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编版】 中古时期的欧洲 教学设计

【统编版】 中古时期的欧洲 教学设计

【统编版】  中古时期的欧洲 教学设计
【统编版】  中古时期的欧洲 教学设计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程标准素养解读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的国

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欧洲文明的特点。1.结合有关中古时期欧洲的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的史料,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2.运用唯物史观,理解封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产生与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形成的关系。

3.从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唯物史观角度理解城市自治引领欧洲走出中世纪的黑暗,步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近现代的历史意义。

4.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拜占庭帝国与俄罗斯帝国的扩张史实,对帝国的兴衰作出正确的历史解释。

知识点一西欧封建社会

1.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1)背景: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

(2)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2.封君封臣制度(政治)

产生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含义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

1.王权的加强

(1)背景

①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

②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2)表现

①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

②法兰西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击败各地封建主,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③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

2.城市自治

(1)背景

①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②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

③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2)方式: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3)意义: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3.教会专权

(1)经济:基督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2)政治: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3)精神: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教会控制着他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知识点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1.拜占庭帝国

(1)建立: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因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又称拜占庭帝国。

(2)社会状况

①经济: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②法律: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与《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

③扩张: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

(3)灭亡

①原因:拜占庭的连年征服战争严重消耗了自身的资源;由于游牧部族的冲击和内部矛盾,拜占庭帝国陷入混乱;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军事占领。

②时间:1453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

2.俄罗斯

(1)9世纪:发端于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影响,一度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

(2)13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

(3)16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

(4)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

①对内: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

②对外:继续扩张。

(5)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概念阐释】

1.中世纪:指公元5世纪后期到15世纪中期,即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崩溃到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文艺复兴运动和大航海时代之间的时期。这个时期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加之人文主义者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己任,因此,他们将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

2.封建社会:封建主义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被称为“封建社会”。西方学者最初主要从政治和法律角度理解封建社会,强调它与土地分封的联系。后来的学者注意到封建主义的社会和经济方面,包括农民受到奴役,以封土代替薪俸,人与人之间的保护关系,以及由此造成的中央权力衰落等。中国学者一般把封建社会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经济形态或生产方式,认为它是在奴隶制瓦解基础上产生的,主要标志是农民取代奴隶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者。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方面看,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更加先进。

【图说历史】封君封臣制度

西欧实行封君封臣制度,封君和封臣之间建立了相应的权利义务关系,地方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因此,西欧并未建立高度的中央集权。

【特别提示】

领主封建社会中受封领地或采邑的封建主

农奴非自由人的法律地位、自备工具服劳役

农民自由人的法律地位、服劳役

中世纪的大学

中世纪的欧洲兴起了一大批大学,如萨莱诺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布拉格大学等。

【轻巧识记】

西欧封建社会出现的新变化

变化趋势:中古西欧孕育着统一的力量。

变化动因:中古西欧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变化表现:中古西欧逐步形成王权比较强大的国家,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地位显赫,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图解历史】

基督教的发展演变历程

【特别提醒】

拜占庭帝国独具特色的文化

(1)特点:拜占庭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

(2)影响:拜占庭帝国保存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知识拓展】

罗马法的特征

(1)形式: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和形势需要而演变。

(2)内容:维护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调整财产关系,规范奴隶制度,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涉及多个领域。

(3)地位: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4)作用:是维系统治和巩固统治的有力工具,对后世影响深远。

(5)局限性:维护少数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工具,属于奴隶制法律体系。

重点一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

【史料实证】

史料一11世纪时,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封臣对封君承担许多义务……其一是“效忠”……其二是“帮助”。这是①封臣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义务,包括为封君服军役、向他提供协助金和物资。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史料二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是②封主与附庸的臣属关系的建立,由于是层层分封,③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主,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则没有臣属关系。

史料三庄园里的佃户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领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几天为领主干活,领主直接控制的农奴每周的大部分时间都要为领主干活。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研读](1)史料一中①体现了封臣的义务;史料二中②、③体现了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

(2)史料三“领主直接控制的农奴”“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体现了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

[思考](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封君封臣关系的纽带是什么?

“帮助”指的封臣要承担哪一义务?

(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分析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

(3)结合史料三,分析领主与佃户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提示](1)纽带:赐封的土地。义务:服兵役、提供金钱和物质。

(2)关系:封君与封臣之间以土地为纽带,形成保护与被保护的契约关系。特点: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即封臣的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而和自己封主的封主没有臣属关系。

(3)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佃户有义务为领主劳动,领主也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认知深化】

1.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封君封臣制度

(1)相同点

①都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

②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都受到封建主的剥削。

(2)不同点

①西欧庄园的农民主要以劳役的方式受领主剥削;而中国古代的农民则主要以实物地租的形式向地主交租。

②西欧农民的土地权利受到庄园法庭的保护,佃户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领主与佃户之间存在契约关系,而中国古代的农民对地主的依附性极强。

重点二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及自治运动

【史料实证】

史料一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大批古代的城市变为废墟。从10世纪起,一批新兴的城市……发展起来,如威尼斯、热那亚、米兰和佛罗伦萨等。此外,在西欧其他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商业集市和旧城遗址上也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城市。

史料二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建立起在城市中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

——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研读](1)史料一从交通、历史遗存等方面说明了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

(2)史料二介绍了西欧城市自治对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影响。

[思考](1)据两则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从10世纪起,西欧兴起的城市一般坐落在哪里?城市兴起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史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特点及历史影响。

[提示](1)坐落在封建主的土地上。原因:地处交通要道、商品经济的发展、旧城遗址的新发展等。

(2)特点:以新兴市民阶层为主体;斗争形式多样;争取自由和法治;在斗争中形成了新的市民文化。影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促进封建社会的瓦解;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推动了欧洲近代

社会的转型。

【认知深化】

1.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城市复兴与自治的影响因素

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封建主以提供土地、政治庇护、直接参与等形式参与、推动城市复兴。

2.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城市复兴对西欧的历史意义

(1)政治上:城市的兴起使欧洲出现了新的阶级——市民阶级。城市与王权结盟,促使王权加强,市民阶级参与政治,促进了议会制度的出现。

(2)经济上:城市的兴起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旧制度瓦解,孕育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3)思想上:在西欧城市市民争取自治的过程中,自由、平等、民主、权利的意识逐步觉醒,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人性解放、谋求人生幸福等思想观念得以张扬。

(4)文化上:随着城市的出现,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

重点三《查士丁尼法典》

【史料实证】

史料查士丁尼皇帝以集罗马法律之大成而著称于世,他所编纂的法典在他即位期间得到了实施。《查士丁尼法典》保留了罗马在法学上天才性的创造成果,后来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也许没有哪一部法典对世界有这么持久的影响。

——[美]迈克尔·H·哈特《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研读]史料从现实和后世影响角度说明了《查士丁尼法典》的影响。

[思考]据史料及所学知识说明,迈克尔·H·哈特为什么把查士丁尼列入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提示]因为查士丁尼颁布制定了《查士丁尼法典》,其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它保留了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成果,成为后世欧洲许

多国家法律的蓝本。

【认知深化】

运用唯物史观评价罗马法体系的影响

(1)对罗马:罗马法用理性即法律来规范社会生活;维系帝国的统治。

(2)对后世:①体现了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为后人树立了榜样。②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完备的形式对后来欧洲大陆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局限性和实质:将奴隶排斥在法律对象之外。

【时空思维】

【结论术语】

1.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

2.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

3.基督教会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并利用强大的经济和精神力量,在西欧社会占据显赫地位。

4.封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产生,推动了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

5.由东罗马发展而来的拜占庭帝国一度繁荣,俄罗斯在反抗蒙古的斗争中逐渐崛起。

6.6世纪,查士丁尼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基础合格练]

1.它是从9世纪起西欧社会开始流行的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它”是()

A.村社B.庄园

C.乡镇D.社区

解析:选B。9世纪的西欧正处于中世纪,这一时期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是庄园,故B项正确。

2.(2020·天津高一期末)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学习某一主题时交流的内容,内容涉及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王权强化、城市自治、《查士丁尼法典》。就此判断这一主题为()

A.史前人类文明

B.中古时期的欧洲

C.古代非洲和美洲

D.亚洲的文明古国

解析:选B。材料中的封君封臣制、庄园和农奴制、王权强化及城市自治等均是中世纪西欧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表现,故选B项。

3.对下面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大、小封建主都是国王的直接封臣

B.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的方式向国王效忠

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D.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下,大、小封建主之间是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故选C项。

4.11世纪开始,城市再度兴起,中世纪城市的最初市民主要是()

A.手工业者和商人

B.自耕农和农奴

C.封建领主和农民

D.封建领主和商人

解析:选A。中世纪的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故A项正确。

[能力等级练]

5.“自治城市本身所获得的种种自由权和城市内部所建立起来的各种自治制度都构成了对封建制度的挑战。”材料表明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运动() A.使城市获得了完全的自由与特权

B.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

C.采用了武力斗争的手段反抗贵族

D.迫使领主不得再向市民征税

解析:选B。根据“构成了对封建制度的挑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城市自治运动促进西欧城市的发展,利于新的市民文化形成,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

6.(2020·山东宁阳四中期中)《查士丁尼法典》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

A.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的社会矛盾

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

C.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D.罗马法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解析:选C。“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说明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故C项正确。“消除”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B项中“唯一”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教材答疑·名师指津

1.教材P15“学思之窗”

这段话体现了封君与封臣之间怎样的关系?

提示这段话反映出封君和封臣之间互有义务:封君要善待封臣,并且按照规定赏赐封臣,这里主要指赏赐土地;封臣效忠封君,与封君同敌共友,而且对封君的命令不能有丝毫违背。教师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具体资料,如说明封臣服役期限一般每年不超过40天。

2.教材P17“思考点”

城市自治对西欧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工商业活动需要行动自由,而农奴被禁锢在自己的土地上,因此城市需要摆脱封建主的控制,自由从事工商业活动。城市的自由冲击了农奴制度;工商业的发展需要实用人才,城市开始兴办大学,培养符合城市需要的实用人才;国王希望扩大领地,需要与封建主斗争,与城市存在共同利益,这促使二者结盟。城市与王权的结盟,使国王通过扩大王室领地实现国家统一,有利于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因此,城市从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多个方面促进了西欧社会的发展。

3.教材P20“问题探究”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奴隶与农奴的异同,说明中古时期西欧生产关系的变化。

提示异同:奴隶制是古代普遍的奴役形式。作为奴隶,他是主人的财产,依附于主人,没有任何自由。除非主人单方面宣布解放奴隶,否则他或者他的

子女永远是奴

隶。由于他所有的劳动创造的价值也都属于主人,因此奴隶缺乏劳动积极性,甚至采取各种形式破坏工具,或者消极怠工。农奴虽然被固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并且需要向主人承担交租纳税的义务,但他基本上可以掌控自己的生产,在交租纳税后余下部分归自己所有,而且在中古西欧,租税通常比较固定。由于农奴只缴纳固定的收成,留下剩余部分,以便自己可以有所积累,所以农奴积极性相对较高。此外,主人不得随意驱赶或者买卖农奴,农奴还有自己的家庭,并且不能被主人随意拆散。在庄园法庭中,一些富裕农奴可以充当陪审员,并影响司法审判。总体上看,农奴拥有相对较多的自由,有自己独立的家庭和财产,也更有生产积极性,有利于西欧社会生产的发展。

生产关系的变化: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农业经济组织,领主和农奴是封建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4.教材P21“学习拓展”

阅读上述材料,说说中古时期欧洲市民的法律地位。

提示第一则材料重点说明城市市民合法买卖土地的权利得到国王保护,而农奴的土地属于领主,不能处置自己耕种的土地。第二则材料则说明城市市民有经营工商业的自由,而且这种自由以及他们的财产权受到了法律的保护。对市民的审判由城市进行,不受领主或其他市镇司法机关的审判,说明城市市民的基本特征是拥有自由人身份。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1.(2020·海南海口昌茂中学期中)中世纪的西欧,占统治地位的主要是三股

势力:一个是西欧社会的精神统治者,一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还有一个是实际掌握地方实权的贵族。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指的是() A.国王B.基督教会

C.庄园主D.城市贵族

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西欧主要的统治者是教会,统领精神世界;掌握地方实权的贵族以及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国王,A项正确。B 项属于精神统治者,排除;C、D两项不符合最高统治者的限定,均排除。

2.在中世纪的欧洲,教皇确立大一统神权统治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王权需要借助教会的支持

B.封建割据,王权衰微

C.教皇实力强大

D.人们是教会的子民

解析:选B。封君封臣制度造成诸侯割据,王权衰微,教皇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和精神统治,确立了大一统的神权统治。

3.“男人在田间劳动,女人操持家务;大家一起去教堂做弥撒,听牧师布道;享用一日三餐(三餐的内容不尽一样)或领主为酬劳农奴的收割而提供丰盛的晚宴……”这段文字描述的是()

A.中世纪西欧庄园B.西周诸侯国

C.古代希腊城邦D.印度种姓制度

解析:选A。注意题干材料中“教堂”“领主”“农奴”等信息,这与中古时期欧洲的社会状况相符合,故选A项。

4.(2020·山东济南历城二中检测)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封建主的领地采取庄园制的经营方式。庄园制的本质内容除了主要使用农奴的无偿劳役耕种领主自营地外,就是设有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这说明() A.庄园实行的是封君封臣制度

B.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

C.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

D.庄园是领主统治农奴的工具

解析:选C。依据材料“除了主要使用农奴的无偿劳役耕种领主自营地外,就是设有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西欧的庄园中设有教堂、法庭,反映了庄园是西欧社会管理生产活动与精神生活的基本单位,C项正确。教堂与法庭的设置不能说明庄园实行封君封臣制,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西欧的封建庄园的组织方式,未反映其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不是领主通过庄园统治农奴,D项错误。

5.中世纪欧洲的农奴和农民,主要是有无人身自由与是否拥有生产资料上的区别。下列关于欧洲农奴身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奴就是奴隶,他们必须无偿为领主服务

B.农奴无人身自由,是与领主有明显人身依附关系的独立生产者

C.农奴类似农民,与领主没有人身依附关系,他们可以任意离开

D.农奴只需对领主承担劳役地租,无须承担任何义务

解析:选B。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不同于奴隶,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故B项正确。

6.(2020·辽宁阜新二中检测)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为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是政治权利的获得。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A.土地所有权B.投票选举权

C.城市自治权D.自由贸易权

解析:选C。中古西欧城市中的市民阶层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获得城市自治权,这即是题干中所说的“政治权利”,C项正确。城市居民从事的是商业和手工业,而非农业,排除A项;投票选举权是近代代议制下的权利,排除B项;自由贸易权属于经济权利,排除D项。

7.如图为一学生的学习笔记。由此判断,他所学习的国家是()

A.希腊B.波斯帝国

C.俄罗斯D.拜占庭帝国

解析:选D。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建立于公元395年,1453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帝国灭亡。

8.(2020·山东济南历城二中检测)1547年开始,伊凡四世实行独裁统治。为了打击大贵族分立主义而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新法典B.改组中央机关

C.实行“特辖领地制”D.对外侵略扩张

解析:选C。伊凡四世实行“特辖领地制”,由国君直辖工商业发达的城市、富庶地区和军事战略要地等特辖区,将特辖区的土地分给小贵族,组成“特辖军团”,成为其与大贵族斗争的得力工具,C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对外侵略扩张”与打击大贵族分立主义不符,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封君封臣关系的结成有一套独特的仪式。……附庸把手放到贵族的手里就表示附庸个人为贵族所支配,贵族抓住附庸的手表示贵族接纳了这种

顺服。……所有这一切都要面对圣物起誓。……12世纪以后,书面契约开始增多。

——黄洋、赵立行、金寿福《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材料三罗马人的文明是城市的,至少从表象来看如此;中世纪西欧的文明是乡村的,无论从表象还是实质看都是如此。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欧确立等级关系方式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征。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何说“中世纪西欧的文明是乡村的”?

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所有这一切都要面对圣物起誓。……12世纪以后,书面契约开始增多”得出由宣誓等言行发展到契约形式。第二小问特征,根据材料一图示可知,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结合所学从土地、隶属关系等方面说明。(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庄园经济的发展说明。

答案:(1)变化:由言行确立关系的方式发展为书面契约的方式。特征:国王名义上是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依据土地的分封确立了封建依附关系;只有上下级的领主与附庸,不能越级管理。

(2)中世纪初期,西欧罗马时代的城市大多衰败没落了,在封建大地产的基础上,西欧形成庄园制度,庄园成为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中世纪的西欧朝着全面的乡村生活方式迈进。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教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讲述君士坦丁堡的故事,探讨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 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教学难点: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 板书设计: 导入新课:学生简单叙述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今天我们来了解欧洲的封建社会,导入新课。 一、自学展示: 1、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学生齐读教材,对本课重点的时间、人物、内容、进行标记。 2、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考查学生。 (1)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推行土地分封制度的改革,史称“”从而西欧形成

制度。 (2)西欧城市兴起的时间___________,最早出现城市的国家有 .等,斗争的方式, 典型代表。 (3)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东罗马帝国又叫。首都在,灭亡时间,被所灭。 二、合作学习: 1、本课知识点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师先讲述,理清脉络,便于学生掌握,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把板书记在书上。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以下问题,由学生合作完成。 (1)如何理解西欧封建社会流行的一条常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2)合作完成练习册第9页第6题。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册第二板块。 三、质疑导学:拜占庭帝国衰败的原因及给后人留下的启示?

四、学习检测: 1、探索题: "当任何人……和国王的最高领主发生附庸关系时,他或她必须跪在领主之前说:'大人,现在为了某某采邑……我成为你的亲近附庸……拥护您,保卫您,反对一切人……" "下面是附庸对其主应履行的义务……依领主的召唤,必须去服军役……必须去勘测土地……必须做在法院成员地位上应该做的一切其他事务。" (1)以上材料是哪一地区封建社会的写照? (2)该地区封建制度确立于何时?此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 2、指导学生完成创新练、必刷练。第18题教师简单提示。 五、教学反思: -----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第5课中古欧洲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学习目标:1.了解西欧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特点以及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的影响 2. 归纳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意义 3. 分析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 4. 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认识到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社 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学习重点: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学习难点: 如何理解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解决下面的问题。 1.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后来在它的基础上建立了德意志、、意大利等国。2.8世纪前期,法兰克国家经过改革后,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 3.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4.西欧封建社会时期,与教会观点相悖的思想都被称为“”;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 5.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的制度结束,也衰落了。6.东罗马帝国定都,此地原称。 7. _________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13世纪末,国家在西亚兴起,15世纪中期,他们攻陷,灭亡了东罗马帝国。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学习小组内讨论) 2、我们的问题(学习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中提出来向全班同学推荐) 3、老师的问题 ①查理.马特改革的时间、内容、后果。 ②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③市民阶级的形成及意义 ④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 合作探究:课文动脑筋。要结合中国历史展开广泛的讨论。 (与东方城市相比,西欧城市的特点就是其从产生起,即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 并取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拥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等职能.中国城市一般 首先是政治统治中心,城市与专制统治同心,而西欧城市对封建制度起离心作用.)(四)系统总结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专题概述:在世界历史上,5—14 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它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封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产生,推动了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由东罗马发展而来的拜占庭帝国一度繁荣,俄罗斯在反抗蒙古的斗争中逐渐崛起。在亚洲,阿拉伯帝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了德里苏丹国家;日本大化改新后初步形成律令制国家,后来幕府掌握了实权。在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古国先后兴起。在美洲,印第安人独立发明了农业,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建立了美洲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并成功维持了数百年的统治。 本课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专题《中古时期的世界》的第一课,上承《古代世界的大帝国》中罗马帝国的衰落与分裂史实,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也正标志着世界历史进入中古时期;下启中古时期的亚非美洲的文明与发展,拜占庭帝国也正为西亚奥斯曼帝国的兴起而消失于历史长河。既有贯穿欧洲上古、中古时代文明发展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古时代欧、亚、非、美各区域文明交流的横向联系。 【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观点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等原理 【时空观念】通过大量的史料分析和时空定位,使学生了解在空间上涉及中古的西欧和中古的东欧,进一步认识城市兴起对中古西欧产生了的重大影响,进而理解城市的兴起架起走向近代的桥梁。在史料研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时空的定位发展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结合史料,用自己的话说出城市居民构成、自治方式、城市自治的影响,感受材料体现的中世纪基督教的显赫经济与精神力量,提高史料实证的能力,把握城市与宗教对于王权强化的重要影响,培养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历史解释】小组讨论,就“基辅罗斯”到“俄罗斯帝国”的历史进程制作年表,并科学评价伊凡四世政治举措(特别是特辖领地制)在其中的作用,增强自身自主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状况,认识这一时期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进一步理解欧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初步具有世界意识。进而感悟“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内涵,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促进

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案

《中古时期的欧洲》教案 【一、课程标准及分析】 (一)课标内容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二)课标分析 在世界历史上,5-14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 了西欧的封建社会。它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封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产生,推动了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由东罗马发展而来的拜占庭帝国一度繁荣,俄罗斯在反抗蒙古的斗争中崛起。这一系列的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相比之前显示出了新的时代特色,而非一句“黑暗的中世纪”即可概括。 【二、教材分析】 (一)本课在该教材中的地位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专题《中古时期的世界》的第一课,上承《古代世界的大帝国》中罗马帝国的衰落与分裂史实,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也正标志着 世界历史进入中古时期;下启中古时期的亚非美洲的文明与发展,拜占庭帝国也正为西亚奥斯曼帝国的兴起而消失于历史长河。既有贯穿欧洲上古、中古时代文明发展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古时代欧、亚、非、美各区域文明交流的横向联 系。 (二)本课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一共三个子目,分别是“西欧封建庄园”、“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拜占庭与俄罗斯”。第一目主要讲述了以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为核 心特征的欧洲封建社会。封君与封臣的相互关系实质体现了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 等级制度,而以庄园作为基本农业经济组织则是欧洲社会的封建经济基础。这也体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第二目意在说明教会的强大精神与经济

力量、城市的兴起与繁荣对推进王权加强的历史性意义,这一时期法兰西基本统 一、英国甚至开始逐渐发展出相对规律的“议会”、西班牙与葡萄牙国家在稍晚 些也最终形成;最后一目意在表现中古时期欧洲两大主要帝国的成长:“拜占庭帝国的法律成就”与“俄罗斯沙皇制的逐渐成熟”,封建制度几经波折、在动荡中发展。以唯物史观、全球史观作为认识中古欧洲的立意,以文明史观的画卷作为解读历史的视角,以合作探究式为灵魂,对三目内容进行整合,是本课的高度所在。(教材内容框架见下图) 封君与封臣制度(政治表现)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西欧封建庄园” 03 中古时期的欧洲 庄园与农奴制度(经济基础) 城市自治、大学兴办 推动 王权强化、国家统一“王权、教会与城市” 基督教会经济、精神力量 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 “拜占庭与俄罗斯” 俄罗斯帝国与伊凡四世改革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优秀教案

中古时期的欧洲 【教材分析】 本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属于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下中古时期的世界中欧洲部分的内容,高中历史必修课程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对全体高中学生历史最基本基础知识的普及,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课程,设《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两个模块。它是采取通史方式,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以学习专题的形式呈现历史的进程,课程内容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均在历史时序的框架下,有若干学习专题构成。通过中外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展现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从分散到整体、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本课属于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的内容,属于世界史中的中古时期的欧洲(封建社会)部分,它是世界史中欧洲的历史由古代史向近代史过渡的桥梁,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重要环节,在世界史部分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要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完整基本脉络,以及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传统,拓展国际视野,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必须对本课设计主题进行有效的学习。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正处于初中学段向高中学段的转折期,属于青年期初期阶段,处于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形成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他们充满着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学习目的性强,思维的独立性强、自觉性高,但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还不丰富,已有的只是大多是零散的、感性的、具体的,还没有形成可以认识更复杂事物的知识体系,还很难形成抽象的理论认识,同时这一阶段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竞争的日益激烈,自身思维意识的发展,比较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因特别注重考虑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发挥其主动作用,引导他们朝着积极、向上、健康的方向发展,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十分关键。为此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师生一道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梳理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主要阶段,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在历史时空框架下把握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理解历史进程中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原因与结果,建构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进一步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改变以往知识中心、单纯记忆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课题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课型新授课课时 1 教学目标知识要点: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凡尔登条约;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基督教的产生、传播、分裂;拜占廷帝国及其文化;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和扩张。 能力培养: 1.通过分析查理大帝在历史上的作用,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拜占廷帝国保存了大量古代希腊、罗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继阿拉伯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它是经过长期的对外扩张形成的。它的统治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思想品德教育: 1.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认识到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2.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进步,因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农奴比奴隶的处境有所改善,在生产中表现出一定的主动性。 3.通过对基督教会在西欧中世纪所起作用的讨论、评价,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和西欧封建社会。重点:基督教。难点:基督教性质的变化。难点:西欧封建社会。 教学 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新课】 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奴隶社会在西欧的崩溃,之后,西欧的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被欧洲史学界称为中世纪或中古世纪。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一些早期封建国家,孕育了欧洲国家的雏形。今天的英、法、德、意等国是西欧主要的国家,它们是怎样建立和发展的,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去寻找英、法、德、意等国家的根基。 【讲授新课】 (一) 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1.法兰克王国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领土上建立了几个国家,其中影响最大,存在时间最长的是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达到全盛时期的君主是查理。为什么说查理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君主?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2.查理曼帝国 从8世纪后期到9世纪前期查理在位四十多年,发动了五十多次战争,几乎和西欧 尽管查理是一国之主,他还渴望得到帝王的尊号。800年,机会终于来了。从此法兰克王国成了查理曼帝国,查理则成了“查理大帝”。这样,查理具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威。在欧洲,教权与王权结成了联盟。查理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下令全国人民信仰基督教,违者一律杀死,从而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查理不仅武功显赫,而且也注意恢复和发展西欧的文化教育。他为培养传播基督教和管理国家的人才,积极提倡文化教育,并且带头学文化。查理的文化教育政策对提高日耳曼人文化和恢复古典文化是有积极作用的。 3.西欧封建社会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封建制度逐渐形成,9世纪开始确立。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历经数百年,而在9世纪,我国却处在封建社会的高峰——繁荣的隋唐时期。 西欧封建制度确立后,土地是主要财富,国王把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把土地分封给小封建主。封主与封臣这种主从关系只存在于直接建立分封、受封关系的领主和附庸之间。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权力也只限于自己的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

第3 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与目标 【教学理念】 本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在历史时空框架下把握中古时期欧洲社会的特点,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理清历史进程中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原因与结果,建构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教学目标】 知道西欧封建庄园、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拜占庭与俄罗斯等基本史实,理解中古时期欧洲社会的特点。 通过文献、图片资料、地图等的解读,基于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从自然环境、经济状况、政治形态、文化传统的视角了解中古时期西欧、拜占庭、俄罗斯等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理解这一时期欧洲各区域文明呈现多元面貌的原因。 感悟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中第3 课 的内容,由“西欧封建庄园”、“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拜占庭与俄罗斯”三目组成。主要讲述了中古时期欧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不同风貌,聚焦于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随着城市的复兴,西欧封建社会出现的新变化;拜占庭与俄罗斯帝国的文明特征。 【教学资源】本课教材中“学思之窗”的材料,“一个庄园的图解”,中古西欧的“三种人”,“ 6-7 世纪的拜占庭帝国”、“俄国在欧洲和亚洲的领土扩张(至18 世纪)”、“问题与探究”部分的材料以及课外搜集的资料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运用。 【内容主旨】 中古时期的欧洲,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文明: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成为西欧中古时代的基本景观。封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产生,推动了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由东罗马发展而来的拜占庭帝国一度繁荣,俄罗斯在反抗蒙古的斗争中逐渐崛起。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教案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主备人: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讲述君士坦丁堡的故事,探讨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难点: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 三、课前教学准备: 地图册本课相关的地图(或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具:地图册、制作多媒体课件、图片 四、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日本大化改新的时间、改革者、内容、意义? 2、伊斯兰教创立的时间、创立者、作用? 3、伊斯兰教教历元年是哪一年?伊斯兰教的圣地? 4、统一的阿拉伯国家何时建立?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希腊、罗马历史的主要内容,向学生说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是西欧奴隶社会结束的标志,之后,西欧的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被欧洲史学界称为中世纪或中古世纪。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一些早期封建国家,孕育了欧洲国家的雏形。今天的英、法、德、意等国是西欧主要的国家,它们是在什么时候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呢?,就是这一节课我们要来学习的? 自学指导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1、谁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时间?其中最强大的是? 2、经过查理马特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什么制度?谁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思考题: ①西欧的土地制度建立起以什么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 ②西欧的封建社会等级贵族制有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关系? ③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3、罗马教廷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特点? 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引导) 后教(引导、讨论、更正) 1、日耳曼人;5世纪;法兰克王国 2、严格的等级制度;农奴(农民) 思考题:①土地②没有 ③A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B建立起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附庸的关系。C教会占有大量的土地。 3、罗马教廷的特点:(1)政治上: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使教权凌驾于

《中古时代的欧洲》教案

《中古时代的欧洲》教案 【基本知识】 采邑改革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丕平献土琅城起义 罗马天主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的复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重点知识】 1、归纳西欧封建社会和罗马天主教廷的特点 2、理解宗教神权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3、理解中古欧洲基督教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主流 【课堂记录】 一、西欧封建社会 西欧奴隶制结束: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1、西欧封建等级制 (1)由来:采邑改革、分封土地 西罗马灭亡后,日尔曼人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一些小国家,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兰克王国。8世纪初,法兰克王国面临内忧外患,于是当时的宫相查理·马特实行采邑改革。(此处说明此时的国王已经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宫相手中,为后面的“丕平献土”铺垫。) (2)采邑改革核心:有条件的分封→无条件的赏赐 何谓“有条件”,主要指:第一,受封的封臣必须对上级封主在政治上宣布效忠,在军事上服从,如不履行,封主有权收回采邑;第二,采邑只供封臣终身享用,但不可世袭。(结合西周的分封制,分析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欧的分封制的异同点。) (3)封建等级制特点 分封基础:采邑分封,权利对应义务 从属关系:层层分封,依次互为主从 以土地为纽带,组成自上而下的封建等级体系,封主通过授予封地,取得对下属封臣的统辖权;封臣得到采邑,则有接受封主号令的义务。各封建主通过分封,建立起各级之间互为主从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只存在于上下互邻的贵族等级之间,不能越级从属。(课本34页图示及小字部分) (4)封建等级制的影响 这种制度在当时对法兰克王国的发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调节了封建主的内部关系,增强了王国的政治军事力量(结合“分封基础”);但是这种制度直接导致整个西欧社会权力趋于分散化,形成政治上分裂割据局面(结合“从属关系”)。 (5)知识拓展 试分析西欧封建等级制同印度种姓制度、中国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的异同点? 【思路】本题重点在不同点,相同点只要学生知道同样是维持自身统治就可以了。 【不同点】 西欧:封建主范围内;地方分权,王权衰微 印度:涉及全体社会成员 中国:权归中央,君主专制 、罗马天主教廷 1、教皇国由来 (1)基督教产生与发展:罗马帝国镇压→定为国教 (2)教皇国建立 有利条件:地方分权,教会扩张

九年级历史: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教学实录)

初中历史标准教材 九年级历史: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教学实录) Histo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education, edification of sentiments, etc.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九年级历史: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教学 实录) 教学目的 1.知识要点: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凡尔登条约;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基督教的产生、传播、分裂;拜占廷帝国及其文化;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和扩张。 2.能力培养:(1)通过分析查理大帝在历史上的作用,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2)拜占廷帝国保存了大量古代希腊、罗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继阿拉伯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它是经过长期的对外扩张形成

的。它的统治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3.思想品德教育:(1)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认识到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社会发展 的必然规律。(2)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进步,因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农奴比奴隶的处境有所改善,在生产中表现出一定的主动性。(3)通过对基督教会在西欧中世纪所起作用的讨论、评价,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和西欧封建社会。重点:基督教。 难点:基督教性质的变化。难点:西欧封建社会。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新课】 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奴隶社会在西欧的崩溃,之后,西欧的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被欧洲史学界称为中世纪或中古世纪。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一些

九上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 教案

九年级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 那楼中学黄文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 2、能够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3、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庄园制度的变化 难点: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三、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 主人,这些新开发的地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2.随着法律的规范,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劳役量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 3.14世纪中叶以后,领主出租直领地达到一个高潮,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4.13世纪,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 5.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6.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知识点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7.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

中古时代的欧洲教学设计

第6课:中古时代的欧洲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和西欧封建庄园形成的时间;记住11世纪前后西欧著名的工商业城市的名称;知道拜占庭帝国名称的由来和灭亡的时间;了解教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统治及影响;理解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分析查理大帝和查士丁尼大帝在历史上的作用,提高总结、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学生读图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比较5世纪前后西欧与中国的情况,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教会的作用,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西欧社会结构特点,让学生认识到封建制度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的社会制度,比原西罗马奴隶制更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西欧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农奴的处境仍然很悲惨;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约1000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先进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分析教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统治及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教会统治的黑暗;通过对比9世纪一14世纪东西方经济文化的情况,认识东方文明的先进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一、重点: 封建等级制度;教会的统治。 二、难点: 西欧城市的兴起。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问题探究法 【学习方法】探究学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与目标 【教学理念】 本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在历史时空框架下把握中古时期欧洲社会的特点,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理清历史进程中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原因与结果,建构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教学目标】 知道西欧封建庄园、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拜占庭与俄罗斯等基本史实,理解中古时期欧洲社会的特点。 通过文献、图片资料、地图等的解读,基于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从自然环境、经济状况、政治形态、文化传统的视角了解中古时期西欧、拜占庭、俄罗斯等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理解这一时期欧洲各区域文明呈现多元面貌的原因。 感悟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中第3课的内容,由“西欧封建庄园”、“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拜占庭与俄罗斯”三目组成。主要讲述了中古时期欧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不同风貌,聚焦于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随着城市的复兴,西欧封建社会出现的新变化;拜占庭与俄罗斯帝国的文明特征。 【教学资源】 本课教材中“学思之窗”的材料,“一个庄园的图解”,中古西欧的“三种人”,“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俄国在欧洲和亚洲的领土扩张(至18世纪)”、“问题与探究”部分的材料以及课外搜集的资料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运用。 【内容主旨】 中古时期的欧洲,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文明: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成为西欧中古时代的基本景观。封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产生,推动了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由东罗马发展而来的拜占庭帝国一度繁荣,俄罗斯在反抗蒙古的斗争中逐渐崛起。 【重点难点】 重点:中古时期欧洲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设计

第 4 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设计 Ⅰ、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亚洲文明的面貌;通过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通过提供地图、图像、历史典籍记载、当代历史研究成果,引导同学们进行史料研习,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史料实证素养。Ⅱ、重点和难点:阿拉伯帝国和古代日本Ⅲ、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史料研习Ⅳ、课时:1 课时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呈现亚洲地图,同学们阅读地图对于西亚、南亚、东亚有一个大致了解。教师讲一个《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引导同学们进入阿拉伯世界的历史,并提出问题:大家还知道阿拉伯在文化上的其他成就吗? 二、合作探究,史料研习 (一)阿拉伯帝国【小组活动一】阿拉伯帝国的概况教师要求:全班同学按座位分成若干小组,方便起见,每一小组以四人为单位,结合教科书内容,探讨并总结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帝国在政治、经济、文化这三个方面的概况,小组内部选举一名同学负责做记录,讨论时间为5 分钟,讨论结束后,举荐代表发言,分享本小组讨论结果。 活动用表 小组活动二】 结合图文材料. 合作探究: 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小组活动三】 学生分组研读:探究奥斯曼帝国如何深刻影响欧洲和亚洲历史?教师点拨: 1. 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2. 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它对东欧文化的影响更为巨大。 3. 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采纳地中海、黑海周边地区的传统、艺术及文化体系,并加入了新的元素,因而东西文明在其得以统合。 4. 对东西方商业活动的影响:控制了亚欧商路, 破坏了地中海区域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课后活动:为什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游牧民族能够战胜具有千年历史的拜占庭帝国,并在16 世纪成为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三)南亚的国家引导同学们对于古代印度有初步的时空了解老师带领同学们阅读教科书和所提供的史料,帮助同学们了解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的基本情况。 【小组活动四】教师要求:全班同学按座位分成若干小组,方便起见,每一小组以四人为单位,结合交材内容以及印发的相关史料,探讨并总结德里苏丹国在政治、文化这两个方面所呈现的特征,小组内部选举一名同学负责做记录,讨论时间为3分钟,讨论结束后,举荐代表发言,分享本小组讨论结果。 活动用表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优质教案

第五单元 步入近代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庄园制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教师提问: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2.展示材料: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3.问题思考: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这段话的。 提示: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 4.教师提问: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提示: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较小。 5.教师提问: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工生产。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一种什么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云南省丽江市永北镇中学九年级历史上册 1.5中古欧洲社会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丽江市永北镇中学2012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5中古欧洲社会 一、课标要求 1、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3、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二、自学导读 1、西欧奴隶社会结束的标志是什么?日耳曼人建立的最强大的王国是哪一个? 2、你知道查理马特改革的内容和影响吗? 3、你知道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吗? 4、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时间和著名城市是什么? 5、市民阶级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历史意义? 6、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有哪些?有何历史意义? 三、知识结构 西欧封建社会 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西欧奴隶社会结束的标志: 日耳曼人建立的国家:其中最强大的国家是: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逐步形成 时间和标志: 查理马特改革 罗马教廷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 内容: 特点: 影响: 地位: 表现: 重新兴起的时间: 著名城市: 城市功能: 阶级冲突市民阶级西欧城市形成的历史意义 斗争原因: 典型事件: 斗争方式: 形成过程: 历史影响: 经济: 政治: 文化: 帝国首都: 帝国灭亡原因: 何时被谁所灭: 启示: 中古欧洲社会 四、课堂练习 1、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是在 A 、公元前27年 B 、395年 C 、476年 D 、1453年 2、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条件的是 A 、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B 、西欧工商业的迅速发展 C 、市民阶级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 D 、富裕商人和银行家的出现 3、下列反映欧洲封建等级制度的是 A 、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B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C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中古时期西欧城市兴起的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教师姓名李玲 单位名称 贵阳市白云区南湖 实验中学填写时间2020.7.24 学科历史年级/册高中教材版本人教版 课题名称 中古时期西欧城市兴起的影响 难点名称 中古时期西欧城市兴起的影响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 什么难 填写示例 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从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 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次退的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交为 复杂,学生容易出错。 难点教学方法填写示例 1.通过XX直观演示算理XX 2.XX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导入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11世纪的欧洲,人口迅速增长,出现了垦荒朝流,耕地面积突然增加,一些新兴 的城市建立起来,这些城市为了吸引足够多的开垦者而赋予他们不同于普通奴隶或自由农的权力,这 些优厚的条件促使他们逐渐在这些新兴城市定居,成了后来出现的市民阶级的雏形。城市兴起最早的 地区有两个:一是意大利北部的波河流域,-是北海沿岸的佛兰德尔。这些城市多兴起在封建主的领地 上,因而受到领主权的盘剥。城市必须向领主交纳实物,货币和各种苛捐杂税,服劳役或军役。因此它 们在兴起以后采取各种形式、各种手段与领主进行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斗争,其结果有的城市取得某种 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部分自由城市又取得选举市政官员市长和设立城市法庭的权 利,因而成为“自治城市”。城市的自由和自治的职得,一般都以从领主和国王处取得特权证书作保 证。这种证书--般赋予城市以人身自由和司法审判等特权,这样。西欧中世纪城市形成了一种习惯:农

奴逃进城,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取得自由人的身份,原来的领主不能迫使他回到农奴的地位。大规 模失去土地的移民,逃脱原本庄园主的控制而来到这些“新城”定居下来,充当工匠、雇工。这样的 发展为以后15世纪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根据实际教学设计需要增行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小结 以下为语文学科《长相思》教学设计案样例。

《中古时代的欧洲》教案(1)

第6课中古时代的欧洲 第一课时 【内容标准】 1、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3、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查理·马特改革,丕平献土,欧封建等级制度,西欧城市兴起,君士坦丁堡陷落等史实;能归纳分析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天主教会的这一独特地位,可使学生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宗教曾经对人类历史产生过何等重要的作用。 【教学要点】 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与罗马天主教廷。 难点: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导入新课】 1、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2、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日耳曼人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一系列小王国,西欧逐步进入中古时代封建社会,并形成一系列特点。 【新课探究】 一、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1、查理·马特采邑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查理·马特改革实行采邑制后,加速了法兰克国家封建制度的发展。查理曼统治时,发动了大规模战争,大批贵族接受采邑,其中很多人获得查理曼赐予的“特惠权”,即享有封地内的行政、司法、军事和财政大权,采邑逐渐变成世袭领地,大批农民沦为农奴。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国王以下的大封建主往往把一部分土地再分封给自己的亲信贵族和骑士,经过层层分封,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主要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处于最低层的是骑士。受封的中小封建主和骑士直接向自己的领主效忠,并承担许多封建义务;领主有义务保护自己的附庸和调解附庸之间的纠纷。这种主从关系只存在于直接建立分封、受封关系的领主和附庸之间。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权利也只限于自己的领土内,甚至不能支配一个不直接隶属于自己的小封建主。即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就使西欧封建国家管理系统不完善、王权衰落和政治分裂,战祸连连。各级封建主拥有大小不同的封地和数量不等的庄园。“封建金字塔”沉重地压在广大农奴、自由农民和城镇平民的身上。 归纳强调:查理·马特推行采邑改革,奠定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基础。西欧社会逐渐形成了从国王到骑士的金字塔形的封建等级制。国王是最高的封建主,以下是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最后是骑士。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以封君封臣制为核心。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2、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同印度种姓制度、中国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何异同? 讨论明确:本题重点在不同点,相同点只要学生知道同样是维持自身统治就可以了。 不同点: 西欧:封建主范围内;地方分权,王权衰微 印度:涉及全体社会成员 中国:权归中央,君主专制 【总结巩固】 学习本课,要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掌握法兰克王国的建立、“采邑改革”以及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能绘制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分析西欧封建王权衰落、地方割据严重的原因。 【真题训练】 一、选择题(将正确的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五课《中古欧洲社会》教学设计

第五课《中古欧洲社会》教学设计 节次3授课教师闫博博授课班级九(3)班 考点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第一单元学习内容的继续,而本节课重难点内容之一的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以及罗马教廷的地位等对世界近代史的学习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如以后的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宗教改革,学生掌握和理解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以后学习世界近现代史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1、识记查理.马特改革的时间内容及影响。 2、结合“西欧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理解记忆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特点。 3、记忆罗马天主教廷的特点。 4、识记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5、识记拜占庭帝国灭亡的时间及标志,探讨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 重难点 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难点: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教学 准备 1、多媒体幻灯片总课时数1当前课时1 新课导入 日耳曼人在灭亡了西罗马帝国之后,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了哪些重要国家?西欧封建制度是如何确立的?西欧城市是如何兴起的等等问题,就是这一节课我们要来学习的?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1、识记查理.马特改革的时间内容及影响。 2、结合“西欧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理解记忆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特点。 3、记忆罗马天主教廷的特点。 4、识记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5、识记拜占庭帝国灭亡的时间及标志,探讨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 三、自学指导 师:给同学们4分钟认真阅读课文P28——30,边阅读边思考下列问题并找出答案。 1、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建立最强大的国家是什么? 2、查理·马特改革的内容是什么?结果是什么? 3、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是谁? 4、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是谁?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是什么?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 师:看完能找到答案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检测,比谁的答案正确。 (学生举手回答) 师:给同学们3分钟认真阅读课文P28——30,边阅读边思考下列问题并找出答案。 5、10世纪时,欧洲开始出现了著名的城市有哪些? 6、城市争取自治权斗争的原因和方式有哪些? 7、市民争取自治权斗争最典型的是什么? 8、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什么阶级?它后来进一步分化为哪些? 9、和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 师:看完能找到答案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检测,比谁的答案正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