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

医院术前讨论制度

1、根据手术分级制度规定,二级以上手术均应开展手术术前讨论并书写术前讨论记录。

2、每周2、5为全科术前讨论时间。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副主)任医师主持,对将要进行的二级以上手术、有严重并发症的手术、疑难手术进行讨论。

3、除提交全科讨论的手术外,其他手术应在各病区或小组进行,由小组主治医师主持。

4、术前讨论前填写术前讨论单,由术者签字。

5、术前讨论时经治医师应做到对术前讨论患者准备必要、充足的材料,包括化验、造影、ct等。有重点的介绍病情,并提出自己或专业小组的诊断及治疗方案。必要时检索有关资料。

6、术前讨论的内容包括:诊断、手术适应症、术中术后并发症、意外以及防范处理预案、术前准备、麻醉方式等。

7、各级医师充分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8、科主任最后指导、完善制定出的治疗方案。首次讨论难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者应进行多次讨论。

9、各级医师必须遵守、落实科主任制定的诊疗方案。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记录本及病历中。

10、术前谈话和签署《手术同意书》依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进行。

11、术前1天由各病区经治医师填写手术通知单并送交手术室统一安排手术。手术通知单由专业组主治医师或科主任签署。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1.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要求,根据医院功能制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2.各科室要认真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讨论,根据科室各级人员技术状况,科学界定各级人员手术范围.

3.科室根据科内人员晋升及个人技术水平提高状况,定期调整其手术范围.

所称"手术范围",系指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诊疗科目内开展的手术.

4.科室应严格监督落实《各级医师手术范围》要求,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展超出相应范围的手术治疗活动.

5.若遇特殊情况(例如:急诊,病情不允许等),医师可超范围开展与其职,级不相称的手术,但应及时报请上级医师,给予指导或协助诊治.

附:各级医师手术范围

1.主任医师按"各专业手术分类"完成甲,乙,丙,丁各类手术,但应侧重甲类手术质量,水平的提高.

2.副主任医师按"各专业手术分类"完成乙,丙,丁类手术,但应侧重乙类手术质量,水平的提高.

3.主治医师按"各专业手术分类"参与甲,乙类手术,做助手;可完成丙,丁类手术.

4.医师按"各专业手术分类"参与乙类手术,做助手;可完成丙,丁类手术.

5.助理医师(医士) 按"各专业手术分类"参与丙类手术,做助手;可完成了类手术.

考虑到人才梯队建设和后备力量培养问题,高年资医师(取得现有职称3年以上)可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完成高一类手术.对无主任医师的专业,科室可根据副主任医师技术水平状况,选择一位可以完成主任医师手术范围的副主任医师承担主任医师工作;若选择不出,不可超范围开展此类手术.

各专业手术分类

一,外科系统

甲类手术

1.普通外科

(1)全胃切除术,胃癌扩大根治术;

(2)左右半肝切除术,肝左外侧叶切除及楔形切除;

(3)胰腺癌根治术,扩大胰买十二指肠切除术;

(4)胆道再次手术;

(5)腹主动脉瘤切除,移植术;

(6)带血管胎儿胰腺移植术;

(7)经胸颈无名及锁骨下动脉瘤切除术,血管移植术;

(8)扩大全胰腺切除术;

(9)甲状腺癌颈淋巴结廓清术,甲状旁腺切除术;

(10)右心耳下腔静脉旁路移植术;

(11)腹腔内肿瘤联合3种以上脏器切除;

(12)新开展的各种手术;

(13)诊断不明确的探查术.

2.心胸外科

(l)"法四","法三"矫治术;

(2)伴肺动脉高压的房室缺修补术;

(3)主动脉缩窄,腹主动脉瘤血管再造术;

(4)心脏多瓣膜置换及成形术;

(5)冠状动脉架桥术;

(6)复杂的心内畸形矫治术及短路术;

(7)主动脉瘤切除术;

(8)纵隔瘤切除术;

(9)新开展的各种手术;

(10)诊断不明确的探查术.

3.神经外科

(1)经幕上,下入路各种肿瘤切除术;

(2)经幕上,下入路各类动脉瘤夹闭术;

(3)经幕上,下入路畸形血管切除术;

(4)自体(异体)肾上腺髓质或黑质脑内移植术;

(5)新开展的各种手术.

4.泌尿外科

(1)肾血管手术;

(2)肾移植术;

(3)经皮肾镜取石;

(4)肾上腺手术;

(5)新开展的各种手术;

(6)诊断不明确的探查术.

5.烧伤整形外科

(1)异体皮开窗,自体皮嵌入术;

(2)血管移植,皮瓣覆盖术;

(3)吻合血管,游离皮瓣移植术,异体大网膜移植术;

(4)静脉网状皮岛;

(5)微移自体皮,大张异体皮混合移植术;

(6)新开展的各种手术;

(7)诊断不明确的探查术.

6.骨伤科

(1)全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

(2)血管蒂指(趾)再造术;

(3)断肢(指,趾)再植术.

乙类手术

1.普通外科

(1)甲类手术以外的肝,胆,胰,脾的各种手术;

(2)胃部及十二指肠手术,胃肠吻合术;

(3)肝脾损伤的处理;

(4)直肠切除术,回盲部切除术;

(5)结肠造口术,各段结肠癌根治术;

(6)甲类手术以外甲状腺,甲状旁腺各种手术;

(7)乳癌根治术;

(8)门静脉高压的各类分流术及断流术;

(9)各段肠癌根治术;

(10)腹部损伤剖腹探查术.

2.心胸外科

(1)心包部分切除术;

(2)房缺室缺修补术;

(3)心脏单瓣置换术,扩张分离术及成形术;

(4)动脉导管未闭手术;

(5)心脏大血管造影诊断;

(6)全肺及肺叶切除术;

(7)胸膜切除术;

(8)除甲类以外的纵隔手术;

(9)气管支气管成形术;

(10)人工心脏起搏器置人术;

(11)人造血管移植术;

(12)颈及胸上段食管癌切除术;

(13)颈部血管瘤切除术;

(14)结肠代食管术;

(15)除甲类以外的胸腔探查术.

3.神经外科

(1)除甲类以外各种颅内手术;

(2)椎管内外各种手术;

(3)各种神经吻合术;

(4)开放性颅脑损伤清除术;

(5)各类颅骨手术;

(6)各类经颅骨钻孔减压,引流,抽吸手术;

(7)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术;

(8)经颅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

4.泌尿外科

(1)除甲类以外的肾脏手术;

(2)输尿管手术;

(3)膀脱手术;

(4)泌尿系(尿道以上)造口,修补,成形手术;

(5)前列腺摘除术;

(6)阴囊,阴茎手术.

5.烧伤整形外科

(1)血管植人皮瓣预构手术;

(2)切(削)痂,植皮术;

(3)皮瓣移植术;

(4)皮管成形术;

(5)游离肌皮瓣移植术.

6.骨伤科

(1)脊柱侧弯矫形术;

(2)严重创伤全身合并综合征的处理;

(3)关节融合术;

(4)先天性髓脱位手术;

(5)截肢(指,趾)术,半月板切除术;

(6)骨肿瘤切除术;

(7)骨疣切除术;

(8)三翼钉固定拔钉术;

(9)四肢骨内固定及植骨,钢板取出术;

(10)各类关节手术;

(11)开放性骨折扩创复位术;

(12)皮管成形术修整.

丙类手术

1.普通外科

(1)肝脓肿切开引流术;

(2)肠切除术;

(3)腹部损伤剖腹探查术;

(4)胃肠穿孔修补术;

(5)胃肠造口术,吻合术;

(6)大隐静脉结扎转流术及剔除术;

(7)胆囊单纯造口术;

(8)乳腺单纯切除术.

2.心胸外科

(1)胸壁软组织良性瘤切除术;

(2)胸腔闭式引流术;

(3)脓胸开放引流术;

(4)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

3.神经外科

(1)各种复杂头皮外伤清创缝合术;

(2)各种头皮肿瘤切除术;

(3)各种外生骨疣切除术;

(4)经动脉穿刺化疗术.

4.泌尿外科

(1)单纯尿道手术;

(2)除乙类手术外的前列腺其它手术.

5.骨科手术

(1)肌健移位术,跟健延长术;

(2)手部健鞘囊肿切除术;

(3)拇指外翻矫形术;

(4)闭合性骨折复位固定术;

(5)低毒性骨脓肿病灶清除术;

(6)骨牵引术.

丁类手术

l.普通外科

(1)一次阑尾手术;

(2)一次疝修补术;

(3)体表肿瘤,异物摘除术;

(4)痔核,痔瘘手术;

(5)体表脓肿切开引流术.

2.心胸外科

(1)纵隔气肿切开减压术;

(2)胸壁伤口清创缝合术.

3.神经外科

(1)各种轻度头皮外伤缝合术.

4.泌尿外科

(1)单纯包皮环切及外伤缝合;

(2)单纯前列腺手术.

5.骨伤科

(1)小关节脱位手法复位;

(2)小关节腔切开引流术.

二,妇产科系统

甲类手术

(1)子宫癌根治术;

(2)卵巢癌根治术;

(3)复杂尿漏修补术;

(4)外阴癌根治术;

(5)各种疑难阴式手术;

(6)各种人工阴道成形术;

(7)各种难产的复杂手术;

(8)新开展的各种手术;

(9)诊断不明的探查术.

乙类手术

(1)除甲类以外的子宫,宫颈手术;

(2)除甲类以外附件的移位,整型,切除术;

(3)外阴广泛切除术;

(4)简单阴道,尿道修补术,单纯性外阴切除术;

(5)碎胎术,穿颅术;

(6)腹膜外剖宫产术;

(7)阔韧带手术;

(8)T度会阴裂伤缝合术.

丙类手术

(1)除甲类以外的附件手术;

(2)除甲类以外的外阴手术;

(3)古典式剖宫产手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4)宫外孕手术;

(5)Ⅱ度会阴裂伤缝合术.

丁类手术

(1)宫颈活检;

(2)上环,取环,人工流产术;

(3)胎头吸引术;

(4)人工取胎盘;

(5)臀牵引术;

(6)巴氏腺囊肿切开术;

(7)处女膜切开术;

(8)Ⅱ度以下会阴裂伤缝合术;

(9)会阴侧切术;

(10)各种电凝术.

三,眼科手术

甲类手术

(1)光学角膜移植术;

(2)眼眶深部异物取出术;

(3)玻璃体切割术;

(4)人工晶体植人术;

(5)眶内肿瘤摘除术;

(6)眶内容刺除术;

(7)复杂网膜脱离术;

(8)新开展的各种手术.

乙类手术

(1)眼碱再造术;

(2)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3)放射状板层角膜切开术;

(4)眼肌手术;

(5)青光眼,白内障手术;

(6)眼眶成形术;

(7)眼险成形术;

(8)玻璃体手术;

(9)除甲类以外的晶体手术;

(10)除甲类以外的眶内手术;

(11)除甲类以外的网膜手术;

(12)除甲类以外的眼球手术;

(13)泪囊,鼻腔吻合术.

丙类手术

(1)除乙类以外的眼碱手术;

(2)除乙类以外的结膜,角膜手术;

(3)简单眼外伤(缝合及异物取出).

四,耳鼻咽喉科系统

甲类手术

(1)喉癌根治术;

(2)半喉切除术及发音重建术;

(3)喉成形术;

(4)鼻成形术;

(5)内耳手术;

(6)乳突根治术;

(7)经开颅途径巨大额筛窦肿瘤切除术;

(8)鼻咽癌手术.

乙类手术

(1)上颌骨切除术;

(2)气管,食管异物取出;

(3)除甲类以外喉部手术;

(4)鼓膜修补术;

(5)面神经减压术;

(6)外耳道狭窄闭锁整复术;

(7)耳郭成形术;

(8)蝶窦,筛窦手术;

(9)鼻中隔手术;

(10)除甲类以外乳突手术;

(11)上颌窦根治术.

丙类手术

(1)扁桃体摘除(挤切)术;

(2)腺样体刮除术;

(3)中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4)鼻甲封闭与电凝.

丁类手术

(1)咽鼓管通气术;

(2)上颌窦穿刺术;

(3)鼓膜穿刺与切开术;

(4)扁桃体脓肿的处理.

五,□腔颌面外科系统

甲类手术

(1) 颌面部巨大组织缺损即刻修复器官再造术;

(2)唇裂修复术及正中裂修复术;

(3)巨大面部,颌面部神经纤维瘤切除术;

(4)面神经手术;

(5)涎腺瘘修补导管吻合术;

(6)颞颌关节成形术;

(7)颏胸瘢痕松解术;

(8)腭肿物扩大切除术;"

(9)颏成形术;

(10)颈淋巴结清除术;

(11)上下颌前窦矫正术;

(12)三叉神经周围撕脱术.

乙类手术

(1)腭裂囊肿切除术;

(2)上下颌骨各种手术;

(3)腭裂修复术;

(4)颌下腺摘除术;

(5)腮腺肿瘤及腮腺切除术;

(6)颌面部肿物切除术;

(7)鼻唇畸形矫治术;

(8)甲状舌骨囊肿切除术;

(9)除甲类以外的颌面部整形手术;

(10)颧弓骨折复位术;

(11)疑难的阻生齿拔除术;

(12)牙齿再植术,移植术.

丙类手术

(1)口腔软组织肿物切除术;

(2)舌下腺摘除术;

(3)颌下腺囊肿摘除术;

(4)颏下,颌下囊肿摘除术;

(5)舌系带手术;

(6)面部小瘢痕整复术;

(7)面部黑痣手术;

(8)上颌窦瘘管孔修补术;

(9)腭裂修补术;

(10)口腔颌面部炎症;

(11)牙槽外科手术.

丁类手术

(1)牙外伤结扎颌间固定术;

(2)舌部外伤缝合术;

(3)牙槽突整形术;

(4)口外脓肿切开术;

(5)颌面部一般性软组织外伤处理;

(6)上下颌骨简单骨折的固定;

(7)牙齿拔除术;

(8)残根断根拔除术.

第三十四节手术过程管理规范

1.凡需住院手术的患者,应做好手术前各项检查,明确诊断,选择好手术适应证后,方可决定手术,科室要严格遵照各级医师手术范围合理安排手术人员.

2.手术前,负责医师填写好手术知情同意书(协议书),患者填写委托书者,可由被委托人签署.患者危重急需手术,但无行为能力且家属不在时,由科室或急诊值班医师报告医教科或总值班,批准后方可手术,但病历中必须详细记录以便备查.

3.凡住院施行的手术,手术前负责医师都要写好术前小结,并由上级医师阅批后签字.

4.重大,疑难,复杂手术,致残手术以及新开展的手术,外宾和市,县级领导手术,均应采取慎重态度,填写特殊手术申请报告单(表1-2)报医教科,经院领导审批后方可实行.此类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任(副)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师,护士长及有关人员参加.讨论内容由负责医师记人病历,并报告医教科,必要时医教科派人参加术前讨论.

表1-2特殊手术申请报告单

申请科室

床号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入院日期

国籍

手术理由和科室讨论意见

入院诊断

手术名称

术者

麻醉方式

麻醉师

手术日期

科主任签字

院领导审批

申请日期

病房组长

经治医师

5.手术前ld,手术医师填写手术通知单,科主任或主任(副)医师签字后送手术室,由手术室安排手术.

6.急症手术,负责医师填写急诊手术通知单,手术负责医师签字后送手术室,手术室或麻醉科应积极主动配合急诊手术,不准无故刁难,推脱或拒绝.

7.手术前麻醉师必须检查手术的患者,如术前准备不符合麻醉要求,麻醉师有权决

定延期手术.

8.各级医师要严格按照制定的"各级医师手术范围"进行手术.

9.进修医师及学生参加的手术,必须有本院医师参加并负责进行指导,手术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均由本院医师负责.

10.参加手术人员要严格执行手术室的各项规定,术前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诊断,手术部位后,方可手术.对违反制度以及不按无菌技术进行操作的医务人员,护士长有权停止手术,并根据情节及造成的后果追究个人责任.

11.手术中,术者和助手应密切配合.参加手术人员在术中对患者应高度负责,不得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在患者紧张状态下更应严格执行医疗保护性制度.台上会诊时,有关人员应随请随到,如发生意外,台上和台下医务人员要积极采取措施,由主刀医师负责组织抢救,并酌情请示上级医师或报告有关领导协助处理.手术当中主刀或助手发生意外(如晕倒等情况),由在场的最高职称人员决定替代人员或启动人员紧急替代程序.

1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差错事故.缝合前,术者和助手应仔细检查术野内是否有活动出血和异物存留.手术结束,要对患者的全身情况和手术情况做一全面严格检查.

13.患者手术后如病情允许,由手术室护工,负责医师一同送回病房,全麻或重危患者及麻醉师或手术医师认为有必要的患者,麻醉师应陪同送回病房.手术医师应开好术后医嘱,并向病房值班人员交待注意事项.

14.手术前应由麻醉科会诊,填写麻醉谈话单,由患者本人签字,患者填写委托书者,可由被委托人签字.手术后,麻醉医师在将患者送回病房前应与病房医师,护士交待手术,麻醉经过及注意事项,当面测血压,脉搏,呼吸.

第三十五节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手术负责制

1.三级医师负责制科主任应根据本科现巳开展的手术,制定各级医师的手术权限并报医教科备案,所有医师均须在本人职责权限内开展手术.

2.报告当遇有紧急手术而超出当班医师的手术权限或技术水平时,在采取急救措施的同时立即报告上级医师,必要时向医教科汇报.

3.教学手术管理在医院开展的各类手术中,实习生,进修医师只能在本院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观摩学习或担任助手从事辅助性工作,不得独立上台操作.

二,加强手术操作规范化

1.制定常规手术规范科主任负责制定本学科范围内的常规手术操作规范,内容要详细,具体.

2.围手术期检查

(1)术前全面检查:在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各学科专业的手术如有必要的检查项目不全者,手术室可拒绝安排手术.

(2)术中异常情况会诊:在术中如出现异常情况须请其它科室或医师会诊时,该科室或医师必须以会诊为当前第一选择,迅速及时应诊,不得拖延,更不得拒绝. (3)术后监护:危重患者术后先送入ICU,经24~48h监护后再转人相应病区;一般患者术后回所在病区,但医护人员必须注意加强患者监护,如有问题,须尽可能保证随叫随到,以免贻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

加强术前讨论

1.常规手术专业组讨论对于常规开展的手术,须在本专业组内进行术前讨论,形成手术操作意见,并作记录.

2.新手术方式,疑难患者全科讨论对于新开展的手术方式或患者属疑难患者时,须在全科范围内进行充分的讨论,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要有一个较为准确的预测,形成手术操作意见,并作记录.

四,重大手术审批报告

对于截肢等重大手术,负责医师须填写手术审批表并报医教科批准后,方可进行手术.

五,加强围手术期医患沟通及签同意书

1.术前谈话及签字在手术前,负责医师应对患者及家属履行告知义务,应具体,详细地告诉患者或家属手术及麻醉的方式,术中和术后可能发生的危险及注意事项,在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后方可开展手术.

2.术中谈话在手术进行中如出现病情变化或需要改变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时,须及时准确地告知患者家属,并记录在病历中.

3.术后谈话手术完成后须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情的转归及需要处理的情况;患者出院时须告知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必要时须经患者同意并在出院记录上签字后方可办理出院手续.

第三十六节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及流程规范

一,术前讨论制度

1.病房主任或专业组长主持的术前讨论制度.普通或中,小手术患者,须经病房主任或专业组长组织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进修医师以及护士长等进行术前查房讨论,确定治疗方案,手术时间以及人员安排.讨论时间由病房主任,专业组长根据病房工作情况,自行安排.治疗安排确定后,由主管医师通知患者,并安排术前谈话,签字.

2.科主任主持的术前讨论制度.中等以上手术以及疑难病例的外科诊治问题,提前报告科主任,由科主任确定时间,地点,进行全科讨论.除有特殊工作安排的医师外,其它医师务必参加此讨论.

3.对于特殊疑难手术病例或风险极大病例,经全科讨论形成治疗方案后,以书面形式报医教科备案.

4. 对于外科和手术前病例,术前讨论后,其主管医师应及时拟写术前小结并由上级医师审查,签字.

二,手术签字知情同意制度

1.所有手术必须进行手术前谈话,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手术风险等,患者或家属许可后,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确认.

2.谈话应有本院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在场,大手术或疑难手术应由术者亲自谈话.

3.术中情况应及时向家属交代,遇有特殊情况或需改变术式,应再行书面签字. 三,手术医师分级管理制度

1.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各项业务,副主任协助开展工作.

2.各病区主任负责管理其所在病房业务.专业组长负责协助病区主任开展临床工作.

各专业组负责人由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担任,配合病房主任管理好其专业组工作.

3.住院医师在其上级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患者的医疗工作.

4.手术者的确定

(1)小型手术至少有1名本院高年住院医师上台;

(2)中型手术至少有1名本院主治医师上台;

(3)大型手术至少有1名本院副主任医师(或以上人员),或病房主任上台.

5.手术中一切事项由台上最高年资的医师负责;其它医师必须服从安排,做好各种辅助工作.

四,术中紧急替代制度

l.手术中若发生手术人员尤其是术者因某些意外情况不能坚持完成手术时,由其下一级医师(第一助手)替代其完成手术;

2.若后者没有能力完成该手术,则需向其所在的病区主任或科主任报告,请求派相应的医师上台.

五,手术患者术后管理制度

1.根据病情,病种进行监护,观察,管理,治疗.落实"外科手术患者护理常规"及"外科常见疾病诊治常规".

2.麻醉医师术后应去病区查看手术患者,并向责任护士交待有关注意事项,防止麻醉并发症的发生.

3.各级医师认真查房,注意病情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做好病程记录.发现问题逐级汇报,及时处理.

4.预防术后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

5.及时查看病理结果,避免延误患者治疗.提高术前,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

六,手术方案的确定流程

1.平诊患者手术方案的确定,一般常规患者(主要是需行中,小手术的患者)由病房主任根据病房工作情况,自行安排时间,地点,人员进行讨论决定治疗方案.中等以上手术及疑难问题需提交科主任,进行全科讨论,以决定治疗方案.牵涉到其它学科疑难问题时者,应提交医教科组织院内相关科室会诊,决定治疗方案.

2.手术前ld由各病区医师填写手术通知单,病区主任或专业组长签字,送交手术室,统一安排手术.

3.急诊患者手术方案的确定:由值班高年资医师确定,若有处理不了的问题,需向上级医师或有相应资历的医师请示或请教;也可组织值班人员讨论,以便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七,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流程规范

1.符合入院指征的患者——人院.

2.尽快进行各项术前检查,及时进行三级查房一一尽快明确诊断.

3.如有问题及时复查,请会诊.

4.进行术前讨论——确定治疗方案——进行术前准备.

5.进行手术操作——术后护理常规,加强术后管理(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时查看病理等).

6.符合出院标准(普外科常见疾病出院标准)的患者——出院.

7.出院后复查,随访.

八,手术患者接送流程

手术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后,由夜班护士按"手术患者护理检查单"术前项目逐项填写清楚;与前来接患者的手术室护士或麻醉医师逐一核对清楚后,双方在手术患者护理检查单上签字后(该单夹于病历内),由手术室护士或麻醉医师将患者接人手术间进行手术.术后手术室护士或麻醉医师将患者送回病区,并与值班护士进行工作交接,再次在患者护理检查单上签字后返回.

第三十七节专家门诊管理制度

1.专家门诊由已取得副主任医师及以上的医疗技术人员(含临床医学院校在本院工作的相当职称人员的临床医师)担任.

2.凡参加专家门诊者,应着装整齐,佩戴胸牌.

3.专家门诊挂号费标准不分初,复诊,在诊疗时需两名以上专家会诊不另行挂号,专家会诊后,可再挂普通门诊观察治疗.

4.专家门诊由各科主任或总住院医师负责排班,并将排班表送门诊办公室,由门诊办公室统一安排,挂牌.挂号室负责分诊挂号.专家看门诊时间,一般不得随意变动,如因故不能按时应诊,必须提前Id通知门诊办公室调班或停止挂号.

5.专家接诊要做到优质服务,对患者认真负责,检查耐心细致,不得敷衍马虎,病历记录应符合要求.普通门诊的危重和急性疑难病症需专家会诊时,不需另挂号,慢性病经门诊检查后需看专家门诊者,可嘱患者下次门诊时挂专家号就诊.

6.各科要做好专家门诊的管理工作,认真考勤,考核,按规定门诊工作量挂号,不得超挂,专家席处要设立姓名标志,以便病号监督.

7.专家除完成定量门诊外,要对低年资医师工作进行指导,以提高普通门诊的医疗技术水平.

病例讨论制度

病 例 讨 论 制 度 一、临床病例讨论制度 1、 医院应选择适当的在院或出院(或死亡)的病例举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临床病例讨论会(临床病例)。 2、临床病例讨论会可以一科举行,也可几科联合举行。 3、每次临床病例讨论会时,必须事先做好准备,负责主治的科室将材料加以整理,尽可能作出书面摘要,事先发给参加讨论会的人员。 4、开会时由主治科的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负责介绍及解答有关病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分析意见。(病历由住院医师报告)。会议结束时由主持人作总结。 5、临床病例讨论会应有记录,可以全部或摘要归入病历内。 二、出院病例讨论 1、 出院病例讨论可以分科(科主任主持)或分病室举行(由主治医师主持), 经管的住院医师和实习医师参加。 2、 出院病例讨论会对该期间出院的病历依次进行审查。 ① 记录内容有无错误或遗漏; ②是否按规定顺序排列; ③确定出院诊断和治疗结果; ④是否有存在问题,取得那些经验和教训。 3、一般死亡病例可与其它出病历一起讨论,但意外死亡病例不论有无医疗事故,均应单位讨论。 三、疑难病例讨论会:凡遇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四、术前病例讨论会:对重大、疑难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者)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长、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订出手术方案,术后观察事项,护理要求等,讨论情况记入病历。一般手术,也要进行相应讨论。 五、死亡病例讨论会: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死亡后一周内召开,特殊病历应及时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后进行,但不迟于二周。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办派人参加,讨论情况记入病历。

术前讨论制度考试题

核心制度试卷 姓名:成绩:时间: 一、填空题(30分) 1、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摘除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2、术前讨论会由___________主持,科内所有医师参加,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必须参加。。 3、对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情复杂需相关科室配合者,应提前___________天邀请___________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诊,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3题,每题10分): 1、关于术前讨论正确的有( ) A.经治医师应在讨论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讨论时报告病情 B.对手术指征、禁忌症进行讨论 C.制定手术方案和步骤 D.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提出防范措施E.相关检查可放在讨论后进行 F.大手术的术前讨论时,请办公室人员参加2、不是“术前讨论制度”的内容是 ( ) A.术前应对诊断、治疗、检查结果分析、术前准备、手术适应症、禁忌症进行梳理讨论 B.是防止疏漏,预防差错发生,保证手术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C.除手术及麻醉相关人员参加外,必要时可请其他科室、外院专家参加,特殊病例,院领导参加 D.讨论时由经治医师脱稿简明介绍病史及诊疗经过 3、关于术前讨论错误的有( ) A.对术前诊断、治疗、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B.检查术前准备工作 C.乙类以下手术可以不讨论,由主治以上医师确定手术方案 D.术前讨论可以在术前准备尚未完成时进行 E.术前讨论是预防差错、防止疏忽、保证手术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问答题:(40分) 术前讨论的内容都包括什么?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 为了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江苏省手术分级管理规范(2010版)》、《江苏省病历书写规范(第2版)》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定义 术前讨论系因患者病情较重或手术难度较大及新开展的手术,手术前对拟实施手术方式和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所作的讨论。 二、适用范围 凡属原江苏省卫生厅印发的《江苏省手术分级管理规范(2010版)》的通知中的三、四级手术和特殊手术必须进行术前病例讨论并书写术前讨论记录(急诊手术可例外,医院鼓励书写术前讨论记录)。 三、参加人员及资质要求 讨论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手术医师、护土长、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需要时可请麻醉科医师、病理科医师、影像科室医师、重症监护室医师等参加。 四、分级分专业管理 (一)四级及特殊手术 1.设有MDT诊疗专业组的,术前必须按MDT会诊流程进

行手术风险评估。其他四级及特殊手术按医疗组的多少分别对待; 2.有多个医疗组的科室,任何一组的四级及特殊手术均应该组织全科进行术前讨论,讨论由科主任主持,需要时邀请他科进行讨论,必要时上报医务部组织院内外有关科室进行会诊讨论; 3.仅有1个医疗组的科室(如胸外科、心外科、泌尿外科)对高风险科室(如心外科)实行重点管理,所有四级及特殊手术均由医务部组织相关科室进行会诊讨论。医务部将根据各专业特点和发展情况,调整重点管理科室名单。 (二)三级手术及风险较高的一二级手术 由医疗组长主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必要时汇报科主任,按照四级及特殊手术的要求组织讨论。 五、讨论流程及内容 (一)经治医师报告病情,提出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术指征、病人耐受手术的评估及术前准备情况,手术医师提出手术方案,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相应预防措施; (二)参与讨论着要全面、认真的分析并发表意见。内容应包括: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指征,手术指征,手术体位、入路、切口,手术步骤,术中注意事项,预后估计,麻醉和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防范措施,术后注意事项及护理要求; (三)主持人总结,提出患者手术评估意见、手术方案、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30689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一、目的 为了使疑难病尽早确诊,并提出合理的治疗措施,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二、定义 凡科内遇疑难病例讨论的流程标准。 三、职责 1.医务部主任负责制定和修订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2.超声科医师负责执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3.超声科主任负责监督和检查本科室对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的执行。 4.医务部主任监督和检查全院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的执行。 5.医疗院长、院长负责监督检查医务部主任疑难病例讨论的 执行。 四、程序 1.讨论对象 各种疑难病例、诊断不明确的病例、病情复杂的病例。 2.讨论提出 疑难病例讨论由主管医师提出,科主任主持,本科医师参加,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专家参加,特殊情况也可邀请医务部,医疗院长参加或者由医务部组织全员性讨论。 3.讨论前准备

讨论前由经治住院医师将相关医疗资料收集完备,必要时提前将病例资料整理提交给参加讨论人员,参加讨论人员应查阅相关医学资料,认真准备。 4.讨论程序 ①讨论时由经治医师简明介绍病史,病情及诊疗经过;主旨 医师应详细分析病情,提出开展本次讨论的目的及关键的难点疑点等问题;参加讨论的人员针对该病例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并确定进一步诊疗方案。 ②科内疑难病例讨论由三级医师主持,负责介绍解答欧冠病 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分析意见。病历由住院医师报告,会议结束时由主持人做总结。 5.讨论记录 疑难病例讨论应有记录,讨论由经治医师负责记录和登记,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 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病情报告及讨论目的、参加人员发言、讨论意见、考虑诊断和治疗方案、今后应当做哪些工作、有哪些经验教训、其它注意事项等等。 将讨论记录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整理后另附页抄写,确定性或结论性意见。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病例讨论制度(包括疑难、术前、死亡病例讨论等)

六、病例讨论制度(包括疑难、术前、死亡病例讨论等) (一)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根据病情决定参加人的范围,可以由本科室、有关科室或院内进行病例讨论。 2、涉及多科室参加的讨论,会前通知有关人员,约定时间、地点,按时参加,由主治医师准备病历和有关材料。 3、由科主任或医务部派人主持,科室各级医师(包括本科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均应参加。经治医师报告病历,上级医师补充发言,明确讨论要解决的问题。讨论应将中医药内容作为重点之一。 4、经治医师在《疑难病例讨论本》中做好每位专家的讨论记录,主持者根据讨论的意见,对于诊断、治疗方针和必要的检查,作概括总结,记录材料经过整理,归于病历内。 5、各级医师认真执行讨论会诊意见。 (二)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是外科系统对即将接受 治疗病例的一种会诊形式,执行术前讨论制度的目的是保证医疗质量,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患者手术安全。通过对某个病例的诊断分析、手术适应症、禁忌症、术式、术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或术式的改变、手术并发症等进行讨论,实现个性化治疗。同时,通过讨论可以完善病历内容,积累疑难复杂病例的治疗经验,提高诊疗水平。 1、术前讨论的形式 所有在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都要经过术前讨论。术前讨论分医疗组内讨论、全科术前讨论、院内术前讨论。 (1)医疗组内术前讨论是指患者病情稳定、手术难度不大的一、二级手术,由医疗组长主持,医疗组内所有医师参加术前讨论,并将术前讨论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载。 (2)全科术前讨论是指由医疗组长提出,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或主任委派的主任医师主持。病例选择: a、三级以上手术必须经全科讨论;

b、一、二级手术,但病情较复杂,预计术后出现并发症风险较高的手术; c、属于本科室开展的新型手术项目,或开展较少,预后难以确定的手术; d、为确定病变性质的探查手术或术中可能改变术式的手术; e、患者一般状态差,或涉及多个脏器疾病的手术; f、确定需要外请专家的手术; g、属于本科室少见病种或罕见病种的手术; h、有教学、科研意义的手术; i、部分特殊患者,因社会需要提请术前讨论的手术。 (3)院内术前讨论是指需2个或2个以上学科共同参与完成手术治疗的病例,由医务部主持,召集相关学科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进行术前会诊,确定手术方案。 2、术前讨论完成的时限 (1)组内和全科的术前讨论至少应于患者手术前1天完成,具体时间由医疗组、科室自定,一般多在晨会后进行。 (2)多科室术前讨论一般应于术前2天进行。 3、术前讨论程序 (1)组内术前讨论 a、经治医师准备术前讨论资料,包括完善病历,将病程记录完成到会诊当日、各种辅助检查报告单已置于病历中。 b、经治医师汇报病例,简略报告主诉、病史、主要体征、辅助检查、组内诊断、拟采用麻醉方法和术式名称。 c、主治医师提出手术方案,术前准备、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置措施。 d、带组教授(医疗组长)总结归纳,确定完整的手术方案。 e、经治医师将术前会诊内容详细记录于病程记录中。 (2)全科术前讨论 a、参加人员:科内所有医师,特殊病例请麻醉科医师参加;必要时请医务部或主管医疗副院长参加。 b、经治医师准备资料、汇报病历,做到准确、简练,需要查体的需提前通知患方,手法需轻柔、准确,步骤清晰、明了,准备必要的检诊工具,可采取多媒体形式,也可以口头汇报。

医院病例讨论制度(3)

医院病例讨论制度(3) 医院病例讨论制度(三) (一)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制度 1、医院应选择适当的在院或已出院(或死亡)的病例,举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 2、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可以一科举行,也可以几科联合举行。必要时可与病理科联合举行,称“临床病理讨论会”。 3、每次医院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时,必须事先做好准备,负责主治的科应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尽可能作出书面摘要,事先发给参加讨论的人员,预作发言准备。 4、开会时由主治科的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负责介绍及解答有关病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分析意见(病历由住院医师报告)。会议结束时由主持人作总结,几科联合举行时,医教科应有人参加。 5、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应有记录,可以全部或摘要归入病历内。 (二)入院病例讨论制度 1、对入院三天后凡临床未能确诊的病例,应进行入院病例讨论,尽早明确诊断。 2、由经管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一般在科内进行,必要时可邀请其他科人员参加。 3、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以上医师主持,经讨论后提出治疗方案。 4、由经管医师作相应的记录。 (三)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1、各种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各级医师及有关人员参加。每月至少组织1—2次。涉及其它专科的要上报医教科,由医教科统一组织,必要时可邀请外院有关专家参加。 2、每次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前应做好准备工作,经管医师应作简单的病史摘要,提出讨论需要解决的问题,通知参加讨论的人员,参加入员应作充分准备。 3、讨论中充分发扬民主作风,各抒己见,最后由科主任作出总结,提出下一步诊疗计划,经管医师应严格执行讨论决定的诊治医嘱,诊治中发现患者病情改变,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由科主任汇同有关人员研究进一步处理。 4、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要详细记录病人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院号、住址、工作单位)、入院诊断、病史摘要、讨论目的、讨论摘要及下一步诊疗意见等,讨论情况应摘要记入病历内。 5、凡涉及到院内多科大会诊时,各科派出的医师必须是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参加。 (四)手术前讨论制度 1、对重大、疑难、破坏性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并向医教科报告,由分管业务院长审批或医教科长代批。讨论由科主任主持,手术医师或经管医师、麻醉医师、护士长、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 2、术前讨论内容应包括:术前诊断、手术适应症、拟定术式、拟定麻醉方式,术前准备事项、术中注意事项及术后观察事项等,讨论情况应记入病历。 3、一般手术,也要进行相应讨论。 (五)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1、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死后一周内召开死亡病例讨论会,特殊病例应及时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后即进行。 2、死亡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病理科参加或医教

2-6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一、目的 为了有效降低手术风险,保证患者手术治疗安全,特制定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二、定义 凡病情较重较复杂或难度较大的手术(Ⅲ级含以上的手术)、新开展的手术、 探查性手术或对年老体弱、合并其它重要疾病及有其它特殊情况的手术均要进行 术前病例讨论流程标准。 三、职责 1、医务科负责制定和修订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2、手术科室的医师负责执行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3、手术科室主任负责监督和检查本科室术前病例讨论制度的执行。 4、医务科监督和检查全院术前病例讨论制度的执行。 5、分管副院长负责监督检查医务科术前病例讨论制度的执行。 四、标准 1、术前讨论病例 (1)诊断尚不明确的探查性手术。 (2)诊断明确的大型手术,操作复杂的手术。 (3)并发症多或易产生严重并发症的手术。 (4)患者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体质特殊,易导致较大风险的手术。 (5)需多科协作配合完成的手术。 (6)新开展技术项目的手术。 (7)初次担任某一Ⅱ级以上手术的术者的手术。 (8)Ⅲ级及以上手术均应在术前组织讨论。 2、术前病例讨论参加人员 (1)Ⅲ、Ⅳ级手术由全科组织讨论,由科主任主持,手术医师、护士长、 责任护士、麻醉科主任、麻醉师、手术室护士长参加。 (2)疑难、高危、特殊手术、致残手术、新开展手术的须报医务科批准, 该手术术前讨论由医务科主任主持,院内相关科室人员参加。 3、讨论前准备

讨论前应将病历、影像等准备好,并通知相关人员参加,相关人员应详细查阅有关医学资料和书籍。 4、讨论内容 术前诊断及其依据;手术适应证;禁忌症;手术条件;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及步骤;麻醉方式、手术风险评估及其应对措施、是否履行了手术同意书签字手续;手术室的配合要求;手术意外或并发症、合并症的处理预案、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处理等。 5、讨论记录、术前准备和术后小结 (1)术前讨论应有每个人的发言记录,且应包括以下内容:诊断依据、手术指征、手术方案、术前准备、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防范措施,不得流于形式。特别是对关系到手术成败,甚至危险患者生命的指标,如血糖控制、血压控制等应重点加以考虑。 (2)麻醉记录及麻醉交待内容完善,医、患双方签字完善。 (3)术前一日应有病程记录。 (4)术前应有术者查看病人记录。手术同意书项目填写完整。医、患双方签字完善。若手术有内臵物,应记明所选择术中植入的内臵物(如骨科的内固定物、起博器等)的类型。 (5)术前有麻醉访视记录。 (6)有手术护理记录单。项目及内容记录完善。 (7)手术记录术后24小时内完成,手术记录由术者或第一助手书写,第一助手书写的应有术者审签盖章。 (8)手术记录按要求项目书写,要有术中用药、输血、失血记录,若术中有内臵物,应在手术记录中应记明植入内臵物的厂家、产地、名称、类型、型号、数目(如固定钢板、螺钉),产品附有合格证、编号标识的,应粘贴在手术护理记录(器械核对单)中。 (9)术后首次病程记录及时。应有病人的基本情况记载。 (10)术后三天有连续记录,内容客观、有针对性。 (11)手术记录和麻醉记录、护理记录手术者的排名应一致。 (12)病理检查及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情况病历中应有记载。

(完整版)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 1、凡重大、疑难、新开展、诊断未确定的探查手术及二级以上择期手术,均需进行术前讨论。二级以上急诊手术无条件进行常规术前讨论时,应由主管医师召集至少一名三年以上的主治医师参加讨论,由职称最高者担任主持人,讨论结果向科主任汇报。 2、二级手术的术前讨论在医疗组内进行,由医疗组长主持,参加人员为医疗组成员,必要时通知护士长、责任护士参加。 3、三级以上手术、新开展手术、重大手术、疑难手术、外请专家进行的手术、诊断未确定的探查手术的术前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全科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参加。主持人根据需要确定其他应参加讨论的人员,如麻醉医师、医技专业、其它临床人员、管理人员等。 4、讨论前,主管医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病历、影像学资料、各种辅助检查报告及查房用具等,同时将病情提前通知参加讨论的人员,疑难病例应提前一天请相关专业会诊。 5、术前讨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术前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手术风险评估、术前准备情况、术前诊断、手术指征、拟施手术及拟施麻醉方案、手术风险与利弊、手术中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对策、是否需分次完成手术、手术后观察注意事项及护理要求、手术后治疗措施、手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参加手术和麻醉的人员等。 6、主管医师在术前讨论会上,应首先就上述内容筒明扼要地提出初步意见,然后逐一讨论研究。参加讨论人员应认真检查患者,详细分析病情及辅诊资料,提出各自意见。 7、主持人应在最后就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决定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者和参加手术人员以及其他事项,指定相关人员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如为重大手术,应安排专人提前填写《手术报告审批单》。《手术报告审批单》一式两份,一份保存于病历中,一份上报医务部备案。 8、术前讨论结束后,主管医师应根据《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认真填写“手术风险评估表”。 9、非急诊手术的术前讨论应在手术前1—3天内完成。术前讨论结束后五天

术前讨论制度

医院术前讨论制度 1、根据手术分级制度规定,二级以上手术均应开展手术术前讨论并书写术前讨论记录。 2、每周2、5为全科术前讨论时间。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副主)任医师主持,对将要进行的二级以上手术、有严重并发症的手术、疑难手术进行讨论。 3、除提交全科讨论的手术外,其他手术应在各病区或小组进行,由小组主治医师主持。 4、术前讨论前填写术前讨论单,由术者签字。 5、术前讨论时经治医师应做到对术前讨论患者准备必要、充足的材料,包括化验、造影、ct等。有重点的介绍病情,并提出自己或专业小组的诊断及治疗方案。必要时检索有关资料。 6、术前讨论的内容包括:诊断、手术适应症、术中术后并发症、意外以及防范处理预案、术前准备、麻醉方式等。 7、各级医师充分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8、科主任最后指导、完善制定出的治疗方案。首次讨论难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者应进行多次讨论。 9、各级医师必须遵守、落实科主任制定的诊疗方案。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记录本及病历中。 10、术前谈话和签署《手术同意书》依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进行。 11、术前1天由各病区经治医师填写手术通知单并送交手术室统一安排手

术。手术通知单由专业组主治医师或科主任签署。 手术分级管理 1.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要求,根据医院功能制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2.各科室要认真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讨论,根据科室各级人员技术状况,科学界定各级人员手术范围. 3.科室根据科内人员晋升及个人技术水平提高状况,定期调整其手术范围. 所称手术范围,系指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诊疗科目内开展的手术. 4.科室应严格监督落实《各级医师手术范围》要求,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展超出相应范围的手术治疗活动. 5.若遇特殊情况(例如:急诊,病情不允许等),医师可超范围开展与其职,级不相称的手术,但应及时报请上级医师,给予指导或协助诊治. 附:各级医师手术范围 1.主任医师按各专业手术分类完成甲,乙,丙,丁各类手术,但应侧重甲类手术质量,水平的提高. 2.副主任医师按各专业手术分类完成乙,丙,丁类手术,但应侧重乙类手术质量,水平的提高. 3.主治医师按各专业手术分类参与甲,乙类手术,做助手;可完成丙,丁类手术. 4.医师按各专业手术分类参与乙类手术,做助手;可完成丙,丁类手术. 5.助理医师(医士) 按各专业手术分类参与丙类手术,做助手;可完成了

病例讨论制度

病例讨论制度 病例讨论制度包括临床病例讨论、出院病例讨论、术前病例讨论、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讨论记录严格按照《最新病历书写规范》要求进行书写。 (一)临床病例讨论 1、医院选择适当的在医院或已出院(或死亡)的病例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临床病例讨论会。 2、临床病例讨论会,可以一科举行,也可以几科联合举行。 3、每次医院临床病例讨论会时,必须事先做好准备,负责主治的科应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尽可能做出书面摘要,事先发给参加讨论的人员,预作发言准备。 4、开会时主治科的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负责介绍及解答有关病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分析意见(病历由住院医师报告)。会议结束时由主持人作总结。 (二)出院病例讨论 1、科室定期(每月1—2次)举行出院病例讨论会,作为出出院病历归档的最后审查。 2、出院病例讨论会可以分科举行(由主任主持)或分病室(组)举行(由主治医师主持)。经管的住院医师和实习医师参加。 3、出院病例讨论会对该期间出院的病历依次进行审查。

①记录内容无错误或遗漏。 ②是否按规律顺序排列。 ③确定出院诊断和治疗结果。 ④是否存在问题,取得哪些经验教训。 (三)疑难病例讨论 凡遇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四)死亡病例讨论 凡死亡病例,一般死后一周内召开,特殊病例应及时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后进行,但不迟于二周。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派人参加。讨论情况记入病历。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

4.6.2.1 有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 【C】 1.有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在术前完成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等综合评估。 2.有术前讨论制度,根据手术分级和患者病情,确定参加讨论人员及内容,内容包括: (1)患者术前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 (2)手术风险评估。 (3)术前准备。 (4)临床诊断、拟施行的手术方式、手术风险与利弊。 (5)明确是否需要分次完成手术等。 3.对术前讨论有明确的时限要求并记录在病历中。 4.对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培训。 【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对制度落实情况定期检查,并有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 【A】符合“B”,并 术前讨论规范,记录完整,有术前讨论质量持续改进成效。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医院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联合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1、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2、医院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3、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4、医院职能部门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5、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 6、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签署患者的名字。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是指因患者病情较重或手术难度较大,手术前在上级医师主持下对拟实施手术方式和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所做的讨论。 一、术前讨论应在术前72小时内完成。对重大、疑难、致残、重要器官摘除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急症手术如时间不允许进行术前讨论,二级手术应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确定手术方案,三级及四级手术由副主任医师以上(含副主任医师)确定手术方案。 二、二级手术术前讨论由主治医师主持,本科医务人员参加;三级、四级以及新开展手术的术前讨论应由科主任或由科主任委托副主任医师以上(含副主任医师)的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本科室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并根据病情邀请相关专家参加。特殊病例需有医院职能部门人员或院领导参加讨论。 三、讨论内容包括:术前讨论应全面、具体、围绕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指征、手术方案、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防范措施进行讨论;必要时邀请护士长参加,提出术后护理应注意的事项及护理要求。要体现出对病情的整体分析,对疾病的认识及讨论后所决定的手术方法。术前准备情况包括患者术前的身体状况、思想情况与要求,术前必要的各项检查结果,以及各种影响手术的不利因素的控制情况(如感染、高血糖等),是否履行了手术知情同意书签字手续(需本院手术主管医师负责谈话签字);麻醉方式的选择,手术室的配合要求;术后注意事项等。 四、讨论情况应记入病历,即书写术前讨论记录。术前讨论记录应记录每位参加人员的具体发言内容,参加手术的医师(手术者、助手)必须参加术前讨论,主持人应对术前讨论记录审阅修改并签名。 五、对于疑难、复杂、重大及新开展手术,病情复杂需相关科室配合者,应提前2-3天邀请麻醉科及有关科室人员会诊(或组织多学科诊疗会诊)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术前讨论制度培训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是外科系统对即将接受手术治疗病例的一种会诊形式,执行术前讨论制度的目的是保证医疗质量,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患者手术安全。通过对某个病例的诊断分析、手术适应症、禁忌症、术式、术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或术式的改变、手术并发症等进行讨论,实现个性化治疗。同时,通过讨论可以完善病历内容,积累疑难复杂病例的治疗经验,提高诊疗水平。 一、术前讨论的形式 所有在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都要经过术前讨论会诊。术前讨论分科内术前讨论会诊、院内术前讨论会诊。 (一)科内术前讨论(会诊)是指由主管医师提出,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主持。病例选择: 1.一、二级手术,但病情较复杂,预计术后出现并发症风险较高的手术; 2.属于本科室开展的新型手术项目,或开展较少,预后难以确定的手术; 3.为确定病变性质的探查手术或术中可能改变术式的手术; 4.患者一般状况差,或涉及多个脏器疾病的手术; 5.确定需要院内专家组或全院会诊、外请专家的手术; 6.属于本科室少见病种或罕见病种的手术; 7.有教学、科研意义的手术; 8.部分特殊患者,因社会需要或特殊原因提请术前讨论的手术。

(三)院内术前讨论是指需2个或2个以上学科共同参与完成手术治疗的病例,医务科派人参加,由科主任召集相关学科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进行术前会诊,确定手术方案。 二、术前讨论完成的时限 (一)科内的术前讨论至少应于患者手术前1天完成,具体时间由科室自定,一般多在晨会后进行。 (二)院内术前讨论一般应于术前2天进行。 三、术前讨论程序 (一)科内术前讨论 1.参加人员:科内所有医师、护士长和专科护士,特殊病例请麻醉科医师参加。 2.经治医师准备资料、汇报病历,做到准确、简练,需要查体的需提前通知患方,手法需轻柔、准确,步骤清晰、明了。 3.经治医师指出本例手术的难点所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4.讨论内容包括:进一步明确诊断、手术适应症、术式、麻醉方法、术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术后注意事项等。 5.主任或副主任总结发言,提出针对会诊病例的个性化手术方案。 6.经治医师将讨论内容及时详细记载于科内的《术前讨论记录本》中,并请上级医师审阅、签字。同时,将讨论结果简要记录于《术前讨论记录表》中,上级医师审阅、签字后夹入病历。 7.夜间、节假日急诊患者需要手术时,由二线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主持紧急术前讨论,明确手术目的、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

病例讨论制度

病例讨论制度 【制度】 1.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制度: (1)医院应建立对在院或已出院(或死亡)的病例举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制度。 (2)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可以一科召开,也可以多科及与病理科联合召开,召开时由主治科室组织。 (3)每次召开医院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前,主治科室应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尽可能做出书面摘要,事先发给参加讨论的人员,预作发言准备。 (4)讨论会由主治科室的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主持,负责介绍及解答有关病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分析意见(病历由住院医师报告)。 (5)讨论会应有记录,可以全部或摘要归入病历内。 2.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凡科内遇疑难病例,入院三天内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及院内感染者均需讨论,讨论会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本科或邀请他科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修订治疗方案。 3.术前病例讨论制度:对重大、疑难及新开展的手术,科内必须进行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长、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订出手术方

案、术后观察事项、护理要求等。讨论情况要记入病历。 4.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死后一周内召开,特殊病例应及时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发出后讨论,但不迟于两周。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派人参加。讨论情况记入病历。 【监督检查】 1.科室必须建立专门的病例讨论记录册,对每次讨论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讨论内容、发言情况、主持人总结均有详尽的记录。 2.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全院性执行病例讨论制度情况检查,采取检查病例讨论记录册、参加讨论会、抽查病历等多种形式进行,并将检查情况做出书面分析报告。 3.实行疑难病例、术前病例、死亡病例不讨论否决制。医院在当年的专项检查中,凡发现科室有一例不讨论,且又无法说明正当理由的,视科主任为“基本称职”,发现有三例以上不讨论的,则视科主任为“不称职”。经管医师不向上级医师报告请求讨论者由经管医师负责任。

最新病例讨论制度

精品文档 1、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 (1)各科室或各专业应选择适当的在院或已出院(或死亡)的病例举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 (2)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可以科内举行,也可以科间联合举行。有条件的科室与病理科联合举行时,称“临床病理讨论会”。 (3)每次医院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时,必须事先做好准备,负责主治的科室应将有关材料加以处理,尽可能作出书面摘要,事先发给参加讨论的人员,参加人员有必要进行文献查询,预作发言准备。 (4)开会时由主治科的主任或各组副主任、主任医师主持,负责介绍及解答有关病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分析意见(病历由住院医师报告)。会议结束时由主持人总结。 (5)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应有记录。各科室要建立专门的讨论记录本,可将讨论内容全部或摘要归入病历。 2、出院病例讨论 (1)应定期(每月1~2次)举行出院病例讨论会,作为出院病历归档的最后审查。 (2)出院病例讨论会可以分科举行(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或分病室(组)举行(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经管的住院医师和实习医师参加。 (3)出院病例讨论会对该期间出院的病历依次进行审查。 ①记录内容有无错误或遗漏。 ②是否按规律顺序排列。 ③确定出院诊断和治疗结果。 ④是否存在问题,取得哪些经验教训。 3、术前病例讨论会 (1)对重大、疑难及探查性、损毁性、新开展、多科参与或不能确定手术方案的手术,(原则上三级手术由本组医师集体讨论,四级手术由本专科进行讨论,特殊病例或特殊体质及其他特殊情况也必须进行讨论),必须进行术前讨论。讨论应在术前一天完成。 (2)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长、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疗管理部门人员参加,术前讨论要认真和缜密。经治医师应在讨论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3)在讨论中有重点的介绍病情,提供有关病史、辅助检查资料、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指征、手术方案、预计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并发症和相应的预防措施,做好讨论记录。参加讨论人员应对术前准备的配合、术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危险、意外情况及对策、术后观察事项、护理要求、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预后等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进行充分讨论。最后由主持人总结并确定手术方案、注意事项、护理要求及防范应急预案。 (4)各科室应设有专门的疑难、危重病人和抢救病人讨论记录本,各种讨论情况应记入病历。常规开展的手术,也要进行相应讨论。 4、死亡病例讨论会 (1)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患者死亡后一周内召开,特殊病例应及时讨论。尸检病例,精品文档

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我院医务科制定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1、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2、医院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3、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4、医院职能部门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5、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 6、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签署患者的名字或其授权人的名字。 7、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8、对病人在入院后发生的特殊情况的,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再请科主任共同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申请会诊,再集体评估。 9、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10、麻醉科手术室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对手术科室的病人进行风险判断,要求手术科室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中予以评估,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11、手术前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术前主管医师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 12、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3、临床医生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估,全面衡量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有可能需要作心理辅导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登记并作记录,随时请心理学科医生给予必要

住院部病例讨论制度

住院部病例讨论制度 根据临床医疗和教学安排需要,病例讨论可分为:疑难病例讨论、术前病例讨论、出院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临床病理讨论等。 第一条疑难病例讨论 1.对本科疑难病例必须形成一种进行疑难病例讨论的制度; 2.讨论会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有关人员参加; 3.由经管住院医师报告病历,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疾病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4.讨论记录摘要由住院医师负责记入病历病程录。 第二条术前病例讨论 1.对重大手术、疑难手术、新开展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2.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长、护士和有关人员参加; 3.讨论重点是检查手术前准备情况、确定手术方案、明确手术后需重点观察或监护事项、护理要求等; 4.讨论情况要记人病历; 5.一般手术也要进行相应讨论,尤其是第一次承担新手术的医师,术前病例讨论尤为重要。 第三条出院病例讨论 1.出院病例讨论一般由病区诊疗小组负责人主持,也可由科主任主持,每月1~2次;

2.经管住院医师和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参加; 3.对已出院病例依次进行回顾性审查,审查内容为: ①查看病历记录内容有无错误或遗漏; ②确定出院诊断和治疗结果是否恰当; ③查病历页次排列是否规范; ④查看病人在诊疗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 ⑤看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可以吸取。 4.通过出院病例讨论,对出院病历归档作最后审查。 第四条死亡病例讨论 1.凡死亡病例讨论,一般应在死亡后一周内召开,凡特殊病例(尤其是有医疗纠纷的病例)要及时讨论(原则应在72小时以内); 2.尸检病例,除按一般死亡讨论外,还应待病理报告后再正式讨论; 3.死亡病例讨论应由科主任主持,有关医务人员参加,必要时要报请院医务科派员参加; 4.由原分管该病例的住院医师整理讨论意见摘要,经主治医师审改后记录进病历; 5.每个病房要专设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簿,以备上报查阅。 第五条临床病理讨论 1.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临床病理讨论是一种促进加强医院业务技术管理和提高病房医疗质量的好形式; 2.临床病理讨论的特点就是临床科室与病理科联合举行,挑选的病例通常是已死亡的病例;

核心制度-术前讨论制度要点解析

核心制度-术前讨论制度要点解析 1、为什么要求“除以紧急抢救生命为目的急诊手术外,所有住院患者的手术必 须实施术前讨论”? 术前讨论是指手术前在上级医师主持下,对拟实施手术方式和术中可能出现 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所作的讨论。讨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术前讨论准备情况、 手术指征、手术方案、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防范措施。 进行术前讨论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基本义务,体现谨慎、科学的态度。 需要进行住院手术的患者,病情均较为复杂或有一定的风险,术前讨论可集 思广益,帮助术者明确手术指征和方案,避免因个别医师片面思考做出不合 理的决定,从而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本要点明 确不需术前讨论的仅限于紧急抢救生命的急诊手术,因此,非紧急抢救生命 的急诊手术也应完成术前讨论。 住院患者的术前讨论同样应包括日间住院手术,在医学影像下的介入诊疗、 内镜下的手术等高危有创操作或手术。 2、门诊手术如何进行术前讨论、 门诊手术患者的术前讨论形式,由参加门诊手术的医师及相关人员在术前共 同进行讨论。原则上采取在门诊病历上清楚记录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注意事项等内容。 3、为什么要求术者必须参加术前讨论? 术前讨论过程中,术者听取和接受其他医师的建议和意见,有助于查漏补缺,消除思维惯性或盲区,形成合理的手术方案,降低手术风险。 4、什么是手术组讨论、医师团队讨论、病区内讨论和全科讨论? 医疗机构根据本院手术规模及手术医师业务能力,可以有以下几种组织模式。

手术组讨论,是指计划参与该手术的医师及相关成员参加的术前讨论。 医师团队讨论,是指医疗机构授权的医疗组全体成员(包括主诊医师带组的 全体成员,主任医师带组的全体成员等)参加的术前讨论。 病区内讨论,是指在同一科室的两个或以上的医师团队组成的病房管理相对 区域内所有医疗团队参加的讨论。 全科讨论,是指本科室全体成员参与的讨论。 5、如何界定住院患者术前讨论参加人员的范围? 临床科室应根据本科室手术分级目录、科室人员(医疗团队)配置、技术水 平、既往手术效果等情况,确定各种住院患者手术前讨论参加人员的范围, 并交医疗管理部门审批后实施。 新开展手术、高龄患者手术、高风险手术、毁损性手术、非计划二次手术、 可能存在或已存在医患争议或纠纷的手术、患者伴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手 术,应当纳入全科的讨论范围。 6、如何理解“必要时邀请医疗管理部门”和“相关科室参加术前讨论或事先完 成相关学科会诊”? 对新开展手术、高龄患者手术、高风险手术、毁损性手术、非计划二次手术、存在医患争议或纠纷的手术、患者伴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手术、可能涉及 紧缺医疗资源调用或医疗纠纷防范等情况时,可邀请医疗管理部门参与讨论。 由于患者病情复杂,可能存在患者重要脏器功能不耐受拟开展的手术、手术 涉及多学科或存在可能增加手术风险或影响手术效果的合并症、手术方式需 要其他科室参与等情况,应当邀请相关科室参加术前讨论,或事先完成相关 科室的会诊。 7、术前讨论的内容包括哪些?

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是外科系统对即将接受手术治疗病例的一种会诊形式,执行术前讨论制度的目的是保证医疗质量,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患者手术安全。通过对某个病例的诊断分析、手术适应症、禁忌症、术式、术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或术式的改变、手术并发症等进行讨论,实现个性化治疗。同时,通过讨论可以完善病历内容,积累疑难复杂病例的治疗经验,提高诊疗水平。 一、术前讨论的形式 所有在院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一般都要经过术前讨论会诊。术前讨论分科内术前讨论会诊、院内术前讨论会诊。 (一)科内术前讨论(会诊)是指由主管医师提出,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主持。病例选择: 1.甲、乙级手术,危重、疑难、致残、病情较复杂、重要器官摘除、截肢、预计术后出现并发症风险较高的手术及70岁以上患者。 2.属于本科室开展的新型手术项目,或开展较少,预后难以确定的手术; 3.未确定病变性质的探查手术或术中可能改变术式

的手术; 4.患者一般状况差,或涉及多个脏器疾病的手术; 5.确定需要院内专家组或全院会诊、外请专家的手术; 6.属于本科室少见病种或罕见病种的手术; 7.有教学、科研意义的手术; 8.部分特殊患者,因社会需要或特殊原因提请术前讨论的手术。 有以上情况的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二)院内术前讨论是指需2个或2个以上学科共同参与完成手术治疗的病例,医务科派人参加,由科主任召集相关学科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进行术前会诊,确定手术方案。 二、术前讨论完成的时限 (一)科内的术前讨论至少应于患者手术前1天完成(急症手术除外),具体时间由科室自定,一般多在晨会后进行。 (二)院内术前讨论一般应于术前2天进行。 三、术前讨论程序 (一)科内术前讨论 1.参加人员:科内所有医师、护士长和专科护士,特殊病例请麻醉科医师参加。 2.经治医师准备资料、汇报病历,做到准确、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