三、拥塞控制策略:拥塞预防和拥塞消除。

拥塞预防策略:流量整形技术,规范主机像网络发送数据的流量。

拥塞消除策略:先拥塞检测,再采取措施。

根据拥塞检测机制不同:基于拥塞状态反馈的拥塞控制方法;无需拥塞状态反馈的拥塞控制方法:TCP的拥塞控制

四、拥塞控制采用窗口机制:通过窗口大小调节实现对发送数据速率的调整。(Additive Increase,Multiplicative Decrease)AIMD:网络未拥塞,加性增大窗口;网络拥塞时,乘性

减小窗口。TCP拥塞控制窗口的调节,分为慢启动阶段和拥塞避免阶段。

第四章

【第四章第一节】网络层服务

【知识点1】网络层重要功能:转发、路由选择、连接建立。

一、转发:当通过一条输入链路接收到一个分组后,路由器需要决策通过哪条输出链路将分组发送出去,并将分组从输入接口转移到输出接口。

二、路由选择:当分组从源主机流向目的主机时,必须通过某种方式决定分组经过的路由或路径,计算分组所经过的路径的算法被称为路由选择算法,或称路由算法。

1、路由选择算法:每个路由器有一份转发表(路由表,路由器以到达分组的网络层首部地址字段的值作为键,去转发表中查询相应的表项。从而获知分组应转发至哪条链路上。

三、连接建立:网络层连接是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经过的一条路径,这条路径所经过的每个路由器等网络设备都要参与网络层连接的建立。

1、根据是否在网络层提供连接服务,分组交换网络可以分为:

仅在网络层提供连接服务的虚电路(Virtual-Circuit,VC)网络、

仅在网络层提供无连接服务的数据报网络(datagram network)

【第四章第二节】数据报网络与虚电路网络

【知识点1】数据报网络

一、按照目的主机地址进行路由选择的网络称为数据报网络。

二、源主机每要发送一个分组,就为该分组加上目的主机地址,然后将该分组推进网络。数据报网路中不维护连接状态信息,但有转发状态信息。每个路由器使用一个分组的目的主机地址来转发该分组。转发表大概每1~5分钟由路由算法更新一次。

【知识点2】虚电路网络

一、虚电路(virtual circuit,VC)是在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的一条路径上建立的一条网络层逻辑连接,为区别于电路交换中的电路,称之为虚电路。

二、虚电路网络的三要素:

1)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之间的一条路径(即一系列的链路和分组交换机)

2)该路径上的每条链路各有一个虚电路标识(VCID)

3)该路径上每台分组交换机的转发表中记录虚电路标识的接续关系

【第四章第三节】网络互连与网络互连设备

【知识点1】异构网络互连

一、异构网络:主要是指两个网络的通信技术和运行协议的不同。

二、异构网络互连的基本策略:协议转换和构建虚拟互联网络。

1、协议转换:采用一类支持异构网络之间协议转换的网路中间设备,来实现异构网络之间数据分组的转换与转发。例如:支持协议转换的网桥,交换机或者是多协议路由器和应用网关等。

2、构建虚拟互联网络:在异构网络基础上构建一个同构的虚拟互联网络。IP网络:Internet采用同构的网络层协议IP与网络寻址,IP地址,引入网络互连设备:IP 路由器。

三、网络连接的设备: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网桥、路由器和网关等。

【知识点2】路由器

一、路由器:是一个具有多个输入端口和多个输出端口的专用计算机,主要任务就是获取与维护路由信息以及转发分组。最典型的网络层设备。

二、路由器从功能体系结构角度:输入端口、交换结构、输出端口、路由处理器。

1、输入端口:查找,转发,到达分组缓存排队功能。

2、交换结构:转发的具体工作。将输入端口的IP数据报交换到指定的输出端口。主要包括基于内存交换、基于总线交换、基于网络交换3中交换结构。基于内存交换:性能最低,路由器价格最便宜。基于网络交换:性能最高,路由器价格昂贵。

3、输出端口:缓存排队,从队列中取出分组进行数据链路层数据帧的封装,发送。调度策略:1、先到先服务(FCFS)调度策略;2、按优先级调度、按IP数据报的服务类型(Tos)调度。

4、路由处理器:执行命令;

二、配套习题

1、网络层要实现的基本功能是()和分组转发。

2、下列关于无连接通信服务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分组要携带目的节点地址

B:数据分组可能丢失

C:传输过程中不需建立连接

D:收发数据顺序不变

3、下列关于虚电路子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每个分组含有虚电路号

B:路由器要为每个连接建立表项

C:每个分组被独立的路由

D:资源可提前分配给每个虚电路

4、ATM网络在信元交换之前必须建立()连接。答案:1、路由选择

2、D

3、C

4、虚拟

计算机网络高分笔记(整理)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比特的传播时延与链路的带宽的关系是() A.没有关系 B.反比关系 C.正比关系 D.无法确定 【2】在OSI参考模型中,提供流量控制功能的层是第(1)层;提供建立、 维护和拆除端到端的连接的层是(2) _ ;为数据分组提供在网络中路由功能的是(3);传输层提供(4)的数据传送;为网络层实体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功能和过程的是(5)。 (1)A. 1、2、3 B. 2、3、4 C. 3、4、5 D. 4、5、6 (2)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3)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4)A.主机进程之间B. 网络之间 C. 数据链路之间D. 物理线路之间 (5)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另一种是根据() A.网络协议 B.网络操作系统类型 C.覆盖范围与规模 D.网络服务器类型与规模 【4】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分为() I . 资源子网II. 局域网III. 通信子网IV. 广域网 A. II、IV B. I、III C. I、IV D. III、IV 【5】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 I . 流量控制II. 路由选择III. 分布式处理IV. 传输控制 A. I 、II、IV B. I、III、IV C. I、IV D. III、IV 【6】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 A.ARPAnet B.因特网 C.NSFnet D.CERNET 【7】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的传输单位(或PDU)分别是() I . 帧II. 比特流III. 报文段IV. 数据报 A. I 、II、IV、III B. II、I 、IV、III C. I、IV、II、III D. III、IV、II、I 【8】设某段电路的传播时延是10ms,带宽为10Mb/s,则该段电路的时延带宽积为() A. 2×105 bit B. 4×105 bit C. 1×105 bit D. 8×105 bit 【9】在OSI参考模型中,第N层与它之上的第N+1层的关系是() A. 第N层为第N+1层提供服务 B. 第N+1层将从第N层接收的报文添加一个报头 C. 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服务 D. 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协议 【10】计算机网络可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下列属于通信子网的是() I . 网桥II. 交换机III. 计算机软件IV. 路由器

(考研复试)计算机网络笔记

1:三网: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 2:网络的功能:连通性,共享 3:网络发展3阶段:arpanet,三级结构因特网(围绕六个大型计算机中心建设的计算机网络,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多层次ISP因特网。 4:因特网从工作方式上:边缘部分(用户直接使用),核心部分(联通和交换作用)。边缘部分的的各个主机的程序直接运行的通信方式主要有C/S客户服务器和P2P对等方式。客户:主动向服务器发起通信,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服务器一直运行等待客户程序。P2P就是两个主机不分服务器和客户机,只要建立连接就可以通信。核心部分向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 5:电路交换:电话机用,主叫和被叫之间建立一个连接,一直占用端到端的资源,建立连接,通话,释放链接,传输效率低,适合传送大量的数据以淡化连接时间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划分为等长的数据段,加上首部,首部中包含源地址,目的地址,序号等,各个分组通过不同的物理链路到达目的地,不先建立连接就可以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缺点:控制信息造成开销, 报文交换:整个报文为单位,存储转发。 6: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个人局域网

7:性能指标:速率带宽(两点之间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吞吐量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 利用率 8:协议三要素:语法(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格式)语义(需要发出何种信息,何种响应,完成何种动作)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说明) 9:分层的好处: (1)各层之间独立,某层不需要下层的实现,只需要知道借口。 (2)灵活性好,某一层发生变化,只要接口不变,其他层不改变 (3)结构上分开,各层采用最合适的技术实现。 (4)易于实现和维护 通常各层要完成的功能: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分段和重装,复用分用,连接建立和释放。 10;OSI七层,TCP/IP 4层 11: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表示层:为不同的进程的通信提供一种公共语言,并定义交换数据的表示形式。 会话层:维护两个会话实体之间的连接。 运输层:负责向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服务。有传输控制协议TCP 用户数据报UDP,一个主机有多个进程,所以有复

自考《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代码4741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原理笔记1(可以用作考条)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四个发展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化网络、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 我国三大网络: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未来发展趋势:宽带、全光、多媒体、移动、下一代网络。 计算机网络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构成。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利用通讯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软/硬件资源共享、用户间信息交换。(1)硬件资源共享:可以在全网范围提供对处理资源、存储资源、输入输出资源等昂贵设备的共享,使用户节省投资,也便于集中管理和均衡分担负荷。(2)软件共享:允许互联网上的用户远程访问各类大型数据库,可以得到网络文件传送服务、远地进程管理服务和远程文件访问服务,从而避免软件研制上的重复劳动以及数据源的重复存储,也便于集中管理。(3)用户间信息交换:计算机网络为分布在各地的用户提供强力通信手段,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电子邮件、发布新闻消息和进行电子商务活动。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办公自动化、远程教育、电子银行、证券及期货交易、企业网络、智能大厦和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拓扑结构:星形、总线形、环形、树形、混合形、网形。 按交换方式: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 按覆盖范围: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 按传输技术:广播方式网络、点对点方式网络。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TU(国际电信联盟),IETF(因特网工程特别任务组) 第二章 网络协议: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网络协议由三个要素组成:语义、语法、时序关系。 分层:将一个复杂的划分为若干个简单的 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各层次结构模型及其协议的集合 面向连接服务:开始时建立连接,传输时不用携带目的节点的地址。 无连接服务:开始时不需建立连接,每个分组都要携带完整的目的节点地址,不同分组可能选择不同路径达到目的节点,节点接收到的分组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丢失的现象。协议相对简单,效率较高。OSI/RM: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主机-网络层、互联层、传输层、应用层。 ORI/RM与TCP/IP的比较: 共同:1,两者都以协议栈的概念为基础,协议栈中的协议彼此相互独立,2,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各层功能大体相似。 不同:1,OSI有7层,TCP/IP有4层。TCP/IP网络层提供无连接通信,传输层支持2种。OSI网络层支持2种,传输层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 第三章 物理层定义:在物理信道实体之间合理地通过中间系统,为比特传输所需的物理连接的激活、保持和去除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性和规程性的手段 DTE::数据终端设备,对属于用户所有的联网设备或工作站的统称,如计算机、终端等。 DCE:数据通信设备,为用户提供入网连接点的网络设备的统称,如调制解调器。 物理信道的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 一、8 位算术逻辑运算 8 位算术逻辑运算实验目的 1、掌握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组成原理。 2、验证算术逻辑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181的组合功能。 8 位算术逻辑运算实验内容 1、实验原理 实验中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如图3-1所示。其中运算器由两片74LS181以并/串形成8位字长的ALU构成。运算器的输出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U33)到ALUO1插座,实验时用8芯排线和内部数据总线BUSD0~D7插座BUS1~6中的任一个相连,内部数据总线通过LZD0~LZD7显示灯显示;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二个锁存器74LS273(U29、U30)锁存,两个锁存器的输入并联后连至插座ALUBUS,实验时通过8芯排线连至外部数据总线EXD0~D7插座EXJ1~EXJ3中的任一个;参与运算的数据来自于8位数据开并KD0~KD7,并经过一三态门74LS245(U51)直接连至外部数据总线EXD0~EXD7,通过数据开关输入的数据由LD0~LD7显示。 图中算术逻辑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181(U31、U32)的功能控制信号S3、S2、S1、S0、CN、M并行相连后连至SJ2插座,实验时通过6芯排线连至6位功能开关插座UJ2,以手动方式用二进制开关S3、S2、S1、S0、CN、M来模拟74LS181(U31、U32)的功能控制信号S3、S2、S1、S0、CN、M;其它电平控制信号LDDR1、LDDR2、ALUB`、SWB`以手动方式用二进制开关LDDR1、LDDR2、ALUB、SWB来模拟,这几个信号有自动和手动两种方式产生,通过跳线器切换,其中ALUB`、SWB`为低电平有效,LDDR1、LDDR2为高电平有效。 另有信号T4为脉冲信号,在手动方式下进行实验时,只需将跳线器J23上T4与手动脉冲发生开关的输出端SD相连,按动手动脉冲开关,即可获得实验所需的单脉冲。 2、实验接线 本实验用到4个主要模块:⑴低8位运算器模块,⑵数据输入并显示模块,⑶数据总线显示模块,⑷功能开关模块(借用微地址输入模块)。

最新计算机网络高分笔记整理(1)

第一章 1 2 一、选择题 3 【1】比特的传播时延与链路的带宽的关系是(A) A.没有关系 B.反比关系 4 5 C.正比关系 D.无法确定 6 【2】在OSI参考模型中,提供流量控制功能的层是第(1) B 层;7 提供建立、 8 维护和拆除端到端的连接的层是(2) D _ ;为数据分组提供在9 网络中路由功能的 10 是(3) C_ ;传输层提供(4) A_ 的数据传送;为网11 络层实体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服务的是(5) B_ 。 12 (1)A. 1、2、3 B. 2、3、4 C. 3、4、5 D. 4、5、6 13 (2)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14 (3)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15 (4)A.主机进程之间 B. 网络之间 C. 数据链路之间 D. 物理线16 路之间 17 (5)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18 【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另一种是根据(C ) 19 20 A.网络协议 B.网络操作系统类型

21 C.覆盖范围与规模 D.网络服务器类型与规模 22 【4】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分为( B ) 23 I . 资源子网 II. 局域网 III. 通信子网 IV. 广域网 24 A. II、 IV B. I、III 25 C. I、IV D. III、IV 26 【5】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A ) 27 I . 流量控制 II. 路由选择 III. 分布式处理 IV. 传输控 28 制 29 A. I 、II、 IV B. I、III、IV 30 C. I、IV D. III、IV 【6】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A ) 31 32 A.ARPAnet B.因特网 C.NSFnet D.CERNET 33 【7】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的传输单位(或PDU)分别是( B ) 34 35 I . 帧 II. 比特流 III. 报文段 IV. 数据报 36 A. I 、II、IV、III B. II、I 、IV、III 37 C. I、IV、II、III D. III、IV、II、I 38 【8】设某段电路的传播时延是10ms,带宽为10Mb/s,则该段电路的时延带39 宽积为(C )

计算机网络技术笔记整理

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试笔记整理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大型机阶段(经历四小阶段它们是取代关系)、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在1983年第一个使用TCP/IP协议的。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科学技术网 Cs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 ChinaGBN)) 2、计算机种类: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 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 3、计算机的公共配置:CPU、内存(RAM)、高速缓存(Cache)、硬盘、光驱、显示器(CRT、LCD)、操作系统(OS) 4、计算机的指标:位数指CPU寄存器中能够保存数据的位数、速度(MIPS、MFLOPS)指CPU每秒钟处理的指令数通常用主频来表示CPU的处理速度、容量(B、KB、MB、GB、TB)、数据传输率(Bps)、版本和可靠性(MTBF、 MTTR)。 5、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过程控制、辅助工程、人工智能、网络应用。(补充实例) 6、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具有原子特性(芯片、板卡、设备、网络)与软件系统具有比特特性。且它们具有 同步性。 7、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 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奔腾采用了RISC和CISC技术(技术特点 10个请看书P8) 8、安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安腾是64位芯片,主要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安腾采用简明并行指令计算(EPIC)技 术 9、主机板与插卡的组成: (1) 主机板简称主板(main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由5部分组成(CPU、存储器、总线、插槽和电源)与 主板的分类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实验一基础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了解TEC-XP16教学实验系统监控命令的用法。 2、学习和了解TEC-XP16教学实验系统的指令系统。 3、学习简单的TEC-XP16教学实验系统汇编程序设计。 二、预习要求: 1、学习TEC-XP16机监控命令的用法。 2、学习TEC-XP16机的指令系统、汇编程序设计及监控程序中子程序调用。 3、学习TEC-XP16机的使用,包括开关、指示灯、按键等。 4、了解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和要求。 三、实验步骤: 在教学计算机硬件系统上建立与调试汇编程序有几种操作办法。 第一种办法,是使用监控程序的A命令,逐行输入并直接汇编单条的汇编语句,之后使用G命令运行这个程序。缺点是不支持汇编伪指令,修改已有程序源代码相对麻烦一些,适用于建立与运行短小的汇编程序。 第二种办法,是使用增强型的监控程序中的W命令建立完整的汇编程序,然后用M命令对建立起来的汇编程序执行汇编操作,接下来用G命令运行这个程序。适用于比较短小的程序。此时可以支持汇编伪指令,修改已经在内存中的汇编程序源代码的操作更方便一些。 第三种办法,是使用交叉汇编程序ASEC,首先在PC机上,用PC机的编辑程序建立完整的汇编程序,然后用ASEC对建立起来的汇编程序执行汇编操作,接下来把汇编操作产生的二进制的机器指令代码文件内容传送到教学机的内存中,就可以运行这个程序了。适用于规模任意大小的程序。

在这里我们只采用第一种方法。 在TEC-XP16机终端上调试汇编程序要经过以下几步: 1、使教学计算机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具体步骤见附录联机通讯指南)。 2、使用监控命令输入程序并调试。 ⑴用监控命令A输入汇编程序 >A 或>A 主存地址 如: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 A 2000↙;表示该程序从2000H(内存RAM区的起始地址)地址开始 屏幕将显示: 2000: 输入如下形式的程序: 2000: MVRD R0,AAAA ;MVRD 与R0 之间有且只有一个空格,其他指令相同 2002: MVRD R1,5555 2004: ADD R0,R1 2005: AND R0,R1 2006: RET ;程序的最后一个语句,必须为RET 指令 2007:(直接敲回车键,结束A 命令输入程序的操作过程) 若输入有误,系统会给出提示并显示出错地址,用户只需在该地址重新输入正确的指令即可。 ⑵用监控命令U调出输入过的程序并显示在屏幕上 >U 或>U 主存地址

《计算机网络原理》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原理笔记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四个发展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化网络、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 我国三大网络: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未来发展趋势:宽带、全光、多媒体、移动、下一代网络。 计算机网络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构成。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利用通讯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软/硬件资源共享、用户间信息交换。(1)硬件资源共享:可以在全网范围提供对处理资源、存储资源、输入输出资源等昂贵设备的共享,使用户节省投资,也便于集中管理和均衡分担负荷。(2)软件共享:允许互联网上的用户远程访问各类大型数据库,可以得到网络文件传送服务、远地进程管理服务和远程文件访问服务,从而避免软件研制上的重复劳动以及数据源的重复存储,也便于集中管理。(3)用户间信息交换:计算机网络为分布在各地的用户提供强力通信手段,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电子邮件、发布新闻消息和进行电子商务活动。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办公自动化、远程教育、电子银行、证券及期货交易、企业网络、智能大厦和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拓扑结构:星形、总线形、环形、树形、混合形、网形。 按交换方式: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 按覆盖范围: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 按传输技术:广播方式网络、点对点方式网络。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TU(国际电信联盟),IETF(因特网工程特别任务组) 第二章 网络协议: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网络协议由三个要素组成:语义、语法、时序关系。 分层:将一个复杂的划分为若干个简单的 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各层次结构模型及其协议的集合 面向连接服务:开始时建立连接,传输时不用携带目的节点的地址。 无连接服务:开始时不需建立连接,每个分组都要携带完整的目的节点地址,不同分组可能选择不同路径达到目的节点,节点接收到的分组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丢失的现象。协议相对简单,效率较高。OSI/RM: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主机-网络层、互联层、传输层、应用层。 ORI/RM与TCP/IP的比较: 共同:1,两者都以协议栈的概念为基础,协议栈中的协议彼此相互独立,2,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各层功能大体相似。 不同:1,OSI有7层,TCP/IP有4层。TCP/IP网络层提供无连接通信,传输层支持2种。OSI网络层支持2种,传输层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 第三章 物理层定义:在物理信道实体之间合理地通过中间系统,为比特传输所需的物理连接的激活、保持和去除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性和规程性的手段 DTE::数据终端设备,对属于用户所有的联网设备或工作站的统称,如计算机、终端等。 DCE:数据通信设备,为用户提供入网连接点的网络设备的统称,如调制解调器。 物理信道的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2021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我本科在燕山大学,作为河北省的一个旅游城市,旅游季节超级多以外,真的没有开拓我太多眼界,但是鉴于老师负责而且很专业,教会了我很多知识。但是我们专业,在一二线城市,机会多,企业多,就业及科研合作机会也多,所以,选择学校,一定要先看城市,再选学校。对我而言,研究生考进北科大,也是一项很大的挑战和提升。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考研经验与心得,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早日考进自己理想的学校。 数学: 对于计算机科技而言,数学很重要。我们专业是以数学逻辑为基础的,数据结构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之上的一门学科。可以说,数学是我们的工具书。数学真的很重要。要从3月份就开始复习,这样后面会比较轻松。建议先从基础教材着手,看完教材,要做课后练习题,测试自己是否掌握了本章节的知识。这样,高数和线性代数的课本过一遍,需要2-3个月的时间。第二阶段就要做大量的练习了,研数盒子,这个公众号的特点是习题为主,数学一定要多加练习,这个公众号就是以练习各种习题为主,每周都会发各种作业和讲解,研数盒子有一套教材叫做研数800题非常好。做的过程中,对错题要着重注意并记录一下,建立一个错题本,然后针对没做对的题,分析归纳,然后回归到课本上,查到对应章节,重新温习。这套练习要刷个3遍左右,每一遍你都会有新的认识和体会,个人觉得效果会比做3套不同的题更有效。3遍下来,精读的效果就很明显了,这就是“温故知新”的道理。10月开始,真题要开始做起来了,向上面一样,建立错题本,这个本会是你考研备考后期独一无二的宝典。总之,数学真的很重要,要自始至终坚持到底,除了反复多加练习,还要多思考。 英语: 阅读理解很重要,备考需要坚持每天2篇阅读,开始的时候要精度,好好分析一下句式,掌握好主谓宾从,整段意思也就很容易理解了。学会分析句式以后,后续就会容易很多。再就是单词部分,买一本基础的单词书<<一本单词>>,早晨背完,晚上回忆,过电影一样的,重要的单词,要熟悉到知道在哪个位置,上面的解释是什么。没事看看,不想看书的时候看看,随手看看,遍数多了,自然会记住了,或者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单词记忆方法,请大家用尽十八般武艺,只有一个目的——背好单词,大家也可以关注蛋核英语公众号。再说说作文,作文呢,一定要积累名言警句,有华丽的辞藻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对不对?作文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概论 Internet :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有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 特定计算机网路,它采用TCP/IP协议族。 1、因特网:从硬件和软件方面来说:数以百万计的互联的计算设备(主机= 端系统,通信链路communication link,运行网络应用);从分布式应用提供服务的联网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使能分布式应用,提供给应用 通信服务。 2、协议: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格式和次序,以及 在报文传输和 / 或接受或其他事件方面所采取的动作。一组控制数据通信

的规则。 3、网络组成:网络边缘(应用与主机)、网络核心(路由器,网络的网络), 接入网。 4、网络边缘:面向连接服务——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可靠 的,有序的字节流数据传送(丢包:确认和重传),采用流控制(发送方 不能过载接收方),拥塞控制(当网络拥塞时发送方“降低发送速率”)。 5、网络边缘:无连接服务——UDP( User Data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无 连接,不可靠的数据传送,无流控,无拥塞控制。 6、网络核心:电路交换( circuit switching )和分组交换( packet switching )。 7、电路交换:为“呼叫”预留端到端资源,在电路交换网络中,沿着端系统 通信路径,为端系统之间通信所提供的资源在(缓存、链路传输速率) 在通信会话期间会被预留。(非共享)。将链路带宽划分为“片”,FDM 和TDM。 8、 FDM(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频分多路复用,该链路在连接期 间为每条连接专用一个频段。TDM(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时分多路复用,时间被划分为固定区间的帧,并且每帧又被划分为固定数量的时 隙,一个时隙可用于传输该连接。 9、分组交换(统计多路复用statistical multiplexing ):每个端到端数据划分为 分组,分组交换使用按需的方式分配链路。 10、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对比:分组交换允许更多的用户使用网络;

计算机网络高分笔记整理(2)

第四章习题 【1】在TCP协议中,采用(A)来区分不同的进程。 A.端口号B.IP地址C.协议类型D.MAC地址 【2】下面信息中(B)包含在TCP首部中而不包含在UDP首部中。 A.目标端口号B.序号C.源端口号D.校验和 【3】在TCP/IP模型中,传输层的主要作用是在互联网的源主机和目的主机对等实体之间建立用于会话的(C)。 A.点到点连接B.操作连接C.端到端连接D.控制连接 【4】在TCP/IP网络中,为各种公共服务保留的端口号范围是(B)。 A.1~255 B.0~1023 C.1~1024 D.1~65535 【5】假设某应用程序每秒产生一个60B的数据块,每个数据块被封装在一个TCP报文中,然后再封装到一个IP数据报中,那么最后每个数据报所含有的应用数据所占的百分比是(C)。 A.20%B.40%C.60%D.80% 【6】如果用户程序使用UD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那么(D)层协议必须承担可靠性方面的全部工作。 A.数据链路层B.网络层C.传输层D.应用层 【7】有一条TCP连接,它的最大报文段长度2KB,TCP拥塞窗口为24KB,这时候发生了超时事件,那么该拥塞窗口将变为(B)。 A.1KB B.2KB C.5KB D.7KB 【8】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协议,提供连接的功能是(1A);采用(2C)技术来实现可靠数据流的传送。为了提高效率,又引入了滑动窗口协议,协议规定重传(3B)的报文段,这种报文段的数量最多可以(4D);TCP采用滑动窗口协议可以实现(5A)。 (1)A.全双工B.单工C.半双工D.单方向 (2)A.超时重传B.肯定确认C.超时重传和肯定确认D.丢失重传和否定确认(3)A.发送窗口内的所有报文段 B.在计时器到时前未被确认的所有报文段 C.接收端未接收到的报文段 D.发送缓存内的所有报文段 (4)A.是任意的B.1个C.大于发送窗口的大小D.等于发送窗口的大小 (5)A.端到端的流量控制B.整个网络的拥塞控制 C.端到端的流量控制和整个网络的拥塞控制 D.整个网络的差错控制 【9】OSI7层模型中,提供端到端的透明数据传输服务、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层是(C)。A.物理层B.网络层C.传输层D.会话层 【10】传输层为(B)之间提供逻辑通信。 A.主机B.进程C.路由器D.操作系统 【11】(C)是TCP/IP模型传输层中的无连接协议。 A.TCP协议B.IP协议C.UDP协议D.ICMP协议 【13】可靠传输协议中的可靠指的是(D)。 A.使用面向连接的会话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 概论 Internet :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有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路,它采用TCP/IP 协议族。 1、 因特网:从硬件和软件方面来说:数以百万计的互联的计算设备(主机= 端系统,通信链路communication link ,运行网络应用);从分布式应用提供服务的联网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使能分布式应用,提供给应用通信服务。 2、 协议: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格式和次序,以及 在报文传输和/或接受或其他事件方面所采取的动作。 一组控制数据通信

的规则。 3、网络组成:网络边缘(应用与主机)、网络核心(路由器,网络的网络), 接入网。 4、网络边缘:面向连接服务——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可靠 的,有序的字节流数据传送(丢包:确认和重传),采用流控制(发送方不能过载接收方),拥塞控制(当网络拥塞时发送方“降低发送速率”)。 5、网络边缘:无连接服务——UDP(User Data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传送,无流控,无拥塞控制。 6、网络核心: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和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7、电路交换:为“呼叫”预留端到端资源,在电路交换网络中,沿着端系统 通信路径,为端系统之间通信所提供的资源在(缓存、链路传输速率)在通信会话期间会被预留。(非共享)。将链路带宽划分为“片”,FDM和TDM。 8、FDM(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频分多路复用,该链路在连接期 间为每条连接专用一个频段。TDM(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时分多路复用,时间被划分为固定区间的帧,并且每帧又被划分为固定数量的时隙,一个时隙可用于传输该连接。 9、分组交换(统计多路复用statistical multiplexing):每个端到端数据划分 为分组,分组交换使用按需的方式分配链路。 10、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对比:分组交换允许更多的用户使用网络;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完整版

河南农业大学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题目简单机模型实验 学院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0级1班 学生姓名张子坡(1010101029) 指导教师郭玉峰 撰写日期:二○一二年六月五日

一、实验目的: 1.在掌握各部件的功能基础上,组成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模型机; 2.了解微程序控制器是如何控制模型机运行的,掌握整机动态工作过程; 3定义五条机器指令,编写相应微程序并具体上机调试。 二、实验要求: 1.复习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 2.预习本实验的相关知识和内容 三、实验设备: EL-JY-II型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验系统一套,排线若干。 四、模型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模型机结构框图见实验书56页图6-1. 输出设备由底板上上的四个LED数码管及其译码、驱动电路构成,当D-G和W/R均为低电平时将数据结构的数据送入数据管显示注:本系统的数据总线为16位,指令、地址和程序计数器均为8位。当数据总线上的数据打入指令寄存器、地址寄存器和程序寄存器时,只有低8位有效。 在本实验我们学习读、写机器指令和运行机器指令的完整过程。在机器指令的执行过程中,CPU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执行结束为一个指令周期,指令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段微程序。另外,读、写机器指令分别由相应的微程序段来完成。

为了向RAM中装入程序和数据,检查写入是否正确,并能启动程序执行,必须设计三个控制操作微程序。 存储器读操作(MRD):拨动清零开关CLR对地址、指令寄存器清零后,指令译码器输入CA1、CA2为“00”时,按“单步”键,可对RAM连续读操作。 存储器写操作(MWE):拨动清零开关CLR对地址、指令寄存器清零后,指令译码器输入CA1、CA2为“10”时,按“单步”键,可对RAM连续写操作。 启动程序(RUN):拨动开关CLR对地址、指令寄存器清零后,指令译码器输入CA1、CA2为“11”时,按“单步”键,即可转入第01号“取指”微指令,启动程序运行。 注:CA1、CA2由控制总线的E4、E5给出。键盘操作方式有监控程序直接对E4、E5赋值,无需接线。开关方式时可将E4、E5接至控制开关CA1、CA2,由开关控制。 五、实验内容、分析及参考代码: 生成的下一条微地址 UA5 UA0 MS5 MS0 微地址

计算机网络原理(自学考试记忆重点)

拓扑结构 分类1.(拓扑结构分类): 星形/总线/环形/树形/混合/网络。 选择拓扑结构时应考虑:1.可靠性;2.费用;3 灵活性;4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根据通信子网中通信信道类型: 1.采用点-点线路的通信子网的拓扑;(星形、环形、树形、网状型) 2.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拓扑。(总线型、树形、环形、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型) 星形拓扑: 特点:由中央节点和通过点到点通信链路接到中央节点的各个站点组成,中央节点往往是一个集线器。中央节点执行集中式通信控制策略,因此中央节点相当复杂,而各个站点的通信处理负担都很小。 优点:1.控制简单;2.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3.方便服务。 缺点:1.电缆长度和安装工作量可观;2.中央节点负担较重,形成“瓶颈”;3.各站点分布处理能力较低。 总线拓扑: 特点:采用一个广播信道作为传输媒介,所有站点都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直接连接到这一公共 传输介质(即总线)上。任何一个站点发送的信号都沿着传输介质传播,而且能被所有其它站接收。因为所有站点共享一条公共的传输信道,所以一次只能由一个设备传输信号。通常采用分布式控制策略来确定哪个站点可以发送。 优点:1.总线结构所需的电缆数量少;2.结构简单,是无源工作,有较高可靠性;3.易于扩充,增加或减少用户比较方便。 缺点:1.总线传输距离有限,通信范围受到限制; 2.故障诊断和隔离较困难; 3.分布式协议不能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送,不具有实时功能,大业务量降低了网络速度。站点必须是智能的,要有介质访问控制功能。从而增加了站点的硬件和软件开销。 环形拓扑: 特点:由站点和连接站点的链路组组成一个闭合环。每个站点都能接收从一条链路传来的数据,并以同样的速率串行地把该数据沿环送到另一条 链路上。链路可以是单向也可以是双向的。数据以分组形式发送。由于多个设备连接到一个环上,因此需要用分布式控制策略来进行控制。 优点:1.电缆长度短;2.可使用光纤;3.所有计算机都能公平访问网络的其它部分,网络性能稳定。 缺点:1.节点故障会引起全网故障;2.环节点加入和退出过程较复杂;3.介质访问控制协议采用令 牌传递方式,在负载较轻时,信道利用率相对来说比较低。 树形拓扑: 特点:可以看作总线和星形拓扑扩展,形状像 一颗倒置的树,顶端是树根,树根以下带分支,每个分支还可再带子分支。 优点:1.易于扩展;2.故障隔离较容易。 缺点:各个节点对根的依赖性太大,如根发生 故障,全网不能正常工作。其可靠性类似于星形拓扑。 混合形拓扑: 优点:1.故障诊断和隔离较为方便;2.易于扩展; 3.安装方便。 缺点:1.需要选用带智能的集中器;2.和星形拓扑一样,集中器到各个站点的安装长度会增加。 网状拓扑: 特点:在广域网中广泛应用。 优点:1.不受瓶颈问题和失效问题影响;2.可靠性高; 缺点:1.结构比较复杂;2.成本比较高;3.提供上诉功能的网络协议较复杂。 分类2.(网络交换方式) 按交换方式分类: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和 分组交换网(包交换方式)。 分类3.(按网络覆盖范围分类) 广域网WAN:也称远程网,范围可达数百至数千公里,可覆盖几个国家或几个洲,形成国际远程网络。 局域网LAN:小区域内各个通信设备的联网。特点是:覆盖有限地理范围;提供高数据传输效率、低误码率的高质量传输环境。 城域网MAN:介于以上两种之间的高速网络,范围为几十公里。目的是:在一个较大的地理区域内提供数据、声音和图像的传输。 分类3.(按网络传输技术分类) 广播式网络:所有联网计算机都共享一个公共 信道。当一台计算机利用共享信道发送报文分组时,所有计算机都会“收听”到这个分组。由于发送的分组中带有目的地址和源地址,因此仅地址与目的地址相同的计算机接收该分组,否者则丢弃。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 复习笔记

?因特网 ?因特网组成 P8 1.边缘部分,用户直接使用,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 资源共享; 2.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边缘部分,称端系统 (end system))组成。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处于边缘部分的用户通信方式P9-10 1.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即Client/Server方式。(客户是服 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2.对等方式(P2P 方式),即 Peer-to-Peer方式。(对等连接中的每 一个主机既是客户又同时是服务器。) ?交换技术: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P11-15 1.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在通话时,两用 户间占用端到端的资源,而由于绝大部分时间线路是空闲的,所以线路的传输速率 往往很低。 2.分组交换组成:报文、首部、分组。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即收到分组—— 储存分组——查找路由(路由选择协议)——转发分组。优点:高效、灵活、迅速、可 靠;缺点:时延、开销。关键构件:路由器 3.报文交换:先传送到相邻结点,然后转存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P17 ?1. **广域网 WAN**(Wide Area Network):因特网的核心部分。?2. **城域网 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很多采用以太网技术。 ?3. **局域网 LAN**(Local Area Network) 4. **个人区域网 PAN**(Personal Area Network) ?从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公用网,专用网 ?性能指标P18:速率、带宽、时延

计算机组成原理全部实验.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王玉芬2012年11月3日

基础实验部分该篇章共有五个基础实验组成,分别是: 实验一运算器实验 实验二存储器实验 实验三数据通路组成与故障分析实验 实验四微程序控制器实验 实验五模型机CPU组成与指令周期实验

实验一运算器实验 运算器又称作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是计算机的五大基本组成部件之一,主要用来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运算器的核心部件是加法器,加减乘除运算等都是通过加法器进行的,因此,加快运算器的速度实质上是要加快加法器的速度。机器字长n位,意味着能完成两个n位数的各种运算。就应该由n个全加器构成n位并行加法器来实现。通过本实验可以让学生对运算器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输方式。 2.掌握算术逻辑运算部件的工作原理。 3. 熟悉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 4. 给定数据,完成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二、实验内容: 完成不带进位及带进位的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实验。 总结出不带进位及带进位运算的特点。 三、实验原理: 1.实验电路图

图4-1 运算器实验电路图

2.实验数据流图 图4-2 运算器实验数据流图 3.实验原理 运算器实验是在ALU UNIT 单元进行;单板方式下,控制信号,数据,时序信号由实验仪的逻辑开关电路和时序发生器提供,SW7-SW0八个逻辑开关用于产生数据,并发送到总线上;系统方式下,其控制信号由系统机实验平台可视化软件通过管理CPU 来进行控制,SW7-SW0八个逻辑开关由可视化实验平台提供数据信号。 (1)DR1,DR2:运算暂存器, (2)LDDR1:控制把总线上的数据打入运算暂存器DR1,高电平有效。 (3)LDDR2:控制把总线上的数据打入运算暂存器DR2,高电平有效。 (4)S3,S2,S1,S0:确定执行哪一种算术运算或逻辑运算(运算功能表见附录1或者课本第49页)。 (5)M :M =0执行算术操作;M =1执行逻辑操作。 (6)/CN :/CN =0表示ALU 运算时最低位加进位1;/CN =1则表示无进位。 (7)ALU -BUS :控制运算器的运算结果是否送到总线BUS ,低电平有效。 (8)SW -BUS :控制8位数据开关SW7-SW0的开关量是否送到总线,低电平有效。 四、实验步骤: 实验前首先确定实验方式(是手动方式还是系统方式),如果在做手动方式实验则将方式选择开关置手动方式位置(31个开关状态置成单板方式)。实验箱已标明手动方式和系统方式标志。所有的实验均由手动方式来实现。如果用系统方式,则必须将系统软件安装到系统机上。将方式标志置系统模式位置。学生所做的实验均在系统机上完成。其中包括高 ALU DR1 DR2 LDDR1 T4 LDDR2 T4 S1 S2 M0 S0 CN S3

《计算机网络原理》复习重点总结

题型:单项选择题20分,填空题12分,名词解释题12分,是非题10分,简答题25分,综合题21分。 全书重点第一、、三、四、五章 主要概念及名词: 1.计算机网络及其分类 计算机网络:指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下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设备或网络线路连接,在软件的管理下能够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1)不同作用范围的网络 广域网WAN (Wide Area Network) 局域网LAN (Local Area Network) 城域网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个人区域网PAN (Personal Area Network) (2)从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 公用网(public network) 专用网(private network) (3)用来把用户接入到因特网的网络 接入网AN (Access Network),它又称为本地接入网或居民接入网。 注:由ISP 提供的接入网只是起到让用户能够与因特网连接的“桥梁”作用。 2.常见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及部件是连接到网络中的物理实体。网络设备的种类繁多,且与日俱增。基本的网络设备有:计算机(无论其为个人电脑或服务器)、集线器、交换机、网桥、路由器、网关、网络接口卡(NIC)、无线接入点(WAP)、打印机和调制解调器。 3.TCP/IP 模型及各层功能 4.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级文本传输协议。用于在internet上访问信息的客户机/服务器协议。 5.通信子网:指计算机网络中实现网络通信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负责计算机 间的数据通信,也就是信息的传输。包括:传输信息的物理媒体、转发器、交换机等通信设备。 6.香农公式:香农提出并严格证明了“在被高斯白噪声干扰的信道中,计算最大信息传 送速率C公式”:C=Blog2(1+S/N)。式中:B是信道带宽(赫兹),S是信号功率(瓦),N是噪声功率(瓦)。 7.协议栈:指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采用分层模型后,每层的主要功能由对等层协议的 运行来实现因而每层可用一些主要协议来表征几个层次画在一起很像一个栈的结构 8.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是tcp/ip协议的一种,用于 在网络上从一台计算机向另一台计算机发送消息。该协议典型地用于internet上对电子邮件进行路由传送。 9.ARPAnet: 所谓"阿帕"(ARPA),是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的简称。阿帕网为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运营的封包交换网络,它是全球互联网的始祖。 10.通信协议: 通过通信信道和设备互连起来的多个不同地理位置的数据通信系统,要 使其能协同工作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它们之间必须具有共同的语言。 11.路由器及其结构:电源接口(POWER):接口连接电源。 复位键(RESET):此按键可以还原路由器的出厂设置。 猫与路由器连接口(WAN):此接口用一条网线与家用宽带调制解调器进行连接。 电脑与路由器连接口(LAN1~4):此接口用一条网线把电脑与路由器进行连接。 12.SAP: 是上层访问下层所提供服务的点。在计算机体系结构中,下层是为相邻上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