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高考物理必考公式汇总

2019年高考物理必考公式汇总

2019年高考物理必考公式汇总
2019年高考物理必考公式汇总

高中物理公式汇总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S

V 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2202t V V aS -=

3.中间时刻速度022t t t V V

S V V t +=== 4.末速度0t V V at =+

5.

中间位置速度2S V =

6.位移201

2S V t at =+ 7.加速度0

t V V a t

-=

{以0V 为正方向,a 与0V 同向(加速)0a >; a 与0V 反向(减速)则0a <}

8.实验用推论22132431n n S S S S S S S S S aT ''''''''-?=-=-=-==-=L

{S ?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 内位移之差}

用逐差法加速度''2411''2

522''2633

123

3333

S S a T S S a T S S a T a a a a -=-=-=++=

()''

2m n S S m n aT -=-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0V :初速度(m s );a :加速度2()m s ;t V :末速度()m s ;t :时间()s ;

S :位移()m ;S :路程()m ;速度单位换算:1 3.6m s km h =。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 0

t V V a t

-=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S t -图、V t -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00V =

2.末速度t V gt =

3.下落高度2

12

S gt =

(从00V =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22t V gS =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229.810a g m s m s ==≈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两极处最大; 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201

2

S V t gt =- 2.末速度0t V V gt =- (229.810a g m s m s ==≈)

3.有用推论2

20

2t V V gS -= 4.上升最大高度2

02m V H g

=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0

2V t g

=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0x V V =

2.竖直方向速度:y V gt =

3.水平方向位移:0x V t =

4.竖直方向位移:2

12

y gt = 5.

运动时间t =

6.

合速度V =7.

合位移:S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an y x

V V β=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an y x

α=

tan 2tan βα=

8.水平方向加速度:0x a =; 竖直方向加速度:y a g =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 ,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 y 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α与β的关系为 tan 2tan β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 是解题关键; (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22S r V fr t T ππ===

2.角速度222n f t T

φπ

ωππ====

3.向心加速度()22

222()2V a r r f r r T

πωπ==== 4.向心力()22

222()2V F m m r m r m f r m V r T

πωπω===== 5.周期与频率:1

T f

=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 r ω=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2f ωπ=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S :弧长:米()m ;φ:角度:弧度()rad ;f :频率:赫(Hz );

T :周期:秒()s ;n :转速:r s ;r :半径:米()m ;V :线速度:米/秒()m s ; ω:角速度:弧度/秒(rad s );a :向心加速度:/2米秒 (2m s )。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322

4r GM

K T π=

={r :轨道半径,T :周期,K :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122m m

F G r

= (11226.6710G N m kg -=?,F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2mM G mg R =;2M

g G R

= {R :天体半径()m ,M :天体质量

()kg }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 =ω=2T ={M :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17.9V km s ==;211.2V km s =;31

6.7V km s = 6.地球同步卫星22

22

2()()()()()mM V G m m R h m R h R h R h T πω==+=+++地地地地 {36000h km ≈,h :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 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 F 万向=;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 s 。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 mg = (方向竖直向下,229.810g m s m s =≈,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 kx = {F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 :劲度系数(N m ),x :形变量()m }

3.滑动摩擦力f N μ= {f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 ; :N 正压力(N )}

4.静摩擦力0m f f ≤≤ (f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m f 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12

2m m F G

r = (11226.6710G N m kg -=??,F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122Q Q

F k r

= (9229.010k Nm C =?,F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 qE = (E :场强(N C ),q :电量(C ),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sin F BIL θ= (θ为B 与L 的夹角,当L B ⊥时:F BIL =;B ∥L 时:0F =) 9.洛仑兹力sin f qVB θ= (θ为B 与V 的夹角,当V B ⊥时:f qVB =;当V //B 时:0f =) 注:

(1)劲度系数k 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m f 略大于N μ,一般视为m f N μ≈;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 :磁感强度()T ,L :有效长度()m ,I :电流强度()A ,V :带电粒

子速度()m s ,q :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12F F F =+ ; 反向:12F F F =- (12F F >)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 =;12F F ⊥时

:F = 3.合力大小范围:1212F F F F F -≤≤+

4.力的正交分解:cos x F F θ=,sin y F F θ=,

F =x 轴之间的夹角

tan y x

F F θ=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1F 与2F 的值一定时, 1F 与2F 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 ma 合=或F a m

=

{a 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 F =- {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 、'F 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0F 合=,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N G >; 失重:N G <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五、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1.简谐振动F kx =- {:回复力,k :比例系数;x :位移,负号表示F 的方向与x 始终反向}

2.

单摆周期2T π

= {l :摆长()m ;g :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10θ?<;l r ?}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 f f =驱

4.发生共振条件:当f f =驱固,振幅max A A =,共振的防止和应用

5.机械波、横波、纵波

6.波速V S f T

λ

λ==={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

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C o :332m s ;20C o :344m s ;30C o :349m s ;(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对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 (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振动中的能量转化〕。 六、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

1.动量:P mv = {P :动量(kgm s ),m :质量(kg ),v :速度(m s ),P 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冲量:I Ft = {I :冲量(N s g ),F :恒力(N ),t :力的作用时间()s ,方向由F 决定}

4.动量定理:I P =?或'Ft mv mv =- {P ?:动量变化'P mv mv ?=-,是矢量式}

5.动量守恒定律:P P =后总前总或'P P =也可以是''

11221122m v m v m v m v +=+

6.弹性碰撞:动量守恒0P ?= ()''11221122m v m v m v m v +=+即;

动能守恒0k E ?= 22'2'21122112211112222m v m v m v m v ??+=+ ???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7.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

112211220P m v m v m v m v ?=+=+即;

动能不守恒 22'2'21122112211112222m v m v m v m v ??+≥+ ???

8.完全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1122120P m v m v m m v ?=+=+即;

动能损失最大()22

21122

12111222m v m v m m v ???+-+ ???

m 即E =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9.物体1m 以1v 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2m 发生弹性正碰:

动量守恒: ''

111122m v m v m v =+

动能守恒: 2'2'2

111122111222

m v m v m v =+

'12

11

12

'

121

12

2m m v v m m m v v m m -=

+=+

10.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11.子弹m 水平速度0v 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 ,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 动量守恒:()0mv m M V =+ ()22011

22

k E mv m M V fS ?=-+=相对

{V :共同速度,f :阻力、S 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

注:

(1)正碰又叫对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们“中心”的连线上;

(2)以上表达式除动能外均为矢量运算,在一维情况下可取正方向化为代数运算;

(3)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合外力为零或系统不受外力,则系统动量守恒(碰撞问题、爆炸问题、反冲问题等); (4)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发生碰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视为动量守恒,原子核衰变时动量守恒; (5)爆炸过程视为动量守恒,这时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 (6)其它相关内容:反冲运动、火箭、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 七、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功:cos W FS α=(定义式){W :功()J ,F :恒力()N ,S :位移()m ,α:F 、S 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ab ab W mgh = {m :物体的质量,229.810g m s m s =≈、ab h :a 与b 高度差

ab a b h h h =-}

3.电场力做功:ab ab W qU = {q :电量()C ,ab U :a 与b 之间电势差()V 即ab a b U ??=-}

4.电功:W UIt =(普适式) {U :电压()V ,I :电流()A ,t :通电时间()s }

5.功率:W

P t

=

(定义式) {P :功率[瓦()W ],W 时间内所做的功()J ,t :做功所用时间()s }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 FV =;P FV = {P :瞬时功率()W ,P :平均功率()W ,

V :瞬时速度()m s ,V :平均速度()m s }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max P V f ?

?= ???额

8.电功率:P UI =(普适式) {U :电路电压()V ,I :电路电流()A }

9.焦耳定律:2Q I Rt = {Q :电热()J ,I :电流强度()A ,R :电阻()Ω,t :通电时间()s }

10.纯电阻电路中U I R

=;22U P UI I R R ===;22

U Q W I Rt IUt t R ====

11.动能:21

2

k E mV =

{k E :动能()J ,m :物体质量()kg ,V :物体瞬时速度()m s } 12.重力势能:p E mgh = {p E :重力势能()J ,g :重力加速度,h :竖直高度()m (从零势能面起)}

13.电势能:pA A E q ?=

{pA E :带电体在A 点的电势能()J ,q :电量()C ,A ?:A 点的电势()V (从零势能面起)} 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的动能减少):

222111

22

W mV mV =-合或k W E =?合

{W 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k E ?:动能变化222111

22

k E mV mV ?=-}

15.机械能守恒定律:0E ?= 或1122k p k p E E E E +=+也可以是22112211

22mV mgh mV mgh +=+

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G p W E =-? 注:

(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

(2)090α≤

(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反之,则增加

(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2、3两式);

(5)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61 3.610kwh J =?度,191 1.610eV J -=?;

*(7)弹簧弹性势能2

12

p E kx =

,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1.阿伏加德罗常数236.0210A N mol =?;分子直径数量级9101010--:米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V

d S

=

{V :单分子油膜的体积()3m ,S:油膜表面积()2m }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1)0r r <,

(2)0r r =,f f =引斥,0F =分子力,min E E =分子势能(最小值) (3)0r r >,>f f 引斥,F 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4)010r r >,0f f =≈引斥,0F ≈分子力,0E ≈分子势能

5.热力学第一定律U W Q ?=+{(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 :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 ,Q :物体吸收的热量()J ,U ?:增加的内能()J ,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 6.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的方向性); 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类永动机不可造出}

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注:

(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 (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0r 处f f =引斥且分子势能最小;

(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0W <;温度升高,内能增大0U ?>;吸收热量,0Q > (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7)0r 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8)其它相关内容: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物体的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势能。 九、气体的性质 1.气体的状态参量:

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273T t =+ {T :热力学温度()K ,t :摄氏温度()C o }

体积V :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33611010m L mL ==

压强P :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

1标准大气压:51 1.0131076a g atm p cmH =?= 2(11)a p N m =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11

2212PV PV T T = {PV C T

==恒量,T 为热力学温度()K } 注:

(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 (2)公式

11

2212

PV PV T T =成立条件均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使用公式时要注意温度的单位,t 为摄氏温度()C o ,而T 为热力学温度()K 。 十、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 (191.610e C -=?);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12

2

Q Q F k

r =(在真空中){F :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 ,k :静电力常量2

9

2

9.010Nm k C =?,1Q 、2Q :两点电荷的电量()C ,r :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 ,方向在它们的

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F

E q

=

(定义式、计算式) {E :电场强度()N C V m 、或,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 :检验电荷的电量()C }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2Q

E k r

= {r :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 , Q :源电荷的电量()C } 5.匀强电场的场强AB

U E d

= {AB U :AB 两点间的电压()V ,d :AB 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

6.电场力:F qE = {F :电场力()N ,q :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 ,E :电场强度()N C }

7.电势与电势差:AB A B U ??=-,AB AB AB W E

U q q

?=

=-

8.电场力做功:AB AB W qU qEd =={AB W :带电体由A 到B 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 ,q :带电量

()C ,AB U :电场中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V (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 :匀强电场强度

(N 、V m ),d :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

9.电势能:pA A E q ?= {pA E :带电体在A 点的电势能()J ,q :电量()C ,A ?:A 点的电势()V }

10.电势能的变化pAB pA pB E E E ?=-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 位置到B 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AB pAB AB E W qU ?=-=-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Q Q

C U U

?=

=

?(定义式,计算式) {C :电容()F ,Q :电量()C ,U :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4s

C kd

επ=

(s :两极板正对面积()2m ,d :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m ,ε:介电常数) 常见电容器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00V =:k W E =?或21

2

qU mV =

,V =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0V 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抛运动d U E =

平行电场方向 : 匀速直线运动0x V V = 0L V t = 垂直电场方向: 初速度为零的 qE ma = qE a m

=

匀加速直线运动 y V at =

212y at =

合运动V = tan y

V θ=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电容单位换算:61211010F F pF μ==; (7)电子伏()eV 是能量的单位,191 1.610eV J -=?;

(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 等势面。 十一、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q

I t ={I :电流强度()A ,q :在时间t 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 ,t :时间()s }

2.欧姆定律:U

I R

= {I :导体电流强度()A ,U :导体两端电压()U ,R :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L

R S ρ={ρ:电阻率()m Ωg ,L :导体的长度()m ,S :导体横截面积()2m }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

I =或E IR Ir =+也可以是E U U =+

负点电荷 正点电荷 带电平行金属板 匀强电场 异种点电荷 同种电荷

{I :电路中的总电流()A ,E :电源电动势()V ,R :外电路电阻()Ω,r :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 UIt =,P UI =

{W :电功()J ,U :电压()V ,I :电流()A ,t :时间()s ,P :电功率()W }

6.焦耳定律:2Q I Rt ={Q :电热()J ,I :通过导体的电流()A ,R :导体的电阻值()Ω,t :通电时间()s }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U I R

=、W Q =,因此22

U W Q IUt I Rt t R ====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 IE =总,P IU =出,P P η=

{I :电路总电流()A ,E :电源电动势()V ,U :路端电压()V ,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 、U 与R 成正比) 并联电路(P 、I 与R 成

反比)

电阻关系 12n R R R R =+++L 总

121111n

R R R R =+++L 总 电流关系 12n I I I I ====L 总 12n I I I I =+++L 总

电压关系 12U n U U U =+++L 总

12U U U n U ====L 总

功率分配 12P n P P P =+++L 总

12P n P P

P =+++L 总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G g I g R

E r 黑表笔 红表笔 + R 0 — R x

(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0R 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0

g g E

I r R R =

++ 0

g R

r R R =++中

接入被测电阻Rx 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0x g x x

E E

I r R R R R R ==++++中

由于x I 与x R 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 挡。

(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 电流表外接法:

电压表示数:R A U U U =+ 电流表示数:R V I I I =+

A R

R U U U R I I A x x x R R R R +=

==+>=测量值真

U R I V x x x R V V x

R R U R R I I R R =

==<=++测量值真 选用电路条件x A R R ? [或V R x A R R >] 选用电路条件R x V R = [或

x A V R R R <]

12.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 限流接法 分压接法 R X

p R

A P R X D p R

P

1、两种电路比较:

电压调节范围小,电路简单,功耗小 电压调节范围大,电路复杂,功耗较大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p x R R >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

p x R R <

2、选择原则:

a..当两种接法均可满足实验要求时,一般选限流接法.

b. 当负载电阻x R 较小,变阻器总阻值p R 较大是x R 的几倍时,限流接法对电流、电压控制作用显著,一般用限流接法

c. 当负载电阻x R 较大, 负载电阻x R 是变阻器总阻值p R 的几倍时,限流接法对电流,电压的调控作用不明显,一般选分压接法.

d. 当要求电压从0开始变化,一定用分压接法. 经验总结:

1、关于电流表内外接:大内大,小外小。

2、关于分压与限流:考试多数考分压;实验要求电压从零开始取的。

3、关于滑动电阻器的选择:分压时选小的;限流时选大的

4、关于滑动变阻器在闭合开关前p 的位置:分压打到最小;限流打到最大值。

接 法

项 目 限流式 分 压 式

电路组成

电压调节范围

0≤U

L

≤ E

电流调节范围

闭合开关前触头应处位置

b 端

a 端

L 0

L

L R E U E

R R ≤≤+L 0L L

E E

I R R R ≤≤

+L 0L

E

I R ≤≤

相同条件下电路消耗的总

功率 E I L E (I L +Iap )

(1)单位换算:3611010A mA A μ==;3611010KV V mV ==;3611010M K Ω=Ω=Ω (2)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串联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4)当电源有内阻时,外电路电阻增大时,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5)当外电路电阻等于电源内阻时,即R r =,电源输出功率最大,此时的输出功率为2

4m E P r

=;

(6)其它相关内容: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半导体及其应用、超导及其应用。 十二、磁场

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 ,11N

T A m

=

g 2.安培力F BIL =;(注:()L B ⊥) {B :磁感应强度()T ,F :安培力(N ),I :电流强度

()A ,L 导线长度()m }

3.洛仑兹力f qVB =(注V B ⊥);质谱仪

{f :洛仑兹力()N ,q :带电粒子电量()C ,V :带电粒子速度()m s }

4.在重力忽略不计(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情况(掌握两种): (1)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V B 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0V V = (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

(a)()2

22222V F f qVB m m r m r m f r r T πωπ??

====== ???

向洛;mV r qB =;2m T qB π=; (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情况下);

(c)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圆心角(=二倍弦切角)。 注:

(1)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则判定,只是洛仑兹力要注意带电粒子的正负; (2)磁感线的特点及其常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要掌握;

(3)其它相关内容:地磁场、磁电式电表原理、回旋加速器、磁性材料 十三、电磁感应

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1)E n t φ?=?(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感应电动势()V ,n :感应线圈匝数,t

φ

??:

磁通量的变化率}

2)E BLV =(V B ⊥切割磁感线运动) {L :有效长度()m } 3)m E nBS ω=(交流发电机最大的感应电动势) {m E :感应电动势峰值} 4)21

2

E B L ω=

(导体一端固定以ω旋转切割) {ω:角速度(rad s ),V :速度()m s } 2.磁通量BS φ= {φ:磁通量()Wb ,B :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T ,S :垂直于B 的正对面积()2m }

3.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

*4.自感电动势I

E n L

t t

φ??==??自{L :自感系数()H (线圈L 有铁芯比无铁芯时要大),I ?:变化电流,()t ?:所用时间,I

t

??:自感电流变化率(变化的快慢)}

注:

(1)感应电流的方向可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定,; (2)自感电流总是阻碍引起自感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 (3)单位换算:3611010H mH H μ==。 (4)其它相关内容:自感、日光灯 十四、交变电流(正弦式交变电流)

1.电压瞬时值sin m e E t ω= 电流瞬时值sin m i I t ω=;(2f ωπ=)

2.电动势峰值1

122m m E nBS nBLV nBL L n ωωφω==== 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 m

m E I R

=

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2m E =

;2m E = ;2

m I =

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

1122U n U n =; 1221

I n

I n =; P P =入出 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2

P (

)R P U

=损; (P 损: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 :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 :输送电压,R :输电线电阻); 6.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ω:角频率(/rad s );t :时间()s ;n :线圈匝数;B :磁感强度()T ;

S :线圈的面积()2m ;U :(输出)电压()V ;I :电流强度()A ;P :功率()W 。 注:

(1)交变电流的频率与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的频率相同,即: ωω=电线,f f =电线; (2)发电机中,线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为零,过中性面电流方向就改变; (3)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

(4)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一定时,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输入电流由输出电流决定,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当负载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时输入功率也增大,即P P =入出、P 出决定P 入; (5)其它相关内容:正弦交流电图象、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十五、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1.LC

振荡电路2T =1

f T =

;1f = {f :频率(z H ),T :周期()s ,L :电感量()H ),C :电容量()F } 2.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83.0010C m s =?,C f λ= {λ:电磁波的波长()m ,f :电磁波频率()z H }

注:

(1)在LC 振荡过程中,电容器电量最大时,振荡电流为零;电容器电量为零时,振荡电流最大;

(2)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磁)场产生磁(电)场;

(3)其它相关内容:电磁场、电磁波、无线电波的发射与接收、电视雷达。 十六、光的反射和折射(几何光学)

1.反射定律i γ= {γ:反射角,i :入射角}

2.绝对折射率(光从真空中到介质)sin sin i C

n V

γ=

= {光的色散,可见光中红光折射率最小,紫光折射率最大;n :折射率,C :真空中的光速,V :

介质中的光速,i :入射角, γ:折射角} 3.全反射:

1)光从介质中进入真空或空气中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 :1sin C n

=

2)全反射的条件: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注:

(1)平面镜反射成像规律:成等大正立的虚像,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对称;

(2)三棱镜折射成像规律:成虚像,出射光线向底边偏折,像的位置向顶角偏移; (3)光导纤维是光的全反射的实际应用,放大镜是凸透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4)熟记各种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利用反射(折射)规律、光路的可逆等作出光路图是解题关键;

(5)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规律:紫光靠近底边出射〕。

十七、光的本性(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1.两种学说:微粒说(牛顿)、波动说(惠更斯) 2.双缝干涉:中间为亮条纹;

亮条纹条件: 21r r n λ?=-= ()012n n =L 、、、; 暗条纹条件:()

21212

r r n λ

?=-=+ ()0123n n =L 、、、;

L x d λ?=

{x ?:条纹间距。?:路程差(光程差);λ:光的波长;2

λ

:光的半波长;d 两条狭缝间的距离;L :挡板与屏间的距离}

3.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光的频率由光源决定,与介质无关,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光的颜色按频率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助记:紫光的频率大,波长小)

4.薄膜干涉:增透膜的厚度是绿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即增透膜厚度d =λ/4

5.光的衍射:光在没有障碍物的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障碍物的尺寸比光的波长大得多的情况下,光的衍射现象不明显可认为沿直线传播,反之,就不能认为光沿直线传播

6.光的偏振: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

7.光的电磁说:光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谱(按波长从大到小排列):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γ射线。记住红外线、紫外线、伦琴射线的发现和特性、产生机理、实际应用

8.光子说,一个光子的能量E h ν={h :普朗克常量346.6310h J s -=?g ,ν:光的频率} 9.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212m h mV W ν=

+ {212

m mV :光电子最大初动能,h ν:光子能量,W :金属的逸出功}

注:

(1)要会区分光的干涉和衍射产生原理、条件、图样及应用,如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单缝衍射、圆孔衍射、圆屏衍射等;

(2)其它相关内容:光的本性学说发展史、泊松亮斑、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光谱分析、原子特征谱线、光电效应的规律、光子说、光电管及其应用、光的波粒二象性、激光、物质波 十八、原子和原子核 1.α粒子散射试验结果:

(b)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c)极少数α粒子出现大角度的偏转(甚至反弹回来)

2.原子核的大小:15141010m --:,原子的半径约1010-(原子的核式结构)

3.光子的发射与吸收:原子发生定态跃迁时,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E h E ν=-初终{能级跃迁}

4.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A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Z =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5.天然放射现象:α射线(α粒子是氦原子核42e H )、β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0

1e -)、γ射

线(波长极短的电磁波)、α衰变与β衰变、半衰期(有半数以上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所用的时间)。γ射线是伴随α射线和β射线产生的

放射性元素放出的(α、β、γ)射线(来自原子核...

)中:α射线电离作用最强,γ射线穿透作用最强 6.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2E mC ={E :能量()J ,m :质量()kg ,C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7.核能的计算2E mC ?=?{当m ?的单位用kg 时,E ?的单位为J ;当m ?用原子质量单位u 时,算出的E ?单位为u ;1931.5u MeV =}。 注:

(1)常见的核反应方程(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等核反应方程)要求掌握; ①α衰变 He Th U 422349023892

+→、He Rn Ra 4

22228622688+→

②β衰变

e Pa Th 012349123490

-+→、e Mg Na 0124122411-+→、e N C 01147146-+→

③人工核转变 194221

92101F He Ne H +→+

④重核..

裂变 n Sr Xe n U 1

0903813654102359210++→+ ⑤轻核..

聚变 e He H 01421124+→、γ+→+H H n 211110、23411120e H H H n +→+、H He H He 1

1422132+→+ (2)熟记常见粒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

高中高考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高考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物理考点恒定电流公式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 E=U内+U外{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三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 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

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 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 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Ix=E/(r+Rg+Ro+Rx)=E/(R中+Rx)。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高中物理考点常见力公式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fm为最大静摩擦力)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 221F F F +=合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 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 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 2 2 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 22mg ma r T 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 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②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2 3 24GT r M π=r GM v =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总结大全资料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 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规律汇编表 一、力学公式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m m r 12 2 (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 (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 加速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1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想要学好初中物理,熟记物理公式是前提。下面是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包括初中物理力学公式、热学公式、电学公式以及一些常用的物理量: 力学部分 一、速度公式 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二、密度公式 (ρ水=1.0×103 kg/ m3)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v水<v冰 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 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 三、重力公式 G=mg (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 同一物体G月=1/6G地m月=m地 四、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1l1=F2l2 F1 /F2=l2/l1

五、动滑轮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s=2h 六、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s=nh 七、压强公式(普适) P=F/S固体平放时F=G=mg S的国际主单位是m2 1m2 =102dm2 =106mm2 八、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液体压力公式F=PS=ρghS 规则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 九、浮力公式 (1)F浮=F’-F (压力差法) (2)F浮=G-F (视重法) (3)F浮=G (漂浮、悬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排水法)十、功的公式

W=FS把物体举高时W=GhW=Pt 十一、功率公式 P=W/tP=W/t=Fs/t=Fv(v=P/F) 十二、有用功公式 举高W有=Gh水平W有=FsW有=W总-W额 十三、总功公式 W总=FS(S=nh)W总=W有/ηW总=W有+W额W总=P总t 十四、机械效率公式 η=W有/W总η=P有/ P总 (在滑轮组中η=G/Fn)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热学部分 十五、热学公式 C水=4.2×103J/(Kg·℃) 1.吸热:Q吸=Cm(t-t0)=CmΔt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总结

1. 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 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 3.6×106焦耳。 3. 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 (A);t→秒)。 5. 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 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 7. 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8. 计算电功率公式: (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 I→安(A) 9. 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 ;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单位Q→焦; I→安(A);R→欧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排版版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 GAO ZHONG WU LI GONG SHI ZONG JIE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 合 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 2 2 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r 表示卫星 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 22mg ma r T 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 ① 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②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③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 2 3 24GT r M π=

高中物理现行高考所有公式大全(最全整理)

高中物理现行高考常用公式 一. 力学 1.1 静力学 物理概念规律名称 公式 重力 G mg =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 f= μN (2) 静摩擦力:大小范围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浮力、密度 浮力F 浮= ρ液gV 排 ;密度ρ=m V 压强、液体压强 压强p F S = ;液体压强 p gh =ρ 胡克定律 F kx =(在弹性限度内) 万有引力定律 a 万有引力=向心力:F G m m r =?12 2 G Mm R h m () +=2 V R h m R h m T R h 2 22 2 24()()()+=+=+ωπ b 、近地卫星mg = G Mm R 2(黄金代换);地球赤道上G 2 R Mm -N=mR ω2 不从心 同步卫星G 2 r Mm =mr ω2 c. 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 R 2 V= gR GM R =/ d. 行星密度 ρ= 2 3GT π(T 为近地卫星的周期) V 球= 3 3 4R π S 球=4πR 2 e. 双星系统 G m m r 122 =m 1R 1ω2=m 2R 2ω2 (R 1+R 2=r) 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 F F F F F F F F 合= ++= ?+1222122122cos tan sin cos α θα α 正交分解法: F F F F F x y y x 合= += 22tan α 力矩 M FL =(不要求)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F 合=0或F F x y ==?? ?00 ∑F=o 或∑F x =o ∑F y =o 有固定转轴物体的平衡 条件 M 合=0或M M 逆顺= 共面力的平衡 F M 合合,==00

最新最全高考物理公式知识点整理

最新最全高考物理公式知识点整理 一、力学公式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 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 θ +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1

高考物理必考公式整理

2019年高考物理必考公式整理高中物理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者科学课程相衔接,主旨在于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科学素养,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研究的重点是力学。以下是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物理必考公式,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物理网一直陪伴您。 一、平抛运动公式总结 1.水平方向速度:Vx=V 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 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 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 角:tg=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tg=y/x=gt/2V 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与的关系为tg=2tg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二、原子和原子核公式总结

1.粒子散射试验结果a)大多数的粒子不发生偏转;(b)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c)极少数粒子出现大角度的偏转(甚至反弹回来) 2.原子核的大小:10-15~10-14m,原子的半径约10-10m(原子的核式结构) 3.光子的发射与吸收:原子发生定态跃迁时,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h=E初-E末{能级跃迁} 4.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Z=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见第三册P63〕} 5.天然放射现象:射线(粒子是氦原子核)、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射线(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衰变与衰变、半衰期(有半数以上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所用的时间)。射线是伴随射线和射线产生的〔见第三册P64〕 6.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E:能量(J),m:质量(Kg),c: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7.核能的计算E=mc2{当m的单位用kg时,E的单位为J;当m用原子质量单位u时,算出的E单位为uc2;1uc2=931.5MeV}〔见第三册P72〕。 注: (1)常见的核反应方程(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等核反应方程)要求掌握; (2)熟记常见粒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 (3)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依据实验事实,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关键;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最新归纳)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 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t=s/v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密度公式: V m = ρ 浮力公式: F 浮= G 物 – F 示 F 浮= G 排=m 排g F 浮=ρ液gV 排 F 浮= G 物 压强公式:P=F/S (固体) 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或 N/m 2 ρ——液体密度 kg/m 3 h ——深度 m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面积单位换算: 1 cm 2 =10--4m 2 1 mm 2 =10--6m 2 注意:S 是受力面积,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单位换算:1kg=103 g 1g/cm 3=1×103kg/m 3 1m 3=106cm 3 1L=1dm 3=10-3m 3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或 N/m 2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 2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物体的重力 N 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物理量 单位 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t ——时间 s h 单位换算: 1 m=10dm=102cm=103mm 1h=60min=3600 s ; 1min=60s 物理量 单位 G ——重力 N m ——质量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 物理量 单位 ρ——密度 kg/m 3 g/cm 3 m ——质量 kg g V ——体积 m 3 cm 3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的质量 kg

高中物理必考公式大全

高考必考物理公式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定义式)v = t s 2.加速度a = t v v t 0 -{以v o 为正方向,a 与v o 同向(加速)a >0;反向则a <0} 3.速度v t =v 0+at 4.位移(如图) ⑴ s =v t ⑵ s =20t v v +t ⑶ s = v 0t +2 1 at 2 ⑷ s = a v v t 220 2- ⑸ s =2 1 (v 0+v 0+at ) ⑹ s =-t v t 2 1 at 2 5.有用推论 中间时刻速度v t /2=v = 2 0t v v + 中间位置速度v s/2= 2 220t v v + 6.速度的大小比较: v s/2>v t /2 7.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设T 为时间单位 ⑴ 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 1:v 2:v 3……v n =1:2:3:……:n ⑵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的比为s 1: s 2: s 3……s n =12:22:32:……:n 2 ⑶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s Ⅰ: s Ⅱ: s Ⅲ……s N =1:3:5:……:(2n -1) ⑷ 通过连续相同位移所用时间的比 t 1:t 2:t 3……v n =1:(2-1):(3-2):…:(n -1-n ) 8.实验用推论Δs =aT 2{Δs 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 内位移之差}{证明看图2}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 0):m/s ;加速度(a ):m/s 2;末速度(v t ):m/s ;时间(t )秒(s);位移(s):米(m );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 注: t v 0v t t O 图1 t (n -2)T (n -1)T T 图2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 一、力学公式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 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 α F 2 F F 1 θ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速度:V(m/S)v=S:路程/t:时间? 重力G(N)G=m g(m:质量;g:k g或者10N/k g)密度:ρ(k g/m3)ρ=m/v(m:质量;V:体积)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方向相反:F合=F1—F2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N)F浮=G物—F拉(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浮力:F浮(N)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浮力:F浮(N)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F1:动力;L1:动力臂;F2:阻力;L2:阻力臂)定滑轮:F=G物S=h(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动滑轮:F=(G物+G轮)/2S=2h(G物:物体的重力;G轮:动滑轮的重力)滑轮组:F=(G物+G轮)S=n h(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机械功:W(J)W=F s(F: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有用功:W有=G物h? 总功:W总W总=F s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η=W有/W总×100%? 功率:P(w)P=w/t(W:功;t:时间) 压强p(P a)P=F/s(F:压力;S:受力面积)液体压强:p(Pa)P=ρgh(ρ: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热量:Q(J)Q=c m△t(c:物质的比热容;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Q=m q(m:质量;q:热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 串联电路电流I(A)I=I1=I2=……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电压U(V)U=U1+U2+……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 串联电路电阻R(Ω)R=R1+R2+……? 并联电路电流I(A)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并联电路电压U(V)U=U1=U2=……? 并联电路电阻R(Ω)1/R=1/R1+1/R2+……? 欧姆定律:I=U/I?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I=Q/t(Q:电荷量(库仑);t:时间(S))

高考物理公式大全

高考物理公式大全 1.胡克定律: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1、F 2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 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 +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m m r 12 2 (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 ( 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 加速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α F 2 F F 1 θ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全)

一、质点的运动 1.1直线运动 1.1.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 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 t 2 –V o 2 =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 t/2=V 平=(V t +V o )/2 4.末速度V t =V o +at 5.中间位置速度V s/2=[(V o 2 +V t 2 )/2]1/2 6.位移S= V 平t=V o t + at 2 /2 7.加速度a=(V t -V o )/t 以V o 为正方向,a 与V o 同向(加速)a>0;反向(减速)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 2 ΔS 为相邻连续相 等时间T 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 o )m/s 加速度(a)m/s 2 末速度(V t )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 路程米(m )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 t -V o )/t 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 图/v--t 图/速度与速率/

1.1.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 o =0 2.末速度V t =gt 3.下落高度h=gt 2 /2(从V o 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 t 2 =2gh t=(2h/g)1/2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 2 ≈10m/s 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1.1.3竖直上抛 运动 1.位移S=V o t- gt 2 /2 2.末速度 V t = V o - gt (g=9.8≈10m/s 2 ) 3.有用推论V t 2 –V o 2= -2gS 4.上升最大高度H m = V o 2 /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 V o /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

2017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详细大全

人教版高考复习——物理公式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定义式):t s v = ; 2、有用推论:as v v t 22 02 =-; 3、中间时刻速度:2 02 t t v v v v += =; 4、末速度:at v v t +=0; 5、中间位置速度:22 202 t s v v v +=; 6、位移:20021 2at t v t v v t v s t +=?+= ?=; 7、加速度:t v v a t 0 -={以0v 为正方向,a 与0v 同向(加速)0>a ;反向则0

初三物理公式总结

物理公式汇总 一、密度(ρ):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m 为物体质量,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 v 为物体体积,主单位cm 3 m 3 3、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 kg/m 3 常用单位g/cm 3 单位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 1kg/m 3=10-3g/cm 3水的密度为1.0×103kg/m 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 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二、速度(v ): 1、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 变形 , S 为物体所走的路程,常用单位为km m ;t 为物体所用的时间,常用单位为s h 3、单位:国际单位制: m/s 常用单位 km/h 换算:1m/s=3.6km/h 。 三、重力(G ): 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2、计算公式: G=mg m 为物理的质量;g 为重力系数, g=9.8N/kg ,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 3、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四、杠杆原理 1、定义: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公式:F 1l 1=F 2l 2 也可写成:F 1 / F 2=l 2 / l 1 其中F 1为使杠杆转动的力,即动力;l 1为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动力臂; F 2为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即阻力;l 2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阻力臂 五、压强(P ):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 P=F/S F 为压力,常用单位牛顿(N );S 为受力面积,常用单位米2(m 2 ) 3、单位是:帕斯卡(Pa ) 六、液体压强(P ): 1、计算公式:p =ρgh 其中ρ为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 3 g/cm 3 ;g 为重力系数,g=9.8N/kg ; h 为深度,常用单位m cm 2、单位是:帕斯卡(Pa ) ρ m V = V m ρ = V m ρ = v s t = t s v = v t s =

2020高考物理必备公式大全

2020高考物理必备公式大全 高考物理在理综中是很重要的一门学科,公式知识点也特别多,本文是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2020高考物理必备公式大全,供参考复习。 高考物理公式(基础版)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v0+a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at2/2 向心加速度的关系:a=ω2r a=v2/r a=4π2r/t2 力对物体做功的计算式:w=fl 牛顿第二定律:f=ma 曲线运动的线速度:v=s/t 曲线运动的角速度:ω=θ/t 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v=ωr 周期和频率的关系:tf=1 功率的计算式:p=w/t 动能定理:w=mvt2/2-mv02/2 重力势能的计算式:ep=mgh 高考物理公式(常用版) 机械能守恒定律:mgh1+mv12/2=mgh2+mv22/2 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kqq/r2 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 f/q 电势差的定义式:u=w/q 欧姆定律:i=u/r 电功率的计算:p=ui 焦耳定律:q=i2rt 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b=f/il 安培力的计算式:f=bil 洛伦兹力的计算式:f=qvb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δф/δt

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2.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3.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4.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 5.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6.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7.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二、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高考物理公式、规律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 一、力学公式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1、F 2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 22 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F F F 2 12 sin co s θθ+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m m r 122 (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 (3)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G M m R h m () +=2 V R h m R h m T R h 222 2 24()()()+=+=+ωπ α F 2 F F 1 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