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诗两首》_模板

《现代诗两首》_模板

《现代诗两首》_模板
《现代诗两首》_模板

《现代诗两首》_模板

《现代诗两首》.教案泉州一中分校刘顺玉用户名:liusy02 教学目标一.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二.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一.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为教学重点二.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是教学的难点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长城谣》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游子思乡的载体)二检查预习正音正字:焉支隘口蹲踞荒莽山巅焚起敕(注音略)三学海拾贝1 作者简介席慕容(略)2听录音,整体感知3 讲授第一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明确: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4 讲析第二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总、一……就……)明确: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唱、写)追问:诗人如何抒情?“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5 讲析第三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不眠)明确:梦回长城思考: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6 老师小结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因此,在诗人的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意象.。这是一首咏物抒情,反观历史的抒情诗,具有民歌风味,意境悠远,感情真挚.。四当场成诵!五布置预习《一片槐树叶》,思考两篇诗歌之间共同点。灵活机动诵读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并赏析其令人回味无穷的情感!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欣赏《一片槐树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以复习《长城谣》的情感——思乡导入新课二简介作者纪弦(略)三赏析诗歌1 听录音,整体感知诗歌2 讲析诗的第一节(可先范读)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明确:写一片“槐树叶”然而这片槐树叶却使用了极其繁复的修饰语:“全世界”指出范围;“最珍奇、最宝贵”指出程度;“最使人伤心、最让人落泪的”指出它背后的故事;“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指出它的形状、颜色。这样的一片槐树叶使诗人睹物生情,伤感之情溢于言表。3 讲析诗的第二节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明确:写槐树叶的来历追问:槐树叶的作用是什么?明确:是作为诗集的书签用的。在这里“一册古老的诗集”有了文化的象征,也许指的是古老的中国文化,虽忘却了它的具体的来历,但它肯定是故土的槐树叶,诗人因此而略感欣喜,因为它使诗人的思乡之情有了寄托,也一下子开启了诗人的浓浓的乡思乡愁之门。4 讲析诗的第三节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明确:对将来的企盼,表达了游子思归的情感。思考:这一节运用了诗歌的什么手法?诗怎么写的?明确: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槐树叶联想到故土的泥土,进而联想到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5 教师.总结本诗以“一片槐树叶”为意象,寄托了诗人思乡盼归的情感,开头以槐树叶起情,结尾以企盼重回槐花飘香的季节收尾,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和上一篇诗歌一样,都使用了咏物抒怀的艺术手法。6 再听范读,要求当场成诵。四布

置作业板书设计略附舒婷诗歌【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现代诗两首》教案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授课日期:年月日总课时:

第22课、短文两篇

刘禹锡

●学习目的:

1、背诵默写,理解提升。

2、合作探究,托物言志。

3、联系生活,提高情趣。

●学习准备: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第一课时陋室铭

●教学设计:

一、陋室图景,交流引读。

1、陋室展示:出示一幅陋室,让同学们观看思考。

2、交流引读:同学们,我们看了这幅陋室图景后,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说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刘禹锡是怎样看待陋室的。(板书课题及作者)

刘禹锡(772—840),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多次被贬。有《刘梦得文集》。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教师示范诵读铭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②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并找出韵脚,体会文章的音韵美。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③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即时背诵,可采用游戏接龙式背诵。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3、理一理:全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前6句):运用类比立论。

第二层(中8句):写室内生活情趣的高雅、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

第三层(后4句):用例证、名言来证明“陋室”不陋。

三、合作探究,诗句品析。

♂谁能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相结合的方法。

教具:录音机。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发、质疑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西南边陲是块神奇美丽的地方,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驿路梨花》,讲述的就是西南少数民族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读完它你会被那里的山水、人物所感染,你一定会深深地爱上它。

板书标题、作者。简释标题、简介作者。

二、快速阅读课文,标好段序,并划分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8):写“我”和老余正在焦急地赶路之时发现了小茅屋。

第二部分(8—36):主要写小茅屋主人的热情周到,引发我们对小茅屋的猜想。

第三部分(37):赞美西南少数民族人民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开遍神州大地。

三、研读1—8自然段,听录音朗读。

1、思考:文章开头交代了什么?

先齐读第一部分,然后指名回答(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另外文章还描写了这里的环境。

写山:好大、起伏、一座挨一座、延伸、消失等几个动词描写山势。由远及近,突出了山的高、大、多,忖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面小屋的出现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作铺垫。

接着又用“陡峭”“茂密”着意渲染山的险峻。

3、正当“我们”处于前不挨村,后不着电,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时,看到了什么景象?

(梨花美景)

指定学生读描写梨花美景的3、4、5自然段,品味写景的语言,体会写景的作用。

梨花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不仅给人以惊喜,更多的是给人以希望和安慰,我们焦急的心顿时平静下来了。

4、再读第1—8自然段,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总结本节课,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特别是深入分析了这篇文章的开头部分,体会了写梨花美景的作用。那么,那座小茅屋是怎样的呢?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呢?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语文教案-驿路梨花(第一课时)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6 醉翁亭记

【教学构想】

《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贯彻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因此在课堂上要牢牢抓住“乐”这条主线,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脉络。抓住了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也就能顺利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本文采用了叙事与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要引导学生弄清文章中哪些是叙事,哪些是写景、抒情,三者是怎样紧密结合起来的,从而领会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同时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被贬的经历,体会本文抒发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特别是使用21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巧妙地用了25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这些名句要求学生当堂背诵,并理解其蕴涵。

学习过程中还可以把本文与《登泰山记》比较,找出其异同。要反复朗读,直至背诵全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了解文章结构,把握中心,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法,积累名言和议https:///论文素材,熟读成诵。

2.能力目标:学会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学习骈散结合的句法,炼字炼句。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政治理想和流露出的复杂情感。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难点:理解本文从“乐”和“醉”所抒发的政治理想。

[教学安排] 两课时

1.对文章字词的学习,用自主参与教学法,充分利用课内时间,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教师解疑释难,减少讲解和分析。

2.通过示范朗诵、自读和齐读等环节,掌握“也”和“而”字的语气,了解本文语言骈散相融,节奏富于变化的写法。

3.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从而背诵全文。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师:同学们,我说一个古代的年号,看看你们能联想起哪一宗历史事件。“庆历四年”。生: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师:滕子京是因为什么事而“谪守巴陵郡”的呢?

生: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

师:非常正确。实际上,这次改革,受贬谪的不止滕子京一个人,范仲淹本人在庆历五年也被贬到邓州。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在同一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二、简介作者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士,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著称。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

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他的文章平易晓畅,委婉多姿,自成风格,在北宋以至后来的文坛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我们通过《醉翁亭记>,对欧阳修作品的风貌也可窥见一斑。欧阳修不仅以散文著称,他的诗词、文评也有很高的成就。欧阳修还是著名的史学家。“二十四史”中有两部是他编撰的,即<新五代史》<新唐书》,欧阳修称得上是饱学之士。他一生对我国的文学、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初步感知文章

1.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音。

2.学生试读课文。

3.学生互读课文。

方法:二人小组,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错误;各读一遍。

4.请一位学生读书,集体纠正读音。

(或请四位学生,每人读一段。)

(从正音入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是为了熟悉课文内容。)

四、疏通全文大意

1.通读全文。

要求先不看课文注解,把不懂的字、词、句标出。然后对照注解再读全文,仍有不懂的就做上记号。还可查古汉语词典,自己解决问题。

(教师在巡视中发观较普遍的问题作筛选,寻求教学的针砷洼。)

2.集体解决疑难。

方法:教师对在巡视中发现的较普遍的问题进行点拨或给予解答。

(筛选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然后教师小结,归纳正确的意见,体现出教学民主和教学相长。课堂上情绪活跃而融洽。)

3.学生各自疏通全文大意。

方法:把课文的意思用白话说一遍,要读出声。

4.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要求在理解文章的构思方法和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能读出词语、句子、段落之间的逻辑停顿和逻辑重音,恰当地表现文脉的贯通和文章的层次,要读得流畅,重音、停顿、速度、节奏得当。

(按大纲的要求,初中生要能顺畅地朗读文言文,读准字音是最基础的,更高的要求是:句中停顿适当;处理好重音;富有感情。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文言文的朗读训练,能培养学生的语感。)

五、再读课文

要求:各自放声读。注意找出表达全文主旨的—个字,画出来。

六、布置作业

1.熟读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集体读或个人读。

二、分析讨论

全文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

明确:乐。

1.全文写了哪几方面的乐?

明确:山水之乐、宴酣之乐、滁人之乐。

2.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几种乐趣。

3.这几种乐中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明确: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以上几个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写的“乐”的主要内涵。最后一个问题,难度较大。教师适当讲解也是必要的;但不必发挥得过多,点到为止。)

三、背诵课文

逐段背诵。每段限定背诵时间,以强记。

指导背诵,重点在引导学生从内容理解人手,尽量不死背。

第l自然段,共11句话,分作三层来理解背诵。前4句放在一起背,是由远而近写景(一句除外);第5句至第9句放在一起背,这里.写作亭者、命名者、“醉翁”之号的由来。最后两句放在一起背,其他段的背诵,先分一分层次,将内容相关联的句子放在一起背,便于记忆。 (有前边熟读的基础,加上本文语言琅琅上口,学生能够比较快的背下来。若课上时间不够,教师可选其中一段,指导背诵,为的是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

四、布置作业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6课《醉翁亭记》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环境影响报告表新格式

××××××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 建设单位(盖章):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编制日期: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单位编制。 1. 封面“×××环境影响报告表”中“×××”指申报项目的名称。 2. 项目名称──指申报项目的名称。 3.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是指地理坐标,公路、铁路等线性工程应填写起止地点及地理坐标。 4. 建设性质──指新建、改建、扩建。 5. 项目设立依据──指项目立项或备案等的材料。 6. 行业类别及代码──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填写。 7.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以及与项目的相对位置关系。 8. 结论与建议──明确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提出减轻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 9. 本报告表应附以下附件、附图附件:与项目环评有关的文件。 附图:项目地理位置图(应反映行政区划、水系,标明纳污口位置和地形地貌等)、项目平面布置图以及其他与项目环评有关的图件。 10. 如果本报告表不能完全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根据建设项 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选择下列 1--2 项(不能超过 2 项)进行专项评价。 (1)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2)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3)生态影响专项评价 (4)声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5)土壤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6)固体废物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7)环境风险影响专项评价 11.如果其他法律法规有另行要求的,报告表应按要求进行分析评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 (彩色原件缩印1/3) 项目名称:环评 机构:(公章) 环评机构法定代表人:(名章)

3 现代诗二首 教案

3*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花牛歌》全诗四节,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将草丛中的花牛行动、景象巧妙生动地展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对儿童进行诗歌的吟诵,进行诗的熏陶,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诗的种子,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时老师要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诗歌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方法】 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对大自然风景的喜爱。同时,运用多媒体音乐、画面营造氛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自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爱大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重点 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难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2课时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一、谈话导入 用一幅画导入: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引起学生思索。这样美得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一画: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 4.认一认: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 归巢驮着斜阳头白芦苇妆成一瞬红颜 5.帮一帮:四人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6.比一比: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诗歌,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三、研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练读。 2.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及原因,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每一小节诗写了什么,全班交流。 (二)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节。 2.教师示范,配图配乐朗诵。 3.思考问题: (1)鸟儿要干什么?是怎样的状态?(鸟儿归巢,倦了) (2)“驮”字突出了什么? (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现代诗两首.教案及练习

《现代诗两首》、《致空气》、《樵夫,别砍那棵树》 二、教学重难点: 1、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3、理解诗的象征意义。 4、体会“老橡树”的象征意义,品味感情强烈的诗句。 《现代诗两首》 一、《长城谣》 (一)作者简介: 席慕蓉,1943年生。蒙古族女诗人。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慕蓉”是“慕伦”的音译。她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在父亲的军旅生活中,席慕蓉出生于四川。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 席慕蓉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也是她拥有大量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朗读课文,掌握生字生词: ài yáo jùdiān fén chì 隘口歌谣蹲踞山巅焚起敕勒川 (三)默读课文,赏析诗歌: 1、概括每节诗的内容: 明确:第一节:诗人以历史的视角,凸现长城的沧桑之感;第二节:抒发诗人对长城的依恋和赞美之情。第三节:诗人借梦境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恋之情。 2、第一节写了什么? 明确:悲欢、恩怨、无情、冷眼。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 3、第二节写了什么?诗人是如何抒情的? 明确:总、一……就……,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 “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 4、第三节写了什么? 明确:(不眠)梦回长城 5、为什么要通过“敕勒”、“阴山”、“黄河”这几个地名来抒情? 明确:“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 (四)诗歌主旨: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反观历史的抒情诗。主体意象是长城,但诗中也有对黄河的思念;抒情的主线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诗中也有对历史的观照和反思。 二、《一片槐树叶》

现代诗二首

2、现代诗二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准确认读课文下注的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引导学生学习现代诗,了解其特点;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诵读入境,欣赏诗意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其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诗歌的学习,体会诗人对故国家园的思念与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之美以及作者强烈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如何营造意境,如何以物寓情抒发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作者的资料,准备诗歌的配乐朗诵课件。2.了解诗歌朗诵的相关常识。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反复朗读,准确认读文中字词。2.自选一首现代诗,作好准备,参加朗诵比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师:放《长城谣》“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同学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歌词歌唱了什么?(学生回答略) 长城,一个萦绕了几个世纪的梦想,一个凝聚了万千沧桑的奇迹,一个似乎永远沉睡又永远充溢着激情的建筑。在华夏儿女心中,长城早已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无论是身在祖国,还是身在异乡,长城始终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无可替代地成为华夏儿女心中的永恒。谁说起长城,都会热血沸腾,隔海相望,与祖国大陆同根生,血肉相连的台湾同胞更是如此。今天,就让我们在台湾著名女诗人席慕蓉的《长城谣》里再次仰望历史的苍穹,谛听游子的心音。 2、介绍作者 说起席慕蓉,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但是在老师的中学时代,她曾是我们膜拜的偶像。她的诗和散文都写得极美,下面我们先来看看作者的有关介绍。 席慕容,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1943年出生于重庆,之后随父亲定居台湾。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再后来入比利时布鲁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多次获多种绘画奖。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 她的故乡,是她诗中的“刺勒川,阴山下”的那个莽莽苍苍的大草原。可是因为命运的安排,她不在那出生,也不在那长大,更从未回故乡看看。可是,作为多情的诗人,她与故乡有着割不断的血脉关系,故乡是她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她只有在梦中、在诗中尽情抒发自己的乡思乡愁。此诗就是在此种情境下写成的。 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是她拥有大量读者的原因。 二、以“法”引读 1、介绍朗读诗歌应注意的问题 节奏、重音、停顿、感情、音质、表情、动作……其中感情最重要。

现代诗两首

《现代诗两首》导学案 班别姓名学号 【课型】自读课 【课时】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欣赏这两首现代诗,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活泼清纯,追求理想,热爱生活,积极投身生活的洪流,体验人生的价值。 2、体会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珍惜金色年华。 3、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学习两首诗以欢快的笔调、清新的风格、生动的比喻,满怀激情去讴歌生活,讴歌人生。 【学习重点】目标1、3 【课堂导学】 一、学习朱湘的《少年歌》 1、朗读,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描绘表现了少年怎样的特点? 2.“谁作泾的溷?流成渭的清,才不愧我们的真面”这几句诗中的“泾溷渭清”是什么意思?作者在这里引用这一典故有什么作用? 3.阅读下列一节诗,然后答题 我们恨暮气, 恨一切衰朽的东西 我们要永远 热烈同勇敢, 直到死封闭起眼皮 (1)这节诗表现青少年的勃勃生机,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手法? (2)两个“恨”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笔调欢快,韵调和谐,请反复诵读,体会其特点 二、学习何其芳的《生活是多么广阔》, 1、朗读,思考:这首诗共由三节组成,请概括写出三节诗的诗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2.这首诗的主要特色是排比句的运用,请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诗的第二节由15个排比句组成,前11个排比句描绘了(),使

读者陷入了深深的喜悦之中;后4个排比句则由实转虚,在静态的描写中点出了生活的比较内在的方面:()它启发年轻人去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去用自己的热情发现别人的真诚 3 .这首诗的结节是首节的重复,但又稍有变化,将第一节中的第二句“生活是海洋”改为“生活又是多么芬芳”,写出了(),值得回味,诵读时请仔细体会稍有变化的内容及其特点 4.根据注音填写字词或给加粗的字注音,做到读写正确,加以解释,准确理解其意思。 (1)我们是新人,我们要翻一què()新声 (2)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课堂检测】诵读两首诗,比比谁读得更好。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现代诗二首》教案(四)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现代诗二首》教案(四)教材分析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花牛歌》全诗四节,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将草丛中的花牛行动、景象巧妙生动地展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学情分析 对儿童进行诗歌的吟诵,进行诗的熏陶,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诗的种子,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时老师要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建议 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诗歌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方法】 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对大自然风景的喜爱。同时,运用多媒体音乐、画面营造氛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自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爱大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难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现代诗两首》

《现代诗两首》 《现代诗两首》.教案泉州一中分校刘顺玉用户名:liusy02 <原创作品>教学目标一.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二.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一.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为教学重点二.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是教学的难点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长城谣》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游子思乡的载体)二检查预习正音正字:焉支隘口蹲踞荒莽山巅焚起敕(注音略)三学海拾贝1 作者简介席慕容(略)2听录音,整体感知3 讲授第一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明确: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4 讲析第二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总、一……就……)明确: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唱、写)追问:诗人如何抒情?“总”字

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5 讲析第三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不眠)明确:梦回长城思考: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6 老师小结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因此,在诗人的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意象.。这是一首咏物抒情,反观历史的抒情诗,具有民歌风味,意境悠远,感情真挚.。四当场成诵!五布置预习《一片槐树叶》,思考两篇诗歌之间共同点。灵活机动诵读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并赏析其令人回味无穷的情感!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欣赏《一片槐树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以复习《长城谣》的情感——思乡导入新课二简介作者纪弦(略)三赏析诗歌1 听录音,整体感知诗歌2 讲析诗的第一节(可先范读)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明确:写一片“槐树叶”然而这片槐树

3 现代诗两首(教案)

3*现代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巢、苇、罗”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重点】 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教学难点】 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交流导入。 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秋天让你想到了什么?(落叶丰收) 2.从古至今,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他们笔下的秋天会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天的诗。(出示课件1)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板书:3*现代诗二首) 设计意图: 激趣谈话,激发学生学习现代诗的兴趣。 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2:“巢、苇、罗、眠、霸、占”,并分别组词。 2.分小节读诗歌。 设计意图: 自学生字,通读全诗,为学诗做准备。 三、范读诗歌,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3,学生自读诗歌。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2.引导学生观看课文配图。 四、自由读诗,理解诗意。 1.出示课件4,学生练习读,教师指导朗读,师生评价。 2.出示课件5,赏析《秋晚的江上》。思考作者是怎样描绘秋晚的江上景色的。出示课件6:《秋晚的江上》 (1)读诗歌,品诗意。 诗中描写了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所看到的景色。这景色好比一幅画,但这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儿、斜阳、头白的芦苇) (板书:归巢的鸟儿斜阳芦苇美景) 设计意图: 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让学生充分感受诗句描绘的意境。 3.出示课件7,欣赏古诗《花牛歌》。 (1)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自由读几遍诗歌,把字音读准确,把诗歌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的情景。) (板书: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童趣) 设计意图: 在音乐中感受诗的意境。

现代诗二首

现代诗二首 《少年歌》 自主学习 1、朗读诗歌,仔细体会诗歌的意境。 2、思考: 现代诗押大致相同的韵,请分别找出这首诗几节诗中所押的韵。第一节:羊、场、张第二节:泉、岸、面 第三节: 气、西、皮第四节:人、声、程 3、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1)白云中流下了高岸 “山泉”是从白云中流下来的,是很纯洁的。 (2)谁作泾的溷? 我们青少年谁也不愿意做混浊的泾水。 4、第一、二节诗中分别有一能激发读者想象的意像,这两个意像反指什么?两个意像各有什么特点?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小羊、山泉。第一节把少年比作“小羊”,“跳跃”写它的动作活泼,“笑”写它的情态活泼。用“活泼”点明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第二节把少年比作“山泉”,说明它很纯洁。点明像渭水一样的清纯才是青少年的真面目。 5、第三节“我们恨暮气,恨一切衰朽的东西?两句中各用了一个“恨”字,请说说两个“恨”表达了青少年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青少年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6、第四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点明了“我们是新人,携手奔向“灿烂的前程的主旨。 小结 这首诗笔调欢快,格调清新,形式完美,章法整齐,韵调和谐,体现了新诗格律的特点。

《生活多么广阔》 一、作者简介 何其芳(1912年—1977年)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红学”理论家。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是“汉园三诗人”之一。著作主要有:散文集《画梦录》(成名作),诗集《预言》,红楼梦的研究也颇有建树。 二. 思考、讨论以下五个问题: 1. 朗读的时候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 欢快、喜悦 2.诗歌是扣住题目中哪个词来写的? 广阔 3.第一节写什么?诗人为什么把生活说成是“海洋”? 第一节写诗人渴望生活、歌颂生活,表明了诗人对旺盛的生命活力的渴望之情. 4.第三节和第一节有什么异同?“芬芳”一词怎么理解? 第三节重复第一节,同中有异。芬芳”写出了生活的温馨和幸福。 5.赏析第二节运用的修辞手法,读了这一小节,你有什么启发? 我认为第二节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扣住了生活多么广阔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渴望、热爱、憧憬、喜悦之情,起到了层层铺设、增强气势的作用。 拓展延伸 你从这首诗中明白了什么生活哲理? 这首诗以一组排比句描绘了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带领人们去开发生活的宝藏,体验生命的价值,进而要“年轻人要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用自己的热情发现别人的热情”的生活哲理。

《现代诗二首》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1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 3 现代诗二首 【教学目标】 1.学会认“巢、苇、罗”等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反复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难点】 反复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图片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 1.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 强调字音---一巢(cháo) 2.学生齐诵读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1)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

归鸟、夕阳、芦苇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 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 3.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方法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 4.欣赏《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 5.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现了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现实的抗争。 6.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三、小结:秋晚的江上黄昏时的景色是美丽的,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 【板书设计】 晚秋的江上:归鸟斜阳芦苇—美景花牛歌:睡觉有趣 【教学反思】 《现代诗二首》(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花牛歌》是诗人徐志摩的作品,这首诗歌使我们体会到了童年时的乐趣。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让我们在诗的世界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语感,其关键在于创设情景,在读中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感到很欣慰,孩子们的发言并不是那么积极,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们蠢蠢欲动的心灵,只是他们还有些含蓄。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 3 现代诗二首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6.22《现代诗歌两首》教案 北京课改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6.22《现代诗歌两首》教案北京课改 版 〖主干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缥缈()()不甚()隔着()闲游() 灯笼()恋爱()枯树()残霞() 2、选词填空。 远远的街灯___了,好像___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___了,好象___着无数的街灯。 (点闪见现燃亮明)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缥缈: ②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珍奇: ③定然是不甚宽广 不甚: ④定然在天街闲游 闲游: ⑤教我如何不想她 如何: 4、文学常识填空。 ①《天上的街市》作者________,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代表作有______、_____、《古代社会研究》等。 ②《教我如何不想她》作者______,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的_______,著有《瓦釜集》、《扬鞭集》等。 5、《天上的街市》中诗人仰望星空想到了什么? 6、《教我如何不想她》中诗人把什么关系比作“我”和情人的关系? 〖点击思维〗 1、注意“缈”不要读为“miáo”;“隔”不要读成了“gē”;“笼”不要读作“lóng”。 2、结合诗中的意境,展开联想相像,辨析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3、要结合句意推断词语的具体含义,如“珍奇”在这里是一个名词,“不甚”结合句意可推测为“不很”的意思。 4、你知道吗?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这首诗写于1921年10月。刘半农1920年8月6日在伦敦创作《教我如何不想她》;在1923年9月16日北京《晨报》副刊上发表,题名是《情歌》。当时,在欧洲留学的语言学家赵元任为之谱曲,歌曲广为流传。 5、6题要在整体感知两首诗的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独特的构思。 【规律方法】 〖理清结构〗 联想 街灯――明星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现代诗两首》学案 (新版)语文版

66..现现代代诗诗两两首首 《长城谣》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反观历史的抒情诗。主体意象是长城,但诗中也有对黄河的思恋;抒情主线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诗中也有对历史的观照和反思。 《一片槐树叶》 这首诗写于1954年,当时诗人已远离大陆故土六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也许是一次偶然翻检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赫然跳入眼帘,由此触动了诗人感情中最敏感的一根弦。于是诗人的心灵颤栗了,他的感情掀起了波澜,于是他借这一片槐树叶尽情抒发了游子怀乡之情。 一、基础知识 1.给红色的字注音。 焉支( ) 隘口( ) 蹲踞( ) 焚起( )敕勒( ) 蝉翼( ) 沾着( ) 槐树( ) 山巅( ) 2.易误读的字音 蹲踞jù 不读jū 敕勒chì 不读shè 隘口ài 不读yì 沾着zhān 不读ni ǎn 蝉翼chán 不读dān 3. 形近字 ┏焉:焉支 ┏踞:蹲踞 ┏敕:敕免 ┏沾:沾湿 ┗嫣:嫣红 ┗裙:衣裙 ┗蔌:野蔌 ┗粘:粘性 4. 词语解释。 【隘口】狭隘的山口。 【冷眼】冷静客观的态度。 【躯体】身躯;身体。 【些微】一点儿。 【悲欢】泛指聚会、别离、欢乐、悲伤的种种遭遇。 5. 背记知识 《长城谣》中较直接写自己虽身居他乡,却心系故国的诗句是“而黄河今夜仍然_______,流进______。” 《一片槐树叶》表达游子思归之情的句子是“故国哟,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____________,去享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学(文体)常识。 《长城谣》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族女诗人。蒙古名字是_____·______。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她的第一本诗集《________________》,一年之内再版七次。 《一片槐树叶》的作者_________,原名________,1936年东渡日本,回国后与戴望舒

现代诗两首_教案教学设计

现代诗两首 第6课《》(长城谣、一片槐树叶)教案课题:《现代诗两首》一、教学目标(三维):1.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2.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 2.体会诗人的情感。3.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长城谣》(一)导入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游子思乡的载体)(二)检查预习正音正字:焉支隘口蹲踞荒莽山巅焚起敕(注音略)三学海拾贝1.作者简介席慕容(略)2.听录音,整体感知 3.讲授第一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明确: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4.讲析第二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总、一……就……)明确: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唱、写)追问:诗人如何抒情?“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5.讲析第三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

析:不眠)明确:梦回长城思考: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6.老师小结: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因此,在诗人的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意象.。这是一首咏物抒情,反观历史的抒情诗,具有民歌风味,意境悠远,感情真挚.。(四)当场成诵!(五)布置预习《一片槐树叶》,思考两篇诗歌之间共同点。灵活机动:诵读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并赏析其令人回味无穷的情感!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第二课时《一片槐树叶》一导入新课以复习《长城谣》的情感--思乡导入新课二简介作者纪弦(略)三赏析诗歌1听录音,2整体感知诗歌3讲析诗的第一节(可先范读)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明确:写一片“槐树叶”然而这片槐树叶却使用了极其繁复的修饰语:“全世界”指出范围;“最珍奇、最宝贵”指出程度;“最使人伤心、最让人落泪的”指出它背后的故事;“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指出它的形状、颜色。这样的一片槐

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空白样本格式

环境影响报告表 (样本)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盖章): 编制日期:年月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2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

2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 地理位置 2. 地质、地形、地貌 3.气候、气象特征 4.水文 5.植被、生物多样性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社会环境概况 2.社会经济情况 3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2.受纳水体环境质量现状 3.声环境质量现状 4. 主要环境问题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4

3.现代诗二首教案

3.现代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语调。 3.抓住诗中描绘的景物,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2.理解诗歌的表达形式,学会仿写诗歌。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读准节奏,并熟读成诵。 3.把握两首诗歌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层次。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新词。 2.正确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自然美景图,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

导语:同学们,大自然中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小到落叶、繁花,大至平原、山野,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总能发现不一样的美。你们有没有认真去体验过?可曾有什么独特的发现?下面就请大家来说一说。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欣赏过的美丽风景,导入新课。 生1:我最爱的是老家屋后那片贫瘠的田地,因为在一场春雨后,那里竟然冒出了一个个拇指大小的嫩绿嫩绿的小脑袋。它们茁壮成长,不经意间,长成了茂盛的竹林,坚强挺立,傲对风雨。 生2:我最喜欢的是傍晚的斜阳,它将群山染红,给绿林披上金装。它一步一步地往下走,将那一束束柔和的光从空中倾泻下来,使一切显得格外瑰丽。师:这就是你们眼中的风景,真美啊!这节课上,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写景的现代诗,看看诗人眼中有哪些美好的瞬间,从中感受自然之景的无穷魅力。 3.出示课题,理解课题。(板书: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1)《秋晚的江上》:“秋晚”揭示了时间,“江上”点明了地点,诗题表明本诗描写的是秋天傍晚时江上的画面。 (2)《花牛歌》:“花牛”是诗歌描述的核心,诗歌展现的就是花牛行动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 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棪(yǎn),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五四运动前,他就开始用白话作诗,是新诗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尝试派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有《旧梦》《卖布谣》等。 徐志摩(1897—1931)浙江嘉兴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

北京版《现代诗歌两首》word教案

〖主干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缥缈()()不甚()隔着()闲游() 灯笼()恋爱()枯树()残霞() 2、选词填空。 远远的街灯___了,好像___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___了,好象___着无数的街灯。 (点闪见现燃亮明)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缥缈: ②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珍奇: ③定然是不甚宽广 不甚: ④定然在天街闲游 闲游: ⑤教我如何不想她 如何: 4、文学常识填空。 ①《天上的街市》作者________,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代表作有______、___ __、《古代社会研究》等。 ②《教我如何不想她》作者______,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的_______,著有《瓦釜集》、《扬鞭集》等。 5、《天上的街市》中诗人仰望星空想到了什么? 6、《教我如何不想她》中诗人把什么关系比作“我”和情人的关系? 〖点击思维〗 1、注意“缈”不要读为“miáo”;“隔”不要读成了“gē”;“笼”不要读作“lóng”。 2、结合诗中的意境,展开联想相像,辨析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3、要结合句意推断词语的具体含义,如“珍奇”在这里是一个名词,“不甚”结合句意可推测为“不很”的意思。 4、你知道吗?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这首诗写于1921年10月。刘半农1920年8月6日在伦敦创作《教我如何不想她》;在1923年9月16日北京《晨报》副刊上发表,题名是《情歌》。当时,在欧洲留学的语言学家赵元任为之谱曲,歌曲广为流传。 5、6题要在整体感知两首诗的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独特的构思。 【规律方法】 〖理清结构〗 联想 街灯――明星 街市:美丽 物品:珍奇美丽 天上的街市天河:浅浅,不甚宽广自由

第6课《现代诗两首》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掌握诗歌象征、借物抒情的写法。 (3)在学习诗歌中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感悟,获得审美愉悦。 (2)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会欣赏诗歌,更好地品味诗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掌握诗歌象征、借物抒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营造意境,以物寓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师:“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谁不思念自己的故土家乡?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关于乡愁的现代诗。(出示长城图片) 二、学习《长城谣》 (一)作者简介 席慕蓉,蒙古族女诗人,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在父亲的军旅生活中,席慕蓉出生于四川。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4

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是她拥有大量读者的原因。 (二)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2.为下列生字词注音(课件出示) 焉.支(yān)隘.口(ài) 蹲踞.(jù) 荒莽.(mǎng) 焚.起(fén) 敕.勒(chì) 3.划分诗歌节奏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 敕勒川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4.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深沉、抒缓、凝重的朗读基调 (三)合作探究 1.理清结构层次。 师:这首诗根据诗人情绪发展,各节都写了些什么?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4现代诗二首 教案

14 现代诗二首 纸船 ——寄母亲 教材分析: 冰心的《纸船》这首诗是离开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这首诗却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恋念的中介物——纸船,以纸船为题,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作者分别借纸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想象能力和欣赏能力,背诵冰心的《纸船》。 3.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以纸船为凭借,进行习作练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主题和难点探究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游子对母亲深情的思念与依恋,培养学生爱母亲、爱祖国的感情。 2.体会诗中童真雅趣,激励学生保持一颗天真纯洁的心。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分析: 1.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通过精品细读,领悟诗情,理解主题,品味诗中的情感,体验诗人思念之中的爱和悲哀。 2.用多种方法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诗中的真挚情感,学生合作探究研读诗句,理解体会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3.领会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来表达童真雅趣、抒发感情的手法,并在情境中运用这种方式进行简单地表达训练。 设计理念: 《纸船》是一节非常本真的课,这是一首离学生心灵很近很近的诗,她的价值就在于她一往深情却又并不完美。 只有教师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的地位上,他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只有教师真正认识到教学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对话实现沟通与合作的过程,他才能从这一理念出发来设计教学;只有教师把阅读过程看作是每一个学生都要同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他才会去寻找课文内容的共鸣点,并且选择最能引发学

3.现代诗两首 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3 《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巢、苇”等生字。 2.摘抄你喜欢的诗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5.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观察图片: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 2.助读资料:走近作者 (1)刘大白(1880年—1932年):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清末举人。辛亥革命后改名刘靖裔,字大白。民国初年编《绍兴公报》因发表反对袁世凯的文章,东

度日本避难,加入同盟会。1915年赴新加坡等地教授国文。次年回国编《杭州报》,并出任浙江省议会秘书长。1918年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19年任浙江教育总干事。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等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 (2)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诗社成员,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31年11月19日上午8时,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飞机由南京飞往北平途中坠机去世。 二、出示学习目标 1. 会认“巢、苇”等6个生字。 2. 摘抄你喜欢的诗句。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重点) 5.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