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标测试方法

国标测试方法

国标测试方法
国标测试方法

体重

测试目的测试学生的体重,与身高测试相配合,评定学生的身体匀称度,评价学生生长发育的水平及营养状况。

场地器材

杠杆秤或电子体重计。

使用前需检验其准确度和灵敏度。准确度要求误差不超过0.1%,即每百千克误差小于0.1千克。

检验方法是:以备用的10千克、20千克、30千克标准砝码(或用等重标定重物代替)分别进行称量,

检查指标读数与标准砝码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

灵敏度的检验方法是:置100克重砝码,观察刻度尺变化,如果刻度抬高了3毫米或游标向远移动0.1

千克而刻度尺维持水平位时,则达到要求。

测试方法

测试时,杠杆秤应放在平坦地面上,调整0点至刻度尺水平位。

受试者赤足,男性受试者身着短裤;女性受试者身着短裤、短袖衫,站在秤台中央。测试人员放置适

当砝码并移动游标至刻度尺平衡。

读数以千克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记录员复诵后将读数记录。测试误差不超过0.1千克。

注意事项

(1)测量体重前受试者不得进行剧烈体育活动或体力劳动。

(2)受试者站在秤台中央,上下杠杆秤动作要轻。

(3)每次使用杠杆秤时均需校正。测试人员每次读数前都应校对砝码标重以避免差错。

身高

测试目的测试学生身高,与体重测试相配合,评定学生的身体匀称度,评价学生生长发育的水平及营养状况。

场地器材身高测量计。使用前应校对0点,以钢尺测量基准板平面至立柱前面红色刻线的高度是否为10.0厘米,

误差不得大于0.1厘米。

同时应检查立柱是否垂直,连接处是否紧密,有无晃动,零件有无松脱等情况并及时加以纠正。

测试方法

受试者赤足,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60度角)。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区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

测试人员站在受试者右侧,将水平压板轻轻沿立柱下滑,轻压于受试者头顶。

测试人员读数时双眼应与压板水平面等高进行读数,记录员复述后进行记录。

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测试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注意事项

(1)身高计应选择平坦靠墙的地方放置,立柱的刻度尺应面向光源。

(2)严格掌握“三点靠立柱”、“两点呈水平”的测量姿势要求,测试人员读数时两眼一定与压板等

高,两眼高于压板时要下蹲,低于压板时应垫高。

(3)水平压板与头部接触时,松紧要适度,头发蓬松者要压实,头顶的发辫、发结要放开,饰物要取

下。

(4)读数完毕,立即将水平压板轻轻推向安全高度,以防碰坏。

(5)测量身高前,受试者应避免进行剧烈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肺活量

测试目的测试学生的肺通气功能。场地器材电子肺活量计。

测试方法房间通风良好;使用干燥的一次性口嘴(非一次性口嘴,则每换测试对象需消毒一次,每测一人时将

口嘴下倒出唾液并注意消毒后必须使其干燥)。

肺活量计主机放置平稳桌面上,检查电源线及接口是否牢固,按工作键液晶屏显示“0”即表示机器进

入工作状态,预热5分钟后测试为佳。

首先告知受试者不必紧张,并且要尽全力,以中等速度和力度吹气效果最好。令被测试者面对仪器站立、手持吹气口嘴,面对肺活量计站立试吹1至2次,首先看仪表有无反应,还要试口嘴或鼻处是否漏气,调整口嘴和用鼻夹(或自己捏鼻孔);学会深吸气(避免耸肩提气,应该象闻花式的慢吸气)。受试者进行一两次较平日深一些的呼吸动作后,更深得吸一口气,屏住气向口嘴处慢慢呼出至不能再呼为止,防止此时从口嘴处吸气,测试中不得中途二次吸气。吹气完毕后,液晶屏上最终显示的数字

即为肺活量毫升值。

每位受试者测三次,每次间隔15秒,记录三次数值,选取最大值作为测试结果。以毫升为单位,不保

留小数。

注意事项(1)电子肺活量计的计量部位的通畅和干燥是仪器准确的关键,吹气筒的导管必须在上方,以免口水

或杂物堵住气道。

(2)每测试10人及测试完毕后用干棉球及时清理和擦干气筒内部。严禁用水、酒精等任何液体冲洗

气筒内部。

(3)导气管存放时不能弯折。

(4)定期校对仪器。

台阶试验

测试目的测试学生在定量负荷后心率变化情况,评价学生的心血管机能。场地器材台阶或凳子、节拍器(或录音机及磁带)、秒表、台阶试验仪。

测试方法初中、高中和大学各年级男生用高40厘米台阶(或凳子),初中、高中和大学各年级女生及小学五、六年级男女生用高35厘米的台阶(或凳子)做踏台上、下运动。

测试前测定安静时的脉搏,然后受试者做轻度的准备活动,主要是活动下肢关节。

上、下台阶(或凳子)的频率是30次/分,因而节拍器的节律为120次/分(每上、下一次是四动)。

受试者按节拍器的节律完成试验。

被测试者从预备姿势开始,

(1)被测试者一只脚踏在台阶上;

(2)踏台腿伸直成台上站立;

(3)先踏台的脚先下地;

(4)还原成预备姿势。用2秒上、下一次的速度(按节拍器的节律来做)连续做3分钟。做完后,保持静止休息状态,测量运动结束后的1分钟至1分半钟、2分钟至2分半钟、3分钟至3分半钟的3次脉搏数。并用下列公式求得评定指数,计算结果包含有小数的,对小数点后的1位进行四舍五入取整进行评分。评定指数=踏台上、下运动的持续时间(秒)×100/ 2×(3次测定脉搏的和)

注意事项

(1)心脏有病的学生不能参加测试。

(2)按2秒上、下一次的节律进行。当受试者跟不上节奏时应及时提醒,如果三次跟不上节奏应停止

测试,以免发生伤害事故。

(3)上、下台阶时,膝、髋关节都应伸直。

(4)被测试者不可自己测量脉搏。

(5)如果受试者不能完成3分钟的负荷运动,以实际上下台阶的持续时间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同上。

身体素质

50米跑

测试目的测试学生速度、灵敏素质及神经系统灵活性的发展水平。

场地器材50米直线跑道若干条,地面平坦,地质不限,跑道线要清楚。发令旗一面,口哨一个,秒表若干块(一

道一表)。

秒表使用前,应用标准秒表校正,每分钟误差不得超过0.2秒。标准秒表选定,以北京时间为准,每

小时误差不超过0.3秒。

测试方法

受试者至少两人一组测试。

站立起跑,受试者听到“跑”的口令后开始起跑。

发令员在发出口令同时要摆动发令旗。

计时员视旗动开表计时,受试者躯干部到达终点线的垂直面停表。

以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小数点后第二位数按非零进1原则进位,如10.11

秒读成10.2秒记录之。

注意事项(1)受试者测试最好穿运动鞋或平底布鞋,赤足亦可。但不得穿钉鞋、皮鞋、塑料凉鞋。

(2)发现有抢跑者,要当即召回重跑。

(3)如遇风时一律顺风跑。

25米×2往返跑

测试目的本项目是50米跑的替代项目,适合场地小的学校选测。

场地器材

30米左右跑道若干条,每道宽2~2.5米,地面要平坦,地质不限,跑道线要清楚。

在跑道两端划两条距离25米的平行线,分别作为起(终)点线和折返线,并在折返线线内1米处插一

根标杆(杆高1.2米以上),作为折返标志。

发令旗一面,口哨一个,秒表若干块(一道一表)。秒表使用前,应用标准秒表校正,要求同50米跑

测试。

测试方法

测试分组进行,每组至少两人。

每条跑道由一人记录。受试者站在起跑线后准备,听到“跑”的口令后开始起跑。折返时,受试者按

逆时针方向绕过标杆,不得碰扶标杆,不得串道。

测试人员在发出口令的同时开表计时。当受试者胸部到达终点线的垂直面时停表。

以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小数点后第二位数按非零进1原则进位,如10.11

秒读成10.2秒记录之。

注意事项(1)折返时,受试者应当统一按逆时针绕杆往返跑,以避免两名或多名受试者在测试过程中冲撞受伤。

(2)其它注意事项参见50米跑的注意事项。

400米跑

测试目的测试学生速度耐力的发展水平,适用于小学五、六年级学生。

场地器材400 米、200 米、300 米田径场地跑道或其他不正规场地,但必须丈量准确。地面要平坦,地质不

限,跑道线要清楚。

发令旗一面,口哨一个,秒表若干块(一道一表)。秒表使用前,应用标准秒表校正,要求同50 米跑

测试。

测试方法

测试分组进行,每组至少两人。

受试者站在起跑线后准备,用站立式起跑,当听到口令或哨音后开始起跑。发令员发出“跑”口令的同时开表计时,当受试者的躯干部到达终点线垂直面时停表。

以分、秒为单位记录成绩,不计小数。

注意事项(1)如果在非400 米标准场地上进行测试,测试人员应向受试者报告剩余圈数,以免跑错距离。

(2)测试人员应告知受试者在跑完后应继续缓慢走动,不要立刻停下,以免发生意外。

(3)受试者不得穿皮鞋、塑料凉鞋、钉鞋参加测试。

(4)对分、秒进行换算时要细心,防止差错。

50米×8往返跑

测试目的该项目是400 米跑的替代项目。主要测试学生速度、灵敏及耐久力的发展水平。

场地器材50 米跑道若干条,道宽2~2.5 米,地面平坦,地质不限。在起(终)点线前0.5 米和49.5 米处各立一标杆,杆高1.2 米以上,立于跑道正中。秒表若干块,使用前校正,要求同50 米跑测试。

测试方法

受试者至少两人一组进行测试。

用站立式起跑。当听到“跑”口令后开始起跑,往返四次,往返跑时就逆时针方向绕过标杆,不得碰扶标杆,不得串道。测试人员发出“跑”口令的同时开表计时。

当受试者胸部到达终点线的垂直面时停表。

以分、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不计小数。

注意事项(1)测试人员应向受试者报告剩余往返圈数,以免跑错距离。

(2)其他注意事项和成绩记录方法同400米跑。

立定跳远

测试目的测试学生下肢爆发力及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

场地器材沙坑、丈量尺。沙面应与地面平齐,如无沙坑,可在土质松软的平地上进行。起跳线至沙坑近端不得

少于30 厘米。起跳地面要平坦,不得有坑凹。

测试方法受试者两脚自然分开站立,站在起跳线后,脚尖不得踩线(最好用线绳做起跳线)。

两脚原地同时起跳,不得有垫步或连跳动作。

丈量起跳线后缘至最近着地点后垂直距离。

每人试跳三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一次。

以厘米为单位,不计小数。

注意事项(1)发现犯规时,此次成绩无效。三次试跳均无成绩者,应允许再跳,直至取得成绩为止。

(2)可以赤足,但不得穿钉鞋、皮鞋、塑料凉鞋参加测试。

800米(女)或1000米跑(男)

测试目的测试学生耐力素质的发展水平,特别是心血管呼吸系统的机能及肌肉耐力。

场地器材

400 米、300 米、200 米田径场跑道,地质不限。也可使用其他不规则场地,但必须丈量准确,地面平坦。秒表若干块,使用前需要校正,要求同50米跑测试。

测试方法受试者至少两人一组进行测试,站立式起跑。当听到“跑”的口令后开始起跑。

计时员看到旗动开表计时,当受试者的躯干部到达终点线垂直面时停表。

以分、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不计小数。

注意事项同400米往返跑

投沙包

测试目的测试学生的上肢爆发力,适用于小学一、二年级学生。

场地器材长度在30 米以上的平整场地一块,地质不限。在场地一端划一条直线作为起掷线。0.25 千克重的

立方形或圆形沙包若干个。

测试方法

受试者站往起掷线后原地投掷,要求沙包必须从肩上方投出。

丈量起掷线后缘至沙包着地点后缘之间的垂直距离。为了准确丈量成绩,应有专人负责观察沙包着地

点。

每人投掷三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一次。以米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注意事项

(1)受试者需原地投掷,不得助跑。

(2)沙包必须从肩上方投出。

(3)如受试者前后开立投掷,当沙包出手的同时后脚可向前迈出一步,但不得踩线。

(4)发现踩线等犯规时,则此次成绩无效。三次均无成绩者,应允许再投,直至取得成绩为止。

握力

测试目的测试学生上肢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

场地器材电子握力计或弹簧式握力计。

测试方法受试者两脚自然分开成直立姿势,两臂自然下垂。一手持握力计全力紧握(此时握力计不能接触受试者的衣服和身体),记下握力计指针的刻度(或握力器所显示的数字)。用有力(利)手握两次。取

最大值,以公斤为单位,保留1位小数。

注意事项保持手臂自然下垂姿势,手心向内,不能触及衣服和身体。

掷实心球

测试目的测试学生的上肢爆发力,适用于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

场地器材长度在30 米以上的平整场地一块,地质不限,在场地一端划一条直线作为起掷线。实心球若干,小学三~六年级测试球重为1 千克,初中、高中、大学各年级测试球重为2千克。

测试方法测试时受试者站在起掷线后,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身体面对投掷方向,双手举球至头上方稍后仰,原地用力把球投向前方掷出。如两脚前后开立投掷,当球出手的同时后脚可向前迈出一步,但不得踩

线。

每人投掷三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的一次。记录以米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丈量起掷线后缘至球着地点后缘之间的垂直距离。为了准确丈量成绩,应有专人负责观察实心球的着

地点。

注意事项成绩记录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投沙包。

引体向上

测试目的测试学生的上肢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场地器材高单杠或高横杠,杠粗以手能握住为准。

测试方法受试者跳起双手正握杠,两手与肩同宽成直臂悬垂。静止后,两臂同时用力引体(身体不能有附加动作 ),上拉到下颌超过横杠上缘为完成一次。记录引体次数。

注意事项

(1)受试者应双手正握单杠,待身体静止后开始测试。

(2)引体向上时,身体不得做大的摆动,也不得借助其他附加动作撑起。

(3)两次引体向上的间隔时间超过10秒停止测试。

坐位体前屈

测试目的测量学生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主要反映这些部位的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及学生身体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

场地器材

坐位体前屈测试计。

测试方法受试者两腿伸直,两脚平蹬测试纵板坐在平地上,两脚分开约10~15 厘米,上体前屈,两臂伸直前,用两手中指尖逐渐向前推动游标,直到不能前推为止。

测试计的脚蹬纵板内沿平面为0点,向内为负值,向前为正值。

记录以厘米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

注意事项(1)身体前屈,两臂向前推游标时两腿不能弯曲。(2)受试者应匀速向前推动游标,不得突然发力。

仰卧起坐

测试目的测试目的测试学生的腹肌耐力。

场地器材垫子若干块(或代用品)、铺放平坦。

测试方法受试者仰卧于垫上,两腿稍分开,屈膝呈90度角左右,两手指交叉贴于脑后。另一同伴压住其踝关节,

以固定下肢。

受试者坐起时两肘触及或超过双膝为完成一次。

仰卧时两肩胛必须触垫。测试人员发出“开始”口令的同时开表计时,记录1分钟内完成次数。1分钟到时,受试者虽已坐起但肘关节未达到双膝者不计该次数,精确到个位。

注意事项(1)如发现受试者借用肘部撑垫或臀部起落的力量起坐时,该次不计数。

(2)测试过程中,观测人员应向受试者报数。

(3)受试者双脚必须放于垫上。

运动能力

跳绳

测试目的测试学生的下肢爆发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场地器材地面平整、干净的场地一块,地质不限。主要测试器材包括秒表、发令哨、各种长度的跳绳若干条。

测试方法

两人一组,一人测试,一人记数。

受试者将绳的长短调至适宜长度,听到开始信号后开始跳绳,动作规格为正摇双脚跳绳,每跳跃一次且摇绳一回环(一周圈),计为一次。听到结束信号后停止,测试员报数并记录受试者在1分钟内

的跳绳次数。测试单位为次。

注意事项

(1)小学低年级学生参加跳绳测试时,应由教师计数。(2)测试过程中跳绳拌脚,除该次不计数外,应继续进行。

踢毽子

测试目的测试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

场地器材地面平整、干净的场地,地质不限。主要测试器材包括秒表、发令哨、毽子若干个

测试方法

受试者听到开始信号后开始踢毽子,动作规格为单脚或双脚交换踢毽子。

听到结束信号后停止,测试员报数并记录受试者在30秒钟内的踢毽子次数。测试单位为次

注意事项

(1)小学低年级学生参加踢毽子测试时,应由教师计数。

(2)测试时,仅记脚部踢毽子的次数,以膝、肩、头等身体其他部位接触毽子,只作为调整动作,

不计次数。

(3)测试过程中如毽子落地,除该次不计数外,应继续进行。

篮球运球

测试目的测试学生综合身体素质和篮球基本技能水平。测试年级为小学五、六年级及初中、高中、大学各年级。

场地器材测试场地长20 米,宽7 米,起点线后5 米设置两列标志杆,标志杆距左右边线3 米。各标志杆距杆3 米,共5排杆,全长20 米,并列的两杆间隔1 米。测试器材包括秒表(使用前应进行校正,要求同50 米跑)、发令哨、30 米卷尺、标志杆10根(杆高1.2 米以上),篮球若干个。小学五、六年级采用小篮球,球重为450~500 克,球圆周为68~70厘米;初中、高中和大学为篮球。测试用

球应符合国家标准。

测试方法测试方法受试者在起点线后持球站立,听到出发口令后,按图中所示箭头方向单手运球依次过杆,高

中学生和大学生每次过杆时需换手运球。

发令员发令后开表计时,受试者与球均返回起终点线时停表。

每名受试者测两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一次。以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小数

点后第2位数按非零进1原则进位。

注意事项(1)测试中篮球脱手后,如球仍在测试场地内,受试者可自行捡回,并在脱手处继续运球,不停表。(2)测试过程中出现以下现象均属犯规行为,取消当次成绩:出发时抢跑、运球过程中双手同时触球、膝盖以下部位触球、漏绕标志杆、碰倒标志杆、人或球出测试区域、未按图示要求完成全程路线、通

过终点时人球分离等。

(3)受试者有两次测试机会,两次犯规无成绩者可再测直至取得成绩。

足球颠球

测试目的测试学生足球基本技能水平。测试年级为小学五、六年级。

场地器材坚实、平整场地一块。测试器材包括小足球若干个,球重为280~310克,球圆周为54~56厘米。

测试方法受试者在原地将球抛起,用脚背正面连续颠球,球落地则测试结束,按次计数。其他部位触球可作为

调整,不计次数。

每名受试者测两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的一次。测试单位为次

注意事项受试者可用双脚交替或单脚连续颠球。

足球运球

测试目的测试学生足球基本技能水平,测试年级为中学和大学各年级。

场地器材在坚实、平整场地或足球场上进行,测试区域长30米,宽10米,起点线至第一杆距离为5米,各杆间距5米,共设5根标志杆,标杆距两侧边线各5米。测试器材包括足球若干个(测试用球应符合国家标准),秒表(使用前应进行校正,要求同50米跑),30米卷尺,5根标志杆(杆高1.2米以上)。

测试方法

受试者站在起点线后准备,听到出发口令后开始向前运球依次过杆,不得碰杆。

受试者和球均越过终点线即为结束。发令员发令后开始计时,受试者与球均返回终点线时停表。每人跑两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的一次成绩。以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小数

点后第二位数按非零进1原则进位。

注意事项(1)测试过程中出现以下现象均属犯规行为,取消当次成绩:出发时抢跑、漏绕标志杆、碰倒标志杆、

故意手球、未按要求完成全程路线等。

(2)受试者有两次测试机会,两次犯规无成绩者可再测直至取得成绩。

排球垫球

测试目的测试学生排球基本技能水平。

场地器材

在坚实、平坦的场地或排球场上进行

小学五、六年级的测试区域为2.5米×2.5米;初中、高中和大学的测试区域为3米×3米;

小学五、六年级测试器材为软式排球;

初中、高中、大学的测试器材为排球。

测试用球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

测试方法受试者在规定的测试区域内原地将球抛起,个人连续正面双手垫球,要求手型正确、击球部位准确、达到规定的高度,球落地即为测试结束,按次计数。

受试者每次垫球应达到的高度,小学五、六年级为2米,初中男生为2.24米,初中女生为2米,高中和大学男生为2.43米,高中和大学女生为2.24米。

每名受试者测试两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的一次。测试单位为次。

注意事项(1)测试过程中如出现以下现象均只作为调整,不计次数:采用传球等其他方式触球、测试区域之外

触球、垫球高度不足等。

(2)为方便判定垫球高度,可将排球场的球网调整到相应的高度,或者在测试区域外相距0.5米处插两根标杆,标杆顶端用橡皮筋或标志线相连,将标杆调整到相应的高度进行判定,测试时通过比较垫

球的高度和球网或标志线的高度进行判定。

常见的塑料检测标准和方法

常见的塑料检测标准和方法

常见的塑料检测标准和方法 检测产品/类别检测项目/参数 检测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序 号 名称 塑料1 光源暴露试验方 法通则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则ISO 4892-1:1999 2 氙弧灯光老化 汽车外饰材料的氙弧灯加速暴露试验SAE J2527:2004 汽车内饰材料的氙弧灯加速暴露试验SAE J2412:2004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2部分:氙弧灯ISO 4892-2:2006 /Amd 1:2009 室内用塑料氙弧光暴露试验方法ASTM D4459-06 非金属材料氙弧灯老化的仪器操作方法ASTM G155-05a 塑料暴露试验用有水或无水氙弧型曝光装置的操作ASTM D2565-99(2008) 3 荧光紫外灯老化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ISO 4892-3:2006 汽车外饰材料UV快速老化测试SAE J2020:2003 塑料紫外光暴露试验方法ASTM D4329-05 非金属材料UV老化的仪器操作方法ASTM G154-06 4 碳弧灯老化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4部分:开放式碳弧灯 ISO 4892-4:2004/ CORR 1:2005 塑料实验室光源曝露试验方法第4部分:开放式碳弧灯 GB/T16422.4-1996 5 荧光紫外灯老化 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老化试验方法荧 光紫外灯GB/T14522-2008 6 热老化 无负荷塑料制品的热老化 ASTM D3045-92(2010) 塑料热老化试验方法GB/T7141-2008 7 湿热老化 塑料暴露于湿热、水溅和盐雾效应的测定ISO4611:2008 塑料暴露于湿热、水喷雾和盐雾中影响的测定GB/T12000-2003 塑料8 拉伸性能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GB/T1040.1-2006

塑料应力测试方法及判定标准

塑料应力测试方法及判定 标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三:常用塑料: 1. PA、PVC、PMMA、PC、POM、PE、PP、ABS、PS、EVA以及一些混合物。 2. 常用塑料特征、性能: 2.(尼龙):8026上盖、532支撑体、049D内芯等。 ①原色为乳白、微褐,燃烧缓慢,离火后慢熄,火焰呈上黄下蓝,熔融滴落,起泡,有特殊的羊皮或指甲烧焦气味。 ②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 ③应力测试:正丙烷、乙无开裂、裂纹。 2.:聚氯乙烯 ①原色为无色透明,难燃离火即灭,火焰上黄下绿,白烟,燃烧变软有刺激性酸味。紫外线下,使PVC产生浅蓝、紫白的莹光。软的PVC发蓝或蓝白的荧光。②根据增剂的不同分为硬质和软质,硬质PVC采用分子量小的树脂,不含5%的曾剂,机械强度好,耐腐蚀、耐阳光、耐燃烧,软质PVC采用分子量较大的树脂,加入30%-70%增剂制成柔韧性好,抗化学药品性强。 2.:有机玻璃、压克力①原色为无色透明、易燃、离火后继续燃烧,火焰上黄下浅蓝,熔融滴落,加热到 120°C可自由弯曲,不自浊,冒出特有的压克力臭,易熔于丙酮、苯。②高透明性耐光折射率高,用丙酮、氯仿等溶剂自体粘结,制品成型收缩率,料粒的吸湿性可导致制品起泡。③应力测试:乙醇或异丙醇,十秒无开裂、裂痕。 2.:聚甲醛 ①原色为浅黄或白色,慢燃,离火后继续燃烧,火焰上黄下蓝,熔融滴落,强烈鱼腥臭。 ②较强机械性能,缺点不耐酸,强碱和不耐日光紫外线的辐射,长期在大气中暴晒会老化,粘合性差。 ③应力测试:12-18%盐酸溶液浸泡2H,无变形、裂纹。 2.:聚乙烯①原色为半透明——腊色,易燃,火焰上黄下蓝,边熔边滴落,有石腊气味,常温下不熔于溶剂,加热时可溶于丙酮、苯、甲醛。②根据加工方法,可分为高密度PE和低密度PE 高密度PE为半透明腊状固体,质地坚韧,不透水性,耐磨性,抗化学药品性较好。缺点:受热后因应力消失而发生尺寸减少,柔韧性、耐剧冷热差。低密度PE为无色无味无毒的固体,低温仍能保持柔曲特性,抗水性,化学稳定性较强。③应力测试:硬脂酸钠或肥皂水,无变形、裂纹、断裂。 2.:丙烯腈、丁乙烯和苯乙烯三种单体的三元共聚物①原色为乳白或白色,不透明,燃烧缓慢,离火后继续燃烧,火焰呈黄色,黑烟,软化烧焦,溶于丙酮、苯、甲苯。②丙烯腈具有拉伸强度、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丁二烯具有韧性、抗冲击能力以及低温性能,苯乙烯具有良好的光泽性、刚性和加工性;调节三者之间比例,可调节高冲击型、中冲击型、通用型、特殊耐热型ABS。缺点:耐热性不够高,易老化,不耐燃不透明。③应力测试:95%以上醋酸浸泡30秒,无变形、裂纹、断裂。 2.:聚丙烯①原色为半透明腊色,易燃,离火燃烧,火焰上黄下蓝,有少量黑烟,熔融滴落,发出石油气味。②密度cm3,是密度最小的塑料之一,熔点

塑料测试方法国家标准

塑料测试方法国家标准 1.GB1033-70 塑料比重试验方法 2.GB1034-70 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3.GB1035-70 塑料耐热性(马丁)试验方法 4.GB1036-70 塑料线膨胀系数试验方法 5.GB1037-70 塑料透湿性试验方法 6.GB1038-70 塑料薄膜透气性试验方法 7.GB1408-78 固体电工绝缘材料工频击穿电压、击穿强度和耐电压试验方法 8.GB1409-78 固体电工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下相对介电系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试验方法 9.GB1410-78 固体电工绝缘材料绝缘电阻、体积电阻系统和表面电阻系数试验方法10.GB1411-78 固体电工绝缘材料高压小电流间歇耐电弧试验方法 11.GB1039-79 塑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12.GB1040-79 塑料拉伸试验方法 13.GB1041-79 塑料压缩试验方法 14.GB1042-79 塑料弯曲试验方法 15.GB1043-79 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 16.GB1633-79 热塑性塑料软化点(维卡)试验方法 17.GB1634-79 塑料弯曲负载热变形温度(简称热变形温度)试验方法 18.GB1635-79 塑料树脂灰分测定方法 19.GB1636-79 模塑料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20.GB1841-80聚烯烃树脂稀溶液粘度试验方法 21.GB 1842-80 聚乙烯环境应力开裂试验方法 22.GB1843-80 塑料悬臂梁冲击试验方法 23.GB1846-80 聚氯醚树脂稀溶液粘度试验方法 24.GB1847-80 聚甲醛树脂稀溶液粘试验方法 25.GB2406-8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 26.GB2407-8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炽热棒法 27.GB2408-8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燃烧法 28.GB2409-80 塑料黄色指数试验方法 29.GB2410-80 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试验方法 30.GB2411-80 塑料邵氏硬度试验方法 31.GB2412-80 聚丙烯等规指数测试方法 32.GB1657-81 增塑剂折光率的测定 33.GB1662-81 增塑剂结晶点的测定 34.GB1664-81 增塑剂外观色泽的测定(铂-钴比色法) 35.GB1665-81 增塑剂皂化值及酯含量的测定 36.GB1666-81 增塑剂比重的测定(韦氏天平法) 37.GB1667-81 增塑剂比重的测定(比重瓶法) 38.GB1668-81 增塑剂酸值的测定(一) 39.GB1669-81 增塑剂加热减量的测定 40.GB1670-81 增塑剂热稳定性试验 41.GB1671-81 增塑剂闪点的测定(开口杯法) 42.GB1672-81 增塑剂体积电阻系数的测定

国家标准塑料及塑料制品性能检测方法标准

1 GB/T 1033-1986 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2 GB/T 1034-1998 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3 GB/T 1036-1989 塑料线膨胀系数测定方法 4 GB/T 1037-1988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杯式法 5 GB/T 1038-2000 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压差法 6 GB/T 1039-1992 塑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7 GB/T 1040-1992 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8 GB/T 1041-1992 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9 GB/T 1043-1993 硬质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 11 GB/T 1408.1-1999 固体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工频下的试验 13 GB/T 1409-1988 固体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包括米波长在内)下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的试验方法 14 GB/T 1410-1989 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 15 GB/T 1411-2002 干固体绝缘材料耐高电压、小电流电弧放电的试验 16 GB/T 1446-2005 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17 GB/T 1447-2005 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18 GB/T 1448-2005 纤维增强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19 GB/T 1449-2005 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20 GB/T 1450.1-2005 纤维增强塑料层间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21 GB/T 1450.2-2005 纤维增强塑料冲压式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22 GB/T 1451-2005 纤维增强塑料简支梁式冲击韧性试验方法 23 GB/T 1458-1988 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拉伸试验方法 24 GB/T 1461-1988 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剪切试验方法 25 GB/T 1462-2005 纤维增强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26 GB/T 1463-2005 纤维增强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27 GB/T 1633-2000 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 28 GB/T 1634.1-2004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29 GB/T 1634.2-2004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2部分:塑料、硬橡胶和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30 GB/T 1634.3-2004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3部分:高强度热固性层压材料 31 GB/T 1636-1979 模塑料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32 GB/T 1843-1996 塑料悬臂梁冲击试验方法 33 GB/T 1844.1-1995 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一部分:基础聚合物及其特征性能 34 GB/T 1844.2-1995 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二部分:填充及增强材料 35 GB/T 1844.3-1995 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三部分:增塑剂 36 GB/T 2035-1996 塑料术语及其定义 37 GB/T 2406-1993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 38 GB/T 2407-198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炽热棒法 39 GB/T 2408-1996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法和垂直法 40 GB/T 2409-1980 塑料黄色指数试验方法 41 GB/T 2410-1980 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试验方法 42 GB/T 2411-1980 塑料邵氏硬度试验方法 43 GB/T 2546.2-2003 塑料聚丙烯(PP)模塑和挤出材料第2部分: 试样制备和

ASTM D648-07 中文版 塑料侧立式弯曲负荷下变形温度的标准测试方法

ASTM D648-07 塑料侧立式弯曲负荷下变形温度的标准测试方法 1范围 1.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测试在特定的条件下试样发生特定变形时的温度。 1.2本试验方法适用于测试在常温下刚性或者半刚性的,厚度在3mm[1/8in]或以上的模具成型或者薄片的试样。 注1-薄片厚度少于3mm[0.125in]但大于1mm[0.040in]可以用几片薄片复合试样来测试,但最小厚度为3mm。一种制备复合试样的方式是用砂纸把薄片的面打磨平,用胶 水粘合。施加载荷的方向需垂直于每个薄片的边缘。 1.3在SI的单位的评估值将视为标准。给定值仅提供一些信息。 1.4本标准无意涉及所有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本标准是帮助用户建立适当的安全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并且在规定的期限内使用。 注2-这个测试方法描述为本测试办法的B方法,在技术上,方法Ae和Be分别与ISO75-1和ISO75-2,1993,等价。 2参考文献 2.1ASTM标准 D618测试用塑料调质实施规范。 D883塑料相关术语。 D1898塑料抽样实施规范。 D5947固体塑料试样外形尺寸测试方法。 E1在液体中的玻璃温度计ASTM说明。 E77温度计的检查和检验测试方法。 E608/E608M矿物隔热,金属屏蔽的基体金属热电偶。 E691为测定试验方法精密度开展的实验室间研究的实施规范。 E1137/E1137M工业用铂阻尼式温度计。 2.2ISO标准 ISO75-1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ISO75-2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2部分:塑料和硬橡胶。 2.3NIST文件 NBS特别出版250-22。

常见的塑料检测标准和方法

常见的塑料检测标准和方法 检测产品/类别检测项目/参数 检测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序 号 名称 塑料1 光源暴露试验方 法通则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则ISO 4892-1:1999 2 氙弧灯光老化 汽车外饰材料的氙弧灯加速暴露试验SAE J2527:2004 汽车内饰材料的氙弧灯加速暴露试验SAE J2412:2004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2部分:氙弧灯ISO 4892-2:2006 /Amd 1:2009 室内用塑料氙弧光暴露试验方法ASTM D4459-06 非金属材料氙弧灯老化的仪器操作方法ASTM G155-05a 塑料暴露试验用有水或无水氙弧型曝光装置的操作ASTM D2565-99(2008) 3 荧光紫外灯老化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ISO 4892-3:2006 汽车外饰材料UV快速老化测试SAE J2020:2003 塑料紫外光暴露试验方法ASTM D4329-05 非金属材料UV老化的仪器操作方法ASTM G154-06 4 碳弧灯老化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4部分:开放式碳弧灯 ISO 4892-4:2004/ CORR 1:2005 塑料实验室光源曝露试验方法第4部分:开放式碳弧灯 GB/T16422.4-1996 5 荧光紫外灯老化 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老化试验方法荧 光紫外灯GB/T14522-2008 6 热老化 无负荷塑料制品的热老化 ASTM D3045-92(2010) 塑料热老化试验方法GB/T7141-2008 7 湿热老化 塑料暴露于湿热、水溅和盐雾效应的测定ISO4611:2008 塑料暴露于湿热、水喷雾和盐雾中影响的测定GB/T12000-2003 塑料8 拉伸性能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GB/T1040.1-2006

橡胶国家标准大全

橡胶国家标准大全 No.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1 GB/T 10541-2003 近海停泊排吸油橡胶软管 2 GB/T 19090-200 3 矿用输送空气和水的织物增强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3 GB 7542-2003 铁路机车车辆制动用橡胶软管 4 GB/T 10546-2003 液化石油气(LPG)用橡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散装输送用 5 GB/T 15329.1-2003 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织物增强液压型第1部分: 油基 流体用 6 GB/T 18950-2003 橡胶和塑料软管静态下耐紫外线性能测定 7 GB/T 5566-2003 橡胶或塑料软管耐压扁试验方法 8 GB/T 19228.3-2003 不锈钢卡压式管件用橡胶O型密封圈 9 GB 4491-2003 橡胶输血胶管 10 GB/T 19089-2003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耐磨性的测定马丁达尔法 11 GB/T 19208-2003 硫化橡胶粉 12 GB/T 13460-2003 再生橡胶 13 GB/T 11409.9-2003 橡胶防老剂、硫化促进剂盐酸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14 GB/T 11409.6-2003 橡胶防老剂、硫化促进剂表观密度的测定 15 GB/T 11409.3-2003 橡胶防老剂、硫化促进剂软化点的测定 16 GB 4655-2003 橡胶工业静电安全规程 17 GB/T 5009.64-2003 食品用橡胶垫片(圈)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18 GB/T 5009.66-2003 橡胶奶嘴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19 GB/T 5009.79-2003 食品用橡胶管卫生检验方法 20 GB/T 5009.152-2003 食品包装用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和橡胶改性的丙烯腈 —丁二烯—苯乙烯树脂 及其成型品中残留丙烯腈单体的测定 21 GB/T 1698-2003 硬质橡胶硬度的测定 22 GB/T 1699-2003 硬质橡胶马丁耐热温度的测定 23 GB/T 18943-2003 多孔橡胶与塑料动态缓冲性能测定 24 GB/T 18944.1-2003 高聚物多孔弹性材料海绵与多孔橡胶制品第1部分: 片 材 25 GB/T 18946-2003 橡胶涂覆织物橡胶与织物粘合强度的测定直接拉力法 26 GB/T 18951-2003 橡胶配合剂氧化锌试验方法 27 GB/T 18952-2003 橡胶配合剂硫磺试验方法 28 GB/T 18953-2003 橡胶配合剂硬脂酸定义及试验方法 29 GB/T 7760-2003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与硬质板材粘合强度的测定90° 剥离法 30 GB/T 7762-2003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臭氧龟裂静态拉伸试验 31 GB/T 4500-2003 橡胶中锌含量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 32 GB/T 11202-2003 橡胶中铁含量的测定1,10-菲罗啉光度法 33 GB/T 9881-2003 橡胶术语 34 GB/T 12587-2003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抗压裂性的测定 35 GB/T 7755-2003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透气性的测定

塑料材料测试国标大全

序号业务内容测验类型依据标准试验设备与仪器GB GB1033-86ASTM ASTM D7921 塑料比重试验 ISO ISO 1133电子比重计 GB GB1034-70ASTM D 5702塑料吸水性试验ISO ISO 62红外线水分计 GB GB3682-83ASTM ASTM D-12383 塑料熔体流动速率(MFR ,MVR)试验ISO ISO 1133熔体流动速率仪 GB GB2411-80ASTM ASTM D-22404 橡胶邵氏硬度试验 ISO 邵氏硬度计 GB GB/T 1039GB1040.4GB1040.2ASTM ASTM D3685 塑料拉伸强度试验塑料断裂伸长率试验 ISO ISO 1271ISO3268ISO6239GB GB1042-79ASTM ASTM D7906 塑料弯曲强度试验塑料弯曲模量试验 ISO ISO 178JPL 系列微控电子拉力 机 7 塑料简支梁缺口冲击试验塑料简支梁无缺口冲击试验 GB GB1043-79 简支梁冲击试验机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GB/T2918-1998) 1.0原理:把试样暴露在规定的状态环境或温度中,那么试样与状态调节环境或温度之间即可达到可再现的温度和/或含湿量平衡的状态。 2.0标准环境 标准环境代号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备注 23/502350应该使用这种标准环境, 除非另有规定 27/652765对于热带地区如各方商定 可以使用 3.0标准环境的等级 等级温度容许偏差(℃) 相对湿度容许偏差(﹪) 23/5027/65 1(加严)±1±5±5 2(一般)±2±10±10 4.0状态调节 a.状态调节的周期应在材料的相关标准中规定。当在相应标准中未规定状态调节周期时,应采用下列周期:对于标准环境23/50和27/65,不少于88小时。对于18~28﹪的室温,不少于4小时。 5.0试验 除非另有规定,状态调节后的试样应在与状态调节相同的环境或温度下进行试验,在任何情况下,试验都应在将试样从状态调节环境内取出后立即进行。

塑料硬度检测标准

塑料硬度检测塑料邵氏硬度洛氏硬度巴氏硬度检测:硬度塑料硬度测定第二部分:洛氏硬度GB/T3398.2-2008 热变形温度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GB/T1634.1-2004 在挠曲负荷下塑料的挠曲温度的试验方法ASTM D648-07 塑料载荷下挠曲温度的测定第1部分:一般试验方法ISO 75-1:2004 塑料载荷下挠曲温度的测定第2部分:塑料和硬橡胶ISO 75-2:2004 维卡软化温度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GB/T1633-2000 塑料维卡(Vicat)软化温度的测试方法ASTM D1525-09 塑料热塑材料维卡软化温度的测定ISO 306:2004 压缩性能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GB/T1041-2008 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ISO 604:2002 硬塑料的压缩特性试验方法ASTM D695-10 撕裂性能塑料直角撕裂性能试验方法QB/T1130-1991 体积电阻率/表面 电阻率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GB/T1410-2006 绝缘材料表面电阻和体积电阻试验方法IEC 60093:1980 绝缘材料直流电阻或电导试验方法ASTM D257-07 大气暴露 塑料大气暴露试验方法GB/T3681-2000 塑料暴露于太阳辐射的方法第一部分:通则ISO877-1:2009 时间—温度极限 塑料长期热暴露后时间—温度极限测定GB/T7142-2002 聚合物长期性能评价简介UL746B-1997 塑料老化评价 塑料在玻璃下日光、自然气候或实验室光源暴露后颜色和性能变化的测定GB/T15596-2009 塑料暴露于玻璃下日光或自然气候或人工光后颜色和性能变化的测定ISO4582:2007 变色评定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250-2008 熔融指数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GB/T3682-2000 击穿电压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第一部分:工频下试验GB/T1408.1-2006 热应力开裂电线电缆用黑色聚乙烯塑料GB/T15065-2009附录A 环境应力开裂 聚乙烯环境应力开裂试验方法GB/T1842-2008 聚乙烯环境应力开裂试验方法ASTM D1693-05 垂直与水平燃烧 设备和器具部件用塑料材料易燃性的试验UL 94-1996REV.9:2009 塑料燃烧性能的测定水平法和垂直法GB/T2408-2008

塑料测试方法(中文版)

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 ASTM D 638, ISO R527, DIN 53455, DIN53457 了解材料对负载的响应程度是了解材料性能的基础。通过测试在一定应力下材料的变形程度(应变),设计者可以预测材料在其工作环境下的应用(如图1)。 图1 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A:弹性形变的极限值 B:屈服点 C:最大强度 O-A:屈服区域,发生弹性形变 超过A点:塑性变形 图2:ASTM D 6, 拉伸试样的尺寸 模量:应力/应变 Mpa

屈服应力: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应力 Mpa 断裂应力发生断裂时的应力 Mpa 断裂伸长率材料发生断裂时的应变% 弹性极限开始发生弹性形变的终点 弹性模量发生在塑性变形时的模量 Mpa 测试速度: A速度:1mm/mm 拉伸模量 B速度:5mm/mm 填充材料 的拉伸应力/应变 C速度:50mm/mm 为填充材料的拉伸应力/应变 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 ASTM D 790, ISO 178, DIN 53452 弯曲强度是用来测量材料抵制挠曲变形的能力或者是测试材料的刚性。与拉伸负载不同的是,在测试弯曲时,所有的应力加载在一个方向上。用压头压在试样的中部使其形成一个3点的负载,在标准测试仪上,恒定的压缩速度为2mm/mm. 通过计算机收集的数据,测绘出试样的压缩负荷-变形曲线,来计算压缩模量。在曲线的线性区域至少取5个点的负载和变形。 弯曲模量(应力与应变的比值)是表征材料弯曲性能的重要指标。压缩模量是指在应力-应变的曲线的线性范围内,压缩应力与压缩应变之比。 压缩应力与压缩应变的单位都是Mpa。 图3:弯曲测试示意图 耐磨性能测试

中文ASTMD648塑料热变形温度

ASTM D 648-07 塑料侧立式弯曲负荷下变形温度的标准测试方法 1 范围 1.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测试在特定的条件下试样发生特定变形时的温度。 1.2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测试在常温下刚性或者半刚性的,厚度在3mm[1/8in]或以上的模具成型或者薄片的试样。 注1:薄片厚度少于3mm [0.125in]但大于1mm [0.040in]可以用几片薄片复合试样来测试,但最小厚度为3mm。一种制备复合试样的方式是用砂纸把薄片的面打磨平,用胶水粘合。施加载荷的方向需垂直于每个薄片的边缘。 1.3 在SI的单位的评估值将视为标准。给定值仅提供一些信息。 1.4 本标准无意涉及所有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本标准是帮助用户建立适当的安全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并且在规定的期限内使用。 注2:这个测试方法描述为本测试办法的B方法,在技术上,方法Ae和Be分别与ISO 75-1 和ISO 75-2,1993,等价。 2 参考文献 2.1 ASTM标准D 618 测试用塑料调质实施规范。 D 883 塑料相关术语。 D 1898 塑料抽样实施规范。 D 5947 固体塑料试样外形尺寸测试方法。 E1 在液体中的玻璃温度计ASTM说明。 E77 温度计的检查和检验测试方法。 E608/E608M 矿物隔热,金属屏蔽的基体金属热电偶。 E691 为测定试验方法精密度开展的实验室间研究的实施规范。 E1137/E1137M 工业用铂阻尼式温度计。 2.2 ISO标准ISO 75-1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ISO 75-2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2部分:塑料和硬橡胶。 2.3 NIST文件NBS特别出版250-22。 3 术语 3.1 通常-本测试方法定义的塑料是跟D 883 中标准一样,除非另外说明。 4 检测方法简介 4.1 将矩形截面的试样按侧立式方式,放在载荷作用在中间的简支梁上,载荷的最大压力为0.455Mpa [66psi] 或1.82Mpa [264psi](注3)。将试样在有载荷的作用下,浸入升温速度为2 士0.2℃/min的传

ISO 527-2塑料拉伸性能测试方法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二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 1 范围 1.1GB/T 1040的本部分在第1部分基础上规定了用于测定模塑和挤塑塑料拉伸性能的实验条件。 1.2本部分适合下述范围的材料: ----硬质和半硬质的热塑性模塑、挤塑和铸塑材料,除未填冲类型外还包括列入用短纤棒、细棒、小薄片或细粒料填充和增强的复合材料,但不包括纺织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 ----硬质和半硬质热固性模塑和铸塑材料,包括填充和增强的复合材料,但不包括纺织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 ----热致液晶聚合物。 本部分不适用于纺织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硬质微孔材料或含有微孔材料夹层结构的材料2.名词和定义 见ISO 527-1:2012,章节3 3原理和方法 见ISO 527-1:2012,章节4 4仪器 4.1概述 见ISO 527-1:2012,章节5,特别是5.1.1致5.1.4 4.2引伸计 4.3测试记录装置 5测试样品 5.1形状和尺寸 只要可能,试样应为如图一所示的1A型和1B型的哑铃型试样,直接模塑的多用途试样选择1A型,机加工试样选择1B型。 关于使用小试样时的规定,见附录A/ISO 20753 注:具有4mm厚的IA型和1B型试样分别和ISO 3167规定的A型和B型多用途试样相同。与ISO 20753的A1和A2也相同

5.2试样的制备 应按照相关材料规范制备试样,当无规范或无其他规定时,应按ISO293、ISO 294-1,ISO295或者ISO 10724-1以适宜的方法从材料直接压塑制备试样,或按照ISO 2818由压塑或注塑板材经机加工制备试样。 试样所有表面应吴可见裂痕、划痕或其他缺陷。如果模塑试样存在毛刺应去掉,注意不要损伤模塑表面。 由制件机加工制备试样时应取平面或曲率最小的区域。除非确实需要,对于增强塑料试样不宜使用机加工来减少厚度,表面经过机加工的试样与未经机加工的试样实验结果不能互相比较。 5.3标线 见ISO 527-1:2012,6.3 5.4检查测试样品 见ISO 527-1:2012,6.4 5.5各向异性 5.6测试样数量 见ISO 527-1:2012,章节7. 6 状态调节 见ISO 527-1:2012,章节8 7 测试过程 见ISO 527-1:2012,章节9 在测量弹性模量时,1A型、IB型试样的试验速度应为1mm/min,对于小试样见附录A。8结果计算和表示 见ISO 527-1:2012,章节10 9精确度 见附录B 10实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扩一下内容: a)注明引用ISO 527的本部分,包括试样类型和试验速度,并按下列方式表示;

塑胶件抗UV测试国家标准

塑胶件抗U V测试国家标准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 GB/ 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eqv ISO 4892-3:1994 Plastics-Methods ofexposure to labory light sources- Part 3:Fluorescent UVlamps 紫外光老化试验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塑料暴露于不同类型荧光紫外灯气候箱的试验方法。通则在GB/T 中给出。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9344-88 塑料氙灯光源曝露试验方法(neq ISO4892-2:1994) GB/T 15596-1995 塑料曝露于玻璃下日光或自然气候或人工光源后颜色和性能变化的测定 (cqv ISO 4582:1980) GB/T 塑料实验室光源曝露试验方法第一部分:通则(eqv ISO 4892-1:1994)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荧光紫外灯:发射400nm以下紫外光的能量至少占总输出光能80﹪的荧光灯。 Ⅰ型荧光紫外灯:300nm以下的光能低于总输出光能2﹪的一种荧光紫外灯。通常称为UV-A灯。 Ⅱ型荧光紫外灯:发射300nm以下的光能大于总输出光能10﹪的一种荧光紫外灯。通常称为UV-B灯。 冷凝暴露:试样表面经规定的辐照时间后转入模拟夜间的无辐照状态,此时试样表面仍受暴露室内热空气和水蒸气的饱和混合物加热作用,而试样背面继续受到周围空间的空气冷却,形成试样表面凝露状态。 4总则 在控制环境条件的荧光紫外灯气候箱中进行试样的暴露试验。有几种不同型号的灯(见~。推荐采用UV-A灯或UV-A组合灯,如采用不同光谱组合灯时,应保证试样表面所受的光谱辐照均匀,即应使试样围绕灯列连续移位。 荧光紫外灯使用一种低压汞弧激发荧光物质而发射出紫外光,它能在较窄的波长区间产生连续光谱,通常只有一个波峰。其光谱分布是由荧光物质的发射光谱和玻璃的紫外透过性决定的。这种灯一般是使试样在某一局限光谱范围内的紫外光辐照下进行试验用的。 试验程序可以包括辐照强度和试样表面辐照量的测定。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09-09批准1998-02-01实施 建议采用一种已知性能的类似材料作为参数,和受试材料同时暴露。 在不同型号的设备上所作的试验结果不能作比较,除非受试材料在不同设备中的重现性已被确定。

塑料检测方法国标汇总

塑料检测方法国标汇总2008-10-05 19:59 1 GB/T 1033-1986 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2 GB/T 1034-1998 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3 GB/T 1036-1989 塑料线膨胀系数测定方法 4 GB/T 1037-1988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杯式法 5 GB/T 1038-2000 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压差法 6 GB/T 1039-1992 塑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7 GB/T 1040-1992 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8 GB/T 1041-1992 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9 GB/T 1043-1993 硬质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 11 GB/T 1408.1-1999 固体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工频下的试验 13 GB/T 1409-1988 固体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包括米波长在内)下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的试验方法 14 GB/T 1410-1989 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 15 GB/T 1411-2002 干固体绝缘材料耐高电压、小电流电弧放电的试验 16 GB/T 1446-2005 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17 GB/T 1447-2005 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18 GB/T 1448-2005 纤维增强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19 GB/T 1449-2005 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20 GB/T 1450.1-2005 纤维增强塑料层间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21 GB/T 1450.2-2005 纤维增强塑料冲压式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22 GB/T 1451-2005 纤维增强塑料简支梁式冲击韧性试验方法 23 GB/T 1458-1988 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拉伸试验方法

塑料应力测试方法及判定标准

三:常用塑料: 1. PA、PVC、PMMA、PC、POM、PE、PP、ABS、PS、EVA以及一些混合物。 2. 常用塑料特征、性能: 2.1.PA(尼龙):8026上盖、532支撑体、049D内芯等。 ①原色为乳白、微褐,燃烧缓慢,离火后慢熄,火焰呈上黄下蓝,熔融滴落,起泡,有特殊的羊皮或指甲烧焦气味。 ②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 ③应力测试:正丙烷、乙无开裂、裂纹。 2.2.PVC:聚氯乙烯 ①原色为无色透明,难燃离火即灭,火焰上黄下绿,白烟,燃烧变软有刺激性酸味。紫外线下,使PVC产生浅蓝、紫白的莹光。软的PVC发蓝或蓝白的荧光。②根据增剂的不同分为硬质和软质,硬质PVC采用分子量小的树脂,不含5%的曾剂,机械强度好,耐腐蚀、耐阳光、耐燃烧,软质PVC采用分子量较大的树脂,加入30%-70%增剂制成柔韧性好,抗化学药品性强。 2.3.PMMA:有机玻璃、压克力①原色为无色透明、易燃、离火后继续燃烧,火焰上黄下浅蓝,熔融滴落,加热到120°C可自由弯曲,不自浊,冒出特有的压克力臭,易熔于丙酮、苯。②高透明性耐光折射率高,用丙酮、氯仿等溶剂自体粘结,制品成型收缩率0.1-0.8%,料粒的吸湿性可导致制品起泡。③应力测试:乙醇或异丙醇,十秒无开裂、裂痕。

2.4.POM:聚甲醛 ①原色为浅黄或白色,慢燃,离火后继续燃烧,火焰上黄下蓝,熔融滴落,强烈鱼腥臭。 ②较强机械性能,缺点不耐酸,强碱和不耐日光紫外线的辐射,长期在大气中暴晒会老化,粘合性差。 ③应力测试:12-18%盐酸溶液浸泡2H,无变形、裂纹。 2.5.PE:聚乙烯①原色为半透明——腊色,易燃,火焰上黄下蓝,边熔边滴落,有石腊气味,常温下不熔于溶剂,加热时可溶于丙酮、苯、甲醛。②根据加工方法,可分为高密度PE和低密度PE 高密度PE为半透明腊状固体,质地坚韧,不透水性,耐磨性,抗化学药品性较好。缺点:受热后因应力消失而发生尺寸减少,柔韧性、耐剧冷热差。低密度PE为无色无味无毒的固体,低温仍能保持柔曲特性,抗水性,化学稳定性较强。③应力测试:硬脂酸钠或肥皂水,无变形、裂纹、断裂。 2.6.ABS:丙烯腈、丁乙烯和苯乙烯三种单体的三元共聚物①原色为乳白或白色,不透明,燃烧缓慢,离火后继续燃烧,火焰呈黄色,黑烟,软化烧焦,溶于丙酮、苯、甲苯。 ②丙烯腈具有拉伸强度、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丁二烯具有韧性、抗冲击能力以及低温性能,苯乙烯具有良好的光泽性、刚性和加工性;调节三者之间比例,可调节高冲击型、中冲击型、通用型、特殊耐热型ABS。缺点:耐热性不够高,易老化,不耐燃不透明。③应力测试:95%以上醋酸浸泡30秒,无变形、裂纹、断裂。 2.7.PP:聚丙烯①原色为半透明腊色,易燃,离火燃烧,火焰上黄下蓝,有少量黑烟,熔融滴落,发出石油气味。②密度0.9m/cm3,是密度最小的塑料之一,熔

国家标准塑料及塑料制品性能检测方法标准

1 1033-1986 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2 GB/T 1034-1998 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3 GB/T 1036-1989 塑料线膨胀系数 4 GB/T 1037-1988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杯式法 5 GB/T 1038-2000 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压差法 6 GB/T 1039-1992 塑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7 GB/T 1040-1992 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8 GB/T 1041-1992 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9 GB/T 1043-1993 硬质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 11 GB/T 固体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工频下的试验 13 GB/T 1409-1988 固体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包括米波长在内)下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的试验方法 14 GB/T 1410-1989 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 15 GB/T 1411-2002 干固体绝缘材料耐高电压、小电流电弧放电的试验 16 GB/T 1446-2005 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17 GB/T 1447-2005 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18 GB/T 1448-2005 纤维增强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19 GB/T 1449-2005 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20 GB/T 纤维增强塑料层间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21 GB/T 纤维增强塑料冲压式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22 GB/T 1451-2005 纤维增强塑料简支梁式冲击韧性试验方法 23 GB/T 1458-1988 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拉伸试验方法 24 GB/T 1461-1988 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剪切试验方法 25 GB/T 1462-2005 纤维增强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26 GB/T 1463-2005 纤维增强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27 GB/T 1633-2000 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 28 GB/T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29 GB/T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2部分:塑料、硬橡胶和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30 GB/T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3部分:高强度热固性层压材料 31 GB/T 1636-1979 模塑料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32 GB/T 1843-1996 塑料悬臂梁冲击试验方法 33 GB/T 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一部分:基础聚合物及其特征性能 34 GB/T 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二部分:填充及增强材料 35 GB/T 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三部分:增塑剂 36 GB/T 2035-1996 塑料术语及其定义 37 GB/T 2406-1993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 38 GB/T 2407-198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炽热棒法 39 GB/T 2408-1996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法和垂直法 40 GB/T 2409-1980 塑料黄色指数试验方法 41 GB/T 2410-1980 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试验方法 42 GB/T 2411-1980 塑料邵氏硬度试验方法 43 GB/T 塑料聚丙烯(PP)模塑和挤出材料第2部分: 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 44 GB/T 2547-1981 塑料树脂取样方法 45 GB/T 2572-2005 纤维增强塑料平均线膨胀系数试验方法

塑料测试方法中英文对比表

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 APPENDIX OF LABORATORY ACCREDITATION CERTIFICATE (No. CNAS L3876) NAME:BASF Auxiliary Chemicals Co., Ltd. Engineering Plastic Laboratory ADDRESS:No.239, Luqiao Road, Jinqiao Export Processing Zone, Pudong, Shanghai, China Date of issue: 2009-01-22 Date of expiry: 2012-01-21 APPENDIX1-1 LIST OF ACCREDITED TESTING SCOPE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实验室认可证书附件 (https://www.doczj.com/doc/f57852599.html,AS L3876) 名称:巴斯夫应用化工有限公司工程塑料实验室 地址:上海市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鲁桥路239号 签发日期:2009年01月22日有效期至:2012年01月21日 附件2 认可的授权签字人及其授权签字领域 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 APPENDIX OF LABORATORY ACCREDITATION CERTIFICATE (No. CNAS L3876) NAME:BASF Auxiliary Chemicals Co., Ltd. Engineering Plastic Laboratory ADDRESS:No.239, Luqiao Road, Jinqiao Export Processing Zone, Pudong, Shanghai, China Date of issue: 2009-01-22 Date of expiry: 2012-01-21 APPENDIX2 LIST OF ACCREDITED SIGNATORY AND SCOPE

塑料制品国家标准全面

塑料制品国家标准 1.GBn84-80 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2.GBn85-80 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3.GBn86-80 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4.GBn87-80 三聚氰胺成型品卫生标准 5.GB3806-83 聚氯乙烯塑料凉鞋 6.GB3807-83 聚氯乙烯微孔塑料拖鞋 7.GB3830-83 软聚氯乙烯压延薄膜(片) 8.GB4085-83 半硬质聚氯乙烯块状塑料地板 9.GB4217-84 热塑性塑料管材的公称外径和公称压力 10.GB4219-84 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材 11.GB4220-84 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件 12.GB4454-84 硬聚氯乙烯板材 13.GB4455-84 农业用聚乙烯吹塑薄膜 14.GB4456-84 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 15.GB5664-85 高密度聚乙烯单丝 16.GB5736-85 农药用钙塑瓦楞箱 17.GB5737-85 食品塑料周转箱 18.GB5738-85 饮料塑料周转箱 19.GB5739-85 啤酒塑料周转箱 20.GB5836-86 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和管件 21.GB6668-86 聚氯乙烯针织布基发泡人造革

22.ZBY28001-85 硬聚氯乙烯楼梯扶手 23.ZBY28002-85 酚醛胶布轴瓦 24.ZBY28003-85 食品包装用压延聚氯乙烯硬片 25.SG 8-67 聚氯乙烯塑料鞋底 26.SG 22-73 电缆工业用办聚氯乙烯塑料 27.SG 78-74 硬聚氯乙烯管材 28.SG 79-74 软聚氯乙烯管材 29.SG 80-75 聚乙烯管材 30.SG 83-75 聚氯乙烯人造革 31.HG2-821-75 珠光有机玻璃板材 32.SG124-77 珠光有机玻璃纽扣 33.SG125-77 塑料纽扣 34.JB1256-77 6020聚酯薄膜 35.SG187-80 聚四氟乙烯薄膜 36.SG188-80 聚四氟乙烯棒 37.SG189-80 聚四氟乙烯管 38.SG190-80 聚四氟乙烯板 39.SG212-80 硬质聚氯乙烯泡沫板材 40.SG213-80 聚丙烯纺织袋 41.SG214-80 混凝土轨枕用聚氯乙烯垫片 42.LY218-80 塑料贴面板 43.SG224-81 高压聚乙烯重包装袋(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