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TD-LTE关键技术

2、TD-LTE关键技术

先进项目管理技术的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先进项目管理技术的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本文对先进项目管理技术的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探讨。 首先分析了传统项目管理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的局限性以及先进项目管理理论 产生的背景,指出研究先进项目管理理论方法的必要性;同时论述了目前船舶管理的现状和项目管理对船舶行业的适用性。本文对项目管理中的关键技术一网络计划评审技术(PERT)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引入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预测、灰色评估和灰色嵌套技术到PERT中来,首次提出Grey-PERT方法,既解决了进度计划中返工回路的计算问题,又增加了进度计划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并通过船舶项目大节点进度计划为例,详细分析了Grey-PERT方法的计算过程、应用效果和优越性。本文在传统项目管理理论方法(PM)的基础上,有效的集成了企业资源计划(ERP)、业务流程重组(BPR)、电子商务(EC)、供应链管理(SCM)、伙伴关系管理(ARM)等先进管理模式和信息技术,首次提出集成化的先进项目管理的理论体系框架。这是对传统项目管理理论方法适应新时代、新技术的有意义的补充。同时在集成化的先进项目管理理论体系框架中,首次提出承包商关系管理模式,是对传统项目管理理论模式的发展。 指出承包商关系管理是伙伴关系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务外包是21世纪灵捷制造模式企业间业务关系的主要运作形式之一。在详细分析承包商关系管理的功能、特点、重要性和关键技术之后,结合信息项目外包例子,详细的论述了承包商关系管理中的业务外包管理关键技术,并对其在船舶行业的应用改造方法予以讨论。在行业应用方面,本文首次把项目管理理论系统引入船舶工程项目中来,拓展了项目管理理论的应用领域。针对船舶项目的特点,首次提出先进船舶项目管理系统模型,成为实施先进船舶管理的理论基础。 并详细论述了实施本系统的总体设计框架,包括系统的实施方针、体系结构、功能设计及其关键技术。指出并详细论述了实施本系统部分功能的主要关键技术,即:灵捷船舶项目组的构建模式研究,船舶项目管理和企业资源计划集成模式研究、船舶项目一体化计划管理技术研究及其信息系统开发,以及灵捷船舶项目供应链管理技术研究。最后针对船舶项目的实际情况,建立船舶供应链承包商选择、评价体系,改进了船舶产品承包商选择方法和流程。

2019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大数据技术及应用试题答案

2019年度大数据技术及应用试题 单选题: 1、本课程提到,近年来,我国(A)在GDP中占的比例逐年增大。 A互联网经济 B信息经济 C数码消费 D电子商务 2、法律大数据演示的结果表明,针对“酒驾”这一查询,相关刑罚中主要的是(A) A以上都是 B拘役 C罚金 D有期徒刑 3、根据本课程,取得成功的关键是要从(A)出发 A数据 B技术 C设备 D问题 4、1965年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摩尔先生,提出来在之后的十几年里,半导体处理器的

性能,比如容量、计算速度和复杂程度每18个月左右可以翻一番,这被称为(摩尔定律)5、21世纪初,关于查询结果排序我们找到了一种新的方法。(大数据方法:用户的点击数据) 6、根据本课程,(查询结果)排序是一个在搜索引擎中处于核心位置的工作。 7、今天,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对数据的收集和分享能力空前强大,其中,(互联网)可以收集虚拟世界的数据。 8、根据本课程,交通数据采集的来源不包括(A) A通讯信号 B视频监控 C微波采集 D车载RFID 9、根据本课程,(实时分析)希望能够全面突破搜索引擎框架所蕴含的3个假设,使得我们能以很快的速度对互联网上出现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发掘出相关的高阶知识,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10、六度分割理论认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人通过最多(六)个人就可以相互认识。 11、新经验主义是用经验数据解决问题,但是这些经验是(群体性的经验)。 12、根据本课程,科学家们认为,2013年全世界储存的大数据容量是(1.2ZB) 13、本课程提到,当前(云计算)服务的逐渐成熟,为大数据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设施支撑。 14、(RFID)是一种标签,可以把一个物体身上的各种特征和信息都收集起来。

3G的关键技术研究报告

- - -.. 《移动通信》期中论文论文题目3G的关键技术研究 姓名X 伟 学号P091813077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2009级通信工程1班

3G的关键技术研究 专业:09级通信工程1班XX:X伟 摘要3G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于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和第二代数字手机,第三代手机一般的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是以宽带CDMA(码分多址)技术为主,能同时提供话音和数据业务的移动通信系统,其最终目标是要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现个人终端用户能够在全球X围内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用任意方式、高质量地完成任何信息之间的移动通信与传输。介绍了移动通信发展概况,分析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关键技术,如:Rake接收技术、信道编译码技术、智能天线、软件无线电等,并对其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关键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码分多址,分集接收,软件无线电

ABSTRACT 3G refers to the third generation mobile munication technology, pared to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analog mobile phone and the second generation digital mobile phone, the third generation mobile phone generally speaking. Refers to the wireless munication and Internet and other multimedia munications with a new generation of mobile munication system. It can handle images, music, video and other multimedia forms, including the webpage browsing, conference calls, e-merce and other information services。 The third generation(3G)mobile munication system is mainly based on the wide bandwidth CDMA technology and could also provide the service of voice and data transmission.The target of 3G system is to support the free and high quality munication and transmission by the personal terminal,no matter any where,anytime,any information and with any person. A 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mobile munications is taken in this paper.The key techniques involved in the third generation mobile munication system (3G)such as Rake multipath diversity receiver,channel encoder and decoder,intelligent antenna,software radio are addressed.The perspective of 3G system is also given in this paper. Key Words:Third generation mobile munication system(3G),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Diversity receiver,Software radio

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和应用研究

2007年第7期,第40卷 通 信 技 术 Vol.40,No.07,2007 总第187期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No.187,Totally 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和应用研究 刘 元①,彭 端②,陈 楚① (①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②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教学部,广东 广州510006) 【摘 要】认知无线电是一种新的智能无线电技术,它通过动态的接入频谱为用户提供高容量的服务,能极大的改善现有的低效的频谱利用率。文章重点分析了认知无线电中频谱检测、频谱管理、功率控制等关键技术,以及认知无线电在超宽带、Mesh网、无线区域网的应用现状,最后探讨了认知无线电发展需要关注的难点问题。 【关键词】认知无线电;频谱检测;频谱管理;功率控制 【中图分类号】TN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802(2007)07-0050-03 Investigation on the Key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of Cognitive Radio LIU Yuan①, PENG Duan②,CHEN Chu① (①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China; ② Department of Experiment Educatio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China) 【Abstract】Cognitive radio is a new intelligent radio technique, it can provide large capacity services for users by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improve the in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spectrum in existence.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concept of cognitive radio, focuses on the key techniques, such as spectrum detection, spectrum management and power control,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s of cognitive radio in ultra-wide-band, Mesh network and wireless area network. Finally it discusses the possible problems of cognitive radio which need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its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cognitive radio; spectrum detection; spectrum management; power control 0 引言 无线通信频谱是一种有限的宝贵资源,目前主要是由国家统一管理、统一授权使用。每一个无线通信系统独立地使用一个频段,以使各个不同的系统互不干扰。这种授权的、静态(固定)的频谱分配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系统间的干扰。但是,随着无线通信业务和需求的快速增长,频谱资源的缺乏日益严重,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研究报告指出频谱的使用情况极不平衡:一些频带大部分时间没有用户使用,另一些频带只是偶尔使用,而剩余频带的使用则竞争很激烈[1]。因此,在各地区、各时间段里充分利用空闲的频带,提高频带的利用率,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1999年,J.Mitola博士提出了认知无线电(CR)的概念。认知无线电是一种智能的无线通信技术,它能够连续不断地感知周围的通信环境,通过对环境信息的分析、理解和判断,然后通过无线电知识描述语言(RKRL)自适应地调整其内部的通信参数(如发射功率、工作频率、编码方式等)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检测哪些频谱处于空闲状态,在不影响授权用户的前提下智能地选择和利用这些空闲频谱,从而提高频谱的利用率。 1 CR的关键技术 1.1 频谱检测 频谱空洞是指分配给授权用户但在一定的时间和具体的位置该授权用户没有使用的频谱。如果将待检测的频谱分成三种情况:黑色区域,常被高能量的局部干扰所占用;灰色区域,有部分时间被低能量干扰所占用;白色区域,只有环境噪声而没有射频干扰占用。一般情况下,白色区域和有限度的灰色区域可被等待的用户所使用。频谱检测的任务就是寻找合适的频谱空洞并反馈至发送端进行频谱管理和功率控制。 在CR系统中,频谱检测不仅对频谱空洞的检测起决定作用,同时也对频谱状态进行监测。典型的频谱检测技术有两种:一种是基于发射机的能量检测,另一种是基于接收机 收稿日期:2007-04-26。 基金项目:广州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06JI-C0331)。 作者简介:刘 元(1984–),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彭 端(1963–),男,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与网络研究工作;陈 楚,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技术。 50

关于大数据国内外的发展状态

关于大数据国内外的发展状态 来源:金窝窝 大数据的背景与意义 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早期,企业在大型机上部署财务、银行等关键应用系统,存储介质包括磁盘、磁带、光盘等。尽管当时人们称其为大数据,但以今日的数据量来看,这些数据无疑是非常有限的。随着PC的出现和应用增多,企业内部出现了很多以公文档为主要形式的数据,包括Word、Excel文档,以及后来出现的图片、图像、影像和音频等。此时企业内部生产数据的已不仅是企业的财务人员,还包括大量的办公人员,这极大地促进了数据量的增长。 关键词:大数据,发展,分析,技术 互联网的兴起则促成了数据量的第三次大规模增长,在互联网的时代,几乎全民都在制造数据。而与此同时,数据的形式也极其丰富,既有社交网络、多媒体等应用所主动产生的数据,也有搜索引擎、网页浏览等被动行为过程中被记录、搜集的数据。时至今日,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应用的进一步丰富,数据已呈指数级的增长,企业所处理的数据已经达到PB级,而全球每年所产生的数据量更是到了惊人的ZB级。在数据的这种爆炸式增长的背景下,“大数据”的概念逐渐在科技界、学术界、产业界引起热议。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分析的数据因为“大”,摆脱了传统对随机采样的依赖,而是面对全体数据;因为所有信息都是“数”,可以不再纠结具体数据的精确度,而是坦然面对信息的混杂;信息之“大”之“杂”,让我们分析的“据”也由传统的因果关系变为相关关系。 大数据热潮的掀起让中国期待“弯道超越”的机会,创造中国IT企业从在红海领域苦苦挣扎转向在蓝海领域奋起直追的战略机遇。传统IT行业对于底层设备、基础技术的要求非常高,企业在起点落后的情况下始终疲于追赶。每当企业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取得技术突破时,IT革命早已将核心设备或元件推进至下一阶段。这种一步落后、处处受制于人的状态在大数据时代有望得到改变。大数据对于硬件基础设施的要求相对较低,不会受困于基础设备核心元件的相对落后。与在传统数据库操作层面的技术差距相比,大数据分析应用的中外技术差距要小得多。而且,美国等传统IT强国的大数据战略也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阶段。 中国市场的规模之大也为这一产业发展提供了大空间、大平台。大数据对于中国企业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更新,更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变革。随着对大数据的获取、处理、管理等各个角度研究的开展,企业逐渐认识数据已经逐渐演变成“数据资产”。任何硬件、软件及服务都会随着技术发展和需求变化逐渐被淘汰,只有数据才具有长期可用性,值得积累。数据是企业的核心资产,可以是也应该是独立于软硬件系统及应用需求而存在的。大数据是信息技术演化的最新产物,确立了数据这一信息技术元素的独立地位。正因为数据不再是软硬件及应用的附属产物,才有了今天爆炸式的数据增长,从而奠定了大数据的基础。

自主研发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

中国石油测井公司自主研发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 用自主创新为中国制造赢得尊严 2005-10-17 1版 本报讯(记者郭立杰王斐)目前,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的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速与成像测井装备EILog—05,已经在长庆油田完成测井作业4井次。专家称,装备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陈耕总经理评价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快速与成像测井装备开发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蒋洁敏副总经理说,快速与成像测井装备的研发成功,打破了外国公司核心技术的垄断。 测井是油气勘探开发的主体工程技术之一,测井装备是取得真实可靠的地下地质信息的必备手段。国际上跨国公司为求得发展主导权,非常重视测井装备的研究开发和升级换代,形成技术和市场的良性循环。而在国内,为油田勘探和开发服务的测井先进装备都是引进的,国产装备整体上比较落后,突出表现为型号多、品种杂、水平低,难以满足市场对高精度、高可靠、高效率装备系统的迫切需要。 必须用自主创新为中国制造赢得尊严,用自主创新提高中国石油测井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很快,公司从湖北、陕西、河北3个省抽调50多名科研技术和管理骨干集中到西安,成立了重大科研项目组,展开了测井成套装备研发的大会战。 自主创新的突破口是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测井成套装备研制成败的关键,还在于重大技术难点的突破。技术人员充分发挥原有技术优势,解决了密度滑板和微球极板复用后出现的新问题,实现了密度微球探测器的成功组合,这在国内是首创。 测井成套装备是一个大系统,井下部分由电法、声波、放射性等十多种下井仪器组成,地面由计算机进行控制,并对井下大量信息进行及时处理和运算,现场出图,现场解释,工作难度和工作量都很大。技术部门对发生的问题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和分析,共列出170多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逐条加以整改。为了解决信号传输不稳的问题,项目组成员克服急躁情绪,最终从改进程序、改进安装方式入手解决了根本问题,为成套装备的后续试验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过近两年的潜心研究,测井成套装备通过了20多井次现场试验,尤其是后期连续6口井的试验,均一次下井测井成功;在温度150℃的井底连续工作2小时以上,仪器工作稳定;测井曲线重复性良好,与引进成像测井装备对比一致;一次下井取全所有常规测井资料,大大减少占井时间,仪器轻便,减轻了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效率。在泉241—49井中,所测曲线的重复性和一致性都非常好,现场的国内外专家评价说,从没有见过国产仪器测出这么好的曲线。

《运动健身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提名简介

附件1、 《运动健身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提名简介 一、项目名称:运动健身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二、提名者:国家体育总局 三、单位提名意见 《运动健身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以制约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出发点,按照“实践—创新—再实践”的总体思路,以国民运动健身关键技术为突破口,通过理论创新和实践验证,1)体质健康评价指标与方法的研制,为2013年颁布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2014年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修定工作提供了方法学依据,并丰富和完善了我国国民体质检测指标体系。2)运动风险测评指标研制与有效运动负荷效果评价。针对我国全民健身运动中安全事故频发的现状,开展了运动不足、运动过量的健康风险研究,在建立我国国民运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针对健康人群,构建了的运动不足与过量的评价标准和运动风险评估体系。3)不同人群的健身指导方案及效果评价方法的研制。针对国民参加体育锻炼科学性不足的问题,建立了具有国情特色的国民科学健身理论,开发与研制了适合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肥胖、高血压、Ⅱ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 7大类人群、57 套科学健身干预方案,并结合健身过程中的跟踪观察,构建了不同健身方法体系与健身效果的评价标准,为在全国范围

内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提升国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科学性、针对性提供技术支撑。4)运动促进健康的机理研究。通过在全国部分地区的抽样调查和实证研究,研制了体育锻炼心理效益测评工具及参考标准。 该研究成果已在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部分省市的单位、学校、社区等相关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为保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 该成果推荐材料内容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填写内容符合要求并已按要求进行了公示,结果无异议。对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条件,国家体育总局同意推荐该成果为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四、项目简介 《运动健身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是以制约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出发点,按照“实践-创新-再实践”的总体思路,以国民运动健身关键技术为突破口,针对国民科学健身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实践中推广应用,为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主要科技创新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体质健康评价指标与方法的研制。针对我国实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实际需求,开发与研制了包含身体成分、心肺耐力、肌肉力量、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五要素”的国民体质健康评价指标、测量技术与评价标准等,完善了与体质相关的健康评

大数据技术研究综述

大数据技术研究综述 摘要: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 产业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革命。文中介绍了大数据的概念、典型的4“V”特征以及大数据的关键技术,归纳总结了大数据处理的一般流程,针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如MapReduce、GFS、Hadoop以及NoSQL等,介绍了基本的情况。最后,本文对大数据时代做了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处理技术;云计算

当人们还在津津乐道云计算、物联网等主题时,一个崭新的概念——大数据横空出世。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产业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革命,对国家治理模式、企业决策、组织和业务流程,以及个人生活方式等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大数据的挖掘和应用可创造出超万亿美元的价值,将是未来IT 领域最大的市场机遇之一,其作用堪称又一次工业革命[1]。 我们身处数据的海洋,几乎所有事物都与数据有关,环境、金融、医疗……我们每天都在产生数据,打电话、发短信、进地铁站安检、进办公楼刷卡、在QQ 上聊天、上淘宝网购物……大量数据实时地影响我们的工作、生活乃至社会发展。数据成为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同样重要的战略资源,引起了科技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 1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本身就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提及大数据很多人也只能从数据量上去感知大数据的规模,如:百度每天大约要处理几十PB 的数据;Facebook 每天生成300 TB以上的日志数据;据著名咨询公司IDC 的统计,2011年全球被创建和复制的数据总量为1.8 ZB(1021) ,但仅仅是数据量并不能区分大数据与传统的海量数据的区别。在2008年《Science》杂志出版的专刊中,大数据被定义为“代表着人类认知过程的进步,数据集的规模是无法在可容忍的时间内用目前的技术、方法和理论去获取、管理、处理的数据”[2]。 大数据不是一种新技术,也不是一种新产品,而是一种新现象,是近来研究的一个技术热点。大数据具有以下4个特点,即4个“V”: (1) 数据体量(V olumes) 巨大。大型数据集,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 (2) 数据类别(Variety) 繁多。数据来自多种数据源,数据种类和格式冲破了以前所限定的结构化数据范畴,囊括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 (3) 价值(Value) 密度低。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仅仅一两秒钟。 (4) 处理速度(Velocity) 快。包含大量在线或实时数据分析处理的需求,1秒定律。最后这一点也是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车联网、手机、平板电脑、PC以及遍布地球各个角落的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无一不是数据来源或者承载的方式。

“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5 “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 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等规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9年度项目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以高速精密重载智能轴承、高端液压与密封件、高性能齿轮传动及系统、先进传感器、高端仪器仪表以及先进铸造、清洁热处理、表面工程、清洁切削等基础工艺为重点,着力开展基础前沿技术研究,突破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提升基础保障能力。加强基础数据库、工业性验证平台、核心技术标准研究,为提升关键部件和基础工艺的技术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本专项的实施,进一步夯实制造技术基础,掌握关键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先进传感器和高端仪器仪表的核心技术,提高基础制造技术和关键部件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交通、航空航天、数控机床、大型工程机械、农业机械、重型矿山设备、新能源装备等重点领域和重大成套装备自主配套能力, —1—

强有力地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 本重点专项按照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要求,从基础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三个层面,围绕关键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先进传感器、高端仪器仪表和基础技术保障五个方向部署实施。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8—2022年)。 2019年指南在五个方向,按照基础前沿技术类、共性关键技术类和应用示范类,拟启动不少于28个项目,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约4.5亿元。为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投入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的技术创新,在配套经费方面,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1:1;应用示范类项目,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2:1。 项目申报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1)的研究方向申报。每个项目拟支持数为1~2项,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必须涵盖二级标题下指南所列的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基础前沿技术类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4个,项目参研单位不超过6个;共性关键技术类和应用示范类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项目参研单位不超过10个。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中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 指南中“每个项目拟支持数为1~2项”是指:在同一研究方向下,当出现申报项目评审结果前两位评价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的情况时,可同时支持这2个项目。2个项目将采取分两个阶段支持的方式。第一阶段完成后将对2个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评—2—

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04 何维坤 云计算被认为是继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又一次重大变革,其通过虚拟化有效地聚合各类资源,通过网络化按需供给资源,通过专业化提供丰富的应用服务,这种新型的计算资源组织、分配和使用模式,有利于合理配置计算资源并提高利用率、降低成本、促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计算。云计算发展的技术基础主要包括互联网、网络计算、虚拟化技术、服务计算,以及按需付费机制。其目的是为用户提供基于虚拟化技术的按需服务,提供形式主要分为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依据底层基础设施提供者与使用者的所属关系,云计算平台可以分为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对于大数据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定义,目前最为普遍的定义就是“用传统方法或工具不能处理或分析的数据”。大数据具有大量、速度快和多样性三大特征,这些特征是传统数据处理方法和工具所无法胜任的。 云计算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云平台服务优化管理技术。服务优化管理是提高云平台服务质量和平台性能的关键问题。其关键技术包括:云服务资源管理,研究物理机、虚拟机与虚拟集群的按需管理和分区隔离机制;云任务管理,研究云计算任务的分类、高效调度、负载平衡、功耗管理与容错等;云数据管理,研究大规模结构化、非结构化和多媒体数据的建模、组织、存储、操纵、检索、备份和保护以及数据服务技术;应用行为分析与系统测评,研究云计算负载刻画、云任务运行监控与云系统评测的度量方法和基准程序集合;云安全及隐私保护,研究支持不同用户的功能、性能和故障隔离,支持用户身份和用户数据的隐私保护,提供政府监督管接口等; 2.云计算应用构建与集成技术。云计算应用构建与集成技术是为行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关键。关键技术包括应用服务化、应用虚拟化、应用服务集成技术; 3.云计算应用系统持续运行技术。为了支持企业的关键业务,云计算平台应用系统的持续运行是基本需求,因此需要研究云计算应用系统的持续运行技术,

“云计算与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及应

“云计算与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及应 用” 巨大主题专项申报指南 云计算与大数据是支撑智能化发展的严重技术领域,结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和《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以及《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等文件要求,根据我市相关产业创新发展的实际需求和云基础设施条件,现启动实施“云计算与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巨大主题专项,布局一批重点研发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服务等严重领域实现智能化引领,逐步提升资源汇聚、数据收集、存储管理、分析挖掘、安全保障、按需服务等能力,促进我市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达到国内乃至国际优秀水平。 1.面向智能终端的大数据云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研究内容:研发面向海量智能终端的大数据管理和开放服务云平台,为典型行业智慧应用提供支撑。研究海量智能终端的数据并发接入、异构协议自动转换技术;研究海量大数据的管理和可视化技术;研究海量图片和大视频文件高效存储技术,物联网图片、视频分析技术;研究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物联网数据融合技术;研究优秀的多源异构信息融合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大数据分析模型的云端实现,构建云计算模型库;研究智能边缘计算交互技术、用户可自定义的数据抽取技术、时序数据的模型训练、推断及分析;研究基于微服务架构体系的基于组件的设备管控和数据分析服务;实现若干典型行业的应用验证。 考核指标:云服务平台:支持主流通信协议接入,包括但不限于WIFI、ZigBee、BLE、3G、4G、NB-IoT;支持设备接入协议解析,包括但不限于HTTP、MQTT、Modbus、LWM2M;设备寻址和控制响应时间≤3s;单前置机并发:≥1万;智能终端设备接入量≥1亿;数据存储量≥100亿条;图片文件存储量≥10亿个;图片、视频分析能力≥1000帧/秒。

Web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分析和关键技术研究-毕业报告

南开大学成人高等教育专升本毕业报告 学号: 姓名: 学院:现代远程教育学院 学习中心: 教学站: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完成日期:

专升本毕业报告要求 毕业报告写作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毕业报告写作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在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使之进一步理解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专业理论素质,同时也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独立工作能力的综合考核。因此,要求全体学生必须严肃对待、认真按要求独立完成,严禁抄袭、弄虚作假。毕业报告被评定为抄袭的,写作无效,成绩一律按不及格记录。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毕业报告 1.Web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分析和关键技术研究 2.移动APP软件开发关键技术研究 3.微信公众号服务平台开发技术研究 4.数据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 5.GIS软件开发关键技术研究 6.动态图表开发技术研究 7.数据挖掘关键技术研究 8.个性化推荐算法研究 9.自然语言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10.计算机视觉关键技术研究 11.软件测试方法研究 12.5G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13.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 14.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15.局域网搭建关键技术研究

16.虚拟现实关键技术研究 17.社交网络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18.SEO搜索引擎优化技术研究 19.大数据分析关键技术研究 20.数据库关键技术研究 二、毕业报告写作要求 毕业报告题目应为专业教师指定题目,正文最少分三段撰写,要求内容充实,主题明确,层次清晰,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文字准确流畅。 毕业报告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所学专业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毕业报告写作格式要求 1.要求学生必须按学院统一格式的编辑模板进行排版,毕业报告封面的字体和字号编辑模板已经设好,学习中心、专业和学号要求填写全称,且要求准确无误。 2.毕业报告正文字体要求统一使用宋体,小4号字;页边距采取默认形式(上下2.54cm,左右 3.17cm,页眉1.5cm,页脚1.75cm),行间距取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5);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页码打印在页脚的中间。 3.论文字数要控制在5000-6000字; 4.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 1. (1)。

数字化智能化印刷机械关键技术与装备

附件1: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数字化、智能化印刷机械关键技术与装备” 课题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加快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印刷机械关键技术与装备,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的“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大幅度提高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全面提升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以及优先发展“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的重要体现,是推动我国印刷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我国印刷工业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技术发展要求的重要技术支撑。 “数字化、智能化印刷机械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围绕我国书刊、报业、包装装潢、商业印刷业急需的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突破一批制约我国印刷装备制造业发展、对行业产品升级换代和技术进步具有带动性强、辐射面大的相关关键共性单元技术和数字化、自动化高档印刷技术装备,建立相应的产、学、研创新平台和研发队伍,提高我国数字化印刷技术与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打破国外高档印刷装备的市场垄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项目的总体目标是,攻克一批数字化与自动化印刷装备的关键共性单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软硬件产品;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与自动化高速单张纸多色胶印机、报业用卷筒纸胶印机、商业卷筒纸胶印机、大型高速凹版印刷机等一批高档印刷技术装备;以项目为牵引,形成以骨干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核心的数字化印刷技术与装备“产、学、研”创新研究平台和团队。 二、课题指南 课题1:数字化、自动化印刷机械关键共性单元技术研究 (一)研究目标 重点围绕印刷行业对高档数字化、自动化印刷技术与装备的迫切需求,开展数

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2 “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 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为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部署,按照《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要求,科技部会同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等部门及上海市科委等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共同编制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紧紧围绕海洋高新技术及产业化的需求,将重点突破全海深(最大深度11000米)潜水器研制,形成1000-7000米级潜水器作业应用能力,为走进和认识深海提供装备。研制深远海油气及水合物资源勘探开发装备,促进海洋油气工程装备产业化,推进大洋海底矿产资源勘探及试开采进程,加快“透明海洋”技术体系建设,为我国深海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技支撑。 本专项执行期从2016年至2020年,2016年第一批重点围绕全海深(最大工作深度11000米)潜水器研制及深海前沿关键技术攻关,深海通用配套技术及1000-7000米级潜水器作业及应用能力示范,深海能源、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三个方向启动了“全海深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锌银电池研究”等41个项目。2017年(第二批)拟针对以上方面继续支持23个项目,国拨经费概算约4亿元。 本专项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4年。对

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项目,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6个,项目参加单位总数不超过10个。 本专项2017年(第二批)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 全海深(最大工作深度11000米)潜水器研制及深海前沿关键技术攻关 1.1 深海装备耐压结构体及材料耐压特性及评估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大型深海装备的耐压结构体,开展钛合金等材料高压蠕变特性对耐压结构的影响、耐压结构可靠性分析、疲劳寿命评估等技术研究,建立深海装备耐压结构安全性评估标准和规范体系。 考核指标:建立深海装备耐压结构安全可靠性评估方法、相关标准和规范,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4500米载人潜水器和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等深海装备耐压结构体出具安全可靠性评估报告。 1.2 全海深无人潜水器(ROV/AUV)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全海深ROV非金属铠装脐带缆及万米级动力及信号传输技术并开展试验;研究全海深AUV双向高速水声通信定位、智能安全作业等关键技术。

再制造关键技术与设备

再制造关键技术与设备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 当前相关企业的积极性很高,希望尽快使再制造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报告在回顾再制造基本理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维修工程与再制造工程的技术特点(工艺、设备、材料、标准、质量检测、寿命评估),以及再制造工程的关键技术及设备。 再制造与维修的区别 1.再制造的定义 再制造是相对于制造而言,是指以设备全寿命周期理论为指导;以废旧设备实现跨越式提升为目标;以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环保为准则;以先进技术和产业化生产为手段;进行修复、改造、升级废旧设备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或工程活动的总称。 2.再制造的特征 再制造后的产品质量和性能应不低于(达到或超过)新品;再制造产品不是二手产品,应视为新品。 3.再制造分类 1)恢复性再制造。主要针对达到物理寿命和经济寿命的设备,把有剩余价值的废旧零部件作为再制造毛坯,采用表面工程等先进技术进行加工,使其尺寸和性能得以恢复。 2)改造升级性再制造。主要针对已达到技术寿命的设备,通过技术改造、局部更新,特别是通过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改善和提升设备技术性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环境污染。 3)综合性再制造。既恢复性能又改造升级。 4.再制造与维修的关系及区别

5.维修与再制造工艺特点 维修与再制造、拆解、清洗、检测、采用工艺及验收标准 6.维修工程、表面工程与再制造工程涵与发展维修工程:维修是指为使产品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所进行的全部活动。包括维护保养、修理、改进、翻修、检查以及状态的确定等。常用手段包括换件、堆焊、机械加工等。 表面工程:表面工程是指经表面预处理后,通过表面涂覆、表面改性或表面复合处理,改变固体金属表面或非金属表面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形态和(或)应力状态,以获得所需要表面性能的系统工程。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项目编号:2011BAF11B00)课题申报指南【模板】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项目编号: 2011BAF11B00) 课题申报指南 一、指南说明 本项目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等文件精神,重点围绕机电产品行业,开展绿色设计技术,绿色回收拆解与资源化技术与装备、产品及零部件再制造技术与装备、绿色制造共性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典型产品、工艺和重点装备,实施具有示范作用的应用工程,促进和发展我国绿色制造的技术体系和自主创新能力。 本项目拟设置课题10个。见下表:

项目实施年限为2011年1月—2013年12月。 本次公开发布的课题申报指南,通过评审选择课题承担单位。 二、申报条件 1、对课题承担单位的要求 (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资或内资控股的生产企业、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等均可申报,不接受个人申报; (2)申报单位成立时间在2008年1月1日(含)之前; (3)申报单位须是相关领域的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具备较强的研究开发能力、良好的运行管理机制,能够提供足够数量的配套资金和相关的配套条件,单位财务状况良好。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 (4)申报单位应按照指南的要求提供相应的配套经费证明; (5)过去三年内申报单位在申报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不良信用记录; (6)在本项目的课题申报中,同一法人单位最多牵头申报1项、参加1项;或参加课题申报不超过2项(含2项)。 2、对课题负责人的要求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年龄不超过55周岁(195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3)具有副高级(含)以上职称; (4)每年(含跨年度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3个月; (5)过去三年内在申报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不良信用记录; (6)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以及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在研项目的课题负责人,不得作为本次申报的课题负责人; (7)所有参与课题申请人员均不得参与两项以上本项目课题的申报,且只能主持申报一项本项目课题; (8)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不得参与课题申报。 三、申报资料要求 1、课题申报单位须规定时间内提交下列申报资料,并按顺序装订: (1)申请函(格式见附件1); (2)《课题申报书》(格式见附件2),可从科技部网站(******/)上直接下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