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我们健康成长

主题一:品格的试金石

1、诚实与信任之间

教学目标:

1、了解诚信知易行难。

2、懂得诚信应该从自己做起。

3、懂得诚信应当是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行为。

教学准备: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搜集身边的表现诚信的事例,如果能够例举学生的行为更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遇到假钞的事情?你们听到的情况中,人们是怎样处理的?

2、请学生说说,教师提醒:不必提当事人是谁,只讲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二、阅读与讨论

1、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页的课文,再展开议论

2、教师总结:那个买鸡的人很可能是故意使用假钞,甚至可能与制造、销售假钞有关,如果这样,那是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迟早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大多数人遇到假钞,都像这位卖鸡的大婶一样,是碰上的,并不是故意的。但是,在如何对待手中的假钞这一问题上,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像这位大婶那样做。

三、小组讨论

1、请学生分成小组,阅读讨论教科书第3页《一颗棋子》的故事。

2、教师提问:大家怎样看吕元膺的做法?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3、小组讨论,并且准备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看法。

4、教师巡视,并且注意学生讨论的内容。

四、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看法。

五、教师总结

诚信是人立身之本,中华民族历来注重这一品质。孔子就说过:“人无信不立。”讲究诚信,应当是无条件的。无论大事小事,不应当计较个人得失,因为这是一条重要的品质,反映着每个人的人格。讲究诚信道理好讲,但有时候做到很难。大多数人知道应当讲诚信,但遇到具体的事情,触及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往往会动摇。因此,那位买鸡的大婶是令人敬佩的,她虽然损失了金钱,但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吕元膺的对手虽然只是挪动了一颗小小的棋子,但是却失去了“诚信”这个最重要的做人之本。

同学们要珍惜自己的人格,事事处处、时时刻刻讲诚信。

2、诚信的回报

教学目标:

1、感受诚信在社会中的作用。

2、认识并且思考诚信的“代价”与“回报”。

教学准备:

教师在非正式场合了解学生对诚信的态度。

教学活动:

一、导入

1、教师朗读教科书第4页的课文。

2、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二、案例分析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故事,分别进行讨论:

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为诚信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又得到了什么样的回报?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且给予知道帮助。

3、教师要特别帮助学生整理分析的结果,按照“代价”和“回报”分别列出观点。

三、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介绍分析结果。教师在黑板上记下各组发言的要点。

四、教师总结

1、坚持诚信,经常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但是也会得到回报。怎样看待这些代价和回报呢?刚才同学们进行了很好的讨论,我们总结一下。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总结,再请学生就最后“进一步的思考”展开短暂的讨论。

3、布置家庭作业。

3、如生活中没有了诚信……

教学目标:

1、感受诚信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多方面的联系。

2、以诚信为标准分析和评议身边的各种行为现象。

3、思考失去诚信可能带来的后果。

教学准备:

了解学生上次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

教学活动:

一、导入

请几个学生发言,谈谈对上一节课家庭作业中“进一步的思考”的想法。

二、阅读与讨论

1、教师朗读教科书第7页上方的课文。

说明:前面两个课题中所学的内容,毕竟在生活中不是经常发生,而是比较特殊的事情。实际上,正如课文中所说,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诚信问题。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从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事开

始的。

2、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页的几幅插图及说明文字,展开自由讨论。

3、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你遇到过这样的或类似的事情吗?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三、阅读与思考

请学生自己阅读并且思考教科书第8—9页中的内容,然后自由讨论,要求每个学生的发言要结合第8—9页中的一项内容。

思考及讨论主要围绕以下题目展开:

1、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这样的做法,给自己带来了什么?

3、这样的做法,给别人带来了什么?

4、这样的做法,给社会风气带来了什么?

四、教师总结

教师用教科书上“诚信是做人的核心,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这句话进行总结,鼓励每个学生做一个诚信的人。

与诚信“签约”

(一)学生准备

课前通过自查、调查、访问,了解身边的人(包括同学、朋友、家长、老师甚至陌生人等)曾经有什么不诚信的行为;准备几个有关诚信的故事或几条格言。

(二)教师准备

收集古代、现代有关诚信的故事;准备几条有诚信格言的条幅。

本课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思考并认识诚信在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2.以诚信为标准反思和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行为,找出差距与不足。

3.牢固树立做诚信人的信念。

教学结构

1.导入:故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或《曾子杀猪》等。

2.汇报:课前采访的身边的人的不诚信的行为表现。

[1]社会上存在的不诚信的人和事。

[2]发生在家里的不诚信的人和事。

[3]学校、班级里不诚信的人和事。

3.讨论:不诚信的危害。

4.解决问题:给同学写建议;送格言;与“诚信”握手,争当“诚信星”。

5.总结,布置课后练习

六、实施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深情并茂地讲《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

(二)汇报、讨论采访与调查的结果:课前采访的身边的人的不诚信的行为表现。

[1]组长汇报课前布置的采访、调查等情况。

妈妈为她有这样的好儿子感到骄傲。

我也想起了这样一段话“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整个星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树叶可以倾倒整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掀起整个海洋。”

[2]社会上存在的不诚信的人和事

诚信是什么?在你的生活中,你曾经遇到过什么事给你印象最深刻?

过渡:这是发生在社会上的不诚信的事例。那么,在我们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呢?

[3].讨论:学习上不诚信的危害。

(1)学生上台讲古今中外严谨治学的故事。

(2)小组交流、讨论考试作弊的危害性。

(3)学生代表陈述自己的看法。

(三)、阅读课本,了解图意

看书上的插图,谈谈你看懂了什么?有什么看法?

乐乐遇到了什么事,他是怎么处理的?你有什么看法?

假如说你跟别人真承诺了一件事,经过一段的思考你反悔了,发现这件事不对了,这时候你还去做到吗?

假如你对他承诺的事是错的,不能做的,你得讲哥们义气,你还得去?

还要去,去跟他一起做那件坏事?

噢,那我明白了,所以说“说到了做到,承诺了兑现”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诚信的、美丽的故事。诚信,说它大,大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命运,说它小,就是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我们不用喊那么高的口号,其实我们身边的小事真能做到“说到了做到,承诺了兑现”,“是真理去坚持,是谬误去斗争",就是好样的!

(四).提高认识见行动

(1)写格言,送格言

同学们课前准备了一些有关诚信的格言,也有的人创作了格言,要送给好朋友。下面大家先交流一下。

你想把这句话送给谁?

(2)尝试给同学写建议

老师分发精美的小卡片,针对同学平时的言行,写一写你的建议,提出你的希望。然后,把卡片郑重地送到对方的手中。

(3)与“诚信”握手,争当“诚信星”,制作“诚信卡”

为自己列出“清单”,请同学督促自己今后要做到的条款。如果都能做到了,就给自己帖上“诚信星”。

(五).总结,布置课后练习

1.教师总结:

诚信的品质要从小培养,我们要从小事做起,用诚信来要求自己,也用诚信来要求自己的朋友、同学和其他身边的人,并做到持之以恒。

2.布置作业:

继续完成自己的“诚信卡”,征求老师、同学、家长的意见,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督促。

第二单元为了建设新中国

主题一站起来的中国人民

课题1:从艰难中起步

教学目标:

1、知道新中国的成立“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是一个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发展生产、建设祖国、改变人民生活状况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2、感受当时国家的状况和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

3、进一步发展探究、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检查学生的采访活动完成的情况。

2、中国政区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毛泽东主席说:‘夺取全国胜利,这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跟更伟大,更艰苦。’毛泽东主席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国社会状况描述为‘一穷二白’。什么是‘一穷二白’呢?‘一穷’指什么?‘二白’指什么?朗读教科书第37页老师的讲述。

2、交流与讨论。请学生阅读37页关于“洋货”的插图。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前采访的收获以及自己的感想,进行交流与讨论。

(教师适当给予说明解释)

3、讨论与思考。“当年人们的生活要依靠这么多洋货,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想到:“这些在今天看来极为平常、甚至早已被淘汰不用了的生活用品,在那时大多是从国外进口来的,国内很少有工厂能生产这些产品。说明了旧中国生产水平低下,人民生活落后。”

4、教师总结:这些带“洋”字的物品大多是从国外输入进来的,国内生产这些物品的工厂寥寥无几。在旧中国留下的落后面貌面前,当时的中国人民,也就是同学们的爷爷奶奶那一辈,经历了一一些什么呢?我们将在下次课上学习。

第二课时

1、导入。“上课时我们通过那么多带‘洋’字的东西需要从国外进口,知道了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整个国家面对战争留下的创伤,面对一穷二白的状况,生产力低下,人们生活穷困。那么社会究竟破坏到了什么境地?老百姓的生活穷困到了什么程度?”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8~39页课文,并且讨论交流感受。鼓励学生运用自己采访的收获。

“爷爷、奶奶那样的老辈人,童年时期正生长于那个年代,同学们对爷爷、奶奶那样的老辈人进行采访,他们是怎样描述童年的生活经历的?向同学进行介绍和交流。”

3.自由讨论。“解放初期的中国就是处于这样一种破败的状况,可是毛泽东主席为什么说,中国的‘显

著特点是一穷二白,这些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穷则思变……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请学生就这段话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解。

通过讨论明确:这说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以极大的信心发扬主人翁的精神,硬是从艰难起步中,在建设祖国的各方面,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创造了奇迹,使新中国走向了繁荣富强。4、教师总结: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简单概括,播放歌曲《歌唱祖国》。

5、布置作业:

(1)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2)根据下一课的内容,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他们的同龄人。

课题2:爷爷、奶奶讲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道全国人民面对着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艰难中起步,开展了土地改革、爱国卫生运动和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

1、2、了解和感受新中国的变化和进步。

3、进一步发展探究、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语文课文年《我的战友邱少云》。

2、鼓励学生继续采访前辈。

3、中国政区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过,经历了连年的战乱,解放前夕的中国已经到了百业凋敝、人民生活极度贫困的境地。对于全国解放就好象是无尽黑暗的天空豁然敞亮了一样。面对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全国人们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看小文的邻居赵爷爷展示的图片吧。”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0~41页的图片和说明文字,并且讨论教科书上的第5、6、7三幅图的意思。

通过讨论或由教师讲述明确:刚一解放,全国人民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清理战争遗留下来的废墟,切断疾病、瘟疫传播的途径,减少疾病,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根据当时的条件,人民政府逐步推行了对少年儿童预防天花、肺结核、白喉、百日咳、伤寒、霍乱、大脑炎等重大传染病的免疫接种计划,有效地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在城市里,开展了镇压恶霸和恶棍、打击流氓地痞、整顿社会治安的运动,使新中国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老百姓都被动员起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支援人民解放军把解放战争的胜利推向全国。而且人民政府利用各种条件兴办学校,开展免费的义务教育,让穷人家的孩子也能够进行学校学习。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了识字活动,对成人进行扫盲教育。

1、全班交流。教科书第41页“调查”的要求,“你的爷爷、奶奶在刚解放的时候有多大呢?那时候他们都看到了什么?他们是不是也有和赵爷爷一样的感受呢?把你们对周围老人访问所听到的故

事讲出来,与同学们交流。”鼓励学生将采访中了解到的内容与全班同学分享。由于学生所得到的都是很具体的各案,所以很生动、很吸引人。但由于情况复杂,应当以自愿为分享交流的前提,同时教师要注意把关,对学生所收集的信息加以甄别,纠正错误。

2、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1、导入。“刚一解放,人民政府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农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经过这场运动,农民分得了土地,真正翻身当家做了主人。”

2、阅读与讨论。阅读教科书第42~43页课文,并且讨论。“新中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没收了地主的土地,分给全国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有什么重大一义?”

“你爷爷、奶奶那样的老辈人在刚解放的时候有没有经历过土改运动呢?那时侯他们都看到了什么?听说了什么?他们有什么感受呢?把你们对周围老人访问所听到的新中国农村的故事讲出来,与同学交流。”

3、朗读教科书第43页的资料标识。教师适当给予说明解释。

4、教师总结。

第三课时

1、导入。“新中国刚刚成立,全国人民正在忙着医治战争的创伤,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美国侵略朝鲜的战争,并且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2、阅读与思考。阅读教科书第44页课文。播放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教师提问:“知道‘抗美援朝’吗?面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是怎样做的?”请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3、讲授与思考。教师讲述:“面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组成了志愿军,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经过三年的浴血战斗,终于把美国侵略军赶到了三八线以南,迫使美军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无所畏惧,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诗篇。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罗盛教等战斗英雄壮烈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表现出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英勇无谓的民族气概,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志愿军和全国人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勇行为,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想到:人民热爱新中国,热爱来之不易的和平,为保卫自己的祖国,愿意付出一切。

4、阅读与交流。阅读教科书第44~45页奶奶讲的故事,把自己采访所得,分享交流。“你爷爷、奶奶那样的老辈人有没有经历过抗美援朝呢?那时候他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们有什么感受呢?把你们对周围老人访问所听到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5、教师总结。总结学生的讨论情况,布置家庭作业。

6、家庭作业:

让学生观看有关抗美援朝的电影,如《上甘岭》《英雄儿女》等。

课题3:新国家新气象

教学目标:

1、知道全国人民从艰难中起步,豪迈地肩负起建设新中国的历史重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使朝气蓬勃的新中国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2、了解中国人民在新中国建设中取得的各项成就。

3、进一步发展探究、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歌曲《歌唱祖国》

2、中国政区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朝鲜前线,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儿女在奋勇战斗;祖国后方,

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国家主人翁的精神,硬是从艰难中起步,在工业、农业、科学技术、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个方面,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创造了奇迹,使朝气蓬勃的新中国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2、阅读与讲授。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6~47页课文。(教师讲述课文46~47页的内容。)

3、交流与分享。“你爷爷、奶奶那样的老辈人有没有过这段经历呢?那时候

他们都看到了什么?听说了什么?他们有什么感受呢?把你们对周围老人访问所听到的故事讲出来,与同学们交流”。请学生自愿发言,将自己在采访中的收获与全班同学分享。

4、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讨论概括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5、家庭作业:调查新中国建国10周年时我国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主题二劳动者的荣耀

课题1、为祖国争气的铁人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石油工人的优秀代表王进喜的先进事迹。

2、学习中国工人阶梯的骨气、志气和无私无畏的英雄气概。

3、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和识图能力。

教学准备:

1、歌曲《石油工人之歌》。

2、中国政区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2、阅读与讲述。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8页课文。

3、教师讲述第48页课文的内容。

4、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9页资料《“铁人”的由来》,再自由

发言展开讨论:为什么王进喜被称作“铁人”?

“中国人死都不怕,难道还怕困难吗?”“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都三斗。”“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铁人”王进喜的这些豪言壮语说明了什么?

5、阅读与思考。朗读教科书第49页老师的话。引导学生讨论并且理解“王

进喜不仅是大庆的象征,更是社会主义时代中国工人阶级骨气和志气的象征。”播放歌曲《石油工人之歌》,告诉学生这首歌曲当时唱遍了整个中国,让他们感受其中所表达的冲天志气和豪迈情怀。

6、综合学习。教师说明:“从1959年以后,我国的石油工业有了很大的

发展,在东北、华北、西北陆续建设了辽河油田、华北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吐哈油田、塔里木油田等。”请学生在中国政区图上查找这些油田工业基地‘感受中国石油工业的进步,体会新中国的巨大进步。

7、教师总结。

课题2:大漠里的无名英雄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科学家的优秀代表邓稼先的光辉事迹。

2、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为祖国建设事业不惜献出生命的英雄气概。

3、进一步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识图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有关“两弹元勋”的资料。

2、中国政后区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在朝鲜前线,中国人民志愿军和美国侵略者进行着殊死的较量。

同时在国际上,帝国主义又在运用核武器对中国在年内的无核国家进行着核讹诈。核武器以其巨大的杀伤力和破坏力成为战争中的巨大威胁,是建设现代化国防和保障国家安全必不可少的。

2、阅读与讨论。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0页第一、二自然段课文,并且自

由发言展开讨论。

3、讲授与思考。阅读教科书第50页第三段和第51页课文。教师讲述邓稼先的光辉事迹。也可以穿插其他“两弹元勋“的事迹。

4、综合学习。请学生根据教科书第51页的资料计算,中国原子弹实验成功比苏、美、法等大国要少多少年;试验所用时间上的差距说明了什么。

“现在,我国不仅是世界上的核大国,而且大规模地开展了和平利用核能的研究。我国在广

东、浙江两省分别建设了大亚弯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等。这些核电站的建立说明了什么?”

5、教师总结。

课题3:伟大的普通一兵

教学目标:

1、知道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光辉事迹。

2、学习雷锋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

3、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4、进一步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题词等学习雷锋的宣传资料。

2、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3、《雷锋日记》等相关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出示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请学生自由发言,

说说他们所了解的雷锋及其事迹。

2、阅读与交流。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2页课文和资料。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在不同的年代是不是都经历过学习雷锋的活动呢?那时侯他们都看到了什么?听说了什么?他们有什么感受?把你们对周围长辈访问所听到的故事讲出来,与同学交流。

“你在小学生活已经5年多了,每年3月5日都参加学校少先队组织的学雷锋活动,说一说你的体验。”

3、自由讨论。讨论教科书第52页的问题,“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需要雷锋‘钉子精神’吗?

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小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学习最重要的是目标明确。在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后,关键的就是“刻苦”了,树立刻苦精神,只要肯吃苦,学习的时间就可以挤出来,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克服了。

通过讨论明确:在生活中、学习中,在一切事情中,都不要只看到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看作是集体的一个成员,雷锋告诉我们:个人永远是渺小的,只有集体才力量大。

4、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5、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阅读教科书第53页的故事,在讨论。

6、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7、家庭作业:

调查:在你们身边有活着的雷锋吗?他们是怎样做的?

第三单元腾飞的中国

主题一春天的故事

课题1“四大件”的变迁

1、进一步学习采用访问的方法搜集信息。

2、了解“四大件”的变迁及其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关系。

3、初步形成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在课前,教师应当让学生访问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者社区里的老人,问问他们:在他们年轻的时候,被大多数家庭认可的“四大件”是什么,当时家里用了多长的时间买齐了“四大件”‘花了多少钱以及当时普遍家庭的收入情况;问问爸爸、妈妈:20年前被大多数家庭认可的“四大件”是什么,当时家里用了多长的时间买齐了“四大件”花了多少钱以及当时普遍家庭的收入情况,现在的“四大件”又是什么。

2、教师要适当的了解过去和现在“四大件”的变迁,特别是现在的“四大件”,看看都有哪些说法。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同学们,通过上个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上了富裕的日子。可是你们知道在新中国走过的半个世纪中,你们自己家里都发声了怎样的变化吗?我们的小伙伴小文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自己的家人,小文的家人讲述了生活中‘四大件’变迁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文的采访结果吧,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第56页。”2、阅读与讨论.请同学看看课本上的图,说说在小文的爷爷、奶奶年轻时,以及20多年前,家里的‘四大件’分别是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知道这些‘四大件’是家庭生活中必需的耐用品。

3、自由讨论。“课前老师布置了家庭作业,请你们访问一下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调查自己家里‘四大件’的变迁,下面同桌之间或是在小组里面先交流。”请学生说说调查到的不同时期的‘四大件’是什么,当时家里用了多久的时间买齐了“四大件,花了多少钱。教师板书:

我家“四大件”的变迁

花费的金额生活年代我家的“四大件”买齐“四大件”

花费的时间

爷爷、奶奶

爸爸、妈妈

4、全班交流。请学生把现在的“四大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画或写填在课本的空白处。“同学们看看近50年来家庭‘四大件’的变迁,说说你有什么感受,想一想家庭‘四大件’的变迁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变迁说明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家庭收入增多了,我们的国家在进步……

5、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从‘四大件’的变迁,我们可以很直接地感受到这些年来家庭生活的巨大变化,可是变化程度有多大,我们就需要用数字来描述了。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教科书第57页豆博士的话,你能明白吗?请同学回家后在父母的帮助下,算一算最近20年来,在你家的收入中,用来购买食品的比例是多少?有没有的变化,为什么会有变化?想一想原因。”

把课上学习的内容讲给父母听。在父母的帮助下,算算最近20年来,用来购买食品的消费在家庭收入中的比例是多少,有没有变化,为什么会有变化,想一想原因。

课题2按满手印的契约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的改革开放始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改革。

2、知道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小岗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并能够用简单的话说明原因。

教学准备:

这一部分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学习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课前要作充分的准备,对这部分史实资料有比较全面的把握。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常能听到大人们说起改革开放,而究竟改革开放始于哪一年,始于什么地方,很多学生未必说得上来。教师可以用反问的形式激起学生对于想要了解改革开放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看教科书第58页上按满手印的契约书,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与交流。带领学生逐段阅读教科书第58页~59页的课文。阅读时要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1)在没有实行改革之前的小岗村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2)在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小岗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为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给小岗村带来了变化?

3、教师总结。

课题3. 从小渔村到大都市

教学目标:

1、知道深圳是我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并能用简的单的语言说出经济特区的含义。

2、明白深圳奇迹离不开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辛苦付出。

3、进一步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教学准备:

有关深圳的相关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从请学生说说深圳,引入本课的学习。如果班上有学生去过深圳,请他简单地介绍深圳,并说说感受。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转移到昔日深圳上来,“大家知道20多年前,深圳是什么样子的吗?那个时候的深圳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吗?”

2、全班交流讨论。请学生看看教科书第60页上昔日深圳的照片,说说看了这张照片的感觉,并请学生读一读教科书第61页上老渔民的话;教师再请学生看看教科书上今日深圳的照片,从对比中感受深圳这20看来的变化。“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它的变化让人们非常让人们震惊,惊

人的‘深圳速度’是谁创造的呢?”可以请学生在阅读教科书第61页上的文字后回答,也可以不参照教科书,直接提问学生。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的劳动者在很短的时间里把深圳建设得这么美丽,这么具有现代气息,需要一种什么精神?”请学生看看象征着深圳的“拓荒牛”的照片,“从牛”身上和“拓荒”二字中,帮助学生理解建设深圳的劳动者们的精神。

3、教师讲授。教师向学生解释经济特区的含义。先让学生读一读豆博士的话,然后让学生提问题,教师做讲解。可以把经济特区的含义划分出几个层次:(1)为什么要设立经济特区?(2)“经济特区”的“特”字主要是指什么?(3)如何理解经济特区是我国以外开放的前沿?

4、教师总结。概括本课题重点,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在家长的帮助下,了解一下我国其它的几个经济特区。

2、用自己的话,向家长讲讲经济特区的含义。

课题4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

教学目标

1、知道农民进城打工这一潮流,能列举出农民进城后所从事的劳动。

2、能够说出农民进城打工为城市和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

3、对农民进城打工这件事形成积极的态度。

教学准备

请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进城打工的农民的信息,观察自己生活的社区里是否就有这样的人,了解他们所从事的劳动,以备课上讨论。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农村和城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学习的好伙伴虎子,特别想告诉我们发生在他们农村的新变化。虎子和他的同学商量来商量去,要向我们介绍农民进城打工这件事,为此他们还采访了村长呢,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整理的采访内容吧!”

2、阅读交流。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科书第62~63页上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1)农民进城打工给虎子他们村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2)村里人是如何看待这些变化的?

(3)村里的外出打工者是如何看待进城打工这件事的?

3、探究活动

(1)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在改革开放以后会有那么多农民到城里打工呢?”

(2)学生汇报,教师把学生提到的原因概要地板书。

(3)提问:“有那么多的农民进城打工,他们给城市带来了哪些变化呢?他们的劳动与你的生活有怎样的联系?”“如果城市没有了他们会变成怎么样?”

4、明确:农村人和城市人是平等的。

5、教师总结。概括本课题重点,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搜集我国国产汽车品牌,并调查清楚它们的产地。.

课题5、祖孙三代话汽车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简单历程。

2、明确认识先辈们的辛勤劳动和付出铸就了我国汽车工业的今天。

3、形成对民族工业的自豪感。

教学准备

1、教师要在课前对我们汽车工业的发展有简要的了解。

2、准备一张中国地图、胶带、若干张小卡片和彩色笔。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可以从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国产汽车品牌切入教学,“同学们列举了很多的国产汽车品牌,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根本不具备生产汽车的能力,中国的

汽车工业是怎样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呢,让我们一起听听‘祖孙三代话汽车’吧!”

2、阅读交流。

(1)阅读教科书第64~65页爷爷、爸爸的话,边读边画出反映汽车厂生产条件和职工精神品质的话。

(2)请学生用一句话描述“爷爷、爸爸在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作时,汽车厂的情形”

(3)谈感受。

设想自己是当时厂里的一名职工,当看见第一辆汽车开下装配线时,心理有什么感受,

最想对全班同学说什么话。

3、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第一汽车制造厂发展大事记。”

4、教师小结:“第一汽车制造厂今天的成就是几代汽车人用青春、智慧和汗水铸成的,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是劳动者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干出来的,他们的精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我

们每个人学习。

5、探究活动。

(1)组织学生“在地图上标出国产汽车的产地”。(提出要求)

(2)各小组汇报,并把卡片按照汽车产地贴到地图相应的地理位置上去。

6、教师总结。概括本课题重点,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对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发展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请教父母、教师或查阅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课题6:现代工业产品的诞生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现代工业生产的特点。

2、知道是科学技术的进一步促进了现代工业的发展。

3、尝试现代工业的制造过程,体验现代工业对企业工人的要求。

教学准备

学生可以通过查资料、向长辈咨询等方式,调查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工业产品的简单过程。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同学们,相信你们很多人家里都有洗衣机吧,可是你知道洗衣机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

让我们一起看看乐乐介绍的洗衣机生产情况,了解;一下洗衣机是怎样被生产出来的吧。”

2、阅读交流。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6~67页的课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组装洗衣机要经过哪些重要的步骤,试着写出来。

(2)组装洗衣机所用的零件是一个厂家加工完成的吗?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流水线,流水线生产对工人有哪些要求。请学生思考,在洗衣机的组装过程中,有的环节是机械代替了人的手工劳动,速度和精确读都优于手工劳动,这说明了什么?(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现代工业生产插上了翅膀。)

3、小组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谈谈“工业进步该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4、教师在小组讨论是巡视,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和帮助。

5、全班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为了使讨论更有针对性,教育可以启发学生选定某一见工业品展开讨论,但必须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能接触到的、熟悉的工业品。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到事物的两面性,工业产品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例如对环境的污染等等。但要指出这些负面的影响是可以通过其他的技术手段减少或者消除的。

6、教师总结。概括本课重点,布置家庭作业。

课题7.中国制造

教学目标

1. 知道我国的制造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飞速发展的事实。

2. 知道我国的家电产品从依赖进口到大量出口,产品遍布世界市场的变化。

3. 调查了解我国著名的农民产品生产基地。

4. 培养和树立对中国制造的“国货”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准备

1. 教师在课前应对中国工业产品出口情况有大致的了解。

2. 准备一张中国地图,小卡片和胶带若干。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从以往学习过的改革开放的成绩就和现代工业产品的诞生切入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图〉〉。

2. 识图探究。学生带着问题识图:

(1)我们原有的工业基地有哪几个?说出它们所在的行政区名称。

(2)新建成的工业基地有哪几个?说出它们所在的行政区名称。

(3)说说辽中南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之出?

3、小结,引出课题“中国制造”。“我们有这么多的工业基地,生产出的工业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人民的需要,还远销国外市场呢,以前许多到国外旅游的中国人回国是都会给自己的亲戚和朋友购买几样外国制造的洋玩意作为礼物,可是近几年来,很多外出旅游的中国人在国外的市场上惊喜地发现很多标有‘MADEINCHINA’(中国制造)的商品。这说明我们中国的工业制造水平已经越来越高,得到了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认可。特别是我国制造的家的电产品已经打入了世界市场,敢于和洋家电竞争了。”

4、识图讨论。(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5、小组探究。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课前查阅著名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资料;然后把农产品的名称写在卡片上,或把它们画出来;再把他们贴到地图的相应位置上。

6讨论。第71页“我们的发现”给出的三个视角进行分析归纳。

7、教师总结。概括本课题重点,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调查家里的家电产品哪些是中国制造的,产地是哪里?

2、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主题二国家的主人

课题1.人民利益的代表

教学目标

1. 了解“豆选”是革命战争年代,农村选举的投票方式之一。

2. 知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和职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3. 知道人大代表是由有选举权的公民选举产生的,他(她)是人民利益的代表,对人民意识,培养公民情感。

4. 树立公民意识,培养公民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1. 课前,教师要对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较为详细的了解,特别是对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和职责,要非常清楚。

2. 制作一些大的卡片,上面写上一些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可以任命或罢免的职务,以备课上组织学生活动。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社区居委会选举和农村村委会选举,并在班级生活中经历了班干部的选举,可以从回忆以前的教学内容和亲身经历切入教学。“在我们参加投票

选举时,可以在选举票上用笔填写我们满意的候选人的名字,可是要是我们不识字、不会写

字,选举纪律又不让我们发出声音,该怎么选出我们满意的候选人呢?虎子在县图书馆里找

到一幅珍贵而有趣的民主选举的图片,图里面的人是用豆子进行选举的。”教师出示或者请学

生看书上的图片,并读一读图的说明文字,请学生一起朗读传唱“豆选”的歌谣。

2. 教师进行小结,“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在民主选举方面进行的可贵探索和进步。”

3. 教师讲授。“人们在民主选举方面一直进行着探索。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成了国家的主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积极的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可是中国有13亿多人口,分布在全国

各个地方,他们怎样才能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呢?大家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4. 请学生出出主意(可以结合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经历,把大家召集起来开会,各抒己见。但一个国家,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我们需要一个权

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而在我们国家,代表全国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机构是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它是我国最高权力的机关。具体到某一个省或地区,则有地方一级的人民代表大

会,它们有哪些权力呢?”请学生反复看教科书第73页上的图示,读读豆博士的话和图示

旁边的女教师的话,然后提问学生,请学生解释:

(1)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怎样产生的?她有哪些权力?(对地方重大事务的决定权。)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哪些权力?(对国家重大事务的决定权。)学生的回答可以十分具

体。

5. 抢答竞赛。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抢答游戏竞赛,又教师出示写着某个职务或事务的卡片,请学生说说属于哪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范围。还可以把卡片发给学生,请同桌学生互相提问。

6. 教师总结。概括本课题重点,布置家庭作业。3

家庭作业

查阅资料或向父母请教有关人大代表的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及过程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如何产生的?它有哪些权力?选民们参加各地选举,产生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是什么是人大代表?什么样的人有资格成为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代表着谁呢?

2、交流讨论:

(1)人大代表是由有选举权的公民民主选举产生的,是全国13亿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

(2)不管职业贵贱、收入高低,凡是有被选举权的公民,都有资格当选为人大代表。

(3)人大代表的身份不是特权的象征,人大代表要为人民负责,随时受人民的监督。

(4)作为公民,我们要有监督人大代表的意识。

(5)小学生虽然从一出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但只有年满18岁,才有资格选举和当选为人大代表。

3、观察、阅读交流。

学生看第74页的三幅图,谈谈自己的感受。

家庭作业:

1、阅读75页的资料,设想“假如我是一名人大代表”会怎样做。

课题2.假如我是人民代表

教学目标

1. 在模拟体验活动中感受身为人民代表的责任感。

2. 树立关心社会问题的公民责任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

教学准备

准备空白的纸,以备课堂上给学生写提案用。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人大代表的知识,谁来说

一说人大代表是如何产生的?他和广大人民群众是什么关系?他有哪些权利和义务?”请学生来回答,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我们在五年级的学习中,就开始学习关于民主选举的知识,同学们还记得那位女教师,她身为人大代表,为小学生做了些什么?”请学生回答。从学生的回答中概括出:人大代表要体察民情,广泛收集人民群众的意见,为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2、模拟活动。“虽然你们到了18岁才能参加选举,才有资格被选

为人大代表,但是作为社会的小主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应该关心国家的发展,具有公民意识。我们一起来做个模拟活动吧,活动的主题就是‘假如我是人民代表’。每个同学都要像真正的人大代表一样,对日常生活中你看见的不合理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可行的改进意见。”

3、同桌同学先交流,然后请几个学生发言。

在学生模拟活动中,要求:(1)提出的问题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2)请学生按照“问题是什么、造成该问题可能的原因、解决建议”来组织自己的语言;

(3)语言表述要规范、准确、流畅。

3. 教师总结。总结要点,布置家庭作业。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做出点评,并

请学生在下课前的几分钟内把自己的发言写成一份小提案,写不完的可以课后继续完成。

家庭作业

1、组织学生把提案收集起来,出一期“假如我是人大代表”的板报。

2、把写后的提案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对该问题的意见。

3、读一读教科书第78页上的故事《一位出租车司机的公民意识》。

课题3.共同的责任

教学目标

1. 树立公民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和公共意识。

2. 了解公益活动,并能列举出几个公益活动。

3. 明白“志愿者”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请几个学生把教科书第78页的故事《一位出租车司机的公民意识》改编成一个小剧本。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请学生表演改编的小剧本《一位出租车司机的公民意识》。

2. 全班交流。教师以问题引导;“从课前读故事和看同学的表演,能不

能说说故事表现了出租车司机的什么品质?”

“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抗击非典人人有责的责任心,为他人负责——锁上后备箱、给急救中心打电话、留住客人、劝行人绕道而行、自动隔离。不计较个人得失、热心肠——主动提出替客人负担在北京的花销。)

2、让学生从反方面去想,“要是这位出租车司机没有留住这位客人,

会有什么后果?”

3、教师小结“这位出租车司机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却有一颗高

尚的心,正是他对他人、对社会的强烈的责任感让我们感动。我们的社会上还有很多这样的人,还有很多类似的感人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3. 观察交流。

(1)让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第79页上的三幅照片,读一读照片说明

文字,说说图中的人物在做什么,“你看见过这样的活动吗?有没有参加过?如果参加过,讲一讲自己的感受。”

(2)教师小结,这些活动都被称之为“公益活动”。

(3)教师出示“青年志愿者标志”或是请学生看教科书第80页,

用简单的语言说说标志的含义。(不必求全,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在讲解过程中,要强调志愿者活动是无偿的,是爱心、热心、真情的奉献;作为一名公民,不能心里只有自己,还要时刻准备着帮助他人,回报社会。)

4. 教师总结。总结要点,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 如果条件允许,让学生去采访一名志愿者,听听他们参加志愿者活

动的心声。

2. 读教科书第81页上的阅读材料写一篇读后感。

主题三在世界舞台上

课题1、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教学目标

知道万隆会议是我国政府第一次派代表参加的国际会议。

1.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交往的基本准则。

2. 理解不仅交往有规则,国与国交往也有规则。

3. 能够从地图中获得相关的信息。

教学准备

我国对外交往的情况与政策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很多年轻教师对这部分内容也未见得十分熟悉,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我国对外交往政策提出的历史背景及我国的外交成就、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数目等。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板书课题,“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越来越多,许多国家都与我国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交往有很多的规则,而国与国之间交往也有许多的规则,你们知道在国际大家庭中,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交往的规则是什么呢?”

2. 阅读与讨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个词对学生们来讲并不陌生,学生们在电视新闻中和报纸上常能听到或看到,但学生未必知道它就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对外交往的准则。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请学生一起大声地读一读教科书第82页资料框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3. 朗读完后,请学生结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想想国与国交往时为什么要遵循这个准则。(为了避免冲突要怎样相处、当发生矛盾时如何解决、国与国之间也要彼此尊重、平等相待。)4. 读图学习。“在与各国交往过程中,我们国家一直奉行和尊循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们一起看看《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图》吧!”请学生说说读图后的感受或者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读图作答。

5. 教师总结。总结要点,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课题2、站在联合国的讲台上

教学目标

1、知道联合国是一个国际性组织,了解我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的过程。

2、知道我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成员之一,对我国参与国际事务有初步的认识。

3、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让学生说说对联合国的了解。

最新新版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圆 圆概念总结 1.圆的定义: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封闭图形。 2.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4.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5.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圆内最长的线段是直径 6.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7.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8.在同一个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用字母表示为:d=2r r =1 2 d 用文字表示为:半径=直径÷2 直径=半径×2 车轮为什么是圆的?答:因为圆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相等,所以圆在滚动时,圆心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这样的车轮运行才稳定。 9.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或者,圆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10.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取π≈3.14。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11.圆的周长公式:C圆=πd =2πr 圆周长=π×直径圆周长=π×半径×2 d=c÷π(圆直径=周长÷圆周率) r=c÷π÷2(圆半径=圆周长÷圆周率÷2) 12、圆的面积:圆所占面积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13、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圆的面积。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高相当于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 r表示圆的半径,那么圆的面积公式:S 圆 =πr2 14.圆的面积公式:S=πr2或者S=π(d÷2)2或者S=π(C÷π÷2)2 15.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16.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 17.一个环形,外圆的半径是R,内圆的半径是r,它的面积是S=πR2-πr2或S=π(R2-r2)。 (其中R=r+环的宽度.) 19.半圆的周长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加直径。半圆的周长与圆周长的一半的区别在于,半圆有直径,而圆周长的一半没有直径。 半圆的周长公式:C=πd÷2+d或C=πr+2r 圆周长的一半=πr 20.半圆面积=圆的面积÷2公式为:S=πr2÷2或πr2 2 21.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直径和周长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而面积扩大或缩小以上倍数的平方倍。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买铅笔》教案设计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一)】———《买铅笔》(十几减9),课本第2—3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4、能发现和提出用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并尝试解决。 5、感受退位减法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减法的实际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准备: 1、小棒、计数器 2、实物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谈话:小动物们非常喜欢学习,它们也经常买一些学习用品。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动物文具店去看一看,看看小动物们在做什么? (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独立观察,先在小组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让学生个别汇报自己对图意的理解。) (2)请学生上台表演,老师口述内容,学生表演:袋鼠老板娘开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都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它对袋鼠老板娘说:“我买9支铅笔”。袋鼠老板娘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这时袋鼠老板娘提出了一个问题:有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2、想一想,列算式 (1)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 (2)列出算式:15—9 (设计意图:想一想,猜一猜,培养数感。) 3、探究15—9的计算方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师:怎样计算15-9?下面请你们独立思考,想办法计算,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看谁的方法算得又对又快。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全班汇报交流.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班级:姓名: 第一单元圆 圆概念总结 1.圆的定义: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封闭图形。 2.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4.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5.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圆内最长的线段是直径 6.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7.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8.在同一个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用字母表示为:d=2r r =d 用文字表示为:半径=直径÷2 直径=半径×2 车轮为什么是圆的?答:因为圆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相等,所以圆在滚动时,圆心在一条直线上运 动,这样的车轮运行才稳定。 9.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或者,圆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10.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 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取3.14。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 11.圆的周长公式:C圆=πd =2πr 圆周长=×直径圆周长=×半径×2 12、圆的面积:圆所占面积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13、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圆的面积。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平行四边形或长方 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高相当于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 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 r表示圆的半径,那么圆的面积公式:S圆=πr2 14.圆的面积公式:S=r2或者S=(d2)2或者S=(C 2)2 15.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16.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 17.一个环形,外圆的半径是R,内圆的半径是r, 它的面积是S=R2-r2或S=(R2-r2)。 (其中R=r+环的宽度.) 19.半圆的周长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加直径。半圆的周长与圆周长的一半的区别在于,半圆有直径,而圆周长的一半没有直径。 半圆的周长公式:C=d2+d或C=r+2r 圆周长的一半=r 20.半圆面积=圆的面积2公式为:S=r22或 πr2 2 21.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直径和周长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而面积扩大或 缩小以上倍数的平方倍。 例如: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4倍,那么直径和周长就都扩大4倍,而面积扩大16倍。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学期所有数学公式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的所有公式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公式大全1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 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 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 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4 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V=abh 5 三角形s面积a 底h高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 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 7 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 圆形S面积C周长∏ d=直径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 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 和差问题的公式;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 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 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方程教案

《方程》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等量关系,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养成认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的习惯,感悟代数思想,体会方程的概念;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获得数学是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和再创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猜谜语的游戏,好不好?(课件出示:一个小矮个,身上挑副担,如果挑不平,头偏心不甘。)你猜到了是什么? 生:天平。 课件出示一架天平。 师:你真厉害。对,天平我们在科学课上经常要用到它。关于天平你都知道些什么?

生1:天平用来称物体的重量。 师:说得真好,还有吗? 生2:天平的左面放物体,右面放砝码。 生3:当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一样时,天平就平衡了。 师:对。当天平指针指向中间时,表示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天平就平衡了。 1、课件出示: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 师:那我们试试看。假如我要把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分别放在天平的左盘和右盘,天平怎么了? 生:天平平衡了。 师:对,天平平衡了。这说明什么呀? 生:两个苹果的质量=一个菠萝的质量。 师:两个苹果的质与和一个菠萝的质量是(相等的),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来连接(等号) 师:这时候天平平衡,可以用等号来连接。 2、师:如果现在告诉你左盘每个苹果重300克,右盘的一个菠萝重600克(课件出示)这样的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左盘和右盘这种相等的关系吗? 生:300+300=600;300×2=600(师:写成300+300=600可以吗?) 师两个式子都准备好,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在黑板上。 师:说得不错!300+300表示什么?(天平左边两个苹果的质量),600表示什么?(天平右边一个菠萝的质量),为什么可以用等号来连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左右教学设计

《左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左右》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学具准备:投影仪、文具、文具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小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来到数学课堂。 (播放《解放路小学校歌》)好听吗喜欢听的请举手,同学们你们看看自己举得是哪只手想想哪只手是左手,哪只手是右手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两个新朋友:左、右。 1、认识右 现在请你伸出右手,能说一说,你常常用右手做哪些事 2、认识左 下面请伸出你的左手,说一说你常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同学们,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在我们身上还有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呢。就像左耳朵、右耳朵,左眼、右眼,还有左腿、右腿(师边说边摸)。 3、位置不同时的左右 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咱们坐在同桌的两位同学也是好朋友,请同桌两位同学伸出你们的右手,相互握个手吧,同学们看一看你们是不是都伸的右手(教师板书:站的位置不同,左右也不同)请同学们看一看图片,这些同学是不是都是靠右走的 二、理解左边、右边 1、从左数、从右数 下面你能根据我们学到的新知识告诉我,从左数橡皮是第()个,从右数橡皮是第()个。(学生先独立做,再集体订正)怎么样,只要你认真、细心,小朋友们都是最棒的。 2、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下面老师要提的这个问题可是有难度的,请看,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有一位同学说了,尺子的左边有橡皮,尺子的右边有文具盒,你们同意吗乐乐有不同意见,听听乐乐怎么说吧。 乐乐的方法很好,你们会了吗 三、闯关练习 本来今天老师想请熊大和熊二来我们的课堂上做客,可是光头强

(新)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除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2页~第3页“分苹果”“分橘子” 1.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 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 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 ppt,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一、问题引入:显示18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6个苹果,18个可以 放几盘? 二、探索新知 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通过乘法口诀“三六十八”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 b.用除法算式算:18÷6=3,所以可以放3盘。 (3)同桌同学合作用18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ppt 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18÷6=3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 横式:18÷6=3 竖式: 3 6丿1 8 1 8 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3 ……商:“3”表示分3盘。 除数……6丿18 ……被除数:“18”表示有18个苹果。 “6”表示每盘18 ……商和除数的乘积:“18”表示需18个苹果。 放6个苹果。0 ……余数:“0”表示20个苹果全部放完,没有剩余。 说明:“丿”表示横式中的“÷”。 (5)练习:第2页“填一填,说一说”的习题。 学生独立练习完毕,指名学生板书,进行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第3页“练一练”第1、2、3题。 四、总结(除法竖式的写法。)

2012年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整册教案及教学设计

2012年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整册教案及教学 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淇滨小学司萍萍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头系。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三、教学设想 本次教学活动以“三勤四环节教学法”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

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引入新课时主要用到谈话法进行教学通过谈话的形式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联系起来,教学例题时则主要用到操作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面在体上”,在操作实验过程中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通过“摸、看、描”,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小棒等。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定向诱导)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们的桌面上都有一个这样的物体,请你拿出桌面上的物体,跟着老师这样摸摸你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 生:平平的、滑滑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自主探究) 1、说一说 师: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请到纸上呢? 同桌讨论,说一说:你是准备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

(完整版)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圆 1.圆的定义: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且圆上任意一点到中心点(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2.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4.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5.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6.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7.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8.在同一个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用字母表示为: d=2r r =1/2d 用文字表示为: 半径=直径÷2 直径=半径×2 9.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10.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取π≈3.14。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 11.圆的周长公式:C=πd或C=2πr

圆周长=π×直径或圆周长=π×半径×2 12、圆的面积:圆所占面积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13.把一个圆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割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用字母(πr)表示,宽相当于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 πr×r。 圆的面积公式:S=πr2。 14.圆的面积公式:S=πr2 或者S=π(d/2)2 或者 15.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16.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 17.一个环形(圆环),外圆的半径是R,内圆的半径是r,它的面积是 S=πR2-πr2  或 S=π(R2-r2)。 (其中R=r+环的宽度.) 19.半圆的周长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加直径。半圆的周长与圆周长的一半的区别在于,半圆有直径,而圆周长的一半没有直径。 半圆的周长公式: C=πd/2+d  或 C=πr+2r 圆周长的一半=πr 20.半圆面积=圆的面积÷2 公式为:S=πr2/2 21.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直径和周长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而面积扩大或缩小以上倍数的平方倍。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数学第一册全册总备课 一、本册教材与以往教材不同之处: 本册教材以“情境+问题串”为基本呈现形式,力图实现课程内容的展开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和课程目标的达成过程四位一体,从而促进学生不断经历“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获得与其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发展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本册教材以“情境+问题串”为基本呈现形式,为自然而然地展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基础环境和主要脉络。 本册教材强化了“情境+问题串”的呈现形式,每一个单元每一个重要内容的呈现,都力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个或一组与课程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特定情境出发,展开一组数学问题,引领师生进行数学学习,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理解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过程。同时,这样一种稳定的、具有较强包容性的呈现形式,无疑也为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特点、学与教的要求、创造性开展数学活动提供了便利。 2、在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下,更加重视学习目标的整体体现。 (1)注重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 对于基本活动经验,教材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体现。第一:设计了专门的积累活动经验的课,在这些课中不以学习某个具体的经验、公式为目标,而是通过设计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数学思考的经验。第二:在一节课学习的“问题串“中,设计积累活动经验的活动和问题。 对于基本数学思想,教材力求通过设计活动和问题,体现抽象、推理和模型

思想。 (2)注重体现“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 部分内容问题串的设计,体现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教材还设计了专门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活动,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同时,在每学期期中的“整理与复习”中,专门设立了“我提出的问题”的栏目,鼓励学生整理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以及在回顾整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 第一阶段,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可能是基于表面信息直接提出的;第二阶段,鼓励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3)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对重要数学概念的掌握和基本运算技能的形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教材采取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多角度理解、将知识和技能加以应用等形式。第四版教材基本改变了“依靠记忆理解概念”“依靠简单重复训练形成技能”的做法。 (4)注重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新世纪教材的不懈追求。修订后的新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设计挑战性的问题、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体现数学的价值,以及自始至终伴随学习全过程的4个典型人物各具特色的活动与对话等,以求达到不断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的目的。 教材始终贯穿对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情境设计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与丰富 教材一直关注设计有趣的、现实的、蕴涵数学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同时,在情境的设计上,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与丰富,并使情境的素材来源尽可能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张树安 西华园小学 2010年9月1日

目录 备课分工计划 教学进度计划表 全册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第5课时 第二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第5课时第6课时 第三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第5课时第6课时第7课时 第四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第5课时第6课时 第五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 第六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 第七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 第八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

目录 教学进度计划表 周次时间教学内容课时 1 9月1-3 认识更大的数 4 2 6-10 认识更大的数 4 3 13-17 线与角 4 4 20-24 线与角 4 5 27-30 乘法 4 6 10月6-8 乘法 4 7 11-15 图形的变换 4 8 18-22 除法 4 9 25-29 除法 4 10 11月1-5 除法 4 11 8-12 方向与位置 4 12 15-19 方向与位置 4 13 22-26 生活中的负数 4 14 29-12月3 统计 4 15 6-10 练习课 4 16 13-17 期末复习 4 17 20-24 期末复习 4 18 27-31 期末复习 4 19 1月3-7 考试 4 目录 全册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6-2017学年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 (含参考答案) 班级姓名分数_______________ 一、认真填写(每空1分,共16分) :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 2.体育课上,同学们围成一个圆圈做游戏,老师站在中心点上,已知这个圆圈的周长是米,则每个同学与老师的距离大约是()米。 π按照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 4.从一张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纸片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5.王阿姨从邮局给在外地上大学的儿子汇款600元,按照规定,汇费是汇款数的2%。王阿姨应付汇费()元。

6.一张光盘的刻录面为环形,内圆的直径是4厘米,外圆直径是12厘米,这张光盘刻录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7.一块手表打八五折后便宜30元,其原价是()元。 8.在一场N B A的篮球比赛中,我国着名运动员姚明共投篮25次,6次未中,他在这场比赛中的投篮“命中率”是()。 9.四川地震灾区搭建简易帐篷每顶50平方米,可以安置有18个床位,都江堰地市的某乡镇受灾民众大约有9万人,约需()顶帐篷,这些帐篷大约占地()公顷。 10.小名的爸爸每分钟心跳72次左右,每跳动一次心脏就能排出70毫升血液,则一个小时通过心脏的血液总量大约()升。 二、仔细判断(10分) 1.新培育的玉米良种,发芽率达到120%。() 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每2人要比赛一场,一共要进行12场比赛。()

3.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同一个整数,比值不变。()? 4.圆和圆环都是轴对称图形。() 5.小亮说:“暑假期间我参加了许多项体育锻练,体重下降了10%千克”。() 三、精心挑选(12分) 1.下面这个立体图形,灵灵从上面看到的是()。 2.一个圆的周长扩大3倍,它的面积就扩大()倍。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乘除法 一、教学内容:P2-P14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2、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3、使学生能够应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4、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 1、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2、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3、能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1、口算乘法中的进位口算 2、口算除法中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 3、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五、课时安排:7课时 六、教学进度:第1-2周 小树有多少棵 教学内容:P2-P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 挂图、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大家一进校园就会看到花坛里盛开着美丽的鲜花,它在装点着我们美丽的校园,这么美的环境大家喜不喜欢。(喜欢)要有美丽的环境,就需要花草树木。 二、探索新知:出示挂图,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 引出:20×3= 4、讨论算法。 20+20+20=60 2×3=6, 20×3=60····· 5、将学生的方法板书到黑板上,并让学生说说20×3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互相交流20×3的计算方法:2×3=6所以20×3=60 6、教师再提出问题:4捆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自己完成,最后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 三、拓展应用: 1、 3×2 5 × 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做完后在全班交流自己发现的计算规律,说法可以不一致,只要意思正确,教师都给予肯定。 2、完成P2第3题,做完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3、完成练一练第1-3题 (1)1-2 学生独立完成。 第一题先认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再解答。 第二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第三题前两问可让学生先讨论怎样算,然后再做。最后一问有开放性,学生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解答。 四、数学游戏 教师先向学生说明游戏的规则,并演示几次,让学生明白玩法后,再互相进行游戏。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学得怎样?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圆 1.圆的定义: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2.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4.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5.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6.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7.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8.在同一个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用字母表示为:d=2r 或r= d 2 9.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10.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用字母π表示。在计算时,取π≈3.14。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11.圆的周长公式:C= πd或C=2πr 12、圆的面积:圆所占面积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13.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把它们剪开,可以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图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 C=πr),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2 (r),因此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的面积,所以圆的面积是πr×r=πr2 14.圆的面积公式:S=πr2或者S= π( d)2或者S= π(C÷π÷2)2 2 15.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r2×2:πr2:(2r)2= 2r2:πr2:4r2 S小正:S圆:S大正=2:π:4 16.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 17.一个环形,外圆的半径是R,内圆的半径是r(其中R=r+环的宽度) 圆环的面积(铺小路的面积)=大圆的面积-小圆的面积=πR2-πr2=π(R2-r2)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二单元比例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数学好玩 整理与复习 总复习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11课时 第二单元比例…………………………………………… 8课时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6课时 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7课时 数学好玩………………………………………………… 4课时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总复习………………………………………………… 28课时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单元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与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 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编排的。此前对圆面积公式的探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和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为进一步学习本单元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圆柱和圆锥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圆柱与圆锥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这些都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从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由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到认识圆柱和圆锥这样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在图形的认识上又深入了一步。不仅能拓

(完整)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书中的应用题 1 .汽车车轮的半径为0.3m,它滚动1圈前进多少米?1000圈呢? 2.笑笑绕着花坛边缘走了一周,走了62.8m这个花坛的直径是多少米? 3.一个一面靠墙,另一面用篱笆围城的半圆形养鸡场,这个半圆的直径为6m,篱笆多长? 4.在一个边长是10m的正方形内放置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5.一个边长为2cm的正方形和一个直径为2cm的圆,两只蚂蚁分别沿着正方形和圆走一圈,谁走的长?为什么? 6.一个圆形杯垫的半径是4cm,这个杯垫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7.有一个圆形蓄水池。它的周长是31.4m,它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8.北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闻名世界的声学奇迹,它是一道圆形围墙。圆的直径约为61.5m,周长与面积分别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9.一个运动场两边是半圆,中间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50m,宽式 20m,这个运动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10.某钟表的分针长10cm. (1)从1时到2时,分针针尖走过了多少厘米?(2)从1时到2时,分针扫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1.一个水缸的直径是1m。要为这个水缸做一个盖子,这个盖子的面积至少是多少平方米 12.长12.25m的绳子,正好绕树干10圈。树干横截面的直径是多少呢? 13.一个圆形和一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圆的直径和长方形的长都是16cm。长 方形的宽是多少厘米?

14.淘气用两根长度都是62.8cm的铁丝分别围城正方形和圆。它们围城的面积一样大吗? 15.某汽车车轮的直径为0.5cm,汽车行驶到1km时,车轮大约转了多少圈? 16.一只羊栓到木桩上,绳子长6m,羊能吃到草的面积有多大? 17.我国约有660个城市。其中约2/3的城市供水不足。在这些供水不足的城市中,又有的城市严重缺水。全国严重缺水的城市大约有多少个? 18.一本故事书有820页,第一周看了全书的,第二周看的是第一周的,第二周看了多少页? 19.有两只船,大船一次可以运载5吨货物,小船一次运载的货物是大船的大船6次运完的货物,如果改用小船运,几次运完? 20.有3瓶饮料。每瓶如果每杯装。能装9杯吗? 21.十一黄金周,游乐场第一天的门票收入为960元,第二天比第一天增加了第二天的门票收入是多少?画出图形,在运算。 22.水结成冰后,体积大约增加现有20L的水,能竭诚多少立方分米的冰? 23.一本故事书有140页,奇思已经看了这本书的,还剩多少没有看? 24.笑笑的体重是40KG,淘气的体重比笑笑重,淘气的体重是多少? 25.淘气的体重是45KG,笑笑比淘气轻笑笑的体重是多少? 26.公园的园丁新种植了480盆花,其中杜鹃花占,月季花占,新种植的这两种花共有多少盆? 27.越野赛跑全程12KM。其中环山路占,海滨路占,其余的是公路。(1)环山路段比海滨路长多少千米? (2)如果明年把赛跑全程延长,将是多少米?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 一、圆的知识 1、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封闭图形。圆中心的一点叫圆心,用字母O 表示。以某一点为圆心,可以画无数个圆。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用字母r 表示。连接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用字母d 表示。 2、圆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3、在同一个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12 。 4、车轮为什么是圆的?答:因为圆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相等,所以圆在滚动时,圆心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这样的车轮运行才稳定。 5、圆内最长的线段是直径,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半径。 6、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就是正方形的边长。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就是长方形的宽。 7、把圆对折,再对折(对折2次)就能找到圆心。因此,圆 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半圆只有1条对称轴。 8、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的轴对称。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9、常见的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1条)、等边三角形(3条)、等腰梯形(1条)、长方形(2条)、正方形(4条)、圆(无数条)、半圆(1条)。 10、圆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为了计算简便,通常取近似值3.14。 11、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即 C 圆=πd =2πr 。 12、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圆的面积。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拼成的平 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高相当于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13、如果用S 表示圆的面积, r 表示圆的半径,那么圆的面积公式:S 圆=πr 2 。 14、半圆的周长不是圆的周长的一半,而是圆的周长的一半再加上一条直径长,即πr +2r ; 半圆的面积是圆的面积的一半,即πr 2 2 。 15、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最大;面积相等时,圆的周长最小。考试一般正方形、长方形和圆: 第1页 第2页

最新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精品版

2020年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精品版

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小数意义的认识,后一部分是小数的加减法。 教材分析: 小数的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及“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小数的意义(一)”、“小数的意义(二)”、“小数的意义(三)”、“比大小”、“买菜”、“比身高”、“歌手大赛”等内容。“小数的意义”把小数的认识范围扩大,不仅元、角、分以元为单位可以用小数表示,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可以用小数表示。扩展对小数意义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买菜”、“比身高”、“歌手大赛”等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学习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以及学会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3、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4、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 5、能运用小数加减预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课时: 小数的意义(一) 1课时 小数的意义(二) 1课时 小数的意义(三) 1课时 小数的意义练习 1课时 比大小 2课时 买菜 1课时 比身高 2课时 歌手大赛 2课时 练习一 2课时 单元检测及小结 2课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