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阳气生成的原理及阳气的实质

人体阳气生成的原理及阳气的实质

人体阳气生成的原理及阳气的实质
人体阳气生成的原理及阳气的实质

人体阳气生成的原理及阳气的实质;

一、用现代生物化学和人体生理代谢研究人体阳气生成的原理:

1、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原理;生理学和生物化学认为机体进行生理代谢,必须通过生物氧化才能产生能量和热能,氧气是人体热能生成的必须物质,也是能量生成的前体物质。而能量物质ATP则是能量暂时储存的一种形式,而且储存的能量只占总能量的45%,转化为热量的占55%,这占大多数的热量则是使人体体温保持恒定,是人体感到温暖,并能防止外邪侵入的物质;所以笔者认为,所谓人体阳气就是机体脏腑生理功能过程中所产生的热能在运动过程中对人体的体液的温煦蒸腾作用所产生的汽化物;阳气由于存在的部位不同,而分别称为营气,宗气和卫气三部分。这些不同名称的阳气,与人体热量共同起到温煦人体,保持人体体温恒定,防止外邪侵入的作用。那么就会存在着人体生理代谢旺盛者,其产生的能量和热能物质就旺盛的特点,而且阳气的生成也就会旺盛的特点。

《内经》将心脏比作人体的太阳,就是说心脏的生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量物质ATP和热量是最多的,所以其汽化作用也就强,阳气的生成就会多,这些阳气就如太阳一样,使人体感到温暖;《内经》将肝脏的生理功能所生成的热能和阳气以少阳命名,也就是与心脏相比其能量物质和热能和略少于心脏,其汽化功能也略少于于心脏;将肺脏命名为太阴,这是与心脏肝脏相比,肺脏是生成的能量物质和热量与阳气不足而是散失热量较多的脏器,也就是作为五脏之阳的肺脏是阳中最寒凉的脏器;而将肾脏命名为少阴,就是肾脏虽然主水液,为阴,但其生理功能过程却能使人体阴气减少,因为肾脏有较多的生理代谢功能,所以就能生成一定量的能量物质和热能,其汽化作用也相对就比较强大,其热量与阳气共同温煦水液,不使水液因为阴寒而排泄过多;这也是说,肾脏与脾土作为五脏之阴脏,他与脾土相比较,肾脏的阴寒之气较脾土少;脾土也为五脏之阴脏,脾土对饮食的消化不能产生热能,而营养物质在肠道的吸收依靠被动和自动转运,而自动转运又是一个耗能的过程,又因为脾胃肠所运行的是水谷之精微物质,运化水液,这些物质本身就是阴性物质;也就说胃肠道中的热能主要由其他脏腑生理功能所生成的能量物质供给ATP,以产生热量,所以胃肠道本身生成

的热量是很有限的,那么其汽化功能也就相对不足;所以,脾胃肠属于五脏六腑中最为阴寒的器官。

2、用生命方程式的表现形式来说明人体生理代谢所产生的热量与阳气:

依照《内经》理论,以及笔者对人体生命方程式和人体生理功能的研究分析,人体五脏的生理功能,均有旺盛,衰弱与平和的不同。用人体生命方程式表示人体脏腑这三种功能状态的典型表现形式,也就是有代表意义的生命方程式如下图所示:

图 1 图 2

图3图4

图5

以上五个生命方程式分别表示了心火、肝木、脾土、肺金、肾水五脏生理功能的旺衰状态;

图1生命方程式是以心火旺盛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中心火之数为5,脾土为0,其余三脏均为1,此为心阴虚火旺型体质。

图2生命方程式是以肝木旺盛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中肝木之数为5,肺金为0,其余三脏均为1,此为肝阴虚型体质;也属于肝脾阴虚性体质。

图3生命方程式是以脾土旺为主要表现形式,其脾土之数为6,肝木、心火均为0,肺金、肾水各为1,此为肝脾肾阳虚型体质;这里要注意的是,脾土的数字越多,而其它四脏的数

字就减少,而脾土旺,则表示脾土的生理功能低缓,阳气生成不及,脾土与其它四脏,在数字的表示和功能是相反的。

图4生命方程式是以肺金旺为主要表现形式,肺金之数为4,心火为2,脾土和肾水各为1,肝木为0,此为肺阴虚型体质;也属于肺心阴虚型体质。

图5生命方程式是以肾水旺盛为主要表现形式,肾水之数为5,肝木、脾土、心火各为1,肺金为0,此为肾阴虚型体质。

从以上五种这些生命方程式的表现形式可以看到,当标示在某一脏上的数字多时,则表示这一脏腑生理功能旺盛;而克它和被它所克之脏腑上的数字就减少,其数字减少,对于肝,心、肺、肾而言,是其脏腑生理功能一方面可表现为,因被其旺相脏腑克抑而衰弱,其被克抑的脏腑所表现的衰弱的特点却各不相同,这在以后的脏腑相克的研究者,我们会分别详细研究;但是就脾土而言,则与其他四脏相反;如心火旺盛,被心火所克之肺经就会表现为燥热,因为燥热而发生与燥热相关的疾病;而克抑心火之肾水则表现为平和或衰弱;但是肝木旺盛,被肝木所克之脾土和克肝木之肺金之数就减少;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肝木旺盛,克抑脾土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肝木的疏泄功能;其表现在胆汁分泌增多,胃酸分泌增多,胰脏的分泌功能增强;使脾胃肠的消化频率增快,为胃肠提供更多的能量物质ATP而使其主动转运的吸收功能增强;但是同时因为肝胆之气能使胃肠蠕动功能增强,所以其被动吸收(滤过、弥散、渗透等功能)的功能就会减弱;这也是肝气的疏泄作用而使脾气虚者容易腹泻的原因;这里的脾土虚弱,是指脾阴虚弱,脾阳盛。当然相反的,如图3

所表示的就是脾土旺,被脾土克抑的肾水和可以克抑脾土的肝木衰弱的表现形式;当脾土旺,肝木衰时;脾胃肠的功能因为肝的疏泄功能不及,可能会出现两种状况,一方面可能由于从小就能饮食,而家长未能注意饮食调节和控制,而形成多食而肥胖的可能;另一种可能会因为肝脏的疏泄功能不及,而使其消化不好,被动转运吸收不及而消瘦。也就说脾土旺者,其它能产生能源物质和热量的脏器的功能就不及,所以人体就会有寒凉的征象——怕冷,无论是瘦还是胖,基础代谢率低,热能生成少,手足不温,这是脾阳虚的一般体征表现,这里的脾土虚,是指脾阳虚,脾阴盛。

这就是说,当心肝肺肾上所示的数字多时,则表示其生理功能旺盛,而阳气生成就会充足,而对阴液的蒸腾消耗量就会增加,而表现出阳盛阴虚的体征;而只有脾土上所表示的

数字多时,则表示脾土的生理功能不及,而使阴液的蒸腾消耗不及,而表现出阴盛阳虚的体征。

《内经》所言:“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这里的气,就是指阳气,阳气盛,是谓实,阳气少,是谓虚,阳气盛,则热,阳气虚,则寒。只要以肝脾的生理功能相对比,就能更确切的理解阳气的含义了。

二、关于人体阳气的意义:

通过对肝脾旺衰原理生命方程式的分析,充分说明人体阳气就是机体脏腑生理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的运动对人体津液的温煦蒸腾作用所产生的汽化物;机体生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量的55%变为热量,以维护保持人体的体温,热量与其阳气共同使人体温维持恒定,能使人感到温暖。之所以将热能的作用所产生的汽化物称之为阳气,就是因为人体的热量和阳气象太阳一样,能使人温暖,舒适,或者感到热,所以称之人体之阳;而称之为阳气,则表示人体之阳的生理功能过程中有着一系列的气化反应,所以又称之谓阳气。

三、用现代物理学关于物质的运动规律来研究阳气生成的原理

在上一个问题,我们对《内经》关于阳气生成的原理,过程,阳气的生理功能作了研究,《内经》认为阳气就如雾露一样轻柔飘逸,如此轻柔飘逸的气体,对机体的卫护就如用水灌溉农田一样,逐渐地、一点一点渗透而发挥作用;而且阳气有自己的运行规律,那么机体生理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热能中是否还有其它物质参与其中而与热能结合称为阳气呢?这也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1、物质运动与阳气的生成:

(1)物理学中的布郎热运动原理;

其一,物理学认为;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每个分子之间都有间隙,每个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比如,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无规则性的运动,正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布朗运动的快慢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现象和布朗热运动就表现得越激烈。

其二,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从液体表面发生气化,叫做蒸发。随着温度的升高,气化运动就加快。气化的结果,随着热量的散失和水分的蒸发而引起液体温度降低或冷却,以及液体量的减少。

物理学论述了物质在常温下的运动状态和规律,而且论述了布郎运动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布朗热运动就会更加激烈;那么在高温状态下,布朗热运动则会加强而使液体的蒸发作用就会增强,而使汽化结果增加。

(2)人体物质运动中的物理现象;

其一,人体内的物质分子,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及体液之中;但是还有一部分物质,尤其是餐后,血液中的各种营养物质以游离状态存在的不在少数;如葡萄糖、游离脂肪酸、游离氨基酸,嘌呤核苷酸、嘧啶核苷酸、水分子、CO2、H+、CI以及其它激素及分泌物等等物质;这些物质随着血液的流动必然也会剧烈运动不息。

其二,按照布朗热运动和蒸发原理,这些存在于机体血管内的物质分子,由于血管内血液和温度与血液流动的关系,也会产生布朗热运动现象,也就是悬浮于血液之中的各种游离的小分子物质微粒,也存在着无规则地运动现象。它们的分子运动随着血液的流动而发生相互摩擦,震荡、碰撞现象;这些分子的运动速度随血管内温度和血液流速的变化而变化,其结果可能使血管内那些悬浮于血液内,并作着不规则运动的极小分子物质微粒发生扩散;在人体热量的作用下,这些极小分子物质的微粒,与血管内被蒸发的津液共同形成气化物,在血管内随血液一起运动。这也是阳气在血管内运动存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就是在血管内随血液运动的阳气的成分中可能会有血液成分和营养物质成分的微粒通过布朗热运动而存在于血管内的阳气之中;而存在于血管内的这类阳气,就是《内经》所言的营气之一。营者,具有营养之意。

其三,机体在物质代谢中,脏腑的功能活动既有机械能,更为重要的是机体细胞的氧化代谢中所产生的化学能转变的热能,有55%的热能通过机体的散热器官向外散发;而脏腑生理代谢过程的机械能和化学热能,对机体体液中的极小分子微粒的汽化作用也是无时无刻地进行着,蒸腾汽化作用的结果,就是使人体体液蒸发而产生汽化物;其原理就如蒸馒头时,从热气中闻到馒头的香味,煮稀饭时从热气中闻到米的清香味,以及天热时突然下了一场阵雨时,闻到的泥土的清香味一样;这就是布朗热运动原理,在高温下,使米面及泥土

中极小分子微粒及气味扩散而发生的汽化作用,才使人闻到它们的味道的道理是一样的;而这种汽化作用主要存在于宗气和卫气之中,宗气和卫气除含有气化物的气味、气体外,还含有少量钠、钙、钾、镁、氯等无机离子,以及极少量的尿素、葡萄糖,乳酸。蛋白质等,也就是与汗液的成分相近;因为卫气存在于血脉之外,分肉,皮肤之间,其布朗热运动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密闭的血管,含有更多营养物质成分的可能性极小。

这里所言的是机体在任何状态下的汽化功能,因为人体的生理代谢功能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不过因为人体体质阴阳属性的不同,汽化功能的强弱状态不同罢了;也就是说阴虚阳盛者其汽化功能强,而生成的阳气旺盛;阴盛阳衰者生成的阳气衰少;阴阳平和着生成的阳气平和;这是传统医学对人体生理功能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另一物质——阳气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科学的,是现代医学所不及的;因为汽化作用是自然界物质自然变化规律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就是布朗热运动和液体的蒸发;人体的生命运动有一个生成热能的过程,有热能这种布朗热运动和体液的蒸发运功就会明显存在;而且传统医学已经证明阳气的旺衰对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这就是现代医学所不及之处!

未完!待续!

续!人体阳气生成的原理及阳气的实质!

四、关于人体阳气的实质:

人体阳气的实质,可以认为是机体脏腑在生理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其热能对机体各种营养物质的汽化作用而形成的热气与各种营养物质的气味及极细小分子微粒的热扩散而形成的气化物相混合的气体。也就是说,机体所产生的热能对人体津液的汽化物,加五谷之气味及某些营养物质的极小分子微粒的汽化物,就是阳气。但是存在于血管内的阳气的成分与存在于血管外的阳气——卫气的成分却不相同;存在于血管内的阳气,含有血液成分的极小分子微粒,而卫气则只含有营养物质的气味,及与汗液的成分基本相同。也正如《灵枢·决气》所言:“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经文所言的气,就是指阳气,阳气是机体生理代谢功能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热能,又有五谷之味和精微物质的气体,就如雾露一样轻柔,飘逸,而润泽肌肤,充身。这里“充

身”是对阳气功能的另一表现的说明。因为阳气填充于皮肤腠理之间,所以这里的“充身”就是使皮肤,腠理鼓充丰满的意思。关于阳气“充身”是指正常生理状况下,阳气的充身作用;病理状况下,阳气生成亢盛,就会发生各种胀症,发生心胀、肺胀、脾胀、肾胀、肝胀,胃肠胀,以及皮肤胀等症。正如《灵枢·胀论》曰:“夫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肺胀者,虚满而喘咳;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小腹;脾胀者,善哕,四肢烦悗,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肾胀者,腹满引背,央央然,腰髀痛……三焦胀者,气满于皮肤中,轻轻然而不坚;”这就是说人体所化生的阳气,不但有维护保持人体体温和温煦脏腑肌肉皮肤腠理等功能,还有致病作用;经文所言的就是一种用现代医学无法检测和无法解释的疾病,气胀,其致病范围很广泛;假如我们能用气胀来解释一些现代医学还不能全面解释清楚的疾病的病理变化,也许会得出合理的解释;其次,还有一个最主要的病理变化,就是当阳气生成亢盛,那么人体的阴液就会消耗过多,出现阴虚火旺,而引发多种疾病,其中发热就是最为重要的体征;这一点,在现代医学是没有认识到的问题;这是因为现代医学只认识到了热能的温煦和保持体温的功能,而对热能的汽化功能所形成的致病性还未充分认识到而已;同时阴虚火旺也是很多急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病因病机。

所以说阳气的实质;之所以称之为阳气,就是因为它象阳光一样,既能能使人体感到温暖舒适、而且又有就如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和中药中的四气五味一样,对人体的生理有调节促进作用。

五、关于阳气的性质:

1、阳气是脏腑生理功能中所产生的热能与五谷之气味,及血液成分的极小分子微粒结合,而成的一种就如蒸气一样非常轻柔的气体,阳气的散失必然与水液的散失相依存,任何热能的散失均伴有水分的蒸发。

2、阳气是热能的功能所产生的另一种物质的表现形式,所以就有向上,向外运动的规律,而且具有弹性和扩散性。

3、阳气是具有各种营养物质和成分和气味及功能的气体。

4、阳气是机体内能量的一种转移形式。

5、阳气依赖阴气而生成,与阴气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六、阳气的生理功能:

1、阳气的一部分随血液运行在血管之中,它含有血液成分,而具有鼓充血脉,推动气血在血脉中运行的功能。

2、阳气首先与肺气心气,脾胃之气居于胸中,是谓宗气;阳气的一部分温度比较高,运动速度快的含有水气及五谷之气味的就是卫气,它运行于皮肤分肉之间具有温煦,润养皮肤腠理,开合毛孔、充肌肤,肥腠理,维持体温,护卫机体的生理功能。

3、阳气随血液运行,具有营养化生脑髓,柔养筋脉的功能。

4、阳气的一部分通过经络循行,具有推动鼓充经络,血脉通畅的功能。

5、阳气自身就有上升飘浮的特性,所以阳气具有固摄提升脏腑的功能。

6、阳气具有调节机体物质代谢,促进、调节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

7、阳气具有通九窍,润养温煦九窍之功能。

8、阳气具有调节情志的功能。

9、因为阳气是机体能量的一种转移形式,所以具有调节机体阴阳相对平衡的功能。

总之来说,机体脏腑生理功能的旺衰,是阳气生成的基本条件;脏腑生理功能旺盛,产生的热能多,气化作用强,生成的阳气就旺盛;为阳盛或阳气盛;反之则生成的阳气少,是谓阳气虚或阳虚;脏腑生理功能平和,产生的气化物质就平和,是谓阴阳平和。

七、阳气的运动形式及最后归宿属

1、阳气的运动形式:

阳气的运动形式也称为“气机”,阳气和空气一样具有扩张性,弹性、扩散性及无孔不人的特点;所以阳气的运动形式从理论上及生理概念上可分为上升,下降、出、入四种类型;

生理状态下,阳气的升降出入按一定的途径及方向运行;而阳气的升降出入发生障碍,则就会发生病理变化。

(1)气的升降出入的动能来源于心肺肝肾脾胃的生理功能;而出入的途径为呼吸道;血脉、经络、腧穴;升降的主要途径为消化道。

(2)通过对人体生命方程式的研究分析证明: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在于肝木之气的疏泄功能,肝木之气旺盛,对脾土的疏泄功能强,胃肠的蠕动消化功能增强;生成的气体就多;肤胀,气逆的征象就会现显。或者由于疏泄过度而出现胃肠下垂的病症;这里疏泄过度所引起的内脏下坠,一定与肺气旺盛,阻滞了肝气的升发,而使肝脏之气向下疏泄;也可能由于肝气虚,而升之无力,也会出现胃肠下垂的征象。而只有肝脾之气平和,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才会平和。

(3)肝脏是消化系最重要的消化腺,是腹部器官阳气生发最旺盛的器官,所以,肝脏是机体内气机升降的枢纽,消化道为气机升降的途径。

(4)心脏为气机出入的枢纽,肺脏和呼吸道为气机出入的途径。

(5)肾脏具有调节气机升降出入的功能。

(6)经络是五脏六腑之气交通的途径;腧穴为经络之气的聚集点及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的交换点,所以它们均是气机运行的途径。

2、关于阳气的最后归属:

(1)阳气中的卫气部分,几乎大部分通过皮肤,腧穴的蒸发,辐射、对流、传导伴随着热量的散发形式而散失;只有一小部分又可以通过络脉的传导而回归于体液循环。

(2)运行于血脉的阳气的大部分当随血液流经静脉后,就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又从气化状态变为体液,回归于体液之中。

总之阳气是机体生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物质,它从阴气中不断化生,不断消耗或转化为阴气,周而复始,循环不息。

我们体内的湿气和阳气的关系

我们体内的湿气和阳气的关系 今天北京的天气不好,本来都过了清明节了,往年这个时候很热,但是今年却很冷,我们家楼下的玉兰花都开了,在寒风中静静地开放着,整个天空雾蒙蒙的,湿气很重,因此显得阴冷。 所以,这让我非常有冲动讲讲阳气和湿气的关系,因为在下面讲述的一系列的张仲景的去湿的方子的时候,是无处不涉及到湿气和阳气的关系。 我们的老祖宗非常的聪明,他们从大自然中找出很多和人体对应的地方,他们给我们建立了一个天人相应的思考体系,这个思路让我们处处受益。 那么,我们身体中的阳气和湿气是什么关系呢? 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就和我们看到的天气一样,当雾气重的时候,遮住了太阳光,我们看不到太阳,因此温度降低了,据说,当年火山喷发,烟雾布满天空,地面很久都见不到太阳光,温度变得很低,结果,恐龙倒霉了,似乎恐龙的消失与此有关,否则现在动物园里关的不应该是老虎而是恐龙。 那么,当太阳光充足的时候,也会把雾气给散去,比如到了中午的时候,一般雾气就散了,到了傍晚的时候又出来。 我们的体内也是这样,水湿和阳气是互相影响的。在我们的体内,阳气就像是太阳,湿气就像是雾气。 有很多患者问我:“我到底是湿气重引起的阳虚呢?还是阳虚引起了湿气重呢?” 如果明白了大自然的状态,我们就明白我们体内的情况了,就是这两者是互相影响的,有的人,先伤了阳气,阳气不足,就像太阳下山了一样,会引起湿气泛滥的;同样,如果湿气重了,就如同大雾天一样,也是遮蔽住阳光的,所以阳气也不足了。 我们的体内,和大自然是对应的,我们的心属火,就像自然界的太阳一样,如果湿气重,那么会严重地影响心阳。 脾属土,也就像大自然中的大地一样,如果湿气泛滥,那么脾阳也会被困住,这和发了洪水的大地一样,土到处都会是湿的,没有办法耕种。

关于酵素的生物学本质

关于酵素的生物学本质 人与酵素 如果世界没有了它,那么种子将不会发芽,水果将不会成熟,树叶也将不会改变颜色,世界将不存在生命。可目前大多数人都不知道——酵素。 今天我们就请酵素英雄从幕后走到前台来。酵素最早是从发酵的酵母菌中发现的,欧美国家称之为酶,而日本等国家称之为酵素。由于“酶”同真菌中的“霉”同音,为了图吉祥,日本把“酶”称之为酵素。酵素与酶通常是这样区分的, 酶的整体称之为酵素, 而把酵素整体中的一员称之为酶。 上世纪初人类发现了维生素、微量元素之后,到了80年代中期,才发现酵素是最重要的营养素。如果说人类保护身划分为维生素、微量元素时代,那么21世纪就是酵素时代。 一、酵素营保护身体新概念 我们都知道,人体必须摄取充足、均衡的营养才能健康,却

不知道所有的营养素必须靠消化酵素的工作才能变成人体 能够吸收的“直接营养素”;更不知道,葡萄糖、氨基酸、脂 肪酸一样要靠代谢酵素的工作,才能够与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相结合,制造出我们的组织、器官等。科学家发现,体内白细胞杀菌,肝脏与其它排毒器官之所以具有排毒作用,也是靠酵素直接或间接的工作来完成分解作用的,所以酵素不足会使我们吸收的营养大打折扣,体内的排毒功能也失去效用,健康出现障碍。 酵素同营养素,打个比方来说:盖房子要有钢筋、水泥、木材、砖、瓦等原料,这样房子就能盖起来吗?关键你得有盖房子的工人。没有工人,原料永远是原料。酵素是利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肪来建造身体的工人,营养素就是原料。你可能备齐了所有盖房子的材料,但没有工人(酵素),你 根本就没有办法开工。 现在国外把维生素、微量元素称之为辅酵素,它辅助谁呢?国外有幅漫画很形象地说明了彼此之间的关系,一个工人左手拿着板子,右手拿着螺丝刀。如果工人是酵素的话,维生素、微量元素就是手中的工具,没有酵素的话补充再多的维生素、微量元素也没有用,它根本不能发挥作用。

【最新2018】徐灵胎评黄元御-优秀word范文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徐灵胎评黄元御 篇一:中医经典诠释 中医难学,古有《此事难知》一书,尽谈学中医之难。但又有《医学实在易》 一书,反而谈中医如何容易学。后人岂不是被搞糊涂了,到底中医好不好学呀。我认为,中医不容易学好, 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果学者能有志向,有方法,循序渐进,则必能有所 成就。朱子曾说过:居敬持志,读书之本;循序致精,读书之法。读书如此, 学医何尝不是如此。心中执着一份信念,加上心思聪颖,配合切实的功夫,假 以时日,必可医理贯通无碍。近年来,经常有中医爱好者以及一些年轻学子问 我学中医要看什么书,我曾经在博客里写过几篇关于如何学习中医的一些文章,并且也曾提供了三本可以读的中医书。但对于志在专精医术的同道看来,原来 的答复有些粗糙了。因此我想再详细地把这个问题回答一下,并提供一份学中 医的书单。或许挂一漏万,或许被他医所不解,但只求一心积善,罪我怨我, 一切不计。如果能帮助大家因此而走上中医之路,继而精通医术,则自觉善莫 大焉。因此,此文是给将来的大医作个引路指南的。要学中医,就要学最上乘 的中医学。有了这个目标,才算是有了入门的动力。中医入门极为不容易,登 堂入室则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既要求学者吃苦肯学,还需要不错的天赋,那 就是悟性。现在的中医情况堪忧,后继乏人,是因为真正领悟中医的人太少, 反而靠中医吃饭的人越来越多了。当前,社会上处处可见那些学了几天理论, 背了几张方子,连混带骗地弄来一纸文凭,就开始打着中医的旗号去吆喝的庸 医之辈。这般庸医行世,直接就败坏了中医的声誉,况且因此而害人无数,更 数可憎。所以说,如果只想着抄几个秘方,会治几个小病,那不能算是学医, 不过是浅尝辄止而已。只有学到第一流的中医学,才能真正走进中医、理解中医、相信中医,并能应用中医治疗一些大病重病危病疑难杂病。我建议未学医时,可先从周凤梧的《名老中医之路》、李可的《人体阳气与疾病》以及刘力 红的《思考中医》看起,既增兴趣,又增动力和信心。以后学医过程中,也可 反复研读此三书,则其收获更多。 1. 修德为先。 我认为,医德大于医术。德不修,徒论医术,不过是个普通的医生。如果医德 败坏,则根本就是含灵巨贼,也谈不上医术如何了。

人体健康与疾病

一什么是健康?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答: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影响健康的四个主要因素 1. 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 是指因自身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给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 2. 环境因素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强调健康、环境与人类发展问题不可分割。 3. 生物学因素 4. 卫生医疗服务指社会卫生医疗设施和制度的完善状况 二.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应该如何预防传染病? 答: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传播途径:经空气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经土壤传播;垂直传播;医源性传播。预防:管理和控制;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血液的成分是什么?血液具有哪些功能? 答:成分组成: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功能:运输;参与体液调节;保持内环境稳定;防御功能;调节体温 四.消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肝脏具有哪些功能?如何保护肝脏? 答: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人体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在临床上,常把消化道分为上消化道(十二指肠以上的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十二指肠以下的消化道)。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其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液。肝脏的功能:代谢、胆汁生成、解毒、凝血、免疫、热量产生及水与电解质的调节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内的一个巨大的“化 工厂”。(合成与贮存作用;分泌胆汁;解毒作用;防御作用;造血功能);均匀饮食;高质量的睡眠;适量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佳;快乐的心情;主动休息;防御天敌。 五.什么是激素?试举人体中的三种激素的生理功能? ? 答:从广义上讲,激素是一类生物体内的化学信息分子,主要是由一些特殊组织或腺体合成,并且不需要管道而直接分泌到体液(对于动物指的是血液、淋巴液等)的有机分子,这些分子经血液运输到相应的靶组织,使得这些组织发生激烈的生物化学反应和生理效应。甲状腺是体内吸收碘能力最强的组织,甲状腺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促进糖、脂及蛋白质的代谢;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分化;对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造血过程、肌肉活动及智力和体质的发育等均有显著作用。 ;肾上腺素主要是调节糖代谢, 它能够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增加血糖和血中的乳酸含量。盐皮质激素:调节水盐代谢;生长激素能通过促进肝脏产生生长激素介质间接促进生长期的骨骺软骨形成,促进骨及软骨的生长,从而使躯体增高。生长激素对中间代谢及能量代谢也有影响,可促进蛋白质合成 六.人脑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怎样科学用脑? 答:人脑由大脑、小脑、间脑、脑干组成。大脑包括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和延髓;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参加运动;注意营养。1早用脑2勤用脑3适时用脑4劳逸结合5强化右脑

阳气者 精则养神 柔则养筋

阳气者, 精则养神, 柔则养筋 《素问·生气通天论》论述阳气在人体的地位、作用和生理病理时, 指出: “阳气者, 精则通神, 柔则养筋”。历代注家对此多有注释和训诂,均见仁见智,各有千秋。根据前人所云阳气之重要性, 后世将调补阳气、振奋阳气的治法,用于改善某些老年性顽固性疾病、中风病中出现的神志障碍及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经筋病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1、历代注家的注释和训诂 王冰注: “然阳气者, 内化精微养于神气, 外为柔软以固于筋”。意思是阳气可以通过气化作用, 内化为精微来充养神气, 通过柔软四布的阳气来温养坚固筋腱。 张介宾注: “神之灵通变化, 阳气之精明也, 筋之运动便利, 阳气之柔和也”。意思是神在于人是灵通变化的, 阳气可使其精明, 筋在于人是要运动便利的, 阳气可使之柔和。 张志聪注: “阳气者, 水谷之精也, 故先养于五脏之神。柔者, 少阳初生之气也, 初出之微阳, 而荣养于筋, 是以少阳主筋也”。意思是阳气是水谷的精华, 所以先养五脏之神, 柔阳是少阳初生的阳气, 是人体初发的微小的阳气, 之所以荣养于筋, 是因为少阳是主筋的。 高世栻注: “精, 精粹也。柔, 柔和也。上文烦劳精绝, 至目盲耳闭而神气散乱, 故曰: -阳气者, 精则养神. , 所以申明上文阳气不精而神无所养也。上文大怒气绝, 至血菀而伤筋, 故曰: 阳气者, 柔则养筋. , 所以申明上文阳气不柔而筋无所养也”。高氏互参前文, 把“精”释为精粹之阳, 把“柔”释为柔和之阳。 湖北中医学院李今庸教授认为: “阳气者, 精则养神, 柔则养筋”,是说明安静则阳气正常而神形皆治。他认为,“精”字与“靖”字因同声假借, “靖字与“静”字因同义而假借, 因此精可训为静。因“柔”义为安, 静义亦为安, 二者可互训。 王冰把阳气与神的关系, 用阳气内化精微的过程连接, 阳气与筋的关系以阳气所具有的、无处不在的、流动的、柔软的性状来说明, 讲的是阳气的状态与神和筋的关系; 张介宾用阳气能使神和筋的特性充分发挥, 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讲的仍然是阳气的状态与神和筋的关系; 张志聪则把阳气分为水谷化生的精微和少阳初生之气, 并与五脏之神和少阳所主之筋相联系。所有的注家中只有张氏讲的是物质; 高世栻把阳气分为精粹的和柔和的两种, 精粹的负责养神, 柔和的负责养筋; 李今庸先生认为保持安静状态的人体的阳气能神形皆冶, 同样是讲阳气的状态与神、筋的关系。 综上所述, “阳气者, 精则养神, 柔则养筋”意思有三: 一是阳气具有精和柔的状态; 二是阳气既可养神, 又可养筋; 三是精阳养神, 柔阳养筋。 2、临床应用 中风偏瘫属于中医"经筋病"的范畴,十二经筋病候以运动障碍和疼痛为主,多表现为与动作障碍有关的疾患。根据"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的理论,认为经筋拘挛责之阳气不足,失于养神柔筋。故治疗应调补阳气为主,通过重点加强背部及腰骶部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经线的针灸治疗,振奋阳气,从根本上发挥阳气"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之功,以改善中风病中出现的神志障碍及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经筋病症。另外,有报道称对老年某些顽固性疾病, 采用振奋阳气之法进行治疗, 是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的。

人体阳气与疾病

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 能够成为一名中医,是我一生中最值得欣慰的奇遇。 我16岁初中学业未竟,毅然从军,西北全境解放后,转入地方工作。23岁蒙冤,50岁后平反昭雪。所幸28年时光,未敢虚度。逆境中学习中医,并终生矢志不悔,可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46年来的中医生涯中,闯过重重难关,1978年经全省统考录用为中医师,1983年奉命创办灵石县中医院,任院长近9年。 我一生大部分时间奔波于穷乡僻壤、缺医少药的山村。农民生活困苦,一旦患病,只能望医院而兴叹。为解救病人疾苦,我苦练针灸,搜集简便验廉的中医治法,力求使农民少花钱而治大病。又因求医者病种繁多,贫病交困,情极可悯。推出去于心不忍,接下来则力难胜任,只好现买现卖,急用先学,白天诊病,夜晚挑灯翻拣资料,读书明理,辩识病机,寻求有效治法,以解患者燃眉之急。故一生所学甚杂,内、外、儿、妇、五官、皮肤各科均有涉猎。自迈入医门,常为破解一则医学难题,弄得焦头烂额,废寝忘食忘食。至今虽年近古稀,仍不敢稍懈。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正是这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患者群,以及身处逆境奋发苦斗,锻炼、造就了我攻克多种疑难病的能力。 更由于农村患者,非到危及生命,不敢言医。一发病就成九死一生之局,因不及救治而死者,屡见不鲜,人间惨事,莫过于此。为救危亡于顷刻,我被逼上急症攻关之路,殚心竭虑探索仲圣先师六经八纲辩证论治的理、法、方、药;借鉴后世百家的成功经验,搜集了大量的针灸、救急要方;自针穴位,亲验针灸感应;亲尝毒药及研制速效解毒诸法,参与中毒急救,以积累经验,超常破格用药,独闯新路。在自学中医的第6年,终于研制出破格救心汤、攻毒承气汤,救治各类型心衰危症及多种危重急腹症,竟获成功。擅治急症,是中医学的固有传统,历代中医名家大师,人人都是"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高手,何以现代中医退出急症阵地?时下世人视中医为"慢郎中",这是中医的奇耻大辱!我呼吁老中青三代中医起而雪耻,不要自卑,不要妄自菲薄、自甘附庸。要充满自信心与豪情,走中医自身发展的道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 本书初稿曾蒙邓铁涛老前辈审阅,抱病约见,并亲笔题词,嘉勉后学,不胜感激!有生之年,当铭记邓老鼓励教诲,为中医事业克尽微力。 感谢原山西省卫生厅蒋天佑副厅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郭博信总编辑,在落实中央抢救老中医经验的工作中,多次屈尊下访,给我以多方面的关怀、鼓励与鞭策。感激之余,反思一生医事的成败得失,凑成了这本医学杂录,自知先天不足,根底浅薄,一得之见,难免偏颇。除了一点为救人命甘担风险的赤子之心外,别无所求。复兴中医,任重道远,原与青年一代共勉,尚望前辈及同仁不吝斧正。 人体阳气与疾病 阴和阳是事物的两个相对属性。一般来说啊,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都为阳性。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阴性。 中医学理论素来讲究调整阴阳的关系,正如引文中所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但对于怎样算是"阴平阳秘"这个问题,历代医学各抒己见,众说纷纭。

人体科学结业论文

姓名:李亮亮 学号:2012213917 院系:物理学院

人体健康与疾病 摘要:随着社会越来越快的发展,一方面我们的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另一方面快节奏的生活,越来越大的竞争给予人们越来越多的压力。这都导致了人们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面临了更多多种多样的疾病的威胁。因此我们要了解身体健康和疾病是什么,如何去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对于人体健康与疾病本身含义的考察不难发现,人体的健康实际上意味着人体正常生存状态的维持;相反,人体对的疾病则意味着人体正常组织状态的破坏。我简单的谈了几个关于人体健康和所相关的疾病,如:生理系统方面的、身体内物质元素方面的、心理因素方面的。 关键词:疾病、健康、身体因素、心理因素 正文: 我们每个人都很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我们的身体健康与我们人体的各个部分是否正常、良好息息相关。当初选修人体科学这门课,就是希望能够对我们的人体有更多的了解,人体的奥秘像苍穹一样广阔,人类已经对人体有了诸多的了解,不过仍有许多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在身体健康的时候并不觉得生病有什么,但一到身体的某些机能发生病变的时候就会觉得身体健康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因此我们迫切的需要了解和掌握我们的身体状况,才能更好的保持身体健康良好,预防疾病。 人体的健康与疾病是人体研究最基本内容之一。什么是健康?什么是疾病?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存在着许多争论。对健康最具有权威的定义还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宁的状态。”对于疾病的争论也同样如此,目前对于疾病的定义不下几十种,但没有一种能概括疾病的本质而得到人们的公认,在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上,中医学倒独具特色。按中医学的观点,疾病是人体阴阳双方协调统一关系的破坏。人体的健康与疾病没有绝对分明的界限,而且一个人也正是处于不断的健康与矛盾运动中。① 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1.药物疗法,它是临床中使用最多的治疗方法。2.手术疗法,也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它的适应范围主要是器质性病变,如组织器官的损伤修补,组织增生的切除等。3. 针灸按摩疗法,主要是作用于人体信息层次的治疗方法。4.心理(精神)疗法是直接作用于人体精神层次的一种治疗法①。 人体结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每天完成人体的新陈代谢。人体生理系统可分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不同生理系统分别完成不同的生理过程。例如,心脏是循环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但同时心脏

关于水对于人体重要性的资料

关于水对于人体重要性的资料: 水在人体中的比例如果用“人”字结构打个比方,水应该是一撇,其他营养素是一捺,有了水合其他营养素的相互支撑,才有了生命。 水约占人体组成的70%。男性体内含水分较女性多,年轻的人较年长者多,新生儿体内所含水量约为70%~75%。在人体各组织中,水分的含量也是不同的:分布于骨骼和软骨中的水约占骨总量的10%;脂肪当中的水约占脂肪总量的20%~35%;肌肉中水的分布已高达肌肉总量的70%左右;而血液中的血浆里面,除了6%~8%的血浆蛋白,0.1%左右的葡萄糖和0.9%左右的无机盐以外,其余的成分全是水,约占血浆总量的91%~92%。 人体每天要消耗多少水分呢?经营养学的方法测定,一般情况下,每天以不同方式消耗的水量如下: 通过呼吸排出水分约400毫升; 通过皮肤排出水分约400~800毫升; 通过粪便排出水分约150毫升; 通过尿液排出水分约1500毫升; 以上共计2500毫升。 然而,每天从食物中可以得到的水分约为800毫升,每天在体内分解氧化营养物质时(除产生能量外,还产生水分)约产生400毫升的水,其余的1300毫升水必须通过饮食(包括饮料)来补充。 每人每天该喝多少水,和人的年龄、体重、活动量以及环境、温度等因素有关。一般而言,婴幼儿每1千克体重,每天需饮水110毫升;少年儿童每1千克体重,每天需饮水40毫升;成年人每1千克体重,每天需饮水40毫升。所以,一个体重60千克的成年人每天需饮水约2500毫升。 水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具体表现在: 一、水参与人体内新陈代谢的全过程,水的溶解力甚强,并有较大的电离能力,可使人体内的水溶物质的溶解状态和电解质离子状态存在;又由于水具有较大的流动性能,在人体消化、吸收、循环、排泄过程中可加速协助营养物质的运送,和废物的排泄,使人体内新陈代谢和生理化学反应得以顺利进行。 二、水是细胞和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人体的每个细胞及其基本单元均含有水份,人体的各种腺体分泌物均为液体。如果缺水,则消化液分泌减少,食物消化受影响,食欲下降,血流减缓。体内废物积累,代谢活动降低,导致体内衰竭致病,并加重病情。

酵素对肝脏的“五大护法”

酵素对肝脏的“五大护法” 当肝解毒作用系统超载时,会发生什么问题? 答案很简单,毒素会在身体累积,而且在各方面让我们生病。他们伤害许多身体的功能,特别是免疫系统,而且引起许多慢性的健康问题。肝脏超载和营养不足,是许多慢性病的根源。“酒逢知己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有人闻酒味就醉,根本不能沾酒,但哥们儿义气作怪,酒桌上经不起劝,频频端杯,喝得不省人事;也有人认为,“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经常喝得昏天黑地,找不着家门;还有人热情过了头,觉得没把客人喝到桌子底下就不叫好客,非弄得抬到医院打吊针才罢休。 肝脏解毒器遭破坏调查显示,患酒精性肝损害的患者绝大 部分为45岁左右的男性。酒精进入人体后,除少量随肺部 呼吸或经汗腺排出身体外,绝大多数都在肝脏中分解代谢。所以,如果体内酒精含量超过了肝脏能够承受的负荷,就会影响健康。尤其是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对肝细胞损伤非常大,有数据显示,慢性嗜酒者近60%会患上脂肪肝,如不及时调理和治疗,会逐渐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情况严重的还会引起肝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和肝癌。 肝脏负担日益加重肝脏被誉为人体的“解毒工厂”,它是药物浓集、转化、代谢的主要器官,尤其是口服药物经胃肠道吸

收,通过门静脉直接进到肝脏,合成、代谢、分解后,有效成分发挥作用,有毒成分排出体外。所以,药物在肝脏内的浓度和其他器官比要高很多。如果用药剂量过大、忽视适应症、且疗程和搭配不合理,药物在代谢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成分,会对肝脏造成损害,“是药三分毒”的说法就是由此而来。 肝负担增加一般有几种情况:1、肝病:包括肝硬化、脂肪肝、肝脏肿瘤等;2、病毒感染:各型肝炎等;3、日常接触摄入的化学物质或药物越来越多,导致肝脏解毒负担加重; 4、嗜酒,造成酒精慢性中毒,影响肝脏的功能。肝脏是物质代谢的中心,任何一种物质代谢都与肝脏密切相关,一旦代谢出现异常,肝脏的功能随之受损。酵素能帮助净化肝胆血液、改善体质,分解、排除血液中的废物、胆固醇、血脂、毒素等,保持血管畅通、恢复弹性、促进血液循环及加速代谢功能,并使血液保持平衡。 酵素对肝脏的“五大护法” 一、阻断蛋白质、脂肪、糖类的摄入:①消除肝脏消化代谢负担;②这三大营养素并不是越多越好,他们在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不少有害废物(如氨、酮等),需由肝脏解毒,通过代餐疗法减少这些代谢废物的产生,达到保肝护肝的目的;③切断病毒、坏菌或肿瘤的营养供应,饿死或抑制其繁殖。其中①和②是让肝脏得以休养生息,提高肝脏功能和自愈力,修复自身;

水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日常五种水千万不要喝: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人可一日无食但不可一日无水,但是并非所有的水都可以饮用,以下五种水在某种程度下会形成亚硝酸盐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因此要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老化水:俗称“死水”,也就是长时间贮存不动的水。常饮用这种水,对未成年人来说,会使细胞新陈代谢明显减慢,影响身体生长发育;中老年人则会加速衰老;许多地方食道癌、胃癌发病率日益增高,据医学家们研究,可能与长期饮用老化水有关。有关资料表明,老化水中的有毒物质也随着水贮存时间增加而增加。 二、千滚水:千滚水就是在炉上沸腾了一夜或很长时间的水,还有电热水器中反复煮沸的水。这种水因煮过久,水中不挥发性物质,如钙、镁等重金属成分和亚硝酸盐含量很高。久饮这种水,会干扰人的胃肠功能,出现暂时腹泻、腹胀;有毒的亚硝酸盐还会造成机体缺氧,严重者会昏迷惊厥,甚至死亡。 三、蒸锅水:蒸锅水就是蒸馒头等剩锅水,特别是经过多次反复使用的蒸锅水,亚硝酸盐浓度很高。常饮这种水,或用这种水熬稀饭,会引起亚硝酸盐中毒;水垢经常随水进入人体,还会引起消化、神经、泌尿和造血系统病变,甚至引起早衰。 四、不开的水:人们饮用的自来水,都是经氯化消毒灭菌处理过的。氯处理过的水中可分离出13种有害物质,其中卤化烃、氯仿还具有致癌、致畸作用。当水温达到90℃时,卤代烃含量由原来的每公斤53微克上升到177微克,超过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的2倍。专家指出,饮用未煮沸的水,患膀胱癌、直肠癌的可能性增加21%—38%。当水温达到100℃,这两种有害物质会随蒸气蒸发而大大减少,如继续沸腾3分钟,则饮用安全。 五、重新煮开的水:有人习惯把热水瓶中的剩余温开水重新烧开再饮,目的是节水、节煤(气)、节时。但这种“节约”不足取。因为水烧了又烧,使水分再次蒸发,亚硝酸盐会升高,常喝这种水,亚硝酸盐会在体内积聚,引起中毒。 科学饮水时间表: 6:30 晨起喝250毫升的淡盐水或凉白开水,补充夜晚流失的水分,清肠排毒。 8:30 到办公室后喝250毫升水,清晨的忙碌使水分在不知不觉中流失了很多,这时候补水特别重要。 11:30 午餐前忙了一上午也该休息一会儿了,午餐前喝水有助于激活消化系统活力。12:30 午餐后喝水加快血液循环,促进营养素的吸收。 14:00 上班前喝杯清茶消除疲劳,给身体充充电,这一杯水很重要。 17:00 下班前喝一杯,忙了一天,身体里的水分也消耗得差不多了,这时候补水还能带来肠胃的饱胀感,减少晚餐食量,这一招特别适用于想减肥的人士。 22:00 睡前喝200毫升水,降低血液黏稠度才能睡得更好,这样你就完成了每天2100 -2800毫升的补水量。

阳气

阳气 目录 一、什么是人体阳气 二、阳气的来源 三、阳气有哪些作用 生活常识 四、什么是阳气不足、气血两虚 五、气血不足的原因 六、气与血之关系 七、中医治疗血虚证有哪些方法 一、什么是人体阳气 阳气,生理学名词。与阴气相对。就功能与形态来说,阳气指功能;就脏腑机能来说,指六腑之气;就营卫之气来说,指卫气;就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来说,则行于外表的、向上的、亢盛的、增强的、轻清的为阳气。《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支持,所谓“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阳气完全耗尽,人就会死亡。 二、阳气的来源 阳气来源有二:一为先天性的,来自于父亲和母亲;二为后天性,主要从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气转化而来。而人的正常机体运转、工作、运动、性生活、情绪波动、适应气温变化、修复创伤等各项活动都是需要消耗阳气的。

阳气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的作用。阳气虚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内经〃灵枢》上称:“人到四十,阳气不足。损与日至。”意思是随着 年龄的增长,人的阳气会逐渐亏耗。 保阳气,益阴精。保养阳气和补益阴精,这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所以,“阳强则寿,阳衰则夭”,养生必须养阳。但善养生者,又必须保其精。因为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 三、阳气有哪些作用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它有哪些主要功能呢? 1、温养功能 阳气对与生命健康的重要作用,首先表现在他的温养作用。阳气就跟太阳一样,太阳出来暖洋洋,人有阳气也才能身体暖暖活活的,这种温煦的功能,在我们人群中可以看出来,有些人就怕冷的很,有些甚至在夏天最热的时候都还觉得身上冷,我们通常就会说这种人“底火不够”“阳气不足了”;相反,有些人就不怕冷,别个都穿两三件衣服了,他还只穿个单衣,这种人我们说他“阳气旺”,阳气旺当然是好事,但有可能有些人要就问,阳气旺的的人冬天倒是好过,夏天热了不就恼火了?其实冬天好过、夏天不好过,虽然是阳气旺但不是阳气旺就功能好,这涉及阳气的另外一个功能,过会我们会提到。阳气可以温煦人体,还能温养人体,看看自然界,春天夏天,日照充足,气候温热,动物植物就活动能力强、生长迅速,但到了秋冬,天寒地冻,万事万物也就萧条萎靡,植物就枯枝败叶,动物就潜伏冬眠。人也是一样,《内经》将阳气这种温养功能高度地概括为“若天与日”“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人要有了充沛的阳气才能够精神饱满、充满活力、身手敏捷、身体强壮。相应的如果成天精神萎靡、说话走路都费力,我们四川话就说这种人“阴司倒阳的”,司是司机的司,有管事、管理、掌管的意思,倒就是倒台、跌倒的倒。就是说,阳气不足,都有点不能起到主导主宰人体,反

一位自学中医的买书录

一位自学中医的买书录 我买了许多有关《伤寒论》的书,迄今为止我觉得最有用的是这几位的书,对我的用方思路起到了关键作用,提供给大家参考。 一、郑钦安(真正的伤寒大师和有专长的宗师)《郑钦安医书阐释》:有关阴阳的判断,各种症状的讲解补充(主要是三阴症)是很好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大家一定要详看,多看。一般来说,市面上对某种症状老是治不好的,换个思路来一用就灵。 二、张锡纯(对本草经有实际验证的临床实战家)《中药亲试记》:觉得张氏最好的部分是在这本书,其他《伤寒论讲义》和《屡试屡效方》仅初看) 三、胡希恕(真正的伤寒大师和有专长的宗师)《张仲景用方解析》《百年传承---胡希恕那本》,另其《伤寒论讲稿录音》那本还没买:六经辨证的思路直接影响我对疾病症状的判断和讲解。 四、李可(真正的伤寒大师和临床实战家)《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一个是破格救心汤的使用;二是用量上遵守汉代量度;三是一日内连续进攻的思路都深深影响了我。这本书我也是一看再看,越是碰到危症我越是信任这本书,因为这是中国目前绝无仅有的专门碰大症的书,非常有价值。 五、黄煌(真正的伤寒大家和有专长的宗师,当前最有能力普及经方的代表性人物)《中医十大类方》《经方的魅力》《50味药证》《药证与经方》《经方沙龙第一期》《经方一百首》(还没买到):每一本书

都有价值,建议每一个学中医的人都从黄师的书开始看起,最容易入仲景门且可以直接实践,对初学者的信心有极大的提升作用,而且有此“沙龙论坛”作为普及经方的阵地,所以说黄师是当今最有能力普及经方的人。黄师对体质学说的研究树立了自己专长的方向,历史上没有哪位医者能象黄师那样把体质讲得那么明白。 六、陈瑞春《伤寒实践论》和《陈瑞春论伤寒》:提供自已伤寒用方的经验,值得借鉴。 七、张存悌《中医火神派探讨》和《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对火神派的用方思路作了很好的总结。 八、闫云科《临证实验录》:都是经方治病,值得借鉴。 九、余国俊《名医师承讲记》两本书:对经方使用部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非经方部分只粗略看,因为不容易总结。 十、张步桃《小中药大功效》(二):原来没注意他,后来随手翻阅时才知道他也是经方家,看来(一)也要找来买。这本书有个特色是讲药物是哪一科的植物,类似的有什么,主要有什么作用,是本草学的补充。 十一:马正大《妇科证治经方心裁》:最大的特色是专讲妇科用经方,实在难得,我虽然看得少,但这么有专长的书以后肯定会借鉴他的经验(我现在经验最少的就是治妇科)。 其他的还有: 《十年一剑全息汤》:主要是整体观的思路,据此思路我还曾想过把六经主方:桂枝汤、白虎汤、小柴胡汤、理中汤、四逆汤、乌梅

人类健康与疾病论文

人类健康与疾病论文 疾病是人类健康的杀手。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十大疾病与20世纪也有了很大变化。而这其中排名首位的就是心脑血管疾病。 所谓心脑血管疾病,便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这个是大部分人都知道的概念。大家也都知道心脑血管疾病常发在五十岁以上中老年人身上的几率比较大,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么一个数据么: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超过1000万人,排名居世界死因首位!而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有上百万。 可怕的数据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考,我们更应该全面的了解心脑血管疾病,那么,它有哪些特征呢?据研究人员研究得出,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的特征。并且,幸存者也会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力。 有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的形成原因是人体长期处于不良的状态。饮食习惯出现问题,摄入油脂类和醇类过多,但是又没有进行合理的运动以促进脂类和醇类的新陈代谢,造成体内的杂物增多,进入血液,使毛细血管堵塞。随着时间得推移,那些堆积的脂类和醇类很容易和体内的矿物质离子结合形成血栓。而血栓呢,则容易呆在血管的拐角堆积,进行钙化的过程。当堆在拐角处的血栓越来越多,血管的直径就越来越小,血液的流动就越来越缓慢。而心脏呢,为了保持人体足够的供血量,便会增加血压,自然会造成高血压。自然而然的,血压过高则有可能会导致血管的破裂,所以便产生了出血性的心脑血管疾病。但是,若是因为血管被堵塞,造成供血不足,就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了。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应该防患于未然,在它带来之前就把它拒之门外,而不是在病痛到来的时候才想到自己当初为什么会没有好好预防和珍惜身体。网上流传的很多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秘诀是“合理膳食,适量的运动,戒烟限制饮酒,少吃盐,还要保持内心平衡,情绪要保持稳定”等等。这些都说明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比如,血管在冬季寒冷的时候容易收缩、痉挛,这样就易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所以中老年的人们应该注意保暖;睡眠的时候,人体的各个神经系统都处于一种抑制的状态,没有很大的活跃能力,清晨起来突然的锻炼,神经就会突然的兴奋,非常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吃入大量的补热或者是滋补性质的食物或者是药物,容易造成血脂急剧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情绪激动容易使血压升高,所以情绪激动被公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大忌;运动量如果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从而血脂升高…… 从以上的原因和例子,结合书上网上查到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要保暖,防止栓塞;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晨练,清早起床也不宜过猛烈,应该缓慢起床;冬季进补要适度,不能过量;要心态平衡。尤其是患者要放宽胸怀,使情绪处于平稳状态;要合理安排膳食。增加纤维膳食,多吃鱼或者鱼油(据说鱼油具有调节血脂的功能,能够预防动脉硬化),多吃豆制品,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量;要有适当的运动。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控制好运动量。冬天要等到太阳升起之后才出去锻炼;尽量少吃干扰血脂代谢的有关药物,避免使血脂升高;定期体检。四十五岁以上的中年人,肥胖者,有遗传家族史者,常应酬者,高度紧张的工作者,都是高发群体,应该至少每年检查一次血脂血压等指标。 还有一个问题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抽烟。前段时间在网络上看到一句话:

中医理论-气血对人体的重要性

中医气血对人体的重要性 人们常说“人活一口气”、“三寸气在”等等,这里所说的“气”,实际上是指人的生命活动,也是中医所说气的基本含义。确切地说,人体的气是指推动人体生命运行的能量,它有很强的活力,能在人体内运行不息而又无形可见,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 气难以用肉眼观察到,所以说它“无形”。气在体内运行不息,从而推动和调控着人的呼吸、心跳、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的进行。气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所在,气是生命的表征。 气是由精化生的。人体之气由三部分组成,即先天之气、水谷之气和自然界的清气(亦称“天气”)。所以《灵枢·刺节真邪篇》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真气,即人体的一身之气;天,在此应含有先天之气的“天”及天气之“天”两层意思;谷气,则是水谷之气的简称。 人体之气的生成,需要通过多个脏腑,特别是肾、脾、胃、肺三脏功能的综合作用。如先天之气由先天之精所化生,而先天之精藏于肾,故有“先天之气在肾”之说。先天之气的生成,与肾主藏精的功能密切相关,因此,称肾为“生气之根”。水谷之气由水谷之精所化生。饮食物通过胃的受纳、脾的运化始能化生水谷之精,因而水谷之气的生成与脾胃的纳运功能关系十分密切。《内经》说:“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就是对脾胃功能重要意义的强调。所以,脾被称为“生气之源”。自然界的清气,不仅要依靠肺的呼吸作用才能源源不断地进入体内,同时,肺吸入的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而成的“宗气”,聚积在胸中以后,也需要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作用,才能布散到周身上下,以发挥其生理效应。因此,肺被称为“生气之主”。 总之,人体之气的生成,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来源要充足,或者说要有足够的原料,这就需要先天禀赋充足、后天饮食营养丰富,以及吸入的自然界清气源源不断;二是肺、脾(胃)、肾三脏的功能正常且配合协调,才能保障气的

微生物酵素的七大作用

微生物酵素的七大作用 1` 激活免疫细胞 2` 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长 3` 生成维生素,促进钙和乳糖的吸收 4` 排除和分解致癌物质 5` 防御致病菌的感染 6` 降低胆固醇,降低高血压 7` 治疗便秘和腹泻 1型心脑血管 [适用人群]高血脂人群、动脉硬化者、血栓患者、冠心病、脑中风及其它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现代科学证明,人体内某些有益菌的存在与血浆胆固醇的减少有直接关系,如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所产生的一些酶具有溶栓作用,当人体这些菌群失调时,血栓就极易生成,就会为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埋下隐患。微生物酵素内会有上述各种有益菌,同时配以凝血酶和酵母菌生成物。酵母菌生成物和能促进胆固醇代谢功能的亚油酸具有同样效力,对造成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原因的脂肪具有代谢和抑制作用。因此,本品在调节菌群失调,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同时,对抑制血脂升高、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保健作用。 2型儿童增智 [适用人群]成长期儿童。儿童自身智商高健康发展主要靠的是胃肠吸收功能。目前儿童由于菌群失调,造成消化道病症的情况非常普遍,例如腹泻,是小儿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尤其是婴幼儿(1个月—3岁)时期,更易发生腹泻,除感染、饮食不当等原因外,与使用抗生素有关的腹泻在婴幼儿中也较多。因慢性或迁延性腹泻中出现因乳酸酶缺少而导致乳糖不耐受症,也与肠道微生物生态失调有关。微生物酵素内含有多种益生菌、消化酶,可以有效调节菌群失调,促进消化吸收,改善胃肠功能。因而对婴儿腹泻,与抗生素有关的腹泻,乳糖不耐受症、腹痛、腹胀、腹鸣、腹泻等有很好的效果。 3型老年增健 [适用人群]中老年人。“人老肠先老”,人类的老化与肠道菌群有关,机体的各种细胞的营养、更新、代谢都需要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如脂肪,蛋白质,只有在保证这些物质充沛的前提下,机体才能进行新陈代谢,细胞才不易老化。机体在分解,吸收这些营养物质的时候, 必须有肠道菌群参与,如果肠道菌群失调,营养物质的吸收就不全面,细胞老化的进程就加快,比如双歧杆菌,对人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既有营养作用,又有免疫抗肿瘤的作用。正是由于正常菌群对人体有这么多保护作用,我们才能在如此复杂的自然环境中生活。如果人体微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正常菌群数量一降,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人就会生病。人类的长寿与微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人到老年,身体各脏器功能逐渐衰退,细胞逐渐老化,举例说,自由基是侵蚀人体细胞并促进其衰老的罪魁祸首,超氧化物歧化酶有效清除自由基,使细胞除锈再生,恢复细胞的青春活力。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更要注意保护好微环境,微生物酵素内含多种益生菌及具有催化作用的酶和维生素,可有效地改善菌群失调,提供细胞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调节免疫,延缓机体衰老,因而对中老年保健具有很好的作用。 4型胃肠消化

中医养生重要性

中医养生重要性 中医养生重要性 首先,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 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进行有规律的运动。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 健康、平衡的饮食也是养生的必备因素。数千年以来,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认定是达到长寿的关键因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则被认为是使健康出现问题的根源。预防疾病也是养生的重要一环。通过有规律的锻炼,正确使用药物,适当的进行食补,以及其他的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每个人都可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目的。 气血对人体的重要性

气是生命动力 概括地说,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具体说来,气在人体所发挥的作用,或者说它的功能活动,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气的温煦与凉润作用 温与煦,都是“暖”的意思。气能产生热量,使人体温暖,消除寒冷,所以说气有温煦作用。人体的体温所以能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脏腑经络以及各组织器官所以能维持旺盛的功能活动,都要仰赖气的温煦作用。同时,人体的精血津液等液态物质,也要依靠气的温煦才能运行输布,所以有“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的说法。 温煦作用属于气的阳性方面的作用,称为“阳气”。所以《医碥》说:“阳气者,温暖之气也。”阳气在人体的作用,犹如天体中普照万物的太阳,所谓“阳气者,若天与日”,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阳气不足,产热过少,就会发生虚寒性病变,表现为体温偏低,畏寒喜暖,四肢不温,脏腑的功能活动减弱,精血津液运行迟缓、代谢减弱,以及形成瘀血、痰饮、水肿等病变。 二、推动与调控作用 推动也包括着激发的作用。中医认为,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所有脏腑经络生理活动的进行,都要靠气的激发推动作用。如果气虚,激发推动作用减退,生长发育就会迟缓、生殖机能衰退,或者出现早衰,同时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也会减弱。另一方面,人体精、血、津液等有形物质的生成,以及血液的循环、津液的输布等,也要靠气的运动来推动,所以有“气行则血行”、“气行

食用酵素对人体会有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吗

食用酵素对人体会有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吗? 酵素能调整全身机能这种效果,相当于中药所说的上药。中国药学古籍《神农本草经》中,把药草分为上药(以长生不老为目的,可以全面调节与提高身体的生理机能)、中药(以保持健康、治疗病人为目的)及下药(只用于治疗,可以直接抑制疼痛和发炎,不过副作用明显)三类.如果对日常所用的机能性食品与药品分类,酵素克说是上药中的上药,其他的健康食品、机能食品如人参、杜仲、螺旋藻也当属上药。中药包括家庭常备的胃肠药、便秘药等。下药包括现在医疗所用的大部分药品,如高效抗癌剂、固醇类、治C型肝炎的干扰素等。人们都知道这些药的副作用很可怕,但是为了治病,又不得不用. 现代医学对上药也很注意,并有一个专用名词,称为机能调节剂–无毒性、不是作用于特体脏器的、具有使生物机能正常化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没有副作用、对全身作用、提高身体之机能,也就是说使得人体本来就有的自然治愈力恢复并发挥功能. 服用酵素之后身体状况可能会发生变化,这是与副作用极为类似的好转反应,又称为暝眩反应。好转反应是身体朝好的方面转变所呈现的短暂、过渡现象,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出现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但绝不是副作用. 吃了‘机能调整剂’以后,体内的机能开始受到调节,有问题的部位渐渐转变。在这个时候,因为人体长期处于一种病态,各种适应已习惯,而且一旦发生变化,就会产生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引起轻微的拒绝和抵抗现象。其实只要过了这个时期,一切都会变好。好转反应是身

体转好的信号,也是身体康复的分歧点.初次服用中药或酵素等机能性食品的人,容易出现一些好转反应的症状. ?疲倦、发困 ?这种现象叫弛缓反应。在用过酵素的人中,有这种反应的特别普通。尤其是慢性病患,在有病的部位机能恢复的时候,原来的病态平衡被打破,容易有上述反应。此 时,不需停止服用酵素. ?便秘、下痢、疼痛、出汗现象 ?这些称为过敏反应,在所有用过酵素后出现的好转反应现象中占20%左右。一般而言,比较稳定的慢性病,症状不是特别厉害的人,当用了酵素以后,开始出现好转,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呈现为明显白热化。在这个时候,恢复的力量产生反弹,所以会 出现以前的症状. ?肿疮、发红、发疹、眼屎与尿色改变 ?此种为排泄反应。在酵素的作用下,体内积聚的旧有废物、毒素被分解,从皮肤排泄出去时所呈现的症状. ? ?疼痛、发烧、恶心、腹疼 ?此种为恢复反应,主要是血液循环系统恢复时表现出的反应。原因是血液和淤血的部位开始出现顺畅流动的表现. ?没有任何反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