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用地分等表层土壤质地.

农用地分等表层土壤质地.

农用地分等表层土壤质地.
农用地分等表层土壤质地.

农用地分等表层土壤质地

岫岩满族自治县隶属鞍山市,境内峰峦起伏,河川纵横,矿藏丰富,气候适宜,对发展经济十分有利。2005年地区总产值63亿元。全县总人口5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万人,满族人口居住稠密,约占总人口的73%,还有蒙、回、朝鲜等少数民族。

岫岩是全国柞蚕茧主要产区之一,素有蚕乡之誉。历来都是农村的一项大宗收入,其收入约占农业总收入的20%,重点蚕区的蚕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50%。岫岩的野生药材也较为丰富,年可收购药材40万公斤。还有品种齐全的山野菜资源,开发绿色食品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岫岩是个资源富县,地下矿藏品种很多,现已探明39种。主要有菱镁石、玉石、理石、滑石、硅石、金、银、铜、铁等,以盛产岫玉而闻名海内外。岫岩玉储量丰富,质量细腻温润的岫岩玉,堪称“天地之灵,华夏奇珍”。多少年来,岫岩县政府积极发挥区域特色,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琢玉兴县。以玉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目前,全县玉器加工厂点已发展到3000多家,从事岫岩玉开采、加工和玉雕工艺品销售人员已达20多万人,年创产值4亿元,年创利税4000多万元。岫岩玉雕产业,已成为岫岩经济的支柱产业。玉雕工艺品已发展到7大系列100多个品种。

岫岩县工业生产有一定的基础。全县有冶金、采矿、建材、机械、化工、食品、工艺美术、纺织、服装、仪器、仪表等11个行业。主要产品达到100多种,许多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国外。

本项目区位于岫岩满族自治县洋河镇。全镇2005年耕地面积107458.47公顷,人口132.88万人,人均耕地面积为0.1公顷。人均年收入3540元。乡镇2005年总产值6.6亿元,其中工农业总产值5.4亿元。

(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1、地质灾害

洋河石板厂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开采的过程中斜坡岩体的稳定性受到了极大的破坏,部分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容易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在排岩过程中,松散物质的不断堆积,坡高的不断加大,其不稳定性也在加剧,在暴雨、震动等外力因素的破坏或干扰下,也容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危及矿山生产安全,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加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次生灾害。

2、土壤贫瘠,植被破坏严重

在开采过程中,大量碎石堆积,导致项目区内大部分区域出现无土层的现象;只在仅有的部分区域存在较薄的土层,这部分区域无法满足植物的正常生长。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

(一)治理原则

1、与区域规划相协调的原则

本项目的治理方向应与岫岩地区的总体规划相一致。

2、以地灾治理为重点的原则

青山工程的立项目的是为了减轻或消除治理区内的地质灾害及地质灾害隐患,工程实施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地质灾害治理。

3、因地制宜原则

应根据其原始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因条件制宜的进行治理工程安排,保证治理效果。

4、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原则

本项目是国家出资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其性质是公益性的,因此本项目实施注重其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目标和任务

1、项目目标

本项目治理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1、通过洋河石板厂项目的实施,消除或减轻当地矿山地质灾害隐患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1.2、逐步改善和恢复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恢复矿区土地使用功能;

1.3、治理方向不仅以改善生态效益为前提,更应该与当地的经济建设相结合,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项目任务

项目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1、对洋河石板厂采场和废弃排岩场进行综合治理;

1.2、对项目区的不稳定边坡进行削坡平整、锚固,保证边坡稳定;

1.3、采用清理、平整、客土、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等工程措施,将项目区恢复成林地;

1.4、完善地表排水系统及其他辅助设施,治理水土流失。(三)技术路线

1、地形治理及覆盖工程

包括边坡整形及加固、平整工程、道路工程及客土工程。

1.1、削坡工程:对项目区内排土场边坡进行削坡整形。种植前需要放缓坡度,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立地条件。

1.2、护坡工程:对项目区内不具备削坡整形施工条件的区域,通过锚固的方式进行加固,使边坡达到稳定状态。

1.3、场地平整工程:对项目区内平台进行平整。

1.4、场区道路工程:在削坡整形的同时,修建运输道路,为客土及种植等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1.5、客土工程:为满足植物生长需要,对项目区内平台及边坡进行客土。其中平台、采场边坡采取全面客土,排岩场边坡采取穴状客土。

2、水利、水保工程

2.1、灌溉工程:项目区水源选择小洋河河水,采用汽车拉水进行灌溉。

2.2、排水工程:对于高差较大、坡面较长的边坡,在坡面修筑截水沟,将坡面上的汇水引到坡底。防止水土流失的现象发生。

3、植被恢复工程

植被恢复工程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设计,精细施工,应用生态修复技术,把矿山废弃资源转化建设成为林业基地。大大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

四、治理工程设计

(一)治理工程确定与单元划分

洋河石板厂项目区面积为41.70亩,其中平台面积4.95亩,排岩场边坡6.02亩,采场边坡30.28亩,道路0.45亩。

在广泛吸取以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经验的基础上,详细进行现场调查,结合治理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治理措施。具体包括:削坡工程、护坡工程、场地平整工程、客土工程、植被恢复工程、灌溉工程、排水工程和场区道路工程。

(二)方案编制依据

1、技术标准

1.1、市级矿山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

1.2、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T2-94);

1.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99);

1.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1.5、土地复垦技术标准(UDC-TD);

1.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1.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

1.8、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 18337.2-2001);

1.9、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1995);

1.2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

1.21、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40);

1.22、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 0239);

1.2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

1.24、建筑施工木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

2、边坡稳定性评述

排岩场边坡:排岩场边坡坡度介于30-40°之间,直接在边坡上进行种植的施工难度大、植物成活率低,同时容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因此,采用机械削坡进行坡面处理。参照《工程地质手册》中砂砾石边坡稳定性参考数值,将边坡降至27°,可以使边坡处于稳定状态,预防滑坡等地质灾害现象发生。

采场边坡:项目区开采结束后,采场边坡角度多在25-55°之间。边坡部分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易受风化等影响产生次生裂隙,破坏岩体的完整性,降低岩体强度。多数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形成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本次治理工程采用喷锚护坡和削坡的方法,可以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采用喷锚护坡的立体支护方式,对采场裸露岩体加固,同时还可以起到植被恢复的作用;削坡将排岩场边坡降至27°,可以使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三)工程设计

1、削坡工程

项目区内排岩场边坡坡角30-40°之间,边坡较陡,为了预防地质

灾害,防止坡体失稳造成滑坡,对项目区内的排岩场边坡进行削坡处理。该项目区的台阶高度在10-20m 之间,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砂砾石边坡参数值表中的数据,边坡坡度在27-29°之间会稳定。同时结合以往工程施工经验及利于后期工程施工和植物生长,设计削坡后的坡角为27°。

施工时为了保证本项目的治理效果,施工前在坡脚处挖好防护沟,防止削坡时大块岩石滚落破坏生态环境。削坡时可按每层高4m ,宽8m 进行分层削坡整形,削坡过程可采用边削坡边整形或先削坡后整形两种方法。开挖时先用推土机将挖掘机作业道路进行平整,利于车辆行驶。削坡过程严格按照削坡剖面图及坐标施工,详见削坡施工剖面图。

根据1:1000比例尺现状图分析,本项目按不平行剖面计算削坡量,公式为:V=1/2L(S1+S2)

式中:L-校正后两剖面间距离; S1-剖面1的面积; S2-剖面2的面积;

其中,两个剖面为不平行剖面,因此L 需要校正,其校正公式为:

() απαsin /180L2L121

L ??+=

式中:L1-剖面1的中点到剖面2的距离; L2-剖面2的中点到剖面1的距离; α-剖面1与剖面2间的方位角差值。

针对项目区边坡的地形特点,划分多条剖面进行计算,通过计算

得出削坡土石方总量为1737.04m3。项目区边坡削坡挖填方详细情况见表1所示。

表1 项目区边坡削填土石方量统计表单位:m3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边坡开挖的防护措施,防止开挖后的边坡崩塌与滑落;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

2、护坡工程

项目区内采场开采面均为裸露的原岩,岩性由花岗岩所构成坡度较陡,坡角一般在25~55°之间,裸露断面最宽处约200m,台阶高度介于10-50m之间。整个岩面均无植物生长。该边坡无法通过削坡方法进行治理,选择使用喷锚护坡的方式,治理面积为30.28亩。

采场边坡面积为20194m2,客土厚度取0.15m,得出客土土方量为3029m3。

施工方法:由于采场边坡坡度较陡,客土无法附着,因此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实现全面客土。

2.1、拉撬危岩:由于长期风化剥蚀,基岩面开裂以及原始残存有许多危险岩块,必须通过拉撬危岩,将坡面的危岩清理干净。此外,

由于局部地段平台宽度过窄,还需用机具进行凿岩,拓宽平台宽度,方便施工。

拉撬危岩平均厚度按0.3m计算,该区面积为30.28亩,拉撬危岩石方总量为6058m3。

2.2、搭建脚手架:在平台上依山势搭建脚手架,建立工作平台。面积20165m2。

2.3、开凿锚固孔:按1.5m间距布设孔位,垂直坡面凿进,深度为0.5m,孔径25mm,成孔后,将φ22m m、0.75m长罗纹钢钎装入孔内,用水泥砂浆灌注成锚固杆。同时按0.5m间距钉入50~60mm 带尾孔的水泥钉穿22号铁线备用。预计凿孔8650个;射入水泥钉71800支。

2.4、配比客土:将黄土、草炭土、鸡粪、草籽、树籽(紫穗槐)、粘合剂、水等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均匀,粘稠度适中。

2.5、全面客土:用卷扬设备将配比好的客土运至待客土处,用厚20mm、宽150mm、长2.0m木板横担在锚固杆间,作为支撑挡板,并将挡板与锚固杆用铁线固定,上下间距1.5m,而后开始客土,厚度为150mm。

2.6、覆盖草帘:在客土的边坡坡面上用单层草廉覆盖,以起到保土、保湿的作用。

2.7、玻纤网封盖:待客土一定面积后,用铁线将玻纤盖网与锚固杆和锚固拉线拧紧固定,客土完成。玻纤网规格及性能参数见表2所示。

表2 玻纤格栅产品规格及性能参数

2.8、坡面固定:为了预防坡面客土滑塌,设计在每层平台靠近坡肩及坡面纵横间距均为3m打入锚杆,孔径40mm,孔深0.5m。成孔后将长0.8m、φ32mm热轧螺纹钢锚杆装入孔内,用水泥砂浆灌注成锚固杆。待水泥砂浆凝固后,用8#镀锌铁丝将φ8mm光圆钢筋与锚杆进行可靠连接。φ8mm光圆钢筋在坡面呈“井”字形分布。项目区边坡喷锚护坡详细情况见表3所示。

表3 喷锚护坡区(采场边坡)工程量表

3、场地平整工程

场地平整工程包括客土前石方平整和客土后土方平整。

平整石方时,对于平台堆积的大块碎石用挖掘机对其进行填埋或使用液压镐将其捣碎后再进行平整,对于小块碎石采用推土机进行平

整、压实。平整时尽可能将粒径小的碎石堆于平台表面,防止由于表面废石粒径过大,客土时土壤填入缝隙中损失土量。

根据1:500比例尺现状图,将该地块划分10m×10m ,进行单块平整量计算,相邻两地块的高差尽量控制在5m 以内,划分为若干个小块,较为平坦地块在同一地块内按10m×10m 的方格网法进行计算,每块设计高程为:

)H 43H 2(41

0∑∑∑∑+++=

中拐边角H H n H

式中: ∑角

H -各角点高程总和; ∑边

H

-各边点高程总和; ∑拐

H

-各拐点高程总和;

∑中

H

-各中点高程总和;

各点高程由计算机根据现状图中等高线内插求得。根据各块设计高程,计算出各桩点填、挖深度hi :

H H h i i -=

平整土方量计算是根据台面设计高程,在各方格中找出不挖、不填的零线,分别计算其填、挖方土石方量,计算公式如下:

S

4

+角

∑=

h

V i

式中: ∑角

h

-方格四角点填、挖深总和;

i

S -方格内填、挖方面积。

依照上式通过横截面法计算得出平整工程中,推土机平整石方量1652m 3,客土后平整661m 3,平均推距20m 。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布设技术征

附件1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布设技术规定 (征求意见稿) 二Ο一七年一月

目录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布设技术规定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中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的布设。 2 术语定义 点位超标区 指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农业部门分别开展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和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发现的农用地土壤污染超标点位所在的区域。 土壤重点污染源 指根据《土壤污染重点行业类别及土壤污染重点企业筛选原则》筛选出存在土壤累积污染影响的行业企业。土壤污染重点行业按照GB/T 4754分类,包括0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7纺织业、19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22造纸和纸制品业、25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7医药制造业、28化学纤维制造业、3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3金属制品业、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池制造)、59仓储业、77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危废、医废处置)、78公共设施管理业(生活垃圾处置)。

土壤重点污染源影响区 指土壤重点污染源对土壤环境造成的影响区域,包括产业集聚影响区和土壤重点污染源周边影响区。 产业集聚影响区 指因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集聚对土壤环境造成叠加污染影响的区域。 土壤重点污染源周边影响区 指根据企业服务年限、生产规模等筛选确定的单个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对周边土壤环境造成累计污染影响的区域。 基础网格 指按照高斯-克吕格投影,采用6度分带制作的公里网,大地坐标系采用CGCS2000参数。基础网格用于控制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在空间分布上的均匀性。 3 点位布设原则 合理性原则 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确定的技术路线,围绕已有调查发现的点位超标区与土壤重点污染源影响区,合理划定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调查区域,突出重点,确定有限目标。

【环保方案】雄县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方案

【环保方案】雄县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方案 雄县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方案 为全面摸清雄县土壤环境质量底数,切实保障新区及雄县环境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在已有相关调查基础上,充分结合全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全面掌握雄县土壤污染状况,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河北省“净土行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强化企业用地环境风险管控,高标准、高起点推进雄县及新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土壤环境支撑。 二、基本原则 按照全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整体工作安排,实行优先布点、优先采样、优先测试。要与新区及全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充分融合,突出雄县原有土壤超标区域与污灌区域、突出雄县污染企业及其周边敏感区域,在国家土壤详查技术规范要求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加密布设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全面摸清雄县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三、工作目标 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2017年底前查明雄县农用地土壤污染面积、分布;2018年底前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四、主要任务 (一)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以耕地为重点,兼顾其他用地,围绕已有调查发现的土壤污染点位超标区与土壤重点污染源影响区,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和污染程度,综合评价土壤污染环境风险。调查成果有效支撑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安全利用,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牵头单位:农业局,配合单位:国土局、环保局、各乡镇政府) (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全面排查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开采、石油加工、化工、农药、焦化、电镀、制革、制药、铅酸蓄电池行业(以下简称重点行业)和生活垃圾填埋场、危险废物处置企业等重点行业企业用地疑似污染地块;开展在产企业和关闭搬迁企业疑似污染地块基础信息收集和初步采样调查,摸清土壤污染状况及污染地块分布,初步掌握污染地块环境风险情况,建立污染地块清单和优先管控名录。调查成果有效支撑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防治和风险管控,严控新增土壤污染,防范人居环境风险。(牵头单位:环保局,配合单位:农业局、国土局、民政局、各乡镇政府) 五、组织实施 (一)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1.点位布设方案 配合河北省地质调查院,依据合理性、可行性、经济性、差异性原则,根据农用地分布、地形地貌和土壤重点污染源影响特征,基于高分遥感影像分别对点位超标区域、产业集聚影响区、土壤重点污染源影响区以及土壤污染问题突出区域,进行差异化点位布设。(牵头单位:环保局、农业局、国土局、各乡镇政府)

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的目的、任务、对象、内容、程序、方法、成果要求、成果的检查验收、成果更新和应用,以及建立技术档案等。 本规程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年9月); 2.《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 3.《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1997年10月7日发布)。 第一篇总则 3总则 3.1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目的与任务 3.1.1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目的 农用地分等定级的主要目的是: a)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农用地进行科学、合理、统一、严格管理,提高农用地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b)为科学量化农用地数量、质量和分布,实施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提供依据; c)为理顺土地价格体系、培育完善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产合理配置,开展土地整理、土地征用补偿、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等工作提供依据; d)为实行农业税制改革,公平合理配赋征收农业税提供依据。 3.1.2农用地分等定级的任务 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 3.2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对象 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工作对象是行政区内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不包括自然保护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永久性林地、永久性牧草地和永久性水域。

3.3农用地分等定级的体系 农用地分等定级采用“等”和“级”两个层次的工作体系。 3.3.1农用地等 农用地等别是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稳定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农用地等别划分侧重于反映因农用地潜在的(或理论的)区域自然质量、平均利用水平和平均效益水平不同,而造成的农用地生产力水平差异。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可比性。 3.3.2农用地级 农用地级别是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根据地方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在行政区(省或县)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农用地级别划分侧重于反映因农用地现实的(或实际可能的)区域自然质量、利用水平和效益水平不同,而造成的农用地生产力水平差异。 在没有形式展农用地分等的地方,农用地级别划分可以不考虑光温生产潜力指数的影响,直接依据定级对象所处的自然条件、利用条件和经济条件,采取因素法或样地法确定;在已经开展了农用地分等的地方,则应以农用地等别划分为背景,直接引用农用地分等的中间成果(自然质量分),根据定级对象所处的利用条件、经济条件,对分等参数(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进行调整,再综合其他定级因素,主要是区位因素和耕作便利因素的影响,对农用地质量级别进行综合鉴定。 农用地定级成果在县级行政区内具有可比性。 3.4农用地分等定级原则 3.4.1综合分析原则 农用地质量是各种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农用地分等定级应以对造成等级差异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基础。 3.4.2分层控制原则 农用地分等定级以建立不同行政区内的统一等级序列为目的。在实际操作上,农用地分等是在国家、省、县三个层次上展开,农用地定级主要是在县级进行。不同层次的评价成果都必须兼顾区域内总体可比性和局部差异性两个方面的要求。在标准条件下,建立分等定级评价体系,进行综合分析,将具有类似特征的土地划入同一土地等或土地级。 3.4.3主导因素原则 农用地分等定级应根据影响因素因子的种类及作用的差异,重点分析对土地质量及土地生产力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的主导因素的影响,突出主导因素对土地分等定级结果的作用。 3.4.4土地收益差异原则 农用地分等定级既要反映出土地自然质量条件、土地利用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及其对不同地区土地生产力水平的影响,也要反映出不同投入水平对不同地域土地生产力水平和收益水平的影响。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布设技术征-附件

附件1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布设技术规定 (征求意见稿) 二Ο一七年一月

目录 1 适用围 (6) 2 术语定义 (6) 3 点位布设原则 (7) 4 点位布设工作流程 (8) 5 农用地详查围确定 (9) 5.1 点位超标区确定 (9) 5.2 土壤重点污染源影响区确定 (9) 6 点位布设准备 (11) 6.1辅助设备与底图准备 (11) 6.2资料收集 (12) 6.3 布点编码 (12) 7 点位布设 (13) 7.1点位超标区点位布设 (14) 7.2 土壤重点污染源影响区农用地点位布设 (15) 7.3农产品点位布设 (15) 8 点位核实调整 (16) 8.1 点位超标区和产业集聚影响区点位核实 (16) 8.2土壤重点污染源周边影响区农用地布点补充 (16)

8.3点位编码信息准确性核实 (16) 9 布点方案确定 (17) 附1 土壤重点污染源周边影响区围 (18) 附2 分析测试项目 (29)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布设技术规定 1 适用围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中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的布设。 2 术语定义 2.1 点位超标区 指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农业部门分别开展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和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发现的农用地土壤污染超标点位所在的区域。 2.2 土壤重点污染源 指根据《土壤污染重点行业类别及土壤污染重点企业筛选原则》筛选出存在土壤累积污染影响的行业企业。土壤污染重点行业按照GB/T 4754分类,包括0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7纺织业、19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22造纸和纸制品业、25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7医药制造业、28化学纤维制造业、3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3金属制品业、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池制造)、59仓储业、77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危废、医废处置)、78公共设施管理业(生活垃圾处置)。

市农用土地分等定级技术报告

市农用土地分等定级技术报告 一、xx市的自然及社会经济基本概况 xx市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南部、邯郸市区的西北部,地处北纬36°30'—37°00',东经113°45'—114°22',东与邯郸县、永年县相连,西与涉县及山西省左权县接壤,南邻磁县、峰峰矿区,北靠沙河市,东西长65公里,南北宽55公里,总土地面积1819.1平方公里,市辖22个乡镇502个村。 (一) 自然资源状况 1、地质地貌 xx市居太行山隆起与华北沉降带之间的过渡地带,构造比较简单,地层由西北向东南、东北倾斜,所以地势是西北高,东北低,局部地区由于地质断层使地层复杂化、西北部的阳鄄、庙上、马头店乡分布有太古界、赞皇群的古地层,列江、阳鄄两乡与山西接壤的地带分布有太古生界寒武系地层。管陶、柳河、只庄、贺近和焦寺乡的北部山区,以及南山沟刘庄、西三乡和冶陶、崔炉两乡的北部,主要分布有古生界寒武系地层或寒武系和奥陶系地层的并层。 东部地区从石门—郭二庄—会兰村—高村—下团城—上泉—东孔壁一线以东地区,分布有古生界石炭二迭系地层,其中石炭系地层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野河安庄的粟山,周庄一带以及康二城以北,清化乡的东部地带。东南部的鼓山为寒武系地层。 全市除以上所属的中间地带外,包括矿山、寺庄、焦寺、团城、贺赵、百官、石洞、徘徊、阳邑、下白石、磁山、崇义等乡镇,主要分布有古生界奥陶系地层,同时零星分布有燕山期火成岩地层,是全市铁矿的主要产区,面积较大的矿点有矿山铁矿、后山铁矿、磁山铁矿等。 全市广大低山丘陵和山间盆地内的地质表层,集中分布有第四纪的风成黄土复盖,南河、北河、马会河内是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的河床冲积物,沙、砾、卵石地层分布。 xx市的主要地貌可分为中低山,低山丘陵,山间盆地三种类型。

省级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编制大纲-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

附件 省级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指导各省(区、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 2 编制原则 2.1 落实责任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是组织实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责任主体,对本行政区域详查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要统筹各方力量、科学安排详查工作,确保按期保质完成任务;要建立工作机制,将详查相关工作的责任分解落实到市级和县级人民政府,确保为详查工作提供必要的、准确的、可靠的基础支撑。 2.2 规范统一 各省(区、市)应依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及相关技术文件,编制本行政区域《实施方案》,确保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和规范要求开展本行政区域详查工作。 2.3 上下结合 国家和地方上下结合,共同确定本省(区、市)实施方案具体目标和工作任务。在确保完成国家规定详查任务的基础上,各省(区、 市)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求,适当增加调查内.

容。 2.4 部门协作 各省(区、市)环境保护部门牵头,会同财政、国土资源、农业、卫生计生等部门,充分利用各部门已有调查成果,发挥各部门的专业优势,强化部门间协作配合,确保统一有序推进详查工作。 3 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 (2)关于印发《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的通知(环土壤〔2016〕188号); (3)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4)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系列技术文件。 4 工作准备 4.1 人员准备 各省(区、市)环境保护部门会同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组织专业人员成立《实施方案》编写组,参与编写的人员应熟悉本行政区域内土壤环境特点和土地利用现状,掌握土壤污染基本状况,了解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情况。 4.2 资料准备 各省(区、市)应收集《实施方案》编制所需要的必需资料和辅助资料。 必需资料包括:各省(区、市)相关部门已经开展的土壤污染.

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

附件1 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 和保存技术规定

目录 1 适用范围 (1) 2 土壤样品采集 (1) 2.1制定采样计划 (1) 2.2采样准备 (1) 2.3使用采样手持终端和GPS (3) 2.4采样点确认 (3) 2.5采样方法 (4) 2.6采样时期 (7) 2.7采样记录 (7) 2.8样品分装 (8) 2.9采样小组自查 (8) 2.10注意事项 (8) 3 样品流转 (9) 3.1制定样品流转计划 (9) 3.2样品装运 (9) 3.3样品交接 (10) 4 样品制备 (11) 4.1制样场地 (11) 4.2制样工具及容器 (11) 4.3样品制备 (12) 4.4注意事项 (14)

5 样品保存 (15) 5.1实验室样品保存 (15) 5.2样品库样品保存 (16) 附1 (18) 附2 (23)

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定明确了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及与其相关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2 土壤样品采集 2.1 制定采样计划 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和各省(区、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省级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详细采样计划,内容包括:任务部署、人员分工、时间节点、采样准备、采样量和份数、样品交接和注意事项等。 2.2 采样准备 采样准备主要包括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和物资准备。 2.2.1 组织准备 野外采样必须组建采样小组:

(1)采样小组至少由2名成员组成,包括1名组长和1名技术骨干,要求参加过国家或省级组织的样品采集流转制备保存等技术培训; (2)采样小组组长由作风严谨、工作认真和具有野外采样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组长为采样过程质量控制责任人和现场采样记录审核人; (3)采样小组成员应具有土壤调查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农用地详查样品采集流转相关技术要求; (4)采样小组内部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障有力。 2.2.2 技术准备 为使采样工作能顺利进行,采样前应进行以下技术准备: (1)明确调查范围和采样任务,掌握布点原则和点位分布图件,包括行政区划边界、样点位置等信息; (2)获取交通图、土壤类型图、1:50000地形图; (3)了解采样点所在地区农用地灌溉、施肥及污染源分布等基本情况; (4)全球定位系统设备(GPS)校准、手持终端和便携式蓝牙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

附件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质量保证 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定是对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下简称详查)工作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详查样品的采集、制备、流转、保存、分析测试、结果报告等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2 术语与定义 2.1 密码平行样品 利用在详查平行样品采集点位采集的土壤或农产品样品制成的外部质量控制样品,用于评价实验室分析测试的精密度以控制随机误差。 采用干样分析测试的检测项目,如土壤和农产品中重金属等无机污染物,该样品由制样人员在制样单位将加工完成的详查样品混匀后以四分法制备而成;采用鲜样分析测试的检测项目,如土壤中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该样品由采样人员将同一采样点位采集的所有样品在采样现场剔除异物、混匀后以四分法制备而成。 2.2 统一监控样品 一种理化性质和组成足够均匀稳定的外部质量控制样品,用于评价实验室分析测试的准确度以控制系统误差。 该样品由专业机构根据详查需要专门制备,其指定值主要依据标

准物质定值程序赋值,或根据各检测实验室的分析测试结果采用稳健统计方法确定。 3 总则 3.1 各省(区、市)质量控制实验室应按照本省(区、市)详查实施方案和本规定制定本省(区、市)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工作方案。 3.2 承担详查样品采集、制备、流转、保存、分析测试等任务的单位应依据详查要求进一步完善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其主要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应接受国家或省级详查工作管理机构统一组织的技术培训,掌握详查相关技术规定和管理要求。 3.3 承担详查样品采集、制备、流转、保存、分析测试等任务的单位应按照本技术规定,制定和实施内部质量控制计划,从严落实全过程质量控制措施,并自觉接受国家和省级详查工作管理机构统一组织的质量监督检查(以下简称质量检查)。 3.4 承担详查样品采集、制备、流转、保存、分析测试等任务的单位应在完成主要工作任务时提交工作质量自评价报告,各省(区、市)质量控制实验室应负责编制本省(区、市)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工作报告。 3.5 各级详查质量检查人员应客观、公正地开展详查质量检查工作,如实记录检查工作情况。对质量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被检查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应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控制措施。 4 样品采集 4.1 应严格按照《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和《农产品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开展土壤和农产品样

省级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省级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编制指 南 附件

省级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指导各省(区、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 2 编制原则 2.1 落实责任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是组织实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责任主体,对本行政区域详查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要统筹各方力量、科学安排详查工作,确保按期保质完成任务;要建立工作机制,将详查相关工作的责任分解落实到市级和县级人民政府,确保为详查工作提供必要的、准确的、可靠的基础支撑。 2.2 规范统一 各省(区、市)应依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及相关技术文件,编制本行政区域《实施方案》,确保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和规范要求开展本行政区域详查工作。 2.3 上下结合 国家和地方上下结合,共同确定本省(区、市)实施方案具体目标和工作任务。在确保完成国家规定详查任务的基础上,各省(区、市)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求,适当增加调查内容。 2.4 部门协作

各省(区、市)环境保护部门牵头,会同财政、国土资源、农业、卫生计生等部门,充分利用各部门已有调查成果,发挥各部门的专业优势,强化部门间协作配合,确保统一有序推进详查工作。 3 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 (2)关于印发《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的通知(环土壤〔2016〕188号); (3)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4)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系列技术文件。 4 工作准备 4.1 人员准备 各省(区、市)环境保护部门会同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组织专业人员成立《实施方案》编写组,参与编写的人员应熟悉本行政区域内土壤环境特点和土地利用现状,掌握土壤污染基本状况,了解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情况。 4.2 资料准备 各省(区、市)应收集《实施方案》编制所需要的必需资料和辅助资料。 必需资料包括:各省(区、市)相关部门已经开展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更新数据等相关成果及资料;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空间位置遥感核实结果;省、市、县三级环境保护重

全县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全县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土壤污染防治是我县特色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是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前提。为贯彻落实《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综〔X〕45号)精神,切实加强我县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根据市财政局《关于下达X年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预算的通知》(X财建(指)〔X〕1号)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为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树立绿色、低碳、循环的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坚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生态统筹优先、环境保护并重”三大目标,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防治土壤污染的根本出路,把推进科技进步作为防治土壤污染的主要依靠。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和新的农业种植管理模式,引导群众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努力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建立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可持续农业发展体系,推动农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短期目标 X-X年,积极开展土壤污染现状详查与监测,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开

展土壤重金属、主要营养元素、有机质、pH值、土壤中各阳离子 含量检测;建立土壤污染数据采集、分析和评价系统,对全县污染土壤进行区域划分和分级,为全县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收集基础数据。 分类指导,建立X县农用地土壤安全利用示范片3个面积各100 亩,辐射示范面积3000亩以上;建立农用地污染土壤治理、修复示范片3个面积各100亩;已调查出现重金属污染超标的12个相关乡镇,建立农用地污染土壤治理、修复示范片20个面积4548亩;建立蜜柚不同类型种植地为主的控制主要农业污染源综合农艺防控措施示范片面积1880亩,带动示范区应用面积62600亩(以下简称示范区)。 通过示范片综合农艺措施防治,示范区内土壤污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防治结果初见成效。探索总结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机制和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为开展全县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到X年,完成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土壤污染治理有序推进;化肥氮、磷施用量降低20%,化学农药施用量减少2% (超省、市下达1%的指标);农田地膜残留量降低到每亩5公斤以下,农用地膜、农业包装废弃物(如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回收率达到80%以上;农 用地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遏制;优先保护类耕地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建立针对重度污染区的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划定制度。 (二)长期目标 到X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试验室筛选技术规定

附件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验室 筛选技术规定 —6—

目录 1 前言 (9) 2 编制依据 (9) 3 术语与定义 (9) 3.1 检测实验室 (10) 3.2 质量控制实验室 (10) 4 申请详查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10) 4.1 总则 (10) 4.2 检测实验室 (11) 4.3 质量控制实验室 (15) 5 实验室筛选评审程序 (15) 5.1 筛选要求 (15) 5.2 筛选评审程序 (16) 5.3 筛选结果的发布和利用 (17) 附表1 (18) 附表2 (21) —7—

附1 (23) 附2 (25) 附3 (29) —8—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验室筛选技术规定 1 前言 为了确保参加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下简称详查)的实验室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加强详查样品分析测试质量管理,规范筛选详查实验室技术能力审核工作,特制订本技术规定。 本技术规定提出了申请详查实验室的基本技术要求及筛选评审程序,主要用于申请承担详查分析测试任务的实验室筛选工作。 2 编制依据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 27025-2008)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2016〕33号)《合格评定能力验证的通用要求》(GB/T 27043-2012)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 3 术语与定义 详查根据实验室职能、工作性质、范围等分为检测实验室和质量控制实验室。 —9—

3.1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负责依据详查有关技术规定和管理要求,开展详查样品(包括土壤、农产品和地下水)的制备、分析测试及内部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保存留存样品,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检测报告、检测结果统计报表、质控数据和质量评估报告等信息。 3.2 质量控制实验室 质量控制实验室全面负责本省(区、市)详查质量管理工作。负责按照详查有关技术规定和管理要求,组织开展本省(区、市)详查样品采集、制备、保存、流转、分析测试等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与监督检查工作,负责编写本省(区、市)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报告,参加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的详查工作质量管理监督检查。 4 申请详查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4.1 总则 4.1.1 实验室或者其所在的组织应是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对其出具的检测数据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实验室应经所在法人单位授权。 —10—

农用地分等定级报告

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土地复垦项目建成后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 辽宁浩霖土地评估有限公司 二○一五年七月

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土地复垦项目建成后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 编制单位:辽宁浩霖土地评估有限公司 编制人员:杨连晓袁宝 编制日期:二○一五年七月

1 评定范围与任务...................................................................................................................... - 1 - 1.1 评定范围....................................................................................................................... - 1 - 1.2 评定任务....................................................................................................................... - 1 - 2 主要评定依据.......................................................................................................................... - 1 - 2.1法律法规........................................................................................................................ - 1 - 2.2 政策文件....................................................................................................................... - 2 - 2.3 技术标准....................................................................................................................... - 3 - 2.4 基础资料....................................................................................................................... - 3 - 3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 3 - 3.1 土地平整工程............................................................................................................... - 3 - 3.2 灌溉与排水工程........................................................................................................... - 4 - 4 确定评定参数体系.................................................................................................................. - 4 - 4.1 标准耕作制度与指定作物和基准作物的确定........................................................... - 4 - 4.2 因素指标区与评价因素体系的确定........................................................................... - 4 - 4.3 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指数的确定............................................................................... - 7 - 5 分等因素及土样化验.............................................................................................................. - 8 - 6 划分分等单元.......................................................................................................................... - 8 - 6.1划分要求........................................................................................................................ - 8 - 6.2划分方法........................................................................................................................ - 9 - 6.2划分结果........................................................................................................................ - 9 - 7 耕地等别确定.......................................................................................................................... - 9 - 7.1 自然等指数计算........................................................................................................... - 9 - 7.2 利用等指数计算......................................................................................................... - 10 - 7.3 利用等别划分............................................................................................................. - 11 - 8 耕地等别评定结果................................................................................................................ - 11 -

治理与修复方案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

附件1 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 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征求意见稿)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目录

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和编制技术要求,用于指导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的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地方财政或其他资金支持的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可参照本指南。 二、实施方案的编制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在前期土壤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科学确定土壤治理与修复目标,正确选择治理与修复技术路线、工艺流程与参数,合理确定治理与修复周期和成本等。 (二)可行性原则 综合考虑治理与修复目标、治理与修复技术处理效果、周期和成本等因素,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可行有效的治理与修复技术,因地制宜制定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实施方案,确保实施方案经济可行、技术可操作。 (三)安全性原则 确保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施工安全,防止对施工人员、周边人群健康产生危害及对生态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三、主要内容及技术要求 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背景、编制依据、治理与修复范围和目标、技术比选、工程方案设计、项目管理与组织实施、经费预算、效益分析和项目可行性分析等内容。 (一)项目背景 1.项目所在区域概况 介绍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区域自然、经济社会及环境概况。自然概况包括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地质等情况;经济社会概况包括行政区划,相关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产业结构和布局、土地利用规划,农用地面积、农业种植结构、肥料和农药使用情况等;环境概况包括区域内主要污染源分布、环境质量总体状况、土壤污染成因及变化趋势等。 2.立项必要性 (1)土壤污染现状及其危害。简述项目所在区域农用地土壤污染的总体情况,包括土壤污染范围、程度、污染物种类及来源、污染源分布、农产品超标情况以及土壤污染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 (2)项目的代表性。简述项目的污染类型代表性、拟选用的土壤治理与修复技术可推广性。阐述项目的实施对本地区和全国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具有的借鉴和示范意义。 (3)与政策的符合性。简述项目与国家和地方相关环境保护规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土壤污染防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验室筛选技术规定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验室筛选技术 规定 —6—

目录 1 前言 (8) 2 编制依据 (8) 3 术语与定义 (8) 3.1 检测实验室 (8) 3.2 质量控制实验室 (9) 4 申请详查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9) 4.1 总则 (9) 4.2 检测实验室 (9) 4.3 质量控制实验室 (12) 5 实验室筛选评审程序 (13) 5.1 筛选要求 (13) 5.2 筛选评审程序 (13) 5.3 筛选结果的发布和利用 (14) 附表1 (15) 附表2 (18) 附1 (20) 附2 (22) 附3 (26) —7—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验室筛选技术规定 1 前言 为了确保参加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下简称详查)的实验室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加强详查样品分析测试质量管理,规范筛选详查实验室技术能力审核工作,特制订本技术规定。 本技术规定提出了申请详查实验室的基本技术要求及筛选评审程序,主要用于申请承担详查分析测试任务的实验室筛选工作。 2 编制依据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 27025-2008)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2016?33号)《合格评定能力验证的通用要求》(GB/T 27043-2012)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 3 术语与定义 详查根据实验室职能、工作性质、范围等分为检测实验室和质量控制实验室。 3.1 检测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负责依据详查有关技术规定和管理要求,开展详查样品(包括土壤、农产品和地下水)的制备、分析测试及内部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保存留存样品,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检测报告、检测结果统计报表、质控数据和质量评估报告等信息。 —8—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布设技术征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布设技术征

ocument number [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布设技术规定 (征求意见稿) 二0—七年一月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布设技术规定1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中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的布设。 2术语定义 点位超标区 指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农业部门分别开展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和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发现的农用地土壤污染超标点位所在的区域。 土壤重点污染源 指根据《土壤污染重点行业类别及土壤污染重点企业筛选原则》筛选出存在土壤累积污染影响的行业企业。土壤污染重点行业按照GB/T 4754分类,包括0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7纺织业、19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22造纸和纸制品业、25石油加丄、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7医药制造业、28化学纤维制造业、3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3金属制品业、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池制造)、59仓储业、77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危废、医废处置)、78公共设施管理业(生活垃圾处置)。 土壤重点污染源影响区 指土壤重点污染源对土壤环境造成的影响区域,包括产业集聚

影响区和土壤重点污染源周边影响区O

产业集聚影响区 指因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集聚对土壤环境造成叠加污染影响的区域。 土壤重点污染源周边影响区 指根据企业服务年限、生产规模等筛选确定的单个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对周边土壤环境造成累计污染影响的区域。 基础网格 指按照高斯-克吕格投影,采用6度分带制作的公里网,大地坐标系采用CGCS2000参数。基础网格用于控制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在空间分布上的均匀性。 3点位布设原则 合理性原则 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确定的技术路线,围绕已有调查发现的点位超标区与土壤重点污染源影响区,合理划定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调查区域,突出重点,确定有限目标。 可行性原则 根据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目标和任务,充分考虑采样时间、采样工作量和实验室分析测试能力等因素,统筹确定布点采样方案。 经济性原则 确保点位代表性最大化,最大限度节约采样成本、人力资源和实验室资源。充分利用已有调查数据,避免重复布点。

省级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编制指南(DOC 32页)

省级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编制指南(DOC 32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制作人: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

附件 省级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指导各省(区、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 2 编制原则 2.1 落实责任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是组织实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责任主体,对本行政区域详查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要统筹各方力量、科学安排详查工作,确保按期保质完成任务;要建立工作机制,将详查相关工作的责任分解落实到市级和县级人民政府,确保为详查工作提供必要的、准确的、可靠的基础支撑。 2.2 规范统一 各省(区、市)应依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及相关技术文件,编制本行政区域《实施方案》,确保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和规范要求开展本行政区域详查

工作。 2.3 上下结合 国家和地方上下结合,共同确定本省(区、市)实施方案具体目标和工作任务。在确保完成国家规定详查任务的基础上,各省(区、市)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求,适当增加调查内容。 2.4 部门协作 各省(区、市)环境保护部门牵头,会同财政、国土资源、农业、卫生计生等部门,充分利用各部门已有调查成果,发挥各部门的专业优势,强化部门间协作配合,确保统一有序推进详查工作。 3 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 (2)关于印发《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的通知(环土壤〔2016〕188号); (3)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4)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系列技术文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