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办法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办法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办法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办法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办法(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年)》规定,为加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的组织实施,实现年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简称)数量达到万头的目标,更好地为奶牛群体遗传改良和饲养管理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工作坚持项目引导、技术支撑、分工负责、强化监督的原则。

第三条农业部畜牧业司、省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全国畜牧总站、中国奶业协会、测定中心、参加测定奶牛场应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工作。

第四条工作经费要按照相关项目资金管理规定使用,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二、主要内容

第五条测定品种以荷斯坦牛为主,兼顾娟姗牛、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三河牛、褐牛和奶水牛等。

第六条参加测定的奶牛场原则上成母牛存栏要达到头以上,配备有规范的采样设备,系谱资料、繁殖记录、饲养管理等养殖档案信息完整。

第七条测定指标主要包括产奶量、乳成分、体细胞数等生产性能指标。

第八条测定基础工作主要包括品种登记、体型外貌鉴定及遗传评估等内容。

第九条测定服务工作主要包括为奶牛场提供报告及解读,开展饲养管理、选种选配等配套技术服务和培训。

三、任务分工

第十条农业部畜牧业司负责全国工作的组织实施,制定实施方案,开展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工作的实施,组织相关任务和项目的申请、执行监督、总结等工作。

第十二条全国畜牧总站协助农业部畜牧业司开展工作的实施管理,负责标准物质及未知样的生产、发放、比对工作,进行实验室考评,审核发布遗传评估结果等。

第十三条中国奶业协会负责数据收集、整理和存储,对数据进行核查、分析和质量考评,组织开展全国奶牛品种登记、体型外貌鉴定、遗传评估、技术培训等工作。

第十四条测定中心负责以本地区为主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包括:使用标准物质校准仪器设备,参加检测能力比对,接受未知样检测核查,校准流量计,组织奶牛场开展品种登记、体型外貌鉴定,指导牛场样品采集、报告应用等技术服务及培训工作。

第十五条参加测定奶牛场负责本场的奶牛品种登记、建立完善系谱资料、饲养管理等养殖档案,按标准要求规范采集奶样,及时准确报送基础数据,应用报告改进饲养管理,协助开展体型外貌鉴定、后裔测定等工作。

四、工作要求

第十六条农业部畜牧业司根据工作安排和相关项目资金的管理要求,每年第四季度组织申报下年度工作任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第十七条测定中心按照任务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开展测定工作,建立工作管理档案及项目资金台账,对基础数据存储备份;指导参加测定奶牛场规范采集奶样,严格定标精准测定,接收奶样和基础数据后个工作日内向参加测定奶牛场出具报告;每月日前向中国奶业协会报送上月数据;每年月日前向农业部畜牧业司上报经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审核的年度工作总结。

第十八条参加测定奶牛场应指定专人负责测定工作,每月按约定的测定日对全群泌乳牛采集奶样和测定日产奶量,并在送样当天报送牛只信息变更等基础数据,每年定期校准流量计。

第十九条中国奶业协会每月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存储,每年月份完成各测定中心年度数据质量考评,每年月份完成年度种公牛遗传评估工作。

第二十条全国畜牧总站负责协助督导检查工作,每月组织开展标准物质比对和未知样检测,每年月份公布年度种公牛遗传评估结果。

五、工作考核

第二十一条测定中心根据品种登记、奶样采集、基础

数据、报告应用等情况,对参加测定奶牛场定期进行考核,对考核结果差的奶牛场可取消其参加测定资格。

第二十二条中国奶业协会根据年度任务完成情况、遗传评估数据贡献率、数据规范程度、技术服务效果、上报数据及时性、仪器校准情况等指标,对测定中心进行数据质量综合考评。

第二十三条全国畜牧总站根据《实验室现场评审程序》,开展测定中心评审。

第二十四条农业部畜牧业司综合数据质量考评和测定中心评审结果,确定工作承担单位资格,安排下一年度任务。

六、附则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年月日起施行。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由农业部畜牧业司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科普读物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科普读物 第一章奶牛生产性能简介 (一)什么是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是对奶牛泌乳性能及乳成分的测定,通常用DHI(Dairy Herd Improvement)来简称,其含义是奶牛群体改良,具有一套完整的奶牛生产性能记录体系。 首先需要收集奶牛系谱、胎次、产犊日期、干奶日期、淘汰日期等牛群饲养管理基础数据,其次是每月采集一次泌乳牛的奶样,通过测定中心的检测,获得牛奶的乳成分、体细胞数等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统一整理分析,形成生产性能测定报告。测定报告反映了牛群配种繁殖、生产性能、饲养管理、乳房保健及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准确信息。牛场管理人员利用生产性能测定报告,能够科学有效的对牛群加强管理,充分发挥牛群的生产潜力,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它也是奶牛育种工作的基础,是评估公牛遗传素质最重要的数据来源,是提高奶牛群管理水平和生奶质量水平的有效工具,并为乳业科学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 (二)国内外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的发展与现状 在国外,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自1907年诞生以来,经过100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演变为综合的牛场管理方案,旨在向奶农提供全面的牛场管理信息。1953年,美国、加拿大两国正式启动了“牛群遗传改良计划”,即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目前加拿大已有70%的牛群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美国有45%的牛群参加生产性能测定,奶牛单产水平最高的以色列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牛群高达90%。几十年的发展证实,美国、法国、荷兰等奶业发达国家通过应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这一先进体系来为奶农提供指导服务,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奶牛的单产水平均已达到9000—10000千克。 在我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起步较晚,1992年在“中日奶业技术合作项目”的扶持下,天津启动了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1995年随着中国--加拿大奶牛综合育种项目的实施,

奶牛生产性能的测定

奶牛生产性能的测定 张蓉郭方悦陈有谋王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DHI)技术是通过技术手段对奶牛场的个体牛和牛群状况进行科学评估,依据科学手段适时调整奶牛场饲养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奶牛生产潜力,达到奶牛场科学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DHI技术是奶牛场管理和牛群品质提升的基础。通过对DHI技术报告层层剖析,使问题得以暴露。主要着眼于反映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乳脂乳蛋白含量、泌乳天数变化等几个关键环节的指标数据,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适时调整奶牛场管理,从而提高牛群生产水平和生鲜乳质量,最终达到提高牛场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我国奶牛生产测定的简况 我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开始于1992年,最早开始于天津;1995年随着中国——加拿大综合育种项目实施,先后在上海、北京、西安、杭州等地开展;截止2008年底全国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奶牛超过30万头。2008年,农业部立项在16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18个DHI实验室推广该项技术。到2009年12月,全国参测的牛场1024个,参测奶牛52.8万头。这项技术在我国起步虽晚,但正在迅速推广,越来越多的牛场开始接受和应用。 上海市1995--2005参加DHI技术应用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和体细胞数变化情况如下表。可明显看出日产奶量和乳脂率分别由1995年的19.1kg和3.68%提高到2005年的24.8kg 3.8%;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分别由1995年的3.13%和118.25万个/ml改善到2005年

的3.01和51.09万个/ml。 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操作流程 生产性能测定流程主要包括牧场的初期工作和实验室分析以及数据处理三部分。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操作流程

生产性能测定流程主要包括牧场的初期工作和实验室分析以及数据处理三部分。 (一)样本采集 1、测定牛群要求 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牛场,应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最好采用机械挤奶,并配有流量计或带搅拌和计量功能的采样装置。生产性能测定采样前必须搅拌,因为乳脂比重较小,一般分布在牛奶的上层,不经过搅拌采集的奶样会导致测出的乳成分偏高或偏低,最终导致生产性能测定报告不准确。 2、测定奶牛条件 测定奶牛应是产后一周以后的泌乳牛。牛场、小区或农户应具备完好的牛只标识(牛籍图和耳号)、系谱和繁殖记录,并保存有牛只的出生日期、父号、母号、外祖父号、外祖母号、近期分娩日期和留犊情况(若留养的还需填写犊牛号,性别,初生重)等信息,在测定前需随样品同时送达测定中心。牛只编号规则详见附录1。 3、采样 对每头泌乳牛一年测定10次,测试奶牛为产后一周这一阶段的泌乳牛,因为奶牛基本上一年一胎,连续泌乳10个月,最后两个月是干奶期。每头牛每个泌乳月测定一次,两次测定间隔一般为26-33天。每次测定需对所有泌乳牛逐头取奶样,每头牛的采样量为50mL,一天三次挤奶一般按4:3:3(早:中:晚)比例取样,两次挤奶按早、晚按6:4的比例取样。测试中心配有专用取样瓶,瓶上有三次取样刻度标记,具体采样操作规范见附录2。 4、样品保存与运输 为防止奶样腐败变质,在每份样品中需加入重酪酸钾0.03g,在15℃的条件下可保持4天,在2℃~7℃冷藏条件下可保持一周。 采样结束后,样品应尽快安全送达测定实验室,运输途中需尽量保持低温,不能过度摇晃。 (二)样本测定 1、测定设备 实验室应配备乳成分测试仪、体细胞计数仪、恒温水浴箱、保鲜柜、采样瓶、样品架等仪器设备。 2、测定原理 实验室依据红外原理作乳成份分析(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是将奶样细胞核染色后,通过电子自动计数器测定得到结果。 生产性能测定实验室在接收样品时,应检查采样记录表和各类资料表格是否齐全、样品有无损坏、采样记录表编号与样品箱(筐)是否一致。如有关资料不全、样品腐坏、打翻现象超过10%的,生产性能测定实验室将通知重新采样。 3、测定内容 主要测定日产奶量、乳脂肪、乳蛋白质、乳糖、全乳固体和体细胞数。 (三)生产性能测定报告提供的内容 数据处理中心,根据奶样测定的结果及牛场提供的相关信息,制作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报告,并及时将报告反馈给牛场或农户。从采样到测定报告反馈,整个过程需3~7天。牛场牛群资料报表和数据分析报告样表见附录3和附录4。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报告的项目指标: 日产奶量:是指泌乳牛测试日当天的总产奶量。日产奶量能反映牛只、牛群当前实际产奶水平,单位为千克。 乳脂率:是指牛奶所含脂肪的百分比,单位为%。 乳蛋白率:是指牛奶所含蛋白的百分比,单位为%。 泌乳天数:是指计算从分娩第一天到本次采样的时间,并反映奶牛所处的沁乳阶段。 胎次:是指母牛已产犊的次数,用于计算305天预计产奶量。 校正奶量:是根据实际泌乳天数和乳脂率校正为泌乳天数150天、乳脂率3.5%的日产奶量,用于不同泌乳阶段、不同胎次的牛只之间产奶性能的比较,单位为千克。 前次奶量:是指上次测定日产奶量,和当月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用于说明牛只生产性能是否稳定,单位为千克。 泌乳持续力:当个体牛只本次测定日奶量与上次测定日奶量综合考虑时,形成一个新数据,称之为泌乳持续力,

奶牛DHI性能测定信息

奶牛DHI性能测定信息 DHI(dairy herd improvement)即为牛群改良计划,也称牛奶记录系统。其测定的性状主要有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干物质、体细胞数等。世界上奶牛业发达国家如加拿大、美国、荷兰、瑞典、日本等都有类似组织。我国DHI系统始创于1994年,由中国—加拿大奶牛综合育种项目(IDCBP)与我国有关组织在杭州首先成立。现全国已有4个DHI项目点,分别为杭州、上海、西安、北京。DHI系统的分析结果即DHI报告可以为牛场管理牛群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同时为育种工作提供完整而准确的数据资料。 DHI记录的信息 序号:样品的测试顺序号,由测试中心统一编号。牛号:由奶牛场提供。 分娩日期:由牛场提供。 DIM(泌乳天数):产犊至测奶日的泌乳天数。 胎次:由奶牛场提供。 HTW(牛群测定奶量):以千克为单位本次测奶日的牛只产奶量。 HTACM(校正奶量):将实际产量校正到产奶天数为150天,乳脂率为3.5%所得的数据。校正奶量可用于不同牛只、牛群间生产水平的比较。 Prev.M(上次奶量):即上千测奶日的产奶量,通常指上月的奶量。 F%(乳脂率):奶中脂肪的百分比。P%(乳蛋白率):奶中蛋白的百分比。 F/P(乳脂/蛋白):乳脂率与乳蛋白率的比值。 SCC(体细胞计数):单位为1000,指每毫升样品中的该牛体细胞数的含量。MLOSS(牛奶损失):由计算机通过该牛的产奶量和体细胞数产生的数据。 LSCC(线性体细胞计数):即体细胞评分,由计算机通过体细胞数产生的数据,用于确定奶量的损失。 PreSCC(前次体细胞数):前次测定日所测体细胞数。 LTDM(累计奶量):从分娩至本次测奶日的产奶量累加数。 LTDF(累计乳脂量):从分娩至本次测奶日所生产的脂肪总量。 LTDP(累计蛋白量):从分娩至本次测奶日所生产的蛋白质总量。PeakM(峰值奶量):高峰奶,以千克为单位的最高日产奶量,是以该牛本胎次以前的几次产奶量比较得出的。 PeakD(峰值日):从分娩后到产奶高峰的天数。 305M(305天奶量):计算机产生的数据,如果泌乳天数不足305天则为预计产量,如果完成305天,该数据为实际奶量。连续测奶3次即可得到305天的预测奶量。 Reprostat(繁殖状况):如果牛场管理者呈送了配种信息,这将指出该牛是产犊、空怀、已配还是怀孕状态。 DueDate(预产期):如果牛场管理者提供繁殖信息,如孕检,指出该牛处于怀孕状态,这一项将以上次的配种日期计算出预产期。 DHI的具体工作由专门的测试中心来完成,牛场可自愿加入,双方达成协议后即可开展。测试中心将派专职采样员定期(原则上每月一次)到各牛场取样,收集奶量与基础资料,并将资料和奶样一起送至测试中心,测试中心负责对奶样进行奶成分和体细胞的检测,并把测试结果用计算机处理,最终得出DHI报告,反馈到奶牛场。 DHI的工作程序 (1)采样用特制的加有防腐剂的采样瓶对参加DHI的每头产奶牛每月取样一次。所取奶样总量约为40毫升。日3次挤奶者,早、中、晚的比例为4:3:3;日两次挤奶者,早晚的比例为6:4。

动物生产性能测定(精)

第十章动物生产性能测定 生产性能测定是家畜育种中最基本的工作,是其他一切育种工作的基础,没有动物生产性能测定,就无从获得家畜育种工作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家畜育种就变得毫无意义。而如果性能测定不是严格按照科学、系统、规范化规程去实施,所得到信息的全面性和可靠性就无从保证,其价值就大打折扣,进而影响育种工作的效率,有时甚至会对育种工作产生误导。有鉴于此,世界各国,尤其是畜牧业发达的国家,都十分重视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并逐渐形成了对各个畜种的科学、系统、规范化的性能测定系统。我国的家畜育种工作的总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严格、科学和规范的生产性能测定,它严重影响了育种工作的开展和效率,因而需要格外引起重视。 第一节生产性能测定的意义和原则 动物生产性能愈高,它的种用价值就愈大,其经济价值也就愈高。因此,生产性能测定对动物种用价值的评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获得动物全面、可靠的生产性能信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生产性能测定的意义 (一生产性能和生产性能测定的概念 1.生产性能又叫生产力,是指家畜最经济有效地生产畜产品的能力。家畜的生产性能是个体鉴定的重要内容,也是代表个体品质最有意义的指标,是对种畜进行遗传评估的最基本依据,也是选种过程中决定选留与否的决定因素。 2.生产性能测定是指对家畜个体具有特定经济价值的,某一性状的表型值进行评定的一种育种措施,是育种工作的基础。 (二生产性能测定的意义 在家畜育种中,正确评定家畜生产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为家畜个体的遗传评定提供基础数据,作为选留种畜的指标。2.为估计群体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提供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操作流程 生产性能测定流程主要包括牧场的初期工作和实验室分析以及数据处理三部分 (一)样本采集 1、测定牛群要求 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牛场,应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最好采用机械挤奶,并配有流量计或带搅拌和计量功能的采样装臵。生产性能测定采样前必须搅拌,因为乳脂比重较小,一般分布在牛奶的上层,不经过搅拌采集的奶样会导致测出的乳成分偏高或偏低,最终导致生产性能测定报告不准确。 2、测定奶牛条件 测定奶牛应是产后一周以后的泌乳牛。牛场、小区或农户应具备完好的牛只标识(牛籍图和耳号)、系谱和繁殖记录,并保存有牛只的出生日期、父号、母号、外祖父号、外祖母号、近期分娩日期和留犊情况(若留养的还需填写犊牛号,性别,初生重)等信息,在测定前需随样品同时送达测定中心。 3、采样 对每头泌乳牛一年测定10次,测试奶牛为产后一周这一阶段的泌乳牛,因为奶牛基本上一年一胎,连续泌乳10个月,最后两个月是干奶期。每头牛每个泌乳月测定一次,两次测定间隔一般为26-33天。每次测定需对所有泌乳牛逐头取奶样,每头牛的采样量为50mL,一天三次挤奶一般按4:3:3(早:中:晚)比例取样,两次挤奶按早、晚按6:4的比例取样。测试中心配有专用取样瓶,瓶上有三次取样刻度标记。 4、样品保存与运输 为防止奶样腐败变质,在每份样品中需加入重酪酸钾0.03g,在15℃的条件下可保持4天,在2℃~7℃冷藏条件下可保持一周。采样结束后,样品应尽快安全送达测定实验室,运输途中需尽量保持低温,不能过度摇晃。 (二)样本测定 1、测定设备 实验室应配备乳成分测试仪、体细胞计数仪、恒温水浴箱、保鲜柜、采样瓶、样品架等仪器设备。 2、测定原理 实验室依据红外原理作乳成份分析(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是将奶样细胞核染色后,通过电子自动计数器测定得到结果。 生产性能测定实验室在接收样品时,应检查采样记录表和各类资料表格是否齐全、样品有无损坏、采样记录表编号与样品箱(筐)是否一致。如有关资料不全、样品腐坏、打翻现象超过10%的,生产性能测定实验室将通知重新采样。 3、测定内容 主要测定日产奶量、乳脂肪、乳蛋白质、乳糖、全乳固体和体细胞数。 (三)生产性能测定报告提供的内容 数据处理中心,根据奶样测定的结果及牛场提供的相关信息,制作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报告,并及时将报告反馈给牛场或农户。从采样到测定报告反馈,整个过程需3~7天。牛场牛群资料报表和数据分析报告样表。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报告的项目指标: 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泌乳天数、胎次、校正奶量、前次奶量、泌乳持续力、脂蛋白比、前次体细胞数、体细胞数(SCC)、牛奶损失、总产奶量、总乳脂量、总蛋白量、高峰奶量、高峰日90天产奶量305天预计产奶量、群内级别指数(WHI) 成年当量等。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的应用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的应用 (一)体细胞计数的应用 牛奶体细胞通常由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多形核嗜中性白细胞(PMN)等组成。正常情况下,牛奶中的体细胞数一般在20万个/mL-30万个/mL。当乳房受到外伤或者发生疾病(如乳房炎等)时体细胞数就会迅速增加。如果体细胞数超过50万个/mL,就导致产奶量下降。测量牛奶体细胞数的变化有助于及早发现乳房损伤或感染、预防治疗乳腺炎,同时还可降低治疗费用,减少牛只的淘汰,增加产奶能力。因此,体细胞数反映了牛奶产量、质量以及牛只的健康状况,也是奶牛乳房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 1、奶牛理想的体细胞数: 第1胎≤15万/ml 第2胎≤25万/ml 第3胎≤30万/ml 影响体细胞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有:病原微生物对乳腺组织感染、应激、环境、气候、泌乳天数、遗传、胎次等,其中致病菌影响最大。 临床乳房炎的发生,将会损失20%~70%的奶量,个别牛只甚至会无乳汁分泌。例如:一个牛场有泌乳牛300头,体细胞数平均40万/ml,一年仅奶产量损失的费用就可达4.5万元(假设头胎牛占25%,奶价2.2元/千克),这其中还不包括因乳腺炎造成的其它损失,如乳房永久性破坏、牛只间相互传染、头胎牛过早干奶与淘汰、兽药费、抗生素残留奶、原料奶质量下降等,约占总费用的36%。2、体细胞数对奶牛乳房健康及牛奶品质的影响: 测定牛奶体细胞,是判断乳房炎轻重的有力手段,特别是能预示隐性乳房炎。奶牛一旦患有乳房炎,产奶量、奶的质量都会有相应的变化。患乳房炎的奶牛其乳腺组织的泌乳能力下降,达不到遗传潜力的产奶峰值,并对干奶牛的治疗花费较大。如果能有效的避免乳房炎,就可达到高的产奶峰值,获得巨大的经济回报。患乳房炎的奶牛所分泌的牛奶与正常牛奶的主要区别,是干物质含量减少及各种乳成分的含量比例发生变化。如乳房炎达到很重的程度,牛奶将接近血液成分。所以,牛奶体细胞数与产奶量是成反比关系,高体细胞数牛奶中脂肪、蛋白、乳糖等成分都将发生变化。 3、体细胞数与泌乳天数的关系: 正常情况下,体细胞数在泌乳早期较低,而后逐渐上升。 泌乳早期体细胞数偏高,预示干奶牛治疗、临产及产后环境等存在问题,改善后则体细胞数就会相应下降。 泌乳中期体细胞数高,可能是乳头药浴无效、挤奶设备不配套、环境肮脏、饲喂时间不当等原因所致,这时应进行隐性乳腺炎检测(CMT),以便及早治疗和预防。 对于泌乳后期体细胞数高、胎龄大的牛只,则应及早利用干奶药物进行治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