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十年国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进展

近十年国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进展

近十年国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进展
近十年国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进展

1.理论背景

1.1自我效能感概念

自我效能感是Bandura,A.于1997年提出的概念,班杜拉在其社会学习理论中特别强调人的认知对学习和行为调节的影响,认为人的认知在行为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三者相互决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作为一种认知因素的自我效能感的变化被看成是人的自我调节得以持续的心理动力原因。刚提出时,他把自我效能感(senseofself-efficacy)看作是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他认为预期是认知与行为的中介,是行为的决定因素。他进一步把预期分为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对某种行为导致某种结果的个人预测;效能预期则是个人对自己能否顺利地进行某种行为以产生一定结果的预期。即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是特定领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不是技能,也不是一个人的真实能力,而是个体对完成特定任务所具有的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1]。自我效能感包括3层含义:第一,自我效能感是对能否达到某一表现水平的预期,产生于活动发生之前。第二,自我效能感

是针对某一具体活动的能力知觉,与能力的自我概念不同。第三,自我效能感是对自己能否达到某个目标或特定表现水平的主观判断[26]。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种活动。

Bandura提出,自我效能感具有3个维度,即幅度(magnitude)、强度(strength)和普遍性(generality):自我效能感在幅度上的变化,是指一个人认为自己所能完成的、指向特定目标行为的难易程度。自我效能感在强度上的变化,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实现特定目标行为的确信程度。自我效能感的普遍性,是指在某个领域内的自我效能感之强弱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其他相近或不同领域中的自我效能感[20]。

Bandura认为,由于不同活动领域之间的差异性,所需要的能力、技能也千差万别。一个人在不同的领域中,其自我效能感是不同的。因此,并不存在一般的自我效能感,任何时候讨论自我效能感,都是指与特定领域相联系的自我效能感。但是,一些学者并不同意这一观点[37],研究提出了,一般自我效能感(generalself-effcacy)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应付各种不同环境的挑战或面对新事物时的一种总体性的自信心[10]。另外,研究中应区分

近十年国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进展

王建侠

摘要:本文归纳了国内学者在此领域研究的关键问题,阐述了自我效能感的内涵、作用机制和提高策略,论述了自我效能感在实践领域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教育学习领域和心理健康领域。另外,还综述了国内学者介绍的自我效能感在写作行为、计算机使用行为方面的国外的研究成果。最后,对此领域的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理论应用

作者简介:王建侠,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应用心理学专业。

27

自我效能同自我概念的界限,自我概念一般指同察觉到的能力水平相联系的对于自我价值的信念,不必在具体任务情境中测量,具有一般性;而自我效能则必须在具体任务情境中测量,具有特殊性。自我概念比自我效能感更为宽泛,不加以区分,易在测量自我效能感与行为成就的有无预测性和关联性强弱时发生混淆[14]。

自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后,该理论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并在各个实践领域进行了研究和应用。但自我效能感是强调对个体行为的调控,忽视了对集体行为的关注。根据自我效能感理论自身的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和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班杜拉于20世纪90年代扩展了自我效能理论的内涵,提出并完成了集体效能概念。班杜拉对集体效能感的界定为,团体对组织和实施产生的一定水平的成就所需行为过程的联合能力的共同信念。集体效能信念主要集中在团体操作性能力上,但不是操作性能力本身,而是对操作性能力的判断或评价。团体构成如何、团体成员能力和知识搭配得如何、团体领导得如何、成员间的相互作用怎样等这些因素都影响到集体效能的形成。集体效能根植于个体效能,但不是个体效能的简单总和,一个团体即使都是由高效能的个体所组成,但如果他们不能很好地合作,其团体行为也不一定有效。

1.2自我效能感作用机制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自己能否有能力完成特定任务或实现既定目标的一种主观推测和判断,是通过影响人们的认知过程、动机过程、情感过程和选择过程来影响行为活动的选择、目标的设定、行为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及表现。具体体现为[22][26][36][40]:

选择过程,一是决定环境的选择,一般而言,个体选择自认为能加以有效应对的环境,而回避自感无法控制的环境。一旦个体选定某种环境,这些环境因素反过来又会影响他的行为技能和人格的发展。二是决定个体对行为活动的选择,一般而言,人们更倾向于选择自认为可以掌握其基本操作技能的活动,而放弃自感难以掌握其基本操作技能的活动,进而影响其潜能的开发。

认知过程,自我效能感以各种方式对认知过程产生影响。自我效能感能影响或激起若干特殊形态的思维过程,进而对个体成就行为产生的影响,而行为又受目标设定和心象表征的影响,自我效能感越强,个体设定的目标就越具有挑战性,水平也越高;而且,还易于想象成功的活动场面,体验成功的感受;反之亦然。另外,自我效能感还通过归因和对行为结果的控制点的知觉来影响活动的效率,自我效能感强的人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为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为努力的不足,从而有利于活动的成功,同样,在对行为结果控制点的知觉领域,自我效能感强的个体会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努力来影响、改变自我行为的结果。

动机过程,自我效能感通过思维过程发挥的主体作用,通常都伴有动机的因素或过程参与其中。另外,自我效能感还会影响个体在活动中的努力程度,以及个体在活动中当面临困难、挫折、失败时对活动的持久力和耐力。强烈的自我效能感促使个体在活动中花费更大的努力并持之以恒,直到达成活动的目标。

情感过程,在面临可能的危险、不幸、灾难等厌恶性情境条件时,自我效能感决定了个体的应激状态、焦虑反应和抑郁的程度等情绪状态。低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易体验到强烈的应激状态和焦虑唤起,并以各种保护性的退缩行为或防卫行为被动地应对环境。这些行为方式既限制了个体人性的发展,又妨碍其主体性在活动中的功能发挥。

1.3提高自我效能感策略

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来源于以下4个信息:

(1)行为成就(直接经验)

它是基于个体的亲身体验,因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作用最大。过去多次的成功的经验可以形成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失败的经验则可能降低

28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2)替代经验(间接经验)

如果人们看到跟自己相似的人通过持续的努力获得成功,他们就会相信自己也有能力成功。相反,对失败者的观察会使个体怀疑自己进行相似活动的能力,进而会降低动机;另外,榜样与个体越相似,那么榜样的行为选择以及所产生的结果对观察者自我效能形成过程的影响就越大。

(3)言语劝说

当人们被劝说他们拥有完成任务和工作的能力时,他们更有可能投入更多的努力和毅力坚持下来。

情绪和生理状态。人们在评估自己的能力时,常常会依赖当时生理和情绪上的感觉。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消极的情绪状态则可能削弱自我效能感。个体的情绪状态和身体不适即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30]。因此,相应的可通过下列4个途径来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①增加个体对成功的体验

②增加替代性经验

③言语劝说

现实化的言语劝导因能够激发个体的动机水平而使之易于成功,从而使他在这种信息基础上形成的自我效能感得到实现。比如,进行归因训练,劝导其将成功的原因归为自己的内部努力的结果,而把失败的原因归为运气和任务的难度等环境的因素;

④调节情绪和生理状态

高度的情绪唤起和紧张的生理状态会妨碍行为操作,降低成就水平,从而导致个体的低自我效能感[27]。因此,培养个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利于高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以提高自我效能感的4个基本的途径为依据,根据自我效能感的应用领域,研究者提出了具体的、不同的提高自我效能感的策略,下面简述之:暗示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是权威者运用语言、行为以及所创建的环境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的过程。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可提高自我效能感[1]。

经过学习策略的辅导和学习效能的训练干预,自我效能感可以改变和提高[9]。

有研究表明:父母养育方式中的情感温暖和理解,惩罚和严厉,过分干涉和保护与自我效能感成正相关,也即,父母积极的养育方式可提高自我效能感[11]。

家庭、同伴和学校是影响儿童的自我效能感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这三者可给儿童提供体验和观摩成功的机会,老师和父母还可通过言语方式来提高儿童自我效能感的体验[12]。

合作学习可提高一般自我效能感。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由罗伯特——

—斯莱温(Robert-E-Slavin)提出,它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15]。

时间管理倾向是我们从人格特征的角度提出一个心理结构。三维结构之一的时间监控行为是通过一系列外显的活动来体现的,例如,计划安排、目标设置、时间分配、结果检查等一系列监控活动。研究发现[25],时间监控行为的使用可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通过时间监控行为的训练,可提高对实施一定行为的自信心,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图式是一种以某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单元,反映了知识被表征被利用的心理结构。研究表明:图式教学可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28]。

2.研究领域

著名的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自我效

29

能概念,此概念提出之后在学校教育、心理健康、情绪障碍、成瘾行为、认知老化等实践领域中得到了应用。下面对自我效能感在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予以论述。

2.1教育学习领域

自我效能感在教育学习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对学习成绩、成就动机和学习行为等影响方面。另外,也有对教师行为的研究。以下是对这些方面研究成果的介绍。

2.1.1学习成绩

学习自我效能感(perceivedacademicself-effi-cacy)是自我效能感(perceivedself-efficacy)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学习自我效能感指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是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学习自我效能感包括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两个独立的维度。能力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业,取得良好成绩和避免学业失败的评估;行为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否达到学习目标的评估,是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33]。有研究表明[35][6]: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业成绩的核心变量之一,提高自我效能感是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途径之一。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学习成绩的,不管是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还是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还可以通过影响认知策略来间接影响学业成就;另外,自我效能感在成功归因和学业成就也可起到中介的作用[5]。在考试焦虑和考试成绩之间也是中介作用[19]。

2.1.2成就动机

成就目标定向(achievementgoalorientation)是社会认知研究取向在学习动机研究的具体表现,是指个体关于成就情境、成就活动、成就活动目标、成功的意义和成功标准认知的信念系统,它是个体努力展示自己的能力,并使自己的行为更为有效的内在特质。自我效能感在成就目标定向和反馈寻求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成就目标定向是通过影响自我效能影响着反馈寻求行为的努力和数量[2]。另有研究表明[23]:自我效能感与一般学习定向、学业学习定向和学业证实定向成正相关,与学业回避定向是负相关,影响个体目标的设定。所谓学习定向是指个体通过获得新技能、掌握新情境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来发展自我;证实定向是指个体努力证实自己的能力并获得他人对自己能力的积极评价;回避定向是指个体极力逃避任何证实自己低能的机会以及他人对自己能力的消极评价。即Vandewalle提出的目标定向三因素论:学习目标定向,证实——

—绩效目标定向和回避——

—绩效目标定向。是从社会认知的角度来解释成就动机。

2.1.3学习行为

自我监控学习行为是指个体对其从事的学习活动所进行的自我调节与控制行为。与学习成绩有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32],自我效能感与学生的组织、评价、计划、目标设置、控制等学习自我监控行为都呈现出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越强,越易采用自我监控的学习行为。策略型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自我监控学习能力,所谓策略型学习者就是指能够为自己学习活动设置明确目标,自觉地运用多种类型的知识和方法,运用执行性控制过程创建学习计划,并有效对学习进程进行监控和调节,高效完成活动任务的学习者。自我效能感是策略型学习者学习过程监控与调节的内在动力[36]。自我效能感还影响个体的记忆,而FOK(FeelingofKnowing)判断是指个体对记忆提取可能性的自我评价,是个体重要的元记忆监测判断形式。研究证实:自我效能感越高,被试对FOK的判断等级也越高,准确性也越高,反之亦然;同时还证明了当自我效能感高时,高成就动机的被试比低成就动机的被试选择的FOK判断等级高,其对FOK判断准确性亦高[4]。由此,在教育教学中,可通过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学生满怀信心学习,进而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外,张怀春,早在1997年从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影响因素和提高

30

自我效能感的策略方面,分析研究了自我效能感对成人学习行为影响作用,探索了成人学习者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过程,对促进成人参加学习有指导作用[39]。

2.1.4教师行为

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及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方面的一种主观判断和感受,是促进教师自助发展的重要的内在驱力[18]。教师自我效能感包括个人教学效能感(personalteachingefficacy,PTE)和一般教学效能感(generalteachingefficacy,GTE)

两个方面,前者指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自信,后者指教师对教育教学作用的一般信念[24]。有研究发现:教师的教育行为表现和教育的有效性与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密切相关,高自我效能感者比低自我效能感者更能有效的解决问题[17]。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与压力之间呈现负相关,自我效能感越高,压力越小;另外,教师的集体效能感对压力的预测性也很高,之间也是负相关关系[18]。关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研究表明[24]:拥有众多、良好社会支持的教师,其个人教学效能感就高;而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个体,其教学效能感就低,反之亦然。

2.2心理健康领域

健康心理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和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等,其中个人因素主要有情绪情感(如焦虑、抑郁,应激)、动机、认知、行为等,自我效能感作为一种认知因素,对人的情绪和行为起调节作用,进而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

2.2.1动机与自我效能感

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的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力量。通过对人类动机的了解,人们可以对个体行为做出解释和预测。动机可分为内生动机和外生动机。内生动机是个体为了寻求挑战和乐趣,满足好奇心而参与活动的倾向;而外生动机是个体为了活动本身之外的其他因素,如奖励、他人认可和评估、完成上级的指示、他人竞争等而参与活动的倾向。研究表明[8]:一般自我效能感和专门领域的效能感与内生动机呈正相关,自我效能感越高,越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动机也越强。

2.2.2情绪与自我效能感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因人际关系、学习和考试压力而产生的焦虑、抑郁、应激等情绪状态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很大负面影响。社交焦虑是在与他人交往时体会到的不自在、恐惧、紧张和担忧。付梅等通过逐步多元回归分析[10],研究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可降低社交焦虑。Selye(1974)将应激定义为机体对作用于自身的要求的一种非特异性应答。Bandura(1982)从社会学习的角度认为,应激反应是控制威胁或超负荷环境压力的自我效能感低下的结果,也就是说个体能够控制消除或减轻威胁事件的严重性,他就没有理由为此而恐惧。研究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激没有显著相关,但中学生被试却出现了性别差异,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与应激水平呈现负相关。女生则没差异。而自我效能感则与应激有显著相关,自我效能感越高,越认为应激对自身的影响是可控的,负性情绪就越少[31]。面对应激事件,一般自我效能感高的中学生会更多地采取主动解决问题和寻求外部支持的应对,较少出现消极的自我评价。提高自我效能感,可减少应激对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34]。王洪礼通过SCL-90测得[13],低自我效能感组被试更易患忧郁症状,人际关系更为紧张,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比低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具有更为健康的心理状态。也即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心理更健康。

2.2.3成瘾行为与自我效能感

成瘾行为是指个体强烈地、连续或周期地求得某种有害物质的行为,其目的是取得或维持某种特殊的心理快感或避免停用的痛苦,为此用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对成瘾性为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对成瘾行为(如吸烟、吸毒、酗酒、药物滥用等)

31

的治疗阶段和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机制及提高策略,研究提出了五种类型的自我效能感来提高对成瘾行为的治疗效果。即抵抗型自我效能(resistanceself-eficacy),可增加对成瘾物质的抵抗能力;减少伤害型自我效能(harm-reductionself-efficacy),可减少对已成瘾物质的依赖程度;行为型自我效能(actionself-efficacy),增加实现戒断目标的信心;应对型自我效能,提高克服旧病复发的信念;恢复型自我效能,可提高(在旧病复发后)恢复应对能力的信念。

2.2.4认知老化与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是影响认知老化的因素之一。通过对青少年学业能力和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Bandura认为,倾向于与自己比较的老年人较倾向于与青年人比较的老年人自我效能降低得要少。自我效能随年龄而变化的多项研究都表明,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的记忆自我效能感是显著下降的。对智力自我效能的年龄差异研究,Lachman和Jelalian报告智力自我效能的年龄差异随任务的不同而不同:在词汇自我效能得分上老年人较青年人高,而在字母序列自我效能得分上青年人较老年人高。增强自我效能感能改善认知作业,如在青年被试中,Bouffard-Bouchard通过告诉被试作业难度的变化影响被试的自我效能进而影响认知作业;老年被试中,如Perlmute等开展了选择行为提高控制感和自我效能以改善老年人认知作业的实验研究。不同年龄被试的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效能与认知作业的关系基本上是正相关关系的[41]。

2.3其他实践领域

自从自我效能感理论提出后,受到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将其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实践领域中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国内真正将自我效能感理论应用于实践领域的范围较之国外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比如,写作行为、计算机使用行为,国外在这两个领域已有大量的实证研究成果,而国内则对此的涉及还几乎处于零阶段,仅有一些介绍国外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

2.3.1写作自我效能感

当代心理学研究把写作看做一种反映目标指向行为的问题解决过程,写作既是一种认知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活动,学生的态度和观念在写作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作为一种复杂的认知任务,作文过程肯定要受到自我效能感机制的影响。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更可能选择写作、更可能付出努力、坚持完成写作任务[29]。但目前国内,对自我效能感在写作领域的实证研究尚无人涉及,仅出现了司继伟对国外写作自我效能感研究进展的介绍。写作自我效能感年龄发展趋势: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所掌握写作技能的不断增加、写作过程的日趋成熟,自我效能观念同作文成绩之间的关系会愈加明显;写作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不同的研究者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但大多数的研究结果是中学生在写作自我效能感上无明显性别差异,只是存在,初中生中女生的写作自我效能高于男生,而高中则相反,这两种结论的差异;自我效能影响写作成绩的作用机制:自我效能感通过影响学习策略来对写作成绩产生间接的影响。这一结论得到多项研究的证实,但亦有争论。写作自我效能感的结构有3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写作自我效能感就是学生对有效使用写作技能的自信心评价;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写作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对成功完成具体写作任务的能力判断;第三种观点是前两种观点的综合,认为写作自我效能感由两种成分构成:成功使用特定写作技能的自我效能判断和成功完成具体写作任务的自我效能判断。目前还没有出现整合的观点。学习困难儿童的自我效能感:小学阶段学习困难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相当高,而他们的作文成绩却不能与之相符,其原因有待探索[29]。最后,作者简要指出该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于研究方法、评定工具、研究背景和培养策略等方面。

2.3.2计算机自我效能感

计算机自我效能感(computerself-efficacy,CSE)是指个体对自己使用计算机能力的一种判

32

断[16]。可以看出CSE实际是自我效能感理论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的具体应用。目前国内学者对此领域的关注仅是出于对国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

果的介绍,如李宏利[16]介绍了CES的影响:对计算机的接收、使用、培训和推广等有重要影响,另外影响互联网自我效能感;CES的分类:一般CES和特殊CES、软件CES和硬件CES;影响CES的因素:即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成功的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生理状态)。

3.总结展望

通过对国内近十年关于自我效能感研究的核心文献的回顾、总结,本文归纳了国内学者在此领域研究的关键问题,阐述了自我效能感的内涵、作用机制和提高策略,论述了自我效能感在实践领域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教育学习领域和心理健康领域,其中在教育领域主要概述了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目标、成就动机、学习行为、教师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在心理健康领域则简述了自我效能感在动机、情绪、成瘾行为和认知老化这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另外,还综述了国内学者介绍的自我效能感在写作行为、计算机使用行为方面的国外的研究成果。

在此基础之上,发现了国内学者在自我效能感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将集体效能感应用于实践领域的研究成果贫乏,仅出现了艾娟等少数学者对集体效能感在缓解教师压力方面的些许研究成果。还有,在对国外研究的写作自我效能感和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成果介绍的基础上,应转向对此方向的实证研究。另外,目前国内对自我效能感的测量工具仅有魏源[9]编制的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还应开发编制自我效能感在各个领域的针对性的测量工具。今后,这些问题还有待国内学者的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童瑛,陆丽青.暗示技术在提高自我效能感中的运用.现代教育科学,2005,5:24~26.[2]王雁飞,凌文辁,朱瑜.成就目标定向、自我效能与反馈寻求行为的关系.心理科学,2004,27(1):31~33.

[3]马晓冬,郭本禹.成瘾行为研究中自我效能的几种类型.心理科学,2001,24(6):744~745.[4]张萌,张积家.呈现方式、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对FOK判断影响的研究.心理学报,2000,32(4):387~392.

[5]胡桂英,许百华.初中生学习归因、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和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2002,心理科学,25(6):757~759.

[6]王振宏.初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业成就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1:39~43.[7]姜飞月,郭本禹.从个体效能到集体效能——

—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新发展.心理科学,2002,25(1):114~115.

[8]池丽萍,辛自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测量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64~70.

[9]魏源.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测量与干预研究.心理科学,2004,27(4):905~908.

[10]付梅,葛明贵,桑青松.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7):477~478.

[11]王才康,何智雯.父母养育方式和中学生自我效能感、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1):781~783.

[12]李红.关于自我效能感与儿童社会化的研究.教育探索,2000,12:47.

[13]王洪礼,胡寒春.贵州省高师本科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心理科学,2005,28(3):675~677.

33

[14]姜英杰.国外自我效能研究中的分歧及对元认知研究的启示.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109~114.

[15]程乐华,潘燕华.合作学习中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自我监控的表现.心理科学,2004,27(5):1139~1142.

[16]李宏利.计算机使用中的自我效能感.心理科学进展,2004,12(4):561~566.

[17]庞丽娟,洪秀敏.教师自我效能感: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机制.教师教育研究,2005,17(4):43~46.

[18]艾娟,郑涛,尚晓丽.教师自我效能、集体效能与教师压力状况的关系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4):154~157.[19]田宝,郭德俊.考试自我效能感是考试焦虑影响考试成绩的中介变量.心理科学,2004,27(2):340~343.

[20]李凌.两种取向的自我效能感评估概述.心理科学,2001,24(5):618~619.

[21]巩汝训,李英杰.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当代教育科学,2004,5:48~49.

[22]高申春.论自我效能感的主体作用机制.外国教育研究,1998,6:1~5.

[23]孟慧,SteveJeong,范津砚,祝靖媛,肖承丽.目标定向的因素结构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目标设置和绩效关系的初步研究.心理科学,2003,26(1):165~167.

[24]黄喜珊,王才康.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教师效能感相关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2):857.

[25]张志杰.时间管理倾向与自尊、自我效能、学习满意度;中介作用分析.心理科学,2005,28(3):566~568.

[26]曾荣侠,李新旺.试论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4:53~55.

[27]付桂芳.提高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途径探讨.现代教育科学,2004,3:6~8.

[28]张向葵,暴占光,关文信.图式教学对阅读理解能力、推理能力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2:22~27.

[29]司继伟.写作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进展.心理学动态,2000,8(3):50~55.

[30]李浩然,肖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57~62.[31]刘岩.学生自我效能、心理控制源与应激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36~41.[32]周勇,董奇.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与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3:30~33.

[33]边玉芳.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心理科学,2004,27(5):1218~1222.

[34]李育辉,张建新.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二者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0),711~713.

[35]王凯荣,辛涛,李琼.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4:22~25.

[36]桑青松.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型学习者实现自我效能的超越.心理科学,2004,27(5):1239~1241.

[37]周文霞,郭桂萍.自我效能感:概念、理论和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1:91~97.[38]陈寒,周国韬.自我效能感和归因的目我调节之理论背景及研究现状.教育科学,1999,2:38~40.

[39]张怀春.自我效能感与成人教学.中国成人教育,1999,5:20~21.

[40]吴增强.自我效能:一种积极的自我信念.心理科学,2001,24(4):499转483.

[41]李川云,吴振云.自我效能与认知老化的研究.中国老年学杂志,1999,20(5):317~319.

34

中国近十年取得的重大成就

科学技术创新要想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就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面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主战场,积极探索中国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和高效利用的新道路,解决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主攻方向在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产业、低碳技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中国近十年来的科技创新较充分地体现了这一思想。 第一,抓住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和挑战,以深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契机,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技术,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符合低碳、绿色发展要求的现代化产业化体系,走一条低污染、少消耗、高效益的工业化道路。 第二,大力开发稀有资源替代技术、多功能技术,推进洁净煤技术、复杂油气开发技术等转化应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二次资源利用水平,支撑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着力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使我国的能源结构向合理、安全、清洁的方向发展。 第三,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过程中环境问题的基本特征,深入研究和准确掌握区域(全球)性自然环境重大问题和科学规律,扎实推进污染治理和废物可再生利用科学技术,在治沙技术、污水处理技术、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等污染治理技术方面成效显着;积极推进生态治理科技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清洁生产技术、低碳技术、高效节能技术、小流域生态治理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工农业生产过程,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生态安全保障。 总之,近十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创新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但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技术创新才刚刚开始,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科学技术创新仍然任重而道远。

创业自我效能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创业自我效能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摘要] 创业自我效能是指个体能够成功地扮演创业者角色和完成相应创业任务的自信强度,是将美国心理学专家Bandura在1977年首次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引入创业领域后产生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拓展了创业研究的领域,丰富了创业理论的框架。同时,对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为政府创业政策和教育部门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 [关键词] 自我效能感;创业;创业自我效能感;潜在创业者 创业自我效能(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是在班杜拉(Bandura)自我效能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创业这一特定领域后产生的一个新概念。它是伴随着创业研究者把创业研究的焦点从创业特质理论逐渐转移到创业认知理论的过程中而日益受到重视。先前的创业特质论研究期望通过考察创业者人格、态度与人口统计学特征来区分创业者与非创业者特质差别[1],然而他们得出的结论对创业者的解释力和对创业行为的预测力都比较低。因而,创业研究者希望通过借助认知研究[2]和社会认知理论[3]来解释和预测创业行为。创业自我效能感作为与创业者关系比较密切的认知因素,逐渐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 自我效能感是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直接影响人们的思维、动机和行为产生[4]。创业是一种高风险、高投入的社会活动方式。它的成功进展与创业者对自身能力、技能的感知程度和自信程度息息相关。因而,创业研究者把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活动结合起来,提出了创业自我效能感概念,并用它来解释和预测创业动机、创业意向、创业决策、创业绩效等[5]。 一、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理论和三元交互决定论是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思想。三元交互决定论以环境和人的认知及其行为的互动关系为视角来考察个体内在认知发展与外在行为表现。在认知和行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互动的环境因素和认知因素起着决定作用,但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作为心理预期或信念,在这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一)定义 自我效能感概念是美国心理学专家Bandura在1977年首次提出的,并被定义为个体在面对特殊情景下,对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行动方案的判断与信念,它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对自身实现目标或完成特定任务的主观感受和自信程度,而不是个体所拥有的能力和技能本身[6]。Stajkovic和Luthans(1998)进一步提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自信程度,这种自信使自己能在特定环境下调动必要的资源,从而成功地完成某项特定任务。 (二)测量

英语演讲 《中国近十年变化》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oday ,we are becoming richer than we were in the last decade. Ten years ago, I was a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who tried his best to enter university . I live in a remote and poor town, where many people have a hard life and the children are forced to drop out of school to earn money for family. Most of men looked for jobs in a developed city far from hometown and they went back home only once a year in order to save more money; 10 years ago in china many workers could not get their wages from the bosses and they always had endless tasks. People's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could not get effective maintenance. Ten years later, these situations have been improved to a large degree,I become one of graduate students with more thoughts. Our town is built to be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nd people can enjoy reasonable rest and more social welfare. However, are we happier than a decade ago ? Seemingly not. Our material conditions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 but the mental pressure is greater. The competition ha s been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 and more people live in fear in the full day. With the rapidly growing life consumption, especially high house price and high tuition, more and more people use the whole time for hard work just to buy a house or send their children to a better school; instead of enjoying life, such as to keep accompany with their families ,to go for a travel or to see a new movie .

剖析中国近几十年的主观经济发展历程

剖析中国近几十年的主观经济发展历程 人类在求生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生产力,同时也在推动着经济不断发展。这就是人类社会文明不断发展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人们的经济活动越来越社会化,经济活动社会化以后,经济活动就被有组织的进行了。这时就产生了主观经济活动和客观经济活动。 主观经济:凭主观愿望用权力主导经济活动;客观经济:认识经济活动的自身规律,对经济活动因势利导。 剖析中国近几十年的主观经济发展历程 写于2002年7月 作者:周日清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就肩负着新中国的经济建设重任。可是我们去剖析中国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历程,就会发现这是一个主观经济发展的历程。 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在经历了一场武装斗争之后取得了政权,又以极大的革命热情投入了他们并不熟悉的经济建设。问题就出在这种主观的革命热情。 作为中国的国情,中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初期提出的“在优先发展工业的同时,工农业并举,这无疑是恰当的。可是我们在指导工农业生产的时候,确没有认识到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的不同特点和本质区别。

一、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在社会主义中国因其社会制度和所有制形式决定了它们有不同的特点和本质农 业生产首先要有可耕土地,农民要按季节、不违农时,在土地上进行一个周期的投入,最后才能得到一次收获。在这个生产周期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最终的收获,而不可补救,损失周期一年。 工业生产首先要有场地(厂房)、材料、工具,大家分工合作(协作)最后组成产品。产品不合格可修复或更换零件,可及时补救。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在生产资料、投入方式、产品获得、损失补救均有各自的特点,不可互通,更不可互相替代,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生产领域。相同之处是由人来完成生产过程。从这里就可得出结论,人的因素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 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就要在土地上把他们放开,给他们经营自主权、农产品处置自主权。否则,一块土地大家种,一颗苗大家负责,农产品交公,这样农民不会有种地积极性,也不会有责任心。但农业生产的损失一次就是一年周期,谁能抗住一年的饥饿。 工业生产在公有(集体)制条件下,人们分工合作。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只需根据不同的岗位、技能、劳动强度(态度)等适当拉开劳动报酬,即给予适当的激励,这样就

情绪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

情绪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摘要: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个体能否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一种自信程度,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结构、作用机制、发展特点、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梳理,并对有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的干预及培养进行展望。 关键词: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作用机制;发展特点;影响因素;干预及培养 一、情绪自我效能感概念 Bandura(1986)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与能力有关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应付或处理环境事件的效验或有效性。作为自我的一个方面,它是指个体以自身为对象的思维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层面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Schultz(1990)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是个体在面临某一活动任务时的胜任感及自信、自重与自尊等方面的感受。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概念最早由意大利心理学家caprara等人提出。Caprara等人(1999)认为个体在管理日常情绪体验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不仅在于个体的管理技巧和能力,还在于不同个体对调节自我情绪的能力干上有很大差异,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异。Bandura等人(2003)同样强调个体管理情绪生活的能力感,他们认为个体具有自我情绪调节技巧是一回事,在不同的场合中能够坚持运用这些技巧是另外一回事。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能否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一种自信程度(Bandura,caprara等,2003)。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身情绪的形成、保持、回避和抑制能力的评价及对内部情绪调控的信心/信念(Caprara, Alessandri&Eisenberg, 2012)。 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结构、作用机制 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结构与测量 Watson &Tellegen(1985)认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分为两个维度:感受正性情绪的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expressing positive affect , POS)和调节负性情绪的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managing negative affect , NEG)。感受正性情绪的自我效能感指个体面对成功或其它愉快事件时,体验或表达注入快乐、热情、自豪等整形情绪的效能信念(Bandura etal ., 2003; Caprara & Gerbino , 2001) 。调节负性情绪的自

中国近四十年的变化

中国近四十年的变化(整理版) 2011-11-14 17:46:45 楼主只看楼主阅读36597 回复100 原本想写近三十年的变化,想想还是写四十年的变化更好些,第一个十年因为太小印象极少,但是留下的东西也是极其深刻的。 我出生于1971年的中国河北的北方农村,1972年家里买的缝纫机,不知道为什么会对这件事情是有那么深的印象,当时的我住在离家十里远的姥姥家,几个舅舅把缝纫机送到我家里,用小推车推去的,老舅见路边沟里的小坑里边有鱼,就捉了来,到了家之后扔到灶火坑里边给我烧着吃。我们买了不久,村里很多人家买了上海的飞人,蜜蜂之类名牌缝纫机,我家是天津出的孔雀牌,缝纫机到现在还在使用,将近四十年了,也没有出现胶合板开裂现象,质量好到没法说。 在我的印象里边从来没有挨过饿,不管人们如何说,但是吃得不是很好却是真的,不过吃个鱼和鸟不是什么难事,那个时候不知道鸟怎么那么多,鱼虾也是那么多。那个时候经常下雨,下雨之后也车轮碾压的小沟里边都有很多鱼。 当时吃什么饭呢?高粱米,大米,白面,贴玉米饼子,吃白薯,记得我小时有个特别的习惯,就是吃粥和荤油(大油,猪油),那个时候的感觉就是好象每天都比前面一天好一点,也许是记忆的缘故吧,菜是吃家里菜园子和生产队菜园子的。 原先是种红薯的,白薯是后改的,大家都知道红薯的瓤是稀的,而后来种的白薯是干瓤的,吃的时候直噎嗓子,但是白薯又香又甜,产量还高,是新品种。不过要烤着吃还是红薯好一些。这可能就是原来的技术改良吧。 每个生产队都有实验田,大队也有实验田,试验田,试验田就是试种新品种和打种子的。地里边到处是沟渠,宽的能够达到一两丈宽,沟的两边种着树,有槐树,也有柳树,春天我们去地里玩的时候有时还折些柳条然后把皮拧下来做哨子,大人见了便连喊带叫,在我们身后使劲跺脚,假意追赶,我们便妈呀妈呀的叫着一路狂飚,直到上气不接下气,看不到人。村子边上的地里种着麻,它的皮可以搓麻绳,子可以炒着吃,香极了,只是吃多了会造成大便困难,我们在长麻饽饽的时候就到地里去摘,这个时候还青着呢,从屁股后边一咬,然后把麻子轻轻揉到手掌心里,再往嘴里一放,因为是青的,所以有一股甜甜的味道。 还有一种红色杆子的麻,在一片绿色的麻里边就显得非常好看了,我们就掰了它的小枝子,回家让大人编蝈蝈笼子,或者折宝塔。 因为那时沟渠纵横,旱不愁,涝也不愁,旱能浇水,涝能排。正如那个时候的一个谜语中所说的旱涝保丰收。 现在好多村子还保留着当年兴修水利挖的大坑,很多沟渠,但是很多水利设施被破坏得非常严重了,有的甚至已经消失了,有的即使还保留着也不再起什么作用。比如原来很多地方打的机井,后来分生产队之后被人为填死了,只是为了多那么巴掌大的地来种上几颗庄稼。原来的坑里边都是活水,清亮着呢,大坑里边有的地方还种有经济作物,比如菱角,等下来的时候,不卖钱的就分给社员,卖钱也要给社员尝尝鲜,煮菱角的香味至今难于忘怀,感觉比现在卖的加了很多作料的都要好吃。当然那个时候的坑里边鱼还是很多的。也说不上有主没主,到了秋天,天气凉下来的时候,大人们开始淘坑,鱼虽然是野生的,不过没人稀罕,现在想来野生的鱼已经很少能够在餐桌之上见到了。 夏天我们便光着脚到处跑,大人有时在后边拎着鞋子追着喊,不管凉鞋还是布鞋没有人愿意穿,我就曾经被玻璃在脚心划过一个很大的口子,不过那个时候也不在意那些。那天我给姥姥抬着猪食去喂猪,我在前边走,姥姥在后边,当时也是刚刚下过雨,我脚重重的踩在一片碎玻璃上。

中国近十年来外贸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中国近十年来外贸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中国入世后,进出口迅速扩张,在外向型经济的拉动下,在出口贸易和外资的迅猛发展下,中国迅速进入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双驱动发展的格局,中国全面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外向型经济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日前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经过十年发展,我国外向型经济和对外贸易实现新跨越,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从2002年到2011年的10年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从6207.7亿美元增至36418.6亿美元,年均增长21.7%,较同期全球贸易额年均约9%的增速高出1倍多。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由2002年的4.7%逐年上升至2011年的10.2%,自2009年起中国已连续3年稳居全球对外贸易第二大国的位置。 二是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在出口总额中,工业制成品占比由2002年的91.2%提高到2011年的94.7%;机电产品由48.2%提高到57.2%;高新技术产品由20.8%提高到28.9%。与此同时,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快速增长。2011年,机电产品进口7533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3.8倍;高新技术产品进口4630亿美元,增长4.6倍。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6.9亿吨,比2002年增长5.2倍;原油进口2.5亿吨,增长2.7倍。 三是利用外资规模跃居全球第二。2003-2011年,全国累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7164亿美元,连续多年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全球排名也上升至第二位。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实际上一直受三股力量的支撑,即国企、民营和外资,而外资无论在外贸发展方面还是工业化的进程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是对外投资从无到有,"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2003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只有29亿美元,2011年增加到601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19.7倍。对外经济合作迅速发展。2011年,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034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6.2倍近十年来的经济发展成就 第一,进出口总额、经济增长和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这一点起初大家并没有料到,对于加入世贸组织是福是祸,我们没有完全搞清楚。恢复关贸总协定 地位的努力失败后,我们必须重新加入世贸组织。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迫 使我们做出了很多让步。国办发2001(69)号文,就是我们加入世贸组织减 让条款的一个摘要。大家知道,加入世贸组织谈判文件这么厚一本,好几 百页,谁有功夫去查一下中国政府究竟做了哪些让步呢?好了,国办发 2001(69)号文可以扼要地告诉你。尽管我们做了不少让步,但是大家别忘 了,有篇老文章《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讲过: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多, 勤劳节俭、重视教育等等。加入世贸组织后,所有这些优秀品质都得到了 回报,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向披靡。所以这个文件也就 自然消失在历史的故纸堆里了。从2001年加入世贸开始,在出口的带动 下,中国经济开始了两位数的增长。对于这一点,应该说中央也是思想准 备不足的。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不是很多人骂嘛,美债利率低成这样, 为什么买了那么多美债?当时外汇储备增加太快,确实不知道买什么好。 比如为此有人说把6万亿分给大家,但这种储备是分不了的。最简单的道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以南京市大学生为例 摘要: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是大学生活质量的反映,对其身心健康及其成长与发展都有积极影响,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意义。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有密切关系,并且对主观幸福感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南京市大学生为对象,考察了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密切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水平起到正向预测的作用。自我效能感越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 Abstract:The status of the collegestudents'subjective well-being isareflectionof thequalityof university life,their physicaland mental health and theirgrowth and development hasapositive impact,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 ewell-beingresearch hasthevital significanc e.There isa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fficac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andhas important influenceon subjective well-being. Collegestudentsin nanjing city asthe object,this study examined students'self-efficacy andtheclose relationshipbetween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collegestudents' self-efficacy and there isa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eingand self-efficacy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level havetheeffectof forward prediction. Sel f-efficacy is higher,thehigher the levelof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我国近十年财政支出变化分析电子教案

我国近十年财政支出 变化分析

我国近十年来财政支出变化分析 财务管理 内容摘要:分析我国近十年来的财政支出变化,分析我国近十年来的财政支出变化原因与趋势,探讨财政支出重大变化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 关键词:财政支出变化原因趋势合理性不合理性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nges of the fiscal spending of China in the last ten years and finds the causes and predicts the trends, in the same time, discussing the rationality and irrationality of the major changes. 财政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财政支出是国家实施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手段。中国财政支出大体可分为基础经济建设、一般公共服务、国防、科技教育文化体育费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其他费用。本文结合国家统计局和中国财政年鉴相关数据,纵观财政支出发展趋势,分析我国财政变化的原因,从根源里寻找出财政支出分布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提出一些关于优化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建议。 一、我国近十年来财政支出变化情况 1、财政支出相关数据

图1:1980-2009年财政各项主要支出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

图2:2001-2012中国经济GDP增长速度走势图 表3:社会保障支出占全国财政总支出比重一览表

2、财政数据分析 回顾中国2003-2013年,经济增长速度稳定在百分之十左右,国家的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则达到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之间,2007、2008、2009、2011四年均超过百分之二十,2007-2008年,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加大(表1、图1)。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地方财政支出规模高于中央财政支出规模,是中央财政支出的2-3倍,中央财政支出比重逐年下降,地方财政支出比重逐年上升(表1)。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不断下降,但在财政支出中仍占相当大的规模,社会文教支出稳步增长,且增长速度较慢,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支出比重较大,社会保障支出总投入大量增加,而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表2、表3、图2),可以看出政府虽然对社会保障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可是力度相当偏低,社会保障水平低下,仍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 二、原因分析 根据法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瓦格纳的结论是建立在经验分析基础之上的,他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以及日本和美国做了考察,认为一国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与本国财政支出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即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扩张及财政支出规模的膨胀(财政支出规模变化趋势的理论依据与影响因素分析,作者不详)。我国近十年来,经济迅速发展,人均GDP稳步升高,我国政府对经济建设的支持作用,导致财政支出不断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家以经济建设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为主,经济建设和行政管理支出在财政支出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我国社会文教费的不断提高是符合国家“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为了适应经济全球

中国未来十年到二十年的发展趋势

1.价将持续攀升未来二十年中国还将处于人口增长期,由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国的物价还将持续攀升,尤其是食品价格。大家都注意到小宗农产品价格干辣椒生姜绿豆大蒜部分药材价格根本无法控制,原因何在?最主要的原因是城市化的过程毁灭了大量的土地,原本应该种辣椒的菜地上如今长满了工厂和商品房,于是相对的供不应求让价格暴涨,这和串通涨价一点关系没有。同时,原本安心种绿豆的农民如今都到镇里或者县城打工去了,同样的道理,除了粮食价格(这个国家不敢怠慢)和廉价季节性蔬菜,其他食品价格会一直上涨。顺便说说房价,很多人对最近几个月房租价格暴涨疑惑不解,其实道理也很明白,主要原因并不是中介们炒作,而是旧城改造和城市拆迁。原本住在城中村的数量众多的蚁族被拆迁驱赶,要么住好的房子,要么离开,蚁族根本没有议价能力,只有通过合租分摊成本,房租涨价是必然。房租价格将等于或者高于商品房的月供,所以,房租价格还将上涨。直到城市人口出现下降为止(这个现象在大城市10年内不会出现,想想每年到大城市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就明白了)。至于,商品房价格,个人以为,只有到普通的买房投资者出现亏损的时候(比如08年的断供),房价才会下跌,问题是,房地产已经绑架了中国经济,成为了一种经济增长的鸦片,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我的看法,国家宁愿用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方式来剥削国民,也不愿意让房地产价格持续下降。所以,国家会用通货膨胀的方式(多多发行人民币就行了)来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结果是其他物价继续暴涨。 14.城市贫民成为社会最低层,成为社会犯罪的主要力量 未来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贫困人口的数量将超过农村,并成为真正意义的绝对贫困人群,这些城市贫民生活在成本高昂的城市中,生活来源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一旦失业立即出现生存危机。他们从事着低附加值的简单的工作,随时有被替代的危险。他们由于长期的生活不稳定很难找到对象(特指男性),很多人因此被迫走上犯罪的道路,他们是盗窃,抢劫,强奸等犯罪行为的主要实施者。社会应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加强对基层群体的技能培训,加强基础教育的执行力度,尽力确保公民接受义务教育。 其实,没有人想贫穷,没有人愿意贫穷,贫穷是一个社会问题,消除贫穷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应有之义。在今天的中国,由于价值观的畸形,很多人把贫穷等同于耻辱,这种对贫穷群体的讥笑和蔑视是极端病态的社会行为,那些收入不高的普通劳动者,只要不是好吃懒做,是值得我们同情的,是需要我们帮助和关心的。比如环卫工人,冬天,凛冽寒风吹过的早晨,他们在默默的扫雪保持城市交通的通畅,夏天,火辣太阳炙烤的大街,是他们无言的清扫美化着城市的街道,他们辛苦而卑微的活着,收入不高,可能还要用微薄的薪水为自己在繁华城市读书的儿女缴纳昂贵的学费生活费,他们勤勤恳恳却处处遭人白眼。在我看来,所有人都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看不起他们!相反,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那些靠坑蒙拐骗,靠假冒伪劣,靠倒买倒卖,靠炒房炒地,靠污染环境,靠道德沦丧而发家的人,才是应该被鄙视和嘲笑的。今日中国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太过狭窄和功利,导致大批无良商人,因为有钱而成为社会膜拜的对象,却没有人去追问:他污染环境了吗?他偷税漏税了吗?他是黑社会吗?他搞权钱交易了吗?他虚假宣传了吗?他做慈善了吗?没有人追问,没有人关心。大家只关心他们的豪宅游艇私人飞机明星情人,他们所到之处,人们顶礼膜拜狂热鼓掌,虚心的请教发财经,幻想着从他们身上学到所谓的成功经验从而一夜暴富,然后接管他们的豪宅游艇私人飞机明星情人。事实上,这种所谓的成功的商人,他们是不可能将自己的发财真经和盘托出的,道

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研究综述

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研究综述 作者:林玉庆来源:本站原创添加日期:09-07-12 19:58:14 点击:2495 摘要: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其一般学习论观点的逻辑产物。本综述主要介绍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概念界定、形成机制、培养途径、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自我效能理论的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社会学习理论归因理论 一、引言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在其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一书中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并在其以后的著作中逐步形成了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框架体系。自我效能感被人们接受以后,广泛的应用在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二十多年来,人们围绕着自我效能感这一研究课题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并在理论和实践成面上取得了一定的共识。 二、自我效能感的界定 自我效能感是一个正在逐渐成熟的概念。目前尚无共同认可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界定。综述已有研究我们可以概括自我效能感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个: 自我效能感是一个正在逐渐成熟的概念。目前尚无共同认可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界定。综述已有研究我们可以概括自我效能感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个: 1、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A.Bandura,1986)。 2、是个体在面临某一活动任务时的胜任感及其自信、自珍、自尊等方面的感受(Schultz)。 3、是使个体能够有效的同周围世界打交道的一种人格(Barfield,1974)。 4、是个体对特定环境作出反应的一种心态(Ashton&Webb,1986)。 5、是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影响成绩所持的有效或无效的感觉(C.Midgley)。 6、是个人对自己所从事某种工作所具能力以及对该工作可能做到地步的一种主观评价(张春兴,1991)。 7、是个体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周国韬、戚立夫,1993)。 8、是个体对自己所采取的行为影响行为结果所持的有效或无效的自我体验(杨心德,

近十年来中国教育的改革变化

十一五教育成就 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十一五”规划目标基本全面实现 (一)义务教育普及与巩固水平保持高位,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 2005年以来,义务教育普及与巩固水平保持高位,全国小学净入学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超过了发达国家96%的平均水平。2010年,全国初中毛入学率达到100.1%,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4%,分别比2005年提高5.1个百分点和1.02个百分点,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义务教育普及与巩固目标基本实现。 “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着力建设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2006年起全面免除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8年秋季,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部免除,这标志着我国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已全面实现。 (二)学前教育普及取得突破性进展,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2010年,我国学前教育规模达到2976.7万人,比2005年增加797.6万人,增长36.6%;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56.6%,比2005年大幅提高了15.2个百分点,“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55%以上”的“十一五”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三)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断发展,体系结构趋于合理 2010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规模为4670万人,比2005年增加639.6万人,增长15.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2.5%,比2005年提高29.8个百分点。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68.1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51.9%,比2005年提高8.2个百分点。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提出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在校生规模达到451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80%左右,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规模基本相当”的目标已全面实现。 (四)高等教育规模突破3000万人,普及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2010年,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105万人,比2005年增加805万人,增长35%,超出规划目标105万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规模为2232万人,比2005年增长42.9%;研究生在学人数为154万人,同比增长56.9%;成人本专科在校生为536万人,同比增长22.9%。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5%,比2005年提高5.5个百分点,比规划目标高出1.5个百分点。从2007年起,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着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五)成人教育与培训蓬勃发展,终身学习蔚然成风 2010年,高等教育培训注册学生263.7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108.7万人次,增长70.2%;

写作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进展

写作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进展 司继伟 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重庆 400715) 摘 要写作自我效能感研究是近些年来学科教学心理的一个新兴领域,国内尚无人涉及。文章主要介绍了国外写作自我效能感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状况,并认为在加强策略教学的同时合理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是未来写作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此基础上,简要指出了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有待深入研究之处。. 关键词写作,自我效能感,策略教学 1 自我效能感研究理论基础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指人们关于个人能力的判断[1]。根据自我效能感理论,人们关于自己能完成什么事情的判断是人们行为的强有力的决定性影响因素,这是因为自我效能感在其它已得到承认的行为影响因素(如技能、能力或以前的成就等)和随后的操作成绩之间扮演了中介者的角色。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概念之间具有明显不同。人们一般把自我概念界定为个体对自己许多方面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认知和评价。两者虽然都属于自我评价范畴,但自我概念显然要比自我效能感更为宽泛。自我效能感是一种在具体背景中完成某具体任务的个人能力判断;而自我概念则不注重某一具体任务的完成,而是注重各种形式的自我知识和情感的结合。这两个概念的判断信息的来源也不同。自我概念以社会比较和自我比较为判断基础,个体通过使用外部比较和内部比较来决定自我概念的内容。自我效能感则相反,它注重用于完成标准任务的具体能力,因而不需要凭借这些比较信息来作出能力判断。自信一般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念,是自我效能感的通俗表达方式,在研究中人们习惯上将二者等同使用。 自我效能感通过影响学生的活动选择、所付出的努力程度、面对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坚持性、毅力和体验到的焦虑感来影响学生的行为。班图拉将自我效能感描绘成一个个体作用的中介机制棗在个体随后的行为与影响源之间发挥中介作用[1]。情感因素(如伴随具体学科

自我效能感-文献综述

自我效能感-文献综述

《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对课堂参与的影响》文献综述 一、前言 自我效能感理论对于自我控制和调节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自我效能感理论的界定、影响、形成因素以及自我效能感在教育学习领域最新进展,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以及对教师教学行为与教师自身信念的影响。通过对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我国教育教学领域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相关研究取得的成就以及不足之处,本文力求以新的视角来深入对该理论的探索运用,取得一定的创新与发展。 二、自我效能界定、影响及其形成因素 1.自我效能感的界定 “自我效能感”这一理论最早是由班杜拉1977年首次提出的。班杜拉将其界定为为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此外,其他学者对于“自我效能感”也有不同的界定,如:“是使得个体能够有效地同周围世界打交道的一种人格”、“是个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的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周国涛、戚立夫)”等。虽然不同的学者对于自我效能感的界定不同,但是其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2.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对个体的行为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 面:(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即具有不同自我 效能感的个体对活动的选择具有不同的偏好方向,并且对于同一活动, 自我效能感不同的个体对活动的坚持能力不同。 (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一般来说,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容易把困难估计的比实际更大,在问题与困难面前表现出更多的担忧与畏惧,而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则相反。 (3)影响人们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自我效能感不同的人对新行为的获得类型、获得速度有所不同以及对于习得行为的表现方式有所不同。 (4)影响活动时的情绪。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个体在活动时情绪较高,表现的较为轻松,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则相反。 3.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 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有四个方面的经验: (1)直接经验。指个体得自以往实际从事同类工作任务的成败经验。成功的经验往往会增加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并且不断的成功会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效能感,而失败的经验的作用则相反。同时,人们对于行为成败的归因方式,也会影响自我效能感的评价。 (2)替代经验。即间接经验,指个体通过观察学习示范者的的行为而获得的自我效能感。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反之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3)言语的指导作用。即通过他人的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来改变自我效能感。但是,有研究指出,通过这种方式建立的自我效能感并不能持久。 (4)情绪的唤起。班杜拉认为,高度紧张的情绪会妨碍行为操作,降低对成功的预期水准,因而使得自我效能感降低。

中国近十年水环境变化趋势分析报告

环境科学概论 实验报告 中国水环境变化趋势分析报告 学院:_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_ 专业:资源勘查工程 班级:_ 09-1___ 学号:_ 0908100302 __ 学生姓名:__姜伟___ 指导老师:__刘鸿雁__ 20011年12 月8 日

中国水环境变化趋势分析报告 1:前言:水是自然界的基本要素,是有生命的物质得以生存、繁衍的基本物质条件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随之变的更加严重。在我国的水环境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缺乏淡水的国家,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增长,淡水的缺乏又限制着这一势头的发展,与之产生了矛盾。可利用淡水质的污染加剧,严重影响到人们的饮用水的质量,广阔浩渺的海洋水被污染,严重影响到水中的生态平衡,有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为了我们人类的生存健康,为了给我们的后代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为了我们后代有干净的饮用水,我们有责任去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比较近几年来我国的环境公报,来分析我国近几年来在水体环境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在接下来的我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 关键词水水环境水体污染影响责任 2:水体是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的沟渠、江河和相对静止的塘堰、水库、湖泊、沼泽,以及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和海洋。水体分为海洋水体和陆地水体。 水体污染(water body pollution)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

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自净能力即水体的环境容量,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的现象。水体污染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 2.12001—2010年我国经济又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下图为我国2001—2010年的GDP的柱状图。 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在2001—2010年间我国GDP呈逐渐增长趋势。2001年我国GDP为11964亿美元,居世界第七位;2010年我国GDP为5850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每年经济增长率为10%左右。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的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水体方面产生的影响也是对环境影响的一个重要部分。如工厂排出的工业废水。

中国未来十年到二十年的发展趋势.

1. 物价将持续攀升未来二十年中国还将处于人口增长期,由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国的物价还将持续攀升,尤其是食品价格。大家都注意到小宗农产品价格干辣椒生姜绿豆大蒜部分药材价格根本无法控制,原因何在?最主要的原因是城市化的过程毁灭了大量的土地,原本应该种辣椒的菜地上如今长满了工厂和商品房,于是相对的供不应求让价格暴涨,这和串通涨价一点关系没有。同时,原本安心种绿豆的农民如今都到镇里或者县城打工去了,同样的道理,除了粮食价格(这个国家不敢怠慢)和廉价季节性蔬菜,其他食品价格会一直上涨。顺便说说房价,很多人对最近几个月房租价格暴涨疑惑不解,其实道理也很明白,主要原因并不是中介们炒作,而是旧城改造和城市拆迁。原本住在城中村的数量众多的蚁族被拆迁驱赶,要么住好的房子,要么离开,蚁族根本没有议价能力,只有通过合租分摊成本,房租涨价是必然。房租价格将等于或者高于商品房的月供,所以,房租价格还将上涨。直到城市人口出现下降为止(这个现象在大城市10年内不会出现,想想每年到大城市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就明白了)。至于,商品房价格,个人以为,只有到普通的买房投资者出现亏损的时候(比如08年的断供),房价才会下跌,问题是,房地产已经绑架了中国经济,成为了一种经济增长的鸦片,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我的看法,国家宁愿用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方式来剥削国民,也不愿意让房地产价格持续下降。所以,国家会用通货膨胀的方式(多多发行人民币就行了)来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结果是其他物价继续暴涨。 14.城市贫民成为社会最低层,成为社会犯罪的主要力量 未来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贫困人口的数量将超过农村,并成为真正意义的绝对贫困人群,这些城市贫民生活在成本高昂的城市中,生活来源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一旦失业立即出现生存危机。他们从事着低附加值的简单的工作,随时有被替代的危险。他们由于长期的生活不稳定很难找到对象(特指男性),很多人因此被迫走上犯罪的道路,他们是盗窃,抢劫,强奸等犯罪行为的主要实施者。社会应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加强对基层群体的技能培训,加强基础教育的执行力度,尽力确保公民接受义务教育。 其实,没有人想贫穷,没有人愿意贫穷,贫穷是一个社会问题,消除贫穷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应有之义。在今天的中国,由于价值观的畸形,很多人把贫穷等同于耻辱,这种对贫穷群体的讥笑和蔑视是极端病态的社会行为,那些收入不高的普通劳动者,只要不是好吃懒做,是值得我们同情的,是需要我们帮助和关心的。比如环卫工人,冬天,凛冽寒风吹过的早晨,他们在默默的扫雪保持城市交通的通畅,夏天,火辣太阳炙烤的大街,是他们无言的清扫美化着城市的街道,他们辛苦而卑微的活着,收入不高,可能还要用微薄的薪水为自己在繁华城市读书的儿女缴纳昂贵的学费生活费,他们勤勤恳恳却处处遭人白眼。在我看来,所有人都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看不起他们!相反,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那些靠坑蒙拐骗,靠假冒伪劣,靠倒买倒卖,靠炒房炒地,靠污染环境,靠道德沦丧而发家的人,才是应该被鄙视和嘲笑的。今日中国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太过狭窄和功利,导致大批无良商人,因为有钱而成为社会膜拜的对象,却没有人去追问:他污染环境了吗?他偷税漏税了吗?他是黑社会吗?他搞权钱交易了吗?他虚假宣传了吗?他做慈善了吗?没有人追问,没有人关心。大家只关心他们的豪宅游艇私人飞机明星情人,他们所到之处,人们顶礼膜拜狂热鼓掌,虚心的请教发财经,幻想着从他们身上学到所谓的成功经验从而一夜暴富,然后接管他们的豪宅游艇私人飞机明星情人。事实上,这种所谓的成功的商人,他们是不可能将自己的发财真经和盘托出的,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