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毕业升学考试试题

人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毕业升学考试试题

人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毕业升学考试试题
人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毕业升学考试试题

人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毕业升学考试试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毕业模拟考试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同学们,转眼间已到了六年级了,人生离不开考验,每一次考验都是一种经验,一种收获,更是一种开始。可要抓住这一次机会哟。看清题目,用心答题,就会有巨大收获。祝你取得好成绩!

一、积累运用(38分)

1、看拼音,写词语。(4分)

DUàN LIàN SHí SHì QIú SHì JīNG BīNG JIǎN ZHèNG

( ) ( ) ( )

QīN SHíCHōU Tì BIāN PàO

( ) ( ) ( )

2、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仿写(5分)

德高___ __ 革故____ _ 舍__ _____逐

养 ___处雕画不绝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4分)

即使……也……

因为……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如果……就……

既……又……

只有……才…不但……而且……

1.树苗栽不活( )条件不好,( )栽的方法有问题。

2.(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普及了电脑,人们()不能丢弃用笔书写。

3.卢沟桥的狮子( )数量多,( )形态各异。

4.()善于调查研究,()能做出正确判断。

4、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在所有的世界着名人物中,玛丽居里难道不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吗(

改陈述句)

(2)杭州的春天,是放飞心情的好地方。(修改病句)

6、课内积累(共16分)

(1)燕子去了,;杨柳枯了,;桃花谢了,。

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用名言警句或诗

句,形容我们应该珍惜时间。(选自《匆匆》)

(2)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其一人专心致志,;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选自《学弈》)

(3)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看到的事物,都是小女孩的,符合小女孩的处境和心理活动,

作者写这些,进一步突出小女孩生活的,更引起人们对她

的。(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

(4)小学阶段你一定学过很多的古诗,你也一定背的滚瓜烂熟了吧,请你选择一首默写,并写出诗人

的名字和朝代。(4分)

,。,。

二、课外知识积累运用(8分)

1、口语交际。(4分)

林晓佳在班级中属于拔尖的同学,但是在一次关键性的考试中,她考得很不理想,她很沮丧。语文老师对她只说了一句话:“这会过去的。”今年,林晓佳参加了毕业考试,她考了全校第一名,获得了优秀学生的称号,她可高兴了。这时语文老师还是对她只说了一句话:“这会过去的。”

请问:语文老师第一次说的和第二次说的“这会过去的”各表示什么意思?

2、请选择所学的古诗词或名句完成练习(4分)

(1)当你的朋友有了问题不好意思提问时,你会对他说:

“。”

(2)当你的朋友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践时,你会对他说:

“。”

(3)当你的朋友随意答应别人做某事,但又往往不兑现时,你会对他说:

“。”

(4)每个人总会死去,但是要死得有价值,正像司马迁说得:

“。”

三、阅读理解(29分)

(一)养花(13分)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作研究与试验。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儿们只好上房去玩耍,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花虽多,但无奇花异草。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病欲死是件难过的事。我不愿时时落泪。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可是忽然会闹霜冻。在这种气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不过,尽(JǐN JìN)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它们多数还是会死了的。我得(DěI Dé)天天照管它们,象好朋友似(SHì Sì)的关切它们。一来二去,我摸着(ZHáO ZHE)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这是个乐趣,摸住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ZǎI ZàI)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一定不是坏事。

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我不知道花草们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在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写了几十个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中再写一点,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TIáO DIàO)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哪,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儿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

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神气——昙花总在夜里放蕊。花儿分根了,一棵分为数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

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三百株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下来,菊秧被砸死者约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3分)

奇花异草:

秉烛夜游:

置之不理:

2、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3分)

3、“更有秉烛夜游的味道——昙花总在夜里开放”中破折号的作用是。1分

4、文中提到的“如此循环”,“循环”具体所指的内容是:

。1分

5、文中提到的“脑力劳动”指:;

“体力劳动”指。2分

6、最能概括养花的乐趣的一句话是:

。1分

7、看了老舍先生的《养花》我想说:(15字以上)(2分)

(二)“成”与“功”(16分)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殊不知成功是由成与功两个字组成的成是功的积累叫做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学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檐楣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然而,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需奋斗就能达到的话,如果成功不是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成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吗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收集整理,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着《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各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与其坐着羡慕别人“成”,倒不如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不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1、给文章第一小节加上标点符号。(3分)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成”与“功”有着密切的关系,成是功的;功是成的。成功对于懒汉来说是的,对于奋斗者来说又是的。

3、短文列举了那些人物的事例说明“功到自然成”分别用一句话作简要的概括。(3分)

4、“水滴石穿”对你有什么启示?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3分)

5、用上“成功”一词,用一句话写一写你读了本文以后的收获。(30字以上)(3分)

四、作文 (25分)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这六年的生活,你一定会有许多感慨,或高兴,或得意,或自豪,或遗憾,或后悔,或困惑……如果你能再做一回小学生,你将会怎样呢?请你以《如果,我能再做一回小学生》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字数450字左右;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

小学语文毕业升学专项试卷——积累与运用(含答案)

小学语文毕业升学积累与运用专项测试卷 一、选择。(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兵指着宝刚说:“你不要光说他的不是,我看你的问题更严重,比起他来,你是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 B.本来要解决的问题不大,谁知他们两个公说公有理 .....,怎么也谈不 .....,婆说婆有理 拢。 C.不是冤家不聚头 .......,我和我的同桌每天都要经历几次争吵。 D.我一看这道题,顿时傻眼了。这时,下课铃响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 .......,胡乱写了个答案,交了试卷。 2.对下列谚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 B.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多问) C.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多说) D.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多思) 3.下面的歇后语,前后搭配不当的一组是()。 A.放下担子聊天——神聊丈二和尚——无法(发)无天 B.打开天窗——说亮话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C.顶风顶水划船——硬撑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D.池塘里的风波——大不了苦水里泡黄连——苦上加苦 4.福州乌山的琵琶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一弹流水一弹月”,下面最适合当下联的一句是()。 A.二分明月万梅花 B.一味清凉月上时 C.半入江风半入云 D.三月细雨春妩媚 5.“小李杜”指的是()和杜牧。 A.李白 B.李贺 C.李商隐 D.李绅

6.下面关于古诗的搭配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于谦)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枫桥夜泊》(王安石) C.玉颗珊珊下月轮,春风送暖入屠苏。《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7.“白雪公主”这个形象最早来自()。 A.《格林童话》 B.《安徒生童话》 C.《伊索寓言》 D.《一千零一夜》 8.《三国演义》中,被后人评价为“奸雄”“枭雄”“英雄”的人物分别是()。 A.刘备关羽张飞 B.曹操刘备孙权 C.曹操董卓刘备 D.曹操孙权刘备 9.()丢入大海中会被自然分解掉。 A.塑料瓶 B.玻璃瓶 C.塑料袋 D.皮革 10.“六大古都”指的是北京、南京、西安、洛阳、开封和()。 A.苏州 B.上海 C.杭州 D.沈阳 二、把上联和下联用线连起来。(4分) 喜送金蛇迎骏马瑞马奔腾万户春 银蛇起舞千山秀蛇舞九州处处新 玉蟒方舒千里圆神驹更上一层楼 龙腾四海家家乐欣传赤子颂明时 三、将歇后语补充完整,并选其中一个歇后语造句。(7分) 1.竹篮打水——() 2.姜太公钓鱼——() 3.肉包子打狗——() 4.小葱拌豆腐——()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要求写古诗文名句。(6分) 1.请借用古人的一句诗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到过的地方的美景:

全国1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8年全国1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 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1~3题。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验进 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 社会经 ,从而引,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 行审视和升华 。 认知自然、体验自 厚 渐浓 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 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由“乐”而生“畏”。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 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 天、因地制 宜。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如果说“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 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他认为自然万物有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 基 辑 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 石。 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孟子和荀子都注意到“时禁”的良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不可胜用”。除了“时禁”, 。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先秦儒者也意识到适度消费的重要生态价值 在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和以“先进”工具和方法大量获取猎物、过度消费两者之间,孔子选择了前者,这和孔子“乐山乐水”的生态情怀是契合 重 超出自然 的。孟子也注意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费和连续性破坏已经严 的可承受范围,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使其自我修复能力失效,这样的过度消费当然会“无物不消”。 (摘编自赵麦茹《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的直觉式体悟式思维方式缺少 理性。 B.荀子对自然界“常”的力量认识深刻,他提出顺应自然并对自然合理利用的 观点。 C.孔子与荀子都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都认为应该顺应自然并合 理利用。 合他“乐山乐水” 却契 D.孔子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的主张虽 消极 情怀。

最新小学语文毕业考试卷及答案

最新小学语文毕业考试卷及答案 2013 广州天河区小学毕业考试 语文试卷 全卷卷面分 2 分。要求字迹端正,字形规范,卷面整洁。 ) 第一部分(判断题、选择题,共 14 分) 下面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2 分) A. 搓手(cu o )杂拌(pen )抽噎(y e )逛庙会(gu mg ) B. 侵蚀(sh i )蒜瓣(b en )翡翠(f d )万象更新(g eng ) C. 机械(xi e ) 爆竹 ( b d o )摩平(m 6)张灯结彩(ji e ) D. —番(f m )挪动(nu o )概括(ku b )逆时针(I i ) 、判断下列各题,说法正确的写“ A ” ,错误的写” B “。( 5 分) 1. 《为人民服务》的作者是毛泽东。 ( ) 2. “精益求精“中的”精“是”益处、好处“的意思。 ( ) 3. 怀特森老师是课文《我最好的老师》里的一个人物形象。( ) 4. “舅“用部首查字法应查”臼“字部,然后查 7 画。 ( ) 5. 《凡卡》一课采用了插叙的写作手法。 ( ) 五、体会破折号的用法,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天道后面括号里。( 3 分) A. 表示解释或说明。 B. 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 C. 表示的声音的延续。 1.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2. 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念起来: ——自己的——祖国。” ( ) 3.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 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 三、 选出感情色彩与“团结——连接—— A. 果断——判断——武断 C. 珍闻——见闻——秘闻 四、 下列词语搭配不当的一组是( A.变换——手法 变革——制度 C. 截然——反对 断然——不同 勾结“相同的一项( )。( 2 分) B. 场面——场合— —场所 D. 查核——查处— —查禁 B. 表示— —谢意 表达— —情感 D. 提高— —勇气 提升— —素质 ()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 )。( 2 分)

小学语文毕业考试试卷及答案

小学语文毕业考试试卷及答案 班级姓名分 数 一、抄写下面一段话,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3分) 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二、汉语拼音:(9分) 1.看拼音写词语。(6分) chóng shān jùn lǐng shēn lín qí jìng làn yú chōng shù ()( )() fān tiān fù dì bō tāo xiōng yǒng cuì sè yù liú ()()() 2.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明)( 3分) 缩短(suō suò)病菌(jūn jǔn)魁梧(wǔ wú) 侮辱(wū wǔ)脊梁(jí jǐ)纯熟(chún cún) 三、字:(15分) 1.比一比,组成词语写下来。(4分) 殖()峻()澄()假 ()

值()骏()瞪()暇 () 植()俊()蹬()瑕 () 2.按要求填空。(2分) “谨慎”的“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谨”在字典里有两种解释:①小心;②郑重。在这个词中应取第种中解释。 3.写出“花”字在下列不同句子中的意思。(5分) (1)灯会上,各式各样的彩灯把我的眼睛都看花了。 (2)学生不应当乱花钱。 (3)他在战场上挂了花,被送到了战地医院。 (4)我们不要被花言巧语所迷惑。 (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辨字组词。(4分) (记计纪)念、算、录、律 (历励厉)害、代、史、勉 四、词语:(7分) 1.选词填空。(3分) 继续陆续

(1)我们几个人()跳上一只小船。 (2)我们班()三年获得接力赛跑第一名。 (3)我们要()努力,争得更大成绩。 爱护热爱爱抚爱戴 (4)王校长经常教育我们要()祖国,()公物。他是受人()的好校长。 2.按要求写成语。(4分) (1)描写颜色的: (2)描写景色优美的: (3)描写人物品质的: (4)描写人物外貌的: 五、句子:(7分) 1.指出下列句子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在后面的括号里。(3分) (1)天空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 (2)大虫吼一声,如同半天起了一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 () (3)大虫把铁棒似的尾巴倒竖起来。() 2.判断句子类型。(4分) (1) 我的诊所里再不要见到这样的胆小鬼!() (2) 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 (3)《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的作品。() (4)难道这杯水不是甜的吗?() 六、用修改符号把下面的一段话在字、词、句、标点符号方面的错误改正过来:(5分)

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试卷D卷(模拟)

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 一、字词检测 (共5题;共26分) 1. (8分)看拼音,写词语 jiāqín wǔ rǔsāhuǎng guī j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ān júdào zéi huái nán péi l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8分)多音字组词。 觉jué ________jiào________重chóng________zhòng________ 还hái ________ huán________藏cáng________zàng________ 3. (4分)根据句子意思写出正确的词语。 (1)身体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________ (2)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________ (3)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________ (4)有的横着,有的竖着,没有规律,乱七八糟。________ 4. (2分)诸葛亮是我国哪部古典小说中的人物() A . 《红楼梦》 B . 《三国演义》

C . 《西游记》 D . 《水浒传》 5. (4分)写近义词。 蔑视________竣工________ 恶劣________回击________ 二、语言实践。 (共5题;共20分) 6. (2分)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 郝副营长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道路。 B . 只有刻苦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攀登知识的高峰。 C . 即使明天的天气晴朗,我们也要去郊游。 D . 因为时间很紧迫,所以这项任务要抓紧完成。 7. (5分)用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雷锋叔叔不富裕。 雷锋叔叔把节省下来的钱支援灾区人民。 8. (5分)我会说。 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广阔”、“茁壮成长”这四个词语中任选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9. (5分)修改病句。 我站在操场上,仔细地看着练习身体的同学们。 10. (3分)按要求写句子。 ①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用下划线字仿写句子)________ ②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仿写拟人句)________

2020届全国卷(II)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II)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被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握,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B.人的主体身份所有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C. “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 D.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构建他人的数字化记忆。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立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 B. 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 C. 与重视个人隐私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

2011年小学语文毕业考试试卷

2011年小学语文毕业考试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卷面书写(5分) 要求:字迹工整,行款整齐,卷面整洁。 二、基础知识(35分) (一)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面大写字母中,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1)B E K R T (2)H I K J L (3)W V X Y Z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以生殉职囫囵吞枣不厌其烦竞相开放 B、接踵摩肩应接不暇跋山涉水磕磕碰碰 C、通宵达旦野性难驯三顾茅芦发奋图强 3.下面加点字,读音没有错的一组是( ) A、老师.(shī)蒸.发(zhēnɡ)似.乎(shì)松.鼠(sōnɡ) B、生.存(shēnɡ)肥胖.( pànɡ)硬.币(yìnɡ)津津 ..乐道(jīn) C、爱抚.(fǔ)柔.软(róu)胆怯.(qiè)兴.奋( xìnɡ) 4.下面汉字第一笔笔画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尖必为将 B、民丑君建 C、函双预子 5.下面词语的组成和“黑白”这个词一样的一组是() A、前后快慢运输新旧 B、厚薄古今正直冷热 C、好歹优劣曲直出入 6.下面词语搭配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爱护(书籍)爱惜(粮食)珍惜(时间)保护(环境) B、维护(生活)保持(作风)维持(秩序)坚持(真理) C、观察(天气)仰望(天空)瞻仰(遗容)探望(病人) 7.下面三个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B、从挂两支笔的孩子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C、尽管吃了很多苦,同学们总是坚持到锻炼结束。

8.与“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写法相同的句子是( ) A、在阳光照射下,每一个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阴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 B、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C、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9.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 A、我不由得一愣,摇了摇头,说:“没见过。” B、“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 C、“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 10.赞美“不怕任何困难、挫折,始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的古诗词是( ) A、《题临安邸》 B、《赠汪伦》 C、《竹石》 (二)填空(每空格0.5分,共20分) 1.查字典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确定。部首明显的字可用()查字法; 知道字音的字可用()查字法。“裹”应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歉”应先查()部,再查()画。 2.“虚”字的解释有:①空虚②徒然,白白地③空着④虚假,不真实⑤虚心 给下列词语中的“虚”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虚度年华()座无虚席()弹无虚发()虚张声势()虚情假意( ) 3.看拼音在括号里写上合适的字。 yù监()犹()荣()防()遭()xié和()威()()力要()()念 4.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其中合适的词语填入下面的句子中。 和()可亲()扬顿挫可见一() 无( )无故脍()人口各()己见小学阶段,同学们在()的张老师引领下,阅读了许多()的文学作品。在班级读书会上,同学们(),畅谈自己的读书收获。5.在古诗词中,“月”经常被诗人用来寄托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如张九龄的“海上 生明月,( )。”李白的“举头望明月,( )。” 杜甫的“( ),月是故乡明。”关于月亮的诗句还有“( ),( )。” 6.根据情景填写句子或词语。 小明总想着做轰轰烈烈的大事,从来不屑于做身边的小事,我劝勉他说:“( ),勿以恶小而为之。”表弟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总是责怪自己没有聪明的脑袋,我鼓励他:“天才是百分之一的( ),百分之九十九的( )。”在学校艺术节中,同学们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真是“八仙过海——()。”同桌老是说话不守信,我想到一句名言送给他:(“”)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4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考试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第一部分:识字写字(2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看谁写得正确、规范、匀称。(5分) Ling lìbào yuàn líng hún shǎn shuò máo dùn ()()()()() pái huái jīng zhàn jié gòu chāng shèng zǔ náo ()()()()() 二、书法作品展示。(2分+2分) 1.在方格里抄写下面的字,要求字体匀称、美观。 誉娱御燃遂履寓藐鼎荆寨涕 廉惩辱舅兜霉魅谨巢粥摩缩 2.请你发挥书法才能,在方格里写出自己喜欢的字、词、句。 三、先读字音再组成词语。(4分) 四、请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各三个。(2分) 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2分) 省吃检用()迫不急待()赞叹不己()震奋人心() 六、读一读,比一比再组词。(3分) 愉()券()嘲()坑() 喻()卷()潮()炕() 凉()挠()竣()咨() 谅()浇()俊()资() 第二部分:阅读与积累(40分) 一、根据你平时的学习积累,完成下面的填空。(10分)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写出三个自己喜欢的成语。(3分) 精兵()政全神()注同心()力张冠李()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四个带有“龙”字的成语。(2分,多写一个加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这句格言告诉我们:学习贵有疑问,我们读书要学会提出疑问,并独立思考。你一定也积累了不少有关学习的格言吧,请写出两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词填空。(3分) 严厉严峻严肃严格 (1)老师()地说:“时光不等人啊,你们一定要()要求自己,做时间的主人。” (2)完成这项任务,对我来说是一次()的考验。 (3)我们要()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二、按要求写句子。(3分) 1.扩写下列句子。(至少扩两处) 学校开展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写成带“被”字的句子。 守门员扑住了好几个险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改病句。坚持多读多写,语文水平就会不断进步。 三、根据学过的课文做下面的题。(7分) 1.读课文片断,联系课文内容答题。(3分)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伶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1)这两段话选自课文《》,作者是________。 (2)读了这段话你想到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从积累的古诗中选一首最喜欢的写下来,并写出你喜欢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喜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回答下面的问题。(20分) 友情提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先把文章多读几遍,读懂后再回答问题。 (一)北国的雪 佳木斯的第一场雪我怎能把它忘记呢?‖ 记得那一天早晨,天气变冷,阴云一块一块地在天空移动。到了中午,大片大片的雪花便从天上落下来了。 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它像玉一样润,像雾一样轻,被风刮得在天空中打转。它们无拘无束地游荡着,大地慢慢地换上了洁白的银装。 啊,北国的雪,令人陶醉…… 过了一段时间,雪停了,整个大地好像被一层轻纱裹住,又好像被一层银雾笼罩住了。太阳出来了,佳木斯成了水晶般的城市。我们走在街上,像走在童话中的仙宫一样神奇异常。路旁的松树上,挂满了雪球,亮晶晶的。远方一望无垠,洁白万里。皑皑白雪在太阳的照射下,发射出耀眼的光芒。 街上的雪不怎么厚,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构成一曲美妙的音乐。孩子们

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测试卷(附答案)

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测试卷(附答案) 班级姓名 时间:80分钟满分:100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带上信心和细心,你一定可以满载而归! 一、听力题。(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4分) 1.港珠澳大桥是集桥、岛、隧道于一体的综合跨海工程。() 2.港珠澳大桥由西人工岛、东人工岛和海底隧道三部分组成。() 3.港珠澳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是120年。() 4.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大大缩短了香港、珠海、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 二、基础知识。(32分) 5.读拼音,写词语。(6分) yōu yù xǐ zǎo kǒnɡ bù ()()() chóu chànɡ biān pào jì mò ()()() 6.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是()(2分) A.凉拌牛肉崇山峻岭司空见贯 B.实是求事打搅别人战胜心魔 C.锻炼身体恐怖电影契而不舍

D.炊烟袅袅分身乏术添油加醋 7.选词填空。(填序号)(2分) A.惊羡 B.惊吓 C.惊喜 D.惊愕 (1)他整晚一反常态,行为令人十分()。 (2)他在单杠上竟能做出如此令人()的动作,不愧是体操名将。 8.判断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感情色彩。(填序号)(2分) A.褒义 B.贬义 (1)那个满脸横肉 ....的便衣用手指着父亲。() (2)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 ..的脸。() ..而慈祥 9.六年级语文老师想在教室墙上挂标语牌,便向学生征集名言警句。下面句子不合适的一项是()(2分) A.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B.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C.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D.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0.对句子“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为是其智弗若与”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曰:非然也”要读出肯定的 语气。 B.这是一个设问句。 C.学习结果不同,不是因为两人在智力上有多大的差别。 D.学习结果不同,主要是两人在智力上有差别。

2021届高考语文全国卷Ⅱ模拟试题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卷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中的“浊汴清淮”意象 滕汉洋汴河是一条古老的运河,与淮水本来并不直接相通。自隋炀帝开通济渠,汴水始自陈留偏离旧道汇入淮水。 汴河引黄河水为源,因此也便成为一条浊河。唐人多关注这一特殊的水质现象。高适的《东征赋》云:“出东苑而遂行,沿浊河而兹始。”这里所谓的“浊河”,即汴河。日僧圆仁取道汴河回国时记:“汴州以来,傍河路次人心急恶不善,能似所吃汴河水之急流浑浊也。”以汴水喻人心的急恶不善,可谓能近取譬。 浑浊是汴河留给唐人最为深刻的印象,唐人因此常以“浊水”代指汴河,并将其引为诗歌意象。白居易《茅城驿》云:“汴河无景思,秋日又凄凄。地薄桑麻瘦,村贫屋舍低。早苗多间草,浊水半和泥。最是萧条处,茅城驿向西。”茅城驿是汴河上的水驿。汴河两岸本多平原,如白居易所言,真可谓“无景思”也。加上秋日凄清,此时又正是汴河水浅难行之时,“浊水半和泥”的汴河也自然成为这种凄凉萧条的一部分。此外,汴水浑浊既是常态,则汴水澄清也便成为一种瑞象。姚合《寄汴州令狐相公》云:“汴水从今不复浑,秋风鼙鼓动城根……诗好四方谁敢和,政成三郡自无冤。”以汴水澄清比喻令狐楚治理汴州的政绩,堪称“浊汴”意象的绝妙反用。 至唐代,“清淮”成为具有吟咏价值的诗歌意象。杨谏《月映清淮流》赋、徐敞及佚名的《月映清淮流》诗,皆唐人的省试作品。“清淮”这一意象被引入省试诗赋,说明其文学审美价值已经逐步经典化。唐诗中大量与运河行旅相关的“清淮”意象,既是这种经典化过程中的一部分,也可以视为这种经典文学意象对文学创作所产生的扩散性影响。 独立来看,唐代运河行旅诗中的“浊汴”与“清淮”意象各有其意义承载。而从唐代的运河交通来看,汴河、淮河与邗沟连接两京和东南地区,汴、淮交汇处作为不同文化区域的分界线,最易引发“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凉雨在孤舟”(李端《宿淮浦忆司空文明》)的感叹。从运河行旅的角度来看,由淮入汴或是由汴入淮所引起诗人情感的波动,无疑是传统的地域分野观念借助运河交通所产生的文化影响。 由淮入汴或由汴入淮的情感波动固然与“山川地脉分”等传统文化认知相关,但更直接的是与行旅之人的旅途观感相联系。如李嘉祐《游徐城河忽见清淮因寄赵八》云:“自缘迟暮忆沧洲,翻爱南河浊水流。初过重阳惜残菊,行看旧浦识群鸥。朝霞映日同归处,暝柳揺风欲别秋。长恨相逢即分首,含情掩泪独回头。”诗由“忽见清淮”而引发,由浊汴与清淮交汇处的特殊水质现象,引起“长恨相逢即分首”的感叹。在这首诗里,“浊汴”和“清淮”两个诗歌意象结合在一起,已经超越了两者各自独立时候的内涵指向,重新生发新的意蕴。 除了具象地表现汴淮交汇处的地理现象及抒写由此引发的心理感受,唐人相关的浊汴清淮意象还进一步引申。如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其三:“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诗由汴淮交汇处渡口的不同水质现象,表达世事人生流变不常之理。孟郊《憩淮上观公法堂》云:“淮水色不污,汴流徒浑黄。且将琉璃意,净缀芙蓉章。”用浊汴清淮交汇而淮水自清的现象,喻清净之心不染尘俗的佛理。这些诗歌中的意象,超越了对运河交通地理的书写,是“浊汴清淮”这一文学意象的合理拓展。 (选自2021年2月8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人教版小学语文毕业考试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毕业考试试卷及答案 班级姓名分数 一、抄写下面一段话,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3分) 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二、汉语拼音:(9分) 1.看拼音写词语。(6分) chóng shān jùn lǐng shēn lín qí jìng làn yú chōng shù ()()() fān tiān fù dì bō tāo xiōng yǒng cuì sè yù liú ()()() 2.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明)(3分) 缩短(suō suò)病菌(jūn jǔn)魁梧(wǔwú) 侮辱(wū wǔ)脊梁(jí jǐ)纯熟(chún cún) 三、字:(15分) 1.比一比,组成词语写下来。(4分) 殖()峻()澄()假() 值()骏()瞪()暇() 植()俊()蹬()瑕() 2.按要求填空。(2分)

“谨慎”的“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 查画。“谨”在字典里有两种解释:①小心;②郑重。在这个词中应取第种中解释。 3.写出“花”字在下列不同句子中的意思。(5分) (1)灯会上,各式各样的彩灯把我的眼睛都看花了。 (2)学生不应当乱花钱。 (3)他在战场上挂了花,被送到了战地医院。 (4)我们不要被花言巧语所迷惑。 (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辨字组词。(4分) (记计纪)念、算、录、律 (历励厉)害、代、史、勉 四、词语:(7分) 1.选词填空。(3分) 继续陆续 (1)我们几个人()跳上一只小船。 (2)我们班()三年获得接力赛跑第一名。 (3)我们要()努力,争得更大成绩。 爱护热爱爱抚爱戴 (4)王校长经常教育我们要()祖国,()公物。他是受人()的好校长。

人教版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试卷(I)卷

人教版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积累运用 (共9题;共58分) 1. (8分)看拼音,写词语。 tǎn kèmáo dùn bīnɡxiépǔs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ǎo nùjiāoào fǔtóu qiān x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分)下面下划线词语运用恰当的一组是()。 A . 她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大家激烈的掌声。 B . 他在纸上横七竖八地写着自己的名字。 C . 爸爸坐在沙发上一边品茶,一边欣赏音乐。 D . 莱特兄弟发现了飞机,轰动了全世界。 3. (6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温柔________ 无忧________ 4. (2分)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语文老师夸夸其谈地讲述着,出众的口才让同学们十分佩服。 B . 王爷爷平时生活简陋,他把节省下来的钱都捐助给了困难的学生。 C . 五位壮士矗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D . 新来的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5. (3分)写出句子的修辞方法。 ①欢快活泼的泉水唱着歌儿奔向前方。________ ②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________ 6. (20分)语言表达。 你身边也有一些名人吧,如“养鱼大王”“种粮大户”“乡村神医”等。你对哪一位名人最感兴趣呢?请根据上面的提示介绍一位你感兴趣的名人。 称号:________ 主要事迹:________ 7. (2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A . 拼音认读能力 B . 识字写字能力 C . 汉字认读能力 D . 汉字书写能力 8. (5分)温故而知新。 (1)________,一日难再晨。________,岁月不饶人。 (2)莫等闲,________,________。 (3)山外青山楼外楼,________?暖风熏得游人醉,________。 (4)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示儿》

小学语文毕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毕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36分) 1.拼音是你学习的好伙伴,请你借助拼音朋友,写出词语。(6分) líng lìwǔ rǔmáo dùn pái huái kāng kǎi zī xún ()()()()()() 2.这句话,你很熟悉。请你拼一拼,认真写出句子。(2分) suífēng qián rùyè,rùn wùxìwúshē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时你一定掌握了不少成语,现在就来考考你。(4分) 废()忘()舍()为人同心()力 居()思()万古长()神机()算 4.下面的句子有错误。不要急,请你用修改符号改病句。它们谢谢你了! (1)小明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4分) (2)暑假快到了,我们已经结束了小学的学习生活。 (3)不亲身体验,怎能获得真实的感受不是很清楚吗? (4)我们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5.下面几种句式的变化形式是你熟悉的,请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8分)例:气候变化无常,人们怎么能不感冒呢? 气候变化无常,人们会感冒。 (1)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橙黄色的柿子压弯了树梢。 橙黄色的柿子把树梢压弯了。 树梢被橙黄色的柿子压弯了。 (2)抗击在非典一线的工作人员收到了我们深情地祝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王宁说:“我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王宁说,他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3)烈士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六年语文学习,你已熟记了不少古诗词。请把下面诗词补充完整。(4分) (1)待到山花烂漫时,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谁持彩练当空舞? (3)________________,不教胡马度阴山。 (4)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 7.语文课本中许多精彩段落,你一定记得。试一试,你能行!(8分) (1)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选自《为人民服务》) (2)燕子去了,();杨柳枯了,();桃花谢了,()。(选自《匆匆》)

部编版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测试卷(四)含答案

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测试卷(四) 时间:11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35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5分) 1.六年的小学时光在我们没有jué chá()间已经过去,感谢师恩,带我们遨游shū jí()的海洋;难忘友谊,让我们懂得关爱bǐ cǐ()。此时,回忆被笑脸zhàn jù(),耳边,qīnɡ cuì()的笑声响起…… 二、选择题。(20分)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 ..的是哪一组?() A.栖.息(qī)花圃.(fǔ)皮开肉绽.(zhàn) B.蒜.头(suàn)彻.底(chè)凿.壁偷光(záo) C.蚯蚓.(yǐn)耽.搁(dān)抛砖.引玉(zhuān) D.细腻.(nì)花蕊.(ruǐ)燃.眉之急(rán) 3.下列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是哪一项?() A.援助教悔挪移 B.依猥僻静严骏 C.候门贯例压迫 D.徘徊魔鬼搜索 4.词语“死得其所”中的“所”是“处,地方”的意思,下列与它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 A.答非所问 B.一无所获 C.各得其所 D.不知所措 5.将词语填入下列句子的横线处,依次排序正确的是哪一项?()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要自爱,要为自己的优点感到,而不是;也不要为自己的缺点感到。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A.自傲自豪自重自卑 B.自重自傲自豪自卑 C.自卑自重自豪自傲 D.自重自豪自傲自卑 6.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解释有误 ..的是哪一项?() A.为.是其智弗若与?(因为)

B.孰为.汝多知乎?(同“谓”,说) C.思援.弓缴而射之。(支援) D.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 7.诗人有时会在诗句中赋予事物人的品格和志向,下列不属于 ...这类诗的是哪一项?() A.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C.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D.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8.下列俗语中,填入句子的横线处最合适的是哪一项?() “”,郭厚利常说,在山区法庭工作,要靠近山区的百姓,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这样有利于案情的处理。 A.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B.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 ....的是哪一项?() A.只要我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B.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大家的心里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C.班会上,同学们实事求是地揭发了他工作中的优点和缺点。 D.听说学校要成立交响乐队,陈晓东首先第一个报了名参加。 10.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 ..的是哪一项?() A.这橘子非常酸,咬一口,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 B.寒风刺骨,跟一把把锋利的剑似的扎得人生疼。 C.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振得那山冈也动了。 D.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11.将下面的句子插入文段中,位置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火把在燃烧,火把梨也纷纷掉落,青年人和孩子们都忙着去抢去拾。 ①在鼓乐与欢呼声中隆重的点火把仪式开始了。②几个精壮的汉子扶着一个德高望 重的老人,登上高台,用一束燃着的小火把点燃了大火把。③据说,拾到火把上掉落的梨,是一种福气,它会让你四季甜蜜。④如果有谁仰脸一张口,就有梨掉入嘴里,那他就是最幸福的人了。

全国卷语文模拟试题

全国卷语文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戉:早期王权的象征 王者,一国之主。其形三横一竖,为何这样的构形?汉字早期在表达这个王字时,以器具 “戉”的象形来指代“王”,表明了“戉”即“王”的含义。不过这个原初的字义,似乎很快就被淡忘了。两周到西汉时期对“王”字的解释,臆断成分很重。孔子曰:“一贯三为王。”董仲舒曰:“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孔子和董仲舒都没有将这个字解释准确。 甲骨文的发现,为推定“王”字的本初意义提供了证据。文史学家吴其昌说,戊、戉、戍、 成、咸诸字皆由石斧的形状演化而来,其锋刃左右旁向者衍为上述各字,其锋刃向下时则衍为工、 士、壬、王诸字。这个斧头的形状,居然造就了如此多的字形,斧头的方向判定了字的意义,让我们见识了古人造字的意趣。考古学家林沄有专文《说王》,论“王”字本像无柄且刃缘向下的 斧钺之形,本表示军事统率权,后来这军事统率权的象征演变为王的权杖。 戉([])的象形,是王字定形的基础,这已经成为古文字学家的共识。历史学家徐中舒也说 戉的写法,“像刃部下向之斧形,以主刑杀之斧钺象征王者之权威”。甲骨文存在的商代,钺已经 是青铜质,而戉字的岀现却是更早时代的事,良渚文化陶器上的刻画就是证据。良渚文化玉戉的 背后,也许已经有了王权的定义吧。 戉这个字,可以给相关的字形字义更多的提示。有研究者论“辛”,说最早的甲骨文“辛”, 是一把执行最严厉刑法的割人肉用的锋利小刀,三面有刃,字的下尖或左偏或右偏,表示刀锋歪 斜,类似雕刻刀。这样解释其实并不到位,“辛”()的字形其实是一柄刃部向上的戉,下面那 个尖尖其实是柄,刃在上方,那些学者显然是将它认倒了。 再看看带有“辛”字根的“辟”(丄),甲骨文写成用戉砍掉了一个人的头的样子,所以这 是一种极重的刑罚,砍头,古代谓之“大辟”。王是下达或者执行“大辟”的主体,所以王又有 了“辟”这样奇怪的代称,这与用戉代称王的意义是一样的。《诗经》中有辟王,如《大雅?棫 朴》有“济济辟王,左右趣之。济济辟王,左右奉璋”,这里说的“辟王”,就是周天子。汉代贾 谊《新书?审微》说到这样一个故事:卫侯要朝见于周天子,掌管接见事务的周行人问他的名号,说是叫“卫侯辟疆”。周行人郑重地对卫侯说,辟为天子之号,诸侯是用不得的。卫侯不得已临时更改了自己的名字,如此天子才接受了他的朝见。 古人将天子、辟、璧相提并论。辟之名,可以是天子,也可以就是璧。金文璧(1^1)字恰恰是借用了辟字的字形,借形亦借义,只是在字下加了个“玉”。璧是献给天子的,璧因此有了天 子的称名“辟”。璧是由辟而来,辟即为戉。在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中,都发现过璧形戉,也许透露出了一个信息:璧与戉之间本来是可以画等号的,都是王权的体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字的构形是由器具“戉”的象征指代而来的,“戉”像斧头之形,其锋刃向下,就衍生出了“王”的字形。 B.“辛”的字形是一柄刃部向上的戉,用来执行割人肉的刑罚,但是一些学者将它认倒了,把 它当做一把三面有刃的小刀。 C.“辟”字的甲骨文写成了用戉砍掉一个人的头,而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