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学基础知识

动物学基础知识

动物学基础知识
动物学基础知识

一、名词解释

双重调节:双重调节:鸟类的视觉调节不仅能改变晶状体的屈度(后巩膜角膜肌),还能改变角膜屈度(前巩膜角膜肌,为鸟类所特有),故称为双重调节

1、次生腭——由前颌骨、上颌骨、腭骨、翼骨愈合而成

2、羊膜卵——羊膜卵为端黄卵,外有卵黄膜、蛋白、内外壳膜和卵壳,内有大的卵黄囊,是适应干燥环境的必要条件

3、逆行变态——由结构复杂的幼体变为结构简单的成体的变态称为逆行变态。

4、变温动物——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动物称为外温动物,也称为变温动物

5、双重呼吸——鸟类由于有气囊,在吸气和呼气的过程中,在肺内均能进行气体交换的现象,叫双重呼吸

5、胸腹式呼吸:羊膜动物所特有的呼吸方式,借助于肋间肌使胸腔有节律地扩张和缩小来完成气体交换

1、胎生——哺乳类为羊膜动物,受精卵在入母体子宫内后,植入母体子宫壁内,并形成胎盘,通过胎盘从母体吸取营养,受精卵发育致胎儿成熟后由母体娩出。

2、洄游——某些鱼类在生活史的不同阶段,有规律地沿固定路线作长短距离不等的迁移,以转移生活环境满足对生殖、索饵、越冬等的条件,并经一段时间后又重返原地的习性叫洄游。

3、咽式呼吸——两栖类还没有形成胸廓,呼吸是借助口腔底部的上下运动来完成的,称为咽式呼吸

4、内温动物——鸟类和哺乳类等的体温不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体温能够保护相对恒定,这样的动物称为内温动物或内温动物

二、填空题

8、鸟类和哺乳动物的血液循环均为完全的双循环,但二者的动脉系统有区别,鸟类的由右体动脉弓将左心室发出的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哺乳动物的则为左体动脉弓

13、鸟类颈椎的椎体类型为异凹型。

10、两栖动物的呼吸动作主要靠下颌的颤动升降来完成,故称为

咽式呼吸。

3、两栖动物具1枚颈椎,1枚荐椎。

4、两栖动物的膀胱为泄殖腔膀胱。

4、爬行动物的膀胱为尿囊膀胱,爬行动物的代谢废物以尿酸形式排出。

10、鸟类的羽毛可分为正羽,绒羽,纤羽三种。

13、鸟类颈椎的椎体类型为异凹型。

17、鱼类的尾鳍可分为原尾,歪尾,正尾三种。

7、爬行动物具有多枚颈椎,第一枚为寰椎,第二枚为枢椎,具2枚荐椎。

5、鸟类的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和锁骨构成,三骨联结处构成肩臼与翼的肱骨相关节

9、爬行类心脏_4__腔,心室内具有不完全的分隔,为__不完全的双循环

15、哺乳类皮肤腺的类型有皮脂腺,汗腺,乳腺,气味腺四种。

16、哺乳动物具三对唾液腺:耳下腺,颌下腺,舌下腺。

18、胸大肌起于胸骨,止于肱骨腹面,使翼下扇;胸小肌起于胸骨,止于肱骨近端背面,使翼上扬。20、食草类的反刍胃是由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组成,其中皱胃是真正的胃,可分泌胃液。

10、两栖动物的呼吸动作主要靠口腔底部的颤动升降来完成,故称为

口咽式呼吸

11、多数鱼类的呼吸器官是鳃,鱼类一般有5对鳃弓,鳃弓内缘着生有鳃耙,外凸面上有2个薄片状的由无数鳃丝构成的鳃片,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髂骨、坐骨、耻骨

15、两栖类的腰带由髂骨、坐骨和耻骨共同构成骨盆

1、鸟类的腰带由髂骨、坐骨、耻骨愈合成薄而完整的骨架,但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不同的是左右坐骨与耻骨不在腹中线汇合,因而构成所谓关闭式骨盆。

2、陆栖哺乳动物为适应于不同的生活方式,在足型上有不同的形式:熊和人的是趾;猫和犬的是爪;牛和马的是蹄。

4、鸟类的听觉器官基本上似爬行动物,具有1块听骨;哺乳动物的中耳内有3块听骨。

两栖类也是一枚听骨。听骨也叫耳柱骨。

10、哺乳类外形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体外被毛,其主要功能是保温

和触觉,根据毛的结构特点,毛可分为针毛、绒毛和触毛三种。

14、哺乳动物的排泄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

尿道所组成。

15、偶蹄目的主要特征是第三、四指(趾)同等发育,以此负重,其余各指(趾)退化,代表动物

牛。

三、选择题

14、哺乳动物中节制呼吸、消化、循环、汗腺分泌及各种防御反射的神经中枢是( D )

A:大脑B:中脑C:小脑D:延脑

12、哺乳动物尿的浓缩,主要借助对水分及钠盐的重吸收而实现的( C )

A:肾小体B:肾小球C:肾小管D:肾小囊

6、鸟类心跳的频率比哺乳动物快得多,一般均在( C )

A:100~200次/min B:200~300次/min

C:300~500次/min D:500~600次/min

12、鸟类复杂的本能活动和“学习”的中枢是( A )

A:纹状体B:间脑C:中脑D:小脑

13、哺乳类的子宫有多种类型,人的子宫为( D )

A:双体子宫B:分隔子宫C:双角子宫D:单子宫

14、含氮废物以尿素的形式排出的动物是( D )

A:两栖类和爬行类B:爬行类和鸟类

C:鸟类和哺乳类D:两栖类和哺乳类

1、蛙类的耳柱骨来源于( C )

A:方骨B:关节骨C:舌颌骨D:角舌骨

8、具有一个枕骨髁的动物是( B )

A:两栖类和爬行类B:鸟类和爬行类

C:鸟类和哺乳类D:两栖类和哺乳类

两栖类有两个枕骨髁

9、两栖类中耳内有块听骨( A )

A:1 B:2 C:3 D:0

5、哺乳动物起源于( A )

A:盘龙类B:尖头类C:假腭类D:兽齿类

10、具"喙长、颈长、腿长"特征的鸟是( A )

A:丹顶鹤B:天鹅C;黄腹角雉D:秃鹰

12、“燕窝”是指下列哪种鸟类的巢( C )

A:家燕B:楼燕C:金丝燕D:毛脚燕

四、判断题

2、副交感神经节位置距效应器很近或就在效应器上,因而节后神经纤维很短,这与交感神经有显著不同。(√)

4、因鸟类具特殊的双重呼吸,故气体在肺内是双向流动的(X)

7、鸣管是由气管所特化的鸟类发声器官,位于气管与支气管的交界处(√)

8、鸟类的肋骨不具软骨,而借钩状突彼此相关连(√)

10、与害兽作斗争的基本原则就是控制数量,降低他们的种群密度

(√)

五、问答题(共20分)

1、简样水陆环的主要差异,并说明两栖类对陆地环境的适应性及适应的不完善性。(10分)

(1)水陆环境主要差异

空气含氧量比水中充足(大约20倍)

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大约1000倍)

水温的恒定性(25—30℃间)

陆地环境的多样性

(2)两栖类对陆地环境适应性

在陆地支持体重并完成运动——五趾型附肢

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维持体内生理、生化所必须的温度条件

适应陆生的感官和完善的神经系统

(3)两栖类对陆地适应的不完善性

未解决陆地生活,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问题

未解决陆地繁殖问题

2、鸟类的皮肤、骨骼、肌肉对飞翔生活有哪些适应?在其它器官、系统上有哪些适应飞翔的特点?试从减轻体重和加强飞翔力量两方面分析。(10分)

(1)外形:体呈纺缍形,外被羽毛,前肢特化为翼

(2)内部结构:

骨骼:头骨轻而薄,骨骼愈合,轻;骨骼中空,轻而牢固

肌肉:背部肌肉退化,胸肌发达,有栖树握枝的肌肉

循环:心脏分四室,完全的双循环

消化:消化能力强

呼吸:具有气囊,双重呼吸

神经:神经系统发达,视觉发达,双重调节

排泄:为生肾,肾小球数目多,无膀胱

生殖:雌性只有左侧卵巢,右侧大多退化,减轻体重

3、哺乳类为什么是最高等的脊椎动物类群?有哪些主要进步特征。

(1)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

(2)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对能量的摄取

(3)体被毛,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

(4)具有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

(5)胎生、哺乳,保证后代较高的成活率

3、简述羊膜卵的结构及爬行动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9分)

羊膜卵结构特点

(1)羊膜卵为端黄卵,外有卵黄膜、蛋白、内外壳膜和卵壳,内有大的卵黄囊。

(2)胚胎发育中有羊膜、绒毛膜、尿囊膜

爬行动物对陆地环境的适应

(1)皮肤:无皮肤腺,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2)运动:可快速运动

(3)呼吸:肺结构更完善,呼吸空气中氧气

(4)循环:心室出现不完全隔膜,不完全双循环

(5)神经:神经系统更发达

(6)生殖:体内受精,产羊膜卵,使动物繁殖摆脱水的限制,

2、试述哺乳类肾的结构、功能与泌尿过程(8分)

(1)肾脏结构:肾脏的结构为肾单位,由肾小体(含肾小球和肾小囊)和肾小管(含近曲小管、髓袢、远曲小管)组成;

(2)肾脏功能

肾脏主要排泄代谢废物,参与水盐调节以及分泌肾素

(3)泌尿过程:

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原尿经肾小管重吸收,形成终尿,进入输尿管,再由膀胱暂时贮存,达到一定量后经尿道排出体外

皮肤也是哺乳类特有的排泄器官,皮肤排汗,调节体温

玉林师范学院期终考试试卷

(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

命题教师:彭红元课程名称:普通动物学考试专业:生物本科考试年级:03级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物种——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一个物种中的个体一般不与其他种的个体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2、内环境——组织液、淋巴液、血浆和脑脊液等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也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3、生态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4、动物区系——动物区系:从广义上讲是指某一地区所有动物种的总和;严格说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于地理隔离和分布区的一致所形成的动物整体。

5、双重呼吸——鸟类在吸气和呼气的过程中,在肺内均能进行气体交换的现象,叫双重呼吸。

二、填空题(1~12题,每空1分;13~18题,每空0.5分,共40分)

1、鸟类手部所着生的一列飞羽称初级飞羽,下臂部(尺骨)所着生的一列飞羽称次初级飞羽。

2、哺乳类胎盘是由胎儿的绒毛膜和尿囊与母体的子宫内壁结合起来形成的。

3、在物种的形成过程中,隔离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隔离的类型有

生殖隔离与地理隔离

4、与产大型硬壳卵相适应,鸟类为开放式骨盘

5、毒蛇的毒牙可分为管牙和沟牙两种。

6、哺乳类外形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体被毛,躯体结构与四肢的着生方式均适应于在陆地快速运动,前肢的肘关节向后转,后肢的膝关节向前转,从而使四肢紧贴于躯体下方,大大提高了支撑力和跳跃力,有利于步行和奔跑。

7、今鸟亚纲可分为平胸总目总目,企鹅总目,突胸总目。

8、哺乳类为了解决口腔咀嚼和呼吸的矛盾,于是出现分割口腔内呼吸和消化通路的隔板即次生颚,它由前颌骨、颌骨及腭骨的突起形成的。

9、鸟类的气囊除了辅助呼吸外,还有减轻身体比重、减少内部磨擦、冷却系统的功能。

10、鸟类具1个枕骨髁。

11、鸟类的肌肉系统与其他脊椎动物一样,是由骨骼肌、内脏肌和

心肌组成。

12、候鸟是每年沿着固定路线往来于繁殖区与越冬区的鸟类,其中夏季飞来繁殖,冬季南去的鸟类称夏候鸟,冬季飞来越冬,春季北去繁殖的鸟类称冬候鸟。

13、哺乳类的牙齿为异型齿,分化门牙、犬牙、前臼齿和臼齿四种类型。

14、鸟类羽衣的主要功能是体持体温、构成飞翔器官、减少飞行时阻力、保护皮肤.

15、哺乳类的皮肤衍生物,除了毛和皮肤腺外,还有爪和角。爪另有

蹄和指甲二种变形;角主要有实角(鹿角)和洞角(牛角)二种。

16、鸟类的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锁骨、构成,三骨联结处构成肩臼、与翼的肱骨骨相关节。

17、胸大肌、胸小肌均起于胸骨,胸大肌使翼下扇;胸小肌使翼上扬

18、豪猪属啮齿目豪猪科,大熊猫属食肉目大熊猫科。

三、选择题(15)

1、哪些动物的肾门静脉完全退化消失( D )

A:黑斑蛙B:海龟C:家燕D:金丝猴

2、哺乳动物所特有的腺体是( C )

A:汗腺B:皮脂腺C:乳腺D:味腺

3、广西境内现有分布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 C )

A:大熊猫B:金丝猴C:白头叶猴D:黑长臂猿

4、哺乳动物中的反刍类具有复杂的复胃,由4室组成,其中3个为食道的变形,为胃本体的1个是( D )

A:瘤胃B:网胃C:瓣胃D:皱胃

5、广西的动物地理区划属于( A )

A:东洋界的华中区和华南区B:东洋界的西南区和华南区

C:东洋界的华中区和西南区D:古北界的西南区和华南区

6、哺乳动物的受精部位在( C )

A:阴道B输卵管伞C:输卵管壶腹D:子宫

7、鸟类与哺乳动物淋巴系统的主要区别是鸟类不具有( D )

A:胸导管B:淋巴结C:淋巴管D:乳糜管

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鸟类与哺乳类都是恒温动物

B:高而恒定的体温促进了体内各种酶的活动,从而大大提高了新陈代谢水平

C:恒温减少了动物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扩大了生活和分布的范围

D:恒温动物的体温均略低于环境温度,有利于减少能量损耗

9、在世界陆地动物区系中,保留有最原始、最古老动物类群的动物界是

( C )

A:古北界B:新北界C:澳洲界D:东洋界

10、哺乳动物尿的浓缩,主要借助对水分及钠盐的重吸收而实现的( C )

A:肾小体B:肾小球C:肾小管D:肾小囊

11、哺乳动物中节制呼吸、消化、循环、汗腺分泌及各种防御反射的神经中枢是( D )

A:大脑B:中脑C:小脑D:延脑

12、下面哪组均是羊膜动物( D )

A:两栖类与爬行类B:鱼类与两栖类

C:鱼类与鸟类D:爬行类与鸟类

13、以下动物保留左体动脉弓的是( D )

A:蛙B:乌龟C:企鹅D:海豚

14、鸟类与中支气管相连的气囊是( D )

A:颈气囊B:锁间气囊C:前胸气囊D:腹气囊

15、爬行类的踵关节位于( B )

A:胫骨与跗骨之间B:跗骨之间

C:跗骨与跖骨之间D:跖骨与趾骨之间

四、判断题(15分)

1、愈合荐骨(综荐骨)是由少数胸椎、腰椎、荐椎、部分尾椎愈合而成,且与骨盘相愈合,为鸟类特有结构(√)

2、间断平衡论认为:物种的进化过程是由一种在短时间内爆发式产生的进化与在长时间稳定状态下的一系列渐变进化之间交替进行的过程(√)

3、生物圈的范围大致处于自海面下10km、地表下300m深及地表上的大气层(垂直高度约15km)之间(√)

4、因鸟类具特殊的双重呼吸,故气体在肺内是双向流动的(X)

5、干扰可破坏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的结构,但中度干扰假说认为:中度干扰可导致最大的物种多样性(√)

6、动物的发生中心就是动物现在分布区内个体数量最多、最密集的地方(X)

7、鸣管是由气管所特化的鸟类发声器官,位于气管与支气管的交界处(√)

8、鸟类的肋骨不具软骨,而借钩状突彼此相关连(√)

9、在生态系统中,由于能量是单向流动的,因此食物链的环节和营养水平也是无限地增多的(X)

10、与害兽作斗争的基本原则就是控制数量,降低他们的种群密度

(√)

11、我国动物区系分属于世界动物地理区系的古北界与新热带界

(X )

12、鸟类和两栖类都是通过膀胱以尿素形式排出代谢废物(X )

13、鸟类和哺乳类的大脑体积显著增大都是大脑皮层非常发达,它成为高级神经活动中枢(X )

14、哺乳动物的原兽亚纲为卵生,后兽亚纲和真兽亚纲都是胎生具有真正的胎盘

(X )

15、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瞳孔放大消化道蠕动减弱(√)

五、问答题(共20分)

1、试从外形和内部结构简述鸟类对飞翔生活的适应(8分)

(1)外形:体呈纺缍形,外被羽毛,前肢特化为翼

(2)内部结构:

骨骼:头骨轻而薄,骨骼愈合,轻;骨骼中空,轻而牢固

肌肉:背部肌肉退化,胸肌发达,有栖树握枝的肌肉

循环:心脏分四室,完全的双循环

消化:消化能力强

呼吸:具有气囊,双重呼吸

神经:神经系统发达,视觉发达,双重调节

排泄:为生肾,肾小球数目多,无膀胱

生殖:雌性只有左侧卵巢,右侧大多退化,减轻体重

2、简述哺乳类动物进步性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

(1)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

(2)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对能量的摄取

(3)体被毛,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

(4)具有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

(5)胎生、哺乳,保证后代较高的成活率

3、谈谈野生动物的价值及你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7分)

(1)价值:

直接价值:为人类提供各种生产和生活资料,如肉、奶、药用、工业原料等

间接价值:生态价值,如净化空气,杀灭细菌,防风固沙,制造氧气等

(2)野生动物保护:

物种的保护:

栖息地的保护

皮肤及衍生物

鱼类丰富的单细胞粘液腺分泌粘液

两栖类多细胞粘液腺角质层较薄。皮肤裸露并富含腺体、血管、具呼吸功能

爬行动物表皮高度角质化,且外被鳞被。皮肤干燥,缺乏腺体

鸟类的皮肤腺体只有尾脂腺, 角质层较薄, 表皮薄而

松软, 且有角质羽毛覆盖, 以适应飞翔生活。

哺乳类表皮的角质层、表皮和真皮均加厚, 皮下脂肪较厚, 有保水、保温和隔热的作用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演化

文昌鱼的无明显分化的泡状脑

圆口类出现脑的简单分化。严格的说, 脑只有四部

鱼类五部脑,大脑两个半球未完分开,小脑较发达

两栖类大脑体积比鱼类增大, 大脑两半球也完全分开。

骨骼的演变

鱼类无颈椎,头骨与肩带相连。没有支持体重的附肢和荐骨,腰带与脊柱不相连。双凹型椎体两栖类少数种类为双凹型外,大多为前凹型和后凹型。一节颈椎, 一节荐骨, 附肢为五趾型

爬行动物具有多个颈椎。肋骨和胸椎相连构成胸廓。荐椎增加为两节腰带结构中出现耻坐孔,

鸟类异凹型椎体。骨骼轻薄而坚固, 且大部分愈。胸骨特别发达, 腹面中央有龙骨突起。腰荐部愈合为一整块综荐骨,一般具有四趾

哺乳类椎体宽大且为双平型椎体, 具椎间软骨构成的椎间盘.颈椎七枚. 肩带与脊椎相连接, 荐椎数节与腰带紧密连接

循环系统

(1)圆口纲:已有心脏的分化,由1心房,1心室、1静脉窦组成,单循环

(2)鱼纲:心脏由1心房、1心室、静脉窦、动脉圆锥或动脉圆球组成,动脉系统由腹大动脉、入鳃和出鳃动脉及背大动脉组成,静脉系统由前主静脉、后主静脉、总主静脉组成,单循环

(3)两栖纲:心脏由二心房和一心室组成,主要动脉为颈动脉、体动脉和肺动脉,静脉系统由一对前大静脉和一支后大静脉组成,有发达的肝门静脉和肾门静脉。为不完全的双循环。

(4)爬行纲:心脏由二心房和一心室组成,但心室出现不完全的隔膜,有3对动脉弓,肺动脉弓、左体动脉弓、右体动脉弓;肾门静脉开始退化,不完全的双循环。

(5)鸟纲:心脏分四个腔,多氧血和缺氧血在心脏完全分开,右体动脉弓保留,而左体动脉弓退化,肾门静脉明显退化,完全的双循环。

(6)哺乳纲:心脏也分为四个腔,多氧血和缺氧血在心脏完全分开,仅保留有左体动脉,肾门静脉完全退化,完全的双循环。

第十八章爬行纲

体被角质鳞或硬甲\在陆地繁殖的变温养膜动物。

脊椎动物以从水栖过度到陆栖生活,在生存斗争中必须解决陆上存活和种群延续这两个基本问题。

爬行类不但继承了两栖动物初步登陆的特征,而且在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以及适应陆地生活和繁殖等方面,获得了进步性的发展并超过了两栖类的水平。因而是真正的陆栖动物的原祖。

第一节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一、羊膜卵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1、羊膜卵的结构和发育特点确保了陆上繁殖成为可能;

2、羊膜卵(端黄卵)的结构:

(1)卵外包有蛋白,内外壳膜、卵壳;(2)卵内有卵黄囊。

3、胚胎早期发育:

(1)羊膜绒毛膜褶的形成;(2)羊膜、绒毛膜的形成(此时在胚胎外构成羊膜腔和胚外体腔。(3)同时形成尿腔。

4、羊膜卵的意义

羊膜腔内充满羊水,使胚胎悬浮于液体环境中,能防止干燥以及机械损伤。

羊膜卵的出现为登陆动物征服陆地,向各种不同的气息地纵深分布提供了空前的机会。

二、爬行纲的躯体结构

(一)外形:蜥蜴型、蛇型、鱼鳖型。

除蛇型种类外,体分头、颈、躯干、尾部。鼓膜下陷于外耳道的深处。

(二)皮肤,特点是:表皮高度角质化,且外被鳞被。皮肤干燥,缺乏腺体,具有来源于表皮的角质鳞片或有来源于真皮的骨板。

(1)鳞被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2)皮肤不是“不透水”的,具有生理上的可透性。(3)蜕皮。

(三)骨骼系统

大多是硬骨构成,骨化程度高。

1、中轴骨骼

(1)颅骨为高颅型;(2)有单枚枕髁;(3)出现了雏形的次生腭,使内鼻孔位置后移;

(4)出现了1-2个颞孔(5)很多种类形成了眶间隔;

(6)下颌由多块膜骨参与组成(方骨与下颌的关节骨形成关节。口能张得更大)。

(7)脊柱分化成陆栖脊椎动物共有的颈、胸、腰、荐、尾椎等五个区域。

颈椎两枚(寰椎、枢椎);荐椎两枚。

胸廓:为羊膜动物所特有。

2、附肢骨骼

(1)肩带内有一块锁间骨;(2)带骨及肢骨均较发达;

(3)四肢与身体的长轴呈横出的直角相交;(4)肩臼浅小;

(5)腰带的额骨与荐椎联结,左右坐、趾骨在腹中线联合,构成支持后肢的坚强支架;

(6)前后肢均为五趾(有的种类四肢消失或退化)。

四、肌肉系统

1、皮肌:调节鳞片活动(陆栖脊椎动物所特有);

2、肌间肌:调节肋骨升降,协同腹壁肌肉完成呼吸运动;

3、咬肌:增强捕食能力;

4、肌干肌:因四肢发达而渐趋于萎缩;

5、附肢肌:与路地上运动相适应,较两栖类复杂。

五、消化系统

1、口腔与咽有明显分界,有发达的口腔腺。其分泌物有助于湿润食物和吞咽。

2、舌:具示警、感觉、捕食的作用。蛇舌无味觉,但能把空气中的气体分子溶附在舌上,并通过特有的梨鼻器感知嗅觉。

3、齿:除龟鳖类的颌上无齿外,其他的分别有各种型式的牙齿:端生齿、侧生齿、槽生齿;大多数种类的牙为同型齿,少为异型齿。

毒牙:毒蛇特化的大牙。分沟牙(表面有沟)、管牙(中央有管)。

六、呼吸系统

1、呼吸道出现了管壁有软骨环所支持的气管(两栖类的喉气管室由一块环状的软骨和一对杓状软骨所支持);

2、肺内部具有复杂的间隔。因此比两栖类能更有效地扩大与空气接触及交换气体的表面积。

蝮蛇的肺脏后部伸出若干气囊,贮气。

3、呼吸运动

(1)口咽式呼吸(与两栖类同);(2)胸腹式呼吸(羊膜动物共有);

(3)水栖龟鳖类借副膀胱辅助呼吸;

(4)大多无声带。但壁虎科和避役科有声带,能产生喉音。如蛤蚧

(七)循环系统

血液为不完全双循环。

特点:心脏四腔、心室内具不完全的分隔;尚有十分完善的双循环

1、心脏:两心房、一心室,静脉窦不发达。

(1)、蜥蜴类、蛇类和龟鳖类出现不完整的室间隔,

(2)、鳄类具有完整的室间隔,仅留个潘氏孔。

因此,多氧血和少氧血的分流循环比两栖类益趋完善。

2、动脉

3条动脉:肺动脉弓

左体动脉弓、右体动脉弓。当心脏收缩时:

(1)、自静脉窦经右心房至右侧的少氧血→肺动肺入肺。

(2)、左心房至心室左侧,其靠中央(静脉血腔)的混合血→左体动脉弓。

(3)、心室左侧的多氧血进入右体动脉弓(颈总动脉弓由此发出)。

3、静脉系近似两栖动物。

(八)排泄系统

1、肾脏

(1)肾脏:一对后肾,紧贴于身体后半部的背壁。肾单位数目远远多于两栖类,有专用输尿管。

(2)尿囊膀胱(3)鸟业中的含氮废物主要是尿酸和尿酸盐,(P462)

2、盐腺(排盐器官)意义(P463)

(九)神经系统

脑的各部已不是完全排列在同一平面上,延脑发展出颈曲

1、大脑

(1)大脑半球体积明显增大(主要是纹状体增大)

(2)原脑皮,并开始出现锥体细胞,构成新脑皮,开始聚集成神经细胞层(属早期阶段)

2、间脑:脑上腺(内分泌器官);顶器(具感光作用,这对外温动物更有效地利用日光热能是十分重要的。

3、中脑:仍是高级神经中枢;大部分视神经直接到视叶,少数经丘脑达于大脑,这表明从爬行动物起神经活动已有向大脑逐渐集中的趋势。

4、小脑:比两栖类的大(不及鱼的发达)。

5、延脑:

已具有十二对脑神经。第十一对副神经为运动神经;第十二舌下神经(也是运动神经)。

第十九章鸟纲

第一节鸟纲的主要特征

体被覆羽毛、有翼、恒温和卵生。

最突出的特征:新陈代谢旺盛,飞行。

起源:起源于爬行类,在身躯结构和功能方面有很多类似爬行类的特征。

鸟类同爬行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1、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

2、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

3、具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

4、具有较为完善的繁殖方式和行为。

一、恒温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1、促进各种酶的活动、发酵过程;

2、细胞对刺激的反应迅速而持久,肌肉的粘滞性下降;

3、减少了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恒温是产热和散热过程的动态平衡。

二、鸟纲的躯体结构

(一)外形:纺锤形,被覆羽毛,具流线型的外廓。喙、颈长而灵活,眼大,具眼睑及瞬膜,耳孔略凹,耳羽、前肢变为翼,后肢4趾,拇趾通常向后。尾羽。

(二)皮肤

1、特点:薄、松且缺乏腺体(唯一的皮肤腺称尾脂腺);

羽区:羽毛着生的区域;裸区:不着生羽毛的地方。

2、羽衣的主要功能(P489)

3、羽毛的种类

(1)正羽(也和翮羽):大型羽片,包括飞羽和尾羽。

↗羽根

羽轴

↗↘羽茎

正羽

羽片:由羽枝构成,羽枝两侧密生成排的羽小枝,羽小枝上着生有羽小钩(钩状突)。

(2)绒羽:棉花状,隔热。

(3)纤羽(毛状羽),如毛发;触觉。

4、羽毛的发生:表皮细胞所分生的角质化产物,与爬行类的角质鳞片同源。

5、换羽:冬羽夏羽(或婚羽)

(三)骨骼

1、脊柱和胸骨

(1)脊柱:

颈椎:8-25枚,关节面为马鞍型(称异凹型);

胸椎:5-6枚,与肋骨、胸骨构成胸廓。肋骨无软肋,且借钩状突彼此相关联;胸骨有龙骨突。

愈合荐骨(综荐骨)为鸟类特有:由少数胸椎、腰椎、荐椎及一部分尾椎愈合而成,且与骨盆愈合。

尾骨退化

适于飞翔,骨骼系统方面有显著的特化:轻、坚固;肢骨、带骨有较大的变形。

2、头骨

一般的结构与爬行类相似,但它适应飞翔生活所引起的特化是非常显著的。

(1)头骨薄而轻;(2)上下颌骨极度前伸,构成喙;

(3)脑颅和视觉其滚高度发达,使颅腔膨大,枕骨大孔移至腹面,眶间隔被强化。

3、带骨及肢骨

有愈合及变形现象,这也是对特殊生活的适应。

(1)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和锁骨构成;“叉骨”;

(2)前肢特化为翼,主要表现在手部(腕、掌、指骨)骨骼的愈合和小时现象(指骨退化)。

初级飞羽:着生于手部;次级飞羽:着生于下臂部(尺骨)

(3)腰带变形

腰带(额骨、坐骨及耻骨)愈合;

“开放式骨盘”(P492)与后肢支持体重和产大型硬壳卵有密切关系。

(4)后肢:较大的变化有:腓骨退化成刺状;胫骨与跗骨愈合为胫腓骨。增强弹性。

(四)肌肉

由于适应飞翔生活,在骨骼肌的形态结构上有显著改变:

1、背部肌肉退化,颈部肌肉则相对发达;

2、(1)使翼扬起(胸小肌)及下搧(胸大肌)的肌肉十分发达;(2)“远距离”操纵,以保持中心稳定。

3、后肢具适于栖树握枝的肌肉;

4、具特殊的鸣管肌肉。

(五)消化

主要特点:

1、构造方面:

(1)具角质喙以及相应的轻便的颌骨和咀嚼肌群;(2)绝大多数鸟类的舌均覆有角质外鞘;

(3)口腔有唾液腺;“燕窝”;(4)嗉囊;“鸽乳”;(5)胃分腺胃和肌胃;

(6)直肠短不贮粪便,能吸水;(7)盲肠一对,吸水,鲜花纤维;

(8)肛门开口呼吁泄殖腔;“囊上腔”。

2、生理方面:消化能力强,消化过程十分迅速。

3、消化腺是肝脏和胰脏。

(六)呼吸系统

1、特点:十分特化,有非常发达的气囊系统与肺气管相连。

2、肺:体积较小,海绵状缺乏弹性。

(1)三级支气管,具周围有微支气管,气体气换的场所(功能上相当于肺泡),是鸟肺的功能单位。

(2)中支气管(初级支气管)

(3)次级支气管(背支、腹支)

气流方向:背支气管(次级)→平行支气管(即三级)→腹支气管(次级);称“d-p-v系统”

3、气囊系统

1)辅助呼吸系统;

(1)气囊:9个,后气囊4个,腹气囊5个;

(2)双重呼吸

吸气时:

新鲜空气→中支气管→后气囊(吸气时后气囊同时扩张)

→次级支气管→三级支气管→微支气管(进行气体交换)→前气囊

呼气时:A:含二氧化碳多的气体经前气囊排出;

B:后胸气囊所贮存的气体→次级支气管→三级支气管→微气管(交换)→前气囊特点:

1)吸气时,前、后气囊同时扩张;

(2)一股吸入的空气要经过2次呼吸运动才最后排出;

(3)不论每一次吸气或呼气,肺内总有连续不断的富含氧气的气体通过。

(4)气囊有助于减轻身体的比重,减少摩擦,快速热代谢的冷却。

(七)循环

反映了较高的代谢水平:

1、心脏

(1)相对体积大,占脊椎动物中的首位;

(2)心房与心室已完全分隔(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的瓣膜为肌肉质构成);

(3)静脉窦已消失;(4)心跳频率比哺乳类快得多。

2、动脉:左体动脉弓消失。

3、静脉:

(1)肾门静脉趋于退化;(2)具尾肠系膜静脉(为鸟类特有);

4、血液及淋巴

红细胞具核,内含极大量的血红蛋白。一对大的胸导管。

(八)排泄系统

1、肾脏:与爬行类相似,胚胎期为中期,成体行使泌尿功能的为后肾。

相对体积比哺乳类大,肾小球的树木不哺乳类2倍。

肾脏非头、中、尾3个肾叶组成。每个肾叶含有众多的肾小叶。

肾小球出肾小动脉收集管

2、尿:大多由尿酸构成。

肾小管、泄殖腔都具有重吸收水分的功能。

3、保存提内水分问题(P500)

(九)神经系统

1、脑及脑神经

1)鸟类的脑在许多方面像爬行类,而与哺乳类有很大不同(P501)。鸟类的表现为:(1)大脑皮层不发达;(2)大、小脑表面比较平滑;(3)嗅叶退化,但纹状体十分发达;

(4)中脑构成较发达的视叶;(5)小脑不爬行类的发达得多。

2)鸟类有12对脑神经

2、感官

1)视觉:感官中以视觉最为发达,听觉次之,嗅觉最为退化。

(1)眼:巩膜骨栉膜

(2)双重调节(P501)

晶体调节肌为横纹肌,对迅速聚焦有利。

A:前巩膜角膜肌改变角膜的屈度;B:后巩膜角膜肌改变晶体的屈度。

2)听觉

基本与爬行类相似。单一的听骨(耳柱骨)和雏形的外耳道。

3)嗅觉:3个鼻甲骨,但嗅觉退化。

(十)生殖

鸟类生殖腺的活动,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所谓的“物荣其荣,物枯其亦枯”)

1、雄性生殖系统基本与爬行类相似。

2、雌性生殖系统绝大多数仅具有单一(左侧)有功能的卵巢,右侧卵巢退化。

动物学基础知识

一、名词解释 双重调节:双重调节:鸟类的视觉调节不仅能改变晶状体的屈度(后巩膜角膜肌),还能改变角膜屈度(前巩膜角膜肌,为鸟类所特有),故称为双重调节 1、次生腭——由前颌骨、上颌骨、腭骨、翼骨愈合而成 2、羊膜卵——羊膜卵为端黄卵,外有卵黄膜、蛋白、内外壳膜和卵壳,内有大的卵黄囊,是适应干燥环境的必要条件 3、逆行变态——由结构复杂的幼体变为结构简单的成体的变态称为逆行变态。 4、变温动物——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动物称为外温动物,也称为变温动物 5、双重呼吸——鸟类由于有气囊,在吸气和呼气的过程中,在肺内均能进行气体交换的现象,叫双重呼吸 5、胸腹式呼吸:羊膜动物所特有的呼吸方式,借助于肋间肌使胸腔有节律地扩张和缩小来完成气体交换1、胎生——哺乳类为羊膜动物,受精卵在入母体子宫内后,植入母体子宫壁内,并形成胎盘,通过胎盘从母体吸取营养,受精卵发育致胎儿成熟后由母体娩出。 2、洄游——某些鱼类在生活史的不同阶段,有规律地沿固定路线作长短距离不等的迁移,以转移生活环境满足对生殖、索饵、越冬等的条件,并经一段时间后又重返原地的习性叫洄游。 3、咽式呼吸——两栖类还没有形成胸廓,呼吸是借助口腔底部的上下运动来完成的,称为咽式呼吸 4、内温动物——鸟类和哺乳类等的体温不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体温能够保护相对恒定,这样的动物称为内温动物或内温动物 二、填空题 8、鸟类和哺乳动物的血液循环均为完全的双循环,但二者的动脉系统有区别,鸟类的由右体动脉弓将左心室发出的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哺乳动物的则为左体动脉弓 13、鸟类颈椎的椎体类型为异凹型。 10、两栖动物的呼吸动作主要靠下颌的颤动升降来完成,故称为 咽式呼吸。 3、两栖动物具1枚颈椎,1枚荐椎。 4、两栖动物的膀胱为泄殖腔膀胱。 4、爬行动物的膀胱为尿囊膀胱,爬行动物的代谢废物以尿酸形式排出。 10、鸟类的羽毛可分为正羽,绒羽,纤羽三种。 13、鸟类颈椎的椎体类型为异凹型。 17、鱼类的尾鳍可分为原尾,歪尾,正尾三种。 7、爬行动物具有多枚颈椎,第一枚为寰椎,第二枚为枢椎,具2枚荐椎。 5、鸟类的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和锁骨构成,三骨联结处构成肩臼与翼的肱骨相关节 9、爬行类心脏_4__腔,心室内具有不完全的分隔,为__不完全的双循环 15、哺乳类皮肤腺的类型有皮脂腺,汗腺,乳腺,气味腺四种。 16、哺乳动物具三对唾液腺:耳下腺,颌下腺,舌下腺。 18、胸大肌起于胸骨,止于肱骨腹面,使翼下扇;胸小肌起于胸骨,止于肱骨近端背面,使翼上扬。20、食草类的反刍胃是由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组成,其中皱胃是真正的胃,可分泌胃液。 10、两栖动物的呼吸动作主要靠口腔底部的颤动升降来完成,故称为 口咽式呼吸 11、多数鱼类的呼吸器官是鳃,鱼类一般有5对鳃弓,鳃弓内缘着生有鳃耙,外凸面上有2个薄片状的由无数鳃丝构成的鳃片,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髂骨、坐骨、耻骨 15、两栖类的腰带由髂骨、坐骨和耻骨共同构成骨盆 1、鸟类的腰带由髂骨、坐骨、耻骨愈合成薄而完整的骨架,但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不同的是左右坐骨与耻骨不在腹中线汇合,因而构成所谓关闭式骨盆。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1、小鼠的给药途径有那些?请演示一下 答:灌胃(ig ):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 鼠口 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 ):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 ):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 5mm 肌内注射(im ):多注射后肢股部肌肉,如一人单独操作,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头部皮肤, 小指、无名指和掌部夹住鼠尾及一侧后肢,右手持注射器刺入后肢肌肉给药 尾静脉注射(iv ):将动物固定,鼠尾巴露在外面,用 70%?75%勺酒精棉球擦尾部,或将鼠 尾浸 入45?50 C 温水中。待尾部左右静脉扩张后,左手拉着尾,右手进针 2、请演示一下大鼠、小鼠的捉持、固定及灌胃给药 答:(1)小鼠的捉持:捉拿时可先用右手抓住并提起鼠尾,置于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用 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后颈背部的皮肤,将鼠置于左手心中,拉直后肢, 指按住鼠尾或小鼠的左后肢即 可。 (2)大鼠的捉持:大鼠的捉拿时,可戴上手套。实验者可用右手捉住鼠尾,放在实验台或 鼠笼上, 并稍向后拉;左手掌面向鼠背,食指和中指压住鼠的头顶,拇指和无名指分 别从鼠的两腋下插入, 将鼠的两前肢卡住;或拽紧鼠后颈及后背皮肤即可。 (3)灌胃(ig ):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 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3、大鼠的给药方法有那些?请演示一下常用的给药方法 答:灌胃(ig ):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 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sc ):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ip ):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 5mm (im ):多注射后肢股部肌肉。如一人单独操作,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头部皮肤, 小指、无名指和掌部夹住鼠尾及一侧后肢,右手持注射器刺入后肢肌肉给药 尾静脉注射(iv ):将动物固定,鼠尾巴露在外面,用 70%?75%勺酒精棉球擦尾部,或将鼠 尾浸 入45?50 C 温水中。待尾部左右静脉扩张后,左手拉着尾,右手进针 4、血清和血浆有何不同?它们如何制备? 以无名指及小 皮下注射 腹腔注射 肌内注射

大学普通动物学知识点总结

笫一章原生动物门 一.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原生动物即单细胞动物。具有一般细胞所有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这种单细胞又是一个具有一切动物特性和生理机能的、独立完整的有机体具有运动、消化、呼吸、排泄、感应、生殖等机能 1.4有特殊的适应性 不良环境下能形成包囊,在失去大部分结构后缩成一团,并分泌胶质在体外形成包囊膜,使自身与外界环境隔开,新陈代谢水平降低,处于休眠状态。待环境条件良好时又长出相应结构,脱囊而出,恢复正常生活。 1.5 群体单细胞动物 特点:由多个单细胞个体聚集而成的群体,但绝大多数群体内的单细胞个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 代表动物:草履虫––结构和功能 结构和功能 ●表膜:包被草履虫体表的膜,即细胞膜、质膜,分三层。最外层膜连续覆盖在体表和纤毛上, 中间层和内层膜形成表膜泡镶嵌系统 纤毛:为细胞质的丝状突起,是草履虫的运动器官。纤毛的基部有复杂的微管纤维网,控制和协调纤毛的运动。 口沟:从草履虫身体后半端开始,在表膜上一条伸向身体中部的斜沟,沟的未端为口(胞口 细胞质:分成外质和内质二部分 外质:为表膜下面的一薄层细胞质,较透明。剌丝泡分布在外质中 刺丝孢:为纺缍形小杆状结构,有小孔开口于表膜。当受到外来刺激时,能释放出内含物,吸水后聚合成丝,能麻庳敌害,有防御功能。 内质:内含颗粒状结构,有流动性。有许多重要结构分布在内质中:食物泡:散布在内质中的许多泡状结构。 食物泡的形成。食物泡的消化功能 伸缩泡和收集管:位于内、外质的交界处,2组,身体前后半部的中部各一对。功能:排除体内多余水分。 草履虫体内水分来源:A.大部分由外界通过表膜渗透进来。B.一部分随食物经胞口和食物泡进入细胞质。 C.小部分为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水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有二种。大核:一个,肾形,位于胞咽附近。功能:主管营养代谢、有丝分裂、细胞分化,通过蛋白质合成来控制表型基因,称为营养核。小核:一个或多个,位于大核凹陷处。功能:是基因储存地,负责基因交换、基因重组,并由小核产生大核。主管生殖、遗传,称为生殖核。草履虫与其它原生动物一样,无专门的呼吸、循环胞器。 呼吸、排泄:靠表膜渗透循环:靠内质环流 1 .无性生殖:横二分裂:小核先作有丝分裂,大核再作无丝分裂,各自延长,分成二部分。虫体从身体中部横缢,形成 2 个子体。. 有性生殖:接合生殖 三.重要的病原体—疟原虫 疟原虫引起的疟疾的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主要有4 种:1)间日疟原虫●东北西北华北2)三日疟原虫3)恶性疟原虫●云南贵州四川海南岛3)卵形疟原4 种疟原虫的生活史基本 有二个中间寄主:人,雌按蚊 ●有世代交替现象:无性世代:在人体内进行。有性世代:在雌按蚊体人内进行 ●传播媒介:雌按蚊。红细胞前期:在人的肝脏中进行。临床意义:决定潜伏期的长短 ●红细胞内期:在人体的红血细胞中进行。临床意义:决定疟疾症状反复发作的间隔时间 ●红细胞外期:在人体肝脏中进行。临床意义:疟疾复发的根本原因 分类依椐:运动胞器、营养方式 1.鞭毛虫纲Mastigophora:植鞭亚纲夜光虫1.鞭毛虫纲Mastigophora动鞭亚纲 2.纤毛虫纲Ciliata以纤毛为运动器官喇叭虫钟形。 3.肉足纲Sarcodita以伪足为运动器官变形虫 有外壳的肉足纲种类足衣虫

动物学实验报告

广州大学实习报告 项目名称:动物学实习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年级:学号:姓名:肖敬旺指导老师:实习单位: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实习时间: 13生物技术 1314300053 舒琥、易祖盛、吴毅、李海燕 胡俊杰、侯丽萍、余文华 2014.5.26—2014.5.30 广州大学教务处制 正文: 一、实习目的 (宋体,加粗,四号,左对齐) 二、实习内容(宋体,加粗,四号、左对齐,) 5月26日至5月30日,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为期5日的动物学实习。本次 实习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广州市内的陆上动物实习和深圳东山珍珠岛的临海动物实习。 5月27日,早上8:30在生化楼下集中,随后我们去科学中心坐公交车向长洲岛出发。 长洲岛的实习主要是捕捉昆虫,由于田野上的昆虫数量多而且种类繁多,所以我们主要在长 洲岛附近的田野上进行捉虫活动。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对捕虫网比较陌生,使用起来不太熟 练,所以捕获的昆虫数量较少。但经过一个小时后,逐渐能熟练使用捕虫工具,慢慢捕获到 一定数量和种类的昆虫。天气比较炎热,但是我们捕捉的非常愉快。下午,我们在生化楼504 对捕获回来的昆虫进行处理,为今天捕捉到的标本展翅并制作标本,进行分类。 5月28日,早上8:30在生化楼集合,乘车向深圳东山珍珠岛出发。经过了将近3个小 时的路程,我们来到了红树林并在此进行实习。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 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 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 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 的场所。红树林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 的功能。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 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沿着泥沙 滩采集贝壳,因为路不好走,所以走得时候很小心翼翼。虽然鞋子都沾满了泥,不过非 常开心。随后我们坐车去我们住宿的地方,吃过晚饭后我们便在篮球场上对我们今天的贝壳 之类的进行分类。 5月29日,早上9点钟我们出发去南澳岛参观了卖鱼的市场,认识了许多之前未见过的 种类,随后我们便去买东西吃了,哈哈蹭吃,非常开心。下午我们便出发去小岛收集贝壳, 最爽的事情莫过于坐飞艇了,那速度就是快,特别是在超越别人的那一刻,内心不免有一丝 自豪感,在到达岛屿后我们便分工合作,去海边,沙滩等地方寻找我们所期望的东西,我们 发现了许多海胆海参之类的东西,甚至有些东西开始把海胆直接弄到就吃,太厉害了,持续 了将近3个小时的海边收集工作我们坐船回去了,还是那种感觉,坐船非常爽。晚上我们便 又是在球场上面开始工作了,一起工作的时光总是那么美好,但是又是那么短暂的。 5月30日,上午,我们在珍珠岛上观看工人植珠过程操作,并去了标本室看标本,大家 也购买了一些珍珠粉之类的。中午吃完饭后,大家整理个人内务后乘车返回大学城。至此, 整个动物学实习过程结束。 ……… 三、实习总结或体会(宋体,加粗,四号、左对齐,)

医学实验动物学考试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进行严格控制,遗传背景明确,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是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除了符合严格要求的实验动物外,还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等。 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遗传控制不同,微生物控制等级不同,培育的形质和目标不同。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实验动物标准化:遗传质量标准化微生物质量标准化环境标准化营养标准化 按遗传控制标准,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CH3),突变系(裸鼠),杂交系(F1),封闭群(远交系)(KM小鼠,wister大鼠) 按基因型分:1、同基因型动物(如近交系、F1代) 2、不同基因型动物(如封闭群) 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级:普通级,清洁级,SPF级,无菌级(2001年版的国家标准中,大小鼠取消普通级动物,犬、猴只分普通级和SPF级,豚鼠、地鼠和兔仍然分4级) SPF动物定义: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屏障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无菌动物或剖腹产动物。饲养管理同清洁动物) 无菌动物的特点:形态学及生理学特点: ①形态学:盲肠肥大(增大5~6倍),肠壁薄,易发肠扭转。心脏、肝脏、脾脏相对较小。 ②生理学: 血中无抗体,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弱。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B和K。无菌鸡生长较快、无菌豚鼠和无菌兔生长较慢。无菌大小鼠与普通大小鼠生长速度相同。

(3)饲养要求:隔离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剖腹产动物或无菌卵的孵化。由于肠道无菌,饲养困难,应注意添加各种维生素。每2~4周检查一次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粪便标本。 悉生动物:概念:悉生动物是指在无菌动物体内植入已知微生物的动物。又称已知菌动物。植入一种细菌的动物叫单菌动物;植入两种细菌的动物叫双菌动物;植入三种细菌的动物叫三菌动物;植入多种细菌的动物叫多菌动物。(由于肠道接种有利于消化吸收的细菌,故饲养较无菌动物容易,形态学和生理学方面与普通动物无异。) 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特点: 1、其基因纯合度达到98.6%,个体差异小,似同卵双生反应一致重复性好,用少量动物即可获得精确度很高的实验结果,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 2、隐性基因纯合使许多病态性状得以暴露,可获得大量先天性畸形及先天性疾病的动物模型.如高血压、白内障、糖尿病.动物模型。 缺点:出现近交衰退。近交衰退是近交过程中动物群体由于基因分离与纯合发生一系列不利于个体或群体发育的变化和现象。 F1代动物:两个无关近交系杂交形成的第一代动物。 特点:虽然基因杂合,但个体之间基因杂合的一致,个体差异小。除具有近交系的优点,还具有生命力强耐受性强,可长期进行观察,具有杂交优势,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 封闭群动物(远交系):以非近亲交配方式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5年以上不从外部引新血缘或至少繁殖四代以上,在封闭条件下交配繁殖,保持了一定杂合性和群体遗传特征。每代近交系数增加量<1%。在人类遗传研究、药物筛选、毒物实验等方面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等。 突变系动物:指正常染色体的基因发生了变异,动物具有一种或多种遗传缺陷。例如:无胸腺裸鼠、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动物SCID小鼠。为肿瘤、免疫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

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 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大熊猫壹号书店帮大家整理的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1 记得陆游有一句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野外实习正是将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际或生产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动物生态学野外实习,不仅验证了书本知识和巩固理论知识,而是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强调整个过程的参与和学习,充分发挥我们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让我们更加了解昆虫和鸟类的种类和形态特征。 通过动物生态学的实习,我认识了清西陵的特有鸟类和普遍鸟类,了解到鸟类的生活习性及其形态特征,因此培养了对鸟类的观察兴趣和提高了对鸟类的保护认识。也认识了昆虫共有的目和各目的代表动物,从而初步了解了各目的特征和各自的区别。但由于观察的时间太短,对少数的鸟类特征并未弄清楚。 环境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而植物的分布反映了相应的环境,动物的活动同样影响着环境,因此动植物的生存与环境紧密相连,在本次野外实习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算是顺利,在整个动物生态学的实习中,我学习到如何采集动物标本,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环境的联系,如何结合实际去加深理论的认识。并且体验了集体分工合作好处,还有学习到书本以外的知识。我对动物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但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2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动物的生态分布和规律,提高了保护动物的意识,同时最重要的是我们在野外实习中,锻炼了自己独立的工作能力也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期4天半的动物学实习就这么结束了,总结这4天半的生活,是冒险,是收获。 在实习之前就听过师兄师姐们跟我们分享过他们之前动物学实习的一些趣事和感受,所以一直对动物学实习充满期待,同时也有点惶恐,因为自己对于毛毛虫、蜥蜴、蛇等动物都很害怕。 实习前晚,小组开了个短暂的会议,选出了组长和副组长,而我也自荐成为了副组长,这样子自己也会多了份责任,责任二字让我在面临恐惧时不会轻易退缩。我们组是个特别的小组,因为我们组没有男生,全部都是女生,我说我们组是“女子十一钗”小组,十一个看似柔弱的女生就此开始了充满冒险和未知的动物学实习之旅。 实习第一天,我们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位于白云区的帽峰山,老师交代好一些该注意的事后,我们就开始拿着工具去捕动物了,一开始我们都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遇到什么动物,很害怕没什么收获,所以在树上的一些小蚂蚁和毛

(整理)动物学实验理论及操作试题题库.

动物学实验理论及操作试题题库 1.观察草覆虫结构图。 2.原生动物各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们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3.使用显微镜时如何调光线、调焦点? 4.辨认10种鞘翅目昆虫。 5. 辨认10种膜目昆虫。 6.辨认10种鳞翅目昆虫。 7.辨认10种鱼类。 8.辨认10种鸟类。 9.辨认10种两栖动物。 10.辨认10种爬行动物。 11.辨认几种原生动物。 12辨认眼虫的结构图。 13辨认水螅的横切结构图。 14.辨认蜗虫的横切结构图。 16.由低倍镜转到高倍经时应注意哪几点? 17.如何采集水螅? 19.在制作动物的临时装片时如何防止产生气泡/ 19.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如何操作才能看得更清晰? 20.吸虫、绦虫与蜗虫比较发生了哪些变化? 21.辨认蛔虫的横切结构图。 22.辨认华枝睾吸虫的结构图。 23.生物绘图必备的工具、用品有哪些? 24.在生物绘图中,怎样正确使用HB铅笔和2H或3H铅笔? 25.生物绘图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26.制作动物浸制标本常用的药物有哪些,其浓度为多大,如何配制? 27.辨认蚯蚓的横切结构图。 28.总结真兽亚纲中重要目的特征。 29.总结食肉目、啮齿目和偶蹄目中重要科的主要特征。

30.鱼类有哪些形态构造适应于水生生活? 31.昆虫标本制作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32.简述常见昆虫标本的针插部位? 33.在制作昆虫标本时,如何正确使用三级台? 34.昆虫展翅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35.如何正确解剖蛔虫、蚯蚓等无脊椎动物? 36.在动物学解剖实验中,蟾蜍(青蛙)、家鸡(鸽子)、小白鼠(兔子)等常用实验动有哪些处死方法? 37.如何正确解剖蟾蜍(青蛙)? 38.家鸡解剖时,如何正确使用解剖刀、解剖剪才不会损坏家鸡的内脏器官? 39.解释涡虫活体实验所观察的现象。 40.将涡虫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切割后,置于有水培养皿中静养。同时估测涡虫的再生情况,并随时进行观察实验结果,分析产生结果的原因。 41.分析涡虫三胚层、两侧对称的进步意义。 42.分析软体动物各类群体形与生活习性的关系。 43.总结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44.鱼类是怎样进行水中呼吸的? 45.比较鲤鱼和鲨鱼的头骨,有哪些异同点? 46.把活河蚌静置于清水中,在蚌体后端注入数滴中国墨汁,观察墨汁如何进出蚌体的过程,试述流经河蚌体内的循环水流有哪些生理意义? 47.为什么说头足类是软体动物最高等的类群? 48. 比较眼虫、草履虫和变形虫形态结构的异同 49.用于家兔实验的常用手术器械有哪些?如何使用? 50.如何捉拿、固定家兔? 51.通过动物实验学的学习,请你自行设计一个实验? 辨认标本或图片结构 52.青蛙的头骨背面。 53.青蛙心脏腹面解剖填图。 54.蛙的循环系统填图。

《普通动物学》总结

普通动物学总结 第一部分无脊椎动物的一般构造和生理 一、对称 动物身体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这些多种多样的形状也表示出动物的进化过程和动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 体制:即动物体的基本形式;无对称—球形对称—辐射对称—两辐对称—两侧对称 ①不对称:体不能分成两个或若干个对称部分——变形虫; ②球形对称:通过一个中心点,有无数对称轴,可将球体切成对称面——放射虫、太阳虫、团藻; ③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表壳虫、钟虫、海绵动物、腔肠动物; ④两辐射对称:由于有口、口道沟的存在,身体只能通过体轴作平行与垂直口道沟的两个对称面——珊瑚纲(海葵)、栉水母; ⑤两侧对称:扁形动物及以上的动物都是属于两侧对称的(扁形、环节、软体、棘皮动物等)。 二、胚层 单细胞原生动物,无所谓胚层的构造,最多如团藻一样只有1层细胞。 多细胞动物:两胚层动物:海绵动物(逆转动物)、腔肠动物。 三胚层动物:扁形动物及以上 三、体腔 体腔是指消化管与体壁之间的腔。扁形动物以下没有任何形式的体腔。原腔动物有原体腔(囊胚腔);自环节动物及以上,都有真体腔。真体腔的产生对消化、循环、排泄、生殖等器官的进一步复杂化都有重大意义,被认为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有些高等无脊椎动物(包括环节动物门的蛭纲、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等),真体腔退化,形成围心腔、排泄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内腔和生殖管。 节肢动物形成了血腔,即发达的血窦;棘皮动物体腔甚发达,一部分体腔还形成水管系统、围血系统等;半索动物有发达的分三部的体腔囊。 腔肠动物:开始出现由内外胚层组成的体壁,其中空的腔叫消化循环腔; 扁形动物:无体腔; 线形动物:具原体腔; 环节动物:始见真体腔; 节肢动物:属混合体腔; 四、体节和身体分部 身体分节也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环节动物是同律分节多,异律分节少;而节肢动物却是异律分节多,同律分节少。异律分节对身体的进一步复杂化有很大的意义。 软体动物身体不分节,它的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3部分。半索动物的体腔前后分3部分,也可以说是3个体节。 棘皮动物的成体看不出分节的现象,但从它们胚胎发育中的3对体腔囊看来,可能是由3体节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五、体表和骨骼 原生动物的体表:有的质膜很薄(变形虫);有的有加厚的角质膜(眼虫);有的具纤维质的胞壁(植鞭目);有的具角质的外壳(表壳虫);有的还具有石灰质的壳(有孔虫);此外还具有硅质骨针的几丁质中心囊的(放射虫)。

普通动物学总结各门动物特点

一、原生动物门 包含种类:鞭毛虫、变形虫、纤毛虫 主要特征: 1、真核单细胞动物(绝大部分为单细胞个体,少数为单细胞群体) 2、运动和摄食器官:鞭毛(鞭毛虫)、纤毛(纤毛虫)、伪足(变形虫) 3、消化:通过食物泡 4、呼吸、代:体表 5、生殖方式:主要无性生殖(纤毛虫接合生殖(有性)) 6、适应性:包囊 (一)鞭毛纲 1、三分质膜(表膜条纹) 2、绿色鞭毛虫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形成副淀粉粒 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溶有代废物),排入储蓄泡,再经胞口排出体外 4、纵二分裂 5、动鞭亚纲中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黑热病(1/5),主要靠白蛉子传播,病症是肝脏肿大、发高烧、贫血以至死亡。 6、动鞭亚纲中的锥虫又叫睡病虫 (二)肉足纲 1、外质与质 2、伪足,变形运动,形成食物泡(胞饮) 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 4、二分裂 5、有孔虫帮助勘探矿物、石油;确定地质年代 6、痢疾变形虫(溶组织阿米巴)寄生在人肠道,能溶解肠壁组织引起痢疾 (三)孢子纲 1、间日疟原虫 (四)纤毛纲(草履虫) 1、三层表膜中间一层+最一层形成表膜泡:缓冲带 2、大小两核 3、外质之间有两个伸缩泡,一个在体前部、一个在体后部 4、横二分裂/ 接合生殖 二、海绵动物门 主要特征: 1、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细胞有相对独立性 2、没有组织和器官的分化 3、侧生动物 4、体壁:两层细胞(扁细胞,领细胞)疏松结合,之间为中胶层

5、水沟系 6、生殖方式:无性/ 有性 无性:出芽/芽球有性:精子由领细胞吞食后失去鞭毛和领成为变形虫状被带入卵 7、两囊幼虫、逆转现象 8、分类: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硅质)、寻常(硅质/海绵质纤维) 9、原始性(与原生动物相似):领细胞(领鞭毛虫)、细胞消化、细胞疏松而独立 进步性:发育中有胚层分化、具有几种不同功能的细胞且细胞之间有联系、与多细胞动物大致相同的核酸和氨基酸 三、腔肠动物门 主要特征: 1、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 2、浮浪幼虫 3、辐射对称 4、两胚层:腔肠动物第一次出现了胚层分化——胚层、中胶层、外胚层 5、皮肌细胞 6、神经细胞:神经网,扩散神经系统 7、消化循环腔 8、世代交替:有性和无性生殖的方式往往在同一种生活史的不同阶段 9、发育到囊胚就孵化出来 (一)水螅纲【最低等,由此向其他两纲分化】 1、结构简单 2、水母型一般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 3、生活史大部分有世代交替现象 (1)水螅型 群体多态现象:同一生活型上存在不同的功能个体 水螅体/生殖体 (2)水母型 (二)钵水母纲 1、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 2、个体较水螅水母大,无缘膜 3、消化循环腔较复杂 4、生殖腺来源于胚层(水螅水母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 (三)珊瑚纲 1、没有水母型,只有水螅型 2、螅体构造复杂 5、生殖腺来源于胚层(水螅纲水螅型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

动物学教学大纲完整

《动物学》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动物学》的课程性质: 动物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高等学校生物专业的主要基础课。本课程以动物的演化为线索,主要介绍无脊椎动物(原生、多孔、半索、扁形、原腔、环节、软体、节肢、棘皮、腔肠动物门)及脊椎动物(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等)的结构和演化。为后续的动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进化论、生态学和发育生物学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获得从事动物学教学和动物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技能。(三)《动物学》的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以动物的演化系统为线索,要使学生系统掌握各门及主要纲的主要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个体发育的特点;基本掌握门(亚门)、纲(亚纲)及目(昆虫、鱼类、两栖类、鸟类、兽类)的分类,生态及经济地位;了解动物界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各门与纲(脊椎动物各纲)的演化关系以及动物地理分布和生态的基本知识;了解国内外动物学发展的新成就。 (四)《动物学》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

(五)教学建议: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紧紧结合各类微生物结构功能、生命活动及应用等问题加以分析讨论,对抽象理论过程并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辅助进行,加深学生的理解。由于专业需要对于动物形态解剖部分应详细讲解。 (六)考核要求: 采用期中、期末考核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按平时占10%(包括学习态度和平时作业等);期中成绩占20%;期终成绩占70%。试卷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利用试题库对学生进行考试。 二、教学内容 Chapter1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明确动物学的概念 2、掌握动物学的目的与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 教学重点: 动物学的目的与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 教学难点:

浮游动物学重点总结共13页文档

浮游动物学重点 ——静影藤绒 绪论 1.浮游生物的一般特征 ①生物体缺乏发达的游泳器官,活动受水流或风浪支配,营随波逐流式漂浮生活,但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垂直移动的能力 ②除部分水母类外,身体体型小,对它们形态结构的研究,需要借助于解剖镜和显微镜 ③除生活于气水交界和深海的部分种类具色彩外,一般身体趋向于透明无色 ④浮游生物能以各种不同方式适应漂浮生活 2.真光层(euphotic layer):水层中能照到光的部分,通常为水深0米到100-200米范围。 3.浮游生物按个体大小的分类 group Body-size representatives Femtoplankton超超微型0.02-0.2μm 病毒,细菌 Picoplankton超微型0.2-2μm 细菌,金藻 Nanoplankton微型2-20μm 硅藻.甲藻.chrysophyta,绿藻,黄藻 Microplankton小型20μm-1mm 硅藻,蓝藻,原生动物,甲壳动物,轮虫,幼虫 Mesoplankton中型1-5mm 水母,桡足类,cladocera,介形亚纲,毛颚动物,翼足目,异足亚目,被囊动物 Macroplankton大型5-10mm 水母,桡足类,磷虾,hyperiidae,sergestinae,毛颚动物,翼足目,异足亚目,被囊动物 Megaplankton巨型>1cm 水母,甲壳动物,被囊动物 4.按生活史中浮游时期的长短 Holoplankton 永久性浮游生物 Meroplankton 阶段性浮游生物 Tychoplankton 暂时性浮游生物 5.生物海洋学Biological Oceanography 研究海洋生物发生发展、运动变化和海洋水体、基底结构及各种动态过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生物海洋学是一门研究海洋生物种群在时间和空间分布状态,以及各生物群落之间和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学科。不难看出,生物海洋学主要涉及的领域是生物分类学和生态学。但是,由于海洋生物研究人员的兴趣是多方面的,所以,在实际研究中涉及的范围远远超出上面讲的那两个方面。 海洋生物学Marine Biology 研究海洋中生命现象、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海洋生物学主要研究海洋里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生物的分类和分布、发育和生长、生理、生化和遗传,特别是海洋生态。其目的是阐明生命的本质,海洋生物的特点和习性,及其与海洋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海洋中发生的各种生物学现象及其变化规律,进而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服务。 6.赤潮Red tide 定义:海洋中一些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值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引起水体变色或对海洋中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实验动物学考试题总结[1]

1.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特指的是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动物三大特点: 人为遗传限定、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得到控制、应用于科学实验 5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包括哪些内容它有什么意义 实验动物学的核心内容:是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它包括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标准、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标准、设施环境控制标准、饲料营养控制标准。 意义: 在符合标准化的实验动物及其环境条件下,所做的动物实验无论在时间的先后上,还是在世界的不同实验室里,其实验结果应该具有可重复性和可对比性。 8、动物福利: 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 9.针对动物保护主义,科技界的对策是: 1.为动物福利立法,号召“善待动物”。 2.坚持原则、坚持科学、坚持动物实验。 3.进行动物实验伦理审查 提倡动物实验的“3R”原则。Replacement 替代Reduction 减少Refinement 优化10.国际上对动物实验伦理有哪些要求 1.动物居住空间应符合标准,注意日常饲养管理,不使动物陷入饥饿、缺水和患病。 2.尽可能的采用替代法最少地使用和牺牲动物。 3.在必须使用犬、猫和猴时,在实验前应进行训练,尽可能地减少动物的恐惧和不安。 4.实验结束和动物不可能恢复时,应采取安乐死。 5.要爱护动物和对由于试验死亡的动物应持有怜悯和感激之情。 动物实验的“3R原则”: 1替代(Replacement)替代是指用其它实验方法替代用哺乳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2. 减少(Reduction)减少是指某一研究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而又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时,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到实验研究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数量。 3 优化(Refinement)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减轻或避免给动物造成痛苦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遗传控制 1. 请说出实验动物种、品种、品系的概念。 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由自然选择形成。 品种(stock):是种以下的非自然分类单位,由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出来的,具有某些生物学特性,能稳定遗传。

《普通动物学》学习方法

《普通动物学》学习方法 一﹑课堂学习 大学《普通动物学》课堂教学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教材越来越厚,而教学计划所安排的学时却越来越少,针对这种情况,课堂教学方法必需要有所改变。 由于生物学本身的规律,在教材中不少内容不可避免是重复的,如脊椎动物的形态结构部分内容与人体解剖学是重复的;生理机能方面的部分内容与动物生理学是重复的;大学教材中的这些内容,许多与中学生物教学是重复的;不同纲动物身体各系统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不少也是重复的。这些内容又恰恰在《普通动物学》教材中占的篇幅较大。 这些在中学和大学的不同课程以及在同一教材中不同纲的重复内容,系统的结构和生理机能,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较了解的。这一部分内容,要突出重点、特点,对最先讲述的代表动物,可以作较细致的讲解;对以后出现的代表动物,应主要讲述其特点。而常规的结构和生理机能可以不讲或少讲。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要应用比较解剖学和比较生理学的方法。通过比较,不但可以了解不同类群的共同特征,还便于了解它们的不同特征;既知道了一个新类群的特征,又复习了已讲过的类群特征。 在动物学教材中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是动物的分类。这一部分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讲门、纲、目及重要科的鉴别特征,而种的鉴别最好放在实验课中对照实物标本学习,如果在理论课中讲解,不但花时间,而且效果也不好。 只要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思维跟着老师转,主要内容一般是能听懂的,但要将老师讲的全部内容在大脑中记下来,是比较困难的。帮助记忆的主要方法是做好课堂笔记。课堂笔记主要记录老师的板书内容,老师的板书是文字非常简捷的各级标题以及重要的图表和示意图。学生还可以记下一些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内容。所以课堂笔记是重要的学习提纲,它能给学生在课后复习阅读教材时提供重要的线索,便于抓住重点,节约时间。记笔记还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组织思维,避免思想开小差。在笔记中还能记下未搞清楚的问题,留待课后向老师请教或查阅资料。学生通过课堂笔记,可以模仿老师在板书中概括问题的方式,提高在阅读中概括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效果。 对于课堂教学中的板书和做笔记应该有正确的看法,老师讲课时不能只顾在黑板上不停地写,写满了就擦,擦完了又写,学生难以跟上,没有时间思考;学生不能只是埋头做笔记,而对所记的内容不求甚解。老师应该注意板书的质量,学生应该把做笔记当作学习的一种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不断提高记笔记的能力。 做好课堂笔记应注意以下几点:大学老师课堂讲授内容多,板书也多,学生要提高记笔记的速度,记笔记的速度要跟上老师板书的速度。要培养边看边写、边听边思考的课堂学习能力;课堂笔记不同于会议记录,不必记录过多的细节,更不必将老师讲的话都记录下来,要是这样,学生就仅是记录员,没有思考的时间。除了记下老师的板书以外,再记下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或弄不清楚的内容;大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许多是自己补充进来的,特别是对某些问题的新见解、新发现,可以多记;而教材上有的内容可以少记;老师讲授的内容容易为自己接受的可以少记,而较难懂的内容,可适当多记,有助于课后复习时突破难点;部分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记好笔记外,在课后复习中还补充进许多内容,将笔记重新整理抄写,使自己的笔记成为一份很漂亮的听课和读书的综述资料,不但丰富了知识,而且培养和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率;课堂笔记应以老师的板书为主,因为动物学老师在这一专业领域中,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经验丰富,所讲授的许多专业术语、定义和内容可能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学生不可能随意改变。但学生并不见得就一定要机械地照抄板书,他们可适当地对板书加以改变,搞出特色;现在的课堂教学由于信息量大而课时少,在有限的时间里,老师不可能很详细、很连贯的讲解。即使是教学时间够,也不能像对待中、小学生那样进行讲

动物学实验设计(2011-10-27)

实验一四氧嘧啶剂量对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 一、实验原理 化学性糖尿病动物模型诱发方便、来源广,是目前较广泛的模型。化学物质诱导糖尿病动物模型是应用化学物质损伤胰腺β细胞,从而引起动物发生糖尿病。目前常用的药物有链脲菌素和四氧嘧啶,其作用机制是选择性损伤胰腺β细胞,引起部分细胞坏死,导致血胰岛素不同程度下降伴随血糖升高。但是链脲菌素和四氧嘧啶的实验条件很难掌握,直接影响其造模功能。为此,我们进行本研究,探究不同给药剂量及小鼠性别的不同方案以获得最佳实验条件,建立一种经济、稳定的高血糖动物模型。 二、材料与试剂 动物:雄性小鼠,体重18~22g。 仪器与器具:血糖测定仪、天平、注射器及针头、鼠笼。 试剂:临用前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10mg/ml)的四氧嘧啶(ALX),四氧嘧啶分子量:142.07。 三、实验方法 1、将实验小鼠分组编号 将60只小鼠随机分成6组,其中第一组为对照组,后面五组为实验组,每组雌雄各半,并对其做好标记。 2、不同剂量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模型建立 给60只小鼠禁食24h(不禁水),腹腔分别注射四氧嘧啶160,180,200,220和240mg/kg(注射时应在30s内注射完成,注射越快越好),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72h后用快速血糖仪测血糖(测前禁食12h)。饮食上给予低蛋白和高动物脂肪食物能增加糖尿病的发生率。注意:大剂量四氧嘧啶可致大部分β细胞破坏,使犬、猫产生永久性糖尿病。 3、小鼠高脂血症模型的建立及检测:测前禁食4h ,72 h后测空腹血糖血糖 > 16.8mmol/L(300mg/dl)~10.00mmol/L(180 mg/dl)的小鼠为成功模型。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动物学复习总结(全部)

绪论实验动物科学 1、实验动物科学包含的内容 分为两个领域1、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 2、比较医学(动物实验) 包括1个研究(通过人工培育或人工改造等研究)3个控制(对动物携带的微生物及其遗传、营养、环境等因素实行控制;使实现动物的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为科学研究、教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的生产及其质量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提供专用的标准化实验动物。) 内容包括:1、实验动物遗传育种学2、实验动物医学3、比较医学4、实验动物环境生态学5、动物实验技术 2、实验用动物的分类 ①经济动物②野生动物③观赏动物④实验动物 3、实验动物的定义 指经过人工培育和改造,对其携带的微生物、遗传及营养、环境因子实行控制,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为满足科学研究,教学,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及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需要而驯养,繁殖,育成的动物。 4、我国第一部实验动物法规,1988年《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卫生部2项法规《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医学实验动物标准》 第二章遗传学质量控制 1.实验动物的遗传学分类 ①原生动物门②海绵动物门③腔肠动物门④扁形动物门⑤线性动物门⑥环节动物门⑦软体动物门⑧节肢动物门⑨ 棘皮动物门⑩原索动物门 11 脊椎动物门 2.近交系动物 (1)近交系动物的定义(3点) 经连续20代以上的全同胞兄妹或亲子交配培育而成,同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20代或以后的一对共同祖先的遗传群体,近交系数达98.6%,该品系称为近交系。 (2)近交系动物的命名 一般以大写英文字母命名,亦可以用大写英文字母加阿拉伯数字命名,阿拉伯数字与英文字母等高,符号应尽量简短。C3H BALB/c (3)近交系动物的遗传学特性 ①基因纯和性②同基因性③表现型的均一性④遗传稳定性⑤个体性⑥分布广泛性 ⑦背景资料和数据比较完整⑧可分辨性 (4)近亲交配的弊端 意义:①实验动物获得遗传均一性的典型方法。②使用较少的近交系动物,即可达到统计学要求的精密度③同一近交系的全部动物,在遗传上相同,从而减少了表现型的变异④在个体之间能相互接受皮肤和肿瘤移植弊端:①在固定基因时,有害的隐性基因也会纯合,出现不利的性状而造成育种失败②近交还可能导致多基因之间丧失平衡,从而使高度纯化的动物对不良环境的调节适应能力降低③近交使动物失去为保持足够生物适合度所必需的最低水平的基因杂合性,从而影响动物生长率,寿命,对疾病的感受性,生活力,体力及繁殖能力。 (5)近交系数Fn=1-(1-△F)n n:d代数△F 每一代近交系数的上升率,连续合同胞的兄弟妹交配,每代△F=19% (举例:近交系数F20=1-(1-0.19)20=0.986 3.封闭群动物 1.封闭群动物的定义 以非近交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 2.封闭群动物的命名 封闭群由2~4个大写英文字母命名,种群名称前标明保持者的英文缩写名称,第一个字母须大写,后面的字母小写,一般不超过4个字母。保持者与种群名字之间用冒号分开。 Ssmu:KM 3.封闭群动物的遗传学特性 ①基因库大,杂合率高②群体基因频率基本保持稳定③在封闭群体内,个体间差异程度主要取决于其祖代起源

生物基础知识

1.诱变育种的意义:提高变异的频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特点:没有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3.细胞分裂间期最主要变化: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主要特点是: ( -氨基酸)都至少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氨基酸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碳原子上。 5.核酸的主要功能: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性,变异性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重要意义。 6.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 7.选择透过性膜主要特点是: 水分子可自由通过,被选择吸收的小分子、离子可以通过,而其他小分子、离子、大分子却不能通过。 8.线粒体功能: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9.叶绿体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10.细胞核的主要功能: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是细胞遗传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新陈代谢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 11.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使亲代和子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12.ATP的功能: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13.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14.能产生ATP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结构))能产生水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能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14.确切地说,光合作用产物是:有机物(一般是葡萄糖,也可以是氨基酸等物质)和氧 15.渗透作用必备的条件是: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要有浓度差。16.矿质元素是指:除C、H、O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17.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