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土地利用数据集精度的区域评估

全球土地利用数据集精度的区域评估

全球土地利用数据集精度的区域评估
全球土地利用数据集精度的区域评估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0年第40卷第8期: 1048 ~ 1059 https://www.doczj.com/doc/f77236751.html, https://www.doczj.com/doc/f77236751.html,

Northeast China. Sci China Earth Sci, 2010, doi: 10.1007/s11430-010-4053-5 《中国科学》杂志社SCIENCE CHINA PRESS

论文

全球土地利用数据集精度的区域评估——以中国东北地区为例

李蓓蓓①, 方修琦①②*, 叶瑜①, 张学珍②

①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北京 100875;

②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 联系人, E-mail: xfang@https://www.doczj.com/doc/f77236751.html,

收稿日期: 2010-02-07; 接受日期: 2010-07-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40571165, 40901099)、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 2009SAP-2)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 2007BAC03A11)资助

摘要历史土地利用数据集是解释过去人类活动及其影响、定量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对气候变化和碳循环影响、检验模型模拟结果的基础. SAGE(“全球土地利用数据集”)和HYDE(“全球历史环境数据集”)是国际上已被广泛应用的代表性的全球土地利用数据集, 但其数据的准确性并未得到充分地评估. CNEC数据(Cropland data of Northeast China)重建的是东北三省过去300年耕地覆盖变化数据, 该数据所利用的数据源为历史文献和调查、统计资料, 并经过订正和归一化处理, 能够较好地反映耕地变化的实际情况. 以CNEC数据为参照, 分别从东北地区、分省和网格3个空间尺度对SAGE和HYDE数据集中东北地区的耕地数据精度进行了评估. 结果表明, SAGE和HYDE数据集中东北地区的耕地重建结果无论总量还是空间分布都存在显著的误差, 其反映的耕地面积增长与空间变化过程也与研究区历史开垦过程相左. 其中, SAGE数据集对东北历史耕地数据的估计普遍偏高, 并且没有反映出东北地区耕地面积阶段性增长的特点; HYDE数据集的耕地总量虽然具有一定可比性, 但是年代际变化和各时间断面空间分布与历史真实情形不符. 全球数据集在东北地区的重建误差可能来源于两方面: 一是依据现代耕地分布格局回推历史耕地分布的方法不能反映现实开垦进程, 二是遥感资料提取的现代耕地数据存在误差. 关键词历史耕地数据集精度评估中国东北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是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具有全球范围的环境效应[1,2].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和地-气之间能量交换, 其对碳收支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备受关注. 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决定了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 土地利用/覆盖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往往伴随着大量的碳交换[3].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亦会改变气候系统的下垫面属性, 从而影响区域乃至全球的气候, 其中人类土地利用活动(主要是农业活动)导致的地表反照率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辐射强迫因子之一[4~6].

过去长时间序列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是解答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影响历史过程的一把钥匙. 研究表明, 1850~2000年土地利

引用格式: Li B B, Fang X Q, Ye Y, et al. Accuracy assessment of global historical cropland datasets based on regional reconstructed historical data––A case study in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0年第40卷第8期

用活动使大气净增加了156 Pg碳[7], 是仅次于化石燃料燃烧的第二大碳排放源, 工业革命以来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CO2排放量约占人类活动总排放量的1/4[6]. HadAM3 AGCM模型模拟结果表明, 1700年以来土地利用变化造成全球降温, 冬季和春季平均温度大约降低1~2℃, 该模型考虑了土地覆盖类型变化所导致的地表反照率和蒸散量的变化, 其中地表反照率是全球降温的主要因素[8].

无论是研究历史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循环关系, 还是研究历史土地利用变化的气候效应, 共同的基础都是准确而完备的历史土地利用变化数据[9,10]. 在IGBP的BIOME300, LUCC, GCTE (Global Change and Terrestrial Ecosystem), GLP和iLEAPS (Integrated Land Ecosystem Atmosphere Processes Study)等研究计划共同推动下, 重建过去环境, 特别是重建过去300年全球土地覆盖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1], 已经建立了许多全球及区域尺度上的历史土地利用/覆盖数据集[12]. 其中, 2个代表性的全球数据集分别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中心(SAGE)的Ramankutty和Foley建立的“全球土地利用数据集” (以下称为SAGE数据集)[13]和荷兰环境评价局(Netherlands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gency)建立的“全球历史环境数据集” (Historical Database of the Global Environment, 以下称为HYDE数据集)[14]. 它们作为定量评估土地利用环境效应的重要数据, 已被广为采用[6,9,10]. 在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循环研究方面, Tian等[15]将SAGE数据集的历史耕地数据作为TEM模型(Terrestrial Ecosystem Model 4.2)的历史环境变量, 估算了1860~1990年开垦和弃耕对亚洲季风区碳收支的影响. Brovkin等[16]使用SAGE和HYDE2.0数据模拟了过去150年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大气CO2增加, 以及CO2浓度增加产生的气候效应. Oost 等[17]从HYDE3.0数据集提取1990年垦殖率和牧场比例网格数据作为水蚀-耕作侵蚀模型(water and tillage erosion models)的变量, 估计了全球农业土壤侵蚀对碳循环的影响. 在土地利用变化的气候效应研究方面, Matthews等[18]根据SAGE数据集1700~1900年全球耕地数据计算了历史地表反照率变化, 利用Uvic Earth System Climate Model模拟了农田面积扩展对全球气候造成的影响. 石正国等[19]以SAGE数据集1700~1900年耕地变化近似森林砍伐过程, 使用McGill Paleoclimate Model (MPM-2)模拟了全球毁林开荒的气候效应. 国内也有学者利用全球数据集研究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气候效应, 陈星等[20]使用HYDE2.0中的潜在植被和耕地、草地数据研究了亚欧大陆植被变化引起的气候响应. 李巧萍等[21]也利用HYDE2.0数据, 基于国家气候中心改进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NCC)研究了中国近代土地利用变化的气候效应.

土地利用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度直接影响到土地利用环境效应模拟的结果. 如果数据本身的时间过程和空间分布存在显著误差, 必然会影响使用这些数据的模式输出结果, 增加土地利用环境效应定量评估的不确定性. SAGE和HYDE数据集具有明确的地理属性, 可以作为模型输入的土地利用变化基础变量, 目前这2个数据集已经在全球或区域模型中有所应用, 但是为了模式研究而快速建立的全球数据集, 其数据精度还有待评估. 一般认为, SAGE和HYDE数据集能够反映全球大势, SAGE数据集明确声明其数据不能作为局地尺度研究的依据. 但2个全球数据集在区域尺度上的数据精度并没有引起重视, 尚未有研究对其区域尺度的准确性进行论证, 这必然会影响使用这些数据所得到的模式输出结果.

1700年来, 东北三省经历了大规模的移民开垦, 是中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最显著的地区之一. 叶瑜等[22]从历史文献、政府档案、日俄调查资料、现代统计和调查数据中提取土地利用信息, 经过历史数据订正和多源耕地数据关系模型校核, 重建了归一化的东北地区过去300年耕地面积和垦殖率数据(Cropland data of Northeast China, 简称CNEC数据). 该套区域数据能够较好地代表历史真实土地开垦进程. 本文利用CNEC数据对2个代表性全球土地利用数据集中东北地区耕地数据进行评估. 从区域角度对全球数据集的数据精度进行检测. 并且通过对全球数据集与CNEC数据, 从资料来源、重建方法和土地覆盖变化时空过程等方面的比较, 尝试分析全球数据集在假设条件、基础数据及估算方法等方面的可能误差来源.

1 数据和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重建方法

国际土地利用数据选取的2个代表性全球数据集分别是: SAGE数据集[13], 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全球

1049

李蓓蓓等: 全球土地利用数据集精度的区域评估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中心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f77236751.html,/ iamdata; 以及HYDE数据集[14](本文使用的是2008年8月发布的HYDE3.0版本), 来自荷兰环境评价局HYDE数据集网站http://www.pbl.nl/en/themasites/ hyde/index.html. SAGE数据集的空间分辨率为0.5°经纬网格, 时间覆盖1700~1992年, 时间分辨率为10年; HYDE数据空间分辨率为5′经纬网格, 时间跨度为10000 BC~2000 AD, 1700年以来的时间分辨率为10年. 区域重建数据采用叶瑜等[22]建立的东北过去300年耕地面积和垦殖率数据(CNEC数据), 空间分辨率为县级单元, 约合0.5°~1°经纬网格, 时间范围为1683~2002年. 由于受历史资料限制, 同时考虑重建结果的前后对比, 该套数据20世纪前的时间分辨率约为50~100年, 20世纪以来的时间分辨率为5~10年(表1).

SAGE数据集重建历史耕地的基本思路是: 利用遥感资料建立现代耕地分布图, 收集按行政单元统计的历史耕地数据, 计算各统计单元的历史耕地覆盖比率图, 将现代高空间分辨率耕地分布图与历史耕地覆盖比率图相乘, 获得具有地理属性的历史耕地数据(图1). 现代耕地数据决定了历史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和耕地空间分布型. 为了保持数据集均一的时间间隔, 对缺少历史清查数据的时间点, 用有资料支撑的临近时间断面的耕地数据进行线性插补[13].

HYDE数据集自发布以来数据不断更新. 初期版本HYDE2.0的建立思路是: 利用联合国人口统计

表1 近300年来SAGE, HYDE数据集和CNEC数据的时空分辨率

数据集时间分辨率重建时间断面空间分辨率

SAGE 10年1700, 1710, 1720, 1730, 1740, 1750, 1760, 1770, 1780, 1790, 1800, 1810, 1820, 1830,

1840, 1850, 1860, 1870, 1880, 1890,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1992

0.5°

HYDE 10年1700, 1710, 1720, 1730, 1740, 1750, 1760, 1770, 1780, 1790, 1800, 1810, 1820, 1830,

1840, 1850, 1860, 1870, 1880, 1890,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05

5′

CNEC 100~5年1683, 1735, 1780, 1908, 1914, 1931, 1940, 1950, 1955, 1960, 1970, 1980, 1990, 2002 分县, 约0.5°~1°

图1 SAGE历史耕地覆盖图重建算法

引自Ramankutty和Foley[13]. 方形框表示按行政单元统计的数据, 圆角框表示有地理属性的分布图. DISCover数据是利用1 km AVHRR遥感影像建立的全球土地利用数据. 提取1992年耕地覆盖时用同期统计数据对DISCover数据进行了订正; 1992年以前的耕地数据按行政单元统

计, 通过行政单元间的边界平滑计算获得具有地理属性的耕地比率图

1050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0年 第40卷 第8期

数据订正现代人口密度图(1994年), 在此基础上结合联合国统计数据、国家普查数据及相关研究, 建立历史人口密度分布图, 以人口密度为权重分配历史统计单元内的耕地[23]. 本文使用的是HYDE3.0版本, 它更新了人口数据和现代土地利用数据, 空间分辨率由HYDE2.0的0.5°提高为5′经纬度网格, 并改进了耕地算法, 采用分时段权重图对耕地历史统计数据进行空间分配[12,14,24]. 其权重算法如下:

area area,crop,pop,suit river

area max slope temp _crop ,t

t t G U W W W G W W ?=×××××W 式中W 表示权重, t 表示历史的年份, crop 为耕地, G area 为除去冰雪覆盖的所有土地面积, U area 为城市用地面积, pop 为人口密度, suit 为土壤宜耕性, river 距水体(河流和海岸)距离, slope 为坡度, temp_crop 是农作物生长温度, 0℃为阈值.

上述两套HYDE 数据的重建方法都以历史人口数据集为重要基础, 在重建历史人口数据时, 以地理属性明确的现代人口分布图为依据, 分配按行政单元统计的历史人口数据, 即认为现代人口密集的地区同样是历史上人口密集的地区[23,24]. 这使得以此为基础建立的耕地数据表现为, 历史耕地与现代耕地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

CNEC 数据是以现代调查数据为标准的东北三省过去300年分县耕地数据, 时间分辨率从17~19世纪的50~100年到20世纪的5~10年. 不同时段使用了不同类型的原始数据. 清代(17~19世纪)主要是来自历史文献的原始田亩数据, 20世纪前半叶为省政府档案和日本、俄罗斯调查数据, 1949年以来是国家统计数据和20世纪80年代第一次土地概查数据. CNEC 数据根据各段资料的特点进行了订正和归一化处理[22,25], 主要包括: 对于清代数据, 需要将原始田亩数据转化为统一的标准计量单位, 并进行亩制转换和订正, 同时采用瞒田率对耕地总量进行订正; 对于20世纪的数据, 通过建立多源耕地数据关系模型, 将统计数据订正到同期土地概查数据或调查数据(即实际耕地数据)水平; 利用清代官方统计数据与20世纪调查数据重叠的1908年, 将300年的数据衔接起来; 各时期耕地数据统计单元都被调整到现代县域行政单元, 得到以现代调查数据水平为标准的东北三省过去300年分县耕地数据.

1.2 数据预处理

为了评估2个全球数据集中东北地区历史耕地数据的准确性, 分别对其进行了总量评估、分省评估和网格评估, 分析了各时间断面上全球数据集与CNEC 数据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差异. 由于SAGE 和HYDE 数据集的耕地数据与CNEC 数据格式存在差别(表1), 在进行评估前对数据做了相应处理.

在选取评估时间断面时, 以CNEC 数据中具有原始耕地记录的时间断面(表1)为依据, 挑选了以下时间断面: 1700年, 1740年, 1780年, 1910年, 1920年, 1930年, 1940年, 1950年, 1980年, 1990年和2005年. 在数据评估中, 需要对SAGE 和HYDE 数据与CNEC 数据的同期耕地面积作对比分析, 当CNEC 数据的重建时间断面与挑选时间断面不一致时, 将CNEC 数据中临近时间断面数据对应到所挑选的时间断面上, 其中1683年的CNEC 数据对应1700年, 1908年的CNEC 数据对应1910年, 1914年的CNEC 数据对应1920年, 1931年的CNEC 数据对应1930年, 2002年的CNEC 数据对应2005年.

总量评估是以东北三省为单元进行统计对比. 分省评估是将SAGE 和HYDE 数据集中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省的耕地面积, 分别与CNEC 分省数据进行比较. SAGE 数据集提供了中国按省级行政单元输出的耕地数据, 因此可以直接得到分省耕地数据, 将分省数据加和得到东北三省耕地总量. HYDE 数据集首先用东北三省行政边界进行切割, 再统计得到东北三省耕地总量和分省耕地面积. CNEC 东北三省耕地总量和分省数据直接使用叶瑜等[22]发表文章中的数据.

为了揭示全球数据集与区域数据差异的空间分布, 对耕地数据进行了网格评估. 由于SAGE 与HYDE 数据集的耕地数据是网格数据, 而CNEC 数据是以县为统计单元, 因此网格评估时需要将3组数据转化成统一的空间表达形式. 东北县域平均面积与1°经纬网格面积较为接近, 为了控制CNEC 数据转为网格数据的误差, 选取了1°经纬网格作为3组数据共同的网格分析单位. SAGE 和HYDE 数据直接升尺度, 生成空间分辨率为1°的经纬网格数据. CNEC 数据处理是按照县域内使用统一垦殖率, 将1°经纬网格与分县耕地垦殖率图叠加, 计算网格内各斑块耕地面积, 重新按网格统计转为1°经纬网格数据形式.

1051

李蓓蓓等: 全球土地利用数据集精度的区域评估

1.3 评估方法

总量评估和分省评估以CNEC数据为基数, 分别计算各时间断面上SAGE与HYDE耕地数据相当于CNEC数据的差异倍数(即相对差异比值), 其计算方法是将同一时间断面上的SAGE与HYDE耕地数据分别除以CNEC数据.

基于分省数据评估结果,选择HYDE数据集的耕地数据做了进一步的网格评估. 对HYDE数据集和CNEC数据提取转化的1°经纬网格耕地数据分别进行了时间变化图谱对比、网格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分时段耕地增长重心分析. 由于CNEC耕地数据转换为网格数据时可能会产生系统和计算误差, 使用CNEC网格耕地面积对HYDE数据评估时, 只对其计算得出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 不考虑具体数值.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计算公式如下:

绝对误差: Ea = X H i?X C i,

相对误差: Er = (X H i?X C i)/X C i×100%,

式中X H i是i时间断面HYDE数据集的耕地面积, X C i是对应时间断面CENC数据的耕地面积.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量评估

东北地区是过去300年我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最显著的区域. 受清代移民开垦政策的影响, 东北三省17~19世纪农垦区扩张十分缓慢, 大规模的耕地增长发生在20世纪以来, CNEC数据耕地总量变化曲线显示东北三省17~20世纪耕地呈现指数型增长. 17~19世纪CNEC数据东北三省耕地面积增长缓慢, 耕地总量与现代相比少得多, 东北三省在1683, 1735, 1780和1908年的总耕地面积分别为5396, 15266, 21867和81016 km2; 这段时间耕地面积的增长主要发生在1840~1908年, 耕地面积翻了近3倍, 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6%, 而其他时段50~100年间耕地面积增长量均小于1×104 km2, 年平均增长率均在1%以下(除1683~1735年因基数小而增长率高于2.0%外). 20世纪以来, 东北三省耕地面积呈阶段性快速增长, 1914年东北三省总的耕地面积为102245 km2, 至1960年已达到196519 km2, 接近现代耕地面积水平, 1914~1931年和1950~1960年为两个增长最为迅速的阶段, 其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3%和3.1%, 其间1940~1950年耕地面积持平后小幅减少; 1960~1980年呈缓慢增长趋势, 20年间耕地面积增加0.68×104 km2, 年平均增长率为0.2%; 1980~2000年呈下降趋势, 年平均增长率为?0.5%, 尤其是1990~2000年下降迅速, 1990年和2002年耕地面积分别为211516和182140 km2, 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2%[22].

SAGE数据集东北三省耕地面积的时间变化序列显示, 1700年耕地面积已达113210 km2, 1700~ 1950年耕地总量以每年0.4%的速率线性增加(拟合方程为y i=112.36i?179852.62, r2=0.99, i为年份, y i为i 年耕地面积), 1950年后呈下降趋势(图2). 1700~1950年SAGE数据集耕地面积的持续线性增长与东北地区先慢后快、阶段性增长的耕地增长过程相去甚远. 20世纪50年代以来SAGE数据呈下降趋势, 1950~ 1970年、1970~1980年和1980~1990年耕地面积分别减少2.43×104, 4.81×104和0.75×104 km2, 而东北地区自建国来农垦区持续扩展, 耕地总量仍有增长, 直至20世纪80年代受到退耕还林政策影响耕地面积才呈现下降趋势, 1980~1990年耕地面积减少仅0.18×104 km2. 显然1950年后SAGE数据耕地面积变化亦与东北地区近代开垦进程不符. 与CNEC数据对比, 1700年以来SAGE数据集重建的耕地面积在绝对量上一直明显大于CNEC数据. 从SAGE耕地数据与CNEC数据的相对差异比值变化来看, 两组数据在18~19世纪差异巨大, 1700年和1780年相对差异比值分别为20.98和9.22, 虽然随着时间推移, SAGE数据与CNEC数据的相对差异比值逐渐小, 1910年为4.22, 但直到1990年SAGE数据仍是CNEC数据的1.6倍(表2).

HYDE数据集东北三省耕地面积变化曲线显示, 除了1960~1980年耕地面积有小幅减少外, 其余时段耕地面积都呈现增加趋势(图3), 不同时段耕地增长速率各不相同, 1900年以前增加较为缓慢, 1900~ 1960年耕地总量增加速率有所提高, 1980年以来耕地增长率比以往都要高. HYDE数据集的东北耕地总量与CNEC数据比较表明, 18~20世纪初HYDE数据的耕地面积大于CNEC数据, 两者相对差异比值在18~19世纪最大, 1700年和1780年分别为9.87和2.99, 1910年HYDE数据的耕地总量与CNEC数据最为接近, 相对差异比值为1.11; 20世纪30年代以来HYDE 数据则小于CNEC数据, 两者相对差异比值均小于1, 平均约为0.69, 即HYDE数据比CNEC数据

1052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0年第40卷第8期

图2 SAGE数据集1700~1900年东北三省耕地面积变化序列

表2 SAGE, HYDE数据集和CNEC数据东北分省耕地数据(km2)及相对差异比值(括号内, 单位: %)

区域数据集 1700年 1780年 1910年 1930年 1950年 1990年SAGE 113210(20.98) 201650(9.22) 341800(4.22) 367800(2.45) 401600(2.77) 321810(1.60)

HYDE 53244(9.87) 65417(2.99) 89672(1.11) 101219(0.68) 109405(0.75) 140252(0.70) 东北三省

CNEC 5396(1.00) 21867(1.00) 81016(1.00) 150128(1.00) 145058(1.00) 201516(1.00)

SAGE 31370(5.81) 55900(3.15) 94780(4.18) 101990(2.54) 111340(2.40) 80630(1.86)

HYDE 11938(2.21) 14792(0.83) 20445(0.90) 23206(0.58) 25173(0.54) 32673(0.76) 辽宁

CNEC 5390(1.00) 17749(1.00) 22683(1.00) 40212(1.00) 46312(1.00) 42992(1.00)

SAGE 37510(?) 66820(26.21) 113290(3.32) 121940(2.22) 133160(3.14) 102990(2.09)

HYDE 17276(?) 21111(8.28) 28796(0.84) 32578(0.59) 35270(0.83) 44980(0.91) 吉林

CNEC 0(?) 2549(1.00) 34172(1.00) 54813(1.00) 42342(1.00) 49168(1.00)

SAGE 44330(?) 78930(50.31) 133730(5.53) 143870(2.61) 157100(2.79) 138190(1.26)

HYDE 24030(?) 29514(18.81) 40431(1.67) 45435(0.82) 48962(0.87) 62599(0.57) 黑龙江

CNEC 0(?) 1569(1.00) 24161(1.00) 55103(1.00) 56404(1.00) 109356(1.00)

小约30%(表2). 1700~1910年, HYDE数据集的东北三省耕地总量增加了 3.6×104 km2, 年平均增长率为0.3%, 远小于同一时期CNEC数据的增长率(1683~1908年CNEC的耕地年平均增长率为6.2%). 1910~1960年, HYDE数据集的耕地面积呈持续线性增长, 年增长速率为0.5%, 而CNEC数据显示这50年间耕地面积增长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差异, 1914~ 1931年耕地面积年平均增长率为2.3%, 1940~1950年基本持平后有小幅减少, 1950~1960年又快速增加, 速率达3.1%. 1960~1980年HYDE耕地面积呈现小幅下降, 减少约0.55×104 km2, 而同期CNEC数据的耕地面积没有减少而是增加0.68×104 km2. 1980年以来HYDE数据耕地面积以前所未有的速率快速增加, 年平均增长率约 2.0%, 而CNEC数据则呈下降趋势, 年平均增长率为?0.5%. 虽然HYDE数据集在总体增加趋势上反映出20世纪以来耕地开垦速率提高的特点, 但是HYDE数据集耕地百年尺度上的增长速率均低于CNEC数据, 并且其耕地增长的具体时段也与CNEC数据不同.

2.2 分省评估

CNEC数据东北分省耕地面积时间序列显示, 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的耕地增长特点各不相同, 并且东北地区耕地增长重心随着时间由南到北推移. 清初东北地区的开垦仅局限在辽宁, 1683年辽宁耕地面积为5396 km2, 而黑龙江和吉林的耕地面积为0. 17~18世纪辽宁的耕地面积明显大于吉林和黑龙江, 而且增长幅度最大, 1683~1780年辽宁耕地面积增加了1.2×104 km2; 至1780年, 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耕地面积分别为17749, 2549和1569 km2. 19世纪吉林和黑龙江2省耕地大幅增加, 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2省的耕地面积均已超过辽宁. 1908年东北

1053

李蓓蓓等: 全球土地利用数据集精度的区域评估

图3 HYDE 数据集和CNEC 数据东北三省耕地面积变化对比

三省中耕地面积最多的是吉林, 为34172 km 2, 1780~1908年增加约 3.16×104 km 2; 其次为黑龙江24161 km 2, 增幅约2.26×104 km 2; 辽宁耕地面积最少, 为22683 km 2, 增长也有限, 约为0.49×104 km 2. 20世纪黑龙江耕地面积增长幅度最大, 至20世纪30年代黑龙江的耕地面积已经超过了吉林和辽宁, 20世纪末更是超过了2省之和. 20世纪东北三省耕地增长的年代际变化各有特点. 黑龙江耕地增长时段持续最长且增长率高, 包括1914~1940, 1950~1960和1960~ 1980年, 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0%, 4.4%和1.1%, 1940~1950年和1990~2000年呈下降趋势, 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3%和?1.1%, 1980~1990年基本持平; 吉林耕地增长阶段有两个, 即1914~1931年和1950~1960年, 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9%和2.7%, 1931~1950年和1960~2000年呈持续下降趋势, 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3%和?0.5%; 辽宁耕地增长的两个阶段是1914~1931年和1940~1960年, 年平均增长率分为3.1%和1.6%, 1931~1940年和1960~2000年耕

地面积有所减少, 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0.8%和?0.6%[22].

SAGE 数据集1700~1950年分省耕地面积变化曲线均可以用线性方程拟合(3个拟合方程的r 2均达到0.99), 方程斜率大小说明黑龙江耕地年平均增长率最大、吉林次之、辽宁最小; 1950年以后3省耕地面积都呈现下降趋势, 只有黑龙江在1980~1990年间略有增加(图2). SAGE 分省数据没有反映出东北各省耕地面积阶段性增长的特点. SAGE 数据集东北各省耕地绝对数量均比CNEC 数据大. 从相对差异比值来看, 吉林和黑龙江2省累计相对差异比值远大于辽宁, 贡献最大的时间段是18~19世纪, 1700年CENC 数据中吉林和黑龙江耕地面积为0而无法计算相对差异比值, 同期辽宁的相对差异比值为5.81; 1780年吉林和黑龙江的相对差异比值分别为26.21和50.31, 辽宁仅为 3.15. 说明SAGE 数据集过高估计了东北各省耕地数量, 最大重建误差来自对吉林和黑龙江18~19世纪耕地面积的估算.

1054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0年第40卷第8期

HYDE数据集的分省耕地面积时间序列与东北耕地总量的变化型一致, 1700~1910年缓慢线性增加, 1910~1960年增长速度加快, 1960~1980年略呈下降趋势, 1980年后快速增长, 显然HYDE分省耕地变化曲线与CNEC数据东北三省各具特点的耕地增长方式不一致, 没有反映出各省年代际尺度上耕地面积的变化(图3). 1700年来, HYDE数据同一时期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省耕地面积的比值基本保持不变, 约为1:1.40:1.95, 因此HYDE数据没有记录下东北历史开垦重心由南向北迁移的特点. HYDE数据集各省耕地面积与CNEC数据的绝对数量差值和相对差异比值的时间变化各不相同, 总的来说, 吉林和黑龙江2省在1700年和1780年相对误差最大(表2). 辽宁相对差异比值仅在1700年大于1, 约为2.21; 自1740年之后均小于1, 其中1740~1920年和1990~2000年两段时间较接近于1, 平均差异比值分别为0.90和0.82, 在这2段时间HYDE数据中辽宁耕地面积误差较小. 由于CNEC数据的耕地面积为0, 吉林1700年相对差异比值无法计算, 1780年的比值为8.28, 说明HYDE数据集吉林的耕地面积重建结果在18~19世纪误差最大, 1910年以来相对差异比值小于1, 其中1910年、1950年和1990年的比值分别为0.84, 0.83和0.91, 在这3个时间断面上HYDE数据误差较小. 由于CNEC数据的耕地数量为0, 黑龙江1700年相对差异比值无法计算, 1780年的比值为18.81, 表明黑龙江也是20世纪前的重建结果误差最大, 1930年以后其比值开始小于1, 其中1930年和1950年的比值分别为0.82和0.87, 相对接近1, 即在这2个时间断面上误差较小.

2.3 网格评估

总量评估和分省评估表明SAGE数据集明显高估了东北耕地面积, 存在显著误差, 没有进一步分析的必要; HYDE数据集和CNEC数据在部分时间断面上重建结果较为接近, 因此对HYDE数据集进行了网格评估, 以分析其耕地数据误差的空间分布.

CNEC网格数据时间变化图谱反映了东北地区近300年来耕地覆盖的空间变化. 17~19世纪东北主要农垦区的空间变化不大, 1683年耕地仅分布在辽宁省中部的辽河平原下游地区, 1780年东北的主要农垦区仍在辽宁, 此外在吉林省中部相当于今吉林市所辖的区域有垦殖率超过5%的垦区. 19世纪末至20世纪受到政府“移民放垦”政策影响, 东北耕地的空间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 垦殖北界延伸至黑龙江省中部. 20世纪有两次明显的耕地空间扩张和垦殖率增加过程: 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耕地由吉林、黑龙江中部向东西两侧扩展, 其中西侧的耕地增长更多, 原中部农垦区的垦殖率增加; 20世纪50~80年代新增耕地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和小兴安岭南麓, 原有农垦区垦殖率进一步加大.

对比HYDE和CNEC耕地数据的时间变化图谱, 发现两组数据记录的耕地空间扩展和增长过程存在明显差异(图4). HYDE耕地数据各时期耕地在区域的空间分布大势与现代东北耕地分布空间格局一致, 耕地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下辽河平原; 近300年来耕地覆盖空间变化显示, 辽河-松嫩平原耕地面积持续增加, 垦殖范围沿此线向东西两侧扩展; 黑龙江中西部地区在1700年已有耕地分布, 三江平原在20世纪初开垦率已达到5%~10%. HYDE数据并没有反映出开垦沿东北中部平原地区自南向北扩展的空间变化特点, 并且黑龙江大规模开垦的起始时间明显早于历史文献记录的农耕北界首次北上时期(1796~ 1901年)[22].

HYDE网格数据绝对误差的空间分布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 总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8~19世纪, HYDE数据绝对误差大部分为正, 误差值较大的地区集中在吉林西部和黑龙江中南-西南部. 20世纪以来, 绝对误差逐渐变成以负值居多, 1910年正的绝对误差主要分布在黑龙江西南部和三江平原西部, 负值分布在黑龙江中部和吉林中部; 1930年以来绝对误差大部分为负值, 连片分布在松嫩平原. 说明HYDE数据在1900年以前对吉林和黑龙江的耕地面积估算偏大, 而1900年以来对松嫩平原的耕地面积普遍估计偏小, 并且总量和分省评估中误差较小的1910年数据, 网格绝对误差十分明显.

相对误差能够去除不同网格耕地面积差异的影响, 使区域内各网格误差可以相互比较. 通过统计各时间断面HYDE数据的相对误差, 表明18~19世纪大部分网格耕地面积的相对误差大于100%, 20世纪初相对误差主要集中在?10%~?100%和>100%两个等级, 20世纪30年代以来多数网格的误差在?10%~ ?100%之间(表3). 1700年和1780年HYDE数据的相对误差大于100%的网格数占总网格数比例分别是63.55%和53.27%(包括由于CNEC吉林和黑龙江耕

1055

李蓓蓓等: 全球土地利用数据集精度的区域评估

表3 HYDE数据相对误差统计表

占总网格数的比例(%)

年份

?100~?50 ?50~?10 ?10~0 0~10a)10~50 50~100 >100b)最小值

(%)

最大值

(%)

均值(%)标准差

1700 0.00 2.80 0.00 27.10 3.74 2.80 63.55 41.551417.43245.31 3.43 1780 13.08 6.54 0.93 20.56 0.93 4.67 53.27 ?10021449.862142.7553.11 1910 14.95 13.08 4.67 20.56 9.35 5.61 31.78 ?1003405.62288.63 6.97 1930 42.06 26.17 0.93 4.67 9.35 3.74 13.08 ?1001125.088.3 1.94 1950 25.23 27.10 2.80 18.69 12.15 4.67 9.35 ?100 1671.729.37 1.96 1980 50.47 37.38 2.80 0.93 6.54 0.93 0.93 ?100 283.74?51.20.50 1990 36.45 33.64 11.21 4.67 7.48 4.67 1.87 ?100 305.04?34.370.59 2005 19.63 25.23 6.54 9.35 21.50 8.41 9.35 ?97899.7316.39 1.26

a) 包括HYDE数据集和CNEC数据中耕地面积均为0的网格; b) 包括了因CNEC数据中耕地面积为0而无法计算相对误差的网格

地面积为0而无法计算相对误差的网格), 它们主要分布在吉林和黑龙江现代农垦区范围内; 2个时间断面上相对误差为0~10%的网格分别约占27.10%和20.56%, 主要是HYDE和CNEC数据中耕地面积为0的未开垦区, 分布在小兴安岭地区. 20世纪以来, HYDE网格数据的相对误差总体减小, 无论是误差范围、均值和方差, 都比18~19世纪有所下降. 1910年相对误差大于100%的网格约占31.78%,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松嫩平原西部和三江平原西部; 相对误差为?10%~?50%和?50%~?100%的网格比例分别为13.08%和14.95%, 主要分布在辽宁东部和黑龙江中部; 相对误差为0~10%的网格占到20.56%, 大多是HYDE和CNEC数据中未开垦区域, 分布在小兴安岭北段. 鉴于以上结果, 虽然1910年HYDE数据与CNEC数据的东北地区耕地总量接近, 但耕地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1930年以来相对误差大于100%的网格所占比例小于15%, 零散分布在东北区域边缘, 如三江平原东部和辽河-松嫩平原西部; 多数网格的相对误差在?10%~?100%之间, 相对误差为?10%~ ?50%的网格主要分布在辽河-松嫩平原, 相对误差在?50%~?100%的网格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一带. 2005年是20世纪中除了1910年外HYDE数据与CNEC数据在总量上较为接近的一年, 并且具有统计数据和遥感资料支持, 但这一年网格相对误差在?50%~?100%, ?10%~?50%和10%~50%分别为19.63%, 25.23%和21.50%, 说明HYDE现代数据耕地空间分布存在一定误差, 对黑龙江省的耕地面积估计过低. 总之, 相对误差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表明, 18~19世纪HYDE数据集的重建结果精度远低于20世纪, 误差较大的网格主要分布在CNEC数据的新增农垦区; 20世纪以来误差的空间分布表明, HYDE数据集对新增农垦区估计偏大, 而对旧垦区垦殖率的增加估计偏小.

3 结论与讨论

本文采用空间分辨率较高的CNEC数据, 对SAGE和HYDE数据集东北地区近300年来耕地数据的区域重建精度进行了评估, 得到以下结论:

(1) 总量评估和分省评估表明, SAGE和HYDE 数据集对东北地区耕地重建均存在明显误差, 不能真实反映历史耕地面积及其变化特点, 在东北地区直接使用这2个全球数据集的耕地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定量评估, 会影响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2) SAGE数据集对东北近300年历史耕地面积估算过高, 无论总量还是分省统计, SAGE数据集重建值均大于CNEC数据, 尤其是18~19世纪数据误差最大. 1700~1950年SAGE数据集的耕地面积呈线性增长, 与东北地区先慢后快、阶段性增长过程不同. 并且SAGE 数据集同时段东北三省耕地面积大小排序不变, 没有体现东北历史开垦重心由南向北推移的空间变化.

(3) HYDE数据集的总量和分省评估中均表明其18世纪耕地数据重建误差最大, 主要来自黑龙江和吉林2省; 其耕地面积变化在世纪尺度的增长率和年代际变化上都与CNEC数据不同. HYDE数据集中同一时间断面上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间耕地比例几乎不变, 没有反映出开垦重心在3个省份中自南向北更替的空间变化.

(4) 网格评估结果表明, HYDE数据集在18~19世纪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最大, 主要分布在吉林和黑龙江2省; 20世纪以来对整个东北估算普遍偏小, 主要分布在东北中部平原和小兴安岭地区, 而辽河-松嫩

1056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0年第40卷第8期

图4 HYDE数据集与CNEC数据网格耕地面积变化与相对误差时间图谱(统计单元为1°经纬网格)

1057

李蓓蓓等: 全球土地利用数据集精度的区域评估

平原西部、三江平原-长白山地区的耕地面积估计偏大.

上述评估结果表明SAGE和HYDE数据集在东北地区耕地数据估算中存在相当程度的误差, 可能的误差来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是全球数据集的历史耕地重建方法. 全球数据集建立的基本思路是利用现代耕地分布的空间型进行历史复原, 采用线性插补建立均一时间间隔的数据. SAGE和HYDE数据集分别以遥感资料提取的现代耕地覆盖图和人口密度图为基础, 获得耕地空间分布权重图, 分配以国家或区域为统计单元的历史数据, 即认为历史耕地数据空间分布格局与现代相似. 这种理想化的推断忽略了移民、战争和政策等多种自然社会耦合因素对开垦空间扩展和耕地增长速率的影响, 对东北地区这样由于大规模移民开垦而形成的农垦区而言, 不能反映真实的人类土地利用历史进程, 最终导致重建数据偏离历史真相. 另一个主要误差来源是全球数据集采用的现代基础底图. 从全球数据集历史数据的重建方案来看, 现代基础地图对重建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 而作为现代底图建立基础的遥感资料本身既存在误差. SAGE数据集使用了IGBP建立的DISCover数据建立了5′×5′全球耕地数据[26], 对DISCover数据的评估表明其全球精度为66.9%[27], 尽管SAGE数据集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1995)的统计数据对其耕地数据进行了订正, Ramankutty和Foley[26]承认其全球耕地重建结果仍然比FAO的数据大得多, 特别是前苏联、中国等地区数据要大1.5倍, 甚至更多. HYDE现代耕地数据建立在DISCover数据和GLC2000数据两个遥感数据基础上[28], GLC2000数据评估显示其全球精度(68.6%)与DISCover数据相近[29], HYDE也将遥感数据提取的耕地面积订正到了FAO统计数据上(FAO, 2005), 而本文网格评估显示1990年和2000年HYDE东北地区的耕地数据依然存在较大误差, 特别是黑龙江省1990年和2000年的耕地面积分别比现代调查数据小42.76%和26.51%.

全球土地利用数据库在区域尺度上的数据精度还有待进一步评估, 从历史数据来源和重建方法来看, 其无法保证低于行政统计单元(国家或者次一级行政单元)重建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 区域尺度上的历史土地利用重建研究是对全球数据的验证和必要补充. 完善全球历史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 需要更多的土地统计数据、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图和其他影响土地利用的重大历史事件信息, 而这些资料收集和整理需要巨大的投入. 区域尺度上的细致研究及集成, 将是建设有精度保证的全球土地利用数据更为便捷的途径. 因此, 进一步研究应关注如何利用已有区域数据对全球数据集进行订正, 可以从两方面切入: 一是使用区域历史真实数据的变化趋势替代全球数据集线性趋势, 纠正简单线性回推的误差; 二是分析全球数据集中历史资料的精度, 采用空间分辨率更高的历史区域数据改进全球数据集.

致谢感谢审稿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 Vitousek P M, Mooney H A, Lubchenco J, et al. Human domination of the Earth’s ecosystems. Science, 1997, 277: 494—499

2 Lambin E F, Turner B L, Geist H J, et al. The causes of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Moving beyond the myths. Glob Environ Change,

2001, 11: 261—269

3 Bolin B, Sukumar R. Global perspective. In: Watson R T, Noble I R, Bolin B, et al., eds. Land Use, Land-use Change, and Forestry. UK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25—45

4 Hansen J E, Sato M, Lacis A, et al. Climate forcings in the Industial era. Proc Natl Acad Sci, 1998, 95: 12753—12758

5 Feddema J, Oleson K, Bonan G, et al. A comparison of a GCM response to historical anthropogenic land cover change and model sensitivity

to uncertainty in present-day land cover representations. Climate Dyn, 2005, 25: 581—609

6 IPCC. Climate Change 2007: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Cambridge 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180—185, 512

7 Houghton R A. Revised estimates of the annual net flux of carbon to the atmosphere from changes in land use and land management 1850—

2000. Tellus Ser B-Chem Phys Meteorol, 2003, 55: 378—390

8 Betts R A, Falloon P D, Goldewijk K K, et al. Biogeophysical effects of land use on climate: Model simulations of radiative forcing and 1058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0年第40卷第8期

larg-scale temperature change.Agric Forest Meteorol, 2007, 142: 216—233

9 Zhen J Y, Lin S S, He F N. Recent progress in studies on land cover change and its regional climatic effects over China during historical

times. Adv Atmos Sci, 2009, 26: 793—802

10 葛全胜, 戴君虎, 何凡能, 等. 过去300年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碳循环研究. 中国科学D辑: 地球科学, 2008, 38: 197—210

11 LUCC Scientific Steering Committee. Key findings of LUCC on its research questions. Glob Change Newsl, 2004, 63: 12—14

12 Goldewijk K K, Ramankutty N. Land cover change over the last three centuries due to human activities: The availability of new global data

sets. Geo J, 2004, 61: 335—344

13 Ramankutty N, Foley J A. Estimating historical changes in global land cover: Croplands from 1700 to 1992. Glob Biogeochem Cycle, 1999,

13: 997—1027

14 Goldewijk K K, Drecht G V. HYDE 3: Current and historical population and land cover. In: Bouwman A F, Kram T, Goldewijk K K, ed.

Integrated Modelling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An Overview of IMAGE 2.4. Bilthoven: Netherlands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gency (MNP), 2006

15 Tian H , Melillo J M, Kicklighterc D W, et al. Regional carbon dynamics in monsoon Asia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Glob Planet Change, 2003, 37: 201—217

16 Brovkin V, Sitch S, Bloh W V, et al. Role of land cover changes for atmospheric CO2 increase and climate change during the last 150 years.

Glob Change Biol, 2004, 10: 1253—1266

17 Oost K V, Quine T A, Govers G, et al.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soil erosion on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Science, 2007, 318: 626—629

18 Matthews H D, Weaver A J, Eby M, et al. Radiative forcing of climate by historical land cover change. Geophys Res Lett, 2003, 30: 1055—

1059

19 石正国, 延晓东, 尹崇华, 等. 人类土地利用的历史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科学通报, 2007, 52: 1436—1444

20 陈星, 雷鸣, 汤剑平. 地表植被改变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模拟研究.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21: 1075—1082

21 李巧萍, 丁一汇, 董文杰. 中国近代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气象学报, 2006, 64: 257—270

22 叶瑜, 方修琦, 任玉玉, 等. 东北地区过去300年耕地覆盖变化. 中国科学D辑: 地球科学, 2009, 39: 340—350

23 Goldewijk K K. Estimating global land use change over the past 300 years: The HYDE database. Glob Biogeochem Cycle, 2001, 15: 417—

433

24 Goldewijk K K. Three centuries of global population growth: A spatial referenced population density database for 1700-2000. Popul

Environ, 2005, 26: 343—367

25 叶瑜, 方修琦, 戴玉娟, 等. 东北三省民国时期耕地数据的同化与垦殖率重建. 自然科学进展, 2006, 16: 1419—1427

26 Ramankutty N, Foley J A. Characterizing patterns of global land use: An analysis of global croplands data. Glob Biogeochem Cycles, 1998,

12: 667—685

27 Scepan J. Thematic validation of high-resolution global land-cover data sets. Photogramm Eng Rem Sens, 1999, 65: 1051—1060

28 Goldewijk K K, Drecht G V, Bouwman A F. Mapping contemporary global cropland and grassland distributions on a 5×5 minute resolution.

J Land Use Sci, 2007, 2: 167—190

29 Mayaux P, Eva H, Gallego J, et al. Validation of the global land cover 2000 map.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ing, 2006, 44: 1728—

1739

1059

国有土地租赁合同范本通用版

编号:_______________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国有土地租赁合同范本通用版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出租方: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 法定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承租方: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 法定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有企业改革中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规定》《规范国有土地租赁若干意见》《民法典》等和省、市相关法规、规章规定,双方本着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经-过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甲方依据本合同出租土地使用权,其土地所有权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和政府对其拥有法律授予的司法管辖权和行政管理权以及其他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由国家行使的权力和因社会公众利益所必需的权益。地下矿产资源、无主埋藏物和市政公用设施均不属土地使用权租赁范围。 第二条甲方出租给乙方的土地位于_______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街道村,面积为____________平方米。其位置与四至范围如本合同附件一《土地示意图》所示。附件一《土地示意图》已经-双方确认。 第三条本合同项下的宗地,土地用途为用地,乙方利用该地块。 在租赁期限内,乙方未经-甲方许可不得在该地块上新建永久性建筑物,乙方如须改变本合同规定的土地用途,须取得甲方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依照有关规定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调整土地使用权租金,并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 第四条该幅土地在签订本合同之前已经-村在的建筑物、构造物及建筑附着物的所有权归乙方所有,具体数量、位置及使用概况详见附件二《建造在土地上的建筑物、构造物、建筑附属物清单》,该附件双方已经-确认无误。 第五条租赁期限

我国当前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

题目:分析并评述我国当前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 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中,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分为有偿取得和行政划拨两种方式。 有偿取得方式,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国有土地租赁、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出租或者入股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条、第五十四条、《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七条及《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范国有土地租赁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但是,国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除外。 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应当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但是,下列建设用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1.国家机关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2.城市基础设施有地和公益事业用地。3.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 土地使用权出让又称土地批租,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年度建设用地计划。 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有期限的。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最高年限执行《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中的有关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有时有偿的,土地使用者需支付出让金。 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方式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的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取四种方式:协议、招标、拍卖、挂牌。 对于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应符合遵循平等、自愿、有偿原则,主体要合法,以书面形式签订,内容要合法,程序要合法。合同的内容 1.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法定代表人、地址。2.出让地块的现状、包括该地块的位置、范围和面积等。3.出让地块的用途和使用条件。4.土地的使用年限。5.出让金的数额、支付期限和方式。 6.提供土地和移交土地使用权的期限和方式。 7.受让方转让、出租、抵押或以其他方式转移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的条件。 8.定金和违约责任。9其他条款 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土地使用者将其享有的土地使用权转移给他人的行为。实际上也是土地使用权再转让的行为,未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投资开发、利用土地的,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在转让的同时,转让土地的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随之转让,并应当依照规定办理过户手续。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登记文件中所载明的权利、义务随之转移。土地使用者通过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其使用年限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使用年限减去原土地使用者已使用年限后的剩余年限。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 二〇一二年九月

目录 一、指导思想 (1)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1) (一)评估目的 (2) (二)评估方式 (2) (三)评估层级和工作组织 (2) (四)评估原则 (3) (五)评估程序 (4) (六)基础资料收集 (5) (七)规划评估主要内容 (5)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 (10) (一)规划修改适用情形 (10) (二)规划修改层级、时限和工作组织 (11) (三)规划修改原则 (12) (四)规划修改程序 (13) (五)规划修改的控制性要求 (14) 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成果要求 (15) (一)规划评估成果 (15) (二)规划修改成果 (16) 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成果审批 (18)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成果审批 (18)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成果审批 (18) 附录1 规划评估工作程序 (19) 附录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定量评价计算方法. 20附录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成果表格示例 (27) 附录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成果表格示例 (3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 目前,全国省、市、县、乡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基本编制完成,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建立健全规划评估制度,严格规范规划修改,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筹管控作用,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特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目标,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强化土地用途管制,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有效参与宏观调控,提高土地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能够应对经济社会客观发展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以下简称“规划评估”)是指在规划实施期间,以规划目标为依据,按照有关评价方法和要求,针对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等情形进行定期跟踪、监测,分析规划对经济、社会与环境等方面发展变化产生的影响、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评估规划的合理性与现势性,就促进规划有效实施提出评估意见和解决方

土地使用权租赁协议新示范文本

土地使用权租赁协议新示 范文本 In Order To Protect Their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The Cooperative Parties Reach A Consensus Through Consultation And Sign Into Documents, So As To Solve And Prevent Disputes And Achieve The Effect Of Common Interests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土地使用权租赁协议新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协议资料应用在协作多方为保障各自的合法权益,经过共同商量最终得出一致意见,特意签订成为文书材料,从而达到解决和预防纠纷实现共同利益的效果,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甲方:_________集团公司 住所:_________省_________市_________路_________号 乙方:_________股份有限公司(筹) 住所:_________省_________市_________路_________号 鉴于: 1.甲方是具有中国法人地位的国有企业,持有工商行 政管理部门颁布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乙方是经有关政府 主管部门批准,由甲方作为独家发起人拟设立的股份有限 公司; 2.甲方已以出让方式取得本协议所列的各宗土地的使 用权,土地使用期限为_________年; 3.乙方在正式设立后将使用本协议附件所列的各宗土

地和有关房屋,经双方协商,甲方同意向乙方出租上述的各宗土地使用权,乙方同意向甲方承租该等土地使用权。 为明确甲、乙双方的权利义务,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当事人本着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原则,订立本土地使用权租赁协议。 1.租赁范围:_________。 2.租赁期限:_________。 3.租金标准:_________。 4.甲方的权利、义务:_________。 5.乙方的权利、义务:_________。 6.租赁物的交验:_________。 7.续租:_________。 8.违约责任:_________。 9.争议的解决:_________。

土地使用权转让方式有哪些

土地使用权转让方式有哪些 土地使用权获取方式主要有出让、划拨、转让三种方式。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没有使用期限的限制。虽然无偿取得划拨土地使用权没有年限限制,但因土地使用者迁移、解散、撤销、破产或者其他原因而停止使用土地的,国家应当无偿收回划拨土地使用权,并可依法出让。 在我国,土地的使用权通过合法的方式是允许转让的,促进土地的转让流转,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的法律对于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方式进行了相关规定。接下来,的小编将综合整理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土地使用权转让方式为大家进行了全面的归纳,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地使用权转让方式有哪些? 关于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方式,《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有出售、交换和赠与三种方式。后《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六条略作发展,将转让的方式规定为买卖、赠与或其他合法方式。至于何谓“其他合法方式”,该法

没有细说。根据土地使用权转让必然导致其权利的主体发生变更这一特点,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方式归纳如下: 一、买卖。作为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最广泛的方式,买卖以价金的支付为土地使用权的对价。由于“买卖”是土地使用权“转让”的主要表现形式,我们通常所说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指的就是土地使用权“买卖”。所以说,“转让”有广、狭两个概念之分,当“转让”是广义概念时,它包括所有的以权利主体变更为目的土地使用权的移转行为;当“转让”是狭义概念时,它与买卖具有同样的涵义。 二、抵债。抵债是买卖的一种特殊形式,只不过价金支付的条件和期限不同而已。在土地使用权买卖时,土地使用权的移转和价金的支付是对等进行的,而在以土地使用权抵债时,价金支付在前,所抵之债视为已付之价金。 三、交换。以交换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权的对价不是价金,而是其他财产或特定的财产权益。土地使用人将土地使用权移转给受让人,以此取得受让人提供的其他财产或特定的财产权益。 四、作价入股。作价入股介于买卖和交换之间,既类似买卖,又类似交换。说它类似买卖,是因为将土地使用权用来作价,所作之价如同买卖之价金;说它类似交换,是因为土地使用权被用来入股,所得之股如同其他财产或特定的财产权益。以房地产作

无形资产(除土地使用权)评估业务审核基本标准【精编版】

无形资产(除土地使用权)评估业务审核基本标准 一、评估报告说明及明细表三级审核基本标准: (一)资产评估明细表或收益预测表(检查依据和检查要点): ①单项无形资产或者无形资产组合评估,应当编制评估明细表; ②评估明细表反映的信息应该完整、计算结果正确; ③评估明细表和各级汇总表的钩稽关系正确。 (二)评估报告及说明内容规范性及完备性(检查依据和检查要点): 1、评估报告主要内容完整性 (1)报告应当明确阐述和介绍委托方、产权持有者和其他报告使用者;

(2)产权持有者介绍一般包括名称、法定住所及经营场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及主要经营范围等。 2、评估目的 评估报告载明的评估目的应当唯一,表述应当明确、清晰; 3、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 (1)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表述准确; (2)应当具体描述评估对象的基本情况,通常包括法律权属状况、经济状况和物理状况。 4、价值类型及其定义 (1)评估报告应当明确价值类型及其定义; (2)说明选择该价值类型的理由。 5、评估基准日

(1)评估报告应当载明评估基准日,并与业务约定书约定的评估基准日保持一致; (2)评估报告应当说明选取评估基准日时重点考虑的因素。 6、评估依据 (1)评估报告应当说明评估遵循的法律依据、准则依据、权属依据及取价依据等; (2)评估依据的表述应当明确、具体; (3)评估依据在评估基准日是有效的。 7、评估方法 (1)评估报告应当说明所选用的评估方法; (2)应当对三种基本方法进行适用性分析,并具体充分地表述选择所选评估方法的理由。

8、评估实施的主要程序 (1)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评估资料的过程; (2)分析、验证、整理评估资料的过程; (3)评估相关参数的选取以及运用评估方法对各类资产价值进行计算、分析、判断过程; (4)对初步评估结论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最终评估结论的过程。 9、有关评估项目的说明内容 1)无形资产的性质、权利状况及限制条件 ①对无形资产的性质、权利状况及限制条件表述清晰准确; ②上述表述与实际评估对象实际情况相符。

土地使用权租赁协议(样式一)实用版

YF-ED-J2170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土地使用权租赁协议(样 式一)实用版 An Agreement Between Civil Subjects To Establish, Change And Terminate Civil Legal Relations. Please Sign After Consensus, So As To Solve And Prevent Disputes And Realize Common Interests.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土地使用权租赁协议(样式一)实用 版 提示:该协议文档适合使用于民事主体之间建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请经过一致协商再签订,从而达到解决和预防纠纷实现共同利益的效果。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一、现将本文书的制作要点介绍如下: 1.协议的双方当事人。 2.租凭范围,即土地的确定。 3.租凭期限。 4.租金标准。 5.出租方的权利、义务。 6.承租方的权利、义务。 7.违约责任。 8.争议解决的办理。 二、格式:

土地使用权租凭协议 本协议由以下双方在_____省_____市签署 甲方:××集团公司 住所:_____省_____市_____路_____号 乙方:××股份有限公司(筹) 住所:_____省_____市_____路_____号 鉴于: 1.甲方是具有中国法人地位的国有企业,持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布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乙方是经有关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由甲方作为独家发起人拟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2.甲方已以出让方式取得本协议所列的各宗土地的使用权,土地使用期限为_____年; 3.乙方在正式设立后将使用本协议附件所列的各宗土地和有关房屋,经双方协商,甲方

土地使用权在取得时所需的材料

土地使用权在取得时所需的材料 需要土地时,可以依法申请国家的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在取得时意味着大家已经办理了土地使用证。取得土地使用权以后,大家可以合理利用土地,并且要对自己的土地使用行为进行负责。其实这也是要求大家合理高效的利用土地,不造成土地资源浪费,感兴趣可以随小编一起看看土地使用权的有关内容。 需要土地时,可以依法申请国家的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在取得时意味着大家已经办理了土地使用证。取得土地使用权以后,大家可以合理利用土地,并且要对自己的土地使用行为进行负责。其实这也是要求大家合理高效的利用土地,不造成土地资源浪费,感兴趣可以随小编一起看看土地使用权的有关内容。 ▲一、土地使用权在取得时所需的材料 1、土地登记申请书; 2、单位设立证明、法定代表人的证明或者是个人身份的证明和户籍的证明; 3、出具土地权属来源的相关证明,属于共同使用一宗土地的情况,还须要提交共有人的共同使用该宗土地的约定或者协议等相关资料; 4、地上的建筑物和其他的附着物的合法产权的证明;

5、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所需要提交的其他文件的资料。 ▲二、获得土地使用权的方式有哪几种 (一)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 1、内涵: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2、出让方式:招标、拍卖、挂牌、协议。 3、年限: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居住用地七十年,工业用地五十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五十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四十年,综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 (二)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 1、内涵:土地使用权划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即划拨土地使用权不需要使用者出钱购买土地使用权,而是经国家批准其无偿的、无年限限制的使用国有土地。但取得划拨土地使用权的使用者依法应当缴纳土地使用税。 2、年限: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没有使用期限的限制。虽然无偿取得划拨土地使用权没有年限限制,但因土地使用者迁移、解散、

《昆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中期评估报告》20130701

昆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期评估报告 (评估时期:2006~2012年) 二〇一三年六月

目录 目录 (3) 第一章概述 (5) 一、评估的背景 (5) 二、评估的目的 (5) 三、评估的任务 (6) 四、评估的原则 (6) 五、评估方法 (7) 六、评估工作组织 (8) 七、评估依据和相关数据情况 (9) 第二章区域概况 (11) 一、自然地理状况 (11) 二、经济发展状况 (11) 三、行政区划及人口状况 (12) 四、土地利用现状 (12) 第三章2005-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形势 (13) 一、基本情况 (13) 二、主要背景变化 (17) 三、土地利用面临的问题 (17) 第四章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任务概况 (19) 一、规划目标数据的衔接 (19) 二、现状数据的衔接情况 (20) 三、衔接后土地利用规划指标情况 (21) 第五章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 (24) 一、规划目标执行情况 (24) 二、中心城区建设用地 (26) 三、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实行情况 (29) 四、新增建设用地报批情况 (30) 五、土地供应情况 (30) 第六章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综合评估 (32)

一、评估原则、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 (32) 二、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估情况分析 (34) 三、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中期评估综合评估情况 (40) 第七章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障措施落实情况 (42) 一、落实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 (42) 二、加强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制度建设 (43) 三、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统筹工作 (44) 四、健全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机制 (45) 五、提高规划实施的科技水平 (46) 第八章结论与建议 (47) 一、主要结论 (47) 二、存在的问题 (48) 三、恳请国土资源部给予支持的建议 (50) 附图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准备工作阶段 准备工作包括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和规划办公室,拟定规划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落实规划经费和人员,广泛收集已有的现状和规划资料等,具体包括: 1)组织准备 因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综合协调工作,涉及到许多部门,所以土地总体规划应由当地政府来领导,成立由主管县长任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土地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工作。规划办公室是具体编制规划的工作班子,应包括主要学科的科技人员,但更重要的是有适合做综合工作的专家。 2)思想准备 思想动员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因为目前规划无用论的思想还相当普遍。思想动员首先要说明规划的意义、目的和作用。 3)业务准备 包括编制和批准规划任务书(或工作方案)、业务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落实经费等。 ①规划任务书:要求明确规划的范围、时间期限、指导思想、目的、参与规划的部门、成果要求以及方法步骤、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等。 ②工作计划:要求在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任务的基础上制定,

内容包括:详细列出需搜集的各种信息资料及来源,明确每一步骤的具体任务和方法,进行人员分工和业务培训,明确物资设备供应,作出费用预算,确定时间进度表,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等。 (2)调查研究阶段 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自然资料、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数据、图件、文件等资料。已有资料的不足部分或不准确部分,应进行必要的补查和核实。设置专题开展研究。通过上述工作,要对全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资源的优势和潜力,以及今后各项事业的土地需求量作出准确的预测,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方针与对策,编写《问题报告书》,为编制规划提供可靠依据。资料的质量对分析研究的结论是否准确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通过资料的整理和对比,选择其中可靠程度高者加以应用。 1)确定土地利用问题 重点开展如下几方面研究 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了解土地利用的演变及其规律,目前土地利用的状况及存在问题。 ②土地利用潜力研究。包括土地资源的自然适宜性,待开发土地的潜力,以及不同投入水乎下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裁潜力。 ③各部门用地需要量预测。根据规划期间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各部门用地的需求量。 根据以上三方面调查研究,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对照,可以提出当前存在的和规划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土地利用问题。从而确定土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地价评估技术规范》出台 2018年4月9日起正式施行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地价评估技术规范》出台2018年4 月9日起正式施行 3月9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自4月9日起施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地价评估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从2018年4月9日起正式施行,4月9日前受理但仍未出具土地估价报告的,可适用《规范》。已出具土地估价报告的,不再调整。是否出具了土地估价报告,可通过机构档案、行政部门档案和土地估价报告备案系统综合判断。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地价评估技术规范》 前言 为规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地价评估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资产评估法》、《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等相关规定和土地估价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中国土地估价师与土地登记代理人协会。 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1适用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涉及的地价评估,以及因调整土地使用条件、发生土地增值等情况需补缴地价款的评估,适用本规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租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依法入市、国有农用地使用权出让等涉及的地价评估,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2引用的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文。本规范颁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使用下列各标准的最新版本。 GB/T 18508-2014《城镇土地估价规程》 GB/T 18507-2014《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 GB/T 21010-201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农村集体荒山土地使用权出租合同

农村集体荒山土地使用 权出租合同 文件编号TT-00-PPS-GGB-USP-UYY-0089

仓房镇马沟村 农村集体荒山、土地使用权出租合同 出租方:(以下简称甲方): 承租方:(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47号)、《河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本着平等协商、自愿、有偿的原则,就乙方承包甲方的土地使用权事宜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一、出租面积 甲方将其位于仓房镇村组172水位线以上亩土地使用权出租给乙方从事(主营项目)种植、养殖、具有农业特色的农家乐等休闲、度假、餐饮、建设等经营项目。(注: 172水位线以下邻水区域土地也归乙方管理使用,甲方及其它单位不得占用或用于经营。) 土地性质:农村集体土地 土地类型:甲方未对外承包或租赁的土地

土地面积:荒山亩,土地亩 四至为: 东至: 西至: 南至: 北至: (详见出租土地定界图) 甲方承诺:该块土地为非国有土地,也不属于丹江水库管理局管辖土地,属淅川县仓房镇村集体所有土地。 二、出租期限 出租期限为70年,即自2010年月日起至2080年月日止。 三、出租价款及交付时间 租金总计人民币(大写)(万元)(其中包括土地地面附属物、建筑物等)。 甲方应于______年___月___日前将出租土地全部交付乙方。

四、支付方式 1、乙方以现金向甲方交付租金。 2、合同签订之日起付清全部租金。 五、权利和义务的特别约定 1、甲方应向乙方提供开发和承包土地必要的条件,帮助乙方协调处理好地方及村民关系。 2、甲方有权要求在出租期满后收回土地使用权。 3、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按合同规定交付出租土地使用权。 4、甲方有权代理村民与乙方签订本合同,并已经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取得了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同时征得了当地政府的同意,即对该宗土地享有出租权利。 5、甲方在所出租土地内所有墓地根据村民意愿自主迁出或原地保留。乙方在开发中需要迁坟,甲方有义务协助村民迁出坟墓,费用由乙方承担,每座坟墓费用2500元。在本合同期内甲方不得在乙方租赁的土地范围内新建墓葬坟地。

浅议土地使用权取得时间的界定

浅议土地使用权取得时间的界定 一、土地使用权取得时间的争执及评析 人们凭借对现行有关法律文件的理解,土地使用权在取得时间上有下列五种不同的观点,认为下列日期为土地使用权取得的时间: 其一,政府依法批准建设用地的日期。 其二,国土资源部门与用地单位或个人依法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日期,或国土资源部门制订作的划拨用地通知书的日期。 其三,国土资源部门或其委托的机构与中标人或竟得人签订的土地使用权成交确认书的日期。 其四,交地日期,即《建设用地批准书》规定建设期限的起始日。 其五,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日期。 关键要明晰“土地使用权”的含义,顾名思义应理解为“使用土地的权利”,用地单位经依法批准,使用土地起始日应为该单位取得土地使用权之日。笔者对上述四种观点作些剖析,意在抛砖引玉。 对第一种观点,应从供地方式区别对待。(1)使用集体土地或划拨方式使用国有土地的,以建设用地批准书载明建设期限的起始日为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时间。若项目用地的审批时间与建设

起始日为同一天,那么,可将有权机关批准项目用地的时间认定为用地单位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时间,除此之外,则不然。(2)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一般情况下有三个不同的日期,即政府批准出让土地方案的日期、国土资源部门与受让人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日期、国土资源部门制作的建设用地批准书规定的建设起始日,其中政府批准土地方案的时间先于后两者(协议出让方式的,前两者的日期有可能相同),因为土地出让方案经批准后,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确定中标人或竟得人,需要经历一段时间。因此,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政府批准项目用地时间不能简单地认定为用地单位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时间。 对第二种观点,也应区别对待。(1)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关于土地使用权取得时间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范本中作了明确规定,即土地使用权出让年期“自出让方向受让方实际交付土地之日起算,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补办出让手续的,出让年期自合同签订之日起算。”(2)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依照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门向建设单位颁发《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其内容包括划拨土地面积、土地用途、土地使用条件等,它的法律地位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相同,二者实体内容相近,但《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没有规定交地日期。 对第三种观点,笔者持不同意见。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评估技术指南 试行

湖南省市县空间规划实施评估 技术指南 (试行)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 二O一九年四月

目录 1 总则 (1) 1.1评估目的 (1) 1.2适用范围 (1) 1.3评估时点与基数 (1) 1.4评估原则 (2) 1.5评估依据 (2) 1.5.1法律法规 (2) 1.5.2相关规划及社会经济资料 (2) 1.6评估组织 (3) 2 工作流程 (3) 2.1工作准备 (3) 2.2现状调查与分析 (3) 2.3成果编制 (4) 2.4成果论证与公示 (4) 2.5成果报批 (4) 3 评估主要内容 (4) 3.1现状概况 (5) 3.2现行各类空间规划回顾 (5) 3.3战略目标评估 (5) 3.4城镇建设发展格局评估 (6)

3.4.1市(县)域发展格局评估 (6) 3.4.2中心城区规划评估 (7) 3.4.3产业园区规划布局评估 (7) 3.4.4重点区域规划布局评估 (7) 3.5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评估 (7) 3.6空间管控评估 (8) 3.7要素配置评估 (8) 3.8现行各类空间规划方案合理性评估 (8) 3.9区域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要求分析 (9) 3.9.1外部发展环境分析 (9) 3.9.2地方发展诉求分析 (9) 3.10其他专项类规划评估 (9) 3.11评估结论与建议 (11) 3.11.1强制性内容执行情况 (11) 3.11.2规划实施主要成效 (11) 3.11.3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3.11.4主要建议 (12) 4 技术要点 (12) 4.1基础资料收集 (12) 4.2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底图编制 (12) 4.3国土空间规划布局优化建议 (13) 5 成果要求 (13)

租赁土地使用权评估

租赁土地使用权价格评估 1、估价依据: 租赁土地使用权价格评估除应依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外,还应执行地方关于土地租赁的管理规定。 2、价值标准: 租赁土地使用权的价值实质是土地使用权在租赁期限内年租金的贴现之和,但要考虑地方对租赁期限内土地使用权的限制。 3、估价方法: (1)市场比较法。若租赁期限内的土地使用权权利与出让土地使用权相同,则可以正常情况下的出让或市场交易实例为比较案例,采用市场比较法评估,但要进行年期修正。(2)收益还原法。以年租金为土地纯收益,按照租赁年限还原出地价。应注意使用期限内有无其它费用。 4、注意事项:(1)租金评估与租赁权评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要加以区分。租赁权指承租人所享有的权利的价值,即所谓租金溢利现象。(2)以营利为目的出租划拨土地上的房屋,其租赁价格评估应另外给出租金中所含的土地收益值,并应注意国家对土地收益的处理规定,同时在估价报告中予以说明。 国有承租土地使用权的价格评估问题。思路如下: 1.首先设定该宗地为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采用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成本逼近法等2种方法评估出50年的地价。 2.其次,评估土地年市场租金。市场租金=50年出让土地使用权地价×土地还原利率/[1-1/(1+土地还原利率)的50次方]。 3.第三,评估土地的盈余租金。盈余租金=市场租金-合同租金(即租赁合同中确定的租金)。 4.第四,评估承租土地使用权剩余年期的地价。地价=盈余租金/土地还原利率×[1-1/(1+土地还原利率)的5次方]。式中的5为剩余土地使用年期。 集体土地租赁权思路为: 1.首先评估出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地价。采用的方法为直接采用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或收益还原法等方法。建议是不要扣除出让金或者土地补偿费、劳动力安置补助费。 2.其次,评估市场租金,方法同"国有承租土地使用权的价格评估,2"。 3.第三,评估盈余租金,方法同"国有承租土地使用权的价格评估,3"。

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租赁协议

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租赁协议出租方: (以下简称甲方) 承租方: (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互利互惠和平等自愿原则,现就本协议约定的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租赁事宜,经友好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特订立本合同,以兹共同遵守: 一、租赁土地及建筑物位置和面积 甲乙双方同意并确认,甲方租赁给乙方的宗地位于,土地面积大概平方米,该宗地的具体位置及四至见附件一(该宗地以下简称为“拟租赁宗地”)。甲方租赁给乙方的、拟租赁宗地的全部地上建筑物和构筑物清单如附件二。 二、租赁期限 本协议拟租赁宗地及建筑物的租赁期限为年,自年月 日至年月日止。 三、租赁费用及付款时间 本协议拟租赁宗地及建筑物的租赁费用为万元/年,共计万元。本协议签订当日,乙方向甲方支付万元,剩余租赁费用万元,乙方在合同签订之日起日内,向甲方一次性支付。 四、其他约定

1、甲方出租给乙方的土地为工业用地,在乙方租赁使用期间,如发生国家或地方政府政策变化而引起的停业、搬迁等造成乙方损失的,相关的所有责任均由乙方自行负担。 2、甲方出租给乙方的租赁宗地及建筑物,在乙方租赁使用期间,如遇国家征用,甲乙双方同意按照以下方案实施补偿:租赁宗地的土地征用费、地上建筑及其附着物和拆迁安置补偿费均归甲方所有,甲方按照乙方实际使用租赁宗地及建筑物的期间收取乙方租赁费,向乙方退还剩余租赁费用。 3、甲方出租给乙方的租赁宗地及建筑物产生的所有税费,均由乙方负责承担。如因法律规定和交易习惯需由甲方代乙方先行支付的,乙方应当在甲方实际 1 支付之日起30日内向甲方偿还该费用。 4、乙方依据本租赁协议取得的甲方宗土及建筑物使用权不得转让、转租和抵押。甲方需要转让、抵押该宗土地及地上建筑物使用权的,应当书面通知乙方,并保障乙方按照本协议享有的租赁使用权。 5、乙方在本租赁期限届满后,如需继续租赁使用该宗土地及建筑物的,须在租赁期限届满前六个月内向甲方提出书面要求,由甲乙双方另行签订租赁协议。 6、乙方在租赁使用期间,需要在该宗土地上增建的建筑物和附属物的,应当取得甲方书面同意,有关费用问题由双方另行约定。乙方未经甲方同意,增建建筑物和附属物的,应当向甲方承担所有相关责任。 7、乙方因停业、终止经营等原因,需要提前终止履行本协议的,应向甲方支付相当于一年租赁费用的违约金。 五、违约责任 1、乙方应按照本协议的约定向甲方支付租赁费用,逾期支付租赁费用的,每逾期一日,按应付未付金额千分之一的标准向甲方支付违约金;逾期支付超过六十

土地使用权的获取方式总结

房地产开发课程论文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成绩: 2012/11/28

土地使用权的获取方式的总结 摘要: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经出让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通过买卖、赠与或其他合法方式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土地使用权划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应当签订书面出让合同,同时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登记。如果不签订书面出让合同并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则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无效。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土地使用权;获取 [Abstract]Land use right transfer of state is state-owned land use rights to a certain number of years to transfer land users, by users of the land to the state to pay the leasing of land use rights behavior. The transfer of land use rights refers to the transferring of land use right of the land users, through sale, gift or other lawful means of land use rights transfer behavior. Land use right transfer refers to the approval of the people's governments at or above the county level, the land user has paid compensation, resettlement and other costs, will the land delivery of its use, or the land use right of free delivery to users of the land use behavior. The transfer of land use rights, shall sign a written lease contract, at the same time to the local people's government at or above the county level l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 for registration. If you do not enter into a written contract on the transfer of land use right reg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the land use right transfer act invalid.. [Keyword]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land use right; acquisition 一、简介 土地使用权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民集体和公民个人,以及三资企业,凡具备法定条件者,依照法定程序或依约定对国有土地或农民集体土地所享有的占有、利用、收益和有限处分的权利。土地使用权是外延比较大的概念,这里的土地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使用权。 1、国有土地使用权 国有土地使用权是指国有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并取得收益的权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有划拨、出让、出租、入股等。有偿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和继承。划拨土地使用权在补办出让手续、补缴或抵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之后,才可以转让、出租、抵押。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调整方案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2006~2020年)调整方案 为更好地保障“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我国实有耕地数量稳定、质量不下降,提高土地利用节约集约水平,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成果,经国务院同意,对《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进行调整完善。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强化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调整原则 (一)总体稳定、局部微调。坚持《纲要》确定的指导原则、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基本不变,继续实施《纲要》确定的土地分区引导原则、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局部调整完善《纲要》,增加耕地保护任务,优化建设用地布局。

(二)应保尽保、量质并重。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既要守住18亿亩耕地数量,更要保证耕地质量不下降,对二次调查查明增加的耕地,除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纳入生态退耕规划和根据国家相关规划需要占用的以外,均予以保护;优质耕地除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难以避让的以外,均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 (三)节约集约、优化结构。按照坚定不移地推进节约用地的总要求,遏制建设用地过度外延扩张,有效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统筹建设用地增量与存量,合理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降低工业用地比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适当增加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保障新型城镇化用地需求。 (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重点做好耕地和基本农田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影响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和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五)加强协调、充分衔接。坚持科学论证、标准统一、民主决策,强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生产力、交通布局等相关专项规划的协调,做好其对下级规划的控制,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三、调整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耕地调整。按照坚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实有耕地数量稳定、质量不下降的要求,到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为18.65亿亩。 -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一、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合理调整规划目标和主要控制指标 严格根据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成果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合理调整各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其中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控制指标原则上在原分解下达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异地调剂情况以及上级调整情况进行调整。对矛盾较为突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坚持眼光向内,积极盘活现有的存量,努力推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索规划建设用地空间管控新办法。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坚持剩余规模进行统筹,通过建立规划实施年度调节机制,在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根据区域内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闲置土地开发利用、批而未供土地利用、盘活存量用地等节约集约用地状况,按年度追加予以落实,用有限的增量撬动存量的方法促进全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二)严格划定“三条红线”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和用途管制制度。“三条红线”相辅相成,划定工作应在规划调整完善中统筹安排,以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为基础,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引导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要遵循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的原则,将通过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建成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其中将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质量优良、土壤清洁、适合规模经营和现代化耕作方式的平原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同时,将劣质耕地和不符合要求的其它土地划出永久基本农田,稳妥有序地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要在现有规划的禁止建设区基础上,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风景名胜核心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列入省级以上保护名录的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地等,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即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应以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为基础,与城市规划充分协调,避让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蓄滞洪区、地质灾害区,通过“摸家底、定底线、定规模、定形态”等步骤,充分利用线型基础设施和自然地物边界综合确定。农村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划定应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相衔8 / - 1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接,对中心村、保留村边界划定要充分征求当地群众意见。 (三)严格更新规划数据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