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国50年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

建国50年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

建国50年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

一、建国50年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虽然遭受过巨大挫折,但从总体上看,这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加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改善的50年。回顾半个世纪走过的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年10月——1952年12月)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没收了官僚资本企业并把它们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党在总结东北和华北解放战争期间接管城市经验的基础上,确定对官僚资本企业采取不打碎它们的机构,先按照原来的组织机构和生产系统,“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由军管会把它们完整地接收下来,实行监督生产,然后逐步地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接管工作既做到了快,又防止了乱,基本上没有出现生产停顿或设备破坏的现象。这些企业是建国初期国营经济的主要部分。

建国之初,我们所继承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特别是由于国民党政府长期滥发纸币,造成物价飞涨,投机猖獗,市场混乱。党和政府精心领导了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的重大斗争。当1949年11月25日物价上涨最猛的时候,全国各大城市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一致行动,敞开抛售,使物价迅速下跌。同时又收紧银根,投机商资金周转不灵,纷纷破产。对投机资本的沉重打击,是我们对资产阶级进行限制和

反限制斗争中取得的第一个回合的胜利,得到了人民群众包括愿意从事正常合法经营的资本家的广泛支持。自此,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初步取得了稳定市场的主动权。

要从根本上稳定物价,必须做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和市场物资供求平衡。1950年3月,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要求统一全国财政收入,使国家收入的主要部分集中到中央,用于国家的主要开支;统一全国物资调度,使国家掌握的重要物资从分散状态集中起来,合理使用,以调剂余缺;统一全国现金管理,一切军政机关和公营企业的现金,除留一部分近期使用外,一律存入国家银行,统一调度。同时,政府还采取紧缩编制、清理仓库、加强税收、发行公债、节约开支等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财政收支接近平衡,通货膨胀得到抑制,物价上涨幅度日趋回落。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是新中国成立后在财政经济方面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从此结束了自抗战以来连续12年通货膨胀肆虐的局面,也结束了旧中国几十年财政收支不平衡的历史,为安定人民生活、恢复和发展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法》第一条总则指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是为了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和可能,在政策上,由过去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改为保护富农经济,对地主限制了没收其财产的范围,对小土地出租者提高了保留土地数量的标准。实行这些政策,保护了中农,分化瓦解了地主阶级,减少了土改运动的阻力,也有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这次土地改革运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进行得最顺利、搞得最好的一次。到1953年春,全国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都已完成。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的基础——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至此被彻底消灭了。1952年,党中央按照毛泽东同志的建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经过三年的努力,我们迅速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1952年底,全国工农业生产已经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国家财政收支平衡,结构改善,职工、农民收入增加,文教卫生事业得到相应发展。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

年1月-1957年12月) 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工作是从1951年开始着手的。1952年12月,中央发出《关于编制1953年计划及长期计划纲要的指示》。1953年4月,中央批准下达了1953年国民经济计划提要。根据中央的有关指示精神,一方面初步编制“一五”计划并开始实施,一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