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中村改造和新民居建设对比分析完整版

城中村改造和新民居建设对比分析完整版

城中村改造和新民居建设对比分析完整版
城中村改造和新民居建设对比分析完整版

河北省廊坊市城中村改造项目

城中村定义:泛指都市里的村庄。从狭义上说,城中村是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从广义上说,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

1.城中村改造项目申报审批流程和规划方案上报流程

2.项目审定后实施流程

3.城中村改造项目中标企业享有的优惠政策

①、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集体建设用地,依法可以一次性转征为国有建设用地。

②、城中村改造项目中安置村民回迁住房所占用土地和其他改造项目所占用土地出让金的80%用于房屋拆迁补偿支出,其他改造项目所占用土地出让金的20%用于补偿被改造村民的社会保障支出。

③、城中村改造项目涉及收取的土地出让金,优先用于城中村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免予缴纳;其他建设项目,减半收取。

4.城中村改造项目拆迁补偿政策

(1).办理拆迁许可证: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房屋拆迁人,应当向市拆迁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实施拆迁。城中村村(居)民委员会具体负责城中村改造房屋拆迁工作。

(2).拆迁补偿对象:城中村改造项目用地范围内拆迁补偿的对象为合法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地上附着物的所有者。被拆迁物设置了租赁、抵押和担保法律关系的,不影响拆迁工作进行。有关补偿问题由当事人协商后以书面形式确定。

(3).拆迁补偿方式:可以实行货币补偿,也可以实行房屋产权调换。

(4).房屋补偿办法:①.城中村村民住宅房屋享有补偿权力的面积为合法房屋所有权证证载面积;②.没有房屋所有权证的,按合法土地使用证证载面积的70%~75%计算;③.同时具有合法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证的,以计算面积大的为准;④.对于住宅房屋未经批准擅自改变用途的,仅认定为住宅房屋进行住房安置;⑤.实行房屋调换的,住宅房屋补偿基准面积为l 40平方—150平方米(住宅房屋享有补偿权力的面积小于补偿基准面积的,可以按照成本价格购买差额面积;享有补偿权力的面积超过补偿基准面积的,超出的部分以货币形式补偿)。

(5).违章建筑拆除办法:超过批准期限或者虽未规定期限但已使用2年以上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根据其已使用的年限和市场评估价格,给予适当补偿。(6).签订拆迁协议:拆迁补偿应当由拆迂人与被拆迂人依法签订拆迂补偿协议。

5.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城中村改造情况

固安县旧城改造实施程序

固安县旧城改造鼓励政策

①.旧城改造范围内的集体建设用地一次性征转为国有建设用地。

②.旧城改造项目中居(村)民按合法占地面积回迁占用的土地,土地出让金全额收缴后,除上解及预留基金部分外,在15个工作日内全部拨付项目单位,用于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支出;改造项目中居(村)民住宅区(含商业)范围内其他用地,土地出让金全额收缴后,除上解及预留基金部分外,在15个工作日内80%拨付项目单位,用于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支出。

③.旧城改造项目涉及的其他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安置村民回迁住房的建设项目,免予缴纳;其他建设项目,减半收取。

④.旧城改造项目涉及的回迁安置住房,不超过原住房或原

占地合法面积的,回迁户免缴契税,超出部分按规定征收契税。

6.“城中村”土地权利现状包括土地所有权状态和土地使用权状态两者情形

(1).“城中村”土地的所有权状态的分类

①.已“撤村建居”,土地被国家全部征用,农民不再享有集体土地所有权,村已经被城市完全包围,原农民已全部转为居民,只是保留着农村传统的生活习惯。这是通常所说的广义上的“城中村”,它经过改造已融入城市之中,不再是“城中村”改造的对象。

②.正在“撤村建居”。土地大部分被征用,土地所有权部分属于国家所有,部分属于集体所有,但原农民未转为居民。

③.尚未“撤村建居”,但已列入城市框架范围,土地全部仍属于集体所有。后两种村的情形是狭义上的“城中村”,是通常所说的要改造的“城中村”。

(2).“城中村”土地使用权状态

“城中村”现实存在的情形:①大量的违章违规建筑存在,而没有任何规划与建设部门的批准;②存在大量乱占、乱圈地现象;③非法租赁土地;④以土地入股开办各种实业;⑤用集体土地抵押贷款⑥用集体土地进行非法的房地产开发、经营等。由于“城中村”集体土地的边缘性、稀缺性、区位性、固定性,多样性,复杂性以及相比较于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低廉性,是它拥有旺盛的需求市场,土地使用权的差别使“城中村”得以客观存在。

7.城中村发展的隐患

“城中村”另外一种情况: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城市化速度快速推进,但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特别是对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了所谓“城中村”现象,即是指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这里是外来人口的主要居住区,生活与生产设施比较简陋,治安状况较差,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隐患。

“城中村”在全国各个城市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做好“城中村改造”可以采取因地制宜的办法,结合各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方案,依照程序实施,切实的改善城中村居住者的生活环境以及城市发展的完整规划才是最终的目的。

附件二:

河北省固安县新民居示范村建设

新民居建设定义:新民居建设即农村新民居建设,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增进农民福祉的一件惠民大事,对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河北省建设新民居示范村政策的提出:“各设区市国土资源局、农工委(部),各扩权县(市)国土资源局、农工委(部):为认真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新民居建设示范工程,回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切实解决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问题”摘自——冀国土资发[2009]9号

政策措施

1.强化规划引导

在新民居建设工作推进中,要把规划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品位,切实发挥其龙头和先导作用。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为适应全省加快推进新民居建设的工作需要,各级财政都要视财力状况,积极增加农村新民居建设专项奖补资金数额。各级政府财政奖补资金,主要用于新民居示范村基础设施建设。

3.强化产业带动

推进新民居建设,必须以产业为支撑、农民增收为保障。要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编制好示范村产业发展规划。紧紧围绕新民居建设,完善村庄功能分区,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创业。

4.有效整合资源

各级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农村发展资金与项目的整合力度,集中力量解决农村新民居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切实发挥资金的整体效能。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或者设立专项的农村公益基金会,用于建设农村公益事业项目的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5.扩大金融信贷支持

省内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新民居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紧密结合农村建房特点,创新金融产品,改进金融服务方式,对示范村内符合条件的农户优先给予信贷支持。

6.加强村庄土地整理

新民居建设要充分利用村庄原有建设用地、空闲地和废弃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要把新民居建设与村庄土地整理有机结合起来,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统一规划、一并实施。积极鼓励通过多村联建、集中连片等模式,挖掘新民居建设节地潜力,同时有效解决新民居建设中的用地和资金来源。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

相挂钩”的政策,对通过村庄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整理节余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其余土地可作为土地置换指标,纳入年度增减挂钩实施计划,置换城镇建设用地,其土地收益主要用于示范村新民居建设。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对示范村进行开发建设,对企业先期投入资金按规划要求建设新民居及配套设施,以成本价或低于成本价供农民入住的,要在土地利用、项目立项等方面给予支持。

7.加强新民居建设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的指导和服务。

鼓励和引导示范村采用建筑节能技术,积极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最大限度地应用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和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展节能示范县试点工作。有关部门要按规定,切实减少农村新民居建设审批手续,减免相关收费。

8.新民居建设原则

①基本原则

a.政府引导,农民自愿

b.节约土地

c.采取“一村一议”的方式

②.用地原则

a.新村规划面积原则上控制在原村址面积的三分之二以内

b.农村居民以人均占地面积原则上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

c.居民建筑面积每户不宜超过250平方米

d.一户一宅

③.新民居设计原则

a.原则上以多层为主,二层叠拼为辅,严格控制平房。规划设计为独门独院的,每户占地面积要控制在《河北省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限定标准内;

b.建筑形式建筑密度容积率:2层35%0.6、多层35%1.1;

c.建筑基底面积应小于宅基地面积的70%;

d.层高不宜超过3米,底层层高不应超过3.5米。

1.固安县农村新民居建设示范村申报审批流程图

2.固安县农村新民居建设示范村项目审核资料清单

3.新民居示范村项目工程建设用地采取周转用地方式

摘自冀国土资发[2009]9号文件《关于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的指导意见(试行)》对建新拆旧的新民居建设示范工程,需要新占农用地的,可采取先占后补的方法周转使用。即:按新民居示范村村庄规划先行占用农用地进行建设,待村民搬入新居后,将旧村址复垦利用,复垦的耕地首先要补充新占的农用地。补充耕地面积应当是周转用地面积的1.2倍。周转用地不属于新增建设用地,不须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使用周转用地最多不超过50亩(整体搬迁的除外),使用年限为3年至4年。

(1).采取周转用地方式申报程序

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使用周转用地数量由省国土资源厅核定。

申请使用周转用地以县(市)为单位,可分期申请。使用周转用地要先征得被占地村民的同意,由需要使用周转用地的示范村村民委员会向县级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县级国土资源局依据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的示范村村庄规划、新民居建设改造方案等,测算各示范村周转用地规模并汇总(周转用地规模原则上按首期工程开工占地面积核定),拟定周转用地使用、归还和村庄规划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方案(以下简称规划衔接方案),连同其它申请材料一并逐级报设区市人民政府同意后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申请,扩权县(市)可直接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申请(2).采取周转用地方式申报内容

周转用地范围、归还和“规划衔接方案”需包括以下内容:

①各示范村基本情况。村庄总人口数,土地总面积,耕地面积,原村址占地面积;

②建新拆旧计划。新村规划占地面积,建筑物平面和空间布局(层高、户型设计计等),申请使用周转用地面积、地类,节余出土地面积及利用计划(复耕面积、调剂为其它建设用地面积、拟置换到城镇的建设用地位置和面积,村庄发展预留地面积,新民居建设工程进度安排表;

③建设用地复垦方案、周转用地归还承诺时限等;

④标有示范村新、旧村址和周转用地位置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及设区市或扩权县人民政府出具的规划衔接说明。

(3)采取周转用地方式申报材料

申请使用周转用地需要报送以下材料:

①县级国土资源局申请;

②设区市、县级人民政府意见;

③被占地村民的意见;

④示范村委会意见;

⑤周转用地勘测定界报告和图件;

⑥周转用地使用、归还和“规划衔接方案”;

⑦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的示范村村庄规划图。

(4)采取周转用地方式的基本要求

一是经批准核定的周转用地要到期归还。到期不能归还的,按使用周转用地的2倍扣减示范村所在市、县下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

标。

二是县级国土资源局要按照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建设用地周转使用、归还和“规划衔接方案”,实行“台帐管理、封闭运行、到期归还”,做好新民居建设供地服务和建设用地复垦工作,保证复垦耕地质量。自批准周转用地之日起,每年向省国土资源厅书面报告使用情况。

旧村址复垦验收工作由省国土资源厅或由省国土资源厅委托设区市国土资源局负责。省国土资源厅对各地周转用地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对运作不规范的要进行纠正。

(5).新民居建设坚持“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政策

对通过村庄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整理节余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归还周转用地后新增的耕地,可作为土地置换指标,置换城镇建设用地。置换指标可以有偿使用。对于节余的土地符合城镇规划的,经批准可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其土地收益主要用于新民居建设。

(6).新民居示范工程土地开发利用的方式

①.可采取城乡建设项目捆绑运作方式,将农村新民居建设项目与城镇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地块进行项目捆绑,企业通过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取得新民居建设开发权和城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企业先期投入资金按规划要求建设新民居及配套设施,以成本价或低于成本价供农民入住,形成企业下乡支农然后进城获利

的土地运作模式。

②.村集体与企业合股开发,通过新民居建设节余出的建设用地,示范村集体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实行以地入股就地招商引资,发展新的产业项目,壮大集体经济。

(7).河北省农村新民居建设政策

①.新民居建设过程中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使用说明

在新民居建设中,要将旧村址复垦为耕地,归还周转用地、留足农村发展用地后,其余部分可作为土地置换指标,转换城镇建设用地。土地置换指标,也属于先占后补性质,待周转用地使用、归还方案经批准后即可使用,不需要等旧址复垦验收后使用。置换城镇建设用地的要依法办理土地征收手续。

②.土地置换指标的使用数量、范围、方向等方面的要求

置换指标的使用,每年不超过三分之一。置换指标可以有偿转让,原则上县域范围转让。对确需在市区市范围内进行置换的,必须经省政府批准。置换指标的使用要把握好用地结构和比例,统筹安排房地产开发、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和其他产业项目用地。房地产开发项目中,要有一定比例的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中小户型普通商品房。新民居建设节余出来的土地,不能用于“小产权房”。

③.土地置换指标的归还

因土地置换指标属于先占后补性质,所以使用土地置换指标要按使用数量到期归还。有于归还置换指标的土地,是旧村复垦后节

余出来的土地。土地置换指标归还的期限同时也是旧村址完成复垦的期限,在批准周转用地使用、归还方案之日起4年内归还。到期不能复垦归还的,按置换建设用地面积的2倍扣减示范村所在设区市下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同时,置换到城镇的建设用地所在设区市、县(市)还必须补交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

④.新民居建设中腾出的土地建设商品房

按照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允许占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建商品房。需要在新民居建设中节余出来的土地上建设商品房的,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要依法办理土地征收手续,并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

(8).河北省新民居建设补偿安置政策

一.搬迁补偿安置的方式及标准:搬迁补偿方式实行产权置换或货币补偿两种方式,由村民自行选择。

1.产权调换方式

(1)宅基置换。根据《河北省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规定:农村村民实行一户一处宅基地制度,人均耕地一千平方米(1.5亩)以上的平原县(市),每处宅基地不得超过233平方米。被搬迁户合法宅基(233平)范围内,按1:0.45置换砖混结构楼房(置换框架结构楼房按砖混结构楼房的1:0.85计算,下同),一套住宅超出宅基面积的,超出部分按1:0.4置换。宅基面积确定以《宅基证》为准,证外面积宅基归村集体所有,不予置换。

(2)一户多宅。对一户多宅的(指有合法宅基证的),只允许其中一套执行以上标准,第二套按以上标准折算置换面积后另乘以90%置换;第三套按以上标准折算置换面积后另乘以80%置换;第四套按以上标准折算置换面积后另乘以70%置换。一户多宅无《宅基证》或超出宅基未办理《宅基证》的,但经村委会批准统一安置有书面协议的按地价90元/平方米给予补贴,地上建筑按委托评估价给予补偿。

一户多宅无《宅基证》或未经村委会批准私自占用村集体宅基或证外强占宅基,都属于非法行为,原则上不予补偿,地上建筑物也应限期自行拆除,期内自行拆除的可给予40元/平方米的垃圾清运费。(3)凡在2009年7月31日之后,将户口迁入本村的、办理《宅基证》的、抢建民房的都视为非法,不享受上述政策。

2.地上房屋货币补偿

货币补偿方式参照“一拆两改大会战突击月”指挥部《冀州市城区拆违和旧居住区、城中村改造补偿安置标准》执行,另外可享受搬迁费的补偿。 (1)、居民合法宅基地范围内的房屋,结合房屋结构、成新标准,按照有关法规聘请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评估公司评估确定,给予货币补偿; (2)居民有证合法的宅基地地上建筑物补偿各种不同结构建筑物2008年的重置价为:框架结构楼房800元/㎡;砖混结构平房450元/㎡,楼房600元/㎡;砖木结构平房400元/㎡,楼房450元/㎡;砖坯草房350元/㎡;土坯草房300元/㎡;简易房50元/㎡。上述标准结合成新计算。最后补偿价格依据评估机构评估结

果为准。其他建筑物及地上附着物的补偿以评估结果为准。

二.回迁安置政策

(1)原则上只有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村民)并且有合法宅基地的,才能享受住房安置待遇。村民安置住房的建设,由市国土局、建设局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相对集中的原则进行选址,建设局提出规划设计要求,市政府组织统一进行建设。

(2)村民所置换楼房结构为砖混结构或框架结构,楼层设计为“6+1”式、11+1式等结构楼房。简装交房(门、窗、内墙、地面、水电暖),户型分90 平方米-130 平方米左右。①楼房面积可以与储藏间、车库置换,置换面积为:1平方米楼房置换内储藏间1.36平方米、置换外储藏间1.24平方米、置换车库0.57平方米。②居民住房按以上标准折合楼房面积后,楼层选择按以下比例系数执行:2、3层按1:

0.9置换;1、4层按1:0.96置换;5层按1:1.15置换;6层按1:

1.25置换,置换高层楼房标准另行确定。

(3)按照“一户一宅”总体原则,被搬迁人在折算置换楼房面积后,无论该户有几处合法宅基,最多安置面积不得超过160平方米,超出部分一律按安置楼房成本价退款。超出置换面积部分按市场价购买。(4)村民选楼排号。具体办法由各村委会制定,市指挥部备案,原则上一户多宅的按每户一套优先选房。

(5)搬迁补助一次性补偿每户600元。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城中村改造有关政策的补充意见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城中村改造有关政 策的补充意见 并政发〔2005〕30号 颁布时间:2005-11-29发文单位:山西省太原市人民政府 各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经济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快城中村改造进程,现就有关政策,提出如下补充意见。 一、土地政策 根据国务院法制办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条第(五)项:“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的解释,《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中村改造的意见》(并政发〔2003〕10号)第三条第(三)项土地政策修改补充为: (一)城中村村民全部转为城市居民后,在其所剩余的少量集体土地全部核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书的基础上,依照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办理征收审批手续,转为国有土地。拟征收的集体土地中有农用地的,应依照法律规定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再办理土地征收手续。征收集体土地中有城市规划道路、绿化带等公共用地的,由用地单位按有关规定,负责代征土地费用和其地上原有建筑物、构筑物拆迁安置 费用。 (二)集体土地依法征收为国有土地后,留给村民的生产、生活用地由转制后的集体股份制经济组织按原用途继续使用,并依法办理土地登记手续。按市政府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组批准的改造方案和规划部门批准的具体建设项目,对进行拆迁改造的用地逐个以协议方式出让给转制后的集体股份制经济组织;暂不进行拆迁改造的,待拆迁改造时再依法办理土地出让手续。 (三)城中村在土地条件许可的前提下,根据城中村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市政府确定的人均用地标准,留给转制后的集体股份制经济组织的发展用地,用于转制后村民的生活、生产、就业安置。 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城中村改造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并政发〔2004〕29号)相关政策第二条:“城中村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在有剩余土地的前提下,按每人133平方米控制,包括居住、公共设施、预留生产发展用地、道路交通、绿化等用地”,修改补充为: 人均133平方米建设用地,应包括其安置村民住宅用地、小区级公建用地、道路用地(道路红线30米以下)、小区级及以下配套公共绿地、预留的生产发展用地。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益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城市公共绿地、城市道路(道路红线30米及以上)及两侧绿化用地不计入人均133平方米建设用地中。除此之外,城中村改造非农户房屋拆迁改造人均安置用地为30—50平方米,其中包括住宅、配套公建、道路、绿地、为实施改造的资金筹措开发用地。 三、改造规划编制及审批

城中村改造建设规划问题及解决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54669549.html, 城中村改造建设规划问题及解决策略 作者:朱爽 来源:《消费导刊》2016年第09期 摘要:按照省、市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的总体部署,双桥区从服务全市改革发展大局的高度,高效完成了城中村改造、“四纵五横”路网拆迁、外八庙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及城郊村改造等工程的拆迁任务,有效保证了全市重大专项工程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 避暑山庄外八庙周边形成的自然村落建筑布局结构混乱,基础设施缺失,环境卫生、消防安全等问题突出,与周围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影响了风景名胜和城市整体面貌。为更好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还原古城风貌、恢复历史风韵,市政府启动了外八庙周围环境整治及城郊村改造,工程因拆迁而涉及的村民安置房建设是 项重大民生工程。治理范围涉及我区狮子沟镇的5个行政村、4个社区和普宁寺门前片区(五村六片四社区),拆迁6063户,15564人。项目拆迁房屋建筑总面积136.91万平方米。 就北区回迁房建设实际情况看,按照协议到2013年底拆迁村民应全部实现回迁,但到目前,还没有一处回迁房具备回迁条件,百姓反映极其强烈。回迁的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存在的重点问题 1.资金问题。我区回迁房建设资金主要是采取代建企业垫资的方式进行建设的,由于我区肩负100余亿元的债务,致使资金严重不足,不能及时拨付企业的工程款,最终形成了政府对代建企业巨额拖欠而直接影响了回迁房的开工建设。 仅外八庙五村回迁房建设(不含商业用房)债务总量达39.5亿元:(1)企业垫资1 5亿元;(2)后续工程款还需14亿元;(3)基础设施还需9亿元;(4)群众过渡费还需1.5亿元。巨额的资金缺口没有来源。 2.涉军问题。殊像寺村草庐沟、窑塞沟军分区靶场、普宁寺东侧等地块回迁房建设涉及到的军产问题,虽然均有双方认可的方案,但由于手续办理、与军方协调繁琐,进展缓慢,相关回迁房建设工程没有进度。 3.土地指标问题。城中村改造回迁房用地及联动商业开发用地指标需求量较大,但土地指标严重不足,公开出让地块土地指标欠缺,土地供求矛盾突出。

【常识】城中村改造基本流程(例)

规划——土地收储——拆迁——建设 一、规划:(申请-立项-审批) 1、申请: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提出城中村改造项目申请 2、立项:由市规划局会同市发改委、国土局、土地储备中心初步审查,符合条件的,由市规划局出具规划设计预条件,报市政府批准后由市发改委下达项目立项批复。 3、审批:城中村改造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会同市规划局组织编制,报市规委会审定。 二、土地收储: 1、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土地由市土地储备中心收储。 2、涉及集体土地的,由市土地储备中心会同各区政府办理土地征收申报手续。 3、城中村改造范围外的零星土地,因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需要,应当就近纳入城中村改造范围,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拆迁。 三、拆迁:

1、制定拆迁补偿安置方案: 对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房屋、人口等情况进行调查审核,制订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并实行三榜公示,由市建委会同市财政局、审计局、国土局、房地产局、规划局、公安局、监察局等部门予以复核确认。 2、集体债务审计: 城中村改造范围内土地依附的集体债务情况由区审计局审计、市审计局复核,经市政府批准后列入土地开发成本。 3、前期开发费用: 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土地熟化工作由各区政府组织实施,前期开发费用由市土地储备中心会同市建委、审计局等部门核定后支付。较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征地拆迁补偿安置费用由市土委会一次性审定,计入土地出让金总额,由开发建设单位支付,各区政府按期组织完成房屋拆迁。 4、编制改造用地供应方案: 城中村改造土地供应方案由市国土局会同市土地储备中心编制,报市土委会批准。拆迁安置房和公共设施用地按划拨方式供应,经营性用地按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供应。 5、进行城中村改造房屋拆迁补偿安置:

城中村改造基本流程

城中村改造基本流程(规划——土地收储——拆迁——建设) 一、规划:(申请-立项-审批) 1、申请: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提出城中村改造项目申请 2、立项:由市规划局会同市发改委、国土局、土地储备中心初步审查,符合条件的,由市规划局出具规划设计预条件,报市政府批准后由市发改委下达项目立项批复。 3、审批:城中村改造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会同市规划局组织编制,报市规委会审定。 二、土地收储: 1、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土地由市土地储备中心收储。 2、涉及集体土地的,由市土地储备中心会同各区政府办理土地征收申报手续。 3、城中村改造范围外的零星土地,因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需要,应当就近纳入城中村改造范围,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拆迁。 三、拆迁:

1、制定拆迁补偿安置方案: 对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房屋、人口等情况进行调查审核,制订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并实行三榜公示,由市建委会同市财政局、审计局、国土局、房地产局、规划局、公安局、监察局等部门予以复核确认。2、集体债务审计: 城中村改造范围内土地依附的集体债务情况由区审计局审计、市审计局复核,经市政府批准后列入土地开发成本。 3、前期开发费用: 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土地熟化工作由各区政府组织实施,前期开发费用由市土地储备中心会同市建委、审计局等部门核定后支付。较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征地拆迁补偿安置费用由市土委会一次性审定,计入土地出让金总额,由开发建设单位支付,各区政府按期组织完成房屋拆迁。 4、编制改造用地供应方案: 城中村改造土地供应方案由市国土局会同市土地储备中心编制,报市土委会批准。拆迁安置房和公共设施用地按划拨方式供应,经营性用地按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供应。 5、进行城中村改造房屋拆迁补偿安置:

某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我村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编制了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第一章规划原则和目标 1、规划原则 (1)坚持“三大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充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把获取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又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坚持“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要把建设合理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合理的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找准发展的结合点。按照循环经济的的要求,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构筑生态家园。要做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确保生态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既要体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要突出前瞻性和先进性。在本村的各个项目的设计中,都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搞好建设规划和设计蓝图,体现地方特色。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按照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要求确定近、远期的实施目标分解落实。遵循可执

行性、可操作性原则,突出重点,分布实施。 2、规划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产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目标,广泛动员,全面发动,逐步把XX村传统产业改造成为具有持久竞争力和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产业,把XX村建设成为拥有现代文明生活的新型农村,把XX村农民培养成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XX村建设成为村民、集体双富,物质、文化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章村庄建设规划 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中心,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强调全村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排水系统、绿化系统与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为村民营造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息之地。 1、功能布局 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庄用地布局规划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2、住宅规划

于沧州市农村新民居建设的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市新农村样板房建设的工作目标和市长刘学库同志关于新农村样板房建设的批示精神,8月14日,市政府督查室、市建设局组织有关建筑设计、质监、节能专家一行10人,深入到黄骅白庄村、八里庄村,青县双庙堤二村、大鹁鸽留村以及献县小屯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听取了样板村样板房建设的工作汇报,了解了样板房建设的进展情况,与村干部一起探讨、研究了样板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总结分析了样板房建设的典型经验和推广价值,实地解答了样板房建设中的有关设计、质量、技术、安全、节能等政策要求,对今后的样板房建设提出较为合理的建设性意见,具体情况如下。 一、目前我市样板村样板房建设的基本情况 1、黄骅市旧城镇白庄村:全村人口1500人,220户,按照白庄村整体规划分三期对全村进行改造。第一期建设24户联排住宅及84户多层住宅,户型选用《河北省村镇民居设计方案》,使用了一些新型节能材料,墙体采用多孔砼砌砖,门窗采用塑钢中空玻璃,每户均安装了太阳能,实行统一地热采暖,统一天然气供应。现在白庄村样板房建设已全部竣工,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也全部完工,村民将陆续搬入新居。 2、黄骅市羊二庄镇八里庄村:全村人口2000人,426户。这次样板房共设计61套联排住宅,分A、B、C三种户型,选用《沧州市新民居住宅设计图集》方案。现在八里庄已完成了场地填埋清理、规划设计和建筑施工图设计,近期可开工建设。 3、青县城关镇双庙堤二村:全村人口203人,60户,住宅相对分散。这次样板房建设将对全村进行改造,利用原有坑塘、麦场及闲置可建设用地建设联排独院式居民小区,设计选用《沧州市新民居住宅设计图集》方案。该村已完成拆迁和施工图设计,近期可开工建设。 4、青县金牛镇大鹁鸽留村:全村人口2338人,586户。按照全村整体规划,分三期计划利用五年时间将全村改造完毕。第一期计划建22户二层独院居民小区及120户多层住宅。墙体采用多孔砼砌砖,门窗采用塑钢中空玻璃,用沼气集中供气。户型借鉴《燕赵新民居》及《河北省村镇民居设计方案》。现在22户2层住宅已全部封顶,120户多层住宅已完成地基处理,预计年底可全部竣工。 5、献县河街镇小屯村:全村人口3200人,800户。按照村庄规划,利用三年时间分三期建设17栋多层住宅,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第一期按照样板房的设计要求年初开工,建设6栋,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共计282户。现已完成主体施工,进入内装修及公用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预计11月份可全部竣工。样板房工程全部采用国内新型建筑节能材料以及沼气池、地源热泵等新技术。 二、样板房建设典型经验推广价值分析 1、样板房建设整合了土地资源,节约了用地,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从以上5个村的样板房建设看都是统一用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都是将分散的住宅改为多层住宅,充分利用了空间。以小屯村为例,目前老村总占地面积约为1650亩,而新村改建后,仅占用240亩土地,可节约用地1410亩,这些土地一部分可复垦发展农业生产,一部分可开发招商引进工业项目,解决大批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样板房示范工程改善了老百姓的居住环境,使村庄整体面貌得到有效改观。开展样板村样板房示范工程,通过政府引导,科学规划改变了传统的建筑模式,老百姓可按规划要求统一建设,样板村都设计了学校、卫生院、养老院、健身广场等公共场所;对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亮化,改变了过去布局分散,外观面貌缺乏特色、陈旧等问题,特

新农村建设中民居特色的保护与传承

新农村建设中民居特色的保护与传承 摘要:新农村建设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的进行,这对农村发展来说既是一 次机遇,也是一项挑战,很多农村地区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地域性强、民 族特色突出,始终保持着独特的魅力,很多优秀的内容需要传承与发扬,但是如 何实现与现代元素融合、持续发展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文章对新农村建设中 民居特色的保护与传承进行了分析,从现状出发,分析当前保护与传承效果差的 原因,并提出有效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民居特色;保护;传承 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发展中产生的事物,其本身的内涵极为丰富,最突出的 特点是某一时间范围内文化与审美的集中体现,所以很多农村地区的建筑都保有 独特的风格以及不可复制性,这是我国物质文明中的瑰宝,一味的在现代化发展 中进行更新是对传统文化的践踏与摧毁。为此,做好民居特色的保护与传承,并 为其注入新的活力与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挑战。 一、新农村建设中民居特色保护与传承现状 农村民居建筑建设大致经过三个阶段,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以每10年 为单位经历一个发展阶段,每个发展阶段民居建设水平都有提升,极大的改善了 农村的居住条件。目前,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加 强村庄的管理与规划,改善当地的居住条件、生态环境、村容村貌,其中为了实 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对生态环境进行了改善,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而且 农村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了完善,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但是新农村建 设并未达到理想状态,考察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如华西村、农科村等知名村落时 发现,其并不是以传统文化而闻名的,都是以现代化产业发展起来的,利用经济 逐步提升了现代户文明程度,并将传统民居改造成钢筋混凝土的楼房[1]。虽然这 已成为全国农村建设的典范,但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讲,过分的利用现代化文 明成果充斥农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流失,所以如何平衡 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难题。 二、新农村建设中民居特色保护与传承现状的原因 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效果来看,现代文明成果逐步成为新农村建设中追求的 目标,导致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以及当地特色的保护被忽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 因主要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始终受外来强势文化的影响。从社会文化的角度 来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资本主义发展成熟期的花园洋房、汽车等发达的文明 成果有着无限的向往,所以,在心中将其作为蓝图,认为这就是所谓的先进文明,盲目的追求与效仿,使我国农村的特色与文化不断流失。同时,当前对新农村建 设缺少宏观的指导与规划,在文化上农村一直处于接受地位。城乡文化在交流上,并不能称之为交流,而是利用城市文化进行农村文化引导与侵蚀,让城市文明成 果快速取代农村的落后文化内容,但农村居民并未分清优秀文化、特色文化以及 落后文化,使之文化中带有地域色彩、独特性质的文化连同落后文化一同消失[2]。此外,随着近年来农村的发展,可用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建筑形式受到土地资 源限制,使很多地区不得不拆除传统建筑,改建现代化建筑。 三、新农村建设中民居特色保护与传承策略 一方面,新农村建设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满足当地民众的需要。发展是促进农村进步的主要手段,但从这个角度来讲,传统民居也是基于发展产

2019年新农村规划建设计划书

2019年新农村规划建设计划书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函和途径。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经济新发展、生活新改善、社会事业新进步、文明程度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的xx期间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奋头目标,县委、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意见》,x乡x 村x年被县委、县府被列为全县第一批25个新农村示范村之一,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编制完成的本规划。 本规划的编制经**县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组组织,县规划设计室具体承担编制任务。 1、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2、区位关系图 3、产业发展规划图 4、村庄整治规划图 5、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图 xx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组 组长:张军 副组长:李明成员:王成刘宏谭红宝关小军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一、基本情况 (2) 二、存在的问题 (3) 三、规划依据与原则 (4) 四、规划重点与基本思路 (5) 五、规划目标 (5) 第二章**新农村建设规划 (5) 一、村庄性质与规模 (5) 二、土地利用规划 (6) 三、产业发展规划 (6) 四、配套设施规划 (7) 五、农房建设规划 (7) 六、环境保护规划 (9) 第三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及建议 (9) XX县X乡X村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第一章总则 一、**村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X村位于X县南部,X乡境内,东靠X,南邻X,西依X,北接X。 (二)地形地貌 X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村域内四面皆山,地貌为侵蚀台坎状低山围绕的构造山原,属典型的山区地貌,海拔在490米左右,土质多为沙壤土和粘壤土。

杭州市“城中村”改造规划研究

杭州市“城中村”改造规划研究 李忆冰崔海洋 一、杭州市“城中村”定义 1.杭州市“城中村”概念 杭州市“城中村”的概念,界定应与国内“城中村”相一致,借鉴国内“城中村”概念来定义杭州市“城中村”,可以这样来表述:在杭州市规划建设范围以内,仍然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农村经营体制的农村社区。 杭州市“城中村”根据它们拥有土地生活主要来源等可分为三类: A类是指这些社区虽然仍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但由于城市的发展已征用他们原先生存基础—土地,他们已没有土地从事第一产业。它们散布于杭州的主城区的范围内,上城与下城是杭州的行政、文化、商业中心,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与改造,“城中村”数量减少得很快,现存的“城中村”已经为数不多,在其他的几个区中“城中村”数量较多。 在杭州市属于A类“城中村”主要有以下28个村。 西湖区:花园村、武林村、宋江村、古荡村、庆丰村、黄龙洞村、金沙港村、玉泉村、伍联村、骆家庄村、九莲村、保亭村、益乐村; 江干区:常青村、定海村、景芳村、闸弄口村、三里亭村、皋亭村、章家坝村; 上城区:玉皇村、近江村、望江村; 下城区:长木村、打铁关村、潮王村; 拱墅区:拱宸村、七古登村、善贤村、大关村、沈塘湾村、八丈井村、东新村。 B类“城中村”是有少量的农用地和处于城市近期重点建设区域。它们多处于杭州市的城乡结合部,或近期重点建设区域,或重要大型的基础设施即将建设区域,如:钱江新城、下沙高教园区、风景区

内等。 属于B类的“城中村”典型代表有: 西湖区:五里塘村、转塘村、虾龙圩村; 江干区:常青村、新塘村、蚕桑村; 拱墅区:阮家桥村、吉如村、庆隆村、李家桥村、三宸村、瓜山村、皋亭村; 下城区:灯塔村。 C类是主要分布在绕城公路外,杭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内的农村,这些农村具有较多的土地,城市近期建设不会覆盖的地区。 2.杭州市“城中村”分布概述 从广义的“城中村”概念来分析杭州市“城中村”分布情况。 (1)A类“城中村” 这些“城中村”与城市建设用地相互交错,处于城市建设用地包围之中,相对于其他区域的“城中村”,这一地区的“城中村”数量较少,分布密度也相对较稀。居住于其中人群,被城市生活逐渐同化,贴近于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年青一代,大多数已接受良好的教育,易于接受城市文明,已被“城市化”。 该区内建筑景观,有些已通过商业化运作手法改造,与城市完全相融,建筑层数以多层为主,建筑形式也与周边城市建筑相协调。但有些村改造过于迁就农民的意愿,建筑层数以低层为主,建筑形式也较为落后。另外还有一些,根本没有进行改造,建筑布局混乱,基础市政设施严重短缺。 人口仍以原村落居住人口为主体,另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在此租房,居住人口较为混杂。 A类“城中村”居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是工作收入、出租房屋的租金及集体企业土地升值的分红。 (2)B类“城中村” 该类“城中村”与城市建设用地相互咬合,多处于城乡结合部或城市近期建设将要影响的地区,由

202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最新版)

202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最新 版) Through the work plan, you can make a plan for future work and work out a detailed plan; the work plan function greatly improves work efficienc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202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最新版) 导语:通过工作计划,可以对未来工作进行一个规划,制定出详细计划;这样 能让工作更有条理性,还能对工作进行全局的管理,可以更好的应对工作中遇 到的问题,工作计划功能对提升工作效率有很大提升。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双溪村位于双溪桥镇中部,是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距咸安城区仅20余公理,沿横公路纵贯全村,交通便利。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属亚带季风性气候,适宜水稻、油菜、芝麻、花生、苎麻、蔬菜等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全村现有耕地3399亩(其中水田3238亩、旱地161亩)、770户、3879人,劳动力人数1287人,其中外出务工1140人。全村有贫困户34户,五保户10户,享受低保86人,加入合作医疗3100人。全村以种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红苕、玉米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

xx年年种植水稻3238亩,油菜xx亩,年末生猪存栏400头,牛存栏22头,人均纯收入3582元。全村2个组通有线电视,有4个组通了自来水,有12组通了水泥硬化路面。村内现有小学1所,幼儿园1所,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 (三)发展优势条件 1、天然气候优势村内为江南丘陵地带,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度,年降雨量mm,无霜期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小时左右,适宜水稻、油菜等多种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2、交通区位优势双溪村为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双溪桥镇位于咸宁市东大门,与武汉、黄石两市交界,距107国道、京广铁路12公里,连接106、107国道的省级公路——沿横公路纵贯镇区40公里,镇内乡村硬化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南到株洲、广州,北上武汉,交通十分便利。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还是以水稻经济作物为主;不能形成多种品种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同时生产经营方式粗

我国城中村改造的主要模式及部分城市的具体做法

我国城中村改造的主要模式 一、珠海模式 珠海的城中村改造模式是由政府引导房地产商改造开发城中村的模式。政府在改造中起着决策引导,制定改造规划,出台改造优惠政策的作用。改造的主体为房地产商,政府通过公开招标引入有实力的开发商,由开发商筹集资金完成改造工作。改造方式为拆掉旧村彻底重建,建设商品房和商品房化的安置房。拆迁补偿方式为实物补偿为主、货币补偿为辅,补偿比例为1∶1(补偿标准以内)和1∶1.2(未达规定面积)。土地权属由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转让期限为70年。体制变更方面有撤村(委会)建居(委会),村民变市民,村办企业改股份公司,村民变股东等。 二、广州模式 广州的城中村改造模式是由政府引导村民自行开发改造、不允许房地产商进入的模式。政府在改造中起着制定政策,出台优惠、扶持政策,积极引导的作用。改造的主体为村集体和村民,政府提倡按照“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村集体和村民个人出资为主,区财政拿出一部分配套资金,由城中村自行改造开发,不允许房地产商介入。改造方式为重建、改建与维护相结合。拆迁补偿方式由各城中村根据具体情况自定。土地权属由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体制变更方面有撤村(委会)建居(委会),村民变市民,村办企业改股份公司,村民变股东等。 三、杭州模式 杭州的城中村改造模式是由政府统筹改造城中村的一种模式。政府在改造中起着组织作用,市政府负责城中村改造政策制定和工作考核,市规划局负责编制城中村改造的规划,区政府统一运作、统筹平衡本区城中村改造。改造的主体为区政府,区政府享受市政府在土地运作方面的部分权限,统一运作、统筹平衡撤村建居村的全部集体土地, 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后由政府招标建筑公司建设安置村民的农转居多层公寓,部分地块用于出让以解决建设资金平衡需要,这类地块由各区政府会同市土地储备中心

城中村改造案例与经验

城中村改造案例与经验 一、城中村及其特征 1、城中村的界定 城中村, 又称都市村庄, 是指已经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建设范围内, 农业用地很少或已经没有, 居民职业结构与生存方式已经向城市转型, 但建筑景观和居民文化习俗仍缺乏城市社区内涵特征, 建立在集体性质土地上的习惯上仍称为“村”的居民聚落。城中村是以本地居民出租房屋获得经济来源、外地户籍居民承租房屋获得临时住所、兼有内部服务型经济为主的城乡过渡型社区。 2、城中村的特征 城中村与周边城市地区相比, 其特征主要有: (1) 土地特征。城中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制土地, 基本以农村居民宅基地为主、其他建设用地为辅, 农用土地不断减少以至消失, 成熟的城中村已经没有农用土地。 (2) 建筑特征。建筑物以村民家庭住宅楼为主, 缺乏统一规划, 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很高(部分位于闹市区的城中村极高) , 违章建筑和私搭乱建多, 城市基础配套设施缺乏, 缺少必要的城市公共绿地、文化、体育、休闲设施等。 (3) 人口特征。本地居民职业结构与生存方式亦城亦乡, 人口职业构成复杂, 外来人口居多, 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社会治安难度大, 本

地居民和外来人口形成相互隔离的二元社会, 相互之间为房东和房客关系。 (4) 经济特征。城中村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是房屋出租收入、集体经济分红以及小规模的商业、餐饮业, 外来人口以居住为主, 部分在本村从事经营, 房屋租赁及其衍生经济成为城中村主要经济模式。 3、城中村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 城中村的类型有: (1) 根据与城市的距离和相交接的形态特征, 城中村可以分为处于闹市区中的城中村、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城中村和处于郊区的城中村三类; (2) 根据所处位置、发育程度和农用地的多寡等因素,城中村可以分为典型城中村、转型中城中村和边缘城中村三类。 (3) 根据具有的经济特征, 城中村可以大致分为以居住为主型、以商贸餐饮业为主型和集体经济工商业为主型三类。 二、城中村改造的案例 1、珠海市:政府决策,政策推动,市场运作 珠海市建成区共有26个城中旧村需要改造。总占地面积约300万平方米,需动迁人口近20万,其中常住人口近5万,暂住人口近15万。珠海市城中旧村改造实行了“政府决策,政策推动,市场运作”的方式,主要政策措施和做法是:政府调控市区其他地段的房地产开发规模,为城中旧村改造腾出市场空间。珠海市政府自1999年开始暂停新出让土地,计划3年内暂停批准市区新开工住宅项目。对已出让土地进行清理,其中交齐土地使用权出让金50%的有计划逐宗收回作为政府土地储备;已交齐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进行整合,同一地段的小地块必须合并为大地块,并按照新修编的《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重新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后方可进行开发。上述措施使珠海市市区自1999年以来基本未有房地产新

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伍国正陈新华刘新德 本文原载于《怀化学院学报》2009(07) 从历史角度看,当今中国的民居主要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如封建礼教文化和宗族观念,以及农耕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特点的聚族村落,这种村落在全国还有很多,有的已经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另一种是体现现代生活方式和经济特点的以分散为主又相对集中的现代民居。现阶段,国家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传统的村镇正面临着解体的边缘。而那些现代乡村民居由于没有经过统一规划建设,显得凌乱而无章法,建筑的传统和地区特色正在消失,有的还对当地的环境造成破坏。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在城乡发展和城镇扩张的前提下,遵从国家发展策略,运用城市设计手段,综合研究与历史保护和城乡开发相关的经济、社会、生态和土地等问题,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探索多模式的解决方法,保护和改建具有特色的民居和历史街区,使新老建筑有机整合,提高地区开发效益,维护与提升居住品质,营建可持续与和谐发展的人居环境以应对资源环境与社会生活的挑战,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在介绍传统民居的可继承性的基础上,从土地的节约与集约利用、民居形态更新、人居环境建设、乡村旅游开发等方面论述了传统民居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对当今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中村庄的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传统民居的可继承性研究概述 1.1 强地域性的可继承 住宅是一种文化,既是人类全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映射着全部文明发展的轨迹。研究民居的可继承性,首先考虑的应是其地域性特征。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如气候、地理、人文传统、材料和建造技术的不同,民居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很强的地域性。以气候、地理分类,有南方民居、北方民居、高原雪域民居等;以民系分类,有北汉民系(又称北方民系)、南汉民系(又称广府民系)、江浙民系(又称吴越民系)、福佬民系(又称八闽民系)、棚民民系(又称客家民系)、赣江民系、湖湘民系等;[1]以结构分类,有木构抬梁、穿斗与混合式、竹木构干阑式、木构井干式、砖墙承重式、砖木混合承重式、碉楼、土楼、窑洞、毡包等类型[2];以平面分类,有圆形住宅、纵长方形住宅、横长方形住宅、曲尺形住宅、三合院住宅、四合院住宅、三合院与四合院的混合体住宅、环形住宅、窑洞式穴居等,[3]其中庭院式民居应用最为普遍,是汉族、回族、满族、白族、纳西族,部分蒙古族长期采用的民居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保护传统民居,就是要保护其地域性文化特征,加强特色保护。 1.2强生态性的可继承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基本的哲学观念,强调天、地、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不可分割和有机统一。中国传统建筑具有很强的生态性,其生态精神受传统哲学思想支配。中国传统民居最大特点就是与自然和谐共处,其建筑选址、建筑布局、建造技术、建筑装饰等方面较多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精神,体现了传统哲学观念和生态观念的有机联系和统一。研究传统民居的生态性特征,对于当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然具有借鉴意义。如村落布局紧凑,节约土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利用自然采光、通风,节约能源;充分利用当地乡土建筑材料,发挥构件材料的天然性能;建筑装饰装修体现当地的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等历史文化传统,体现地区特色等方面,都与今天的可持续建筑体系在很多方面是一致的,值得当代和谐社会宜居社区规划建设加以借鉴。 * 基金项目:建设部2006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06-RI-3);2006年度湖南省建设厅科技计划项目(2006-5);2008年度湖南省教育厅高校科学研究项目(08C338);本文原载于《怀化学院学报》2009(07)

“城中村”的规划分析

“城中村”的规划分析 发表时间:2018-04-02T16:14:04.2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作者:金潮江1 周益涛2 周杰3 [导读] 摘要:城中村是指那些已经被纳入了县市级的土地规划,一些被剩余的农村就形成了孤立在城市之中的“城中村”,并且成为了城市建设的一个心病。 1.义桥镇村镇建设办公室浙江杭州 311200;2、3、浙江庆杰建设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1200 摘要:城中村是指那些已经被纳入了县市级的土地规划,一些被剩余的农村就形成了孤立在城市之中的“城中村”,并且成为了城市建设的一个心病。城中村的卫生、治安等都比较差,并且经济发展畸形,严重影响了周围的城市发展。因此将城中村重新规划,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和竞争力势在必行。 关键词:城中村;规划;服务 1萧山区城中村存在的问题 1.1违章建筑多 城中村的普遍问题之一就是违章建筑多,这是由于城中村在城市规划时一些村民的房屋被拆除,而又不能够及时地建房解决居住问题便会开始私自搭建违章建筑。近年来,由于城中村的住房租金便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城中村租房,一些房主为了增加收入便不停地加盖房屋,或者在自己的地上未经批准搭建新房屋。这类现象在城市的边缘表现得更为明显。 1.2规划不合理 一些城中村往往是迫于城市规划和扩建而形成的的,因此毫无规划可言。它们往往杂乱无章,与周边的城市显得格格不入。各类住房建筑选址混乱,往往是村民有地就建房,根本没有考虑到规划问题,因此便造成了城中村建设的城市密达过大、建筑外观不美观。 1.3治安环境差 城中村由于大多为外来的人口,人口极为复杂,各种各类的职业均占有,例如有周边高校学生、农民工、无业游民等等。这些人往往都是城中村的短期租客,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了城中村的治安环境差,有些地方甚至时有发生偷盗事件,令城中村的生活环境雪上加霜。 1.4生活基础服务设施不足 城中村大多是缺乏生活基础服务设施的,地方政府对城中村的投入也较少。许多村庄的地面存在不同程度损毁,一道恶劣天气就容易形成水坑、泥坑。村庄的市政设施例如水电设施、燃气设施、排水设施等也不够完善,许多村民私拉电线等现象经常发生,因此四处的线路、管道、污水乱排放等现象屡见不鲜。许多城中村更是没有正规的幼儿园、文化场所、卫生服务站等。 2 城中村规划措施 许多城中村往往留有村庄的印记,不适宜将城市的建设模式引入到其中,因此在规划时可以考虑保留城中村原先村庄载体的文化特点来进行规划改造,以改善城中村环境、治安、居民生活质量为重点。 2.1规划模式 2.1.1拆旧建新 拆旧建新就是由村民自行出资加上政府补助和当地村委会和政府进行的组织引导下,把原先的老旧、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在原住宅地址上重新新建由有关部门规划设计的房屋。拆旧建新模式能够为大多数村民所接受,不改变村民原先的生活方式,也不需要另外增加建设用地。但是拆旧建新对于城中村的规划没有太大的意义,仅能够在外表上统一了城中村的建筑样式和风格,但是其村庄的道路规划、房屋建设布局规划等都没有得到改变。因此拆旧建新只适用于那些原本建筑规划布局良好的村庄。 2.1.2原址重建 原址重建是由村委会和当地政府进行组织,全面拆除原先的村庄,并且将所有的宅地进行科学划分后合理的分配给村民。原址重建能够全面改善城中村的布局,并且提高了村民的生活和居住质量。但是原址重建实施难度较大,需要征得所有村民的统一,并且对一些没有房屋或是房屋多的村民来说存在一定的分配难度。因此原址重建适用于村庄规模小,并且用地面积足够分配的城中村。 2.1.3新征预留 新征预留是政府对村庄土地进行征收,把征用土地的10%留作村庄建设,其余划归国有土地。村庄建设用地优先安置原先的村民,其余的土地可以由房地产开发商进行开发商品房。此模式能够完全改变城中村原先的格局,商业建设能够一定程度上拉动城中村经济,但是城府征地费用较高。因此此模式适用于那些保留有农业耕地较多的城中村来改善其经济发展。 2.1.4原址商业开发 村委会和当地政府组织拆除原先村落,在原村庄上规划建设多层住宅或者是商业市场,所建成的多层住宅按村民原先房屋面积进行分配。此模式能够彻底改善原村庄的布局,把原先凌乱的房屋建设改为美观的多层住宅建设,不仅能够提高村民的居住环境质量,更能把多余的土地用作商业建设解决当地的经济发展问题。但是建设多层住宅的时间较长,并且需要保证工程的质量,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可能村民难以接受。此模式仅适用于那些比较靠近城市主干道路或是中心区域的城中村,才能够有商业开发的价值。 2.2规划建议 进行城中村改造规划必须要提高认识,城中村改造不仅是城市建设问题,更是经济耕作方式的变化,建筑形态和布局变化只是他们的表现形式之一。为了更好地进行城中村改造,应当要加强各方面的领导,有必要还应当成立专门的规划小组,以应对改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让改造工作顺利进行,此外还需要明确责任,把各部门的责任落实到位,才能够提高改造的效率。城中村的改造中要重视拆迁和村民安置问题,以人为本,涉及到村民利 益的问题要多多重视好好解决。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就业岗位解决原先靠耕作作为经济来源的村民的就业问题。还要将村民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之中,实现城中村改造的根本目的。 3 结语 城中村的规划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化进行,统筹城乡发展。萧山区的城中村改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意义。明确城中村改造模式,才能够结合每个地区的城中村特点进行城中村规划改造,提高规划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2021年新农村建设年度工作计划书

新农村建设工作要突出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着力抓好特色主导产业,关注村容村貌建设,不断改善村级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靓丽整洁,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下面是整理的新农村建设年度工作计划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农村建设年度工作计划书(一)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市第二轮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选派工作暨“四群教育”工作拉开序幕,我也有幸成为这次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的一员。按照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的职责任务要求,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我将认真写好民情日记、做好工作记录、按时撰写调研报告、心得体会和年度工作总结等相关材料,同时对XX年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制订好详细的计划,逐步完成好各项工作。 盛家村地理环境属于半山区,占地2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分别是桥头、下寨、盛家、清水、干沟;724户农户,总人口有324人。全村共有农用地2175亩,耕地有1423亩,占65%,盛家村主要经济收入依靠种植烤烟,成立了一个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辖区范围内有两个企业,分别是保山德森人造板厂和甲醛厂。XX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1626万元。盛家村可以说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的村庄。 结合盛家村的基本情况,我将按照三个步骤来完成我的工作 进驻盛家村委会后,首先要积极与村干部沟通交流,了解整个村的基本情况、自然条件、生活环境和主要经济收入情况等,还要及时与上一批指导员联系,掌握他们开展的主要工作情况、工作进度等。其次计划用1-2个月的时间进到农户家中调查了解,特别是详细了解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搞好摸底调查,密切同村、组干部、村民的联系,摸清村情,掌握社情民意,弄清盛家村目前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另外,在入户调查了解过程中,积极宣传党中央的惠农政策和各类法律法规,消防知识安全等各类政策法规。 在了解整个村情民意之后,要积极融入到盛家村委会的工作中,为盛家村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首先,要协助村干部做好烤烟生产工作,认真学习,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其次,根据村里的困难,与村两委共同商讨经费使用计划,切实把经费用到刀口上,解决群众急需的实际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尽自己的努力,与有关部门、派出单位多协商,积极为村里争取项目、资金和物资,真正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再次,要指导好村“两委”班子认真执行各项工作制度,落实各项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增强村干部的民主法制意识,提高村民自治水平,规范党务、村务、财务公开。配合村干部认真协调妥善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开展创建“平安村”、“和谐村”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创造农村安全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一是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要认真学习好党的xx大和xx届五中全会精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中央、省、市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有关部署和要

河北省农村新民居规划建设指导意见

河北省农村新民居规划建设指导意见 (试行) 为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新民居建设示范工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搞好对农村新民居规划建设的指导,引导农民群众建设经济适用、功能完善、安全美观的新民居,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关于农村新民居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工作部署,坚持城乡统筹,推动城乡一体化、均衡化发展;坚持规划先行,以规划指导农村新民居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度超前,引导农民建设具有现代功能、体现本地特色、方便生产生活的农村新民居,不断改善乡村面貌。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完善县域村镇空间布局,编制乡、村规划,为农民做好建设技术服务,制定、完善支持政策,加强工作指导,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同时充分尊重和顺应农民意愿,争取农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发挥广大农民建设新民居的主体作用。 2、宜建则建,宜改则改。根据各村庄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经济水平、农民意愿和发展趋势等情况,对各村庄进行分类指导,采取整村迁建、滚动翻建、就地改造、原址建设等多种方式建设,满足不同区域、不同村庄、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需要。 3、因地制宜,体现特色。村庄规划建设应注意利用村庄自然条件,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体现地方特色、村庄特色和民族特色;建筑单体应多样化、农村化,防止千户一面、千村一面和城乡空间形态趋同化。

4、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积极采用节能门窗、外墙保温、非粘土砌块等节能材料和技术,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沼气等新型能源,整合使用村庄内部闲置土地。 5、保障安全,有序建设。科学评估建筑环境安全,遵守抗震、防火、防洪等设计规范,合理有序地开展规划、设计和建设。 二、关于农村新民居建设规划 (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中心乡镇、中心村均应制定相应规划。开放规划设计市场,引进正规规划设计队伍,提高规划设计水平。乡镇规划、村庄规划应由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规划编制过程中应进行多方案比较并进行公示,征求村民意见,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和选择。实行村镇规划专家技术审查制度,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已编制完成的乡规划、村庄规划,应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审批和备案。 (二)村庄规划应当划定规划区范围,对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电讯、绿化、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学校(幼儿园)、医务室、村民广场、活动中心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设施进行合理布局,提出必要的建设要求,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作出具体安排。 (三)村庄一般应原地规划建设,但处于推行“三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的中心城市周边区域、乡镇所在地和产业扩张能力较强的村,或有可能遭受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洪水等严重灾害的,应当整村迁址新建或并入他村(镇)建设;属于下列情况的,也可以整村迁址新建或并入他村(镇)建设: 1、处于深山区、户数人数很少、生产生活不便,且农户有迁建意愿的; 2、农村集体或村民比较富裕,有能力、有意愿迁建且迁建后村庄原址可以复耕或经有权机关批准改作他用的; 3、有外部力量介入,村民不需要承担迁建费用且迁建后村庄原址可以复耕或经有权机关批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