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理论题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理论题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理论题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理论题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

1-3级师资培训班理论考试题

培训地点:江苏省南京市培训时间:2016年7月28日-31日

培训级:1-3级答卷人:刘心怡

一、请完成一份教案:

二、浅谈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的体会和认识

以前对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认识仅限于电视荧屏上的表演。直观印像是漂亮、优美,舞蹈种类多,高难度。对于民族舞零基础的我简直遥不可及,而在这次通过1-3级中国民族民门舞蹈考级强化训练后,我有了更深更近的了解与体会。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简直太有吸引力与魅力了,完全与其它街舞、拉丁、流行舞有很大的不一样。中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每个民族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各民族舞蹈也具有自己的民族特

色。所以给学习民族舞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性及丰富性。

这套教材很适合儿童的情趣,有愉悦性,趣味性,都是以玩得形式编制的教材,像小时候我们常玩的《打花巴掌》、《跳皮筋》等等,这都是我们小时候喜欢玩的,现在编制成舞蹈感觉很有趣。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蒙古族的《燕儿飞》,小时候耳熟能详的儿歌居然可以通过这样跳,简单的蒙古舞蹈特色使其肢体语言的完美展现,完全把我带进了蒙古大草原,通过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学习训练,打破了平时我跳舞存在的小陋习,它更讲究如何让自己更优美,更享受,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动作。

学习完了三级舞蹈,让我接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得舞种,如:客家,安徽花鼓灯等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音乐很欢快,很好听,所以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去学习和体验。拥有了这么好得舞蹈教材,我今后会更好的利用到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才能体验到更好的价值!同时再教学中,要表现出每个民族得特点,不可以采用自己的风格来教授。要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效果。

中国舞蹈考级第六级教材.doc

我国舞蹈家协会《我国舞蹈考级》 第六级 目录 一、《电视只能看一瞬间》胯的柔韧操练 二、《茉莉花》小五花操练 三、《小鱼的自白》腿的操练 四、《Jazz cat》节奏操练 五、《Happy 跳跳》跳动操练 六、《唱花儿的花儿》回族舞 七、《阿古顿巴》藏族舞 八、《教师教师我喜欢你》芭蕾手位操练 一、《电视只能看一瞬间》胯的柔韧操练 1、操练意图:操练胯的柔韧性。 2、首要动作及规范: a.对脚盘坐压胯:脚心相对盘坐,骨盆固定不动,上身前倾,一同肩、 胸翻开,双手扩指坐落身体前平位,后背延伸拉长。 b.对脚盘坐颤压胯:脚心相对盘坐,骨盆固定不动,膝盖带动胯部最大极限向下颤,身体前倾,双手前平位扩指,一同向外转腕,重拍向外。 c.单腿颤压胯:双手扩指堆叠按于膝上,一直右手在上,重拍向下压,上半身以腰为轴别离转向二八点方向,眼视二八点中位。 d.颤横叉:仰卧,从髋关节处外旋,两腿向两旁伸直成“横叉”,并随节拍上、下颤抖。双手轻扶于膝盖外侧,起维护效果。 e.揉四白穴:握空拳,食指伸出,手背对外,食指坐落眼眶正下方一横指间隔,一同向内打圈,仿照眼保健操的动作。 f.握遥控器:双手合向内抱,左手在外,手心向内横掌抱拳,大拇指手背对上。 三、组合动作与次序节奏:

预备方位:双膝坐,双手扶膝,肘架平。 预备音乐:(两个八拍) (1)1-8坚持预备方位不动 (2)1-6 右左倾头3次,2拍一次。 7-8 头回正 榜首段:(四个八拍) (1)1-4 手指提起在脸颊两边呈笑脸状(一拍到位) 5-8 对脚盘坐压胯,双手扩指于前平位碎摆手,眼视一点。 (2)1-6 对脚盘坐颤压胯6次,一同双手扩指于前平位向外转腕,重拍向外,眼视一点。 7-8 合胯,双手扶膝 (3)-(4)重复(1)-(2) 第二段:(四个八拍) (1) 1-2 右倾头,双肩坚持不动,揉四白穴两次。 3-4 重复1-2动作方向相反 5-6重复1-2 7-8头回正,双开胯至对脚盘坐,双手虎口握于脚弓处。 (2)1-2单腿颤压右胯两次,身体转向二点。 3-4回到对脚盘坐,双手虎口握脚弓处。 5-6重复(2)1-2 做不和动作 7-8 回至预备位 (3)-(4)重复(1)-(2) 间奏:(两个八拍) (1)1-4 旁开腿,绷脚,双手掌形前斜下位点地。 5-8 上身前倾,屈肘,小臂着地,眼视1点,向前趴胯。 (2)1-4 划叉并腿,双手掌形坐落双肩前,眼视地上。 5-8 右手借力推地,向七点翻身仰卧,双手旁平位掌心朝下。 第三段:(六个八拍) (1)1-6双吸腿脚尖点地 7-8 在双吸腿的基础上,小腿伸直,绷脚,一同手从旁平位至双膝外侧

球球操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理论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 1-3级师资培训班理论考试题 培训地点:榆林学院培训时间: 2015.6.20 培训级别: 1-3级答卷人:王一鉴 考试标准及要求: 1、本次考试两题均为论述题,每题答案不得少于500字。 2、本卷每题50分,满分100分,考卷必须署名。 3、本卷需在舞目示范表演考卷抽题时由本人抽取,交卷时间为考试结束后三天内。 4、请严格按照考级中心规定的交卷时间提交考卷,每晚一天扣10分,以此类推。 5、考卷请在舞目考试结束三日内交由组织方统一整理提交考级中心。 6、考试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可与当地组织机构联系,考卷提交后请立即电话确认。 一、请完成一份教案,要求如下: 教学对象:4-6岁儿童 授课舞目:一级舞目---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难点、教学步骤等 注释:(也可按自身具有特色的授课方式进行创造性设计)球球操(儿童舞蹈) 球球操 (儿童舞蹈) 教学目的:1、以训练腰为目的 2、通过模仿小球的形态,训练前、旁、后腰以及背肌的能力。 教学目标:1、以训练腰为目的 2、通过模仿小球的形态,训练前、旁、后腰以及背肌的能力。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口传身授教学法 2、学生参与,互动教学法. 教学难点:卷腰、胸腰、旁腰

要点提示: 1、通过坐地及站立两种不同的状态,训练学生胸腰、中腰以及旁腰的柔韧度。 2、坐地向后卷腰时,要将脊柱最大限度拉伸。站立下胸腰时,要感觉上、 往远。 教学步骤: (1)、先把小朋友们分成四个人一组,身体对圆心趴下 (2)、两个手收到肩前,头带动身体,上身向后推动卷腰,手臂伸直,还原前奏时动作,再重复两个手收到肩前,头带动身体,上身向后推动卷腰。(回原位) (3)、手臂伸直,手臂和腿部带动身体两头起,放回原位,再重复手臂伸直,手臂和腿部带动身体两头起。(回原位) (4)、双手推地,跪立于地面,双手叉腰,头带动身体向后做卷腰,重复双手推地,跪立于地面,双手叉腰,头带动身体向后做卷腰。 (5)、身体回原位,双跪坐,向右下旁腰,还原后向左做旁腰。(回原位) (6)、双手扶地,双脚并步正部位,旁按手姿势,身体笔直,球球跳四次。坐下,脚屈伸上下蹬脚。重复双手扶地,双脚并步正部位,旁按手姿势,身体笔直,球球跳四次。坐下,脚屈伸上下蹬脚。(回原位) (7)、双脚并步成正步位,身体站直,旁按手,身体正对圆心。 8)、踮脚小碎步展成一横排右跨脚,同时双臂搭于前一个人肩膀上,身体向前倾,第一个人双手叉腰。保持舞姿,向后下胸腰。重复左面动作踮脚小碎步跨左脚,同时双臂搭于前一个人肩膀上,身体向前倾,第一个人双手叉腰。保持舞姿,向后下胸腰。 (9)、右脚一步跨回反面,低头双手叉腰,最后一拍扭头看向正前方 球球操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课堂导入: 提问:小朋友拍的皮球是怎么样蹦起来的?(请两名小朋友拿皮球示范) 师:那魔法师将我们变成小皮球,我们是怎么跳的呢? 生:不同形状的运动 学习新课:

中国舞蹈家协会考级教材教案第六级

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舞蹈考级》 第六级 目录 一、《电视只能看一会儿》胯的柔韧练习 二、《茉莉花》小五花练习 三、《小鱼的自白》腿的练习 四、《Jazz cat》节奏练习 五、《Happy跳跳》跳跃练习 六、《唱花儿的花儿》回族舞 七、《阿古顿巴》藏族舞 八、《老师老师我爱你》芭蕾手位练习 一、《电视只能看一会儿》胯的练习 1. 训练目的:训练胯的柔韧性。 2. 主要动作及规格: a. 对脚盘坐压胯:脚心相对盘坐,骨盆固定不动,上身前倾,同时肩、胸打开,双手扩指位于身体前平位,后背延伸拉长。 b、对脚盘坐颤压胯:脚心相对盘坐,骨盆固定不动,膝盖带动胯部最大限度向下颤,身体前倾,双手前平位扩指,同时向外转腕,重拍

向外。 C、单腿颤压胯:双手扩指重叠按于膝上,始终右手在上,重拍向下压,上半身以腰为轴分别转向二八点方向,眼视二八点中位。 d、打胯:仰卧,从髋关节处外旋,双腿由脚尖带动向左右两边旁分,形成仰卧横叉,重拍向下,双手轻扶于膝盖外侧,起保护作用。 e、揉四白穴:握空拳,食指伸出,手背对外,食指位于眼眶正下方一横指距离,同时向内打圈,模仿眼保健操的动作。 f、握遥控器:双手合向内抱,左手在外,手心向内横掌抱拳,大拇指手背对上。 3. 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双膝坐,双手扶膝,肘架平。 准备音乐:(两个八拍) (1)1-8保持准备位置不动 (2)1-6右左倾头3次,2拍一次。 7-8 头回正 第一段:(四个八拍) (1)1-4手指提起在脸颊两侧呈笑脸状(一拍到位) 5-8 对脚盘坐压胯,双手扩指于前平位碎摆手,眼视一点。 (2)1-6对脚盘坐颤压胯6次,同时双手扩指于前平位向外转腕, 重拍向外,眼视一点。 7-8 合胯,双手扶膝 3?-(4)重复(1)-(2)

舞蹈教学: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的创编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的创编 摘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事业的初衷是通过系统且有规律的教学培养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表演及教学等人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的教学是高等院校以及中等职业院校民间舞蹈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组合编创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舞蹈人才的培养,本文分别从中国民族民间舞组合创编的原则、中国民族民间舞组合创编的方法以及音乐和道具的选择三个方面来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的创编。 关键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创编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中国民族民间舞组合的教学是高等院校以及中等职业院校民间舞蹈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组合编创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成品舞蹈的表演,民族民间舞教学组合的编排有其自身规律和特色内涵。本文分别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创编的原则、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创编的方法以及音乐和道具的选择三个方面来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的创编。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创编的原则 (一)民族性与风格性原则 民族民间舞的民族性与风格性是中国民族民间舞美学风格的重要标识,是民族民间舞创编之魂,是舞蹈创编应把握的首要原则。即使舞蹈动作编创的再好看、再花哨如不把握此原则就即会使舞蹈看起来似是而非,且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和效果,最后南辕北辙、事倍功半。这就要求编导在创编民族民间舞时应准确的把握该民族的舞蹈风

格特点,对该民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基本动律、民族文化、民族心理都要有非常精准的掌握和了解。如东北秧歌的“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维吾尔族舞蹈的“立腰拔背、挺而不僵、颤而不窜”;安徽花鼓灯的“溜起意先行、刹住不断线”等。这些都是历代舞蹈先辈经实践遗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对各民族舞蹈风格与动作特征的准确总结。 (二)目的性与功能性原则 中国民族民间舞学院派教育事业的初衷是通过系统、有规律的教学培养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表演以及教学等人才。民族民间舞组合的训练是成功表演民族民间成品舞蹈的阶梯和有效途径,每个组合都有自己独立的训练目的,体现着强列的功能性,既要保持风格的准确又要达到训练的目的。所以,民族民间舞蹈组合的创编不能盲目拼凑,一味追求创新,避免主体动作复杂,元素不能太多,应根据教授的具体对象、具体程度,训练的具体部位、具体目的给予恰当的动作组织和编排。 (三)传承性与创新性原则 每一个民族的舞蹈都体现着本民族的文化和审美,都受到语言环境的影响,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独特风格。民族民间舞组合的编排不仅要体现传承性,也要体现创新性。这使得舞蹈组合既要保持传统舞蹈的风味,又要与现今时代接轨,与现今观众的审美和生活需求相吻合。保留传统不是单纯的停留在简单地再现和风格性展示,因而在创作过程中,特别是一些基本的动律和体态是不可更改和违背的,应该强调和突出。另外,无论怎样变化,都不能随意打破民族禁忌,舞蹈的编排要尊重当地的民族特色与风俗习惯。只有突出其个性特征,才能显示出它独立存在的文化价值。 (四)观赏性与表演性原则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小熊舞.pdf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 1—3级师资培训班理论考试题 培训地点: 河南省许昌市培训时间: 2012年10月4—7号 培训级别:1—3级答卷人: 罗方雪 一、请完成一份教案,要求如下: 教学对象:4—6岁儿童 授课舞目: 一级舞目---小熊舞(儿童舞蹈)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难点、教学步骤等 教学目标: 1、模仿小熊的动作特征: 席地而坐、舔掌心、吃蜂蜜等突出小熊憨态可掬的形 象。 2、围绕突出小熊的特点而展开的训练。以此激发小朋友们对小动物形象进行模 仿学习的兴趣。

3、训练孩子上身的含、冲、靠、腆这四个动势,以及点指、耸肩、扩指、 跪地 爬等动作。通过这些动作训练让孩子们初步掌握一些手位、手形和上身的 基本动势。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师生互动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难点: 1、关键动作: .盘腿做含展动作时,上身要经过直立状态(切不可抠胸、缩脖子)。 2、要强调五个手指用力张开。耸肩时重拍向上,去找耳朵。 3、表现小熊刚刚睡醒时的状态,捉蜜蜂时的调皮和吃饱后的满足。 教学步骤: 1、导课: 首先将舞目的背景进行阐述,再让小朋友们了解这个舞蹈的动律,掌 握好基本动律以后让小朋友们想象刚睡醒的样子(打哈欠、揉眼睛等)、还有吃饱后拍拍小肚子,最后让小朋友想象小熊的形象并把它加入到舞蹈中。也可 以用一些小故事将动作串联起来。例如: 寒冷的冬天过去,春天来了,一只刚刚经过冬眠的小熊在树洞中慢慢性来 咯额。伸出洞来感受一下温暖的阳光,忽然觉得空了一个冬天的肚子饿了,就 钻出洞来寻找一下有什么好吃的吧。这时它看到了三只小蜜蜂,有蜜蜂,当然 就有蜂蜜啦!小熊高兴极了!几只可爱的小熊爬着聚拢到一起,伸出小熊掌不 停地捞起蜜蜂,放到嘴里舔一舔,真甜啊,吃的好高兴啊! 2、按音乐分段教、练: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藏族踢踏舞 教学目标: 1、能掌握藏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和动律,并主动探索藏族舞蹈与生活的关系。 2、能学会藏族踢踏舞六个基本动作,并在学习基本动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 对基本体态和动律的肢体体验。 3、能用所学动作创编一个小组合。 4、能了解藏族舞蹈的主要分类。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藏族舞的基本体态、基本动律。 2、学会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 教学难点: 1、体态、动律的准确掌握,并能将其贯穿始终。 2、把握踢踏舞基本动作节奏、风格。 教学设想: 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中,风格及动律的把握非常重要,本课是以通过探究生活与舞蹈的关系,来进行基本动律及体态的学习,也就是说,不是为了学动作而学动作,而是通过对生活的了解,联系到舞蹈动作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以便于他们更加迅速、更加准确的把握舞蹈风格。 由于藏族踢踏舞是用脚踏音乐的节奏来舞蹈,其步法的变化,一般是与音乐节奏的变化相协调。因此本课以节奏为线条,贯穿舞蹈动作教学的始终。在动作的学习中,采取自己探索步法、给舞步取名等多种方式,不断巩固体态和基本动律,加深学生对舞步的记忆。活跃课堂气氛,并为后面的自主编排队型打下基础。 创编环节采取老师提出要求,学生根据要求完成的方式来进行,既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验了舞蹈的乐趣,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舞蹈道具(长袖)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设计情景导入: 1、了解学生的经验准备情况: 师:同学们,听说过“踢踏舞”吗? 生:答(播放课件) 师介绍:大家刚才看到的是爱尔兰踢踏舞,在国外,踢踏舞主要分为爱尔兰踢踏舞与美式踢踏舞,爱尔兰踢踏舞是爱尔兰的一种民间舞蹈。 2、情景设计,教师示范导入课题 师:我们中国的民间舞蹈中也有踢踏舞。前不久,老师到一个少数民族地区采风,跟当地人民学了一小段踢踏舞,现在我跳给大家看一看,请你们来判断一下,老师跳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在体态、动律上有哪些特点?(教师示范)生:藏族。 师:对了,刚才老师所跳的,就是藏族的“堆谐”。 “堆”是指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的定日,拉孜,萨伽等地势较高的地区。而“谐”在藏语中就是舞蹈的意思。所以,堆谐的意思就是——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人民所跳的农区自娱性圈舞。 由于它的舞蹈中有许多踢和踏的动作,因此也被称为藏族踢踏舞。(出示课件:课题名称) 二、藏族踢踏舞的学习 (一)基本体态及动律的学习。 1、找出藏族舞基本体态及基本动律,并练习。 师:看了老师跳的这段藏族踢踏舞后,请你们说一说藏族舞在体态和动律上有什么特点?老师的上身是怎样的?是直立的?还是前倾的?是紧张的?还是松弛的? 生:上身松弛,略微前倾 师:膝部动作有什么特点? 生:膝部有连续不断的颤。 2、探索藏族舞基本体态形成原因。 (1)提出问题: 师:那么藏族舞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特点呢? 生:…… (2)观看图片 师:现在,老师就给大家看一组我在西藏采风时所拍到照片,看同学们能不能在其中探寻出藏族舞动作的特点形成的原因。

民族民间舞考级一级曲目

中国民族民间舞等级考试一级 一、西瓜(儿童舞蹈) 教学目的:以儿歌的唱词引领学生进入模仿状态。 关键动作:滚动(躺地滚动、坐地滚动)、舔胯。 儿歌:西瓜西瓜圆又圆,红瓤黑籽在里边,打来井水镇一镇,吃到嘴里凉又甜。 二、小熊舞(儿童舞蹈) 教学目的:模仿小熊的动作特征:席地而坐、舔掌心、吃蜂蜜、突出小熊憨态可掬的形象。 关键动作:前舔、后含、耸肩。 教学提示:1.以模仿小熊、表演小熊为主,围绕突出小熊的特点而展开的训练。 2.盘腿做含展动作时,上身要经过直立状态。 三、球球操(儿童舞蹈) 教学目的:以训练腰为目的,通过模仿小球的形态,训练前、旁、后腰以及背肌的能力。 关键动作:卷腰、胸腰、旁腰。 教学提示:1、通过坐地及站立两种不同的状态,训练学生胸腰、中腰以及旁腰的柔韧度。 2、坐地向后卷腰时,要将脊柱最大限度拉伸。站立下胸腰时,要感觉上、往远。

四、打花巴掌(汉族风格) 教学目的:在欢快的儿歌声中,训练学生的节奏感、方位感。 教学提示:1、打巴掌时,以手心交叉击打并带有弹性,眼随手动。 2、体前上、中、下的方位要明确;上 ---- 头部的斜上方;中 ----身体的中轴线;下 ---- 腹部的斜下方。 儿歌:打花巴掌儿呔,正月正,老太太爱逛莲花儿灯,烧着香儿呀捻纸捻儿呀,茉莉茉莉花儿呀,穿纸莲呀,江西腊呀海棠花儿呀;打花巴掌儿呔,二月二,老太大爱吃白糖棍儿,烧着香儿呀捻纸捻儿呀,茉莉茉莉花儿呀,穿纸莲呀,江西腊呀海棠花儿呀;打花巴掌儿呔,三月三,老太太爱抽关东烟,烧着香儿呀捻纸捻儿呀,茉莉茉莉花儿呀,穿纸莲呀,江西腊呀海棠花儿呀,茉莉茉莉花儿呀,海棠花。 五、蜗牛(儿童舞蹈) 儿歌:蜗牛出洞串门子,背着一间小房子,雷声隆隆下大雨,蜗牛拍拍小肚子,雨点来了我不怕,我会躲进小房子。 以儿歌带领学生在没模仿小蜗牛缓慢的爬行中,对学生脊柱进行抻、拉、含、仰的训练,并在手臂交替划圆运动中,进行手机抡、拉、抻的训练。 关键动作:软手。提示:1、团身时,尽量将身体收成球状,再将脊柱最大限度进行抻、拉、含、仰。 2、手臂做抡、拉、抻时,要贴身体走立圆路线,手尖尽量往远够。 六、我的小手手(儿童舞蹈)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 藏族踢踏舞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藏族踢踏舞 教学目标: 1、能主动探索藏族舞蹈与生活的关系,并掌握其舞蹈风格的主要分类。 2、能初步掌握藏族踢踏舞的风格特点。 3、能初步学会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并用所学动作创编一个小组合。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藏族舞的基本动律。 2、学会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 教学难点: 1、连续不断、有弹性的“颤,以及上身的松弛、随动。 2、“颤”动律的贯穿。 3、把握踢踏舞基本动作节奏、风格。 教学设想: 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中,风格及动律的把握非常重要,于是我设想通过探究生活与舞蹈的关系,来进行基本动律及体态的学习,也就是说,不是为了学动作而学动作,而是通过对生活的了解来学习舞蹈,从而始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便于他们更加迅速,更加准确的把握舞蹈风格。 由于学习的是藏族踢踏舞,所以在动作的学习中,我采取了老师示范,学生观察踏法、听辩节奏及强弱规律的方式来学习。不同的踏法组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舞步和不同的节奏,也造成了强弱规律的不同。师生互动。采取载歌载舞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练习过程多样化。让学生根据动作特点,设计不同练习方式。为后面的自主编排队型打下基础。 创编环节的设计是模拟藏族人民跳堆谐的场景,因为堆谐就是一种农区自娱性圈舞。采取老师提出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创编的方式,既让学生体验了舞蹈的乐趣,也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组合的创编中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舞蹈道具(长袖)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计、课堂导入: 1、观看三段藏族舞蹈片段,分别为藏族的弦子、锅庄、踢踏舞。 师: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些舞蹈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学生回答:藏族。 2、比较三种藏族舞蹈的异同,找出藏族踢踏舞基本体态的特征。 师:同学们能不能说出这三段舞蹈分别属于藏族舞中的哪一种? 学生回答:…… 师:这三段舞蹈分别是藏族舞中的,弦子、锅庄和踢踏舞。那么,这三种藏族舞分别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回答:弦子:柔美开朗。锅庄:豪迈粗犷,洒脱奔放。踢踏:欢快热烈。 师:那有没有什么共同点呢? 学生回答:上身略前倾,很松弛,膝部有连绵不断的颤,舞袖。 二、学习与创造

中国民族民间舞 级理论试题

中国民族民间等级考试 7-9级师资培训班理论考试题 一、请完成一份教案,要求如下: 教学对象:12-13岁儿童 授课舞目:八级舞目——花棍飞舞(东北秧歌)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难点、教学步骤等。 注释:(也可按自身具有特色的授课方式进行创造性设计) 《花棍飞舞》 教案内容:打花棍是我国普遍流传的民间舞蹈形式,表演时,舞者手持花棍,击打自己的肩、背、手、膝、足等身体部位潇洒作舞。该舞运用了民间绕、打花棍的动作,结合汉族民间舞中常用的“十字步”等,使学生初步掌握花棍的基本打法。 教学准备:花棍、8级DVD、CD碟等 教学目标:通过击打花棍,训练学生们手腕灵活性和花棍的基本打法 教学重点:绕棍踢跳、横打肩转身、磋步打棍短句 教学难点:1、绕棍时注意手腕放松向内绕,平转花棍 2、绕棍踢跳踢出出和绕棍在同一拍完成,重拍在外 3、磋步注意不要上下窜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辅导法、练习法 教学步骤:1、学习绕棍,注意手腕放松向内绕,平转花棍 2、学习绕棍踢跳 3、学习横打转肩、磋步打棍短句 4、舞蹈教学: 前奏 [1] —[2] 四人体对8点于台左后区准备,右手持花棍。 第一遍音乐 [1] 1—4 右脚先起踩踏步两次向2点行进,右起双摆手两次,眼随手动。 5—8 快一倍做1—4动作两次。 [2] 1—8重复[1] 1—8动作。 [3] 1—2体对2点,绕棍踢跳,左手身侧随摆。 3—4左后踏步左转体,肩前持棍,左背手,头左倾。 5—8 横打肩两慢三快。 [4] 1—8重复[3] 1—8动作。 [5] —[6] 体对一点,原地做[1]1—8动作两遍成横排。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民间舞 二课程性质:专业技能课 三本课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舞蹈教育的基础训练课之一,它和其它的舞蹈训练课共同承担着培养舞蹈艺术人才,传 承中华民族先进文明的天职。 四适用专业:舞蹈表演 五设置目的:中国民间舞是民族舞学科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八个民族十几种风格迥异舞种的学习,使学生在身体各部位表现力及舞蹈意识等 方面得到有效的训练。 六教学内容: 一年级第一学期 藏族 教学目的:通过对藏族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藏族“坐懈胯”上松弛颤、摆、悠的动态、动律、动势特征,准确地把握藏族舞蹈的体态.韵律、节 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膝部或连续不断或小而快的颤动或屈伸。 难点:1.动作中保持提胯、拎腰、沉肩的基本体态; 2.膝关节颤动、屈伸时的柔韧和弹性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二节内容1——5周完成) 一脚位:1双脚稍分开的正步位2八字位3丁字位4靠步位5踏步位 二脚形:1绷脚2勾脚 三基本体态丁字步站好,双膝稍弯,靠重心脚懈胯,双手扶胯,上身松弛略向前倾,眼睛平视。 四手臂形态手臂松弛,手指轻轻并拢,指尖下垂,要有长袖的感觉。

第二节踢踏 一手的动作1交替划圆2摆手 二动律1“8”字晃动2摆3颤膝 三步伐 1 基本步(一二三)2退踏步3连三步4抬踏步5嘀嗒步6后退步(七点连续)7摆步8悠踢步 9胯悠步10跳分步11二三步 四短句1开头步2结束步3悠踢步4胯悠步5跳分步 第三节弦子(6——10周完成) 一动律1曲伸 二步伐1靠步2靠点步1)靠点靠2)靠点悠3平步4收步5撩步6三步一撩7二步踏步9刨步10 颤点步 第四节组合(11——15周完成) 一踢踏舞部分1库玛拉组合2恰地宫保组合3青稞丰收组合4快乐青年组合 二弦子舞部分1尤子巴母组合2牧羊女组合3弦子组合 一年级第二学期 东北秧歌 教学目的:通过对东北秧歌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掌握东北秧歌“稳中浪稳中俏稳中艮”的动律特征;准确地把握东北秧歌舞蹈的体态韵律、节 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要突出东北秧歌“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主体风格。 难点:“艮劲儿”步、上肢“扭”、手腕“花”的协调把握,以及“出脚急,落脚稳,慢移重心”的步伐要点,“点紧促,线延伸”“稳中浪浪中艮艮 中俏”的节奏处理。

中国舞蹈考级第六级教材

中国舞蹈考级第六级教材 1、长相思(腿的柔韧练习) 2、给我点阳光(腰背练习) 3、村居(舞姿练习) 4、萤火虫小夜曲(三拍舞步练习) 5、春天的味道(手位练习) 6、家住彩云间(苗族) 7、侗乡小歌台(侗 族) 8、我不是公主(维族) 9、爱的人间(再见 曲) 一、长相思(腿的柔韧练习) 1、训练目的: 腿的柔韧性训练 2、主要动作及要求: a、点肩拧身盘坐:(以右为例)体对2点,拧身至1点方向,左倾头,右臂端平,右手点肩, 左手旁斜下位点地。右腿盘坐,左腿吸腿,平脚放于地面 b、点肩拧身伸坐:(以右为例)体对3点,拧身至1点方向,左倾头,右臂端平,右手点肩, 左手旁斜下位点地。双腿正步位绷脚伸坐 c、双点肩燕式坐:体对1点,右倾头双臂端平,双手点肩。左腿盘于体前,右腿弯曲,膝盖 内侧着地 d、小五花燕式坐:体对5点,双手斜上位对腕,右手内旋,左手外旋。右腿盘于体前,左腿 弯曲,膝盖内侧着地 e、对腕平脚吸腿坐:体对3点,双手斜上位对腕。双腿平脚吸腿坐 3、节奏: 准备位置: (1)1—8 点肩拧身盘坐(右) (2)1—2 右绷脚伸至3点方向,身体随转至3点,手臂不变 3—4 左绷脚伸至3点方向,手臂不变 5 拧身至点肩拧身伸坐舞姿 6—8 保持姿态 第一段: (1)1—2 目视1点,前压腿,右手点肩,左手随身体前伸,呈手背推水状 3—4 回至点肩拧身伸坐舞姿 5—6 目视1点,平脚吸腿团身 7—8 回至点肩拧身伸坐舞姿 (2)1—8 重复(1)动作 (3)1—2 目视5点,前压腿,左手随身体前伸,呈手背推水状,右手随身体后推,呈 手心推水状 3—4 回至点肩拧身伸坐舞姿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有哪些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有哪些 藏族的民间舞蹈以歌舞形式居多。由于日常生活中人们都穿着长袖的"楚巴"(藏式长袍),舞蹈中更增添了"一顺边"的美;而虔诚的宗教心理,则给舞蹈渲染上许多宗教的色彩。除前述寺庙舞蹈"羌姆"外,典型的舞蹈还有:"谐"、"果日谐"、"卓"以及"热巴"等。 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表现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刚劲有力之美。 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传统的马刀舞、鄂尔多斯、筷子、安代、布利亚特婚祀、驯马手、小青马、盅碗舞等,节奏欢快、舞步轻捷,都表现出了蒙古族劳动人民纯朴、热情、精壮的健康气质。保留节目有"筷子舞"、"马刀舞"、"驯马舞"、"盅碗舞"、"挤奶员舞"、"鹰舞"、"牧民的喜悦"、"祝福""鼓舞"等傣族的舞蹈丰富多彩,按舞蹈的方式可以分为群舞、单人舞、对舞、器械舞等;按其所表现的内容可以分为孔雀舞、象脚鼓舞、刀舞、蜡条舞、长指甲舞、捞鱼舞以及马鹿舞、狮子舞等。其中,最象脚鼓舞和孔雀舞最著名 朝鲜族民间舞蹈的特点是动律优美、细腻、柔和而悠长,动中有静、柔中带刚的舞步恰似轻灵高雅的白鹤。其中著名的民间舞蹈有:欢快喜庆丰收的《农乐舞》、身挎长鼓抒情柔美的《长鼓舞》、代表了朝鲜族民间舞蹈艺术精华的《僧舞》。此外,假面舞、剑舞、顶水舞、扇舞、鹤舞、绩麻舞等民间舞蹈也广为流传。 黎族的舞蹈有显著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在结婚、盖新房、欢庆佳节或农闲娱乐时,都要成群结队地跳起民间舞。在许多的舞蹈中,大致可以分为祖先舞、生活舞和生产舞三种。前者有捉鬼舞(即“驱鬼舞”)、招福舞(即“招魂舞”)、年舞(即“平安舞”)、打碗舞(即“跳娘舞”)等;生活舞有打柴舞(即“跳竹竿)、锣鼓舞、逗娘舞、钱铃双刀舞、钱串领舞等;生产舞有舂米舞等。汉族的民间舞蹈不但内容丰富,而且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即使是相同种类的歌舞,因地区的不同,也会在风格、装扮和表现形式上各有特色、独具魅力。《龙舞》,是在数名男子高举支撑龙体的木柄,在穿梭奔跑之中表演“龙打滚”、“龙摆尾”、“金龙缠玉柱”等极有气魄的造型舞蹈。此外,流传在浙江,由众多女子双手各持云朵和莲花,在优美抒情的荷花舞之后,由荷花花瓣为鳞片连接成的《百叶龙》,在耍龙人逗引下浮游于彩云之间,真是惟妙惟肖,令人瞠目;南方水稻之乡,以稻草扎成龙形、龙体遍插燃香,专门舞耍于年节深夜的“草龙”,宛如一条漂浮于夜空、星光闪烁的火龙,在硝烟缭绕中盘旋、飞舞,别有风采。此外,以龙爪行走于地,同时不断向四方仰头喷水的《地龙》,却是清代流传下来,预祝来年风调雨顺的象征;将制作精美的小龙缚于长凳之上,由三名男子各举一凳腿,奔跑跳跃、翻转作舞于喧天锣鼓之下的《板凳龙》,是黄河以南省份被人喜爱的龙舞形式。此外,把龙体分为若干“段”或“节”的《段龙》、《五节龙》;由一人独自戏耍,留存于苏杭和川北,小巧的“苍龙”、“纸龙”;还有为人鲜知,延续于浙江沿海渔村,几乎没有龙形而呈船状的“首饰龙”、“十八档龙”等等,真是异彩纷呈、数不胜数。春节期间,这些飞舞在汉族广大地区品种各异、形态离奇的龙形,充分显示着龙的传人悠久的历史与浩瀚的文化。汉族《狮子舞》自汉代由西域传入的假形舞蹈。随着佛教文化的流传,新春之际在霹雳炸响的爆竹声中“舞狮”,逐渐成为人们避邪免灾、吉祥纳福不可或缺的形式。形态可掬、温文尔雅,以表演戏球、踩踏板,与人亲昵似猫的“文狮”和矫健迅猛、虎视眈眈,以高难杂技性表演为主的“武狮”,基本成为北、南两方风格廻异的两种“狮舞”形式《秧歌》是春节群众欢庆活动中,起着承前启后、烘托气氛的大型歌舞形式。这里所指的“秧歌”不仅是单一的“秧歌舞”,而是包含着数十种歌舞形式所组合的文艺演出队伍。

少数民族歌舞简介

少数民族歌舞简介 一、山歌简介 山歌是指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它的内容广泛,结构短小,曲调爽朗、情感质朴、高亢、节奏自由。 二、教马舞简介 教马舞是保基乡当地少数民族自己创意的舞蹈,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表现形式十分丰富。

三、八音坐唱简介 布依族八音坐唱布依族八音坐唱又叫"布依八音",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形式。即吹奏弹唱的意思。八音坐唱的表演形式为八人分持牛骨胡(牛角胡)、葫芦琴(葫芦胡)、月琴、刺鼓(竹鼓)、箫筒、钗、包包锣、小马锣等八种乐器围圈轮递说唱。 四、芦笙舞 芦笙舞,又名"踩芦笙"、"踩歌堂"等,因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芦笙舞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也是苗族最喜爱的民间舞蹈。芦笙舞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群众性芦笙舞、表演性芦笙舞、风俗性芦笙舞。吹自舞而得名。 五、跳菩萨

跳菩萨是穿青人的一种特殊民间文化,反映了一个地方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性和风俗习惯。它起源于清代时期,主要是地方性杂耍戏曲的一种特殊表演方式,它是根据地方群众的需要,对其进行神灵保佑而惯用的一种表演手法,具有正反两面性和双重性两个方面。 六、铜鼓舞 铜鼓舞以铜鼓为道具的中国民间舞蹈。是以鼓手有节奏地击鼓,由鼓点的节奏变化而引起舞蹈者的动作和队形变化的一种舞蹈。铜鼓在古代曾有多种用途,它既是乐器、祭器和礼器,又曾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清代以后,仍用于祈神、祭祀、治病、丧葬、娱乐等活动,并用鼓声传递信息。 七、达体舞 达体舞是彝族民间舞蹈之一,彝语“达体”为“跺地”之意。达体舞在凉山具有悠久的历史,有极其广泛的群众性以及较高的娱乐

性。这种舞蹈男女老少皆宜,不受环境、时间、人数、道具以及音乐伴奏等条件的限制。 八、海马舞 海马舞在彝人族群中已延续了2000年,海马舞源于彝族祭祀活动,旧时用作白事驱邪除恶。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政府对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视,海马舞逐渐走向田间地头,应用于婚丧、农耕、庆典、节日等场合。海马舞伴奏以皮鼓为主,辅以钹、锣。鼓点两钟,一种为“乱打”,近似京剧中使用的“急急风”;一种为“齐打”,三种乐器按舞者步伐同时敲击。 九、羊皮鼓舞 羊皮鼓舞在羌语中称为"莫恩纳莎"、"莫尔达沙"或"布滋拉",是"释比"在法事活动中跳的一种祭祀舞蹈,又称"跳经",是羌族祭祀活

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教师资格证考证课

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教师资格证考证课《会说话的小红扇》 教学设计 学校:深圳龙岗职业技术学校 教师:任霞

舞蹈考证课:会说话的小红扇---- 深入演绎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第二级组合(一)安徽花鼓灯《小红扇》 授课教师任霞学科舞蹈考证课授课形式集体课 授课课题会说话的小红扇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由舞蹈教育家潘志涛教授担任主编,本着“素质教育与愉悦教育并重”的原则,依照学生不同年龄特点,进行舞目的编排与教学难度的增加。教材分为12级,每级均包含10个舞蹈剧目。安徽花鼓灯《小红扇》选自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第2级组合(一)。组合为两段体,唯一的道具是扇子,而让小红扇会说话也就是表达情感是该组合的重点,应积极的创设适宜的情绪意境,在充分掌握基本动律的基础上,确立准确的表达方式来进行练习,做到民间舞特有的表达方式---缘物寄情。安徽花鼓灯兰花动作细腻、端庄、优美、利落,融入真挚的情感随着音乐起伏做出自然的感情变化。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中职幼师班二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她们对舞蹈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和鉴赏能力,但由于学生主要是报考中国民族民间舞1-3级教师资格证,这就对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教材的分析能力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在营造舞蹈情境上进行强化,并结合学角色转换教学法,逐渐培养学生的幼师职业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角色转换教学法、归类式教学法、师生互动式教学法教具准备DVD播放器,小红扇、手绢花 教学目标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和实践教授舞蹈《小红扇》,培养学生具有深入的理解和分析舞蹈的能力。 技能目标:学会运用道具小红扇表演组合中的情感;通过实践教学训练,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积累实践教学经验。 情感目标:通过《小红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舞蹈的热爱,通过实践教学的感受来体会教师的辛劳和奉献。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

xx民族民间舞蹈教案 【篇一: xx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案】 篇一: xx民族民间舞蹈考级教材资料全部 xx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 第一级 1、小熊舞(儿童舞蹈) 教学目的: 模仿小熊的动作特征: 席地而坐、舔掌心、吃蜂蜜、突出小熊憨态可掬的形象。关键动作:前舔、后含、耸肩。 教学提示: 1.以模仿小熊、表演小熊为主,围绕突出小熊的特点而展开的训练。 2.盘腿做含展动作时,上身要经过直立状态。 2、xx(儿童舞蹈) 教学目的: 以儿歌的唱词引领学生进入模仿状态。 关键动作: 滚动(躺地滚动、坐地滚动)、舔胯。 儿歌:

西瓜圆又圆,红瓤黑籽在里边,打来井水镇一镇,吃到嘴里凉又甜。 3、球球操(儿童舞蹈) 教学目的: 以训练腰为目的,通过模仿小球的形态,训练前、旁、后腰以及背肌的能力。关键动作: 卷腰、胸腰、旁腰。 教学提示: 1、通过坐地及站立两种不同的状态,训练学生胸腰、中腰以及旁腰的柔韧度。 2、坐地向后卷腰时,要将脊柱最大限度拉伸。站立下胸腰时,要感觉上、往远。4打花巴掌(汉族风格) 教学目的: 在欢快的儿歌声中,训练学生的节奏感、方位感。 教学提示: 1、打巴掌时,以手心交叉击打并带有弹性,眼随手动。 2、体前上、中、下的方位要明确;上----头部的斜上方;中----身体的中轴线;下----腹部的斜下方。儿歌: 打花巴掌儿呔,正月正,老太太爱逛莲花儿灯, 烧着香儿呀捻纸捻儿呀,茉莉花儿呀, 穿纸莲呀,xx呀海棠花儿呀; 打花巴掌儿呔,二月二,老太大爱吃白糖棍儿, 烧着香儿呀捻纸捻儿呀,茉莉花儿呀,

穿纸莲呀,xx呀海棠花儿呀; 打花巴掌儿呔,三月三,老太太爱抽关东烟, 烧着香儿呀捻纸捻儿呀,茉莉花儿呀, 穿纸莲呀,xx呀海棠花儿呀, 茉莉花儿呀,海棠花。 5、蜗牛(儿童舞蹈) 儿歌: 蜗牛出洞串门子,背着一间小房子,雷声隆隆下大雨,蜗牛拍拍小肚子,雨点来了我不怕,我会躲进小房子。 以儿歌带领学生在没模仿小蜗牛缓慢的爬行中,对学生脊柱进行抻、拉、含、仰的训练,并在手臂 交替划圆运动中,进行手机抡、拉、抻的训练。 关键动作: 软手 提示: 1、团身时,尽量将身体收成球状,再将脊柱最大限度进行抻、拉、含、仰。 3、手臂做抡、拉、抻时,要贴身体走立圆路线,手尖尽量往远够。 六、我的小手手(儿童舞蹈) 主要舞蹈动作取材于东北秧歌的“绕花”组合,它以训练手腕的灵活性为主,为今后学习东北秧歌手绢动作进行初步的训练。组合以手位不同方向的交替变化,配合手腕动作,结尾时要启发孩子自由发挥变换各种造型,训练手腕

民间民族舞蹈考级教案

民间民族舞蹈考级教案 1—3级师资培训理论考试题 培训地点:石家庄华电科技学校培训时间:20XX年11月19日到27日培训级别:1—3级答卷人:安莹 一、请完成一份教案,要求如下: 授课舞目:一级舞目-球球操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难点、教学步骤等 一教学目标:训练小朋友对腰部的训练,让小朋友在蹦蹦跳跳中寻找到乐趣! 二教学难点:1卷腰、两头起背肌尽量做到位2球球跳注意节拍3交替蹦脚注意先迈哪只脚4强调眼随手动;上,头部的斜上方;中,身体的中轴线;下,腹部的斜下位。 三教学步骤: 1、引题: 向小朋友问好,告诉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小球问小朋友们有没有见过小球?然后讲述一下小球的形状是圆形的,有利于小朋友们在做舞蹈动作时的体态。放一些有关小球的漂亮的图片,同时放着这个舞蹈的音乐,让他们先听一听,看完图片后,问小朋友们喜不喜欢小球,然后拿出小球给小朋友们看。 2、教学过程:

、先把小朋友们分成四个人一组,身体对圆心趴下 、两个手收到肩前,头带动身体,上身向后推动卷腰,手臂伸直,还原前奏时动作,再重复两个手收到肩前,头带动身体,上身向后推动卷腰。 、手臂伸直,手臂和腿部带动身体两头起,放回原位,再重复手臂伸直,手臂和腿部带动身体两头起。 、双手推地,跪立于地面,双手叉腰,头带动身体向后做卷腰,重复双手推地,跪立于地面,双手叉腰,头带动身体向后做卷腰。 、身体回原位,双跪坐,向右下旁腰,还原后向左做旁腰。 、双手扶地,双脚并步正部位,旁按手姿势,身体笔直,球球跳四次。坐下,脚屈伸上下蹬脚。重复双手扶地,双脚并步正部位,旁按手姿势,身体笔直,球球跳四次。坐下,脚屈伸上下蹬脚。 、双脚并步成正步位,身体站直,旁按手,身体正对圆心。 、踮脚小碎步展成一横排右跨脚,同时双臂搭于前一个人肩膀上,身体向前倾,第一个人双手叉腰。保持舞姿,向后下胸腰。重复左面动作踮脚小碎步跨左脚,同时双臂搭于前一个人肩膀上,身体向前倾,第一个人双手叉腰。保持舞姿,向后下胸腰。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1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 4—6级师资培训班理论考试题 培训地点:青海省西宁市培训时间:10.1——10.4 培训级别:4--6 答卷人:刘淼 一:请完成一份教案,要求如下: 教学对象:7——9岁儿童 授课舞目:四级舞目——花皮球(东北秧歌)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难点、教学步骤等 注释:(也可按自身具有特色的授课方式进行创造性设计) 教学目标:训练孩子们手臂各关节的灵活性,增强他们对身体关节的支配能力,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 教学方法:先通过一小段玩皮球的游戏,让孩子们掌握拍、抛、接皮球等动作的要领,让孩子初步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和体态,再通过对东北秧歌的历史文化、人文背景以及风俗习惯的内容,在加深孩子爱好的同时,引领孩子进门,使其更好的把握动作要领与风格特征。使其逐步达到动律定型,在动律定型的基础上,能基本把握动作要领,协调把握不同组合的风格特征,以单一—短句—组合的授课方式,加强学生的理解与规范,突出该组合所要求的重点与难点来进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身体协调性。并且完成组合。让他们在玩耍中产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教学难点:既要表现欢快,又要表现沉稳,两肘与球做横“8”字环动,教学步骤:以绕园动律和跳踢步动律为主,从单一到短句再到组合的方式,逐步解决孩子们东北秧歌的动律定性。将重点放在此阶段,以单一—短句—组合的方式逐步展开教课,对孩子风格点的把握进行强化练习。对本次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加深学习,并对其进行强化练习与巩固。 把握不同跳踢动律在节奏上的特点,以及松弛、柔韧的共性。把握不同组合的风格特征,在节奏和动律的制约下,使孩子灵活运用身体,发挥身体的能动性。从节奏、动律上往把握不同组合的风格特征,理解组合间的共同点与特点。和对不同组合风格点的理解能力与反应力。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可以培养孩子们那几方面的能力,请结合教材中同级别舞目举例说明。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可以培养孩子的七大能力。 中国民族民间舞来自民族传统艺术,提炼于各民族生活。学习民族民

中国舞蹈考级第四版教材第六级.doc

《中国舞蹈考级》 第六级 目录 1、秋叶儿(腿的柔韧练习) 2、江南(舞姿练习) 3、小骑手(步伐练习) 4、萤火虫小夜曲(三拍舞步练习) 5、牵牛花象喇叭(东北秧歌) 6、侗乡小歌台(侗族) 7、小花帽(维族) 8、八只小鹅(芭蕾手位练习) 9、爱的人间(再见曲) 一、秋叶儿(腿的柔韧练习) 1、训练目的: 腿的柔韧性训练 2、主要动作及要求: a、点肩拧身盘坐:(以右为例)体对2点,拧身至1点方向,左倾头,右臂端平,右手点肩,左手旁斜下位点地。右腿盘坐,左腿吸腿,平脚放于地面。 b、点肩拧身伸坐:(以右为例)体对3点,拧身至1点方向,左倾头,右臂端平,右手点肩,左手旁斜下位点地。双腿正步位绷脚伸坐。 c、双点肩燕式坐:体对1点,右倾头双臂端平,双手点肩。左腿盘于体前,右腿弯曲,膝盖内侧着地。 d、小五花燕式坐:体对5点,双手斜上位对腕,右手内旋,左手外旋。右腿盘于体前,左腿弯曲,膝盖内侧着地。 e、对腕平脚吸腿坐:体对3点,双手斜上位对腕。双腿平脚吸腿坐。 3、节奏: 准备位置:

(1)1-8 点肩拧身盘坐(右) (2)1-2 右绷脚伸至3点方向,身体随转至3点,手臂不变。 3-4 左绷脚伸至3点方向,手臂不变。 5 拧身至点肩拧身伸坐舞姿 6-8 保持姿态 第一段: (1)1-2 视1点,前压腿,右手点肩,左手随身体前伸,呈手背推水状 3-4 回至点肩拧身伸坐舞姿 5-6 视1点,平脚吸腿团身 7-8 回至点肩拧身伸坐舞姿 (2)1-8 重复(1)动作 (3)1-2 视5点,前压腿,左手随身体前伸,呈手背推水状,右手随身体后推,呈手心推水状 3-4 回至点肩拧身伸坐舞姿 5-6 前压腿,头随动,左手随身体前伸,呈手背推水状 7-8 右手划立圆至点肩拧身伸坐舞姿 (4)1-2 保持舞姿,左腿收至平脚吸腿 3-4 保持舞姿,右腿收至平脚吸腿 5 转身至小五花燕式坐 6-8 保持姿态 (5)1 回至对腕平脚吸腿坐舞姿 2-4 保持姿态 5-8 双手由后划立圆盖手至前压腿 结束段 (6)-1 回至双手点肩拧身伸坐舞姿 2-4 保持姿态 5-6 视1点,身体前倾,双手随身体前伸,呈手心推水状 7-8 回至双手点肩拧身伸坐舞姿 (7)-1 转至双点肩燕式坐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由中国著名舞蹈教育家潘志涛教授主编,由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十余名专家组成编委会,由中央民族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民族歌舞团等多位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以“素质教育和愉悦教育科学统一”为出发点,以“推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普及、发展和满足青少年对舞蹈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需求”为宗旨,使学生在快乐的舞蹈学习中训练形体、培养气质、建立自信并提高综合素质能力。通过对各地区、各民族的舞蹈、音乐及风俗文化的了解,感受并传承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民族文化。2004年由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将此教材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审核备案,成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中心”,开考专业:中国民族民间舞。 2016年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中心组织并团结北京及全国各大艺术院校的专家、教授及舞蹈家,经国家相关管理机关核准登记成立“北京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家协会”(简称CFA)。 2019年经文化和旅游部审核、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批准,同意北京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家协会开展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专业代码020102。自此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中心将全部事务由“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正式转至“北京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家协会”。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到底要不要考级?很多家长会有如此疑问,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下舞蹈考级对于学舞蹈孩子们的好处: 1、获得国家权威证书 凡学"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程并通过考试评定者,颁发由文化部认证、编号、管理,由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考级委员会签发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证书",并录入文化部社会艺术考级中心数据库备案,由考级中心官方网站提供真伪证书查询。 2、聆听考官专业点评 考级中心不仅有以潘志涛教授为首的教材编创团队,以张继钢、杨丽萍等十几位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而且还有上百位来自各专业院校和艺术院团的权威考官,他们都持有由文化部颁发的"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资格证,在中国民族民间舞专业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和专业的知识。 3、激发孩子进取意识 考级会让孩子有更明确的前进目标。小孩子从小引导他们养成有奋斗目标的良好习惯非常重要。舞蹈不仅能够锻炼身体,开发智力,优美形体,还能锻炼少儿的坚强意志,使她们逐渐养成恒心和耐心。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的安排上,每个级别都有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舞目,这也将激发孩子们渴望了解学习更多种民间舞蹈的兴趣,让他们自发的把舞蹈坚持学下去。 4.提升孩子表演能力 在每次的考试中不断提高表演水平,增强自信心和表现力,在更多场合展示自我,拥有自己更广阔的一片天地。 5、创造更大发展空间 通过专业的舞蹈训练、等级考试,能够获得在舞蹈方面的长足进步,获得12级证书的学员就已经具备了艺术特长生或专业学习舞蹈的资质。她们可以跳着民族民间舞考上清华和北大,也可以选择考取专业舞蹈院校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6、检验教师教学成果 凡获得"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均经过考级中心严格的培训及考核,凡没有获得"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所教授的学生,不能参加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中心定期组织的考级;学生参加考级的成绩(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将是该教师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的最直接反映。每次考试后,考级中心的考官也会根据学生考试情况对教师进行讲评,指出其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在下一次的考试中进行检查,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