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康复功能评定学教学大纲

康复功能评定学教学大纲

康复功能评定学教学大纲
康复功能评定学教学大纲

康复功能评定学教学大纲

Rehabilitation Function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供四年制康复治疗学专业使用)

前言

功能评定是康复治疗学中的一项最基本的专业技能,是制订出好的治疗计划的基础。只有通过全面的、系统的和详尽记录的康复评定,才有可能确定病人的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评定可提供有关的信息,以资对治疗过程进行比较和评估。病人、治疗师和医生可藉此清楚的了解到病情是在好转、恶化还是维持原状。并对如何进一步进行治疗、对是否应改变或停止治疗作出合理的决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康复评定的基本概念及最常用的康复评定及目前临床上通用的一些评估量表。为进入后期康复治疗学临床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需要医用物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解剖学、医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人体发育学、运动学相关知识作基础。

本大纲根据王玉龙教授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功能评定学》第一版编写。参考卓大宏主编《中国康复医学》第二版。

课堂讲授、实验、自学、讨论、计算机多媒体及临床示教相结合。本大纲供四年制康复治疗学专业使用,内容分掌握(必须深刻理解、记忆和融会贯通)、熟悉(理解概念和意义)、了解三部分,学生要按上述要求学习掌握。本课程课堂教学60学时,临床示教12学时。

本课程为院考课,学生理论课考核采用笔答考试方式为主,总成绩平时出勤占5%,平时作业占35%,课终考核占60%。

参考学时分配

内容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

总论 3

人体形态评定 3

心肺功能评定 3

人体发育评定 3

肌力评定 3

关节活动度评定 3

肌张力评定 3

感觉评定 3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3 2

神经电生理检查 3 2

步态分析 3

心理功能评定 3 2

言语功能评定 3 2

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3 2

生活质量评定和社会功能评定 3

截瘫及四肢瘫评定 3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3

假肢评定 3

常见病症评定 3 2

环境评定 3

合计60 12

第一章总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康复评定的概念、对象、意义和作用。

2、熟悉康复评定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3、掌握康复评定的主要内容、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康复评定概述:康复评定学是研究障碍和潜能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一门医学学科。康复评定是收集评定对象的病史和相关资料,并藉此制定出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功能等。

2、康复评定的方法:定性评定:肉眼观察和问卷调查;半定量评定:分为若干个等级或阶段;定量评定。

3、康复评定的内容:康复评定是评定患者的躯体、精神、言语和社会功能,其内容主要包括①躯体方面:上肢,下肢(包括步态),关节,肌肉(含痉挛),脊柱与脊髓,协调与平衡,感觉与知觉(含疼痛、失用症、失认症),反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呼吸系统功能,循环系统功能,泌尿系统功能,性功能等;②精神方面:智力测验,性格测验,情绪测验,神经心理测验;③言语方面:失语症检查,构音障碍检查,言语失用检查,言语错乱检查,痴呆性失语检查;④社会方面:社会活动能力,就业能力,生存质量等。

4、康复评定的实施过程: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SOAP法,即:

S( subjective data主观资料):患者个人的主诉材料、症状;

O( objective data客观资料):患者的客观体征和功能表现;

A( assessment评定):对上述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P( plan计划):拟订处理计划,包括有关进一步检查、会诊、诊断、康复治疗和处理等的计划。

5、评定的注意事项:

1)既要全面,又要有针对性。

2)选择适当的评定方法。

3)评定前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目的和方法,消除他们的不安,取得积极的配合。

4)评定时间要尽量短,不引起患者的疲劳。

5)评定常由一个人自始至终的进行,以确保准确性。

6)评定一般要做三次,然后求出平均值。

7)健侧与患侧要进行对照。

8)评定过程中患者出现明显不适时,应及时中止,并查找原因。

第二章人体形态评定

目的要求

1、了解人体形态评定的发展概况、主要内容。

2、熟悉正常姿势及其评定,体表标志确认,身体长度、围度、身高及体重测量、身体素质评定。

3、掌握常见异常姿势及其评定。

教学内容

1、人体形态评定的发展概况、主要内容。

2、正常姿势及其评定:身体姿势(posture)是指身体各部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它反映人体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各组织间的力学关系。正确的身体姿势应具备如下条件:具有能使机体处于稳定状态的力学条件;肌肉为维持正常姿势所承受的负荷不大;不妨碍内脏器官功能;表现出人体的美感和良好的精神面貌。

3、常见异常姿势及其评定:侧面观正常颈曲和腰曲度介于3~5cm之间,1)头向前倾斜;2)胸脊柱后凸驼背;3)平背;4)鞍背;5)胸部畸形:扁平胸、圆柱胸、鸡胸、漏斗胸、不对称胸;6)骨盆后倾;7)骨盆前倾;8)膝过伸;9)膝屈曲。后面观:1)头部倾斜;2)肩下垂;3)肩内旋、外旋;4)脊柱侧弯;5)骨盆向侧方倾斜;6)骨盆旋转;7)扁平足;8)高弓足。前面观:1)下颌骨不对称;2)锁骨和其他关节不对称;3)髋外旋、髋内旋;4)膝外翻;5)膝内翻;6)胫骨外旋;7)胫骨内旋;8)拇外翻;9)爪形趾。异常姿势的影响:肌肉和韧带失平衡、关节负重增加和压力分布异常、继发性功能障碍、诱发疼痛。

4、体表标志确认,身体长度、围度、身高及体重测量、身体素质评定。

第三章心肺功能评定

第一节心功能评定

目的要求

掌握心功能分级、心电运动试验。

教学内容

2、心电运动试验:

1)通过观察受试者运动时的各种反应(呼吸、血压、心率、心电图、气体代谢、临床症状与体征等),来判断其心、肺、骨骼肌等的储备功能(实际负荷能力)和机体对运动的实际耐受能力。

2)心电运动试验的目的: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依据、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判定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发现潜在的心律失常和鉴别良性及器质性律失常、确定患者进行运动的危险性、评定运动锻炼和康复治疗的效果。

3)心电运动试验的种类:按所用设备分类(1)活动平板试验:活动平板(Treadmill)试验又称跑台试验,其是让受检者按预先设计的运动方案,在能自动调节坡度和速度的活动平板上,随着活动平板坡度和速度(运动强度)的提高进行走-跑的运动,以逐渐增加心率和心脏负荷,最后达到预期的运动目标。(2)踏车试验:坐位和卧位踏车试验(Bicycle Ergometer)等为下肢用力的试验,

用于下肢运动障碍者的手摇功率计(臂功率计)试验为上肢试验;(3)便携式运动负荷仪;(4)台阶试验;按终止试验的运动强度分类:(1)极量运动试验(maximal exercise testing):极量运动试验可按性别和年龄推算的预计最大心率(220-年龄)做为终止试验的标准。适用于运动员及健康的青年人,以测定个体最大作功能力、最大心率和最大摄氧量;(2)亚(次)极量运动试验:运动至心率达到亚极量心率,即按年龄预计最大心率(220 -年龄)的85%或达到参照值(195 -年龄)时结束试验。此试验可用于测定非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和体力活动能力。(3)症状限制运动试验:运动进行至出现必须停止运动的指征(症状、体征、心率、血压或心电图改变等)为止。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用于冠心病诊断,评定正常人和病情稳定的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和体力活动能力,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依据。(4)低水平运动试验(low level exercise testing):运动至特定的、低水平的靶心率、血压和运动强度为止。即运动中最高心率达到130~140次/分,或与安静时比增加20次/分;最高血压达160mmHg,或与安静时比增加20~40mmHg;运动强度达3~4METs作为终止试验的标准。此法目的在于检测从事轻度活动及日常生活活动的耐受能力。低水平运动验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适用于急性心肌梗塞后或心脏术后早期康复病例,以及其它病情较重者,作为出院评价、决定运动处方、预告危险及用药的参考。

4)运动试验的禁忌证:绝对禁忌证:急性心肌梗死(2天内)、药物未控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引起症状和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未控制心律失常、严重动脉新狭窄、未控制的症状明显的心力衰竭、急性肺动脉栓塞和肺梗死、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急性主动脉夹层。相对禁忌证: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狭窄和同等病变、中度瓣膜狭窄性心脏病、明显的心动过速或过缓、肥厚型心肌病或其他原因所致的流出道梗阻性病变、电解质紊乱、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及高度窦房传导阻滞、严重动脉压升高、精神障碍或肢体活动障碍,不能配合进行运动。

5)运动试验方案、结果及意义。

第二节肺功能评定

目的要求

了解肺功能评定的目的意义。

熟悉肺容积与肺通气功能测定、运动气体代谢测定。

掌握呼吸困难分级。

教学内容

、肺容积:肺容积是指安静状态下,测定一次呼吸所出现的容积变化,其组成包括八项,其中

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和残气量称为基础肺容积;深吸气量、功能残气量、肺活量和肺总量称为基础肺活量。除残气量和肺总量需先测定功能残气量后求得外,其余指标可用肺量计直接测定。

3、通气功能: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随呼吸运动进出肺的气量和流速,又称动态肺容积。凡能影响呼吸频率和呼吸幅度的生理、病理因素,均可影响通气量。进入肺的气量,部分存留在气道内不参与气体交换,称无效腔气即死腔气(VD);部分进入肺泡参与气体交换,称为肺泡通气量(V A)。

4、运动气体代谢测定:通过呼吸气分析,推算体内气体代谢情况的一种检测方法,因为无创、可反复、动态观察,在康复医学功能评定中应用价值较大:摄氧量、最大摄氧量、代谢当量、无氧阈。

第四章人体发育评定

目的要求

了解反射发育的基本特点。

熟悉反射评定的方法、结果与治疗技术的分析。

掌握脑性瘫痪儿童评定。

教学内容

1、反射发育的基本特点:反射活动是动作行为产生的前提,反射发育具有时间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引起反射发育的延迟或倒退。

2、评定方法:脊髓水平反射(原始反射),脑干水平反射,中脑水平反射,大脑水平反射,检查注意事项。

3、评定结果与治疗技术的分析:评定结果的分析,治疗技术的考虑。

4、脑性瘫痪儿童的评定:评定的原则和内容,Key months常用检查项目表,小儿神经发育的综合评定:肌张力、自发运动或行为的观察,姿势发育的评定,精细运动的发育,反射运动发育的评定,言语发育的评定。

第五章肌力评定

目的要求

了解肌力概述、常用仪器评定肌力。

熟悉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

掌握徒手肌力检查分级标准、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肌肉的分类;肌肉收缩的类型:等张收缩、等长收缩、等速收缩;影响肌力的因素: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肉的募集、肌肉的初长度、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杠杆效率、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的协调性。

2、徒手肌力评定:1)分级标准,

Lovett分级法

级别名称标准

0 零(Z)无可见或可感觉到的肌肉收缩

1 微缩(T)可扪及肌肉轻微收缩,但无关节活动

2 差(P)在消除重力姿势下能作全关节活动范

围的运动

3 可(F)能抗重力作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但不能抗阻力

4 良好(G)能抗重力和一定的阻力运动

5 正常(N)能抗重力和充分阻力的运动

M.R.C分级法

级别英文简写特征

5 N 能对抗与正常相应肌肉相同的阻力,

且能作全范围的活动

5-N-能对抗与5级相同的阻力,

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4+G+在活动的初、中期能对抗的阻力

与4级相同,但在末期能对抗5级阻力

4 G 能对抗阻力,且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

但阻力达不到5级水平

4-G-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同, 但活动范围

在50%~100%之间

3+F+情况与3级相仿,但在运动末期能

对抗一定的阻力

3 F 能对抗重力运动,且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

但不能对抗任何阻力

3-F-能对抗重力运动, 但活动范围

在50%~100%之间

2+P+能对抗重力运动,但运动范围小于50%

2 P不能抗重力, 但在消除重力影响后能

作全范围运动

2-P-消除重力影响时能活动,但活动范围

在50%~100%之间

1 T 触诊能发现有肌肉收缩,

但不引起任何关节运动

0 Z 无任何肌肉收缩

2)注意事项:注意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肌肉本身、运动终板和下运动神经元疾患所引起的肌力变化(尤为肌力低下)的程度及范围,上运动神经元疾患(如脑瘫、继发于脑血管意外的偏瘫等)虽存在肌力低下,但由于反射活动的变化和整个肌肉协同运动的改变,因此不宜采用徒手肌力评定方法;注意评定过程中的规范化;注意避免评定中患者的疼痛和疲劳感;注意对特殊情况的评定。

3、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

4、应用仪器评定肌力:常用的设备及方法,等速运动测定。

第六章关节活动度评定

目的要求

了解滑膜关节类型,关节的生理运动及其影响因素。

熟悉关节活动度评定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结果的记录;关节活动度评定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掌握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

教学内容

1、关节概述;1)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滑膜关节辅助结构,关节的分类;2)关节的生理运动,关节的稳定性及灵活性,影响关节活动的因素,引起关节活动度一场的原因。

2、关节活动度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结果的记录。

3、关节活动度评定的原则。

4、关节活动度评定的注意事项:

1)测试姿势要正确,防邻近关节的替代动作;

2)量角器要固定好;

3)先主动后被动的顺序测量;

4)应与健侧作比较,明确关节的活动范围;

5)熟悉关节的中立位和关节的运动方向;

6)避免在治疗后检查;

7)各种方法和不同器械测量有差异,不宜比较。

5、颈椎关节活动度、胸腰椎关节活动度、肩关节活动度、肘关节活动度、前臂活动度、腕关节活动度、手指关节活动度、拇指关节活动度、髋关节活动度、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活动度。

第七章肌张力评定

目的要求

了解肌张力的表现、常见的肌张力异常,了解钟摆试验、屈曲维持试验、便携式测力计方法、等速装置评定方法,了解电生理评定方法。

熟悉肌张力的检查方法、临床分级、反射检查、被动运动评定、主动运动评定、功能评定、痉挛步态的评定;熟悉痉挛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痉挛的临床意义;

掌握痉挛评定量表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肌张力(muscle tone)是指人体在安静休息的情况下,肌肉保持一定紧张状态的能力。必要的肌张力是维持肢体位置,支撑体重所必需的;是保证肢体运动制控能力,空间位置,进行各种复杂运动所必要的条件。

2、肌张力分类:

1)正常肌张力分类: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运动性肌张力;

2)异常肌张力分类:肌张力减低(迟缓)、肌张力增高(痉挛)、肌张力障碍。

3、正常肌张力的特征;影响肌张力的因素。

4、常见的肌张力异常:痉挛、僵硬、肌张力障碍、肌张力驰缓;

5、肌张力的检查方法:肌张力降低、肌张力增高、影响肌张力异常临床检查的因素;

6、临床分级、反射检查、被动运动评定、主动运动评定、功能评定、痉挛步态的评定。

7、痉挛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痉挛的临床意义。

8、痉挛的评定量表:改良Ashworth分级法、Brunnstrom评定法、Fugl-Meyer评定法、股内收肌张力量表、临床痉挛指数、Oswestry 等级量表、改良Tardieu 量、Rivermead运动指数、Tufts 运动功能评定、九柱孔检查、改良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性评定。

9、痉挛评定量表应用注意事项。

10、生物力学评定方法:钟摆试验、屈曲维持试验、便携式测力计方法、等速装置评定方法。

11、电生理评定方法。

第八章感觉评定

目的要求

了解感觉的解剖及生理学基础、儿童听力评估和测试、视功能诊断和评定方法。

熟悉感觉障碍的临床分类和分型、躯体感觉的检查和评定;

掌握疼痛的评定。

教学内容

1、感受器的定义和分类、感觉传导通路;

2、感觉障碍的临床分类和分型:刺激性症状: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感觉倒错(dysesthesia)、感觉过度(hyperpathia)、感觉异常(paresthesia)、感觉错位(alloesthesia)、疼痛(pain);抑制性症状:感觉缺失(anesthesia)、感觉减退(hypoesthesia);

3、感觉障碍的分型及特点;

4、躯体感觉的检查和评定的评定设备、感觉评定适应证及禁忌证;

5、躯体感觉的检查和评定的评定方法、注意事项;

6、疼痛的分类:ICF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1)全身性疼痛,2)身体单一部位疼痛:包括头和颈部疼痛、胸部疼痛、胃和腹部疼痛、背部疼痛、上肢疼痛、下肢疼痛、关节疼痛、其他特指的身体单一部位疼痛、身体单一部位疼痛未特指,3)身体多部位疼痛,4)生皮节段辐射状疼痛,5)节段或区域上辐射状疼痛,6)其他特指或未特指的痛觉,7)其他特指的感觉功能和疼痛,8)感觉功能和疼痛未特指其他特指的身体单一部位疼痛;根据临床症状疼痛分类:1)中枢性疼痛例如丘脑综合症、幻肢痛,2)外周性疼痛(1)内脏痛: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消化性溃疡、冠心病等;(2)躯体痛:深部肌肉、骨、关节、结締组织的疼痛以及浅部的各种皮肤疼痛等,3)心因性疼痛癔病性疼痛、精神性疼痛;根据疼痛的持续时间分类:1)急性疼痛:1个月以内。2)慢性疼痛:6个月以上。3)亚急性疼痛:介于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之间约3个月。4)再发性急性疼痛:数月或数年中不连续的有限的急性发作。

7、疼痛的常用的评定方法:压力测痛法、45区体表面积评分法、、视觉模拟评分(V AS)、口述分级评分法(VRS、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疼痛日记评定法、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疼痛行为记录评定、小儿疼痛的评定。

8、儿童听力评估和测试、视功能诊断和评定方法。

第九章平衡与协调的评定评定

目的要求

了解平衡与平衡反应、平衡评定的目的及内容、协调评定的目的及内容。

熟悉平衡种类与评定方法、协调与共济失调;

掌握临床常用平衡评定方法、协调评定方法。

教学内容

1、平衡:人体平衡的维持需要三个环节的参与:感觉输入、中枢整合、运动控制;平衡反应

2、平衡反应:平衡反应是指平衡状态改变时,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过程,包括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反应时间是指从平衡状态的改变到出现可见运动的时间;运动时间是指从出现可见运动到动作完成、建立新平衡的时间。特殊平衡反应、平衡反应的形成规律、平衡反应的表现方式;

3、平衡评定的目的、平衡功能分级:I级:能正确地完成活动;II级:能完成活动,仅需要较小的帮助来维持平衡;III级:能完成活动,但需要较大的帮助来维持平衡;IV级:不能完成活动。适应证、评定内容、评定指标。

4、平衡种类:静态平衡、自我动态平衡、他人动态平衡。

5、平衡评定方法:观察法、量表法、平衡仪测试法。

6、临床常用平衡评定方法:Fugl-Meyer平衡反应测试、Lindmark平衡反应测试、Berg平衡量表评定指南、MAS平衡功能评测、Semans平衡障碍分级法、日本东京大学康复部的平衡评定、脊髓损伤受试者的平衡测试、静态平衡仪测试、动态平衡仪测试。

7、协调与协调运动、共济失调;

8、协调评定的目的、协调功能分级:I级:正常完成。II级:轻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较正常速度和技巧稍有差异。III级:中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动作慢、笨拙、明显不稳定。IV级:重度残损:仅能启动动作,不能完成。V级:不能完成活动。协调评定的内容:在协调功能评定时,

应依次检测以下内容:①完成动作的时间是否正常;②运动是否精确、直接、容易反向做;③加快速度是否影响运动质量;④进行活动时有无身体无关的运动;⑤不看自己运动时是否影响运动的质量;⑥受试者是否很快感到疲劳。、前庭、迷路损害均可引起。平衡反应延迟、加剧或不恰当,影响坐、站和走路。

7、协调评定方法:观察法、协调试验。

第十章神经电生理检查

目的要求

了解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基本要求、方法及注意事项。

熟悉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的分析及判断、神经电生理检查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内容包括: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神经传导测定、特殊检查、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EP)检查、低频电诊断(low frequency electrodiagnosis);检查前的注意事项。

2、神经肌电图检查:肌电图检查、神经传导的测定、特殊检查、表面肌电图;

3、诱发电位、低频电诊断。

第十一章步态分析

目的要求

了解正常步态的基本构成、运动学变化、动力学变化、能量消耗。

熟悉步态分析的方法。

掌握常见异常步态模式的评定。

教学内容

1、步态分析中常用的基本参数包括步长、步幅、步频、步速、步行周期、步行时相,其中步长、步频和步速是步态分析中最常用的3大要素,其内涵是有关行走的生物力学分析所涉及的最基本知识,进行步态分析者应当熟练掌握。

2、正常步行必须完成三个过程:支持体重,单腿支撑,摆动腿迈步。

3、正常步态中关节和肌肉的活动。

4、常见的异常步态:平足、尖足、偏瘫步态、膝内翻(O腿)和膝外翻(X腿)步态。

5、步态分析方法:临床定性分析。

第十二章心理功能评定

目的要求

了解神经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临床神经心理学的评定方法、情绪情感障碍的评定。

熟悉认知功能障碍的内容、注意力障碍评定、知觉障碍评定、执行功能障碍评定

掌握意识障碍评定、Glasgow昏迷量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认知功能筛查量表、记忆力障碍评定。

教学内容

1、神经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神经心理学(Neuropsychology)定义、研究内容、临床神经心理学的评定方法;临床神经心理学评定的主要内容;神经心理学评定的类型;评定报告的书写;神经心理学评定在康复医学中的作用;神经心理学评定的注意事项;

2、认知功能障碍的定义,认知功能障碍的内容;意识障碍评定:意识状态的初步判断、Glasgow 昏迷量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认知功能筛查量表;注意力障的评定;记忆障碍的评定;知觉障碍评定;执行功能障碍的评定;

3、抑郁(Depression)、焦虑(Anxiety);抑郁量表、焦虑量表。

第十三章言语功能评定

目的要求

了解言语和语言的概念、言语产生的机制、语言的特征。

熟悉言语语言障碍的基本概念、言语语言障碍的筛选、构音障碍的评定、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评定。

掌握失语症评定。

教学内容

1、言语和语言的概念、言语产生的机制;语言的特征:任意性(arbitrariness)语义性(semanticity)离散性(discreteness)双重性(duality of patterning)生成性(productivity)置换性(displacement)。

2、言语语言障碍筛选方法;

3、失语症评定:失语症是指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大脑半球发生了器质性损伤,引起语言交际过程中,语言的感知辨认、理解接收、组织运用及表达等功能的某一或某几方面失调的现象,其实质是语言和思维二者双向转译机制的崩溃和中断。失语症临床表现;失语症的检查方法:北京医科大学汉语失语检查方法、北京医院汉语失语症检查法、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临床汉语言语测评方法;失语症的分类:国内常用的失语症分类方法;各型失语症的主要特征;

3、失写症(agraphia)分类、特点;失读症(alexia);

4、构音障碍的功能评定主要检查方法: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构音障碍检查法、河北省人民医院构音障碍评定法;

5、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评定。

第十四章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目的要求

了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定义、分类、内容、评定目的、评定步骤、评定方法、评定时间、评定的场所。

熟悉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的注意事项。

掌握手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的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方法。

教学内容

1、手运动功能评定:肌力、手的关节活动度、感觉、体积、手的灵巧性及协调性;运动功能恢复等级;

2、手的整体功能评定:Carroll手功能评定法、Jebsen手功能测试、Sollerman手ADL能力测试、Carroll手功能评定法。

3、手感觉功能评定:浅感觉、深感觉(本体感觉)、复合感觉(皮质感觉)、感觉功能恢复等级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定义、分类、内容、评定目的、评定步骤、评定方法、评定时间、评定的场所;

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方法:PADL标准化量表:PULSES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Katz 指数评定、修订的Kenny自理评定、功能独立性评定、功能综合评定量表;IADL标准化量表:快速残疾评定量表、Frenchay活动指数、功能活动问卷;

6、评定的注意事项。

第十五章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评定

目的要求

了解生活质量、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康复医学实践中进行QOL评定的意义。

熟悉生活质量评定的内容、注意事项;社会功能评定。

掌握生活质量评定的方法、量表。

教学内容

1、生活质量、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康复医学实践中进行QOL评定的意义;生活质量评定是一种个体的主观评价,个体生存的水平和体验,反映了患者在不同程度伤残情况下,维持自身躯体、精神以及社会活动处于一种良好状态的能力和素质。

2、WHO提出六大方面:身体机能、心理状况、独立能力、社会关系、生活环境、宗教信仰与精神寄托。

3、WHO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HOQOL - 100量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36-item short–form,SF-36)、健康生存质量表( quality of well-being scale,QWB )、SIP ( sickness impact profile ) 即疾病影响程度表、SWLS(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即生活满意度量表。

4、社会功能评定。

第十六章脊髓损伤:截瘫及四肢瘫评定

目的要求

了解脊髓损伤类、评定的意义。

熟悉脊柱脊髓损伤诊断。

掌握脊髓损伤评定的方法、量表。

教学内容

1、脊髓损伤类型的识别1)病因分类2)神经功能分类:92’ASIA标准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脊髓损伤的水平②脊髓损伤的程度③ASIA残损指数④功能独立性评定;

2、脊柱脊髓损伤诊断:①脊柱损伤诊断:包括骨折部位、类型,脊柱稳定性;②脊髓损伤诊断:ASIA分类诊断,包括脊髓损伤水平、程度,运动指数,感觉指数和FIM评分等;③复合损伤诊断:包括头部、四肢及内脏的损伤;④并发症的诊断:包括压疮、泌尿系感染等一系列脊髓损伤并发症;

⑤其他疾病诊断:包括患者伤前已有或伤后发现的其他疾病。

3、早期康复评定

1)脊柱脊髓功能评定:一般应包括:脊柱骨折类型与脊柱稳定性及脊柱矫形器评定;根据ASIA 标准对脊髓损伤的水平和程度,肌力评分、感觉评分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

2)躯体功能评定:关节功能评定、肌肉功能评定、上肢功能评定、下肢功能评定、自助具与步行矫形器的评定、泌尿与性功能评定、心肺功能评定。

3)心理功能评定:一般包括心理状态评定、性格评定、疼痛行为评定。

4)社会功能评定:一般包括社会生活能力评定、就业能力评定,独立能力评定等。

4、脊髓损伤并发症的评定:常见的并发症有关节挛缩、痉挛、骨质疏松、异位骨化、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压疮、便秘、排尿障碍等,其治疗均需要正确的评估,然后采取正确的治疗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第十七章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目的要求

了解偏瘫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

熟悉联合反应和运动、共同运动、痉挛模式与特定姿势。

掌握Brunnstro评价法、Bobath评价法、MAS、上田敏法、Fugl-Meyer评价法。

教学内容

1、偏瘫是最常见的障碍之一,可见于脑卒中、脑外伤等多种疾病和外伤。尽管各种疾病和外伤的诊断和临床处理方法不同,但其造成的偏瘫的功能评定方法是相同的,通称为偏瘫的运动功能评

定:偏瘫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中枢性瘫痪的本质、姿势反射;联合反应和运动;共同运动;痉挛模式与特定姿势

2、偏瘫运动功能评定:Brunnstro评价法、Bobath评价法、MAS、上田敏法、Fugl-Meyer评价法

3、偏瘫手的功能评定

4、肩关节半脱位的评定:肩关节半脱位的机制、肩关节半脱位的诊断与评价

5、评价注意事项包括:①评价中使用的工具要符合要求。如剪指甲刀大小约10厘米,不得有特殊加工;衬衫袖口必须是男式衬衫袖口、钮扣不得改造;②动作操作要规范。如取硬币要包括打开和关好钱包;伞要打正,不得把伞扛在肩上,并且要持续10秒钟等。

第十八章假肢评定

目的要求

了解假肢评定、截肢后全身状况的评定、截肢平面与功能丧失百分率的评定、残肢评定;

熟悉临时假肢评定、正式假肢的评定。

教学内容

1、假肢评定概述。

2、截肢后全身状况的评定:躯体状况、心理状况、不适合于安装假肢的情况;

3、截肢平面与功能丧失百分率的评定;

4、残肢评定;

5、临时假肢评定:目的、接受腔适配性评定、假肢悬吊能力评定、对线评定、穿戴临时假肢后残肢情况的评定;大腿、小腿假肢的异常步态分析;

6、正式假肢的评定:上肢假肢的评定、下肢假肢的评定、假肢装配后的整体功能评定;假肢康复的理想功能性结局。

第十九章常见病症评定

目的要求

熟悉压疮评定、吞咽困难的评定、排尿障碍评定、排便障碍评定、性功能评定。

教学内容

1、压疮评定:压疮发生的原因和好发部位、压疮的分级与评定、预后评定法。

2、吞咽困难的评定:吞咽过程、常用的评定方法、吞咽功能评定。

3、排尿障碍评定:神经元性排尿障碍的特点、神经元性排尿障碍评定、常见的神经元性排尿障碍分析及评定;

4、排便障碍评定:常见的排便功能障碍、排便障碍评定。

5、性功能评定:正常性功能与残疾人的性满足、性功能障碍的类型、性功能障碍的原因、性功能障碍的评定。

第二十章环境评定

目的要求

了解环境和无障碍环境定义、环境评定方法、环境评定解决方案、环境改造步骤、环境改造应用举例、附件。

教学内容

1、环境和无障碍环境定义;国内外无障碍环境简况;无障碍环境内容;人造物质环境分类;

2、环境评定方法:环境评定分级、环境评定内容、环境评定应用、环境评定结果;

3、环境评定解决方案、环境改造步骤、环境改造应用举例、附件。

附:

常用英文词汇表

康复rehabilitation

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

残疾disability

物种species

物理因子physical agent

康复评定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痉挛spasm

强直rigidity

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

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 ADL

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FIM

言语speech

语言language

吞咽障碍dysphagia

康复心理学rehabilitation psychology

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

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 EMG

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PT

手法治疗manual therapy

运动疗法movement therapy

器械治疗modality therapy

神经发育疗法neurodevelopment treatment

电疗法electro therapy

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OT

言语治疗speech therapy,ST

言语障碍language disorder

康复心理学rehabilitation psychology

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

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抑郁性障碍depression

焦虑性神经症anxiety neurosis

矫形器orthosis

假肢prosthesis

助行器walking aids

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CV A

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

脑瘫cerebral palsy,CP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

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

骨折fracture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

手外伤康复hand injury rehabilitation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 THR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 TKR 截肢后康复rehabilitation after amputation 脊柱侧凸症scoliosis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冻结肩frozen shoulder

肩关节周围炎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癌症cancer

痉挛spasticity

压疮pressure sore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

局部感染local infection

康复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康复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康复治疗技术课程主要包括《康复概论》、《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言语治疗学》、《临床康复学》、《神经康复学》等,很多内容需要结合实践方能更好的掌握,因此在学习中,需要边学习,边操作,方能更好的掌握,以获得更确实的临床康复经验。 第一章康复概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康复的概念 2、掌握康复的工作内容 3、掌握康复的发展史 教学内容 1、康复的内容 2、康复的治疗过程 3、康复的发展史 第二章物理治疗学 第一节运动疗法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运动疗法的定义 2、了解运动疗法的分类 3、熟悉运动疗法的内容 4、熟悉运动解剖学基础 5、熟悉运动生理学基础 6、掌握肌肉收缩的不同方式 7、熟悉运动代谢基础 8、掌握运动疗法的常用运动方式 9、熟悉运动疗法的生理作用 10、掌握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 11、熟悉运动疗法应注意的事项 12、熟悉运动疗法的禁忌症 13、熟悉运动处方的项目 14、熟悉运动量控制的内容 15、熟悉运动疗法应用的基本原则 教学大纲 一、运动疗法的定义 1、运动疗法的定义 2、运动疗法的分类 二、运动疗法的内容和分类 1、常规的运动疗法 2、神经生理学疗法 3、运动再学习 三、运动疗法的基础

1、运动学基础:运动解剖学基础、运动力学基础 2、运动生理学基础:肌肉的理化特性、肌肉的收缩形式、肌肉的协同作用 3、运动的代谢基础:肌肉收缩的能量供给、运动中气体交换的两个重要指标、对训练的代谢反应 四、运动中常用的运动方式 1、被动运动 2、主动运动:随意运动、主动助力运动、抗阻运动 3、牵引 五、运动中的生理及治疗作用 1、生理作用:心脏、骨骼肌、骨和关节、血压、肺、血脂质、其他 2、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 六、运动疗法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禁忌 1、临床应用 2、运动疗法中应注意的事项 3、运动疗法的禁忌 七、运动处方 1、运动治疗项目:耐力性项目、力量性项目、放松性项目、矫正性项目 2、运动治疗量:运动治疗强度、治疗频率、治疗持续时间、 3、注意事项 第二节常规的运动疗法 目的要求 1、掌握关节活动基础 2、掌握主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的具体方法 3、掌握被动运动具体训练方法 4、掌握不同关节的关节活动具体方法 5、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概念 6、了解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 7、掌握关节松动术的基本手法 8、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手法分级标准 9、掌握关节松动术手法应用的选择 10、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治疗作用和临床应用 11、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操作程序 12、掌握人体主要关节的关节松动术的具体操作 13、掌握软组织牵伸的概念 14、掌握被动牵伸的种类及操作 15、掌握主动抑制的概念和方式 16、掌握肌肉牵伸的目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17、掌握肌肉牵伸的程序 18、了解牵伸的局部放松技术 19、掌握人体主要肌群的牵伸技术 20、掌握肌力的概念 21、熟悉影响肌力的因素

临床康复实训大纲

《临床康复学》实验教学大纲(试行) 一、课程实验简介 临床康复学是康复医学的专业技能课程,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临床各科疾病的康复治疗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 的全面素质、增强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使其成为面向各级康复诊疗机构第一 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康复治疗专门人才。通过实践教学(包括 教学视频观摩及实验室操作等),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常见疾病基本理 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其基本操作技能。本实验教学大纲依据我院新修订的专业 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并结合学院的实际教学条件和学生情况制订,适用于康 复治疗技术专业。 二、课程实验目的和要求 1.目的 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方法和技术;熟练掌握运用临床各科疾病的康复训练技术;具备综合运用几种治疗技术对临床康 复常见疾病进行系统康复的能力。 2.要求 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康复治疗技术的掌握,能够自行设计治疗方案,自主操作,并熟悉实验报告的撰写,增强其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实验方式 每5~6人为一实验小组,在教师带领下,独立或协作完成要求的实验任务。 四、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总学时:20学时 《临床康复学》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课时实验形式实验类型备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一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 6 见习技能相关视频观摩 实验二精神疾病的康复 2 见习技能相关视频观摩 实验三骨关节疾病的康复 6 见习技能相关视频观摩 实验四心肺疾病的康复 2 见习技能相关视频观摩 实验五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的康复 2 见习技能相关视频观摩 实验六其他疾病的康复 2 见习技能相关视频观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验项目的内容和要求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完整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康复医学 英文名称:Rehabilitative Medicine 课程代码:ZB32010995 课程性质:限定选修课 总学时数:34学时;理论学时:26学时;实训学时:8学时;开课学期:6 课外实践:其他学时:考核性质:必修学分:2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1.课程性质 1.教学对象: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专业 2.课程特点:康复医学是使功能障碍者的潜在能力和残存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医学科学体系,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独特治疗技术的医学学科,它与临床医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学科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促进病、伤、残者康复。 2.课程目的 通过学习使医学生树立现代康复理念,了解现代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康复治疗,掌握临床常见病损的康复治疗方法及原则,能采用恰当的方法行床旁早期康复,选择适当的疾病、恰当的时机送诊康复,积极开展二级预防和选用矫形器等。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康复医学概论 康复医学相关基础 康复医学评定 康复治疗技术 神经系统常见病损的康复 骨关节病损的康复 内脏疾病的康复 其他常见疾病康复 临床常见问题的康复处理 1 2 4 4 6 5 1 2 1 1 2 4 1 0 合计26 8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论 [讲授内容] 1.掌握:康复和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残疾的国际三级分类与我国五级分类要点 2.熟悉:康复医学的对象、内容及工作方式;残疾的三级预防 3.了解:康复医学发展简史;残疾的概念、形成

普通生物学教学大纲

《普通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普通生物学 英文名:Essential Biology 课程性质:普通教育选修课 适用对象:非生物科学类专业 学时:48学时 学分:3学分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无特别要求 编写人: 审定人: 编写日期: 2012.1.12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的 《普通生物学》是非生物科学类专业的一门普通教育选修课,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整个生物界和生命科学的概况,拓宽知识面,提高整体素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为重点,以生物的演化为主线贯穿始终,以期让学生了解整个生命世界的发生、发展及演化规律,了解生命科学对人类的重要贡献以及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树立辨证的、发展的和普遍联系的观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和生态观念以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 (二)教学要求 1、拓宽学生知识面,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生命科学不同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 2、掌握动、植物个体发育中组织、器官的形态建成及其对机能和环境适应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了解生物界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4、了解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内容、课时分配与教学手段 三、主要参考书 《普通生物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顾德兴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教学内容 绪论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什么是生命理解:生命的结构层次。 了解:关于生命本质的一些理论。 一、什么是生命 二、关于生命本质的一些理论 三、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四、生物学的分科 五、生命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细胞结构:细胞膜和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器;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理解:细胞大小和数目,物质的穿膜运动:扩散、渗透、主动运输、内吞作用、外排作用。 了解:细胞连接 一、细胞大小和数目 二、细胞结构:细胞膜和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器 三、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四、物质的穿膜运动:扩散、渗透、主动运输、内吞作用、外排作用 五、细胞连接 第二章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有丝分裂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 了解:癌细胞及其细胞分裂特点。

普通生物学科目研究生考试大纲完整版

普通生物学科目研究生 考试大纲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普通生物学科目研究生考试大纲 本门课程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一、考试内容-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 本课程包括三部分内容:普通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第一部分为主体,分值在90分左右(主要考查对生物学一般概念、原理的掌握程度,生态学部分不在本课程考查范围之内),后两部分分值各占30分左右(主要考查考生对动植物结构、功能和主要分类群典型特征的掌握程度)。 第一部分普通生物学 (一)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 1.生物的特征 2.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组构系统 3.把生物界划分为5个界 4.生物和它的环境形成相互联结的网络 5.在生物界巨大的多样性中存在着高度的统一性 6.研究生物学的方法 7.生物学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关系 (二)细胞 1.生命的化学基础 1)原子和分子 2)组成细胞的生物大分子 3)糖类 4)脂质 5)蛋白质 6)核酸 2.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 1)细胞的结构 2)真核细胞的结构 3)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4)细胞通讯 3.细胞代谢 1)能与细胞 2)酶 3)物质的跨膜转运 4)细胞呼吸

5)光合作用 5.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1)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 2)减数分裂将染色体数由2n减为n 3)个体发育中的细胞 (三)动物的形态与功能(重点参阅动物生物学部分)1.高等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1)动物是由多层次的结构所组成的 2)动物的结构与功能对生存环境的适应 3)动物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 2.营养与消化 1)营养 2)动物处理食物的过程 3)人的消化系统及其功能 4)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对食物的适应 3.血液与循环 1)人和动物体内含有大量的水 2)血液的结构与功能 3)哺乳动物的心脏血管系统 4.气体交换与呼吸 1)人的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人体对高山的适应 3)危害身体健康的呼吸系统疾病 5.内环境的控制 1)体温调节 2)渗透调节与排泄 6.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1)人体对抗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 2)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 3)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7.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 1)体液调节的性质 2)脊椎动物的体液调节 3)激素与稳态 8.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运动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运动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运动治疗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应用各种形式的主动和被动进行具体操练,以促使病人康复的一类疗法。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正确理解运动治疗工作的原理,熟练掌握各种运动治疗技术的原理和技巧,并掌握常见疾病的各种运动治疗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掌握运动治疗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二、掌握运动治疗技术中各种训练技术的操作要点。 三、掌握常见病的运动治疗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学时分配 序号单元学时 理论实践合计 1 运动疗法概论 2 0 2 2 体位转换训练技术 2 4 6 3 关节活动维持与改善技术 4 6 10 4 关节牵引技术 1 1 2 5 增强肌力技术 8 12 20 6 耐力训练技术 2 0 2 7 肌肉牵拉技术 4 4 8 8 关节松动术 10 12 22 9 平衡功能训练技术 2 4 6 10 协调功能训练技术 2 2 4 11 步行功能训练技术 2 4 6 12 呼吸训练技术 1 1 2 13 医疗体操 2 4 6 14 肌肉功能恢复技术 8 10 18 合计 50 64 114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 1.重点讲授运动疗法的概念和特点,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对人体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重点讲授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制定方法。 3.讲授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教学要求: 1.掌握运动疗法的概念和特点,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对人体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制定方法。 3.熟悉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节体位转换训练技术(理论2学时;实践4学时) 教学内容: 1.介绍体位转换训练技术的生物力学原理。 2.讲授体位转换训练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重点讲授偏瘫、截瘫患者体位转换的训练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偏瘫、截瘫患者体位转换的训练方法。 2.熟悉体位转换训练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了解体位转换训练技术的生物力学原理。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实验实训内容:(只写出实验实训名称,详细内容写入实践教学大纲) 1.体位转换训练技术 第三章节关节活动维持与改善技术(10学时) 教学内容: 1.介绍关节的构成和关节活动范围。 2.重点讲授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原则。 3.讲授关节的分类、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4.介绍上肢、下肢各关节的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5.重点讲授上肢、下肢各关节被动运动技术。 6.讲授上肢、下肢各关节辅助主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技术。 教学要求: 1.掌握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原则。 2.掌握上肢、下肢各关节被动运动技术。 3.熟悉关节的分类、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4.熟悉上肢、下肢各关节辅助主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技术。 5.了解关节的构成和关节活动范围。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湖南中医药大学专业课课程教学大纲 《康复医学》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康复医学》是一门介绍康复医学的入门课程。是护理学、临床医学等专业学生学习和认识康复医学的专业课教材。其课程内容包括康复医学基本理论、康复评定学、康复治疗学以及疾病康复学等四大方面的主干内容。为必须了解和学习康复医学基础知识的护理学、临床医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对学生就业后的规培及专业方向的选择均具有较重要的参考意义。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学习,紧紧围绕康复医学基本理论、康复评定学、康复治疗学以及疾病康复学四大方面的主干内容展开,各部分的内容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面。通过不同层面知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康复医学的基本知识有全面而系统的了解。 通过第一部分康复医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康复的定义、对象、领域,康复医学的定义、对象、基本原则,能够把握康复、康复医学、临床医学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残疾、残疾人的概念,国际残损、残疾与残障分类,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疾病和残疾的三级预防等内容。熟悉康复的方式、基本对策、基本观点、主要方法,熟悉康复医学的内容、重要性;熟悉感觉系统、运动系统功能和组成、躯体的运动生理及制动对机体的影响等内容。了解康复医学发展简史、康复的团队及康复价值观、残疾的预防、功能恢复及代偿的基本理论等内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全面理解康复医学的系统知识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通过第二部分康复评定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肌力的概念、徒手肌力评定的方法,肌张力的概念、肌张力异常的类型以及肌张力异常的主要表现,掌握关节活动度的概念、常用的评定方法,以及平衡、协调、ADL、失语症、构音障碍感觉、疼痛的常用评定方法等内容。熟悉影响肌力的因素、肌张力产生的生理机制及作用,熟悉关节活动度的评定分析,协调运动障碍平衡障碍的表现特征、评估方法;熟悉ADL、Barthel指数及FIM指数测定的内容;熟悉躯体感觉、疼痛的分类等内容。了解康复评定学中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平衡、协调等功能评定的目的和注意事项等内容。通过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一定的康复评定实践操作能力,并能够对常见的评定结果进行临床意义的判定,为康复治疗计划和方案的实施提供指导。 通过第三部分康复技术内容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的概念,肌力训练的原则,作业治疗的定义,康复工程的定义,言语、语言的概念;掌握传统康复的定义,康复医学中医患关系的特点等内容。熟悉物理疗法的

康复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康复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康复治疗技术课程主要包括 《康复概论》、《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 学》 《临床康复学》、《神经康复学》等,很多内容需要结合实践方能更好的掌握, 需要边学习,边操作,方能更好的掌握,以获得更确实的临床康复经验。 目的要求 1、 掌握康复的概念 2、 掌握康复的工作内容 3、 掌握康复的发展史 教学内容 1、康复的内容 2、 康复的治疗过程 3、 康复的发展史 第二章 物理治疗学 第一节 运动疗法概述 目的要求 1、 掌握运动疗法的定义 2、 了解运动疗法的分类 3、 熟悉运动疗法的内容 4、 熟悉运动解剖学基础 5、 熟悉运动生理学基础 6、 掌握肌肉收缩的不同方式 7、 熟悉运动代谢基础 8、 掌握运动疗法的常用运动方式 9、 熟悉运动疗法的生理作用 10、 掌握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 11、 熟悉运动疗法应注意的事项 12、 熟悉运动疗法的禁忌症 13、 熟悉运动处方的项目 14、 熟悉运动量控制的内容 15、 熟悉运动疗法应用的基本原则 教学大纲 一、 运动疗法的定义 1、 运动疗法的定义 2、 运动疗法的分类 二、 运动疗法的内容和分类 1、 常规的运动疗法 2、 神经生理学疗法 3、 运动再学习 第一章 康复概论 、《言语治疗学》、 因此在学习中,

三、运动疗法的基础 1运动学基础:运动解剖学基础、运动力学基础 2、运动生理学基础:肌肉的理化特性、肌肉的收缩形式、肌肉的协同作用 3、运动的代谢基础:肌肉收缩的能量供给、运动中气体交换的两个重要指标、对训练的代谢反应 四、运动中常用的运动方式 1被动运动 2、主动运动:随意运动、主动助力运动、抗阻运动 3、牵引 五、运动中的生理及治疗作用 1生理作用:心脏、骨骼肌、骨和关节、血压、肺、血脂质、其他 2、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 六、运动疗法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禁忌 1临床应用 2、运动疗法中应注意的事项 3、运动疗法的禁忌 七、运动处方 1运动治疗项目:耐力性项目、力量性项目、放松性项目、矫正性项目 2、运动治疗量:运动治疗强度、治疗频率、治疗持续时间、 3、注意事项 第二节常规的运动疗法 目的要求 1掌握关节活动基础 2、掌握主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的具体方法 3、掌握被动运动具体训练方法 4、掌握不同关节的关节活动具体方法 5、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概念 6、了解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 7、掌握关节松动术的基本手法 8、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手法分级标准 9、掌握关节松动术手法应用的选择 10、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治疗作用和临床应用 11、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操作程序 12、掌握人体主要关节的关节松动术的具体操作 13、掌握软组织牵伸的概念 14、掌握被动牵伸的种类及操作 15、掌握主动抑制的概念和方式 16、掌握肌肉牵伸的目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17、掌握肌肉牵伸的程序 18、了解牵伸的局部放松技术 19、掌握人体主要肌群的牵伸技术

康复医学实验大纲

新疆医科大学 《康复医学》 实验大纲(初稿)(供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方向学生使用)

实验名称:肌力训练所属课程:康复医学 实验目的:1.巩固理论知识 2.掌握不同病种(中枢神经损伤与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肌力训练方法 3.熟悉肌力训练和肌耐力训练方法 实验方法:1.病例示教 2.分组模拟练习 时间分配:回顾理论知识20min 病例示教40min 分组练习40min 答疑总结20min 使用仪器设备:PT床,哑铃,弹力带、沙袋等

实验名称:等速肌力训练所属课程:康复医学 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等速肌力训练之设备、具体使用方法、训练方法的设计以及训练时对患者的指导和所要求的配合。 实验方法:1.在教师指导下正确使用等速训练设备。 2.按实验要求选择设备所用程序,放置准患者正确体位。 3.按运用程序要求进行各项参数设置。 4.设计训练方案并实施。 5.完成方案后评估反应。 时间分配:1.讲解并示范 30分钟 2.同学分组体会及动手操作 20分钟×4组 3.总结并强调操作时关键环节 10分钟 使用仪器设备:等速肌力评估与测试系统

实验名称:ROM训练所属课程:康复医学实验目的:1.巩固理论知识 2.复习ROM评定 3.掌握患者的ROM训练方法 实验方法:1.病例示教 2.教师示范 3.学生分组模拟练习 时间分配:回顾理论知识20min 病例示教40min 分组练习40min 答疑总结20min 使用仪器设备:电脑、投影、cybex

实验名称:关节松动术所属课程:康复医学实验目的:1.巩固理论知识 2.掌握关节松动术手法 实验方法:1.病例示教 2.教师示范 3.学生分组模拟练习 时间分配:回顾理论知识20min 病例示教40min 分组练习40min 答疑总结20min 使用仪器设备:电脑、投影、PT床

老年康复与保健课程教学大纲

《老年康复与保健》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该课程是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老年康复与保健是介绍养老护理员如何对残疾、慢性病患的老年人进行日常康复与保健的学科,预防继发残疾,减轻残疾的影响,以达到全面康复的目标,使他们重返社会的一门课程。其内容包括老年康复保健的概念、目标、基本原则,现代康复技术,传统康复技术,常见老年基本的康复治疗。本课程的总任务是使学生树立起以人为本指导思想,了解老年康复与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会老年现代康复与中医传统保健的措施,熟练掌握老年康复保健的操作技能。使学习者具备初步开展老年康复保健服务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融合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资格标准,以老年服务与管理的典型工作过程,以来源于养老机构的实际案例为载体,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室为工作与学习场所,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坚持突出养老护理员的康复保健专业特点,依据养老护理员职业岗位需求,选取教学内容。以基层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养老服务工作者综合职业能力为准绳,以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为依据,以养老机构实际工作任务为顺序,以学习典型个案和项目为载体,设计最佳的学习情境,重新整合教学内容,以使课程贴近养老职业岗位、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达到“能干、会干、能干好”的综合职业能力的预期目标。考核方式基于课程总体目标的要求,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全面考核。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核心,服务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全面改革本课程的教学内涵。 三、课程总体目标 知识目标 本课程作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旨在通过学习,让学生们了解适合于老年人的康复保健的目的、基本原则,掌握一些常用的现代康复技术及传统康复技艺,期待日后在老年机构将这些技能熟练地应用于老年人的日常照护,从而减少老年人因疾病所导致的残疾程度,减轻并发症,缓解因衰老、病痛所导致的身体不适,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运动、作业、物理因子等治疗技术,同时掌握一些中医传统保健知识,如:针灸、推拿、养生技术,并对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如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糖尿病、肺病、冠心病等进行日常的康复保健,达到协助医生缓解病痛、降低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能力的目的。 素质目标 巩固专业思想,树立热爱养老事业、献身养老事业的远大理想;具备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对老年人具有高度的耐心、细心、责任心;具有高度的专业责任感,能与同事合作共事,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四、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康复评定学》考试大纲(2019专升本)

《康复评定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康复评定是康复医学中的一项最基本的专业技能,是制订出好的治疗计划的基础。只有通过全面的、系统的和详尽记录的康复评定,才有可能确定病人的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并对如何进一步进行治疗、对是否应改变或停止治疗作出合理的决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康复评定的基本概念及最常用的康复评定及目前临床上通用的一些评估量表。为进入后期康复医学临床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康复评定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等基本知识;是否具备理论结合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了解”是指学生对要求了解的内容,能解释有关的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熟悉”是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是在熟悉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1、考试方法:闭卷、笔试。 2、记分方式:满分为150分。 3、考试时间:100分钟 三、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作为命题的指导思想。命题的原则是题目数量多、范围广,最基本的知识一般要占80%左右,稍微灵活一点的题目要占10%左右,较难的题目要占10%左右。 四、考试要点 第一章康复评定总论 第一节康复评定概述 1、掌握康复评定的概念。 2、了解康复评定的意义和层次。

3、熟悉康复评定的目的和特点。 第二节康复评定的步骤 1、了解收集资料。 2、掌握综合分析资料。 3、熟悉总结评定结果。 第三节康复评定的类型和方法 1、熟悉康复评定的类型。 2、熟悉康复评定的方法。 第四节康复评定的基本原则 了解康复评定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人体形态评定 第一节人体形态的概述 1、了解发展史。 第二节姿势评定 1、掌握人体形态评定的基本概念,包括人体形态、体格、体型、身体姿势、身体组成成分、腰臀比、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身体素质;掌握正常直立姿势、常见异常姿势的评定方法;掌握身体长度、身体围度、身高及体重的测量方法。 第三章反射评定 第一节概述 1、掌握发育性反射的概念。 2、了解发育性反射的出现与消失、分类。 3、了解发育性反射评定的目的。 4、了解发育性反射评定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发育性反射的检查方法 1、掌握脊髓水平的反射。 2、掌握脑干水平的反射。 3、掌握中脑水平的反应。 4、掌握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应。 第三节结果记录与分析 1、熟悉结果记录。 2、熟悉结果分析。 第四章肌力评定 第一节肌力 1、掌握肌力、耐力、等长收缩、等张收缩、等速收缩、原动肌、固定肌、运动单位、峰力矩、力矩加速能等基本概念。 2、熟悉肌肉的功能分类和收缩类型。 3、熟悉影响肌力的因素。 4、了解肌力评定的目的。 第二节徒手肌力评定 1、掌握徒手肌力评定的分级标准。

最新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

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 考试代码:814 一、总体要求 掌握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了解当代生命科学的新成就和发展的新动向。 二、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分化与细胞凋亡;细胞代谢;动物的结构特点;动物的消化吸收、物质循环与气体交换;免疫;动物的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光合作用;植物的结构与调控系统;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基因的表达与调控;重组DNA技术;生物进化;生态学等 三、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吴相钰,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玉静. 分子遗传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赵寿元,乔守怡. 现代遗传学(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朱玉贤,李毅.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4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尚玉昌. 普通生态学(第3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5]周云龙. 植物生物学(第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C ampbell N A, Mitchell L G, Reece J B. Biology:concepts and connections. Menlo Park:Benjamin/Cummings Publishing Company Inc,2000 四、基本内容 1 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 1.1 生物的特征 1.2 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组构系统 1.3 生物界的多级分类系统 1.4 生物和它的环境形成相互联结的网络 1.5 在生物界巨大的多样性中存在着高度的统一性

康复治疗本科教学大纲20学时icrosoft.doc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 英文名称:Medical imaging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本科课程性质:选修 编写人员(签字)姜涛 日期:2013年8月3日 教研室主任(签字):夏军日 期:2013年8月4 日 审核人员(签字): 日期:2013年8月5日 医学影像学 Medical imaging 一、课程简介和任务 《医学影像学》是通过影像来反映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等变化,并以影像学表现为主要依据,协助临床对疾病作出诊断治疗的一门课程。同时作为医学领域里发展最快的学科----介入放射学,也作为医学影像学的补充,在疾病的治疗上给了较大的支持。通过《医学影像学》的系统学习,使医学检骑本科的学生熟悉现代医学常用影像检查技术的图像特点及临床应用;掌握医学影像观察、分析的方法及影像诊断原则;着重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骨关节系统基本病变和常见病的影像学诊断,熟悉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指导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准确运用影像检查方法,更好的进行本学科内疾病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 二、理论知识 1、医学影像诊断学总论 掌握内容:X线、CT、MRI图象的特点和临床应用,医学影像诊断原则和步骤, X 线图像的解读方法,辨认正常、异常的影像表现,分析归纳、综合诊断及鉴别诊断。 了解内容:X线的特点,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史。 2、呼吸系统 掌握内容:呼吸系统的正常X线、CT表现;胸部基本病变的异常影像学表现;肺炎的病理分期及X线表现,肺结核分型、各型结核的影像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支气管扩张的影像学表现;支气管肺癌大体分型及各型肺癌的X线、CT 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转移性肺癌的影像特征表现。 了解内容:呼吸系统X线、CT观察、分析和诊断原则。 3、心脏与大血管 掌握内容:正常心脏的超声表现、心脏结构及运动的异常,冠心病、高心病、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法四的B超影像学诊断;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风心病、

《 康复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康复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康复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康复医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Rehabilitation Medicine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144 讲课学时:125 实验学时:19 学分:8 适用对象: 针推专业(康复医学方向)学生 先修课程: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课程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一门医学。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条件改善,烈性传染病得以控制和消灭,人类平均期望寿命值延长、人口老化,慢性病和老年病比例大大增加,加之交道事故和其他意外伤害事件增多,社会上的残疾人口也相应增加,患者和医务人员也都不能仅仅满足于单纯的治病,而要求功能也能得到保存和恢复,渴望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所有这些都为康复医学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社会动力,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也为康复医学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康复医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阐明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常见的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等内容。使学生对功能障碍的治疗原则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对功能障碍的基本评定方法和处置原则、治疗技术能较熟悉掌握。通过康复医学的教学使学生对现代医学模式有进一步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辨证的和综合的科学思维方法,拓展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康复医学教学内容以功能障碍为核心,着重阐明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工作内容(包括功能障碍的评定和治疗),要求达到将理论、原则与技术方法相贯穿联系,以使学生对康复医学有较全面的了解,掌握常用评定方法和康复技术。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一讲康复医学概论 教学要求: 掌握1.掌握康复、康复医学的概念、服务对象,认识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分 支,认识它区别于临床医学的独有特性。2.掌握康复医学的组成,工作内容,工作方式。 熟悉 1.熟悉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相互关系。 2.熟悉中医康复学与中医养生学的区别。了解1.了解中西医结合康复学的特点。教学内容: 一、康复的定义 二、康复医学的定义 三、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四、康复医学的组成 五、康复医学的工作内容 六、康复医学的工作方式 第二讲康复学发展简史、机构设置 教学要求: 熟悉1.熟悉康复医疗机构特点。了解1.了解康复医学的发展史。 2.了解中西医结合康复学的发展前景。

《康复功能评定学》教学大纲(理论、实训)

《康复功能评定学》教学大纲 Ⅰ、课程概况 Ⅱ、课程简介 1.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康复功能评定学》功能评定是康复治疗学中的一项最基本的专业技能,是制订出好的治疗计划的基础。只有通过全面的、系统的和详尽记录的康复评定,才有可能确定病人的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评定可提供有关的信息,以资对治疗过程进行比较和评估。病人、治疗师和医生可藉此清楚的了解到病情是在好转、恶化还是维持原状。并对如何进一步进行治疗、对是否应改变或停止治疗作出合理的决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康复评定的基本概念及最常用的康复评定及目前临床上通用的一些评估量表。为进入后期康复治疗学临床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组织与方法:教学方法方面要重视康复功能评定学与其它各科的内在联系,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循序渐进原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形象化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融入典型的临床病例教学,采用幻灯片、录相、模型等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 理论教学:讲授式教学法LBL、问题导向型教学法PBL、启发式教学法、自导式教学法、比较归纳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 实验教学:采用示范教学法、问题导向型教学法PBL、案例导向型教学法CBL、模拟教学法。

3.教学保障:多媒体、模拟教学设备、各种康复实验设备。 4.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教学网站 ①选用教材: 《康复功能评定学》(第2版),王玉龙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②参考书目: 《康复功能评定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郭铁成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康复功能评定学实训指导》,张秀花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③教学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f87478012.html,,https://www.doczj.com/doc/f87478012.html,等等。 Ⅲ、课时分配安排 理论课

【VIP专享】《普通生物学(实验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生物(实验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学时数:24学时 编写日期:2004年6月 修订日期:2010年6月 执笔者:田清涞 审阅者:张亚兰 一、实验的目的及在专业培养中的作用 普通生物学实验是基础主干课普通生物学的辅助性实验课,通过实验验证加深对生物学理论的理解。通过实验训练学生最基本的操作和技能,了解当今生物学技术,生物工程进展,为学生今后从事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制药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验内容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类型1显微镜的使用、动物细胞组织的制片观察2验证 2无脊椎动物实验4验证 3蟾蜍的解剖4验证 4家兔的外形和内部解剖4验证 5植物细胞、组织的观察4验证 6植物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结构观察4验证 1人血涂片的制备观察及ABO血型鉴定2综合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动物细胞组织的制片观察(2学时)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教学要求: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能够规范和较熟练地使用和维护。 2.学习掌握涂片法制作动物细胞显微玻片标本。 3.掌握动物组织平铺片、分离片等临时装片和涂片的一般制作方法。 4.掌握动物的四类基本组织结构特点,理解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密切关系。

5.了解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实验教学内容: 1.显微镜的结构使用方法 2.动物临时装片制作的基本实验技能 3.制备口腔粘膜细胞标本,观察细胞形态结构 4.动物四大组织玻片标本观察、示范、多媒体演示 实验二无脊椎动物实验 (4学时)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教学要求: 1.掌握原生动物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无脊椎动物的进化过程 3.认识和理解原生动物的单个细胞是一个完整的能独立生活的有机体 4.认识一些常见的原生动物 5.学习在显微镜下对运动活泼的微型动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 实验教学内容: 1.观察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软体动 物、节肢动物的标本。 2.草履虫活体观察和实验 3.草履虫生殖装片的观察 实验三蟾蜍的解剖(4学时)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教学要求: 1.通过对蟾蜍外部形态及各器官系统的观察,熟悉其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性 特征及适应性特征。 2.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反射过程。 3.掌握两栖动物的解剖技术。 实验教学内容: 1.蟾蜍外形观察及各部位测量 2.学习双毁髓法处死蟾蜍,观察屈反射、搔扒反射,

康复评定学实验大纲运动康复

康复评定学实验大纲运 动康复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康复评定学课程实验(实训、见习)教学大纲 一、内容简介(300字以内包括编写依据、学时和学分、教学内容和目的等) 本课程实验教学大纲是按照王玉龙主编的《康复功能评定学》教材设计。是研究障碍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是康复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障碍学诊断的理论原则,建立诊断的临床思维程序;熟悉康复评定的工作流程,掌握临床常用评定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技术及其评定结果的临床意义;并熟练书写出完整、措辞准确、精炼的康复评定报告。 作为运动康复的专业课程,学时设置54学时,实验学18,2学分。通过实验加深对康复评定学有关理论的理解;熟悉实验项目的基本原理以及实验操作的具体程序;实验数据记录规范,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形成规范的实验报告。 考核依据:实验报告 考核办法: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按实验报告质量逐份评分(评分指标: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的明确性;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的规范性;结果讨论的科学性),作为平时成绩进入课程总成绩。 三、参考教材 四、学时、学分及各部分分配

本课程总教学学时为54学时,总学分为3学分,其中理论授课学时为36学时,实验学时为18学时。 注:备注处体现必开实验、选开实验、设计性实验等类型。 五、具体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验一:关节活动度测量

实验目的:能够正确进行全身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实验内容: 掌握:肩、肘、腕、前臂、手指、髋、膝、踝、脊柱等部位各运动方向的活动角度测量操作技术 实验二:肌力评定 实验目的:掌握徒手肌力检查方法及等速肌力测试仪的正确使用 实验内容: 掌握:等速肌力测定的方法、结果及意义 熟悉:等速肌力测定的适用条件、注意事项 了解:等速肌力测试的临床应用范围 实验三:步态分析 实验目的:掌握步态分析程序及方法 实验内容: 掌握:步态分析的方法及结果分析 熟悉:步态分析的临床应用范围 了解:导致异常步态的原因 实验四:感觉功能检查

《普通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生物学实验一》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名称:普通生物学实验一 Experiments of General Biology 二、课程编码:0812812 三、课程性质:必修 四、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24 总学分:1.5 实验学时:24 五、适用专业 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科学和生物信息 六、本实验课的配套教材、讲义与指导书 1、教材:现代生物学实验原理和方法,生命学院教学实验中心自编讲义。 2、参考书:现代生物学实验,林加涵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 七、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1、本实验课的任务是熟练掌握动植物解剖、制片染色的操作规范,在细胞、组织及系统上认识动植物体的基本结构;学会动植物实验材料的采集方法,熟练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掌握显微镜下的动植物组织结构的识别,掌握动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常规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 2、本实验课为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及生物信息专业学生必修课。 3、本实验课的目的是使学生更扎实地掌握动物学和植物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为学生提高科研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过程中做到专心、细心与耐心。

八、实验课的基本理论 各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动植物形态与解剖、动植物生长发育及有关的生理代谢等基础理论。 九、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在课表上明确规定实验时间,两(三)人一组,相互配合完成实验;掌握实验方法,得到结果并完成实验报告。 十、考核方式与评分方式 实验报告50%,实验操作50% 十一、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提要

注:实验类型应为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四种类型之一。实验要求填“必做”或“选做”。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康复医学 适用专业: 中医学专业(五年制) 总学时数: 34 (理论28学时: 自主6学时) 学分数: 2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康复医学是以研究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为主要任务,以改善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为目的的医学学科。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以及民众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医学学生必须掌握康复医学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服务大众,促进人民健康。本门课程是中医学专业的一门临床课程,于第八学期开设。其教学目的和要求为: 1.明确康复医学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2.使学生了解康复与康复医学的概念和基本理论,熟悉常用的功能障碍评定方法、康复治疗技术及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原则与方法,了解康复医学的发展史、康复医学工作方式以及康复医学领域的新进展。 通过康复医学课程的学习,了解康复医学及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树立早期康复的理念,强化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的观念,并掌握一定的临床康复治疗手段,以便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指导或介绍病人应用康复疗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概论(4 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康复与康复医学的概念、基本工作内容和对象,熟悉康复医学的工作 方式及各专业的职责,了解康复医学的发展史。 2.掌握功能、残疾和健康的概念; 掌握ICP 国际分类的各要素及其之间的关 系,建立基于ICP框架之上的整体康复观念。 I教学内容 1康复和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 康复医学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 康复医学的特点,康复医学学科的内容,康复医学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方式各类康复机构。 2.残疾的概念; 残疾的国际分类: ICP框架: 残疾的预防。 第二章康复医学相关基础( 3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 人体运动学的概念、骨与关节的运动学、制动时机体的影响、中枢神经的可塑性。 2理解: 运动的生理效应、骨与肌肉的生物力学、神经反射 3.了解: 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中枢神经发育机制、脑老化 [教学内容] 1.人体运动学: 骨与关节的运动学、动力学。 2.人体生物力学: 骨与肌肉的生物力学、骨痂的生物力学、应力对骨生长的作用。 3. 运动对机体的影响: 运动的生理效应、制动对机体的重响。 4.神经学基础: 中枢神经发育机制、神经反射、中枢神经的可塑性、脑老化。 第三章康复医学评定(3学时) [目的要求1 1.掌握:功能评定的基本概念和国际功能分类的定义以及运动功能评定的基本内容。 2.理解: 各种功能评定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