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选语言学论文题目336个

精选语言学论文题目336个

精选语言学论文题目336个
精选语言学论文题目336个

精选语言学论文题目336个

学术堂为了给大家提供优质的服务,本站为大家特意收集整理了语言学相关的论文题目,总计336个,供大家参考,其中包含普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汉语言学等类别的论文题目,如有不完善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共同完善。

原文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f411874196.html,/ptyuyan/36951.html

1、普通语言学论文题目

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建构

作为普通语言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

John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评判与借鉴

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方法论

析索绪尔、乔姆斯基和韩礼德的意义观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语言哲学探索之一

国内语言模因论研究述评

系统功能普通语言学发展五十年回顾

评20世纪的索绪尔研究

索绪尔的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中几个核心概念的比较与诠释

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及其影响

论索绪尔的语用哲学思想

探析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

简述现代语言学流派代表人物

洪堡特的语言理论浅析

博杜恩·德·库尔特内与三个语言学派

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

洪堡特语言哲学中的辩证精神

语法分析的系统描写与比较的几个方面

韩语语法教材中“时制”概念的研究

回到索绪尔--“语言与言语”之再辨析

系统功能类型学--类型学之功能视角

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认识

中国学者从事外国语言学研究的正道

国外语言学在中国的译介及其影响

浅析符号的能指与所指

词的时间和空间因素

索绪尔结构语言学中主体离场的系统论研

从英语拟声词出发反思语言符号任意性理论

索绪尔语言符号观评述

论语言学研究的论域构成与价值流变

重新认识索绪尔的共时和历时语言学的价值与意义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语言类型学

威廉·冯·洪堡特语言学思想论析

浅谈俄罗斯人对音素的偏好

维吾尔语语素问题新探

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及相关启示

简评哥本哈根学派与索绪尔语言学的关联

从转喻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

谈语法研究中的本位观

浅谈结构主义与生成语言学

论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评介

汉字速记符号的符号学分析

中国传统语言学国际地位的思考

领属小句的系统功能语法阐释

语言符号任意性与理据性辩证关系研究

普通语言学视野之下的“的”字

代县方言中的不经济现象

对莫斯科语义学派的认识

赵元任与索绪尔之普通语言学和符号学对比研究

中国手语的音系学研究

自然语言处理用藏语格助词的语法信息研究

从加的夫语法看“语法”与“语言学”的关系

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语言观的对比分析

社会发展是词义演变的根本原因吗

2、社会语言学论文题目

中国社会语言学的新发展

视觉语言学视阈下的聋人手语研究

粤语提示词“呢嗱”的语用特点

关于词类多功能性的思考

跨语种交际中话语的解码--无共同使用语言前提下以俄汉语为例论现代流行语中体现的语言美学特质

系统功能语言学发展的维度与向度

马丁内的功能语言学体系

网络语言中的方言因素

中西民族语言对话篇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及其在交际中的作用

从《正名》篇管窥荀子的社会语言学思想

符号与跨文化交际

网络时代的新“语言”--网络语言现象分析

网络流行语研究

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

美国俚语与美国文化

话语分析的新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

从礼貌角度对跨文化交际中禁忌语的动态研究

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综述

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

公益广告用语的社会语言学探析

委婉语--社会文化域的语言映射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论网络语言

试论语篇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语篇研究的批评视角:从批评语言学到批评话语分析

话语风格上的性别差异研究

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

社会语言学的语言观和方法论

语言变异的部分原因及变异种类

权势关系与话轮转换: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雾都孤儿》中的会话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

冲突性话语的语用学研究概述

“同志”一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渊源

英汉谚语中的性别歧视

面子:中西文化差异探讨

语码转换和社会语言学因素

北京话话语标记“这个”、“那个”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模糊限制语与言语交际

香港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

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微博语言研究

中国网络语言研究现状分析

“门”后的思考:“××门”的社会语言学解读

社会语言学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

“美女”面称的争议及其社会语言学调查

网络词语的性质及特点

中西文化中的礼貌探究

言语幽默的语言学研究综述

近三十年话语分析研究述评

恭维语的性别差异研究

性别歧视在谚语中的表现

3、应用语言学论文题目

关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思考

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

论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法的关系

语言的机制与第二语言教学

应用语言学中几组二分概念的评价与反思

认知语境视角下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研究

从语言的同一性与特殊性看可译性与不可译性

韩礼德的机器翻译思想初探

翻译中的语言刍议

探究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及发展

普通语言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探究

英语语言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探究

试析翻译的语言学研究

翻译的社会语言学观

20年来中国“应用语言学”内涵研究述评

结构主义在翻译中的运用

语言的应用与应用语言学

语境顺应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现代汉语欧化与翻译策略之综合研究

中英思维方式差异及英汉翻译

英语委婉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看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的功能对等

功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中、西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发展趋势

20世纪应用语言学评述

应用语言学还是教育语言学?--对二语习得研究学科属性的思考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

作为应用语言学分支的对外汉语教学

应用语言学热点及前沿问题探究

从《语言文字应用》看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

谈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中的定量型研究方法

外语教育语言学理论建构的设想

从网络语言研究看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

应用语言学的范围和性质

中英文应用语言学论文引言部分的体裁分析与对比

关于复杂系统与应用语言学--拉尔森·弗里曼访谈

国内法律语言学研究状况分析综述

从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看我国英语应用语言学教学与研究

中国应用语言学专业英语博士论文文献综述的体裁分析

“应用语言学”与“语用学”术语辨析

20年来中国“应用语言学”内涵研究述评

应用语言学中的术语翻译问题

应用语言学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英语阅读能力及其测试:理论与实践

隐喻在应用语言学中的特点及运用

应用语言学论文各部分中的高频词块分析

基于英语学习策略的多维研究

应用语言学领域学术论文中四词词串的研究

4、比较语言学

英汉主语和话题使用方式的对比

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

论英汉对比研究的理论意义

英汉书写系统比较与普通语言学再思考

我国英汉对比研究的发展趋势透析

英汉对比、汉语危机和语言理论话语权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与比较语言学

新时期中国汉英语言对比研究回顾

历史比较语言学新语法学派在语言学史中的地位

英汉语语法的临摹性和意象性对比

英汉对比语言学在我国的最新发展

十九世纪中外语言学比较

中日同形词词义差异原因浅析

汉英网络语言比较

汉韩礼貌语对比研究

日汉同形异义词研究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论

类型学及其理论框架下的语言比较

萨丕尔-沃尔夫语言相对论对语言文化对比研究的启示

重建西方对比语言学史--洪堡特和沃尔夫对开创对比语言学的贡献汉韩语言对比研究状况考察与分析

英汉文化动物词语的内涵差异对比分析

试论对比语言学及其研究方法

关于中日数字的对比研究--以“一”到“十”为中心

汉英颜色词文化学探析

外来语在汉语中的发展趋势

蒙汉语色彩词“白”的象征意义及其文化的对比分析

试论中西文化中颜色词语不同的象征意义

谈英汉谚语中动物形象的异同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中日文语序对比分析

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漫话

俄汉成语语义及结构的对比分析

当代比较语言学与原则-参数理论

中日趋向动词的比较研究

关于英汉对比词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汉维颜色词对比研究

濒危语言--满语、赫哲语演变比较研究

伦敦会传教士艾约瑟的中西语言比较研究及其影响

英汉对比研究理论上的重大突破--评《汉英语对比纲要》

历史比较语言学方法在汉语语音史研究中的运用

从成语看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

跨文化的对比语言学浅论

满蒙谚语与文化的关系及特点

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汉语语言的任意性

汉日反义词的对比研究

汉藏语系诸语言关于动物量词“头”的来源

从英汉比较语言学角度分析英语习语特征

英汉语味觉词“酸”的语义特征之比较

英汉语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研析

汉泰语音对比研究与语音偏误标记分析

日语年轻人用语研究--兼从产生背景,出处,构词法,修辞法与汉语比较德语状语从句、英语状语从句与汉语偏正复句的对比研究

5、心理语言学论文题目

语言态度对语言行为的影响

《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分析

人类语言的精神导航:汉语视角--论洪堡特语言思想的时间轴和空间轴转换生成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对比

汉英语言差异的蕴含

英汉颜色词隐喻对比研究

汉英禁忌语的文化对比分析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语言输出过程

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的理论争议

年龄与二语习得

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出研究--任务型方法

国外二语预制语块习得研究的方法进展与启示

二语语法教学理论综述

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批评语篇分析的社会和认知取向

流行语与社会文化心理嬗变研究

词汇联想与心理词库:词汇深度知识研究现状

语言迁移现象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论性格倾向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从联想测试看二语心理词汇之间的联系

致使词汇与结构的认知研究

形容词、动词重叠对语义认知的影响

乔姆斯基对心理语言学的贡献

二语习得年龄与高熟练度中英文双语者心理词典表征输出假设的心理语言学基础

汉语主语省略的认知语用研究

从双语心理词汇结构论述词汇学习策略

英语会话中沉默的研究

试论句子理解中几个主要的心理语言学模型

乔姆斯基心理语言学理论概述

英语复合词在英汉心理词典中存储单位的实验研究心理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互补性研究

近二十年国内外心理语言学研究综述

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分析中式英语成因

汉英人名姓氏的文化心态、来源与命名习俗探微

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与语用学的相互解释初探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网络语言变异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与应用

影响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因素的心理语言学分析

认知心理视角下的听力教学策略

英语听力及其心理语言学依据

当代心理语言学研究的若干重要问题

心理语言学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关于心理语言学:由来、现状与展望

第二语言心理词汇表征

学习主体的认知差异与第二语言习得

6、汉语言论文题目

汉字是汉语之魂--语言与文字关系的再思考

现代汉语数量表达问题研究

结构主义视阈下的汉语语法研究

现代汉语象声词的语言性质和运用特征

语言科技新思维与汉语史研究的现代化

基于语言经济原则阐释下的汉语新词语的产生和传播途径

从普通语言学和语言类型角度看汉语补语问题

从洪堡特论汉语语法看汉民族文化精神

“字本位”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转向

汉字是汉语之魂--语言与文字关系的再思考

中文危机拷问语言学理论

关于古代汉字所体现的语言与意义的关系问题的一点思考

洪堡特对汉语及汉民族精神的错误论述

民族精神决定汉语的价值取向--洪堡特语言学评介浅谈汉语的句子类型

日本学习者习得普通话舌尖后音的语音变异研究汉语方言语法的参数理论

从东方学到汉学--艾约瑟的比较语言学与汉语研究现代汉语“才”与“就”的母语习得

我看汉语的词类

汉语体貌系统研究

拼音文字背景的外国学生汉字书写错误研究

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

现代汉语礼貌语言研究

论汉字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汉语方言形容词重叠研究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研究综述

韩国学生学习汉语“了”的常见偏误分析

论汉语亲属称谓的特征及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汉语构词法研究述评

近代翻译对汉语的影响

我国近十年来汉语阅读障碍研究回顾与展望

泰国汉语快速传播模式研究

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研究

关注汉语口语词汇与书面语词汇的研究

关于汉语字母词的问题

越南学生汉语声调偏误溯因

汉语的时态和时态成分

汉语学习策略与个体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汉语言隐喻特质

现代汉语歧义研究

汉语阅读的眼动研究

汉字背景与汉语认知

汉语篇章分析的兴起与发展

关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几点思考

汉语词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

汉语方言与普通话关系浅析

汉语称谓的文化透视

汉语“通用”社交称谓语的语义研究

7、其他语言学论文题目

从学理演变视域看20世纪俄罗斯语言学的发展阶段

英语语言学课程动态评价探究

苏联语言学汉译历史分期

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问题

小论林语堂西方语言学理论的传播

谈公文写作中的“死线抽象”现象

模糊限制语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关于语言学研究的认识论与方法论问题

试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荀子对语言的约定性与强制性的认识

商务英语文体风格和语言特点浅析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语分析

从暧昧表达看日本人的“和”意识

英语词汇中汉语借词的来源

从敬语表达看日本人的敬语意识

称谓语的多角度研究

中国式英语现象的多角度观察和思考

论量词的合并与简化

广告语言的间接表达

近十年大学英语阅读策略研究综述

论英语的时间性特质与汉语的空间性特质

实验语音学、生成音系学与汉语轻声音高的研究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

代词的语篇语法属性、范围及其语义功能分类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语言接触中的文化潜移与认同

法语保护政策对我国语言政策的启示

2012社会语言学课程论文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Care for Bilingual Children 课程名称:Introducing Sociolinguistics 任课教师:刘承宇 专业:英语 班级:2012级英语1班 学号:222012310032017 姓名:魏宗琴 2015 年11 月17 日

Care for Bilingual Children Abstract:Nowadays, raising bilingual children is more and more appealing to many families, but obviously it is not a easy course.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some social linguistic phenomenons concerning some children raised in bilingual families and appeal to care for them. Key Words:individual bilingualism, language interference, language accommodation,bilingual language-planning I. Introduction Having more than one language at children’s fingers provides them more accessibilities to another world; therefore, the idea of raising bilingual children is appealing to more and more parents. These parents believe that bilingual kids have the advantage of knowing two cultures, of being able to communicate with a wider variety of people and of possible higher economic status in the future. Nevertheless, in the planning for children’s bilingual language development, parents should take some social linguistic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as well as children’s self identity, self esteem,and schooling options etc. .

俚语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第26卷第4期2002年7月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S ocial Science 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 Vol.26No.4J ul.,2002 俚语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Ξ 李桔元 (湘潭师范学院 外语系, 湖南 湘潭 411201) 摘 要:俚语作为一种极不规范的语言变体,有着悠久历史,并且流行于社会各个阶层。剖析俚语的定义以及俚 语与其他相似变体的关系,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探讨俚语的构成及其功能和价值,得出结论:俚语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交际功能和社会功能,因此不但不会消失,反而会发展。 关键词:俚语;定义;构成;功能和价值 中图分类号:H3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81(2002)04-0136-03 G ary G oshgarian (1986)指出,不研究俚语的本质和作用,任何有关规范语言和非规范语言的讨论都是不完整的。俚语作为一种语言变体,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说,它是随着语言的产生而产生的。本文试图从剖析定义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入手,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俚语的构成以及功能和价值作一些探讨。 一、定义及其他1.关于定义人们使用俚语以表示交际行为的非正式性,几乎每个人都在一定场合使用过俚语,但“就语言学而言,即使最周密的定义,也往往不够精当,或失之疏漏,而为俚语下一个不秽之论,更谈何容易。这个问 题极其复杂”① 。李学珍(2000)在讨论俚语时,引用过两则定义:一是把俚语定义为the body of words and expressions frequently used by or intelligible to a rather large portion of the general public ,but not ac 2cepted as good ,formal usage by the majority (Flexn 2er :1975)。另一个则表述为slang is used to denote the frequently vivid or playful lexical usage typical of causal discourse ,usually indicating membership in a particular social group (Quirk et al :1985)。另外,参 考词典,也许能进一步理解俚语。Webster ’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88)的定义为:1)Language Peculiar to a particular group ,as a :AR GO T b :JAR GON ;2)an informal non -standard vocabulary composed typically of coinages ,arbitrarily changed words ,and extrava 2gant ,forced or facetious figures of speech.牛津语言 学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的定义是:used especially of vocabulary specific e.g to a particular generation of younger speakers ;also as in ordinary usage ,specific to a group or a profession (e.g ‘army slang ’ ),to colloquial style ,etc.上述表述各不相同,但其内容实质却具有高度一致性。综观上述定义,至少我们可以看到俚语的一些本质特征:1)以词或短词形式出现;2)不规范语言;3)某个亚文化群体的专用语;4)属于口语体;5)新造词;6)轻松幽默。 2.俚语与黑话、行话、隐语、禁忌语、委婉语俚语、黑话(cant )、行话(jargon )、隐语(argot )、禁忌语(taboo )以及委婉语(euphemism )都是语言的 社会变体,都在特定场合或特定的社会团体中使用。黑话是某一团体(尤其出于保密的目的)的专用语(也叫行话或隐语)。行话是特定的行业或职业用的通常外行不懂的语言。隐语是某集体(尤其是犯罪团伙)不欲人知而使用的词语。禁忌语是被人们视为不雅或下流的词语。委婉语是指用一种能使人感到愉快的、间接的或含蓄的说法去代替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法②。委婉语和禁忌语是 6 31Ξ收稿日期:20020111 作者简介:李桔元(1965-  ),男,湘潭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在读硕士,主要从事语言学的教学与教究。 ①引自罗伯尔?查普曼博士编(粟旺,徐存编审)《美国俚语大全》的序言,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 ②这五个定义均引自词典或专著,在此未一一注明。

问什么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围

1. What is the scope of Sociolinguistic research? 问:什么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围? 答:广义的把从不同角度去考察语言的都看成社会语言学等等范围,如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心理学、地理学、历史学、哲学等等。狭义的是研究语言使用中的变异现象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变异指语言运用上的变化和差异,通过使用各种不同的语言上的变体表现出来。具体来说,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包括: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如双言制、双语、多语或多方言状况; 2)各种语言变体包括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标准语和土语、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等构造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3)交谈情景与选择语码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码选择与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 4)社会以及不同的集团对各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 5)由于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种种原因以及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方式和规律,等。 最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也在不断的延伸,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社会语言说的研究会取得更大更多的成就,同时也对我们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Generalized to study from different angles to the language areas are regarded as social linguistics, etc。Such as sociology,

anthropology, ethnology, psychology, geography, history, philosophy and so on. Narrow the variation in use of language phenomena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cial environments. Variability refers to the change in language and differences, through the use of different language variants shown. Specifically, social linguistics includes: (1) The language of a country or region, such as two-word system status, bilingual, multi-lingual or multi-dialect situation; (2) variations in various languages, including regional dialects and social dialects, standard language and dialect, formal and informal language body language bod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tructure and social function; (3) The conversation scenarios and selec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de and the Code Selection and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s; (4) Social and different languages or language groups on evaluation and attitude variations and the resulting social effects; (5) The social, cultur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asons, as well as language contact caused by changes in the way of language and law, and so on. In conclusio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linguistics is constantly extending the scope; I believe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精选多篇)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精选多篇) 第一篇: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社会语言学the definition of sociolinguistics and its characteristic 外语系06接本6班尹珊珊24号 [abstract]sociolinguistics is a term including the aspects of linguistics applied toward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y, and the way we use it in different social situations. it ranges from the study of the wide variety of dialects across a given region down to the analysis between the way men and women speak to one another. sociolinguistics often shows us the humorous realities of human speech and how a dialect of a given language can often describe the age, sex, and social class of the speaker; it codes the social function of a language. [key words] sociolinguisticssociolinguistics variationsocial function [content]sociolinguistics is the study of the effect of any and all aspects of society, including cultural norms, expectations, and context, on the way language is used. it also studies how lects differ between groups separated by certain social variables, e.g., ethnicity, religion, status, gender, level of education, etc., and how creation and adherence to these rules is used to categorize individual socio-economic classes. as the usage of a language varies from place to place, and language usage varies among social classes. it is socialists that sociolinguistics studies.

社会语言学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社会语言学》课程考核要 求 说明:本课程考核形式为提交作业,完成后请保存为WORD 2003格式的文档,登陆学习平台提交,并检查和确认提交成功(能够下载,并且内容无误即为提交成功)。 1. 作业要求 1. 认真学习课程,广泛查阅文献资料,高质量完成课程作 业。 2. 必须由自己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请人代写,雷同作业按照零分 处理。 2.作业内容 论述题 (1) 中国社会语言学发展的三个阶段(25分) 答:一)初创阶段(1979-1987):从自发到自觉 一般认为,中国的社会语言学是舶来品,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中国最早提出社会语言学的学者之一陈原则指出,社会语言学发源比较早。自古以来,中外语文学家都曾讨论过古语与今语、文语与口语、标准语与方言在社会功能上的差别。欧洲19世纪初的方言学家对于自己民族语言内部各种变体的调查,其实即是进行社会语言学的工作。事实上,社会语言学的诞生和有没有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是两回事。进行某一方面的研究并不等于建立了某一个学科。当然,一个学科的出现决不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它一定是长时间学科积累的结果。现代中国历史上的许多语言运动,如20世纪初期的国语运动、20年代的白话文运动、30年代的大众语讨论以及北方拉丁化运动,50年代的推广普通话、现代汉语规范化等等,都可以算是社会语言学的工作。但是这些运动或工作可以说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的。70年代后期,随着“社会语言学”这个术语的出现,人们对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从自发走向自觉[7]。 这一阶段,中国社会语言学的成果主要表现在通论性的著作和理论的译

介方面。前者除上述陈原的两本著作外,还有陈松岑的《社会语言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游汝杰、周振鹤的《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许国璋早在70年代末开始引进社会语言学,有关论文后来收入《许国璋论语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1980年到1982年,英国语言学家特鲁基尔的《社会语言学导论》由林书武等翻译,在《国外语言学》连载。198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祝畹瑾编的《社会语言学译文集》和前苏联什维策尔的《现代社会语言学》(卫志强译)。此外,《国际社会科学杂志》1985年第5期(中文版)以 “语言与交往:社会语言学研究个案与应用”的专刊形式,发表了一大批社会语言学的论文,很有指导意义。可惜因为发行上的原因,许多人没有看到。 这一时期有两大缺点:一是结合中国社会实际不够,二是对社会语言学的对象和范围的认识还相当模糊。例如有的学者把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之类问题也列入社会语言学,这显然是不妥的。此外,受国外的影响,也有热衷于无谓的名份之争的现象。 迅速发展阶段(1987-1993):从引进走向结合中国实际 1987年12月1日至5日,中国社科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在北京举办了首届社会语言学讨论会。会议展示了7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和水平,它标志着中国社会语言进入了一个火热的阶段,对推动我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988年8月,深圳教育学院深港语言研究所主办了首次“双语·双方言”讨论会。1990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和苏州大学在苏州召开了首届应用语言学讨论会,其中有不少的论文也是关于社会语言学的。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社会语言学的专题研究。著作有张清常的《胡同及其他——社会语言学的探索》(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高天如的《中国现代语言计划的理论和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等。论文数量很多,结集出版的有《双语双方言》(1-4集)(分别由中山大学出版社等出版)、《语言·社会·文化——首届社会语言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语文出版社,1991)等等。 这个阶段,继续出版了一批关于社会语言学的译介、概论性著作和教材。在译介国外社会语言学研究成果方面,除了《国外语言学》等杂志连续刊登译介文章(例如Lesley Milroy的《语言和社会网络》等)外,还出版了佐伊基的《社会语言学演讲录》(刘明霞等译,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9)、郝德森的《社会语言学》(丁信善译,中国社会

英语论文语言学方向选题课件.

语言学方向论文选题 1.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2.诗意的美和喜剧性幽默 3.英汉禁忌语、委婉语的对比研究 4.英汉数字习语的对比研究 5.词义演变的原因与方式 6.名词化的语篇功能 7.诺曼时期法语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8.浅谈英语虚拟语气及其语用功能 9.隐喻与一词多义的关系 10.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 11.英汉宾语类型差异的认知原因 12.英汉动词非谓语用法比较研究 13.英汉否定问句的答句对比研究 14.英汉合成词构词对比研究 15.英汉名词短语修饰模式比较 16.英汉拟声词异同探讨 17.英汉人称代词运用对比研究 18.英语复合词的语义分析及其类型 19.英语委婉语的使用原则与策略 20.语境对词义的制约作用 21.汉英色彩词汇的对比研究及其象征意义 22.中英恭维语对比研究 23.委婉语的礼貌原则研究及策略 24.汉英“山丘”对比研究 25.英汉颜色词跨域对比分析—以RED和红为例 26.英语道歉方式的策略及研究 27.英语拒绝言语行为研究 28.英语委婉语的寒暄功能 29.英语请求言语的策略研究

30.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的策略研究 31.会话得体:会话者的立场语境运用研究 32.英语课堂学生提问的策略研究 33.英语课堂的焦虑现象及策略研究 34.广告口号语的语言特点 35.从礼貌原则看短信语言 36.从合作原则看课堂师生互动 37.浅析中英言语行为中的礼貌原则 38.中英政治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研究 39.言语错误分析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40.英汉颜色词的引申义的文化差别 41.外语学习中应该重视中介语的作用 42.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43.副词EVER的句法环境和语义特征 44.论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45.学习者的动机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46.浅谈词汇搭配错误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47.浅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48.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49.中英文性别歧视习语的对比研究 50.称谓语使用中的性别差异 51.从认知角度看隐喻在经济语篇中的应用 52.浅析广告语言的特点 53.浅谈英语新词的产生、构成及翻译 54.浅谈网络英语中的缩略语。 55.论中英文化对隐喻的影响 56.礼貌原则在商务谈判中的作用 57.浅析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根源 58.英诗中的常用修辞研究 59.英语词汇中的外来语单词

社会语言学论文

Viewing the Movie My Fair Lady from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 by 寇佳艳 School of Tourism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Xi’an, China 2010

Viewing the Movie My Fair Lady from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 Abstract My Fair Lady is a classic movie, which has already been appreciated too much from the viewpoint of literature and translation, but few analysis are from linguistic viewpoint. It is also acknowledged that this movie is a good example of sociolinguistics. This paper is to analysis their dialogue in the film from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 To be specific,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several sociolinguistic aspects by analyzing their dialogue and these aspects are language and social class, language and gender and language planning. 摘要 《窈窕淑女》是一部经典电影,许多学者已经从文学和翻译学角度对这部电影做了赏析,但很少有评析是以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的。这部电影也是有关社会语言学一个很好的教材。这篇文章将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电影中的语言和对话。具体来讲,这篇文章将分析这几个有关社会语言学的方面在电影中的映射,这几个方面分别是:语言和社会阶层,语言和性别,语言规划。 Key W ords My Fair Lady, language and social class, language and gender, languange planning 关键词 《窈窕淑女》,语言和社会阶层,语言和性别,语言规划 My Fair Lady is a classic movie, which was adapted from Bernard Shaw's play Pygmalion in 1964. My Fair Lady tells how the poor flower girl Eliza Doolittle becomes a lady with the help of the famous phonetic linguist Professor Higgins. The great change was achieved mainly by changing her rude low class level language into standard upper class level language because Henry Higgins, this arrogant and irascible linguist believes that the way people speak determines a person's prospects in society. This movie has already been appreciated too much from the viewpoint of literature and translation, but few analysis are

语言学论文选题小范围

语言学论文选题小范围 1.题目要具有可操作性,也就是可行性。这样就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包括以往的知识积累、可以占有的材料等等。比如《某某县方言音系调查与研究》,题目很好,但是,如果作者在方言调查以及辩音、记音方面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的话,这样的题目是没有办法做的。再比如,笔者曾经指导的一个本科生的创新支持项目,几个同学打算做这样一个题目《大学生使用新词语的调查与研究》。该计划中包括对全国各大城市的代表高校大学生的调查,这对于几位在校大学生来说,是无法进行的,所以笔者就让他们改成《曲阜师范大学文科大学生使用新词语的调查与研究》,这样,题目就具有了可操作性,完成项目就不那么困难了。 2.题目要具有一定的新意。这就是说,要尽量避开那些热点、大家讨论较多的问题,除非自己确实有不同于以往研究的理论、方法或材料,否则还是选择冷门为好。有一年笔者指导了一批自考生和函授生的毕业论文,其中不少学生写了“四大名著中的佛道描写”之类的题目,这当然不是语言类的,是文学类的题目,但是由于写类似文章的太多,许多文章都给人一个似曾相识的感觉很难写出新意的。那么,怎么保证选题有新意呢?那就是尽量避开热门问题,比如选择研究对象的时候,尽量选择别人不太关注的。例如,关于《红楼梦》的语言大家研究的比较多,你可以选择《儒林外史》或《儿女英雄传》等。

3.选题宁小毋大。不少同学喜欢选择大的题目,比如《论汉语新词语的产生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现代汉语语法方向》《古汉语“俗”字研究》等题目,这些是08级毕业生的论文选题,这三个题目都是太大,让人感觉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第一个题目《论汉语新词语的产生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题目中的新词语指的是哪个时代的新词语?如果不限制时代,所有的汉语词汇都曾经是新词语。再说“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宏观的概念,社会哪个方面的发展,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物质方面的还是精神方面的?这样宏观的题目,根本没有办法去进行研究。第二个题目《现代汉语语法方向》,这是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学研究的方向还是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发展的方向?无论是哪种意思,都是语法学家们也不敢进行的研究,我们的本科生选择这样的题目,只能暴露对语法研究的无知。第三个题目《古汉语“俗”字研究》,古汉语有那么漫长的历史,指的是哪个时期的俗字?历代文献中都有大量俗字,每一个领域都有一些学者进行研究,比如,有的专门研究碑刻的俗字,当然里面又分汉魏碑刻、唐宋碑刻等。有的研究敦煌俗字,有的研究近写作本的俗字等等,选择这样的题目,也暴露了学生对“俗字”研究领域的陌生。 有的同学选择了这样的题目,相比以上题目就要好的多:《<红楼梦>中的骂语研究》,《安丘方言语音特点及音变研究》。这些题目都比较“小”,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有明确的研究范围,如果这些题

现代汉语参考文献

“第一章语音”参考文献 1、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王理嘉《音系学基础》(语文出版社1991年版) 3、徐世荣《普通话语音知识》(文字改革出版社1980年版) 4、马琳《普通话语音教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罗常培、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6、伊·克拉姆斯基(捷)《音位学概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 7、郭锦桴著《汉语声调语调阐要与探索》(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8、徐世荣《普通话正音手册》(语文出版社版) 9、侯玉茹《普通话异读词汇编》(语文出版社1992年版) 10、周殿福《国际音标自学手册》(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第二章文字”参考文献 1、苏培成《二十世纪的现代汉字研究》(书海出版社2001年版) 2、高更生《现行汉字规范问题》(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3、梁东汉《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 4、许嘉璐《语言文字学及其应用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版) 6、周行健《汉字简繁体字及通用异体字对照手册》(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7、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8、董琨《中国汉字源流》(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9、陈伟湛《汉字古今谈》(语文出版社版) 10、张书言《简化字溯源》(语文出版社版) 11、苏培成《现代汉字规范化问题》(语文出版社1998年版) 12、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曹先擢《汉字形义分析字典》(北京大学出版社版) 14、刘志成《文化汉字学》(巴蜀书社2003年版) 15、张桂光《汉字学简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6、王玉新《汉字认知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7、周有光《世界文字发展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8、冯寿忠魏进路等《汉字规范化教程》(中国书籍出版社1997年版) 19、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20、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年版) “第三章词汇”参考文献 1、周祖谟《汉语词汇讲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 2、朱星《汉语词义简析》(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任学良《汉语造词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4、张永言《词汇学简论》(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年版) 5、周荐《同义词语的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周荐《词语的意义和结构》(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7、周荐(周祖谟)《汉语词汇研究史纲》(语文出版社1995年版)

社会语言学论文.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美国俚语 一.Definitions of slangs 二.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slangs 三.Social analysis of sla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der, age, occupation and social settings to use slang 四.Social functions of slang 五.Social reasons for the use of slang 1.Introduction To study slang scientifically,we can take the anthropological tradition of cultural relativism.“According to Bryjak and Soroka(1994:57),‘cultural relativism is the belief that there is no universal standard of good and bad or right and wrong and that an aspect of any given culture can be judged only within its own context.’Cultural relativists appear to suggest that all cultures or institutions are equally valid or fitting and tend to assume that the mere presence of a cultural trait warrants our valuing it”(Lin Dajing,1997). 俚语作为语言的一种,引起特殊性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然而很多人并未对俚语有正确的认识,很多人把俚语作为地俗语对待,笔者认为,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尤其存在的合理性,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讲,任何语言种类都是平等的,没有层级之分。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俚语这一语言特殊现象做一粗浅分

好的论文题目(参考)

课程整合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搭建平台使用计算机“英语阅读能力测评练习系统”提高和评价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综合能力的实践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构建与实践”研究报告视觉技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运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快速成长的探究交互式电子白板——高效课堂的新推手让多媒体托起英语词汇教学的翅膀依托信息技术提升作文教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_浅谈信息技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作用让博客给班级管理插翼添翅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农村学生多了一位“良师” 英语课堂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探讨基于网络学习平台,构建探究式学习模式家校互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促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多媒体的运用将初中英语教学引入全新境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环境构建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模式让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催化剂多媒体课件应用中的矛盾剖析及解决策略关于网络资源在作文教学中运用的几点困惑及对策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探究式学习的整合研究——以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为例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策略研究——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例“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研究柳州区域教育信息化的一些思考以学生为主体让课堂活起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究巧借媒体剪刀精裁诗教新叶——诗歌教学“悦”读与

同步练写初探信息化支持下的叙事性教学由实例到模式的探析——以《Photoshop平面设计》课堂教学为例基于“数字布鲁姆”的地理学力评估案例浅议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将学生主体作用融入于信息技术课堂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好习惯信息化课程资源——“学生美术作品电子档案”的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模式探索信息技术在小学作文讲评课中有效运用的策略浅谈“校讯通”在中职教育教学管理中应用的优缺点多媒体应用在数学课堂中的积极效应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以西宁市晓泉小学为例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的整合发挥网上教学优势,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采用“数字仿真实验”变革高中物理学习模式的探索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研究报告网络辅助课堂教学的互动模式研究语文教学携手信息技术共话“五讲四美三热爱” 网络多媒体教室条件下中学语文整合课的教学张力多媒体课件教学中学生心理疲劳的调节策略PPT魔棒在手,语文综合性学习灿若礼花——浅析PowerPoint技术背景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开展PHP学生成绩查询及分析系统制作让信息技术之花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绽放用“区域性”媒体素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增色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功能系统设计的研究一对一环境下基于项目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班主任工作浅谈借“远教资源”之玉,

二语习得文献综述

二语习得的母语迁移研究 引言: 二语习得的母语迁移现象既属于语言学范畴,亦属于心理学范畴。第二语言习得,简称为二语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母语迁移”指的是,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即母语的使用习惯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并对其起到积极促进或消极干扰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学习第二语言,这里主要指的是英语,已经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然而,在学习第二语言中,人们或多或少的受到母语的影响,导致不理想的结果。“中式英语”现象的出现正是由于母语迁移的负效应的影响,英语学习者由于受到本身母语知识体系的影响,在潜意识中把母语的知识体系移植到英语应用上。对于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的研究,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了新思路;有利于国内英语教学的发展,启发教师帮助学生克服母语迁移的干扰,促进迁移,从而提高外语教学的成效。 1.二语习得母语迁移研究的方面 在相关文献中,大部分专家学者都是从语言迁移的理论,母语迁移的表现形式,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表现以及二语习得母语迁移现象对教与学的启示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二语习得的母语迁移,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1.1母语迁移的研究历理论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行为主义控制语言学习以及语言教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Lado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对比分析假说。20 世纪 60 年末到70 年代初,乔姆斯基普遍语法观点,过渡语( inter—language,也称中介语) 理论、错误分析( error analysis,也称偏误分析) 兴起。在对比分析研究中展开了大量实证研究,其中相当一部分研究结果确实证实了 Lado 等人的理论但是,也有一些实证研究指出了“距离 = 难度”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发现学习者往往是在母语与目的语表面上相似的地方更容易犯错误等,同时对比分析对于学习者错误的预测能力也受到了质疑。1970 年代末、1980 年代初,标记理论被引入母语迁移现象研究领域。1990 年代以来,基于语言共性,一系列新的母语迁移理论涌现出来,如最小树假说,弱迁移假说,全迁移假说,整体损伤说等,但

宏观与微观社会语言学的探索

宏观与微观社会语言学的探索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是在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一门边缘科学,它主要是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 语言学的发展。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Saussure,1857-1913)首先提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向,他认为language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语言即平时热门研究的语言系统或是总结语言的使用。另一方面便是言语(parole),即社会语言学,语言的当代的使用偏好均为当代社会的研究方向。布莱特(W.Bright,1966-)他认为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变异。费希曼(Fisherman)他将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微观社会语言学从语言为出发点,研究社会方言和语言变异。考察社会因素对语言结构的影响。宏观社会语言学则以社会为出发点,研究语言在社会组织中的功能。 对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可以诸多角度进行塔索,我这里将以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研究,同时这里的微观与宏观研究不完全与费希曼相同,这里的宏观主要是指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风俗习惯对社会语言学的影响,微观只要是指个体或企业,名人对社会语言学的影响。 宏观因素。 宏观因素主要是指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风俗习惯等因素。政治主要指政治事件,法律观念以及因政治引起的军事行为所造成的影

响对社会语言学的影响。经济主要是指经济的发展商品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开拓所给语言学带来的影响。文化科技主要指文学、宗教、哲学、艺术、科技为社会语言学所带来的变革。风俗习惯主要指民族的风俗习俗、方言俚语为社会语言学带来的变化。 政治对语言学的影响 政治对语言学的影响可以从英语的发展史中就可以明晰。英语的发展可以说是典型的窃取其他语言为己用的语言发展类型。英语的发展史大约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英语的起源,其次为核心英语词汇的产生发展,然后是英语的爆发和完善期,最后为核心词汇的固定边缘词汇爆发时期,也可以说是当代英语的成熟期。 起初,英语属于一种西日耳曼语言。古英语是一个多样化的群方言。罗马人入侵时尚不存在英语,威尔士英语。公元五世纪日耳曼部落盎格鲁-撒克逊等部落定居不列颠,他们留下众多农耕词汇,包括sheep,ox,earth和wood等词。北欧海盗也为英语带来了众多以sk 开头的词汇如sky和skirt,与此同时,从五世纪开始,古英语的元音就开始有了,由“开”向“闭”的发展趋势。九世纪英语的辅音系统受到外来部族的影响逐渐稳定,资产阶级革命后一系列政治性的活动催生了一大批英语词汇。 经济对语言学的影响 经济对社会语言学的影响主要是从中世纪开始加大的,之前的英国史主要表现为外来势力对本土英语的催生,中世纪之后,英国商品经济逐渐发展繁荣,同时也加大了与外部势力的交流,借鉴和吸纳众

英语论文题目大全_最新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英语论文题目大全_最新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下面是学术堂整理的英语论文题目大全,供选题使用,如有更多需求可以联系本站客服。 英语论文题目大全导航: 英语毕业论文题目英语专业论文题目英语教学法论文题目英语语言论文题目商务英语论文题目旅游英语论文题目英语论文题目(英美文学)英语论文题目(文化研究)英语翻译论文题目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 英文论文题目选择可以在三个大的方向中进行,即英语文学,语言学和翻译学。各个大方向中又可以选择小的方向。 英语文学:选择英语文学的毕业论文题目选择可以从三个方向进行:国别文学研究、文学批评理论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语言学:选择语言学的毕业论文题目选择可以在两个大的方向进行:普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的研究就是对于英语语言的任何一个方面的研究,如对一种词性、或一种时态、或拼写、语调等等方面的研究(如“一般现在时及其交际功能”)。应用语言学包括教学法的研究和其它

一些新兴的应用语言学分支的研究。师范专业或本身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选择教学法方向的较多。在这个方向选题,也要避免过大范围的选题,而应对一个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教学实践或实验。这个方向的好的选题有:“个性与英语教学”,“方言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等。 翻译学:翻译学的选题一般可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翻译理论以及翻译活动。对翻译理论的研究就是探讨某一种翻译理论等等。相比之下,对翻译活动的研究更多一些,这些选题可以是对一种语言现象的翻译、或一种修辞格的翻译的研究(如“汉语成语的英译”)。应该注意的是,在对翻译活动作研究时,往往需要某种翻译理论支撑,总结规律,并对这一活动作出评价,要避免仅仅时例子的罗列。【扩展阅读】:完成英语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英语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可以说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