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研究完整版

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研究完整版

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


今天当我们步入网络社会,发现青年与网络之间存在众多的契合点,正是这些契合点使青年对互联网“一网情深”。青年在网络影响下千状百态虽然向社会展示了其众多绚丽之处,也令人倍感惊喜。但不少青年网民的失色表现却无论如何不能给社会增辉,不能让人高枕无忧。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最新调查显示,青少年接触网络的年龄变得越来越小。上网人群中,79.5%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中小学生比例更是高达81.3%,青少年上网的用户中,高中上网学生占高中生的56%,初中上网学生占初中生的36%,小学上网学生占小学生的25.8%。在所有用户中,初中生所占比例最高,为42%,其次是小学生和高中生。这足以说明青少年与网络走到了一起,成为“网络一代”。

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关键看使用者如何掌握分析,这样才能有效地利用好这把剑取得胜利。首先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空间。远程教育,正是利用网络学生可以坐在家中与老师、学校进行域名注册。我们通过上网了解学校的最新动态及教学方针等等一系列信息,这样的直接交流、解答难题、获取知识显然更方便、更迅速。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充足而广泛,在网络中我们可以找到与人们生活社会有关的各种信息,充足而广泛。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可以用我们一辈子去领悟。网络有助于拓宽青少年的思路和视野,加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度,开发青少年的潜能。由于互联网的包容性使上网的青少年处于与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环境中,在思考过程中,青少年不仅锻炼了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自己对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断力。
虽然大量的网络信息为上网的青少年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开拓了他们的眼界,大大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但是这些信息都是没有加工、筛选的原始信息,良莠不齐。而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观念还没有成熟还没有构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大量地接受这类信息,势必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使他们逐渐认同西方民主和西方文化并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进而动摇传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另外网络也是色情、暴力等文化垃圾生存和传播的土壤。综上所述我们分为两方面来阐述其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
网络之所以能够引起青少年的浓厚兴趣,其主要原因就是网络文化内容丰富、意识观念开放、信息量大、新知识技能多

、气氛轻松自由、影响面广、传递方便、速度快捷,极大丰富了青少年生活、学习和娱乐的心理需求。

1、获得知识和技能。首先,网络上有丰富的信息资料,为青少年的学习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有助于拓宽青少年的思路和视野。其次,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

不仅促进青少年个性的发展和自信心的增强,而且也提高了对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断力。

2、扩大交流地域。由于网络社会交往的特性是与网上特殊的空间相联系,网上交谈、购物、发邮件、订票等等都是人们在虚拟网络中的聚集,相互沟通,表达感情。网络的互动性使青少年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室或者BBS等方式广交朋友,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发表观点见解,而网络的无边无际也会极大的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潜质和潜能有效地开发出来。

3、改进思维方式。网络有利于青少年非线性思维方式的形成。在网络中大量使用的超文本阅读方式是以网状形式来构筑和处理信息的,它是一种跳跃式的、综合的非线性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发散性思维、拓展青少年的思路;有利于帮助他们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用系统的眼光看待问题和积极利用现代化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

二、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由于网络游戏、色情网站和网上聊天充满刺激、惊险和浪漫,许多青少年一旦接触,便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有人将“网络游戏、色情和聊天”称为网上“三魔爪”,又被称作“电子海洛因”,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逐渐接触和深入网络空间,负面影响日趋凸现。

1、网络使青少年沉迷虚拟环境,远离现实社会。青少年终日与网络打交道,将增加与外界隔离的危险,有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个人也会产生紧张、孤僻、冷漠及其它健康问题。另外,如果把虚拟环境当成真实环境来体验,在某种程度上会逐渐脱离真实的实在,对现实世界产生某种疏远感、淡漠感、甚至不信任感。尤其是过度沉溺于网络,会失去人许多真实的感情,甚至患上“网络综合症”。

2、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网络具有全球性、互动性、信息资源及表现形式丰富和使用方便等特点,这为以盈利为目的色情服务业提供了难得的营业场所。这些网站为吸引顾客,往往在主页上张贴色情图片,使任何在网上冲浪的人有意无意地就能看到,青少年当然也不例外。心智尚未成熟的

青少年一旦接触这些内容,受到的影响可想而知。据不完全统计,60%的青少年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但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并深陷其中。

3、网络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潜在威胁。网络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青少年在网络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这与他们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突,使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倾斜,甚至盲从西方。长此以往,对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必将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国家的政治安定显然是一种潜在的巨大威胁。网络的使用跨越了时空界限,青少年在日益“一体化”的世界中生存,将会弱化种族意识、减弱民族认同感、模糊民族身份逐步。

由此得出结论:

网络社会已经悄然而至,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中学生发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作用而敬而远之。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学生上互联网的研究,探索新情况,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增强中学生上网的成效。

我们要引导和规范相结合,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脑”和上网习惯。通过各种途径告诉中学生网络的虚幻性、信息的庞杂性,对其上网继续指导和适当规范,使其有防范意识,学会区分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的区别,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对中学生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他们的网络信息意识。同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爱护,多听听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既带好路,又提供“保护”,在目前网络法规和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也许是目前家庭和学校解决上网不利影响的较为可行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