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用:语文教学的价值重塑与范式重构》(刘仁增)

《语用:语文教学的价值重塑与范式重构》(刘仁增)

《语用:语文教学的价值重塑与范式重构》(刘仁增)
《语用:语文教学的价值重塑与范式重构》(刘仁增)

《语用:语文教学的价值重塑与范式重构》(刘仁增)

从2014年第6期的《课程·教材·教法》中打印出来,P.55-60

语用:语文教学的价值重塑与范式重构

刘仁增

(福建省连江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福建连江 350500)

摘要:语义理解、知识传授向来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基本形态,它以“知不知”“懂不懂”而不是“会不会”“能不能”为价值取向,造成学生乃至社会公民言语能力的

每况愈下,在语言表达技能和积极语用能力成为国际母语教育普适价值的背景下,以

“语用”为核心和主体的教学价值重塑与课堂范式重构,已成为语文教学摆脱“得意

忘言”困境,凸显学科课程本体特质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语用;价值重塑;范式重构;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0186(2014)06-0055-06

一、以语义学和语法学为核心的百年语文教学观之反思

语文教学走到今天已逾百年,教学范式历经变革。根据范式的主要特点,有学者把整个语文教学历程划分为五种前后相继的范式:传统语文教学范式(1902年前)、文白转型语文教学范式(1903-1949)、新中国成立初期语文教学范式(1950-1976)、知识型语文教学范式(1977-2000年)、语文课程改革教学范式(2001年至今)。虽然每个时期的教学主体、核心、内容和方法有所不同,但理解和把握语文知识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理解”和“识记”自然就成了百年语文教学的基本形态。

且不说以记诵和讲解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为主的传统语文教学范式,也不说仍以记诵和讲解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为主,只是增加了些白话文的阅读和写作的文白转型语文教学范式,即便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语言文学的学习、白话文的讲解和写作替代了文言文、四书五经等的记诵、讲解和写作、语义理解、语法传授、语形识记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和主体。知识型语文教学范式更把“语文工具说”“知识中心说”等“接受为本”传统观念奉为圭臬,把篇章拆成知识、把知识合成篇章。语文知识,尤其是语法学知识成了教学的重点。修辞格本属于语用学范围,可是,学它的目的不是领会其表达效果,而是如何判定修辞格,如何记住修辞名称。这种注重讲授系统化和静态化的语文知识,配以训练语言技能的语文教学,依然限于理解为主、感悟至上的做法。

进入21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的风起云涌,语文素养、师生对话等新理念、新概念的

提出,强调培养学生在认知和理解的基础上“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对以语法学和语义学为核心的教学观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可在教学上,虽不缺乏对公共“母语范本”的认知、理解、鉴赏乃至积累,却依然以知识理解、机械记忆为主,充其量只是静态的、消极的语用,一种接受为本的“窄语用”,指向的是单纯掌握语文这个工具,而不是因满足心灵自由和情感需要的表现性语用,语文课在客观上淡化了学生作为语用主体本应有的积极主动的表达功能,从而引发了人们对“语文知识”的反思与批判。而对“语文知识”的淡化又让“理解”窄化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情感、把握中心主旨,至于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言语特色,大部分教师熟视无睹。这种片面的认识影响广泛而深远。表现在:在教材编写上,大都采用以文本内容或人文教育为指向的主题编写形式,阅读理解是构成教材基本框架,而“听、说、写”往往成为课文的附属;在指导思想上,提出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儿童看书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同时还要教给儿童基本的读书方法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教学方式上,主要以内容理解或情感体验为核心,目标设定基于“知识”“认知”的层面,满足于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情感、把握中心主旨,而识字、听、说、只是只是穿插期间,其轻重取舍必须服从阅读理解的需要。如此“得意忘言”的教学造成的后果让人触目惊心:社会不规范用字花样百出,错别字大行其道,篡改成语成了时尚,乱用生造词、语言拖沓晦涩之风有蔓延之势。“即使在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高校和科学院里,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少数教员、研究员和个别领导,在写作、说话中,用词不当、文气不顺、语句不通,前言不搭后语,把握不住该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词汇贫乏。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甚至在严肃的法律条文中也都存在不少语言问题。”

二、当代国际母语教育的语用取向

观察世界各国的母语教育,不难发现,高度重视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语言表达技能和积极语用能力,已成为共同的价值追求。日本的国语课程从1977年开始就确立了“从言语教育的立场出发的国语教育”的目标,现行的《学习指导要领》不但把原来的“培养正确地理解国语和适当地表达国语的能力”目标中“理解”与“表达”的位置作了调整,把国语教育的首要任务明确为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还在此基础上特意加上了“提高学生交流与沟通能力”一条,表明了对语言交际功能的特殊强调和重视。美国纽约奥尔巴尔市小学(1-5年级)《英语语言艺术课程说明》确定的课程任务是:“以发展学生的实际交往能力为目的,强调通过每日连贯的教学,培养学生在读、写、说、听技能方面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并重视将这些技能训练贯穿学生日常的学习之中。”法国教学大纲把小学法语课程

教学内容分为“语言口头实践”“书面语言实践”“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诗歌语言的学习”四大部分,并且对语言实践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师创立让学生讲述、描写、阐释、提问的情境,学生在其中学习辨论或表达感情。这一项表达的工作旨在完善学生话语的组织、和谐和清晰性。”透露出重视学生语言实践活动、致力于学生言语能力提高的强烈信息。

不仅如此,就连当前教育界高度关注的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所进行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大型研究项目,其中阅读素养的测评也是着眼于阅读素养的核心即基于书面和电子媒体的理解、运用和判断能力,鲜明指向语用主体的独立表达,既不要求从俗于主流观点,也不苛求面面俱到。PISA显示:阅读能力是为了实现个人目标、发展知识和潜能、参与社会活动而拥有的理解、使用、反思书面文本的能力。此定义凸现了“个人语用能力本位”,强调母语教育的本质是练就每个学习主体全面、完整、积极的“语用能力”而非承纳固化的“语知语识”。与传统阅读能力比较,PISA“阅读能力”测评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在特定情境、语境中能够解决什么,如何解决,而不是学生已经理解并接受了什么。如此注重现代公民的思维力和表达力,尤其是对基于“深度阅读”、超越纯技术性认知、理解和复述的思辩性表达力的价值引导,无疑对我国母语教育走向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创新具有深远的启示。

这一启示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得到了回应和体现。短短几百字的“前言”有十多次提到了“语言文字运用”,并且将其作为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要素:“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如此旗帜鲜明地表述学科性质,如此突出和强调语用思想,是以往任何一部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所没有的。它从语文本体论角度,明确地回答了什么是现代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既不是包罗万象的“百科知识”传授,也不是凌空蹈虚的“人文意义”理解,还不是枯燥乏味的“语言知识”训练,而是动态生成的“语言功能教学”,其教学内容指向“言语主体”“语境”“言语实践”“生活世界”“生活化”,为语文教学的人文内涵寻找到“落地基础”。语言功能教学,说到底就是“使用语言学习语言使用”的教学,让学生在一个个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领悟、掌握语言的交际功能、特点和规律,从中获取必要的言语经验和语用方法,从而建构言语能力。

三、语用课堂的重构

当下的语文教学,亟须课堂教学的范式重构,从型塑“被表达”的“语用工具”到培育基于阅读后开悟、想象和创思而善于独立判断、自主表达的“语用主体”,促使母语

教育目标开始一次历史性的重要升华,即由重在养成认知、记忆、复述和平面化再现的语用能力提升到以个性言说、独立评论、审美表达直至创意表达为目标指向的表现性语用能力。

(一)转换与生成是语言学习的核心和枢纽

人在进行理解、表达活动时,大脑是如何参与语言理解和使用的?内部机制是什么?俄国著名语言学家和诗学家雅各布森提出话语发生“六因素说”,见图1。

语境

信息发送者—信息-信息接受者

接触方式

代码

图1 六因素说

图1提示了话语意义的传递过程:信息发送者(文本、话语、电子媒介)把有关某一言语外的或言语环境(或参照对象)的信息,用一种共同的符号,通过某种接触(即通过身体的或心理连接的渠道),传递给信息接受者(听者或读者)。

但是,语用教学重在言语能力的重构,仅靠话义传递显然不够,还得发生言语的“质变”。而“质变”的关键点在哪?就在于从理解到运用的转化,在于言语主体与言语对象之间的信息转换、生成和建构。由此形成这样的运行机理,见图2。

从图2可知,这四个程序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形成了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运行机制,其过程大体分为“语言的感悟与发现”“语感的触动与体验”“言语的生成与转换”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其中,“言语的生成与转化”是教学的核心和枢纽,决定着言语能力发展的优劣与高低。语言运用存在着一定的规律,但是,这不等于掌握了语言规律就一定可以顺利地实现转换。这是因为,一方面,语言运用的规则固然很多,可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往往存在着不在语言规则范围内的表达特例;另一方面,语言表达更多的是依赖只能意会无法言说的缄默性知识,仅靠“共性”的语言知识远远满足不了“个性”的表达。所以,从意到言,从言到意,从能指到所指,能否顺利转换与生成就成了语言学习的核心环节。语言文字的运用就发生在“转换”与“生成”这个核心与中枢环节上。把握转换的交切点,寻求转换的适合方式,展开转换的过程,创造转换的环境,这是语用教学的秘密,也是决定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阅读理解 体验发现 巩固转化 迁移运用

图2 (二)语用教学的模型架构

语用教学有一套体现自身特点的常规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型,那就是“发现-领悟-模仿-类推-创造”。

1.发现:生发语意,聚焦形式

与传统语文教学注重从整体入手感知作品内容,常常忽略语言形式不同的是,语用教学还特别重视在初读环节让学生对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达成作者要表达的意图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建立在语言形式发现基础之上的初读感受,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语言作品的内容与意义。由于语言现象的丰富多样,而且在语文教材中的呈现方式有隐有显,所以,不妨通过听(听老师或录音范读)、看(默读)、读(出声朗读)、说(复述)等途径,让学生从整体上接触、感受语言材料,并从中窥视语言秘密,粗知语言形式,从而在文章内容、情感、语言、体裁等方面有一个整体的笼统的阅读初感。

2.领悟:揣摩语言,敏化语感

指导学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扣住某些语感因素很强的地方,借助语言知识,联系生活体验,在熟读的基础上或品味、欣赏、或背诵、摘录,深入体悟语言表达的分寸感、情趣感、意蕴感、韵味感、节奏感、和谐感等,以丰富语言积累,积淀语感。这是学生从课文语境中的语言学习向生活语境中的迁移练习顺序过渡不可或缺的纽带和桥梁。只有重视言语材料的深刻领悟和大量积累,才能在语用层面上借助直觉思维以形成语感。

3.模仿:情境迁移,习得方法

模仿,是学习的重要途径。不仅像字词的发音、课文的背诵、汉字的书写等技能可以通过模仿来获得,就连有些常见的、基本的语言表达技能,由于母语环境的耳濡目染,也完全可以在不知道语言规则的情况下,凭着天生固有的“语言习得装置”,通过教师示范、

把握文本内涵

体会表达

精妙形成言语图式内化语用技能

学生模仿和教师提供反馈和纠正的方式有效习得。何况,即便学生知道规则,如果缺乏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动作模仿,技能学习也不可能顺利实现。而从学生自身情况看,小学生对语言表达的模仿借鉴强于独立创造,只有在语言模仿运用过程中,才能促进语言的内化,促进语感的敏化。所以,借助文本的语言范例,精心策划和设计“举一反三”的语言形式模仿活动,是实现语言迁移和能力发展的必由之路。

4.类推:复现类比,把握规律

语言规律的习得毕竟属于智力技能,是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缄默性知识,很难通过模仿,特别是一两次“立竿见影”式的模仿取得的。从信息加工理论看,语言规律的把握、语用技能的形成往往需要在众多同一类语言现象的不断复现、刺激、同化和顺应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相应的“心理图式”或“相似块”。而一次即学即用的课堂模仿,很难在学生的心理图式中留下关于某种语言形式的痕迹,所以,仅仅停留在模仿的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光有“举一反一”是难以形成能力的,只有采取诸如把相同写法的课文归类学习,引进与课文语言特点相同或相似的片断,课文与课外同质文章的互文阅读等方法,才能让学生在“举三反一”中掌握语言规律,形成语用能力。

5.创造:内化语言,自主读写

学生在“类推”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语言,包括单纯的词语积累,也包括文道统一、内容与形式一体的成块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而且在语言积累、内化和使用中,慢慢地悟出其中的语言秘密和言语规律,悟到其中的表达“窍门”,一部分聪明的学生还可能不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也不需要范文的引路,就把悟到的“窍门”迁移到新的阅读和写作中去,这就出现了“创造性”。至此,学生自能阅读、自能作文的目的才真正达到。

本架构的核心本质在于,它不是“语言知识体系”,而是“语言功能教学体系”。显然,这个被重构的能力体系,不仅拓宽了学习者语用的广度,而且拓展了其语用的深度;不仅关注到学习者的输入型语用能力,而且重在强化其输出型语用能力;不仅重视诉之于眼、耳、口等感官的外部语用能力,而且高度强调心灵思维、想象、体验等内部语用能力。

(三)语用课堂的教学范式

以语言教学带动内容理解、知识教学和文学教学,是语用教学的总体形态,也是区别于以内容分析为主、以知识掌握为主、以情感体验为主等教学的最为独特、显著之处。其出发点是语言,落脚点也是语言。基于此的语文教学,因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学情状况的不同,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教学范式。

“理解”为什么就是“运用”本身呢?这得从阅读的内涵说起。众所周知,阅读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的过程,没有语言文字这个中介,阅读无法进行。运用语言文字是获取信息的必要条件。同时要知道,语言表达是有规律的,从语言材料看,为什么用这个词语而不用那个词语,需要理解这些语言材料的感情色彩,透过语言的表面去探究其内涵的深意,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从语言结构看,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组织语言,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谋篇布局,对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至关重要;从表达方法看,为什么运用叙述而不是说明,为什么展开议论而不是抒情,其独特的表达效果当然不能不理解和体会。一句话,语言的积累与内化,言语经验的体验与获取,缺少了“理解”都是无法实现的。可见,“理解”的作用在于,不仅能获取语言负载的情感、意义、主旨等信息,还能领会文本、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以及这样运用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上的独特作用与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运用是最好的理解,运用暗含着理解。当然,这种指向语言习得的“理解”,绝不是教师的架空分析所能完成的,而应该让学生在触摸语言文字、亲历阅读过程的言语体验中去实现。

2.指向语言形式的迁移式运用

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中,“怎么做”“怎么决定怎么做”的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通常是内隐性知识、经验性的默会知识。比如,往往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不能靠解释、说明、说教,而应该靠迁移、运用来感悟和领会。所以,语文教学不能满足于学生获得经典、规范的语言,更要把学到的语言纳入到自己的话语系统,并加以模仿迁移甚至创造性地运用。这样的教学才能实现语言的增值,真正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才是富有价值和意义的。这就需要教师敏锐地发现并挖掘隐藏在文本的语言增值点,进而设计基于文本语境的说、写训练。可以是句式迁移。如《山中访友》第五自然段,设计模仿句式:“你好!__的__,你__,____?”进行想象说话的练习。可以是片断练笔。如教学《穷人》,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自己遇到过的焦急、忧虑、担心或害怕的生活情景,学习人物心理活动描写。也可以是篇章练写。如教《北京的春节》,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写一写家乡的传统节日或一次活动过程。还可以是文体改换。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出现了剧本《半截蜡烛》,学完课文后,可让学生从《半截蜡烛》的前一篇课文《晏子使楚》中任选一个故事,改写成剧本,从中感受到不同文体的不同表现力。

任何一篇课文之所以都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凭借,就在于语言学习内容的可创生性,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就是:“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可惜心动者众,行动者寡,以至今日,语文教学依然在课文内容的深挖细耕上沉醉不醒。其实,“例子”的价值并不只在获得多少“例子”中的知识,积累多少“例子”中的语言,而是以这个“例子”为平台和支点,训练学生自主阅读、写作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独具慧眼,在从静态的教材向动态的“学材”的转化中,寻找到适合的言语生长点和能力发展点。课文内容的创生,是学生根据自身对课文的理解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对课文进行加工、改造,以丰富感受,深化理解,满足内心表现欲望的一种富有创造性意义的说写训练形式。其形式丰富多样,各显其妙。“如果你是总统,在这个葬礼上,对着巴西人民发表演说,你会怎么说?请用上书上的语言。”(《特殊的葬礼》),这是语言材料的重组、化用;“请展开想象:小女孩一直盼望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啊。睡觉前,她___;睡梦中,她___;醒来时,她____。”(《给予树》中“一直盼望”一词的教学),这是语意内容的丰富、拓展;“请你替那位经受感情煎熬的母亲给儿子写一封简短的信,再以儿子的身份给母亲回一封信。”(《学会看病》)这是表达方法的改变、转换。

4.指向读写策略的学用型运用

帮助学生习得阅读的策略和技巧,提升阅读力,是阅读教学的时代要求。但是,教给学生的阅读策略必须精要、好学、管用。“精要”是说阅读方法简明扼要,少而精,又带有规律性;“好学”指通晓明白,易学好懂,便于掌握和运用;“管用”当然最重要,不仅有利于读法迁移,更能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要有切实可行、适合那篇课文的指导怎样读、怎样学的方法策略,并且渐渐内化成适合学生自己的读法、学法,进而形成较强的学习力。教学《石榴》一课,为了训练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段意的能力,教师先来个示范引路,把春天的“石榴抽出了新的枝条”这句话概括成两个字“抽枝”,再引导学生学着把“还长出了新的嫩绿的叶子”一句概括成“长叶”,又用“开花”“成熟”来概括石榴在夏、秋两个季节的生长情况,最后连词概括,把“枝条”“长叶”“开花”和“成熟”四个词语连起来,完整、准确地说出石榴的生长过程。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已初步学到了提取信息、概括大意的阅读方法,为今后的语文学习积累了有益经验。如此教学,就是把语言内涵的感受与阅读策略的迁移融为一体,在范例的使用中教给学生便于具体操

作的学习方法,日积月累,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5.指向读写知识的积累型运用

知识对能力的促进作用已成共识。知识是能力的根基和支撑,离开了知识就谈不上学习。知识积累越丰富,学习方法的掌握也就越容易。因此,“语言文字运用”不能没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它虽不是运用本身,却是为运用做准备,对于运用必不可少。语文教学切勿谈“知识”色变,应该利用教学,让学生学习、积累一些必要的、有效的语文知识,以提升阅读能力。其程序一般为:运用知识导读-感受知识意义-强化知识认识。比如,《临死前的严监生》,可围绕“学习抓住动作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这一语文知识点展开教学。先是阅读思考:认真阅读课文,严监生的哪些行为表现让你印象深刻?请找出相应语句体会他的内心。学生读中画出课文中三番五次地描写严监生伸手指头和摇头的语句,并透过人物手、头的动作“看”到严监生此时此刻的内心想法,为认识人物性格和形象作好铺垫;再明确作用:引导学生围绕“为什么课文一而再、再而三地细致刻画严监生手和头的动作?如果只写一两次行吗?”“为什么几个动作描写,就能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一个守财奴的形象?”等问题展开交流讨论,从中体会到运用动作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和性格特点的表达效果和重要作用;最后强化认识,提供一个动作细节描写或神态细节描写的阅读材料,在同质或异质的拓展阅读中,再次加深和强化对细节描写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40种创意方式

40种创意原则 一、头脑风暴法(BS法) 所谓头脑风暴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而言的,现在转化为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造性设想的产生。由头脑风暴一词可想而知允许自由联想的程度以及创造者须将创造力(确切地说应是想象力、联想力)激发到何种程度。 这种集体自由联想方式可以创造知识互补、思维共振、相互激发、开拓思路的条件。 BS法的原则: 1、禁止批判(褒贬)原则 2、自由奔放原则 3、先求设想数量 4、借题发挥规则 规则:5-10人,其中一人为主持人,1-2名记录员(最好不是正式参加会议的人员),人人参与;会议时间为1小时之间,地点不受外界干扰,自由奔放,严禁批判(延迟评价原则),求数量,善于利用别人的想法开拓自己的思路。试验:在1000多公里外的电话线被雾淞所损害,无法进行远距离通讯联络,怎样在最短时间内修复。参与者为飞行员,他们想到第36个主意才是使用直升机。 头脑风暴会还有几种变异形式: 1、默写式头脑风暴法(西德人鲁尔巴赫所创)6(人)3(个主意)5(分钟)法(用卡片)2、卡片式头脑风暴法 ⑴、CBS法(日本人创) 最初10分钟,各人在卡片上写设想,接下去30分钟,轮流发表设想,余下20分钟,与会者相互交流探讨,以诱发新设想。 ⑵、NBD法 5-8人参加,每人提5个以上设想,一张卡片上写着一个设想。会议开始后,各人出示自己卡片,并说明。若有新设想立即写下来。将所有卡片集中分类,并加标题,然后再讨论。分项检查法 ⑶、多路思维方法 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想问题,Why→Where→Who→Whom→What→How,二战中,美军使用这种方法改善了许多兵工厂的工作。有无其他用途,加减,综合(组合)。例如,改变光线波长,发明了紫外线灯、红外线加热灯、灭菌灯。 ⑷、类比、联想创新法 ⑸、信息交合法 二、强制联想法 强制联想法就是强制人们运用联想思维,充分激发人的大脑的想像力和联想力,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产生有创造性的设想的方法。强制联想法可以迫使人们去联想那些根本联想不到的事物,从而产生思维的大跳跃,跟踪逻辑思维的屏障而产生更多的新奇怪异的设想,而有价值的创造性设想就孕育在其中。 这是以丰富的联想为主导的创意方法系列,其特点是创造一切条件,打开想象大门;提倡海阔天空,抛弃陈规戒律;由此及彼传导,发散空间无穷。虽然从方法层次上看属于初级层次,但它是打开因循守旧堡垒的第一个突破口,因此极为重要。"头脑风暴法"是联想系列方法的典型代表。它所规定的自由思考、禁止批判、谋求数量和结合改善等原则,都是为丰富的想象创造条件。

《言语交际学》作业1234参考答案

《言语交际学》作业1参考答案 第一章、第二章教学内容 一、概念题: 语言:语言是人类社会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人类文化信息传承工具。 言语:言语是语言工具在交际环境中的具体应用,是运用语言表达的话语。 言语交际:是人们彼此建立联系的最主要行为方式,是为满足人类社会赖以形成并维系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本能行为。 语言能力:是指说话人与听话人所具有的关于他的语言的知识。 交际能力:是一个人得体地运用语言,以个行为语言恰当地与人交往的能力。 交际角色:是指交际者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与交际对象相对相比从而显示出来的一种临时的身份特征。 二、填空题: 1、说话跟语言不完全是一回事,(说话)是一个人对语言的运用,语言则是(说话)所运用的工具。 2、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 3、语言存在于(言语),产生于(言语);语言又是对(言语)的抽象。 4、区分语言与言语的目的是为了纯洁抽象(语言的结构体系)。 5、(言语交际)是人们彼此之间需求而产生的,也是人类社会赖以形成并维系存在和发展的需求。 6、当人们每说一句话的时候,有三种不同的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 7、言语交际是一个行为,是由(编码、译码)过程中完成。 8、表达是由(意图+话语)两个环节构成,理解是(话语+语效)两个环节构成。 9、一个成功的交际者应当掌握的语言能力,也就是他(“所具有的关于他的语言的知识”),不应当只限于语法知识,还应该包含语音和语义方面的知识。 10、能否根据交际情境和交际对象适时调整交际角色、改变交际方式往往会影响到(交际效果)。 三、简答题: 1、简述交际环境中的亲疏关系。 亲疏关系是指感情上的亲近或疏远。可以表现为多种类型:从亲近的方面来说,可以是亲情、爱情或友情;从疏远的方面来说可以表现为陌生、厌恶或敌视。亲疏关系对交际对交际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口气上来说,双方关系越亲密,语气越亲切、和谐;关系越疏远,语气越正规、客气。 2、简要说明交际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区别。 交际者的社会角色和交际角色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社会角色是相对的稳定的,交际角色是随机应变的;社会角色是一个人所固有的,交际角色则是随交际情境而定的。如作为一个人她的社会角色一个位公务员,但是她可能是一个母亲、教师、顾客等。(学生根据自己举例说明) 3、交际能力与语言能力的关系? 交际能力是建立关语言能力基础上的,一个人为了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必然在表达上有所讲究,但无论如何讲究,这种表达必须是正确的,是语音、语义、语法规则所允许的。另一方面,交际能力和语言能力又不是完全吻合的,语言能力强交不意味着交际能力强。其原因在于一句话在语言规则上的特点,和它在言语交际上的作用不是一一对应的。 4、“言语”与“语言”的区别 言语是语言在交际环境中的具体应用,是交际双方使用的话语。说话跟语言不完全是一回事,说话是一个人对语言的运用,语言则是说话所运用的工具。一般来说,人们说的话就是言语。因此,言语跟语言,即是相互联系,又是相互区别的。 5、简要说明“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工具” 1)语言之所以能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因为语言在根本上就是量个通过人们的说话而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 2)语言作为一套全民族通用的符号体系,是从使用该符号体系的全体成员的言语(话语)中抽象和概括

广告创意复习

广告创意复习指导 第八章广告创意概说 1、USP、ROI、BI、定位论、CI、戏剧性理论等广告创意理论的创立者、基本内容。 USP:创始人罗瑟·瑞夫斯 1)广告中必须要提出一个主张,让消费者明白从广告的产品中可获得什么具体特 殊的利益。 2)该主张是独特的,竞争对手做不到或无法提供。 3)该主张说服力强,有销售力。 ROI:创始人威廉·伯恩巴克 优秀广告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 ●关联性(relevance)广告与商品有关联性才有意义(指广告必须与商品、消费者、竞 争者相关,找出商品最能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利益点,这是相关性的要旨,此利益点可分为理性利益点和感性利益点。) ●原创性(originality)广告有原创性才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突破常规,想人之所未想, 发人之所未发。) ●震撼性(impact)广告有冲击力才能给消费者留下持久印象,有传播效果。(是与相关 性、原创性密切关联、互相贯通的,即广告产生的冲击、震撼消费者心灵的魅力。) 戏剧性理论:创始人李奥贝纳 1)我们的基本观念,是每一件商品中所谓的“与生俱来的戏剧性”,我们最重要的任 务是把它们挖掘出来,加以利用。每件商品都有戏剧性的一面,当务之急是要 替商品发掘出其特点,然后令商品戏剧化地成为广告里的英雄。 2)真诚、自然、温情是表现戏剧性主要途径; 3)受信任、使人感到温暖是消费者接受广告的重要因素。 BI:大卫·奥格威 1)塑造品牌是广告最主要的目标。 2)产品同质化,相似点越多,理性考虑越少,BI是创作有销售力广告的必要手段。 3)形象指品牌个性,个性鲜明,才能让人心动、行动。 4)BI要反映消费者自我意象,香烟、汽车、西服,格调,消费者购买追求的是实 质利益+心理利益。 5)广告是对品牌的长程投资,保持风格形象积累,使之不断成长丰满。是一个长 期战略。 6)影响品牌形象的因素很多,名称、包装、价格、广告风格······ 定位理论(Positioning):A·里斯和J·屈特 1)广告的目标是使某一品牌、公司或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获得一个据点,一个认 定的区域位置,或者占有一席之地。 2)广告应将火力集中在一个狭窄的目标上,在消费者的心智上下功夫,是要创造 出一个心理的位置。 3)尽量“创造第一”,将有利于在消费者心中形成难忘的优势效果。 4)广告的差异性,要显示和实现出品牌之间的类的区别。 5)这样的定位一旦建立,就会达到“先入为主”的效果。 CI——企业识别或企业形象理论(corporate identity)

创意的200种方法

创意的200种方法 1.倒置 2.舒展 3.收缩 4.换色 5.放大 6.缩小 7.成圆形 8.成方形9拉长 10.缩短 11.使之可见 12.尽力挖掘 13.运用语言 14.运用音乐 15.结合语言和音乐 16.结合语言.音乐.图象 17.结合图象.音乐18.除去语言 1 9.除去图象 20.使之安静.重复 21.使之立体 22.使之平面 23.改变部件24.变形 25.成套 26.使之成为收藏家的列物27.以订购方式销售 28.只以订购方式销售 29.使之活泼 30.机械化31.电化 32.使运动 33.使颠倒 34.使之貌 35.给予结构 36.别物37.使之浪漫38.加入怀乡的吸引力 39.使之看似怀旧 40.使之看似未来 41.使之成为另一物的一部分 42.使之更强大 43.使之更精久耐用 44.运用象征记号 45.现实 46.采用新的艺术风格 47.换成摄影 48.换成图景 49.换成铅字体 50.用图注叙述情节 51.使广告看似社论 52.似社论看广告 53.采用新的广告媒介 54.发明新的广告媒介 55.加热 56.冷却 57.添加香味 58.改变香味 59.除去气味 60.使之吸引小孩 61.使之吸引妇女 62.使之吸引男子 63.降价 64.提价 65.改变成分 66.添加新成分 67.扭曲 68.使透明 69.使不透明70.用一种不同的背景 71.用一种不同的环境 72.使之勉力 73.运用光学效果 74.采用另一种材料 75.加入人情味 76.改变一致性 77.放入另一个容器 78.改变包装 79.使包装紧密 80.微缩 81.放至最大 82.消去 83.使之便携 84.走极端 85.使之折叠 86.使之夏季化87.使之冬季化 88.使之个性化 89.变暗 90.照亮 91.使灼热 92.使闪烁 93.使发光 94.使最亮 95.带微光 96.加重 97.减轻 98.与促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玉兰花的记忆,阅读理解的答案

玉兰花的记忆,阅读理解的答案 : 篇一:玉兰花的记忆阅读答案 玉兰花的记忆 卢玮 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②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的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他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③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枝头上那些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花,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④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哦。我才猛然记起。 ⑤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 ⑥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资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间说家常,增进友谊。真是情趣无限!

⑦而父亲赶早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啊。尤其某个有晨曦的夏天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情深深感动。 ⑧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地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⑨对玉兰花我有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1 .文章第(2)(3)段具体描写了父亲摘花的过程,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2 .文章第(4)段中的再三叮咛除了表现家人怕我忘记外,还表现了什么? 3 .文章第(6)段说小小的玉兰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请结合这段文字说说魅力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4.请结合第(7)段中父亲给母亲插花这一细节,分析我深深感动的原因。 5.文章最后一段中的这指代什么?请结合这段文字说说父亲带给我的启示有哪些? 答案: 1.慷慨大方,乐于助人 2.表现家人心灵的美丽 3.香气能令人喜悦,在要花和送花的过程中增进友谊 4.父亲对母亲的温柔恩爱

最新河南电大《言语交际》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最新河南电大言语交际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2015年秋期河南电大把《言语交际》纳入到“教学考一体化”平台进行网考,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内容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选题 1.下列句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B.它们发现自己陷入了(峰回路转)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蹦跳。 C.正因为他具有(海誓山盟)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D.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2.下列同义词在感情色彩上有差异的是() A.强壮强健 B.保护庇护 C.凶悍凶横 D.退还退赔 3.下列同义词在语体色彩上有差异的是() A.贴切确切 B.永久永远 C.幽寂幽静 D.讥诮挖苦 4.下列句中括号内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深刻变化的世界,面对(层出不穷)的挑战,世界各国应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国际社会的进步。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忘乎所以)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人类所生存的地球,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沧海一粟)。 D.叶笃正、吴孟超两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5.你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不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会犯大错误的。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是()(3.00分) A.终究 B.终于 C.最终 D.究竟 6.商品化的大潮浮动的人心,由此而一大堆文字垃圾污染人文环境,现实的窘况人的良知,价值标准混乱大众的视线,人类文明史常常在特定的背景下变得不辨。填入句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A.迷惑产生启迪遮挡美丑 B.迷惑滋生启迪遮蔽真假 C.左右滋生局限模糊良莠 D.迷惑滥造局限遮蔽真假 7.从语言连贯和修辞运用的角度看,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唐诗以韵胜,故丰腴;宋诗以意胜,故瘦劲。譬如花,则。 A.唐诗如寒梅秋菊,浓花繁枝;宋诗如芍药海棠,幽韵冷香 B.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如芍药海棠,浓花繁枝 C.宋诗如芍药海棠,幽韵冷香;唐诗如寒梅秋菊,浓花繁枝 D.唐诗如芍药海棠,浓花繁枝;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 8.从修辞方法的运用角度来看,填在下列横线上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雨停了,月亮穿过云雾,把明亮的光辉洒在广场上,广场像用银子铺成似的。在有积水的洼地上,,变成了透明的、奇异的、童话般的世界。 A.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映照着如同水晶体一样的五月之夜的乡村,天空和地上到处闪动着月亮的影子。 B.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好像天空和地上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把这五月之夜的乡村,映照得如同在水晶体中一样。 C.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天空和地上好像都在燃烧着焰火,五月之夜的乡村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D.同时有无数个月亮闪动着妩媚的影子,五月之夜的乡村,被映照得如同白昼一样。 9.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一个人若是在生活中感到了绝对满意——这本身就是一个,它表明这是一种无所事事的安谧,一切动机都已经停止,感觉以及与此相关的活动也了。 ②毕加索也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在60岁学习版画,70岁学陶工,他那永不的追求艺术美的热情令人叹服。 A.征候麻木枯竭 B.迹象麻木枯竭 C.迹象迟钝衰竭

平面设计中的194种创意拓展思路

平面设计中的194种创意拓展思路 下面这些方法和思路看似简单,对从事平面设计和影视广告设计的技术人员是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当思路被困住的时候,看看这些就会有新的想法。 1、把它颠倒过来 2、把它摆平 3、把缩小 4、把颜色变换一下 5、把它变为圆形 6、使它更大 7、把它变为正方形 8、使它更小 9、使它更长 10、使它闪动 11、使它更短 12、使它发出火花 13、使它可以看到 14、点燃它 15、使它逾起一般情况 16、使它发萤光 17、把它放进文字里 18、使它沉重

19、把它插进音乐里 20、使它成为引火物 21、结合文字和音乐 22、使它成为引火物 23、结合文字、音乐和图画 24、参加竞赛 25、结合音乐和图画删除文字 26、参加打赌 27、不要图画 28、使它成为年轻型的 29、不要文字 30、使它成为壮年型的 31、沉默无声 32、把它分割开 33、使它重复 34、保守地说 35、使它变成立体 36、夸张地说 37、使它变成平面 38、当替代品卖 39、变换它的形态 40、发现新用途

41、只变更一部分 42、减掉它 43、使它成为一组 44、撕开它 45、为捐献或义卖而销售 46、使它化合 47、鼓励它 48、用显而易见的 49、机动化 50、把要素重新配置 51、电气代 52、降低调子 53、使它活动 54、提高调子 55、使它相反 56、割开它 57、它像是某种东西的代替品 58、混合在一起 59、使它罗曼蒂克 60、改用另一种形式表现 61、增添怀旧的诉求 62、使它的速度加快

63、使它看起来流行 64、使它缓慢下来 65、使它看起来像未来派 66、使它飞行 67、使它成为某种物品的部分代替 68、使它浮起 69、使它更强壮 70、使它滚转 71、使它更强壮 72、把它切成片状 73、运用象征 74、使它成为粉状 75、它是写实派 76、以性欲作诉求 77、运用新艺术形式 78、使它凝缩 79、变为摄影技巧 80、使它弯曲 81、变换为图解方式 82、使它成对 83、使它变更形式 84、使它倾斜

望春阅读及答案

望春 柯灵 ①离开龙山,又是一度月圆。小巷寂静的生涯,已渐觉相安若素;而且俗务困人,每天被琐屑的工作缠绕,也不复再有余闲坐对幽窗,悠然作遐想。只是龙山的望春花,至今还频来相扰,使人难忘。 ②龙山山腰的宿舍,有一个小小的庭院,种着两树高大的梧桐,三四棵矮小的黄杨,一株望春花。我迁入宿舍的时候,正是风雪连天的寒冬,梧桐早已落叶,望春花也只剩着疏落的空枝;唯有终年常青的黄杨木,还透示着几分生意。时节推移,渐渐由冬转春,气候虽已日渐暖和,大地却还沉睡未苏;第一个泄露了春讯的,就是那一树望春。草未曾茁青,树没有抽芽,望春花却在濯濯的枝头,开起了满树银白的花蕾。宿舍里深通世故的女佣,有意无意地说:“望春花开了,春天就快要来了!” ③从那时起,不知为什么,我对这满树含苞的望春花发生了好感。然而一天早晨,和朋友在院前小立,朋友的话却出乎我的意外,他说:“望春真是最难看的花了!枝干僵秃,有花无叶,让它零落了也好!”更出我意外的,此后他竟几次表示对望春的嫌厌。我觉得很不平,有一次对他说了这样带着讥刺的话:“放心吧,朋友!望春花不是为你开的,它并不要你赏识啊!”朋友还说:“谁教它开在这里,让我看见呢?”我默然无语。 ④每天午后,柔阳拨逗着春意,蜜蜂翅上驮着薄薄的东风,在黄杨木上纷飞。同居的伙伴们都到山麓去了,我总独自伫立院前,对望春作许久的顾盼,而且常不免为它担忧:“望春花开得这样早,怕等不到春事烂漫,就要零落了吧!”——眼见望春花欣欣地开放,粉妆玉琢,洁白如雪,我的隐忧越发深切了。 ⑤不幸的预想常常容易实现,在春意盎然的一天早晨,紫槿花红出墙头,而望春的残葩被我发现飘零在院中的草地上了。来时寂寞,去时冷落,我像亲自串演了一出人间的悲剧,心头浸蚀了无名的怅惘。 ⑥我曾经决定,要为这素馨的花树写一篇童话:假定望春花是一个追求光明的少女,春天就是她理想的王国。萧杀的严冬使她发愁,料峭的风寒使她战栗,她决定独自出发,向天涯海角寻觅春天。跋涉了无数山水,饱尝了无限苦辛,当她听见南国的燕子送来第一声呢喃,冬眠的蜇虫打了第一个呵欠,她知道自己的愿望快要达到,激动得发狂,立刻在寂寞的大地上,展开惨白的笑靥,报告了春天的消息。于是风暖了,草绿了,花开了。但春天刚来,自己却已经憔悴,在春阳温暖的怀中,作了个含泪的微笑,悄悄地离开了人间。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我立下心愿要为望春抒写。但只限自己才分太浅,几回铺笺,几番搁笔,我终于没有写成。 ⑦人事倥偬①,如今我已离开了龙山,望春花的故事却依然频来相扰,甚至梦见她化为白衣的少女,婉转轻愁,促请我对她践约。几日以前,因事偶上龙山,便中去看看院前的望春,现在已经是绿叶成阴,远非往日的丰姿了。我想,望春有知,对那过去的旧梦,怕也早如隔世,淡然忘却了吧?果然,那么我的心愿,这样也就算偿了!——(选自《中国百年精品散文》,原文有删改) [注]①倥偬,(事情)急迫匆忙。

户外广告创意设计有什么方法

户外广告一直是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主要是指设置在露天或公共场所的广告,户外广告已不仅仅是广告业发展的一种传播媒介手段,而是现代化城乡环境建设布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户外广告的设计,重点就在于怎样做出有创意的视觉效果。设计师在做户外广告时,往往会将最多的精力放在做出与众不同的广告设计,想出来的创意一定要符合品牌风格和营销目标。户外广告设计师常常通过用以下几种手法来实施自己的创意。 合理夸张 合理夸张法是指借助想象,对物象所具备的功能进行蓄意的夸张,用表现主义的手法在构图中对物象的品质或特性进行相当明显的夸张表现,加深对这些特征的认识。通过这种手法能更鲜明地强调或揭示物象的实质,加强户外广告的视觉效果。夸张手法为户外广告提供了必要的手段,扩大了表现空间。 相似比喻 相似比喻法是指产品外貌有相同之处但本质不同或本质相同外貌不同的比喻,借题发挥,延伸转化,意蕴含蓄,以此来提高产品的宣传目的而又达到了强烈的视觉效果,但此方法含蓄隐伏,虽然有时让人难以一目了然,一旦领会其意,却能给人带来意味无尽的感受,加深其在消费者的心里印象。 移物嫁接 移物嫁接法是指借用其他物体的形象寓意和所宣传对象重新组合,来表达一种新的寓意,以此来提高产品的宣传目的而又达到了视觉效果。这种方法的使用在于借用物与重新组

合物之间的巧合。移物嫁接法的使用可以改变我们在生活中已经习以为常的事物,经嫁接过的事物,在保留其基本形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图形让人耳目一新。 错视空间法 错视思维就是在人们已经习惯了的视觉形象中有意识地将物象局部进行错视处理,使人们产生错视的视知觉。吸引人们的注意,加强视觉记忆。 幻想表现法 人是富有想象力的,这种想象力推动科技发展及人类社会的进步,运用想象出来的构思,创作出神话与童话般的造型,用一种奇幻的场景来构筑作品,造成灵通幻变的视觉感受,拉开现实生活的某种距离,这种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表现手法,富有感染力,给人一种特殊的形式美,现代户外广告设计中许多设计师结合人们的想象力,将幻想中的美感和产品的信息巧妙地结合起来,充分展现了产品的功能,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新材料、新技术的大量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新技术在现代户外广告中大量地被使用,尤其是时下正在发展和普及的由电脑写真喷绘广告和柔性灯箱广告、三面转体广告牌、三面翻转广告牌、多画面循环广告牌、电脑控制的彩色活动跳格电子显示屏、发光二极管显示板、电子大屏幕墙、空中激光动画等新户外广告媒体。以上这些新户外广告媒体有个共同的特点,即利用新科技使其在表现形式、视觉效果等方面更能引起观众的注意,进一步提高信息传播的接受率。 二维与三维的结合

创意的一百种方法

本文整理自刘静锋和梁佐林老师博客,创意训练的100个方法系列!不仅告诉你怎么训练,还告诉你为什么这么训练的良心干货! 1.发散类: 如果God is a girl(上帝是个女孩),会怎么样? 请写出你的设想,越多越好。注意,在写的时候,不要一行一行的写。请使用思维布赞术的方法:在中间写上你要想的主要想法(main idea),然后拉出线,写出你的想法,参考下面这个草图。 这个方法叫做科幻小说式训练法,它的基本公式是:如果……会怎样?你也可以自己想一些“如果……会怎样?”来训练自己的创意。 这个训练法的原理是:当有了一个不可能的假设后,人们就可以突破常识、常规、常理,而有些超乎寻常的想法! 与之类似的训练方法还有托氏训练法 - 空铁罐的用途:写出关于空铁罐的各种可能的用途,越多越好。 在写的时候,请用上面所提到的那样的草图的方法,每个想法拉出一条线。这个项目的四个评分标准: 流畅性——想出大量点子的能力,也就是一共想出多少个? 灵活性——不同类型的点子,也就是空铁罐的不同类型用途,如当容器、当玩具、当通信器材等涉及到这样不同的类型。 原创性——如果总是想到空铁罐的典型用途,就得不到这个分数。 衍生性——你果你的点子是需要把空铁罐熔化、磨成粉末、涂上油漆或与另一个罐子组合起来,才得到这个分数。 发散过后还有,奥斯本检核表法,通过9大问题来发散思维,检验创意是否全面。 基本做法是:首先选定一个要改进的产品或方案;然后,面对一个需要改进的产品或方案,或者面对一个问题,从下列角度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大量的思路;第三,根据第二步提出的思路,进行筛选和进一步思考、完善。 一.可以引入吗?是否能够从其他领域、产品、方案中引入新的元素,新的材料、新的造型、新的原理、新的工艺、新的思路,以改进现有的方案或产品 二.可以替换吗?是否能够用其他东西或替代现有的产品、方案或其一部分 三.可以添加、增加、扩大吗?是否能够增加一些元素,或者使现有的元素的数值增加,比如新的材料、色彩、加大 四.可以减少、缩小吗?是否能够通过缩小某一要素的数值,比如长度、体积、大小、容量,或者减少一部分成分,来实现改进 五.可以引出吗?可以将该产品或方案的原理、结构、材料、成分、思路等用于其他地方吗? 六.可以改变吗?可以改变该产品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属性和特征,以实现改进吗? 七.可以逆反吗?能否在程序、结构、方向、方位、上下、左右等方面逆反,以实现更好的效果八.可以组合吗?能否把现有的产品或方案,与其他产品或方案组合起来,以形成新的思路? 九.可以用于其他领域吗?本产品或方案,能否用于其他领域,扩大用途,或者稍作变化后用于其他领域或其他用途 利用奥斯本检核表法,可以产生大量的原始思路和原始创意,它对人们的发散思维,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2.联想类: 电影后想法 看完一部电影,和朋友相互提问,关于一些关于画面上很细节的问题,看看自己能记得多少。每部电影都可以这样来训练和温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首先,我们需要细节,因为细节是创意的材料。而且,细节往往是画面思维,而不是文字思维所能提供的。 因此,这样做可以不断训练你对画面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为创意积累原料,等到创意时就有源源不绝的素材啦:) 电影前想法

言语交际学作业答案

《言语交际学》形成性考核册的答案 作业1 一、填空 1、索绪尔 2、历史内在模式 3、符号所指能指 4、概念音响形象 5、语言转换生成语言学 6、语言能力话语 7、语言言语 8、交际 9、传递信息10、语言能力11、语音语义语法文字12、正确和规范恰当和得体13、戏剧舞台14、活跃性潜隐性15、经常性16、角色期望17、角色伙伴社会18、越大19、角色共视20、角色间冲突角色内冲突21、社会角色地位、身份22、活跃性23、工具产物 二、名词解释 1、言语交际(期末复习指导第3页) 2、交际主体(期末复习指导第4页) 3、交际能力(期末复习指导第22、26页) 4、角色(期末复习指导第22、26页) 5、角色丛(期末复习指导第22、25页) 6、交际角色(期末复习指导第6页) 三、简答 1、索绪尔是如何区分语言和言语的?言语的定义是什么?(期末复习指导第3页) 2、索绪尔是如何看待语言和言语的关系的?(期末复习指导第2页) 3、不以交际为目的的言语行为有何特点?(期末复习指导第2~3页) 4、言语交际的具体功能是什么?(期末复习指导第3页) 5、编码代码解码的含义是什么?m1 m2 m3的含义是什么?(期末复习指导第23、28、29页) 作业2 一、填空 1、交际对象 2、上下文情景社会文化马林诺夫斯基 3、陈望道 4、时机 5、出发点谈论中心 6、直接对话发布目标 7、社会规范 8、社会环境 9、语言内部10、话题11、客观性主观性12、角色语境话语13、语言意义14、语境意义15、语言意义语境意义语用意义16、语言意义语境意义 17、语境18、奥斯汀19、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20、言外行为21、阐述类指令类承诺类22、交际意图语用意义23、语境意义 二、名词解释 1、语境(期末复习指导第2 2、25页) 2、情景语境(期末复习指导第22、26页) 3、潜在受话人(期末复习指导第22、26页) 4、社会文化语境(期末复习指导第8页) 5、间接言语行为(期末复习指导第12页) 三、简答 1、如何积极对待语境?(期末复习指导第10页) 2、交际对象在哪些方面制约交际活动? 3、预警意义的特性? (期末复习指导第11页) 4、语用意义的特性?(期末复习指导第12页)

设计中的创意方法总结

设计中的创意方法总结 Part 1记得刚毕业那时,常幻想着自己是个大艺术家,满怀憧憬的想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后来入了行,慢慢的发现自己好像不是这块料;不但没有好的想法与创意,而且软件也不懂得怎么去操作,再后来接触多了、看多了、被蹂躏得多了、想法也慢慢的多了,却又发现,在天马行空的想法面前,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实现,从一个痛苦的坑里跳进了另一个坑中。后来记得有位前辈告诉我说,做这行是需要慢慢沉淀和积累的,形成风格是需要时间的,在职业生涯的前几年里,都是布满荆棘的学习和积累的过程。现在慢慢的开始明白,原来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把我们的创作冲动当作是创作才华,而后发现自己才智平庸没有好创意、理想与梦幻破灭时,心会是那样的痛苦。 Part 2 常常会想,什么样的设计才是最好的设计(其实本来就没有最好的)。又常常觉得,这个表现已经很完美了,但事后抽身回来再看,还是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类似的问题想多了,渐渐觉得,一个好的作品是由多方面组成的,比如色彩、布局、构成、风格、细节等。而在现下的互联网环境下,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我们都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做到尽善尽美。其实不难发现,设计工作中的创意才是设计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果我们在设计创意上出现了偏离,那所有的努力,也就付之东流了。

这篇探讨并没有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每个设计师都有自己独到的创意方法。这些文字仅是我在平时工作中的一些方法与认识,与大家分享。 创意设计过程 1. 收集与归纳素材确定项目设计方案、确定项目创意要点、确定项目表现形式、确定项目文案以及确定项目相关素材。 2. 处理酝酿让思想自由驰骋,发挥思维的灵活性;对前期收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运用各种方法勾画出若干可实施方案。 3. 总结可实施方案对一众方案进行筛选并挑选出最具备可行性特质的方案。 4. 项目实施与后期校验在整个项目进行过程中,都要对项目的各个关键点进行全面的思考,并要与项目相关的各个角色保持高效的沟通,善于抓住问题核心并能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很多时候设计师的沟通水平决定了项目的进展、推进速度与最后输出成果的质量。

望春阅读答案,

篇一:望春阅读答案, 篇二:望春阅读答案, 篇三:望春阅读答案, 10.为了更好地表现望春的特点和“我”对望春的特殊感情,文中采用了衬托的写法。试找出两处简要加以分析。(4分) 答:①用梧桐、黄杨和小草在气候变暖时依旧未抽芽返青,来反衬望春花开得早;②用“同居的的朋友”对望春花的嫌厌来反衬我对望春花的喜爱和担心。 11.“我”对望春花充满了深情厚意,请分析望春花在“我”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6分) 答:最大胆追求光明理想的勇敢者的象征。她追求理想,不畏严寒,饱尝艰辛,为的是把春天的消息及早地告诉人们,当春天真正到来的时候,她却带着满意的微笑,悄悄离开了人间,不求任何回报。 1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住在龙山时,庭院里的一树望春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离开一年后,仍是难以忘怀,于是提笔写下了这篇感情基调高昂、热烈,语言流畅、明快的抒情散文。 b.文中用了“杞忧”“担忧”“隐忧”“怅惘”等词语,表明了作者对于望春花及与望春花一样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着美好追求的人们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c.作者善于选用细小的素材为表现自己的丰富情感和深刻思想;一树寻常的望春花在作者笔下却成了一个鲜活灵动、有着深厚意蕴的形象,成了一种精神象征。 d.全文以空间转换为线索,其中穿插着丰富想象,思路清晰而明朗;首尾以“频来相扰”相应缝合紧密,结构严谨 e.本文语言运用了比喻、泥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所描绘和赞美的事物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答案:ad。(a中“高昂、热烈”不对,d中说“以空间转换为线索”不对,应该是“以时间转换线索”) [2] 篇四:望春阅读答案,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望春阅读答案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望春阅读答案 1.文章写出了作者对望春花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阅读②-⑤段,填写表格。(4 分)对望春花的情感变化情感变化的原因发生好感①②朋友几次表示出对望春的嫌厌③④怜惜望春的残1.文章写出了作者对望春花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阅读②-⑤段,填写表格。(4 分)对望春花的情感变化情感变化的原因发生好感①②朋友几次表示出对望春的嫌厌③④怜惜望春的残葩飘零在草地上 2.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⑤段作者写“紫槿花红出墙头”的作用。(4 分)3.阅读第⑥段,说说“动人的故事”中,“动人”之处有哪些,再从中选择一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它带给你的人生启示。(不超过 150 字)(7 分)答案: 1.答案示例:①第一个泄露春讯,最早开满枝头;②为它不平;③担忧(隐忧);④怕望春等不到春事烂漫就要零落评分说明:4 分。共每空 1 分。 2. 答案要点:①突出春意盎然的景象,②与下文“望春残葩飘零”(内容)③形成对比(手法),④突出了望春花飘零时冷落、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望春的怜惜之情(作用)评分说明:共 4 分。每个要点 1 分,④要点只答情感不给分。 3. 答案示例:动人之处:①追求光明、怀揣理想独自出发;②不畏艰辛苦苦寻觅;③当愿望实现的时候,微笑着悄然离开。启示:围绕着“追求光明、追求理想”“不畏艰辛”“甘于奉献”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考试《言语交际》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更新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言语交际》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2016年秋期电大把《言语交际》纳入到“教学考一体化”平台进行网考,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内容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选题 1.下列句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B.它们发现自己陷入了(峰回路转)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蹦跳。 C.正因为他具有(海誓山盟)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D.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2.下列同义词在感情色彩上有差异的是() A.强壮强健 B.保护庇护 C.凶悍凶横 D.退还退赔 3.下列同义词在语体色彩上有差异的是() A.贴切确切 B.永久永远 C.幽寂幽静 D.讥诮挖苦 4.下列句中括号内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深刻变化的世界,面对(层出不穷)的挑战,世界各国应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国际社会的进步。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忘乎所以)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人类所生存的地球,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沧海一粟)。 D.叶笃正、吴孟超两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5.你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不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会犯大错误的。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是()(3.00分) A.终究 B.终于 C.最终 D.究竟 6.商品化的大潮浮动的人心,由此而一大堆文字垃圾污染人文环境,现实的窘况人的良知,价值标准混乱大众的视线,人类文明史常常在特定的背景下变得不辨。填入句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A.迷惑产生启迪遮挡美丑 B.迷惑滋生启迪遮蔽真假 C.左右滋生局限模糊良莠 D.迷惑滥造局限遮蔽真假 7.从语言连贯和修辞运用的角度看,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唐诗以韵胜,故丰腴;宋诗以意胜,故瘦劲。譬如花,则。 A.唐诗如寒梅秋菊,浓花繁枝;宋诗如芍药海棠,幽韵冷香 B.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如芍药海棠,浓花繁枝 C.宋诗如芍药海棠,幽韵冷香;唐诗如寒梅秋菊,浓花繁枝 D.唐诗如芍药海棠,浓花繁枝;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 8.从修辞方法的运用角度来看,填在下列横线上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雨停了,月亮穿过云雾,把明亮的光辉洒在广场上,广场像用银子铺成似的。在有积水的洼地上,,变成了透明的、奇异的、童话般的世界。 A.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映照着如同水晶体一样的五月之夜的乡村,天空和地上到处闪动着月亮的影子。 B.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好像天空和地上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把这五月之夜的乡村,映照得如同在水晶体中一样。 C.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天空和地上好像都在燃烧着焰火,五月之夜的乡村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D.同时有无数个月亮闪动着妩媚的影子,五月之夜的乡村,被映照得如同白昼一样。 9.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一个人若是在生活中感到了绝对满意——这本身就是一个,它表明这是一种无所事事的安谧,一切动机都已经停止,感觉以及与此相关的活动也了。 ②毕加索也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在60岁学习版画,70岁学陶工,他那永不的追求艺术美的热情令人叹服。 A.征候麻木枯竭 B.迹象麻木枯竭 C.迹象迟钝衰竭

《望春》阅读答案

阅读《望春》,完成15—17题。(共15分)望春柯灵?①离开龙山,又是一度月圆。 小巷寂静的生涯,已渐觉相安若素;而且俗务困人,每天被琐屑的工作缠绕,也不复再有余 闲坐对幽窗,悠然作遐想。只是龙山的望春花,至今还频来相扰,使人难忘。?②龙山山腰的 宿舍,有一个小小的庭院,种着两树高大的梧桐,三四棵矮小的黄杨,一株望春花。我迁入 宿舍的时候,正是风雪连天的寒冬,梧桐早已落叶,望春花也只剩着疏落的空枝;唯有终年 常青的黄杨木,还透示着几分生意。时节推移,渐渐由冬转春,气候虽已日渐暖和,大地却 还沉睡未苏;第一个泄露了春讯的,就是那一树望春。草未曾茁青,树没有抽芽,望春花却 在濯濯的枝头,开起了满树银白的花蕾。宿舍里深通世故的女佣,有意无意地说:“望春花开 了,春天就快要来了!”?③从那时起,不知为什么,我对这满树含苞的望春花发生了好感。 然而一天早晨,和朋友在院前小立,朋友的话却出乎我的意外,他说:“望春真是最难看的花 了!枝干僵秃,有花无叶,让它零落了也好!”更出我意外的,此后他竟几次表示对望春的嫌 厌。我觉得很不平,有一次对他说了这样带着讥刺的话:“放心吧,朋友!望春花不是为你开 的,它并不要你赏识啊!”朋友还说:“谁教它开在这里,让我看见呢?”我默然无语。?④每 天午后,柔阳拨逗着春意,蜜蜂翅上驮着薄薄的东风,在黄杨木上纷飞。同居的伙伴们都到 山麓去了,我总独自伫立院前,对望春作许久的顾盼,而且常不免为它担忧:“望春花开得这 样早,怕等不到春事烂漫,就要零落了吧!”——眼见望春花欣欣地开放,粉妆玉琢,洁白如 雪,我的隐忧越发深切了。?⑤不幸的预想常常容易实现,在春意盎然的一天早晨,紫槿花红 出墙头,而望春的残葩被我发现飘零在院中的草地上了。来时寂寞,去时冷落,我像亲自串 演了一出人间的悲剧,心头浸蚀了无名的怅惘。?⑥我曾经决定,要为这素馨的花树写一篇童 话:假定望春花是一个追求光明的少女,春天就是她理想的王国。萧杀的严冬使她发愁,料 峭的风寒使她战栗,她决定独自出发,向天涯海角寻觅春天。跋涉了无数山水,饱尝了无限 苦辛,当她听见南国的燕子送来第一声呢喃,冬眠的蜇虫打了第一个呵欠,她知道自己的 愿望快要达到,激动得发狂,立刻在寂寞的大地上,展开惨白的笑靥,报告了春天的消息。 于是风暖了,草绿了,花开了。但春天刚来,自己却已经憔悴,在春阳温暖的怀中,作了个 含泪的微笑,悄悄地离开了人间。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我立下心愿要为望春抒写。但只限 自己才分太浅,几回铺笺,几番搁笔,我终于没有写成。?⑦人事倥偬①,如今我已离开了龙 山,望春花的故事却依然频来相扰,甚至梦见她化为白衣的少女,婉转轻愁,促请我对她践 约。几日以前,因事偶上龙山,便中去看看院前的望春,现在已经是绿叶成阴,远非往日的 丰姿了。我想,望春有知,对那过去的旧梦,怕也早如隔世,淡然忘却了吧?果然,那么我 的心愿,这样也就算偿了!——(选自《中国百年精品散文》,原文有删改)? [注] ①倥偬,(事情)急迫匆忙。? 15.文章写出了作者对望春花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阅读② -⑤段,填写表格。(4分)对望春花的情感变化情感变化的原因发生好感①②朋友几 次表示出对望春的嫌厌③④怜惜望春的残葩飘零在草地上 16.结合上下文, 分析第⑤段作者写“紫槿花红出墙头”的作用。(4分)? 17.阅读第⑥段,说说“动人的故事”中,“动人”之处有哪些,再从中选择一处,联系生活 实际谈谈它带给你的人生启示。(不超过150字)(7分)?答: 参考答案:15.答案示例:①第一个泄露春讯,最早开满枝头;②为它不平;③担忧(隐忧); ④怕望春等不到春事烂漫就要零落评分说明:共4分。每空1分。16. 答案要点:①突出春 意盎然的景象,②与下文“望春残葩飘零”(内容)③形成对比(手法),④突出了望春花飘 零时冷落、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望春的怜惜之情(作用)评分说明:共4分。每个要 点1分,④要点只答情感不给分。17. 答案示例:动人之处:①追求光明、怀揣理想独自出 发;②不畏艰辛苦苦寻觅;③当愿望实现的时候,微笑着悄然离开。启示:围绕着“追求光 明、追求理想”“不畏艰辛”“甘于奉献”来谈。评分说明:共7分。第一问3分,每个要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