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免疫学名解

医学免疫学名解

医学免疫学名解
医学免疫学名解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1、免疫学:是研究免疫应答的过程和机制的科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耐受,防止自身免疫病发生的科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与相应疾病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措施的科学。

2、免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对自身成分形成免疫耐受,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

第三章:抗原

1、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产生抗体或致敏T细胞)

3、抗原性(antigenicity):能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4、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一种抗原决定基(表位)决定一种特异性,可刺激机体产生一种相应的抗体。

5、T细胞决定基:T细胞决定簇位于抗原分子内部,必须由APC将抗原加工处理为小分子多肽并与MHC分子结合,然后才能被TCR所识别,为线性决定簇。

6、B细胞决定基:BCR能与未经APC加工的抗原发生反应,其识别的靶结构主要位于抗原分子表面的表位,为构象或线性表位。

7、共同抗原表位:存在两种不同抗原间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

8、交叉反应:一种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除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反应外,还与其他相关的抗原发生反应

9、异种抗原

10、同种异性抗原: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抗原。

11、自身抗原:正常情况下,机体对自身正常组织不产生免疫应答,处于免疫耐受状态。

12、异嗜性抗原:是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又称Forssman抗原。

13、佐剂:属非特异免疫增强剂,与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入机体后,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此物质称免疫佐剂。

14、丝裂原:有丝分裂原,非特异性激活某一类淋巴细胞的全部克隆。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

1、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有分泌型和血清抗体膜型。

2、抗体(Antibody,Ab):机体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糖蛋

3、结构域:Ig每条肽链通过链内二硫键折叠成几个具有特殊生物学功能的球形结构,这些结构称为Ig的结构域,也称功能区。

4、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HVR):Ab可变区中某些区域的aa组成和排列高度可变。又称为互补性决定区

5、同种异型: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的Ig分子所具有的不同的抗原表位。(个体特异性,位于C区)

6、独特型:同一个体中,不同特异性的抗体因其CDR(HVR )序列不同,而具

有不同的抗原表位。(位于V区)

7、IgG调理作用:吞噬细胞表面有IgG Fc受体,当IgG与抗原结合后,其Fc 段与吞噬细胞上的IgG Fc受体结合,从而使吞噬细胞更有效地捕获抗原。

8、IgM调理作用; IgM与Ag结合后,激活补体产生C3b,IgM-Ag与C3b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通过C3b结合至吞噬细胞的C3b受体上。

9、多克隆抗体:由含多种抗原表位的抗原刺激机体多个B细胞克隆产生的免疫血清,含多种抗体的混合物

10、单克隆抗体: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的,由识别一个抗原表位的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均一的、针对该表位的特异性抗体。

第五章:补体(Complement,C):

1、补体:一组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参与免疫防御、免疫调节等作用,也称为补体系统。

2、经典途径(C1途径):由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启动激活的途径,主要由C1q与激活物结合后,顺序活化C1r、C1s、C2、C4、C3,形成C3转化酶(C4b 2a)与C5转化酶(C4b2a3b)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

3、替代途径(旁路途径、C3途径):由病原微生物等提供接触表面,而从C3开始激活的途径,指由B因子、D因子和备解素参与,直接由微生物或外源异物激活C3,形成C3与C5转化酶,激活补体级联酶促反应的活化途径。

4、MBL途径:由MBL结合至细菌启动激活的途径,

第六章:细胞因子

1、细胞因子(cytokine,CK)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作用的,具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促进造血以及刺激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等功能的小分子蛋白质统称。

2、IFN干扰素:指由干扰素诱导剂或病毒感染诱导组织细胞产生的,具有广谱抗病毒,调节免疫的小分子蛋白。

3、TNF肿瘤坏死因子:一类能杀伤肿瘤或使体内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物

4、CSF集落刺激因子:能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细胞进行增殖分化,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集落的细胞因子。

5、趋化因子:吸引白细胞向一定方向移行,也是刺激白细胞活化的小分子蛋白。

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1.白细胞分化抗原(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的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2、CD:(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分化群应用单抗鉴定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

3、粘附分子:是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众多分子的统称。

4、整合素家族:主要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使细胞得以附着而形成整体。

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以及编码分子

1、组织相容性:指不同个体间进行组织或器官移植时,受者与供者双方相互接

受的程度。

2、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引起强而迅速排斥反应,在移植排斥反应中起决定性作用。编码该抗原的基因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3、HLA复合体: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位于第6号染色体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编码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

4、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人类白细胞抗原):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分布在人体所有有核细胞表面

5、锚定位(anchor site):抗原肽上能和HLA分子抗原肽结合槽相互作用的特定位点

6、锚定残基(anchor residues):位于锚定位上的氨基酸残基

7、共同基序(consensus motifs):一种HLA分子所能结合的不同抗原肽,往往带有相同或相似的锚定位和锚定残基,后者即为不同抗原肽的共同基序

第九章B淋巴细胞

1、免疫活性细胞(immunocompetent cell,ICC):T、B细胞均有特异性抗原受体,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2、等位排斥(allelic exclusion):Ig 基因重排时,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中只有一个能表达,使得一个B细胞只能表达一种轻链和一种重链

3、同种型排斥(isotypic exclusion):一个B细胞中,κ链基因和λ链基因只有其中的一种能够表达,使得一个B细胞只能表达κ或λ链中的一种

4、BCR:B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B细胞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Ag,膜表面免疫球蛋白(mIgM、mIgD),分为胞外区、跨膜区、胞内区。

第十章:T淋巴细胞

1、TCR的发育(基因重排):在双阴性晚期β链完成重排并开始表达,与替代α链(pre T cell α)形成替代TCR (pTα:β);在双阳性期α链完成重排并开始表达,与β链形成TCRαβ

2、阳性选择:在胸腺皮质中,DP细胞TCR与胸腺皮质上皮细胞表面的MHC I/II 类分子以适当亲和力结合,分化为CD8/CD4的SP细胞;不能结合或高亲和力结合的DP细胞发生凋亡。

3、阴形选择:在胸腺皮髓质交界处或髓质区,能与DC或M提呈的自身肽/MHC 复合物高亲和力结合的SP细胞,发生凋亡;而不能识别抗原的SP细胞则发育成熟。

4、TCR:所有T淋巴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分子基础

TCR结构:2条不同肽链构成异二聚体,两种类型---TCRαβ(多)、TCRγδ(少),每条肽链均有V区、C区组成

5、自身MHC限制性:T细胞在识别APC提呈的Ag肽时,TCR既要识别Ag 肽,又要识别自身的MHC分子。

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1、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指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提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

2、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 :是一群异质性的细胞, 抗原提呈功能最强, 是唯一能够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专职APC 。

3、抗原加工(antigen processing ):APC将胞浆内自身产生或摄入胞内的抗原消化降解为一定大小的抗原肽片段,与胞内MHC分子结合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过程。

4、抗原提呈(antigen presenting):APC将其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提呈给T细胞,供TCR识别,诱导T细胞活化的过程。

5、外源性抗原: 通过吞噬或吞饮等作用被APC从细胞外摄入的抗原,以抗原肽-MHC I I类分子复合物形式提呈给CD4+T细胞。

6、内源性抗原: 细胞内合成的抗原,以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形式提呈给CD8+T细胞。

第十二章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1、适应性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指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诱导机体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和发挥效应的全过程。

2、细胞免疫应答(Cell-mediated Immune Response ) :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性T细胞,发挥清除抗原效应的全过程。

3、免疫突触(immunological synapses):T细胞与APC相互作用过程中,由TCR 和肽-MHC复合物及聚集的黏附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圆柱状结构

4、自身MHC限制性:T细胞的TCR特异性识别APC提呈的Ag肽时,同时识别与Ag肽结合的自身MHC分子。

第十三章体液免疫应答

1、体细胞高频突变:在抗原诱导下,处于分裂中的生发中心母细胞的Ig基因IgV 区基因发生高频率点突变。

2、亲和力成熟:生发中心的B细胞经体细胞高频突变后,其中表达高亲和力BCR 的B细胞才能有效地结合抗原,并在抗原特异性Th细胞辅助下增殖,产生高亲和力的抗体

3、Ig类别转换:又称同种型转换,即B细胞在受抗原刺激后,首先合成IgM,然后转为合成IgG等类别的抗体。

4、初次应答:机体初次接受适量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免疫应答。

5、再次应答(二次应答或回忆反应):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刺激产生的免疫应答。

6、体液免疫应答: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抗原特异性B细胞发生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第十四章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1、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天然免疫,机体与生俱有的防御机能。机体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2、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存在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一类受体,能直接识别病原体或宿主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的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

3、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ular pattern, PAMP)

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结合的某些病原体或其产物所共有的高度保守的特定分子结构,也包括宿主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的特定分子结构。

第十五章免疫耐受

免疫耐受:指免疫活性细胞(T、B)接触某种抗原性物质时所表现的一种特异性的无应答状态。

中枢免疫耐受:指胚胎期及出生后T、B细胞发育的过程中,遇自身抗原所形成的耐受。

外周免疫耐受:成熟的T、B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遇到自身或外源性抗原形成的耐受。

免疫忽视:组织特异性抗原浓度低,不足以活化相应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这种自身反应性T细胞与自身组织特异性抗原共存,在正常情况下,不引起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克隆无能(clonal anergy):T细胞活化需双信号,仅有第一信号而缺乏第二信号,T细胞不能活化、增殖,处于一种无能状态

低带耐受:抗原剂量太低引起的免疫耐受。

高带耐受:抗原剂量过高引起的免疫耐受。

第十七章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指机体接触抗原后,发生以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细胞损伤为表现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变应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IgE,引起速发型变态反应的抗原性物质。

第二十二章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凝集反应

沉淀反映

ELISA

第二十三章免疫学防治

人工自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绪论

微生物:自然界中一群需借助显微镜放大后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病原微生物:

医学微生物学: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及其所致疾病的实验室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染色体外遗传物质,闭合双链环状DNA,控制细菌的某些遗传性状

鞭毛

菌毛

荚膜

芽孢: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为细菌休眠期

细菌L型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专性厌氧菌

培养基

细菌素

菌落

热原质

第三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消毒

灭菌

防腐

无菌和无菌操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