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火山岩产地

火山岩产地

火山岩产地

火山岩产地

我国的火山岩主要分布区大致与地震带相同,主要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大陆内部板块之间的接触地带,一般延东海岸线一带、海南、东北长白山地区、内蒙还有昆仑山地区等地都有分布。考虑到环保及地区经济等因素,国家只允许在内蒙、新疆等地开采,赤峰松山区是中国火山岩主要产区之一。如果需要火山岩产品,笔者推荐大家选择赤峰鑫地玄武岩

有限公司的产品。笔者曾与他们合作过,

不仅价格便宜、出货快而且产品质量相

当的赞。

赤峰玄武岩有限公司由于在内蒙赤

峰市拥有500余亩火山岩矿山,经国家

地质队勘查探明储量约5000万立方米,

火山岩滤料年生产规模40万吨。其产出的火山岩滤料经建设部水处理滤料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其质量完全符合CJ/T299-2008《水处理用人工陶粒标准》,是一种优秀的生物膜载体。多年来产品畅销国内各省市,在处理市政污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污水的深度处理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周边产品轻集料、火山岩石材等在住宅、别墅、宾馆、温泉、道路、景观等方面得到了大量应用,受到各用户的好评。赤峰鑫地玄武岩有限公司一直坚持“品质经营、信誉为先”的经营理念,多年来企业一直严把质量关,坚持薄利多销的策略。由于企业坚持薄利多销的策略、交通条件较其他产区更为便利,因此火山岩的价格较其他产区更为便宜。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1火山岩岩石学特征 1.1主量元素特征该旋回岩石化学成分平均值与黎彤值和戴里值相比,该旋回火山熔岩,总体具高硅、高镁,低铁、铝、钙的特点;A/NKC值反映该旋回为铝过饱和岩石类型;分异指数(DI)为3 2.63~88.51, 均值为61.04,各氧化物随着DI值的增大有不同变化,如SiO2、K2O 明显升高,Na2O稍有增高,Al2O3变化不明显,TiO2、Fe2O3、FeO、MgO、CaO明显降低,MnO、P2O5稍微降低。总体上反映了该旋回火山 岩正常的分异趋势;里特曼组合指数说明本区义县旋回火山岩具钙碱 性向碱性演化的趋势。总体上来看,依据同源岩系的δ值事连续且相 近的原理,说明义县旋回火山岩浆是同源的。 1.2微量元素特征该旋回火山岩各岩石过渡元素分配型式曲线基本协 调一致,呈明显的“W”型,表明为同源岩浆分异产物。岩石曲线出现 相交现象,是因为个别元素在不同岩石中富集水准不同所致,反映了 岩浆在运移和成岩过程中可能有外界物质的介入和混染。图中给类岩 石的Ba、Nb呈明显的波谷,说明其在该旋回岩浆演化分异过程中分异 较好,而Zr具有明显的波峰说明该元素在该旋回中比较富集。仅在流 纹岩中Th元素具有明显的波谷,说明其在流纹岩中分异较好。 1.3稀土元素特征该旋回火山熔岩各岩石稀土总量差别较大,∑REE 在94.6~230.17,平均值为152.4。与世界同类岩石维氏值相比,该 旋回火山岩基性-中性岩,为富稀土岩石,中酸性-酸性岩为贫稀土岩石。LREE/HREE值为9.26~15.49,(La/Yb)N值为11.8~27.33,(Ce/Yb)N值为7.98~17.35,La/Sm值为3.36~8.83之间,以上参 数值及稀土配分曲线特征反映该旋回火山岩各岩石均具轻稀土富集, 分馏较好;重稀土亏损,分馏较弱的特点,火山岩浆可能来源于壳幔 混源。 2火山岩形成环境及源区

从岩石组合看大地构造

大地构造读书报告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从岩石组合到大地构造 摘要:当今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交叉。地质学中的板块构造学、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的发展,以及分析手段、测试精度的提高,在总结岩石学特征与板块构造关系方面出现一个介于岩石学、大地构造学和地球化学之间的一个边缘学科——岩石大地构造学。本篇文章就是从岩石组合的角度对大地构造进行分析,主要介绍几种重要的岩石大地构造组合,分别是蛇绿岩(套)、混杂堆积、双变质带、超高压变质岩(带)、复理石、磨拉石。 第一章.蛇绿岩(套) 1、概念 1972年9月,在美国召开的彭罗斯(Penrose)蛇绿岩会议上,赋予蛇绿岩一词如下含义: 1)蛇绿岩是镁铁质至超镁铁质岩的特征的岩石组合; 2)蛇绿岩不应作为一种岩石名称或填图单元; 3)发育完整的蛇绿岩层序由下而上包括超镁铁质杂岩、辉长岩类杂岩、镁铁质席状岩墙群和镁铁质火山杂岩; 4)伴生的岩石类型包括上覆沉积层序中的条带状硅质岩、页岩夹层和少量灰岩,通常与纯橄榄岩伴生的豆荚状铬铁岩,以及富Na 的长英质侵入和喷发岩;可填图的岩石单元之间通常为断层接触,完整剖面可能缺失。因此,蛇绿岩可以是不完全的,肢解的或变质的。

2、蛇绿岩套的组成及层序 蛇绿岩套以其层序性、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构造变形这四个方面的紧密联系特征,通常认为完整蛇绿岩套在层序上(由下至向上)有:超镁铁质岩-辉长岩-辉绿岩-枕状玄武岩熔岩-深海沉积层。 (1)变质超镁铁质杂岩:有纯橄榄岩、多期变形变质,常形成蛇纹化石橄榄岩或蛇纹岩。 (2)堆积杂岩:为岩浆结晶分异作用所造成的“晶体堆积体”,下部为堆积的橄榄岩,上部为堆积的辉长岩。有时,尚有英云闪长岩、斜长花岗岩等产于辉长岩顶部(基性岩浆结晶分异产物)。 (3)席状岩墙群:由许多近于垂直,互相紧挨着的辉绿岩墙组成,相邻岩墙在接触处出现对称的冷凝边,可见岩墙是岩浆沿张性裂隙先后依次贯入而成; (4)枕状熔岩:属海底喷发,以拉斑玄武岩为主,常有细碧岩,形成紧密堆积的岩枕,岩枕中有气孔、冷凝边及放射状裂隙。 (5)深海沉积物:包括放射虫硅质岩、含钙质超微化石的灰岩、页岩和硬砂岩等。 3、蛇绿岩的成因 关于蛇绿岩的成因模式为:洋脊扩张时,地幔成分的物质沿扩张裂隙上涌,同时发生玄武质岩浆的部分熔融,这种基性岩浆在岩浆房中不断分异和固结,就依次形成海底喷发的基性熔岩,贯入的席状岩墙,以及堆晶的层带超基性岩、基性杂岩、分异的终端产物还有淡色岩类(奥长花岗岩、闪长岩等),而残留下来的物质则为方辉橄榄岩、

火山岩大地构造环境

火山岩大地构造环境 摘要:花岗岩与大地构造环境之间存在着成因联系,因为岩浆活动受到了构造环境的控制。在大地构造演化的各个阶段中,花岗岩的岩石化学成分表现出有序的演化趋势,这种趋势在常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等方面都有反映。通过化学成分的变化,并利用典型的构造环境中花岗岩的数据及数学手段建立的一套判别方法,可以用来判别花岗岩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 关键词:花岗岩;构造环境;成因分类;成分演化 花岗岩与大地构造的成因联系: 板块构造理论的建立为岩石大地构造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不同的构造环境由于物质组成、温压条件及构造变动的差异,岩浆在形成机制、混染程度、分异类型、运移过程和侵位方式及其以后的变质、变形等地质作用也必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形成一定的岩石类型和岩浆岩组合。BarkerD.5.关于岩浆作用的基本假设反映了岩浆活动与大地构造作用的内在关系:(1)岩浆是由地慢或地壳部分熔融产生的,没有一个长久的世界性的岩浆房存在。(2)熔化是动力过程的反映,热量不能聚集在一个很小的高温空间中,且仅仅依靠放射热能不足以引起熔融。因此,岩浆的形成有三种方式:(a)通过下部岩浆的热传导或者断裂、剪切、俯冲等作用的运移使岩石达到高温状态;(b)断裂抬升或贯入作用的降压过程;(c)变质作用中固相线较低的物质成分变化。(3)即使岩浆在进入地壳中用地质的时间尺度看是瞬时的,不同期次的岩浆作用(甚至是被改造过的)也将保留其化学特征川。这些基本假设明确地阐述了岩浆作用与大地构造作用之间的成因联系,前两条假设说明了大地构造作用对岩浆作用的限制性,第三条假设则说明了探索二者之间关系的可能性。PeiveA.B等人把花岗岩的形成与地壳的演化直接联系起来,将地壳的发展演化划分为大洋、过渡和大陆三个有序阶段。洋壳在俯冲作用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中受到改造,向过渡壳演化。在这一过程中,玄武岩通过局部熔融或者交代作用,在不成熟的过渡壳(如岛弧)中可以形成局部新生的花岗岩层,构成未来陆壳的“萌芽体”,其明显的特点是Na 2 O的含量大于 K 2 O的含量,反映了花岗岩层的新生性质和不成熟特点。斜长花岗岩化是过渡壳成熟过程中的产物,反映了洋壳物质不断被改造,并向陆壳逐步演化的过程。由斜长花岗岩化发展为大规模的钾长花岗岩化是过渡壳向陆壳演化阶段的突出事 件,K 2O和Na 2 O的含量也发生了变化,使地壳走向最终的成熟阶段。这种新的认 识揭示了花岗岩在大地构造演化中的意义,并且明确了地壳演化中各个阶段的花岗岩种类及其性质,成为地壳演化不同阶段的直接标志。近年来Wiokham5.M.对东比利牛斯裂谷变质作用的研究认为,花岗岩可以形成于大陆裂谷这一高温低压的构造环境。由于裂谷作用使地壳拉伸减薄,引起上地慢热物质的上涌,并使地壳物质发生部分重熔,形成大量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和若干代表极高的地温梯度的凝缩变质岩系川。上地慢的热物质在裂谷环境中也可能直接参与了岩浆的混染改造作用,使地壳物质向过渡类型转化,形成拉张型过渡壳,由此何国琦等提出了地壳演化的五阶段模式闭。所有这些关于花岗岩与大地构造作用之间的关系的新认识,就是我们研究二者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也是我们进行花岗岩的构造环境判别的理论依据。 花岗岩的构造成因分类: 近代一些花岗岩学说都包含了一种假说,即花岗岩的形成与造山运动和区域变质作用有关。从这一观点出发,传统的槽台学说认为,地槽褶皱回返或者造山运动的各个不同阶段可以形成一些不同特征的花岗岩,并将其分为同造山期花岗

草滩沟群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构造环境

第41卷 第1期 2008年 (总164期) 西 北 地 质 NORT HWESTERN GEOLOGY Vol.41 No.1  2008(Sum164)   文章编号:1009-6248(2008)01-0059-08 草滩沟群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及其形成构造环境 朱涛1,董云鹏1,王伟2,徐静刚3,马海勇3,查理4 (1.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 710069; 2.贵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贵州贵阳 550003; 3.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研究院, 陕西西安 710021; 4.长庆油田第一采油厂,陕西延安 716000) 摘 要:通过对出露于东—西秦岭交接处的草滩沟群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草滩沟群火山岩具有较高的A l2O3含量和较低的T iO2含量,低 R EE等特征;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图解显示呈平坦型-微弱富集型;微量元素组成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T h,强烈亏损N b、T a,以及高场强元素(HFSE)不分异为特征,N b、T a、Z r、Hf丰度及N b/L a,Hf/T a,L a/T a,T i/Y等值特征均显示岩浆源区受到消减组分加入的影响,与典型的岛弧玄武岩相似。综合地质、地球化学资料认为,草滩沟群玄武岩可与东秦岭丹凤群变基性火山岩对比,是早古生代秦岭洋俯冲消减作用的岩浆活动产物,代表了商丹缝合带的西延组成部分,向西延伸可与西秦岭天水关子镇-武山蛇绿混杂岩带相接。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草滩沟群;玄武岩;地球化学;构造环境 中图分类号:P591 文献标识码:A 秦岭造山带是中国南、北诸板块拼合形成的构造结合带,在研究中国大陆的形成演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的研究表明,秦岭造山带中存在南北两条缝合带,即南部的勉略缝合带和北部的商丹缝合带(张国伟等,1996,2001),而商丹缝合带则是中国华北和华南最主要的构造边界,也是分割中国南北大陆的主要边界构造结合带。沿该带分布着一系列蛇绿混杂岩块和岛弧火山岩(张国伟等, 1995,1996;张旗等,1995;李曙光等,1993)。其中,出露较好、研究程度较高的地段主要集中在东秦岭商南—丹凤一带,目前许多研究表明在西秦岭天水关子镇及武山等地区存在蛇绿混杂岩带,并认为该蛇绿混杂岩带是商丹带的西延部分(裴先治等, 2004;杨钊等,2006;董云鹏等,待刊)。然而,在东西秦岭之间的交接地区,关于商丹缝合带的研究程度还比较薄弱,对其时空展布尚不清楚,这关系到商丹缝合带是否存在于该区以及能否西延至西秦岭地区等基础地质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对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带构造格局以及秦岭-祁连造山带构造交接关系的认识。 笔者在区域地质调研基础上,选取东西秦岭交接部位太白县魏家湾地区出露的一套变质火山岩,重点研究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岩石成因及形成环境,为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构造格局及演化研究提供依据。 草滩沟群火山岩产于斜峪关岩群南部,其形成时代通过古生物化石间接限定为奥陶纪,而关于该套火山岩形成构造环境尚存争议,因此,在野外地  收稿日期:2007-07-21;修回日期:2007-10-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234041,40472115)资助  作者简介:朱涛(1983-),男,青海乐都人,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硕士。通讯地址:710069,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西北大学地质学系;E-ma il:Z hut-1983@163.co m。

庐枞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源区意义

高 校 地 质 学 报 Geologic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2007年6月,第13卷,第2期,235-249页June 2007,Vol. 13,No. 2, p. 235-249庐枞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源区意义 谢 智,李全忠,陈江峰,高天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26)摘要:从中生代到新生代,华北东部岩石圈地幔发生了减薄以及地球化学性质置换, 而扬子地块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地幔也表现出类似的过程,对中生代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研究有助于了解这一变化过程以及发生置换时的时空关系。庐枞火山岩出露于扬子地块东部,为一套包括粗玄岩–玄武粗安岩–粗面岩的富碱橄榄安粗岩系。研究了双庙组基性火山岩,这些岩石富集Rb,K,Sr,Th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87Sr/86Sr)i = 0.7060~0.7063,εNd (t )=-3.9~-6.2,(206Pb/204Pb)i =17.788~18.125,(207Pb/204Pb)i = 15.511~15.546,(208Pb/204Pb)i =37.735~38.184。在喷出地表过程中,火山岩没有受到明显的地壳物质混染,因此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反映了地幔源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其地幔源区具有同位素富集特征,表明火山岩源区曾受到地壳物质的影响,是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并经历明显的结晶分异作用。庐枞火山岩的岩浆成分和源区特征反映该地区在晚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伸展和软流圈地幔上涌的演化过程。 关键词:微量元素;Sr -Nd -Pb同位素;橄榄安粗岩;岩石圈伸展;双庙组 中图分类号:P588.1 中图分类号:A 文章编号:1006-7493(2007)02-0235-15 收稿日期:2007-03-26;修回日期:2007-04-27 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3008)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0203004) 作者简介:谢智,男,1969年生,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E -mail: zxie@https://www.doczj.com/doc/f44148822.html, 中国东部自北向南可以划分出如华北克拉通、大别–苏鲁造山带、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等地质单元。这些不同的单元有不同时代形成的基底,经历了不同的演化过程。但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广泛发育晚中生代岩浆岩,形成从超基性–基性到中酸性、碱性等不同系列的岩浆岩。这些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了解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壳幔演化过程有重要的制约意义。 近年来,中国东部从中生代到新生代岩石圈减薄作用和岩浆动力学机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华北岩石圈减薄的动力学演化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华北克拉通性质的岩石圈地幔被大洋型的岩石圈地幔所置换,岩石圈发生了至少100 km 的减薄(Menzies et al, 1993; Menzies and Xu, 1998; Griffin et al, 1998; Fan et al, 2000; Xu, 2001; Gao et al, 2002; Zhang et al, 2002a; Wu et al, 2003; Yang et al, 2003; Deng et al, 2004; 闫峻等,2003a;徐义 刚,2003)。同位素地球化学性质也发生显著改变,晚中生代基性岩如济南、邹平辉长岩的地幔源区表现出同位素富集的性质(Zhang et al, 2002a, 2003, 2004; Guo et al, 2001, 2003, 2004)。但在100 Ma 时,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阜新碱性玄武岩表现出Nd 同位素亏损的特征(Zhang et al,2003);73 Ma 时,鲁东幔源捕虏体的源区也具有亏损特征,并与中国东部新生代地幔特征一致(闫峻等,2003a)。 另一方面,扬子地块东部中生代—新生代玄武岩地幔源区表现出类似的从同位素富集到亏损转变的特征。对中生代长江中下游基性侵入岩和玄武岩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原始岩浆来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并表现出以EM II 为主的特征(Chen et al, 2001;闫峻等,2003b,2005),如相邻地区的蝌蚪山玄武岩(闫峻,2005)和北淮阳玄武岩;曾受到扬子地块俯冲物质影响的华北南缘方城玄武岩源区也同样具有趋向EM II 的同

火山岩相构造学

火山岩相构造学 一、定义与分类 火山岩相是在一定的环境下火山活动产物特征的总称。“环境”一词在火山学中包含的内容更为广泛,复杂,它既有火山喷发环境,也有火山产物堆积的环境。首先是陆上与水下环境。其次是地表、近地表到地下一定深度的环境,再次是在火山或火山机构的特定位置,如近源的火口,火山颈和远源的环境。各种环境直接决定火山活动产物特征的差异。而火山岩相构造学总任务之一,就是从火山产物特征入手恢复它的喷发或堆积的环境。 通过岩相或相模式的研究可以正确判别火山喷发类型、火山构造、划分火山旋回和再造古火山活动史;在研究火山成因矿床时岩相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据中国东部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地区工作的实践,提出以下相分类的基本方案。 (1)喷溢相effusion facies(EFF) 1 (2)降落(空落)相fall out (air fall)facies (FOF) (3)火山碎屑流相Pyrodastic flow facies(PLF) (4)溢流相Surge facies{地面涌流(干涌流)ground surges(GSF),基底涌流(湿涌流)base surges(BSF)} (5)火山泥流相lahar facies (LHF) (6)火山爆发崩塌相V olcanic explosion-collapse facies(VECF) (7)侵出相extrusion facies(ETF) (8)火口。火山颈相volcanic neck facies(VNF) (9)次火山岩相subvolcanic rock(intrusion)facies(SIF) (10)隐爆发角砾岩相subexplosive breccia facies (SBF) (11)火山喷发沉积相eruption—sedimentary facies (ESF) (一)、喷溢相 1、底面、分界面 在火山岩区野外地质调查中,为了建立地层层序,划分岩流单元、测

火山岩区域地质调查

【火山岩区填图方法体系】从火山地质特点出发,采取在纵向上研究火山层状喷发物的层序,横向上研究火山岩岩相的变化与产出特征,通过古火山机体的调查与恢复,深入揭示火山岩地区的地质矿产特征及其发展、演化历史的岩性-岩相双重填图法。 【火山岩系列】几个火山岩建造的组合。范围很广,但具有一定的演化规律,主要表现在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的变化具明显的规律性。火山岩一般分为三个系列:拉斑系列、钙碱性些列及碱性系列(包含碱性系列,但国际上常用过碱性系列而包含碱性系列)。 【双峰式火山岩】由地幔和地壳两种岩浆源区喷发形成的火山岩组合中的两种端员之间,无论是元素地球化学或者是同位素特征均存在极大差别,表明它们的岩石成因和物质来源都是分离的,如新生代裂谷带中局部地段出现的碱性玄武质和流纹质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另外,双峰式火山岩是以玄武岩质和富硅质岩浆近于同时喷发,且很少有中性岩石为特征。它们可以是拉斑玄武岩-流纹岩组合,也可以是碱性玄武岩-粗面岩组合。双峰式火山岩的两端员体积除个别情况外差别一般不大。但也有两端员体积差相当大的双峰式火山岩,如在埃塞俄比亚双峰式火山岩中,富硅质岩石一般要比镁铁质岩少的多。 【细碧岩-石英角斑岩】主要出现在海相或海陆交互相的火山岩系中,由细碧岩、角斑岩和石英角斑岩形成的岩石组合,而且往往同沉积岩相伴生。细碧岩含SiO245%-52%,主要矿物为钠长石或钠更长石和绿泥石等,不含石英或含量很低,贫钙,Na2O数倍于K2O,富钾的变种较少。角斑岩的SiO252%-63%,主要矿物为钠长石或更钠长石,其次为绿泥石、绿帘石、石英、钾长石等矿物,以钾长石为主的变种较少。石英角斑岩的SiO2>63%,主要由石英和钠长石组成,偶含钾长石。如果在上述岩石的钠长石中有拉长石和辉石交代残余,或者铁镁矿物以假象纤闪石为主,则不宜使用细碧岩、角斑岩和石英角斑岩的术语。该岩系在中国分布相当普遍,一般使用此类岩石名称。如果由于成因观点不同而不愿使用以上术语时,可用变玄武岩、变安山岩(或粗面岩)和变流纹岩(或变英安岩)的术语取而代之。 【火山碎屑岩】通过一定方式胶结成岩的火山碎屑集合体。它包括三大类:正常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物含量100%-75%)、沉积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物含量75%-25%)、火山碎屑沉积岩(火山碎屑物含量小于25%)。此外,按碎屑粒度可粗分为三种粒级:即集块级(集块岩),碎屑粒度大于64毫米;角砾级(火山角砾岩),64-2毫米;凝灰级(凝灰岩),小于2毫米。不同的碎屑岩类前冠以不同的前缀,如角砾岩、火山角砾岩、溶结角砾岩、凝灰质角砾岩和角砾熔岩。集块岩和凝灰岩也可以以此类推。目前对于把碎屑熔岩类归于火山碎屑岩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火山韵律】由火山活动本身变化而引起的火山岩重复出现和周期变化现象。它有别于沉积岩层中以物质或补给方式而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沉积韵律。火山韵律的级别规模相当于沉积地层中的“段”,作为火山岩地区的最小单位。 【火山旋回】在划分火山韵律的基础上,即可进行火山旋回的划分,它大于火山韵律,由数个火山韵律组成,相当于沉积地层中“组”一级的填图单位。 【火山岩相调查】在火山岩分布地区,依据岩石特征正确划分火山岩相的类别,研究各种火山岩相形成的地质环境,恢复古火山机构,提供寻找火山矿产的信息等工作总称。 【火山岩相】火山物质的喷发类型、搬运方式和定位环境与状态,即其形成方式的总和。可分为爆发相、喷溢相、侵出相、喷发-沉积相、火山通道相和潜火山相六个基本类型。 【爆发相】火山爆发时产生的各种火山碎屑物(如火山弹、火山集块、火山砾、火山灰等)或原地堆积,或经大气、重力、气液搬运、分选,并以不同比例混合,形成一系列不同类型的火山碎屑堆积物。这种特点的火山岩相为爆发相。可分为空落堆积、崩落堆积和碎屑流堆积三种。 【喷溢相】熔岩从地下深处经火山通道上升地表,自火山口向外溢流,形成各种类型的熔岩即为喷溢相。基性岩浆由于黏度小,流动速度块,流布面积大,主要形成岩被和岩流。它可

火山岩岩石化学整理及应用

火山岩岩石化学整理及应用 作用与目的: (一)客观反映研究对象的化学特征,如氧化物、微量元素的丰度、演化学变化规律、富集及迁移规律。 方法:与平均值、与克拉克值对比,用分析值、某些比值以及哈克图解等方法分析、研究。(二)求化学参数确定火成岩基本类型、系列 如碱性、钙碱性,高钾、低钾、铝饱和、硅饱和、分异度… *对于火山岩,尤为主要是确定拉斑系列和钙碱性系列,采用参数、比值、图解等方法。(三)研究火山岩成因类型 如花岗岩类的I、S;火山岩的钠质、钾质类型;大西洋型、太平洋型… (四)确定成因及大地构造环境 如岛弧、板内、板缘… (五)确定岩石成岩过程中的温压信息(地质温度计、压力计),计算P、T参数… (六)分析成矿情况 *对每一计算,要明确计算要满足的基本条件和数据解释的有效性 *对图解,要确定使用范围,参数的取值范围,计算公式对标准图解要弄清原图的思路,有无改进方法… 火山岩整理、掌握 一、火山岩类的铁调整 (注意:计算氧化度等值时,不允许调整) A:Fe2O3上限值的确定: ①基性一超基性玄武岩类建议用Fe2O3=TiO2+1.5(由于岩石中TiO2较稳定,不易风化蚀变等影响。而TiO2与Fe2O3有一定的关系。) ②中基性岩火山岩(参明照花岗岩的铁调整) B:调整方法 包括不同成分的火山岩、深成岩,均可采用Le Maitre(1976)方法进行调整 1.是否需要调整?视实际氧化度(O X实)与允许氧化度(O X允)的相对大小而定。 所谓O X实是由岩石化学分析结果中的FeO、Fe2O3值计算所得,它反映岩石中实际计算

出来的已有的氧化度。 即:O X实=FeO/(FeO+ Fe2O3) 所谓O X允,是由岩石化学分析结果中的SiO2、K2O,Na2 O值计算所得。深成岩与火 山岩的计算式不同,反映岩石中根据SiO2、K2O+Na2 O(Alk)确定岩石中允许的氧化度。 由于岩石易于氧化,因此O X实的数值不一定可靠,常常由于Fe2O3高、FeO低,而使 O X实低。而由SiO2、K2O+Na2 O(Alk)确定,因此是岩石真正氧化度的标准值。 综前所述,岩石中SiO2、Alk愈高,O X允愈小,则允许的Fe2O3上限值愈大;反之,SiO2、Alk愈低,O X允愈大,则允许的Fe2O3上限值也愈小。火山岩与深成岩O X允计算式不同。 即对于深成岩:O X允=0.88-0.0016SiO2-0.027(K2O+Na2 O) 对于火山岩:O X允=0.93-0.0042SiO2-0.022(K2O+Na2 O) 如果由岩石中Fe2O3、FeO计算的O X实大于由岩石中计算的SiO2、K2O+Na2O计算的O X 允,说明该岩石的Fe2O3不高(FeO不低),不需要调整;反之,如果O X实< O X允,说明该岩石中Fe2O3,超过上限值,需要调整Fe2O3、FeO。 2.如何进行调整?已知O X=FeO/(FeO+ Fe2O3);设调整后的Fe2O3(即Fe2O3的上限值) 为x,如多余的Fe2O3,换算为FeO,则调整后的FeO=FeO+0.9(Fe2O3-x),以之代入O X=FeO /(FeO+ Fe2O3),则 O X =[FeO+0.9(Fe2O3-x))/(FeO+0.9(Fe2O3-x)+x] 得x= (1-O X)(FeO+0.9 Fe2O3)/(0.1O X+0.9) 此x值为调整后的Fe2O3,也即Fe2O3的上限值;该式中O X为O X允,即O X实=O X允。调整 后的FeO设为y,则y=FeO +0.9(Fe2O3-x)。 综上所述,可小结如下: 1.凡是要研究岩石的氧化程度,而不需要计算标准矿物者,岩石中Fe2O3、FeO不应调整。 2.凡是计算标准矿物的岩石,如Fe2O3不超过上限值者,一般也不需要调整;只有超过上 限值者,才需要调整。 3.对于各种成分的火山岩、深成岩,均可用Le Maitre(1976)方法进行调整Fe2O3、FeO。凡 O X允O X实者,则需要调整。 二岩石化学指数计算(常用以下7 项) 1. 钙碱指数(CA):碱性(CA<51)、碱钙(5161) 4类。 2. 里特曼指数(σ):σ=(Na2O+K2O)2/(SiO2-43) (σ在SiO2值42%~70%有效)

不同构造环境中双峰式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不同构造环境中双峰式火山岩 的地球化学特征3 钱 青1) 王 焰1,2) 1)(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 2)(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710069) 摘 要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双峰式火山岩套可以形成于大陆裂谷、洋内岛弧、活动大陆 边缘、弧后盆地等多种环境。Sm -Nd 同位素与不活动微量元素(REE ,Zr ,Ti ,Th ,Nb 等)相结合,进行综合研究,可帮助判断双峰式火山岩套成因和形成环境。本文总结了不 、稀土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并根据对北祁连边马沟双峰式火山岩研究提出了其形成环境可能为岛弧环境,这一认识 对探讨该地区造山带演化的地球动力学具有一定的意义,对在该地区的找矿工作也有一 定的启发。 关键词 双峰式火山岩 形成环境 地球化学 边马沟 第一作者简介 钱 青 男 1969年出生 博士研究生 从事岩石学研究 通常认为,双峰式火山岩与拉张构造作用有关,产于大陆裂谷环境。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双峰式火山岩可以产于地球动力学特征明显不同的环境,如大陆裂谷、洋内岛弧[2]、活动大陆边缘[3]、弧后盆地[4]等。双峰式火山岩形成环境的判别及其成因的探讨,对恢复地球动力学演化历史有重要意义。Christian 等(1997)[1]将双峰式火山岩归纳为两大类(板内拉张和破坏板块边缘)和五种环境(大陆裂谷、板块扩张、洋内岛弧、活动陆缘和弧后扩张的早期阶段)。此外,在板块碰撞后阶段还可以形成一套与岩石圈拆沉作用有关的双峰式火山岩[5]。下面将各类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的基本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加以归纳。 1 板内和板块扩张环境 1.1 大陆裂谷环境 此种环境以东非裂谷最著名;此外,产于洋岛、与地幔柱活动有关的双峰式火山岩也归为此类,如冰岛和加拉帕戈斯岛。东非裂谷的基性岩主要是富碱质的,可以包括从正常的拉斑玄武岩到碱性玄武岩、SiO 2不饱和的碧玄岩和霞石岩、超钾质的白榴岩以及碳酸岩等,长英质岩石也是偏碱质的,如粗面岩、响岩和碱性流纹岩等[6]。产于这种环境的玄武岩通常富Ti 、K 、P 、Nb 、Th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 IL E )和高场强元素(HFSE ),Zr/Nb 比值低(3~10)[1],在微量元素模式图中呈钟型分布。REE 分布为L REE/HREE 强烈分离的模式,L REE 丰度通常较高,为球粒陨石的50~500倍。由于受到不同程度陆壳混染的影响,Nd 和Sr 同位素比值可以变化很大[6],一般εNd (t )为中等的正值(+2~+5)。产于这种环境的酸性岩主要是碱性和过碱性的粗面岩和流纹岩,明显富集L REE 1998年9月24日收稿,11月25日改回。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9472101)资助项目。 9 21999年第27卷第4期Vol.27,No.4,1999 地 质 地 球 化 学GEOLO GY 2GEOCHEMISTR Y

火山岩

火山岩(喷出岩)Volcanic Rock 火山岩是指火山爆发喷出地面的炽热气体、液体和固体再落到地面堆积起来的不 同形状的小山,由于喷发时喷发出来的岩浆有气体渣、固体岩浆,温度和压力迅速下降,发生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所以岩浆[1] 就变成了火山岩。 这种物质沿着隆起造成的裂痕上升。熔岩库里的压力大于它上面的岩石顶盖的压力时,便向外迸发成为一座火山。喷发时,炽热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突然冒出。这些物质堆积在开口周围,形成一座锥形山头。“火山口”是火山锥顶部的洼陷,开口处通到地表。是火山形成的产物。火山喷出的物质主要是气体,但是像渣和灰的大量火山岩和固体物质也喷了出来。实际上,火山岩是被喷发出来的岩浆,当岩浆上升到接近地表的高度是,它的温度和压力开始下降,发生了物理和化学变化,岩浆就变成了火山岩。 岩浆在地壳变动时形成的断裂带有的岩浆慢慢侵入地壳,缓慢的冷却形成岩石,地质学家估计要2千米厚的岩浆兑全结晶大约要6400年,而岩石基本为花岩石,岩浆地壳迅速喷出地面高空,又回落地面温度迅速下降。一米厚的岩浆12天全部结晶,在喷出岩浆温度,压力骤然降伏的条件下形成,造成熔解在岩浆中的挥发气体形成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即黑洞石又名蜂窝石。黑洞石火山岩(蜂窝石)锯成板材成浅灰色,磨亚光颜色加黑,如磨成光面板材为纯黑色,黑洞石板材可加 工各种厚度,在室内墙面防古墙面围墙围墙压顶地平用景观等。黑洞石火山岩(蜂窝石)产地以海南海上为主,其分为三种,大孔中孔微孔板材以中孔最为美观,孔洞均匀,大孔板材中有大孔、中孔、小孔、余形状孔洞组成,微孔板材,孔像真尘大小,离开1米距离就看不到孔洞,有部分阴阳面和中孔渗加在里面,有时有干裂纹,有的有时会在大气中炸裂。岩浆变化喷出时有红色,叫红洞石火山岩,以红色为主,杂色也很多,但没有形成大块切片,只能用作文化石,粒状以乱拼为主,也有球状和条状。 红洞石结构像炉渣灰,可以作滤料,经选矿、破碎、筛分、研磨、清洗等一系列工艺加工成粒状,即成滤料,成份主要是硅、铝、锰、铁等几十种矿物质和微量无素,为红褐灰色,孔大小不均,质轻,表面粗糙加工成圆颗粒状,粒状大小根据实用生产,由于孔间大大小小表面粗糙,微生物适易在表面繁殖、生产、形成生物膜,由于他特有的形状和所含的矿物质,经常用在处理污水,可生化的工业有机废水,微污染水等,并且能取代石英砂、活性炭、无烟煤等。用作给水处理的过滤介质,更能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后的工艺尾水深度处理,得到可使用的回水标准。 火山岩滤料特点,具有惰性、抗腐蚀在参与生物膜在环境中发生物化学反应相对稳定,其表面亲水强,粗糙多孔,附着的生物膜速度快量多,带有正电荷,有利于生物膜生长,是生物膜很好的载体,对所固定的微生物元素,无抑制性作用,不影响微生物的活性。 火山岩(玄武岩)是火山爆发后由形成的多孔形石材,非常珍贵。火山岩含丰富的钠、镁、铝、硅、钙、锰、铁、磷、镍、钴等矿物质。 环保

岩石化学参数

岩石化学参数 含铁指数=100×(FeO+Fe2O3)/ FeO+Fe2O3+MgO 长英指数=100×(Na2O+K2O)/ Na2O+K2O+CaO 碱度指数=100×(Na2O+K2O)/ FeO+Fe2O3+MgO 钾质指数=100×K2O/ Na2O+K2O 镁质指数=100×MgO/ FeO+Fe2O3+MgO 固结指数(硬化):SI=100×MgO/ MgO +FeO+Fe2O3+ Na2O+K2O τ=(Al2O3-Na2O)/TiO2(皆为重量%)(反映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含铁系数(Fe/Fe+Mg+Mn) 含镁系数(Mg/Mg+Fe) τ(戈蒂里指数)=(Al2O3-Na2O)/TiO2 (FMC)基性度(基性指数)= FeO+Fe2O3+1/2(MgO +CaO) CI(色率)=Ol+Ppr+Cpx+Mr+Il+Hm “An”=100An/(An+Ab+5/3Ne) 酸度(αSi)=Si×100/Si+Ti+Al+Fe+Mg+Mn+Ca+K+Na(原子数%)(Qu)S(酸度值)=Si+K+Na/Fe+3+Fe+2+Mg(原子数) (自然矿物计算法)Qu=Si-(Si An+Si Amp+Si Tn+Si Bi+Si Hy+Si Ab) FMC三角图:F—FeO、M—MgO、C—CaO ANK(碱铝指数)=K2O+Na2O/Al2O3 A/NKC:Al2O3/( Na2O+ K2O+CaO*)*或A/(Na+K+2Ca*) *为扣除形成磷灰石后剩余的CaO或Ca A/NKC:Al2O3/( Na2O+ K2O+2CaO) FeO+Fe2O3+MgO(%)(基性程度)

火山岩的成分

火山岩的成分: 海南岛的火山石(浮石)的介绍: 浮石又叫轻石,是一种浅色的多孔的玻璃质岩石。它是岩浆喷发时,由于压力的急剧减小,内部气体迅速逸出膨胀而形成的。根据其喷发物形状和大小,叫法上有所区别。从豆粒大小到蛋大小的叫火山渣、比豆小的叫火山灰。浮石是酸性火山岩.硬度为6,密度小于lg/cm3,能漂浮于水面;保温隔热良好;多孔而间壁锋利。化学活性高,吸附性强,在水硬性激发剂作用下有明显水硬胶凝性质。浮石的化学成分不稳定,大体上501占65%—75%, Al0i9%—12%, Cao, Mgo, Fe2O3之和为30%左右 玄武岩,属于火山岩的一种,为火山爆发溢流的岩浆冷凝而成,主要成分是硅铝酸钠或硅铝酸钙,二氧化硅的含量变化于45-52%之间,是一种密度较大、硬度较高、蜂窝气孔洞分布细致、均匀、无色差、低放射性的青灰色优质基性火山岩石。以上是一种情况。 麦饭石 麦饭石的历史 麦饭石首次使用的是在中国,距离现在1300年前的北齐,有位叫马柌明的人,他把一种石头有大火烧红后丢在醋里,然后捞出醋里剥落下来石头的碎片,晒干后捻成粉末,再和醋调和,涂抹毒疮和皮肤病,效果很好。那以后大家开始注意他了,这种石头呈土黄或青灰色,但是石头表面都有一颗颗白色的颗粒,很象大麦饭团,所以,大家称之为麦饭石了。 公元11世纪(大约是1061年)宋朝的《本草图经》把麦饭石作为药石记载下来。大约在距今800年前,宋代医学家李迅对麦饭石的生境与特征有过较详尽的描述:“麦饭石,处处山溪中有之,其石大小不等,或如拳,或如鹅卵,或如盏,或如饼,大略状如一团麦饭,有粒点如豆如米,其色黄白,但于溪间麻石中寻有此状者即是”。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记载“麦饭石甘、温、无毒。主治一切痈疽发背”。此外,中国1921年和1969年出版的《中华医学大辞典》,1953年出版的《普济方》,1957年出版的《本草纲目的矿物史料》和近年出版的《李时珍研究》等书中,对麦饭石均有记述。 清朝时候,麦饭石没有名气,连药膏都不流行了,麦饭石就这样销声匿迹了400年来,究竟是何原因,从史料上已很难考证,只是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古时有中岳山人吕子华世传秘方麦饭石膏,治皮肤痈疽,背疮甚效。河南一地方绅士要索为己有,吕子华拒而不献。这个绅士又勾结河南地方官吏,以重刑逼之,吕子华宁死不传,惨遭其害。后业医者闻之无不骇惧,故而对麦饭石弃而不用。久而久之,后人知其名,无其药。知其药不识其石,麦饭石因此而不见于记载。而50年代末,日本曾发现麦饭石,是因为岐阜县有位苦于心瓣膜症的人,村里传说山上的石头功效异常,所以他将一切生活用水都用该石头处理。后来,病症不知不觉消失了,心脏竟然恢复正常,于是他将石头拿到研究所里,从而引发了

火山岩的结构与构造

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 火成岩的名称,固然与其所含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有密切的关系,但了解这些物质组分的形态面貌也十分重要,后者用专门术语来说就是岩石的结构和构造。火成岩命名时的另一基本原则,就要考虑它的结构和构造。这是因为同样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的岩浆,当其沿裂隙上升到某一部位时,冷凝后表现出来的结构和构造也是不同的,这样,岩石的名称也就自然有差别了。例如在酸性岩类中,正长石、斜长石、石英等基本矿物形成晶体时,呈粒状结构,就称为花岗岩;而当其喷溢出地面,虽然其物质组分相同,但颗粒结构不清楚,有时还出现流动的带状构造,这样,就不能称做花岗岩,而叫流纹岩了。 由此可见,火成岩的野外定名,不可不注意其结构和构造。 什么是岩石的结构?简单地说,是指岩石物质组分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态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什么是火成岩的构造?是指组成岩石的各部分(集合体)在形成岩石时,在排列充填其空间方式上所构成的岩石特点;或者也可以说,是集合体的排列、配置与充填方式的关系。 具体地怎样认识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呢,现分别予以阐述,先谈结构,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认识。 ①岩石的结晶程度。我们把岩石中的矿物形成晶体的,称为结晶物质,简称晶质;把另一种未能形成晶体的物质,称为玻璃质,简称非晶质。所谓岩石的结晶程度,即指晶质与非晶质之间的比例关系。 此种比例关系,大体分为三大类: 全晶质结构--岩石中的矿物,全部都形成晶体,例如花岗石。 玻璃质结构--岩石中的矿物全部都是非晶质的,跟玻璃十分相似,主要见于某些火山喷出岩,如黑耀岩。 半晶质结构--岩石中既有矿物晶体,又有玻璃物质,火山喷出岩类颇为常见,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等。 ②矿物颗粒的形状。这是由于矿物的习性和结晶空间约束的变化,使晶体形成不同

火山岩识别教程

三大岩类野外观察描述定名技巧经验总结 一、岩浆岩的观察与描述 对岩浆岩的观察,一般是观察其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其岩石名称。肉眼鉴定岩浆岩,首先看到的就是颜色。颜色基本可以 反映出岩石的成分和性质。 对岩浆岩进行肉眼鉴定 第一步是要依据其颜色大致定出属于何种岩类。比如,若是浅色,一般为酸性岩(花岗岩类)或中性岩(正长岩类);若是深色,一般为基性岩或超基性岩。由酸性岩到基性岩,深色矿物的含量逐渐增多,岩石的颜色也就由浅到深。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岩石新鲜面的颜色和风化后的颜色。还可根据其中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来进行描述,如暗色矿物含量超过60%者为暗色岩,在30—60%者为中色岩,在30%以下者为浅色岩。 第二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据此,便可区分出是属深成岩类、浅成岩类或是喷出岩类。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和玻璃质等结构。不仅要对全晶质的结构区分出显晶质或隐晶质结构,还要对其中的显晶质结构岩石按其矿物颗粒大小,进一步细分出等粒、不等粒、粗粒或细粒等结构。对具有斑状结构的岩石要描述斑晶成分、基质的成分及结晶程度。假如岩石中矿物颗粒大,呈等粒状、似斑状结构,则属深成岩类;假如矿物

颗粒微细致密,呈隐晶质、玻璃质结构,则一般皆属喷出岩类;假如岩石中矿物为细粒及斑状结构,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属于浅成岩类。观察岩石中矿物有无定向排列,进而就能推断岩石的形成环境,含挥发组分多少以及岩浆流动的方向。若无定向排列称之为块状构造;若有定向排列,则可能是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或条带状构造。深成岩、浅成岩大多是块状构造;喷出岩则为流纹构造和气孔构造等。对于岩石中有规律排列的长柱状矿物、气孔捕虏体等均要观测其方向。对于那些在接触面上有规则排列的片状矿物,要描述其组成成分,并测其产状要素。 第三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矿物成分是岩石定名最重要的依据。岩浆岩类别是根据SiO2含量百分比确定的,而SiO2含量可在岩石矿物成分上反映出来。假如有大量石英出现,说明是酸性岩;如果有大量橄榄石存在,则表明是超基性岩;如果只有微量或根本没有石英和橄榄石,则属中性岩或基性岩。假如岩石中以正长石为主,同时所含石英又很多,就可判定是酸性岩;倘若以斜长石为主,暗色矿物又多为角闪石,属于中性岩;若暗色矿物多系辉石,则属基性岩。对于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首要的是描述主要矿物形态、大小及其性质。其次,要对次要矿物作简略描述。 第四步是为岩浆岩定名。在肉眼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确定岩石名称。请注意在岩石名称前面冠以颜色和结构,比如,可将某岩石定名为浅灰色粗粒花岗岩。 另外,在野外还要注意查明岩浆岩体的产状,即岩体的空间分布位置、 规模大小以及与围岩的接触关系等,结合岩石的结构与构造,以推论岩石的形 成环境。也要注意不同侵入体或同一侵入体之间的岩性变化、时间顺序及相互 关系。

火山岩的观察与描述

岩石的观察与描述及实例 (2011-06-10 15:26:47) 转载▼ 标签: 石英晶 安山 斜长石 斑状结构 黑云母 杂谈 岩石的观察与描述及实例 岩浆岩的观察和描述 对各类岩浆岩的观察和描述,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l.颜色 岩浆岩的颜色大致可分为浅色、中色和暗色几种。观察时,应分出原生色(即新鲜面的颜色) 及次生色(即经过次生变化后风化面的颜色)。原生色可反映岩石的成分及形成环境,次生色可 反映岩石的经历过程。 深成岩的颜色深浅,是暗色矿物含量和浅色矿物含量比率的反映。辉长岩、撖榄岩为深色; 闪长岩为中色;花岗岩、霞石正长岩为浅色。 浅成岩的颜色深浅,多受矿物拉度大小。结晶程度的影响,如微晶和隐晶质岩石比相同成分 的深成岩颜色深。 喷出岩的颜色深浅,则受到岩石成分、次生变化、结晶程度等方面的影响。此外,还受到强 烈氧化燃烧作用的影响。通常玄武岩类多呈黑、黑绿色、蚀变后呈中绿~浅绿色;安山岩类呈深 灰、暗紫~紫红色;流纹岩类呈浅灰~粉红色。 描述岩石颜色时,应分出新鲜面(原生色),风化面(次生色),分别加以描述。2.结构 显晶质岩石,其主要造岩矿物粒度大致相等时,应写出粒度与习惯用结构名称。如中粒辉长 结构、粗粒花岗结构、中粒二长结构、粗粒半自形结构等; 隐晶质至玻璃质岩石,应写明隐晶质结构或半晶质结构,或玻璃质结构。 具隐晶质至玻璃质的岩石,以及其它显微结构的岩石,只有在岩石薄片鉴定的情

沉下,才能 定出其具体结构。 3.构造 最常见的岩浆岩构造的种类不多,只须准确描述即可。侵入岩多具块状、斑杂状、条带状构 造;喷出岩则多具气孔、杏仁、流纹构造等。 4.矿物成分 对矿物成分的观察和描述应包括以下内容:矿物名称、物性特点、粒度大小、百分含量等。 对显晶质等粒结构的岩石,应描述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次生矿物。描述时应按含 量多的先描述,含量少的后描述,即“先多后少”的顺序。 对矿物特征的描述应包括以下几方面:颜色、形态及鉴定特征(包括可反映岩石的结构、构 造等特征)、粒度、目估百分含量等。 岩石具斑状或似斑状结构时,应首先指明斑晶矿物在整个岩石中的目估百分含量,然后以斑 晶矿物含量“先多后少”的顺序描述其特征。接着描述基质中矿物的特征,如矿物粒度呈细粒时, 其描述顺序与要求同前述。当基质粒度小于细粒时,只要求指明主、次要矿物.不要求作详细描 述。 2 玢岩和斑岩的区别:由基性斜长石和暗色矿物作斑晶的岩石称为:××玢岩;以钾长石和石 英作斑晶的岩石称为:××斑岩。 岩浆岩描述实例 1 .深成岩——橄揽辉长岩 肉眼描述:新鲜面暗灰色,风化面暗褐色。中粒辉长结构,颗粒均匀,颗粒直径在2-5mm。 块状构造。岩石比较新鲜。暗色矿物主要为黑色的辉石,呈近于短轴状的颗粒,有时可见解理。 其次,可见少量黄绿色(或暗绿),油脂光泽的橄榄石和具珍珠光泽的黑云母。暗色矿物含量约 50%。浅色矿物为斜长石,呈长板状,白色至灰色,玻璃光泽,含量约50%。镜下描述:岩石新鲜,未经蚀交。主耍矿物为普通辉石、基性斜长石,次要矿物为橄榄石、 黑云母。辉长结构。 岩石定名:橄榄辉长岩 2 .浅成岩——闪长玢岩 肉眼描述:浅灰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成分为灰白色板状斜长石和绿色柱状角闪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