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2.2.1 分式的通分 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2.2.1 分式的通分 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2.2.1 分式的通分 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2.2.1 分式的通分 教学设计

分式的通分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最简公分母的概念,能够求出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重点)

2.能够对几个分式进行通分,并运用其解决问题.(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通分:12,23. 2.分数通分的依据是什么?

3.类比分数,怎样把分式通分?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最简公分母

求下列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x 2x +2,x x2+x ,1x2+1

. 解析:确定最简公分母的方法是:(1)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2)凡单独出现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最简公分母的一个因式;(3)同底数幂取次数最高的得到的因式的积就是最简公分母.

解:x 2x +2,x x2+x ,1x2+1

的分母分别是2x +2=2(x +1)、x2+x =x(x +1)、x2+1,故最简公分母是2x(x +1)(x2+1).

方法总结:求最简公分母的一般方法:①如果各分母都是单项式,那么最简公分母就是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字母的最高次幂,所有不同字母都写在积里.②如果各分母都是多项式,就可以将各个分母因式分解,取各分母数字系数的最小公倍数,凡出现的字母(或含字母的整式)为底数的幂的因式都要取最高次幂.

探究点二:通分

【类型一】 分母是单项式的分式的通分

通分:

(1)c bd ,ac 2b2

; (2)b 2a2c ,2a 3bc2

(3)45y2z ,310xy2,5-2xz2. 解析:先确定最简公分母,找到各个分母应当乘的单项式,分子也相应地乘以这个单项式. 解:(1)最简公分母是2b2d ,c bd =2bc 2b2d ,ac 2b2=acd 2b2d

; (2)最简公分母是6a2bc2,b 2a2c =3b2c 6a2bc2,2a 3bc2=4a36a2bc2

; (3)最简公分母是10xy2z2,

45y2z =8xz 10xy2z2,310xy2=3z210xy2z2,5-2xz2=-25y210xy2z2. 方法总结:通分时,先确定最简公分母,然后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各分式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一个适当的整式,使分母化为最简公分母.

【类型二】 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通分

通分:

(1)a 2(a +1),1a2-a ; (2)2mn 4m2-9,3m 4m2-12m +9

. 解析:先把分母因式分解,再确定最简公分母,然后再通分.

解:(1)最简公分母是2a(a +1)(a -1),

a 2(a +1)=a2(a -1)2a (a +1)(a -1)

, 1a2-a =2(a +1)2a (a +1)(a -1)

; (2)最简公分母是(2m +3)(2m -3)2,

2mn 4m2-9=2mn (2m -3)(2m +3)(2m -3)2

, 3m 4m2-12m +9=3m (2m +3)(2m +3)(2m -3)2

. 方法总结:①确定最简公分母是通分的关键,通分时,如果分母是多项式,一般应先因式分解,再确定最简公分母;②在确定最简公分母后,还要确定分子、分母应乘的因式,这个因式就是最简公分母除以原分母的商.

三、板书设计

1.最简公分母

2.通分

(1)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2)方法:先确定最简公分母,再把各分式的分母化为最简公分母.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了分式的通分,方法可类比分数的通分.在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学会确定最简公分母,再让学生学习通分.通分时,一要注意避免符号错误,二要注意通分不改变分式的值,即分母乘了一个整式,分子也要乘以同样的一个整式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已知a b >,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 .23a b +>+ B .22a b ->- C .22a b ->- D . 22 a b < 2.如图所示:若m ∥n ,∠1=105°,则∠2=( ) A .55° B .60° C .65° D .75° 3.下列从左到右的运算,哪一个是正确的分解因式( ) A .2(2)(3)56x x x x ++=++ B .268(6)8x x x x ++=++ C .2222()x xy y x y ++=+ D .2224(2)x y x y +=+ 4.如果一个数的平方为64,则这个数的立方根是( ) A .2 B .-2 C .4 D .±2 5.下列各式中,哪项可以使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 A .22a b -- B .2(2)9a -++ C .22()p q -- D .23a b - 6.当2x =时,下列各项中哪个无意义( ) A . 21 4 x - B . 1 x x + C . 22 24 x x ++ D . 2 4 x x -+ 7.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平移的是( ) A .飞机起飞时在跑道上滑行 B .拧开水龙头的过程 C .运输带运输货物的过程 D .电梯上下运动 8.下列各项是分式方程213 933 x x x x =--+-的解的是( ) A .6x =- B .3x = C .无解 D .4x =-

9.如图,已知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与∠2是对顶角 B .∠2与∠5是内错角 C .∠3与∠6是同位角 D .∠3与∠6是同旁内角 10.在0.1、π、11 7 ) A .4 B .5 C .3 D .2 二、填空题 11.因式分解481x -=_________________. 12.如果a 的平方根是±16____________. 13.不等式135x x +>-的解集是____________. 14.当x _________时,分式 236 x x -无意义 15.比较 2 2 __________12 16.0.000000020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_. 17.已知∠1与∠2是对顶角,且∠1=40,则∠2的补角为___________. 18.满足不等式组215 3142 x x x +≤??+<+?的正整数解有____________.

(完整版)最新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一册 第6章实数 6.1.1平方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数的开方意义、平方根的意义、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带领学生探究使学生理解数的开方、平方根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平方根. 【难点】 正确理解平方根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这个数是多少? 学生思考、讨论. 生:3. 师: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数的平方也等于9呢? 生:-3. 师:所以,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那么这个数是3或-3. 二、讲授新课 师:请同学们填表.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用字母叙述为: 如果x2=a,则x叫做a的平方根. 例如:3和-3是9的平方根,简记为±3是9的平方根.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师:请同学们看图. 展示课件: 师:平方与开方有何联系? 生: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师:我们可以根据这种运算关系,来求一个数的平方根.请同学们做题. 练习: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64;(2) 0.0004;(3)(-25)2;(4)11. 解:(1)因为(±8)2=64,所以64的平方根是±8,=±8;(2)因为(±0.02)2=0.0004, 所以0.0004的平方根是±0.02,±0.02;(3)因为(±25)2=(-25)2,所以(-25)2的 平方根是±25,即±=±25;(4)11. 师:正数、负数、0的平方根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分析: 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负数的平方是正数,∴在我们所认识的数中,任何一个数的平方都不会是负数.∴负数没有平方根.∵02=0,∴0的平方根是0. 归纳: (1)正数a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2)负数没有平方根; (3)0的平方根是0. 师:正数a的平方根表示为±,读作“正、负根号a”. 如:±读作正、负根号9. 师:只有当a≥0时有意义,a<0时无意义.为什么? 生:负数没有平方根. 师:请大家做题. 求下列各式的值: ;(3) 学生活动:尝试独立完成,一生上黑板. 教师活动:巡视、指导、纠正. 师生共同完成: (1)∵122=144,∴ (2)∵0.92=0.81,∴- (3)∵(±9)2=81,∴±±9.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与同伴交流.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6.1.2算术平方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会求一个数的算术一平方根. 【过程与方法】 掌握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式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教案

§ 分式的加减法(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异分母的分式的加减; 2.积累通分的经验; 3.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进一步体会分式的模型作用。 教学重点:通分、化简. 教学难点:通分、化简.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对于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必须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成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然后才能运算.下面我们再来看几个异分母的加减法. 做一做:在分数的加减法中,我们把异分母的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叫做通分. 二、讲授新课 下面可尝试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做一做”中的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通分化成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计算并化简. (让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可巡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把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通过通分,每个分式都化成同分母的加减法.你是怎样通分,把异分母的分式化成同分母的? 同学们可根据“做一做”的每个步骤,总结你是怎样通分的?(小组讨论完成) 我认为通分的关键是几个分式的公分母,从而确定各分式的分子、分母同乘以什么样的“适当整式”,才能化成同分母. 确定公分母的方法:系数取每个分式的分母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再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一起作为几个分式的公分母. 同学们概括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题 [例1]通分: (1) x y 2,23y x ,xy 41;(2)y x -5,2)(3x y -; (3)31+x ,31-x ; (4)412-a ,2 1-a 分析: 通分时,应先确定各个分式的分母的公分母:先确定公分母的系数,取各个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再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 解:(1)三个分母的公分母为12 xy 2,则 x y 2=22626y x y ??=2 3126xy y ; 23y x =x y x x 4342??=22124xy x ;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教案

9.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用分式表示现实情景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2).了解分式和有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与整式的区别; (3).理解并掌握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及其值为零的条件. 二、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分式的概念; 难点:识别分式有无意义;分式的值为0时的条件; 关键:通过类比分数的意义,加强对分式分母值不能为0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问题1 一名运动员在上海金茂大厦跳伞,从350米的高度跳下, (1)若到落地时用了28秒,那么他的平均降落速度是每秒多少米? ( ) (2)另一名运动员到落地时用了x 秒,那么他的平均降落速度是每秒多少米? ( ) 问题2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为25平方米,长12米,那么宽如何表示?若长为y 米,则宽又如何表示? ( )、 ( ) 问题3 一名篮球运动员在一个赛季中参加了z 场比赛,罚球进a 个,2分球投进b 个,3分球投进c 个,那么他平均每场得几分?2分球占进球数的几分之几? (二)初探新知 问题1 350 28 350x 25 1225y 23a b c z ++b a b c ++

有两块稻田,第一块是4hm 2,每公顷收水稻10500㎏;第二块是3hm 2,每公顷收水稻9000 ㎏,这两块稻田平均每公顷收水稻d 多少㎏.( ) 思考与交流:如果第一块是mhm 2每公顷收水稻a ㎏;第二块那是nhm 2 ,每公顷收水稻b ㎏ ,则这两块稻田平均每公顷收水稻 ㎏. 问题2 一件商品售价x 元,利润率为a %(a >0),则这种商品每件的成本是______元. 分析: 售价=成本+利润 利润=成本×利润率 即:售价=成本×(1+利润率) 所以:成本=售价÷(1+利润率) ( ) 2.议一议 布置学生继续观察问题1与问题2的代数式特征,类比分数,合理联想,比较与整式的 区别,归纳分式的定义. 3.分式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 b 叫做分式.其中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4.小组内互举例子,判定是否是分式 通过列举具体例子,互说判别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强化分式概念,并及时纠正学生可能因分数负迁移所造成的认知障碍,注意辨析整式与分式的本质区别,判断一个代数式是不是分式,不是决定于这个式子里是否含分数线,关键要看分母中是否含有字母.分数线具有 (1)表示括号;(2)表示除号的双重意义. 5.巩固练习: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x 1,3a ,y x x -,a ab ,22-+x x ,π1+x ,) (41 y x -,0,2a -1 想一想:我们上学期学习了有理数的分类,有理数包括整数与分数,那么今天学习的分式及以前学习的整式又属于什么式呢? 6.归纳小结有理式的意义: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三)再探新知 1.探究活动 1050049000343 ?+?+am bn m n ++0 10 x a +

分式的通分教案.doc

分式的通分教案 目标:1、理解通分与最简公分母的意义。 2、会将几个分母不同的分式通分。 重点:确定最简公分母。 难点: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通分。 程序: 一、进入情景 1、(出示幻灯1)把下列分式约分成最简分式: (1);(2);(3)。 2、观察: (1)上面三个分式约分前有什么共同点?(同分母分式)(2)约分后所得分式还是同分母分式吗? 3、提问:你能把这些异分母分式化成同分母分式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师生共同酝酿,构建“最简公分母” 1、学生回顾:异分母分数是如何化成同分母分数的?(通分) 2、提问:什么是分数的通分?其根据和关键是什么? 3、启发:分式的通分与分数的通分类似,那么什么是分式的通分呢?其根据又是什么? 4、尝试概括:你能通过类比分数的通分归纳分式通分的定义吗? 5、提问:

(1)的公分母是如何确定的? (2)你能确定分数的公分母吗? (3)若把上面分数中的3,5用来代替,即分式又如何确定公分母呢? 6、思考: (1)上面三个分式的公分母能否是:或或或…… (2)你为什么确定其公分母是? 7.、提问:你能概括最简公分母的定义吗? 三、体验琢磨,感悟内涵 1、(出示幻灯2)指出下列各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1); (2); (3)。 2、提问:如何确定最简公分母?(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并板书) 四、学会运用,品尝获得知识的乐趣 当你能正确确定最简公分母后就能顺利进行通分了,下面我们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例1、通分。 启发:1、最简公分母如何确定?是多少? 2、第三个分式中分母的负号如何处理? 师生共同解之(略)。 提问:你能归纳分式通分的步骤吗?其关键是什么?

沪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试题

沪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1.-8的立方根是( ) A .2 B .-2 C .±2 D .-3 2 2.下列实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 A.1 3 B .-4 C .0.101001 D. 2 3.若实数x 和y 满足x >y ,则下列式子中错误的是( ) A .2x -6>2y -6 B .x +1>y +1 C .-3x >-3y D .-x 3<-y 3 4.如图,下列各组角中,是对顶角的一组是( ) A .∠1和∠2 B .∠2和∠3 C .∠2和∠4 D .∠1和∠5 5.计算a ·a 5-(2a 3)2的结果为( ) A .a 6-2a 5 B .-a 6 C .a 6-4a 5 D .-3a 6 6.化简a 2b -ab 2 b -a 的结果是( ) A .-ab B .ab C .a 2-b 2 D .b 2-a 2 7.如图,已知a ∥b ,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在直线b 上,若∠1=58°,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3=58° B .∠4=122° C .∠5=42°

D .∠2=58° 8.如图,四个实数m ,n ,p ,q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为M ,N ,P ,Q ,若n +q =0,则m ,n ,p ,q 四个实数中,绝对值最小的是( ) A .p B .q C .m D .n 第8题图第9题图 9.如图,以表示2的点为圆心,以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半径画弧与数轴交于点A ,则点A 表示的数为( ) A. 2 B.2-1 C.2-2 D .2- 2 10.不等式组? ????x >a , x <3的整数解有4个,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2≤a <-1 B .-2<a <-1 C .-2≤a ≤-1 D .-2<a ≤-1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11.分解因式:3x 2-3y 2=________________. 12.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氧气.已知氧原子的半径大约是0.000000000074米,0.000000000074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米. 13.夏季荷花盛开,为了便于游客领略“人从桥上过,如在河中行”的美好意境,某景点拟在如图所示的长方形荷塘上架设小桥.若荷塘周长为800m ,且桥宽忽略不计,则小桥的总长为________m. 14.有下列说法:①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③在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④在同一平面中,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平行.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填序号). 三、(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16分) 15.先化简,再求值:a 2-1a 2+a ÷???? a -2a -1a ,其中a =-8. 16.如图,用相同的小正方形按照某种规律进行摆放.

沪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分式计算练习题(含答案)

沪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分式计算练习题(含答案)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若 =2,则x 2+x -2 的值是( ) A. 4 B. C. 0 D. 2.已知x 2﹣3x ﹣4=0 ) A .3 B .2 C . D . 3.化简: ÷﹣的结果为( ) A. B. C. D. a 4.(x 2)-3·(x 3)-1÷x=____________. 5.-52×(-5) 2×5-4=_____________. 6.化简:(1﹣ )?(m+1)= . 7.当a= ﹣1时,代数式的值是 . 8.若a 2+5ab ﹣b 2=0,则 的值为__. 9.计算: (1)201 232-??-+ ??? (2)(

(3) - (4) (5)32224a a b b ????-÷- ? ????? (6)2221111a a a a a a a -+??÷? ?---?? 10.计算: (1)()3 121?-()02π-; (2)(((201220130 222--

11.(-3) 0+(-)3-()-2 12.计算: 13.先化简,再求值:(﹣x+1)÷,其中x=﹣2. 14.计算:

15.先化简,再求值:(a2b+ab a1, b 1. 16.化简:(x﹣5+)÷. 17.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x=.18.化简:().

19.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满足x2+x﹣2=0.20.化简:. 21.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2016. 22.先化简,再求值:(﹣x﹣1)÷,其中x= ,y=.

分式的通分 (5)

2.分式的加减 第1课时 分式的通分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最简公分母的概念,能够求出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重点) 2.能够对几个分式进行通分,并运用其解决问题.(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通分:12,23 . 2.分数通分的依据是什么? 3.类比分数,怎样把分式通分?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最简公分母 例1 求下列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x 2x +2,x x 2+x ,1x 2+1 . 解析:确定最简公分母的方法是:(1)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2)凡单独出现的字 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最简公分母的一个因式;(3)同底数幂取次数最高的得到的因式的积就是最简公分母. 解:x 2x +2,x x 2+x ,1x 2+1 的分母分别是2x +2=2(x +1)、x 2+x =x (x +1)、x 2+1,故最简公分母是2x (x +1)(x 2+1). 方法总结:求最简公分母的一般方法:①如果各分母都是单项式,那么最简公分母就是 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字母的最高次幂,所有不同字母都写在积里.②如果各分母都是多项式,就可以将各个分母因式分解,取各分母数字系数的最小公倍数,凡出现的字母(或含字母的整式)为底数的幂的因式都要取最高次幂. 变式训练:见课堂达标训练第6题 探究点二:通分 【类型一】 分母是单项式的分式的通分 例2 通分: (1)c bd ,ac 2b 2; (2)b 2a 2c ,2a 3bc 2; (3)45y 2z ,310xy 2,5-2xz 2 . 解析:先确定最简公分母,找到各个分母应当乘的单项式,分子也相应地乘以这个单项 式.

解:(1)最简公分母是2b2d, c bd= 2bc 2b2d, ac 2b2= acd 2b2d; (2)最简公分母是6a2bc2,b 2a2c= 3b2c 6a2bc2, 2a 3bc2= 4a3 6a2bc2; (3)最简公分母是10xy2z2,4 5y2z= 8xz 10xy2z2, 3 10xy2= 3z2 10xy2z2, 5 -2xz2 =- 25y2 10xy2z2. 方法总结:通分时,先确定最简公分母,然后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各分式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一个适当的整式,使分母化为最简公分母. 变式训练:课堂达标训练第10题 【类型二】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通分 通分: (1) a 2(a+1) , 1 a2-a ; (2) 2mn 4m2-9 , 3m 4m2-12m+9 . 解析:先把分母因式分解,再确定最简公分母,然后再通分. 解:(1)最简公分母是2a(a+1)(a-1), a 2(a+1) = a2(a-1) 2a(a+1)(a-1) , 1 a2-a = 2(a+1) 2a(a+1)(a-1) ; (2)最简公分母是(2m+3)(2m-3)2, 2mn 4m2-9 = 2mn(2m-3) (2m+3)(2m-3)2 , 3m 4m2-12m+9 = 3m(2m+3) (2m+3)(2m-3)2 . 方法总结:①确定最简公分母是通分的关键,通分时,如果分母是多项式,一般应先因式分解,再确定最简公分母;②在确定最简公分母后,还要确定分子、分母应乘的因式,这个因式就是最简公分母除以原分母的商. 变式训练:“课后巩固提升”第7题 三、板书设计 1.最简公分母 2.通分 (1)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2)方法:先确定最简公分母,再把各分式的分母化为最简公分母.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了分式的通分,方法可类比分数的通分.在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学会确定最简公分母,再让学生学习通分.通分时,一要注意避免符号错误,二要注意通分不改变分式的值,即分母乘了一个整式,分子也要乘以同样的一个整式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1.9的平方根为() A.3 B.﹣3 C.±3 D.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2 B.(﹣3)0=1 C.(﹣2a2b)2=4a4b2D.2a3÷(﹣2a)=﹣a3 3.已知一种植物种子的质量约为0.0000026千克,将数0.000002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2.6×10﹣6B.2.6×10﹣5C.26×10﹣8D.0.26x10﹣7 4.已知ab=2,a﹣2b=3,则4ab2﹣2a2b的值是() A.6 B.﹣6 C.12 D.﹣12 5.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图,则b a的值为() A.﹣16 B.C.﹣8 D. 6.关于x的方程﹣=2有增根,则m的值是() A.﹣5 B.5 C.﹣7 D.2 7.如图,a∥b,点B在直线a上,且AB⊥BC,若∠1=56°,则∠2的度数是() A.54°B.44°C.40°D.34° 8.定义=ad﹣bc,例如:=1×4﹣(﹣3)×2=10,若≥7,则非负整数x的值有() A.5个B.4个C.3个D.0个 9.如图,已知EF⊥AB,CD⊥AB,下列说法:①EF∥CD;②∠B+∠BDG=180°;③若∠1=∠2,则∠1=∠BEF;④若∠ADG=∠B,则∠DGC+∠ACB=180°,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0.甲、乙两地之间的高速公路全长200千米,比原来国道的长度减少了20千米.高速公路通车后,某长途汽车的行驶速度提高了45千米/时,从甲地到乙地的行驶时间缩短了一半.设该长途汽车在原来国道上行驶的速度为x千米/时,根据题意,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A.=B.= C.=?D.=?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11.分解因式:2x2﹣18=. 12.若关于x的不等式组无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 13.如图,相邻两线段互相垂直,甲、乙两人同时从点A处出发到点C处,甲沿着“A→B→C”的路线走,乙沿着“A→D→E→F→C→H→C的路线走,若他们的行走速度相同,则甲、乙两人谁先到C处?. 14.观察下列等式:a1=n,a2=1﹣,a3=1﹣,a4=1﹣,…根据其中的规律,猜想:a2018=.(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三、(每小题8分满分16分) 15.计算: (1)+﹣(π﹣3.14)0+(﹣)﹣2 (2)[(x+2y)2﹣x(x+4y)+(﹣3xy2)2]÷2y2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实数 一、知识总结 (一)平方根与立方根 1、平方根 (1)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 (2)表示:非负数a的平方根记作±a,读作“正负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 (3)性质: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且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为0;负数的没有平方根。(4)开平方:求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Ⅰ、平方根是开平方的结果;Ⅱ、开平方与平方互为逆运算。 2、算术平方根 (1)定义: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a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是0。 (2)性质:(1)一个数a的算术平方根具有非负性;即:a≥0恒成立。 (2)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有1个,且为正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负数的没有算术平方根。 3、立方根: (1)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 (2)表示:a的立方根记作3a,读作“三次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3叫根指数) (3)性质:正数的立方根是1个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1个负数;0的立方根是0。 (二)实数 1、无理数:无限不循环的小数。(一个无理数与若干有理数之间的运算结果还是无理数) 2、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3、实数分类:(1)按定义分(略)(2)按正负性分(略) 4、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5、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倒数:(与有理数的相反数、绝对值、倒数意义类似) 6、实数的运算:实数与有理数一样,可以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正数及零可以进 行开平方运算,任意一个实数可以进行开立方运算,而且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对于实 数仍然适用。 7、实数大小:(1)正数> 0 > 负数; (2)两个负数相比,绝对值大的反而小;绝 对值小的反而大。(3)数轴上不同的点表示的数,右边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实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作差法、平方法、作商法、倒数法、估值法······ 二、解题实用 1、 1.414212≈ 1.7323≈ 2.2365≈ 2、a a =2 ()a =2a ()a a ==3 333a 3、ab b =?a b a b a b ==÷a ()0b ≠ 三、典题练习 1、16的平方根是 ;()2 3-的算术平方根是 ;23-的立方根是 。 2、如果一个有理数的算术平方根与立方根相同,那么这个数是 ;如果一个 有理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相同,那么这个数是 。 3、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x ,则与他相邻的下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 是 。 4、下列各数中一定为正数的是 (填序号) ① x ② 1x + ③2x ④ 1x 3+ ⑤ 1x + 5、当x<-1时,2x ,-x,3x -和 x 1的大小关系 。 6、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初中数学《分式》单元教学设计以与思维导图

分式 适用年级八年级 所需时间课内八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1.本章是继整式之后对代数式的进一步的研究。 2.分式是对分数的进一步抽象------字母的意义 3.分数的讨论框架的继承------小学时分数都研究哪些性质? 4.从实际意义或者问题解决上,分式也是分数的实际意义的抽象------列方程解应用题 5.需要了解学生对于小学分数的了解情况,特别是是否还记得分数的性质框架 6.分式的基础是分数、整式的四则运算、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同时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和整式的区别; 2.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分式的约分; 3.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4.经历探索分式加减运算法则,理解其算理; 5.异分母分式加减法的法则及分式的通分; 6.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分式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归纳分式方程的概念; 7.经历探索分式方程解法的过程,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根的合理性; 8.用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反映现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体会分式的意义,进一步发展符号感,掌握分式的符号法则; 2.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3.会进行简单分式的加减运算,具有一定的代数化归能力; 4.经历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和通分的过程,训练学生的分式运算能力,培养学习学习中转化未知问题为已知问题的能力; 5.经历“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6.用分式方程来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

分式的约分与通分教学设计

《§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 任课教师:武云霞 班级:322班

§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 约分和通分 一、内容解析 1、内容 分式的约分和通分 2、内容解析 本节是在小学学习了分数的约分、初一学习了因式分解及上节课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式的约分和通分。学生通过类比分数的约分和通分来总结出分式的约分与通分的法则,能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类比思想。 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是进行分式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所必须掌握的分式变形。本章节的学习为后边分式的四则运算做铺垫,起着一个桥梁的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如何找分子分母的公因式和能准确的确定分母的最简公分母。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能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简单的约分。 (2) 了解最简公分母的概念,会找最简公分母,并能进行简单的通分.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会找分子分母的公因式,能将分式化简到最简分式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能准确确定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并能正确通分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约分和通分,对于分式的约分和通分理解要相对容易一点。约分的时候学生再找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时容易找漏,并且最后结果总是忘记化到最简分式,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要先进行因式分解。在通分的时候,学生确定最简公分母有点困难,并且在通分的时候,分子分母会漏乘。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的重点是1、能准确找到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 2、准确确定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分解因式 (1) = 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 2x -9 2x +6x+9 3x-3y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座位号 。 ………………………………………… 装 …………………… 订 …………………… 线 ………………………………………… ————————————————————————————————————————————————————— 沪科版数学 七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计40分) 1、下列命题中:①有理数是有限小数;②有限小数是有理数;③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④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 A 、-2 与2 (2)- B 、-2 与3 8- C 、-2 与1 2 - D 、2与2- 3、把不等式组 ???->≤1 2 x x 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正确的是 ( ) A B C D 4、在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小于8的点对应的x 满足( ) A 、x <8 B 、x >8 C 、x <-8或x >8 D 、-8<x <8 5、现在有住宿生若干名,分住若干间宿舍,若每间住4人,则还有19人无宿舍住;若每间住6人,则有一间宿舍不空也不满,若设宿舍间数为x ,则可以列得不等式组为( ) A 、?? ?≤--+≥--+6)1(6)194(1)1(6)194(x x x x B 、? ??≥--+≤--+6)1(6)194(1 )1(6)194(x x x x C 、???≥--+≤--+5)1(6)194(1)1(6)194(x x x x D 、?? ?≤--+≥--+5 )1(6)194(1)1(6)194(x x x x 6、下面是某同学在一次作业中的计算摘录: ①ab b a 523=+; ②n m mn n m 33354-=-; ③5236)2(4x x x -=-?; ④a b a b a 2)2(423-=-÷; ⑤523)(a a =; ⑥23)()(a a a -=-÷-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7、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a+b)2=a 2+b 2 B 、(a -b)2=a 2-b 2 C 、(a+m)(b+n)=ab+mn D 、(m+n)(-m+n)=-m 2+n 2 8、代数式的家中来了几位客人: x 2、5y x + 、a -21 、1-πx 、21 x x +,其中属于分式家族成员的有( ) A 、1个 B 、 2个 C 、 3个 D 、4个 9、下列等式:① ()a b c --=-a b c -; ②x y x -+-=x y x -; ③a b c -+=-a b c +; ④m n m --=-m n m -中, 成立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0、如图,∠ADE 和∠CED 是( ) A 、 同位角 B 、内错角 C 、同旁内角 D 、互为补角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计32分) 1125的整数是 ; 12、若11y x x =--2008 2008y x += ; 13、不等式b ax >的解集是a b x <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14、已知2 2 3 2 (2)(36)3x x ax x x ----+中不含x 的三次项,则______.a = 15、如图,矩形内有两个相邻的正方形,面积分别为4和2, 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 16、已知矩形一边长是x+5,面积为x 2+12x+35,则另一边长是_________ 17、已知a+b=3,ab=1,则 a b +b a 的值等于________. 18、如图,要从小河a 引水到村庄A ,请设计并作出一最佳路线, 理由是:_______ ___ 4 2第(11)题 E D C B A 第(5)题 A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实数 一、知识总结 (一)平方根与立方根 1、平方根 (1)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 (2)表示:非负数a的平方根记作±a,读作“正负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3)性质: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且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为0;负数的没有平方根。(4)开平方:求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Ⅰ、平方根是开平方的结果;Ⅱ、开平方与平方互为逆运算。 2、算术平方根 (1)定义: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a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是0。(2)性质:(1)一个数a的算术平方根具有非负性;即:a≥0恒成立。 (2)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有1个,且为正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负数的没有算术平方根。 3、立方根: (1)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 (2)表示:a的立方根记作3a,读作“三次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3叫根指数)(3)性质:正数的立方根是1个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1个负数;0的立方根是0。(二)实数 1、无理数:无限不循环的小数。(一个无理数与若干有理数之间的运算结果还是无理数) 2、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3、实数分类:(1)按定义分(略)(2)按正负性分(略) 4、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5、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倒数:(与有理数的相反数、绝对值、倒数意义类似)

6、实数的运算:实数与有理数一样,可以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正数及零可以进行开平方运算,任意一个实数可以进行开立方运算,而且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对于实数仍然适用。 7、实数大小:(1)正数> 0 > 负数; (2)两个负数相比,绝对值大的反而小;绝对值 小的反而大。(3)数轴上不同的点表示的数,右边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实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作差法、平方法、作商法、倒数法、估值法······ 二、解题实用 1、 1.414212≈ 1.7323≈ 2.2365≈ 2、a a =2 () a =2 a ()a a == 3 3 33 a 3、ab b =?a b a b a b ==÷a ()0b ≠ 三、典题练习 1、16的平方根是 ;()2 3-的算术平方根是 ;23-的立方根是 。 2、如果一个有理数的算术平方根与立方根相同,那么这个数是 ;如果一个 有理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相同,那么这个数是 。 3、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x ,则与他相邻的下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 。 4、下列各数中一定为正数的是 (填序号) ① x ② 1x + ③2x ④ 1x 3+ ⑤ 1x + 5、当x<-1时,2x ,-x ,3x -和x 1 的大小关系 。 6、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2-23-21与 ()75 4 12与 ()112533与 ()7 1-21- 4与π 7、2-7的绝对值为 ,相反数为 ,倒数为 。

初中数学《分式》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适用年级八年级 所需时间课内八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1?本章是继整式之后对代数式的进一步的研究。 2?分式是对分数的进一步抽象------字母的意义 3.分数的讨论框架的继承——小学时分数都研究哪些性质? 4?从实际意义或者问题解决上,分式也是分数的实际意义的抽象---列方程解应用题 5?需要了解学生对于小学分数的了解情况,特别是是否还记得分数的性质框架6.分式的基础是分数、整式的四则运算、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一元一 次方程等知识。同时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分式 ■. *kd卜H T C* N n ■ "ijK r*i *-*ri i SA - ■ M-i> .鼻??■+? 3 -9?ra MI1!"円?”七?P j-ir it-. Ini 4 ii *^4■ ■■ Eiii Fi* j|tF ? *1.I ? =Hk* 冲JIT flfl ? .r -.i- - - n崛E ^ 7 时ful>F .用力■? I-?iiw >■fl - iMi审¥ ■hEHI s iq|lnHFir ri -i r ir-u- ai^-w.qri. 丑界十■■+( - R -?■■■? ?r If Mi ■■ r i “-0 晋■种rEji* . Bin-TV "**** H I ■fl虚 亠|3令 tnitT :4t.li I 4 Tl IKZJM" 1MJW- Ml E nn-fe-Biib 二1* h#?l-!V ¥呵鼻?甲桶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分式及其基本性质教案

9.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类比的方法,是学生熟练的掌握分式的定义以及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它来进行分式的约分和通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的应用题,引导学生列式,由分数的式子自然转到分式的式子,从而引出分式的概念,导入新课. 2.通过相应的习题使学生准确的理解分式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式的意义及基本性质 难点:分式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 教学环节 新课导入: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为s 2m ,如果它的长为a m ,那么它的宽为_____m . 上面的问题中出现了s a ,与整式有什么不同? 一般的,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 b a 叫做分式,其中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数.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是: M B M A B A M B M A B A ÷÷=??=, ( 其中M 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与分数类似,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对分式进行约分. 先思考约分的方法,再解题,并总结如何约分:若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则往往需要先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即化成乘积的形式),然后才能进行约分.约分后,分子与分母不再有公因式,我们把这样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 (1)赋值法 (2)增值代入作商法 1.取各分式的分母中系数最小公倍数;

2.各分式的分母中所有字母或因式都要取到; 3.相同字母(或因式)的幂取指数最大的; 4.所得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与各字母(或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其中系数都取正数)即为最简公分母. 例:约分 4 4422+--x x x 解: 4 4422+--x x x =2)2()2)(2(--+x x x =22-+x x . 说明:在进行分式约分时,若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则往往需要先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即化成乘积的形式),然后才能进行约分.约分后,分子与分母不再有公因式,我们把这样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 分式的的变号法则 1.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 (1)a b 65--; (2)y x 3-; (3)n m -2. 2.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最高次项的系数是正数: (1)21x x -; (2)3 22+--x x . 注意:(1)根据分式的意义,分数线代表除号,又起括号的作用. (2)当括号前添“+”号,括号内各项的符号 不变;当括号前添“—”号,括号内各项都变号.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试题(期末测试)

七年级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 1.25 的平方根是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 3.计算:2)3( =_______________. 4.比较大小: 3________10(填“>” ,“=”,“<” ). 5 ______________. 6.计算:5253 -=______________. 7.三峡三期围堰于今年6月6日成功爆破.围堰的混凝土总量约186000立方米.保留两个有效数字,近似数186000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 8 .点(2, P -在第___________象限. 9.在△ABC 中,30B ∠=?,50C ∠=?,那么根据三角形按角分类,可知△ABC 是_________三角形(按角分类). 10.如图,已知:AB // CD ,∠A =58°,那么∠BCD =________度. 1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65°,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___________度. 12.如图,在△ABC 中,∠BAC =80°,∠C = 45°,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那么∠ADB =__________度. 13.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将点(3,2)A -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所 得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 13.在△ABC 中,AB = AC ,要使△ABC 是等边三角形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 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只需写出一种情况). A B C D (第12题图) A C D B E (第10题图)

14.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 6cm ,BC = 10cm ,那么AC =_________cm . 二、选择题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41的平方根是12 ; (B )41的平方根是12-; (C )18的立方根是12 ; (D )18的立方根是12-. 16.下列长度的三根木棒,不能构成三角形框架的是……………………………( ) (A )5cm 、7cm 、10cm ; (B )5cm 、7cm 、13cm ; (C )7cm 、10cm 、13cm ; (D )5cm 、10cm 、13cm . 17.下列语句中,错误的语句是………………………………………………………( ) (A )有两个角及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 )有两个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 )有两条边及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 )有两条边及其中一条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8.如图,在△ABC 中,已知AB = AC ,∠ABC 的平分线BE 交AC 于点E ,DE ∥BC , 点D 在AB 上,那么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2; (B )3; (C )4; (D )5. 三、计算题 A B (第18题图) E D 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