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太子参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

太子参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

太子参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
太子参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1.总论 (3)

1.1项目背景 (3)

1.1.1项目名称 (3)

1.1.2承办单位 (3)

1.1.3报告编制依据 (3)

1.1.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3)

1.2项目概况 (4)

1.2.1拟建地点 (4)

1.2.2项目规模与内容 (5)

1.2.3主要建设条件 (5)

1.2.4项目建设进度 (5)

1.2.5项目投资和筹资方案 (5)

1.2.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

1.3结论与建议 (5)

2.项目必要性分析 (6)

2.1项目的规划相关性 (6)

2.1.1 2012年国发二号文件《国务院批复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

划》 (6)

2.1.2《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 (7)

2.2项目的建设必要性 (7)

2.2.1农民就地实现就业 (8)

2.2.2 增加农民收入 (8)

2.2.3实现农民科学种田 (8)

2.2.4教育和影响农民转变观念 (8)

2.2.5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8)

3项目选址 (8)

3.1寨滚概况 (9)

3.1.1地理位置 (9)

3.1.2 土质 (9)

3.1.3气候环境 (9)

3.2项目区位优势 (9)

4建设项目定位分析 (9)

5.项目的实施可能性研究 (11)

5.1项目的市场供求研究 (11)

5.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研究 (12)

5.2.1 连作 (12)

5.2.2 病虫发生、为害 (12)

5.2.3 品种退化 (12)

5.2.4 大量使用化肥 (12)

5.2.5 种子处理 (13)

5.2.6 留种 (13)

5.2.7 科学技术缺乏 (13)

5.2.8 技术服务滞后 (13)

5.3 项目选址研究 (13)

5.4 药种育选研究 (14)

5.5 解决途径研究 (14)

5.5.1 科学布局、合理轮作 (14)

5.5.2 加强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14)

5.5.3 加强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 (14)

5.5.4 品种的提纯复壮 (15)

5.5.5 土壤培肥 (15)

5.5.6 加强技术培训 (15)

6投资估算及财务评价 (14)

6.1投资估算 (14)

6.2盈利能力分析 (16)

6.3财务评价 (15)

6.4财务评价结论 (15)

7 社会评价 (15)

7.1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15)

7.2社会评价结论 (16)

8.可行性研究的结论 (16)

1.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武宁山水中药材种植基地

1.1.2承办单位

武宁山水林业开发有限公司

1.1.3报告编制依据

(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国务院批复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4)《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

(5)武宁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政策《文件汇编》

(6)相关设计规范标准等

1.1.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国务院批复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指出江西应大力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原生态文化旅游区。积极发展特色轻工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的经济特区。国家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世界性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12年国发二号文件又一次以“三农”问题为关注内容,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要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走高产高效、品质优良、绿色有机、加工精细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立足不同区域特色,巩固发展油菜、马铃薯等传统优势农产品,积极推进茶叶、干鲜果、中药材、酿酒高粱、油茶等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发展薏苡、苦荞、芸豆、芭蕉芋等小杂粮、实施山地高效立体农业工程。

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重点培育和引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农

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形成若干具有当地特色和资源优势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让农民更多地分享产业化经营成果。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等组织发展,为农民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支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大特色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开发保护力度,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

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坚持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重点发展特色种养业、山地农业、设施农业和庭院经济,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和项目,带动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进一步加强农业职业技术院校建设,为农村培养实用技术人才。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发挥劳务中介组织作用,扩大劳务输出。实施农民创业促进工程,大力支持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探索农村集体和农户在当地资源开发项目中入股,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现代中药材种植农业恰恰是一条很好的道路,而公司+集体+农户的新农村综合发展模式更是一种值得探索的发展模式。

《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指出,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下简称龙头企业)集成利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探索适合不同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途径;坚持机制创新,大力发展龙头企业联结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的组织模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提出正是响应国家和江西省政府的号召,抓住建设好山水武宁的契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武宁太子参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出力,为山区经济发展出力,探索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多样性,就地解决农民就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为解决“三农”问题应运而生的。

1.2项目概况

1.2.1拟建地点

本项目位于石门乡。

1.2.2项目规模与内容

根据需求分析,我们尽可能充分利用土地,对当地的农民工进行科学的中药材基础技术培训,本着这样的原则,我们在保持原有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建设如下内容,我们获得收益,当地农民增加收入。

1、建设10000亩优质土套种太子参。

2、简易灌溉系统一套(含水池)。

1.2.3主要建设条件

本项目为中药材种植农业发展项目,利用当地的荒山荒坡地和农民耕种的沙土,无须占用耕地良田,地理位置优越。

1.2.4项目建设进度

本项目计划于2013年6月开始,2014年7月,一期完成3000亩太子参种植, 2015年11月项目全部完成。

1.2.5项目投资和筹资方案

本项目总投资为3000万元,第一期完成1500万元,筹资方案为股东直接投资和银行贷款。

1.2.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3结论与建议

本项目的提出正是响应国家和江西省政府的号召,抓住县政府政府发展山区经济的优惠政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山区经济建设出力,探索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多样性,就地解决农民就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为解决“三农”问题应运而生的。本项目的实施是中国特色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探索的需要,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有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本项目的实施就是要为农村发展生产,创造富裕舒适的生活环境,而农业中药材种植基地发展必须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探索原生态友好型经济发展的和谐之路

2.项目必要性分析

2.1项目的规划相关性

2.1.1 2012年国发二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当前,我国农业的开放度不断提高,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大,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多,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也在叠加凸显。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就地解决农民就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任务越来越重。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要切实防止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的倾向,努力确保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走高产高效、品质优良、绿色有机、加工精细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加强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人均基本口粮田不低于0.5亩。通过稳步提高单产,确保粮食年产量稳定在230亿斤以上。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立足不同区域特色,巩固发展油菜、马铃薯等传统优势农产品,积极推进茶叶、干鲜果、中药材、油茶等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竹笋、药材等经济作物、实施山地高效立体农业工程,建设石门、罗西等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石门山地农业机械示范区以及石门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区,完善农业区域布局。重点支持特色优势农产品良种繁育基地和商品生产基地建设,继续实施对种植太子参脱毒良种补贴,逐步扩大原种生产补贴规模。深入开展粮油作物高产创建和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

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重点培育和引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形成若干具有当地特色和资源优势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让农民更多地分享产业化经营成果。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等组织发展,为农民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支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大特色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开发保护力度,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

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科研院所基础建设,提高粮食经济作物和畜禽良种选育、丘陵山地适用农业机械技术研究和实用技术推广水平。健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机械推广和安全监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验检测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示范县建设。支持农村市场和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积极探索信息服务进村入户的有效途径。

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坚持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重点发展特色种养业、山地农业、设施农业和庭院经济,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和项目,带动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进一步加强农业职业技术院校建设,为农村培养实用技术人才。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发挥劳务中介组织作

用,扩大劳务输出。实施农民创业促进工程,大力支持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探索农村集体和农户在当地资源开发项目中入股,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2.1.2《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指出,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下简称龙头企业)集成利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型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一批相互配套、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龙头企业集群;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建设一批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的生产基地;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培育一批产品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影响范围广的知名品牌;加强产业链建设,构建一批科技水平高、生产加工能力强、上中下游相互承接的优势产业体系;强化龙头企业社会责任,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实力。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龙头企业原料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开展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粮食生产基地、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等项目建设,切实改善生产设施条件。国家用于农业农村的生态环境等建设项目,要对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原料生产基地予以适当支持。

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积极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支持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开展物流信息、质量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推动企业集群集聚,培育壮大区域主导产业,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实力。

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龙头企业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协商合理的收购价格,确定合同收购底价,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规范合同文本,明确双方权责关系。要加强对订单农业的监管与服务,强化企业与农户的诚信意识,切实履行合同约定。鼓励龙头企业采取承贷承还、信贷担保等方式,缓解生产基地农户资金困难。鼓励龙头企业资助订单农户参加农业保险。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对龙头企业提取的风险保障金在实际发生支出时,依法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2.2项目的建设必要性

石门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清新、风景宜人。近年来,村村通公路工程在石门修建了各村村级公路,沿大坡弯延盘转而,为中药材基地农业的发展,提供当地了荒山荒坡地和农民耕种的沙土。为此,根据国务院、省政府的政策和号召发展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以加快推动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就地解决农民就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为工作重点。通过开展创建农业示范基地,争取农业部示范试点项目资金的支持。重点建设技

持各具特色的省、市级农业示范基地并挂牌,引入有实力的企业加盟,推出种养殖农业线路,争取列入农业部国家级合作社或农业示范基地。武宁是一个工业、农业欠发达县。石门山区可耕种的土地破碎,不适合大规模农业种植发展。《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颁布实施的背景下,综合石门山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质结构,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值得期待。

2.2.1农民就地实现就业

本项目为中药材种植业,属休闲型轻体力劳动,合适200名年龄在30至60岁的农村妇女长期工作。

2.2.2 增加农民收入

本项目实施后,不仅可以实现当地农民通过就业增收,同时,我们进行技术培训带动有意向的农民发展种植,种植太子参每亩就有1万元以上利润。

2.2.3实现农民科学种田

通过本项目的规划和带动,农民将彻底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实现科学种药、设施无公害种药、根据市场需求种药,树立农民的现代经营意识,从而实现农民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

2.2.4教育和影响农民转变观念

我们将从县市举办的“农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负责人培训班”上学到的最先进的思想转变成现实,实现各方面的创新,带到农民群众中去影响一片人,争取开花结果成为武宁县乃至全国农村的发展的标兵。

2.2.5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本项目的实施就是要为农村发展生产,创造财富实现富裕舒适的农家生活,而太子参中药材种植业发展必须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是探索生态友好性经济发展的和谐之路。

3项目选址

3.1石门概况

1地理位置

石门楼镇位于武宁县西南部53公里,东经114°51′,北纬28°58′,东毗靖安县观庄、罗湾、中源;西南与修水县黄沙港、黄坳接壤,西北界连本县清

江、罗溪两乡,总面积167.299平方公里,素有“鸡犬闻三县,风烟望八乡”之称。

境内山峦起伏,高峰耸立,垄丘网布,村落满山。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自然形成黄狮、竹港、泷溪三大水系。黄狮港发源于狮尾洞,与大湖塘、灌口里汇于三港口,又与镜源之小流合于田埠里,经河垅、石门、西桥、新牌出炉山的锦鸡坳,入罗溪而下泻石渡注入修江。竹港发源于尖岭,经岭上、石门、银炉入修水黄坳、庙岭由三都入修江。泷溪发源于荷段之北岭、银岭,流经荷段、廒下出马山入龙石由清江注入修江。

3.1.2土质

山土多为腐殖土土,为江西红壤,PH值6.3,多为荒山荒坡地和农民耕种的熟土,是种植径块中药材的理想地。

3.1.3气候环境

石门是一个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多为坡地,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环境宜人,地处九岭山脉斜坡地带,属亚热湿润气候。年平气温为14.5℃—16℃,最高7月40℃左右,最低元月3℃左右。年降雨量1450毫米,无霜期240天。年均太阳总辐射量为105.557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日照时数为1709小时。属于亚热带暖气候区,具有湿润气候特点,上半年偏北风,气温低,降水少;下半年偏南风,气温高,降水多,可谓热量丰富,雨量充足,水热同期,四季分明,有利于多种经济作物、林木、花草的生长,有利于人类休养生息。

3.2项目区位优势

石门楼镇地处九岭山腹地,山高路险,交通不便,自古人烟稀少。生态环境良好,无工业污染,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中药材种植最佳地点。

4建设项目定位分析

本项目位于武宁县武宁县西南部,地处九岭山脉腹地的斜坡地带,是种植速生林套种太子参的最佳位置。

太子参属我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冠心病、脾胃肠道等疾病,用量最大的属江中建胃消食片,每一片药中含太子参成份达1/3。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食品类商品特别丰富,许多人有了爆饮爆食的不良习惯。江中建胃消食片成了现在家庭中的常备药,老少皆宜服用效果好。一段时间内还造就了,江中制药央视标王形象,需求量特别大。

我国主要太子参种植,自90年代初引进种植以来已成为有些农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近几年来,随着市场对太子参需求的不断增加,特别是2010年太子参市价的飙升,全国太子参种植面积增加三分之一以上。太子参生产向规模化种植发展,种植大户不断增多,规模种植不断扩大,这样就更需要龙头企业带

动他们发展。龙头企业通过扩展新区既扩大种植面积和产业规模,又解决连作等问题,是确保本基地太子参产业保持优势产业的有效途径。

然而以前太子参产业的发展经历过几度的起伏消长式的发展,其产量和品质的提升仍然是太子参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除受市场影响外,更多的是与全州太子参产业的种植规划布局,生产的技术保障和指导服务体系等的建设滞后有直接的关系。

太子参原系野生,原产地就在江西,现我国南北都有栽培,中药材市场以栽培种为主。从全国太子参主产区看,其主产区是在不断地转移和变化的。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从山东、江苏到福建、安徽,贵州。现已逐步向周边扩散和转移。事实上,太子参是引种成功并成为福建贵州等地的中药材主导产业的品种。但多年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培育滞后,自然的规律和人为的影响,促使了太子参种植区域的扩展,这种扩展是新的转移。江西这个原产地就很少有规模种植,事实上,现阶段全国太子参生产中的栽培制度、土壤培肥制度、病虫防治制度、品种选育、品种繁育等耕作制度尚未建立,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生产条件差、管理水平低、生产技术粗放等问题十分突出,这些对于减缓太子参主产区的转移步伐十分不利。还有几个重要条件决定太子参的产量和质量。1、海拔高度2、气候条件3、地形4、土质5、种子。

太子参种植的海拔高度和气候条件对太子参种植业的影响显得特别突出,决定和制约了太子参产业的发展。太子参属高寒赖旱地径块类中药材,要求海拔在800—1200米,PH值6—7微酸的土壤,和在旱季能保持水份的腐殖土、江西红壤等……可以夹有火石岩的砂土中种植才能获得高产。如果低于800米,那就要看地形是否沥水,种植期的天气条件来决定。

所以本项目的实施选址在石门楼海拔较高,地形斜坡夹有小颗粒火石的小黄泥砂土,受到的灾害少,无工业污染的地方时绝好的地点。同时,也可套种速生林调节太子参的阳光照射,起到遮阳降温着用,效益一定可观。

5.项目的实施可能性研究

太子参中药材种植投资还涉及到五个最关键要素的把握:第一,项目的市场供求研究;第二,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研究;第三,项目选址研究;第四,药种育选研究;第五,解决途径研究;。

5.1项目的市场供求研究

首先,所谓的的市场供求研究,是指太子参中药材项目产业链的状况,目前要考虑三大因素,一般来说主要是制药厂生产需求,目前知名的有:江中制药集团、哈药集团、南京制药集团、贵州百灵等……大中型企业。其次是太子参原材料出口和境外企业在华收购,也是造成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还有就是药农、种植户、基地留种自用和出售。

5. 2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研究

5.2.1 连作

太子参连作是全国太子参生产中常用的耕作方式。由于产业种植规划的缺位和有限的土地资源与大面积的发展需要,没有计划性的轮作和轮作的条件,使得太子参连作的现象普遍。连作带来的是产量低下、品质变劣,而且病虫害滋生严重等;连作和管理不当使得的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减少、有害微生物增加,土壤理化性状变坏,病原菌累积严重,尤其是土传病害的发生、为害加重,如叶斑病、根腐病、紫纹羽病、立枯病等已成为我们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当前,受太子参的市场价格上扬的影响,特别是2010年市场价格长幅达十倍,2011年继续看好。许多药农加大了太子参生产,连作面积继续增大。连作造成的产量低和品质较差的问题也被价格的飙升所掩盖,甚至连作已成为太子参可持续发展和确保农民稳定增收的方式。

5.2.2 病虫发生、为害

病虫为害是制约太子参产业发展最主要的问题。病虫为害逐年加重日益严重,生产新区的种块大多是从病区供给,种子带病传播是主要的传染途径。我们调查结果与其他研究表明,太子参老区主要病害是叶斑病、根腐病、病毒病、紫纹羽病、白绢病等。生长过程中多种病害的同时发生或交替为害,田间的症状有典型的,有综合型的。由于许多药农对病虫的发生为害规律不了解,特别是对病害的发生初期不认识,预防为主,对症下药,难以实现,同时缺乏对口农药,不能掌握适时用药等导致病虫害的发生为害逐年加重,形成了打保险药,习惯药,不调查的定期打药、按生育期打药等问题。

5.2.3 品种退化

太子参的提纯复壮是其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已经注意到太子参的品种退化问题严重。一般太子参的亩用为30—35公斤,规模种植后,种子的需求量大。由于没有规范的种子扩繁部门和建立产业发展的供种机制,特别是产业发展的品种提纯复壮工作严重滞后,不能够为生产上提供合格的种子,大多数药农都是自留种或采取一些换种措施。太子参品种退化表现在块种质量下降、品质变差和产量低。

5.2.4 大量使用化肥

生产中一直是以使用化肥为主,无论是老区或新开垦土地,都把使用化肥作为提高产量的手段。长期使用化肥的太子参生长更纤细、易倒伏、产量低、品质下降。特别是氮肥用量过多,导致土壤酸化、板结和环境污染,造成太子参抗病虫能力下降。广大药农培肥地力的意识缺乏,措施简单,凭经验和习惯,至于太子参生产需要什么肥,缺什么元素,补什么成分,都不清楚,用量上更是只能按

照自己的购买能力卖多少用多少。

5.2.5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是农业生产播种前的常规工作,它有选种和药剂处理等方面。现在生产中的种子储存都是在土储存,没有播前的种子处理,仅进行粗放、简单的选种。随着种子价格的高涨,粗放、简单的选种也省了。造成上一季的病原直接成为下一季的初侵染原,年复一年,加快病害的蔓延和加重病害发生、为害。今年种子价格已上百元,种子处理意识更加淡薄,把种子处理视为增加生产成本和繁琐种植程序

5.2.6 留种

种子来源与种子质量直接影响着太子参生产和产业发展。太子参市场价格的高升,引导药农扩大生产,种子问题更显突出。现在的种子供给较为混乱,生产中的种块是用覆箱生长的太子参的块根作为生产用种。事实上,覆箱育苗是上年植株开花结果散落的种子和残存种块,经过下季覆箱后生长繁育的块根,再作下季的种块用。这样,长期的如此循环留种,必然导致种子退化,质量下降,病虫滋生。

5.2.7 科学种植技术缺乏

太子参生长适宜温暖湿润的环境,不耐高温,怕强光暴晒。以阴湿环境中的砂质土壤生长良好。低洼地、黏土、排水不良、土壤肥力低、瘠薄的土地生长差。现在生产中科学种植与习惯种植交织,开箱起垄在生产中普遍推行,但无论是平地或是坡地都用平畦,不能因地制宜。生长后期的遮阴和确保土壤湿润等的条件和种植技术没有推行。

5.2.8 技术服务滞后

全国大规模太子参种植近20年,在太子参规范种植中,做了许多基础工作,有些地方率先通过了国家GAP认定,然而我们没有建立起专业的技术队伍和技术服务体系。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没有专门从事研究的科研队伍和指导生产的专业技术服务组织的支撑必然制约太子参产业发展。

5. 3项目选址研究

本项目位于武宁县西南端,地处九岭山脉的斜坡地带,属亚热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太子参属高寒赖旱地径块类中药材,要求海拔在800—1200米,PH值6—7微酸的土壤,和在旱季能保持水份的小黄泥、白膳泥、黑沙泥等……可以夹有火石岩要求有斜坡度的砂土中种植才能获得高产。如果低于800米,那就要看地形是否沥水,种植期的天气条件来决定。所以种植太子参第一要讲土质

地形,其次就是要选用优质的径块着种子,第三才到科学的种植技术。

5. 4药种育选研究

我们可以选用抗病良种和种质逐年提纯复壮壮技术:采集种子,播前在低温条件下处理50天,直播于新土上,用其生长的块根作为来年的种根用。我们准备建立研究实验基地,研究太子参复壮的育种问题。

5. 5解决途径研究

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生产优质高产太子参之间的矛盾突出,研究解决制约太子参生产和产业发展的途径,促进产业有序发展。需进一步加强以下工作:

5.5.1 科学布局、合理轮作

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太子参老区的药农已经意识到,要获得好的收成,要寻找新区种植,这既是产业的扩散,更是合理轮作的需要。科学布局、合理轮作在太子参产业上更显得重要。从全州来布局和有计划的轮作,新区的种植者大多是老区的老药农,他们是从生产实践中认识到,多年的连作太子参产量减少,品种下降。科学布局、合理轮作是太子参产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5.5.2 加强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全国太子参产量在四千吨左右,但作为产业发展的基地极少,建设一个旱能灌、涝能排,土壤肥力好的太子参生产基地是支撑太子参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按照省农业厅、林业厅统一的规划布局,特别是跨县区域的规划布局,要加强太子参种植的引导和协调,整合资金、土地、项目等资源和农业、扶贫、国土、水利、财政等部门资金,按每年轮作的要求建设基地。

5.5.3 加强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

太子参已成为中药材种植行业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强化GAP的生产,同时进一步系统的研究太子参品种选育、品种繁育技术、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合理轮作技术、土壤培肥管理技术等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科学种植技术和方式,实现技术配套,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5.5.4 品种的提纯复壮

太子参品种的提纯复壮是太子参产业发展中重要环节,优良的品种和合格的种块是太子参优质高产栽培的基础。多年的种植和病毒病的侵害,品种退化严重。为确保太子参产业发展,政府扶持建立品种提纯复壮机制和种块的繁育体系,保障品种的纯正和块根饱满、芽眼多,无病毒,无机械损伤,满足生产用种。

5.5.5 土壤培肥

太子参是用其块根,整个生长期全部在土壤中,土壤环境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培肥地力主要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促进土壤中各种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各种肥料的合理使用,有机土壤处理剂的应用等都是培肥地力的有效措施。

5.5.6 加强技术培训

前几年市场价格的上扬,大多数药农对技术有强烈的需求。加强技术培训是太子参产业持续发展的又一重要内容。进一步的加强培训工作,把阳光工程培训等国家的各类相关的培训应用到产业的培训中,使广大的药农和种植户真正掌握太子参的优质高产技术。

6投资估算及财务评价

6.1投资估算

太子参中药材基地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

1、太子参10000亩,每年3000亩轮作,药种费用预计投资1200万元。

2、流转山地费用共计投入200万元

4、种植务工费用预计投资200万元

5、灌溉设备及水池共计投入350万

肥料及生产物资等共计投入309万元

6、机动资金50万

6.2盈利能力分析

1、该项目自2013年9月开工建设,预计2015年11月全部实施完成。自2013年11月正式种植经营,到2013年年底前应全部收回投资,同年盈利3500万。经营期限定位30年。

2、项目预测年均营业额6000万元,按150%毛利计,净收益3500万元。

3、中药材种植为农业原材生产,国家不收取税费。所以净收益为纯利润。

6.3财务评价

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200%

财务净现值(ic=10%)3500万元

投资回收期0.63年

6.4财务评价结论

通过对项目进行财务经济分析计算,财务净现值大于零,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基准收益率。项目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较强的偿债能力,项目的经济效益较稳定。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本项目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操作上可靠,投资回收期较短且风险小,项目可行。

7 社会评价

7.1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7.1.1农民就地实现就业

本项目为中药材种植业,劳动强度低,计划可安排当地20人工作,合适30岁至55岁农村妇女的工作岗位。

7.1.2 增加农民收入

本项目进入以后,可以实现当地农民通过就业增收,我们都是在农闲时用工,劳动强度低平均第人年收5000元以上,同时学到了先进的中药种植技术,此后可以包给农民种植,综合市场因素年产值可达到6000元至10000万不等。

7.1.3实现农民科学种田

通过本项目的规划和带动,农民将彻底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实现科学种田、种药、无公害种田、根据市场需求种植,树立农民的现代经营意识,从而实现农民自身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7.1.4教育和影响农民转变观念

我们将从学习、收集和总结得的农业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为当地农民做临时咨询或长期顾问,把得到的先进思想转变成现实,实现各方面的创新,争取成为全县农村发展的标兵。

7.1.5顺应山区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战略需要

石门以前的中药材种植业很少,存在专业知道少、技术含量低、无销售渠道,种植基地和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彻底改变这种状况。要做到“根据市场需求、土质、气候、专业技术等条件”;“让普通老百姓愿意发展,觉得值”;“让当地政府和村民赚了吆喝又赚到实惠”。本项目的建设和经营的探索性尝试,发展理念和思路,将进一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自我经营意识,从小本经营各自为镇,到集体意识产业规模化转变。

7.1.6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本项目的实施就是要为农村发展生产,创造富裕舒适的农村生活,而中药材

种植农业发展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是探索生态友好性经济发展的和谐之路。

7.2社会评价结论

综上所述,本项目对当地农民就业、增加收入、改变经营模式、提高生活水平以及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促进作用。

8.可行性研究的结论

1.本项目的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水平的需求,是提高促进我县中药材种植水平的需要,是当地群众就地就业和增加收入的需要,有助于促进经济及和谐社会的发展。

2.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务院批复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和《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和战略的需要。

3.项目建设采用的设计方案合理,投资估算合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建设方案可行。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