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青年婚恋价值观

当代青年婚恋价值观

当代青年婚恋价值观
当代青年婚恋价值观

当代青年婚恋价值观

广西脑科医院王亚东

时代迈入21世纪,经济文化科技信息领域飞速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仅是一场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其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的变革,即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文化核心——精神价值观念的变革是社会的一种巨大进步,婚恋观是人的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婚恋观的变化可以折射出整个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发展的轨迹,青年在婚恋方面的变动中,呈现出自主、宽容、开放的态势。

一、当代青年婚恋状况特点

1.择偶标准趋于务实

(1)注重人品的择偶观。社会对于任何个人的择偶标准具有巨大的影响,个人的择偶不仅要受到社会结构的制约,社会还通过巨大的文化传统、习俗习惯左右人们的择偶行为,对于违反常规的择偶形成强大的压力。因此,社会对于个人的择偶有很大的限制。具体说来,未婚男女在择偶时至少要考虑到两个方面的标准,即社会属性标准和自然属性标准。调查显示,从这两个方面提供的15个选项中,自然属性标准为外貌、性格、气质风度、身体状况、身高五个选项,社会属性标准为才能、收入、人品、家境、海外关系、情趣爱好、文化程度、职业、理家能力、过去与他人有无性行为十个选项,要求被调查者选出三项,并按先后顺序排列,调查结果,位于选项前五位的为人品(60%)、才能(37、1%)、性格(36.4%)、外貌(22.7%)、身体状况(16.8%)。

人品对男性使用的词汇为“正派宽厚”、“诚实开朗”、“德才兼备”,女性则为“善良温柔”、“善解人意”、“会体贴人”等等,与道德品质密切相关的是修养与气质。大部分青年将“人品”作为第一选项反映出,现实的经验和教训已经明白无误地给了青年们这样的信息:只有人品好的人才看重感情。青年择偶观深深地打上了社会转型的印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崇尚个性解放、下海经商成为时尚,很多青年择偶观以“气质风度”为首选,随着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入,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给青年们的情感世界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尤其是新世纪青年情感世界遭遇的挫折,使他们感到真实感情弥足珍贵。另外,地域的特征也影响了青年的择偶标准。

从全国来看,青年对于道德品质的要求一直在择偶条件中名列前茅:近日,在北京多家报纸的100条征婚消息中,其中男女各一半,结果表明:不管是男是女,择偶标准人品列第一位,50条女人所登的征婚消息中,要求男方人品好的占了45条。

人品因素成为择偶的首选,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尽管改革开放带来了社会巨大的冲击,但人们的品德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成熟。

(2)经济地位成为才能的重要体现。才能包括了才华、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等,据济南调查数据显示,有37.1%的青年将“才能”作为择偶的第二位标准,其中男青年为25.9%,居第四位,女青年为44.2%,居第二位,由此可以看出女青年对“才能”的重视程度更高,女子爱才既是传统思想的影响,又是现实竞争的需要,很多女青年认为,有才能才会有社会地位,有社会地位才能是让女人靠得住的好男人。青年择偶看重“才能”的标志就是普遍看重对方的文化程

度、工作能力及经济地位,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双方的文化层次处于相近的层面上,才有共同语言,才便于感情交流,而情感的交融及心理的相容,才是爱情中最为本质、重要的因素,这表明,青年对爱情的理解已经进入深层,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择偶标准表面。在许多青年的意识里,经济收入状况已经成为衡量自己个人才华的重要尺度之一。征婚男性自介经济收入的比例高于女性,征婚女性对应征男性的经济收入要求较高,而征婚男性对应征女性的经济收入要求较低。这表明经济收入状况之于男性的重要性高于女性。

(3)性格、外貌、身体状况为第三、四、五选项,体现了青年对自身价值的重视。这三个选项都属于自然属性标准,特别是在男青年中,对性格和外貌的要求高于女青年,分别占38.9%和33.5%,而女青年对身体状况的要求高于男青年,占18.6%,将身体状况作为首选排在了第五位,这是近些年调查中的首次,由此看出现代人对自身存在价值的重视。

在前五个选项中,位于前两位的是社会属性标准,体现了当代青年思想价值观的变化,他们更重内在涵养、轻外在表现,重精神内涵、轻物质含量,重个人素质、轻家庭条件;择偶标准越来越求真务实,越来越看重个人素质,越来越注重组建一种感情丰富的精神型家庭,这也是社会进步的充分体现。

但从前述调查结果中看出,将“外貌”作为择偶首选的仍占了男青年的33.5%,说明“以貌取人”在青年中有一定的市场,也说明青年择偶中的偏颇性和幼稚性。

2.择偶方式体现出越来越强的自主性

在择偶方式的八个选项中,从第一位到第八位的选项依次为:“自由恋爱、自己做主”占40.4%,“自由恋爱、父母同意”占37.7%,“无所谓什么方式”占9%,“通过媒人介绍”占5%,“完全由父母包办”占3%,“电视报刊征婚”占2.5%,“其它”占1.8%,“通过婚姻介绍所”占1.7%。

其中自由恋爱、自己做主、父母同意的占78.1%,说明自由恋爱成为青年们基本认可的观念,表现了新世纪青年的自我意识和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自信。由于青年对自己认识问题没有把握性,加之对父母的尊重,有一部分青年将父母同意作为首选,体现了择偶方式的时代性与传统性的结合。调查中也发现,仍有3%的青年选择了父母包办,目前步入婚恋年龄的越来越多的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依赖心理严重、自立能力不强,心理断乳期滞后等,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成熟,在婚恋中体现出依赖特点。这点一方面说明独生子女在社会中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家庭教育中存在缺陷。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尽管许多人在座谈中对于利用网络等现代化的传播媒介给予了认可和肯定,但在实际选择中,利用“电视报刊征婚”、“通过婚姻介绍所”及“其它”的仅占6%,座谈会上青年们表示,择偶采取什么方式无所谓,只是为了更加让人放心,自己认识的和熟人介绍更好些,可以免去一些彼此熟悉的过程,原因是工作时间比较紧、工作压力大,很难拿出更多时间去了解一个陌生人。

3.性开放从表层走向深层,婚前性交往呈现出全方位的快速上升态势

吴鲁平在《1949-1999中国青年婚恋性观念的变动轨迹》一文中指出:“青年对性的开放度表现为三个层次:一是对性知识的开放

度;二是对性行为态度的开放度;三是人际性行为发生率的高低。第一层次为性开放度的表层结构;第二层次为性开放度的中层结构,第三层次为性开放度的深层结构。”

青年们对性知识持相当开放的态度。2003年在济南市的调查中,对“当您周围的朋友发生婚前性行为时您怎样看待”一题的答案依次顺序是“表示反感,认为不符合中国传统道德”(28.6%)、“非婚同居是现代人的现代观念,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和突破”(24.5%)、“说不清”(19.8%)、“不必恪守传统道德”(16.9%)、“与人非婚同居没有什么不好,国外不是也有试婚青年吗”(9.8%)。其中持坚决反对态度的只有28.6%,比1999年(41.5%)降低12.9%,这一结果比1998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所做在全国的调查结果(35.12%)也降低了6.5%,比1992年的全国调查结果则降低了27.7%,1992年的调查结果为:对恋人之间的婚前行为持明确反对态度的占55.7%,即有近一半的青年对婚前性与婚姻的分离现象持赞成(11.5%)或说不清(32.8%)的态度。而坚决支持的达到34.4%,比1999年(20.3%)上升14.1%,还有37%的青年虽然没有坚决支持或不支持,但也表现出偏向赞同的倾向。

在坚决反对的人群中,女性占了近2/3,女性的传统意识高于男性,她们更注重道德观念和社会的看法,更注重爱情婚姻的成功率,对婚前性行为持更为谨慎的态度。男青年对婚前性行为总体上持宽容态度,有56.2%的人支持。

由婚前性行为赞同率的提高可以看出,青年性意识的开放程度远远高于其它。目前14-28岁的青年出生于70年代末到80年代,大

多是独生子女,丰厚的物质条件、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生理年龄的提前,性早熟成为普遍现象;加上传媒中性信息的泛滥对青年性意识造成多重刺激,这一代青年的青春期躁动较之以前更为强烈,而我们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性教育几乎是空白,青年们在性健康问题上是“跟着感觉走”,认为只要有感情发生性关系不为过,这是自己的事,别人无权过问;随着开放程度的加大,受西方思想的冲击,整个社会道德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婚前性行为的社会认可度较前有提高,人们越来越将这些问题看成是个人的私生活而趋于自然化,青年对此问题的态度也代表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4.网恋,难以从网上走到网下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使现代社会越来越进入“网络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作为人类以往从未体验过的一种新的生存模式,打开了“虚拟世界”的大门,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实践活动本身。就婚姻、爱情而言,随着网络成为新的恋爱载体或者工具,“网恋”,不仅成为“E时代”的时髦话题,而且直接冲击着传统的“面对面”互动的恋爱方式,对人们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制度伦理造成深刻的影响。据21CN的网上调查显示,近40%的网民有过“网恋”的经历。尽管21CN的调查数据可能不能完全科学、客观和准确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网恋”者的数量,但是作为伴随互联网而迅猛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社会现象——“网恋”,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却是不争的事实

什么是网恋?曾坚鹏在《虚拟与现实:对“网恋”现象的理论分析》一文中指出:就是有爱情意向的年轻男女,以超越时空限制的网

络作为载体或者工具,对情感对象进行虚拟性或者虚拟性和现实性兼而有之的理性选择的“交易”过程。

网络作为最新的交流技术,以其信息传递的瞬时性、广泛性、超时空性、虚拟性、符号互动性等特点,极大地满足了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人的需求,成为现代人交流、恋爱的“理想”工具或载体。“网恋”可分为两类:

(1)将网络作为载体(例如“虚拟社区”和聊天室等)的“网络的恋爱”:在网上认识,在网上恋爱,甚至在网上“结婚”,组成网上“家庭”,在现实生活中双方是完全不接触的纯精神性的“柏拉图”式的“网恋”。

(2)将网络作为工具(例如QQ和E-mail等)的“网络+恋爱”:首先在网络上认识,双方都有进一步交流了解的愿望,这种交流了解慢慢发展为恋情,然后再通过见面形式,从网络走下来开始传统的恋爱过程。

现实调查显示,青年对网恋有一定的认可度,但真正认可并能亲自尝试的人数只占不到半成。在2004年济南市青年婚恋状况调查中,在回答“你对网恋持何种态度”时,选择“完全赞成,是青年人交友方式的突破,而且愿意从网络走到现实中来”和“愿意在网上尝试但不会走到网下”,即对网恋持赞成态度的占到48.7%,高于全国的调查比例,而有15.3%的人选择“网络爱情太虚幻,坚决反对”,36%的人选择“不感兴趣,没经历过,也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两者合计达51.3%,高于赞成态度比例近3个百分点。

即使赞同网恋,能真正从网上走下来的比例极小,即第一种网恋类型多于第二种,在48.7%的赞成网恋者中,只有22.8%的人选择

“完全赞成,而且愿意从网络走到现实中来”,其余25.9%的人明确表示“愿意在网上尝试,但不会走到网下”;测试问题“如有可能你愿意与网友或网上情人走到网下吗”让青年们进一步明确网恋走到现实的可能性,表示愿意的占20.8%,表示不愿意的占40.2,有39%的人认为“说不清,视情况而定”。由此可见,青年在网恋问题上有着一定的尝试性。

网恋从网上难以走到网下,其原因是:首先,网络的虚拟性构成一种依附于空间、不同于现实的电子网络空间。在这样一种数字化世界的环境之中,网络交往行为也就成为了一种虚拟的交往行为。网络中没有人知道你究竟是男人还是女人。网络的天空任你幻化、“包装”和伪装,给你弥补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体会到的“缺失”的“快感”,这样很难让人感受真实性,因而加大了网恋与现实的距离。其次,网络的交互性不仅包括了不同网络交往行为主体之间多维度、非中心化的互动关系,而且也包括了网络交往行为主体自身不同角色扮演之间的变动性和多样性。尽管它可以使人们在很短的时间内结识很多朋友,为相识、相恋创造机会,节省了宝贵的时间,让交流变得更加自由、自然和充分,选择的余地更大,有着其它媒介难以比拟的优势,但同时也加大了识别难度,从网络走到现实需要角色的转换,许多青年难以接受将网恋变为现实。再次,网恋的超时空性虽然大大减弱了现实生活中时空距离给人们的婚恋所带来的种种限制,使得爱情能够通过网络传递得以迅速实现,但也使人们只能在超越现实时间、空间的全新的情况下进行交往,即使回到现实往往更多的是失望。

网恋要想“网事成真”必须要经过层层筛选、多次过滤:首先,网恋的信息交流必须是充分的;其次,网恋的信息交流是真实的;再

次,网恋的网下资源交易是充分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将网恋进行到底。

5.既注重婚姻的稳定性,更注重婚姻的质量

近年来,人们对中国婚姻家庭的普遍看法是60%的家庭在凑合,离婚率上升,这种观点是非常偏颇的,徐安琪在《世纪之交中国人的爱情和婚姻》一书中通过对上海、哈尔滨、广东、甘肃4地区用分层多阶段概率抽样的方法、上门人户对6000多位已婚男女的爱情和婚姻质量进行系统调查,为学术界和公众提供了大量具有普遍代表意义的实证研究资料,重新审视了这些曾为大众传媒的片面报道或某些学者的定性分析所促成的流行观点和偏颇结论。指出:凑合婚姻的“凑合”是“勉强”、“无奈”、“痛苦”的代名词,凑合婚姻也就是感情破裂的夫妻出于无奈而勉强地在名存实亡的婚姻中苟且度日。大规模定量调查的可靠数据证实,中国人对配偶和夫妻关系较满意,尤其对两性平等的评价为最高,平均打分为5.93分(1分为“非常不满意”,7分为“非常满意”),无论对配偶是否信任、尊重、理解、体贴自己,还是对双方的和谐、个人的独立、幸福感的评价,平均打分均在5-6分即在“比较满意”和“很满意”之间,自述不满意即打分在1-3分的比重极低,故平等、和谐、相互尊重和信任依然是中国夫妻关系的主流。而被访对象经常发生冲突并动武或威胁离婚的很少,自述在近一年来“经常”有与配偶分手的念头只有0.7%,“有时”有离婚念头的占2.9%,“偶尔”有过一闪念的为7.1%,从来没有的达89.3%,表明其婚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因此,调查结果未能支持“60%的婚姻是凑合型的”观点。

在我们的调查中这一结果同样如此,在回答“当你的家庭与事业发生冲突时,你会如何选择”一题时,有55.3%的人选择“家庭为重”,选择“事业为重”的占44.7%,大部分青年将家庭看得重于事业,体现了当代青年对家庭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认可,并表现出对家庭的负责。

对婚姻质量的追求也体现在对离婚态度的宽容性上。“合则聚,不合则离”这是当代青年人崇尚的一句话,也反映出青年的婚姻观。青年对传统的婚恋观不是被动的完全接受和继承,而是在对现实婚姻关系的现状进行感性认识后的一种开放式的自我判断和自我选择,在面临婚姻的抉择时,会受到来自我国社会化日益成熟、世界各国婚姻潮流以及自我的经济地位、职业、所受教育程度等各方面的影响,他们考虑自我的发展、生活的享乐、付出与收获之间的价值等的要求更高,考虑婚姻的质量因素更多,这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青年婚恋观念及行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调查中,对“当您的朋友离婚时,您怎样看待”一题的回答中,这句最时尚的话“合则聚,不合则离”受到39.2%的人的赞同,而且其中女性高于男性,有22.1%的人选择了“在现代社会,离婚是很正常的事”,这两个选项分列选项第一、二位,合计比例为61.3%,这一结果显示出青年们对离婚问题多数持开放态度,对婚姻关系的宽容度在增加,另一方面也说明青年渴望在婚姻关系中适度的保持自我的独立性,希望给婚姻中的个体一片独立、自主的空间,保持婚姻的优良质量。

后面依次是“对家庭应有责任感,离婚是不对的”,占16.8%,“一方对婚姻不负责任”,占5.9%,合计比例为12.1%,反映了这部分青年对离婚所持的坚决的反对态度。

“如果是我,还没勇气离婚”,占5.6%,“离婚干嘛,凑合着过吧”,占3.6%,“说不清”占6%,反映了青年对离婚无奈性和不积极性,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近年来离婚现象让青年看到的是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本来离婚是为了摆脱痛苦、追求幸福,而现实中往往是只有极少数的人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大多数人却平添更多的烦恼,因此试离婚观点应运而生,这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法。日前,广东省有关人士建议采取“试离婚”的对策,也就是说从办理申请离婚登记到正式离婚之间最好存在一个自愿分居的阶段。当事人前往登记处申请离婚时,登记员将按照正式离婚来处理双方的关系、财产和子女问题,只是不办理离婚手续而已,在自愿分居阶段,双方可以更加冷静、客观的重新思考自己离婚的理由,或许会做出新的选择。

对核心家庭的赞同,体现了青年对完整婚姻的追求,有60%的人赞成核心家庭,即由父母与孩子组成的家庭。在本次调查中,尽管选择丁克家庭的比例仅居第三位,占11.8%,(另外主干家庭即祖父母、父母与孩子的家庭,占13.7%,居第二位),但对丁克家庭的认可并实践,也体现了当代青年追求婚姻质量的意念。

事实表明,经济发展对家庭生活和婚姻质量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离婚率上升并未危及婚姻的稳定性。这是因为,尽管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流动的频繁和经济收入的大幅度增长,会使一些夫妻的自身资源和婚姻需求发生分化,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控制的弱化也使一些人的私欲膨胀、自律松懈、行为出轨。然而,更多的人因自身资源

趋增,择偶的自由度也递增,出于经济考虑而委身于自己所不爱之人的情况有所减少。已婚夫妻在物质需求满足的同时,更多地追求浪漫爱情和性快乐,此外,一些因经济拮据引发的冲突也随之减少,因此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婚姻质量的正面影响无疑多于负面影响。

6.对婚外恋的态度,既表现出极鲜明的传统性,又体现出宽容趋势

在“您对婚外恋的态度”的调查中发现,青年对婚外恋的看法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分化的态势,但对其宽容的趋势却已相当明显。

有62.3%的人对婚外恋持“不赞成”和“不能容忍”的态度,低于1999年0.8个百分点,此项指标与全国其他城市比,数量更多些,体现出由于经济发展速度的限制,开放程度较小,济南市青年的传统婚姻观念较鲜明。有10.1%的人“认为婚外恋是作风问题”,将生活问题提升到思想意识领域来认识,表现出较深的传统观念的影响。

只有11.2%的人认为婚外恋“无可指责”,可以理解,有13.8%的人“说不清”,表现出态度的模糊性,这25%的人不再对婚外恋表示厌恶,他们要么持同情态度,要么对之加以合理化,表现出对此问题的宽容性。

二、青年婚恋状况变化的原因

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的是双重转型——由封闭的传统农业社会向开放的工业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必然带来社会意识和文化的变化,作为社会观念、文化之一的婚恋观及婚恋文化也会随之变化,导致婚恋观与婚恋行为的多元化。

1.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婚恋观念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飞猛进,经济的大发展不但极大的丰富了社会财富,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而且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以极大的冲击,转变着人们的意识,改变着青年的思想,这种变化是多方面的。

(1)富裕的物质生活为现代婚恋观及家庭生活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带来物质的极大丰富,使当今的家庭生活质量比过去有了较大提高,尤其是家用电器的普及、社区服务的发展,使人们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从事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人们在闲暇时间里可以进行各种丰富多彩的创造性活动,可以得到愉快的娱乐和休息,可以学习各种自己爱好的技能,可以进行社会交往,参加各项体育活动,以求得智力、体力和心理的健康和全面的发展,人们在要求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要求精神生活的丰富,要求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而闲暇时间使这些要求成为可能。越来越多的人们将闲暇时间作为自己的财富。

(2)富裕的物质生活为现代女性拓展了角色空间,带来了女性角色冲突现象。女性在现代生活中有双重角色,作为事业的角色,女性与男性一样面临工作事业竞争的巨大压力和挑战;作为家庭角色,女性又必须完成贤妻良母的任务,这种双重角色的互换交频,使他们许多人力不从心。使许多女性不愿或不敢过早结婚或生育后代,带来女性婚姻文化的转型。

(3)丰富的物质生活增强了人们的功利化心理。在现代化生活中,物质生活的起点、水准不同对今后家庭生活有极大的影响,许多青年极想拥有经济的独立自主,在社会生活中展示自我,获得较高的认可和地位,想通过家庭、婚姻这一捷径获得物质生活和工作事业的

高起点,因此,现代物质文化的发展也带来了婚恋中的世俗性和功利性。

2.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导致婚恋观与婚恋行为的多元化

李喜先在《论精神文化》一文中对精神文化作了概括:“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哲学、科学、技术、宗教、文学、艺术、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等,并可归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这两种文化是最有活力的要素,尤如系统中的‘软件’一样,它可以‘外化’为制度和器物,‘内化’为价值规范。在文化系统中,精神文化,特别是价值规范,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起着核心的作用。价值观念是存在于人们内心中评价行为和事物所做出的判断,而行为规范则是价值观念的具体化。”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最大变革是人的思想变化,即精神文化的变革导致婚恋观的变革。

(1)精神文化的变化改变了全社会的婚恋观念。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婚姻是“传宗接代”“养儿育女”的概念,现代人的意识已发生了几大变化:首先,家庭是作为社会人的个体满足自己“心理——文化”需求的单位,而不是传宗接代的组合;其次,夫妻关系取代了亲子关系在家庭中的轴心地位,夫妻更注重双方在婚姻中的感受,决定着婚姻的存亡;再次,女性在家庭生活中不再是依附、生育的工具,成为平等的独立个体,对婚姻其重要作用;最后,人们对新生的婚恋现象态度越来越宽松,大众舆论关注重点发生转移,不再仅仅关注个人隐私,更多的是公众利益,为青年婚恋观念中的个性解放提供了土壤。

(2)精神文化的变化改变了青年的性观念。自我意识的觉醒与人性的复苏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青年的一大进步。自我意识主要在于

“关心自己”,在于对自我的认识,只有把自我从客体中区分出来,分清我与物、我与非我的关系时,自我意识才真正形成。而传统价值观念对人的摧残、践踏最无情地表现为自我意识的失落和人性的沉沦,看不到自己的价值也就只能自轻自贱,无所谓人格、自信、自强与尊严,人与人之间亦无法建立平等的关系。主流文化、权力话语占据了青年的意识形态,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个体的潜能只有“螺丝钉”的作用,人不是完全的人而是被扭曲的物。生命的意义在哪里?惟在生命的开发与自觉中,否则只有万马齐喑。惟其自觉的开发了的生命才具有生命本质的精髓与精彩。

现在全社会的心态是宽松多了,青年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机会,中国青年在婚恋家庭观念上的变化其核心在于青年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人性的复苏,从自我压抑、自我贬抑中走出来的青年,生活空间逐渐扩大,变化是肯定的:青年们从过去偏面重社会评价、重信义、重名节而转变为具有较强独立意识、自我意识的一代,他们更看重社会提供的机遇和自身的情感;女性从过去明显的依赖性、依从型转变为追求独立人格、追求平等权力的新形象,她们挣脱禁锢,坚持言说女性语话,抗拒男子世界的神圣,从过去懦弱、压抑而变为坚强、大胆,同时极具反抗精神;家庭的双方旗帜鲜明地要求家庭的民主气氛、生活的多姿多彩。“自我”、“人性”中的积极性、自主性、主体性不言而喻地值得倡导,高扬自我是对传统社会的反动,掌握好自己的命运,经得起一切的命运,这可能是当前我们不将家庭置于死地而努力为之的,灾难将以进步作补偿。

自我意识觉醒与人性解放带来了这一代青年性意识的觉醒,性意识产生低龄化、对性爱质量的追求、婚姻中责任向爱情的转变、在婚姻中个性意识的追求等等无不体现了当代青年性观念的变革。

三、加强青年正确婚恋观的教育和引导

首先,必须统一思想,高度关注、重视青少年的性教育。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不重视性教育,学校性教育基本是空白点,许多人谈性色变,认为性教育不登大雅之志堂,由此引发的性教育放任自流,致使许多青少年对婚恋认识模糊,加强婚恋和性教育,必须社会、学校、家庭一起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

其次,必须强调婚恋观反映的是道德问题。在调查中我们看到,许多青年认为婚姻恋爱是个人私事,与他人无关,特别是婚外恋及婚前性行为都是个人隐私,别人无权干涉。人类的文明史早有训示,婚恋和性是一个道德问题,受到社会的约束,道德的婚恋观和性爱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积极建设力量,而不道德的婚恋观和性爱则是家庭解体、社会冲突的破坏力量,加强婚恋及性爱教育主要教育青少年提高自控能力,强化道德意识。

再次,生理卫生知识教育和从西方捡来的所谓“安全性行为”教育,家庭美德方面的教育也重视不够。面对近些年我国青少年存在性道德偏颇和婚恋观困惑的严峻现实,这种教育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致力于对青少年在婚恋观方面“尊重”、“责任”、“节制”等品格的培养,使他们理解婚姻恋爱的社会责任和社会规范,树立正确的婚恋价值观、道德观,在婚恋观的教育中应以品格塑造为重要目标,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婚恋观的关系,引导青少年加强内在自我道德修

养,使青少年的婚恋观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从他律走向自律,自觉地控制不正确的婚恋行为。

最后,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择友观,摒弃腐朽的、功利的择友意识,在集体活动中教育青少年互帮互助,团结友爱,促使青少年增进纯洁的友谊,提高明辨是非、社会交往的能力。

中国男女婚姻观念调研报告

中国男女婚姻观念调研报告 近日,国家人口计生委培训交流中心与世纪佳缘交友网联合发布的《2019-2019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研报告》显示,18岁-25岁女性有70%是大叔控,其中气质大叔、事业型大叔、细腻体贴大叔是大叔控们的最爱。所谓大叔,通常指30岁-50岁的中年男士,倾向于选择中年男士作为配偶的青年女性被称作大叔控。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对237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0.1%的受访者直言自己身边大叔控多。44.3%的受访者感觉很多女性抱有要现货的心理,不愿与伴侣共同奋斗。 受访者中,70后占41.4%,80后占24.4%,90后占4.8%。 67.2%的人认为中年男士受青睐是因为大多已具备一定物质基础 1990年出生的张兰(化名)来北京打工一年多了。前不久,她在换房时结识了房东的朋友一个70后的大叔。初次见面,大叔就开车帮她搬来了所有行李。之后两人经常一起吃饭聊天儿。我经常向他倾诉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不快,他不但不会不耐烦,还会给出很多实用建议。作为一个独自在北京打拼的女孩子,大叔的成熟体贴让我感到很舒心。 女朋友常指责我自私、不考虑她的感受,夸赞大叔有魅力。山东小伙李守伟说,他女朋友是日漫迷、韩剧迷,最喜欢收集动漫和韩剧里的美型大叔图片,还把大叔定为他以后的发展方向。我感觉这种心态太幼稚了。

为什么一些年轻女性更青睐中年男士?调查中,67.2%的人认为是中年男士大多已具备一定物质基础;55.5%的人认为是中年男士更稳重,有魅力;40.5%的人表示是中年男士更能体贴女性;39.3%的人觉得是作为独生子女的年轻人更愿意被照顾,而不懂得照顾别人。 世纪佳缘婚恋专家张佳芮告诉记者,大叔控大多集中于年轻女性。初入社会的年轻女性缺少社会经验,而这正是成熟中年男性所具有的,他们能给予女性安全感。此外,现在不少家庭是421模式,四个老人、两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转,很可能导致独生子女长大后缺乏耐性和包容力,在恋爱和婚姻中表现得以自我为中心。 时代不同,适婚年龄人群择偶需求也不同。张佳芮说,70年代生人崇尚与知识分子结合,80年代生人更注重对方物质基础,90年代生人择偶不但务实,而且更注重自我感受。所以不管从物质还是感情出发,不少女性都愿意选择已具备一定条件的男士。 稳定的感情需要男女双方耐心磨合,一同成长 调查显示,52.6%的受访者对年轻女性当大叔控持认同态度,17.0%的人持反对态度,30.4%的人表示不好说。 张兰认为,年轻女性与大叔结合是恋爱自由,没什么不可以。单方面要求女性理解自己伴侣,等待其成长,也是不公平的。 不少年轻女性有攀比心理,看到同龄人因为嫁得好,享受了更好的物质条件,就可能在感情中动摇。李守伟认为,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

————————————————————————————————作者:————————————————————————————————日期: 2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的现状 恋爱的现象已不是少数。大学生恋爱已是大学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在校大学生谈恋爱都是一个让高校德育工作者颇感棘手的敏感问题。从最早“在校期间,不准谈恋爱”的明文禁止到“不提倡、不反对”的普遍默许,卿卿我我,你侬我侬的校园情侣一直是大学里一道特有的风景,而由之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倾向日益凸现,成为高校德育工作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有同学这样说:不谈恋爱的大学是不完美的大学。学习之余,大学的爱情故事似乎已是大学生活的必需品。未名湖回荡着爱情的涟漪,丽娃河延续着恋爱的传说;荷塘月色不仅映有朱自清的背影,还有双双对对的剪影;光华楼前的大草坪上,也留下学子伴侣缠绵的步履。其实,每个学校都有让爱情驻足、发酵的地方。然而,大学里的恋爱也如同他们的青春年华一样,充满了风雨,充满了挑战,充满了坎坷,充满了太多的浮动与不确定…… 二、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 既然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又是怎样的呢?我们认为,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有以下两种不同观点: (一)对待恋爱比较认真,认为恋爱应以感情为基础, 他们一般心理较成熟,有一定的责任心,彼此比较了解,恋爱

是在朋友的基础上,互帮互助、日久生情而建立的。因而这种 恋爱比较稳固、持续,对恋爱双方的学业影响也不大,一定程 度上对学习还能产生促进作用。这种恋爱即使破裂了,对彼此 的伤害也不是很大,做不成恋人还可做朋友嘛!因而这种恋爱 观是值得肯定的。 (二)对待恋爱态度不认真,不是真心的。这类大学 生认为谈恋爱就是为了玩一玩,为了满足各种欲望。他们基本 上没什么责任心,恋爱双方彼此不甚了解,也没什么感情基础, 因而这种恋爱是短暂的,当然恋爱导致的结果是不愉快的,甚 至是可怕的。一旦双方感情破裂,恋爱关系结束,男女双方便 反目成仇,很少有还继续做朋友的。这种恋爱关系的破裂对双 方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既然这种 恋爱观会产生如此不良后果,那么我们就很有必要分析这种 恋爱观产生的原因。 三、错误恋爱观原因分析 爱情作为人类所拥有的共同精神财富,对于每个个体来说,都是 无私的、公正的。但是实际上人们对爱情的获得程度、体验和方式是不一样的,这与个体自身的素质、知识修养、能力等方面有关,并受到各自的恋爱观的制约。恋爱观由恋爱的原因、动机来决定。上述错误的恋爱观产生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失去奋斗目标与前进的动力进入了高等学府,有些学生新的理想尚未建立起来,出现了理想真空地带,表现为混日子,得过且过。

当代大学生的婚恋价值观研究

的 大学生婚恋观是指大学生对婚前恋爱、婚姻生活以及婚恋过程中性爱取向的基本看法,它是大学生对待婚姻和恋爱的内在标准和主观看法[1]。婚恋观不但直接影响个体对配偶的选择,还会影响个体对未来婚姻、家庭的责任和义务的承担。 2010年3月,课题组选择了北京地区三所高 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大学生价值观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19份。根据2008年北京在校大学生的性别、年级的构成比例对数据进行加权修正。加权之后的调查样本在性别结构、年级构成上与北京地区大学生的总体特征一致,这表明调查样本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婚恋价值观是《大学生价值观调查问卷》的维度之一,下文所用数据均来自本次问卷调查。 一、恋爱动机:恋爱不一定要结婚 恋爱动机指恋爱行为产生的原因,即一个人为什么要恋爱,它反映了人们婚恋价值取向。恋爱和婚姻是密不可分的,爱情必然要以婚姻为目的,而婚姻要幸福、持久,爱情必须始终贯彻其中[2]。因此,婚姻往往成为恋爱的重要动机之一。我们的问卷询问了大学生对“恋爱是恋爱,婚姻是婚姻,恋爱未 必要结婚”这一观点的态度。从调查结果来看,“完全赞同”、“赞同”这一观点的比例占39.3%,高于持“反对”和“完全反对”观点的比例(33.9%)。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相对独立于“婚姻”之外,恋爱本身并没有承载过多的“婚姻”动机(见表1)。 从卡方检验的结果来看,“恋爱不一定结婚”在性别、年级和政治面貌上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女大学生(43.0% )比男大学生(34.4%)更赞同“恋爱不一定结婚”的观点。低年级的同学不太关注恋爱和婚姻之间的关系,一二年级大学生中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对“恋爱不一定结婚”表示“赞同”或“完全赞同”,远高于三四年级的比例,说明低年级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更加单纯。从政治面貌来看,党员(33.2%)、团员(40.5%)、无党派(46.6%)大学生对“恋爱不一定结婚”观点的支持依次上升,可以理 □《青少年价值观测评指标体系模型研究》课题组 摘 要:当前大学生的婚恋价值取向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符合社会主义 倡导的婚恋价值观的主流导向,但整体上看大学生们的婚恋观是一个传统和现代的矛盾体:恋爱动机与行为错位,择偶标准上自我中心与追求纯洁情感同步,择偶方式上传统与现代交织,婚恋责任感、忠诚感与性宽容度相冲突。其中,随着年级的增加,大学生们的“爱情理想”日渐变弱、现实性增强,婚恋观中在“性宽容”程度上体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并且婚恋观一定程度上受党员、团员等政治组织成员身份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婚恋价值观;调查研究 当代大学生 婚恋价值观研究 性别 年级政治面貌卡方值χ218.0170156.196625.6447自由度df 4128显著水平 0.001 0.000 0.001 表1:性别、年级和政治面貌在“恋爱不一定为了结婚”观点上的卡方检验结果

中国当代青年价值观

组织行为学第二次作业—论当代中国年轻人的价值观 杨晓宇2013201633 价值观代表了人们最基本的信念:“从个人或社会的角度来看,某种具体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的最终状态比与之相反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状态更可取。”这个定义包含判断的成分,反映出个体对于正确和错误、好与坏、可取和不可取的看法与观念。 从总体上看,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宏观上的价值观。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价值观的分析看来,中国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地区的权利距离、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阳光气质和阴柔气质的得分和排名在被研究对象中处于居中位置,而不确定性规避得分较低,长期取向中国排名第一。这说明,我们国家整体的价值观念是传统与开放并存,重视集体,尊重一定程度上的等级,追求男女平等,注重节俭、持久与传统。但同时,一个集体中的个体价值观也是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 当代中国的年轻人(这里主要指80后、90后)由于成长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时期,传统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来价值观的影响,变得更加多元和开放。所以,在新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下,相比于我们的父辈、祖辈,当代年轻人的思想和行为显得更加开放和灵活,当然有时候这种所谓的开放也是一种讽刺。 2014年3月28日,微博上的热门话题榜榜首是“文章姚笛偷情被拍”。文章是中国优秀的青年演员,通过《裸婚时代》、《蜗居》、《小爸爸》等电视剧塑造的新好男人形象被大众广泛接受和认可,现实生

活中他也与马伊琍演绎着幸福的生活,所以文章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新好男人的代表,很多人说“文章都出轨了,让我们还怎么相信爱情?”。姚笛是近年来很受欢迎的青年女演员,通过《裸婚时代》、《失恋33天》、《新恋爱时代》等作品塑造了一个开朗、阳光、自信、漂亮、直爽的都市白领的形象,被大众接受和喜欢。我们常常会混淆虚拟与现实,会因为一部剧而喜欢上一个人,就像我当年迷恋《裸婚时代》时也想象着如果他们两个真的在一起那该有多好,只是现实生活中文章已为人夫、为人父。当这件事情真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了,很多当年与我有一样想法的人都极力的反对,并放出“文章姚笛滚出娱乐圈”的狠话。我们的价值观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传统的操守观念让我们鄙夷破坏别人家庭的行为,唾弃对家庭不忠的行为。不过,微博上支持文章与姚笛在一起的也大有人在。有些网友说“每个人都有爱的权利、在爱面前无所谓对错”;有些人认为文章与姚笛很般配,本来就应该在一起;甚至有的网友认为马伊琍大文章7岁,早就成了黄脸婆,被抛弃是迟早的事;还有的网友比较可爱,认为这有可能是在为《裸婚时代2》作势宣传。当事人没有站出来澄清也没有发表任何言论,每天只有无数网友自说自话的猜测、愤怒或是坐等好戏上场。我们作为局外人对这件事情本身本没必要过分在意,但从对于这件事情的态度上我们可以看到态度背后价值观的差异。放在过去几十年里,这件事情应该很少有人会为他们说话,但在今天,年轻人追求所谓的自由,竟然会有那么多人持有“爱无所谓对错”的态度。当代年轻人的价值观是多元的、开放的,但我们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仍

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

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 中国男女婚恋观报告发布,18岁以上非婚人口达2.49亿 龙虎网讯12月24日,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某大型婚恋交友运营平台联合发布《2012~2013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研报告》。研究表明,目前非婚人口数量庞大、男女性别比失衡,“70后”“80后”“90后”非婚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共计多出2315万。 非婚人口多 30+男性离婚增长快 非婚城镇人口达1.32亿 调研结果表明,中国非婚人口数量巨大,18岁以上非婚人口达到2.49亿,占全部人口的18.6%;城镇18岁以上非婚人口1.32亿,占城镇总人口的19.8%。 30+男性 择偶缺口高达613.9万 男女性别比失衡严重,高达26.7男:24.9女。其中“70后”“80后”“90后”非婚人口性别比失衡严重。30岁~39岁男性中有1195.9万人处于非婚状态,而同年龄段女性中有582万人处于非婚状态,男性在同年龄段择偶面临613.9万的缺口。 离婚增长快 今年离婚率或达2.29%

研究表明离婚数量增长快于结婚数量增长。从2000年到2012年这13年间,离婚对数年度复合增长率为7.5%,结婚对数复合增长率只有3.6%。而粗离婚率预计今年达到2.29%。 韩剧让“大叔”大热,调研显示:18~25岁的女性,70%有大叔控情结。这些女生喜欢比自己大10岁左右的男性。大叔控的焦虑主要为三种:父母反对、大叔有家室和无法驾驭大叔。 性行为 “90后”男女相对谨慎 不少人认为现代人越来越开放,而调研结果却恰巧相反。调研结果显示:“70后”女性在“接吻”和“性行为”上比“80后”“90后”女性更开放;“70后”男性最着急与女性进行“性行为”。“90后”男女们一旦有好感就会很快进行“牵手”“拥抱”等恋爱行为,但对性行为还相对谨慎。 男友“钱途” “90后”最低要求5000元 “90后”“80后”“70后”女性对理想男友收入的最低要求为:5000元、6000元、7000元。 据《广州日报》 网友观点 vican唯勘:“大叔”有安全感。 邓天常:成熟会照顾人、稳重有魅力、有经济基础。 宝儿ZERO:也就是说我的未来女友现在还在上小学吗 我-年少轻狂:这可以体现以下几点问题:1.现在的女人缺少安全

大学生恋爱价值观

题目大学生恋爱价值观 姓名与学号孙峙梁3130000912 贾子轩3130100881 古炯宏3130100673 蔡熙 3130100657 指导教师王东莉 年级与专业大一工科信息 所在学院云峰学院

大学生恋爱价值观 一、大学爱情的认知 爱情——人类永恒的话题。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随着社会的发展,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恋爱的问题。近年来,这一问题渐趋普遍也成为较为突出的问题。由于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婚恋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他们人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某种程度上可以预示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即婚恋观不一样。 近年来,校园里谈恋爱的现象已不是少数。大学生恋爱已是大学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在校大学生谈恋爱都是一个让高校德育工作者颇感棘手的敏感问题。从最早“在校期间,不准谈恋爱”的明文禁止到“不提倡、不反对”的普遍默许,卿卿我我,你侬我侬的校园情侣一直是大学里一道特有的风景,而由之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倾向日益凸现,成为高校德育工作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有同学这样说:不谈恋爱的大学是不完美的大学。学习之余,大学的爱情故事似乎已是大学生活的必需品。未名湖回荡着爱情的涟漪,丽娃河延续着恋爱的传说;荷塘月色不仅映有朱自清的背影,还有双双对对的剪影;光华楼前的大草坪上,也留下学子伴侣缠绵的步履。其实,每个学校都有让爱情驻足、发酵的地方。然而,大学里的恋爱也如同他们的青春年华一样,充满了风雨,充满了挑战,充满了坎坷,充满了太多的浮动与不确定…… 恋爱观指人们对恋爱问题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当今大学校园里恋爱现象已非常普遍,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使他们能够正确处理成才与爱情的关系,否则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正当、不道德的行为,甚至会影响校园安全。国内一些学者对大学生的恋爱观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大学生的思想逐步开放,对于校园恋爱现象比较能接受,恋爱行为变得公开化,同时也出现了恋爱开始早但成功率较低的情况; 大部分学生认为谈恋爱必须谨慎,少数学生认为恋爱不应过多的与婚姻家庭相联系; 恋爱动机多样化、世俗化; 对于同性恋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分歧; 对于婚前性行为持接受和宽容的态度等等。他们的恋爱观有何特点,存在哪些问题?

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调查报告

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调查报告 1 2020年5月29日

”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调查报告 ——人民网调查专栏”态度”第三期 05月06日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为全面了解当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观现状,人民网强国社区调查专栏<态度>联合国内专业民意调查机构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青年人的职业观、婚恋观和亲情观。在调查实施中,除了对青年群体(15~34周岁的人群)进行调查外,也对非青年(35周岁及以上的人群)群体关于青年人的看法进行了调查,线上线下调查同步进行,时间为4月12日至4月23日。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关于”青年”年龄范围的定义在世界各地因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情况的不同而有差异,本次调查使用中国国家统计局对”青年”的定义,即:15至34周岁的人群,为青年。调查结果如下: 一、职业观 当代青年择业不惧压力,看重工作发展前景;工作中有较强的上进心,虽然压力偏大,但对工作基本满意;对自己所从事 1 2020年5月29日

的行业有基本了解,在实际工作中明确职业理想,并为此作出努力。 (一)青年择业最看重的三个条件:发展前景、稳定性和薪酬福利 调查结果显示,青年择业最看重的三个条件是发展前景(70.5%)、稳定性(67.3%)以及薪酬福利(60.0%),而工作压力小(27.2%)对青年择业的影响较小。 另外,男青年与女青年在择业观上存在显著差别。男青年认为择业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工作的发展前景,而女青年则认为工作的稳定性才是影响择业的最重要因素。 2 2020年5月29日

(二) 工作状态 1. 当代青年具有较强的上进心,但工作态度需要端正 数据显示,78%的被访青年认为当代青年在工作中有上进心是主流现象,六成以上被访青年认为多数青年能够在工作中做到”脚踏实地,踏实肯干”。 然而,非青年(注:指35周岁及以上的人群)认为”工作态度不认真,混日子”是当代青年在工作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2. 当代青年工作压力偏大 调查发现,青年人的工作压力得分为61.8分(注:百分制,下同),属于中等偏高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年感受到了越 3 2020年5月29日

20xx-20xx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86861 20xx-20xx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 查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20xx-20xx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 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xx-xx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发布 华西都市报记者王蕾 ------------------------------------------------------ 已购房的男性择偶优势有所下降 ------------------------------------------------------ “男财女貌”是男女择偶要求中最显著的差异 男性“有(过)红颜知己”的比率,全国平均值69%,四川74% ,全国最高。

情人节来临,某婚恋网站昨日发布了《xx-xx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该报告收集有效样本75185份,特别融入了xx年婚恋热点话题。调查对象以80后为主力人群,23-32岁人群占比近七成,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群占比47%。 调查显示,在新的法律、文化等新背景下,受公民道德等因素变动的影响,中国男女婚恋观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 6成女性要靠自己高收入无房男成新宠 此次调查发现,对最高法院关于婚姻法的最新解释,男性和女性态度近乎截然相反。 调查显示,女性最关注的三项内容依次为婚前财产在婚后的收益认定、夫妻间赠与房产的归属和夫妻

军人婚恋观浅谈

军人婚恋观浅谈 健康幸福的婚姻家庭生活,能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和力量。军人亦是如此。有位心理学家分析说:人们在建立家庭前之所以能保持艰苦持续的奋斗,最大的内部潜在动力来源于对能获得理想伴侣的渴望。在现代社会里,年轻人的这种渴望感甚至超过了物质需求。军人作为有血有肉的血肉之躯,也是有理想、有追求,对幸福的婚姻怀有美好憧憬的。生活中再也没有比错误的恋爱和不幸的婚姻更能损毁军人,把他们弄得心绪烦乱,意志颓唐的东西了。一个无时不感到爱情和家庭生活痛苦的军人怎么能精神焕发,斗志昂扬地投入工作、学习和战斗中去呢! 为了每个未婚的军人能获得并保持纯洁的爱情,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已婚的能巩固幸福美满的家庭,下面探讨一下军人在婚恋方面需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爱情 这个问题,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回答。同一时代,世界观不同的人,回答也各不相同。革命战争年代,许多有志之士把爱情建立在共同革命理想的追求之上,甚至连生命都在所不惜。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斐曾写过这样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看过《刑场上的婚礼》的人,无不为陈铁军、周文雍悲壮的爱情所感动。现代社会里,由于受外来文化及市场经济的冲击,许多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偏移,理想信念动摇,爱情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影响,有向利益化、庸俗化发展的趋势。从心理学上来分析,有人讲,爱情是男女间的友谊,再深一点说爱情是友谊、美貌和性三者的结合。生物论者更荒唐地把爱情等同于性,说什么爱情只不过是异性之间寻求配偶的渴望。以上说的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爱情,更不是军人所崇尚的爱情。正确地讲,爱情应是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之上,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于对方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一种强烈感情。它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它建立在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的基础之上。过去搞恋爱婚姻观教育,是回避物质基础这个字眼的,尤其认为军人不应过分强调物质基础。但客观公正地讲,军人也生活在社会之中,爱情和婚姻不能建立在海市蜃楼里,并且大部分同志都来自农村,面临着家属就业、赡养老人、住房等压力,完全不考虑物质基础是不现实的。比较物质基础而言,爱情更重要的是要以男女双方共同的生活理想作为基础。没有共同生活理想的男女之间,决不会萌发爱情。有了共同的生活理想,彼此才能在心灵上互相吸引。异性的吸引是一切动物的本能,只有心灵的吸引才是人类所独具的美妙纯洁的感情。现代社会中,军人的物质条件并不是很好,可为什么还有许多女孩愿把爱情的绣球抛给军人呢?很大原因源自于影视作品中军人高大形象的宣传和现实生活中军人奉献牺牲精神的表现,源自于对军人的理解。八十年代不是有一句流行语叫“理解万岁”吗,理解就意味着有共同的生活理想。我们生活在大城市,感觉不出军人有多苦,但绝大部分军人,尤其是野战部队,生活还是相当艰苦的。嫁给军人也就意味着牺牲和奉献. 2、互爱性。爱情,它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相撞击之后迸发出来的美丽的生命之花。爱情,是相互爱慕,单相思不是爱情。一方利用各种手段利诱、胁迫、强制对方就范,更不是爱情。爱情以互爱为其基本特征,不允许有半点勉强、凑合。 3、专一性和持久性。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和持久的。它不允许一个同时和几个异性发生和保持这种感情,更不允许这种感情随意转移,朝三暮四,见异思迁。真挚、纯洁的爱情体现了人们高尚的内心世界和道德情操,它给人们带来美满、甜蜜、幸福的生活,给人以勇气和力量,增强人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每一个军人,都应追求这种高尚纯真的爱情。 二、恋爱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和道德

关于婚姻观念的研究

关于婚姻观念的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影响的大环境下,现代人的婚姻观念也受到西方自由主义的冲击而潜移默化,最突出表现在离婚率上升,婚前同居,单身主义,丁克家庭,婚外恋等社会现象上,这些社会现象的产生背景是什么?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婚姻价值观?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 关键词:婚姻,爱情,婚外恋,独身主义,新婚姻法,投资,婚姻自由,未婚同居 一、婚姻观念转变的原因 当代中国伴随着“双重转型”——由封闭的传统农业社会向开放的工业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必然带来相应的婚恋文化与婚恋观念的变化,导致婚姻观念与行为的多元化。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婚姻家庭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观念、新情况、新问题。针对婚姻家庭领域复杂的现象,多元化的观念,以及80后对婚姻的不同见解,当代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及各行各业的广大群众展开了充分的大讨论。 随着世纪初新婚姻法的出台和当代社会生活中反映出的若干有关婚姻的问题,全文对这场大讨论所涉及的有关婚

姻观念若干热点问题(结婚的意义;婚姻自由;单身的理由;婚外恋现象;未婚同居;丁克家庭等)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并对进行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教育进行了对策思考。 二、当代婚姻家庭观念讨论的若干热点问题 2.1非诚勿扰——结婚的意义探索 究竟为什么要结婚?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这是人类得以延续的必须,同时结婚后组成的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每个人有相应明确的权利和义务,社会才能得以稳定有序地发展,于是形成了一套社会婚姻规则,每个人都必须遵守这套游戏规则。当然人们也有选择不结婚或不生育的权利,就是在经济条件的允许和自我意愿的前提下选择单身或者组成丁克家庭。 2.1.1为爱而婚 婚姻的核心元素之一是爱情,于是结婚不仅是共同生活的需要,更是情感交流、关怀的需要。社会以家庭为组成单元,于是就有了亲人与其它人的区别,在当今的这种社会制度下自然会产生信任危机,私有制使人类的私利性得以滋生,高科技的普及无奈地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亲人就成为最值得信任,同时能得到最多真诚的爱的对象,尤其是夫妻之间,这种情感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所以为爱而结婚的想法成为婚姻思想的主流,至少爱是人们潜意识里最深的渴望。年青的时候为之而兴奋,为之而追逐,

-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73859 -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标准范 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xx-xx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发布 华西都市报记者王蕾 ------------------------------------------------------ 已购房的男性择偶优势有所下降 ------------------------------------------------------ “男财女貌”是男女择偶要求中最显著的差异 男性“有(过)红颜知己”的比率,全国平均值69%,四川74% ,全国最高。 情人节来临,某婚恋网站昨日发布了《xx-xx年

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该报告收集有效样本75185份,特别融入了xx年婚恋热点话题。调查对象以80后为主力人群,23-32岁人群占比近七成,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群占比47%。 调查显示,在新的法律、文化等新背景下,受公民道德等因素变动的影响,中国男女婚恋观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 6成女性要靠自己高收入无房男成新宠 此次调查发现,对最高法院关于婚姻法的最新解释,男性和女性态度近乎截然相反。 调查显示,女性最关注的三项内容依次为婚前财产在婚后的收益认定、夫妻间赠与房产的归属和夫妻双方过错的离婚赔偿。男性最关注的内容则依次为父

当代青年婚恋观调研报告

当代青年婚恋观状况调研报告 实践主题:关于当代青年婚恋观的调查研究 实践时间:2015年7月7日—8月15日 实践地点: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裕翔街河北科技大学校园及其周边地区,以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上古村 调研人员:XXX

一、实践背景及意义 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爱情,人类永恒的话题。 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当代青年,或追求爱情,全力以赴;或卿卿我我,两情相悦;或身陷囹圄,奋不顾身。当代青年,或勤恳耕耘,养家糊口;或家庭和睦,儿女绕膝;或四分五裂,身心俱疲…… 婚恋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以至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思想观念。爱情作为人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情感,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份真挚、美好的爱情能够激励人的进步、促进人各方面的发展。当代青年的爱情敏感、浪漫,又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比如恋爱消费、婚前性行为及同居等。本次调研将当代青年的恋爱与婚姻相结合,积极探讨他们对正确婚恋观的感知,以期引导他们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培养积极、健康恋爱观念,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二、问卷分析与总结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了50份一共回收了42份,回收率达到了84﹪,经过此次调查问卷我发现: 多数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半数左右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和家庭经济背景,但以恋人品行为主要依据。 1、当代青年对爱情的认识 在大部分青年心中,爱情依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仍然期待纯洁爱情的到来,甚至值得用一生去等待。 2、当代青年如何选择男女朋友 被调研的青年多数将人品、性格作为选择男女朋友的重要因素之一。男方乐于去选择一个温柔贤惠善良的女朋友,女方更青睐一个关心自己有责任感的男朋友。由此可见,社会的价值趋向在青年的选择男女朋友上有一定影响。 3、当代青年的恋爱关系比较脆弱 当代青年人特别是在校大学生谈恋爱一般不考虑经济、地位、职业、家庭等社会性问题,浪漫色彩浓厚,表现为恋爱率高,巩固率低,能发展到缔结婚姻关系的寥寥无几,大多数均落得个“毕业季即分手季”的无情命运。

婚恋观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婚恋观社会调查报告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大学生谈恋爱现象渐趋普遍,恋爱问题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较为突出的问题。由于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婚恋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行为观念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往婚姻价值判断体系和婚姻行为的相对稳定性。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他们的婚恋观不仅折射出他们人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某种程度上可以预示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入手,深入剖析了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提出了加强对大学生婚恋观进行教育引导的相应对策及大学生拥有正确婚恋观的途径。 引言:对甜蜜爱情、美满婚姻和幸福家庭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所谓婚恋观,是指男女双方对恋爱、婚姻和性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爱情本质、择友标准、恋爱道德、恋爱与婚姻关系、婚姻道德与责任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婚恋观是人们的价值观在恋爱,婚姻问题上的体现。作为处于新思想最前沿的大学生,我们的婚恋观折射出这个时代婚姻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 一.大学生婚恋观的概述和现状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呈现多样性,可分为以下几 种类型: 1、金钱至上型。恋爱双方看重的是对方的金钱储备,家庭背景, 2、纯情型。双方看中的是自己与对方的真心实意,至于其他方面考虑的不是太 多。 3、爱情兼经济型。既有浪漫的爱情又有现实的经济条件做铺垫,可以算是两全 其美型。 4.、游戏型。双方彼此都抱着玩玩而已的态度。只是从彼此那里找到一种填补空 缺的方式。 二.研究大学生婚恋观的意义 婚恋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待爱情、婚姻和性等问 题的基本态度。当代大学生处于新时代思想阵地的前沿,其婚恋观在时代变化和 社会转型中面临着激烈的价值冲突。大学生的婚恋观不仅与其心理健康、人格成 长及品格培养切切相关,而且预示着中国社会情爱道德的发展态势,因此,对大 学生婚恋观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说,它有助于丰富伦理学的研究。对大学生情爱道德观价值冲 突的研究是伦理学中一项尚未深入展开的课题,但又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伦理学提 出的新要求,因此,从伦理学的学科视野,对大学生情爱道德观价值冲突进行深

中国传统婚姻观的特点与影响

中国传统婚姻观的特点与影响 婚姻观反映的是个体对婚姻的基本看法和观点,表现出人们对待婚姻问题的价值取向。它凝聚于社会文化心理结构之中,反映出社会婚姻文化的特点。每个历史时期由于政治经济的历史文化因素的不同,其婚姻观念也展现出独特的色彩。对出身、门第、社会地位、经济等问题的看法往往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所不同,越到社会发展的后期,各种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国传统社会重出身、重钱财以及婚姻中遵守父母之命的特点依旧对当代社会产生着影响。 标签:婚姻观;特点;影响 引言 婚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形式。不论在封建社会还是现代社会“跟谁结婚”一直是婚姻前男女双方考虑的重要问题。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婚姻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繁衍需要,男女两性生理上的差别和固有的性本能是婚姻存在的生理基础。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婚姻是发生在人类社会中的“求偶行为”,动物求偶,而人结婚则是社会和文化的,婚姻是一种仪式,一种被社会认可的结合。〔1〕心理学家则认为,婚姻是两个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其中包含伴侣之间情感的亲近、性行为的专一,以及短期和长期的承诺。而法律强调的则是男女双方为了共同利益而自愿互为伴侣、彼此提供性的满足和经济上的帮助以及生儿育女的契约,认为合法性是婚姻的本质属性。〔2〕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婚姻由父母包办,婚姻当事人没有选择的自由,婚姻在当时的主要作用除传宗接代以外,还要符合当时社会对于社会阶层,经济地位,文化因素的要求。纵观整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我们会发现每一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的婚姻观念上都有其独特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影响的不仅仅是当时的社会,对后来的社会发展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于婚姻观内涵,心理学家倾向于将婚姻观作为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强调其对人的行为、态度及认知的影响。美国学者Craddock将其定义为,已经进入婚姻过程中的人们的终极与工具价值观,强调婚姻观的现实作用。黄希庭提出婚姻观是人们的价值观对于婚姻问题的具体体现,是回答为什么结婚,选择什么样的结婚对象以及追求怎样的婚姻生活等的观念系统。〔3〕 总体来说,婚姻观反映的是个体对婚姻的基本看法和观点,表现出人们对待婚姻问题的价值取向。它凝聚于社会文化心理结构之中,反映出社会婚姻文化的特点。某种婚姻观念一旦形成之后,就会成为制约和规范两性关系的指导思想,约束人们的婚姻意识和行为。 2 中国传统婚姻观的特点

论当代青年的人生价值观

论当代青年的人生价值观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从传统向自我向他人价值导向的转变——当代中国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演变 青年的人生价值观,指的是青年对人生目的、意义、态度、生活准则等与人生终极 目标、理想相关的现象作出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它是青年的价值观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 部分。本文将对青年人生观的历史与现实进行考察,来展示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面貌及 其特征。 (一)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回顾这一历程,当代中国青年的人生价值观 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意识是存在的反映,我们可以从当代中 国社会变迁的历史轨迹中把握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发展的脉膊。 众所周知,从本世纪50年代中期到1979年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之前,中国是一个高度 集中的计划经济的社会。在那个政经合一的时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观基本上是一致的, 并且也与社会总体价值观一致。其人生价值的指向是“无我”和“忘我”——国家的需 要就是我的需要,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然而在文化大革命中,这种人生价值观发生变

异而带有强烈的绝对的排他性。极左思潮在给我们造成灾难性的经济建设恶果的同时, 也扭曲了人的灵魂,塑造了一种远离现实生活的“圣人”价值观。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是一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革命 。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并存,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政企分开到多种 经济成份的发展;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性质的确认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齐头 并进……20年来巨大的社会变革,折射出当代中国青年对人生思考的光芒。 如果我们把青年人生观的变化作全过程的分析,便会发现有不同的阶段。一种代表 性的意见认为,当代中国青年人生价值观发展有四个基本阶段:(1)1980年,主要特征是 以潘晓的“人生观”讨论为主题;(2)1981年至1985年,主要特点是开始以一种多取向的 、积极的方式和态度寻求新的价值观念;(3)1985年至1989年,主要特征是价值观的高期 望值与低评价率之间发生冲突;(4)1989年至今,主要特点是人生价值观趋于现实(谢维 和,1993)。另一种代表性的意见认为,当代中国青年人生价值观的嬗变轨迹经历五个

2020年婚恋观调查报告范本

Screen and evaluate the results within a certain period, analyze the deficiencies, learn from them and form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婚恋观调查报告

编号:FS-DY-45473 2020年婚恋观调查报告 在学海里苦苦奋斗了十二个春秋的学子们,终于披着荣耀跨进了大学这个神圣的殿堂,成为天之骄子。然而,随之而来的寂寞却常常让他们不知所措;于是,在这象牙塔里便多了许多浪漫的故事,那便是大学生的爱情故事。 据国内一家权威的调查机构统计数据表明,有87、9%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谈过恋爱,其中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等地高达94、6%这是怎么样的一个概念呀! 那么大学生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对新时期出现的新事物又是怎样看待的呢?带着这些问题,就让我和你一起听听大学生的心声吧。 一,恋爱类型与成功指数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恋爱风遍及大学校园呢?即是说大学生恋爱的动机是什么呢?通过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谈恋爱大体可归纳以下五种:志同道合型,也可称理想型或事业型这种恋爱类型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

信念和事业的基础之上的。双方为了维系爱情的发展,不使对方失望,则往往对自己要求更高,学习和工作更勤奋。据调查这种类型的恋爱人数占17%左右,但是其成功率非常高,往往毕业以后能携手走出校园。 情投意合型,也可称情感型这种恋爱类型主要以共同的情趣、爱好为基础,一般感情专一、互敬互爱,遇到困难能够共同分担。校园里常看见他们成双成对的走在一起,共同探讨人生的悲欢。这种恋爱人数占19%左右,成功率也是比较高的,达到86%.尝试型,进人大学校园的青年大学生,由于生理上性的成熟,逐渐产生了接近异性、追求爱情的欲求。另外,社会舆论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对男女私情、婚姻爱情的渲染,触发了他们较强烈的性的体验,驱使他们产生了对“异性交往”的神秘感,加之大学自由宽松的客观条件,于是他们便产生了想了解和尝试爱情的需要和行为。尝试型的大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恋爱观,而易遭对方的拒绝,出现“单相思‘’或悲观情绪,以致影响学业。即使偶尔能引起对方的注意,也常常以失败告终,因为他们缺乏感情的交流,没有共同的爱好和共同的人生目标。这种恋爱人数占的比率比较高,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浅论大学生婚恋观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大学生谈恋爱现象渐趋普遍,恋爱问题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较为突出的问题。由于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婚恋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行为观念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往婚姻价值判断体系和婚姻行为的相对稳定性。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他们的婚恋观不仅折射出他们人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某种程度上可以预示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入手,深入剖析了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提出了加强对大学生婚恋观进行教育引导的相应对策及大学生拥有正确婚恋观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婚恋观 引言:对甜蜜爱情、美满婚姻和幸福家庭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所谓婚恋观,是指男女双方对恋爱、婚姻和性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爱情本质、择友标准、恋爱道德、恋爱与婚姻关系、婚姻道德与责任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婚恋观是人们的价值观在恋爱,婚姻问题上的体现。作为处于新思想最前沿的大学生,我们的婚恋观折射出这个时代婚姻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 一.大学生婚恋观的概述和现状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呈现多样性,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金钱至上型。恋爱双方看重的是对方的金钱储备,家庭背景, 2、纯情型。双方看中的是自己与对方的真心实意,至于其他方面考虑的不是太多。 3、爱情兼经济型。既有浪漫的爱情又有现实的经济条件做铺垫,可以算是两全其美型。 4.、游戏型。双方彼此都抱着玩玩而已的态度。只是从彼此那里找到一种填补空缺的方式。二.研究大学生婚恋观的意义 婚恋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待爱情、婚姻和性等问题的基本态度。当代大学生处于新时代思想阵地的前沿,其婚恋观在时代变化和社会转型中面临着激烈的价值冲突。大学生的婚恋观不仅与其心理健康、人格成长及品格培养切切相关,而且预示着中国社会情爱道德的发展态势,因此,对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说,它有助于丰富伦理学的研究。对大学生情爱道德观价值冲突的研究是伦理学中一项尚未深入展开的课题,但又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伦理学提出的新要求,因此,从伦理学的学科视野,对大学生情爱道德观价值冲突进行深入与系统地研究,具有独特的视角与价值,可以弥补目前伦理学研究的不足。 从现实意义上说,一方面,它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克服情感上的迷茫和困惑,规范异性之间的交往,培养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可以了解当前大学生婚恋观中价值冲突的现状及其变化态势,反思目前教育体制和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建立有效的大学生情爱道德教育体系,制定实施相关的教育措施提供参考。 三.大学生婚恋价值观 1、恋爱动机 恋爱动机是产生恋爱行为的内部动力,决定了恋爱目标及生活方式的的选择。恋爱动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观。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谈恋爱是为了“寻找人生的另一半”,“重要的人生体验”。 2、择偶标准 择偶标准是人们选择婚恋对象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对恋爱,婚姻对象的条件的要求,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来说,大学生选择恋爱对象时,男生最看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