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廉政历史小故事

廉政历史小故事

廉政历史小故事
廉政历史小故事

廉政历史小故事

目录

第壹篇典章制度

一、视贪官如寇雠的朱元璋

二、着「反贪倡廉」论的茹太素

三、重视民访、以求良政的庞仲达

四、拒绝听「好话」的邹忌与齐威王

第贰篇廉洁事迹

一、收礼有道的孟子

二、严禁私下收、送礼的明成祖

三、拒受不当馈赠的赵匡胤和曹彬

四、廉泉让水的典故

五、两袖清风的于谦

六、清廉的母亲-有其母必有其子

七、瓜田李下的由来暨做好「利益回避」的几个史例

八、监察御史的表率-郑士元

九、没私心,公事公言的刘大夏和李沆

十、避免「黑箱」作业的韩愈

十一、诸葛亮曰:「赏于无功者,离。」

十二、无愧于屋陋的杨震

十三、公正恬淡的何铸与姚崇

十四、一丝不茍的曹彬与窦仪

十五、清官典范-包拯

十六、谏整饬吏治、杜绝红包的杜弼

十七、誓与贪官污吏周旋到底的董宣

第参篇贪赃枉法案例

一、擅自变更设计、偷工减料的麻祜

二、一代官九世牛的李林甫

三、史上第一贪官-和珅

四、「墨」罪的由来

五、内举不避亲的秦桧、张居正

六、宋朝皇室的「洗儿钱果」

七、「铜臭」的由来

第壹篇典章制度

一、视贪官如寇雠的朱元璋

明朝对于贪官污吏的惩罚,其严峻程度堪为历代之最。尤其开国君主朱元璋,更是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在法令倡导方面,他特制「申诫公侯铁榜」〈共有九条严律〉,并将历代昏君如商纣、秦二世胡亥、隋炀帝、宋徽宗等败国史迹,制成壁画,要求皇子百官引以为诫;同时经常发表惩贪与贪官亡国等言论,如亲自编写「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大诰武臣」等书,搜录150件贪官案例,以强化百官的「心防」。他曾经讲过:「不仅贪钱、贪物者是贪官,贪声贪色者、贪权贪势者、贪谀贪名贪享乐者,也都是贪官…。」可见他对贪污问题,已达「洁癖」的地步。

在执行严刑峻罚方面,他更是绝不手软,一次惩杀成千上万人,犹如家常便饭;如蓝玉一案,即杀了二万多人。而杀的官阶层级方面,从宰相、皇亲国戚、驸马、大将军、尚书、钦差大臣到侍郎、各级地方官吏等,无一不杀。至于惩罚方式,则尤其琳琅满目,最残忍者如剥皮实草〈公开曝陈〉、抽肠、凌迟等不一而足。尽管如此严厉执法,但贪官污吏却未曾少过;

诚如被朱元璋惩杀的贪官吴金德临死前说的话一样:「只要这个世上有钱在,就会有人贪污,贪官是杀不完的。」朱元璋也曾经说过:「我欲杀尽贪官污吏,奈何朝杀暮又犯?」所以说,单是让官员「不敢贪」,还是不够的!

二、着「反贪倡廉」论的茹太素

茹太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刑部主事,每上奏章动则七八千字,且语意艰涩,隐晦暗喻又多,每次朱元璋一看到他的长篇大论的奏章,就显得很不耐烦。某次,茹太素又上奏章了,朱元璋懒得看,就叫中书郎王敏念给他听,当王敏一念到题目是「反贪倡廉」论时,朱元璋眼睛一亮,直说:「好!赶快念」。

当念到第六千三百字时,朱元璋火大了,说:「这到底是什么狗屁文章,咬文嚼字,而且没有重点,如此戏弄朕,岂可轻饶,去把他叫来,我要好好修理他…。」当茹太素到来后,朱元璋即

数落他:「你无聊造此滥文,不知所云,既浪费纸墨,也浪费朕的时间,如果官员都像你这样不着边际的奓谈肃贪倡廉,政风何时才能清明…。」不说二话,就把茹太素痛打五十大板。第二天晚上,朱元璋还是好奇的叫王敏把接下来的文章念来听,王敏边读边看着朱元璋,深怕他又光火起来。当念到「夫人无廉耻,不可以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也。法能杀人,不能使人守廉;能刑贪者,不能使人知耻。故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非义以导之,亲贤廉而进之,贱贪婪而退之…。」时,朱元璋跳起来问王敏总共念多少字了,王敏答约一万六千字左右,于是大骂:「都是些不痛不痒的废话,这个老家伙,恨不得再打他一顿…。」这时太子朱标在旁说,还剩五百字,请父皇听完再说…。最后是茹太素建议的五件事:「1.所有官员每年都要向上司陈报自家的财产;2.各地按察使三年交换一次;3.各布政使司、府、州、县的财政官员,每三年交换一次;4.官员家中有人从商者,不得做主官和主管财政的官吏;5.明订严刑峻法,从严规范言行,使奸贪者无由而生。」朱元璋听完后,说:「这还差不多,前四条赶快交给各部办理,至于第五条则不行,制法太严恐伤民,过与不及都不好啊!用刑之道,但贵得中。」后来朱元璋特别把茹太素找来,跟他道歉一番,并将打他的这件事始末,向全国公布,同时明令褒扬他。

三、重视民访、以求良政的庞仲达

汉代庞仲达任汉阳太守时,很重视辖区贤达人士的兴革意见。当时汉阳郡中一个具有特殊节操的教育家,叫做任棠,某日庞太守特别亲访,但任棠却不与其交谈,只是将一大棵蕹白、一盆清水放在门口,自己则是抱着孙子,蹲在门坎后面。庞仲达左右见任棠如此踞傲无礼,便欲加以斥责,但仲达却说:「我想他大概是要我明白怎么做太守吧─一盆清水,是要我为官清廉:拔一根蕹,是要我敢于惩治豪强;至于抱一个小孩,就是要我能够体恤弱小啊!」讲完后即笑着离开。从此以后,庞仲达更加勤政爱民,广泛的了解民众的需求,并造福百姓。

四、拒绝听「好话」的邹忌与齐威王

齐威王的大臣邹忌,身高八尺,长得英俊潇洒。某日他心血来潮,问他的妻、妾说,如果他和全国公认的美男子─徐公相比,到底谁比较帅?他的妻、妾都说,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呢!

后来邹忌又问来访的友人,也是说他比徐公还要俊俏。直到有天徐公亲自来访,邹忌仔细端详并揽镜自照,发觉自己确实差得远呢,于是便说:「我的妻子是因为偏私我,妾是因为怕我,朋友是因为有求于我,所以才都说我好话,但其实并非真话

啊…!」后来邹忌有次向齐威王谏言时说道:「现在全国的官员百姓、后妃内侍等,没有一个不对大王有所需求的,所以大王可能受到的蒙蔽,是多么大啊…!」齐威王听了以后,便采纳邹忌建议,从此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后来邻国的燕、赵、韩、魏等国王,在听到这件事后,都到齐国来了解学习,以致后世有谓:「不用靠打仗,在朝廷中就已获胜了。」

第贰篇廉洁事迹

一、收礼有道的孟子

有人质疑孟子说,你以往在齐国时,曾经拒绝齐王所送的一百镒黄金,后来宋国及薛地的君主,分别送你七十镒及五十镒黄金,你却都收下来,是否有标准不一,不为人知的道理

呢…?孟子说:「在宋国时,因为要离开继续周游他国,宋君于是送我旅费,以便我完成后续的工作,所以我收下来了;而在薛地时,因为有人将对我不利,于是薛君送我金钱,以便我购买防身武器,并预防其它不时之需,所以我也收下来了。至于在齐国时,因为彼此并没有任何赠、受的理由,齐王送我钱,岂非要收买我,帮他歌功颂德,这不是君子所应为的…。」

二、严禁私下收、送礼的明成祖

明朝是历代惩罚贪官污吏最严厉的一个朝代,对官箴的要求非常严格,而对官吏的监督也是历代之最。明成祖时,广东布政使徐奇奉诏觐见皇上,带了些岭南的名产─藤席,准备馈赠给朝廷的官员。结果,半路被一巡逻官截获送礼的名单,并

交给皇上,明成祖爰交办彻查。最后查证结果,徐奇准备送的人,都是以前曾经在他升迁时赠送过诗文给他的一些门生故吏,渠等私下并无不当收、送礼的情形。后来皇上也消除了疑虑,并将名单加以销毁。

三、拒受不当馈赠的赵匡胤和曹彬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李后主为抵抗强国后周,爰向后周世宗柴荣使用离间计,并派遣使者送给后周大将赵匡胤三千两白银,并附拉拢书信一封。孰知赵匡胤不为所动,将书信及白银悉数上交后周世宗。同样的,某次后周使者曹彬奉命给吴越国送些兵器,送完后曹彬即起程返国,为的是不愿接受吴越国的招待馈赠,但是吴越国官员还是追上了曹彬,并给了他大批的金银珠宝。曹彬说:「我如果坚决不接受,将可能被人误解我是借吴越人之名来沽名钓誉,而且也会贬抑朝廷的器度…。」于是他全部收下,但嗣后也是全数上交朝廷,自己一点也没留。

四、廉泉让水的典故

「廉泉让水」是一句成语。在南北朝宋明帝时,梁州官吏叫做范柏年者,某次奉诏与皇帝商讨国事,偶然谈到在广州有一「贪泉」,明帝一时兴起,便问范柏年,那天下有无叫做「廉泉」的呢?范柏年答复说:「在我的家乡就有二条著名的河流,一曰『廉泉』,一曰『让水』〈均在今陜西境内〉…。」范柏年讲这段话,就是在强调其家乡人民都是操守廉洁,懂得尊重礼让的意思。后来的人,于是就用「廉泉让水」这个成语典故,来比喻廉洁和礼让的人。

五、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中叶以后,官场风气逐渐败坏。凡是外官欲入京述职或朝觐者,均须准备地方土产或礼品给京中官员,以做为贽见之物。而这些馈赠之物,则多是向百姓派征而来的,致使民众不堪苦扰。但是明英宗时的于谦,则是一改这样的作风,不带任何物品,有的只是灌满衣袖的清风而已。所以当时有彦云: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阎闾说长短。」「两袖清风」这句成语就是这样而来的。

六、清廉的母亲-有其母必有其子

晋代大将军陶侃,年轻时当过浔阳县吏,负责监管捕鱼的公务。某次陶侃拿了所管的腌鱼回家,其母亲湛氏,马上叫他把鱼退回去,并且责备他说:「你身为官吏,拿官家的东西回来,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增加我的精神负担啊!。」

同样的例子,唐朝监察御史李畬,某次差手下把领得的俸禄、米,交给他的母亲。他母亲顺手把米斗量了一下,发现多出了三石。于是问了差使答称:「惯例给御史量米时,是不把冒尖的部分去平的,所以自然多了些。」母亲又问:「那照理我应该付你多少运费〈脚钱〉呢?」差使答称:「给御史送东西是不用给脚钱的。」母亲听了以后,非常生气,硬是给了脚钱,并要差使把多余的米送回去,同时为此责备了李畬。后来李畬将管米的仓官问罪,并要求悉依规定办理;而其它御史知道这件事后,都感到非常的惭愧。

七、瓜田李下的由来暨做好「利益回避」的几个史例

某次唐文宗问工部侍郎柳公权说,近来外界对朝廷的措施,有什么不满意或批评的地方?柳公权说:「朝廷派郭旼做昐宁的县令,有些人认为有问题,并且讲了闲话。」文宗很不悦的说:「郭旼是太皇太后的季父,品德清廉,也没有过失,如今只放他去做一个小县官,难道还有什么问题吗?」柳公权接着说:「以郭旼的才德和贡献,确实足堪此任,但是议论的人说,郭旼曾经将二个女儿进献给宫里,并因而获取官位的…。」文宗于是喟道:「他的女儿是来参见并侍候太后的,又不是来做我的妃子,你们何以大惊小怪…!」柳公权听了以后却说:「像这样瓜田李下的嫌疑,哪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啊!」

柳公权说「瓜田李下」这句话,就是援引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这句诗─「君子防未然,不处瓜李嫌,瓜田不纳履,李下

不整冠」而来的,引申为君子应当有所「避嫌」之意。另一个例子,唐武后狄仁杰为相时,就曾向其姨妈卢氏表示,欲推荐表弟入朝为官,但却被姨妈加以反对,并说:「我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我不愿意让他去服侍女皇上。」狄仁杰听了以后感到非常惭愧。

同样的,朱元璋的元配马皇后,其侄儿在家乡生活难以为继,朱元璋便向马皇后提议要让他出来做官。孰知马皇后竟予反对,并说:「国家的官吏,应当选用贤能,我这侄儿,教书尚可,做官则不行。再者,前朝的外戚亲属,多骄奢腐败,甚至造成国家倾覆,所以臣妾以为,对于国戚仍应从严对待才好…。」朱元璋听完后感动的说:「历代皇后,都不如我朝的马皇后。」

八、监察御史的表率-郑士元

郑士元是明太祖时的六品监察御史,为官刚正廉洁,一丝不茍,而明太祖就是最喜欢这样的御史。郑士元任期中,纠弹了不少贪官污吏,其中包括皇侄朱桓的重大集体贪污案件。由于朱桓的父亲对朱元璋曾有救命之恩,所以朱元璋想免去他的死罪,但郑士元据理力争,并说:「朱桓已是累犯,如果这次仍不杀他,那干脆订一条皇亲国戚犯法,可以从宽处理的法律。」朱元璋一听七窍生烟,爰治他违逆死罪,孰知郑士元非但不怕,并准备昂首就义,连刽子手都为之动容。后来太子朱标特别援引唐太宗纳魏征谏,与曹操宽待陈琳的典故,来为郑士元求情,朱元璋于是接受建议,并向郑士元说:「治家守规,治国依法,都不得徇一时之意。你虽激言顶撞,但仔细思量,仍不失理,所以我已下令将朱桓处死,以儆效尤…。听说你家境清寒,却从不收贿赂;奸贼以死威胁,你却毫不畏惧,你为何能清贫不移志,威武不能屈?」郑士元答称:「为官者,一言一行,都代表朝廷。官贪,百姓则骂国邪;官清,百姓则赞国正。官不敢镇邪,民心则无国。故微臣不敢亵渎职守,惟恐有负朝廷重托。」朱元璋一听大悦,说:「凡为官者,须刚正廉洁。清贫,士之常也;惟俭养德,惟侈荡心。侈则多欲,多欲则贪。违法枉道者,

迟早要招祸殃身…。朕以为,见金动心者,不可为吏;见善不扬者,不可为官。郑士元清廉正直,勇于谏言扬善,今调升为湖广按察使司佥事,正五品。」后来郑士元一直忙于公务,其妻罹患重病来函,才得以回家探视,但家里实在太穷,不但没钱给妻治病,甚至于妻死后,也无钱为之安葬,他的五个儿子竟央求卖身葬母。最后还是同僚亲友筹钱,才得以办好后事。出殡时,民众夹道送葬,那时正下大雨,民众竟没一人散去。

九、没私心,公事公言的刘大夏和李沆

明孝宗时,特别赏识有德有才的兵部尚书刘大夏。有一天,他告诉刘大夏,以后朝中大事,你认为该怎么去做的,都可以用「揭帖」密陈,我都照你的意思去办。刘大夏骤闻呼曰:「臣不敢!」孝宗问何故?刘大夏说:「下臣用揭帖向皇上进言,便是阻碍言路;如果用揭帖密进的方式,时间一久,将会产生前朝〈宪宗〉李孜省所为之营私舞弊、奸邪贪腐情事,其祸害将会影响深远啊…。」孝宗听了,久久以后才称「好啊!很好啊!」

十、避免「黑箱」作业的韩愈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担任吏部侍郎的时候,负责官员的考核升迁。那时吏部里有一位严格的「令使」,经常将吏部大门上锁,以防止候选的官员「冒进」。后来韩愈知道这个情形,便觉得他矫枉过正了,于是命他将门打开,并告诉他说:「你老是把门关起来,不知道的人以为我们在做见不得人的事…。」又说:「人之所以怕鬼,是因为看不到祂而怕祂;如果鬼也可以看得见,久而久之,那么人就不会怕祂了。」

十一、诸葛亮曰:「赏于无功者,离。」

诸葛亮辅佐刘后主时,可谓是亦父亦师、鞠躬尽瘁。除经常教他人主之道外,也告诉他如何识才和察纳雅言。在「前

出师表」中,诸葛亮就举世了像费祎、董允、向宠等贤臣良

将。但刘后主非但不受教,还反其道而行;除耽于玩乐外,

甚至一味提拔其身边的佞臣。某次诸葛亮出征回朝时,竟发

现后主提拔了一票无功无才的小人,于是便告诫后主说:「你

提拔这些没有功劳之人,如何对得起像赵云、阳群、马玉等

这些曾立功于战场之将官;真是赏于无功者,离谱啊!」

同样的,宋高宗时太医王继先,经常看好皇帝的病,宋高宗于是决定提拔他的女婿当官,但「给事中」王居正却将

圣旨退回,嗣宋高宗很不悦地要宰相告诉王居正依旨而行。

后来王居正求见皇帝陈曰:「王继先医疗有功,除了是尽自己

的本份工作外,皇上赏赐他的财物也已经够多了,至于再凭

添给一个无功劳者之官职,恐怕就很不妥当了,万望陛下勿

开此门路…。」宋高宗听后点点头并收回成命。

十二、无愧于屋陋的杨震

东汉中期以后,朝政腐败、官吏贪污。但是在安帝时,享有「关西孔子」美誉的杨震,即是当时的一股清流。某日

他被任命为太守,在赴任途中时,县令王密突然来访,因渠

与杨震曾有师生情谊,爰秉烛至深夜;此时王密从怀中取出

十斤黄金,并称仅是感念杨师之教诲,而别无它意,殊不知

杨震回答说:「你应该把这份心意回报给朝廷、百姓才对…。」

但王密却答称:「现在是深夜,不会有别人知道此事的,你还

是收下黄金吧…!」杨震一听便怒道:「天知、地知、你知、

我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了当场愧得无地自容,

悻悻然的离去了。

十三、公正恬淡的何铸与姚崇

岳飞被诬陷下狱后,秦桧即指派御史中丞何铸审理岳飞。

案经何铸反复查证,认为岳飞罪证不足,爰回报宰相秦桧,

但秦桧明白告诉他:「这是皇上的意思…。」何铸听了不为所

动,并且答称:「我是个执法者,不能栽赃冤枉,为了国家前

途,凡是一个有良心的人,都不能如此做啊!况现在强敌当

前,诬杀大将,必使士卒寒心,而国家前途,将不堪设想。」

秦桧无法回答,于是另派他人审理此案。话说何铸因此得罪

了秦桧,秦桧便俟机想整肃他,而何铸也知道自己的处境艰

险,于是更加洁身自守。他除了没有自营宅第外,平时也在

佛寺赁屋居住,并且将俸给之余,济助贫困乡亲,平时则以

读书为乐。最终何铸得以保全,后世并称之为「直官」。同样

的例子,唐朝名相姚崇,为官期间也是一直住在京城的「罔

极寺」,安贫茹素并且勤政清廉。所谓「世事洞察皆智慧」。

试问,世风日下,又有多少人能够不惧权威、谨慎清廉,并

且淡泊以明志。何铸与姚崇的确提供了一个最佳典范,也明

确教导了世人如何远离怨祸啊!

十四、一丝不茍的曹彬与窦仪

曹彬是后周世宗的臣子。某次他负责掌管宫中的茶和酒,殿前督点检赵匡胤向他要酒喝,曹彬竟说:「这是公家的酒,

不能随便给你,要喝自去买吧…!」

窦仪是后周世宗时礼部侍郎。当赵匡胤攻克滁州时,世宗命其将滁州官府内之财物抄录登记,并入国库。不久,赵

匡胤亲信奉命向窦仪拿取部分抄没的绢帛,窦仪则说:「赵将

军当初攻克滁州时,即将所有财物取走,谁敢说什么,如今

这些财物已全部籍录为国家所有,就是公家的东西,没有皇

帝的命令,就不能给你…。」

十五、清官典范-包拯

包公乃宋朝进士,为官清廉并富有才华。在朝处事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他曾上谏当朝应行「…去

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以及裁抑内

侍,减节冗费等大事,并获皇帝采用。执诉讼时,除扬弃旧

制不得径造庭下之规定外,并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

一时狱治大清。曾有官宦兴筑亭台楼阁,擅自偃塞沟渠,致

雨水四溢,百姓苦不堪言,包公即予以强制拆除,百姓无不

称之。

包公一生耿介自持,安贫乐道,无所留于后代,仅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

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现今安徽合肥,立有包公祠,

祠东有一井,号称「廉泉」。传说,只要贪官污吏饮其水,则

必腹痛如绞,苦不堪言,至今为官鲜少有敢饮者。另外,相

传在晋代广州城外二十里有一个叫石门的地方,也有一泉井

曰「贪泉」,如有饮其水者,即使是清廉之士,也会变得贪婪。

包公死后,谥「孝肃」。取其「肃」字,想必是有端正政风之意吧!而包公的端正政风作为,包括提供周延的法制、

节省公帑之议、公正廉明的司法判决,以及强制执行公权力

等,皆可为明白之印证。

十六、谏整饬吏治、杜绝红包的杜弼

杜弼是南北朝时东魏的行台郎中,有感于当时朝中文官武将,无一不贪,爰向权臣奸相高欢,谏应整斥吏治、杜绝

红包。孰知高欢竟称:「贪污索贿由来已久,我也知道拿红包

是陋俗,但是如予严加整斥的话,则西边的宇文泰,便会借

机利诱我们的将领;而南边的萧衍,也会以他们专擅的礼乐

制度,来吸引我门的士子文官前往。如此一来,武将士子尽

失,国将安在…?」有一次杜弼又谏高欢,应先杀贪将勋贵,

才能对外用兵。这时高欢便叫士兵列刀阵,摆出肃杀之气,

然后要杜弼穿过刀阵,只见杜弼忐忑不安、蹑手蹑脚的走过

刀阵,并且打了哆嗦寒颤。后来高欢便笑着跟他说:「你也会

怕这种阵仗啊!而兵将在外,更是凶险艰苦,所以纵有贪贿,

也是情有可原的…!」

十七、誓与贪官污吏周旋到底的董宣

董宣系东汉光武帝时的洛阳县令,他上任那天,没有坐八人大轿,反而是抬了一口棺材进县衙。原因是当时洛阳是

首都,皇亲国戚云集,而这些人大都是贪赃枉法者,想要整

饬他们,就得随时把命豁出去,所以棺材是留给自己用的。

当时极有权势的湖阳公主之家奴,因仗势杀人并占人家产,

董宣即毫不客气的将他拘捕,并当着湖阳公主的面把该家奴

正法。而其它大臣子弟贪赃枉法者,也大多逃不过他的法眼

和定罪。他不但执法公正严明,而且也清廉无私;他去世时,

家中仅有棉被三条、麦子一斗。光武帝刘秀知道后,竟感动

得流下眼泪。

第参篇贪赃枉法案例

一、擅自变更设计、偷工减料的麻祜

麻祜系隋炀帝时的开河都护,负责开凿大运河,首先施工的是洛阳到江苏淮安的通济渠,总长达二千余里。麻祜为求尽快完工,爰组织一批五万人的狠戾兵工,日夜鞭笞驱使强征而来的一百万民工,最后终于花了八个月的时间完成开凿,但民工已死伤殆半。除此之外,原本设计的河道系为直线通行,但开到睢阳〈河南商邱〉时,当地一富豪人家为免祖产沦为河道,爰重贿麻祜三千两黄金,从此河道便多迂回了二十里;而整个加速施工及变更设计的结果,也造成河道过浅淤积。正当隋炀帝高兴的验收成果时,在睢阳却发生船队搁浅受阻情况。隋炀帝大怒并彻查责任,结果发现麻祜偷工减料及受贿贪赃等不法情事,爰将他腰斩并曝立于运河岸,以昭炯戒。

二、一代官九世牛的李林甫

李林甫是唐朝著名的宰相。相传,李林甫少年时,在乡间放牛,忽遇一仙人降临,告之渠具有仙缘,如随其清修苦练,他日将可位列仙班;但如果不愿吃苦修练,未来亦有位极人臣之命,惟须勤政爱民,否则将遭天谴恶果。当时李林甫不假思索便答称要向仕途发展…。只见仙人长谓道:「你好自为之吧!」不久,果不其然,李林甫有如神助般地加官进爵,终至宰相之尊。但是,他心思奸狡,除加害忠良外,并残民贪贿。传说在他的宅内有一「神仙屋」,遇事入内便能迎刃而解,如有神助,难怪他能够一路扶摇直上;但一直以来,他想的、做的,尽是

坏事,最后也因福报用尽,致「神仙屋」再也不灵验了,并且屡给他出纰漏的骚点子,害他终至被贬杀。他死后,碰到当日仙人厉言道:「本想让你当大官,能做更多的福祇和功德,但孰知你反倒行逆施,今将罚你九世为牛,世遭奴役与杀戮,以赎罪愆…。」

三、史上第一贪官-和珅

和珅获罪时,嘉庆皇帝总共责他二十条罪状,合计贪污非法所得为白银九亿两;这相当于当时清廷十二年的财政总收入,也是当时欧洲首强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的十倍财产。所以史上有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喻。而号称英明神武的乾隆皇帝,何以如此纵容这般贪官?这不外乎是和珅特别能投皇帝所好,讲皇帝喜欢听、做皇帝喜欢的事。所以有历史家曾说,中国历代择仕标准,只论其「忠」,而不在乎是否求其「廉」!

试想,当个「忠臣」,只是帮主子一人做事而已;而当个「廉臣」,却是能帮主子、天下人及自己积德造福。一念之间,你选择何者呢!

四、「墨」罪的由来

贪以败官为「墨」。史上被以「墨」定罪的第一人,当属春秋时晋国的羊舌驸。当时羊舌驸掌管晋国的刑狱诉讼大权,但却专行贪赃索贿、循私枉法之事。而他的贪财好色,同样的也为他种下未来的恶果。某次他负责审理大臣雍子与邢侯的土地纠纷案件,因为纳取了雍子之女为妻,爰判决邢侯有罪,并将邢侯的大笔土地,划归为雍子所有。邢侯不堪受辱,竟愤而将羊舌驸及雍子杀害。最后晋公也把邢侯杀了,并将其三人曝尸于市。而时称三人分别犯了「贿」〈雍子〉、「墨」〈羊舌驸〉、「贼」〈邢侯〉三种罪;孔子甚至痛斥羊舌驸是集「贿、诈、贪」三恶于一身,死有余辜!

五、内举不避亲的秦桧、张居正

北宋太宗时举行科考,当时宰相李昉的儿子李宗谔、副相

吕蒙正的弟弟吕蒙亨和盐铁使王明的儿子王扶,三人凭实力一路过关斩将,最后廷试也录取了。但是当宋太宗看到他们三人的名字时,略思一会后说:「他们都是权贵子弟,和那些出身寒微的人竞争,并不合适;即使是靠真材实料考取的,人们也会说我对大臣们有所徇私…。」于是把他们三人的名字划去。

同样情形在南宋高宗时,宰相秦桧就毫不避讳的让自己儿子秦熹、孙子秦熉,先后当上状元。而宋高宗则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尤有甚者,明朝著名宰相张居正,他的六个儿子,竟也先后高中进士,其中长子、三子是先后状元,二子则是榜眼。据说其儿子不过是平庸之辈,完全是靠父亲提点帮忙的,所以后世特别称这种是以野鸟为鸾凤的欺君行为。

六、宋朝皇室的「洗儿钱果」

宋朝时有个惯例,也就是皇室有生育喜事时,皇亲国戚及诸大臣,均须贡献贺礼,而皇室也会大造金币和准备「洗儿钱果」来答谢,这往往造成所费不赀。宋仁宗时台谏刘原甫即曾上谏道:「以往都认为这种庆典贺礼是惯例,但恐非是皇上应承袭的好典啊!大家都知道,单此庆典就准备了好多的金银、玉器、虎珀、玳瑁等高贵礼品,同时铸造很多金银制的花果,赐给臣下,从宰相到台谏都能获得这种赏赐,真是无益的费用、无名的赏赐啊!假如想以此来夸示皇室的奢侈华丽,在俗世之人而言,或还可以,但是如果要以此来作为规范,引导百姓节俭,就万不可行。宰相、台谏非但不以道德来匡辅皇上,上奏朝廷不要这样浪费,而且还自己无功受禄。臣希望皇上要以身作则,恭奉俭朴以答谢上天的眷顾,不要再施行这些姑息之恩,损害国家的元气。」

七、「铜臭」的由来

东汉末年桓、灵二帝在位时,上至公、卿,下至郎、吏,都订有明价。当时有个叫崔烈的人,特别透过上层的关系,以一半的价钱(5百万钱)买到一个订价千万的「司徒」官职,消息传开,议论纷至,崔烈的官誉也大受影响。有一天,他问

他的儿子崔钧:「我现在位居三公之首,社会上有什么看法?」崔钧回答:「父亲年轻时名声很好,况且当过太守、九卿等要职,议论的人说你当上三公很合理;但现在你真的当上了,反而让人觉得非议和失望。」崔烈急忙问为什么?崔钧则说:「大家都说你身上有股『铜臭』味。」崔烈一听大怒,拿起手杖就向儿子打去。而「铜臭」一词即源于此。

买官卖官,自古有之。其方式不外有二种,一种是利用各种名义,如婚丧喜庆、诞辰乔迁,以及藉送往迎来等方式,在平常就打好关系;当然,平日有注意打点者,升官自然会有他的份。另一种方式,则是公开卖官鬻爵,毫不掩饰,当然买官的帐,最后还是算到老百姓的头上。时至今日,公开卖官鬻爵已不复见,但靠平常之「捐输」以做好人际关系者,仍有所闻,基本上「铜臭」味可能没那么重,但「酒肉臭」味,则到处弥漫。而讲到「铜臭」和「酒肉臭」,二者大概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吧!

廉洁故事

廉洁故事 红军故事 一碗白米饭1927年冬,毛主席带领工农红军住在宁冈县茅坪村的时候,有一个时期红军生活非常艰苦,天天吃红米南瓜,有时候还吃糙红米和南瓜煮的稀饭。开头吃几餐还觉得味道有点香甜,吃多了就觉得有点难吃,可是毛主席不搞特殊,仍和战士们从一个锅里盛饭。一天吃早饭的时候,警卫员小胡突然给毛主席送来了一碗白米干饭。原来他看见毛主席天天深夜不眠,餐餐和战士们一起吃那些糙米和南瓜煮的稀饭,实在看不下去,就跑到厨房私自和炊事员商量,并且由小胡自己动手把红米加工成白米,另外用碗给毛主席蒸了半斤米的干饭。毛主席一见白米干饭,觉得有点奇怪,便问战士们今天是不是也吃这样的饭?小胡在首长面前从未撒过谎,这次当然照实说了。毛主席听完之后,马上叫他拿回厨房去和南瓜煮稀饭,让大家一起吃,并且说:“以后再不许这样了,战士们吃什么,我也吃什么。”小胡激动地说:“毛委员,南瓜稀饭早做好了,大家吃都吃完了,你就吃这一餐干饭吧,下次再不做了。”毛主席仍然不同意,并向小胡耐心地解释说:“我不应该有什么特殊的。南瓜稀饭本来又甜又香,很好吃嘛。战士们能吃,我就不能吃吗?你要知道,受压迫受剥削的穷人连野菜都吃不上啦。快给我把饭送回去?”小胡还想说什么,可是毛主席已经把那碗白米饭塞到他手里了。小胡无法,只好把饭拿

回厨房去了。 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

古今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外廓题目)古今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唐朝宰相卢怀慎清正廉洁的故事 唐朝宰相卢怀慎唐朝的宰相卢怀慎清正廉洁,不搜刮钱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他当官以后,身份高贵,妻子和儿女仍免不了经常挨饿受冻,但是他对待亲戚朋友却非常大方。他在东都(洛阳)担当负责选拔官吏的重要公务,可是随身的行李只是一只布口袋。他担任黄门监兼吏部尚书期间,病了很长时间。宋璟和卢从愿经常去探望他。卢怀慎躺在一张薄薄的破竹席上,门上连个门帘也没有,遇到刮风下雨,只好用席子遮挡。卢怀慎平素很器重宋璟和卢从愿,看到他们俩来了,心里非常高兴,留他们呆了很长时间,并叫家里人准备饭菜,端上来的只有两瓦盆蒸豆和几根青菜,此外什么也没有。卢怀慎握着宋璟和卢从愿两个人的手说:?你们两个人一定会当官治理国家,皇帝寻求人才和治理国家的策略很急迫。但是统治的时间长了,皇帝身边的大臣就会有所懈怠,这时就会有小人乘机接近讨好皇帝,你们两个人一定要记住。?过了没几天,卢怀慎就死了,他在病危的时候,曾经写了一个报告,向皇帝推荐宋璟、卢从愿、李杰和李朝隐。皇帝看了报告,对他更加惋惜。安葬卢怀慎的时候,因为他平时没有积蓄,所以只好叫一个老仆人做了一锅粥给帮助办理丧事的人吃。玄宗皇帝到城南打猎,来到一片破旧的房舍之间,有一户人家简陋的院子里,似乎正在举行什么仪式,便派人骑马去询问,那人回来报告说:?那里在举行卢怀慎死亡两周年的祭礼,正在吃斋饭。?玄宗于是赏赐细绢帛,并因此停止了打猎。另外人们传说:卢怀慎去世时,他的夫人崔氏不让女儿哭喊,对他说:?你们的父亲没死,我知道。你父亲清正廉洁,不争名利,谦虚退让,各地赠送的东西,他一点也不肯接受。他与张说同时当宰相,如今张说收受的钱物堆积如山,人还活着,而奢侈和勤俭的报应怎么会是虚假的呢??到了夜间,卢怀慎又活了,左右的人将夫人的话告诉了他,卢怀慎说:?道理不一样,阴间冥司有三十座火炉,日夜用烧烤的酷刑来惩罚发不义横财的人,而没有一座是为我准备的,我在阴间的罪过已经免除了。?说完又死了。 注: 卢怀慎,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武则天时任监察御史,后历任侍御史、御史大夫,玄宗开元元年(713)为宰相。卢怀慎自知才能不如另一宰相姚崇,因此凡事避让,在任期间的政绩只在于荐贤举能,任宰相三年后病故。卢怀慎为官廉洁,家无储蓄,门无遮帘,饮食无肉,妻儿饥寒,生活得很贫穷。他是唐代比较清廉的一位宰相。卢怀慎的儿子卢奂在广州作太守时,不为当地的奇珍异宝所动,能保持清廉节操,也受到当时人的称赞。玄宗嘉其美政,为其写有赞词:?专城之重,分陕之雄,亦既利物,内存匪躬,斯为国宝,不坠家风。?

古代廉政小故事20则PDF.pdf

书山有路 古代廉洁小故事9则 古代廉洁小故事1:我以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 怕被商人占了便宜。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 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 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 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十五年》。后来,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 洁的高尚品质。 古代廉洁小故事2: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 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 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古代廉洁小故事3: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 去。 古代廉洁小故事4: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 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1

身边廉洁小故事的例子

身边廉洁小故事的例子 导读:身边廉洁小故事的例子1 廉洁,自古以来便是一种难得可贵的品质。如果人人廉洁,可以产生巨大的反响_社会和谐共处,国家繁荣富强。不廉洁则会产生恶劣的影响,导致国家,民不聊生,拖垮整个国家。因此,自古以来每个朝代的领导人都提倡廉洁的作风。 不管男女老少,都应该拥有廉洁的品质。我们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更要学会廉洁,每件事情都能反应出一个人是否拥有廉洁的品质。从入学到现在,我是班里的骨干,包青天的故事时常鞭策着我,每天都反省自己是否廉洁,对待同学是否一致不求回报的帮助,是否铁面无私。也观察同学是否廉洁。 记得今天我和一位数学课代表发生这样的事情。有一天,我去参加竞赛,托一个同学帮我拿书包。没想到她忘了帮我收数学本。第二天早上,当组长要收我的作业时,发现我没交作业,便把我的名字交给科代表。过了一会儿,科代表走到我的跟前,问:“你为什么没交作业本?”我告诉她没做作业的原因后,她便要求我把作业补做。可当我翻开书包时,作业本居然荡然无存。我急得像热窝上的蚂蚁,坐立不安。接着,我跑去哀求她把我的名字划掉。可她却说:“不行,我不能因你是学习委员,就答应你的事。”我又对她说:“只要你答应了这次,我辅导你的语文学科的知识,行吗?”她回答很干脆:“为了我自己的利益,而违反班规。那以后就会有数不清的同学也跟你一

样诱惑我,帮她们掩护错误。这样的班级能评上优秀班吗?”经过这件事,我从她的身上看到了正直、廉洁的高尚品质。在我的心目中,它不仅是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还是个小小包青天呢! 古人云: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让我们时时刻刻以别人为镜子,让我们时时刻刻寻找到自己身上的缺陷,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做一个廉洁、正直的人,让这个社会成为一个廉洁、美好的社会,中国才能成为一个廉洁之国,更加繁荣富强 ! 身边廉洁小故事的例子2 人人都说:把当官的排成一排,隔一个枪毙一个,其中肯定有漏网的;全枪毙了,也有冤枉的。我家没有什么当官的亲戚,所认识的那些人也都是小老百姓,我原以为“贿赂”这个词离我太远太远,可是我没有想到我们身边也有“贿赂”,更有拒绝贿赂的令人尊敬的普通人。 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我和妈妈进了离家不远的一家服装店。妈妈和店老板挺熟,于是,一进门,妈妈就和店老板在柜台边聊天,我就开始看起店起的衣服来。 和我一样在看衣服的还有几个穿着中学校服的学生,他们似乎在聊着一些什么事。好奇心促使我走到了她们旁边,听起她们聊天来。这几个女孩子是初三的学生,她们的班主任是一个深受人学生爱戴的好老师。那天报名后,她们老师叫了班上几个同学去班里帮班里打扫

我国历史上的女性廉洁人物故事

我国历史上的女性廉洁人物故事 我国历史上的女性廉洁人物故事 我国是个崇尚清官的国家,自古就有“妻贤夫祸少”之说。其贤,除指贤淑之外,便指的是廉洁。从古到今,流传下来不少母教子廉、妻阻夫贪的佳话。 陶母责子 东晋陶凯年轻时当过浔阳县的小史,专门监管鱼坝。一次,他派人将一罐干鱼送给母亲品尝,没料到陶母不但令差役将干鱼送回,而且写信责备他:你做官,那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不能给我带来好处,却反给我增添了忧虑。陶侃读毕母亲来信,愧悔交加,无地自容。自此以后,严母训导铭刻在心。其后为官40年,勤慎实职没,始终如一。 李母量禀教子 唐代检察御史李畲之母为人清白廉洁。一次,李畲请人将禄米送到家中,母亲让人用斗量过,发现多出了三石,便问是怎么回事,令史回答说:“御史官的禄米在过斗时,按惯例是不要刮平斗口的。”李母又问运费是多少,又答:“给御史送粮照惯例是不要给本钱运费的。”李母很生气,让他送回多余的禄米及运费,并严厉责备李畲。李畲便追问仓官,并依法

判其最,众御史皆面有愧色。 廉洁的魏征夫人 大家知道,魏征是个有名的宰相,他的夫人裴氏也是一名廉洁、俭朴的好女人。裴氏虽说是宰相的妻子,自嫁给丈夫之后依旧勤俭节约,并随丈夫住旧屋,每天纺纱织布度日。唐太宗听说魏征家的房子又窄又旧,十分破烂,便命令派人去为他调整。当官员和工匠等人来到魏家时,魏夫人对来人说:“他(指魏征)住惯了老房子,住不惯华丽大厦,请皇上原谅,不要给他调房了。”由于魏夫人的再三辞谢,工匠们只得重新翻新了几间旧房子,便回去了。唐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起不了床。唐太宗派出医生去为他治疗。谁知,医生到魏家一看,魏征盖的被子又破又旧,根本御不了寒。医生回来据实向皇上禀告之后,太宗立即派人给魏征送去了丝棉被。谁知这回魏夫人又出来挡驾了。她说:“他也用惯了布被布褥,没有必要添加丝棉被,也请皇上见谅。”就这样,魏夫人常年铺佐丈夫料理家事,一直勤勤恳恳,相互体贴,而没有后悔嫁给这样一个清贫的丈夫。 李清照义揭贪夫 我过文学史上最具有盛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生于官宦之家,一生正处北宋、南宋交替的时代,其后半生更是动荡流离. 李清照46岁时丈夫去世。两年后,李清照再嫁张汝舟。婚后

廉洁手抄报:廉洁小故事

廉洁手抄报:廉洁小故事 廉洁手抄报:廉洁小故事廉洁手抄报:廉洁小故事伟人勤俭榜样 建立我们新中国的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在他生前用过的一百多件日常生活用品中,有一件穿过20多年、已补过73次的睡衣。身边的工作人员多次提出给他换一件新的,他都执意不肯,直到逝世前夕,他老人家还是穿着这件补钉缀补钉的睡衣。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他老人家首先倡导不吃肉、不吃水果,常常是几个烤芋头就是一餐饭,与全国人民同甘共苦。 像毛泽东主席一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总理也是个生活勤俭节约的人。在重庆的八年中,他的工作比大家忙,睡得少,但生活却和大家一样,照例是三钱油,五钱盐。有些时间特别忙碌,每天只能睡二、三个小时,同志们担心他的健康,吃饭时给他加了个炒榨菜,而周恩来同志却语重心长地说:八路军在前线打敌人,吃的还是窝窝头,我们在后方,没有理由更多享受。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光荣传统的化身!

苏轼勤俭持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在困境、逆境中,苏轼以勤俭节约来维持生活、度过难关,不失为良策。 杨震拒贿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非常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他多次得到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杨震赴任途中,取道经过昌邑,他过去在荆州曾推荐的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县令,前来拜见他,到了夜间,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送金这件事在夜间是没有人知道的。杨震回答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你知道,我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拿着银子回去了。后来杨震调任涿州郡担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贿赂。他的子孙常常吃饭没有肉,出门没有车,他的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

与廉洁有关的小故事

与廉洁有关的小故事 导读:本文是关于与廉洁有关的小故事,希望能帮助到您! 1.孔繁森廉洁小故事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由于生活拮据,他到血库要求献血。在外人眼里,一个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像。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亲,去的路费由自己筹措。由于看病,妻子将返程的路费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钱,他东挪西借才勉强凑了500元,而回程机票当时是每个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回到济南后,他妻子去看上大学的女儿,女儿一见面就对妈妈说:“学校让交学杂费,我写信给爸爸,爸爸让我跟您要。”他妻子一听,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自己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忙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有攒下几个钱。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 2.姚崇不徇私情 唐朝开元年间,吏部尚书魏知古要去洛阳一带考察官员政绩。宰相姚崇有两个儿子在那儿当官,离京前,魏知古特地到姚府辞行,不料姚崇对他十分冷淡。魏知古是姚崇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到洛阳之后,私下接见了姚崇的两个儿子。姚崇之子请求他在皇上面前为自己美言。玄宗皇帝接到魏知古的奏折,见他极力赞扬姚崇的儿子,便宣姚崇进殿,对姚崇说:

“你的两个儿子很有才干,政绩不错,朕有意提升他俩。”姚崇坦然地说:“我这两个儿子才识平平,又不善理政,不足以提拔。”唐玄宗见姚崇能秉公处事,十分高兴地说:“魏知古徇私妨碍公事,辜负了你对他的教导,我也不能原谅他。看来只有罢了他的官以正朝纲。” 姚崇复奏道:“我教子不严,罪该受罚。如果陛下因此事贬谪魏知古,那人们就会说他是当了我的替罪羊了。”唐玄宗听后十分赞许,遂令魏知古改任工部尚书。姚崇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时宰相”之称,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相。个性是在玄宗时期,对“开元之治”贡献尤多,影响极为深远。 3.子罕以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精美的玉石,想献给司城子罕。子罕拒不理解。献玉的人以为子罕怀疑玉石是假的,便说:“这块美玉我请玉匠给鉴定过,他说是块宝玉,所以才敢拿来献给你。”子罕回答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收了玉石,你失掉了宝,我也失去了宝。所以,我们还是各存其宝为好。” 4.包拯拒礼为开廉洁 宋仁宗时,朝野上下弥漫着一股送礼之风。包拯对这股送礼收礼之风历来持反对意见,几次上疏皇帝,请求颁昭禁止官员之间的送礼收礼的现象,以开廉洁之风。 这一年正是包拯的60大寿,寿辰前几天,,他就命儿子包贵及王朝、马汉等站在衙门口拒礼。可谁知,第一个送寿礼的就是当朝皇帝,派来送礼的是六宫司礼太监。老太监到了门外,执意要面见包拯,要他接旨受礼。这下可难住了包贵,万岁送来的礼不收,这不是抗旨不遵吗可父亲命他又不敢违,无奈只好请老太监将送礼的缘由写在一张红纸上转呈父亲。老太

2021年古代廉洁小故事

古代廉洁小故事1:我以不贪为宝 欧阳光明(2021.03.07)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 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十五年》。后来,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古代廉洁小故事2: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古代廉洁小故事3: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古代廉洁小故事4: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古代廉洁小故事5: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

历史清廉人物故事

历史清廉人物故事——况钟 刚正廉洁,孜孜爱民 ——苏州知府况钟 况钟(公元1381年—1442年),字伯律,号龙冈。江西靖安(今江西西北)人。祖上是一个士大夫之家,到祖父况渊时全家十余口都在战乱中丧生,只剩下况钟之父况仲谦。因年幼无依,被况渊友人黄胜祖收养,况仲谦也改姓黄,后来况钟任礼部郎中时奏请宣宗批准他恢复了况姓。 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况钟二十四岁。这时靖安县来了一个新的知县俞益,为官清正,想选用一个能干的书吏。有人推荐了况钟。俞益一下就选中了文理通达、书法端正的况钟,于是正式任用况钟为县衙礼曹,管理礼仪、祭祀一类的事务。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况钟赴京到掌管任免和考核官员的吏部去考绩。因为考核优秀,被破格提拔为正六品,朝廷任命况钟为礼部仪制司主事。况钟在礼部任职最后考核结果是“以贤劳著称”,提升为礼部仪制司郎中。后况钟又被选中出任苏州知府。 况钟到达苏州府就深入了解情况,当时苏州贪赃枉法的奸吏横行,人民苦不堪言。况钟采用欲擒故纵的方法,开始装作糊涂,故意向左右之人询问该如何处理案卷,并按他们所说的方法给批文。实际上况钟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私行察访,将他们的种种表现记录在案,全面地掌握了这些奸吏的罪行。过了一个多月,况钟开始采取行动了。他命令左右手下准备香案,把学官子弟及僚属全部叫来,对他们宣读皇帝“敕书”,奸吏吓得惊恐万状,浑身发抖。况钟雷厉风行地撤换了一大批平庸无能的属官,还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重视办学,兴修太湖水利、

设济农仓、主修桥梁、古迹等,他提倡节俭,反对奢侈,为人公正,不谋私利,苏州百姓称况钟为“况青天”。 况钟在苏州知府任上三次离任,三次又被留任。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况钟积劳成疾,于十二月底病逝于任上。噩耗传出,百姓痛哭流涕,罢市停业,以示哀悼。苏剧《十五贯》塑造了况钟这个历史人物。虽然在《十五贯》这出戏中况钟已是个艺术形象,但为民伸冤,伸张正义的特点与历史上的况钟是相吻合的。

廉洁简短小故事(15篇)

廉洁简短小故事(15篇) 廉洁简短小故事(第一篇: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学习《廉洁自律准则》心得体会)廉洁简短小故事(第二篇: 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去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廉洁简短小故事(第三篇: 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那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可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

“你说的莫非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廉洁简短小故事(第四篇: 灭官烛看家书 北宋时期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猜想这必须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立刻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我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我出钱买的亮吗之后才明白,那封信有小半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景,他认为这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在有些人看来,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实在有点“小题大做”。但正这样的小事,却更能从细节上表现出一个人的品质,更足以让当今存在公“话”私打、公车私用、公请私吃、公费私游等等凡此种种揩公家油的一些领导干部汗颜。 廉洁简短小故事(第五篇: 公仪休拒鱼 战国时期鲁国国相公仪休爱吃鱼,有人投其所好送鱼给他,公仪休不收。问其原因,他说:“正因为喜欢吃鱼,所以不能理解,此刻我作为国相,能够用自我俸禄买鱼吃,如果此刻收了鱼而丢了官,谁又会送给我鱼呢所以我不能理解啊。”公仪休“好鱼而不贪鱼”,实乃其深知“贪赃、枉法、

廉政小故事15个

廉政小故事15个 :历史东汉小故事白居易苏东坡子罕公仪休 廉政小故事(一): 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理解。同还写了一首诗证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廉政小故事(二): 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去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廉政小故事(三): 不私一钱 明朝,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那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可是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廉政小故事(四): 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廉政小故事(五):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廉政小故事(六): 一钱太守 东汉,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之后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之后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所以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廉政小故事(七): 杨震拒金 东汉,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廉政小故事(八): 以廉为宝 春秋,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理解,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理解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我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廉政小故事(九): 丹心要学月月红 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在担任徐州知府,以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执法严明著称,受到徐州百姓的称道和传颂。至今徐州城乡还流传着他不少的佳话。 苏东坡五十岁的候,家人要为其祝寿,苏东坡一再制止,并嘱咐家人不准宣扬。谁料,寿辰这一天,来了一个送礼人,双手抱着一盆盛开的月季花,家人便问:”请问尊姓大名,有何事”来者说:”我叫赵钱孙李,来祝寿的。”家人听

古代廉政小故事

古代廉政小故事 唐朝贞元年间,著名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令。 他刚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为了能打赢官司,赵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而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 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银子送了来。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 第2天,县衙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白居易升堂后问道:“你们哪个先讲?”赵 乡绅抢着说:“大人,我的理鲤长,我先讲。”李财主也不甘示弱说:“我的理瓜大,该 我先讲。”白居易沉下脸说:“什么理长理大?成何体统!”赵乡绅以为县太爷忘了自己送 的礼,连忙说:“大人息怒,小人是个愚鱼民啊!”白居易微微一笑说:“本官耳聪目明,用不着你们旁敲侧击,更不喜欢有人暗通关节。来人,把贿赂之物取来示众。” 衙役取来鲤鱼和西瓜,当众抖出银子,听审者一片哗然。白居易厉声喝道:“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40大板!”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至于这些行贿 的银子,白居易就用来救济贫苦百姓了。 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蜀国名相诸葛亮 严于律己,一身清廉使然。诸葛亮一生“抚百姓,示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深为其所动,之后跟随刘备征战南北,奇功屡建。刘备死后, 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蜀国国事,事无巨细,每必亲躬。他5次 亲率大军,北伐曹魏,与曹魏短兵相接。他严格要求子侄辈,不以自己位高权重而特殊对待。他亲派侄儿诸葛乔与诸将子弟一起,率兵转运军粮于深山险谷之中。为此,他专门给 其兄诸葛谨写信说,诸葛乔“本当还成都”,但“今诸将子弟皆得转运”,“宜同荣辱”。马谡失街亭后,他引咎自责,上疏后主刘禅,“请自贬三等”,从此更兢兢业业、勤勉有加。“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四升。”长期的废寝忘食使他心力 交瘁,积劳成疾,年仅54岁便英年早逝。诸葛亮以他的实际行动验证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诸葛亮生前,在给后主的一份奏章中对自己的财产、收入进行了申报:“成都有桑 800株,薄田15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诸葛亮去 世后,其家中情形确如奏章所言,可谓内无余帛,外无赢财。 诸葛亮病危时,留下遗嘱,要求把他的遗体安葬在汉中定军山,丧葬力求节俭简朴, 依山造坟,墓穴切不可求大,只要能容纳下一口棺木即可。入殓时,只着平时便服,不放 任何陪葬品。这就是一代名相诸葛亮死后的最高要求,其高风亮节实为可圈可点。

古代廉政小故事20则

古代廉洁小故事9则 古代廉洁小故事1:我以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 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十五年》。后来,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古代廉洁小故事2: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古代廉洁小故事3: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古代廉洁小故事4: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古代廉洁小故事5:一贫如此

廉洁小故事心得

读“廉洁”故事有感 五(1)蔡冰冰 贪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越多,就会越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这是一位名人居里夫人说的。 是啊,获得越多,你就会得到更多。 我就在几个故事中,得到了许多感想,其中有个故事使我印象深刻。这个故事是说一位老头,捕到一只金鱼,金鱼求老人放了它,它什么都依那老头,老头回到家,跟他老伴说了这一件事,他老板第一次要木盆,第二次要房子,甚至还要当海上的女王,老头一次一次去求金鱼,但最后金鱼没有说话,就转身离去,老头回到家里,吃了一惊,那间破房子还是破房子,木盆还是木盆。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做人,不可以太贪婪、太贪心,不然到最后还是一无所有。 我们从小就要做一个廉洁的小公民。 廉洁故事读后感 五(1)洪振鑫 我读了许多关于廉洁的故事,我觉得真的很令人感动,特别是对周恩来总理给我的印象最深。 我来讲讲周恩来总理的故事:他曾经说过一句令人感动的话“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总理说了一句:“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总理未严厉批评,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丢官的危险,完全可以蒙混过关。但在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召下,钱回部后,做了一个检讨,把楼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 周总理他不允许装修会议厅,不许政府人员花钱建高级的楼,他的一生省吃俭用,始终保持着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朴素本色仅仅只有几套料子服装他的许多衣服都补了在补,他吃的东西大部分是粗粮这类的,连一粒掉在地上的米也要夹了再夹。周总理的这种廉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廉洁 五(1)谢松源

廉政小故事(一)

李苦禅两训爱子 李苦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国画大师和美术教育家。他的爱子李燕从小受他的艺术熏陶,也爱上了绘画。 到了中学,李燕在学校已经有了些名气,老师和同学们都夸他是“小画家”。李燕听多了好话,尾巴就翘起来了。李苦禅发现后,把李燕叫到身边说:“我们今天每人画一幅画,然后一起拿到街上去卖,看谁的价格能卖得更高!” 李燕不知道父亲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连连摆手说:“那怎么成?我哪能跟您相提并论?” 李苦禅说:“我虽然被人称为画家,但事实上我与世界上真正伟大的画家比起来,还需要不断努力,既然你连我都不敢比,又凭什么在学校里傲慢呢?” 李燕羞红了脸,头也低了下去。李苦禅接着说:“要想成为了不起的艺术家,就一定要谦虚,一定要吃苦!” 后来,李苦禅每次出去画画,都带上李燕,捎上几个凉馒头,吃饭的时候向老农要一根大葱,就算是一顿饭了。李燕在这种艰苦的训练中,画技也一天天提高了。 “文革”时期,李苦禅被抄了家,许多珍贵的画作都被查抄了。“文革”结束后,有关部门派人到李苦禅家,让他们去领回被查抄的画作等物品。李燕发现,拿回来的画作里有两幅署着“李可染”的名

字。李可染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画家,以画牛见长。李燕兴奋地对父亲说:“真没有想到,我们还得到了一份意外之喜!” 李苦禅当即正色道:“虽然你没有去偷去抢,但这毕竟是人家的东西,你私藏不还,就是占取不义之财!”随后,他命李燕把画还给李可染。李燕尽管心有不舍,但也只能听话。离家前,他对父亲说:“我把画送回去,李可染一定特别开心,我们可不可以叫他画一幅牛相赠?” 李苦禅说:“赠不赠画,要看人家的意思,若是有心赠,当然也就要有心收,但收下后必定要给予回赠,万万不可主动要求人家赠画!”李苦禅抬头看看挂满一屋的画作,语重心长地说:“人,必先有人格,而后才有画格,人无品质而下笔无方!” 李苦禅的人格教育对李燕的影响极深,李燕也逐渐塑造起了“勤”和“诚”的人格魅力,最终成为一代名师。

革命伟人的廉洁故事

革命伟人的廉洁教育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使廉正之风走进校园,深入学生的心底,从小培养学生的廉正意识,增强自觉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诚实守信、正直无私、自律自强的好孩子,为他们奠定终身廉洁做人的品德基础。 教学重难点:培养廉洁自律的意识,懂得诚信为人。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评议等形式相结合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古今中外廉洁自律的故事。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树立意识 1、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大国。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哺育着中华儿女。中华民族是一个诚实守信、勤俭节约、正直无私、自律自强的民族。古往今来有多少清廉的干部,俭以养德,廉以立身,为国为民,流芳百世。 讲述故事《两袖清风的于谦》 2、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 3、交流故事。(如:司马迁拒礼;周恩来无私奉献;包公刚正不阿……) 二、联系生活,辨析行为 1、学生表演:

一位学生看到同学有很多漂亮的荧光笔,他羡慕极了。趁大家都不在教室,他打开了同学的文具盒,拿起笔,自言自语地轻声说起话来:真漂亮啊!如果我有了它们,画的画就更漂亮了!现在大家都不在,我把它们拿走吧!可是,这样做行吗? 2、师:这位同学正在犹豫着,快点告诉他怎么办吧! 3、小结:这就是我们身边的故事。请同学们记住一句话:不是自己的东西绝对不能拿,我们不能随便贪小便宜,要做一个廉洁的好学生。 4、(生交流自已身边的廉洁小故事,如:捡到东西时,购买东西时多找钱,差同学给优秀同学东西让其帮完成作业等情况,师随机点评) 5、情景辨析,下面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1)出示: ①学校的东西我很喜欢,但我不能把它带回家。 () ②老师用来奖励的奖品就放在讲台上,我表现不好,也自己上台去拿一个。() ③今天是我做值日,我给自己多发奖品。 () ④今天是我的好朋友值日,我偷偷地要他多发奖品给我。 () ⑤又轮到每月的班干部选举了,我事先叫好朋友都投我 的票。() ⑥我对学习好的同学犯错从来不管,对学习差的同学犯错,我就告状。()

古代官员廉洁的十个 佳话 古代廉政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网

古代官员廉洁的十个经典佳话_古代廉政故事 1、羊续:“悬鱼太守” 东汉时,羊续曾多次任庐江太守,从不请托受贿、以权谋私。其府丞焦俭为人也很正派,有一天,他见羊续生活太清苦,便给他送了一条活鲤鱼来。面对这条“礼鱼”,羊续左右为难。无奈之下只好暂且收下。但等焦俭一走,他就让下人把鱼挂在庭檐下,再也不去碰它。这件事传开之后,府吏们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也都不敢礼贿他了。因此当地老百姓都敬称其为“悬鱼太守”。 2、刘宠:“一钱太守” 东汉刘宠曾任会稽(今浙江绍兴)太守,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且清廉俭朴。在他离任时,当地百姓凑了一批金银相赠。刘宠虽坚拒不收,却又不忍令父老乡亲过于失望,只好拿一文钱作为纪念,故被时人誉为“一钱太守”。百姓还修了“一钱太守庙”来纪念这位清官。后人有诗赞道:“刘宠清名举世佳,至今遗庙在江边。近来仕官多能者,世学先生拣大钱”。 3、山涛:“悬丝尚书”、“璞玉浑金” 西晋时期的山涛既是大文学家,又是着名清官。陈郡人袁毅曾做鬲县令,送给山涛100斤上等蚕丝。山涛不愿独自违抗当时的风气,就收下来藏在阁子上。后来袁毅恶迹败露,被送到廷尉治罪。山涛把丝拿出来交给官吏,上面积有多年灰尘,但印封却完好如初。众人不禁钦佩山涛为官清廉,因而人尊称其为“悬丝尚书”。文学家王戎曾这样评价山涛:“他就像未经雕琢的玉石、未经提炼的矿石(即‘璞玉浑金’),人们都喜爱它的珍贵,却不能估量它的真实价值。” 4、徐勉:“风月尚书” 南朝萧梁时期,徐勉被任命为吏部尚书,主管全国组织人事工作。这下他家可热闹了,有事没事来套近乎的人不晓得有多少。某天晚上,徐勉邀请友人相聚。席间有个叫虞暠的人,仗着和徐勉关系比较好,竟狮子大开口“求詹事五官”。徐勉正色道:“今夕只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虞暠讨了个没趣,只得讪讪告辞。故时人赞其为“风月尚书”,“止谈风月”也成了历史典故。 5、袁律修:“五代清郎” 隋朝袁律修一生经历了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5个朝代,官至尚书郎、太常少卿。为官50余载,却两袖清风,连升酒薄礼也不收,人们皆呼他为“五代清郎”。

廉洁故事1-20

廉洁故事1-20 1.毛泽东的廉洁故事 据主席身边的警卫员回忆,1929年1月,红四军下井冈山,迂回于赣南、闽西之间,毛主席行军,战士们沿途没见他骑马,可部队中的伤兵、病号、掉队的 战士们都骑过他的马。虽说毛主席是前委书记,但他同战士们同吃一锅饭,同 吃一盆菜,没有丝毫区别。 1932年,红军打到漳州,警卫员住在毛主席那里。一眼看见他脚上穿的黑线袜子,已经洗成又薄又稀的灰色袜子了,主席发现他盯着他的袜子看,就把脚一伸,说:“这双袜子还是1929年下井冈山后你替我买的,已经换过两次袜底了,你看还是好的。不过再不能换袜底子了,袜面也太稀薄,经不起洗了。”主席 说着,还有些舍不得的样子。毛主席行军中惟一御寒的一条毯子,也不知用了 多少年,上面的毛已基本上掉光,差不多是一个麻袋片了。部队并不是没有像 样的毛毯,但是他硬是不要。 现在想想,那时的毛主席已是红军的领导核心,毛主席的廉洁,在当时是少有的。 2.苏轼勤俭持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 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 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 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 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 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在困境、逆境中,苏轼以勤俭节约来维持生活、度过难关,不失为良策。 3.杨震拒贿

发生在身边地廉政小故事

发生在身边的廉政小故事 一、王宗璞的故事 那天,我和科里的几个干警到街道搞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我们刚把宣传画挂上,就来了不少参观的群众,大家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很是热闹。我们为自己的宣传活动能达到这样好的效果而高兴。 不一会儿,母亲来了,她提着一个空菜篮子,仔细地观看着每一幅宣传画,眉头紧锁,神色凝重。转眼中午快到了,前来观展、咨询的人几乎走完了,母亲还没有要走的意思。我提醒她该回家做饭了,母亲看了我一眼,极不情愿地走了。看着母亲那略显蹒跚的背影,我知道母亲总是以我的工作为荣,她把支持我的工作当做最大的乐事。 晚上回到家,母亲问我要白天的宣传画,我没有多想,就把剩下的都给了她。母亲很高兴,把宣传画挂在了她卧室的墙上。但是从那天以后,我明显地感觉到母亲和以前不一样了,变得忧心忡忡,满腹心事。我问她,她只是说:“你要好好干工作!” 今年2月,院里进行人事调整,我被安排到反贪局担任副局长。因为工作忙,我就更少过问母亲的事了。上星期的一天夜里,已经凌晨1点多钟了,我在单位加完班回家,竟然发现在外地工作久不回家的弟弟睡在院外的水泥台阶上,我赶忙叫醒他,问他为什么不回家睡觉。弟弟委屈地说:“我嗓子都喊破了,就是没人开门。明明听见咱妈的说话声,可她就是不开门;打你的手机关机,家里也没人接,咱

家到底出啥事了?”我说:“没出什么事呀!你嫂子回娘家了,你侄女住校晚上不回来,可是妈在家呀。” 正说话间,母亲起来了,看到她的小儿子在外面受冻,心疼得不得了。我问母亲:“你没有听见有人叫门吗?”母亲说:“咋听不到呢?可我以为,那是想找你办事的人趁晚上送礼来了,我哪里敢开门,谁想到是他小子呢!”弟弟说:“哥哥才多大的官呀,犯得着这样草木皆兵吗?”母亲恼了,瞪着弟弟,提高了嗓门说:“官小就可以随便接受人家的东西吗?你没看多少人都是先收小礼,收着收着胆子就大了,最后就敢收大礼了,贪污贿赂就是这样弄起来的。我可不想为了贪图人家一点点东西,叫我的娃去蹲监狱。” 母亲这话讲得怪有水平,我觉得很耳熟,可一时想不起在哪里听过。弟弟见母亲生气了,虽然没有反驳,却露出很不以为然的样子。母亲更加气恼了,她指着弟弟说:“你娃这思想就很危险,需要好好学习学习。”母亲把“学习”两个字咬得很重,她又说:“我看你哥他们单位搞的预防职务犯罪宣传就很好,你也要好好学学,懂得当官的要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办事,要把手中的权力用在正路上,多为老百姓办点好事,不能去干那些昧良心的坏事,省得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这些话从已经65岁且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母亲口里说出来,真让人吃惊不小,我终于知道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原来母亲看预防职务犯罪宣传画展除了是在支持我的工作,她自己也在学习。不仅如此,她还把这些教材搬回了家,从那些鲜活的案例中、从那些犯罪分子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