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服务礼仪》精品课程介绍.

《旅游服务礼仪》精品课程介绍.

《旅游服务礼仪》精品课程介绍.
《旅游服务礼仪》精品课程介绍.

《旅游服务礼仪》精品课程介绍

一、《旅游服务礼仪》精品课程建设现状

1.课程建设措施

为贯彻国家教育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思想,学校大力培养市场急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以满足市场需求。学校历来重视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建设。2006年,成立了专业建设领导小组,选择了部分市场需求量大、就业指向明确、实验实训设施相对较好、师资力量相对较强的专业作为学校的重点精品建设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被列为重点专业,并成立了旅游教研室。旅游服务礼仪课程被列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之一,学校确定了课程负责人,全面负责课程建设工作。在经费投入上,优先保证重点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从2007年开始,每年设立4000 元的专项经费,确保在三年之内,将该课程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2.课程目标

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将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于为行业培养现场导游、旅行社服务与管理、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的应用型(高职)和技能型(中专)人才,毕业前取得普通话证、导游证。这种定位既符合当前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又符合就业要求,也符合旅游行业对人员培养的要求。由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都是按照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制作的,因此,职业岗位指向十分明确。

旅游服务礼仪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是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可以说礼仪贯穿于旅游服务的全过程,关系到整个旅游业的形象和美誉度,是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开好这门课程,是旅游业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不仅对学生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对提高学生的气质修养也有重要的作用。其内容主要包括礼仪概述、仪表仪态、言语礼仪、行为礼仪、导游岗位礼仪、涉外礼仪常识、主要客源国和地区的习俗和礼仪、宗教礼仪常识等。本课程的建设目标为:努力建设成为湖南省中职教育精品课程。

3.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

本课程的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3-1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3-2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程的重点为仪表仪态、言语礼仪、行为礼仪、导游岗位礼仪、技能训练。难点为语言的艺朮、礼貌习惯养成。

中职学生大多是初中的“双差生”,行为习惯较差、不太懂接人待物之道,并且认为不必太拘小节。所以老师们在教学中总是用大量实例、格言、名人名言等强调礼仪在生活中、工作中的重要性,使同学们在思想上重视这门课程,有“我要学”的强烈意愿;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对于操作性强的内容,以实训、情景表演为主,化抽象为具体,使同学们有“我爱学”的强烈兴趣;对于难点问题,主要采用讨论式教学,使同学们开动脑筋,

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锻练了同学们的胆量和表达能力。较好地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

3-3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1、开展技能训练,促进理论教学,培养动手、动口能力和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理论教学中教师示范和借

助音像设备直观教学以外,还安排了大量的技能训练和情景模拟时

间,促进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动口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上实训课之前,先讲该技能在人际交往中的地位作用、具体要求、

使用场合等,再给出标准的做法,然后由同学们体会、模仿、达到自

然娴熟的境界。如果是语言训练课,则除语言标准,语气、语调、语

速恰当外,还要注意表情仪态和语境。如果是模拟情景表演,可先给

任务,让同学做些准备,以充分发挥其创新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今后工作的职业岗位性质和职业能力要求,

采取了三种措施:(1)请本专业毕业的从事本项工作的毕业生回校

介绍他们的工作;(2)请现场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3)安排学

生在其他班级外出参观游览时担当导游员,学以致用。

2、开展技能竞赛,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班风学风发展

在学校一年一度的技能节上,经常结合专业发展的要求,并结合

我校实际条件,设计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如:现场导游比赛,

礼仪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学生动手、动口能力和技能操作能力,加强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融合,受到大家普遍赞扬。如2005、2006年连续两年都举办了技能比武大赛,以赛促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4.教学方法与手段

举例说明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教学理念、使用各种教学方法的目的及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方面的教改举措4-1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大概包括三个方面: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如何讲授。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形成的教学理念是:学生学习此门课程,是作为公民的需要,是今后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重点是与日常的养成教育相结合,从平时的行为规范做起,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克服不良习惯。

4-2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

教学改革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快捷地掌握课程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基于这个目的,课程组老师把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备”、“教”、“辅”、“考”,环环到位,改革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课程组老师每学期都组织了集体备课,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知识水平,结合本专业实际,精心编写教案;为

提高课堂授课水平,课程组与督导组老师每学期组织数次公开课,互相听课、评课,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最佳结合,怎样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模块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在课程讲解上注意指出意义,讲清要求和具体做法。正确处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力求做到简明实用,深浅适中,密切实际,突出应用,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既突出个体,又兼顾全体。同时注重在现场导游、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等课程中融入礼仪教育,让同学们牢牢记住,只要有人际交往的地方就有礼仪的存在。在实践性教学方面,课程组主要是以真实的任务作为实习实训项目,让学生参与学校有关接待、迎送、颁奖、典礼、导游等活动,强调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考核方法上,把学生的课堂表现、日常行为纳入考核体系。

4-2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50-55人/班

4-3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前旅游服务课程的教学特色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

1、理论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模式改变为两者的结合。以传统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

2、建立精品课程网页,将教案、习题课件、在线测试、授课录像等相关教学资料在校园网上公布,并且面向学生专设答疑邮箱。

4-4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方面的教改举措

1、平时学习配套给出课程理论学习大纲和实践指导书,作业除书面作业以外,还有口头作用和实操作业。口头作用和实操作业老师上课抽查。

2、测验、考试的试卷由试题库给出,有时采取由学生自己出题的方式,进行测验。

3、改革考核评价方法,一般平时成绩占40%(10%的作业,20%的课堂表现,20%的平时表现),期末考试占50%,加重平时学习权重,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查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考核;

4、同时期末考试除理论考试外还有实践操作考试,各占100分。理论和实践考试都必须达到60分才认定及格。

5.课程研究

《旅游服务礼仪》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是本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旅游业在全省、全国都是朝阳产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开好这门课程,是为旅游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和保证。对培养学生的礼貌素质,提升学生的气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有重要的意义,甚至对学生的一生都受益匪浅。

本课程有以下几个特点:

(1)按照旅游服务业对旅游人才的规格与要求和旅游服务流程

对礼仪的要求,对旅游服务礼仪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了多次修订,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及时更新和补充,其特点是:精减理论学时、强化技能训练、与时俱进、宣贯新标准。

(2)参考多种教材,了解行业动态,编写符合本校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教案。

(3) 教学方法重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与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在学生实操中,引入了学生互评的评价方式,使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6.课程资源

教材使用与建设:

(1)《旅游服务礼貌礼节》(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旅游教育出版社)

(2)《旅游服务接待礼节礼貌常识》(主编:胡世,高等教育出版社)

(3)《现代旅游礼仪学》(编著:陆永庆,崔晓梅,青岛出版社)主要参考书目和配套教材:

(1)、《导游基础常识》(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旅游教育出版社)

(2)、《服务礼仪教程》(金正昆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旅游交际《礼仪》(陆永庆等人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有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除学校图书馆、计算机中心等资源外,学校可提供的扩充性资料包括:学校的资料室、计算机室、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组自备的相关书籍、光盘、课件等。

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扩充性学习资料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借用了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为同学们讲授了公关礼仪、交际礼仪、酒店礼仪等方面的知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配套实训教材的教学效果:

旅游服务课程组多年来坚持以教材为参考,以结合我校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的讲义为授课依据。特别是专门开设了形体训练课,一直是实训的重点。我们将组织编写有关实训教材,同时,有条件的话,尽量编写多媒体课件。

实践教学条件(实训设备条件和开出率):

学校有1个120 平方米的形体房,基本能够满足实训需要。

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有多个多媒体教学教室和湖南省劳动人事学校校园网;有多功能计算机中心;有相应的多媒体课件;今后将建立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在线教学资源库及网站,以便能在线授课、答疑、考试等,从而形成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

为了执行中职教育有关教学改革的精神,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组的老师基本都采取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黑板教学相结合的手段。旅游服务礼仪作为校级优质课程,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习题

解答、教学录像、电子教案和课件、课程评价、参考文献、相关资源

等都将要上网。通过对教材的精选与教材建设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

扩充性资料的使用,使学生正确掌握礼仪的基本知识。而配套实训教

材的使用和技能训练,突出礼仪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7.课程考核

考核内容和方法

《旅游服务礼仪》理论课考试内容有:礼仪的基本概念、礼仪的基本常识、判斩正确与错误之处、对某一实际问题的处理。考试方式为:闭卷或开卷,记分方法为:平时成绩占50%(10%的作业,20%的课堂表现,20%的平时表现),期末考试占50%,加重平时学习权重,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查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考核;

同时期末考试除理论考试外还有实际操作考试,记100分。理论和实践考试都必须达到60分才认定及格。实践操作考试内容见前技能训练内容。

8.课程效果

近几年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和人才的培养,出台了一

系列教学文件和措施,特别是通过多项教学评估,不仅教学条件得到

了较大改善,而且促进了教风和学风的建设,提高了教学质量。《旅

游服务礼仪》的建设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

程组的全体教师敬业爱岗、教书育人,对教学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

责,老教师言传身教,传、帮、带,青年教师虚心学习、认真执教得

到了广大学生、同行教师和领导的好评。该专业学生考试合格率达

95%以上。

近三年课程教学质量学生评价结果统计:

根据精品课程评价的要求,我们对《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所涉及的主讲教师教学质量的学生评价结果进行了统计汇总,详见下表:

9.课程管理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组将加强课程管理,逐步利用校园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库、习题解答、实训操作考试题库、教学录象、在线答疑等,并对课程资源进行经常性更新,以便保证课程建设水准的先进性。

二、旅游服务礼仪》精品课程的优势与特色

1、本课程的优势:

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在长沙市中职学校中是开办最早的,有一支师资力量齐全、雄厚的队伍,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与考证经验,导游证考取率达考证人数的5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高,在社会上树立了较好的声誉,在中职学校内具有一定的影响。目前选择学旅游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全日制在校人数达人。学校十分重视该专业的发展,历年来在人力物力上的投入较大。该专业最大的优势是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旅游服务人才的需求量会急剧上升,毕业生就业前景十分看好。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组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所有主讲教师均具有较高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水平,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组教师均兼任了其他主干专业课的教学,便于礼仪渗透到旅游的各个环节,增强了礼仪的实用性。所有教师均能制作旅游服务礼仪课件,并能进行多媒体教学。

课程组注重专业学习,结合行业实际,不断提高专业执教水平;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注意吸收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并在教学内容上及时予以反映;不断加强学科建设,结合本专业教学的实际,调整了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建立了试题库,编写了学生学习大纲,使教学更加适应本行业的需要;

加强实践性教学,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基本动手操作能力;

钻研职业教育理论,采用现场教学、模块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紧密联系本行业;

2、本课程的特色:

(1)课程组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转变了教育观念,强调教书育人,树立学生全面发展观,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学习兴趣,教会学生“求知、做事、共处、发展。”

(2)明确了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教学地位、作用以及学科的发展特点,深化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性教学等一系列改革,注重在教学中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3)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组教师均兼任了其他主干专业课的教学,便于礼仪渗透到旅游的各个环节,增强了礼仪的实用性。

(4)根据中职学生特点加强各个教学环节极为重要,因此,长期以来,课程组一般要求具有高级职称和经验丰富的年长教师,担任主讲并参加实践教学,对所有教师的备课、授课、辅导答疑、作业和实验批改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要求,并建立教学信息反馈制度,以及公开课、示范课、师生评课制度等。

(5)该专业行业特色鲜明,职业岗位指向明确,对口就业率高。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技能训练经验成熟,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培养模式先进,学生就业后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赞扬。本年度参加长沙市中职学校现场导游比赛,获得了第3名和第6名的成绩。

华中师大精品课程介绍

华中师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校级精品课基本情况介绍 一、教学队伍情况 1、学缘结构:本课程组教师全部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相当于研究生学历,其中,双学位1人,硕士1人,博士3人(含博士后1人),在读博士1人,学缘结构较优。 2、知识结构:课程组7位教师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既有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老师,也有专攻法律的老师,还有从事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历史研究的教师。 3、年龄结构:本课程组教师50岁以下教师占100%,平均年龄为38周岁,是一支年富力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队伍。 4、职称结构:课程组7位教师全都是高级职称,1人教授、6人副教授。 5、师资配备情况:每学期都有2名助教进行辅导教学。 6、教学科研获奖情况:近5年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教学类)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教学工作优秀一、二、三等奖5项,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2项。获得省级校级教学研究项目6项。获得国家社科基金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3项,在CSSCI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 二、教学内容 1、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根据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以及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印发《〈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的通知文件规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层次教学的一门必修课。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的一门课程。其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守法意识和护法意识。塑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着三个贴近(贴近时代、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的原则,根据课程内容,分为九个专题,即九大知识模块:第一专题:绪论:论做“人”,对应3学时;第二专题: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对应6学时;第三专题: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应6学时;第四专题: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对应6学时;第五专题: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对应6学时;第六专题: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对应6学时;第七专题:三大社会生活,遵守道德法律,对应9学时;第八专题: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对应3学时;第九专题: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对应6学时。 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根据中央16号文件、教社政[2005]5号文件以及教社政[2005]9号文件的通知精神,本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民主法制教育,重点掌握法的基本理论、宪法、刑法和民法的基本内容,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维权意识和守法意识,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尊严。解决办法是:加大课程投入,增加专题讲授时间;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实行课外调研,凸显知行合一。 4、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达到教学教育的双重目标,必须坚持“两个课堂并举”,精心设计和组织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和有益补充。教社政[2005]5号文件强调要加强实践教学。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教社政[2005]9号文件强调把加强

北邮-计算机网络技术(精品课程)阶段作业4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小题,共100.0分) 1. 网络地址转换NAT是_______ A.把IP地址转换成MAC地址 B.把MAC地址转换成IP地址 C.把私网地址和公网地址进行映射 D.把私网地址和其他组织的IP地址进行映射 2. 在进行层次化网络设计的时候,首先设计________ A.核心层 B.分布层 C.接入层 D.汇聚层 3. 在进行子网划分的时候,如果主机位为7位,能支持的主机数量是______ A.7 B.49 C.126 D.256 4. 局域网中如果只能拥有少量IP地址,而站点数量又比较多,适用 ________方法解决 A.DHCP

B.NAT C.静态配置IP D.控制一些交换机的接入 5. 域名服务DNS的主要功能为________ A.通过查询获得主机和网络的相关信息 B.查询主机的MAC地址 C.查询主机的计算机名 D.合理分配IP地址的使用 6. FTP数据传输过程中,不能使用的类型是________ A.ASCII类型 B.EBCDIC类型 C.IMAGE类型 D.NVT类型 7. ATM网络中把业务分为4类,其中固定比特率的是________类业务 A. A B. B C. C D. D

8. ATM信元的固定长度为________字节 A.13 B.31 C.53 D.63 9.(错误) 在ATM的信元结构中,UNI和NNI信元的不同之处在________ A.头部长度 B.UNI有GFC,NNI没有 C.UNI有VPI,NNI没有 D.UNI有HEC,NNI没有 10. 在进行网络设计的时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 A.需要在网络需求和费用之间进行平衡 B.设计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C.网络花费越大,网络性能肯定越高 D.获取的网络需求应尽可能准确

高校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和推广策略

高校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和推广策略 一、前言 2021年,我国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1号),指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这一举措把精品课程建设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推动了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为保证精品课程的有效开发和扩大共享,2021年11月,“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首批上线,这是精品课程经过8年打造之后首次以视频课程形式在网络上向公众亮相,目的在于提升在校大学生和社会大众科学文化素质水平为重点,而后有266门课程陆续上线共享,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赢得了各界的普遍好评。但由于技术水平以及课程形式受限,课程推广力度与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2021年,教育部又制定了《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以及《2021年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指标体系》等政策意见,其目的是通过鼓励与指导精品课程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嵌入信息技术、整合优质资源,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021年6月26日,首批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正式通过爱课程网,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这是继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之后,中国开放教育成果的又一次大规模亮相。目前已有近5000门精品课程改造升级并在爱课程网上线,网站按课程内容分:“中国大学MOOC”、“中国职教MOOC”、“中国大学先修课”、“教师教育”四个课程板块;按课程形式分:“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三种;另按建设主体分由130所高等学校独立课程网站汇总而成“学校

长江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长江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课程建设规划 所属单位(院):长江大学政法学院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马克思主义理论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课程负责人:雷儒金教授 建设日期:2006.10---2009.10 二○○七年三月

目录 一、课程建设概况 (3) 二、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6) 三、课程建设的目标与特色 (6) 四、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6) 五、课程建设进度安排表 (9) 六、课程建设经费的使用计划 (1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中央“16号文件”)、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即教育部“5号文件”)和中宣部教育部“9号文件”中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的指示精神,学校党委历来就高度重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的建设工作。早在1988年就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课程作为校级优质课程加以立项建设;1998年《邓小平理论概论》被评为“校级优质课程”;2002年《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又被省教育厅批准“省级优质课程”。此门课历经变迁,现在定名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为早日将《概论》课程建成校级和省级精品课程,现作出如下规划: 一、课程建设概况 本《概论》课程1998年被评为“校级优质课程”,2002年被省教育厅批准“省级优质课程”,2006年申请立项建设“校级精品课程”。课程负责人为政法学院副院长雷儒金教授。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概论》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传授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一直受到党中央、教育部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高校的高度重视。 1、本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①中央对《概论》课程的重视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伊始,教育部就在各高校开设新马克思主义论(包括近代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包括社会发展简史)等课程。此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课程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而逐步调整完善。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以后,思想政治理论课逐步走向规范化、正规化、科学化的轨道。 1986年3月,国家教委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精神,将高校政治理论课由原来的“老三门”(党史、政治经济学、哲学)改为“新四门”(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原理、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1998年4月经政治局常委批准,通过了“两课”课程设量新方案即“98方案”,共8门课程。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定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5门课程。 2004年8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中发16号文件,提出包括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要加强宏观指导,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在几年内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有明显改善,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作用。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根据16号文件精神,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即“5号文件”,提出“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 2005年3月,中宣部教育部又下发“9号文件”,确定了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方案,即“05方案”,将思想政治政府课确定为四门,它们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5年5月,湖北省委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研究生精品课程介绍

研究生精品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机器学习课程代码:0700001选课人数:68开课学院:计算机学院授课教师:李侃育人要点成效简介 教师风范(课程负责人的学术成就和创新事迹,300字) 李侃,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评审专家、国家863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会评专家、博士点基金/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国际期刊NLPR主编、IJCIS 编委。目前主要从事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及大数据分析方面的研究。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国家973课题、863重大和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和部级项目,获得了多项国防科技进步奖和校科技成果一等奖等科研奖励。在TKDE等国内外期刊、IJCAI、ACM MM等学术会议上发表SCI/EI检索论文近百篇,发明专利近20项。出版了教育部和北京市精品教材、获得了T-more优秀教师奖、迪文优秀教师奖、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教学奖励。 价值塑造(如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500字) 建立教学为主导、科研为支撑、产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机器学习”人才培养体系,强调机器学习创新思维的训练与培养。 1.“机器学习”研究生的人才培养遵循:“一条主线+两个体系+三个强化+四个训练”的模式。以机器学习创新思维培养为主线,坚持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体系,实行实践教学、机器学习专业能力、创新能力三个强化,落实不同层次的四个实践训练。 2.建立了基于激励机制的“互动式+启发式+案例式”的教学模式 教学团队将创新性思维训练融于“互动式+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模式中,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多向思考、科学想象等思维能力。 3.设计了“分层+分系列+分专题”的创新实践活动 它是本课程的特色之一。依据课程的内容,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设计实践活动。创新活动与研究方向有机结合,增强教学与研究的相辅相承的关联。 本课程建设重在将机器学习的研究问题及与课程相关的最新前沿热点研究问题引入到的教学内容中。注重以研促教的执行路线;注重于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和科学精神的养成,具体体现为专业知识的积累,创新思维的提升,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强化等。 知识教育(如教学内容等,特别是科教融合或产学融合,500字) 本课程教学团队采用科教融合,将创新性思维训练融于“研讨式+项目式+案例式”教学模式,着重培养研究生“机器学习”创新性思维。

“计算机网络”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计算机网络”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宗旨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核心概念和工作原理,掌握网络协议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并对各种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相关技术有所了解,能够开发网络应用,使学生初步具有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分析、设计、开发、应用、维护和管理的能力。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网络教学伴随计算机学院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研制的不断推进而发展。80年代初,为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卢锡城、窦文华、龚正虎等几位青年教师被学校派往国外一流计算机系作访问学者,主攻计算机网络。他们回国以后,立即参与银河并行巨型计算机系统、银河“玉衡”核心路由器以及高速交换机的研制工作,获得多项国家级科研成果大奖。与此同时,高水平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如火如荼开展起来。 从1986年开始,计算机网络作为主干课列入本科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实验内容都瞄准国际一流水平建设,课程质量全面提升。90年代中期,网络就是计算机成为共识,以因特网为代表的强大应用需求与自身一系列重大教学与科研工程的成功实施,使计算机网络学科方向得到长足发展并成为计算机学院最主要的学科方向之一。 1997年启动的“211工程”项目“军用网络与分布计算技术实验室”建设,对提升本课程教学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985工程”、“211工程”二期建设计划的推进,该专业方向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学环境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特色,整体水平在国内名列前茅,成为全国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与科研的重要基地之一。 2002年,我们重新修订了本科教学计划,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建设、教学实验等得到进一步规范,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2004年,我们率先在国内成立网络工程系,设置网络工程专业,使得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及教学管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该专业首批本科学员已于2006年毕业。 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已经形成以高水平科研作支撑,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稳定的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奠定逐步进入国际一流的坚实基础;优秀的教学团队,为课程改革创新提供人才支持的鲜明特色。2007年,计算机网络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2“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实践 (1) 以科研促教学,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高水平人才 我们将科研看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性途径,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员申请国

精品课程是这样炼成的(终稿)

精品课程是这样炼成的 口述:田俊国 采访整理:徐志红我意识到,要改变企业大学在人们心目中的“养老”地位,改变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就必须打破企业内部培训的这种恶习循环,重新构建良好循环。这个良好循环的开始,有赖于我们打造上接战略、下接绩效的培训。 精品课程的根本——上接战略下接绩效 提出这样的培训战略,与我做业务部门总经理的经历不无关系。回想自己当年做业务时,对培训的重视也不够,究其原因,无非两条:一是培训的内容跟业务联系不紧密,二是培训跟绩效的相关性不明显。 为什么培训部门规划出的课程不是业务人员真正需要的?症结出在:培训需求调查原本是一个过程,而大多数公司的培训部却只看重调查的结果。虽然培训课程往往是根据培训调查需求生成的,但业务人员在做需求调查问卷时本着敷衍的态度,这样调查出来的培训需求,无非是演讲技巧,沟通技巧等,和业务部门的能力欠缺没有什么关联。业务部门嘴上说他们需要的,往往并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再加上最近几年培训部门跟风追赶管理时髦,经常是外面流行什么就买什么:今天流行平衡记分卡,就给大家培训平衡记分卡;明天流行五力模型,就给大家培训五力模型……培训规划虽然是根据培训需求调查制定出来的,但培训内容并不是业务人员真正所需。更重要的是,不同的课程背后都有其管理哲学和基本假设,一旦企业自己的经营哲学和课程的主张不一致,培训反倒会起反作用。同时,因为培训跟业绩关系不直接,业务人员面对培训自然是能溜则溜。因为我有做业务的经历,我本能地站在业务人员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恰恰让我豁然开朗:培训课程只有紧贴业务,对业务有帮助,业务人员才会欢迎。 那么,如何了解业务部门的真正需求呢?要知道,很多时候,即使是业务部门,也说不清自己想要什么。我们的做法是行动学习,用培训部门的专业逻辑来帮助业务部门翌年的业务计划,分析业务部门的战略、机遇、优势和劣势,重点分析团队的能力,根据团队的能力情况来分析培训目标,最后再来看培训资源。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业务部门真正需要的能力,以及能力背后需要的培训也就自然显现出来了。 比方说,2010年公司咨询实施总部的一项核心业务策略就是突破大项目实

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网站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摘要:随着教育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推行,拥有精品课程数量的多少已成为衡量一所高校学术水平、教学水平高低的新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精品课建设的误区,违背了精品课建设的内涵,如果任由其发展,将使精品课建设失去应有的意义。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的网络教学支撑环境,这是我国教育工作者根据我国多年实践情况进行的高度总结,也正存指导着我国网络课程开发的实践。其次,它一定要体现“网络”的属性,网络课程以互联网作为传播的媒介,并且通过计算机呈现.由此看来,开发网络课程网站不但是当今高校的重要课题,也是今后教学方式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精品课程;网站;数据库;教育;资源; 1、网络课程网站的目的和意义 教师讲课其主要形式是粉笔+黑板,或者是教师利用投影教室、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几乎都是教师在讲解,学生上课主要是听讲、记笔记,学习进度按照教师的计划统一进行。这种教学方式存在的缺点是: 1.信息传播渠道单一,存在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 2.学生的学习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集中进行,易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针对性较弱; 4.学习进度是按照教师的计划进行,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不能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个性化学习。 2、网络精品课程系统发展背景 现行教学普遍采用的是课堂教学方式,在世界范围内来看,有关精品课程网站的研究一直都在进行并且不断取得进步,特别是发达国家,他们在精品课程的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方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虽然我们国内在精品课程网站这一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我们同样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各个高校相继创建了各自的精品课程网站,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等一大批知名学府利用自身

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设计

《网络营销》 在线开放性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方案 商贸管理学院 二0一七年十二月

目录 一、课程建设思路与目标 (1) (一)建设思路 (1) 1. 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1) 2.课程建设的现实条件 (1) (二)建设目标 (1) 1.课程建设的特色 (1) 2.建设目标 (2) 二、课程建设的容 (4) (一)建设容与进度 (4) (二)教学主要容 (5) (三)建设具体措施 (5) 四、建设预期效果、验收要点 (9) (一)预期目标 (9) (二)验收要点 (9) 五、经费使用说明 (11) (一)建设资金总预算 (11)

(二)建设资金使用明细 (11) 六、保障措施 (11) (一)组织保障 (11) (二)资金保障 (12) (三)制度保障 (12)

在线开放性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方案 ---《网络营销》 一、课程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思路 1. 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在世界围迅速兴起,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正在促进教学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变革,给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线精品开放课是适应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面向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优质课程资源。 2.课程建设的现实条件 《网络营销》课程已于2017年开始进行了教学资源库建设,经过积累,目前已有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建设在线精品课程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保证。(二)建设目标 1.课程建设的特色 《网络营销》课程是基于项目实践过程,结合市场、行业需求而开发的课程,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本课程主要依托校教师、学生评价,同时结合校外专家评价,目前的评价效果较好。 (1)校外专家、行业专家评价 ●教师的职称结构合理、师资力量强,教材建设体现了工学结合,把实际工作融入教学过程中。有完善的教学试验基地,毕业学生素质好,综合能力强,工

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知识结构教学探讨

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知识结构教学探讨 摘要:“计算机网络”课涉及到许多概念、协议、技术和原理,是公认的难教和难学的课程。文章对该课程的知识结构进行提炼,提出“一个结构、二个模型、三种地址、四种控制、五类协议”的知识架构,并从教学角度分别对其进行阐述。 关键词:知识结构;体系结构;分层模型;协议;地址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是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的交叉学科。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内容复杂,涉及到彼此交织的许多概念、协议和技术,是一门公认的难教和难学的课程[1]。我校计算机网络课程2007年被立项为学校精品课程,为此,教师积极开展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通过多年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实践,我们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知识结构提炼为“一个结构、二个模型、三种地址、四种控制、五类协议”。尽管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很多,但上述这种知识结构从5个层面体现了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结构的总体把握。 1一个结构 “一个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以下简称“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经过50多年的飞速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阶段、计算机-计算机网络阶段、体系结构标准化网络阶段和高速智能计算机网络阶段。其中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提出是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网络体系结构主要讲清楚模型建构思想。 1) 体系结构的建构思想。 由于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对其进行处理采用“大事化小,分而治之”的方法,采用的是“分层模型”。 2) 体系结构的分层模型。 在网络中,对等层之间的约定称为协议,它是平行对等关系。相邻层之间的约定称为接口,它是垂直调用关系,如图1所示[2]。在同一系统中,第N层向第N+1层通过接口提供服务。 在教学中,重点应讲清楚“为什么要分层以及怎样分层”。由于分层模型中包含很多抽象的概念,如实体、协议、接口、服务用户、服务提供者、服务原语等。学生对于“分层”是很难理解的。网络中的“层”是不能用眼睛去观察,只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常用邮政系统的信件发送与接收过程来进行对比,以帮助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2两个模型

【值得收藏】成都中医药大学21部医学精品课程教学视频

值得收藏】成都中医药大学21 部医学精品课程教学视频 中医眼科学 主讲: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 等级:国家级精品 年度:2010 年 中医外科药物学主讲:艾儒棣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年度:2013 年 中医各家学说主讲:宋兴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 等级:国家级精品

年度:2010 年 中医妇科学主讲:魏绍斌,吴克明,谢萍,朱鸿秋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年度:2013 年 中医儿科学主讲:李建保,李秀亮,孟晓露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年度:2010 年 针灸学主讲:胡幼平,李瑛,梁繁荣,杨运宽,张虹,钟兰年度:2010 年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 等级:国家级精品

伤寒论主讲:付元谋,翟慕东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年度:2010 年 康复疗法学主讲:杨慎峭,金荣疆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年度:2010 年 基础护理学主讲:杨翔宇,张先庚,黄琳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 经络腧穴学主讲:罗永芬,钟兰,吴俊梅,武平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年度:2010 年 年度:2010 年

药用植物学主讲:陈新,王光志,裴瑾,严铸云,马云桐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级:国家级精品年度:2010 年 中医基础理论主讲:王承平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 等级:国家级精品

院校: 成都中医药大 学 年度: 2010 年 年度: 2010 年 方剂学 主讲:邓中甲 ,贾波,叶品良 ,黄秀深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 等级:国家级精品 年度: 2010 年 中药药理学 主讲:王家葵 ,曾兰 ,徐世军 ,彭成 院校:成都中医药大学 等级:国家级精品 年度: 2010 年 中药化学 主讲: 董小萍 ,郭 力 等级: 省级精品 课

精品课程特色

《职业生涯规划精品课程》特色介绍 青岛艺术学校 《职业生涯规划》是我校7名德育组教师和3人为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组建的优秀团队共同开发建设的一门精品课程建设。我们在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编写、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建设,建构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理念、教学体系、课程资源和评价方式,具有很强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了校本特色的框架体系。我们以国家教材为蓝本,继承与发展了国家规划教材的编制思想、内容、结构等,沿用了国家规划教材的基本结构框架。之所以采用这个结构框架是因为蒋乃平的再一次的修订版本,打破了2001版(《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唐凯麟、蒋乃平编)的结构严谨、体系完整、内容丰厚的特点,更加具有生动活泼、生活情境、可读性强的特点。这种风格优越于职业培训的模块教学,各单元的设计是一个相互承接的逻辑序列,形成了全书“金字塔”的脉络体系,使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落实在管理上,从而更有实践指导意义。但在风格转轨中,有些地方在逻辑上跳跃性太大、在内容上难以避免理论艰涩的窠臼,所以我们凭借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删减、增加、整合了部分内容,丰富了国家规划教材,更切近学生实际,使职业生涯规划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具有校本特色。 具体体现在三点上:一是增加了《绪论》《珍爱生命,勇于担当》两课时的内容,生命教育就是人的价值的教育,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原点,没有生命教育和责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失去了学科价值。同时将第四单元第3课《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形式》整合到高二的《创新与创业》,从而开阔了职业生涯规划的视界,形成了一个科学的逻辑序列,《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与创业》是一个逻辑的承接转合体系,职业生涯规划是蓄积待发,创新创业是厚积薄发,从而使职业生涯规划精品课程起步于生命和责任教育,落脚于创新和创业指导,

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交换技术》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规划)交换是整个通信网络的核心,《现代交换技术》课程主要讨论交换基础知识,电路交换技术、信令系统、分组交换和ATM交换技术、IP交换技术以及下一代网络与软交换等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交换技术与通信网的概念,理解交换技术的分类,掌握交换网络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系统,了解程控交换机的性能指标;掌握信令的概念和功能、信令方式和NO.7信令系统;了解通信工程设计与综合布线技术;掌握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和帧中继技术;理解ATM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掌握TCP/IP原理和IP交换技术。掌握下一代网络的体系结构和软交换的工作原理及组网技术,熟悉当今电话通信发展的新技术,为今后各种专业课的学习和从事通信技术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 总结多年课程教学的经验,在分析研究交换技术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建立一套既符合我院学生实际情况,又具备可操作性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课程建设使本课程的教学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形成立体化教学的新模式,培养学生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在将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使本课程的建设在我院达到先进水平。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整体思路 《现代交换技术》作为一门公共专业课,所涉及的学生人数多、专业面广、影响大。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掌握必要的现代交换理论已成为我院学生必备的素质要求。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是面向我院所有高职高专学生的公共专业课。课程内容着重讲解交换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新交换技术,并努力增加最新交换技术如IP交换、软交换技术的比重。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现代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能对交换网络进行简单的数据配置;具备一定的设备和网管操作能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代交换技术》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1. 在教学观念上,要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此利用了吴静老师在2009/2010学年第1学期的教改成果,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分组讨论环节,通过讨论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程录像等现代教学资源,注意声、文、图、动有机结合,将抽象内容形象化、深奥内容通俗化。在课堂教学中充分

600多个精品课程课件网络资源

600多个精品课程课件网络资源 收录日期: 2007-03-16 (部分内容已严重陈旧或已淘汰) 1 2005食品卫生检验教案讲稿 2 2005最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贯彻实施手册 3 Catalysts for Fine Chemical Synthesis 4 FDA农药分析手册 5 FDA食品法规(2001版) 6 Food Additives Date Book 7 Food Outlook 英文版 8 HACCP原理与实施第二版 9 Instrumental Analysis 10 Molecular Components of Cells 11 WTO法律专题 12 安徽建筑工程学院大学物理实验精品课程 13 安徽建筑工程学院无机与分析化学精品课程 14 安徽科技学院精品课程 15 白兰地工艺学 16 包装技术课件 17 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实施手册 18 保健食品原料手册 19 贝类油脂化学与工艺学 20 病理学实验指导-大连医科大学 21 仓储与配送管理-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 22 长春工业大学精品课程 23 长春师范学院教学课件 24 长效酸奶技术 25 常见中毒急救手册 26 常用分子生物学软件中文说明 27 常用天然提取物质量标准参考手册2003 28 常用药物辅料手册 29 成都大学精品课程建设 30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精品课程 31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精品课程 32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方剂学精品课程 33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统计学精品课程 34 大连水产学院大学.物理精品课程 35 大连水产学院精品课程 36 大连水产学院水产动物生理学精品课程 37 大连水产学院水生生物学精品课程 38 大连水产学院养殖水环境化学精品课程 39 大学基础化学 40 大学物理 41 大学物理

(完整版)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口腔正畸学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方案 (口腔医学专业) 系部口腔医学系年级2016级 编写赵明君 二〇一七年六月

《口腔正畸学》课程建设方案 目录 前言: (1) 一、指导思想 (1) 二、课程定位 (1) 三、课程建设目标及思路 (2) 四、课程的建设方法 (3) 五、课程体系 (4) 六、课程资源 (5) 七、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6) 八、课程的教学效果 (7) 九、课程的课程考核 (7)

前言 课程建设是职业教育教学基本建设中最具基础性的核心工作,其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全力实现国家级示范学校创建目标,把改革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并结合我校专业实际情况,将口腔正畸学的课程进行建设,特制订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口腔正畸学是具有特色的课程,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特别是专业课程要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课程设置合理,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作用。 二、课程定位 大专院校的口腔正畸学课程设置必须以从事医疗行业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口腔行业发展对正畸学人才质量的需求为依据,以行业发展趋势为指导。 《口腔正畸学》课程是我校口腔医学专业的考查课,与本专业其它课程如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等联系密切。口腔正畸学课程的开设,使学生不仅掌握正畸学的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与实践、来真正熟悉和理解所学的正畸操作技能。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组 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部) 2008年5月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1. 课程建设的目标与思路 《电子技术基础》是电类及其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主干课程,加强本课程建设,使其成为精品课程,是提高《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科研水平的基础工作。为了切实搞好《电子技术基础》精品课程建设,根据我校精品课程建设精神,结合该课程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建设方案。 建设原则: 适应电类及其相关专业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遵循本课程的教学规律,明确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及质量目标和评审指标体系。 (1)以《电子技术基础》精品课程为引擎,带动其他课程建设以及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着力打造、精心培植《电子技术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用3-5年的时间,使《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成为我校精品课程,乃至全省、全国具有一定特色的示范性课程。 (2)在《电子技术基础》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以坚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为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使《电子技术基础》精品课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鲜明的特色,在严格的措施管理下,确保搞好《电子技术基础》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3)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一项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其获奖情况已经成为衡量教学水平的量化指标之一,各校都十分重视。而这项赛事就是以电子技术课为基础的。因此搞好电子技术课程建设,对争取电子设计竞赛的较好的名次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建设目标: (1) 人才目标 1)、坚持执行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制度。 2)、坚持完善教师梯队建设,引进高学历、高素质青年教师,使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更趋合理;注重现有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定期选派部分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学习,更新知识,提高学术水平。将本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成学术水平一流、教学水平较高,教师风范好的队伍。 3)、注重促进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及时总结教学改革的创新成果,发表高质量教研教改论文,坚持申报和主持各级科研课题。 (2) 质量目标 1)力争做到本课程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内容中及时体现教研教改成果和学科最新发展;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经典与现代的关系要处理恰当。 2)严密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将《电子技术基础》与电子技术实际应用相联系,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电子技术人才。 3)积极教学实践。尝试运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通过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锻炼和培养学生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和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加强电子设计竞赛培训活动,通过电子设计竞赛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本门课的学习动力。

研究生精品课程简介

研究生精品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网络空间安全技术课程代码:0700059选课人数:150人开课学院:计算机学院授课教师:闫怀志育人要点成效简介 教师风范(课程负责人的学术成就和创新事迹,300字) 闫怀志,43岁,博士/副教授,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导,网络攻防对抗研究所所长。主持和参与网络空间安全方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30多篇。曾获得部级科技奖2项,发明专利授权5项。 坚持科教融合教育理念,主讲校级精品培育课程、明星课程各1门。主持教育部工程硕士教指委教改项目1项:理论与工程案例相结合的硕士课程教材建设及教改研究(2016-ZX-021);校级研究生教改项目2项。发表研究生课程教改论文4篇。 出版本课程支撑教材2部,专著1部:《网络空间安全原理、技术与工程》,2017年,电子工业出版社;《网络空间安全系统科学与工程》,2019年,科学出版社;《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理论与方法》,2019年,科学出版社。 价值塑造(如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500字) 本课程以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等内容为主线,开展相关内容理论教学和研讨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体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实践性。具体以基本理论为主线,以前沿研讨为主要方式,融入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培养,使得学生一方面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还能具备科研和学术创新能力。相关前沿研讨专题和案例教学内容,一方面来自本课程团队的长期积累,另一方面吸收国内外最新科研和学术创新进展案例充实教学内容。 为有效提高课程前沿研讨教学效果,本课程首先进行了课程教学内容总体规划,即按照课程知识结构和特点,以及网络空间安全学科情况科学设定课程教学目标,并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在前沿研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上,主要采取专题模式,以学科进展案例为先导,引入与系统科学与工程相联系的网络空间安全系统研究场景,然后结合各种理论知识点在网络空间安全科研和学术创新中所起的作用,逐步深入,研讨具体的系统科学与工程原理。同时,对研讨内容进行优化组合,通过系统科学与科研和学术创新案例来分解难点,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对网络空间安全中系统科学与工程问题研究、应用和创新的能力,完成了课程价值塑造。 知识教育(如教学内容等,特别是科教融合或产学融合,500字)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将各项教改成果凝练进入本课程,并将作者的最新科研成果总结凝练进课堂,充分体现科研对教学的支撑作用。教学内容还融入了国内外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了该领域最新理论、观点、技术方法与技术水平。 网络空间安全领域分为原理、技术与工程三个方面。三者之间既有相互区别,又有内在联系。安全原理主要是侧重于系统性知识(知识体系),安全是以安全知识为基础的手段和方法,而安全工程则是运用包括通用技术和专用技术在内的多项技术,实现工程目的。教学知识点的组织围绕这条主线展开,以技术体系为牵引,体现“理论-技术-工程”融合发展,根据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回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论观点,构建既分工明确又一脉相承的完整知识结构体系。 教学中围绕科教融合和产学融合,突出技术知识特点,合理地辅以基础理论

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心得

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心得

《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心得 广东省培训分中心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王婧 通过参加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的《计算机网络》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三天学习,听取冯博琴教授以及李波副教授、陈文革副教授和程向前副教授的深入介绍经验和讲解,对这门课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对学习笔记总结如下几点: 一、学习笔记总结 1、参考先进的课程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被列为计算机专业和信息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是为以后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的专题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培养未来的网络设计人员和高级治理、维护人员。冯博琴教授展示了西安交大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展示了一种先进的课程教学的模式,学生可以通网络教学平台向教师提出问题和提交作业,教师也可以在线为学生答疑和批改作业。为学生自主性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传送电子化作业提供了条件。这种网站式的教学资源,首先经过富有丰富经验的教师的精心设计,再配合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效果,动态网页与读者独特的互动性,确实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2、精选教学内容,构建先进完善的课程体系 针对李波副教授的介绍和总结,发现了目前传统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在以往的多数高校中,课堂教学内容大体是这样的:介绍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OSI模型和TCP/IP协议、分层结构中各层应该完成的基本功能;介绍一些具体的组网技术或局域网络操作系统。实验教学内容一般情况下是组建一个小型的局域网络,利用服务器操作系统配置和治理这个网络;或者利用串形接口做一个点对点通信的实验。 以往课堂与实验教学内容的缺陷是:对计算机网络内部的工作原理介绍得不够透彻;实验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不吻合,没有体现出分层结构中层间接口、服务以及协议的概念;以往课堂与实验教学内容的脱节导致了所讲内容空洞、枯燥,不轻易被理解和把握。所以,应该对课堂与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省级精品课程介绍

省级精品课程介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本课程在福建师大建立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之初就同时设立。改革开放后,学科专业发展较快,八九十年代教研室从教人员一直保持4-6人的稳定规模。这期间,主要做了几件有意义的事:1、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长期保持大规模开展师范生技巧训练,建立了一套教育实习的完善机制,在省内高校和中学很有影响。2、1996年主编、出版了《语文教学原理与艺术》一书,有了自己的学科教育教材。3、1990-1993年在附中主持进行省教育厅重点实验项目《阅读教学改革探索》,项目负责人赖瑞云就阅读教学深入研究,仅发表在《教育研究》上的论文就有四篇,并将其成果反响到了《语文教学原理与艺术》教材中。2000年底新课改启动后,本课程的教学和研究逐步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积极投身新课改,全体人员参加了孙绍振主编的初中语文课标教材的编写,其中赖瑞云任副主编,林富明、冯直康为常务编委。历时六年,全部完成了六册教材和三十册教参、教辅材料的编写,并经教育部正式通过和出版。本课程人员还深入全国七个省实验区参与课改培训、指导工作。二是主持五届国家级、省级语文骨干教师及三届省级语文学科带头人培训班,同时,主持十届教育硕士教学工作。三是深入进行课改方面的理论研究,撰写出版了相关著作《课程标准解读(语文卷)》和《混沌阅读》,并获省政府三等奖,特别在深渗透进行中学教材编写的六年中,赖瑞云撰写出版了中学阅读习题解读短文500多篇八十多万字,林富明主持了十几种系列教辅材料的编写出版,冯直康编选、出版了120多万字的课外阅读。这些紧密结合中学的应用性研究,使本课程人员积累起了丰富大量的中学语文教学和课改的实际体验、经验、案例,同时使本课程人员深感:包含师范生在内的许多语文教学人员教学效率低的致命原因,就是不善于钻研教材,不善于揭示名篇佳作的精华要妙、语言奥秘,以及不善于转化为教学处理。于是确立了本课程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目标。从2001年开始,本课程人员开展了两个方面的重要工作:一是主动向文艺学、写作学等相关学科的教授学习,文艺学博导、闻名文艺理论家孙绍振和写作学博导潘新和主动介渗入渗出语文教学论研究,并主动加盟为本课程的理论研究人员和教材撰写人员;孙绍振的《名作细读》等6部中学名篇解读案例专著和语文教育改革专著,潘新和的《语文表现与存在》等4部语文教育方面的专著,为本课程注入了理论血液。2004至2005年,我们参与了孙绍振为顾问,潘新和为主编的国家十五重点课题研究,并出版了结项成果《新课程语文教学论》一书(赖任第一副主编,林、冯为编委),使本课程有了第二代的主编教材。2008年,又以赖瑞云为主编,林富明、冯直康、伍明春为编委出版了《语文课程理论与应用》一书,使本课程有了第三代的主编教材。2004年初,包含本课程人员在内,福建师大文学院建立了国内第一家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博士专业,并参与申报课程论硕士点成功,先后招收四届博士、硕士45人。2007年又成立了校级"语文课程改革与母语教育研究中心(孙绍振任中心主任,潘新和、赖瑞云任副主任)"。2006年我们引进一位文艺学阅读理论方向的博士,在其加修语文教学论的基础上,成为本课程的主讲教师。2009年6月又将引入一位文艺学博士,为本课程后备教学人员。上述多位文艺学、写作学的教师加盟本课程的理论研究、教材研究和直接的教学工作,成为本课程直接的或"外聘"的师资人员,本课程如此深渗透地、本质性地与文艺学等外学科开展合作,在国内同行中是一大特色。本课程的理论视野大为拓宽,解读课文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大为增强,为下面进行的本课程内容的重要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从2001年开始,逐步开展本课程内容的重要改革:第一,理论部分,(1)针对中学教学中花时最多、难度最大、效率最低的阅读课,重点改革本课程阅读教学部分的讲授内容。我们吸纳了三个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其一,孙绍振近八年解读了近400篇中学课文,撰写发表了近400篇中学课文的细读分析文章,并均已结集出版在十部著作、教材中,我们研究了他的所有解读案例;同时研究了王富仁、钱理群等等学者大量的中学课文解读分析案例。其二,搜集、研究了于漪、钱梦龙、陈钟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