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核表达与纯化

原核表达与纯化

原核表达与纯化
原核表达与纯化

原核表达与纯化

表达步骤

1,将鉴定可以表达的单菌落接种到5ml培养基中,37℃过夜培养,(不同载体抗生素和培养温度有所不同,PBV220

为30℃培养,PET32a为37℃培养)

2,1:100转接于大摇瓶,2h后进行诱导(IPTG或者温度诱导,OD值一般为4.0-5.0),8h后收菌。

纯化步骤:

1,回收的菌体用STE(0.1M NaCl、0.01M Tris PH8.0.001M EDTA)培养基洗菌,收集保存于-20℃。

2,将收集的菌体加入30mM Tris、30mM NaCl、5mM EDTA、5ug/ml PMSF缓冲液充分混匀,10000psi破碎3-4次,

3000rpm离心15min,弃上清

3,用1%的Triton-100, 0.5%脱氧胆酸钠(DOC),以1g/10ml 悬起来,放置30min,3000rpm离心15min,弃上清(此

步可重复1-2次)

4,用PH 9-10的50mM Tris,1%Triton-100缓冲液洗涤包涵体,放置30min,3000rpm离心15min,弃上清

5,用PH 9-10的50mM Tris,2M尿素缓冲液洗涤包涵体,放置30min,3000rpm离心15min,上清留着做SDS-PAGE

检测

6,用PH 9-10的50mM Tris,4M尿素缓冲液洗涤包涵体,放

置30min,3000rpm离心15min,上清留着做SDS-PAGE 检测

7,(1)用PH 9-10的50mM Tris,8M尿素缓冲液洗涤包涵PH 9-10的50mM Tris,的目的蛋白已经很纯了

(2)用PH 9-10的50mM Tris,加1-3%的SDS缓冲液洗涤剩余的沉淀,放置30-60min,10000rpm离心15min,此时目的蛋白纯度比7-1更纯

蛋白表达纯化实验步骤

蛋白表达纯化实验步骤(待改进) 1、取适当相应蛋白高表达的动物组织提total-RNA。 2、设计蛋白表达引物。引物要去除信号肽,要加上适当的酶切位点和保护碱基。 3、RT-PCR,KOD酶扩增获取目的基因c DNA. 4、双酶切,将cDNA.克隆入PET28/32等表达载体。 5、转化到DH5α感受态细菌中扩增,提质粒。 6、将质粒转化入表达菌株,挑菌检测并保种。表达菌株如Bl21(DE3)、Rosetta gami(DE3)、Bl21 codon(DE3)等。 7、蛋白的诱导表达。 1)将表达菌株在3ml LB培养基中摇至OD=0.6左右,加入IPTG,浓度梯度从25μM 到1m M。37度诱导过夜(一般3h以上即有大量表达)。 2)SDS-PAGE电泳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注:目的蛋白包涵体表达量一般会达到菌体 蛋白的50%以上,在胶上可以看到明显的粗大的条带。 3)将有表达的菌株10%甘油保种,保存1ml左右就足够了,并记录IPTG浓度范围。 甘油是用0.22μm过滤除菌的,储存浓度一般是30%-60%,使用时自己计算用量。 4)用上述IPTG浓度范围的最低值诱导10ml表达菌,18度,低转速(140-180rpm), 诱导过夜作为包涵体检测样品。 注意:1.如果表达的蛋白对菌体有毒性,可以在加IPTG之前的培养基中加入1%的葡萄糖用来抑制本底表达。葡萄糖会随着细菌的繁殖消耗殆尽,不会影响后面的表达。2. 保种可以取一部分分成50μl一管,每次用一管,避免反复冻融。 8、包涵体检测。方案见附件2 9、如有上清表达,则扩大摇菌。 1)取保种的表达菌株先摇10ml,37度,300rpm摇至OD>=1.5,约5h左右,视菌种

原核蛋白表达常见问题解析

原核蛋白表达常见问题解析 1、为什么目的蛋白总是以包涵体的形式出现? 在原核蛋白表达纯化中目的蛋白经常发生错误的折叠,并聚集成为 包涵体。经过诱导,目的蛋白通常可达细胞总蛋白的50%以上。虽然有一定比例的蛋白以可溶的单体形式存在,而多达95%(甚至更多)的蛋白则在包涵体中。实验过程中,可以采取降低诱导温度,例如25–30°C,或降低IPTG浓度(0.01–0.1mM)并延长诱导时间,还有采用特别的 培养基等方法获得更多的可溶蛋白。 2、跨膜蛋白为什么很难表达? 跨膜蛋白的表达成功率相对较低是一个实验结果,究其原理,目前 众说纷纭很多种理论。以我们浅薄的理解层面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 原因: 跨膜蛋白一般都是强疏水性的氨基酸分子和亲水性的分子跳跃式 的连接,形成的亲水疏水的一个最简单的跨膜化学结构,这种结构与 信号肽结构相似,对于原核细胞来说,简单的细胞器很难像真核细胞 一样完成信号肽识别及切除、引导内质网、高尔基体重新包装及分泌 这一复杂过程,有些蛋白是多次跨膜,对于原核细胞来说几乎是不可 能完成的任务。 另外,对于疏水性的片段,在原核细胞中极易形成包涵体,疏水 性多肽会抑制翻译过程,甚至与原核膜结构融合形成毒性,出于生物 自我保护的本能,所有的细胞器都会停止合成蛋白的过程。 3、如何选择蛋白表达宿主菌?

4、我们有哪些原核蛋白纯化方式?如何选择不同的纯化方式? 答:我们公司的蛋白纯化方法大致分为亲和纯化、离子交换、切胶 回收三类。 1、常规情况下,一般携带融合标签(His标签,GST标签,sumo标签,Fc标签),我们可以通过Ni柱、GST柱、Protein A等进行亲和纯化 获得融合蛋白,用亲和纯化的方法一般可以获得85%以上纯度的蛋白, 亲和纯化的方便快捷。 2、如果需要目的蛋白不含有任何标签,怎么选择纯化方式?。 (1)可表达融合蛋白,用蛋白工具酶切割融合蛋白,再进行纯化除去 工具酶。此方法能快速得到蛋白。 (2)可表达不含标签的蛋白,进行离子、分子筛、疏水等纯化,通过AKATA纯化设备获得蛋白。 3、如果需要获得蛋白作为抗原,可以直接通过切胶回收的方式,此方 法获得蛋白纯度较高,进行免疫动物后得到的抗体进行WB反应,灵敏 度较高。 5、表达得到的蛋白是有活性的么? 答:需要让蛋白有活性的条件很复杂,合适的缓冲液体系、盐浓度、蛋白的折叠状态甚至检测活性的方法的细微差别都可能导致活性 的强弱有无,一般情况下,上清表达的蛋白要比包涵体经过变复性纯 化后得到的蛋白活性要好,我们尽量从上清中获得蛋白,期许蛋白形 成的折叠最接近活性状态,这也是我们擅长的。但是在实际实验条件下,我们无法承诺表达纯化的蛋白一定具有客户期望的生理活性。

原核表达步骤

Chi l 原核表达基本试验步骤 将克隆化基因插入合适载体后导入大肠杆菌用于表达大量蛋白质的方法一般称为原核表达。这种方法在蛋白纯化、定位及功能分析等方面都有应用。大肠杆菌用于表达重组蛋白有以下特点:易于生长和控制;用于细菌培养的材料不及哺乳动物细胞系统的材料昂贵;有各种各样的大肠杆菌菌株及与之匹配的具各种特性的质粒可供选择。但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蛋白由于缺少修饰和糖基化、磷酸化等翻译后加工,常形成包涵体而影响表达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构象。 表达载体在基因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原核表达载体通常为质粒,典型的表达载体应具有以下几种元件: (1)选择标志的编码序列; (2)可控转录的启动子; (3)转录调控序列(转录终止子,核糖体结合位点); (4)一个多限制酶切位点接头; (5)宿主体内自主复制的序列。 原核表达一般程序如下:获得目的基因-准备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插入表达载体中(测序验证)-转化表达宿主菌-诱导靶蛋白的表达-表达蛋白的分析-扩增、纯化、进一步检测,其中包括: 一、试剂准备 (1)LB培养基。 (2)1M IPTG(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2.38g IPTG溶于10ml ddH2O

中,0.22μm滤膜抽滤,-20℃保存。 CCY的IPTG是1M的,用时进行1000倍稀释。 二、操作步骤 (一)获得目的基因 1、通过PCR方法:以含目的基因的克隆质粒为模板,按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在上游和下游引物分别引入不同的酶切位点),PCR循环获得所需基因片段。 2、通过RT-PCR方法:用TRIzol法从细胞或组织中提取总RNA,以mRNA 为模板,逆转录形成cDNA第一链,以逆转录产物为模板进行PCR循环获得产物。 (二)构建重组表达载体 1、载体酶切:将表达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同引物的酶切位点)进行双酶切,酶切产物行琼脂糖电泳后,用胶回收Kit或冻融法回收载体大片段。 2、PCR产物双酶切后回收,在T4DNA连接酶作用下连接入载体。我们用Soultion I连接。 (三)获得含重组表达质粒的表达菌种 1、将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BL21,根据重组载体的标志(抗Amp或蓝白斑)作筛选,挑取单斑,碱裂解法小量抽提质粒,双酶切初步鉴定。 2、测序验证目的基因的插入方向及阅读框架均正确,进入下步操作。否则应筛选更多克隆,重复亚克隆或亚克隆至不同酶切位点。 3、以此重组质粒DNA转化表达宿主菌的感受态细胞。

表达蛋白的分离与纯化

表达蛋白的分离与纯化 大肠杆菌表达蛋白以可溶和不溶两种形式存在,需要不同的纯化策略。现在,许多蛋白质正在被发现而事先并不知道它们的功能,这些自然需要将蛋白质分离出来后,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来获得。分析蛋白质的方法学现已极大的简化和改进。必须承认,蛋白质纯化比起DNA克隆和操作来是更具有艺术性的,尽管DNA序列具有异乎寻常的多样性(因而它是唯一适合遗传物质的),但它却有标准的物理化学性质,而每一种蛋白质则有它自己的由氨基酸序列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因而它具有执行众多生物学功能的用途)。正是蛋白质间的这些物理性质上的差异使它们得以能进行纯化但这也意味着需要对每一种待纯化的蛋白质研发一套新的方法。所幸的是,尽管存在这种固有的困难,但现已有多种方法可以利用,蛋白质纯化策略也已实际可行。目前,待研究蛋白或酶的基因的获得已是相当普遍的事。可诱导表达系统特别是Studier等发展的以噬菌体T7RNA聚合酶为基础的表达系统的出现使人们能近乎常规地获得过表达(overexpression),表达水平可达细胞蛋白的2%以上,有些甚至高达50%。 一、可溶性产物的纯化(融合T7·Tag的表达蛋白) (一)试剂准备 采用T7· Tag Affinity Purification Kit 1.T7·Tag抗体琼脂。 2.B/W缓冲液:4.29mM Na2HPO4,1.47 mM KH2PO4,2.7 mM KCl,3.

0.137mM NaCl,1%吐温-20,pH7.3。 4. 洗脱缓冲液: 0.1M柠檬酸,pH2.2。 5. 中和缓冲液:2M Tris,pH10.4。 1.PEG 20000。 (二)操作步骤 1.100ml 含重组表达质粒的菌体诱导后,离心5000g×5min,弃上清,收获菌体,用10ml预冷的B/W缓冲液重悬。 2. 重悬液于冰上超声处理,直至样品不再粘稠,4℃离心14000g×30min,取上清液,0.45μm膜抽滤后作为样品液。 3. 将结合T7·Tag抗体的琼脂充分悬起,平衡至室温,装入层析柱中。 4. B/W缓冲液平衡后样品液过柱。 5. 10ml B/W缓冲液过柱,洗去未结合蛋白。 6. 用5ml洗脱缓冲液过柱,每次1ml,洗脱液用含150μl中和缓冲液的离心管收集,混匀后置于冰上,直接SDS-PAGE分析。 7. 将洗脱下来的蛋白放入透析袋中,双蒸水透析24hr,中间换液数次。 8.用PEG 20000浓缩蛋白。 (三)注意事项 蛋白在过层析柱前,要0.45μm膜抽滤,否则几次纯化后,柱子中会有不溶物。 二、包涵体的纯化

浅谈原核表达

浅谈原核表达的技巧 摘要:原核表达是表达外源基因常用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捷,需时较短,表达产量高,适合工业化等优点。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原核表达的一些技巧。 关键词:原核表达表达载体限制性内切酶 将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的目的基因插入合适载体后导入大肠杆菌用于表达大量蛋白质的方法一般称为原核表达。这种方法在蛋白纯化、定位及功能分析等方面都有应用。大肠杆菌用于表达重组蛋白有以下优点:易于生长和控制;易于培养,实验耗费少;可选择多种大肠杆菌菌株及与之匹配的具各种特性的质粒。原核表达是近年来表达外源蛋白常用的方法,本文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着重谈谈对原核表达中的技巧问题。 一、原核表达一般程序 表达前准备-获得目的基因-构建含目的片段的表达载体(测序验证)-转化表达宿主菌-诱导靶蛋白的表达-表达蛋白的分析。 二、原核表达中各操作步骤的关键因素及技巧 1.表达前的准备要素:原核表达注重表达前对目的片段、表达载体及表达菌株的分析、选择。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经过细致、周全的分析、准备、设计可带来较为顺当的实验,可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1)对表达载体的分析 载体的选择:同样的载体,同样的系统,很可能表达这个蛋白表达量起高,但另外一个就是做不出来,所以表达载体的选择非常重要,没有万能的载体。选择载体通常我们关心质粒上的几个功能组件及所带来的问题:是否为诱导表达型载体,启动子的强弱、多克隆位点、限制性内切酶的位置、终止密码子的有无及位置,融合Tag的有无,筛选报告基因的位置等。所选载体一定要保持原来的遗传背景(有些载体经过多次交换已变异)。选择表达载体时,要根据所表达蛋白的最终应用考虑,如果为了方便纯化,可选择融合表达;如果为了获得天然蛋白,可选择非融合表达。融合表达时在选择外源DNA同载体分子连接反应时,对转录和转译过程中密码结构的阅读不能发生干扰。 翻译的起始位点:要表达目的蛋白,在该基因的5’端必须有一起始位点,现在大部分的表达载体都提供起始位点,起始密码子与核糖体结合位点的距离都已被优化,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自己再加,实际操作时要留意载体图谱上是否注明有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如无,还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上。 在起始密码子附近的mRNA二级结构:外源基因其始转录后,保持mRNA的有效延伸、终止及稳定存在是外源基因有效表达的关键,尤其是在起始密码子附近的mRNA二级结构可能会抑制翻译的起始或者造成翻译暂停从而产生不完全的蛋白。如果利用Primer Premier软件分析DNA或RNA结构上有柄(stem)结构,并且结合长度超过8个碱基,这种结构会因为位点专一突变等因素而变得不稳定,影响正常的翻译。 (2)对目的片段的分析 基因(或蛋白)的大小:原核表达的成功与否与所要表达的蛋白(或基因)大小有关,一般说来小于5kD或者大于100kD的蛋白都是难以表达的。蛋白越小,越容易被内源蛋白水解酶所降解。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串联表达,在每个表达单位(即单体蛋白)间设计蛋白水解或者是化学断裂位点。如果蛋白较小,那么加入融合标签GST、Trx、MBP或者其它较大的促进融合的蛋白标签就较有可能使蛋白正确折叠,并以融合形式表达。如果蛋白较大,大于60kD的蛋白建议使用较小的标签(如6×组氨酸标签)。对于结构研究较清楚的蛋白可以采取截取表达。当然表达时要根据目的进行截取,如果是要进行抗体制备而截取,那么一定要保证截取的部位抗原性较强。对于抗原性也可以利用软件分析,比如Vector NIT Suite或者一些在线软件,不过在分析之余也要认识到这是一种资料统计的结论,

原核表达步骤

原核表达步骤

Chi l 原核表达基本试验步骤 将克隆化基因插入合适载体后导入大肠杆菌用于表达大量蛋白质的方法一般称为原核表达。这种方法在蛋白纯化、定位及功能分析等方面都有应用。大肠杆菌用于表达重组蛋白有以下特点:易于生长和控制;用于细菌培养的材料不及哺乳动物细胞系统的材料昂贵;有各种各样的大肠杆菌菌株及与之匹配的具各种特性的质粒可供选择。但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蛋白由于缺少修饰和糖基化、磷酸化等翻译后加工,常形成包涵体而影响表达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构象。 表达载体在基因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原核表达载体通常为质粒,典型的表达载体应具有以下几种元件: (1)选择标志的编码序列; (2)可控转录的启动子; (3)转录调控序列(转录终止子,核糖体结合位点); (4)一个多限制酶切位点接头; (5)宿主体内自主复制的序列。 原核表达一般程序如下:获得目的基因-准备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插入表达载体中(测序验证)-转化表达宿主菌-诱导靶蛋白的表达-表达蛋白的分析-扩增、纯化、进一步检测,其中包括: 一、试剂准备 (1)LB培养基。 (2)1M IPTG(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2.38g IPTG溶于10ml ddH2O

中,0.22μm滤膜抽滤,-20℃保存。 CCY的IPTG是1M的,用时进行1000倍稀释。 二、操作步骤 (一)获得目的基因 1、通过PCR方法:以含目的基因的克隆质粒为模板,按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在上游和下游引物分别引入不同的酶切位点),PCR循环获得所需基因片段。 2、通过RT-PCR方法:用TRIzol法从细胞或组织中提取总RNA,以mRNA 为模板,逆转录形成cDNA第一链,以逆转录产物为模板进行PCR循环获得产物。 (二)构建重组表达载体 1、载体酶切:将表达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同引物的酶切位点)进行双酶切,酶切产物行琼脂糖电泳后,用胶回收Kit或冻融法回收载体大片段。 2、PCR产物双酶切后回收,在T4DNA连接酶作用下连接入载体。我们用Soultion I连接。 (三)获得含重组表达质粒的表达菌种 1、将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BL21,根据重组载体的标志(抗Amp或蓝白斑)作筛选,挑取单斑,碱裂解法小量抽提质粒,双酶切初步鉴定。 2、测序验证目的基因的插入方向及阅读框架均正确,进入下步操作。否则应筛选更多克隆,重复亚克隆或亚克隆至不同酶切位点。 3、以此重组质粒DNA转化表达宿主菌的感受态细胞。

蛋白体外表达与纯化

蛋白体外表达与纯化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蛋白质组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蛋白质作为生命机体的主要活动的承担者,其体外表达与纯化在研究相应基因的功能上有重要意义。 蛋白体外表达系统按其表达宿主可分为原核表达系统,真核表达系统和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 一:原核表达系统 原核表达系统的宿主菌主要以大肠杆菌为代表,大肠杆菌表达体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外源基因表达体系,这也是外源基因表达的首选体系。该表达体系的优点:遗传学和生理学背景清楚;容易培养;外源基因经常可以高效表达及操作简单、周期短、成本低等。其不足之处是不能进行典型真核细胞所具有的复杂的翻译后修饰;广泛的二硫键的形成及外源蛋白组装成蛋白复合体的能力也受到限制;另外外源基因产物在大肠杆菌中易形成不溶的包涵体;有时由于真核mRNA的结构特性及密码子使用频率与大肠杆菌的差异,而的不到足够的产物。二:真核表达系统 真核表达系统的宿主菌主要以酵母表达系统为代表,酵母基因表达系统的载体通常既能在酵母中进行复制也能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复制,形成所谓酵母菌――大肠杆菌穿梭载体。因以大肠制备质粒DNA较方便,通常利用大肠杆菌系统构建酵母载体以简化手续,缩短时间。作为基因表达系统的宿主应该具备以下条件:安全无毒,不致病;遗传背景较清楚,容易进行遗传操作;容易进行载体DNA的导入;培养条件简单;有良好的蛋白分泌能力;有类似高等真核生物的蛋白翻译后修饰功能。 三: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 由于本专业不涉及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的应用,故此不赘述。 表达载体的种类及相应的分离纯化方法 作为表达载体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稳定的遗传复制、传代能力,无选择压力下能存在于宿主细胞内;具有显性的筛选标记;启动子的转录是可调控的;启动子的转录的mRNA能够在适当的位置终止;具有外源基因插入的多克隆位点。 在原核表达系统中常用的表达载体有:PET-载体系列,用这类载体表达出的外源蛋白在N端或C端或两端均具有his tag。用该载体表达出的外源蛋白通过其末端组氨酸与Ni2+的结合以亲和层析的方法而纯化。PGEX-载体系列,用这类载体表达出的外源蛋白以GST融合蛋白的形式存在,以Glutathione Sepharose 4B 柱亲和层析得以纯化。 本实验将以PGEX4T—3为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表达外源蛋白OsWAK2为例介绍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目的蛋白的粗提 1.构建载体,转化BL21DE3宿主菌感受态细胞 2.挑单菌落于10ml 含有60ug/ ml的液体LB培养基中37℃200rpm摇培16—18小时3.取5 ml摇好的菌液加到250 ml备好的含有60ug/ ml的液体LB培养基中37℃200rpm 摇培,至对数生长中后期

基因工程知识点总结归纳(更新版)

基因工程 绪论 1、克隆(clone):作名词: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DNA分子或含有重组分子的无性繁殖。作动词:基因的分离和重组的过程。 2、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体外将目的基因插入病毒、质粒、或其他载体分子中,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并使之掺入到原先没有这些基因的宿主细胞内,且能稳定的遗传。供体、受体和载体是基因工程的三大要素。 3、基因工程诞生的基础 三大理论基础:40年代发现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50年代弄清楚DNA 的双螺旋结构和半保留复制机理;60年代确定遗传信息的遗传方式。以密码方式每三个核苷酸组成一个密码子代表一个氨基酸。 三大技术基础: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DNA连接酶的发现;载体的发现 3、基因工程的技术路线:切:DNA片段的获得;接:DNA片段与载体的连接;转:外源DNA片段进出受体细胞;选:选择基因;表达:目的基因的表达;基因工程的工具酶 1、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zymes):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分子中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割DNA双链的核酸内切酶。 2、限制酶的命名:属名(斜体)+种名+株系+序数 3、II型限制性内切酶识别特定序列并在特定位点切割 4、同裂酶:来源不同,其识别位点与切割位点均相同的限制酶。 5、同尾酶:来源不同,识别的靶序列不同,但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的酶形成的新位点不能被原来的酶识别。 6、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在适当反应条件下,1小时内完全酶解1ug特定的DNA 底物,所需要的限制性内切酶的量为1个酶活力单位。 7、星号活性:改变反应条件,导致限制酶的专一性和酶活力的改变。 8、DNA连接酶的特点:具有双链特异性,不能连接两条单链DNA分子或闭合单链DNA,连接反应是吸能反应,最适反应温度是4至15度,最常用的是T4连接酶。 9、S1核酸酶:特异性降解单链DNA或RNA。

原核表达步骤总结

原核表达步骤 原核表达先要将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上,然后通过转化到 JM109或BL21等菌株中,诱导表达蛋白,然后进行蛋白纯化。本实验方案的前提是,目的基因已克隆到载体,并已转进入JM109菌株中。 1.鉴定目的蛋白是否在大肠杆菌JM109或BL21中大量表达 (1)制样 1 . 挑取经过双酶切鉴定的单克隆菌落于700ul LB培养基,加入0.7ul Amp(100mg/mL),37o C200r/min摇床培养,过夜活化。 2. 以1:50比例(200ul),将活化的过夜培养物加入10mL LB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0uLAmp(100mg/ml),37o C200r/min摇床扩大培养2h-3h,期间取样监控菌液的OD值,控制菌液OD600在0.6-1.0之间,以使大肠杆菌处于最适合表达外源蛋白的生长状态。(一般3h时,菌液浓度及达到标准,但是不同的基因对菌的影响不同,所以第一次实验时需要确定这个最佳时间) 3. 从10ml扩大培养物中取3ml菌液作为不加IPTG的空白对照(CK),其余7ml菌液加入7ul IPTG(储存浓度为0.5mol/l),使IPTG 终浓度达到0.5mmol/l。以200r/min的转速,37o C摇床培养3h。 4. 以5000r/min离心2min收集菌体,倾倒上清,每个离心管收集3ml培养物。 5. 加入1ml dH2O,将管底沉淀用振荡器打散以充分洗涤,8000r/min 离心2min,倾倒上清。 6. 重复步骤5。将离心管中的水倒干净。 (二)菌落SDS-PAGE 1. 在收集的菌体中加入200ul 1×SDS PAGE loading buffer(可根据沉淀的量增加或减少loading buffer的量,一般200ul比较合适)。用漩涡器剧烈震荡,确保将管底沉淀震散。 2. 将样品于100℃恒温加热器上开盖加热10min(Marker也要加热)。样品凉后,12000r/min离心3min,取每管的上清点样。上样量一般30ul—40ul,marker 20ul。 (3)SDS-PAGE分析 1. 根据目的片段的大小,制作不同浓度的分离胶 蛋白分子量 (kDa)凝胶浓度 (%) 4-4020

分子生物学总结

SectionA 1 三个域:真细菌,古细菌,真核生物 2 组装中的主要作用力:非共价健作用力 SectionB 1 蛋白质纯化的分析方法 2

正电荷:天冬氨酸谷氨酸 负电荷: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 极性:天冬酰胺谷氨酰胺苏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 非极性:脂肪族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甲硫氨酸脯氨酸芳香族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 Cys 二硫键 Gly 无手性 Pro 亚氨基酸 芳香族氨基酸最大吸收峰280mm 3 蛋白质的一级(决定蛋白折叠及其最后的形状的最重要的因素):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N端到C端共价键 二级:多肽链中空间结构邻近的肽链骨架通过氢键形成的特殊结构。 α转角 β螺旋氢键为主要作用力 三级:多肽链中的所有二级结构和其他松散肽链区域(散环结构)通过各种分子间作用力(非共价键为主),弯曲、折叠成具有特定走向的紧密球状构象。 非共价键 四级:许多蛋白分子由多条多肽链(亚基,subunits )构成。组成蛋白的各亚基以各种非共价键作用力为主,结合形成的立体空间结构即为四级结构。非共价键 4 偶极:电子云在极性共价键的两原子间不均匀分布,使共价键两端的原子分别呈现不同的电性 兼性离子:具有正电荷(碱性),又具有负电荷(酸性)的分子 双极性分子:

Section C 1核酸的光学特性: 增色性:一种化合物随着结构的改变对光的吸收能力增加的现象 减色性:一种化合物随着结构的改变对光的吸收能力减少的现象 Reason: 碱基环暴露在环境中的越多,对紫外的吸收力越强 Absorbance(吸收值):Nucleotide > ssDNA/RNA > dsDNA 核酸的最大吸收峰260mm(碱基有芳香环) 芳香族氨基酸最大吸收峰280mm A260/A280: 纯的dsDNA:1.8 纯的RNA:2.0 纯的Protein:0.5 2 Tm 值(熔解温度):热变性时,使得DNA双链解开一半所需要的温度。 Tm=2x(A+T) + 4x(G+C) Tm值与DNA分子的长度,及GC的含量成正比 Annealing(退火):热变性的DNA经过缓慢冷却后复性 快速冷却:Stay as ssDNA 缓慢冷却: 复性成dsDNA 3 脱氧核糖核酸与核糖核苷酸得到画法 4 支持双螺旋结构的两个实验:查戈夫规则X射线晶体衍射 5 双螺旋的内容: 双链之间的关系:D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 双链反向平行(5’3’方向) 两链的碱基通过氢键互补配对,A:T; G:C。 双链序列反向互补 各基团排列方式:糖-磷酸骨架DNA分子排列在外; 碱基对平面相互平行,排列在DNA分子的内部。 空间结构为:右手双螺旋结构 每转一圈~10个碱基对,每一圈长度33.2A 双链螺旋中形成大沟,小沟。 6 碱对DNA的影响:高pH值对DNA的影响比低pH值的要小。 高pH 值(pH>11)会改变碱基构象,使DNA变性(双链解旋,成单链)RNA的影响:高pH值,2’羟基会攻击磷酸二酯键,使其断裂,形成2’,3’-环式磷酸二酯键,从而使RNA分子断裂 7 共价闭合环状DNA (con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cccDNA)。即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封闭环状DNA分子。 8 超螺旋DNA(Supercoil DNA):松弛型双链DNA进一步旋转后,再形成闭环结构时,就会形成DNA超螺旋结构 L=T+W 判断是否为超螺旋正负超螺旋 9 拓扑异构酶:暂时断裂DNA分子中一条或两条单链上的磷酸二酯键,改变DNA分子的连接数及拓扑状态。 功能:消除DNA复制和转录等过程产生的超螺旋。 细胞中,Ⅰ型酶与Ⅱ型酶的活性保持一种平衡状态。Ⅱ型酶的“使DNA超螺旋化”与

原核表达 操作

蛋白质的表达、分离、纯化实验 标签: 蛋白质 表达 分离 纯化 蛋白质表达、分离、纯化可以:(1)探索和研究基因的功能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的机理;(2)供作结构与功能的研究;(3)作为催化剂、营养剂等。 详细 实验方法 原核表达法 实验方法原理 携带有目标蛋白基因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中,在 37℃,IPTG 诱导下,超量表达携带有6个连续组氨酸残基的重组氯霉素酰基转移酶蛋白,该蛋白可用一种通过共价偶连的次氨基三乙酸(NTA )使镍离子(Ni 2+)固相化的层析介质加以提纯,实为金属熬合亲和层析(MCAC )。蛋白质的纯化程度可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BL21 试剂、试剂盒 LB 液体培养基氨苄青霉素Washing BufferElution BufferIPTG 蒸馏水胰蛋白胨酵母粉氯化钠 仪器、耗材 摇床离心机层析柱离心管移液枪枪头盒烧杯玻璃棒 实验步骤 一、试剂准备 1. LB 液体培养基:Trytone 10 g , yeast extract 5 g ,NaCl 10 g ,用蒸馏水配至1000 mL 。 2. 氨苄青霉素:100 mg/mL 。 3. 上样缓冲液:100 mM NaH 2PO 4,10 mM Tris ,8M Urea ,10 mM 2-ME , pH8.0。 4. Washing Buffer :100 mM NaH 2PO 4,10 mM Tris ,8 M Urea ,pH6.3。 5. Elution Buffer :100 mM NaH 2PO 4,10 mMTris ,8M Urea , 500 mM

蛋白的纯化

第二部分:蛋白的纯化 如何区分蛋白表达在上清还是包涵体? 破碎细胞后离心分别收集上清和沉淀,表达的蛋白可能分布在上清中也有可能分布在沉淀中,还有可能是二者中都有分布。 根据我们实验室的经验,超声碎菌之后,如果菌液比较清亮,沉淀比较少,那表达的蛋白基本上是可溶的。但如果超声完之后,菌液是浑浊的,而且当离心之后,离下的沉淀比较多,而且沉淀的颜色也比较白,那基本上就是包涵体了。包涵体是基因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高水平表达时所形成的无活性的蛋白质聚集体,难溶于氺,可溶于变性剂如尿素,盐酸胍等,其实,包涵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可溶蛋白。对于后者,可将上清和沉淀分别跑一个PAGE,看看上清中的量能达到多少,对于某些蛋白来说,一部分是以包涵体形式表达,一部分是以可溶的形式表达,而且量也不少,可以满足后续实验的需要,这个时候最好是纯可溶的,因为包涵体即使最后复性,活性也不太可信。 对于沉淀跑SDS-PAGE,如何处理,用什么使其溶解,还有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蛋白,在提取过程中,使用什么蛋白提取缓冲液。 沉淀用Buffer B重悬,(组成:8M尿素+10mMTRIS base+100mM NaH2PO4,用NaOH调节pH到8.0),1克沉淀(湿重)加5ml Buffer B,使其充分溶解(可以放在微量震荡器上震荡20min),然后室温下12000转离心20min,留上清,弃沉淀。 取10ul上清加入10ul 2xSDS上样缓冲液,就可以跑PAGE了。 无论是纯可溶蛋白还是包涵体,在菌体裂解这一步我用的都是Lysis Buffer(组成:10mM 咪唑+300mM NaCl+50mM NaH2PO4,用NaOH调节pH到8.0)每克菌体(湿重)加2-5ml Lysis Buffer,充分悬起后,加入溶菌酶4度作用半小时就可以超声破碎了。 包涵体,简单的说就是翻译的蛋白没有正确折叠而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主要的是疏水作用。实际上就是很多个蛋白分子,这些蛋白并不是交联在一起的,用高浓度的尿素和盐酸胍可以使他们变性,解聚。 电泳检测的话,可以用SDS-PAGE检测,在上样之前,需要用上样缓冲液处理样品,处理后,包涵体也就解聚了,每个蛋白分子与SDS结合,形成了可溶物。 包涵体是不容易破碎的,超声可以破碎菌体释放里面的包涵体,但是不能破碎包涵体;但如果用水煮的话,包涵体会变性,会有一部分可溶于水,所以你跑的上清中有可能有包涵体存在,也有可能没有包涵体; 建议: 还是先将菌体超声破碎,然后离心,取沉淀和上清再跑一次电泳,如果沉淀上清中都有你要的蛋白,说明表达的结果是部分可溶;如果仅上清有就是可溶性表达;如果仅沉淀中有,就是完全包涵体了。不过,一般情况下,应该是第一者的可能性大。

大规模可溶性蛋白原核表达与纯化步骤

大规模可溶性蛋白纯化实验操作 Hao Lab in SII 1. 取20 μL E.coli BL21目的菌种加入装有10 ml LB培养基的50 ml离心管中,加入氨苄青霉素(Biobasic inc, #AB0028) 至终浓度为100 μg/ml或硫酸卡那霉素(生工,#0408) 至终浓度为50 μg/ml,37°C, 250 rpm, 摇菌过夜。 2. 取过夜培养的菌液8 ml加入400 ml (1:50) 含有相同浓度抗生素的LB中培养,间断检测菌液OD600值,37°C, 250 rpm, 摇菌大约60~120 min,待其OD600值达到0.6~0.8之间,加入0.4 mM IPTG (碧云天,#ST098), 30°C, 220 rpm, 诱导表达3 h。 3. 收集菌液至50 ml离心管中,7,000 × g, 4°C离心3 min, 弃上清收集沉淀,进行下步实验或置于-80°C冰箱保存。 摇菌用的锥形瓶用84消毒液浸泡或高压灭菌。 4. 将收集到的菌体重悬于20 ml 冰冷的Lysis buffer中,震荡混匀。以下步骤均置于冰上。 5. 向菌体重悬液加入甘油至终浓度为10%,加入EDTA 至终浓度为0.5 mM,充分混匀。 6. 冰上超声:功率为仪器最大功率的60%,脉冲时间为1 s,间隔时间为1 s,总时间7~15 min。 7. 超声后的蛋白溶液于8,000 × g,4°C离心30 min。 15,000 × g, 4°C离心15 min可省略步骤10。 8. 在步骤7离心的同时。取下20 ml新层析柱(Qiagen, #34964)的帽子并剪掉底部尖端再盖上帽子,加入混匀的50% NI-NTA beads (Qiagen, #S13-26-36-46; GST beads, GE, #17-0756-01) 悬液2 ml。 9. 取下层析柱的帽子使NI-NTA beads重悬液体流净再盖上帽子,加入PBS至总体积约20 ml,用5 ml 移液器轻柔吹打混匀(避免气泡产生),静置5 min之后取下层析柱的帽子将液体放空并盖上帽子,重复二次。 10. 取步骤7,离心后的上清用0.45 μm滤器(Millipore, #SLGP033RS) 过滤,滤液置于50 ml离心管中。 11. 取适量蛋白溶液将NI-NTA beads重悬并转移到装有蛋白溶液的50 ml离心管中。4°C摇荡过夜。空的层析柱加入约10 ml PBS,4°C保存。 12. 将摇荡过夜的beads和蛋白混合液以50 × g, 4°C离心1 min使beads沉淀。 保留上清于4°C冰箱,可以考虑用旧的beads做二次结合。 13. 用10 ml PBS重悬beads, 50 × g, 4°C离心1 min, 弃上清,重复一次。再以20 ml wash buffer 重悬,装入层析柱中,静置5 min, 取下层析柱的帽子,收集0.5 ml流出的液体并保存于2ml离心管中待检测,标记为20W-1,剩余液体流空再盖上帽子。 14. 用20 ml wash buffer重悬NI-NTA beads,静置5 min,取下层析柱的帽子,流空液体,盖上帽子。 15. 用20 ml wash buffer重悬NI-NTA beads,静置5 min,取下层析柱的帽子收集0.5ml流出的液体并保存于2ml离心管中待检测,标记为20W-3,剩余液体液体流空,盖上帽子。 16. 加入5 ml Elution buffer重悬NI-NTA beads,静置5 min,取下层析柱的帽子,收集液体,于15 ml新离心管中并留样品20 μl, 标记为E-1。为盖上帽子。用Nanodrop2000粗测蛋白浓度。再以3 ml Elution buffer 重复三次上述步骤,收集至另一新15 ml离心管中。 17. 回收beads: 洗脱后的NI-NTA beads以20 ml PBS重悬,静置5 min,取下层析柱的帽子,流空液体,盖上帽子。再以20 ml PBS重复两次上述步骤。再用20 ml 0.5 M NaOH重复一次,加入约10 ml 30%乙醇置于4°C保存。 19. 将16步得到的蛋白溶液加入3 KDa的15 ml超滤管(Millpore, #UFC900396)中, 4,000 × g, 4°C离心45 min进行超滤。倒掉超滤管底的废液,将约为15 ml PBS加入超滤管中,轻轻颠倒混匀,4,000 ×g, 4°C离心45 min,倒掉超滤管底的废液。重复超滤四次,最后一次离心1 h。 如果16步第一次收集的蛋白溶液粗测浓度大于0.5 mg/ml,可以先超滤第一次洗脱得到的5ml蛋白溶液,其它的再用同一个超滤管进行第二次超滤。 纯化后的蛋白溶液留样20 μl标为EC,加入终浓度为40%的甘油,每管100 μl分装,-80°C保存。 SDS-PAGE检测各样品的蛋白浓度及纯度。

重组蛋白IFNGA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纯化

高中组 11年级 生物化学 3人项目 重组蛋白IFNGA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纯化

重组蛋白IFNGA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纯化 摘要: 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IFN-γ)是体内重要的细胞因子,能够通过调控免疫相关基因的转录协调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增强免疫力能功能。目前对于IFN-α、IFN-β重组表达的较多,而关于IFN-γ 蛋白的纯化表达较少.因此,本研究使用PCR方法扩增IFN-γ基因,将IFN-γ基因分别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0--IFN-γ,转化大肠杆菌BL21和Rosetta菌株,在IPTG诱导下表达IFN-γ,SDS-PAGE分析重组表达蛋白。结果表明: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0-IFN-γ;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Ni2+-NTA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高纯度重组蛋白。本实验纯化的蛋白有望在今后用于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 关键词:干扰素;IFN-γ 蛋白;大肠杆菌表达系统;重组表达;蛋白纯化; 一、研究背景 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比如:乙肝病毒)的复制。其类型分为三类,α-(白细胞)型、β-(成纤维细胞)型,γ-(淋巴细胞)型;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以及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 其中,IFN-γ是体内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能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诱导病毒感染细胞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使细胞内产生抗病毒状态而发挥抗病毒作用。在诱导效应因子表达的同时,由于IFN-γ能够提高细胞表面MHC分子的表达,增强免疫活性细胞对病原体的杀伤作用,从而协同促进了机体对病毒感染细胞的杀灭,而使机体处于抗病毒状态。虽然各种类型的干扰素均能介导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但IFN-γ 的免疫调节活性在协调免疫反应和确定机体长期的抗病毒状态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其作用可大致总结为以下几点:①

原核表达及纯化总结教学提纲

原核表达及纯化总结

His标签重组蛋白大量表达及纯化 一筛选及鉴定 1 将构建好的连接产物进行转化DH5α鉴定 表达载体和目的片段的连接一般为10μL连接体系,此步转化方法如下:取100μL DH5α感受态细胞,加入到10μL连接产物体系中 ↓ 冰上放置30min ↓ 42℃准确热激90秒 ↓ 冰上放置3min ↓ 加入300μL无Amp+ 的LB培养基,37℃ 100rpm/min振荡培养1h ↓ 将400μL菌液全部涂LB平板(含Amp+)水平放置30 min待菌液完全 吸收后, 在37℃温箱中倒置培养过夜(12~16 h),直至出现单菌落。 2 阳性克隆的PCR鉴定方法如下 挑取单菌落于200μL含Amp+LB培养基中(用2.0的离心管),摇床200rpm/min,37℃培养4h,待菌液浑浊后,取1μL做菌液PCR鉴定。 PCR扩增体系如下: 取1 μL菌液作为模板 反应体系如下: 模板 1 μL 10×PCR反应缓冲液(含Mg2+) 2 μL

dNTP(2.5 mmol/L/each) 1.6 μL 上游引物(10 μmol/L) 1 μL 下游引物(10 μmol/L) 1 μL Taq酶(5 U/μL)0.3 μL ddH2O 13.1μL Total 20 μL 条件: 94℃预变性 10min 94℃变性 45s 50℃退火 45s 72℃延伸 1min,30个循环的扩增反应 72℃延伸 10 min 4℃∞ 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电泳上样时:Marker DL2000上样3μL 样品(1μL loadingbuffer +6μL PCR产物混匀上样) 100V,20min;紫外透射仪检测,出现目的带的对应菌落为阳性克隆。 (注意:记得保存菌种) 3 阳性克隆质粒抽提 取阳性克隆菌液200μL,加3ml含Amp+ LB液体培养基,37℃ 200rpm/min 培养3-4h,待菌液浑浊后,进行质粒抽提。 质粒抽提方法如下: 取1.5mL菌液于1.5mL离心管中 ↓ 12000rpm离心30s,弃上清 ↓

原核细胞表达纯化实验设计

原核生物分离纯化实验设计 将克隆化基因插入合适载体后导入大肠杆菌用于表达大量蛋白质的方法一般称为原核表达。这种方法在蛋白纯化、定位及功能分析等方面都有应用。大肠杆菌用于表达重组蛋白有以下特点:易于生长和控制;用于细菌培养的材料不及哺乳动物细胞系统的材料昂贵;有各种各样的大肠杆菌菌株及与之匹配的具各种特性的质粒可供选择。但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蛋白由于缺少修饰和糖基化、磷酸化等翻译后加工,常形成包涵体而影响表达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构象。 表达载体在基因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原核表达载体通常为质粒,典型的表达载体应具有以下几种元件: (1)选择标志的编码序列; (2)可控转录的启动子; (3)转录调控序列(转录终止子,核糖体结合位点); (4)一个多限制酶切位点接头; (5)宿主体内自主复制的序列。 原核表达一般程序如下: 获得目的基因-准备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插入表达载体中(测序验证)-转化表达宿主菌-诱导靶蛋白的表达-表达蛋白的分析-扩增、纯化、进一步检测 操作步骤 (一)获得目的基因 1、通过PCR方法:以含目的基因的克隆质粒为模板,按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在上游和下游引物分别引入不同的酶切位点),PCR循环获得所需基因片段。 2、通过RT-PCR方法:用TRIzol法从细胞或组织中提取总RNA,以m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cDNA第一链,以逆转录产物为模板进行PCR循环获得产物。 (二)构建重组表达载体 1、载体酶切:将表达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同引物的酶切位点)进行双酶切,酶切产物行琼脂糖电泳后,用胶回收Kit或冻融法回收载体大片段。 2、PCR产物双酶切后回收,在T4DNA连接酶作用下连接入载体。 (三)获得含重组表达质粒的表达菌种 1、将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BL21,根据重组载体的标志(抗Ampr)作筛选,挑取单克隆,碱裂解法小量抽提质粒,双酶切初步鉴定。 2、测序验证目的基因的插入方向及阅读框架均正确,进入下步操作。否则应筛选更多克隆,重复亚克隆或亚克隆至不同酶切位点。 3、以此重组质粒DNA转化表达宿主菌的感受态细胞。 (四)诱导表达 1、挑取含重组质粒的菌体涂板,挑单克隆至5ml LB(含Amp50μg/ml)中37℃过夜培养。 2、按1∶50比例稀释过夜菌,一般将1ml菌加入到含50mlLB培养基的300ml培养瓶中, 37℃震荡培养至OD600≌0.4-1.0(最好0.6,大约需3hr)。 3、取部分液体作为未诱导的对照组,余下的加入IPTG诱导剂至终浓度0.4mM作为实验组,两组继续37℃震荡培养3hr。 4、收菌,离心12000g×30s收获沉淀,每毫升菌液按50ulPBS重悬,加入1%TritonX-100(v/v),β-巯基乙醇(v/v)。PMSF(终浓度1mM); 一下步骤在冰上操作: 5、超声破碎菌体,15000g,10min离心取上清,在上清中加入适量GST-beads,轻轻晃动令

蛋白表达纯化流程

第一章蛋白表达纯化 一、诱导表达分析 1) 把测序正确的表达质粒转化到合适的表达宿主菌中并涂布在相应抗性的LB 平板上培养过夜; 2) 分别挑两个单克隆于3ml含抗生素的LB培养基中培养过夜; 3) 按1%接种过夜培养的菌液于4ml含抗生素LB培养基中37度培养2-3小时; 4) 加入终浓度为0.1mM的IPTG诱导表达3个小时左右,取样做蛋白电泳分析目标蛋白的表达情况。 二、蛋白纯化 2.1重组蛋白的提取 2.1.1 提取缓冲液 20 mM Tris-HCl (pH8.0) 或者其他推荐使用的缓冲体系。如需溶解难溶蛋白或者包涵体还可加入8 M urea 或 6 M guanidine hydrochloride 。 Note: 处理(His)6融合蛋白时可以加入5–50 mM imidazole 以减少上柱时的非特异性吸附。 2.1.2 方法 1)发酵液离心收集菌体(at 7 000–8 000 g for 10 minutes or 1 000–1 500 g for 30 minutes at +4 °C)。 2)弃去上清液,加入适当的20 mM Tris-HCl (pH8.0),重悬; 3)离心收集菌体同上,弃去上清液,将装有菌体的离心管置于冰中。 4)每ml菌体加入50ul冰冷的提取缓冲液重悬菌体。 5)冰浴中超声裂解菌体(超声2秒,停止6秒),之后取样进行SDS-PAGE电泳分 析。 Note:超声破菌应尽量使用最短的时间,长时间的进行可能会破坏蛋白功能。还应避免产生泡沫,因为这样会使蛋白变性和导致宿主蛋白与融合蛋白协同纯化。 6)离心使细胞碎片沉降(at 12 000 g for 10 minutes at +4 °C)。 7)小心将上清液移到干净的容器中,并取样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