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广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广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广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广西经济发展

广西经济发展 朱文亮 今天谈起广西经济的发展,我觉得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而要从解放思想这一方面说起,我觉得更是困难,尤其是在今天的时局的情况下。我们来发展经济,到底需要怎么来解放思想,或者说运用如何样的思维来应对社会经济的进步。在此,我不想仅“思想”方面来谈经济的发展,因为仅从一方面来谈,会将经济的发展看得很片面。所以,在此我选择若干个方面来简要谈谈我对广西经济发展的想法。 现状和历史 就目前广西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总体程度来说,不用全国的地位如果,就是在西部的12个省、市、区也谈不上是很出类拔萃。在此我们说的是总体程度,而不是单单指的是GDP或者是居民可支配出入来说的,而应该还包括居民的教育、医疗、文化、科技创新程度等等方面。广西经济今日的落后,我不简单思想领域的问题,我想更多的历史上的问题,因此在谈如果发展经济之时不能仅仅谈现阶段“解放思想”问题,有些问题应该是更深层的历史问题,明白这一情况是否也是一种解放思想呢?广西这一地区自古以来并非中国的富裕地区,也是更不是容易接近的地区。自秦朝开始的朝代对于这一地区出于国防安全和民族团结的考虑,一直采用比较的宽松的政策。即使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也建立了民族自治区,但是中央政府在此并没有在此投入较多的工业项目,而加之原先的农业基础不好,教育文化落后的等先天性缺陷。今日之落后是长期历史过程造成的,所以要想改变的今日的落后的面貌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而是需要经过一长期的奋斗的过程。 一些案例的分析 下面就广西进行现代化建设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在此作一简单的分析: 第一,就整个地区而言,城市化水平不高,尤其缺乏一些核心的大城市。目前的广西的三大城市南宁是政治文化教育中心,而柳州是交通和工业中心,但桂林的旅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有一定优势另外在外其声誉很高,就总体而言实力相当。按说这应该是好事,因为他们实力的相当代表着区域经济发展平衡。这样的情况是本来稀有的资源过于分散,使其单个实力必然不强,其这三座城市的竞争力都较弱,对周边县区的缺乏相应的辐射力。虽然国家一直强调要合理发展中等规模城市,但是中等规模城市的实力毕竟不如大城市那样强大,而一个省区只有一些实力不强的中等城市对本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起不到太大的辐射力。就以区内最实力最强的城市南宁市来说在西部的城市中综合实力仅才排列第八位,这个和广西在西部地区的总体实力的排名实在是不相符合。而被誉为西部城市三巨的头重庆,西安和成都,它们的潜在竞争力和实力即使放在沿海地区仍是不可小视,或许这些城今日在GDP总量上它们不及一些东部的城市,但是他们在科技,文化,教育,区位等诸多方面起的优势。使其将来的发展用有着巨大的潜力。 反观现在广西的城市,最大的南宁市区人口仅仅才150万,国民生产总值也只有不到600亿,这样城市实力和规模显然难以参加日趋激烈的国内外竞争。所以将来的广西的发展必须要培育一两个大型的核心城市,是指在国内有较强的竞争力,这样才辐射到广西其他地区。不要搞什么“平均主义”,搞个个都不错,但是没有一个能拿出手的。在发展之初,城市之间应该需要拉开一些档次的。 关于“效率”和“公平”之间的争论在现在中国双方都足够的力量来压倒对方。中国之大,地区差异之大,所有的问题都不能一刀而切。就现在的广西区而言,我想应该是效率优先,积极培养一些具有实实在在竞争力的核心城市,在先进带动落后。当然在注重效益的时候绝对不能置公平而不管。 第二,产业规划不合理,真正的优势和劣势不分。关于的广西将来的主导和支柱产业我们从政府的报告来看主要是以制糖、有色冶金、电力、汽车机械、建材、食品、医药等,以及借助地理位置的优势,成为中国东盟的物流中心和西南出海大通道的要塞。总体看来这些项目,均属于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相对于现在广西的情况基本还是很合适的,但是在真正执行起来的时候却出现在了很大的偏差。 1.首先是夸大了区位优势。目前情况而言广西优越的区位优势还不能体现出来。因为广西周边的省份除了广东之外,其经济发展水平都不高,因此把对广西的区位优势就体现不出来。而且所谓的西南出海通道现在已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已近30年的中国内地,在长三角、珠三角、浙江以及福建沿海地区,区域经济的活力丝毫不弱于任何小“龙”小“虎”。 温州进入“凯恩斯主义”时代? 曾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教科书式范本的“温州模式”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温州这个令人惊叹的地方,生产出了占全国市场份额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电器、泵、拉链、五金制品、汽摩配件、文教具等产业在国内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86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以“小商品、大市场”6字概括了“温州模式”,称其重要意义在于激活了一个民间自发的、遍及全国的大市场,并直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流通网络。 近年来,温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前面的标兵越行越远,后面的追兵咄咄逼人”,传统产业的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成为影响温州竞争力和成长性的重要因素。 “温州模式”扬名世界的三件“利器”也出现了钝化的迹象:一是温州价廉物美的轻工产品频繁遭遇国际贸易壁垒,出口受阻;二是温州资本难寻出路;三是温州第一代创业者的市场精神在第二代接班人中已难觅踪迹。 温州市政府在经济发展初期的施政理念为温州民营经济的自由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无为”的旗帜下受到削弱。 2005年之后的温州经历了政府职能的一次巨大转变,从一向奉行的“无为”到“有为”,从“不管”到“强管”,招商引资成为这个地级市的“一号工程”。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表示:“如果没有外来资金的投入,没有先进设备的引进,没有先进智力的引入,温州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难度很大。” 凯恩斯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西方自由放任经济时代的结束,温州在经过20多年的自由发展之后,是否也进入了某种意义上的“凯恩斯主义”时代呢?一个强势的政府又会将“温州模式”引入怎样一条道路? 苏州模式只长骨头不长肉? “只长骨头不长肉”,对于多年来中国最耀眼的城市经济明星苏州而言,可能是最具争议的一种评价了。 所谓“苏州模式”,实际上是类似于早年日本和韩国“政府主导型”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政府除了提供制度和政策环境外,还通过制定非常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来吸引外资。有外商笑称,“在苏州办事,找厂长、经理没有用,要找局长、找书记”。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循环经济发展“十二 五”规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宏观经济体制改革 【发文字号】桂政发[2013]3号 【发布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 【发布日期】2013.01.09 【实施日期】2013.01.09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XP10 【失效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自治区人民政府文件的决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桂政发〔2013〕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广西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发展循环经济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是我区化解快速发展与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减少污染排放矛盾,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后地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实体经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循

环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坚定不移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努力把我区循环经济提高到新的更高水平。 《规划》是指导我区循环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和制订扶持政策的重要依据。实施好《规划》,对我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加快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美丽广西建设,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均衡发展,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各级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实施《规划》,明确自身职责任务,切实将所负责的推进工作纳入本级本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制订和完善相应工作方案,统筹好近期与远期的目标任务,安排好各个阶段的规划实施重点和项目,并逐项分解落实到具体机构和责任人。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要切实承担起综合协调职责,负责统筹推进循环经济的各项工作;自治区工信委、科技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环保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农业厅等各有关部门和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都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力以赴抓好落实,共同把《规划》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2013年1月9日 广西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目录

论线性经济到循环经济的发展

论线性经济到循环经济的发展 摘要:工业革命后,线性经济的发展使矿产资源日益枯竭,并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应运而生,使地球上有限的矿产资源得以循环使用,使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线性经济清洁生产资源再生 资源是制约人类文明文明的决定性因素。 16世纪,由蒸汽机引发的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开始了,为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一场浩浩荡荡的对资源的“掠夺战”开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落后的生产技术、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以及人们在极小的付出后获得的极大的回报等多重因素作用下,“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经济的经营模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商人的亲睐。随着制造业的高度发展,线性经济“重开采,轻再生”的模式不仅导致资源严重浪费、生产规模大,不断被“发现”的矿产资源也被严重透支,还给后代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生态债”,能源短缺开始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据统计,中国GDP,至少有18%依靠生态和资源的透支。 人们开始反思如何改变现状,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生产过程的末端,对产生的污染物实施有效的治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环境的破坏趋势,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与线性经济相伴随的末端治理凸显其局限性。首先,传统的末端治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生产所带来的污染。其次,末端治理成本较高,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三,末端治理使企业满足于在环保法规内生产,而阻碍了环保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第四,末端

治理阻碍社会技术的革新。 在不可逆转的资源枯竭的现状下,“再生”成为唯一的解决办法。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即将到来的宇宙飞船式经济》一文中首先提出人类未来的经济法则应该像宇宙飞船中的“封闭经济系统”那样通过循环进行物质的再生产。 近半个世纪,资源开发的经济成本与环境代价加大,部分国家甚至已经开采使用深海能源,能源价格上涨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与此同时,近三百年来产生的“工业废物”却在不断增加,精明的商人发现了这座巨大的“金矿”并开始“转型”利用废物提炼有用的原材料,加速了回收利用的技术。社会生产逐渐开始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资源再生时代”结束了“资源掠夺时代”,“循环型社会”在逐渐成型、发展。 经过多年的实践表明,循环经济的生产发展模式,对企业本身、对环境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促使人与自然走向和谐!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改革的重中之重! 从企业的角度看,循环经济不仅节省了原材料,也降低了企业的排污量,真正做到“降耗”、“减排”;另一方面,废弃物的循环使用让企业原材料物质流减少,促进企业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从区域的角度看,建设如丹麦卡伦堡工业园之类的生态工业园,使得不同的企业之间互相消解所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实现范围内企业间的共生,减少废料的产生与处理费用,促进物料的循环使用,同时实现经济增长与环

《广西主要工业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说明》

广西地方标准《广西主要工业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广西主要工业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起草小组

目录 一、前言 (1) 二、任务来源 (2) 三、工作简况 (2) 四、标准的主要内容和范围 (3) 五、编写依据及总原则 (3) 六、确定标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5) 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国家标准情况......... ......》 (9) (10) 八、贯彻执行主要工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标准的有关建议 九、其他事项说明

《广西主要工业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前言 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和自然资源的日益短缺,环境和资源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循环经济应运而生。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其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目标,构筑“资源一产品—废弃物一再生资源”的闭路循环,有效利用资源和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对 “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它强调的是在生产活动之初尽可能少地投入自然资源,生产活动之中尽可能少地消耗自然资源,生产活动之末尽可能少地排放生产废弃物,以达到对自然资源的节约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面向环境、基于工业企业循环经济的思想日益深入民心,达到全社会的 普遍关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也将得到极大提高,其中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操作可行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工业企业的循环经济状况进行监控。编制符合我区主要工业循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标准对广西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状况进行总体的定量判断,作为政府、园区、企业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加强管理的依据,作为对支柱产业发展业绩评价的重要参数,为推进广西“十二五”工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任务来源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 号),广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继续教育90分试题

1.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是( C ) A.双元回收系统模式 B.行业协会推进模式 C.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 D.单系统循环共生模式 2.下列主要反映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的概念是( B ) A.天气 B.气候 C.气温 D.水汽 3.碳关税是一种特殊的关税政策,指对高能耗产品的(A )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A.进口 B.出口 C.进出口 D.生产 4.随着技术进步和环保事业的发展,风能发电在( A )途径上将完全可以与燃煤发电竞争。 A.商业 B.工业 C.农业 D.环保事业 5.中国在2009年12月7日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做出了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到2020年中

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A )年下降40%-45%的承诺。 A.2005 B.2006 C.2007 D.2008 6.当全球气温比1750年工业革命之前测定的标准气温高出2摄氏度的时候,将会引起(B )的灾难一触即发。 A.工业发展 B.生态环境 C.农业发展 D.商业发展 7.循环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需要建立( C )来保障其健康发展。 A.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 B.资源环境产权制度 C.绿色政绩考核制度 D.碳排放考核 8.自然存在的主要温室气体包括( D) A.二氧化碳、臭氧 B.水蒸气、二氧化碳 C.氧化亚氮、甲烷 D.水蒸气、二氧化碳、臭氧 9.研究表明,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近似( C )的曲线关系。

A.倒“V”形 B.“V”形 C.倒“U”形 D.“U”形 10.( B )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11.(D )推出了一系列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所谓“绿色新政”,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政策。 A.老布什政府 B.克林顿政府 C.小布什政府 D.奥巴马政府 12.我国第一个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城市是( A ) A.上海 B.北京 C.杭州 D.成都 13.低碳经济理念是在( B )的背景下产生的。

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与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与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贾根良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100872,北京)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智库第3届高层论坛》(清华大学,2010年6月15日上午)会议论文(有修改) 摘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场思想和意识形态的革命,我国应对“后危机时代”的绝大部分政府政策都存在着致命的缺陷。英国和美国在经济崛起过程中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经验对我国具有重大借鉴价值,中国需要效仿美国19世纪保护国内市场和民族企业、排斥外国直接投资和实施内部改善等为核心的内需发展战略。为此,必须对我国过去15年奉行的“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进行彻底的批判。为了扭转依附型国家和殖民地经济的命运,我国亟需尽早做出战略规划,经过几年的战略调整,最终实现向“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大转型。目前在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实施如下措施:强制性地大幅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国家通过直接干预统筹对外贸易,建立中国出口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卡特尔(即价格联盟);回购外资企业;大幅度减少出口退税;提高进口产品关税;撤消政府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的承诺,坚决把跨国公司或外国资本排除在自主创新支持之列。 关键词: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第三次社会经济大变革,而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应该是中国“后危机时代”总体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人们仍没有跳出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传统思维,我国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缺乏研究。为了对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一种深邃的历史视野,本文首先讨论了英国和美国崛起过程中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经验。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初步的批判。深刻认识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致命弊端是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思想前提。最后,本文提出了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构想和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建议。 一、英国和美国崛起过程中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经验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以外部需求、外国直接投资和自由贸易为核心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遭遇空前危机,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应对危机,但这些措施的绝大多数部分都值得商榷。首先,政府采取了两年内投资4万亿人民币等重大措施拉动内需,这些措施虽然取得了某些成效,但却造成了严重的房地产泡沫,为未来的城市化埋下严重的隐患,得不偿失。其次,政府重新恢复出口退税,是一种饮鸩止渴式缓和危机的做法,它将使我国更深地锁定在依附美元霸权的殖民地经济而推迟发展模式的转型。1[①]再次,今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9号)将对中国经济造成深远的恶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 1、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 2、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3、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4、南北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5、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1、历史基础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历史差异,是构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现实差距的重要 因素之一。 2、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是指一个地区与周围各种社会经济事物关系的总和,包括位置关系、地域分工关系、地缘政治关系、地缘经济关系以及交通、信息关系等。区位条件作为经济区域的成长基础,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它在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起飞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甚至决定性作用。 3、制度因素 中国的改革,发展了市场经济,也同时造成了富裕的城市和东部地区更加 富裕,贫穷的农村和西部地区更加贫穷,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4、政策倾斜效应 政策的倾斜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5、人力资源差异

区域间人力资源差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有 思想文化因素和教育共同组成的人力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条件。应当看到,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思想文化和教育存在着较大差异。 (三)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评价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积极意义 (1)区域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2)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区际竞争与合作的基础。 (3)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给落后地区造成一种压力。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消极影响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制约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损害落后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剧区域经济的矛盾。 (3)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4)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四)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思路 1、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各地区经济都应融于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2、遵循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继续允许和鼓励有优势的地区发展得更快、更好,以此引领全国经济发展。 3、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缓解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趋势。 4、落后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发挥自身优势,赶超发达地区。所谓落后地区,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下层次的地区。它包括以下含义:① 落后地区是一个相对的地域概念。

我国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对策浅析

2010年煤炭经济研究优秀论文(调研报告)我国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对策浅析 摘要:循环经济是研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与自然生态三个大系统之间的关系与和谐发展的理论,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经济增长模式。而传统的“高度开采、高度浪费、低度利用”的能源开发利用模式,使得煤炭资源及相关产品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设煤炭循环产业经济,充分利用资源,将煤炭和伴生物“吃干榨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和谐生态工业, 就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煤炭企业循环经济模式的确立需要考虑企业自身情况,不同的煤炭企业特征适合不同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本文探讨了中煤集团、同煤集团、平煤集团、兖矿集团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模式,最后针对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煤炭企业;循环经济;模式

一循环经济概述 循环经济是研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与自然生态三个大系统之间的关系与和谐发展的理论,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经济增长模式。二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传统的“高度开采、高度浪费、低度利用”的能源开发利用模式,使得煤炭资源及相关产品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经济增长模式。因此,建设煤炭循环产业经济,充分利用资源,将煤炭和伴生物“吃干榨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和谐生态工业,就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 变粗放、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重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为生态化、集约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与产品结构,是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煤炭企业必须树立循环经济科学的发展观,以建立科学生态工业链为主线,以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废物回收利用等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解读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解读 中国网 https://www.doczj.com/doc/f38018366.html, 时间: 2008-02-28 发表评论>> 中国国情专题库:透视中国问与答 【关键词】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规划》摘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和玉林、崇左两市物流等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 万平方公里,2006 年末总人口1255 万人。 【解读】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国与东盟、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合作、泛珠三角合作、西南合作等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拥有沿海1595公里海岸线,深水岸线160多公里,是国内仅存的未大规模开发的连片沿海岸线,是我国沿海地区规划布局新的现代化港口群、产业群和建设高质量宜居城市的重要区域。 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是国家深化西部大开发,完善沿海经济布局,推动形成东中西良性互动和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重大战略举措。 【关键词】 功能定位 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规划》摘要】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是: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解读】把北部湾经济区定位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突出了开放合作的主题,表明北部湾经济区在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中将担任重要角色。这一功能定位以面向东盟合作和服务带动“三南”为支点,把构建国际大通道和“三基地一中心”作为核心内容,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重要国际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农经081 ) 摘要:“统筹区域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要求之一。当前,我国正在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在此发展进程中,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区域发展特色。怎样正视我国东南西北地区的差距和发展潜力,是统筹区域发展的前提之一。 关键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1.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概述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的需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应的是:启动经济高速发展的车轮,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进一步加速经济发展,实行全局较均衡但局部不均衡的发展战略;保持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实行协调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需要。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需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精髓就是从“先富到后富再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指出:“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并且先富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更好的发展。”在视察南方讲话中,小平同志又一次强调了这个问题,他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同时,他又指出:“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其实质是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允许而不是限制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而其最终目的则是实现共同富裕。中央对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关系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并进一步提出,“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发展和协调发展。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实现现代化。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和开发,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企业”,要“从多方面努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在“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党中央下决心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这将使我国地区经济结构发生重要变化,与此相适应,将逐步形成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并为最终实现全国的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国情 2.1 我国是个大国,经济区域众多,条件千差万别,因而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状况有差异。

广西循环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

广西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 前言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富民强桂”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编制《广西“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我区循环经济发展方向、目标、路径和重点,对于推进我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西循环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以及《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编制,是我区的重点专项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广西循环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循环经济其他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区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采取了

一系列措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第一节产业基础 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三次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为“十二五”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夯实了产业基础。 一、农业循环经济成效显著 (一)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迅速 基本形成了以种蔗-制糖-造纸(酒精)-肥料(肥水),种桑-养蚕-造纸(制板)、蚕沙-沼气-有机肥-提取叶绿素,蚕蛹食品-保健用品-桑叶茶-果桑开发,稻草、桑杆-食用菌等为代表的种植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牧草或秸秆—草食家畜—食用菌—农林作物”的草食动物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培育了“养殖+沼气+种植”以及“猪+沼+果(稻、菜、蔗等)+灯+鱼”等立体生态模式。 (二)循环农业模式和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累计推广生态农业模式3750万亩,增收38.2亿元;建设生态鱼池8.9万多个,示范工程每年增收2.67亿元。推广“三免”技术8754.73万亩,“三避”技术8627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应用面积5012万亩,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累计认定面积2036.2万亩,生态富民小康建设示范“十百千万”工程推广面积3750万亩,单项生态农业技术推广面积61200万亩次。推广应用绿色植保技术2800万亩次,应用频振式杀虫灯10.76万台。推

循环经济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同名13509)

循环经济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实践基础。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崇尚节俭、尽量做到物尽其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文化基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是循环经济的思想基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有一个内涵不断扩大、思路逐步清晰、重点与时俱进的过程: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政策优惠等措施,约束或鼓励企业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对工业“三废”“吃干榨尽”;从1994 年开始推行清洁生产,现在又倡导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这些都是我国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既有技术选择问题,即依靠技术进步支撑循环经济的发展;又要采用系统思路进行整体设计,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竞争力的问题。 1. 以高效利用为核心延伸产业链。 ①以煤为基础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近年来,我国不少煤炭企业(集团) 以煤炭资源为核心,选择先进适用技术,通过洁净煤利用和转化技术的优化集成,实现能源化工的联产、洁净,形成了煤——电、煤——电——化、煤——电——热——冶、煤——电——建材等发展模式,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佳。例如,兖矿集团提出“以煤为本,煤与非煤并重”,“以煤炭资源为依托,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为标志”,构建煤化工、煤电铝、金融和第三产业四大非煤支柱产业。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公司在这方面采取了许多举措。如:矿矿建洗选煤厂、改造、扩建了石圪节、五阳洗煤厂,新建了漳村矿选煤厂、漳村矿焦化厂;常村矿同步建成了洗煤厂等。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在进行经济转型试点时,重点发展第一、三产业,形成了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第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格局。 ②区域热电联产工程。热电联产比热、电分产的效率高30 % ,集中供热比分散小锅炉供热效率高50 %。“十一五”期间重点在以采暖热负荷为主,且热负荷比较集中或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建设20 万kW 等级及以上的高效热电联产机组;在工业热负荷为主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以热力为主的背压机组;在以采暖供热需求为主,且热负荷较小的地区,先发展集中供热,待具备条件后再发展热电联产;在中小城市建设以循环流化床为主要技术的热电煤气三联供,以洁净能源作燃料的分布式热电联产和热电冷联供,将现有分散式供热燃煤小锅炉改造为集中供热。石化、化工企业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热电工程。2010 年若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35 % ,需要新增热电机组3 500 万kW ,工业集中供热新增热电机组1 100 万kW ,占全国火电装机容量的20 % ,与电、热分产相比,年可节能7 000 万tce 。 ③煤化工产品多联产及高附加值利用。在煤基液体燃料生产中,利用先进的脱硫技术回收煤中的硫磺;煤气化后剩余的废渣,作为建材行业的优质原料;同时将生产过程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相结合进行热电联产,可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投资费用和生产成本。对于产品甲醇和二甲醚,它们还可以进一步裂解生产低碳烯烃,成为我国急需的乙烯原料的新来源。以煤气化为龙头,以煤化工产品多联产为纽带,通过系统集成,建设多产业共生的生态工业园区,将“肮脏”的煤炭转变为高效、清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是一项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举措。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近年来,循环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中一种新型的资源利用模式与理念,正越来越被接受和认可。现代传统农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有待于运用循环经济原理与方法来解决。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够显著缓解农业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对于破解我国农村土地矛盾尖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足问题有明显推动作用。 根据农业循环经济的“3R”原则: 减量化(Reduce)原则要求减少农业投入,从而直接降低成本。目前我国农业普遍存在农药、化肥等投入偏多的情况,导致环境污染、土壤功能弱化、农产品易受污染等负面影响,因此农业循环经济要求在保证不降低产出的情况下,通过提高效率来相对减少投入量。 再利用(Reuse)原则要求对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通过对农业生产与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将废弃物污染转化为资源,不仅可降低污染,而且提高了资源附加值。 再循环(Recycle)原则要求对可再生资源进行反复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尽量少产生废弃物,少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和方法,可为今后的农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对于循环农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评价某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方法(流程) 1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基本内容 在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产生与排放量,加大对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系统的产出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是循环经济型农业的总体目标。因此,对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可以结合农业生产的行为以及相应的结果来考察,据此建立一个BPEIR概念模型,即行为-压力-效果-冲击-反应模型(图1)。因为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存在一个循环总量,而且该循环总量大小取决于系统外的投入以及系统内的消费量。如果对于一个区域系统投入加大,消费量减少,则循环总量会增大,对于系统产生的压力增加,从而会造成系统内各组分向不利的方向发展,比如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使用过多,促使其有效利用量下降,则会带来土

广西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课程

广西循环经济进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 前言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区科学进展、和谐进展、跨越进展,加快“富民强桂”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编制《广西“十二五”循环经济进展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我区循环经济进展方向、目标、路径和重点,关于推进我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进展方式转变、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展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加快经济进展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进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西循环经济“十二五”进展规划,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进展循环经济的意见》以及《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编制,是我区的重点专项规划,是指导以后五年广西循环经济进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循环经济其他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进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区高度重视进展循环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进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进展方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第一节产业基础 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进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

见》,扎实推进三次产业的循环经济进展,为“十二五”加快进展循环经济夯实了产业基础。 一、农业循环经济成效显著 (一)农业循环经济进展迅速 差不多形成了以种蔗-制糖-造纸(酒精)-肥料(肥水),种桑-养蚕-造纸(制板)、蚕沙-沼气-有机肥-提取叶绿素,蚕蛹食品-保健用品-桑叶茶-果桑开发,稻草、桑杆-食用菌等为代表的种植业循环经济进展模式,以“牧草或秸秆—草食家畜—食用菌—农林作物”的草食动物循环经济进展模式,培育了“养殖+沼气+种植”以及“猪+沼+果(稻、菜、蔗等)+灯+鱼”等立体生态模式。 (二)循环农业模式和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累计推广生态农业模式3750万亩,增收38.2亿元;建设生态鱼池8.9万多个,示范工程每年增收2.67亿元。推广“三免”技术8754.73万亩,“三避”技术8627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应用面积5012万亩,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累计认定面积2036.2万亩,生态富民小康建设示范“十百千万”工程推广面积3750万亩,单项生态农业技术推广面积61200万亩次。推广应用绿色植保技术2800万亩次,应用频振式杀虫灯10.76万台。推广冬季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417.3万亩,增收12.5亿元。建设沼气池371.3万座,农户入户率达46.4%。 (三)废弃物实现高效资源化和减量化 要紧农作物秸秆作为肥料还田利用的达33%、作为饲料利用的达21%、作为燃料利用的达20%、作为原料利用的达15%。每年

最新我国循环经济的箭式发展模式

我国循环经济的箭式 发展模式

我国循环经济的箭式发展模式 刘炜[1][2]陈景新[3] [1]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2]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河北廊坊,065000 [3] 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河北廊坊,065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推广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这里深入分析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现实基础,提出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构建了我国的循环经济箭式发展模式。 关键词:循环经济箭式发展模式 Research on the Rocket Mode for 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 in China LIU Wei[1][2]CHEN Jing-xin[3] [1] School of Economics,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0 [2]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Langfang Hebei, 065000 [3]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angfang Department, Langfang Hebei, 065000 Abstract: Although the promo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China, but the situation is still austere. Here we analyse the practical foundation and the academic gist of developing Chinese circular economy and construct the rocket mode for 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 in China. Key Word: Circular economy, Rocket form, Development mode 作者简介 刘炜(1970.10-),男,武汉理工大学在职博士研究生,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循环经济,曾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先后获得2006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三参加人)、第十一届河北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主持人)。 注:本文发表在《生态经济》2009年第3期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分析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分析 付瀚,曹馨方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09) E-mail:xiyue61@https://www.doczj.com/doc/f38018366.html, 摘要:在传统农业中,人们为追求农业的高产出,最大限度的向农业投入化学能和机械能,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农业生产的研究表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够实现农业经济效益与自然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本文简要阐述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原则,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我国建设的重要意义。重点探讨了国内外农业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这些成熟的模式是各地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良好借鉴。提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并创新提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新思路,走“工业—农业”循环经济道路,形成大农业循环经济;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对策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人们更加重视循环经济,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在20世纪40年代,各国将现代科学技术大规模应用于传统农业,其基本思想是最大限度地向农业生产投入化学能和机械能,以谋取农业的最高产出。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也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了解决农业面临的困难,各国为此寻找新的出路。把循环经济的思想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的增长,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 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应用于农业生产体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减少农业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在农产品的产出端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使废弃物可以作为再生资源,再次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和自然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农业循环经济它尊重生态系统和经济活动系统的基本规律,以农业经济效益为驱动力,按照3R原则,通过优化农业产品生产至消费整个产业链的结构,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使用和农业产业活动对环境的有害最小排放或最小侵害的一种农业生产经济模式。[1]其实质是要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农业经济活动向生态化转变。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存在着差别:传统农业经济是一种由“自然资源—粗放生产—消费消耗—大量废弃—末端治理”所构成的单向线性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模式中,人们先把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大量开采出来。然后又将污染物和废弃物大量排放出来, 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而农业循环经济则倡导一种建立在农业资源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农业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自然资源—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整个农业经济系统以及生产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废弃物,并且产生的废弃物可用于再生资源继续使用,最终形成资源反复循环流动利用的过程。农业循环经济旨在将农业经济活动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实现对环境的有效保护,它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