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卷第二册4.2.7核岛厂房通风空调系统(A)

第四卷第二册4.2.7核岛厂房通风空调系统(A)

第四卷第二册4.2.7核岛厂房通风空调系统(A)
第四卷第二册4.2.7核岛厂房通风空调系统(A)

4.2.7 核岛厂房通风空调系统

4.2.7.1 概述

核岛厂房通风空调系统包括反应堆厂房、核燃料厂房、核辅助厂房、电气厂房、连接厂房的通风空调系统,其由主控制室空调系统、电气厂房排烟系统、电缆层通风系统、电气厂房主通风系统、上充泵房应急通风系统、辅助给水泵房通风系统、设备冷却水房间通风系统、安全注入泵和安全壳喷淋泵电机房通风系统、核燃料厂房通风系统、安全壳内大气监测系统、安全壳换气通风系统、反应堆堆坑通风系统、安全壳内空气净化系统、安全壳连续通风系统、控制棒驱动机构通风系统、安全壳环廊房间通风系统、核辅助厂房通风系统、废物辅助厂房通风系统、热洗衣房通风系统、重要厂用水泵站通风系统、更衣室通风系统共21个系统组成。

上述各个通风系统设计的共同目的:

-提供人员进入及工作的适宜环境;

-为设备的正常运行创造安全的环境条件;

-控制和限制污染空气或气体的排放。

为达到以上目的所采用的主要手段:通过对室内空气温度、压力、湿度、洁净度、放射性以及换气频率等参数的调节、控制来达到所要求的环境条件。

4.2.7.2 设计准则

核岛厂房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应考虑系统最不利的运行工况。 设计采用的室外气象参数为:

环境气温:

夏季: +35.1℃ (干球温度) ,+28.3℃ (湿球温度)

冬季: + 2.9℃ (干球温度) ,+1.3℃ (湿球温度)

极端气温:-5.2℃;40.6℃ (干球温度)

环境最大相对湿度:100%

设计应考虑室外风速、降雨量、台风及含盐空气腐蚀等的影响;

核岛厂房室内设计参数:

--轻体力劳动(如控制室、办公、实验室、计算机辅助系统等),

且没有特殊电子设备的区域:

18~25℃;35~65%RH

--中等体力劳动(如车间、维护设备)的区域:

10~30℃;35~65%RH

--难以到达,且没有敏感电子设备的区域:

5.0~50℃;~100%RH

--很少进行检查和维修作业的区域,且没有敏感电子设备:10~40℃;~70%RH

--经常进行检查和维修作业的区域,且没有敏感电子设备:10~35℃;~70%RH

--有电子设备的区域:

18~30℃;~65%RH

--有特殊要求区域的设计参数按工艺专业要求设计

--反应堆厂房运行大厅

正常运行15~40℃;~100%RH

换料期间15~35℃;~100%RH

--反应堆厂房其它区域

正常运行5~55℃;~100%RH

换料期间5~40℃;~100%RH

有放射性(或可能有放射性)区域的通风空调系统应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在正常运行期间,维持该区域气压相对于邻近区域或大气为负压,以尽量限制未受控的放射性污染释放到环境中。

--排风应经过滤处理,以降低受控放射性污染排放到环境的水平。

--在有潜在污染的排风系统上设置监测设备,出现放射性污染时向控制室发出报警信号。

--采用内部净化或送入新风混合稀释的措施,以维持该区域最大允许浓度在合理可行尽量低的限度内。

--在有放射性泄漏区域的通风系统上采用可隔离的措施。

--通风空调系统应使气流不可能从有高潜在放射性污染的区域直接流向低放射性污染的区域。

冷冻水供/回水温度:

电气厂房8/14℃

其它核岛厂房10/15℃

设备冷却水供水温度:15~35℃

4.2.7.3 安全壳内大气监测系统

(1) 系统功能

-小风量清洗回路

在反应堆正常运行时,降低安全壳内放射性惰性气体和氚引起的放射性浓度以便人员进入。保持安全壳内与外部最大潜在过压不超过0.006MPa。在事故或放射性浓度异常时该子系统停运并关闭安全壳隔离阀。

-取样、混合和氢复合

该子系统设计为避免氢和氧形成易爆混合物而带来可能危及安全壳完整性的任何危害。在LOCA事故后,该子系统用来取样测定氢气浓度和使安全壳空气混合,以及进行氢复合处理。该子系统是安全相关系统。

电站如果设置可燃气体控制系统,则该子系统可能取消。

-安全壳试验子系统

该子系统利用压缩空气生产系统的空气压缩机向安全壳充气作整体密封性检查。

-保健物理监测子系统

该子系统用于连续测量安全壳内大气中气溶胶、碘及惰性气体的放射性浓度,为启动或停运安全壳小风量清洗所必需的信号,必要时发出在辐射防护可接受条件下允许人员进入安全壳的信息。

-安全壳大气物理监测子系统

该子系统用于连续监测安全壳内的压力和温度,其中压力测量信号用于反应堆保护系统和事故后监测系统。该子系统是安全相关系统。

-事故后安全壳降压过滤子系统

该子系统通过用来限制严重事故后安全壳内压力和释放到大气中的气体的放射性浓度,缓解严重事故对公众造成的危害。

(2) 设计准则

系统设计遵照适用于三环路压水堆核电站的RCC-P《9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厂系统设计和建造规则》。系统被设计为按如下所述工作:

-正常运行时,当安全壳内放射性浓度大于规定值时,安全壳小风量清洗回路启动对安全壳进行扫气,并保持安全壳内60Pa的负压。本系统在反应堆冷停堆时不使用,由安全壳换气通风系统进行处理。

-在LOCA事故后,取样、混合和氢复合子系统利用氢混合管线和移动式氢取样装置对安全壳内大气进行取样、混合,并在必要时利用移动式催化氢复合装置消氢,使氢气浓度不超过爆炸限度4%(体积比) 。

-保健物理监测子系统被设计成能连续工作并被连接到KRT 系统的辐射测量设备。

-安全壳内大气物理监测子系统被设计成能连续工作,其测量设备被连接到反应堆保护系统和事故后监测系统

-安全壳试验子系统被设计成仅在机组停运时工作。空气经升压管线输入,然后用可移动设备连接至电站压缩空气生产系统。试验后空气通过排气管线及可移动设备连接至环廊房间通风系统排出。第三条管线与试验仪表相连。

-事故后安全壳降压过滤系统被设计用来在严重事故后防止安全壳超压损坏和限制安全壳释放到大气中的气体的放射性浓度。

(3) 系统描述

-安全壳小风量清洗回路为直流全新风系统。送风来自燃料厂房通风系统新风管,经安全壳下部的二根管道送入安全壳。排风自反应堆厂房穹顶下设二根排气管从安全壳引出。设二台100%容量的排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空气经排风净化装置处理后经燃料厂房通风系统排风管引至电厂烟囱排入大气中。排风净化装置内设有一组电加热器,预过滤器,高效过滤器和碘吸附器。

-取样、混氢和氢复合。一台系统风机使安全壳内空气从穹顶到底部作循环流动以达到混氢目的。可移动取样装置用以从系统中抽取气体样品。为降低安全壳内氢气浓度,从反应堆抽出的气体经过一台可移动氢复合器进行氢复合后重新注入安全壳以免放射性气体释

放到外部环境。

-安全壳试验子系统。升压回路有一根穿过安全壳的管道,这根管道配有一只隔离阀和一只逆止阀并被连至公用压缩空气分配系统。排气回路由一根把安全壳内空气排至外部的管线组成,排气经隔离阀和两只并联的调节阀后排至环廊房间通风系统。由调节阀、安全阀、试验压力计和隔离阀组成的可移动升压与卸压设备为两个反应堆厂房共用。

-保健物理监测系统。系统管线分别连接至电厂辐射监测系统,系统管线的两个安全壳贯穿件分别配备两只气动隔离阀,系统管线配备两只压力计和两只压力开关。

-安全壳内大气物理监测系统。001MT-004MT用于测量安全壳内温度变化;502MP和503MP用于测量正常运行时安全壳内绝对压力;501MP用于测量外部环境大气压力;101MP-104MP测量LOCA 事故后的安全壳内绝对压力且能发出功能指令;001MT与002MT能承受LOCA事故后的温度和压力工况。

-事故后安全壳降压过滤。安全壳内予预过滤器(U5) 将安全壳气体预过滤并除热后送至沙堆过滤器,过滤器旁路管线用于在过滤器堵塞时给安全壳卸压。安全壳外沙堆过滤器对来自安全壳内预予过滤器(U5) 的气体进行过滤并排至外部环境。

(4) 主要设备及其参数

(5) 系统运行

-安全壳小风量清洗回路设二台100%容量的排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正常运行期间,该回路间断运行,以降低安全壳内部压力或在人员进入安全壳前降低壳内惰性气体和氚的放射性。

-LOCA事故工况下系统安全壳隔离阀关闭。LOCA事故后为了防止安全壳内局部氢气集聚,混氢回路启动,并且不断取样分析氢气浓度的变化,在浓度达到爆燃限度前,氢复合回路投入运行。

-在反应堆初次启动前和以后的定期试验时使用安全壳试验子系统对反应堆进行密封试验。在反应堆停运后方可对反应堆进行密封试验。

-保健物理监测子系统在反应堆正常功率时投入运行。

-安全壳内大气物理监测子系统对安全壳内部压力和温度进行连续测量。

-正常运行时,核辅助厂房通风系统的沙堆过滤器预热系统连续运行以提供沙堆过滤器所需的湿度条件。严重事故工况下,为防止安全壳超压损坏,按照U5规程,安全壳降压过滤系统投入运行对安全壳进行卸压。

(6) 安全功能

—本系统是部分与安全相关的系统

—在断电时,混氢与消氢回路和小风量清冼回路的能动设备由应急柴油机供电。

—本系统主要设备和部件设计抗SSE地震

—本系统按单一故障准则要求设计。在反应堆正常运行时,冗余风机可互为备用。

—本系统在安全壳内与安全相关的部分设计成抗LOCA事故

工况。

—当安全壳内空气放射性水平高出允许值时,本系统停止运行,关闭安全壳隔离阀,同时启动安全壳内空气净化系统。

4.2.7.4 反应堆堆坑通风系统

(1) 系统功能

反应堆堆坑通风系统主要功能是对如下部位进行冷却降温:

-反应堆压力容器保温层的外表面

-堆坑混凝土

-堆外电离室

-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撑环

-围绕主管道的混凝土孔道

(2) 设计准则

堆坑通风系统在反应堆正常运行及热停堆时运行。本系统风机设计为4?50%,由两个不同电气系列按2?2方式供电,应急柴油发电机作为后备电源。

在反应堆额定功率时,本系统保持以下温度:

(3) 系统描述

本系统设置四台50%容量的通风机组,包括冷却盘管、离心通风机、调节阀和止回阀。部分冷风通过一条送风管从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承环的三个开孔送入,并通过另外三个开孔排出;其余风量送至反应堆堆坑底部。冷却空气送入反应堆冷却剂管段、地堆坑内的容器支承、地坑内的离子室、地堆坑内的反应堆空腔密封环下的小室。

(4) 主要设备及其参数

(5) 系统运行

反应堆正常运行和热停堆时,二台通风机连续运行,冷却盘管连续提供冷水。反应堆冷停堆时,本系统一般不启动,在安全壳温度高时,可全部或部分启动本系统对安全壳内空气进行冷却。四台通风机中二台运行,二台备用。

(6) 安全功能

—本系统是非安全相关系统。

—在断电时,为维持堆坑内一定的温度,本系统通风机由柴油发电机组供电;

—系统设计,除EVC001BA之外,不考虑抗SSE地震;

—本系统在功能全部失效时,要求停堆;

—系统设计不考虑冷却剂失水事故,但在失水事故后局部系统管道可用来将反应堆冷却剂排出反应堆堆坑,即参与失水事故后反应堆堆坑的卸压排放。

4.2.7.5 安全壳内空气净化系统

(1) 系统功能

本系统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安全壳内空气中放射性碘及其悬浮物的浓度,在人进入安全壳之前,使空气中放射性浓度达到允许水平。

(2) 设计准则

在安全壳内反应堆冷却剂泄漏量:6.6 kg/h

反应堆冷却剂最大比活度I131当量为3.7 104Bq/g

(3) 系统描述

从安全壳连续通风系统在反应堆厂房内的送风总管吸取一部分空气,经该系统加热、过滤、除碘处理后排到安全壳环廊。净化系统包括二台50%容量的电加热器及二套50%容量的过滤机组(其中设有高效过滤器和碘吸附器),并联二台100%容量的通风机。

(4) 主要设备及其参数

(5) 系统运行

本系统一台通风机和二套过滤器组同时运行。当安全壳内空气中放射性碘浓度超过预定限值时,由控制室启动风机。当放射性浓度下降到适宜人进入安全壳水平时,通风机停止运行。

(6) 安全功能

—本系统是非安全相关系统,它主要是维持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

—在断电时,本系统不由柴油发电机组供电。

—本系统设计不考虑抗SSE地震;

—当一台通风机故障时,启动备用通风机;当二台通风机同时故障时,本系统停运;

—本系统设计不考虑LOCA事故工况;

—在安全壳内燃料组件发生事故时,用本系统降低安全壳内空气的放射性浓度。

4.2.7.6 控制棒驱动机构通风系统

(1) 系统功能

本系统的作用是为了保持一个允许的运行温度,以确保控制棒驱动机构供电线圈和控制棒位置传感器的正常运行。

(2) 设计准则

在反应堆运行时,本系统用来冷却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当驱动机构的排气出口管处空气温度超过允许最高限值80℃、并将因此使反应堆有热停堆危险时,发出警报信号通知控制室的操纵员。

(3) 系统描述

本系统设有四台50%容量的通风机(A、B系列各两台) ,四台50%容量的冷却盘管,由设备冷却水系统提供冷却水。空气从安全壳大厅引入,穿过控制棒驱动机构,经冷却后再由通风机排入安全壳大厅内进行循环。

(4) 主要设备及其参数

(5) 系统运行

在反应堆正常运行或热停堆时,由二台通风机和二台冷却盘管连续运行,二台备用。当控制室里得到发出的低流量信号或控制棒排气管气流温度高信号时,启动一台备用机组。

(6) 安全功能

—本系统是非安全相关系统

—在断电时,本系统由柴油发电机组供电。

—本系统除靠近控制棒驱动机构的风管外,其它风管设计不考虑抗SSE地震。

—本系统设计不考虑LOCA事故工况。

4.2.7.7 安全壳连续通风系统

(1) 系统功能

本系统主要功能是为了某些设备运行和工作人员的进入,保持反应堆厂房内的温度条件。

(2) 设计准则

在反应堆运行时,本系统排除反应堆厂房的设备散热(反应堆堆坑和控制棒驱动机构除外) ,保持设备运转所需要的一定温度。同时保持工作人员接近放射性区域时所需要的适宜环境温度。

本系统保持安全壳内最高温度为50℃,最低温度为15℃,操作平台最高温度40℃

(3) 系统描述

本系统是一个再循环系统,设三台50%容量风机机组并联在管道上。每个机组从厂房上部吸气,经设在厂房底部的预过滤器及冷却装置后通过风机送入公用集流管,由支管将冷却了的空气分配到安全壳里各个房间。本系统也包括安全壳穹顶的空气混合系统,用它来防止那里的惰性气体和热空气聚积。

(4) 主要设备及其参数

(5) 系统运行

本系统在反应堆正常运行、热停堆时都要保持连续运行。由控制室启动,三台风机中的二台经常运行,第三台保持备用状态。冷停堆时,安全壳连续通风系统可与安全壳换气通风系统同时运行以加快反应堆厂房降低温度。

(6) 安全功能

—本系统是非安全相关系统,本系统不运行时,反应堆能正常停堆。

—在断电时,本系统由柴油发电机组供电;

—除穹顶顶部风管外,本系统设计上不考虑承受SSE地震;

—当通风系统风机容量减至50%时,反应堆仍继续运行。当反应堆大厅的温度大于50℃时,反应堆应停止工作。

—本系统设计不考虑LOCA事故或回路管道破裂工况。

4.2.7.8 安全壳换气通风系统

(1) 系统功能

本系统在反应堆停堆后启动,以达到降低裂变产物浓度的目的,使工作人员能安全地进入安全壳,同时为反应堆厂房的工作人员和检修人员提供合适的环境温度条件。

(2) 设计准则

本系统只在反应堆停堆时使用。在人员进入安全壳时,要求室内最高温度为35?C,最低温度为15?C。风量设计是考虑排除该运行方式时的持续散热,即照明、余热排除泵、热交换器、堆坑等的散热,最低换气次数为每小时一次换气。

(3) 系统描述

本系统由送风和排风系统组成。送风系统与核辅助厂房通风系统通风机和过滤器装置相连接,排风系统与核辅助厂房排风管网相连接。送风系统从核辅助厂房通风系统引进新风,进入安全壳内的通风公用集流管中,再分配到各房间。排风系统将安全壳内空气排至核辅助厂房排风过滤系统。专设一台风机保持核岛排气和疏水系统含氧废气排气箱处于负压状态。在管道穿过安全壳的内外侧装设密封隔离

阀。

(5) 系统运行

反应堆冷停堆后,安全壳换气通风系统正常投入运行。如果发现安全壳空气中有放射性碘,则系统排风经核辅助厂房通风系统的碘吸附器组处理后排放。

(6) 安全功能

—本系统是非安全相关系统,但是穿过安全壳的隔离阀是与安全相关的。

—在断电时,本系统不运行。但隔离阀由应急电源供电。

—除隔离阀外,本系统设计不考虑抗SSE地震。

—本系统设备全部失效时,不影响反应堆运行。

—安全壳隔离阀设计抗LOCA事故或回路管道破裂工况。

—当安全壳内发生燃料组件事故时,控制室发出放射性信号,隔离阀关闭。

4.2.7.9 主控室空调系统

(1) 系统功能

主控室空调系统为主控室及相关电气设备间、计算机房运行控制设备、主控室运行工作人员提供符合规定的室内环境。

(2) 设计准则

本系统设计遵守核岛厂房通风空调系统设计准则,并要求确保最低新风流量,维持室内正压,在事故情况下净化新风或实行闭路循环。

(3) 系统描述

本系统由通风空调主系统和新风净化子系统两部分组成。

通风空调主系统设新风管路,新风经初效过滤器过滤,与循环风混合后再次进行初效过滤、冷却、加热或加湿处理,由两台2x100%容量送风机通过送风管分配到各个房间。两台送风机并联安装,互为连锁备用。

新风净化子系统由初效过滤器、高效粒子(HEPA) 过滤器、碘吸附器、加热器和两台2x100%容量并联风机组成。

(4) 主要设备及其参数

(5) 系统运行

正常情况下,通风空调主系统运行,两台送风机一台运行,一台备用。当运行风机发生故障时,备用风机自动启动投入运行。另外,也可根据需要作正常运行的手动切换。

受到飓风、台风或龙卷风袭击时,正常新风管路关闭,系统实行闭路循环。

正常运行时,新风净化子系统关闭。碘吸附器的电加热器保持

通电,以确保碘过滤器40%RH的相对湿度。

当外部环境受到污染时,新风净化子系统接受电站辐射监测系统的指令而自动启动运行,新风经过滤净化处理后与主系统回风混合送入室内,正常新风管路关闭。

(6) 安全功能

本系统不直接与核安全相关,但必须保证运行人员的安全健康条件及与核安全相关设备所需要的温、湿度条件。

新风净化子系统要求在发生安全停堆地震时能立即启动运行。

为安全运行起见,通风空调主系统和新风净化子系统风机均设100%备用并分两个系列由不同的电源系列供电。

4.2.7.10 电气厂房电缆层通风系统

(1) 系统功能

本系统为电缆层的电缆及相关设备、反应堆保护系统设备及为人员的进入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条件。

(2) 设计准则

电缆层室内环境温度:3.0℃~40℃

蓄电池室内环境温度:10℃~40℃

(3) 系统描述

本系统为全新风系统。

对电缆层通风子系统,分A、B两个系列,每系列2×50%容量,设有两台并联送风机,两台并联排风机,新风过滤及电加热装置。

对主蓄电池室通风子系统,分A、B两个系列,每系列设有

1×100%容量送风机和排风机各一台,新风过滤及电加热装置,两系列之间设有连通阀。

(4) 主要设备及其参数

(5) 系统运行

正常运行时:

电缆层通风子系统连续运行。当排风温度低于25℃时,各系列的半数送、排风机自动停运;当排风温度高于30℃时又自动启动。如两并联风机有一台故障,该系列由单机作50%降风量运行。

主蓄电池室通风子系统连续运行。两系列连通阀处于关闭状态。当有一系列的排风机故障时,可手动打开此连通阀,两系列由一台排风机进行降风量运行;冬天,电加热器由人工手动送电加热新风至规定的温度。当排风机全部故障时,送风机必须关闭。

当外界受到污染时,本系统停止运行。

(6) 安全功能

本系统不是安全相关系统,但部分房间内安装的风管按安全停堆地震条件设计。本系统A、B系列由不同系列电源供电,并由应急柴油发电机提供应急电源。

4.2.7.11 电气厂房排烟系统

(1) 系统功能

本系统确保电气厂房中安装有电气设备的主要房间在火灾发生时的排烟需要。

(2) 设计准则

-只有高发热电气设备的房间设置排烟风阀。

-正常运行时排烟系统停运,所有排烟风阀关闭。

-报警盘上可视报警能指示发生火灾的相关楼层,报警盘能指示真实的火灾地点并安装在排烟风阀控制箱附近。

(3) 系统描述

本系统主要由保温风管、排烟风阀、排烟风机等组成。

本系统分A、B两个系列,A、B两列间设有连通风阀,当其中任何一台风机故障时,可手动打开连通风阀以使用另一台风机进行排烟。

通过火灾探测系统报警装置确认火灾位置,当火灾区域已由相关通风系统防火阀隔离,且火灾区域排烟风阀打开后,由主控室启动排烟风机进行排烟。

(4) 主要设备及其参数

(5) 系统运行

正常运行时,该系统停运,排烟风阀关闭。

电气厂房火灾时,通过火灾探测系统确认火灾地点后,通过相关通风系统防火阀隔离火灾区域,如有必要可停运电气厂房内的相关通风系统。打开相关排烟风阀后启动排烟风机(A列或B 列) 。

(6) 安全功能

本系统无直接安全功能,部分房间内安装的风管按安全停堆地震条件设计。在失去厂内电源时,本系统由应急柴油发电机提供电源。

4.2.7.12 电气厂房主通风系统

(1) 系统功能

本系统确保室内环境条件维持在设备运行和人员维护检修所要求的限值内,包括四个独立的分系统,分别为中低压配电盘和继电器室A系列、中低压配电盘和继电器室B系列、出入口通道和冷区、冷冻机房提供通风。

(2) 设计准则

A列中低压配电盘室、直流配电盘室、出入口通道等环境温度:10℃~35℃

B列中低压配电盘室、继电器室、报警柜、冷冻机房环境温度:10℃~40℃

冷更衣室环境温度:18℃~25℃

(3) 系统描述

本系统由下列四个分系统组成:

-中低压配电盘室及继电器室A系列通风分系统;

-中低压配电盘室及继电器室B系列通风分系统;

-出入口通道和冷区通风分系统;

-冷冻机房通风分系统。

(4) 主要设备及其参数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卫生部

3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 卫生部, 2006 年) 1 总则 为配合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 的实施, 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在 公共场所的传播,保证输送空气的卫生质量,制定本规范。 2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以下简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的卫生要求 和检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场所使用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其它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可参照执 行。 3 术语与定义 3.1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 去除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颗粒物、气态污染物和微生物的装置。 3.2 净化效率 净化装置入口、出口空气污染物浓度之差与入口空气污染物浓 度比值的百分数。 3.3 可吸入颗粒物( PM10) 能够进入人体喉部以下呼吸道的颗粒物。 3.4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TVOC ) 空气污染物苯、二甲苯、苯乙烯等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量。 4 卫生指标 4.1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却水和冷凝水中不得检出嗜肺军团菌。 4.2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应符合表 1 的要求。 表 1 新风量卫生要求 场所 新风量 (m /h. 人) 3~5 星级 ≥30 饭店、宾馆 1~2 星级 ≥20

4.5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 4.5.1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原则上本身不得释放有毒 有害物质,其卫生安全性应符合表 4 的要求。 表 4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卫生安全性要 求 非星级 饭馆(餐厅) 影剧院、音乐厅、录像厅(室) 游艺厅、舞厅 酒吧、茶座、咖啡厅 体育馆 商场(店)、书店 旅客列车车厢、轮船客舱 飞机客舱 4.3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应符合表 表 2 ≥20 ≥20 ≥20 ≥30 ≥10 ≥20 ≥20 ≥20 ≥25 2 的要求。 送风卫生要求 项 目 要 求 PM10 ≤0.08 mg/m 3 细菌总数 真菌总数 ≤500 cfu/m ≤500 cfu/m 3 3 - 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微生物 4.4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应符合表 不得检出 3 的要求。 表 3 风管内表面卫生要求 项 目 要 积尘量 致病微生物 ≤20 g/m 不得检出 求 2 细菌总数 真菌总数 ≤100 cfu/cm ≤100 cfu/cm 2 2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卫生部,2006年) 1 总则 为配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以下简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工作的专业技术水平,保证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达到相应的卫生要求,制定本规范。 2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各主要构成部分清洗方法、清洗过程以及专业清洗机构、专用清洗设备的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专业清洗工作,其它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可参照执行。 3 术语与定义 3.1 空气处理机组 输送、净化和调节空气状态(冷、热、湿)的设备及组件。 3.2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 采用某些技术或方法清除空调风管、风口、空气处理机组及其它部件内与输送空气相接触表面积聚的污染物、空调冷却水塔内积聚的污染物,以及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消毒处理。 3.3 专用清洗设备 用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的机械设备、工具、器械和风管内污染物采样设备等的总称。 3.4 机械清洗 使用专用清洗设备进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 3.5 专业清洗机构 从事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的专业技术服务单位。 4 技术要求 4.1 清洗方法的要求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应采用机械清洗方法。 4.2 清洗过程的要求 4.2.1工作范围 风管清洗范围包括:送风管、回风管和新风管。 部件清洗范围包括:空气处理机组的内表面、冷凝水盘、加湿和除湿器、盘管组件、风机、过滤器及室内送回风口等。 空调冷却水塔。 4.2.2 现场检查与准备 专业清洗机构应查阅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有关技术资料,对需要清洗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现场勘察和检查,确定适宜的清洁工具、设备和工作流程。并根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情况和本规范的技术要求,制定详细的清洗工作计划和清洗操作规程。 4.2.3风管清洗 采用专用机械清洗设备将风管内的可视污染物有效地输送到捕集装置中,严禁操作人员进入风管内进行人工清洗。风管的清洗工作应分段、分区域进行,在风管清洗工作段与非工作段之间、进行清洗的风管与相连通的室内区域之间应采取有效隔离空气措施。4.2.4 部件清洗 采用专用工具、器械对部件进行清洗,清洗后的部件均应满足有关标准的要求。部件可直接进行清洗或拆卸后进行清洗,清洗后的部件应恢复到原来所在位置,可调节部件还应恢复到原来的调节位置。 4.2.5 冷却塔清洗消毒 定期清洗应当首先将冷却水排空,然后对冷却塔内壁进行彻底清洗,做到表面无污物。当冷却水中检出致病微生物时,应首先采用高温或化学方法对冷却水和塔壁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将塔内的水排空,并对冷却塔内壁进行彻底清洗。 4.2.6清洗作业过程中的污染物控制 清洗过程中应采取风管内部保持负压、作业区隔离、覆盖、清除的污物妥善收集等有效控制措施,防止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内的污染物散布到非清洗工作区域。 4.2.7 作业出入口 清洗机构可通过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不同部位的作业出入口进出人力和机械,进行相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_394-2012

WS394-2012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由卫生部于2012年9月19日卫通〔2012〕16号发布,自2013年4月1日起实施。卫生部于2006年发布的《公 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自2013年4月1日起废止。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卫生部环境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孝元、金银龙、刘凡、王俊起、戴自祝、张秀珍、于淑苑、孙波、金鑫、王艳、朱文玲、韩旭。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以下简称集中空调系统)的设计、质量、检验和管理等卫生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共场所使用的集中空调系统,其他场所集中空调系统可参照执行。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新风量airchangeflow 3 单位时间内由集中空调系统进入室内的室外空气的量,单位为m/(h·人)。2.2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particlematter 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μm,能够进入人体喉部以下呼 吸道的颗粒状物质,简称PM10。 2.3风管表面积尘量ductsurfacedust 集中空调风管内表面单位面积灰尘的量,单位为g/m 2。 3设计卫生要求 3.1集中空调系统新风量的设计应符合表1的要求。 3.2表1新风量要求

2.4集中空调系统送风温度的设计宜使公共浴室的更衣室、休息室冬季室内温度 2.5达到25℃,其他公共场所在16℃~20℃之间;夏季室内温度在26℃~28℃之 间。 2.6集中空调系统送风湿度的设计宜使游泳场(馆)相对湿度不大于80%,其他 2.7公共场所相对温度在40%~65%之间。 2.8集中空调系统送风风速的设计宜使宾馆、旅店、招待所、咖啡馆、酒吧、茶 2.9座、理发店、美容店及公共浴室的更衣室、休息室风速不大于0.3m/s。其他公共场所风速不大于0.5m/s。 2.10对有睡眠、休憩需求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系统运行所产生的噪声对场所室 内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得高于设备设施关闭状态时室内环境噪声值5dB(A计权)。 2.11集中空调系统应具备下列设施: a)应急关闭回风和新风的装置; b)控制空调系统分区域运行的装置; c)供风管系统清洗、消毒用的可开闭窗口,或便于拆卸的不小于300mm×250 mm的风口。 2.12集中空调系统宜设置去除送风中微生物、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的空气净化消 毒装置。 2.13集中空调系统的新风应直接取自室外,不应从机房、楼道及天棚吊顶等处间 接吸取新风。 2.14集中空调系统的新风口应设置防护网和初效过滤器,并符合以下要求: a)设置在室外空气清洁的地点,远离开放式冷却塔和其他污染源; b)低于排风口; c)进风口的下缘距室外地坪不宜小于2m,当设在绿化地带时,不宜小于1m; d)进排风不应短路。 2.15集中空调系统的送风口和回风口应设置防虫媒装置,设备冷凝水管道应设 置水封。 2.16集中空调系统加湿方式宜选用蒸汽加湿,选用自来水喷雾或冷水蒸发的加 湿方式应有控制军团菌繁殖措施, 3.312集中空调系统开放式冷却塔应符合下列要求: a)开放式冷却塔的设置应远离人员聚集区域、建筑物新风取风口或自然通风口, 不应设置在新风口的上风向,宜设置冷却水系统持续消毒装置; b)开放式冷却塔应设置有效的除雾器和加注消毒剂的入口; c)开放式冷却塔水池内侧应平滑,排水口应设在塔池的底部。 3.13集中空调系统风管内表面应当光滑,易于清理。制作风管的材料不得释放 有毒有害物质,宜使用耐腐蚀的金属材料;采用非金属材料制作风管时,必须保 证风管的坚固及严密性,具有承受机械清洗设备工作冲击的强度。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2006卫生部

1 总则 为配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的实施,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在公共场所的传播,保证输送空气的卫生质量,制定本规范。 2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以下简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要求和检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场所使用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其它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可参照执行。 3 术语与定义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 去除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颗粒物、气态污染物和微生物的装置。 净化效率 净化装置入口、出口空气污染物浓度之差与入口空气污染物浓度比值的百分数。 可吸入颗粒物(PM10) 能够进入人体喉部以下呼吸道的颗粒物。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 空气污染物苯、二甲苯、苯乙烯等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量。 4 卫生指标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却水和冷凝水中不得检出嗜肺军团菌。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新风量卫生要求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 送风卫生要求 -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微生物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 风管内表面卫生要求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 4.5.1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原则上本身不得释放有毒有害物质,其卫生安全性应符合表4的要求。

表4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卫生安全性要求 ≤5 w/cm2 4.5.2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性能应符合表5的要求。 表5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性能的卫生要求 5 卫生检验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却水、冷凝水、送风及风管采用抽样法检验,抽样数量根据系统设置、运行或风管清洗情况确定。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却水、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的检验方法见附录A。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的检测方法见附录B。 空调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检测方法见附录C。 空调送风中微生物的检验方法见附录D。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卫生安全性检验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1 总则 为配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的实施,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在公共场所的传播,保证输送空气的卫生质量,制定本规范。 2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以下简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要求和检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场所使用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其它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可参照执行。 3 术语与定义 3.1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 去除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颗粒物、气态污染物和微生物的装置。 3.2 净化效率 净化装置入口、出口空气污染物浓度之差与入口空气污染物浓度比值的百分数。 3.3可吸入颗粒物(PM10) 能够进入人体喉部以下呼吸道的颗粒物。 3.4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 空气污染物苯、二甲苯、苯乙烯等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量。 4 卫生指标 4.1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却水和冷凝水中不得检出嗜肺军团菌。 4.2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新风量卫生要求 -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微生物 4.4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 风管内表面卫生要求 4.5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 4.5.1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原则上本身不得释放有毒有害物质,其卫生安全性应符合表4的要求。

≤5 w/cm2 4.5.2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性能应符合表5的要求。 5 卫生检验 5.1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却水、冷凝水、送风及风管采用抽样法检验,抽样数量根据系统设置、运行或风管清洗情况确定。 5.2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却水、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的检验方法见附录A。 5.3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的检测方法见附录B。 5.4 空调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检测方法见附录C。 5.5 空调送风中微生物的检验方法见附录D。 5.6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卫生安全性检验 5.6.1 卫生安全性检验指标根据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安装位置确定。 5.6.2 臭氧浓度的检验采用GB/T 15438规定的紫外光度法或GB/T 18204 规定的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5.6.3 紫外线泄露强度的检验采用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方法。 5.6.4 TVOC浓度的检验采用GB/T 18883附录C热解析/毛细管气相色谱法。5.6.5 释放出的PM10浓度的检验采用WS/T 206规定的光散射法。 5.7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性能检验

(完整版)WST395-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卫生学评价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以下简称集中空调系统)的设计和竣工验收卫生学评价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已投入运行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系统,其他场所集中空调系统的卫生学评价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 394-2012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WS/T 396-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 3 卫生学评价机构 3.1 基本要求 3.1.1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3.1.2拥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相应的实验室。 3.1.3检测项目应当获得省级以上实验室资质认定。

3.2 人员要求 3.2.1技术负责人应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从事相关专业工作5年以上。 3.2.2专业技术人员应有不少于5名与集中空调系统卫生学评价工作相适应的公共卫生、卫生检测专业人员,并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能力,其中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人员不少于专业人员总数的40%。 3.2.3 专业人员应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 3.3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应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并有完善的符合集中空调系统卫生学评价质量的管理体系。 3.4 设备要求 3.4.1拥有量值准确可靠、性能良好,与集中空调系统卫生学评价项目相配套的仪器设备,基本仪器设备见附录A。3.4.2仪器设备的配置应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并能良好运行。 3.4.3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计量检定,并贴有检定或校验标识。定量采样机器人应编制自校规程并定期进行不确定度评定。 3.4.4仪器设备应有完整的操作规程。 4 卫生学评价 4.1 评价依据 4.1.1 国家标准、规范,主要包括:

空调通风系统规范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1、总则 为了预防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以下简称空调系统)传播传染病,保护人体健康,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公共场所空调系统的一般卫生要求、传染病流行期卫生要求、净化消毒装置卫生要求、卫生学评价和卫生管理要求。 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场所使用的空调系统,其它场所空调系统可参照执行。 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9663-9673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GB/T18204.1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4、术语与定义 4、1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为使房间或封闭空间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达到给定的要求,而对空气进行处理、输送、分配,并控制其参数的所有设备、管道及附件、仪器仪表的总和。 4、2空气传播性传染病 以空气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传染病 4、3空气净化 采用某些技术或方法去除室内空气中的颗粒物、微生物和气态污染物。 4、4可吸入颗粒物(PM10) 能够进入人体呼吸道的空气动力学当量质量中位径为10微米的颗粒物. 5空调系统的卫生要求 5、1要求 5、1、1空调系统新风量和运行参数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新风采气口的设置应保证所吸入的空气为室外新鲜空气,新风采气口应远离建筑物排风和开放式冷却水塔。严禁间接从空调通风的机房、建筑物楼道及天棚吊顶内吸取新风。 5、1、2空调系统的过滤器(网)、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清洗或更换。 5、1、4空调文章内的送、排风口应经常擦洗,保持清洁,表面无积尘与霉斑。 5、1、5空调系统的机房内应保持干燥清洁,严禁堆放无关物品。 5、1、7空调节器系统的冷却水、冷凝水及送风的卫生要求见表达1。

最新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2012版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卫生部WS/T396- 2012.09.19 2013-04-0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卫生部环境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xx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金银龙、刘凡、陈连生、陈晓东、余淑苑、张流波、张志诚、张秀珍。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集中空调系统各主要设备、部件的清洗与消毒方法、清洗过程以及专业清洗机构、专用清洗消毒设备的技术要求和专用清洗消毒设备的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公共场所集中空调系统的清洗与消毒,其他集中空调系统的清洗与消毒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T395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为使房间或封闭空间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达到设定要求而对空气进行集中处理、输送、分配的所有设备、管道及附件、仪器仪表的总和。 3.2集中空调系统清洗 采用某些技术或方法清除空调风管、风口、空气处理单元和其他部件内与输送空气相接触表面以及空调冷却水塔内积聚的颗粒物、微生物。 3.3集中空调系统消毒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空调风管、冷却塔、表冷器、风口、空气处理单元和其他部件内与输送空气相接触表面以及冷却水、冷凝水、积尘中的致病微生物。 3.4专用清洗消毒设备 用于集中空调系统的主要清洗设备、工具、器械、风管内定量采样设备和净化消毒装置、消毒剂等的总称。 3.5机械清洗 使用物理清除方式的专用清洗设备、工具对集中空调系统清洗。 3.6专业清洗机构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1 总则 为配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以下简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工作的专业技术水平,保证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达到相应的卫生要求,制定本规范。 2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各主要构成部分清洗方法、清洗过程以及专业清洗机构、专用清洗设备的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专业清洗工作,其它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可参照执行。 3 术语与定义 3.1 空气处理机组 输送、净化和调节空气状态(冷、热、湿)的设备及组件。 3.2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 采用某些技术或方法清除空调风管、风口、空气处理机组及其它部件内与输送空气相接触表面积聚的污染物、空调冷却水塔内积聚的污染物,以及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消毒处理。 3.3专用清洗设备 用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的机械设备、工具、器械和风管内污染物采样设备等的总称。 3.4机械清洗 使用专用清洗设备进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 3.5专业清洗机构 从事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的专业技术服务单位。 4 技术要求 4.1清洗方法的要求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应采用机械清洗方法。 4.2清洗过程的要求 4.2.1工作范围 风管清洗范围包括:送风管、回风管和新风管。 部件清洗范围包括:空气处理机组的内表面、冷凝水盘、加湿和除湿器、盘管组件、风机、过滤器及室内送回风口等。 空调冷却水塔。 4.2.2现场检查与准备 专业清洗机构应查阅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有关技术资料,对需要清洗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现场勘察和检查,确定适宜的清洁工具、设备和工作流程。并根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情况和本规范的技术要求,制定详细的清洗工作计划和清洗操作规程。 4.2.3风管清洗 采用专用机械清洗设备将风管内的可视污染物有效地输送到捕集装置中,严禁操作人员进入风管内进行人工清洗。风管的清洗工作应分段、分区域进行,在风管清洗工作段与非工作段之间、进行清洗的风管与相连通的室内区域之间应采取有效隔离空气措施。 4.2.4部件清洗 采用专用工具、器械对部件进行清洗,清洗后的部件均应满足有关标准的要求。部件可直接进行清洗或拆卸后进行清洗,清洗后的部件应恢复到原来所在位置,可调节部件还应恢复到原来的调节位置。 4.2.5冷却塔清洗消毒 定期清洗应当首先将冷却水排空,然后对冷却塔内壁进行彻底清洗,做到表面无污物。 当冷却水中检出致病微生物时,应首先采用高温或化学方法对冷却水和塔壁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将塔内的水排空,并对冷却塔内壁进行彻底清洗。 4.2.6清洗作业过程中的污染物控制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方法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方法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方法 一、范围和时间 1、开放式冷却塔每年清洗一次。 2、空气过滤网、过滤器和净化器等每六个月检查或更换一次。 3、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每年清洗次。 二、消毒方法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工作记录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 一、指定专业人员负责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日常卫生维护管理,建立健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维护管理档案、日常清洗维护、定期检测、安全隐患排查等管理制度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运行期间,对开放式冷却塔的冷却水进行持续消毒,并按照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标准进行检测。 三、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初次启用或者停用一定时间后再次使用的,要按照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标准对 开放式冷却塔进行全面清洗消毒。

四、专人负责管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机房,确保机房内干燥,不得在机房内存放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运行无关的物品。 五、及时对机组、过滤网、通风管、通风口、风机盘管等设备设施的卫生状况进行检查,清除粘附积尘、污物、铁锈、菌斑等污染物,集中收集、排放冷凝水。 六、发现建筑物内存在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等,可能通过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扩散的,要采取关闭通风口等措施,防止通过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对其他区域造成污染。 七、严格按照《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自行清洗或者委托专业清洗服务机构按照下列要求定期清洗: (一)开放式冷却塔每年清洗不少于一次; (二)空气过滤网、过滤器和净化器等每六个月检查或更换一次; (三)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每年清洗一次;

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要求-试题汇编

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要求试题 判断题部分 第 1 题. 开展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检验、检测、评价等业务的技术服务机构,其专业技术能力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考核。 A. √ B. × 标准答案:B 第 2 题.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竣工验收评价的现场调查包括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试运行时卫生状况检查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检测两部分。 A. √ B. × 标准答案:B 第3 题.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检测冷却水的取样点可设是冷却塔的集水槽。 A. √ B. × 标准答案:A 第4 题. 一个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中的任何一个风口PM10检测结果≥0.15mg/m3时,就可判定判定该套集中空调系统不符合卫生质量要求。 A. √ B. × 标准答案:B 第5 题.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β-溶血性链球菌不是许可的必检项目。 A. √ B. × 标准答案:B 第6 题. 集中空调系统开放式冷却塔应设置有效的除雾器和加注消毒剂的入口。 A. √ B. × 标准答案:A 第7 题.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竣工验收评价时,PM10的检测点要求是,送风口面小于0.1m2,设置1个检测点,送风口面积大于0.1m2,设置3个检测点。 A. √ B. × 标准答案:A 第8 题.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加湿方式宜选用自来水喷雾或冷水蒸发的加湿方式,不应选用蒸汽加湿方式。 A. √ B. × 标准答案:B 第9 题.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设计评价时,不需对建设项目地点、总投资、平面布局、建筑面积等与集中空调运行无关的项目进行基本情况分析。 A. √

标准答案:B 第10 题. 当空气传播性疾病暴发流行时,应每周对运行的集中空调系统的开放式冷却塔进行清洗、消毒。 A. √ B. × 标准答案:A 第11 题.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评价报告应包括项目的基本情况、评价依据、评价内容和方法、调查与检测结果分析、评价结论和建议等部分。 A. √ B. × 标准答案:A 第12 题. 当空气传播性疾病暴发流行时,应每周对运行的集中空调系统的开放式冷却塔进行清洗、消毒。 A. √ B. × 标准答案:A 第13 题. 集中空调系统开放式冷却塔应设置有效的除雾器和加注消毒剂的入口。 A. √ B. × 标准答案:A 第1 4 题.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12)仅适用于公共场所使用的集中空调系统,其他场所集中空调系统不可参照执行。 A. √ B. × 标准答案:B 第15 题. 卫生检测要求时,抽取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每套应选择1个~2个代表性部位进行卫生质量检测。 A. √ B. × 标准答案:B 第1 6 题.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设计评价时,不需对建设项目地点、总投资、平面布局、建筑面积等与集中空调运行无关的项目进行基本情况分析。 A. √ B. × 标准答案:B 第17 题.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开放式冷却塔的设置应靠近建筑物新风取风口或自然通风口,宜设置在新风口的上风向。 A. √ B. × 标准答案:B 第18 题.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竣工验收评价时,PM10的检测点要求是,送风口面小于0.1m2,设置1个检测点,送风口面积大于0.1m2,设置3个检测点。 A. √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方案WS394-2013年

WS 394-2012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由卫生部于2012年9月19日卫通〔2012〕16号发布,自2013年4月1日起实施。卫生部于2006年发布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自2013年4月1日起废止。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卫生部环境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孝元、金银龙、刘凡、王俊起、戴自祝、张秀珍、于淑苑、孙波、金鑫、王艳、朱文玲、韩旭。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以下简称集中空调系统)的设计、质量、检验和管理等卫生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共场所使用的集中空调系统,其他场所集中空调系统可参照执行。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新风量air change flow 单位时间内由集中空调系统进入室内的室外空气的量,单位为m3/(h·人)。 2.2 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le matter 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 μm,能够进入人体喉部以下呼吸道的颗粒状物质,简称PM10。 2.3 风管表面积尘量duct surface dust 集中空调风管内表面单位面积灰尘的量,单位为g/m2。 3 设计卫生要求 3.1 集中空调系统新风量的设计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新风量要求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文档

起草背景 1、公共卫生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 美国90年代对450座办公楼调查结果:50%人集中空调房间空气质量恶化,且一半污染来自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1992年欧洲国家对室内空气质量调查结果:在集中空调的环境中,42%的污染来自集中空调系统 2003年香港“陶大花园”非典流行 非典期间,北京、广州等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全部关闭 2004年卫生部抽检结果:风管最高积尘量达到486g/m2;微生物污染属严重污染的占47.1%,中度污染的占46.7%,合格的仅占6.2%。 起草背景 2、社会经济发展 集中空调广泛应用于宾馆、商场、医院、大型超市、写字楼等公共场所,调节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微小气候。 集中空调系统创造了节能、高效、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具有制冷/热快速、使用方便、噪声小等优点 起草背景 3、目前各类公共场所存在的问题 建筑物采用封闭性节能措施,室内新风量不足 集中空调系统长期使用,截留来自室内或室外空气中一些污染物,没有清洁消毒或清洁消毒不彻底,造成通风系统内部污染,成为污染物传播和扩散的媒介 设计不合理,使用不当等 几个术语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为使房间或封闭空间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达到设定的要求,而对空气进行集中处理、输送、分配的所有设备、管道及附件、仪器仪表的总和。 风管系统: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中用于处理和输送空气的风管、风口、空气处理机组及其它部分。 空气传播性疾病:以空气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疾病。 目的 为了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在公共场所的传播,保障公众健康。 制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 其他场所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参照本办法执行。 卫生要求 一、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要求 符合有关卫生标准要求 卫生要求 二、新风 新风的来源:直接来自室外,严禁从机房、楼道及天棚吊顶等处间接吸取新风。

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应急预案

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空气传播性疾病对我单位的危害,指导和规范各岗位工作人员应对突发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空气传播性疾病对群众和我单位工作人员造成的危害,保障人们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订本预案。 一、中央空调通风系统预防措施 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管理应严格遵照执行卫生部《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及《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的要求。 (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新风应当直接来自室外,严禁从机房、楼道及天棚吊顶等处间接吸取新风; 2、新风口应当远离建筑物的排风口、开放式冷却塔和其他污染源,并设置防护网和初效过滤器; 3、送风口和回风口应当设置防鼠装置,并定期清洗,保持风口表面清洁; 4、空调机房内应保持清洁、干燥,严禁存放无关物品。 5、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当具备下列设施:

(1)应急关闭回风和新风的装置; (2)控制空调系统分区域运行的装置; (3)空气净化消毒装置; (4)供风管系统清洗、消毒用的可开闭窗口. 6、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当进行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卫生学评价,评价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7、已投入运行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每两年对其进行一次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卫生学评价,评价合格后方可继续运行; 8、卫生学评价应当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的规定。 (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当保持清洁、无致病微生物污染,并按照下列要求定期清洗 1、开放式冷却塔每年清洗不少于一次; 2、空气过滤网、过滤器和净化器等每六个月检查或更换一次; 3、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每年清洗一次; 4、风管系统的清洗应当符合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三)做好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检查、检测和维护,并建立专门档案。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卫生学评价报告书; 2、清洗、消毒及其资料记录;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标准

WS/T 396—2012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为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由卫生部于2012年9月19日卫通〔2012〕16号发布,自2013年4月1日起实施,2006年印发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卫监督发〔2006〕53号)、《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卫监督发〔2006〕58号)同时废止。 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卫生部环境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银龙、刘凡、陈连生、陈晓东、余淑苑、张流波、张志诚、张秀珍。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 4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集中空调系统各主要设备、部件的清洗与消毒方法、清洗过程以及专业清洗机构、专用清洗消毒设备的技术要求和专用清洗消毒设备的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公共场所集中空调系统的清洗与消毒,其他集中空调系统的清洗与消毒可参照执行。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T 395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 6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6.1 3.1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venti lation system 为使房间或封闭空间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达到设定要求而对空气进行集中处理、输送、分配的所有设备、管道及附件、仪器仪表的总和。 6.2 3.2 集中空调系统清洗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syste m cleaning 采用某些技术或方法清除空调风管、风口、空气处理单元和其他部件内与输送空气相接触表面以及空调冷却水塔内积聚的颗粒物、微生物。 6.3 3.3 集中空调系统消毒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syste m disinfecting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空调风管、冷却塔、表冷器、风口、空气处理单元和其他部件内与输送空气相接触表面以及冷却水、冷凝水、积尘中的致病微生物。 6.4 3.4 专用清洗消毒设备special equipment for cleani ng and disinfection 用于集中空调系统的主要清洗设备、工具、器械,风管内定量采样设备和净化消毒装置、消毒剂等的总称。 6.5 3.5 机械清洗mechanical cleaning 使用物理清除方式的专用清洗设备、工具对集中空凋系统进行清洗。 6.6 3.6 专业清洗机构professional cleaning organizatio n 从事公共场所集中空调系统清洗、消毒的专业技术服务单位。 7 4 清洗技术要求 7.1 4.1 清洗范围 风管清洗范围包括:送风管、回风管和新风管。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标准2006卫生部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卫生部,2006年) 1 总则 为配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的实施,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在公共场所的传播,保证输送空气的卫生质量,制定本规范。 2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以下简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要求和检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场所使用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其它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可参照执行。 3 术语与定义 3.1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 去除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颗粒物、气态污染物和微生物的装置。 3.2 净化效率 净化装置入口、出口空气污染物浓度之差与入口空气污染物浓度比值的百分数。 3.3可吸入颗粒物(PM10) 能够进入人体喉部以下呼吸道的颗粒物。 3.4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 空气污染物苯、二甲苯、苯乙烯等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量。 4 卫生指标 4.1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却水和冷凝水中不得检出嗜肺军团菌。 4.2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新风量卫生要求

4.3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 送风卫生要求 4.4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 风管内表面卫生要求 4.5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 4.5.1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原则上本身不得释放有毒有害物质,其卫生安全性应符合表4的要求。 表4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卫生安全性要求

4.5.2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性能应符合表5的要求。 表5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性能的卫 生要求 5 卫生检验 5.1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却水、冷凝水、送风及风管采用抽样法检验,抽样数量根据系统设置、运行或风管清洗情况确定。 5.2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却水、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的检验方法见附录A。 5.3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的检测方法见附录B。 5.4空调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检测方法见附录C。 5.5 空调送风中微生物的检验方法见附录D。 5.6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卫生安全性检验 5.6.1卫生安全性检验指标根据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安装位置确定。

北京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

北京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 第224号 《北京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已经2010年10月19日市人民政府第7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 市长郭金龙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第一条为了加强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预防与控制空气传播性疾病传播,保障公众身体健康,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下列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 (一)宾馆、饭店、商场、公寓式酒店等商业建筑; (二)行政办公楼、商务写字楼等办公建筑; (三)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音乐厅、影剧院、游艺厅、歌舞厅等文化娱乐建筑; (四)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等交通建筑; (五)医疗机构、学校、体育馆与其她用于社会公共活动的公共建筑; (六)住宅、公寓等居住建筑。 国家对国境口岸、军事设施等使用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办法所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包括输送、处理空气的通风管、通风口、空气处理机组、风机盘管,处理冷却水的开放式冷却塔等设备设施。 第三条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维护管理由所有权人负责。所有权人应当指定专业人员负责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日常卫生维护管理,建立健全日常清洗维护、定期检测、安全隐患排查等管理制度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确保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质量符合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标准。

所有权人可以委托专业管理单位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日常卫生维护管理。所有权人委托专业管理单位进行维护管理的,应当签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并督促专业管理单位落实卫生维护管理职责。 第四条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所有权人或者其委托的专业管理单位(以下统称管理责任人)应当建立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维护管理档案。卫生维护管理档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竣工图、设计说明书等相关资料; (二)专业维护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 (三)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日常卫生检查、检测、清洗维护记录; (四)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她资料。 第五条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运行期间,管理责任人应当对开放式冷却塔的冷却水进行持续消毒,并按照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标准进行检测。冷却水中检出嗜肺军团菌等致病微生物,管理责任人应当及时报告所在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并按照有关规定采取防控措施。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初次启用或者停用一定时间后再次使用的,管理责任人应当按照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标准对开放式冷却塔进行全面清洗消毒。 第六条管理责任人应当指定专人负责管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机房,确保机房内清洁干燥,不得在机房内存放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运行无关的物品。 第七条管理责任人应当及时对机组、过滤网、通风管、通风口、风机盘管等设备设施的卫生状况进行检查,清除粘附积尘、污物、铁锈、菌斑等污染物,集中收集、排放冷凝水。 第八条管理责任人发现建筑物内存在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等,可能通过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扩散的,应当采取关闭通风口等措施,防止通过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对其她区域造成污染。 第九条管理责任人应当按照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标准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卫生处理措施。经检测,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不符合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标准的,管理责任人应当按照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自行清洗或者委托专业清洗服务机构清洗。 委托清洗的,管理责任人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对清洗后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检测。

DB31.405—2012上海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规范

ICS C 50 备案号: 上 海 市 地 方 标 准 DB××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规范 Hygienic specific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central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设计卫生要求 (2) 5日常运行管理要求 (3) 6卫生标准 (5) 7检测规则 (6) 8检测方法 (7) 9卫生学评价要求 (7) 10清洗要求 (8) 附录A(资料性附录)风管内表面积尘量检测方法 (10) 附录B(资料性附录)风管内表面微生物检测方法 (11) 附录C(资料性附录)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检测方法 (12) 附录D(资料性附录)送风中微生物检测方法 (14) 附录E(资料性附录)冷却水、冷凝水、加湿设备水中嗜肺军团菌检测方法 (16) 附录F(资料性附录)新风量检测方法 (18) 附录G(资料性附录)采样框 (21)

前言 本标准4.1.1、4.1.3、4.2、4.3.1、4.3.2、4.3.3、4.3.4、4.4.1、4.5、4.6、4.7、4.8.1、4.8.3、4.9.1、4.9.2、4.9.3、5、6、7、10为强制性条款,其余技术内容均为为推荐性条款。 本校准自实施之日起,原DB31/ 405—2008同时废止。 本标准与DB31/ 405—2008比较主要有以下修改: a)更改了标准名称; b)在适用范围中新增加了设置建筑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行政办公楼、商务写字楼、学校、医疗机构、住宅等场所; c)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d)调整了部分章节编排顺序及逻辑关系; e)增加了设计卫生要求的内容,包括:室内环境设计参数、卫生设施、新风及新风口、送风口和回风口、冷凝水系统、冷却水系统、风管; f)根据适用范围,在新风量卫生标准值中调整了建筑分类,将“2星级及2星级以下”改为“其它旅馆”,增加了公用事业及金融机构的营业建筑、公共浴室、行政办公楼、商务写字楼、科技 馆、档案馆、学校、住宅等建筑的卫生要求; g)在部位或部件的卫生要求中增加了对于新风机、空气处理机组、风管内部和冷却水系统杀菌剂的卫生要求; h)增加了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应急预案的要求; i)增加了空气传播性疾病暴发流行时的卫生要求; j)调整了档案要求; k)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标准值中,调整了送风中PM10的卫生要求,增加了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以及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的卫生要求; l)在检查项目中增加了日常运行检查时需要进行检测的项目; m)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机组)抽样量比例统一调整为不应少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总数量的5%; n)增加了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和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的检测方法; o)增加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的具体要求; p)增加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范围和频率、清洗效果及安全措施的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B、C、D、E、F、G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上海市卫生局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同济大学、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冷冻空调行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伟、徐天强、陈健、翟清、王频、王晓东、苏谨、王凯、张莉萍、吴立明、李竹、周利红。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郭常义、仲伟鉴、吴世达、高玲、葛燕萍、周艳琴、吴凌放、胡红、陈振华、孙谨、刘英涛、刘燕敏、莫伟文、张昀。 本标准于2008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