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实施意见

辽委发[2005]18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

1.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振兴辽宁的生力军。目前,我省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约有62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确保振兴老工业基地、建设和谐辽宁、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良好的基础。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省委、省政府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各地区、各部门和高等学校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

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信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振兴老工业基地、建设和谐辽宁、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充满信心。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与机遇并存。当前,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而且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后勤社会化、学分制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高等学校的育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办法不多,投入不足。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哲学社会科学一些学科教材建设滞后,思想

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少数学校没有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管理工作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部分教师不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二、正确把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5.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振兴老工业基地、建设和谐辽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6.基本思想是: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

7.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

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人进行素质教育。

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8.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工程,建立评估体系,加强评估检查,保证经费投人。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中心,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试点,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和手段,改进考试办法。强化实践环节,建立10个省级教学实践基地。积极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建立理论培训基地,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启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工程,培养在全国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按规定配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9.切实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坚持把形势政策教育作为大学生每个学期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实行学年考核。建立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要定期为高等学校作形势报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辅导员、共青团干部、班主任(导师)和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的教师都要积极承担一定的形势政策课教学任务,聘请社会知名人士担任特约报告员。组织编写形势政策教育要点和教材,建立形势政策教育资源库,健全形势政策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保障机制。

10.坚持用当代马克思主义指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哲学

社会科学教学中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文化培育大学生。加强全省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体系建设,围绕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理论研究,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有说服力的精品力作,逐步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学科。举办骨干教师培训班。鼓励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类大学生选修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加强对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报告会、讲座的管理。

11.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实施师德建设工程。抓住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职务聘任等关键环节,加强师德建设。所有新上岗的青年教师都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题培训。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举办师德论坛,树立师德先进典型,促进广大教师转变育人理念,自觉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制定师德规范,明确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任务和考核办法,强化师德考评,在业绩考核、职务聘任、评优晋级等方面实施师德一票否决。严格教育教学纪律,切实加强教材管理,在讲台上和教材中不得散布违背宪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和言论。

四、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2.实施实践育人工程。进一步加强以教学实践、专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认真组织军政训练必修课,深入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及大学生志愿服务辽西北计划、青少年学子关爱老前辈等社会实践活动。探索建立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制度。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导师)都要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鼓励专业课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加大社会实践经费的投入。创建省、校、院(系)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立10个省级示范基地,力争每个学校、每个院(系)、每个专业都有相对固定的基地。积极组织大学生开展红色旅游活动。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公益、红色旅游等活动,各级党委、政府和高等学校要制定优惠政策,提供方便条件。

13.实施和谐校园工程。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创文明校园、建文明班级、做文明学生”道德实践以及大学生科技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组织艺术团体到高等学校义务演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和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等时机,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开展先进典型进校园活动,加强对大

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加强校园景观建设和文化设施建设,深入开展校训、校徽、校歌、校标、校史“五个一”建设活动。各高等学校每周要统一确定半天时间,用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努力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后勤管理和服务的每个环节之中。切实维护好高等学校的安全和稳定,建设和谐校园。

14.实施阵地建设工程。要加强校园网建设,建设一批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创办“红色家园”辽宁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加强校园网络管理,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建立健全大学生公寓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公寓区设立学生工作办公室,每个学生公寓楼都要有辅导员人住。积极推进党建工作、团建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安全保卫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进学生生活园区。广泛开展大学生公寓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对学生社团建设的指导,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加强大学生活动中心建设,为学生社团活动提供方便条件。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15.实施心理健康工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编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各高等学校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现有编制限额内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心理普查建档工作,认真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建立

全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基地,逐步实现专职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持证上岗,同时对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专题培训。建立评估体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

16.实施扶贫励志工程。全面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成立辽宁省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建立贫困家庭学生人学“绿色通道”,各级财政按隶属关系安排所属高等学校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和贷款贴息资金,高等学校等额安排风险补偿金,用于保证家庭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享受国家助学贷款,在校期间贷款利息按高等学校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全额承担,努力使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有贷款需求的学生都能得到助学贷款。继续实施高等学校爱心助学工程,建立贫困学生生活补助制度,增加政府助学金安排规模和受奖范围,逐步扩大贫困学生的受奖面。建立贫困家庭学生勤工助学支持体系,政府、高等学校要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勤工助学岗位,高等学校学费收入的10%要专项用于资助贫困家庭大学生。建立全社会捐资助学制度,支持和鼓励贫困大学生成长成才,既极其解困,更育其精神,对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进行表彰。

17.实施就业导航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大学生毕业、就业问题,把大学生就业工作列人重要议事日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各级人事、劳动、教育部门要紧密配合,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全力组织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全面落实,加快建立职业资格

准入制度、人才储备制度和大学生自主创业风险资助制度。认真落实鼓励毕业生到县以下基层和城市街道、社区就业的支持政策,建立到艰苦地区、行业就业的学生代偿助学贷款制度。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建设和指导队伍建设。建设辽宁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创业基地,实现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开设就业创业教育及指导课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充分发挥中国东北毕业生人才市场在帮助和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中的作用,进一步整合毕业生就业服务资源,强化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建立并加强毕业生实习创业基地建设,创造并扩展毕业生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五、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8.切实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高度重视并有组织有计划地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坚持把培养教育贯穿于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全过程。抓好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坚持和完善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标准和程序,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使在校大学生党员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在整体上有较大幅度提高,确保把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月标。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支部建设。

19.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学生组织作用。高等学校团组织

要充分发挥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引领优秀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加强对优秀团员的培养,认真做好推荐优秀共青团员入党工作。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切实加强团组织建设,选拔优秀青年党员教师做团的工作,保证高等学校共青团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校级团委、院系团委(团总支)要独立设置并开展工作,不得撤销、合并或归属其它工作部门。各级团委书记、副书记应按照同级党委(行政)职能部门的正、副职条件配备,并享受相应待遇。高度重视团干部队伍建设和共青团工作,高等学校团委领导职数、专职团干部人数和校级团委日常工作经费按照团中央和教育部有关规定落实。发挥高等学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20.加强班集体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班集体建设的新途径、新办法。广泛开展先进班集体创建活动。每两年开展一次全省高等学校先进班集体评选表彰。

六、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21.切实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导师)。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调、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根据学科和课程的内容、特点,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辅导员、

班主任(导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导师)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广大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要制定完善有关规定和政策,明确职责任务和考核办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教师要提高师德和业务水平,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学校管理工作要体现育人导向,把严格日常管理与引导大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后勤服务部门要努力搞好后勤保障,为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使大学生在优质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2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配工作。高等学校的各院(系)要设立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要选拔优秀教师从事辅导员和班主任(导师)工作。专职辅导员原则上要从党员教师和党政干部中选聘,高等学校专职辅导员的数量,要落实“院(系)的每个年级都要按适当比例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都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的要求,按照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规定做好专职辅导员的配备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原则上都要担任班主

任(导师)。

2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培养基地,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工程,面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培养一批思想政治教育和行政管理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开展日常专题培训,对在职辅导员每年分批进行轮训。建立持证上岗制度,对新任辅导员进行岗前集中培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在职攻读学位和国内外业务进修,应纳入学校教师培训计划,享受学校有关鼓励政策。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开展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活动,进一步提高其工作水平。对思想政治教育贡献突出的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定期给予表彰。

24.切实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教师职务评聘政策,进一步明确评聘条件。充分考虑辅导员的工作特点,注重考核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绩,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鼓励其在学生教育管理实践中建功立业。各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要成立专门的评审组织,按各校教师职务岗位职数的适当比例评聘专职辅导员的教师职务,确保专职辅导员高中级教师岗位职数不被占用。兼职班主任(导师)在晋升专业职务时,要充分考虑其担任班主任(导师)的工作经历和业绩。专任教师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时,原则上要有担任班主任(导师)等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经历。鼓励和支持一批专职辅导员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坚持把有发展潜力的专职辅导员作为学校的后备干部培养,根据工作需要,向校内管理工作

岗位输送或向地方组织部门推荐。高等学校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要重视专职辅导员的经历。高等学校在聘任行政非领导职务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解决专职辅导员的职务;对于非领导职数较紧张的高等学校,可适当增加职数,用于专职辅导员的职务聘任;对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专职辅导员可破格提拔或越级晋升非领导职务。将辅导员、班主任(导师)的岗位津贴等纳入学校内部分配体系统筹考虑,确保辅导员、班主任(导师)的实际收入与本校专任教师的平均收入相当。设立专职辅导员工作补贴,按每月不低于200元的标准发放,经费按高等学校财政隶属关系列入财政预算。

七、努力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环境

25.积极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期刊要开辟专栏、专版、时段、栏目,反映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迹。各类同站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牢牢把握正确导向。重点新闻网站要不断改进创新,切实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对大学生集体参观实行免票,个人参观实行半票。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鼓励和支持面向大学生的公

益性文化活动。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建立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依法加强对学校周边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坚决取缔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经营性娱乐活动场所,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切实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努力维护学校秩序和社会稳定。

26.形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大合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的体系,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街道、社区、村镇等要主动配合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等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各级宣传、教育等党政有关职能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职责,要按照分工协作的要求,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做好工作。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到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督促检查,保证各项任务的落实。

八、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

27.切实加强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建立辽宁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党政领导联系高等学校制度,定期听取汇

报,研究工作。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要整体规划全省大中小学德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德育工作体系。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规划、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加强职能机构建设,增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部门的人员编制,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各级政府每年都要着力办好几件作用大、影响大的实事。

28.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坚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高等学校党委要统一领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规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全面部署。校长要对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负总责,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结合起来,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评估。有条件的学校党委分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可以兼任行政职务。学校各部门要明确各自责任,密切协作,切实完成相应任务。学校基层党团组织要认真履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29.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每年安排500万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经费,列入省财政预算,用于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网络建设、社会实践、表

彰奖励以及业务活动等。各市也应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高等学校要按不低于应收学费总额3%的标准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开展日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等学校要多渠道筹措经费,吸引社会资金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0.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与指导。各级宣传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专家学者,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问题,积极开展研究,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省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工作领导部门和教育科学规划工作领导部门,要把涉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列入规划,积极开展委托和招标立项研究。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等学术研究机构和团体要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决策咨询、工作指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托高等学校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研究中心,研究探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和办法,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