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六年级语文笔记

小学六年级语文笔记

小学六年级语文笔记
小学六年级语文笔记

第一课《长江之歌》

1、《长江之歌》是电影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词,形象地描绘了长江( )的情境,显示出它( )歌颂了( )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 )

2、第一小节从( )入手,抓住了长江( )特点。第二小节从( )入手抓住了长江( )的人文特点。

3、“挽起高山大海”“哺育各族儿女”写出了长江( )的情怀,写出它无私的力量。

4、第2小节中“远古”“未来”写出了( )“巨浪荡涤着尘埃”写出了( )“灌溉花的国土”“推动新的时代”再次见证了( )不仅( )还( )。

5、“春潮”“惊涛”是长江的( )

6、“挽起高山大海”“哺育各族儿女”写出了长江( )的情怀,写出了她的无私力量。

7、诗歌的情感主线是( )诗句是( )。

8、有关长江的诗句( )。

第二课《五彩池》

1、表现颜色的词语中带有水果颜色的有( )等。

2、作者用大量的( )等修辞手法为我们讲述了五彩池的( )表达了作者对( )。

3、五彩池的特点是( )。

4、五彩池是美丽的,美就美在( ),神奇就神在( )。

5、池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一是:( )二是:( )三是:( )。

6、第三段中的比喻和排比,写出了( )。

7、第四段中的比喻写出了( )。排比写出了( )。

8、第五自然段中比喻排比写出了( )。

9、理解开头和结尾( )。

第三课《七月的天山》

1、课文的写作思路是( )。

2、课文的写作顺序是( )。

3、作者重点从天山的( )三方面展示了天山的美景。

4、第三段“蓝天衬着……银灰的暗花。”作者把( )比喻为( )( )比喻成( )说明( )。作者的想象是( )。

5、第三段中“那融化的雪水……开的莲花”连用了( )三个动词,写出了( )。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写出了雪水( )溪流抛起的浪像( )。

6、第四段中的“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细碎的日影。”“白皑皑”写出了( );“蜿蜒无尽”是说( );“重重叠叠”说明了( )。( )与( )相照应,“重重叠叠驳驳”重叠词的运用( )。

7、第五段中描写花海的排比句作者精确用词把天山的( ),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写出了( )赛过八寸的玛瑙盘写出了花的( ),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写出了花的( )。

8、第三段的写作顺序是( )。

第四课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

1、本文的语言比较独特大量用叠词,对偶句不仅使文章( ),还使文章具有一种( ),使我们在诵读时,在脑海中就浮现出( )感受到水乡孩子那份( )。

2、绍兴的乌篷船是( ),是( ),是( ),是( ),是( )是( )。

3、绍兴的桥( ),载满了( )承载了( ),留下了( )。

4、暗下来了,这是进了桥孔了;亮起来了,亮起来了,这是出了桥孔了。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写法,写出了( ),让我们感受到了( )。

5、开头的童谣( )结尾的谜语与开头( ),尽现了( )。

6、上下桥的规矩让我们感受到了( )让人( )。

7、课文第三段从( )等角度写作者( )“滑过去”突出了( )。

8、第四段作者对船夫的( )描写,写出了( )动作描写写出了( )。

9、第六段的比喻句,写出了( )。

本文通过对绍兴的船和桥及其与孩子们生活联系的描写,抒发了( )的情感。

第五课山海关

1、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登临这座雄关的( )热情歌颂了山海关的( )肯定了( )而抒发了( )。

2、第一段( )。

3、第三段中“铮铮响、思慕已久、名不虚传”写出了( )。

4、作者通过写( )突出了雄关的( )

5、第五段中“蜿蜒而来、伸展开去、直冲下来、一头扎向”几个动词( )让山与海遥遥相连。“脖颈之上;山水之间;咽喉之地”用形象贴切的( )和( )准确的写出了( )将其( )表达的淋漓尽致。

第七课最美好的礼物

1、课文讲述了( )

2、文中的小男孩具有( )和( )。

3、保罗对这个素不相识的小男孩竟发出了( )的邀请,这是出乎意料的,说明( )

4、故事的结尾也出乎意料( )从保罗的行动中,我们能感受到( )

5、保罗猜错小男孩第一次是( )。第二次是( )。

6、第十三段中的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 )动词有( )

7、第十四段小男孩对弟弟说的话,不仅仅是( )更多的是( )

8、第十五段中“他们三个人便开始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假期之旅”。小弟弟难忘是因为( )小男孩难忘是因为( )保罗难忘是因为( )

9、在这个圣诞夜( ),课题中的“最美好的礼物”是指( )

10、课文传达给读者的最美好的礼物是( )

第八课有月亮的晚上

1、课文记叙了在有月亮的晚上,为了( )

2、文章的写作思路:( )

3、本文的中心句是( )这句话既写出了( )也写出了( )表现了作者( )

第九课成全一棵树

1、本文记叙了( )。

2、本文以( )为线索实质上是写( )。

3、成全的意思是( )本文孩子成全了( )母亲成全了( )其实成全就是( )。

4、课文的主题是( )

5、“一拐一拐”在文中多次出现,第一次出现是为了交代( )其它是( )。

6、“这棵树能长大吗?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为什么?( )

7、促成母亲做出一项最伟大决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是( )

8、学习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 )

9、孩子是( )的人。

10、对题目的理解:( )

第10课:

1、这篇课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 )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文章。

2、题目中的“伯父”是( ),“先生”则表现出( )。

3、课文从( )揭示了( )

4、全文共分五部分,分别是( )。

5、谈《水浒传》体现了( )。笑谈“碰壁”表现了( )。救助车夫和关心女佣放映了( )。因此说明鲁迅是一个( )的人。

6、第一部分与其他部分是( )关系。

7、第一段中“我呆呆的望着…泪珠就像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这句话是( )。

8、第一段伯父受人爱戴突出一个字( )。

9、第2段中“哈哈!还是我记性好。”听了伯父的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受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在马马虎虎了。这句话中伯父笑着说“还是我记性好”表面上是在( )实际上是( );“我”又羞愧又悔恨,说明( ),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说明( )。

10、“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运用了( )的手法,暗示了( ),意思是( )。此句表现了( )。

11、、“四周围黑洞洞的”指( );“把鼻子碰扁了”暗示了( )。表现了( )。

12、“这时候,我清清楚楚的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的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这里两个“清清楚楚”强调了( )他“变得那么严肃”手“半天没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等( )的描写,说明( ),这句话表现了( ),这里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个( )的人。“严肃”“叹气”写出了( )。“按在我头上”中“按”写出了( )。13、救助车夫中九个动词“扶、蹲、半跪、拿、夹、拿、洗、敷、扎”表现了鲁迅兄弟俩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关心)凸显了( )。

14、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一个( )一个表情( ),再现了( )。

15、解释词语

追悼: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恍然大悟:

饱经风霜:

16、本文的中心句是( )。

11课:心的翅膀

1、新的翅膀指( )。

2、《心的翅膀》选了一段( )作视点,对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进行( )结果身为工程师的丈夫( );身为小学数学老师的同事( )而我的学生四年级的孩子却( )。不由让人发出感慨( )。

3、通过本文受到的启示( )。

4、解释词语:

神秘兮兮:

哑然失笑:

大喜过望:

绞尽脑汁:

心急如焚:

5、对中心句的理解:( )。

6、想象的名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12课:百合花

1、作者( ),课文讲述了( )的故事。

2、百合成长的过程( )。

3、本文运用了( )的手法,通过层层( )塑造了一个( )形象。

4、第一段镇南关“偏僻遥远的山谷”意味着( )“数千尺高的断崖”预示着( )“长得和野草一模一样”表明( )。

5、“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的挺着胸膛”。感受到( )。

6、面对野草明里暗里的嘲笑面对蜂蝶鸟雀的劝导,百合( )。

7、第4段至第8段写的是百合在顽强地生长过程中,在努力地开花过程中( ),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的( )。

8、第10段中的“泪滴”理解:( )

9、面对赞赏百合依旧不为所动,本色不改,这是多么( )的品质。

10、这是一株( )。

11、启示:( )

12、生活中像百合一样的人有:( )等。

13、励志名言:

(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14、背诵课文第8段到第10段。

13课:世界的边沿在哪儿

1、文章以( )为线索,描写了疑问的产生,以及杨卡对这个疑问的思索及探寻,杨卡是一个( )。

3、杨卡为了找到答案,做了很多努力:( )首先是独自思索( )问了身边的亲人,( )自己决定问太阳( )杨卡决定到学校和书本中去找答案。

4、第1段至第4段中的景物描写( ),又( )给我们展示了一副( )的画面,突出了景物( )的特点。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

5、第9段到第12段是按照季节描写了四季的太阳,把太阳刻画成了一个性情丰富的人。作用( )。

6、第7段中的两个叹号,我们可以读出( )。

7、本文记述了( )的故事,表现了他( )赞美了他( )。

14课:壮哉,少年游

1、作者( ),作者引用( )。

2、题目向我们传达了两种意思:( )。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古人的一种求知模式,也是古人自我修养的途径。

4、汉代史学家( )通过游历,为后来撰著《史记》奠定了基础( )通过游历写成一部( )的许多诗篇都是关于游历的如《钱塘江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宿紫阁山北村》“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忆江南》中“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还有课本中的( )。

6、第3段写出了司马迁对旅行的热爱。从三个方面体现的( )旅行方式( )旅行特点( )列举具体做些什么。

7、第4段中“踏勘”的意思是( )句中“三十年从未停止过旅行,北至燕晋南至大海,西至云贵川。”说明( )句子中的顿号说明( )。

8、游历的作用( )

15课:为“我不能”举行葬礼

1、文章记述了( )

2、题目中“我不能”指( )。

3、第2段中当我走进…莫名的兴奋让我感受到( )。

4、“我满腹疑惑地坐下来继续观察”通过( )的( ),让我们感受到( )。

5、第10段中“唐娜老师和学生….挖起坑来”。这一句简单的描述背后透漏出唐娜老师的一种教育思想,她让每个学生都亲自参与挖坑的过程,一起埋葬“我不能”,这样学生才能切身感受到“我不能”已经被埋葬了,才能真正解开我不能的心结,让学生心中感到一种彻底的释然和轻松)。

6、唐娜老师在念悼词时的表情是( )的,括号中的词语让人们感受到唐娜老师对这件事( )的态度,从而感受到唐娜是一位( )。

7、第13段段意( )。每天“朝夕相处”说明( ),“学校,市政府、议会、甚至是白宫”说明( )。

8、第17段第一句话,让我感受到( )

9、第4段中“认真”一词让我们看到了( )。

10、这次葬礼不是为人举行的,而是为( )举行的葬礼。埋葬的是( ),找回的是( )。

11、、有关树立自信的名言: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狄更斯。

16课:《世界儿童和平条约》

1、1986年9月25日,世界儿童集聚( )共同签署了( ),这个条约用诗歌的形式,以儿童的视角,儿童的情感发出( )的呼声。

2、全文共分三个小节。第一节以( )的方式表现出了孩子们( )第二小节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表现出对和平的祈盼。

3、第一小节中“这一切”指( )

4、第二小节中“遍地彩虹”指( )

5、这首条约表达了( )。

17课:《相片》

1、本文作者( )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代表作( )。

2、课文叙述了( )借以表达( )

3、这是一张( )的相片。相片的来历是( ),寄这张照片的原因是( )

4、良民证上的引号的作用是( )

5、本文通过( )描写推动故事的发展青年妇女的( )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这些变化( )。

6、对第7段的理解( )。

7、第6段妇女的语言描写,交代了相片的来历,表达了当时的害怕心理同时表达了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

8、第10段妇女语言描写解释了( )

9、第12段点明了文章“这就是一个青年妇女……..的主要内容”。“这”指( )

10、第12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高度赞美了抗属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支持抗战的崇高品质和丈夫英勇杀敌的气概。“崇高的心意”指( )。

11、本文的写作特点:( )以小见大( )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了人物性格。

18将军与孤女

1、课文记述了( )

2、文章是按( )即( )

3、课文第6段通过对聂荣臻的( )的描写、充分体现了( )

4、第7段为了安全地把两个日本小姑娘送回日军驻地,聂荣臻给日本军官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充分体现了( )

5、第8段中敌人虽然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和儿童,但是我们决不能上海无辜的日本孩子,通过( )体现了( )

6干戈化玉帛的意思是( )干戈的意思是( )

7 兵戎相见的意思是( ),兵戎的意思是( )

8、义正词严( )无辜( )

19 阳光下的皮肤

1本文主要写( )

2、题目的含义是( )

3、本文的中心句是( )

4、第17段中“我”的( )描写表达了( )

5、第20段表达了( ),其中我们是黑皮肤,可他也是阳光下的肤色,这句话写出了( )

6、第21段中“他们立刻对我报以热烈的掌声”原因( )

7、我从桑巴哈和多列尔的话中体会到( )

20课:《地球万岁》

1、《地球万岁》是一首献给( )的诗。它以昂扬的笔调讴歌了地球( )希望人类能( )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

2、“美好的一切”是指( )

3、第一小节中的第二句话运用了( )的手法,表达了( )。

4、第三小节中“不管…..沙漠也是大家的”是人以丰富的想象反复强调( )。

5、地球教导我们( )。

6、第4小节写(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的( )

7、厮杀争斗中作者用整齐的句式渲染了( )。

8、“颤抖”写出了( ),“朋友”写出了贪吃者的残忍。

9、第4小节最后一句话连用三个“还有”以及省略号好处是( )。

10、第5、6小节热切的企盼泯灭怨仇享受地球上美好的一切,“美人鱼”是善良和美的化身,橄榄枝象征和平,诗人巧妙的运用这两个人们熟知的象征表达了丰富的内涵。

11、第6小节“人人都珍惜…..每一条溪流真切表达了( )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12、第3小节和第4小节( )与儿女们的行为形成了强烈的( )引发人们深刻的反思。

13、始终运用了大量的( )( )。

14、诗人传达出人类共同的心声是( )这既是( )也是( )更是( )。

15、写下对地球的美好祝愿,地球万寿无疆青春永驻。

16、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拥有美好的一切?

热爱和平,保护生态环境。

21课:《词二首》

一、宋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1、解释词语:著( )苦( )任( )妒( )零落( )

2、诗意:上阕:生长在驿站之外断桥边的梅花无人过问,自开自落,天气已是黄昏,梅花正困孤无靠而发愁时,还有遭受狂风暴雨的摧残。下阕:梅花无心与百花争春,任凭鲜花妒忌,即使是凋落成泥化作尘土,依然保持那一份清香。

3、“断桥”点明了( )“黄昏”暗示了( )“更著”写出了( )“苦”从侧面讽刺了群芳。“碾”显示了( )。

4、整首诗体现了( )

5、“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表达了(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表达了(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表现了诗人( )

6、上阕写( )下阕写(梅花的气节)

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1、解释词语犹( )俏(俏丽)烂熳( )

2、诗意: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犹吧春光迎来,虽然正值悬崖结下百丈冰的时候,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竟放,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告。等到山花开满大地时,梅花在花丛中欢笑,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

3、风雨和飞雪写出了( ),春日和春到象征着( )以梅花象征( ),俏既能表现( ),有象征着( )“飞雪迎春到”体现了作者( )“已是悬崖百丈冰“承接( )形象地表现了( ),诗人用( )衬托( ),突出了( )

三、两首词的异同点

共同点:1.都是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2.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赞颂了梅花的高贵品质。4、两位作者都以梅花自比。

不同点:1,两首词的感情基调不同,陆游的感情基调定在“愁”字上,反映了他低沉孤傲的心境,而毛泽东定在“笑”,说明他乐观、充满信心。2 词中梅花形象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相同,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毛泽东笔下的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尚、不与群芳争春。

四补充

1、“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表达了作者( )

2、“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借梅花赞颂了( )

3、“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借梅花赞颂( )

4、词牌还有( )等。

5、描写梅花的诗有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陆游的《梅花绝句》: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陆游的《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2课:《跳水》

1、作者是( ),还学过他的文章( )。

2、作者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惊险故事,( )

3、故事以( )写的,围绕( )

4、猴子的放肆是故事的( ),猴子对孩子的挑逗把故事引向( ),放肆在文中的意思是( )

5、水手的三次大笑对猴子的放肆和孩子深陷险境起着( )的作用,分别在第1、2、3段中。

6、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 )

7、要关注猴子和孩子的( )描写。

8、“这时候,甲板上水手全都吓呆了”这句话从( )。

9、第5段中“正在这个时候”指( )“立刻”说明船长( )三个感叹号表明了( )

10、第6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转折。为什么大家觉得时间太长?( )。

11、船长是( )的人。

12、从孩子过于激动而失去冷静,因而陷入绝境的角度受到启示( );从水手们的起哄促使孩子陷入绝境中得到的启示( );从船长身上受到启示( )。

23课:清贫

作者方志敏,他在狱中写了( )

课文叙述了自己被俘虏后国民党士兵搜身时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地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革命情操

文章一清贫为题正是方志敏同志( )

题目《清贫》中清的意思是( 清贫、清白),贫的意思是( )清贫的意思是( )

本文的中心句是( )

第1段中“经手的款项-------用之于革命事业”,表明了( )

第一段中“这在国民党的伟人看来-----具备的美德”其中“伟人”使用时是( )。颇似的意思是( )。矜持不苟的意思是( )

奢侈的意思是( )。筹集的意思是( )

方志敏把敌人搜身这件事称为( )

第二段破折号的意思是( )

第二段中“从我身上摸到-----没有搜出”这是对敌人的( )描写,写出了敌人的( )。

“于是-----吼道”这是对敌人进行( ),写出了敌人的( )

第四自然段的语言描写“我确实一个铜板也没有”这句话说明方志敏( )。“我微笑着淡淡的说”这是( )写出了( ).

第7段中“我不比你们国名党当官的各个都有钱------发财”这句话使用了( )的写法( )

第8段中“他们用怀疑有惊讶的目光--------走吧”作者用( )描写,从( )

第9段是方志敏对自己家庭财产的补充说明。充分表现了方志敏生活的清贫。

“传世宝”原知流传后世的宝物,而在方志敏这里确实几套旧的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所以加引号。“唯一”传世宝充分体现了( )

18、大家说方志敏很清贫,可有人说他很富有,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方志敏物质生活是贫穷的,但他的品质精神却是极为富有的,它拥有的财富是:清正廉洁、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意志坚强等,而这些正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保证。

24课:儿子的采访

1、本课主要讲了( )这个故事说明:理想要切合实际,生活总有无法逃避的压力和不顺,简单的生活最重要,每天能做到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就好.

2、儿子对爸爸说出的三个愿望的反应是( )从孩子的表现可以看出( )

3儿子眼中的爸爸是个( )的人,

4、通过了解爸爸的三个愿望,要理解大人的烦恼和他们成了家庭,为了孩子所做出的奉献,从而在生活中要体贴父母,懂得去珍惜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

5、爸爸为什么有那样的三个愿望?( )

6、你对这样的愿望有什么想法( )

7与理想有关的名言: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25挑柴

1、课文写的诗( )

2、作者第一次挑柴的经历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最深的是( )

3、本文的中心句是(人生的担子不管有多重,咬紧牙、挺住|!) 理解:( ))

4本文的作者是( )《《挑柴》获得( )

5、《挑柴》不仅写出了( )而且写出了( )还揭示了( )

6第三段“可走着走着--- 怎么往回走呀-”写出了( )

7、第七段中“我拨开茅草---我要趴下了”说明( )

8、第八段我的肚子早就饿了,后面看不见了?

9、第十段我挑着沉甸甸的湿柴----火辣辣的说明( )

26碧螺春

1、本文点名了碧螺春的( )还介绍了( )然后依次写了( )

2、课文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三幅画分别是:( )给人的感受分别是( )

3、第四段写( ),让人感受到( ),作者以嗅觉、视觉、听觉)的角度来写的。灵巧、敏捷

表现了(采茶姑娘的心灵手巧。)敏捷写出了采茶姑娘动作迅速而灵敏。”l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是( ),神采飞扬是( )描写,意思是( )

4、第二段写碧螺春的传说作用是介绍碧螺春的来历。“吓煞人香”引号的作用( )“春”引号的作用是( )破折号的作用是( )

5、第三段是( ),作用是( ),茶汛的意思是( )

6、第五段是过渡段,起到( )

7、第六段写( ),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了( )。忽而---忽而---忽而---( )。茶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是( )

写出了茶叶的( )

8茶叶的特点是( ),无怪乎人们称之为“工艺茶”引号的作用是( )

9、碧螺春称之为工艺茶不仅因为( )

10、第七段是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上概括了前面的内容是关于碧螺春的制作,又概括指出了下面要写的内容是关于品尝碧螺春。这样的段落的好处是( )

11、第九段中“有的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还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李,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这句话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12、中国的名茶有( )

27京剧

1、本文是一篇( ),介绍了中国( )

2、中国的戏曲有( )

3、课文介绍了( )

4、这篇课文的表达很具有条理性。

5、京剧的名称早有( )。

6、京剧来源于四个地方剧种:一是:安徽省的徽剧,二是:湖北的汉剧,三是:江苏一带的昆曲,四是:陕西的秦腔,又叫梆子。徽剧是京剧的基础。

7、京剧的艺术表现形式( )以( )为主。

8、人物种类:

28课:用奇谋孔明借箭

1、本文选自(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本文是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

2、四大名著作者及朝代( )。

3、课文右半部分注释。

4、第一段介绍了借箭的原因,第二段写诸葛亮利用鲁肃准备的船只、军士、稻草等物,并瞒过周瑜。第四、五段写诸葛亮趁江上大雾率船赴曹营水寨借箭。实际上是草船受箭,曹军果然上当。第六七段写诸葛亮按时如数交箭挽命,周瑜自叹不如。

5、诸葛亮为什么借鉴成功?

( )诸葛亮有胆识,所以他敢于接受这样的任务。

( )诸葛亮有丰富的天文知识,他能够算定有此大雾可以帮忙。

( )诸葛亮知人善任:他知道周瑜用此方降伏周瑜共抗曹军,他“知鲁肃”,利用鲁肃做好准备,他“知曹军”,算定曹军不敢贸然出击,必定用箭射击。( )诸葛亮神机妙算,用心细致他细致的谋划和安排一切,却不漏声色。

6、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有胆识,知人善任,神机妙算( )

鲁肃:厚道、善良、顾全大局。

曹操:多疑谨慎

7、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 )他料定他造箭时周瑜会故意制造,借机陷害他,并

置他于死地。( )他料到三天后大雾锁江大雾可帮他借箭。( )他料定鲁肃会为他准备好借箭的物品人员。( )他料定他逼近曹军水寨时,曹军不敢贸然出击,必定用箭射击,他借鉴一定成功。

8、草船借箭的成功不仅仅是诸葛亮个人的功劳,还是鲁肃等人的功劳。

9、三国演义的故事除了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笔记空

1、《长江之歌》是电影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词,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情境,显示出它 ()歌颂了()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 2、第一小节从()入手,抓住了长江 ()特点。第二小节从()入手抓住了长江()的人文特点。 3、“挽起高山大海”“哺育各族儿女”写出了长江()的情怀,写出它无私的力量。 4、第2小节中“远古”“未来”写出了()“巨浪荡涤着尘埃”写出了()“灌溉花的国土”“推动新的时代”再次见证了 ()不仅()还 ()。 5、“春潮”“惊涛”是长江的() 6、“挽起高山大海”“哺育各族儿女”写出了长江()的情怀,写出了她的无私力量。 7、诗歌的情感主线是()诗句是 ()。 8、有关长江的诗句( )。 第二课《五彩池》 1、表现颜色的词语中带有水果颜色的有( )等。 2、作者用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为我们讲述了五彩池的( )表达了作者对()。 3、五彩池的特点是()。 4、五彩池是美丽的,美就美在(),神奇就神在()。 5、池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一是:()二是:()三是:( )。 6、第三段中的比喻和排比,写出了()。 7、第四段中的比喻写出了()。排比写出了()。 8、第五自然段中比喻排比写出了()。 9、理解开头和结尾( )。

1、课文的写作思路是( )。 2、课文的写作顺序是()。 3、作者重点从天山的()三方面展示了天山的美景。 4、第三段“蓝天衬着……银灰的暗花。”作者把()比喻为()()比喻成()说明( )。作者的想象是()。 5、第三段中“那融化的雪水……开的莲花”连用了()三个动词,写出了()。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写出了雪水()溪流抛起的浪像()。 6、第四段中的“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细碎的日影。”“白皑皑”写出了( )“蜿蜒无尽”是说();“重重叠叠”说明了()。()与()相照应,“重重叠叠驳驳”重叠词的运用()。 7、第五段中描写花海的排比句作者精确用词把天山的(),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写出了()赛过八寸的玛瑙盘写出了花的(),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写出了花的()。 8、第三段的写作顺序是()。 第四课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 1、本文的语言比较独特大量用叠词,对偶句不仅使文章(),还使文章具有一种(),使我们在诵读时,在脑海中就浮现出( )感受到水乡孩子那份()。 2、绍兴的乌篷船是(),是(),是(),是( ),是()是()。 3、绍兴的桥(),载满了()承载了(),留下了()。 4、暗下来了,这是进了桥孔了;亮起来了,亮起来了,这是出了桥孔了。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写法,写出了(),让我们感受到了()。 5、开头的童谣()结尾的谜语与开头(),尽现了( )。 6、上下桥的规矩让我们感受到了()让人()。 7、课文第三段从()等角度写作者()“滑过去”突出了()。 8、第四段作者对船夫的()描写,写出了()动作描写写出了()。 9、第六段的比喻句,写出了()。 本文通过对绍兴的船和桥及其与孩子们生活联系的描写,抒发了( )的情感。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要求背诵的有全文更好)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1、《学奕》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两小儿辨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盘盂(yú),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第二课:《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 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 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 子的 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

六年级下册语文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笔记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1文言文两则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一个人(原文)(惟弈秋之为听)另一个人(原文)(思援弓缴而射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字义 ①弈:下棋②通国:全国③诲:教导④鸿鹄:天鹅⑤援:引.拉⑥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⑦俱:一起⑧弗:不⑨矣:了 10、为:因为 11、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12、善:善于、擅长 3.《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告诉我们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 4、《两小儿辩日》的作者是(列子),他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这篇文章选自(《列子·汤问》),其中包括着名的寓言故事(《杞人忧天》)(《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等。 5.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论语》一书。《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着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6、字义 1辩斗:辩论、争论 2以:以为 3去:离 4日中:正午 5及:到 6苍苍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7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 8汤:热水 9决:判断 10汝:你 11知:通“智” 练习题 一写出“之”字在各句中的意思: 1弈秋,通古之善弈者也。(的)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弈秋的教导)(鸿鹄)

最新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学习笔记.doc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学习笔记 遂城三小叶寿文 通过学习本册教材我认识到编者能准确诠释先进的课程理念, 能正确把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 在保持第三学段整体风格的基础上, 做了一些新的探索。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 共设计了八个专题, 依次是:感受自然 , 祖国在我心中 , 心灵之歌 , 珍爱我们的家园 , 初 识鲁迅 , 轻叩诗歌的大门 , 人与动物 , 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 “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 , “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 , 采用的是 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 , 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 料”两大部分。除去第六组 , 共有课文 28 篇, 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 14 篇。这七组教材 , 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 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 4 篇课文 , 精读课文两篇 , 略读课文两 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 , 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 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 , 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 回顾 ?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 , “交流平台” “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 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 其中 , “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 “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二、教材的基本特点 1、选文质量更高

本册教材保留了老教材的一些优秀文章 , 如《詹天佑》、《穷人》等 , 新增选了一些课文 , 如《草虫的村落》〈中华少年〉〈这篇土地是神圣的〉等 , 特别是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 , 精选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为阅读的材料 , 让学生通过学习 , 对诗歌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还在“回顾 . 拓展”中编入了古诗词、名言警句等 ,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教材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 设置了关于爱国主义的“祖国在我心中”专题、关爱他人的“心灵之歌”、环境保护的“珍爱我们的家园”、艺术情操的“艺术的魅力”等 , 还有关于人物的“初识鲁迅”。 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 都根据语文学习的目标, 既充分关注人文内涵, 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 使学生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掌握了读写的方法。 本册的读写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 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 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 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其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 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册 学习的重点。 2、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 教材编写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发展的实际情况 , 尊重学生书写发展的特点和认知的规律。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全集

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夕阳滑落的景象美妙绝伦,一点儿也不比日出逊色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被蓝透了的海水围着,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蓝蓝的天与蓝蓝的融成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挺拔俊秀的椰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暖地搔着人们的脚板,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 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金红色,热烈一片 时光悄悄地溜走,暑气跟着阵阵海风徐徐地远离。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一挨到海面,又平稳地停住了。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顽皮地蹦跳。大海失去了原色,像饱饮了玫瑰酒似的,醉醺醺地涨溢出光与彩。人们惊讶得不敢眼,生怕眨眼的那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哦,这就是三亚的落日! 烟台的海 中国的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居多,北面临海的却很少。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冬天,深褐色的海面显得很凝重。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的掠过这片海域。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每到这巨浪拍岸的日子,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纷纷顶着寒风跑到岸边,观赏这蔚为壮观的景象。还有的不顾被浪花打湿衣服,站在岸边,以那数丈高的浪花作背景拍照留念,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春天,海水变得绿盈盈的。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大海也不例外。脱去冬装的渔民们驾船驶过平静的海面,到养殖区去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夏天,来自南太平洋的风使许多南面临海的城市感到湿漉漉的,而这股带着潮气的风经过胶半岛崇山峻岭的阻拦、过滤,到达北面临海的烟台时,只剩下凉爽和惬意。因此,夏日烟台的海常水平如镜,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清晨,太阳像被水冲洗过的红色气球,飘飘悠悠地浮水面,海面上拖着长长的倒影,每一次的海边日出都使人如痴如醉。傍晚,平静的海面倒映着万灯火,岸边的石凳上坐满了游人,他们脚下,是海浪与堤岸的呢喃细语 走出夏日的浪漫,烟台的海步入秋的高远。久居这座城市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一到立秋天,海水立刻变得格外湛蓝,天空也显得格外明朗,较之昨日,空气中立刻就有了秋的凉意。告了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渔家驾船出海了,轮起锚远航了… 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壮丽的舞台。世世代代的烟台人在这里上演着威武雄壮的活剧。 记金华的双龙洞 1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

最全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笔记

最全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笔记 涵盖:字母表、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拼写需注意事项、量词、关联词、修辞方式、标点符号、歇后语、句子。 爸爸妈妈们快为孩子收藏起来吧! 01 字母表(音序表) Aa B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注:其实就是英语26个字母的大小写,只是读音不同。 02 声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03 韵母 1、单韵母:a o e i u ü(6个) 2、复韵母:ai、ei、ui、ao、ou、iu、ie、üe、er(9个) 3、鼻韵母:(前鼻音)an、en、in、un 、ün(后鼻音)ang、eng、ing、ong 04 整体认读音节 zhi 、chi、shi、ri、zi、ci、si、ye、yi、yin、ying、wu、yu、yue、yun、yuan (16个) 拼写需注意的事项 1、j、q、x遇到ü,两个小点要拿去; 2、句子开头的首字母要大写;汉语人名的开头字母要大写;专有名词的开头字母要大写例:Beijing;文章标题开头字母要大写 05 量词 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 1.表示人的量词:个、位、条。一个男孩,一位老师,一条好汉; 2.表示动物的量词:只、匹、头、条、峰。一只鸟,一匹马,一头羊、一条鱼、一峰骆驼; 3.表示文艺作品的量词:封、则、首、篇、道、幅。一封信、一则笑话、一首歌、一篇散文、一幅画。 06关联词 1、并列关系:一边...一边... ;一面...一面 ... ;不是...而是... ;有时...有时... ;既...又... ;又...又 ...;那么...那么... 2、承接关系:一...就...;首先...然后 ...;又...;...就...;接着... 3、递进关系:不仅...而且;不是...而是;不但...而且;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还(又、也) 4、因果关系:因为...所以;由于...因此 ...;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 5、选择关系: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宁愿...不愿...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骑鹅旅行记(节选)》图文讲解+知识要点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节选)》图文讲解+知识要点 知识点 教材分析: 《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首次出版于1907年。 在该书中,作者用新颖、灵活的手法,幽默而生动的笔调为孩子们描绘了瑞典一幅幅气象万千的美丽图画,并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瑞典的地理和地貌、动物、植物、文化古迹、内地居民和偏僻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习惯,进行了真实的记录,融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 《骑鹅旅行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 内容简介: 尼尔斯不爱学习,一看到书本就会犯困;不爱牧鹅放鸭,会经常捉弄家里饲养的小动物,以至于家禽看到他就会咬他。可是同住一个小村庄里的还有一群小妖精,尼尔斯有一天戏弄了一只小妖精,受到惩罚变成一个拇指大的小人。还没等他弄明自是怎么回事,他已经骑在家鹅马丁的脖子上,和一群野鹅飞上了天空。马丁

决定和野鹅飞往北方,那是他向往己久的拉普兰。途中尼尔斯发挥人的聪明机智和狡猾的狐狸做斗争,不畏艰险和困难智取乌鸦山的盗贼。尼尔斯和野鹅群一起主持正义,扶危济困,在去往拉普兰的路上,结交了很多好朋友。正是这些经历使尼尔斯从一个顽皮捣蛋的孩子变成一名有具有正义感、真诚、智慧、勇敢、善良的小英雄。尼尔斯最终变成善良懂事的小男孩,他变回原形,回到家生活在父母身边,从此也变成一名热爱学习的好学生。 该作品不仅给读者讲述了一个顽童骑鹅旅行的故事,还告诉读者相关地理概况、风土人情以及历史知识等。 作者介绍: 塞尔玛·拉格洛芙(1858-1940)是瑞典女作家,1909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她从小喜欢听故事,喜欢读书,立志要当一个作家。长大后,她在一个小城当了十年教师。在任教期间,她开始了文学创作,写出了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尼尔斯骑鹅历险记》是她唯一为儿童而写的长篇童话,在以后竟成为了世界文学艺术的珍品。因为拉格洛芙的巨大成就,1914年她被选为瑞典皇家学会会员。在瑞典,有一项最重要的儿童文学奖,就是用尼尔斯这名字命名的。 多音字: 冠:ɡuān (鸡冠)ɡuàn (冠军)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1、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电子课文 学弈(yì)[1] 弈秋[2],通国[3]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4]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i)弈秋之为听[5];一人虽听之[6],一心以为有鸿鹄(hú)[7]将至,思援[8]弓缴(zhu ?)[9]而射之。虽与之[10]俱[11]学,弗(fú)[12]若之矣(yǐ)[13]。为[14]是其[15]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16]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7],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18]日始出时去[19]人近,而日中[20]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21]日中则如盘盂(yú)[2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23],及其日中如探汤[2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25]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26]多知[27]乎?” 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弈:下棋。 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 4、诲:教导。 5、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6、之:指弈秋的教导。 7、鸿鹄:天鹅。 8、援:引,拉。 9、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10、之:他,指前一个人。 11、俱:一起。 12、弗:不。 13、矣:了。 14、为:因为。 15、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16、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17、辩斗:辩论,争论。 18、以:认为。 19、去:离。 20、日中:正午。 21、及:到。 22、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背诵大笔记

14.鹿和狼的故事 1.在童话世界里,鹿是温顺善良的象征,狼则是凶恶残忍的化身,狼是鹿是天敌,众所周知。 2.学习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3.本文以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明了不同生物之 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告诫人们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保护生态平衡。让我们懂得了自然界的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 4.关系图 5.凯巴件森林中发生的这一系列故事说明,生态的“舞台”上,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森 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儿狼。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 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都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生物界既需要凶残的狼,也需要 善良的鹿,这样才会保持生态平衡,人们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这种相互关系,否则就会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 6.《鹿和狼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生活在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我们要尊重这一客观规律,不能片面认识采取相应措施,去影响生物之间的平衡关系。 7.罗斯福总统的失误:一是不了解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规律,为了保护鹿而消灭狼,结 果事与愿违。二是罗斯福制定这项政策的依据是:“习惯看法和童话原则”,而不少习惯的看法和童话的原则仅仅是“人类自身的片面知识”,并不符合客观规律。 8.保护生态环境的标语 ①保护自然平衡,拯救绿色环境 ②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③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共存 ④保护生态、改善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 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① 含义:起伏的群山蕴藏着宝贵的资源,流淌的河水养育着万物的生命;动物与植物直接或间 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存,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 ② 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人们:不应该以 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大地上的万物,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2.①“神圣”:极其崇高而庄严。用“神圣”来形容土地,突显了对土地的珍惜与热爱眷恋。 ②“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直回响在世界人民的心中 ③ “这片土地”指美国西北部的印弟安人的领地 ④ 土地一般用肥沃、贫瘠、宽广来形容 3.“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鹿 狼 吃 森林 保护 破坏 相互制约 相互联系

六年级下册语文预习笔记第四课

中心思想 表现了少年经历了两次失败,但仍敢于拼搏的精神,同时也说明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他人的鼓励和支持。要敢于面对困难。表达了作者对顶碗少年乐观、勇敢、坚持不懈的精神令人敬佩。顶碗少年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只有在艰难困难中敢于拼搏,最终获得成功。作者介绍 赵丽宏,男,上海市崇明县人,1951年2月生于上海市区,汉族人,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专业作家。著作有散文集《风啊,你这弹琴的老手》、《生命草》、《维纳斯在海边》等。赵丽宏,是一位男青年散文家、当代作家,民进成员。 背景简介:赵丽宏,"文革"时中学毕业后曾去崇明岛"插队",其间种过田,学过木匠,做过乡村邮递员,教师与县机关工作人员。1977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1982年初毕业。在《萌芽》月刊从事多年文学编辑工作。1987年应聘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现为上海作协副主席。2000年被华东师范大学文学院聘为客座教授。著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等各种著作共五十余部。作品曾二十余次在国内外获各种文学奖,散文集《诗魂》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法、俄、意、日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发行。 1.课文简说。 文章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1)抓住少年表演时的动作、神情进行描写,表现顶碗表演动作的高难度;(2)具体描写了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突出表演的扣人心弦;(3)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不仅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还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作者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二是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三是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难点是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1)对词语的理解。 座无虚席:虚:空。席:座位。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惊羡:惊讶羡慕。 目不转睛: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不失风度:不丧失美好的举止姿态。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文中指顶碗少年的表演使作者受到很大震动,留下深刻感受。 附和:指应声叫和(多含贬义)形容言语、动作追随别人。文中用来形容在少年第二次表演失败时,一些观众跟着别人起哄的表现。 陶醉:形容很得意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文中形容观众沉浸在优美的杂技表演之中。萦绕于心:是指某件事情或某种想法一直盘旋在心头,不能放下。 歉疚:觉得对不住别人,对自己的过失感到不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该怎么办。 肩胛:也叫胛骨、琵琶骨。位于胸廓的后面,是三角形扁骨,介于第2~7肋之间。分为两个面、三个角和三个缘。前面为肩胛下窝,是一大而浅的窝。后面有一横行的骨嵴,称肩胛冈,冈上、下的浅窝,分别称为冈上窝和冈下窝。肩胛冈的外侧扁平,称肩峰。外侧角肥厚,

六年级上语文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语文课堂笔记 定语后置 六年级上语文课堂笔记? 本文二至六小节均以”我们爱你”起句, 六年级上语文课堂笔记情,即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多样的民族、光辉的历史、伟大的成就。 这篇课文的感情线索是:我们爱你啊中国 全文2-6段永排比咏唱的修辞方法 文章D2小节定语后置;突出景物特点 2.郑成功 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句激动昂扬充满正气 横行霸道:仗势胡作非为;蛮不讲理。 负隅顽抗:凭借险要地势或某种条件顽固抵抗 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最后一个自然段高度概括了郑成功的历史功绩;即收复台湾;建设台湾。同时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起到了总结全文;突出中心的作用。 中国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被迫离开 告别亲人: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 日夜思念 临终请求 答:埃斯内尔巴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为的是让肖邦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祖国人民。 答:弥留之际之病重将要死亡的时候; 肖邦对姐姐说的话;表达了他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以希望魂归故里;与祖国为伴的美好愿望。 4.古诗两首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听说;涕泪:眼泪; 意思:剑外忽然传来了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我的眼泪就洒满了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意思:回头再看看妻子和孩子;他们的忧愁不知哪里去了; 我胡乱地卷起诗稿和书籍;高兴地简直要发狂了。 青春:明丽的春天。 意思:在白天里我要放生歌唱;畅饮美酒;多项趁着这明媚的春天;一起返回故乡。 意思:立即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一路顺流而下; 一过襄阳;便可以直奔故乡洛阳。 示儿 示儿:告诉儿子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元:同原;本来;万事空:什么都不存在;但:只是;九州:指中国;同:统一。 意思: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意思:宋朝的军队收复失地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4.因为陆游的心理有一种悲愤和遗憾;就是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表现了他深厚真挚的爱国之情。 5.负荆请罪 廉颇----知错就改、顾全大局 蔺相如------深明大义、一心为国、顾全大局、宽容大度 解词: 针锋相对:针尖对针尖。比如双方在观点、言论、行动上尖锐对立。 唇枪舌剑:嘴唇像枪;舌头似剑;形容辩论时言辞 负荆请罪: 背着荆条去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愿受责罚。“负荆请罪”这个成语出自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6.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以学生安危为重;克尽职守 诠释: 说明;解释。 生死攸关:攸:所。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匆匆】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内容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匆匆】六年级下册语文书内容 《匆匆》是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是朱自清写的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小编为六年级师生整理了语文课文《匆匆》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匆匆》课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匆匆》知识点 1.《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他的作品还有《绿》、《背影》。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2.文章紧扣”匆匆”,写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4.写出珍惜时间的语句。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5.句子理解: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运用设问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6.作者是怎么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再写几句。 答:作者列举了生活中的具体细节,表现出了日子来去的匆匆。 仿写: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随着笑声漂流;跑步的时候,日子也在脚步声中逝去;写作的时候,日子从笔尖划去……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匆匆》读后感 读了《匆匆》这篇课文,我深有感触。不得不佩服朱自清先生,能用细腻的笔触把时光飞逝不等人的道理写了出来。 人生短暂,岁月无情。的确如此,时光匆匆不等人。日历撕了一页又一页,换了一本又一本。从出生到现在,我又做了些什么呢?无奈!无奈!竟然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没有做啊。从“呱呱”降世到现在,这十二年的时间,似乎一晃眼就过去了。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已经走了这么长的路了。 自古就有劝人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明日待明日,明日何其多”……这些都告诉了我们:好好的珍惜时间吧。记得法国有位名人说过:“我愿站在街头乞讨人们不需要的时间。”一位大名鼎鼎的名人竟然

六年级下册语文笔记

1文言文两则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一个人(原文)(惟弈秋之为听)另一个人(原文)(思援弓缴而射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字义 ①弈:下棋②通国:全国③诲:教导④鸿鹄:天鹅⑤援:引.拉⑥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⑦俱:一起⑧弗:不⑨矣:了 10、为:因为 11、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12、善:善于、擅长 3.《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告诉我们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 4、《两小儿辩日》的作者是(列子),他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这篇文章选自(《列子·汤问》),其中包括著名的寓言故事(《杞人忧天》)(《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等。 5.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论语》一书。《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6、字义

1辩斗:辩论、争论 2以:以为 3去:离4日中:正午 5及:到 6苍苍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7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 8汤:热水 9决:判断 10汝:你 11知:通“智” 练习题 一写出“之”字在各句中的意思: 1弈秋,通古之善弈者也。(的)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弈秋的教导)(鸿鹄)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他,指前一个人)二、理解句子。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3)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学弈》全文翻译: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全文翻译: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要求背诵的有全文更好)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1、《学奕》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就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两小儿辨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盘盂(yú),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第二课:《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就是,聪明的, 您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就是有人偷了她们 罢: 那就是谁?又藏在何处呢?就是她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 呢? 我不知道她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就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 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 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她有脚啊, 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就是——洗手的时候,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 觉察她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她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她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 睁开眼与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就是新来的 日子的

(完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课内阅读练习 《学弈》阅读练习 一、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的)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弈秋的教导)(鸿鹄)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他,指前一个人) 二、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 答:因为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专心。(或者一人专心致志,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三、仔细阅读课文后填空。 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阅读练习 一、一词多义: 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孰为汝多知乎?(认为) 2、问其故。(那)及其日中如探汤。(它) 二、古今异义。 1、日中如探汤。 汤:古义(热水)今义(常用于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去:古义(离)今义(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三、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四、文学常识填空。 《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一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视觉)角度出发,一个从(触觉)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说明了(知识无尽)、(学无止境)的道理,表现了他们(独立思考)、(探索真理)的可贵精神。 五、课文内容: 1、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为判断太阳远近的标准不同) 2、这则故事可能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请写出你所得到的一种启示。(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是无穷尽的。) 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以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孔子不能决也) 4、两小儿能对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表现了古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匆匆》阅读练习 一、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比喻) 2、太阳他有肢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拟人) 3、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反问) 二、仿写句子。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2、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 三、说说下面句中破折号的用法。 1、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解释说明) 2、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列举)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文内容全归纳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内容全归纳,收藏给孩子考 试拿高分! 第一单元 1、《北京的春节》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再现了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隆重、温馨和美好,反映了老百姓过年高兴的心情。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2、《腊八粥》作者沈从文,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原名沈岳焕。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其中重点写了八儿等待母亲熬粥的情景, 通过八儿和母亲的对话,表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以及喝粥时的满足。字里行间展现出作者对于普通百姓的无比热爱,对于家庭亲情的无比眷恋。 3、《寒食》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翊,诗的前两句写寒食节长安城的白天之景,后两句写入夜时分宫廷寒食节的景象,讽刺了封建统治者滥用特权现象。《迢迢牵牛星》作者是宋朝诗人苏轼。这首诗描述了牛郎与织女被银河隔断而不能相见的民间故事。诗中充满了浓厚的浪漫气息,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抒发了人间别离之苦。《十五夜望月》作者是唐朝诗人王建。这首诗前两句写了中秋月色的美景,后两句写望月怀人的心情,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表达了诗人中秋望月而思念亲人的情感。 第二单元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作者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本文内容由“梗概”和“节选”组成。“梗概”按照时间顺序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羊种麦”等情节。“节选”写的是鲁滨逊来到荒岛的生活情况和面对现实的思索。这两部分表现了鲁滨逊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不怕困难、机智坚强、乐观向上、充满智慧的特点。 6、《骑鹅旅行记(节选)》作者是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本文主要写了一个名叫尼尔斯的男孩变成了狐仙,他被动物们纷纷责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随堂笔记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随堂笔记 一、词语盘点 读读写写: 挪移蒸融游丝插秧枯萎基业幸而一番考验锻炼转化优雅赤裸裸专心致志无缘无故语重心长狂风暴雨勃勃生机 读读记记: 哲理英俊惊羡幅度慌乱艰难喧哗附和冒险消受机敏堂皇名义薄弱附庸刹那间座无虚席意想不到惊心动魄养尊处优 二、日积月累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解释: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说明了人人都有自己不懂的地方。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解释:擂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擂两通鼓,勇气就衰弱了;擂三通鼓,勇气就完结了。现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说明做事情应一气呵成的道理。 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墨子》 解释:再甘甜的瓜,瓜蒂都是苦的,天下的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说明任何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道理。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传习录》 解释:种树必须培育它的根,教人以德行则必须教养他的思想。说明了浇树浇根,育人育心的道理。 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 解释:练习了上千支曲子后才知道音乐的美妙,观看了千支剑后才能识别兵器的好坏。说明了多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 三、课内复习要点: 1 文言文两则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论语》一书。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堂笔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堂笔记 第一单元 背起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 1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1草原 1.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从上到下、从远到近、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相结合 2.作者来到草原后的感受(用原文回答)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3. “翠色欲流”写出草原绿得程度深,有生机;“流入云际”草原与长空相接,说明绿得范围广。 4.仿写: (1)走在哪里,都像碧绿的湖面上荡漾的点点白帆,都像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的颗颗珍珠。 (2)看到腊梅花开,既想拍照留念,又想高歌一曲,既愿作诗一首,又想作画一幅。 (3)教室里十分安静,连掉下一根针的声音都听得见。 (4)舞台上,演员们穿着各色的衣服,既漂亮,又大方,来给观众们表演节目。 (5)雨后水珠落在荷叶上,都像散落在碧玉盘的珍珠。 5.辨别“回味” (1)吃过东西以后留在嘴里的味道。 ——吃过饭后,我还回味着妈妈炒的辣子鸡。 (2)对经历或接触过得事情重新体味。 ——杭州西湖风景如画,让我回味无穷。 6.“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1)作用:深化主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意思:蒙古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能舍得马上分离,大家站在夕阳下,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难舍难分。 (2)情境:太阳已经偏西了,金色的阳光洒在碧绿的草原上,白色的蒙古包外,穿着节日盛装的男女老少,正和客人话别。蒙古人民面带微笑,拉住客人的手说:“真舍不得你们走,蒙汉人民像亲兄弟一样,欢迎你们下次再来。”汉族人民面带微笑,拉住蒙古人的手,说:“谢谢你们的热情好客,我们要团结互助。”他们说了又说,依依惜别。 7.《刺勒歌》刺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8.导游提纲:(1)介绍草原美丽风光 (2)品尝草原风味小吃 (3)亲历套马、摔跤等运动 9.情景交融的写法,好处是能使情与景高度融合,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的的艺术效果! 10.这种境界在文中是指草原明朗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柔美的小丘,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2丁香结 1.想象画面:细雨纷飞,烟雨迷蒙丁香花瓣上粘满了晶莹的小水珠,白丁香更加洁白,紫丁香更加朦胧,在细雨中沉甸甸的,若隐若现,好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2.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又来一件,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这是因为有了这些,生活才更加精彩。例如一写作业潦草,老师批评我很难过,后来我认真书写在我的努力下老师表扬。(二遇到难题不会感到愁闷与同桌交流克服了困难,而且学会了合作,心里很快乐!) 3.雨中的丁香妩媚动人,朦胧卓约,线条模糊,柔和。丁香与微雨连在一起是因为丁香象征人生中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