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宋时期园林

两宋时期园林

两宋时期园林
两宋时期园林

第6章

园林的成熟期(1)

(两宋)

两宋时期(AD960——1271)是中国古典园林进入成熟期的第一阶段,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承前启后的阶段

以皇家、私家、寺观园林为主体的两宋园林,所显示的蓬勃进取的艺术生命力,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元、明和清初虽能秉承其余绪,但在发展道路上就再也没出现过这样的势头了)

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的内容和形式均趋于定型,造园的技术和艺术达到历来的最高水平,形成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一个高潮阶段

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把园林推向了成熟的境地

6.1社会背景概况

一、历史背景

宋朝开国皇帝是赵匡胤,庙号太祖。他本来是后周的殿前都点检,由于战功卓著,成为了后周世宗的左膀右臂。世宗死后,继位的恭帝年幼(7岁),赵匡胤于是有了称帝的野心。显德七年春节,赵匡胤的党羽制造辽国进攻的假情报,当时的宰相范质急令赵匡胤率军北上御敌。正月初三,赵匡胤抵达陈桥驿,当日夜里他酣睡之时,被手下黄袍加身,三呼万岁,拥戴为天子。后周官僚得知后已知无力回天,只得面对现实。周恭帝被迫逊位。这就是著名的“陈桥兵变”

1、强干弱枝,杯酒释兵权

在结束五代十国局面的过程中,宋太祖赵匡胤着重考虑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重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使唐末以来长期存在的藩镇跋扈局面不再继续出现;二是如何使赵宋王朝长期巩固下去,不再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与开宝二年(969年)十月,宋太祖收揽兵权,(历史上流传处“杯酒释兵权”的戏剧性学说),将手握重兵的将军与地方官吏的武将军权予以剥夺,委以虚职,并改以文官带军,将军权与财政大权全部集中到中央。将领所管辖的士兵甚至不认识将领的事情屡见不鲜,宋朝因此得以免于出现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但是这也导致宋朝在军事上长期萎靡不振,让宋朝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失败。

2、雪夜定策,先南后北

先保存北汉,以为阻隔契丹的屏蔽,集中力量翦灭南方各国,然后再专力北方。即所谓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赵匡胤在与赵普雪夜商讨后,决定以先南后北为统一全国之步骤。赵匡胤首先行假途灭虢之计,灭亡了南平和楚。之后又灭亡后蜀、南汉、南唐三国。太祖一心希望统一全国,还设立封桩库来储蓄钱财布匹,希望日后能够从辽朝手中赎买燕云十六州。开宝九年(976年)八月,太祖再次进行北伐。但十月十九日太祖忽然去世,留下“烛影斧声”的历史疑案。

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由于赵匡胤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后世因此怀疑赵光义谋杀兄长而篡位。

根据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病重,宋皇后派亲信王继恩召第四子赵德芳进宫,以便安排后事。宋太祖二弟赵光义早已窥伺帝位,收买王继恩为心腹。当他得知太祖病重,即与亲信程德玄在晋王府通宵等待消息。王继恩奉诏后并未去召太祖的次子赵德芳,而是直接去通知赵光义。光义立即进宫,入宫后不等通报径自进入太祖的寝殿。王继恩回宫,宋皇后既问:“德芳来耶?”王继恩却说:“晋王至矣。”宋皇后见赵光义已到,大吃一惊!知道事有变故,而且已经无法挽回,只得以对皇帝称呼之一的“官家”称呼赵光义,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答道:“共保富贵,勿忧也!”史载,赵光义进入宋太祖寝殿后,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以及“柱斧戳地”之声,赵匡胤随后去世。二十一日晨,赵光义就在灵柩前即位,改元太平兴国。这个事件由于没有第三人在场,因此一直以来都有赵光义弑兄登基的传说,但是无法证实,成了千古疑案

二、政治、经济与文化

城乡经济高度繁荣与国破家亡、国势羸弱的矛盾

文化

在内向封闭的境界中实现从总体到细节的不断自我完善

儒、道、释三大思潮都发生蜕变

儒学转化为新儒学——理学

佛教衍生出完全汉化的禅宗

社会风气

浮华、奢靡,讲究饮食服舆和游赏玩乐

上至帝王,下至庶民,无不大兴土木、广建园林

科学技术长足进步,世界领先,为园林的广泛兴造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也是当时造园艺术成熟的标志

四大发明均完成于宋代

《营造法式》和《木经》是官方和民间对发达的建筑工程技术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园林观赏树木和花卉栽培技术提高,出现嫁接和引种驯化方式

园林叠石技艺大为提高,出现专以叠石为业的技工(吴兴叫“山匠”,苏州叫“花园子”)

重视石的鉴赏品玩,出版多种《石谱》

三、文人园林产生

文人地位提高,与士大夫合流的情况发展

文人精神生活

以琴棋书画、品茶、文玩鉴赏、花鱼鉴赏为主要内容的文人精神生活与园林关系紧密,园林为其提供理想的活动场所

诗画与园林

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完全确立

6.2 北宋都城及皇家园林

一、东京(河南开封)

总体布局保持着北魏、隋唐以来的以宫城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形式,但城市功能由单纯的政治中心演变为商业兼政治中心,演变为商业的街巷制

规模不如隋唐宏大,但建设时参照洛阳的宫城,因此殿宇群组的规划既保持严整布局,又显示其灵活精巧的特点

共有三重城垣——宫城、里城、外城,每重城垣外围都有护城河环绕

宫城南北中轴线的延伸即作为全城规划的主轴线

城市中轴线上的主要干道“天街”——宫城正南门(宣德门)→内城正南门(朱雀门)→外城正南门(南薰门)一线

四条河流组成水网,解决城市供水和宫廷、园林用水问题

二、艮岳

建造历史与得名

在宫城东北面,按八卦方位,以“艮”名之

园门匾额题名“华阳”,因此又称“华阳宫”

建园工作由宋徽宗亲自预算,具有浓郁的文人园林意趣

不惜花费大量财力、人力、物力,激起民愤,北宋覆亡与此有关

金兵攻陷东京城后为百姓所毁

宋徽宗

徽宗专好享乐,对朝政毫无兴趣。徽宗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等。赵佶的生活糜烂,喜好逛青楼。还大兴土木,听信道士所言,在开封东北角修建万岁山,后改名为艮岳。艮岳方圆十余里,其中有芙蓉池、慈溪等胜地。里面亭台楼阁、飞禽走兽应有尽有。徽宗还在苏州设立应奉局,专门在东南搜刮奇石,是为花石纲,引得民怨沸腾。徽宗不理朝政,政务都交给以蔡京为首的六贼。蔡京以恢复新法为名大兴党禁,排斥异己。蔡京即位次日,就下达了一个禁止元佑法的诏书。此即谓元佑奸党案。正直的大臣因此全被排斥出政治中心。徽宗本人好大喜功,当他看到辽国被金国进攻后,便于重和元年(1118年)春,派遣使节马政自登州渡海至金。双方商议两国共同攻辽,北宋负责攻打辽的南京和西京。灭辽后,燕云之地归宋,过去宋朝给辽国的岁币改缴金国。此即为海上之盟。但宋朝军队却被打得大败。最后金兵掠去燕京的人口,并克扣营、平、滦三州。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分两路南下攻宋。赵佶吓得立刻传位其子钦宗赵桓。钦宗患得患失,在战和之间举棋不定。后来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启用李纲来保卫

东京。虽然一度取得了胜利,但是金朝并未死心,二度南下。靖康元年(1126年)九月,太原沦陷。十一月,开封外城沦陷,金军逼迫钦宗前去议和。闰十一月卅日,钦宗被迫前去金营议和,三日后返回。金人要求索要大量金银。钦宗因此大肆搜刮开封城内财物。开封城被金军围困,城内疫病流行,饿死病死者不在少数。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六日,钦宗被废,贬为庶人。七日,徽宗被迫前往金营。金朝另立张邦昌,建立一个名为“大楚”的傀儡政权。徽钦二宗被金人掠到五国城,史称靖康之耻或靖康之祸。徽宗被封为昏德公,钦宗被封为重昏侯。最后两人客死异乡五国城。尽管徽宗在朝政上毫无建树,但无庸质疑,他在书画上的造诣无与伦比。徽宗的书法和绘画都在中国艺术史上有重要地位。徽宗独创瘦金体,并重视书画事业。翰林书画院的地位大幅提高,著名画家,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就是其提拔。就连其子赵构也受到薰陶,成为杰出书法家。

全貌与布局

宋徽宗亲自撰写《艮岳记》,介绍了艮岳的全貌与布局的大致状况

艮岳属于大内御苑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建园目的主要是以山水之景而“ 放怀适情,游心赏玩”

东半部以山为主,西半部以水为主,山体从北、东、西三面包围水体,北面为主山万岁山,是先筑土、后加石料堆叠而成的大型土石山

建筑物均为游赏性的,没有朝会、仪典或居住的建筑

造园艺术的成就

把大自然生态环境和各地的山水风景加以高度概括、提炼、典型化而缩移摹写

筑山:摹拟凤凰山(象征性做法),更重要的在于其独特构思和精心经营

置石: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尤其是太湖石的特置手法

补充:太湖石

太湖石是一种石灰岩的石块,因主产于太湖而得名

好的湖石有大小不同、变化丰富的窝或洞,有时窝洞相套,疏密相同,石面上还形成沟缝坳坎,纹理纵横

湖石在水中和土中皆有所产,尤其是水中所产者,经浪雕水刻,形成玲珑剔透、瘦骨突兀、纤巧修润的风姿,常被用作特质石峰以体现秀奇险怪之势

理水:形成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体的全部形态,水系参与山系配合形

成山嵌水抱姿态

植物配置:方式有孤植、丛植、混交,大量的则是成片栽培;园内按景分区,许多景区、景点都是以植物之景为主题

建筑:布局绝大部分均从造景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其“点景”和“观景”的作用,就园林总体而言从属于自然景观

总结

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

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三、东京四苑

琼林苑

以植物为主体的园林

每逢大比之年,殿试发榜后皇帝都在此园赐宴新科进士,成为“琼林宴”

金明池

以略近方形的大水池为主体的皇家园林

原为宋太宗检阅“神卫虎翼水军”的水操演习的地方,因此规划不同与一般园林,呈规整的类似宫廷的格局

后来水军操练演变为龙舟竞赛的斗标表演,每年定期开放,任人参观游览

宋代张择端的名画《金明池夺标图》

金明池东岸地段广阔,树木繁盛,游人稀少,辟为安静的钓鱼区

四、洛阳私家园林

北宋文学家李格非(李清照之父)于绍圣二年(公元1105年)撰成《洛阳名园记》。《宋史·李格非传》云:“尝著《洛阳名园记》,谓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洛阳是汉唐旧都,为历代名园荟萃之地。北宋以洛阳为西京,公卿贵戚兴建的邸宅、园林当不在少数,足以代表中原地区私家园林的一般情形。当时就有“人间佳节惟寒食,天下名园重洛阳”,“贵家巨室,园囿亭观之盛,实甲天下”,“洛阳名公卿园林,为天下第一”的说法。宋人李格非写了这篇《洛阳名园记》,记述他所亲历的比较名重于当时的园林19处,大多数是利用唐代废园的基址,其中18处为私家园林。属于宅园性质的有6处:富郑公园、环溪、湖园、苗帅园,赵韩王园、大字寺院;属于单独建置的游憩园性质的有10处:董氏西园、董氏东园、独乐园、刘氏园、丛春园、松岛、水北胡氏园、东园、紫金台张氏园、吕文穆园;属于以培植花卉为主的花园性质的有两处:归仁园、李氏仁丰园。《洛阳名园记》是有关北宋私家园林的一篇重要文献,对所记诸园的总体布局以及山池、花木、建筑所构成的园林景观描写具体而翔实,可视为北宋中原私家园林的代表。

总说

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是有关北宋私园的重要文献,记载了宅园性质的私园、单独建置的游憩园性质的私园和花园性质的私园

除宅园外,单独建置的游憩园占大多数,二者都定期向市民开放,主要供公卿士大夫进行宴集、游赏活动

洛阳私园以莳(shì)栽花木著称;有大片树林而成景的林景

园中划分一定区域作为“圃” ,栽植花卉、药材、果蔬

筑山仍以土山为主

建筑形象丰富,布局疏朗;建筑物命名能点出该处景观特色,且具有一定意境的涵蕴

富郑公园

洛阳少数几处不利用旧址而新建的私园

大致分南北两个景区,北区比较幽静,南区景观开朗

独乐园

司马光的游憩园,规模不大,非常朴素,在洛阳诸园中作为简素

园名及园内各景题名都与园林内容、格调相吻合,深化表现的意境

6.4 南宋临安城与皇家园林

一、临安(浙江临安市)

南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当时最大的商业都会

城市政治、经济双重改造,重在经济,不同于以往都城建设之以政治为主

是在吴越和北宋杭州的基础上,增筑内城(即皇城,皇城之内有宫城,即大内,包括宫廷区和苑林区)和外城的东南部,加以扩大而成

保持御街—衙署区—大内的传统皇都规划的中轴线格局,但不成规整形式,在方向上亦反其道而行,宫廷在前,衙署在后(“倒骑龙”)

外城的规划采取新的市坊规划制度,着重于城市经济性的分区结构

临安城紧邻西湖风景区,是一座风景城市

苏轼与“ 苏堤” 、湖中三塔

著名的“西湖十景” 南宋时就已形成

苏轼写下了千古传唱的诗句

水光潋滟(liàn yàn )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二、临安的皇家园林

德寿宫

按景色不同分为四个景区(东区:观赏名花;西区:山水风景;南区:文娱活动;北区:各式亭榭),四个景区中央为人工开凿的大水池

园内大假山“飞来峰”摹仿西湖灵隐的飞来峰

当年宫内一些特质石峰有的保存下来

如:“青莲朵”石

补充材料:“青莲朵”石

原在南宋杭州德寿宫,名芙蓉石。乾隆第一次南巡时,发现此石,十分喜爱,以衣袖拂拭。杭州知府心领其意,随遣送京城。此年置于圆明园中,赐名“青莲朵”。1914年后移入中山公园。

青莲在佛经上多用之比喻为智慧与眼目,所谓“青莲在眸”。青莲朵犹如一朵出水芙蓉,纯洁高雅。此石透、漏、丑皆占,样子极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实为海内珍品。

6.5 江南私家园林

一、临安的私园

西湖一带:南园、水乐洞园等

临安东南郊山地和钱塘江畔一带,气候凉爽,风景优美,多有私家别墅园林建置

临安城内的私家园林多半为宅园(如内侍蒋苑使之宅园)

二吴兴(今湖州)的私园

靠近富饶的太湖

私园有南沈尚书园(以山石之类见长)、北沈尚书园(以水景之秀取胜)、俞氏园(“ 假山之奇,甲于天下” )等

三平江(今苏州)的私园

经营园林的自然、社会条件

交通方便,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气候温和,风景秀丽,花木易于生长,附近有太湖石、黄石等造园用石的产地

私家园林包括宅园、游憩园和别墅园,著有沧浪亭、乐圃等

沧浪亭

园主苏舜钦自撰《沧浪亭记》

园林内容简单,富于野趣

苏舜钦死后,此园屡易其主

元、明废为僧寺,后又恢复为园林,至今仍为苏州名园之一

平江、吴兴靠近太湖的产地洞庭西山,其他的几种园林用石也产于附近各地。故叠石之风很盛,几乎是“ 无园不石” 。因而以此两地的叠石技艺水平为最高,已出现专门叠石的技工

6.6 寺观园林

一、背景

佛教

禅宗势力大,渗透到社会思想意识的各方面,与传统儒学相结合而产生新儒学—理学

禅宗完全汉化,南宋时禅宗寺院确立了“伽蓝七堂”制度,完全成为中国传统的一正两厢的多进院落的格局

佛寺建筑汉化,佛寺园林由世俗化而进一步“文人化”,与文人士大夫关系更密切

道教

道观园林也由世俗化进一步文人化

儒、道、释互相融会,道教向佛教靠拢道观建筑的形制受禅宗伽蓝七堂制影响成为传统的一正两厢的多进院落的格局

寺观园林与私家园林差异甚微

伽蓝,意译众园。又称僧园、僧院。原意指僧众所居之园林,然一般用以称僧侣所居之寺院、堂舍。直至后世,一所伽蓝之完成,须具备七种建筑物,特称伽蓝七堂。七堂之名称或配置,因时代或宗派之异而有所不同。通常皆为南面建筑,就以研究学问为主之寺院而言,须具有塔(安置佛舍利)、金堂(又称佛殿,安置本尊佛。与塔共为伽蓝之中心建筑)、讲堂(讲经之厅堂)、钟楼(俗称钟撞堂,为悬挂洪钟之所在)、藏经楼(一作经堂,为藏经图书馆)、僧房(又作僧坊,即僧众宿舍。分布于讲堂东西北三面,即三面僧房)和食堂(又称斋堂)等。

山水风景地带的开发

宋代继两晋南北朝之后又掀起一次在山野风景地带建置寺观的高潮,客观上无异于对全国范围内的风景名胜区特别是山岳风景名胜区的再度大开发

在这些风景名胜区,寺观都要精心地经营园林、庭院绿化和周围的园林化环境寺观作为风景点和原始型旅游接待场所的作用,比之过去得以更大发挥

南宋临安的西湖一带,是当时国内佛寺建筑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宗教建设与山水风景开发相结合的代表性地区

城市寺观园林

寺观的公共活动除宗教法会和定期的庙会外,游园活动也是一项主要内容(类似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

二、东京的寺观园林

相国寺:

寺内布局

1、山门

大相国寺的山门,原为清乾隆年所修建,开封解放时,毁于炮火,解放后,政府修建一砖制牌楼做山门。现今殿式山门,为今方丈心广大和尚发心修建,匾额为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所题。

2、钟鼓两楼

大相国寺的钟鼓两楼为1992年重新修建。值得一提的是,钟楼中悬挂的铜钟乃是清乾隆年间的遗物,重达五吨,高2.23米,口径1.81米,上铸“法轮常转,

皇图永固,帝道暇昌,佛日增辉”十六字铭。钟声响亮优美,尤其是秋冬霜天叩击,声音清越,响彻全城,素有“相国霜钟”的美誉,是为汴京八景之一。

3、天王殿

大相国寺天王殿,为清代乾隆年间所修,该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绿琉璃瓦顶,门楣殿额也为赵朴初居士所题。

4、主殿——大雄宝殿

天王殿之后,重檐歇山的雄伟建筑,乃大相国寺的主殿大雄宝殿,该殿为清代顺治年修建,面阔7间,进深5间,高约为13米,其气势恢宏,堪为古建筑中的瑰宝,被誉为“中原第一殿”。大殿周围及月台俱白石栏杆的望柱上,镂刻有58个狮子,刻工精巧,形态各异。这大雄宝殿的殿内,供奉有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三世佛,均举高一丈三尺。东西两壁台基上所供奉的是十八罗汉。三世佛背后是大型雕塑海岛观音,取材于《华严经》善财童子53参的故事,形象地表现出南海观音普渡众生的场面。

5、八角琉璃殿

中轴线上的第三个佛殿叫罗汉殿,八角造型,俗称“八角琉璃殿”,其造型独特,在中国佛教寺院中可谓独一无二。该殿为清乾隆年所建,占地828平方米,由游廊殿、天井院和中心亭三部分组成。

罗汉殿中心耸立的八角亭中,供奉一尊四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这尊像系一株完整的银杏树雕刻而成,是乾隆年间一名民间的无名艺人用了58年心血完成的艺术杰作。像高3米多,重约2000公斤,四面造型相同,每面各有六只大手及扇状小手三至四层,每只手掌中均刻有一眼,共计一千零四十八只眼,民间俗称“千眼千手佛”,为观音菩萨三十二变相之一。此造像不仅材料珍贵,雕工更是精巧,可谓鬼斧神工,甚是神奇,是大相国寺镇寺之宝。

6、藏经楼

最后一座高大的二层建筑是“藏经楼”,藏经楼顾名思义是寺院保存、收藏佛教经典的地方。大相国寺藏经楼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面积680余平方米,面阔5间,进深5米,高20余米。该楼重檐歇山,建筑高大,垂脊挑角,脊上饰有琉璃狮子,角下吊挂风铃,微风拂之,叮咚作响,令人心旷神怡。。藏经楼明间檐下悬挂篆书匾额,白底黑字,笔力遒劲,相传为清代书法大家孙星衍遗墨。

7、大师堂

藏经楼西侧是大师堂,即空海大师纪念堂。现堂前立有空海大师铜像落成纪念碑,及一对罕有的石雕六牙像。堂内供奉有空海大师铜像及大师生平事迹图片展览。大师铜像高2.5米,重3000余斤,为日本友人赠送。

三、临安寺观园林

1、灵隐寺

相传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来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

灵隐寺还有一个别名叫云林禅寺,一说康熙皇帝南巡时,曾登寺后的北高峰览胜他看到上下云林默默,整片庙宇笼罩在浓浓的晨雾之中,显得十分幽静于是赐名为云林禅寺。现在天王殿前的那块“云林禅寺”巨匾,即是当年康熙皇帝的御笔。

灵隐寺旁的飞来峰,也是杭州的名胜,是灵隐地区的主要风景点。

飞来峰不仅风景美,而且是我国南方古代石窟艺术重要地区之一。在青林洞、玉乳洞、龙泓洞、射阳洞以及沿溪涧的悬崖峭壁上,有五代至宋、元年间的石刻造像330余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那喜笑颜开、袒胸露腹的弥勒佛。这是飞来峰石窟中最大的造像,为宋代造像艺术的代表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飞来峰简介:

灵隐一带的山峰怪石嵯峨,风景绝异,印度僧人慧理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因此称为“飞来峰”。

飞来峰是江南少见的古代石窟艺术瑰宝,可与重庆的大足石刻媲美。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

典故传说

飞来峰

灵隐寺

相传有一天,灵隐寺的济公和尚突然心血来潮,算知有一座山峰就要从远处飞来,那时,灵隐寺前是个村庄,济公怕飞来的山峰压死人,就奔进村里劝大家赶快离开。村里人因平时看惯济公疯疯颠颠,爱捉弄人,以为这次又是寻大家的开心,因此谁也没有听他的话。眼看山峰就要飞来,济公急了,就冲进一户娶新娘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村人见和尚抢新娘,就都呼喊着追了出来。人们正追着,忽听风声呼呼,天昏地暗,“轰隆隆”一声,一座山峰飞降灵隐寺前,压没了整个村庄。这时,人们才明白济公抢新娘是为了拯救大家,济公生性癫狂,却好管不平之事,世人戏称为“济癫”,既“癫”且“济”,他扶危济困、彰善罚恶,深受百姓喜爱和尊崇,成为历代广受供奉祭祀的神灵。其成佛后的尊号长达28个字:“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罗汉阿那尊者神功广济先师三元赞化天尊”,集佛道儒于一身,堪称神化之极。灵隐寺建有道济禅师殿,香火鼎盛。

三生石

传说中,在这世上有一条路叫做“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河”,“忘川河”上有座“奈何桥”,在桥的尽头,有一块通体鲜红的石头就叫做“三生石”。据说,有情的男女们,只要在这“三生石”上刻下两个人的名字,就可以“缘订三生”,三生三世都可以在一起。孟婆汤就是用忘川河水熬的。

“正宗”的三生石就在杭州西湖,位于与飞来峰相连接的莲花峰东麓,是西湖十六大遗迹之一。该石状貌奇钦磊落,高约10米,宽2米多,峭拔玲珑。石上刻有“三生石”三个碗口大小的篆书及《唐圆泽和尚三生石迹》的碑文,记述“三生石”之由来。石上多唐、宋时的题词石刻,大多已不可辨认,只有元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太史杨瑀、翰林张翥等人的题词仍清晰可见。

唐代隐士李源,住在慧林寺,和住持园泽交好,互为知音。两人相约去四川峨眉山游玩,园泽想从道长安,从北部陆路入川。在李源的坚持下,两人从从长江水路入川。在路上河边遇到一个怀孕三年的孕妇。园泽看到这个孕妇就哭了,说他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不愿意走水路,因为他注定要做这个妇人的儿子,现在遇到了就躲不开了。他和李源相约在13年后杭州三生石初相见。当晚园泽圆寂,孕妇也顺利产子。十三年后,李源如约来到三生石,见到一个牧童唱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李源与之相认,牧童说他就是园泽,但是尘缘未了,不能久留,唱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

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游已遍,却回烟棹zhào上瞿qú塘。”唱完就离去了。

历代中国人都十分看重情义。和尚圆泽以“三生”酬报李源的友谊,其情之高,其义之厚,无法衡量,可谓情天义地,这个故事之所以持续流传,反映的正是人们的这种美好愿望。

2、净慈寺

净慈寺,是杭州西湖历史上四大古刹之一。因为寺内钟声宏亮,"南屏晚钟"成为"西湖十景"之一。净慈寺在南屏山慧日峰下,是公元954年五代吴越国钱弘俶为高僧永明禅师而建,原名永明禅院;南宋时改称净慈寺,并建造了五百罗汉堂。寺屡毁屡建。现在的寺宇、山门、钟楼、后殿、运木古井和济公殿,都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建的。其中大雄宝殿单层重檐,黄色琉璃瓦脊,更显庄严宏传。特别是一口重达一百多公斤的新铸铜钟,铸有赵朴初等人书写的《妙法莲花经》,计六点八万字。每日黄昏,悠扬的钟声在暮色苍茫的西湖上空荡,激起人们的无限遐思。

6.7文人园林的发展与其特征

一文人园林发展史回顾

萌芽于魏晋南北朝,兴起于唐代,到宋代已成为私家造园活动中的一股巨大潮流,占着士流园林的主导地位,还影响于皇家和寺观园林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比唐代更为成熟,风格的表现也更明显

佛教禅宗的兴盛、隐逸思想的转变以及艺坛出现的某些情况,也是促成文人园林风格异军突起的契机

二、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

简远(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

疏朗(园内景物数量不求其多,园林整体性强)

雅致(栽植竹、梅、菊等具有象征的植物;单块特置园林用石;建筑物多用草堂、草庐、草亭;景题“ 诗化” )

天然(力求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契合;园林内部的成景以植物为主要内容)

西方园林史重点(复习资料)

1风景:在一定条件之中,以山水景物以及某些自然和人文现象所构成的足以引起人们审美和欣赏的景象。 景物、景感和条件是构成园林的三类基本要素。 2园林产生的原因:人类有了创造美的愿望;有了创造美的能力;人类的生活环境远离了大自然并感到不适。 园林的艺术特点:厚古薄今 西方园林的艺术形式分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和法国古典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为代表的不规则式园林。 园林的美学观点:规则式唯理主义哲学17世纪;不规则式经验主义哲学17世纪末 园林自然观:规则自然本身是不完美的 3世界第一大河亚马逊河,第二大河尼罗河。 4西方园林在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影响下,经历古希腊古罗马的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走向成熟 5古埃及园林大致有宅园、圣苑、墓园三种类型。特征:(干燥炎热)多沿尼罗河河谷与三角洲分布,临近河流水渠建造,地势平缓;严整对称布局方形或矩形,入口门楼塔楼;多水池水渠棚架。 古巴比伦园林形式上大致有猎苑、圣苑、宫苑三种类型。特征:(森林资源丰富)多建在高地上;宫殿寺庙常建在土台上,猎苑稍改自然条件,其余规则式;多采用屋顶花园形式。 希腊园林主要有宫廷庭院、住宅庭院、公共园林、文人学园;形式主要有柱廊园、屋顶花园、圣林、竞技场。特征:规则式;行道树。 古罗马类型大致有庄园、柱廊园、公共园林。特点:丘陵为主;有序规则;柱廊花架浴室雕塑绿篱。 6古希腊开始兴建公共园林。万神庙:罗马最古老的建筑。 7西蒙简易在雅典街道上种悬铃木庇荫,是欧洲有关行道树最早的记载。 8双面回廊:两侧均为列柱,没有实墙,在廊中可以观赏两面景色。 9雉堞墙:实墙和空洞有规律的出现女儿墙顶的形式,源于防守功能的射剁,后为装饰母题。 10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从意大利开始,15世纪遍及西欧,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运动,前后历时300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 11模纹花坛:以色彩鲜艳的各种矮生性、多花性的草花或观叶草本为主,在平面上栽种出种种图案来,看上去犹如地毡,又称毛毡花坛。 12台地园特征:16世纪后半叶,多建在郊外的丘陵坡地上,在府邸留有开阔、可供眺望的远景,庄园设计严谨对称的几何构图,并用过度与渐变的手法使整形式园林与园外自然相互渗透过渡。 13利物浦伯肯海德公园是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共园林。英国 14洛可可风格:洛可可含有螺壳的意思,指在造型艺术中善用蜷曲的线条和繁复装饰的风格。追求轻巧纤丽、艳丽柔媚、变化生动的形式。 风格主义:意大利16世纪后期的美术流派,自如运用古典元素和视幻效果,构图非理性或具有戏剧性,代表着文艺复兴渐趋衰落后出现的追求形式的保守倾向。 巴洛克:反对墨守成规,追求自由奔放,直至出现一种追新求异表现手法夸张的倾向。倾向于烦琐的细部装饰,喜运用曲线技巧来加强立面效果,爱好以雕塑或浮雕来形成建筑物华丽的装饰。 哥特:11世纪下半夜起源于法国,空灵、纤瘦、高耸、尖峭。 罗马式:以厚重的石造墙壁、高大巍峨的塔楼、半圆形拱穹结构和交叉拱穹的广泛应用为主要特征。 15法国园林特征:均衡稳定的构图和庄重典雅的风格 16法国勒诺特尔园林:表现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总体布局上,府邸总是全园的中心,通常建造在地势的最高处;表现庄重

宋代园林风格简介分析

简述宋代园林的风格特色 摘要:南宋和北宋(公元960—1271年)是中国古典园林进入成熟期的第一个阶段。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把园林推向了成熟的境地,同时也促成了造园的繁荣局面,意境的创造在宋代文人园林中普遍收到重视,善于借助景物题署的“诗化”来获致意外之诣,含蓄深远,耐人寻味。简远、疏朗、雅致、天然的文人园林风格特征对三大类型园林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相互渗透,互相融合,形成了中国山水园林的独特艺术风格,从而影响了亚洲汉文化圈内的广大领域。 关键词写意化文人园林山水园林简远疏朗 1.总说 中国的封建社会到宋代已经达到了发育成熟的境地。是我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属于写意山水园林范畴。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无论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两宋都占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文化方面则尤为突出。从中唐到北宋,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首先,作为传统文化主体的儒、道、释三大思潮,都处在一种蜕变之中。儒学转化成为新儒学—理学;佛教衍生出完全汉化的禅宗;道教从民间的道教分化出向老庄、佛禅靠拢的士大夫道教。从两宋开始,文化的发展也像宗教政治制度及其哲学体系一样,都在一种向内封闭的境界中实现着从总体到细节的不断的自我完善。文化艺术已由面上的外向拓展转向于纵深的内在开掘,向精微细腻的方向迈进。正如著名史学家、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1]。”园林作为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在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亦“造极于赵宋之世”进入完全成熟的

时期,并流传海外。韩国和日本在两宋期间大量吸收中国传统的宗教文化、造园理论、绘画、茶道、艺术等方面的精华,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造园文化和艺术风格。 2.形成的原因 两宋时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的发展和内容均趋于定型,造园的技术和艺术达到了历年的最高水平,形成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高潮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有:1、经济的高度繁荣。地主小农经济发达,像东京、临安这样的封建都城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漕运、陆运方便,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空前繁荣,资本经济开始发展。传统的坊里制已经名存实亡,转而形成繁华的商业大街,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就是汴梁虹桥繁华的大街景象[2],为园林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发达与国势羸弱的矛盾状况,形成了宫廷和社会生活的浮荡、奢靡的繁华。在这种氛围下,上至帝王,下至平民,大兴土木、广营园林。2、科学技术的进步。宋代的科学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四大发明、数学、天文等自然科学方面取得瞩目成就。建筑技术方面,以李明仲的《营造法式》和喻皓的《木经》成为官方和民间对但是发达的建筑工程技术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另外,在园林的观赏树木和花卉的栽培技术方面有所提高,园艺技术发达,出现了嫁接和引种驯化的方式,各种花卉栽培的方法和书籍如雨后春笋般浮现。3、文人占社会的主流地位。宋代重文轻武,文人的社会地位举足轻重。许多大官僚同时也是知名于世的文学家、画家和书法家,由于特殊的身份地位和文化修养,刺激了文人士大夫的造园兴趣,他们有的直接参与园林的规划设计,有些著写“园记”描述,促成了“文人园林”的兴盛。和隋唐园林风格相比,两宋园林规模缩小,规划设计趋于清新、精致、细腻。另外,在文人士大夫阶层中,除了传统的琴棋书画等艺术活动外,品茶、古玩鉴赏和花卉观赏也开始盛行。而进行这些活动需要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场所,那就是园林。4、诗词、绘画艺术造诣达到顶峰。在宋代,画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地位。上至皇帝、下至群臣、百姓,大力宏扬绘画之风,在画坛上呈现为人物、山水、花鸟鼎足三分的兴盛局面,山水画尤其受到社会的重视而达到最高水平,以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方法表现士大夫心目中的理想境界,阐述了“对景造意,造意而后自然写意,写意自然不取琢饰”。两宋的山水画都十分讲究以各种建筑物来点缀自然风景,画面构图在一定程度上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1)

名词解释: 园林: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形(地段)之上,利用、改造和营造起来的,由山(自然山、人造山)、水(自然水、理水)、物(植物、动物、建筑物)所构成的具有游、猎、观、尝、祭、祀、息、戏、书、绘、畅、饮等多种功能的大型综合艺术群体。 囿:是蓄养禽兽观赏狩猎的场所。埃及圣苑:是指为埃及法老参拜天地神灵而建筑的园林化的神庙,周围种植者茂密的树林以烘托神圣与神秘的色彩。 一池三山: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 计成:(人名)字无否,江苏吴江人,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少年时即以绘画知名,继承和发展了关、荆浩的画派和技艺。中年曾漫游北方及两湖,返回江南后定居镇江。从此以后,便精研造园技艺。计成后半生便专门为人规划设计园林,足迹便于镇江、常州、扬州、仪征、南京各地,成为著名的专业造园家,并于造园实践之余,总结其丰富之经验,写成《园冶》一书,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 天堂园:在古波斯庭院中利用中轴线讲园分割成四区,栽有花草,在十字型林荫路交汇点处设中心水池,象征天堂,故名“天堂园” 竹林七贤:是魏晋年间七个文人的总称,分别是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游于竹林,号称七贤。 简答: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基本特点:1、欧洲园林欧洲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

体系之一。其早期为规则式园林,以中轴对称或规则式建筑布局为特色,以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材的堆砌雕刻、花木的整形与排行作队为主要风格。文艺复兴后,先后涌现出意大利台地园林、法国古典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近现代以来,又确立了人本主义造园宗旨,并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出现了城市园林、园林城市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率世界园林发展新潮流。2、伊斯兰园林伊斯兰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是古代阿拉伯人在吸收两河流域和波斯园林艺术基础上创造的,以叙利亚、波斯、伊拉克为主要代表,影响到欧洲的西班牙和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是一种模拟伊斯兰教天国的高度人工化、几何化的园林艺术形式。阿拉伯人原属于阿拉伯半岛,2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形成了以巴格达、开罗、科尔多瓦为中心的伊斯兰文化,伊斯兰园林形成随之遍及整个伊斯兰世界。它与古巴比伦园林、古波斯园林有十分紧密的渊源关系。3、中国园林中国园林与欧洲园林和伊斯兰园林并峙比肩。它属于山水风景式园林的范畴,是一种以非规则式园林为基本特征,园林建筑与山水环境有机融合,涵蕴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中轴对称的规整式构图,多见于宫室寺观建筑,为中国园林建筑的特殊形式。特点主要有:①、本与自然、高于自然②、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③、浓郁的诗情画意④、深邃高雅的意境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基本特点:欧洲园林是以埃及园林和古希腊园林为渊源,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为优秀代表,以规则式和自然式园林为造园流派,分别追求人工美和自然美的情趣,以欧洲本土为中心。特点:规则式园林以恢弘的气势,开阔的视线,严谨的

《中国古典园林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 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 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 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 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 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 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3)寺观园林 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 另外还有: 陵寝园林是为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 3、造园四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4、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发展的第二阶段 中国古典园林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

西方园林发展史

西方园林发展史 公元前三千多年 ——地中海东部沿岸古埃及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 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是西方文明发展的摇篮。公元三千多年,古埃及在北非建立奴隶制国家。尼罗河沃土冲积,适宜于农业耕作,但国土的其余部分都是沙漠地带。沙漠居民把在一片炎热荒漠的环境里有水和遮荫树木的“绿洲”作为模拟的对象。尼罗河每年泛滥,退水之后需要丈量土地,因而发明了几何学。于是,古埃及人也把几何的概念用之于园林设计。水池和水渠的形状方整规则,房屋和树木都按几何形状加以安排,是世界上最早的规整式园林设计。 公元前五百年 ——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及罗马别墅园宅园 1、古希腊的雅典城邦 古希腊由许多奴隶制的城邦国家组成。公元前五百年,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完善的自由民主政治带来了文化、科学、艺术的空前繁荣,园林的建设也很兴盛。古希腊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供公共活动浏览的园林:早先为体育竞技场,后来,为了遮荫而种植的大片树丛逐渐开辟为林荫道,为了灌溉而引来的水渠逐渐形成装饰性的水景。到处陈列着体育竞赛优胜者的大理石雕像,林荫下设置坐椅。人们不仅来此观看体育活动,也可以散步、闲谈和游览。政治学家在这里发表演说,哲学家在这里辩论,为此而修建专用的厅堂,另外还有音乐演奏台以及其他公共活动设施。但这种颇似现代“文化休息公园”的公共园林存在的时间并不长,随着古希腊民主政体的衰亡而逐渐消失。第二类是城市的住宅,四周以柱廊围绕成庭院,庭院中散置水池和花木。第三类是寺庙园林即以神庙为主体的园林风景区,例如德尔菲圣山( The Mountaiin Sanctuary of Delphi )。 2、罗马别墅花园 罗马继承古希腊的传统而着重发展了别墅园( Villa Garden )和宅园

西方园林发展历史

西方园林发展历史 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西亚的亚述确猎苑,后演变成游乐的林园。 巴比伦、波斯气候干旱,重视水的利用。波斯庭园的布局多以位于十字形道路交叉点上的水池为中心,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继承下来,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统,流布于北非、西班牙、印度,传入意大利后,演变成各种水法,成为欧洲园林的重要内容。 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住宅内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为山庄园林。 欧洲中世纪时期,封建领主的城堡和教会的修道院中建有庭园。修道院中的园地同建筑功能相结合,如在教士住宅的柱廊环绕的方庭中种植花卉,在医院前辟设药圃,在食堂厨房前辟设菜圃,此外还有果园、鱼池和游憩的园地等。在今天,英国等欧洲国家的一些校园中还保存这种传统。13世纪末,罗马出版了克里申吉著的《田园考》,书中有关于王侯贵族庭园和花木布置的描写。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等地建造了许多别墅园林。以别墅为主体,利用意大利的丘陵地形,开辟成整齐的台地,逐层配置灌木,并把它修剪成图案形的植坛,顺山势运用各种水法,如流泉、瀑布、喷泉等,外围是树木茂密的林园。这种园林通称为意大利台地园。 法国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的造园艺术。1638年,法国布阿依索写成西方最早的园林专著《论造园艺术》。他认为“如果不加以条理化和安排整齐,那么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17世纪下半叶,法国造园家勒诺特尔提出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他主持设计凡尔赛宫苑,根据法国这一地区地势干坦的特点,开辟大片草坪、花坛、河渠,创造了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被称为勒诺特尔风格,各国竞相仿效。 18世纪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兴起浪漫主义运动。在这种思潮影响下,英国开始欣赏纯自然之美,重新恢复传统的草地、树丛,于是产生了自然风景园。英国申斯诵的《造园艺术断想》,首次使用风景造园学一词,倡导营建自然风景园。初期的自然风景园创作者中较著名的有布里奇曼、肯特、布朗等,但当时对自然美的特点还缺乏完整的认识。 18世纪中叶,钱伯斯从中国回英国后撰文介绍中国园林,他主张引入中国的建筑小品。他的著作在欧洲,尤其在法国颇有影响。18世纪末英国造园家雷普顿认为自然风景园不应任其自然,而要加工,以充分显示自然的美而隐藏它的缺陷。他并不完全排斥规则布局形式,在建筑与庭园相接地带也使用行列栽植的树木,并利用当时从美洲、东亚等地引进的花卉丰富园林色彩,把英国自然风景园推进了一步。

西方园林发展简况

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是西方文明发展的摇篮。公元三千多年,古埃及在北非建立奴隶制国家。尼罗河沃土冲积,适宜于农业耕作,但国土的其余部分都是沙漠地带。对于沙漠居民来说,在一片炎热荒漠的环境里有水和遮荫树木的“绿洲”作为模拟的对象。尼罗河每年泛滥,退水之后需要丈量土地,因而发明了几何学。于是,古埃及人也把几何的概念用之于园林设计。水池和水渠的形状方整规则,房屋和树木佾都按几何形状加以安排,是为世界上最早的规整式园林设计。 公元前五百年——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及罗马别墅园宅园 1、古希腊的雅典城邦 古希腊由许多奴隶制的城邦国家组成。公元前五百年,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完善的自由民主政治带来了文化、科学、艺术的空前繁荣,园林的建设也很兴盛。古希腊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供公共活动浏览的园林:早先原为体育竞技场,后来,为了遮荫而种植的大片树丛逐渐开辟为林荫道,为了灌溉而引来的水渠逐渐形成装饰性的水景。到处陈列着体育竞赛优胜者的大理石雕像,林荫下设置坐椅。人们不仅来此观看体育活动,也可以散步、闲谈和游览。政治学家在这里发表演说,哲学家在这里辩论,为此而修建专用的厅堂,另外还有音乐演奏台以及其他公共活动设施。但这种颇似与现代“文化休息公园”的公共园林存在的时间并不长,随着古希腊民主政体的衰亡而逐渐消失。第二类是城市的住宅,四周以柱廊围绕成庭院,庭院中散置水池和花木。第三类是寺庙园林即以神庙为主体的园林风景区,例如德尔菲圣山(The Mountaiin Sanctuary of Delphi )。

2、罗马别墅花园 罗马继承古希腊的传统而着重发展了别墅园(Villa Garden )和宅园这两类,别墅园的修建在郊外和城内的丘陵地带,包括居住房屋、水渠、水池、草地和树林。当时的一位官员和著作家的Pliny 对此曾有过生动的描写:“别墅园林之所以怡人心神,在于那些爬满常春藤的柱廊和人工栽植的树丛;晶莹的水渠两岸缀以花坛,上下交相辉映。确实美不胜收。还有柔媚的林荫道、敞露在阳光下的洁池、华丽的客厅、精制的餐室和卧室……. 这些都为人们在中午和晚上提供了愉快安谧的场所。庞贝(pompei )古城内保存着的许多宅园遗址一般均为四合庭院的形式,一面是正厅,其余三面环以游廊,在游廊的墙壁上画上树木、喷泉、花鸟以及远景等的壁画,造成一种扩大空间的感觉。 公元七世纪——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兰大帝国(412—1998) 公元七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了东起印度河西到伊比利亚半岛的广大地带,建立一个横跨亚、非、拉三大洲的伊斯兰大帝国,虽然后来分裂成许多小国,,但由于伊斯兰教教义的约束,在这个广大的地区内仍然保持着伊斯兰文化的共同特点。阿拉伯人早先原是沙漠上的游牧民族,祖先逐水草而居的帐幕生涯,对“绿洲”和水的特殊感情在园林艺术上有着深刻的反映;另一方面又受到古埃及的影响从而形成了阿拉伯园林的独特风格;以水池或水渠为中心,水经常处于流动的状态,发出轻微悦耳的声音。建筑物大半通透开畅,园林景观具有一定幽静的气氛。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1)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园林的基本问题 1.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 2.中国当代园林三陈:陈植(著名林学家、造园学家,有《造园学概论》这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一部造园学论)、陈俊愉、陈从周(《说园》) 3.一池三山:蓬莱,方丈,瀛洲,太液池(一池三山是中国的一种园林模式,源于中国的道家思想,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 4.园林类型 (1)p6/按构园方式区分:规则式(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自然式、混合式 (2)按园林的从属关系划分:皇家园林(特点:规模宏大,真山真水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体形高大,代表:北京颐和园、北京北海公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私家园林(特点:规模小,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静。代表:北京恭王府、苏州四大名园、上海豫园)、寺观园林 (3)按园林功能分:综合性园林、专门性园林、专题性园林、纪念性园林、自然保护区园林等。 5.寺观园林的定义:佛寺,道观等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宗教建筑内外的园林化环境。 6.中国四大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7.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 8.园林形成的三大背景:(1)大自然的造化(2)社会历史的发展(3)人们的精神需要 9.世界园林体系的划分标准:世界文化体系 10.中国园林历史阶段的划分: 萌芽期——夏--春秋战国 生成期——秦--两汉

发展期——魏晋--隋 全盛期——唐--两宋 成熟期——元--清末 11.世界园林历史阶段划分: (1)原始文明对园林的孕育作用 (2)农业文明形成世界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行形成 (4)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12.园林基本要素:建筑,山石,水体,植物,动物 13.园林中水的作用:①导向作用②点缀作用③倒影作用④基底作用⑤连接作用 第二章欧洲园林

西方园林史

西方园林史 1.古埃及的园林形式:宅园、墓园、圣苑 2.古巴比伦的园林形式:猎苑、宫苑 3.古希腊的园林形式:公共园林(圣林、竞技场、哲学家的学园--文人园)、庭园 4.绿篱的应用也是以植物材料来代替建筑材料,起到隔离作用 5.古希腊早期园林在追求实用性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装饰性、观赏性和娱乐性 6.古希腊的典型文化特征:克里特文化和迈锡尼文化 7.古罗马的园林形式:宅园与庭院、庄园(宫苑、贵族庄园)、公共园林(竞技场、广场、浴场) 8.罗马宅园的特点:三进院落 9.中世纪一词是十五世纪后期人文主义者首先提出来的,它不仅包括一个极为广阔的地理区域,而且包括一个时间上的巨大跨度,即从五世纪罗马帝国的瓦解,到十四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之前的这段历史时期,历时约一千年 10.中世纪最重要的社会集团是贵族 11.君主制、领主制和教会构成中世纪复杂的社会结构 12.中世纪园林类型:寺院庭院、城堡庭院、城镇园林 13.文艺复兴运动是指十四世纪从意大利开始、十五世纪以后遍及西欧,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运动,前后历时三百多年 14.人文主义思想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所谓人文主义,指的是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在西欧,尤其是意大利进行的一场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形成的基础是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推崇与追求,以及对罗马天主教神学的批判 15.人文主义的积极意义:一是确立了既有别于传统神学、又有别于新兴自然科学的学科体系,导致了人文科学的产生;二是铸就了以人为价值原点的信念体系,认为人本身是最高价值的体现、也是衡量一切事务的价低尺度 16.唯物主义哲学,以及古希腊、罗马的思想文化,成为文艺复兴运动在文化领域中反封建、反宗教最有力的武器 17.以小普林尼的书信为蓝本,理想庭院的要素的几点: (1)园地以矩形为佳,以直线型园路进一步划分出整齐的矩形小园,各园以黄杨、夹竹桃或月桂的整形绿篱,围合草地布置 (2)树木应呈行列式种植,排列成一或三行 (3)园路末端正对着以月桂、圆柏、杜松编织的古典式凉亭 (4)以圆形石柱支撑平顶藤架,形成绿廊,并架设在园路上起遮荫作用 (5)在园路两侧点缀石质或陶制的瓶饰 (6)花坛中央用整齐黄杨组成园主的姓氏 (7)绿篱每隔一段修剪出壁龛造型,内设雕像,其下安放大理石坐凳;在园路的交叉处以月桂修剪成植坛 (8)在庭院中设置迷园 (9)在溪水流下的半山腰,依势修建石灰岩洞,对景为鱼池、牧场、菜园、果园等 18.植坛是以常绿灌木修剪成篱围绕草地 19.意大利庄园最著名的是法尔奈斯、埃斯特和兰特这三大庄园 20.意大利台地园的产生受到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地理景观、文化艺术和生活方

西方园林史

西方造园变迁史 1.古希腊的园林类型: ? 早期的宫廷庭园 ? 宅园—柱廊园 ? 阿多尼斯园—屋顶花园 ? 公共园林: (1).圣地(2).竞技场 ? 文人园—哲学家的学园 2.克里特·克诺索斯宫苑:(1).选址好,重视周围绿地环境建设。 (2).重视风向。(3).植物种植,花木绘画。(4).建有迷宫。 3.古希腊园林特征: ? 园林的布局形式采用规则式以与建筑协调 ? 数学,几何,美学的发展影响到园林的形式,强调均衡稳定的规 则是园林 ? 从古希腊开始奠定了西方规则是园林的基础。古希腊→古罗马→ 欧洲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 园林植物:芽接蔷薇,常见的植物有桃金娘,山茶,百合,紫罗 兰,三色堇等 ? 雅典城大街上首次种植了悬铃木, 4.古埃及园林特征: ? 尊崇树木,引尼罗河水浇灌花草树木 ? 引水,灌溉技术以及土地规划,对园林影响 ? 葡萄园,果园,菜园等实用园是园林的雏形 ? 游乐性园林是法老们的奢侈品 ? 园林植物,以乡土树种的埃及榕,棕榈为主,后来又引进了黄 槐,石榴,无花果等 ? 古埃及园林大致有宅园,圣苑,墓园三种 5.古罗马的园林类型: ? 古罗马庄园 ? 宅园—柱廊园 ? 宫苑 ? 公共园林 6.古罗马的公共园林: ? 竞技场:从希腊接受了竞技场,但没有竞技目的。椭圆形或者半 圆形场地,边缘为散步道,路旁种植悬铃木,月桂,当中为草

地。 ? 浴室(池):沐浴是人们的爱好。浴场成为一种社交场所。 ? 剧场 ? 广场 7.古罗马园林特征: (1).以实用为主的果园,菜园以及芳香植物园逐渐加强了观赏性,装饰性以及娱乐性。 (2).奠定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的基础。 (3).受希腊园林的影响,园林为规则式。 (4).重视园林植物的造型,有专门园丁。 (5).除花台,花坛之外,出现了蔷薇专类园,迷园。 (6).花卉装饰盛行几何形花坛种植花卉→采摘花朵,制成花环与花冠。 (7).园林植物园林树木有悬铃木,白杨,山毛榉,梧桐,槭,丝杉,柏,桃金娘,夹竹桃,瑞香,月桂等。果树按五点式种植,呈梅花形或者V形。应用芽接与劈接进行繁殖园林树木。 (8).出现温室,花园博物馆(Garden Museum)。 (9).园林数量众多,罗马城及其郊区共有大小园林180处之多。 (10).古罗马园林对后世的欧洲园林影响极大。 8.中世纪西欧园林类型: (1).修道院(寺院)园林 (2).城堡园林 (3).中世纪西欧园林的特征 9. 中世纪西欧园林特征: (1).游乐园(Garden of Pleasure)园林:寺院园林与城堡园林都由实用→装饰性与娱乐性。 (2).迷园:用大理石或者草皮铺路,以修剪的绿篱围在道路两侧,形成图案复杂的通道。 (3).开放型结园(Open Knot Garden)与封闭型结园:用低矮绿篱组成图案的花坛,空隙不种植物者为开放型,种植物者为封闭型。(4).小型猎园:在大片的土地上围以墙垣,内种树木,放养鹿、兔以及鸟类的小型动物供狩猎游乐。 10.波斯园林特征: (1).十字形水系布局。如‘伊甸园’分出的四条河。 (2).有规则的种树,在周围种植遮荫树林。 (3).栽培大量香花。

造园史_两宋

第五章两宋时期的园林 第一节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概述 第二节两宋时期的园林 第三节两宋时期园林的特点 第一节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概述 一、宋太祖(北宋)建都开封(东京) 二、南宋(1138年)定杭州为“行在”,改名临安 三、宋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四、宋代政治的特色 五、宋代的科学、建筑及园林等技术方面的成就 都城东京(1) 东京: 规划沿袭北魏、隋唐以来的皇都模式,但城市的内容和功能己经全然不同,由单纯的政治中心演变为商业兼政治中心。坊里制名存实亡,内城、外城的干道除天街外几乎都是商业大街。内城南部和外城东南的商业区尤为繁华,商店,茶楼、酒肆,瓦子等栉次鳞比,大相国寺内的庙市可容纳近万人。五丈河,金水河、汴河、蔡河贯穿城内,东京共有三重城垣:外城、内城、宫城。 北宋东京旧城平面示意图 天街:是城市中轴线上的主要干道,从宫城的“宣德门”----内城“朱雀门”往南----外城南正门“南薰门”. 都城东京(2) 东京的城市绿化很突出,市中心的天街宽二百余步,当中的御道与两旁的行道之间以“御沟”分隔,两条御沟“尽植莲荷,近岸植桃,梨,杏,杂花相间。春夏之间,望之如绣,其他街道两旁一律种植行道树,多为柳、榆、槐,椿等中原乡土树种。 二、南宋定杭州为“行在”,更名“临安” 1127年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逃往江南,建立半壁河山的南宋王朝,1138年定杭州为“行在”,改名临安。 临安:是在吴越和北宋杭州旧城的基础上,增筑内城和外城的东南部而加以扩大。 三、宋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中国封建社会到宋代已经达到发育成熟的境地,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无论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两宋都占着重要的历史地位,而文化方面尤为突出。中唐到北宋,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化阶段。 宋文化方面的这些特殊情况刺激了文人士大夫的造园活动,民间的士流园林更进一步文人化,又促成“文人园林’’的兴起。 四、宋代政治的特色 宋代,是一个国势羸弱的朝代。轻武重文,文人的社会地位比以往任何时代都高,文官之地位和所得的俸禄均高于武官。 五、宋代的科学、建筑及园林等技术方面的成就 世界文明史上占极重要地位的四大发明完成于宋;在数,天,地,物,化,医学等自然科学方面有许多开创性的探索; 建筑技术方面,李明仲的《营造法式》和喻皓的《木经》是官方和民间对当时发达的建筑工程技术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宋的观赏树木和花卉的栽培技术在唐的基础上又有提高,出现嫁接和引种驯化的方式。当时的洛阳花卉甲天下,素有花城之称。 宋代的园艺栽培出现嫁接和引种驯化的方式 周叙《洛阳花木记》细致收录洛阳城中各种花卉,记载了近六百个品种的观赏花木:牡丹103种、芍药132种、梅6种,杏16种、梨27种、李27种、樱桃11种,石榴9种,林擒6种、木瓜5种、奈10种、刺花37种、草花89种、水花19种、蔓花6种;还有具体的栽培方法:四时变接法,接

中国园林史资料题目

中国园林史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1、发展四阶段:第一阶段以为目的(原始时期); 第二阶段主要为统治阶级服务,具和,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寄托为主要目的,造园由、、来完成(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 第三阶段出现公共园林,园林规划转化为,开始重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由职业造园师设计园林(工业时期); 第四阶段出现,园林绿化以改善生态环境和创造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为根本目的,建筑、城规和园林相互影响。 2、和是中国园林最早的雏形文字。 3、园林四个基本要素:、、、。 古典园林发展的自然背景和人文背景 4、是民间造园的主流,也是涵盖面最广的园林风格。 5、意识形态方面,、、、影响中国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6、按园林选址和开放方式分为和,天然山水园又分为、和;山地园有、、,水景园有、、,山水园有、、。 7、按园林隶属分为、、;皇家园林魏晋南北朝后分为、、。 8、私家园林包括、、。 9、非主流园林类型有、、、。 古典园林史分期 10、生成期皇家园林是主流,特点是园林、,转折期和兴盛,初步确定了园林美学的思想,全盛区基本形成了园林体系的风格特征,成熟期形成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成熟后期园林更趋于精致,但暴露了衰败的倾向。 古典园林的特点 11、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是、。

12、假山包括、、。 13、古典园林能显示其高于自然的特点,主要得之于,被认为是最佳的成景姿态。 14、中国古典园林强调和的融揉,建筑的作用是、、。 15、园林景物需要景观和动观,其诗画的情趣通过、、等来表达。 16、园林意境的含蕴的三种表达:第一,;第二,;第三,。 17、园林美学的四大范畴是:、、、。 二、名词解释 1、园林: 2、人工山水园 3、天然山水园 4、叠山 5、塑山 6、置石 7、璧山 8、峰石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公元前16世纪—公园220年) 一、填空 1、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和,囿,起源于狩猎,关涉栽培、圈养,已经具有园林雏形,台,关涉通神、望天。 2、园林雏形的最初功能是、、、。 3、中国古典园林的三个源头是、、。 4、促成园林向风景式发展的社会因素是山水审美观念的成立,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是、、。商周 5、夏商周的社稷之木为、、。 6、贵族园林是皇家园林的前身,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殷纣王的和周文王的、、。 7、鹿台的功能是、、。 8、文王后,成为政治地位的象征。 9、辟雍象征和,兼具坛和庙的功能,是之后建置在最高学府太学中的辟雍和沣池的前身。

古代西方园林史整理

规则式园林 园林的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狩猎社会的园林:自然从属型社会 第二阶段:农业社会的园林:自然顺应型社会 第三阶段:工业社会的园林:自然征服型社会 第四阶段:现代社会的园林:将朝人类与自然处于共生关系的自然共生型社会发展,生物多样性将成为评价园林绿地的标准 第一阶段狩猎社会的园林:自然从属型社会 认识水平不高,以宗教信仰园林空间为主 第二阶段:农业社会的园林:自然顺应型社会 世界各地园林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 三个共同特点:1、园林为统治者、贵族、宗教者等少数人所有与享用;2、园林空间为封闭的内向型;3、以追求精神享受为主,多忽视生态与环境效益 第三阶段:工业社会的园林:自然征服型社会 18世纪中叶,英国的产业革命带来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20世纪,自然征服型(工业)社会的后果导致了地球环境的急剧恶化,主要表现在地球温暖化、酸雨以及野生生物的灭绝等。对于城市环境来讲,主要带来了三大问题:1、城市人口爆发性增长;2、人类生态系的突出;3、人工环境领域的扩大。 在这一时期。人类在创造便利与富裕生活社会的同时,正在破坏着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园林出现了公园、都市绿地系统、田园都市等。 第四阶段:现代社会的园林 将朝人类与自然处于共生关系的自然共生型社会发展,生物多样性将成为评价园林绿地的标准 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 代园林(公元4世纪之前) 埃及园林、巴比伦园林、希腊园林、罗马园林 中世纪欧洲园林(5-15世纪) 中世纪西欧园林伊斯兰园林

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15-16世纪)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17世纪)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18世纪) 近代城市公园(19世纪) 现代风景园林(20世纪) 西方园林的艺术形式 规则式园林 又称建筑式、几何式、图案式等园林; 西方园林的传统样式,以意大利、法国园林为代表。 规则式园林在20世纪得到广泛的更新和进一步发展。 不规则式园林 又称自然式园林,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传统样式; 在西方园林艺术史中以英国园林为代表。 中国和英国园林似乎仍停留在历史中未能发展。 折中式园林 又称混合式园林; 将规则式与自然式融为一体的园林形式; 19世纪中期出现之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更加盛行。 一.古埃及园林 古埃及园林概况 埃及文明的发展首先得益于尼罗河。每年尼罗河水定期泛滥之时,夹带着大量泥土奔腾而下,淹没了两岸的土地。大水退后留下一层宜于农业生产的沃土,覆盖在河流两岸及三角洲上。 有关埃及园林的史料可以上溯到大约公元前2700年的斯乃弗罗统治时期,在墓穴中有描绘园林的形象。由此推论,从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2160)开始,埃及就有了种植着果木和葡萄的实用性园林。这些广泛分布在尼罗河谷中的面积狭小、空间封闭的实用园,便是埃及园林的雏形。此时园内的灌溉系统设置已经十分精心了。 古埃及游乐性园林的出现,是在新王朝时期之后。园内最初只有一些乡土树种,如埃及榕、棕榈等,后来又引进驯化了黄槐,石榴,无花果等。古埃及园林的实物虽已荡然无存,但是,从流传下来的壁画、雕刻中,人们仍可以大致了解其风貌。 奈巴蒙花园阿美诺菲斯三世时代陵墓壁画 古埃及园林类型 根据史料所载,古埃及园林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 宅园 古埃及宅园的建造,在十八王朝时期(始于公元前1570年)出现高潮。 圣苑 埃及的历代法老都十分尊崇各种神祗,为此营造了大量圣苑。据记载,在拉穆塞斯三世(Ramses III,公元前1198-1166年)统治时期,这位法老共设置了514处圣苑。当时的庙宇领地约占全埃及耕地的六分之一,可见其盛况。

宋代园林风格简介

宋代园林风格简介 简述宋代园林的风格特色 摘要:南宋和北宋(公元960—1271年)是中国古典园林进入成熟期的第一个阶段。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把园林推向了成熟的境地,同时也促成了造园的繁荣局面,意境的创造在宋代文人园林中普遍收到重视,善于借助景物题署的“诗化”来获致意外之诣,含蓄深远,耐人寻味。简远、疏朗、雅致、天然的文人园林风格特征对三大类型园林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相互渗透,互相融合,形成了中国山水园林的独特艺术风格,从而影响了亚洲汉文化圈内的广大领域。 关键词写意化文人园林山水园林简远疏朗 1.总说 中国的封建社会到宋代已经达到了发育成熟的境地。是我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属于写意山水园林范畴。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无论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两宋都占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文化方面则尤为突出。从中唐到北宋,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首先,作为传统文化主体的儒、道、释三大思潮,都处在一种蜕变之中。儒学转化成为新儒学一理学;佛教衍生出完全汉化的禅宗;道教从民间的道教分化出向老庄、佛禅靠拢的士大夫道教。从两宋开始,文化的发展也像宗教政治制度及其哲学体系一样,都在一种向内封闭的境界中实现着从总体到细节的不

断的自我完善。文化艺术已由面上的外向拓展转向于纵深的内在开掘,向精微细腻的方向迈进。正如著名史学家、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⑴。”园林作为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在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亦“造极于赵宋之世”

进入完全成熟的时期,并流传海外。韩国和日本在两宋期间大量吸收中国传统的宗教文化、造园理论、绘画、茶道、艺术等方面的精华,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造园文化和艺术风格。 2.形成的原因 两宋时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的发展和内容均趋于定型,造园的技术和艺术达到了历年的最高水平,形成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高潮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有:1经济的高度繁荣。地主小农经济发达,像东京、临安这样的圭寸建都城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漕运、陆运方便,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空前繁荣,资本经济开始发展。传统的坊里制已经名存实亡,转而形成繁华的商业大街,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就是汴梁虹桥繁华的大街景象⑵,为园林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发达与国势羸弱的矛盾状况,形成了宫廷和社会生活的浮荡、奢靡的繁华。在这种氛围下,上至帝王,下至平民,大兴土木、广营园林。2、科学技术的进步。宋代的科学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四大发明、数学、天文等自然科学方面取得瞩目成就。建筑技术方面,以李明仲的《营造法式》和喻皓的《木经》成为官方和民间对但是发达的建筑工程技术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另外,在园林的观赏树木和花卉的栽培技术方面有所提高,园艺技术发达,出现了嫁接和引种驯化的方式,各种花卉栽培的方法和书籍如雨后春笋般浮现。3、文人占社会的主流地位。宋代重文轻武,文人的社会地位举足轻重。许多大官僚同时也是知名于世的文学家、画家和书法家,由于特殊的身份地位和文化修养,刺激了文人士大夫的造园兴趣,他们有的直接参与园林的规划设计,有些著写“园记”描述,促成了“文人园林”的兴盛。和隋唐园林风格相比,两宋园林规模缩小,规划设计趋于清新、精致、细腻。另外,在文人士大夫阶层中,除了传统的琴棋书画等艺术活动外,品茶、古玩鉴赏和花卉观赏也开始盛行。而进行这些活动需要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场所,那就是园林。4、诗词、绘画艺术造诣达到顶峰。在宋代,画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地位。上至皇帝、下至群臣、百姓,大力宏扬绘画之风,在画坛上呈现为人物、山水、花鸟鼎足三分的兴盛局面,山水画尤其受到社会的重视而达到最高水平,以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方法表现士大夫心目中的理想境界,阐述了“对景造意,造意而后自然写意,写意自然不取琢饰”。两宋的山水画都十分讲究以各种建筑

中国园林发展的几个阶段Word文档

中国园林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萌芽与形成期 中国古典园林的萌芽期主要包括原始社会和先秦奴隶时期及秦汉时期,这个时期的园林建筑主要是以皇家及贵族的宫苑为主,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依托。春秋战国时期是萌芽时期的一个转折期,园林从商周时期娱神的“高台”形式转变成建筑群的形式,并且随着制造技术的提高,建筑结构也变得相对清晰明了化,加之以文化艺术领域出现短暂的活跃期也使园林艺术在性质上有一个根本性的提高,园林审美观初步形成。道路秦汉时期,园林则成为了帝王游乐生活的地方。这个时期的园林不仅在布局上以“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思想建造,并且在建造意境上也形成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如秦始皇为了达到长生不老,模拟蓬莱神话中的“一池三山”的布局形式建造园林,尽管这只是个人的意识行为,但这种性质却确定了山水园林的主体地位。 1、秦汉时期,私人园林也有发展,民间构住宅旁建造的小园林也是相当普遍的。在私人宅邸中,人们对庭院布置相当重视,庭院的绿化已经成为宅邸装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先秦时期,造园行为已经初具规矩和规模,在原先以生存为目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娱乐、游戏及祭祀等建筑。这时期的园林大都设置了高台,其目的是为了通神明、察灾情等,但是后来随着园林中景致成分的提高,高台的游赏作用逐渐被强调了出来。 3、园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先民们学会耕作,建立村落。这时候的园林更多的是为了遮蔽风雨,实用性意义更强。而这种以居住为目的的造园活动最初的建园意识则是对于环境的改造,如栽花植树等。 二、转折期 转折期主要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三百多年的动乱时期里,各地大小政权分裂割据,都纷纷在自己的首都修建宫苑,这就形成了一个园林兴建的高峰期。这一时期宫苑园林的布局更趋规范化,南北中轴线的形式开始更加清晰化,贵族和贫民分割在两个不同的区域,一些功能性的建筑也与居住区分隔开。这时期私家园林也开始兴起,由于这时期盛行的山水田园风情,加上一些文人作诗来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所以私家园林在这时期主要以山水为主题,形成一种新的园林形式。寺庙园林也开始体现,并以很快的速度遍及了大江南北,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足以见寺庙建筑当时的兴盛程度。 政权的割据使得各国统治者纷纷兴建官苑,由于统治者的支持,造园活动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兴旺,园林快速发展,思想的解放也促使园林艺术更上一层,在满足人们物质的同时,还注重精神上的享受。 1、战争的影响使得人们的思想意识有了很大的改变,否定了秦汉时期长生不老的人生观,取而代之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而在园林中的具体体现则是寄情于山水,将士族的隐逸思想发展到园林中。 2、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艺术的各门类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包括山水画、山水文学等,这些对园林的发展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自然美和生活美的结合让人们的审美意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也成为后世人文化人园林基本特征之一。 3、私家园林在这一时期基本普及。这时期私家园林是秦汉时期普遍的贵族府邸宅院和这时期文化士族的隐逸生活的基础上的发展,以山水为主题,形成一种新的园林形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