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辐射计算公式

热辐射计算公式

热辐射计算公式
热辐射计算公式

传热学课程自学辅导资料

(热动专业)

二○○八年十月

传热学课程自学进度表

教材:《传热学》教材编者:杨世铭陶文铨出版社:高教出版时间:2006

1

注:期中(第10周左右)将前半部分测验作业寄给班主任,期末面授时将后半部分测验作业直接交给任课教师。总成绩中,作业占15分。

2

传热学课程自学指导书

第一章绪论

一、本章的核心、重点及前后联系

(一)本章的核心

1、导热、对流、辐射的基本概念。

2、传热过程传热量的计算。

(二)本章重点

1、导热、对流、辐射的基本概念。

2、传热过程传热量的计算。

(三)本章前后联系

简要介绍了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和传热过程

二、本章的基本概念、难点及学习方法指导

(一)本章的基本概念

1、热传导

导热(Heat Conduction):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称为导热。

特点:从宏观的现象看,是因物体直接接触,能量从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中间没有明显的物质迁移。

从微观角度分析物体的导热机理:

气体:气体分子不规则运动时相互碰撞的结果。

导电固体:自由电子不规则运动相互碰撞的结果,自由电子的运动对其导热起主导作用。

非导电固体:通过晶格结构振动所产生的弹性波来实现热量传递,即院子、分子在其平衡位置振动。

液体:第一种观点类似于气体,只是复杂些,因液体分子的间距较近,分子间的作用力对碰撞的影响比气体大;第二种观点类似于非导电固体,主要依靠弹性波(晶格的振动,原子、分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产生的)的作用。

热流量:单位时间传递的热量称为热流量,用Ф表示,单位为W。

3

热流密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称为热流密度,用q表示,单位为W/m2。

2、热对流

热对流:是指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使物体不同的流体相对位移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

特点:只能发生在流体中;必然伴随有微观粒子热运动产生的导热。

对流换热: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热量传递。

3、热辐射

辐射:是指物体受到某种因素的激发而向外发射辐射能的现象。

热辐射:由于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或者说由于物体自身的温度)而使物体向外发射辐射能的现象。

辐射换热:当物体之间存在温差时,以热辐射的方式进行能量交换的结果使高温物体失去热量,低温物体获得热量,这种热量传递称为辐射换热。

4、传热过程简介

传热过程:热量由壁面一侧的流体通过壁面传到另一侧流体中去的过程称传热过程。

(二)本章难点及学习方法指导

本章对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及传热过程的基础知识做了简单的介绍,相对来说无太大的难度。

三、典型例题分析

4

四、思考题、习题及习题解答

(一)思考题、习题

1-7,1-13,1-24,1-32,

(二)习题解答(只解答难题)

(略)

5

第二章导热基本定律及稳态导热

一、本章的核心、重点及前后联系

(一)本章的核心

1、掌握导热的基本概念及导热基本定律;

2、了解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

3、掌握平壁、圆筒壁稳态导热的求解方法。

4、了解等截面直肋稳态导热时,在端部绝热的边界条件下肋片内温度场及肋片散热量的推导;

5、掌握等截面直肋散热量的计算及矩形、三角形等非等截面肋片的求解方法;

(二)本章重点

1、导热的基本概念。

2、平壁、圆筒壁稳态导热的求解方法。

3、等截面直肋稳态导热的理论推导过程。

4、实际应用中肋片散热量的求解方法。

(三)本章前后联系

对第一章中导热问题进行了具体深入的分析

二、本章的基本概念、难点及学习方法指导

(一)本章的基本概念

1、温度场:温度场是指在各个时刻物体内各点温度分布的总称。

2、等温面与等温线:在同一时刻,温度场中温度相同的点所连成的线或面称为等温线或等温面。

3、温度梯度:在温度场中,温度沿某一方向的变化在数学上可以用该方向上的温度变化率(即偏导数)来表示。

4、导热基本定律:

5、热导率:热导率是物质的重要热物性参数,表示该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

6、肋效率:肋片的实际散热量Φ与假设整个肋片都具有肋基温度时的理想散热量Φ0之比

6

7

(二)本章难点及学习方法指导

1、理解和掌握导热的基本定律——傅立叶定律;

2、多层平壁、圆筒壁稳态导热的求解方法。

3、等截面直肋稳态导热的理论推导过程。

三、典型例题分析

例2-1 一锅炉墙采用密度为300kg/m 3的水泥珍珠岩制作,壁厚120mm δ=。已知内壁温度1500t =℃,外壁温度250t =℃,试求每平方米炉墙每小时的热损失。 解 为求平均导热系数λ,先算出材料的平均温度

50050

2752

t +=

=℃ 对密度为300 kg/m 3的水泥珍珠岩制品,从附录7查得

0.06510.000105W/m K

=0.0651+0.000105275=0.094W/m K

t

λ=+?g g

代入公式12

()q t t λ

δ=

-得 120.094(50050)()0.12

W q t t λδ?-=

-=

2

=352/m 讨论:对水泥珍珠岩这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导热系数与温度成线性关系的材料,工厂提供的导热系数计算中t 都是指计算范围内的平均值,使用时要注意其最高的允许使用温度。

例2-2 为了减少热损失和保证安全工作条件,在外径为133mm 的蒸汽管道外覆盖保温层。蒸汽管外壁温度为400℃。按电厂安全操作规定,保温材料外侧温度不得超过50℃。如果采用水泥珍珠岩制品作保温材料,并把每米长管道的热损失/l Φ控制在465W/m 之下,问保温层厚度应为多少毫米?

解 为确定导热系数值,先算出保温材料的平均值

40050

2252

t +=

=℃

8 从附录7查得导热系数为

0.06510.000105W/m K

=0.0651+0.000105225=0.088W/m K

t

λ=+?g g

因为1133d mm =是已知的,要确定保温层厚度δ,须先求得2d ,

2121

2()

ln

d t t d l

πλ-=

Φ 12212()ln ln t t d d l πλ-=+Φ

于是

2220.148(40050)

ln ln 0.133

465

0.7 2.02 1.298

0.273d d m

π-=

+=-=-= 保温层厚度为

220.2730.133

0.0722

d d m δ--=

==

例2-3 为了强化换热,在外径为25mm 的管子上装有铝制矩形剖面的环肋,肋高H =15mm ,厚 1.0mm δ=。肋基温度为170℃,周围流体温度为25℃。设铝的导热系数200W/m K λ=g ,肋面的表面传热系数2130W/m K h =g ,试计算每片肋的散热量。 解 此题可利用效率曲线图求解。所需参数如下:

'150.515.52

H H mm δ

=+

=+=

112.5r mm =

2''112.515.528.0r r H mm mm mm =+=+=

9

'2128.0 2.2412.5

r r == '215

2

()0.001(0.0280.0125)1.5510L A r r m

δ-=-=?-=?

'3/21/23/21/2

5

130(

)(0.0155)()200 1.5510

0.369

h H A λ-=???= 从图中查得0.82f η=

如果整个肋面处于肋基温度,一个肋片两面的散热量为

'2'2

0210222()()

2(0.0280.0125)130(17025)74.3r r h t t W

ππ∞Φ=--=?-??-= 每个肋片的实际散热量Φ为0Φ与肋效率f η的乘积,即

74.30.8260.9W Φ=?=

四、思考题、习题及习题解答

(一)思考题、习题

2-4, 2-12, 2-14, 2-15, 2-17, 2-53,2-55 (二)习题解答(只解答难题) (略)

第三章非稳态导热

一、本章的核心、重点及前后联系

(一)本章的核心

1、了解无限大平壁非稳态导热分析解结果及非稳态导热特点;

2、掌握傅里叶数、毕渥数的定义式及物理意义;

3、掌握非稳态导热的简化分析方法——集总参数法。

(二)本章重点

集总参数法。

(三)本章前后联系

是第二章内容的延续

二、本章的基本概念、难点及学习方法指导

(一)本章的基本概念

1、非稳态导热

2、傅里叶数Fo

3、毕渥数Bi

4、非稳态导热问题的集总参数法

(二)本章难点及学习方法指导

集总参数法理论推导过程

三、典型例题分析

10

11

四、思考题、习题及习题解答

(一)思考题、习题 3-7,3-10

(二)习题解答(只解答难题) (略)

第四章导热问题的数值解法

一、本章的核心、重点及前后联系

(一)本章的核心

了解导热问题数值解法的指导思想,利用泰勒级数展开建立非稳态导热节点方程的方法;

熟悉非稳态导热问题数值求解的基本思想及求解步骤,显式稳定性的判定方法;

掌握有限差分法的基本原理、节点温度差分方程的建立方法、节点温度差分方程组的求解方法及非稳态导热问题的数值解法,利用热平衡方法建立非稳态导热物体节点的离散方程。

(二)本章重点

非稳态导热问题数值求解的基本思想;

利用热平衡法和泰勒级数展开法建立节点的离散方程的方法

(三)本章前后联系

求解传热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二、本章的基本概念、难点及学习方法指导

(一)本章的基本概念

1、内节点:位于计算区域内部的节点,称内节点;

2、差分格式:差商中的差分可以用向前、向后、中心差分表示的格式。

(二)本章难点及学习方法指导

非稳态导热问题网格划分,利用热平衡建立非稳态导热物体内部及各种边界的节点方程。数值解法的实质;非稳态导热问题的两种差分格式及其稳定性。

三、典型例题分析

1、P173 例4-2

四、思考题、习题及习题解答

(一)思考题、习题

4-10

(二)习题解答(只解答难题)

(略)

12

第五章对流换热的理论基础

一、本章的核心、重点及前后联系

(一)本章的核心

1. 掌握牛顿冷却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中物理参数的表述方法。

2. 掌握对流换热的影响因素,了解对流换热的分类和主要研究方法。

(二)本章重点

1. 对流换热的影响因素。

2. 能量微分方程的推导。

(三)本章前后联系

热量传递的第二种方式

二、本章的基本概念、难点及学习方法指导

(一)本章的基本概念

牛顿冷却公式、边界层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本章难点及学习方法指导

对流换热的动量积分方程和能量积分方程的推导及对流换热问题的边界层积分求解方法。

三、典型例题分析

四、思考题、习题及习题解答

(一)思考题、习题

(二)习题解答(只解答难题)

(略)

13

第六章单相对流传热的实验关联式

一、本章的核心、重点及前后联系

(一)本章的核心

1. 掌握管内强制对流换热入口段和充分发展段的物理含义和特征。

2. 了解管内强制对流换热特征数关联式。

3. 了解外部流动强制对流换热特征数关联式

4 掌握惯性力项、浮升力项、粘性力项的物理意义。

5 掌握描述自然对流换热的无量纲准则数及其物理意义。

6. 会利用实验关联式计算各类自然对流和混合对流问题。

(二)本章重点

1. 管内强制对流换热入口段和充分发展段流场和温度场变化规律、局部换热系数的变化规律。

2. 管内强制对流层流和湍流换热实验关联式。

3. 外掠平板的强制对流换热特点及实验关联式。

4. 横掠单管及管束的强制对流换热特点及实验关联式。

5. 自然对流换热数学模型及其与强制对流换热数学模型的区别。

6. 自然对流、强制对流、混合对流的划分依据。

二、本章的基本概念、难点及学习方法指导

(一)本章的基本概念

相似原理、管内强制对流换热入口段和充分发展段、自然对流

(二)本章难点及学习方法指导

1. 横掠单管的流动边界层脱体规律。

2. 相似原理的主要内容。

14

三、典型例题分析

例6-1

四、思考题、习题及习题解答

(一)思考题、习题

6-1,6-66-8,6-10,6-146-33, 6-376-52

(二)习题解答(只解答难题)

略。

15

第七章凝结与沸腾换热

一、本章的核心、重点及前后联系

(一)本章的核心

1、掌握凝结换热的概念及了解凝结换热的特征数关联式;

2、掌握凝结换热的影响因素。

3、掌握沸腾换热的特点及规律;

4、掌握核态沸腾换热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本章重点

1、凝结换热的概念及凝结换热的影响因素。

2、沸腾换热的特点及规律。

3、核态沸腾换热的主要影响因素。

(三)本章前后联系

相变对流换热的分析与计算方法

二、本章的基本概念、难点及学习方法指导

(一)本章的基本概念

珠状凝结:当蒸汽与低于饱和温度的壁面接触时,当凝结液体不能很好的润湿壁面,凝结液体在壁面上形成一个个的小液珠,这种凝结形式称为珠状凝结。

膜状凝结:当蒸汽与低于饱和温度的壁面接触时,如果凝结液体能很好的润湿壁面,它就在壁面上铺展成膜,这种凝结形式称为膜状凝结。

沸腾现象:液体温度超过相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时所发生的汽化现象,伴随大量汽泡产生。

均相沸腾:因压力突降发生的沸腾现象(闪蒸),不存在加热面。

非均相沸腾:因表面加热产生的沸腾现象。

大容器沸腾(池沸腾)、强迫流动沸腾(管内沸腾)

饱和沸腾、过冷沸腾

大容器饱和沸腾的特点:加热表面上有汽泡生成,随着汽泡长大和脱离壁面,容器内的液体受到剧烈扰动,换热强度很高。

(二)本章难点及学习方法指导

16

17

层流膜状凝结换热的努塞尔理论解。 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

三、典型例题分析

例7-

1

四、思考题、习题及习题解答

(一)思考题、习题

(二)习题解答(只解答难题) 略。

18 第八章 热辐射基本定律及物体的辐射特性

一、本章的核心、重点及前后联系

(一)本章的核心

1、掌握热辐射的基本概念;

2、掌握黑体辐射的基本定律;

3、掌握发射率、光谱发射率等基本概念及实际物体辐射、吸收的特性;

4、正确理解基尔霍夫定律的内涵及不同形式基尔霍夫的成立条件;

5、掌握角系数的定义及角系数的性质。 (二)本章重点

1、黑体辐射的基本概念。

2、兰贝特定律。

3、实际物体辐射与吸收的特性。 (三)本章前后联系

辐射换热的基本概念及物体的辐射特性

二、本章的基本概念、难点及学习方法指导

(一)本章的基本概念

热辐射:由于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使物体向外发射辐射能的现象。 吸收、反射与投射: 与可见光一样,当热辐射能投射到实际物体表面时,将有一部分被物体表面反射,有一部分被物体吸收,其余透过物体。

投入辐射:单位时间内投射到单位面积物体表面上的全波长范围内的辐射能称为投入辐射,用G 表示,单位为 W/m 2。

灰体:光谱辐射特性不随波长而变化的假想物体,即,,λλλααρρττ===,灰体的吸收比、反射比、投射比与波长无关,只取决于灰体本身的性质。在热辐射的波长范围 内,绝大多数工程材料都可以近似的作为灰体处理。

黑体:吸收比1α=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简称黑体。黑体是一种理想物体,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但可以以人工制造出接近于黑体的模型

辐射强度:定向辐射强度L (θ, ? ):单位时间内,物体在垂直发射方向的单位面积上,在单位立体角内发射的一切波长的能量。

辐射力: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物体表面向半球空间发射的全部波长的辐射能的总和。用符号E表示,单位为W/m2

光谱辐射力Eλ:单位时间内,单位波长范围内(包含某一给定波长),物体的单位表面积向半球空间发射的能量。

(二)本章难点及学习方法指导

1、辐射强度的概念;

2、兰贝特定律。

三、典型例题分析

四、思考题、习题及习题解答

(一)思考题、习题

课后习题7-5,7-26

(二)习题解答(只解答难题)

19

热辐射计算公式

传热学课程自学辅导资料 (热动专业) 二○○八年十月

传热学课程自学进度表 教材:《传热学》教材编者:杨世铭陶文铨出版社:高教出版时间:2006 1

注:期中(第10周左右)将前半部分测验作业寄给班主任,期末面授时将后半部分测验作业直接交给任课教师。总成绩中,作业占15分。 2

传热学课程自学指导书 第一章绪论 一、本章的核心、重点及前后联系 (一)本章的核心 1、导热、对流、辐射的基本概念。 2、传热过程传热量的计算。 (二)本章重点 1、导热、对流、辐射的基本概念。 2、传热过程传热量的计算。 (三)本章前后联系 简要介绍了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和传热过程 二、本章的基本概念、难点及学习方法指导 (一)本章的基本概念 1、热传导 导热(Heat Conduction):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称为导热。 特点:从宏观的现象看,是因物体直接接触,能量从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中间没有明显的物质迁移。 从微观角度分析物体的导热机理: 气体:气体分子不规则运动时相互碰撞的结果。 导电固体:自由电子不规则运动相互碰撞的结果,自由电子的运动对其导热起主导作用。 非导电固体:通过晶格结构振动所产生的弹性波来实现热量传递,即院子、分子在其平衡位置振动。 液体:第一种观点类似于气体,只是复杂些,因液体分子的间距较近,分子间的作用力对碰撞的影响比气体大;第二种观点类似于非导电固体,主要依靠弹性波(晶格的振动,原子、分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产生的)的作用。 热流量:单位时间传递的热量称为热流量,用Ф表示,单位为W。 3

预应力钢绞线参数及计算公式汇总

预应力钢绞线参数及计算公式汇总 参数: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弹性模量:Ep=1.95*105Mpa,松弛率为2.5%,公称直径¢s=15.2mm,钢绞线面积A=140mm2,管道采用预埋金属波纹管成孔且壁厚不小于0.3mm。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按下式计算: p p=(p(1-e-(kx+μ?)))/kx+μ? 式中:p p---预应力筋平均张力(N)。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参见附表G-8。 μ-----预应力筋与孔道比壁的摩擦系数,参见附表G-8。 注:e=2.71828,当预应力筋为直线时p p= p。 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L(mm)可按下式计算; △L =(p p *L)/A p*Ep 式中:p 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两端张拉的曲线筋,计算方法见上式。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 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 mm2)。 附表G-8 系数K及μ值表 注意事项: 预应力筋张拉时,应先调整到初应力σ0该初应力宜为张拉控制应力σcom的10%~15%。伸长值应从初应力时开始量测。力筋的实际伸长值除量测的伸长值外,必须加上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对后张法构件,在张拉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压缩值一般可省略。 预应力张拉实际伸长值△L(mm)=△L1+△L2 式中:△L1-从预应力至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mm)△L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M),可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

抗拉强度与伸长率测试方法与设备介绍

抗拉强度与伸长率测试方法与设备介绍 抗拉强度与伸长率测试方法与设备介绍 抗拉强度与伸长率,是指材料在拉断前承受的最大应力值与断裂时的伸长率。通过检 测能够有效解决材料抗拉强度不足等问题。Labthink 兰光研发生产的智能电子拉力试验 机系列产品,可专业适用于塑料薄膜、复合材料、软质包装材料、塑料软管、医用敷料、 保护膜、金属箔片、隔膜、背板材料、无纺布、橡胶、纸张等产品的抗拉强度与伸长率指 标测试。 抗拉强度与伸长率方法: 试样制备:宽度15mm ,取样长度不小于 150mm ,确保标距100mm ;对材料变形率较大试样,标距不得少于50mm 。 试验速度:500±30mm/min 试样夹持:试样置于试验机两夹具中,使试样纵轴与上下夹具中心连线重合,夹具松 紧适宜。 抗拉强度(单位面积上的力)计算公式: 拉伸强度计算公式σ=F/(b×d) σ:抗拉强度(MPa ) F :力值(N ) Labthink 兰光|包装检测仪器优秀供应商山东省济南市无影山路144号 b :宽度(mm ) d :厚度(mm ) 抗拉强度检测用设备——XLW(EC)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Labthink 兰光XLW(EC)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专业适用于塑料薄膜、复合材料、软质包装材料、塑料软管、胶粘剂、胶粘带、不干胶、医用贴剂、保护膜、组合盖、金属箔、 隔膜、背板材料、无纺布、橡胶、纸张等产品的拉伸、剥离、变形、撕裂、热封、粘合、 穿刺力、开启力、低速解卷力、拨开力等性能测试。 XLW(EC) 是一款专业用于测试各种软包装材料拉伸性能等力学特性的电子拉力试验机;优于0.5级测试精度有效地保证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系统支持拉压双向试验模式,试验 速度可自由设定;一台试验机集成拉伸、剥离、撕裂、热封等八种独立的测试程序,为用 户提供了多种试验项目选择;气动夹持试样,防止试样滑动,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测试原理:

螺栓抗拉承载力计算

螺栓抗拉承载力计算 首先,纠正一下,楼主的问题应当是:螺栓抗拉承载力计算。 简单说,强度是单位面积的承载力,是一个指标。 公式: 承载力=强度x 面积; 螺栓有螺纹,M24螺栓横截面面积不是24直径的圆面积,而是353平方毫米,称之为有效面积. 普通螺栓C级(4.6和4.8级)抗拉强度是170N/平方毫米。 那么承载力就是:170x353=60010N. 换算一下,1吨相当于1000KG,相当于10000N,那么M24螺栓也就是可以承受约6吨的拉力。 螺栓有效面积可以从五金手册或钢结构手册查,强度指标可以从相关钢结构手册或规范查。当然这些也可以从网上查. 焊缝的抗拉强度计算公式比较简单 许用应力乘焊接接头系数在乘焊缝面积除以总面积,这就是平均焊接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与伸长率计算 公称直径为$7.0mm,其最大拉伸力为22。4KN,其断后标距为76.10mm,计算它的抗拉强度与身长率~!] 抗拉强度=拉力值/实际横截面面积 伸长率=(断后标距-标距)/标距*100% 抗拉强度Rm=22.4/(3.14*3.5*3.5)*10000=713.38MPa,修约后=715MPa 延伸A=(76.1-70)/70=8.71% ,修约后=8.5% 修约规则<0.25 约为0 ≥0.75约为1 ≥0.25且小于0.75约为0.5 请问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有什么区别? 抗拉强度: 当钢材屈服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内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变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时变形虽然发展很快,但却只能随着应力的提高而提高,直至应力达最大值。此后,钢材抵抗变形的能力明显降低,并在最薄弱处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此处试件截面迅速缩小,出现颈缩现象,直至断裂破坏。钢材受拉断裂前的最大应力值(b点对应值)称为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

钢丝绳(常见规格)破断拉力的计算方法

钢丝绳 ( 常见型号 ) 破断拉力计算公式 钢丝绳破断拉力数据在钢丝绳日常使用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每种结构、每种规格的钢丝绳都有其规定的拉力系数,下表列出的就是常见的钢丝绳破断拉力计算方法。表中 KN为千牛,除以 9.8 为千牛换算成吨。 当然另外还要除以相应的安全系数才是正常使用中的安全破断拉力数据。 类别钢丝绳结构计算公式 1×7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0.54÷1000=kn ÷9.8= 吨单股(点接触)1× 19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0.53÷1000=kn ÷9.8= 吨 1× 37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0.49÷1000=kn ÷9.8= 吨 6×7+fc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0.33÷1000=kn ÷9.8= 吨 7×7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0.36÷1000=kn ÷9.8= 吨多股(点接触) 6×19+fc,6×19( 钢芯)0.3 (0.33 )÷ 1000=kn÷9.8= 吨 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 6×37+fc,6×37( 钢芯)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0.295( 0.319 )÷ 1000=kn÷ 9.8= 吨 18× 7、 18× 19s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0.31÷1000=kn ÷9.8= 吨多层股不旋转钢丝绳19× 7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0.328÷ 1000=kn÷ 9.8= 吨 35w×7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0.36÷1000=kn ÷9.8= 吨 6× 19s、 6× 19w 6× 25fi 、6× 29fi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0.33÷1000=kn ÷9.8= 吨线接触钢丝绳6× 36sw、6× 31sw 6× 19s(钢芯)、 6× 19w(钢芯) 6× 25fi (钢芯)、 6× 29fi (钢芯)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0.356÷ 1000=kn÷ 9.8= 吨 6× 36sw(钢芯)、 6× 31sw(钢芯) 打桩机、钻机钢丝绳35w×7k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0.41÷1000=kn ÷9.8= 吨 18× 7k、 19× 7k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0.35(0.37 )÷ 1000=kn ÷9.8= 吨 8×19s+fc 、8× 19w+fc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0.293÷ 1000=kn÷ 9.8= 吨电梯绳(线接触) 8× 19s(钢芯)、 8× 19w(钢芯)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0.346÷ 1000=kn÷ 9.8= 吨 8× 19s+8×7+pp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0.33÷1000=kn ÷9.8= 吨 高速电梯绳(线接触) 8×19s+8× 7+1×190.4 ÷1000=kn÷9.8= 吨 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 吊篮专用绳(线接触)4×31sw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0.36÷1000=kn ÷9.8= 吨 6×12+7fc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0.209÷ 1000=kn÷ 9.8= 吨 捆绑专用绳(点接触) 6×24+7fc0.280÷ 1000=kn÷ 9.8= 吨 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 涂塑钢丝绳按照内部钢丝绳结构计算,涂塑层可忽略不计 注: 此表中“直径×直径”表示钢丝绳的公称直径的平方,其单位是mm

常用钢丝绳破断拉力计算公式.doc

钢丝绳破断拉力,钢丝绳破断拉力计算公式 类别钢丝绳结构计算公式 1× 7 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1000=kn 单股(点接触) 1×19 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1000=kn 1×37 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1000=kn 6×7+fc 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1000=kn 7× 7 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1000=kn 多股(点接触) 6× 19+fc,6× 19(钢芯 ) 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1000=kn 6× 37+fc,6× 37(钢芯 ) 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1000=kn 18×7、 18× 19s 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1000=kn 多层股不旋转钢丝绳19×7 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1000=kn 35w ×7 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1000=kn 6×19s、6× 19w 6×25fi、 6×29fi 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1000=kn 6× 36sw、 6×31sw 线接触钢丝绳 6× 19s(钢芯)、 6×19w (钢 芯) 6× 25fi(钢芯)、 6× 29fi(钢 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1000=kn 芯) 6× 36sw(钢芯)、6×31sw(钢 芯) 打桩机、钻机钢丝绳 35w× 7k 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1000=kn 18×7k、 19× 7k 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1000=kn 8×19s+fc、8× 19w+fc 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1000=kn 电梯绳(线接触)8× 19s(钢芯)、 8×19w (钢 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1000=kn 芯) 8×19s+8×7+pp 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1000=kn 高速电梯绳(线接触) 8×19s+8×7+1×19 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1000=kn 吊篮专用绳(线接触)4× 31sw 直径×直径×钢丝抗拉强度×÷1000=kn

太阳能辐射计算公式

一、中国太阳能直接辐射的计算方法 ()1bS a Q S +='(1) () 211111S c S b a Q S ++='(2)⊙ ()n c S b a Q S 2122++='(3) S ′为直接辐射平均月(年)总量;Q 为计算直接辐射的起始数据,可采用天文总辐射S 0,理想大气总辐射,Q i ,晴天总辐射Q 0来表示。a ,b ,a 1,b 1,c 1,a 2,b 2,c 2为系数。n 为云量。S 1为日照百分率。 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 ()() ()() ()()∑∑∑∑∑∑∑∑∑=========?? ? ??-?? ? ??--= ----= n i n i i i n i n i i i n i n i n i i i i i n i i i n i i i y y n x x n y x y x n y y x x y y x x r 12 12 12 121 1 1 1 2 21 考虑到大气透明度,则有 ()()n c S b a P P P Q n c S b a P P P Q S i m i 2122cos cos sin sin 1 2122++=++='+海 年海 年δ ?δ?(4) 其中m 为大气质量: δ ?δ?cos cos sin sin 1 sinh 1+== Θm 其中,φ为测站的纬度;δ为赤纬角,取每月15日的赤纬值作为月平均值;时角ω统一取中午12时,则ω=0,cosω=1;年P 为测站的年平均气压,P 海为海平面气压,P 海=1013.25mp ,海年P P 为对大气质量进行的高度订正。 对于a 2的计算: 当测站的海拔H≥3000m 时,a 2=0.456; 当H≤3000m 是,若年平均绝对湿度E ≤10.0mb ,则 F a ?-=00284.0688.02 否则F a ?-=01826.07023.02,其中F 为测站沙尘暴日数与浮尘日数之和。 对于(4)式中,系数之间的关系式为 { 011.1039.02222=+-=+b a c a

一个8.8级M20螺栓的最大承受拉力计算方法

一、螺栓的分类 普通螺栓一般为 4.4级、 4.8级、 5.6级和 8.8级。高强螺栓一般为 8.8级和 10.9级,其中 10.9级居多。 二、高强度螺栓的概念 根据高强度螺栓的性能等级分为: 8.8级和 10.9级。其中 8.8级仅有大六角型高强度螺栓,在标示方法上,性能等级小数点前的数字代表材料公称抗拉强度σb的1%,小数点后的数字代表材料的屈服强度σs与公称抗拉强度之比的10倍。M20螺栓 8.8性能等级公称抗拉强度σb=800MPa,最小抗拉强度σb=830MPa。 公称屈服强度σs=640,最小屈服强度σs=660。 (另外一种解释: 小数点前数字表示热处理后的抗拉强度;小数点后的数字表示屈强比即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极限抗拉强度实测值之比。 8.8级的意思就是螺栓杆的抗拉强度不小于800MPa,屈强比为

0.8; 10.9级的意思就是螺栓杆的抗拉强度不小于1000MPa,屈强比为 0.9。) 抗拉强度也叫强度极限指材料在拉断前承受最大应力值,当钢材屈服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内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变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时变形虽然发展很快,但却只能随着应力的提高而提高,直至应力达最大值。此后,钢材抵抗变形的能力明显降低,并在最薄弱处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此处试件截面迅速缩小,出现颈缩现象,直至断裂破坏。 三、计算方法 钢材受拉断裂前的最大应力值称为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 F=σs*A, 其中F为拉力(许用载荷),σs为材料抗拉强度,A为有效面积,有效面积为螺栓有效长度上直径最小处的横截面积。 M20的有效直径为Φ17,M20的有效横截面积为227mm^2。 8.8级M20最小抗拉强度σb=830MPa F=830*227=188410N= 188.41KN 所以M20螺栓 8.8性能等级最小抗拉力为 188.41KN。

人体辐射换热的计算.

人 体 辐 射 换 热 的 计 算 方 法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Radiative Heat Loss From Human Body 同济大学楼宇设备工程与管理系 叶海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两种情况下人体辐射换热的计算方法,即人体与室内整体环境间的辐射换热、人体与单一壁面间的辐射换热。作者力求避免繁复的理论推导,而仅仅就研究结果,研究方法作了归纳与总结,列出了一些计算参数的取值范围,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在计算时参考。 在热舒适的研究中,我们经常要计算人体与室内环境间的热交换,进而对人体的热感觉进行预测。人体与环境之间主要通过对流和辐射方式换热,导热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在普通的室内气候条件下,人体外表温度高于环境平均辐射温度,而室内风速一般较小,因此辐射散热量可占总散热量的50%左右,对流散热为30%左右,其余为蒸发散热。 一、人体与室内环境间的辐射换热 人体与室内环境间的辐射换热量Q R 可按空腔与内包壁面间的换热计算,即 W )11(1 )(44-+-=S S eff p mrt surf eff R A A T T A Q εεσ (1) 式中,eff A ——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m 2; 428K W/m 1067.5??=-σ,黑体的辐射常数。 surf T ——人体外表的平均温度,K ; mrt T ——环境的平均辐射温度,K ; P ε ——人体外表的平均发射率,无因次; S A ——包围人体的室内总面积,m 2; S ε ——环境的平均发射率,无因次; 式(1)中,由于人体面积远小于环境面积,且一般室内材料的发射率接近于1,故分母的第二项可略去不计。在热舒适研究中,对人体的产热(即代谢率)和散热计算一般取单位皮肤面积,于是得到 244W/m )(mrt surf eff cl P r T T f f Q -=σε (2) 式中,cl f ——称为服装面积系数,无因次;后面将作进一步介绍。 eff f ——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系数,无因次;后面将作进一步介绍。 式(2)虽然给出了人体辐射换热计算的具体形式,但令人遗憾的是,式中右边的各项大多难以从理论上确定,一般依赖于经验公式来解决。两个系数的意义在于,着装增大了人体的外表面积,而人体的外表之间存在着相互辐射。至于平均辐射温度,它是假想室内环境在均一的温度下与人体进行换热。以下将对其中各项进行详细讨论。 1-1 人体外表的平均发射率 发射率有时也称为黑度、黑率或辐射系数,它表明物体表面与黑体相比辐射能量的效率。根据基尔霍夫定律,“漫-灰表面”在温度平衡时,可以认为发射率与吸收率相等,但在工程计

钢管承受压力计算公式

钢管承受压力计算公式方法 一:以知方矩管、螺旋管无缝管无缝钢管外径规格壁厚求能承受压力计算方法(钢管不同材质抗拉强度不同) 压力=(壁厚*2*钢管材质抗拉强度)/(外径*系数) 二:以知无缝管无缝钢管外径和承受压力求壁厚计算方法: 壁厚=(压力*外径*系数)/(2*钢管材质抗拉强度) 三:方矩管、螺旋管钢管压力系数表示方法: 压力P<7Mpa 系数S=8 7<钢管压力P<17.5 系数S=6 压力P>17.5 系数S=4 不锈钢管承受压力计算公式 不锈钢管所承受的压力如何计算: 1、计算公式:2X壁厚X(抗拉强度X40%)*外径 2、316、316L、TP316、TP316L——抗拉强度:485MA 3、321、30 4、304L——抗拉强度:520MA 304不锈钢管的抗拉强度是520MPA 316不锈钢管的抗拉强度是485MPA 而不锈钢管能承受的水压除了材质不同能承受压力值大小不一样之外;外径和壁厚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壁厚越厚,能承受的压力值越大,比如同样外径,10个厚的不锈钢管就比5个厚的不锈钢管能承受的水压要高的多;另外,还与外径有关,外径越大,能承受的压力值越小,比如同样的壁厚,外径越大能承受的压力值越小; 不锈钢管承受压力的计算公式: 水压试验压力:P=2SR/D S是指壁厚,r指抗拉强度的40%,D指外径; 下面举例说明: 304不锈钢管规格:159*3 P=2*520*0.4*3/159=7.84MPA 316不锈钢管规格:159*3 P=2*485*0.4*3/159=7.32MPA 不锈钢无缝管按要求不同分类如下: 按生产工艺分为:不锈钢冷拔管、不锈钢精密管。 按截面分为:不锈钢圆管、不锈钢方管、不锈钢矩管、不锈钢异型管(有三角管、六角管等) 按壁厚可分为:厚壁不锈钢管、薄壁不锈钢管 按口径可分为:大口径不锈钢管、小口径不锈钢管、不锈钢毛细管 按搜索习惯可分为:不锈钢无缝管、无缝不锈钢管、不锈钢管、不锈钢钢管、不锈钢无缝钢管 按地区可分为:戴南不锈钢管、江苏不锈钢管、泰州不锈钢管、温州不锈钢管、浙江不锈钢管、佛山不锈钢管、上海不锈钢管、北京不锈钢管、山东不锈钢管 按材质分为:201不锈钢无缝管、202不锈钢无缝管、301不锈钢无缝管、304不锈钢无缝管、316L不锈钢无缝管、310S不锈钢无缝管

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 高强度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分为轴拉强度、劈拉强度和弯折强度三种。因轴拉试验比较复杂而做的很少;劈拉强度的试件在我国采用立方体,其他国家常采用圆柱体;弯折试验常采用三分点加载的矩形截面简支梁,梁的尺寸为150mm*150mm,跨度为梁的3倍,其他国家也用102mm*102mm矩形截面的梁,弯折强度与截面尺寸和养护条件的关系很大。 高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随抗压强度的颐高而提高,但它们的比值却随抗压强度的提高而降低,但三种抗拉强度之间的比值关系却与混凝土强度没有明显的关系。 下面我们给出三种抗拉强度的经验公式,以供读者参考 1)劈拉强度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给出的高强度混凝土劈拉强度f(t,s)的经验公式 F(t,s)=0.3f(cu)^(2/3); 欧洲规范CEB-FIP建议的高强度混凝土劈拉强度的经验公式 f(t,s)=0.3(f1)(c)^(2/3); 美国ACI高强度混凝土委员会建议的高强度混凝土劈拉强度的经验公式; f(t,s)=0.6(f1c)^(1/2); 混凝土碳化的研究 影响结构耐久性的因素很多,其中混凝土碳化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通常情况下,早期混凝土具有很高的碱性,其pH值一般大于12.5,在这样高的碱性环境中埋置的钢筋容易发生钝化作用,使得钢筋表面产生一层钝化膜,能够阻止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但当有二氧化碳和水汽从混凝土表面通过孔隙进入混凝土内部时,和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中和,会导致混凝土的pH值降低。当混凝土完全碳化后,就出现pH<9的情况,在这种环境下,混凝土中埋置的钢筋表面钝化膜被逐渐破坏,在其他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钢筋就会发生锈蚀。钢筋锈蚀又将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开裂、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力破坏、钢筋受力截面减小、结构耐久性能降低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由此可见,分析混凝土的碳化规律,研究由碳化引起的混凝土化学成分的变化以及混凝土内部碳化的状态,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混凝土碳化机理 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是水泥、水、砂和石子,其中的水泥与水发生水化反应,生成的水化物自身具有强度(称为水泥石),同时将散粒状砂和石子粘结起来,成为一个坚硬的整体。在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中,约占水泥用量的三分之一将生成氢氧化钙[Ca(OH)2],此氢氧化钙在硬化水泥浆体中结晶,或者在其空隙中以饱和水溶液的形式存在。因为氢氧化钙的饱和水溶液pH值为12.6的碱性物质,所以新鲜的混凝土呈碱性[2,3]。 然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却时刻在向混凝土的内部扩散,与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发生作用,生成碳酸盐或者其他物质,从而使水泥石原有的强碱性降低,pH值下降到8.5左右,这种现象就称为混凝土碳化。这是混凝土中性化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混凝土碳化的主要化学反应式为[2,4] CO2+H2O→H2CO3 Ca(OH)2+H2CO3→CaCO3+2H2O 影响混凝土碳化的因素 混凝土的碳化是伴随着CO2气体向混凝土内部扩散,溶解于混凝土孔隙内的水,再与各水化产物发生碳化反应这样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研究表明,混凝土的碳化速度取决于CO2气体的扩散速度及CO2与混凝土成分的反应性。而CO2气体的扩散速度又受混凝土本身的组织密实性、CO2气体的浓度、环境湿度、试件的含水率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碳化反

太阳能辐射计算公式

一、中国太阳能直接辐射的计算方法 (1) (2)⊙ (3) S′为直接辐射平均月(年)总量;Q为计算直接辐射的起始数据,可采用天文总辐射S0,理想大气总辐射,Qi,晴天总辐射Q0来表示。a,b,a1,b1,c1,a2,b2,c2为系数。n为云量。S1为日照百分率。 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 考虑到大气透明度,则有 (4) 其中m为大气质量: 其中,φ为测站的纬度;δ为赤纬角,取每月15日的赤纬值作为月平均值;时角ω统一取中午12时,则ω=0,cosω=1;为测站的年平均气压,P海为海平面气压,P海=1013.25mp,为对大气质量进行的高度订正。 对于a2的计算: 当测站的海拔H≥3000m时,a2=0.456; 当H≤3000m是,若年平均绝对湿度E≤10.0mb,则 否则,其中F为测站沙尘暴日数与浮尘日数之和。 对于(4)式中,系数之间的关系式为 二、中国太阳能散射辐射的算法 其中∑D为散射辐射月(年)总辐射量,Q为计算散射辐射的起始数据,可采用天文总辐射S0,理想大气总辐射Qi,晴天总辐射Q0来表示;f(S1,n......)为天空遮蔽度函数。 D=Qi(a1+b1nt); D=Qi(a2+b2nl); D=Qi(a3+b3S1); D=Qi(a4+b4nmh) D=Qi(a5+b5nmh+c5nl) D=Qi(a6+b6nmh+c6S1) D=Qi(a7+b7P+c7nl) D=Qi(a8+b8P+c8S1) 以上8式为计算太阳能散射可筛选公式,其中D为欲计算的散射辐射量的月总量,Qi,为理想大气中的月总辐射量,nt ,nl ,nmh分别为月平均总云量、低云量和中高云量。S1为日

抗拉强度与硬度近似换算表.

实践证明,金属材料的各种硬度值之间,硬度值与强度值之间具有近似的相应关系。因为硬度值是由起始塑性变形抗力和继续塑性变形抗力决定的,材料的强度越高,塑性变形抗力越高,硬度值也就越高。 下表是根据实验得到的经验公式制作的快速计算器,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在要求数据比较精确时,仍需要通过试验测得。 抗拉强度N/mm2 维氏硬 度 布氏硬 度 洛氏硬 度 抗拉强度 N/mm2 维氏硬 度 布氏硬 度 洛氏硬 度 Rm HV HB HRB Rm HV HB HRB 2508076112535033335.5 2708580.7111536034236.6 2859085.2119037035237.7 3059590.2122038036138.8 32010095125539037139.8 33510599.8129040038040.8 350110105132041039041.8 370115109135042039942.7 380120114138543040943.6

400125119142044041844.5 415130124145545042845.3 430135128148546043746.1 450140133152047044746.9 465145138155548045647 480150143159549046648.4 490155147163050047549.1 510160152166551048549.8 530165156170052049450.5 545170162174053050451.1 560175166177554051351.7 575180171181055052352.3 595185176184556053253 610190181188057054253.6 625195185192058055154.1

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 高强度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分为轴拉强度、劈拉强度和弯折强度三种。因轴拉试验比较复杂而做的很少;劈拉强度的试件在我国采用立方体,其他国家常采用圆柱体;弯折试验常采用三分点加载的矩形截面简支梁,梁的尺寸为150mm*150mm,跨度为梁的3倍,其他国家也用102mm*102mm矩形截面的梁,弯折强度与截面尺寸和养护条件的关系很大。 高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随抗压强度的颐高而提高,但它们的比值却随抗压强度的提高而降低,但三种抗拉强度之间的比值关系却与混凝土强度没有明显的关系。 下面我们给出三种抗拉强度的经验公式,以供读者参考 1)劈拉强度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给出的高强度混凝土劈拉强度f(t,s)的经验公式

f(t,s)=0.3f(cu)^(2/3); 欧洲规范ceb-fip建议的高强度混凝土劈拉强度的经验公式 f(t,s)=0.3(f1)(c)^(2/3); 美国aci高强度混凝土委员会建议的高强度混凝土劈拉强度的经验公式; f(t,s)=0.6(f1c)^(1/2); 混凝土碳化的研究 影响结构耐久性的因素很多,其中混凝土碳化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通常情况下,早期混凝土具有很高的碱性,其ph值一般大于12.5,在这样高的碱性环境中埋置的钢筋容易发生钝化作用,使得钢筋表面产生一层钝化膜,能够阻止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但当有二氧化碳和水汽从混凝土表面通过孔隙进入混凝土内部时,和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中和,会导致混凝土的ph值降低。当混凝土完全碳化后,就出现ph 由此可见,分析混凝土的碳化规律,研究由碳化引起的混凝土化

学成分的变化以及混凝土内部碳化的状态,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混凝土碳化机理 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是水泥、水、砂和石子,其中的水泥与水发生水化反应,生成的水化物自身具有强度(称为水泥石),同时将散粒状砂和石子粘结起来,成为一个坚硬的整体。在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中,约占水泥用量的三分之一将生成氢氧化钙[ca(oh)2],此氢氧化钙在硬化水泥浆体中结晶,或者在其空隙中以饱和水溶液的形式存在。因为氢氧化钙的饱和水溶液ph值为12.6的碱性物质,所以新鲜的混凝土呈碱性[2,3]。 然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却时刻在向混凝土的内部扩散,与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发生作用,生成碳酸盐或者其他物质,从而使水泥石原有的强碱性降低,ph值下降到8.5左右,这种现象就称为混凝土碳化。这是混凝土中性化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混凝土碳化的主要化学反应式为[2,4]

杆件的强度计算公式

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 1.构件的承载能力,指的是什么? 答:构件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的能力称为构件的承载能力。 (1)足够的强度。即要求构件应具有足够的抵抗破坏的能力,在荷载作用下不致于发生破坏。 (2)足够的刚度。即要求构件应具有足够的抵抗变形的能力,在荷载作用下不致于发生过大的变形而影响使用。 (3)足够的稳定性。即要求构件应具有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在荷载作用下不致于突然丧失稳定。 2.什么是应力、正应力、切应力?应力的单位如何表示? 答:内力在一点处的集度称为应力。 垂直于截面的应力分量称为正应力或法向应力,用ζ表示;相切于截面的应力分量称切应力或切向应力,用η表示。 应力的单位为Pa 。 1 Pa =1 N /m 2 工程实际中应力数值较大,常用MPa 或GPa 作单位 1 MPa =106Pa 1 GPa =109Pa 3.应力和内力的关系是什么? 答:内力在一点处的集度称为应力。 4.应变和变形有什么不同? 答:单位长度上的变形称为应变。单位纵向长度上的变形称纵向线应变,简称线应变,以ε表示。 单位横向长度上的变形称横向线应变,以ε/ 表示横向应变。 5.什么是线应变?什么是横向应变?什么是泊松比? 答:(1)线应变 单位长度上的变形称纵向线应变,简称线应变,以ε表示。对于轴力为常量的等截面直杆,其纵向变形在杆内分布均匀,故线应变为 l l ?= ε (4-2) 拉伸时ε为正,压缩时ε为负。线应变是无量纲(无单位)的量。 (2)横向应变 拉(压)杆产生纵向变形时,横向也产生变形。设杆件变形前的横向尺寸为a ,变形后为a 1,则横向变形为 a a a -=?1 横向应变ε/ 为 a a ?= /ε (4-3)

拉力试验机计算公式

拉力试验机计算公式 抗拉强度:最大荷重/原断面积(kg/cm2) 断裂强度:破断点荷重/原断面积(kg/cm2) 伸长度:试验后标点间距-试验前标点间距/试验前标点间距*100(%) 拉应力:特定伸长荷重/原断面积(kg/cm2) 降伏强度:降伏点荷重/原断面积(kg/cm2) 断面缩率:原断面积-断口之最小断面积/原断面积*100(%) 抗压强度:最大荷重/原断面积(kg/cm2) 缩短率:试料高度-压缩后试料高度/试料高度*100(%) 断面膨胀率:压缩后之膨胀断面积-原断面积/原断面积*100(%)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PCB信赖性测试操作过程与要求作者:Jenny 发表时间:2008-12-13 一、棕化剥离强度试验: 1、测试目的:确定棕化之抗剥离强度 2、仪器用品:1OZ铜箔、基板、拉力测试机、刀片 3、试验方法: 取一张适当面积的基板,将两面铜箔蚀刻掉。 取一张相当大小之1OZ铜箔,固定在基板上。 将以上之样品按棕化→压合流程作业,压合迭合PP时,铜箔棕化面与PP接触。 压合后剪下适合样品,用刀片割板面铜箔为两并行线,长约10cm,宽≧3.8mm。 按拉力测试机操作规范测试铜箔之剥离强度。 4、计算: 5、取样方法及频率:取试验板1PCS/line/周 PCB可靠性测试方法择要

操作过程及操作要求: 一、棕化剥离强度试验: 1.1 测试目的:确定棕化之抗剥离强度 1.2 仪器用品:1OZ铜箔、基板、拉力测试机、刀片 1.3 试验方法: 1.3.1 取一张适当面积的基板,将两面铜箔蚀刻掉。 1.3.2 取一张相当大小之1OZ铜箔,固定在基板上。 1.3.3 将以上之样品按棕化→压合流程作业,压合迭合PP时,铜箔棕化面与PP接触。 1.3.4 压合后剪下适合样品,用刀片割板面铜箔为两并行线,长约10cm,宽≧3.8mm。 1.3.5 按拉力测试机操作规范测试铜箔之剥离强度。 1.4 计算: 1.5 取样方法及频率:取试验板1PCS/line/周 二、切片测试: 2.1 测试目的:压合一介电层厚度; 钻孔一测试孔壁之粗糙度; 电镀一精确掌握镀铜厚度; 防焊-绿油厚度; 2.2 仪器用品:砂纸,研磨机,金相显微镜,抛光液,微蚀液 2.3 试验方法:2.3试验方法: 2.3.1 选择试样用冲床在适当位置冲出切片。 2.3.2 将切片垂直固定于模型中。 2.3.3 按比例调和树脂与硬化剂并倒入模型中,令其自然硬化。 2.3.4 以砂纸依次由小目数粗磨至大目数细磨至接近孔中心位置 2.3.5 以抛光液抛光。 2.3.6 微蚀铜面。 2.3.7 以金相显微镜观察并记录之。 2.4 取样方法及频率: 电镀-首件,1PNL/每缸/每班,自主件2PNL/每批,测量孔铜时取9点,测量面铜时C\S面各取9点。 钻孔-首件,(1PNL/轴/4台机/班,取钻孔板底板)打板边切片位置,读最大孔壁粗糙度数值。压合-首件,(每料号1PNL及测试板厚不合格时)取压合板边任一位置。 (注:压合介电层厚度以比要求值小于或等于1mil作允收。) 防焊-首件,(1PNL/4小时)取独立线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