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_基于34个典型城市数据的实证研究

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_基于34个典型城市数据的实证研究

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_基于34个典型城市数据的实证研究
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_基于34个典型城市数据的实证研究

文章编号:1000-8462(2009)07-1172-05

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34个典型城市数据的实证研究

王家庭,季凯文

(南开大学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天津

300071)

摘要:运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差异性较为显著,城市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

人口密度、地均投资强度、GDP 建设用地增长弹性以及地均科研投入、环境因素等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最为重要,且效果较为显著。因此,应结合我国当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积极制定相应的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措施。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293.2文献标识码:A

1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05年的42.99%,城市人口从1978年的1.72亿增加到2005年的3.9亿,年均增加807万人。特别是自1996年以来,我国城市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率年均提高1.39个百分点[1]。2000年7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施蒂格利茨(Stiglitz ,J.E.)在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指出,21世纪初期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事件,除了高科技之外,那就是中国的城市化。但是,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将会使人地矛盾更加突出。土地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对土地的需求会更强烈,客观上需要为工业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提供更多的土地资源保障[2]。因此,对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不仅是为了对我国不同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差异进行定量分析,更重要的是揭示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差异的原因及其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因素和规律,从而对于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

城市土地既是自然产物,也是赋予长期的人类

劳动后的社会经济产物,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总而言之,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是人地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规模[3]。但除此以外,还有许多一般影响因素,诸如技术变迁、制度和政策、产业结构、土地用途等。2.1自然环境因素

地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是决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方向的基础。城市用地的地质条件决定着土地的承载力,凡是地质坚实,承载力就较大,从而有利于建筑。城市土地开发利用很大程度上受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和制约,地基承载力大,则比较适宜进行高密度、高强度的土地开发,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强度,促使土地利用集约化;反之亦然。另外,城市生态环境也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限制性因素,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土地利用增加了环境的承载能力,造成环境透支加剧,即城市环境容量决定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最高强度。2.2社会经济因素

一般情况下,城市随着人口、经济和文化等要素的不断集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而扩大后的城市规模再促使集聚经济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更加突出,土地集约利用能力也进一步增强,城市对各要素的吸引力也增强,增强的吸引力再集聚更多的

收稿时间:2009-03-18;修回时间:2009-06-2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7CJY023)资助。

第29卷第7期经济地理Vol.29,No.72009年7月ECONOMIC GEOGRAPHY Jul.,2009

城市发展要素,如此不断循环。因此,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与要素集聚的持续进行,城市土地将得到更加充分和集约的利用。城市的经济发展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了资金保障,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成为可能。城市聚集行为导致一定范围内的土地需求增加,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土地价格上升。另一方面,各种要素的聚集使得单位土地面积产出增加,土地使用者支付地租的能力增强,不同土地使用者竞争的结果是土地价格不断上涨。在人地关系紧张的城市里,土地资源总量不足,土地供求关系紧张,土地价格增高。同时,城市人口总是相对密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自然提高。

2.3技术因素

科技进步可以促使城市土地利用由粗放向集约转变。技术因素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土地集约利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科学技术进步后,过去是粗放利用型的土地,现在和将来可能是集约的,土地利用是不断调整的过程;②技术进步才可能使人们对过去集约度较低的土地加以改造,使之集约化。如建筑技术的提高,建筑物的高度大幅度提高,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从静态方面看,技术进步可以通过生产方式和组织管理方面的改进,促使土地和非土地投入的利用效率提高。这就是说,技术进步使土地投入和非土地投入这两种生产要素一定投入量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比以前增加,或者说,生产等量产品所需要的土地和非土地投入量比以前减少,从而使生产函数上移。从动态过程看,技术进步,提高了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扩展。

2.4政策和制度因素

规划因素和宏观调控政策是来自政府管理部门的驱动力因素,城市规划在宏观上指明了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对城市性质和城市功能进行定位,对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域的土地集约利用有着较大的影响,城市规划确定的新的商业中心、行政中心必然会吸引人口和资金聚集,促进该区域的土地集约利用。国家政策在宏观上也指引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如国家倡导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方针,以及用地定额标准的制定都将有力地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另外,产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在空间上体现为垂直方向(包括地上和地下)高度的增长,而某一宗地上建筑高度的增加可能影响到周围土地利用的采光,如果土地的空间

权利界定不清,容易产生纠纷,进而阻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因此,明晰的产权,尤其是土地空间权利的完善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

3变量选取和计量检验

3.1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选取

本文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测度所采用的34个城市为样本,以各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为被解释变量[4],以反映城市土地投入强度、产出效率、土地利用结构等的相关指标因素为解释变量[5-7](表1)。另外,本文选择2005年我国34个样本城市(包括首都、直辖市、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城市和沿海城市)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是根据中经网(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库)、《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市区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整理而得,并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无量纲化处理。

表1解释变量的选取

Tab.1Explanatory variables

解释变量变量的说明

城市区位条件D虚拟变量,首都、沿海以及经济

特区城市赋值为1,省会城市

赋值为0

地均GDPX1反映城市土地产出效率

地均固定资产投入X2

地均从业人员数X3反映城市土地投入水平

地均科研投入X4

GDP增长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X5反映城市集约化发展的动态人口增长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X6趋势

人口密度X7反映城市人地关系

建设用地比例X8反映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环境噪声区达标面积比例X9反映城市噪声污染状况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X10反映城市绿化水平

3.2回归模型的建立

基于上文选取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以及相关面板数据,建立如下计量模型:

Y i=C+β0D+β1X1+β2X2+…+βn X n+εi

式中:Y i表示第i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X i表示第i个影响因素;εi是随机误差项,它遵循独立同分布过程,并且均值为零。

3.3检验结果

利用Eviews5.1软件,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对上文建立的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同时为了更加清晰的看出不同的变量对因变量的相关关系或显著性,对上述计量模型中的自变量进行增减,形成不同的方程,检验结果见表2。

第7期王家庭,季凯文: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1173

表2回归模型的检验结果及相关参数

Tab.2Test results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regression model

解释变量方程1方程2方程3方程4 C

D 3.12E-05** 3.27E-05**

(1.8448)(1.7531)X10.2087***0.2085***0.2086***0.2086***(45.2178)(11247.82)(11360.97)(11573.13)X20.1603***0.1756***0.1756***0.1756***(18.1745)(4701.673)(3996.091)(4127.454)X30.0744***0.0695***0.0695***0.0695***(14.4200)(3300.388)(3135.707)(3176.544)X40.00216**0.00197**

(2.1042)(2.029336)X50.1120***0.1114***0.1113***0.1114***(42.7271)(10564.27)(11739.91)(11889.70)X60.0394***0.0394***0.0394***

(1293.732)(1408.695)(1441.123)X70.0770***0.0662***0.06624***0.0662***(10.5067)(2163.12)(2128.759)(2160.632)X8 5.58E-06

(0.6409)

X90.2079***0.1976***0.1976***0.1976***(28.7864)(6564.883)(7208.615)(7354.704)X100.1365***0.1317***0.1317***0.1317***(20.2011)(4810.755)(5240.547)(5363.033)R20.99930.99990.99990.9999 Adjusted R20.99910.99990.99990.9999 D.W. 2.1987 2.1463 2.2641 2.3139

F-statistic5391.119 3.01E+08 2.83E+08 2.85E+08 Prob0.00000.00000.00000.0000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下显著,括号中为t 值。

3.4回归分析结果

根据上文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方程1、2、3、4的拟合优度和调整后的拟合优度都在99%以上,说明逐步回归后的自变量可以解释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99%的变化,并且模型都通过了F检验。给定坠=0.05,查DW检验临界值表,得d L=1.39,d U= 1.51,由于以上方程的DW值均落在区间(1.51,4-1.51)内,依据判别规则,说明误差项εi不存在自相关。因此,以上模型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在经济意义上,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①城市区位条件D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且效果较为显著。根据方程3和4,城市区位条件D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回归系数分别为3.12E-05和3.27E-05,并且回归系数在5%的水平下均显著。

②地均科研投入X4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且效果较为显著。根据方程3和4,地均科研投入X4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0216和0.00197,并且方程回归系数均在5%的水平下显著。

③地均GDPX1、地均固定资产投入X2、地均从业人员数X3、GDP增长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X5、人口增长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X6、人口密度X7、环境噪声区达标面积比例X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X10这些因素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正的影响作用,效果非常显著(变量的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通过t检验)。并且地均GDPX1的回归系数最大,这说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越高。另外,地均固定资产投入X2、地均从业人员数X3、GDP增长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X5的回归系数也较大,影响也很显著。

④建设用地比例X8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影响不显著。根据方程3,建设用地比例X8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回归系数在1%、5%、10%的水平下均不显著。

4实证结果分析

4.1城市区位条件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

本文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以折线的形状描绘在同一张图(图1)。图1表明,城市区位条件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较为显著,沿海城市、直辖市、首都以及经济特区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高,而处于其他区位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低。

图1城市区位条件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变化趋势Fig.1Trend of location condition and land intensive

use level in urban

4.2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

本文将地均GDP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以折线的形状描绘在同一张图(图2)。图2表明,地均GDP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着相同的变化趋势。通过Eviews5.1统计软件,对地均GDP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0.01显著性水平下,相关性系数为0.9409。另外,将二者以散点图的形式描绘在一张图中,并画出其趋势线(图3)。经计算,图3中的趋

1174经济地理第29卷

势线方程结果为y=0.5888e0.3452x,R2值为0.7524,其中y表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x表示地均GDP。该方程的拟合优度较高,拟合效果较好,即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之间存在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图2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水平的变化趋势

Fig.2Tre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land intensive use level in urban

图3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关系Fig.3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land intensive use level in urban

4.3人口密度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

本文将人口密度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以折线的形状描绘在同一张图(图4)。图4表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城市人口密度的变化趋势基本趋于一致。同样通过Eviews5.1统计软件,对人口密度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人口密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0.01显著性水平下,相关性系数为0.9067。另外,将二者以散点图的形式描绘在一张图中,并画出其趋势线,如图5所示。经计算,图5中的趋势线方程结果为y=0.2594ln x+0.92,R2值为0.8199,其中y表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x表示人口密度。该方程的拟合优度较高,拟合效果较好,即人口密度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之间存在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4.4技术因素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

本文将地均科研投入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以折线的形状描绘在同一张图中(图6)。图6表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地均科研投入的变化

图4人口密度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变化趋势Fig.4Trend of population density and land

intensive use level in urban

图5人口密度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关系

Fig.5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density and land

intensive use level in urban

趋势大体趋于一致。同样通过Eviews5.1统计软件,对地均科研投入和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地均科研投入呈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0.01显著性水平下,相关性系数为0.6915。另外,将二者以散点图的形式描绘在一张图中,并画出其趋势线,如图7所示。经计算,图7中的趋势线方程结果为y= 0.8514x0.2152,R2值为0.6517,其中y表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x表示地均科研投入。该方程的拟合优度较高,拟合效果较好,即地均科研投入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图6地均科研投入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变化趋势Fig.6Trend of research input on the unit area land and

land intensive use level in urban

5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因素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城市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地均

第7期王家庭,季凯文: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1175

图7地均科研投入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关系Fig.7Relationship between research input on unit area land and land intensive use level in urban

投资强度、GDP建设用地增长弹性以及地均科研投入、环境因素。但除此以外,还有许多一般影响因素,诸如制度和政策等,但是这些因素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往往是难以把握,因此本文未对制度和政策因素加以详细研究。另外,关于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各个因素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以及由于这些关系所导致的实证结论的偏差是否显著,所有这些将直接影响到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这一点必须引起注意。如何剔除这部分关系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就显得十分必要,关于这一部分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尽管如此,本章所得出的实证结论在相当程度上还是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针对当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及本文分析结果,政府应根据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差异制定不同的集约用地政策,提高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城市土地资源是国家最为重要的财富,国家对于这种资源的分配,已经由计划分配转到市场调节,要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就必须建立有序的土地市场和合理的土地价格体系,全面开展城市土地价格评估工作,把握城市地价分布和动态变化,以便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

第二,编制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引导城市土地利用朝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有重要作用。要想用城市规划来引导城市发展,那么就要求城市规划能够维护和改善当前以及建立未来的城市空间系统秩序。所以,应针对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包括加强立法等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努力增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从而更加有效地引导城市土地利用由粗放化的模式向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根据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合理制定城市发展长远规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不同历史阶段,城市土地最佳集约利用的要求是不同的,充分研究城市所处的发展水平和阶段是研究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前提和基础[8]。所以在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时,必须根据我国国情及城市自身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科学确定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合理确定城市的发展战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加大对城市单位土地上科技投入,引导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针对当前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加大对城市单位土地上的科技投入,加快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快速转变。本文的实证分析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针对城市单位面积土地科研投入不足的现状,因此,应该增加单位面积城市土地上的科技投入,尽快将城市土地投入结构从传统的数量型转向技术投入增长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更多地体现技术增值的特征,通过技术、知识等的溢出效应提高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总体水平。

第五,加强城市土地生态经济的有效管理。土地生态经济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管理形式,把土地生态管理和土地经济管理有机结合,通过有效的生态经济管理,在保证生态安全性和经济有效性的前提下,使土地利用程度与其生态阈值相协调,从而实现土地利用效益的整体性、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和集约性,并有效防止微观主体浪费土地资源或为了增加自身收益,在土地使用的性质、强度、区位上产生外部不经济行为。

参考文献:

[1]郝寿义,等.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期城市规划体系建设[M].武

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2]肖金成,等.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土地的管理与使用[J].宏观经

济研究,2006,(4):7-13.

[3]韦东,陈常优,屠高平.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研究

——

—以我国30个特大城市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2):12-16.

[4]季凯文.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的实证

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硕士论文,2008.

[5]朱红梅,王小伟,谭洁.长沙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经济

地理,2008,28(3):442-444.

[6]杨东朗,安晓丽.西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J].经济地

理,2007,27(3):470-475.

[7]张丽琴.城市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3,19(5):278-280.

[8]吴郁玲,曲福田,冯忠垒.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

分析——

—以江苏省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06,(8):53-57.

(下转1181页)

1176经济地理第29卷

第7期彭浩,曾刚:上海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1181

EVALUATION OF INTENSIVE LAND USE OF

DEVELOPMENT ZONES IN SHANGHAI

PENG Hao1,ZENG Gang2

(1.Post-doctorate Station in Geography,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062,China;

2.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062,China)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evaluate the degree of intensive land use of development zones in Shanghai in2007,and analyze its influence factors,which can offer references to decision-making.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which is the objective method,is employed in this paper to ascertain the weights of indicators.The results indicate:the intensive degree of land use of development zones in Shanghai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grade;the intensive degree of land use is much higher in the state-level development zones compared with the city-level development zones in Shanghai;and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the degree of intensive land use of development zones in Shanghai are per square kilometer fixed assets investment,per square kilometer gross value of industrial output,per square kilometer profit and per square kilometer revenue.

Key words:development zone;intensive land use;land evaluation;Shanghai

作者简介:彭浩(1976—),女,湖南湘潭人,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与土地管理。E-mail:pengden2006@https://www.doczj.com/doc/f77792805.html,。

(上接1176页)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URBAN LAND INTENSIVE USE:BASED ON THE DATA OF

34SAMPLE CITIES IN CHINA

WANG Jia-ting,JI Kai-wen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Urban and Regional Economies,Nankai University,Tianjin30007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the econometric analysis method to make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urban land intensive use in China.It shows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evel of the urban land intensive use is significant,and the factors including urban location,economic development,population density,the concentration of urban inputs and research input on the unit area land,the elasticity of the GDP to the construction land growth,and environment have a most important and significant effect.So,aimed a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level of the urban land intensive use,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 urban land intensive use,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policy suggestion.

Key words:urban land;intensive use;influencing factor

作者简介:王家庭(1974—),男,山东诸城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经济、土地与房地产经济等。E-mail:wjt8898@https://www.doczj.com/doc/f77792805.html,。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报告

二、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 (一)组织准备 1、成立了工作组和项目组 此次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需成立领导小组。湖南临武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临武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担任,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唐加山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唐友国担任副组长,成员为李友林、侯六海、刘顺明、周继瑜、唐元松、刘忠勇、骆琦麟 ,办公室主任由李友林担任。 为了确保湖南临武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顺利完成,按照市国土资源局领导指示,开发区管委会委托技术力量雄厚、专业队伍技术过硬、具有全国土地估价A级资质、土地规划乙级资质的长沙永信评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技术工作和具体实施该项目。 2、前期准备 (1)落实设备与工作场地。购买了电脑、扫描仪等设备,并落实了工作场地。 (2)人员培训。为保证调查的资料准确、真实、及时,技术负责人专门给调查人员展开了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调查的范围、目的、工作对象、工作方法,认真学习《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及培训教材。在培训过程中,对资料名称、调查内容、资料对应时点或时段、调查空间范围、数据要求、表格填写要求、以及图件格式、比例尺、内容要求等进行了细致的说明。

(3)确定项目范围。此次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四至范围为包含区块1和区块2,其中区块1东至玉屏村,南至玉屏村,西至玉屏村,北至玉屏村;区块2东至武水大道,南至规划南平路,西至玉屏村,北至规划隆武路,除去扣除区,两区块的规划面积共为36.23公顷。 (二)资料收集 此次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牵涉到的资料广泛,各工作小组根据资料清单和工作表格,到开发区管委会、各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收集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会出现资料缺失或填写表格不完整的情况,调查人员需做耐心解释并进行补充调查。为保证反映的情况客观真实,根据《规程》要求,技术小组专门派技术人员到开发区对典型企业进行了实地拍摄,为开发区的评价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从2009年2月至4月,历时两个多月,收集到的资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到相关管理部门收集已有资料,包括文本及图件资料;其二是对各用地单位培训并填写表格,以获取相关资料;其三是到各企事业单位进行实地抽样调查。技术小组实际收集资料情况见表2-1。 表2-1 资料内容及来源

中国各城市经纬度数据

1、中国各主要大城市经纬度数据: 北京市市中心经纬度:(116.41667, 39.91667) 上海市区经纬度:(121.43333, 34.50000) 天津市区经纬度:(117.20000, 39.13333) 香港经纬度:(114.10000, 22.20000) 广州经纬度:(113.23333, 23.16667) 珠海经纬度:(113.51667, 22.30000) 深圳经纬度:(114.06667, 22.61667) 杭州经纬度:(120.20000, 30.26667) 重庆市区经纬度:(106.45000, 29.56667) 青岛经纬度:(120.33333, 36.06667) 厦门经纬度:(118.10000, 24.46667) 福州经纬度:(119.30000, 26.08333) 兰州经纬度:(103.73333, 36.03333) 贵阳经纬度:(106.71667, 26.56667) 长沙经纬度:(113.00000, 28.21667) 南京经纬度:(118.78333, 32.05000) 南昌经纬度:(115.90000, 28.68333) 沈阳经纬度:(123.38333, 41.80000) 太原经纬度:(112.53333, 37.86667) 成都经纬度:(104.06667, 30.66667) 拉萨经纬度:( 91.00000, 29.60000) 乌鲁木齐经纬度:( 87.68333, 43.76667) 昆明经纬度:(102.73333, 25.05000) 西安经纬度:(108.95000, 34.26667) 西宁经纬度:(101.75000, 36.56667) 银川经纬度:(106.26667, 38.46667) 兰浩特经纬度:(122.08333, 46.06667) 哈尔滨经纬度:(126.63333, 45.75000) 长春经纬度:(125.35000, 43.88333) 武汉经纬度:(114.31667, 30.51667) 郑州经纬度:(113.65000, 34.76667) 石家庄经纬度:(114.48333, 38.03333) 三亚经纬度:(109.50000, 18.20000) 海口经纬度:(110.35000, 20.01667) 澳门经纬度:(113.50000, 22.20000) 2、中国主要城市经纬度查询(精确到二级省市): 所在省城市名纬度经度 安徽省合肥北纬31.52 东经117.17 安徽省安庆北纬30.31 东经117.02 安徽省蚌埠北纬32.56 东经117.21 安徽省亳州北纬33.52 东经115.47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应用研究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应用 研究 时间:2005-1-28 13:51:13 阅读:318次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应用研究 陈莹,刘康,郑伟元,邓红蒂,唐程杰 摘要城市土地管理的核心之一是集约利用管理。作为国土资源大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应该充分立足于城市土地管理的需要,努力为各级政府的城市土地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此文从科学性、可操作性角度出发,根据城市试点经验,总结概括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内容与目标,同时详尽阐述了评价成果预期在土地管理中的具体应用领域或意义,并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业务创新设想。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目标内容及其应用前景的正确认识,不仅是寻找、确定其评价方法与技术路线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引起各级领导重视、积极推广评价实践的一项重要措施。 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应用 集约利用管理是城市土地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国土资源大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目的,是要通过研究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因素,制订相关的评判准则,评价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找出当前城市土地利用的潜力,寻求城市土地最有效利用的途径,从而为政府制定集约利用政策,建立全面、科学、合理的用地管理与决策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及相关技术支持。 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基本内容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是通过设计一整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探索不同背景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标准及其评价方法,进而对全国所有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状况进行现状调查与潜力评价。对一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评价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层次的评价是对一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总体评价,中观层次是对城市内部区域的评价,微观层次则是对具体地块的评价。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基本目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评价一个城市或城市中一个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的水平;二是找出城市中一个区域或一个地块现实的土地利用潜力;三是制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审核的标准体系。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的,但又不能互为替代,各自都有特定的内容与应用形式。 1.1集约利用水平的综合评价 集约利用水平的综合评价主要在宏观层次和中观层次,是对一定范围内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评价与反映。其核心内容是建立一个描述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的指标集。通过指标集的实际值与合理值的比较,反映城市当前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高低,以及不集约利用发生的原因。这一评价结果要求具备城市间和城市内部区域间的可比性,可以反映城市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距。 1.2现实利用潜力的评价 现实利用潜力的评价主要反映在中观层次与微观层次上,是指考虑了技术经济合理性的现实利用潜力。它不仅要说明潜力的大小、类型,还要指出其具体的范围及空间分布。

浅谈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一)

浅谈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一) 摘要: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针对土地利用中土地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建设用地粗放,土地利用率低,后备资源少,土地开发空间不足,耕地数量每年逐渐减少等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重要性。并通过规划、计划的调控作用,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完善建设用地储备制度,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全面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责任,使每个人都意识到要节约集约用地,达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关键词: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措施 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然要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发展和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我国的人口还将继续增加,这样土地供需矛盾将日益尖锐。《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问题在于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协调的、可持续的,表现在土地利用上必须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用地观,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本着对事业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积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虽然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人均耕地只有1.39亩,仅为世界人均耕地的1/3。而且我国的人口还将继续增加,对耕地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大,人增地减的矛盾会进一步加剧。 (一)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合理,产出效率低 建设用地规模模糊,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许多城市开发建设中盲目批地、上项目,导致结构失衡,投资强度和用地定额不能实现双向调控。许多城市“摊大饼”式地外延扩张,热衷于宽马路、大广场建设,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在广大农村,空闲住宅、空心村、闲散地大量存在,土地浪费严重。 (二)土地利用十分粗放,利用率不高 城镇规划范围内存在大量闲置和批而未供的土地,城市闲置地占5%,城市容积率低,还有40%属于低效用地,粗放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三)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近几年,全国建设用地的需求每年都在1200万亩左右,但只能满足50%,“十一五”期间和今后15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供需矛盾的凸显期,建设用地将进一步增加,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依赖程度更高,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加剧和长期存在。 (四)耕地数量还在逐渐减少,建设可占用耕地面积越来越少 据统计,1996—2007年的11年间,我国净减耕地1.25亿亩,平均每年净减少1230万亩。主要是建设用地增长过快,造成了耕地的大量流失,且呈逐年加快的趋势。国务院已作出决定,到2020年18亿亩耕地不能减少,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2007年全国耕地是18.26亿亩,还剩2600万亩,每年只能占用200万亩,仅占建设用地需求总量的1/6,这将直接威胁18亿亩耕地的红线。所以,建设用地的供给将面临十分巨大的压力。 (五)后备资源少,土地开发空间严重不足 据测算,我国土地开发潜力最大为1亿亩左右,土地整理潜力最大约8000万亩,土地复垦潜力近1400万亩,后备资源总潜力约为2亿亩。这只是潜力,而有些潜力根本不可能变成现实的耕地资源。 (六)违规违法用地突出 一些地方为单纯追求GDP,盲目招商引资,为了使项目尽快“落地”,不惜以违法违规为代价,闯红线、碰高压线。一是“以租代征”,用农用地搞非农业建设。二是突破开发区范围,擅自

浅谈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77792805.html, 浅谈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与思考 作者:杜凤艳 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3年第09期 摘要:现阶段在许多地方,往往依靠大量的土地投入和房地产行业的急骤膨胀推动县城 的发展,土地低效、无序利用大量存在。本文将就县城土地利用现状,从集约用地的角度进行粗浅的思考并提出初步建议。 关键词:县城;土地;集约;利用 县城是一个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聚集着县域内大量的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土地在县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实践表明,在许多地方,往往依靠大量的土地投入和房地产行业的急骤膨胀推动县城的发展,土地低效、无序利用大量存在。本文将就县城土地利用现状,从集约用地的角度进行粗浅的思考并提出初步建议。 一、县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县城是链接城乡社会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县城都经历了一个十分缓慢而渐进的过程,县城的发展往往是在一种“有规划、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县城建设的示范带动和土地储备制度的确立,县城建设出现了两个倾向:一是以房地产开发为目的旧城改造,土地储备制度得到发展;二是以大量圈占土地为代价的外延扩张,各类经济开发区、新城区如雨后春笋。一方面一部分土地得到高效利用,另一方面大量的土地被浪费、闲置。当前,县城土地低效利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表现之一:旧城区大量存在,土地利用率低下。表现之二:住宅用地供应不合理,房地产空置率高。表现之三:城郊结合部非法土地转让严重。 二、造成县城低效用地的原因 以上三方面问题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技术方面的,也有主观思想方面的。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土地国情的现状必须要引起我们思想上的高度重视。 1.主观方面原因: (1)政府畸形发展观。一些县(市)政府领导往往不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群众观,他们往往考虑的是在任期内的政绩和短期利益,一届又一届的政府往往重复着“前人建设后人还债”的怪圈,都热衷于搞大开发、大建设。(2)政府职能缺位导致低效用地。长期以来,我们对用地的批后管理没有能形成有效的监管,虽然法律法规对土地闲置规定了处置的办法,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受地方利益的保护,政府职能部分往往不能很好地执行政策,同时也没有能形成一套有效的土地批后集约利用评价体系。虽然在供地环节对土地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等

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探讨

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探讨 发表时间:2017-05-09T13:53:26.0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3期作者:梁伟金 [导读] 摘要:城市土地粗放利用现象普遍存在,土地供求紧张的矛盾日益尖锐。 广东中地土地房地产评估与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510075 摘要:城市土地粗放利用现象普遍存在,土地供求紧张的矛盾日益尖锐。 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用地规模日益扩大。土地资源短缺导致人地矛盾更加突出,由此可见对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1.土地集约利用概述 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是由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地租理论中首先提出的,通过在土地上增加投入,以获得土地的最高报酬。一般用单位面积土地上的资本和劳动投入量来衡量土地与资本、劳动的结合程度,即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综合性概念,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用地布局、生活空间、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不能简单地局限于经济投入和产出效益提高,也不仅是“建筑”强度的概念,而是一个包括经济、建筑、环境、城市发展、人口、就业等多个方面指标的综合性概念。 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方法 对于国内而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起步较晚,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短缺和土地粗放低效利用并存现象十分突出。因此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集约利用城市土地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的广泛关注。由此,众多专家、学者开展了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研究者采用熵值法、模糊理论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特尔菲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BP网络模型、基于RS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分析评价了我国的各城市的土地利用集约程度。 2.1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多因素综合评价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和原则进行定量描述的一种方法,以评价单元为样本,选择对评价单元发生作用的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并通过适宜的模式予以量化、计算和归并,从而实现评价目的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对评价对象的分析较全面,并且容易操作,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难点在于如何合理地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既能全面反映城市土地的利用状况,又能容易的得到各指标数据以及各指标的理想值。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结果是一组介于0~1的数值,通过得出结果的数值大小可以判断土地集约利用的情况,但是城市土地的过度利用、集约利用、合理利用和粗放利用的划分缺乏根据。 2.2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就是运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考虑与被评价事物相关的多目标、多层次的各个因素,对其所做的综合评判.它是根据评价对象具体情况和评价的具体目标,通过评判指标的取值,排序,再评价择优的过程,是一种以模糊推理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精确与非精确相统一的分析评价方法。土地利用的粗放、集约和过度的判定本身很难有明确的界限,集约、粗放或过度的程度更是一个模糊的问题。 2.3基于RS、GIS 技术评价法 随着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的细化和深化,需要对大量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分析和统计,同时,评价单元是性质相对均一的空间几何实体,不仅具有空间属性,而且具有非空间属性,因此评价工作繁琐,容易出错,因此能够处理大量数据信息和具有较强空间分析功能的RS和GIS技术已被我团学者引入到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结合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项目,整合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多用途地籍信息系统、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信息系统、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等,开发了由系统维护、数据输入、空间分析、潜力计算及成果输出五大模块组成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信息系统,进而建立多尺度、多数据源的潜力评价信息库,实现基于微机网络的数据管理和服务。 2.4理想值修正模型 理想值修正模型是郑新奇[3]等专业人员在对某市城区宗地的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用于宗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模型。该模型以土地集约利用的标准值为判定依据,选择土地用途、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和其他因素对标准值进行修正,分析具体宗地的现状和理想值之间的关系,计算宗地集约利用潜力等级。模型评价的思路是:以理想潜力为基础,由高到低多级控制,逐级修正,分值转换,计算潜力。该方法简便、实用、科学,是不同功能区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具体化。 评价方法优缺点对比 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特点 自1999年“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设立“城市土地价格调查和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子课题以来,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得到迅速发展,各试点城市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不仅初步建立了城市集约利用评价的理论框架,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亦有很多创新。已有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尚未形成一套标准的指标体系和普遍适用的评价方法。由于不同的人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理解存在差别,所以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选择也有所不同,各城市之间的评价结果不具有可比性,难以形成具有可比性的指标体系。(2)由于不同类型的城市功能及产业、资源的差异性,理想值的确定难度很大。在目前的研究中对理想值的选取有以下几种方法:①目标值。以评价地区发展规划制定的发展目标值作为理想值;②以国家或地方出台的相关文件规定的规定值作为理想值;③以相同类型的城市平均值作为理想值。评价结果与理想值的选取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理想值的合理确定对集约利用评价是非常重要的。(3)新技术、新方法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的应用有待深化。尽管有很多人都在开发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信息系统,但几乎都没有得到推广和运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 (2014年度试行) 国土资源部 二〇一四年四月

目次 前言 ..................................................................................................................................................................... I 引言 .................................................................................................................................................................... I 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1) 5 工作准备 (3) 6 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3) 7 开发区评价类型划分 (5) 8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 (5) 9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 (8) 10 成果编制 (10) 11 成果验收与公示 (11) 12 成果应用与更新 (12)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流程 (13)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分类及定义 (14)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程序与数据处理 (19) 附录 D (规范性附录)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定义 (21) 附录 E (规范性附录)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定义 (23) 附录 F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工作用表 (25) 附录G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工作用表 (36) 附录H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权重区间 (39) 附录I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报告编制要求 (40)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进入新型城镇化发展时期。新型城镇化战略以人为核心,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道路,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动力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本文探讨了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人、地失衡问题及形成原因,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的措施。 标签:新型城镇化;人-地失衡;集约利用 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问题,表现在土地方面的问题主要有土地利用无序扩张,土地资源配置混乱等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依托产业融合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工业化,十八大以后的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如何在快速发展经济过程中解决人、地发展的失衡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1、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的现状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不少地区片面的认为新型城镇化就是高速的城镇化建设,而忽略了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出现了一系列的城镇化问题。表现在土地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盲目扩张与粗放利用 很久以来,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增长,城镇化版图迅速扩大,以粗放的土地资源投入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代价,推进一些政绩驱动型的造城运动。由此造成土地资源闲置,农民耕地被粗放利用,甚至一些企业为了逐利,大量圈占土地获利。 1.2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空间结构失衡 随着户籍制度的放开,为获得更好的教育医疗资源,农村人口大量向大小城市转移,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向东部发达地区转移,小城市人口向大都市转移。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土地满足转移人口,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土地资源紧张。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及大部分小城市大量土地资源闲置,农村建设用地缺乏流转。一方面是经济发达地区用地紧张甚至欠缺,一方面是经济落后地区包括小城镇及农村土地资源的大量闲置。 1.3土地供应制度不合理,土地市场发育不足 我国的土地供应制度是政府部门完全垄断,政府城镇发展政策将是土地供应的指导意见。政府“有形之手”的合理应用,有利于政府对于土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合理分配。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城镇化与工业化不断加速的条件下,一些政府为了城镇化版图迅速扩大,土地的管理与开发也将出现监管不当和无序

《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全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机关各司局: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之策,是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选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处于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特征,对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各地采取措施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土地粗放利用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建设用地低效闲置现象仍较普遍。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切实解决土地粗放利用和浪费问题,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遵循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的总要求,全面做好定标准、建制度、重服务、强监管工作,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保障。 (二)主要目标。 ——建设用地总量得到严格控制。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战略,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之内,努力实现全国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逐步减少,到2020年,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用地面积下降80%,城市新区平均容积率比现城区提高30%以上。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实施土地空间引导和布局优化战略,完成全国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引导城市建设向组团式、串联式、卫星城式发展,工业用地逐步减少,生活和基础设施用地逐步增加,中西部地区建设用地占全国建设用地的比例有所提高。 ——土地存量挖潜和综合整治取得明显进展。实施土地内涵挖潜和整治再开发战略,“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750万亩、农村建设用地整治900万亩、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300万亩,土地批后供应率、实际利用率明显提高。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更加完善,机制更加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国土资源管理新格局基本形成,节约集约用地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与展望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与展望 发表时间:2017-11-06T09:10:02.6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作者:孙倩1 刘健健2 [导读] 摘要:中国现代化发展与推动经济进步的主流趋势是土地集约利用。 1蒙阴县国土资源局山东临沂 276000; 2山东国建土地房地产评估测绘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中国现代化发展与推动经济进步的主流趋势是土地集约利用。现在,中国正处于经济和科技水平稳步发展的时期,可是在这几年大量减少的耕地面积,为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因为中国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化初始阶段非农建设用地扩张占用农用地严重,同时城市存量土地资源又存在粗放运用情况,因此为保护土地资源,充分运用土地资源,实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其潜力评价的研究是目前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县城;土地;集约;利用 引言 现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已变成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内容之一,也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核心工作。在这样的形势下,现在国内外土地集约利用理论和方法还没有发展成熟,一定要通过合理的梳理才可以在中国的土地问题上发挥作用。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能够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土地运用效率,使资源环境约束带给城市发展的压力得到缓解,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具有关键的战略意义。 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 1.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要把人和资源、环境的关系协调好,在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让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达到最佳值。 1.2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是与相对高强度开发运用相联系的 要在城市土地布局合理与用地结构优化的前提下,增强土地投入,使土地的精深运用提升,对城市土地资源的潜力进行充分挖掘,让城市用地规模与土地投入产出比达到最好。城市土地跟农村土地不一样,它作为载体能够用于居住、制造、商业、办公等几种用途,并且在空间上很多用途能够交叉重叠。不管是更多的居住人口还是投入有更高的产出,都需要在经济、技术、自然与社会条件准许的状况下,使城市土地的开发强度提高。 1.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因地而异、因时而变 不同城市具备不一样的经济、技术、自然、社会条件,所以不一样城市土地集约情况就会不一样,优良的自然地理条件,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先进技术和喜欢聚居、节约崇尚的社会习俗都有利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相同城市的不一样时期这些条件也会出现改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也会随之持续改变,所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阶段。 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2.1人口密集程度影响到土地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不断锐减,导致土地资源供应持续紧张,人口密集范围减少人均土地,对于城市建设土地集约运用的客观要求度也就愈高。因为城市具备人口聚集效应,人口的聚集造成增大城市人口密度,随之聚集各类要素,与此同时会随之形成不一样程度的土地集约度。 2.2城市土地价格的波动。影响城市内部土地集约程度最直接的原因是土地价格,城市的聚集效应导致增加土地资源的需求度,在竞争的调节机制下,随之上涨的土地价格,也随之增加土地集约利用的要求。 2.3城市规划形式影响到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关键根据的城市规划,也是保证城市土地资源获得科学运用的重要原因。城市建设的性质规模、整体用地构造、建筑平均高度、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建筑距离和人均用地指标等城市规划内容,都会对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导致直接的影响,也是实施土地集约利用分析研究的基础。 2.4城市生态环境影响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城市实施正常的生产和保持社会生活正常秩序,对于自然条件、现状环境等生态环境都有一定的要求。因为城市发展的时候持续的消耗资源环境,城市用地的持续增加一定要思考到城市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这也从一定程度上确定了城市土地集约要达到最高程度,所以生态环境也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关键影响原因。 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建议 随着城市化加快的步伐,社会、经济的发展日益增加土地的需求量,对特别稀缺的城市土地的要求也是这样,两者间也更加突出矛盾。所以,一定要主动讨论在城市化过程中怎样进一步提升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的方法,以处理既要确保发展用地,更要把耕地保护好,尤其是保护好基本农田这一尖锐矛盾,最后真正展现土地的资源配置型作用与资产性价值。国内学者做了几个方面的研究。通过增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用地构造合理,布局紧凑;提升目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形式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应用经济、法制方法调控、限制城市土地利用。做好城市规划,优化土地运用构造与空间布局;促进土地整理,盘活存量土地以让低效运用减少;整合工业园区,使集聚效应得到发挥以提升用地效率;加强市场机制,有效配置土地以推动集约用地。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首先一定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城乡统一规划监督管理就要增强;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就要建设工程用地控制制度,优化土地应用构造;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一定要深化土地经营管理机制改革,加强以用途管制为重点的新型土地管理制度;树立合理的发展观,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还一定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全面引入市场机制,运用经济杠杆引导与制约用地要求。提出依据城市发展的不一样阶段,科学拟定城市发展长远规划;使集约利用程度提高,主动展开城市存量土地挖潜;增强城市土地市场管理,科学配置土地资源。 4、土地集约利用的展望 4.1 在研究视角上 地区产业结构和地区土地利用构造的祸合关系有待于深入探索,产业发展跟土地资源的支撑分不开,产业的空间构造就是土地利用的种类结构。反过来而言,土地的利用状态实际上是各类要素集聚和配置的空间农现,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构造、集聚特点与内在机理鉴于上地集约利用关键是从投入产出的方面考虑,主要挖掘上地的生产潜力,提升上地的运用强度,较多地牵涉了经济范围。 4.2 在研究内容上 中国的土地集约利用的标准还不是太完整,研究的深度还不足以应对社会的需要。从调查结果中能知道,中国研究土地集约的运用还

关于开展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建议

自本世纪初以来,国家相关管理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节约集约用地政策,从试点到全面推进,逐步完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调查与评价相关工作,构建了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管理制度体系,旨在全面掌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为管理部门制定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调查与评价工作内容的联系与区别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价工作是国土大调查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开发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城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高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等。在新一轮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价实施方案中,工作内容和名称都有变化,分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整体评价、详细评价和专项评价,其中专项评价包含开发区评价和工业用地评价。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整体评价、详细评价和专项评价是按照评价范围、评价目标的不同而设置。 1.整体评价 主要着力于掌握城市用地面上情况,以行政辖区为评价范围,市县级行政辖区为评价单元,以掌握辖区内建设用地的整体利用效率和节约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成果旨在服务于管理部门建设用地管理战略分析、政策制定和规划编制等方面。 2.详细评价 是以城市中心城区为评价范围、 以宗地为基本评价单元,目的是查清 城市内部建设用地现实潜力规模和分 布情况,服务于管理部门编制城市空 间规划、再开发利用低效用地、调整 城市用地结构和布局等方面。 3.专项评价 包含开发区评价和工业用地评 价。开发区评价是针对开发区土地建 设开发利用效率、效益和集约程度进 行评价,目的是掌握开发区用地情 况,为开发区管理、考核、升级扩区 提供依据。工业用地评价是针对某一 区域或者某一类型的工业用地利用状 况进行调查和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目 的是为研究工业用地管理政策制定、 推动工业用地利用方式转变等方面提 供基础和依据。 调查与评价工作的意义 节约集约用地是深入贯彻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 新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 变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 道路的客观要求,调查与评价工作本 身不能直接提高城市节约集约用地水 平,而是通过调查与评价成果的应用 和依据成果制定政策、措施、技术手 段等来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目的,所以 调查与评价工作是实现节约集约用地 的重要桥梁。宏观方面看节约集约用 地是国家战略政策,开展建设用地节 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价工作是贯彻落 实国家战略的重要措施,起到保护耕 地的作用,节约集约用地是缓解土地 供求矛盾,解决“保护与保障”关系 的必然选择,节约用地,少占耕地, 集约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从而 实现保护耕地。 开展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 与评价工作意义重大。一是能够摸清 城市区域内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状 况、潜力规模和空间分布,为实施低 效用地改造挖潜、提高城市建设用地 效率和效益等提供科学支撑。二是可 以探明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 改进方向和挖潜路径,为制定科学挖 掘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加强城市土地 供应和用地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的对策提供依据。三是评价成果与城 市土地利用和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可 为国家用地政策制定和地方土地规划 计划具体工作实践提供依据。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 价工作是在收集整理经济、人口、土 地等多方面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自上 而下部署,制定一个多目标、多层 级、多尺度的调查评价体系来获得成 果,成果可应用于各级管理部门在建 设用地政策和制度建设中。建设用地 节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价工作实施多 年,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扩展,取 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 题,主要有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难以 调动基层积极性,资金保障困难,多 部门资料收集难度大,评价指标体系 关于开展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建议 文/辽宁省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 马彪 46国土资源 2019年7月号

城市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

城市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发展中国家尤其不可避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已进入高速增长期。因此,城镇用地的空间拓展将日益成为现在及未来几十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然而城市土地是有限的,而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势必将进一步增长。为缓解这一矛盾,只有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的集约度和效益,才能实现既保护耕地和其他农用地,又满足各类建设发展需求。 1. 目前城市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我国目前正步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但在加快城市化的同时,应认识到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方式还比较粗放,集约化程度低,占用耕地过多,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1长期忽视城市土地内涵挖潜,走了一条外延扩张式的发展道路 由于制度安排、税收设置等诸多因素,造成城市郊区土地开发成本低廉,而城市中心由于拆迁面过大而成本相对较高,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出发点的开发商必然愿意占用郊区农田搞土地开发。同时,地方政府通过从农民手中低价征地进行一定的初期开发后,再卖给开发企业或开发商,采取这种方式来

增加财政收入与城市建设资金,导致城市发展普遍采用不断向外扩张的发展模式。这种扩张式的发展模式的外部性和内部性均不经济:其外部性不经济表现在加剧了占用有限的耕地资源,在郊区大量开发住宅,造成对城市绿色带的蚕食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重了城市交通和居民上班的负担;其内部性不经济表现在开发郊区不利于旧城改造,大量的危旧房不能得到修缮和改造,可能导致旧城区社会问题的发生。 1.2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多年来大多数城市存在用地功能配置不尽合理的问题,普遍存在“散”和“乱”的现象;各类用地比例失调,城市生活质量偏低;土地的容量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城市用地容积率普遍偏低。 许多单位存在土地使用不当和土地使用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土地使用不当,如城市中许多黄金地段被大量的工厂、机关占据,土地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另一方面土地使用不足,在某些特定地段上,许多开发单位多征少用或征而不用,造成土地闲置。同时,有些开发者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过度开发土地,而这种土地的过度使用会造成社会成本的额外支出,这样虽然开发者个体收益得到提高,但它并不能弥补社会成本超支部分,土地利用效率仍会下降。 2. 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途径 2.1 建立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 城市分大、中、小不同的等级,由不同等级的城市共同组成

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土地经济学论文 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班级:土资1101 学号:A03110379 姓名:郑惠玉

1.导言 (3) 1.1研究背景及研究区概况 (3) 1.1.1研究背景 (3) 1.1.2研究区概况 (4) 1.2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4) 1.2.1研究思路 (4) 1.2.2技术路线 (5) 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概述 (6) 2.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来源 (6) 2.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 (7) 2.2.1经济观点的涵义 (7) 2.2.2生态观点的涵义 (7) 2.2.3社会观点的涵义 (7) 2.2.4动态观点的涵义 (8) 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8) 3.1 数据来源 (8) 3.2 研究方法 (8) 3.3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8) 3.4目标权重的确定 (9) 3.5目标的归一化处理 (11) 3.6城市土地集约度的计算 (13) 4.广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13) 4.1评价结果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表 (13) 4.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的空间特征分析 (16) 5.广东省城市的土地利用的对策 (17) 5.1为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已采用的措施 (17) 5.2提高集约节约用地水平的建议 (17) 6.结语 (18)

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因素三个要素与八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指标权重的计算和各指标值得归一化处理,最终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做出了判断。结果表明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明显,深圳、广州等集约度较高,呈现向东西两翼减小的趋势; 并从区位、经济等方面,对我国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思考。 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广东省; 层次分析法 1.导言 1.1研究背景及研究区概况 1.1.1研究背景 在我国多数城市用地结构中,工业用地占到了30%左右,超过美国(7.3%)和香港特区(6%),并超过许多发展中国家,加之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大多是粗放型的,致使城市土地利用产出非常低,因此土地集约利用是大势所趋。必须从根本上将粗放式的消耗高、质量差、效益低的生产发展方式,转变为集约化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的基本国情,要求必须集约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即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是人们集约利用土地的最直接的动力。香港、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土地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和地区,城市建设多采取高密度发展的土地集约利用模式。纵观世界各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可以看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理念自始至终贯穿其中。如基本农田概念的界定、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土地征用制度、土地登记制度、土地整理、开发和复垦等制度的实施,无不体现着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理念,尤其是在人多地少的日本。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还需要大量的投入,应强调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规划设计,通过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城市用地规模、优化城市规划设计等途径,保证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需求;应提高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来合理布局城市用地和人口的合理聚集程度;应发挥聚集所产生的规模效益,使社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节约土地投入;应建立规范的土地市场,盘活存量土地,利用土地的置换等手段来最大范围的发挥土地利用效率,利用提高地价、税收、补贴等手段促进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重点是对建成区现有土地的再开发和挖潜改造,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应该看到,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发布(附规定原文)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发布(附《规定》原文) 日前,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签署国土资源部第61号令,发布《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这是我国首部专门就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进行规范和引导的部门规章,共九章38条,自2014年9月1日起实施。 《规定》针对当前土地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充分借鉴和吸收地方成功经验,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制度进行了归纳和提升。具体内容包括: 一是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规定》强调国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建设用地实行总量控制,确定建设用地的规模、布局、结构和时序安排。 二是进一步强调布局优化。《规定》根据实践中探索出的成功经验,提出城乡土地利用应体现布局优化的原则,引导工业向开发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推动农村人口向中心村、中心镇集聚,产业向功能区集中,耕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鼓励线性基础设施并线规划和建设,集约布局、节约用地。禁止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城市新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同时,城市建设用地应因地制宜采取组团式、串联式、卫星城式布局,避免占用优质耕地。 三是强化标准控制作用。国家实行建设项目用地标准控制制度,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工程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房地产开发用地宗地规模和容积率等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标准。建设项目用地审查、供应和使用,应符合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标准和供地政策。 四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作用。《规定》提出各类有偿使用的土地供应应充分贯彻市场配置原则,运用土地租金和价格杠杆,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进一步强调除军事、保障性住房和涉及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的特殊用地可以以划拨方式供应外,国家机关办公和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产业)、城市基础设施及各类社会事业用地中的经营性用地,实行有偿使用。针对实践中创造的工业用地新方式,《规定》明确,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采取先出租后出让、在法定最高年期内实行缩短出让年期等方式出让土地。禁止以土地换项目、先征后返、补贴、奖励等形式变相减免土地出让价款。 五是突出了存量土地的盘活利用。《规定》总结近年来土地整治领域多项改革经验,从农用地整治和建设用地整治两方面提炼节约集约用地的创新做法。对农用地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工矿废弃地整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