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全面推行中小学网络集体备课指导意见

关于全面推行中小学网络集体备课指导意见

关于全面推行中小学网络集体备课的指导意见

(试行)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备课效益,切实改变教师群体中长期存在的共享意识、合作意识淡薄的状况,充分发挥网络备课系统和优质教育资源为教学服务的作用,整体提高教师队伍信息技素养,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教研深度融合,构建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实现由电子备课替代纸质备课,现就全面推行中小学网络集体备课,提出如下意见。

一、网络集体备课的意义

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即教师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平台(如“赣教云平台”)进行协同备课,促进教学资源优化互补、教学效率提高的备课形式。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既可以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又拓宽了备课交流的空间领域,打破了备课交流的时间、地点的限制,是低成本、高水平、大范围、快速度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最直接、最快捷、最经济、最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

二、网络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

1.任务分解。每个学期结束前,备课组长召开组内教师会,在讨论的基础上,对下期集体备课的主备任务以单元(章节或模块或课)为单位,进行合理分解,责任落实到人,使主备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及早准备。

2.个人初备。主备教师至少提前两周进行备课,在认真钻研课标、教材,充分借鉴和利用备课广场提供的备课素材、备课包的基础上,在线制作、上传(赣教云平合网络备课系统)课时教案和课件。

3.网上研讨。辅备教师提前一周针对主备教师备出的教案和课件找问题,提建议,并进行批注(修改、留言)。教师应关注学科素养,转变教学方式,在变“教师如何教”为“学生怎么学”上下功夫。

4.复案生成。主备教师根据辅备教师提出的有益建议,及时进行修改完善,生成相对完善的二次教案和课件,并留出适当的空白,供教师再修改。

5.个案设计。备课组内各成员都要结合本班实际情况、本人教学风格等,

对主备教师采纳集体智慧修改生成的二次教案进行再修改,最终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教案,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

6.教后反思。课堂教学后,教师针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以及自己预设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反思,在网络平台备课系统中写出课后反思。

三、网络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

1.备课标。深入解读课程标准,分析教学内容与课标的具体联系,把握课标对知识与能力的不同要求,找准教学的最佳切入点。

2.备教材。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合理确定教学的目标、重点和难点。

3.备学生,重在分析学情,即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需求,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4.备教法。要树立“生本教育”“以学定教”的理念,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施教方案和导学流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给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备学法。针对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学习流程和学习方法,科学安排学生活动,特别是要注意设计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形式和方法

6.备练习。练习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巩固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要紧扣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学生的随堂练习、课后练习和单元检测练习。

四、网络集体备课的管理措施

1.加强领导。各学校一定要高度重视网络集体备课工作,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建立校长室、教务处(教研处)、教研组、备课组四级管理网络,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早培训、早布置、早行动,确保学校网络集体备课工作的顺利进行。

2.狠抓落实。各学校备课组必须严格按备课流程和内容要求进行网络集体备课,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均要备课,同年级同学科做到“五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单元检测。

3.强化教研。各学校要重视教研组建设,坚持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

经常性开展“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经常性探讨解决网络集体备课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切实把网络集体备课作为推进教研、提升素质的重要举措,抓出成效。

4.严格考评。学校要把备课组活动的开展情况,作为评估教师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要研究建立网络集体备课的组织实施、考核、评价等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强化管理措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